CN100335986C - 可携式硬盘装置及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硬盘装置及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35986C
CN100335986C CNB2003101205015A CN200310120501A CN100335986C CN 100335986 C CN100335986 C CN 100335986C CN B2003101205015 A CNB2003101205015 A CN B2003101205015A CN 200310120501 A CN200310120501 A CN 200310120501A CN 100335986 C CN100335986 C CN 10033598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rive system
servo
information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205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7227A (zh
Inventor
刘永信
郭智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B2003101205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35986C/zh
Publication of CN1627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7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59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59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携式硬盘装置及应用该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该可携式硬盘装置是经由该使用者端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进行联机,该方法包括:在该可携式硬盘装置上储存一第一识别信息,一第一认证信息,及一实时传讯软件;当比对一输入的第二识别信息与该第一识别信息相符,且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与一第二认证信息认证无误,并收到一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要求时,将该预存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至该使用者端,使该使用者端可开启该实时传讯软件而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进行实时传讯。

Description

可携式硬盘装置及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讯息伺服系统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硬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通过一使用者端与一远程实时讯息伺服系统取得联机,以供该使用者端藉以登入该远程实时讯息伺服系统的可携式硬盘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的十几年中,在其它电子外围产品发展突飞猛进之际,有一种计算机产品「磁盘驱动器」几乎没有任何的改变,其读写速度依然维持十多年前的水准,磁盘的容量也永远只有1.44MB,数据保存期限也不长。而虽然有不少后继产品想取而代之,例如Zip磁盘已经达到750MB的超大容量,但却普及率不高、流通不易。而CD-RW烧录机与空片的价格虽已跌到谷底,兼容性也很高,但是为了不大不小的文件烧一片光盘,似乎又过于麻烦,而且不能像磁盘一样可以随意修改储存的内容,此亦成为磁盘驱动器能一直存活到今日而尚未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但是,自从2000年日本发表一种称为大姆哥(thumb drive),又称随身碟(Flash Drive)的超小型存储装置后,这种情况已逐渐改观。随身碟除了具有体积小(大约只有一个手指头大小)、重量轻(约仅有30公克)、存储容量大(以64MB而言,相当于44片1.44MB磁盘的容量)之外,并采用具有热插拔(plug-and-play)功能的USB接口,其不但具有如传统磁盘驱动器可以随意修改储存内容的好处,而且携带方便、容易使用。因此USB随身碟即插即用以及容量大的特性,已渐渐取代传统1.44MB磁盘,而成为时下一般人随身携带以及交换数据的媒介。
此外,一种新开发的指纹随身碟(Finger Drive)更整合有一指纹辨机制,其可供使用者预存一指纹,当计算机接上此指纹随身碟,即可拥有指纹辨识加密的功能,而使用“指纹”来保护指纹随身碟及计算机内的所有文件,且由于指纹是目前公认最安全的辨识机制,以指纹做为存取计算机或网络账号的密码,不需存储,也无须担心密码遭破解或盗用,使随身碟及计算机中的文件数据可以得到绝对的保护。因此,若能善加利用随身碟与生俱来的功能,不但可加速随身碟的普及率,而且将带给人们生活上更大的便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讯息伺服系统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随身携带使用的可携式硬盘装置,其可通过一使用者端与一远程实时讯息伺服系统取得联机,以供该使用者端藉以登入该远程实时讯息伺服系统。
于是,本发明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讯息伺服系统的方法,该可携式硬盘装置是经由该使用者端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进行联机。该方法包括:(A)接收并储存一用以识别一使用者身份的第一识别信息,一用以登入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第一认证信息,及一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配合使用的实时传讯软件;(B)检测一第二识别信息的输入,比对该第二识别信息与该第一识别信息是否相符,若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预存的一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及(C)在获得一认证无误通知后,当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要求时,将该预存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至该使用者端,使该使用者端可开启该实时传讯软件而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进行实时传讯。
此外,本发明用以实现上述方法的可携式硬盘装置,是经由一使用者端与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进行联机,而供该使用者端藉以登入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该装置包括一储存单元、一识别信息输入单元、一输出入单元及一控制单元。该储存单元用以储存一用以识别一使用者身份的第一识别信息,一用以登入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第一认证信息,及一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配合使用的实时传讯软件。该识别信息输入单元,可供输入一第二识别信息。该输出入单元与该使用者端连接。该控制单元与该识别信息输入单元及该输出入单元连接,用以比对该第一识别信息与该第二识别信息是否相符,若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输出入单元,使经由该使用者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预存的一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而在获得一认证无误通知并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要求时,将预存在该储存单元中的实时传讯软件经由该输出入单元下载至该使用者端,使该使用者端可开启该实时传讯软件而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进行实时传讯。
再者,本发明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伺服系统的方法,该可携式硬盘装置是经由该使用者端与该远程伺服系统进行联机。该方法包括:(A)接收并储存一用以识别一使用者身份的第一识别信息,一用以登入该远程伺服系统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及一与该远程伺服系统配合使用的应用软件;(B)检测一第二识别信息的输入,比对该第二识别信息与该第一识别信息是否相符,若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伺服系统与该远程伺服系统预存的一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及(C)在获得一认证无误通知后,当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应用软件下载要求时,将该预存的应用软件下载至该使用者端,使该使用者端可开启该应用软件而与该远程伺服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另外,本发明用以实现上述方法的可携式硬盘装置,是经由一使用者端与一远程伺服系统进行联机,而供该使用者端藉以登入该远程伺服系统。该装置包括一储存单元、一识别信息输入单元、一输出入单元及一控制单元。该储存单元用以储存一用以识别一使用者身份的第一识别信息,一用以登入该远程伺服系统的第一认证信息,及一与该远程伺服系统配合使用的应用软件。该识别信息输入单元可供输入一第二识别信息。该输出入单元与该使用者端连接。该控制单元与该识别信息输入单元及该输出入单元连接,用以比对该第一识别信息与该第二识别信息是否相符,若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输出入单元,使经由该使用者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伺服系统与该远程伺服系统预存的一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而在获得一认证无误通知并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应用软件下载要求时,将预存在该储存单元中的应用软件经由该输出入单元下载至该使用者端,使该使用者端可开启该应用软件而与该远程伺服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概要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硬盘装置的主要电路方块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一监测作业流程图,其显示在监测状态下各装置的作业流程;
图4是本实施例的一监测流程图,其显示监测的详细步骤;
图5是本实施例的一注册作业流程图,其显示在注册流程下各装置的作业流程;
图6是本实施例的一注册流程图,其显示注册的详细步骤;
图7是本实施例的一登入及变更认证信息的作业流程图,其显示在登入及变更认证信息状态下各装置的作业流程;及
图8是本实施例的一登入流程图,其显示登入的详细步骤。
附图符号说明
1-随身碟;2、4-使用者端;3-IM伺服系统;10-输出入单元;
11-储存单元;12-识别信息输入单元;13-控制单元;
41-IM程序;110-记录信息;111-第一识别信息(第一指纹);
112-第一认证信息;311-第二认证信息;
51-55、61-64、80-89流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是本发明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讯息伺服系统的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要先说明的是,该远程实时传讯(instant messaging,以下简称IM)伺服系统可以是目前热门的几个实时传讯服务(Messenger Service)系统,例如ICQ、MSN、YahooMessenger、AOL及EveryBuddy等或是该等传讯系统的一整合系统。而本方法即是藉助于随身碟容量大、即插即用、具有指纹加密功能且易于使用及携带方便等优点,利用随身碟做为一使用者登录一远程IM伺服系统的一把钥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携式硬盘装置1即为所谓的随身碟(FlashDrive)(以下称之),其主要包括一输出入单元(即USB接口)10、一储存单元11、一识别信息输入单元12及一控制单元13。其中USB接口10是一般随身碟主要使用的传输接口,其具有即插即用(plug-and-play)的功能。储存单元11是随身碟主要用以储存数据的地方。识别信息输入单元12在本实施例中是一指纹输入接口(以下称之),主要用以接受一指纹输入。控制单元13是随身碟1的核心,主要用以控管储存单元11的数据进出以及输出入单元10与外界之间的传输。且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3内建有一指纹辨识机制,可用以辨识一预存指纹与一输入指纹的相似度。
首先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主要包括:注册、认证、及修改认证信息等三大步骤,以下将针对此三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注册:
当使用者一开始使用随身碟1时,如图2所示,随身碟1中有预先储存有一配合远程IM伺服系统3使用的实时传讯(Instant Massaging)软件(以下简称IM程序),以及一用以记录使用者端IM程序的储存路径的记录信息110。因此,要使随身碟1成为该使用者登录远程IM系统的一专属钥匙,需先使用随身碟1至远程IM伺服系统进行注册,使获得一登入远程IM伺服系统的认证信息。
所以,配合图3且如图4的步骤51、52所示,当随身碟1以其USB接口10接上一使用者端2(例如一台个人计算机)的USB接口21时,USB接口21会收到一由随身碟1发出的“插入讯号”,接着USB接口21会发出一“装置插入讯号”给使用者端2的一用以检测外围装置状态的监控程序(是一常驻程序)22,监控程序22在得知有一新的装置(即随身碟1)接上后,即如步骤53所示,由随身碟1的储存单元11中读取记录信息110,并根据记录信息110判断使用者端计算机中是否存在一IM程序,若有,则进行步骤54,直接开启该IM程序23,否则,执行步骤55,通知随身碟1将预存在储存单元11中的IM程序下载至使用者端计算机,使能开启IM程序,且加载使用者端2的IM程序23在开启后即自动连上一与其配合使用的远程IM伺服系统3。
接着,配合图2、5及6所示,在开始使用随身碟1注册之前,为建立个人数据安全(security)机制,如图6的步骤61所示,随身碟1会要求使用者输入一第一识别信息111,亦即使用者的指纹(为方便说明以下称第一指纹111),并如步骤62所示,该第一指纹111将通过随身碟1的指纹输入接口12扫描后储存在储存单元11中。然后,如步骤63所示,IM程序在使用者端计算机画面产生的一输入接口会要求使用者输入一认证信息,亦即一使用者设定的密码(password)及一账号(ID),且如步骤64所示,该认证信息由IM程序分送到随身碟1的储存单元11及远程IM伺服系统3中储存,且为方便说明,以下将存在随身碟1的认证信息称为第一认证信息112,将存在远程IM伺服系统3的认证信息称为第二认证信息311,至此,完成个人随身碟1的注册及加密动作。
登录:
因此,当一使用者的随身碟1完成上述注册动作之后,欲利用随身碟1登录远程IM伺服系统3时,配合图2、7、8所示,当随身碟1接上一使用者端计算机4(可以是前述的使用者端2或另一使用者端)后,为确认使用者身份,如图8的步骤81所示,使用者需先在随身碟1的指纹输入接口12输入一第二识别信息,亦即使用者的指纹(为方便说明以下称之第二指纹),接着如步骤82所示,该第二指纹被送至控制单元13与从储存单元11取出的第一指纹111进行比对辨识,而在步骤83比对无误后,如步骤84所示,控制单元13会先确认储存单元11中是否存有该第一认证信息112,若无即令随身磁1先进行上述的注册动作,否则,如步骤85所示,由储存单元11中取出第一认证信息112(包括密码及账号)经由输出入单元10送至使用者端4,使通过网络将第一认证信息112送到远程IM伺服系统3与远程IM伺服系统3中储存的第二认证信息311进行认证。
当远程IM伺服系统3执行步骤86确定认证无误后,会通过使用者端4回传一认证无误讯息给随身碟1的控制单元13,然后,如步骤87所示,控制单元13会提供储存在储存单元11中的记录信息110给使用者端4,使根据记录信息110中记录的IM程序路径搜寻IM程序,因此,若使用者端2中原本就已存在IM程序,该IM程序将被检测到并自动执行(步骤88)。否则(即使用者端不存在IM程序),进行步骤89,使用者端4将通知随身碟1的控制单元13,使将储存单元11中预存的IM程序经由输出入单元10下载至使用者端4。使用者端4在IM程序41加载之后即自动执行该IM程序41(步骤88),使将储存在远程IM伺服系统3的使用者个人数据加载,如此,使用者即可通过使用者端4的IM程序41与远程IM服务器3进行实时传讯。
此外,当使用者欲变更随身碟1中的认证信息时,如图7及图8的步骤80所示,使用者亦需先通过随身碟1通过身份识别及远程认证手续后才能开启使用者端的IM程序,并通过IM程序接口进行认证信息的变更,且变更后的认证信息将由IM程序分别送至随身碟1及远程IM伺服系统3储存,以更新原先储存的认证信息。
由上述说明可知,藉由将使用者用以登入远程IM伺服系统3的认证信息存在随身碟1中,并利用在随身碟1上建立一识别信息验证机制做为使用者的一身份识别,让使用者仅需随身携带随身碟1即可在任一可连上网络的计算机上,利用随身碟1开启计算机中的IM程序并登入远程IM伺服系统3中,将属于使用者的个人数据下载至计算机中,让使用者能够在不同计算机上使用IM程序与远程IM伺服系统进行实时传讯,并且通过随身碟的识别机制让非该随身碟拥有者的其它人无法藉由随身碟1登入远程IM伺服系统窥知使用者个人的相关数据,而保障随身碟使用者的数据安全。
当然,本发明的随身碟1并不仅限于供使用者端藉以登入上述的远程IM伺服系统3,本发明的随身碟1亦可供使用者端藉由上述方法登入其它远程伺服系统,与一远程伺服系统进行信息交换而无虞。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该可携式硬盘装置是经由该使用者端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进行联机,该方法包括:
(A)接收并储存一用以识别一使用者身份的第一识别信息,一用以登入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第一认证信息,及一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配合使用的实时传讯软件;
(B)检测一第二识别信息的输入,比对该第二识别信息与该第一识别信息是否相符,若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储存的一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及
(C)在获得一认证无误通知后,当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要求时,将该储存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至该使用者端,使该使用者端可开启该实时传讯软件而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进行实时传讯。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下列次步骤:
(A1)储存一记录该实时传讯软件的储存路径的记录信息,并提供该记录信息给该使用者端,使根据该记录信息确认该使用者端是否存有该实时传讯软件;
(A2)当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要求时,将该储存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至该使用者端并更新该记录信息,使该使用者端可开启该实时传讯软件;
(A3)接收并储存该第一识别信息;及
(A4)接收并储存由该实时传讯软件输入并传来的该第一认证信息。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下列次步骤:
(B1)检测该第二识别信息的输入,比对该第二识别信息与该第一识别信息是否相符;
(B2)若是,确认是否存有该第一认证信息,若有,则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储存的该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及
(B3)若未存有该第一认证信息,则回到步骤(A)。
4.依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下列次步骤:
(C1)在获得该认证无误通知后,提供该记录信息给该使用者端,使根据该记录信息判别该使用者端是否存有该实时传讯软件;
(C2)当收到该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要求时,将该储存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至该使用者端并更新该记录信息。
5.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其中,该第一及第二识别信息是一指纹。
6.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在步骤(A)中,该第一认证信息包括使用者的一密码及一账号。
7.依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其中,该第一和第二识别信息是一指纹。
8.依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其中,该第一和第二认证信息均包括使用者的一密码及一账号。
9.一种可携式硬盘装置,是经由一使用者端与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进行联机,而供该使用者端藉以登入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该装置包括:
一储存单元,用以储存一用以识别一使用者身份的第一识别信息,一用以登入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第一认证信息,及一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配合使用的实时传讯软件;
一识别信息输入单元,可供输入一第二识别信息;
一输出入单元,与该使用者端连接;
一控制单元,与该识别信息输入单元及该输出入单元连接,用以比对该第一识别信息与该第二识别信息是否相符,若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输出入单元,使经由该使用者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储存的一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而在获得一认证无误通知并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要求时,将储存在该储存单元中的实时传讯软件经由该输出入单元下载至该使用者端,使该使用者端可开启该实时传讯软件而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进行实时传讯。
10.依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携式硬盘装置,其中,该储存单元更储存一记录该实时传讯软件的储存路径的记录信息,在接收该第一识别信息及该第一认证信息之前,该储存单元提供该记录信息给该使用者端,使根据该记录信息判别该使用者端是否存有该实时传讯软件,并在该控制单元收到该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要求时,再将该储存的实时传讯软件经由该输出入单元下载至该使用者端,然后,该第一识别信息再经由该识别信息输入单元输入并储存在该储存单元中,且该使用者端即开启该实时传讯软件供输入该第一认证信息并传至该输出入单元,使经由该控制单元送至该储存单元储存。
11.依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携式硬盘装置,其中,当该控制单元获得比对相符通知后,会先确认是否存有该第一认证信息,若是,则将该第一认证信息经由该输出入单元送至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与该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储存的该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否则通知该输出入单元接收来自该使用者端的该第一认证信息。
12.依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硬盘装置,其中,当该控制单元获得该认证无误通知后,会先提供该记录信息给该使用者端,使根据该记录信息判别该使用者端是否存有该实时传讯软件,并在收到该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实时传讯软件下载要求时,再将储存在该储存单元中的实时传讯软件经由该输出入单元下载至该使用者端并更新该记录信息。
13.一种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伺服系统的方法,该可携式硬盘装置是经由该使用者端与该远程伺服系统进行联机,该方法包括:
(A)接收并储存一用以识别一使用者身份的第一识别信息,一用以登入该远程伺服系统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及一与该远程伺服系统配合使用的应用软件;
(B)检测一第二识别信息的输入,比对该第二识别信息与该第一识别信息是否相符,若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伺服系统与该远程伺服系统储存的一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及
(C)在获得一认证无误通知后,当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应用软件下载要求时,将该储存的应用软件下载至该使用者端,使该使用者端可开启该应用软件而与该远程伺服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14.依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伺服系统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下列次步骤:
(A1)储存一记录该应用软件的储存路径的记录信息,并提供该记录信息给该使用者端,使根据该记录信息确认是否存有该应用软件;
(A2)当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应用软件下载要求时,将该储存的应用软件下载至该使用者端并更新该记录信息,使该使用者端开启该应用软件;
(A3)接收并储存该第一识别信息;及
(A4)接收并储存由该应用软件输入并传来的该第一认证信息。
15.依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伺服系统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下列次步骤:
(B1)检测该第二识别信息的输入,比对该第二识别信息与该第一识别信息是否相符;
(B2)若是,确认是否存有该第一认证信息,若有,则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伺服系统与该远程伺服系统储存的该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及
(B3)若未存有该第一认证信息,则回到步骤(A)。
16.依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伺服系统的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下列次步骤:
(C1)在获得该认证无误通知后,提供该记录信息给该使用者端,使根据该记录信息判别是否存有该应用软件;
(C2)在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应用软件下载要求时,将该储存的应用软件下载至该使用者端并更新该记录信息。
17.依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伺服系统的方法,在步骤(A)和B中,该第一及第二识别信息是一指纹。
18.依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可携式硬盘装置供一使用者端登入一远程伺服系统的方法,在步骤(A)中,该第一认证信息包括使用者的一密码及一账号。
19.一种可携式硬盘装置,是经由一使用者端与一远程伺服系统进行联机,而供该使用者端藉以登入该远程伺服系统,该装置包括:
一储存单元,用以储存一用以识别一使用者身份的第一识别信息,一用以登入该远程伺服系统的第一认证信息,及一与该远程伺服系统配合使用的应用软件;
一识别信息输入单元,可供输入一第二识别信息;
一输出入单元,与该使用者端连接;及
一控制单元,与该识别信息输入单元及该输出入单元连接,用以比对该第一识别信息与该第二识别信息是否相符,若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输出入单元,使经由该使用者端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伺服系统与该远程伺服系统储存的一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而在获得一认证无误通知并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应用软件下载要求时,将储存在该储存单元中的应用软件经由该输出入单元下载至该使用者端,使该使用者端可开启该应用软件而与该远程伺服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0.依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携式硬盘装置,其中,该储存单元更储存一记录该应用软件的储存路径的记录信息,且在接收该第一识别信息及该第一认证信息之前,该储存单元提供该记录信息给该使用者端,使根据该记录信息判别是否存有该应用软件,并在该控制单元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应用软件下载要求时,将储存在该储存单元的应用软件经由该输出入单元下载至该使用者端,然后该第一识别信息再经由该识别信息输入单元输入并储存在该储存单元中,且该使用者端开启该应用软件供输入该第一认证信息并将该第一认证信息传至该输出入单元,使经由该控制单元送至该储存单元储存。
21.依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携式硬盘装置,其中,当该控制单元获得比对相符通知后,会先确认是否存有该第一认证信息,若是,则将该第一认证信息送至该远程伺服系统与该远程伺服系统储存的该第二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否则通知该输出入单元接收来自该使用者端的该第一认证信息。
22.依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携式硬盘装置,其中,当该控制单元获得该认证无误通知后,会先提供该记录信息给该使用者端,使根据该记录信息判别是否存有该应用软件,并在收到一来自该使用者端的应用软件下载要求时,再将储存在该储存单元的应用软件经由该输出入单元下载至该使用者端并更新该记录信息。
23.依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携式硬盘装置,其中,该第一和第二识别信息是一指纹,且该识别信息输入单元是一可供输入一指纹的指纹输入单元。
24.依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携式硬盘装置,其中,该第一和第二认证信息包括使用者的一密码及一账号。
CNB2003101205015A 2003-12-12 2003-12-12 可携式硬盘装置及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98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205015A CN100335986C (zh) 2003-12-12 2003-12-12 可携式硬盘装置及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205015A CN100335986C (zh) 2003-12-12 2003-12-12 可携式硬盘装置及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7227A CN1627227A (zh) 2005-06-15
CN100335986C true CN100335986C (zh) 2007-09-05

Family

ID=34761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2050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986C (zh) 2003-12-12 2003-12-12 可携式硬盘装置及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3598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0152B (zh) * 2007-08-15 2010-09-29 星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于远程使用立体影像的系统及方法
CN102833243B (zh) * 2012-08-21 2016-02-03 鹤山世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指纹信息的通信方法
CN103442074B (zh) * 2013-09-04 2017-01-25 深圳市丰禾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硬盘的联机使用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
CN106469263A (zh) * 2015-08-14 2017-03-01 特科芯有限公司 指示灯管理指纹加密的移动硬盘实现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1160A (zh) * 1997-11-28 1999-06-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利用指纹识别个人身份的系统
CN1289953A (zh) * 1999-08-18 2001-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提供安全功能的扩展装置
EP1241553A1 (fr) * 2001-03-17 2002-09-18 eSecurium SA Module de sécurité amovible
CN2569223Y (zh) * 2002-09-23 2003-08-27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快闪存储装置的指纹输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1160A (zh) * 1997-11-28 1999-06-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利用指纹识别个人身份的系统
CN1289953A (zh) * 1999-08-18 2001-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提供安全功能的扩展装置
EP1241553A1 (fr) * 2001-03-17 2002-09-18 eSecurium SA Module de sécurité amovible
CN2569223Y (zh) * 2002-09-23 2003-08-27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快闪存储装置的指纹输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7227A (zh) 2005-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8120B2 (ja) ポータブル・データを保護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787226B1 (en) A multi-user strong authentication token
JP4433472B2 (ja) 分散型認証処理
US7447911B2 (en)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key with portable application programs and identified by 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
US5778072A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transparently integrate private key operations from a smart card with host-based encryption services
CN100409617C (zh) 认证确实性和降低的系统和方法
JP4999751B2 (ja) データを共有する手法
EP1549021A1 (en) Access controlled by security token and mediated by sever
US20060069814A1 (en) Mass storage device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US20060107062A1 (en) Portable personal mass storage medium and information system with secure access to a user space via a network
US20080178009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20080086645A1 (en)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6477530B1 (en) Digital data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ystem
US2011007199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securely store data
JP2003099404A (ja) 認証サーバ装置、クライアント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ユーザ認証システム、並びにユーザ認証方法、そ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2007009590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ly encoding and decoding biometric data into a memory device using a two dimensional symbol
EP0762261A2 (en) A verification server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use in authentication on networks
CN100335986C (zh) 可携式硬盘装置及登入一远程实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
EP1542135A1 (en) A method which is able to centraliz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user registered information across networks
US849571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online authentication from untrusted computing devices
CN1180352C (zh) 客户鉴权系统及客户鉴权方法
JP2004280245A (ja) 情報記録担体およびパスワード入力システムおよび認証システム
CN100525198C (zh) 可携式存储装置及登入远端即时传讯伺服系统的方法
TW202001617A (zh) 文件製作及處理系統與方法
EP414171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authoris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0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