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4957B -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4957B
TWI814957B TW108144684A TW108144684A TWI814957B TW I814957 B TWI814957 B TW I814957B TW 108144684 A TW108144684 A TW 108144684A TW 108144684 A TW108144684 A TW 108144684A TW I814957 B TWI814957 B TW I8149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signal
frame
data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9820A (zh
Inventor
菅谷茂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9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9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4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495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技術係有關於能夠實現較高信賴性之通訊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提供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其係進行以下控制: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資料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生成要求訊號,其係用來要求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要求訊號,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本技術係可適用於例如無線LAN系統。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本技術係有關於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特別是有關於,能夠實現較高信賴性之通訊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作為先前以來的資料傳輸方法,在資料訊框之送訊結束後立刻將領取確認之ACK(Acknowledgement)訊框在同一頻率頻道上予以回送的技術,係被採用。
又,在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在資料傳輸之後緊接的SIFS(Short Inter Frame Space)間隔中,實施碰撞偵測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5-11024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可是,若ACK訊框未被正確地回送,則會因為在其他通訊中發生錯誤,或與其他通訊發生碰撞等等,導致通訊品質下降,因此用來實現較高信賴性之通訊所需之技術方式,係被需求。
本技術係有鑑於如此狀況而研發,目的在於能夠實現較高信賴性之通訊。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通訊裝置,係為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其係進行以下控制: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資料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生成要求訊號,其係用來要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要求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通訊方法,係為一種通訊方法,係由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控制: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資料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生成要求訊號,其係用來要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要求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於本技術的一側面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中,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資料會被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要求訊號會被生成,其係用來要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已被生成之前記要求訊號,會被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通訊裝置,係為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其係進行以下控制: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從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予以接收;生成確認訊號,其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確認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通訊方法,係為一種通訊方法,係由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控制: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從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予以接收;生成確認訊號,其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確認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於本技術的一側面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中,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從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會被接收;確認訊號會被生成,其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已被生成之前記確認訊號,會被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此外,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通訊裝置,係亦可為獨立的裝置,也可為構成1個裝置的內部區塊。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本技術的實施形態。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本技術的實施形態 2.變形例
<1.本技術的實施形態>
在現狀的資料傳輸方法(現狀的方式)中,在資料訊框之送訊結束後立刻將領取確認之ACK (Acknowledgement)訊框在同一頻率頻道上予以回送的技術,係被採用。
又,於現狀的方式中,使用了RTS(Request to Send)訊框與CTS(Clear to Send)訊框之交換所致之虛擬性載波偵測的網路配置向量(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之設定之際,只有在曾經交換過RTS訊框與CTS訊框的頻道中,會進行資料訊框及ACK訊框之交換。
再者,於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系統中,適用將複數個資料單元(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予以聚合而發送的訊框聚合技術,藉由1次的存取控制,就可送達大量資料的技術,係被利用。此處,為了確認該當資料之領取,將區塊ACK訊框予以回送的方法,已被實用化。
此處,在現狀的方式中,係在1個頻率頻道中發送了資料訊框後,在該頻率頻道中領取ACK訊框的方法,係為一般常見。
又,例如,若依據上述的專利文獻1則揭露了,在資料傳輸之後緊接的SIFS(Short Inter Frame Space)間隔中,實施碰撞偵測的技術。
可是,如現狀的方式,在1個頻率頻道上資料訊框之送訊剛結束後,藉由區塊ACK請求而要求區塊ACK訊框之回送的情況下,一旦無線傳輸路是被其他資料訊框之通訊(其他通訊)所重疊而利用於收訊,則有可能因為該ACK訊框之回送,而導致其他資料訊框之通訊發生錯誤。
正在接收資料訊框的通訊裝置中,如此而在資料中發生了錯誤的情況下,由於無法將資料正確地解碼,因此若在發生了錯誤的頻率頻道中回送ACK訊框,則很容易想定會和其他通訊發生碰撞。
又,於適用了訊框聚合技術的情況下,當其後的區塊ACK訊框未被正確地回送時,則會再度地重送所有的資料,導致無線傳輸路會被跨越長時間佔用的問題。
例如,在上述的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構成中,雖然可以只用資料傳輸之後緊接的SIFS間隔來偵測碰撞,但在除此以外的時序上,會有無法偵測碰撞的此一問題。
甚至,在上述的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構成中,也有無法掌握使用於資料傳輸之頻率頻道以外的利用狀況的此一問題。亦即,在資料傳輸之後,回送領取確認的情況下,光是掌握1個頻率頻道之狀況,是無法在其他頻率頻道中回送領取確認。
在本技術中,係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出一種用來實現較高信賴性之通訊的通訊方法(新方式)。
亦即,於適用了本技術的通訊方法(新方式)中,在身為資料訊框之送訊側的通訊裝置(例如基地台)中,係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資料(例如A-MPDU訊框),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例如終端台);生成要求訊號(例如SBAR訊框),其係用來要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確認訊號(例如SACK訊框)所需之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1頻道資訊(例如Simulcast Channel Map);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要求訊號,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例如終端台),此種控制會被進行。
另一方面,在身為資料訊框之收訊側的通訊裝置(例如終端台)中,係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從其他通訊裝置(例如基地台)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例如A-MPDU訊框),予以接收;生成確認訊號(例如SACK訊框),其係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1頻道資訊(例如Simulcast Channel Map);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確認訊號,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此種控制會被進行。
此外,雖然細節將於後述,但SBAR (Simulcast Block ACK Request)訊框係相當於,將區塊ACK請求訊框,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聯播頻道)而以聯播予以傳輸時的訊框。又SACK(Simulcast Block ACK)訊框係相當於,將區塊ACK訊框,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聯播頻道)而以聯播予以傳輸時的訊框。
如此,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中,係將區塊ACK請求訊框這類要求控制資訊之送訊,利用所有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予以發送,並在所有的頻率頻道中等待接收其回應之區塊ACK訊框。又,在收訊側的通訊裝置中,係在資料訊框的收訊結束後,在可利用之所有的頻率頻道中實施區塊ACK請求訊框之收訊,並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中回送區塊ACK訊框。
亦即,將區塊ACK請求訊框,利用可利用之閒置頻率頻道而予以發送,藉此,除了資料訊框之送訊時所利用之頻率頻道以外,還併用其他頻率頻道來發送區塊ACK請求訊框,因此即使在收訊側的通訊裝置中,仍可確實實施區塊ACK請求訊框之領取。
再者,在收訊側的通訊裝置中,除了利用成功接收到區塊ACK請求訊框的頻率頻道,還會併用未被其他通訊裝置利用於收訊的其他頻率頻道,來回送區塊ACK訊框,藉此,即使送訊側的通訊裝置中,仍可確實地實施區塊ACK訊框之領取。
此時,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中,是在曾接收到區塊ACK請求訊框的所有頻率頻道中,等待接收從收訊側的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區塊ACK訊框,藉此,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中,可確實進行區塊ACK訊框之領取。
然後,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與收訊側的通訊裝置中,是從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之中,利用成功接收到區塊ACK訊框的頻率頻道,將含有必須重送之重送資料的資料訊框予以發送(重送),藉此可較確實地實施資料的重送。
以下針對適用了本技術的通訊方法(新方式)的細節,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加以說明。
(無線網路的構成之例子) 圖1係無線網路的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於圖1中,圖中的白圈(○)係表示各通訊裝置10的存在位置,以其存在位置為中心的外側之虛線的圓,係相當於從各通訊裝置10的電波到達範圍。又,圖中的粗箭頭,係表示各通訊裝置10之間的資料訊框之流向,圖中的細箭頭,係表示ACK訊框。此外,於圖1中,除了通訊裝置10以外,還有通訊裝置20存在,但關於通訊裝置20也是同樣如此。
此處,於基本服務集(BSS:Basic Service Set)的無線LAN網路中,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BSS),與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BSS)之間,正在實施通訊。
於此狀況下,其周圍重疊的基本服務集(OBSS1、OBSS2)之每一者的無線LAN網路中的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OBSS1)、與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 (OBS2S)係為存在,再者,與無線LAN系統不同的其他系統之送訊側的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也會存在。
此外,作為其他系統係包含例如:由3GPP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所制定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dvanced、或5G(5th Generation)等之無線通訊系統。
此時,從通訊裝置10Tx(BSS)往通訊裝置10Rx(BSS)發送資料訊框的情況下(圖中的「Data」之箭頭),來自存在於通訊裝置10Tx(BSS)之周圍的通訊裝置10Tx(OBSS1)的訊號會成為干擾波(圖中的畫了斜線的箭頭)。
又,在通訊裝置10Rx(BSS)中,在接收到來自通訊裝置10Tx(BSS)的資料訊框之後,會回送其領取確認所需之ACK訊框(圖中的「ACK」之箭頭),但來自存在於通訊裝置10Rx(BSS)之周圍的通訊裝置10Rx(OBSS2)、或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的訊號會成為干擾波(圖中的畫了斜線的箭頭)。
又,反之,從通訊裝置10Rx(BSS)所被發送的ACK訊框,若是來自其周圍之通訊裝置10Rx(OBSS2)、或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則可能會成為干擾源(圖中的畫了斜線的箭頭內的細箭頭)。
(現狀的資料重送之流程) 此處,參照圖2及圖3,說明現狀的方式所致之資料重送之流程。
在圖2中係圖示了,由通訊裝置10Tx(BSS)發送資料訊框,該資料訊框被通訊裝置10Rx(BSS)所接收的情況下,由於來自其他系統(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之干擾波,導致通訊裝置10Rx(BSS)無法回送(發送)ACK訊框的案例。
亦即,原本只要是無線LAN系統,則藉由RTS訊框與CTS訊框之交換,就可將無線傳輸路正被利用的這件事情,預先設定網路配置向量(NAV)所致之虛擬性的載波感測,但在有其他系統存在的情況下,由於無法掌握RTS訊框與CTS訊框的存在,因此無法同樣地對應。
於圖2中係圖示了,在有無法掌握RTS訊框與CTS訊框之存在的其他系統(Other System)之通訊裝置20Tx存在的情況下,會因為來自該當其他系統之通訊裝置20Tx的訊號而產生干擾,而會被通訊裝置10Rx(BSS)所偵測,因此在資料傳輸結束後,會偵測成無線傳輸路係為利用中,而無法回送ACK訊框。
此時,通訊裝置10Tx(BSS),係在發送了資料訊框之後,由於沒有從通訊裝置10Rx(BSS)回送ACK訊框,因此會把所有的資料訊框予以重送。因此,於通訊裝置10Rx(BSS)中,受到來自其他系統之干擾前已經正常接收之部分的資料都會被重送,導致就連原本已經成功領取之部分的資料,這些多餘部分的資料之重送會被實施的問題。
又,在圖3中係圖示了,由通訊裝置10Tx(BSS)發送資料訊框,該資料訊框被通訊裝置10Rx(BSS)所接收的情況下,由於來自其他系統的干擾波,導致通訊裝置10Tx(BSS)無法領取(接收)ACK訊框的案例。
亦即,和上述的圖2的案例同樣地,原本只要是無線LAN系統,就可設定網路配置向量(NAV)所致之虛擬性的載波感測,但在其他系統中,由於無法掌握RTS訊框與CTS訊框的存在,因此無法同樣地對應。
於圖3中係圖示了,來自其他系統(Other System)之通訊裝置20Tx的訊號變成干擾,而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無法正常接收通訊裝置10Rx(BSS)所發送之ACK訊框。
此時,通訊裝置10Tx(BSS),係在發送了資料訊框之後,由於沒有從通訊裝置10Rx(BSS)回送ACK訊框,因此會把所有的資料予以重送。亦即,在圖3的案例中,也是和上述的第2案例同樣地,受到來自其他系統之干擾前已經正常接收之部分的資料都會被重送,而實施多餘部分的資料之重送。
在適用了本技術的通訊方法(新方式)中,係可提供一種,即使於包含無線LAN系統以及其他系統的如此混雜的環境下,仍可確實地進行資料訊框之送訊、與ACK訊框之回送的機制。
(新方式的動作之流程) 圖4係圖示了適用了新方式時的各通訊裝置10與通訊裝置20的動作之流程。
於圖4中,利用於資料傳輸的頻率頻道係為複數,因此為了方便說明,令縱軸為頻率頻道(f),令橫軸為時間(t),圖示利用f1至f4的4個頻率頻道而動作的狀態,將各者的時間之變化以及變化的動態,並列地予以圖示。
此外,於圖4中,雖然例示利用4個頻率頻道的情況,但並非限定於此,頻率頻道的數量係亦可為3個以下或5個以上。
圖4的A與B,亦即圖中的第1段與第2段係分別圖示了,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BSS)、與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OBSS1)的動作之流程。圖4的C與D,亦即圖中的第3段與第4段係分別圖示了,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BSS)、與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OBSS2)的動作之流程。然後,圖4的E,亦即圖中的第5段係圖示了,其他系統的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的動作之流程。
此外,於圖4中,通訊裝置10Tx(BSS)、通訊裝置10Tx(OBSS1)、通訊裝置10Rx(BSS)、通訊裝置10Rx(OBSS2)、及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之各者的位置,係對應於圖1所示的位置關係。
於時刻t1上,通訊裝置10Tx(BSS),係利用頻率頻道f3,來發送RTS訊框(圖4的A的「RTS」)。該RTS訊框,係被通訊裝置10Rx(BSS)、與通訊裝置10Tx(OBSS1)所接收(偵測)(圖4的A的「RTS」所對應之圖4的B、C的「Rx」)。
此時,在通訊裝置10Tx(OBSS1)中,係在一整個已接收之RTS訊框中所被記載的持續時間,設定頻率頻道f3的網路配置向量(NAV)(圖4的B的「NAV」)。又,在通訊裝置10Rx(BSS)中係被構成為,已接收之RTS訊框是給自己收的RTS訊框的情況下,則將回應於其的CTS訊框,予以回送。
然後,在時刻t2上,通訊裝置10Rx(BSS),係利用頻率頻道f3,來發送CTS訊框(圖4的C的「CTS」)。該CTS訊框,係被通訊裝置10Tx(BSS)、通訊裝置10Rx(OBSS2)、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所接收(偵測)(圖4的C的「CTS」所對應之圖4的A、D、E的「Rx」)。
此處,通訊裝置10Rx(OBSS2),係在一整個已接收之CTS訊框中所被記載的持續時間,設定頻率頻道f3的網路配置向量(NAV)(圖4的D的「NAV」)。又,通訊裝置10Tx(BSS)係被構成為,已接收之CTS訊框是給自己收的CTS訊框的情況下,則回應於其而發送資料訊框。
又,在無法辨識CTS訊框的通訊裝置20Tx (Other System)中,雖然藉由收訊位準而偵測到CTS訊框之訊號,但無法深入掌握到該當CTS訊框之內容。因此,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中,不會設定網路配置向量(NAV),導致其以後用來在頻率頻道f3中發送訊號所需之載波感測的等待時間(LBT:Listen Before Talk)之計數器會被設定(圖4的E的「T_LBT」)。
因此,於時刻t3上,通訊裝置10Tx(BSS),係利用頻率頻道f3,來發送資料訊框(A-MPDU訊框)(圖4的A的「Data」)。該資料訊框,係被通訊裝置10Rx(BSS)與通訊裝置10Tx(OBSS1)所接收(偵測)(圖4的A的「Data」所對應之圖4的C的「Rx」)。但是,在通訊裝置10Tx(OBSS1)中,頻率頻道f3的網路配置向量(NAV)係有被設定(圖4的B的「NAV」)。
亦即,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時刻t3到時刻t7之間,是利用頻率頻道f3,來發送該資料訊框,但在新方式中係構成為,於頻率頻道f3以外的頻率頻道f1、f2、f4中,也會監視無線通訊路之狀態。
配合於此,於通訊裝置10Rx(BSS)中也是,在時刻t3到時刻t7之間,是利用頻率頻道f3,而接收該資料訊框,但在新方式中係構成為,於頻率頻道f1、f2、f4中,也會監視無線通訊路之狀態。
此處,在時刻t4上,通訊裝置10Tx(OBSS1),是利用頻率頻道f1,來發送RTS訊框(圖4的B的「RTS」)。該RTS訊框,係被通訊裝置10Tx(BSS)所接收(偵測)(圖4的B的「RTS」所對應之圖4的A的「Rx」)。
此時,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係構成為,在一整個已接收之RTS訊框中所被記載的持續時間,設定頻率頻道f1的網路配置向量(NAV)(圖4的A的「NAV」)。
然後,在通訊裝置10Tx(OBSS1)中,係在頻率頻道f1上,接收CTS訊框(圖4的B的「RTS」之旁邊的「Rx」),因此在其之後,是利用頻率頻道f1,來發送資料訊框(圖4的B的「Data」)。因此,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由於會接收到該資料訊框,因此在一整個直到該當資料訊框之送訊結束為止之期間,頻率頻道f1係會被設定網路配置向量(NAV),然後被視為BUSY狀態。
接下來,於時刻t5上,藉由通訊裝置10Rx(OBSS2),其以後係利用頻率頻道f2來接收資料訊框,因此CTS訊框會被發送(圖4的D的「CTS」)。
此時,該CTS訊框一旦被被通訊裝置10Rx(BSS)所接收(偵測)(圖4的D的「CTS」所對應之圖4的C的「Rx」),則在通訊裝置10Rx(BSS)中係被構成為,在一整個該當CTS訊框中所被記載之持續時間,設定頻率頻道f2之頻率頻道f2的網路配置向量(NAV)予以設定(圖4的C的「NAV」)。
再者,於時刻t6上,藉由通訊裝置20Tx (Other System),利用頻率頻道f3而發送資料的情況下(圖4的E的「T_Data」),在通訊裝置10Rx(BSS)中,該資料(訊號)會變成干擾,導致從通訊裝置10Tx(BSS)正在接收中的資料訊框會無法正確地解碼此一問題發生(圖4的C的「Error」)。
亦即,在其他系統的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中,於頻率頻道f3,通訊裝置10Rx(BSS)接收到CTS訊框之後,由於在一整個所定之持續時間(T_LBT)中都未偵測到訊號,所以無論通訊裝置10Rx(BSS)是否正在收訊中,都會在一整個所定之持續時間中發送資料(訊號)(圖4的E的「T_Data」)。
然後,在該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中,在已發送該當資料(訊號)之後,在一整個所定之持續時間(T_LBT)中都未偵測到訊號的情況下,就會再度發送資料(圖4的E的「T_Data」)。
即使在如此情況下,在新方式中係構成為,於資料傳輸中,在通訊裝置10Tx與通訊裝置10Rx中,藉由監視(monitor)其他頻率頻道(頻率頻道f1、f2、f4)之狀況,而每次都可掌握可利用之頻率頻道。
其後,於時刻t7上,在來自通訊裝置10Tx(BSS)的資料訊框之送訊已經結束的情況下,此時點上,通訊裝置10Tx(OBSS)所致之網路配置向量(NAV)已被設定之頻率頻道f1除外的頻率頻道(f2~f4),係變成可利用之頻率頻道。
在新方式中,藉由通訊裝置10Tx(BSS),SBAR訊框是利用這些頻率頻道f2、f3、f4而被發送,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其後會在該當頻率頻道f2、f3、f4中進行回應收訊之設定而等待收訊(圖4的A的「SBAR」)。
此處是藉由通訊裝置10Rx(BSS),利用可收訊之頻率頻道f2、f3、f4,來接收SBAR訊框(圖4的A的「SBAR」所對應之圖4的C的「Rx」),但在通訊裝置10Rx(OBSS)所致之網路配置向量(NAV)有被設定的頻率頻道f2中,即使成功接收到該當SBAR訊框仍無法對其進行回應。
然後,在通訊裝置10Rx(BSS)中,係將該當之資料訊框的收訊狀況,當作SACK資訊,而生成SACK訊框。此處,在因來自其他系統的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之干擾而導致無法解碼的資料訊框的相當於末尾的MPDU部分,係被建構了表示未送達的SACK訊框。
藉此,在時刻t8上,於頻率頻道f3、f4中,從通訊裝置10Rx(BSS)往通訊裝置10Tx(BSS),會發送SACK訊框(圖4的C的「SACK」)。
對此,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係利用頻率頻道f3、f4,而可將來自通訊裝置10Rx(BSS)的SACK訊框予以接收(圖4的C的「SACK」所對應之圖4的A的「Rx」)。
然後,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係掌握到此時點上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係為頻率頻道f3、f4,並且,基於從已接收之SACK訊框所得之SACK資訊,而掌握未送達的MPDU部分。又,在經過了所定之送訊等待時間的時刻也就是時刻t9上,通訊裝置10Tx(BSS),係利用SACK訊框所被回送之頻率頻道f3、f4,而將含有未送達之MPDU的資料訊框,予以重送(圖4的A的「Data」)。
此處,在時刻t9上,在通訊裝置10Rx(BSS)中,係於曾發送出SACK訊框的頻率頻道f3、f4中實施重送之資料訊框之收訊等待,並利用這些頻率頻道f3、f4而將重送之資料訊框予以接收(圖4的A的「Data」所對應之圖4的C的「Rx」)。
然後,於時刻t10上,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重送之資料訊框之送訊結束時,由於此時點上,包含通訊裝置10Tx(OBSS)所致之網路配置向量(NAV)已經結束的頻率頻道f1在內所有的頻率頻道都變成可利用,因此利用頻率頻道f1~f4,來發送SBAR訊框(圖4的A的「SBAR」)。
然後,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其後,於曾發送出SBAR訊框的頻率頻道f1~f4中,進行回應收訊之設定而等待收訊。
此處,雖然是藉由通訊裝置10Rx(BSS),利用頻率頻道f1~f4而接收SBAR訊框(圖4的A的「SBAR」所對應之圖4的C的「Rx」),但頻率頻道f3,係由於來自其他系統的通訊裝置20Tx(Other System)之干擾而導致無法將資料正確地解碼(圖4的C的「Error」)。
因此,在通訊裝置10Rx(BSS)中,係利用頻率頻道f1、f2、f4,來接收SBAR訊框,但在通訊裝置10Rx(OBSS2)所致之網路配置向量(NAV)有被設定的頻率頻道f2中,即使成功接收到該當SBAR訊框仍無法對其進行回應。
藉此,在時刻t11上,於頻率頻道f1、f4中,從通訊裝置10Rx(BSS)往通訊裝置10Tx(BSS),會發送SACK訊框(圖4的C的「SACK」)。
對此,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係利用頻率頻道f1、f4,而將來自通訊裝置10Rx(BSS)的SACK訊框予以接收(圖4的C的「SACK」所對應之圖4的A的「ACK」)。然後,在通訊裝置10Tx(BSS)中,係可根據已接收之SACK訊框,而掌握到對於通訊裝置10Rx(BSS),所有的MPDU都已經送達的事實。
如此,於新方式中,相較於像是現狀的方式這類利用唯一的頻率頻道來傳輸資料的方式,藉由併用其他頻率頻道,就可更確實地,實施ACK訊框之領取確認、與資料訊框之重送。藉此,可實現較高信賴性的通訊。
(資料訊框之構成) 圖5係圖示了適用了訊框聚合的A-MPDU(Aggregation-MPDU)的構成之例子。
此處係說明,使用A-MPDU,亦即,將複數個MAC層協定資料單元(MPDU)予以聚合成為1個訊框而予以傳輸的A-MPDU之訊框構成的情況。又,作為A-MPDU之構成,係是由相當於進行聚合之訊框數的MPDU所構成,因此這裡是圖示了例如,作為訊框的A-MPDU,是由MPDU1至MPDU8的8個子訊框所構成的例子。
A-MPDU,係接續於PHY層的前文訊號(Preamble)而被發送。前文訊號,係除了L-STF、L-LTF、L-SIG、RL-SIG、HE-SIG-A、HE-STF以外,還隨著空間多工化之多工數,而有HE-LTF會被重複所定之個數而被構成。
具體而言,L-STF係表示先前的短訓練欄位,L-LTF係表示先前的長訓練欄位。又,L-SIG係表示先前的訊令資訊,RL-SIG係表示重複訊令資訊,HE-SIG-A係表示高密度之訊令資訊。又,HE-STF係表示高密度之短訓練欄位,HE-LTF係表示高密度之長訓練欄位。
又,構成A-MPDU的各MPDU,係含有表示子訊框之交界的定界符(Delimiter)與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因應需要而被附加填補(Pad)而被構成。再者,各MPDU(此處係為被多工化以前的MPDU-N),係由所定之MAC標頭(MAC Header)、與資料酬載(Data Payload)、與FCS(Frame Check Sequence)而被構成。
(SBAR訊框之構成) 圖6係圖示了適用了本技術的SBAR(Simulcast Block ACK Request)訊框的構成之例子。
該SBAR訊框,基本上,是被附加在資料訊框(例如A-MPDU)之末尾而被發送,或是接續於所定之前文訊號而被獨立地發送之構成。
於圖6中,SBAR訊框係含有:Frame Control、Duration、Transmit Address、Receive Address、BAR Control、BAR Information、Simulcast Channel Map、FCS。
Frame Control中係記載了,表示該訊框是SBAR訊框的訊框類型等之資訊。Duration中係記載了,表示該當SBAR訊框與回應之Block ACK訊框之持續時間的資訊。
Transmit Address中係記載了,用來識別該當SBAR訊框之送訊來源之通訊裝置的資訊。Receive Address中係記載了,用來識別該當SBAR訊框之送訊目標之通訊裝置的資訊。
BAR Control中係記載了,區塊ACK的控制資訊。BAR Information中係記載了,將要求區塊ACK資訊的MPDU之範圍予以特定的資訊。此外,BAR Control與BAR Information的欄位之細節,係參照圖7乃至圖9而於後述。
Simulcast Channel Map中係記載了,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例如同時發送訊框的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此外,Simulcast Channel Map的欄位之細節,係參照圖10乃至圖11而於後述。FCS,係為被附加在末尾的錯誤偵測所需之訊框檢查序列。
(BAR Control之細節) 圖7係圖示了BAR Control欄位的詳細構成之例子。
該BAR Control欄位係含有:表示區塊ACK請求之種類或回送之條件的BAR(Block ACK Request) Ack Policy、表示含有複數個TID的Multi TID、表示位元圖之壓縮的Compressed Bitmap、表示群播的GCR、表示上述的頻道資訊(圖6)之附加的Simulcast、將來擴充所需之Reserved、用來識別TID所需之TID INFO。
(BAR Information之細節) 圖8係圖示了BAR Information欄位的詳細構成之例子。
該BAR Information欄位係含有:表示被斷片化之情況下之數量的Fragment Number、記載了區塊ACK之開始序列號碼的Block Ack Starting Sequence Control。
此外,BAR Information欄位,係不限於圖8所示之構成,亦可使用例如如圖9所示的構成。
亦即,於圖9中係圖示了,BAR Information欄位是作為Multi TID Block ACK Request訊框而被構成的情況。藉此,BAR Information欄位係含有:用來識別各TID所需之Per TID Info、記載了區塊ACK之開始序列號碼的Block Ack Starting Sequence Control而被構成,其係每一TID地被重複而構成。
(Simulcast Channel Map之細節) 圖10係圖示了,將圖6的Simulcast Channel Map以位元圖形式加以表示時的例子。
於圖10中,是將32位元的位元圖之各位元,以0~31之數字加以表示。此處,將開頭的位元0視為36頻道,將其下個位元1視為40頻道、・・・、將末尾的位元31視為160頻道而表現,對各位元指派了可利用之頻率頻道。
此處,圖11中係圖示了,無線LAN系統中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之配置的例子。在圖11的例子中,隨應於中心頻率而以20MHz單位從較低的頻率起,配置了頻道36、40、44、48、52、56、60、64。然後在較高的頻率中是以20MHz單位,配置了頻道100、104、108、112、116、120、124、128、132、136、140、144。
亦即,在圖10和圖11中,頻率頻道之號碼係為對應,按照以20MHz單位而被分配的每一頻率頻道,可以指定是否為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例如,在圖6所示的Simulcast Channel Map中,係在以0~31之位元而被表示的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之中,可將可送訊之頻率頻道所對應之位元設成"1",將其以外之位元設成"0"。
如此,在Simulcast Channel Map中,係藉由位元圖形式等,記載了關於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
此外,在圖10中,雖然是藉由位元圖形式來表現頻道資訊,但不限定於如此的形式,作為頻道資訊,只要是可以指定頻道號碼即可,亦可採用其他形式。具體而言,例如,亦可只指定頻道號碼的開始與結束,或者亦可缺少頻道號碼之一部分等等。
又,圖11所示的頻率頻道之配置之例子係為一例,關於這些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係隨各國的法制規定而可利用之頻帶會有所不同,因此各個範圍有時候會有所不同。此處,例如,可以利用比20MHz的頻寬還窄的頻寬。具體而言,例如,亦可使其對應於IEEE802.11ax中所被規定的資源單元單位。
(SACK訊框之構成) 圖12係圖示了適用了本技術的SACK(Simulcast Block ACK)訊框的構成之例子。
該SACK訊框,基本上,是接續於所定之前文訊號而被獨立地發送之構成。
於圖12中,SACK訊框係含有:Frame Control、Duration、Transmit Address、Receive Address、Simulcast Channel Map、BA Control、BA Information、FCS。
Frame Control中係記載了,表示該訊框是SACK訊框的訊框類型等之資訊。Duration中係記載了,表示該當SACK訊框與因應需要而被重送之資料訊框以前的持續時間的資訊。
Transmit Address中係記載了,用來識別該當SACK訊框之送訊來源之通訊裝置的資訊。Receive Address中係記載了,用來識別該當SACK訊框之送訊目標之通訊裝置的資訊。
Simulcast Channel Map中係記載了,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例如同時發送訊框的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此外,該Simulcast Channel Map的欄位之細節,係和上述的圖10乃至圖11所示之內容相同樣,因此這裡省略其詳細的說明。
BA Control中係記載了,區塊ACK的控制資訊。BA Information中,作為區塊ACK資訊是記載了,將成功收訊之MPDU予以特定的資訊(以下亦稱為特定資訊)。換言之,該特定資訊係亦可說成是,關於每一MPDU地實施收訊確認時所被特定的重送資料(必須重送之資料)的資訊。此外,BA Control與BA Information的欄位之細節,係參照圖13乃至圖15而於後述。FCS,係為被附加在末尾的錯誤偵測所需之訊框檢查序列。
(BA Control之細節) 圖13係圖示了BA Control欄位的詳細構成之例子。
該BA Control欄位係含有:表示區塊ACK之種類或回送之條件的BA(Block ACK) Ack Policy、表示含有複數個TID的Multi TID、表示位元圖之壓縮的Compressed Bitmap、表示群播的GCR、表示上述的頻道資訊(圖12)之附加的Simulcast、將來擴充所需之Reserved、用來識別TID所需之TID INFO。
(BA Information之細節) 圖14係圖示了BA Information欄位的詳細構成之例子。
該BA Information欄位係含有:記載了區塊ACK之開始序列號碼的Block Ack Starting Sequence Control、從開始序列號碼起以位元圖形式來識別實際已被領取之ACK之序列號碼的Block Ack Bitmap。
此外,BA Information欄位,係不限於圖14所示之構成,亦可使用例如如圖15所示的構成。
亦即,於圖15中係圖示了,BA Information欄位是作為Multi TID Block ACK訊框而被構成的情況。藉此,BA Information欄位係含有:用來識別各TID所需之Per TID Info、記載了Block ACK之開始序列號碼的Block Ack Starting Sequence Control、從開始序列號碼起以位元圖形式來識別實際已被領取之ACK之序列號碼的Block Ack Bitmap而被構成,其係每一TID地被重複而構成。
(通訊裝置的構成之例子) 圖16係適用了本技術的通訊裝置(無線通訊裝置)的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圖16所示的通訊裝置10,係作為無線網路(圖1)中的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或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而被構成。
於圖16中,通訊裝置10係含有:網際網路連接模組11、資訊輸入模組12、機器控制部13、資訊輸出模組14、及無線通訊模組15而被構成。
網際網路連接模組11係由例如:身為基地台(存取點)而具有從光纖網或其他通訊線路透過服務供應商而連接至網際網路網所需之機能的電路或其週邊電路、微控制器、半導體記憶體等所構成。
網際網路連接模組11,係依照來自機器控制部13之控制,進行關於網際網路連接之各種處理。例如,網際網路連接模組11,在通訊裝置10是身為基地台而動作的情況下,係為用來對網際網路網進行連接所需之通訊數據機等之機能所被實作的構成。
資訊輸入模組12係由例如:按壓按鈕或鍵盤、觸控面板等之輸入裝置所構成。資訊輸入模組12係具有:將來自使用者之指示所對應之指示資訊,輸入至機器控制部13的機能。
機器控制部13,係由例如微處理器或微控制器等所構成。機器控制部13,係為了使通訊裝置10身為基地台或終端台而動作,而進行各部(模組)之控制。
機器控制部13,係對從網際網路連接模組11、資訊輸入模組12、或無線通訊模組15所被供給的資訊,進行各種處理。又,機器控制部13,係將自己的處理結果所得的資訊,供給至網際網路連接模組11、資訊輸出模組14、或無線通訊模組15。
例如,機器控制部13,係在資料的送訊時,將從協定上層之應用程式等所交付的送訊資料,供給至無線通訊模組15,在資料的收訊時,將從無線通訊模組15所被供給之收訊資料,交付給協定上層之應用程式等。
資訊輸出模組14,係由含有例如:液晶顯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或、有機EL顯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LED(Light Emitting Diode)顯示器等之顯示元件的輸出裝置所構成。
資訊輸出模組14係具有:基於從機器控制部13所被供給之資訊,而對使用者顯示必要之資訊的機能。此處,被資訊輸出模組14所處理的資訊中係含有例如:通訊裝置10之動作狀態或透過網際網路網而被取得的資訊等。
無線通訊模組15係由例如:無線晶片或週邊電路、微控制器、半導體記憶體等所構成。無線通訊模組15,係依照來自機器控制部13之控制,進行關於無線通訊之各種處理。無線通訊模組15之構成的細節,係參照圖17而後述。
此外,此處雖然以搭載有無線通訊晶片或週邊電路等的無線通訊模組為一例做說明,但本技術係不限於無線通訊模組,可適用於例如無線通訊晶片或無線通訊LSI等。甚至,於無線通訊模組中,是否包含有天線係為任意。
又,於圖16的通訊裝置10中,機器控制部13及無線通訊模組15,係為必要的構成元件,但這些以外的網際網路連接模組11、資訊輸入模組12、及資訊輸出模組14是否要被包含在構成元件中,係為任意。
亦即,隨著身為基地台或終端台而動作的每一通訊裝置10,可僅以視為必要的模組來構成之,可將多餘的部分予以簡化,或甚至不要組裝進去而構成。更具體而言,係可為例如:網際網路連接模組11,係只有在基地台中才會被組裝,資訊輸入模組12或資訊輸出模組14,係只有在終端台中才會被組裝。
(無線通訊模組的構成之例子) 圖17係圖16的無線通訊模組15的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於該無線通訊模組15中,介面101、送訊緩衝區102、網路管理部103、及送訊訊框建構部104,係作為針對支援現狀方式之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模組)的送訊側共通部分而被構成。
又,無線通訊模組15係含有:聯播頻道管理部105、管理資訊生成部106、送訊功率控制部107、基礎頻道送訊處理部108、聯播送訊處理部109、頻率頻道控制部110、天線控制部111、基礎頻道收訊處理部112、聯播收訊處理部113、偵測閾值控制部114、及管理資訊處理部115。
亦即,作為支援新方式的通訊裝置10的無線通訊模組15中的特徵性構成,係除了聯播頻道管理部105及頻率頻道控制部110以外,還設有:可在複數個頻率頻道上進行訊號送訊的聯播送訊處理部109、和可在複數個頻率頻道上進行訊號收訊的聯播收訊處理部113。
再者,於無線通訊模組15中,收訊資料建構部116、及收訊緩衝區117,係作為針對支援現狀方式之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模組)的收訊側共通部分而被構成。
介面101,係由例如輸出入介面電路等所構成。介面101,係為用來與機器控制部13(圖16)之間收授資料所需之介面,具有:將被輸入至其的資訊或從其所被輸出的資訊,以所定之訊號形式進行交換所需之機能。
介面101,係將從機器控制部13所被輸入之送訊資料,寫入至送訊緩衝區102。又,介面101,係將從機器控制部13所被輸入之資訊,供給至網路管理部103,或是將從網路管理部103所被供給之資訊,輸出至機器控制部13等等。
送訊緩衝區102,係由例如緩衝記憶體等之半導體記憶體裝置所構成。送訊緩衝區102,係將透過介面101而被寫入的送訊資料予以暫時儲存。
網路管理部103,係進行無線網路中的通訊裝置10的位址資訊等之管理。又,網路管理部103,係在通訊裝置10是身為基地台而動作的情況下,係為實施對網際網路網之連接的構成。
送訊訊框建構部104係具有:將送訊緩衝區102中所被儲存之送訊資料予以讀出,建構成為用來以無線通訊進行傳輸所需之資料訊框之機能;例如,將送訊緩衝區102中所被儲存之MPDU予以複數收集而建構A-MPDU訊框,並供給至基礎頻道送訊處理部108。
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係具有:將同時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來收送資訊的控制做統一管理之機能,而每次都可掌握可利用之頻率頻道。
管理資訊生成部106係具有:將通訊控制協定所必須之控制訊框予以建構之機能。例如,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中,係為建構RTS訊框或SBAR訊框等之控制訊框的構成,在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中,係為建構CTS訊框或SACK訊框等之控制訊框的構成。
送訊功率控制部107係具有,在發送所定之訊框的情況下,控制送訊功率使得訊號不會抵達多餘的電波到達範圍之機能,此處,以使得訊號是以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所意圖之收訊電場強度而抵達的方式,調整必要之最低限度的送訊功率而發送資料,具備進行如此控制之機能。此處,例如,可隨所發送之每一訊框而調整送訊功率。
基礎頻道送訊處理部108係具有,於所定之頻率頻道中,對進行無線送訊的資料訊框等之資訊,附加所定之前文訊號,並轉換成所定形式之基頻訊號而作為類比訊號而加以處理之機能。
聯播送訊處理部109係具有,依照來自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之控制,在實施聯播的頻率頻道上,發送SBAR訊框、SACK訊框、或資料訊框之機能。
此外,聯播送訊處理部109,係亦可由和上述的基礎頻道送訊處理部108相同的硬體所構成,但例如,只要以能夠預先準備SBAR訊框或SACK訊框等之訊框之必要最低限度之電路來構成即可,甚至可隨著所利用的頻率頻道數,而將相同的電路做平行並列式地構成。
頻率頻道控制部110係具有,在基礎頻道和聯播頻道中,針對所被收送訊的資料或控制資訊(含有其之訊框),進行所利用之頻率頻道之設定之機能。頻率頻道控制部110係為例如,將收送資料訊框、或SBAR訊框、SACK訊框的頻率頻道加以切換並控制的構成。
天線控制部111,係由複數個天線元件被連接而構成。天線控制部111係可為,將作為空間多工串流而將訊號予以無線送訊之控制、和將作為空間多工串流而被發送的訊號予以無線收訊之控制、和基礎頻道與聯播頻道中的訊號之收送訊之控制,使用同一天線元件來進行的構成,亦可為使用不同天線元件來進行之構成。
基礎頻道收訊處理部112係具有:在偵測到所定之前文訊號的情況下,實施將各個串流予以分離,將該當前文訊號之後所被附加的標頭或資料部分予以接收之收訊處理之機能。
聯播收訊處理部113係具有,依照來自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之控制,在實施聯播的頻率頻道上,接收SBAR訊框、SACK訊框、或資料訊框之機能。
此外,聯播收訊處理部113,係亦可由和上述的基礎頻道收訊處理部112相同的硬體所構成,但例如,只要是由進行載波偵測的電路、或取得標頭參數的電路等來構成即可,甚至亦可隨應於同時偵測狀況的頻率頻道數,而將相同的電路做平行並列式地構成。
偵測閾值控制部114係為,在藉由送訊功率控制部107實施了送訊功率控制的情況下,設定能夠偵測存在於該範圍內之通訊裝置10所送出之訊號的訊號之偵測位準,此處係具備進行控制而以必要最低限度之偵測閾值來偵測訊號之機能。然後,在偵測閾值控制部114中係為,只要有現在利用中的頻率頻道,就會偵測所定之偵測位準以上之訊號之構成。
管理資訊處理部115係具有,在已接收之訊框是控制訊框的情況下,將通訊控制協定所必須之控制資訊予以建構之機能。例如,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中,係為從CTS訊框或SACK訊框等來建構控制資訊的構成,在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中,係為從RTS訊框或SBAR訊框等來建構控制資訊的構成。
收訊資料建構部116係具有:從已接收之資料訊框(例如A-MPDU訊框)去除所定之標頭資訊而抽出MPDU,並只抽出必要的資料部分之機能。已被收訊資料建構部116所抽出的資料部分,係被寫入至收訊緩衝區117。
收訊緩衝區117,係由例如緩衝記憶體等之半導體記憶體裝置所構成。收訊緩衝區117係為,將所有的資料湊齊為止所被抽出的部分,基於序列而予以暫時儲存所需之緩衝區,係為直到向機器控制部13(例如所被連接的應用機器)輸出收訊資料的時序到來以前,會將資料予以儲存的構成。
然後,在輸出收訊資料的時序到來時,收訊緩衝區117中所被儲存的收訊資料係被適宜讀出,透過介面101而被輸出至機器控制部13。
此外,於圖17中,各區塊間的箭頭,係表示資料(訊號)的流向或控制,各區塊係為了實現自己的機能,而與被箭頭所連接的其他區塊協同運作而動作。亦即,例如,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為了實現將同時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而收送資訊的控制予以集中管理的機能,而會與網路管理部103、管理資訊生成部106、送訊功率控制部107、聯播送訊處理部109、頻率頻道控制部110、聯播收訊處理部113、偵測閾值控制部114、及管理資訊處理部115協同運作而動作。
又,於圖17中,構成無線通訊模組15的各部係例如,如虛線的框所示,可分成收送訊資料輸出入部151、控制部152、無線訊號收送訊部153之3個區塊,但亦可分成其以外之數量(例如4個以上之數量)的區塊而構成。
此處,收送訊資料輸出入部151係含有:介面101、送訊緩衝區102、網路管理部103、送訊訊框建構部104、收訊資料建構部116、及收訊緩衝區117而被構成,主要進行所被輸入之送訊資料或所被輸出之收訊資料的相關處理或控制。
又,控制部152,係含有聯播頻道管理部105、管理資訊生成部106、及管理資訊處理部115而被構成,主要進行訊框之收送訊之相關處理或控制。此外,控制部152中亦可包含有:聯播送訊處理部109、頻率頻道控制部110、及聯播收訊處理部113等之其他區塊。
再者,無線訊號收送訊部153,係含有:送訊功率控制部107、基礎頻道送訊處理部108、聯播送訊處理部109、頻率頻道控制部110、基礎頻道收訊處理部112、聯播收訊處理部113、及偵測閾值控制部114而被構成,主要進行送訊訊號或收訊訊號等之訊號之相關處理或控制。
在如以上所被構成的無線通訊模組15中,尤其是藉由含有聯播頻道管理部105、聯播送訊處理部109、頻率頻道控制部110、及聯播收訊處理部113的控制部152,而會進行例如如下的處理。
亦即,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的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藉由控制部152,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資料訊框發送至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生成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之頻道資訊(例如圖6的Simulcast Channel Map)的SBAR訊框(圖6的SBAR訊框);利用該當複數個頻率頻道(聯播頻道),而將已生成之SBAR訊框,發送至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聯播送訊),此種控制會被進行。
又,在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的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藉由控制部152,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從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訊框,予以接收;生成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之頻道資訊(例如圖12的Simulcast Channel Map)的SACK訊框(圖12的SACK訊框);利用該當複數個頻率頻道(聯播頻道),而將已生成之SACK訊框,發送至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 (聯播送訊),此種控制會被進行。
(資料送訊側的動作) 首先,參照圖18及圖19的流程圖,說明資料訊框的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的無線通訊模組15)的動作。
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判定是否進行A-MPDU訊框之送訊(S101)。此外,在步驟S101的判定處理中,若判定為不進行A-MPDU訊框之送訊的情況下(S101的「NO」),就立刻結束處理。
在步驟S101的判定處理中,在判定為要進行A-MPDU訊框之送訊的情況下(S101的「YES」),則處理係往步驟S102前進,步驟S102乃至S104之處理係被執行。
亦即,於無線通訊模組15中,在基礎頻道送訊處理部108中,係在相當於基礎頻道的頻率頻道上,進行資料訊框(A-MPDU訊框)之送訊(S102)。又,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係判定是否可支援聯播頻道,亦即是否支援SBAR訊框與SACK訊框(S103)。
在步驟S103的判定處理中,若判定為可支援聯播頻道的情況,則處理係往步驟S104前進。然後,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進行要進行聯播收訊的頻率頻道之設定(S104)。
亦即,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為,除了原本的進行A-MPDU訊框之送訊的基礎頻道之資料送訊以外,還可掌握其他聯播頻道(也就是聯播頻道之候補)之利用狀況的構成。
一旦步驟S104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105前進。然後,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係在判定為,在聯播頻道(的候補)上有偵測到能量的情況(S105的「YES」),則將被偵測到能量的頻率頻道視為利用中,對該當頻率頻道設定BUSY狀態(S106)。
亦即,此處,在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聯播頻道之候補)之任一者中,有偵測到所定之收訊電場強度以上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將偵測到該當訊號的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此時,收訊電場強度的設定值,係可隨著所被偵測到的訊號之特性,而為可變。此處,例如,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中,對給自己收的訊號係設定較低的設定值而使其容易被偵測,另一方面,對給相鄰之其他通訊裝置收的訊號係設定較高的設定值而使其難以被偵測。
再者,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在偵測到所定之前文訊號的情況下(S107的「YES」),則將標頭資訊中所被記載之參數加以取得(S108),並設定該當頻率頻道中的網路配置向量(NAV)(S109)。
亦即,此處,在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聯播頻道之候補)之任一者中,有偵測到所定之前文訊號的情況下,則可例如,基於其後所被取得之標頭資訊中所被記載之參數,算出偵測到該當前文訊號的頻率頻道所被佔用的時間,直到所算出之時間經過以前,都把偵測到該當前文訊號之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
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構成為,將該步驟S105乃至S109之處理,直到判定為A-MPDU訊框之末尾抵達(S110的「YES」)為止,都會回到步驟S105而重複掌握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而在所有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中實施該處理。
此外,此處,在步驟S105的判定處理中,判定為未偵測到能量的情況下(S105的「NO」),或者,在步驟S107的判定處理中,判定為未偵測到前文訊號的情況下(S107的「NO」),則其後的處理係被略過,處理係往步驟S110前進。
然後,在步驟S110的判定處理中,在判定為A-MPDU訊框之末尾已抵達的情況下(S110的「YES」),處理係往步驟S111前進,步驟S111乃至S115之處理會被執行。
亦即,於無線通訊模組15中,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係將此時點上未被設定BUSY狀態或網路配置向量(NAV)的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聯播頻道之候補)加以掌握(S111),將該頻率頻道設定作為聯播頻道(S112)。
又,在聯播送訊處理部109中,將進行聯播送訊的頻道資訊(例如圖6的Simulcast Channel Map)等之資訊設定至SBAR訊框(S113),實際作為SBAR訊框而被發送(S114)。然後,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構成為,在作為聯播頻道而被設定的頻率頻道中,等待接收SACK訊框之回送(S115)。
此外,在步驟S103的判定處理中,判定為不支援聯播頻道的情況下(S103的「NO」),則步驟S104乃至S113之處理係被略過,處理係往步驟S114前進。此情況下,由於不支援SBAR訊框與SACK訊框,因此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與現狀的方式同樣地,只在相當於基礎頻道的頻率頻道中,發送BAR訊框(S114),其後等待接收ACK訊框(S115)。
一旦步驟S115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116前進。然後,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判定是否有接收到SACK訊框(或ACK訊框)。在步驟S116的判定處理中判定為已接收到SACK訊框(或ACK訊框)的情況下(S116的「YES」),則判定在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中是否有未送達之資料存在(S117)。
在步驟S117的判定處理中,若判定為沒有未送達之資料(S117的「NO」),則結束一連串的資料訊框之送訊。另一方面,在步驟S117的判定處理中,在判定為有未送達之資料的情況下(S117的「YES」),則處理係往步驟S118前進,執行步驟S118乃至S120之處理。
亦即,於無線通訊模組15中,在聯播送訊處理部109中,係基於SACK訊框中所含之特定資訊,而將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中的未送達之資料(亦即必須重送的資料)予以特定,並建構重送資料(S118)。又,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從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之中,設定要利用於重送的頻率頻道(S119)。藉此,用來對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進行重送所需之重送訊框,係被設定(S120)。
或者,在步驟S116的判定處理中判定為未接收到SACK訊框(或ACK訊框)的情況下(S116的「NO」),則處理係往步驟S121前進。此情況下,將所有的MPDU都當作重送資料而予以建構(S121),設定重送訊框(S120),但是,只要至少在1個頻道中有接收到SACK訊框,則不需要將所有的MPDU都當作重送資料。
一旦步驟S120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122前進。在步驟S122的判定處理中,在可作為聯播頻道而利用之所有的頻率頻道中進行收訊等待的情況下(S122的「NO」),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116。然後,在曾發送出SBAR訊框的所有頻率頻道中,確認SACK訊框之領取之有無(S116),適宜地執行上述的步驟S117乃至S122之處理。
然後,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構成為,依照所定之存取程序而經過了等待時間後,亦即,當無線傳輸路變成可利用時(S123的「YES」),發送重送訊框(S124)。此外,此處亦可構成為,在發送了重送訊框之後,處理係從步驟S124回到步驟S104,再度實施SBAR訊框之送訊、或SACK訊框之回送。
以上說明了資料訊框之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的動作。
(資料收訊側的動作) 接著,參照圖20及圖21的流程圖,說明資料訊框之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的無線通訊模組15)之動作。
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判定是否進行A-MPDU訊框之收訊(S201)。此外,在步驟S201的判定處理中,若判定為不進行A-MPDU訊框之收訊的情況下(S201的「NO」),就立刻結束處理。
在步驟S201的判定處理中,在判定為要進行A-MPDU訊框之收訊的情況下(S201的「YES」),則處理係往步驟S202前進,步驟S202乃至S204之處理係被執行。
亦即,於無線通訊模組15中,在基礎頻道收訊處理部112中,係在相當於基礎頻道的頻率頻道上,進行從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訊框(A-MPDU訊框)之收訊(S202)。又,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係判定,是否支援聯播頻道(S203)。
在步驟S203的判定處理中,若判定為可支援聯播頻道的情況,則處理係往步驟S204前進。然後,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進行要進行聯播收訊的頻率頻道之設定(S204)。
亦即,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為,除了原本的進行A-MPDU訊框之收訊的基礎頻道之資料收訊以外,還可掌握其他聯播頻道(也就是聯播頻道之候補)之利用狀況的構成。
一旦步驟S204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205前進。然後,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係在判定為,在聯播頻道(的候補)上有偵測到能量的情況(S205的「YES」),則將該當頻率頻道視為利用中而設定BUSY狀態(S206)。
亦即,此處,在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聯播頻道之候補)之任一者中,有偵測到所定之收訊電場強度以上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將偵測到該當訊號的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此時,收訊電場強度的設定值,係可隨著所被偵測到的訊號之特性,而為可變。此處,例如,在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中,對給自己收的訊號係設定較低的設定值而使其容易被偵測,另一方面,對給相鄰之其他通訊裝置收的訊號係設定較高的設定值而使其難以被偵測。
再者,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在偵測到所定之前文訊號的情況下(S207的「YES」),則將標頭資訊中所被記載之參數加以取得(S208),並設定該當頻率頻道中的網路配置向量(NAV)(S209)。
亦即,此處,在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聯播頻道之候補)之任一者中,有偵測到所定之前文訊號的情況下,則可例如,基於其後所被取得之標頭資訊中所被記載之參數,算出偵測到該當前文訊號的頻率頻道所被佔用的時間,直到所算出之時間經過以前,都把偵測到該當前文訊號之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
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構成為,將該步驟S205乃至S209之處理,直到判定為A-MPDU訊框之末尾抵達(S210的「YES」)為止,都會回到步驟S205而重複掌握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而在所有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中實施該處理。
此外,此處,在步驟S205的判定處理中,判定為未偵測到能量的情況下(S205的「NO」),或者,在步驟S207的判定處理中,判定為未偵測到前文訊號的情況下(S207的「NO」),則其後的處理係被略過,處理係往步驟S210前進。
然後,在步驟S210的判定處理中,在判定為A-MPDU訊框之末尾已抵達的情況下(S210的「YES」),處理係往步驟S211前進,步驟S211乃至S213之處理會被執行。
亦即,於無線通訊模組15中,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係將此時點上未被設定BUSY狀態或網路配置向量(NAV)的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聯播頻道之候補)加以掌握(S211),將該頻率頻道設定作為聯播頻道(S212)。
又,在聯播送訊處理部109中,將進行聯播送訊的頻道資訊(例如圖12的Simulcast Channel Map)等之資訊設定至SACK訊框(213)。一旦步驟S213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217前進。亦即,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構成為,在作為聯播頻道而被設定的頻率頻道中,等待接收SBAR訊框(S217)。
另一方面,在步驟S203的判定處理中,判定為不支援聯播頻道的情況下(S203的「NO」),處理係往步驟S214前進。又,即使在可支援聯播頻道的情況下(S203的「YES」),在基礎頻道中,仍會進行資料訊框(A-MPDU訊框)之收訊。此情況下,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利用相當於基礎頻道的頻率頻道,繼續A-MPDU訊框之收訊,在構成A-MPDU訊框的各MPDU都被正常接收的情況下(S214的「YES」),則將該當MPDU設定作為已領取(S215)。
然後,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判定A-MPDU訊框是否已經結束(S216),直到A-MPDU訊框結束以前,都會回到步驟S214,判斷構成A-MPDU訊框的各MPDU是否正常收訊。然後,在判定為A-MPDU訊框已結束的情況下(S216的「YES」),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構成為,等待接收BAR訊框(S217)。
然後,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判定是否有接收到SBAR訊框(或BAR訊框)(S218)。在步驟S218的判定處理中,判定為已接收到SACK訊框(或BAR訊框)的情況下(S218的「YES」),則處理係往步驟S219前進,步驟S219乃至S220之處理會被執行。
亦即,於無線通訊模組15中,因為已經取得MPDU之已領取資訊(S219),所以在聯播送訊處理部109中,係將已被取得之已領取資訊,設定作為SACK訊框(或ACK訊框)(S220)。此外,在步驟S218的判定處理中,若判定為未接收到SBAR訊框(或BAR訊框)的情況下(S218的「NO」),則結束一連串的資料訊框之收訊處理。
一旦步驟S220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221前進。在步驟S221的判定處理中,在可作為聯播頻道而利用之所有的頻率頻道中進行收訊等待的情況下(S221的「NO」),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218。然後,以接收到SBAR訊框的所有頻率頻道為對象,設定SACK訊框。
然後,在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構成為,將SACK訊框(或ACK訊框)予以發送(S222),同時,判定是否有重送資料(S223)。在步驟S223的判定處理中,若判定為沒有重送資料(S223的「NO」),則結束一連串的資料訊框之收訊處理。
又,在步驟S223的判定處理中,若判定為有重送資料的情況(S223的「YES」),則處理係往步驟S224前進。然後,於無線通訊模組15中係構成為,在聯播頻道管理部105中,從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之,設定要利用於重送訊框之收訊等待的頻率頻道(S224),回到步驟S201之處理,等待接收從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所被重送的重送訊框(A-MPDU訊框)。
以上說明了資料訊框之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的動作。
如以上所述,在適用了本技術的通訊方法(新方式)中,資料訊框之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與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之各者,係會監視(monitor)資料訊框之收送訊頻道以外的頻率頻道。然後,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係利用SBAR訊框,亦即,利用可利用之所有的頻率頻道來發送區塊ACK請求訊框,而在接收到其的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中,也是利用SACK訊框,亦即,利用可利用之所有的頻率頻道來發送區塊ACK訊框。
藉此,可較確實地交換控制資訊,可實現較高信賴性之通訊。
亦即,在新方式中,是將SBAR訊框與SACK訊框,使用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進行交換,藉此,比起像是現狀的方式這樣利用1個頻率頻道的情況,更加提升信賴性的資訊交換係成為可能。亦即,新方式,係相較於現狀方式這樣只利用1個頻率頻道來進行BAR訊框與ACK訊框之交換的方法,可利用發生傳輸錯誤之頻率頻道以外的頻率頻道,來交換SBAR訊框與SACK訊框,因此可較確實地交換ACK資訊。又,此時,在SBAR訊框與SACK訊框中,由於含有頻道資訊(圖6或圖12的Simulcast Channel Map),因此在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與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之各者中,可確實地掌握所利用的頻率頻道。
又,在新方式中,例如,作為資料訊框是使用A-MPDU訊框來傳輸多數之資料的情況下,即使在傳輸所利用之頻率頻道受到其他系統之干擾,而難以進行ACK訊框之回送的情況下,仍可利用其他頻率頻道而確實地回送SACK訊框。
甚至,在新方式中,不像現狀的方式,限定於使用資料送訊頻道的資料之重送,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中,可利用曾經領取過SACK訊框的頻率頻道,來發送重送資料,因此可實現較高信賴性的重送方法。
亦即,在新方式中,係使用明確地成功交換了SBAR訊框與SACK訊框的頻道,來實施資料的重送,藉此,可更確實地發送重送資料。藉此,即使在有其他系統混合存在的環境下,仍可有效地運用無線LAN系統之通訊協定。
又,在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中,藉由一併使用含有關於可在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做利用之其他頻率頻道之頻道資訊的SACK訊框,而可利用剛才成功利用過的頻率頻道,將含有未領取之重送資料的資料訊框(重送訊框)予以發送(重送)。甚至,在新方式中,藉由確實進行SBAR訊框與SACK訊框之交換,而可防止ACK訊框之未送達所致之全資料的重送,可只將必要的資料設成重送資料。其結果為,可提升傳輸路利用效率。
<2.變形例>
(其他構成之例子) 上述的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係作為基地台(存取點)而被構成,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係可作為終端台而被構成。但是,通訊裝置10Tx或通訊裝置10Rx,係亦可作為構成基地台或終端台的裝置之一部分(例如無線通訊模組或無線晶片等)而被構成。
又,例如,作為終端台而被構成的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係可作為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型終端、行動電話機、個人電腦、數位相機、遊戲機、電視受像機、可穿戴式終端、揚聲器裝置等之具有無線通訊機能的電子機器而構成。
此外,此處雖然是令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為基地台,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為終端台來做說明,但亦可將送訊側與收訊側相反過來,令基地台為收訊側的通訊裝置10Rx,令終端台為送訊側的通訊裝置10Tx。
亦即,作為通訊裝置10的基地台,係不只是圖18及圖19的流程圖所示的資料訊框之送訊側的動作,就連圖20及圖21的流程圖所示的資料訊框之收訊側的動作,也都可以進行。同樣地,作為通訊裝置10的終端台,係不只是圖20及圖21的流程圖所示的資料訊框之收訊側的動作,就連圖18及圖19的流程圖所示的資料訊框之送訊側的動作,也都可以進行。
此外,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技術主旨的範圍內可做各種變更。
又,本技術係可採取如下的構成。
(1) 一種通訊裝置,係 具備控制部,其係進行以下控制: 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資料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 生成要求訊號,其係用來要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1頻道資訊; 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要求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中所含之各頻率頻道上,同時發送前記要求訊號。 (3) 如前記(1)或(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 監視與前記資料之送訊時所利用之頻率頻道不同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利用狀況; 利用該監視結果所相應之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來發送前記要求訊號。 (4) 如前記(1)乃至(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確認訊號係含有:關於在前記其他通訊裝置側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2頻道資訊; 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在曾發送出前記要求訊號的頻率頻道上,等待接收從前記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確認訊號的動作。 (5) 如前記(1)乃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係作為複數個子訊框所聚合而成的資料訊框,而被發送; 前記確認訊號係含有:關於在前記其他通訊裝置側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2頻道資訊、及關於必須重送之重送資料的特定資訊;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從前記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確認訊號中所含之前記特定資訊,而每一前記子訊框地特定出前記重送資料。 (6) 如前記(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利用曾接收到前記確認訊號的頻率頻道,來發送前記重送資料。 (7) 如前記(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在其所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任一者中,偵測到所定之收訊電場強度以上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將偵測到前記訊號的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 (8) 如前記(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收訊電場強度的設定值,係隨著所偵測到的前記訊號之特性,而為可變。 (9) 如前記(3)、(7)、及(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 在其所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任一者中,偵測到所定之前文訊號的情況下,基於其後所被取得之標頭資訊中所被記載之參數,而算出偵測到前記前文訊號之頻率頻道所被佔用的時間; 直到所算出之前記時間經過以前,都把偵測到該當前文訊號之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 (10) 一種通訊方法,係由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控制: 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資料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 生成要求訊號,其係用來要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 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要求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11) 一種通訊裝置,係 具備控制部,其係進行以下控制: 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從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予以接收; 生成確認訊號,其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1頻道資訊; 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確認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12) 如前記(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中所含之各頻率頻道上,同時發送前記確認訊號。 (13) 如前記(11)或(1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 監視與前記資料之收訊時所利用之頻率頻道不同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利用狀況; 利用該監視結果所相應之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來發送前記確認訊號。 (14) 如前記(11)乃至(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在曾接收到前記資料之頻率頻道除外的頻率頻道中,等待接收從前記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用來要求前記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為含有關於在前記其他通訊裝置側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2頻道資訊的要求訊號的動作。 (15) 如前記(11)乃至(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 將從前記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用來要求前記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為含有關於在前記其他通訊裝置側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2頻道資訊的要求訊號,予以接收; 利用曾接收到前記要求訊號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來發送前記確認訊號。 (16) 如前記(11)乃至(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係作為複數個子訊框所聚合而成的資料訊框,而被發送; 前記控制部,係 每一前記子訊框地實施收訊之確認,而將必須重送之重送資料予以特定; 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含有關於已特定之前記重送資料之特定資訊的前記確認訊號,予以發送。 (17) 如前記(1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利用曾發送出前記確認訊號的頻率頻道,來等待接收從前記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重送資料的動作。 (18) 如前記(1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在其所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任一者中,偵測到所定之收訊電場強度以上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將偵測到前記訊號的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 (19) 如前記(13)或(18)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 在其所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任一者中,偵測到所定之前文訊號的情況下,基於其後所被取得之標頭資訊中所被記載之參數,而算出偵測到前記前文訊號之頻率頻道所被佔用的時間; 直到所算出之前記時間經過以前,都把偵測到該當前文訊號之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 (20) 一種通訊方法,係由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控制: 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從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予以接收; 生成確認訊號,其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利用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 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確認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10,10Tx,10Rx:通訊裝置 11:網際網路連接模組 12:資訊輸入模組 13:機器控制部 14:資訊輸出模組 15:無線通訊模組 101:介面 102:送訊緩衝區 103:網路管理部 104:送訊訊框建構部 105:聯播頻道管理部 106:管理資訊生成部 107:送訊功率控制部 108:基礎頻道送訊處理部 109:聯播送訊處理部 110:頻率頻道控制部 111:天線控制部 112:基礎頻道收訊處理部 113:聯播收訊處理部 114:偵測閾值控制部 115:管理資訊處理部 116:收訊資料建構部 117:收訊緩衝區 151:收送訊資料輸出入部 152:控制部 153:無線訊號收送訊部
[圖1] 無線網路的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2] 現狀的方式所致之資料重送之流程的圖示。 [圖3] 現狀的方式所致之資料重送之流程的圖示。 [圖4] 適用了新方式時的各通訊裝置的動作之流程的圖示。 [圖5] 適用了訊框聚合的A-MPDU的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6] 適用了本技術的SBAR訊框的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7] BAR Control欄位的詳細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8] BAR Information欄位的詳細構成之第1例的圖示。 [圖9] BAR Information欄位的詳細構成之第2例的圖示。 [圖10] 位元圖形式之頻道資訊的參數之例子的圖示。 [圖11] 無線LAN系統中可利用之頻率頻道之配置之例子的圖示。 [圖12] 適用了本技術的SACK訊框的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13] BA Control欄位的詳細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14] BA Information欄位的詳細構成之第1例的圖示。 [圖15] BA Information欄位的詳細構成之第2例的圖示。 [圖16] 適用了本技術的通訊裝置的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圖17] 無線通訊模組的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圖18] 資料訊框之送訊側的通訊裝置之動作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19] 資料訊框之送訊側的通訊裝置之動作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20] 資料訊框之收訊側的通訊裝置之動作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21] 資料訊框之收訊側的通訊裝置之動作的說明用流程圖。

Claims (20)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其係進行以下控制:利用可利用之頻率頻道,而將資料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生成要求訊號,其係用來要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同時發送訊框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1頻道資訊;前記第1頻道資訊係為,將可送訊之頻率頻道所對應之位元設成"1",將其以外之位元設成"0"的位元圖形式之資訊;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要求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中所含之各頻率頻道上,同時發送前記要求訊號。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監視與前記資料之送訊時所利用之頻率頻道不同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利用狀況;利用該監視結果所相應之可同時發送訊框之複數個頻率頻道,來發送前記要求訊號。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確認訊號係含有:關於在前記其他通訊裝置側可 同時發送訊框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2頻道資訊;前記第2頻道資訊係為,將可送訊之頻率頻道所對應之位元設成"1",將其以外之位元設成"0"的位元圖形式之資訊;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在曾發送出前記要求訊號的頻率頻道上,等待接收從前記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確認訊號的動作。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資料,係作為複數個子訊框所聚合而成的資料訊框,而被發送;前記確認訊號係含有:關於在前記其他通訊裝置側可同時發送訊框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2頻道資訊、及關於必須重送之重送資料的特定資訊;前記第2頻道資訊係為,將可送訊之頻率頻道所對應之位元設成"1",將其以外之位元設成"0"的位元圖形式之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從前記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確認訊號中所含之前記特定資訊,而每一前記子訊框地特定出前記重送資料。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利用曾接收到前記確認訊號的頻率頻道,來發送前記重送資料。
  7.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其所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 任一者中,偵測到所定之收訊電場強度以上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將偵測到前記訊號的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收訊電場強度的設定值,係隨著所偵測到的前記訊號之特性,而為可變。
  9.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其所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任一者中,偵測到所定之前文訊號的情況下,基於其後所被取得之標頭資訊中所被記載之參數,而算出偵測到前記前文訊號之頻率頻道所被佔用的時間;直到所算出之前記時間經過以前,都把偵測到該當前文訊號之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
  10. 一種通訊方法,係由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控制:利用可同時發送訊框之頻率頻道,而將資料發送至其他通訊裝置;生成要求訊號,其係用來要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同時發送訊框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要求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1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其係進行以下控制: 利用可同時發送訊框之頻率頻道,而將從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予以接收;生成確認訊號,其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同時發送訊框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1頻道資訊;前記第1頻道資訊係為,將可送訊之頻率頻道所對應之位元設成"1",將其以外之位元設成"0"的位元圖形式之資訊;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確認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12.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中所含之各頻率頻道上,同時發送前記確認訊號。
  13.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監視與前記資料之收訊時所利用之頻率頻道不同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利用狀況;利用該監視結果所相應之可同時發送訊框之複數個頻率頻道,來發送前記確認訊號。
  14.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在曾接收到前記資料之頻率頻道除外的頻率頻道中,等待接收從前記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用來要求前記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為含有關於在前記其他通訊裝置側可同時發送訊框之複數個頻率頻 道的第2頻道資訊的要求訊號的動作;前記第2頻道資訊係為,將可送訊之頻率頻道所對應之位元設成"1",將其以外之位元設成"0"的位元圖形式之資訊。
  15.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從前記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用來要求前記確認訊號所需之訊號,且為含有關於在前記其他通訊裝置側可同時發送訊框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第2頻道資訊的要求訊號,予以接收;前記第2頻道資訊係為,將可送訊之頻率頻道所對應之位元設成"1",將其以外之位元設成"0"的位元圖形式之資訊;利用曾接收到前記要求訊號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來發送前記確認訊號。
  16.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資料,係作為複數個子訊框所聚合而成的資料訊框,而被發送;前記控制部,係每一前記子訊框地實施收訊之確認,而將必須重送之重送資料予以特定;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含有關於已特定之前記重送資料之特定資訊的前記確認訊號,予以發送。
  17.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利用曾發送出前記確認訊號的頻率頻道,來等待接收從前記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重送資料的動作。
  18.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其所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任一者中,偵測到所定之收訊電場強度以上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將偵測到前記訊號的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
  19.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其所正在監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任一者中,偵測到所定之前文訊號的情況下,基於其後所被取得之標頭資訊中所被記載之參數,而算出偵測到前記前文訊號之頻率頻道所被佔用的時間;直到所算出之前記時間經過以前,都把偵測到該當前文訊號之頻率頻道,視為使用中。
  20. 一種通訊方法,係由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控制:利用可同時發送訊框之頻率頻道,而將從其他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予以接收;生成確認訊號,其係前記資料之正常收訊之確認時所被使用的訊號,且含有關於可同時發送訊框之複數個頻率頻道的頻道資訊;前記頻道資訊係為,將可送訊之頻率頻道所對應之位元設成"1",將其以外之位元設成"0"的位元圖形式之資 訊;利用前記複數個頻率頻道,而將已生成之前記確認訊號,發送至前記其他通訊裝置。
TW108144684A 2018-12-18 2019-12-06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TWI814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6279 2018-12-18
JP2018236279A JP2022033369A (ja) 2018-12-18 2018-12-18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9820A TW202029820A (zh) 2020-08-01
TWI814957B true TWI814957B (zh) 2023-09-11

Family

ID=71102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684A TWI814957B (zh) 2018-12-18 2019-12-06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91949A1 (zh)
EP (1) EP3902348A4 (zh)
JP (1) JP2022033369A (zh)
TW (1) TWI814957B (zh)
WO (1) WO20201296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68896B2 (en) * 2020-05-01 2022-06-21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Flexible distributed antenna array
JP2023167312A (ja) * 2022-05-11 2023-11-24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28265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s
WO2017006607A1 (ja) * 2015-07-07 2017-01-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80206143A1 (en) * 2017-01-19 2018-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procedure in multi-link aggreg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5806B2 (en) 2003-09-26 2011-12-27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collision in 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system
EP3817484A4 (en) * 2018-08-06 2021-09-08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28265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s
WO2017006607A1 (ja) * 2015-07-07 2017-01-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80115433A1 (en) * 2015-07-07 2018-04-2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80206143A1 (en) * 2017-01-19 2018-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procedure in multi-link aggreg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29658A1 (ja) 2020-06-25
EP3902348A4 (en) 2022-03-09
EP3902348A1 (en) 2021-10-27
JP2022033369A (ja) 2022-03-01
US20210391949A1 (en) 2021-12-16
TW202029820A (zh) 2020-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3130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transmission using HARQ
KR100889785B1 (ko)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 장치및 방법
US20210281365A1 (e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119030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5438115B2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rlc分割
US864927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SP setting to minimize duplicate packet transmissions
CN104303578B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AU2009224137A1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HARQ by considering measurement gap
US94678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
CN106171004A (zh) 一种rlc数据包分流方法及基站
TWI814957B (zh)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JP3859345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データ伝送装置
CN116391412A (zh) 用于mbs传输的harq操作方法与设备
TW201921867A (zh) 通訊裝置及方法
WO2018086707A1 (en) Feedback based flexible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contention-based urllc transmission
US2022021772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WO2020166375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05952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2163265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085486A1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22148482A1 (zh)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08810939A (zh) 一种提升数据通路可靠性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