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6319B - 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6319B
TWI766319B TW109124955A TW109124955A TWI766319B TW I766319 B TWI766319 B TW I766319B TW 109124955 A TW109124955 A TW 109124955A TW 109124955 A TW109124955 A TW 109124955A TW I766319 B TWI766319 B TW I7663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mode
controller
modu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4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5908A (zh
Inventor
蔡安泰
Original Assignee
蔡安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蔡安泰 filed Critical 蔡安泰
Priority to TW109124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6319B/zh
Priority to US17/382,053 priority patent/US1145215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205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5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6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631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09Monitoring remote activity, e.g. over telephone lines or network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2Power saving in digitizer or tabl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50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 G06F21/52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during program execution, e.g. stack integrity ; Preventing unwanted data erasure; Buffer overflow
    • G06F21/53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during program execution, e.g. stack integrity ; Preventing unwanted data erasure; Buffer overflow by executing in a restricted environment, e.g. sandbox or secure virtual mach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05Dual mode as a secondary asp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行動裝置具有行動網路模組、轉運站模組、兩組電腦模組、切換模組、人機介面及殼體。人機介面是被用來與所切換的電腦模組進行互動並同時可獲得另一電腦模組的即時通知。轉運站模組經由行動網路模組及行動網路與兩個接入點分別建立相互虛擬隔離的兩個網路通道。

Description

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本發明係與行動裝置有關,特別有關於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基於資訊安全的考量,一般企業向行動電信商租用私有網路,並經由私有網路來進行機敏資料通訊。前述私有網路是與公眾網路(如網際網路)完全隔離(即任何連網設備皆無法從公眾網路連上私有網路),而可避免來自公眾網路的攻擊。
為滿足遠端辦公的需求,部分企業會向行動電信商租用私有網路,以獲得接入點資訊,而使得員工的行動裝置(如手機或平板電腦)可經由接入點連接私有網路來進行機敏資料通訊。
然而,現有的單卡行動裝置同一時間只能連接一組接入點而僅可連接單一網路,當員工的行動裝置連接私有網路時,並無法同時連接公眾網路,而造成不便。
目前另有一種雙卡雙待行動裝置被提出。前述行動裝置可同時使用兩張SIM來分別連接兩組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點),如同時連接網際網路的接入點與私有網路的接入點,而可實現同時連接公眾網路與私有網路。
然而,前述行動裝置於連接公眾網路時可能遭受攻擊,而被感染木馬程式、電腦病毒或其他惡意程式,這使得受感染的行動裝置於連接私有網路時可能汙染私有網路上的其他網路設備(如使其他網路設備感染相同的惡意程式)。
另外,目前已有一種技術,是在同一台行動裝置中設置兩組電腦系統,並可供用戶於兩組電腦系統中進行切換使用。然而,當用戶操作其中一組電腦系統時,前述行動裝置(如手機、筆記型電腦及平板電腦等)的顯示元件並無法即時顯示另一組電腦系統的通知。
是以,現有行動裝置存在上述問題,而亟待更有效的方案被提出。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可於兩組獨立的電腦模組間進行切換控制,並可經由兩組獨立的虛擬隔離網路通道分別提供前述兩組電腦模組連外通訊,並可於操作其中一個電腦模組期間,同時可得知另一台電腦的即時通知。
於一實施例中,一種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包括:一行動網路模組,包括:一無線通訊模組,用以設置一用戶身分識別模組,以使該行動網路模組經由該無線通訊模組連接一行動網路;一轉運站模組,電性連接該行動網路模組,該轉運站模組經由該行動網路模組與一第一接入點建立一第一網路通道,並且同時經由該行動網路模組與一第二接入點建立一第二網路通道,其中該第一網路通道與該第二網路通道相互虛擬隔離; 一第一電腦模組,包括:一第一主記憶體;一第一儲存元件,儲存具有一第一應用程式的一第一作業系統;一第一傳輸器,電性連接該轉運站模組;一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包括一第一輸入控制器及一第一顯示控制器;及一第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該第一主記憶體、該第一儲存元件、該第一傳輸器及該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該第一處理器被設定來將具有該第一應用程式的該第一作業系統從該第一儲存元件載入至該第一主記憶體,並運行具有該第一應用程式的該第一作業系統;一第二電腦模組,包括:一第二主記憶體;一第二儲存元件,儲存具有一第二應用程式的一第二作業系統;一第二傳輸器,電性連接該轉運站模組;一第二輸入輸出控制器,包括一第二輸入控制器及一第二顯示控制器;及一第二處理器,電性連接該第二主記憶體、該第二儲存元件、該第二傳輸器及該第二輸入輸出控制器,該第二處理器被設定來將具有該第二應用程式的該第二作業系統從該第二儲存元件載入至該第二主記憶體,並運行具有該第二應用程式的該第二作業系統;一人機介面,包括:一輸入元件組,包括被用以觸發一座標參數的一觸控元件;及一輸出元件組,包括被用以顯示資訊的一顯示元件,其中該顯示元件的各顯示位置於該觸控元件有唯一對應的一觸控位置;一切換模組,用以於一第一切換模式與一第二切換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包括: 一第一切換器,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入控制器;一第二切換器,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入控制器;一第三切換器,電性連接該第一顯示控制器;一第四切換器,電性連接該第二顯示控制器,其中該第一切換器、該第二切換器、該第三切換器及該第四切換器被控制來於一開模式與一關模式之間進行切換;一輸入處理器,電性連接該觸控元件,並用以連接該第一切換器及該第二切換器,以使該第一輸入控制器及該第二輸入控制器收到來自該觸控元件觸發的該座標參數;一顯示處理器,電性連接該顯示元件,並用以連接該第三切換器及該第四切換器;及一切換控制器,電性連接該第一切換器、該第二切換器、該第三切換器、該第四切換器及該輸入處理器,並自該輸入處理器收到來自該觸控元件觸發的該座標參數,該切換控制器被用以觸發一第一切換訊號及一第二切換訊號,該切換控制器觸發該第一切換訊號之後,該切換模組的該第一切換模式被啟用,以使該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被用以控制該人機介面,並且該人機介面被用以與該第一電腦模組進行互動,該切換控制器觸發該第二切換訊號之後,該切換模組的該第二切換模式被啟用,以使該第二輸入輸出控制器被用以控制該人機介面,並且該人機介面被用以與該第二電腦模組進行互動;及一殼體,至少部份包覆該行動網路模組、該轉運模組、該第一電腦模組、該第二電腦模組、該切換模組及該人機介面,以提供保護;其中,該轉運站模組被用以控制該第一電腦模組以使該第一電腦模組經由該第一網路通道對外通訊,並且同時控制該第二電腦模組以使該第二電腦模組僅能經由該第二網路通道對外通訊; 其中,該第一切換模式是設定該第一切換器為該開模式、該第三切換器為該開模式、該第二切換器為該關模式及該第四切換器為該關模式;該第二切換模式是設定該第一切換器為該關模式、該第三切換器為該關模式、該第二切換器為該開模式及該第四切換器為該開模式;其中,該第一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開模式是用以使該輸入處理器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入控制器;該第一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關模式是用以使該輸入處理器無法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入控制器;該第二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開模式是用以使該輸入處理器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入控制器;該第二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關模式是用以使該輸入處理器無法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入控制器;該第三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開模式是用以使該顯示處理器可電性連接該第一顯示控制器;該第三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關模式是用以使該顯示處理器無法電性連接該第一顯示控制器;該第四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開模式是用以使該顯示處理器電性連接該第二顯示控制器;該第四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關模式是用以使該顯示處理器無法電性連接該第二顯示控制器。
於一實施例中,該輸入處理器為一進三出訊號分配器。
於一實施例中,該顯示處理器為二進一出訊號合併器。
於一實施例中,該輸入元件組更包括一實體按鍵,該實體按鍵電性連接該輸入處理器,該實體按鍵被用以於被按下時觸發一第一座標參數,以使該切換控制器於第一次收到該第一座標參數之後觸發該第一切換訊號。
於一實施例中,該顯示處理器經由一直連電子線路電性連接該第四切換器,該第四切換器在該第一切換模式下偵測到來自該第二電腦模組的一通知圖像時,該第四切換器經由該直連電子線路傳送一第一訊號到該顯示處理器。
於一實施例中,該顯示處理器經由另一直連電子線路電性連接該第三切換器,該第三切換器在該第二切換模式下偵測到來自該第一電腦模組的一通知圖像時,該第三切換器經由該直連電子線路傳送一第二訊號到該顯示處理器。
於一實施例中,該顯示處理器被用以儲存一切換按鍵的圖像;其中,該顯示處理器在該第一切換模式下收到一第一訊號之後,該顯示處理器轉送該第一訊號至該切換控制器並且同時將該切換按鍵的該圖像與來自該第三切換器的該第一電腦模組的一全屏圖像一起處理成為一第一圖像。
於一實施例中,該顯示處理器在該第二切換模式下收到一第二訊號之後,該顯示處理器轉送該第二訊號至該切換控制器並且同時將該切換按鍵的該圖像與來自該第四切換器的該第二電腦模組的一全屏圖像一起處理成為一第二圖像。
於一實施例中,該顯示元件在該第一切換模式下收到來自該顯示處理器的該第一圖像,以使該顯示元件在疊加在該第一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上進行顯示該切換按鍵的該圖像在一主畫面中部分區域;其中,該顯示元件在該第二切換模式下收到來自該顯示處理器的該第二圖像,以使該顯示元件在疊加在該第二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上進行顯示該切換按鍵的該圖像在該主畫面中部分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在該第一切換模式下,該主畫面中部分區域中任一該觸控位置透過一用戶按壓之後,該切換控制器依據該第一訊號收到該座標參數,以使該切換控制器觸發該第二切換訊號,而使該第二切換模式被啟用;其中,在該第二切換模式下,該主畫面中部分區域中任一該觸控位置透過該用戶按壓之後,該切換控制器依據該第二訊號收到該座標參數,以使該切換控制器觸發該第一切換訊號,而使該第一切換模式被啟用。
於一實施例中,該切換控制器更電性連接該顯示處理器,該切換模組用以於該第一切換模式、該第二切換模式以及一第三切換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其中,該第三切換模式是設定該第一切換器為該開模式、該第二切換器為該開模式、該第三切換器為該開模式及該第四切換器為該開模式;其中,該切換控制器被用以觸發一第三切換訊號,觸發該第三切換訊號之後,該切換模組的該第三切換模式被啟用。
於一實施例中,該顯示元件顯示該第一電腦模組的一全屏圖像在一半區域以及該第二電腦模組的一全屏圖像在另一半區域;該顯示元件的該一半區域等同於該觸控元件的該一半區域,該顯示元件的該另一半區域等同於該觸控元件的該另一半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該顯示處理器被用以收到該第三切換訊號之後,該顯示處理器將來自該第一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與該第二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一起處理成為一第三圖像以使該顯示元件收到來自該顯示處理器的該第三圖像,而使該顯示元件分別進行顯示該第一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在該一半區域與該第二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在該另一半區域。
於一實施例中,該輸入處理器被用以收到該第三切換訊號之後,該輸入處理器只將來自該一半區域的該座標參數經由該第一切換器轉送至該第一輸入控制器,並且只將來自該另一半區域的該座標參數經由該第二切換器轉送至該第二輸入控制器。
於一實施例中,該行動網路模組包括一連接元件,該連接元件被用以經由一傳輸線外接一無線數據機,以使該行動網路模組經由該無線數據機連接該行動網路。
本發明可提升便利性,確保資訊安全,並可於同一顯示畫面中顯示未切換的另一系統的即時通知。
1: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10:第一電腦模組
100:第一處理器
101:第一主記憶體
102:第一儲存元件
103:第一作業系統
104:第一應用程式
1040:部分訊息內容
1041:圖像
105: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
1050:第一輸入控制器
1051:第一顯示控制器
106:第一傳輸器
11:第二電腦模組
110:第二處理器
111:第二主記憶體
112:第二儲存元件
113:第二作業系統
114:第二應用程式
1140:部分訊息內容
1141:圖像
115:第二輸入輸出控制器
1150:第二輸入控制器
1151:第二顯示控制器
116:第二傳輸器
12:轉運站模組
13:行動網路模組
130:無線通訊模組
1300:用戶身分識別模組
131:連接元件
14:切換模組
140:切換控制器
141:第一切換器
142:第二切換器
143:第三切換器
144:第四切換器
145:輸入處理器
146:顯示處理器
15:人機介面
150:輸入元件組
1500:觸控元件
1501:切換元件
151:輸出元件組
1510:顯示元件
20:第一接入點
21:第二接入點
30:網際網路
31:私有網路
32:行動網路
40:無線數據機
50:殼體
51:實體按鍵
52:切換按鍵
60:第一部分區域
61:第二部分區域
62:第三部分區域
63:第四部分區域
64:第五部分區域
65:第六部分區域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架構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圖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圖1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圖1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圖1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圖1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圖1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圖1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圖1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架構圖。
茲就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
首請參閱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架構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出一種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1(如智慧型手機),是在單一行動裝置中部屬兩套相互獨立的電腦模組(如後述之第一電腦模組10與第二電腦模組11),並使上述兩套相互獨立的電腦模組可分別透過相互虛擬隔離的兩個網路通道進行對外通訊。
具體而言,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1包括第一電腦模組10、第二電腦模組11、轉運站模組12、行動網路模組13、切換模組14、人機介面15及殼體(如圖3或圖4所示的殼體50)。
行動網路模組13被用以連接行動網路32(如行動電信商的蜂巢網路及其他架構相似網路或是企業私有Wi-Fi熱點及其它架構相似網路),以使行動網路模組13可經由行動網路32連接指定的接入點(如後述之第一接入點20及/或第二接入點21,如行動電信商的APN設備或企業私有網路設備與APN設備相似功能),因此經由所連接的接入點來連接資料網路(如後述的網際網路30或私有網路31)來進行資料通訊。
行動網路模組13包括無線通訊模組130。無線通訊模組130可設置用戶身分識別模組(SIM)1300,以使行動網路模組13可經由其無線通訊模組130連接行動網路32(如行動電信商的蜂巢網路及其他架構相似網路)。
轉運站模組12電性連接行動網路模組13、第一電腦模組10的第一傳輸器106及第二電腦模組11的第二傳輸器116。轉運站模組12可被用以控制行 動網路模組13,以使行動網路模組13同時連接多個接入點,因此經由前述的多個接入點來連接多個資料網路。
舉例來說,轉運站模組12可控制行動網路模組13,以使行動網路模組13同時連接第一接入點20(如提供網際網路30的連接服務的APN設備)及第二接入點21(如提供私有網路31的連接服務的APN設備)。藉此,轉運站模組12可控制行動網路模組13,以使行動網路模組13經由第一接入點20與網際網路30建立第一網路通道,並且因此經由第二接入點21與私有網路31同時建立與第一網路通道相互虛擬隔離的第二網路通道。
於本發明中,所建立的各網路通道是配置給指定的電腦模組專門使用,以使其他電腦模組無法共用同一網路通道。舉例來說,若第一網路通道是配置給第一電腦模組10使用,第二網路通道是配置給第二電腦模組11使用,則第一電腦模組10被禁止使用第二網路通道來連接第二接入點21及私有網路31,並且因此第二電腦模組11同時被禁止使用第一網路通道來連接第一接入點20及網際網路30。
人機介面15可包括輸入元件組150與輸出元件組151。
輸入元件組150被用以接受用戶操作,以使人機介面15觸發對應的輸入訊號(訊號可用以指示參數)。輸入元件組150可包括如觸控元件1500、虛擬按鍵、如圖3所示的實體按鍵51、如圖11所示的切換按鍵52、影像擷取裝置、及/或麥克風等,但不加以限定。
輸出元件組151被用以輸出資訊(如顯示第一電腦模組10的全屏圖像或顯示第二電腦模組11的全屏圖像或播放聲音或顯示訊息或顯示電腦運算結果等)。輸出元件組151可包括喇叭、指示燈、及/或顯示元件1510等,但不加以限定。
於一實施例中,用戶可操作輸入元件組150來指定電腦模組(如第一電腦模組10),於指定完成後即可透過輸入元件組150與輸出元件組151來與所指定的電腦模組(如第一電腦模組10)進行互動。
第一電腦模組10與第二電腦模組11為相互獨立的電腦模組。更進一步地,第一電腦模組10與第二電腦模組11為微型電腦系統(如單晶片系統)或行動電腦系統(如整合於單一電路板的電腦系統),並具有各自專屬的記憶體、儲存器、處理器、軟體系統等必要電腦組件。
並且,第一電腦模組10與第二電腦模組11可受用戶控制(如經由人機介面15),以使第一電腦模組10與第二電腦模組11來執行指定應用(如收發電子郵件、檔案編輯、檔案傳輸等等)。
第一電腦模組10包括第一主記憶體101、第一儲存元件102(可儲存第一作業系統103)、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105、第一傳輸器106與電性連接上述元件的第一處理器100。
第一主記憶體101(如RAM或快取記憶體)包括暫存記憶體(如暫態記憶體),並被用以暫存執行中或待執行的程式以及存取中或待存取的資料。第一儲存元件102包括永久記憶體(如非暫態記憶體),並被用以長期儲存程式或資料,如儲存可為Window 10、iOS、Android OS、Linux OS等的第一作業系統103。
在第一電腦模組10開機模式下,第一處理器100被設定來將第一作業系統103從第一儲存元件102載入至第一主記憶體101,並且因此運行第一作業系統103,以使第一應用程式104(如電子郵件應用程式、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安全監視應用程式等)可被安裝在第一作業系統103之中。
第一傳輸器106電性連接轉運站模組12,且被用以設定欲對外傳送資料(如轉換為轉運站模組12及行動網路模組13可識別的格式),並且可解析經由轉運站模組12及行動網路模組13自外部所接收的資料。
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105可包括一或多個控制器(圖未標示)且各控制器可安裝有人機介面15的指定元件的驅動程式以使前述控制器可分別被用來控制人機介面15的指定元件。
舉例來說,人機介面15包括輸入元件組150(如圖10的切換按鍵52、圖3的實體按鍵51、觸控元件1500等)及具有顯示元件1510的輸出元件組151;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105可包括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第一顯示控制器1051及用以控制資料存取的第一儲存控制器(圖未標示)。
第一顯示控制器1051被用來將來自第一處理器100的影像數據處理成顯示元件1510可辨別的圖像格式的圖像,以使顯示元件1510可顯示圖像(如影片、圖形按鍵、全屏圖像、電腦模組的狀態列圖像、通知圖像等)。
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被用以獲取來自輸入元件組150的輸入訊號或參數,並基於所獲取的輸入訊號或參數來執行對應的處理。
舉例來說,輸入元件組150可包括觸控元件1500,觸控元件1500與顯示元件1510可結合為觸控螢幕。觸控元件1500的多個觸控位置是分別對應至顯示元件1510的多個顯示位置。顯示元件1510可顯示一或多個圖形按鍵,當任一圖形按鍵被按下時可對觸控元件1500的相同位置進行觸發,而產生此觸控位置的觸控訊號或參數,並發送至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藉此,用戶可經由按壓這些圖形按鍵來操作第一電腦模組10並進行互動。
除了前述輸出入元件外,第一電腦模組10可進一步包括電性連接第一處理器100的一或多個第一連接元件(圖未標示,如USB連接埠、Wi-Fi連接元件、藍芽連接元件等等)。前述第一連接元件可被用來連接外部裝置,並透過第一儲存控制器進行資料存取(如經由USB連接埠連接有線儲存裝置並透過第一儲存控制器對有線儲存裝置所存放資料進行讀寫,或者經由Wi-Fi連接模組、藍 芽連接模組連接無線儲存裝置並透過第一儲存控制器對無線儲存裝置所存放資料進行讀寫),不加以限定。
第二電腦模組11包括第二主記憶體111、第二儲存元件112(可儲存第二作業系統113)、第二輸入輸出控制器115、第二傳輸器116與電性連接上述元件的第二處理器110。類似於第一應用程式104可被安裝於第一作業系統103,第二應用程式114(如電子郵件應用程式、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安全監視應用程式等)可被安裝在第二作業系統113之中。
第二主記憶體111、第二儲存元件112、第二作業系統113、第二應用程式114、第二輸入輸出控制器115(包括第二輸入控制器1150與第二顯示控制器1151)、第二傳輸器116及電性連接上述元件的第二處理器110是分別與前述第一主記憶體101、第一儲存元件102、第一作業系統103、第一應用程式104、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105(包括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與第一顯示控制器1051)、第一傳輸器106與電性連接上述元件的第一處理器100相同或相似,其運作方式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
請同時參閱圖1與圖2,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於本實施例中,輸入元件組150包括觸控元件1500,輸出元件組151包括顯示元件1510。
切換模組14包括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第三切換器143、第四切換器144、輸入處理器145、顯示處理器146及切換控制器140。
觸控元件1500電性連接輸入處理器145;輸入處理器145電性連接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及切換控制器140;第一切換器141電性連接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第二切換器142電性連接第二輸入控制器1150。
觸控元件1500被用以根據觸控元件1500的觸控位置(可用(x,y)座標位置表示,0<x<1且0<y<1)經由用戶碰觸之後,觸控元件1500可觸發對應的觸控訊號或參數(可為一組唯一(x,y)座標參數,如(0.3,0.75)或(0.645,0.112)等)。
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被用以經由輸入處理器145收到來自觸控元件1510觸發的觸控訊號或參數。同樣地,第二輸入控制器1150被用以經由輸入處理器145收到來自觸控元件1510觸發的觸控訊號或參數。同樣地,切換控制器140被用以經由輸入處理器145收到來自觸控元件1510觸發的觸控訊號或參數。
顯示元件1510電性連接顯示處理器146;顯示處理器146電性連接第三切換器143及第四切換器144;第三切換器143電性連接第一顯示控制器1051;第四切換器144電性連接第二顯示控制器1151。顯示元件1510被用以顯示圖像(如第一電腦模組10的全屏圖像或是第二電腦模組11的全屏圖像)或是顯示運算結果等。
於一實施例中,輸入處理器145為一進三出訊號分配器,可將自輸入處理器145接收的輸入訊號或參數同時傳送給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與切換控制器140。
於一實施例中,顯示處理器146為二進一出訊號合併器,可將自第三切換器143接收的顯示訊號或圖像與自第四切換器144接收的顯示訊號或圖像處理為單一顯示訊號或圖像,並傳送至顯示元件1510。
於一實施例中,觸控元件1500與顯示元件1510合併為觸控螢幕,且顯示元件1510的任何一點的顯示位置(如為(x,y)座標),於觸控元件1500上都有唯一對應的觸控位置(如為相同(x,y)座標)。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4,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
於本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觸控元件1500電性連接輸入處理器145,顯示元件1510電性連接顯示處理器146。
於本實施例中,切換模組14是切換至第一切換模式,來將第一電腦模組10連接至人機介面15,並斷開人機介面15與第二電腦模組11,而使用戶可透過人機介面15與第一電腦模組10進行互動,但無法與第二電腦模組11進行互動。
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切換模組14的第一切換模式是設定第一切換器141與第三切換器143為開模式、第二切換器142與第四切換器144為關模式。
於此狀態下,連接輸入處理器145的觸控元件1500可透過第一切換器141(開模式)接通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來傳遞輸入訊號至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連接第三切換器143(開模式)的第一顯示控制器1051可透過顯示處理器146接通顯示元件1510,來傳遞顯示訊號至顯示元件1510。
並且,連接輸入處理器145的觸控元件1500無法透過第二切換器142(關模式)連接第二輸入控制器1150,而無法直接將觸控訊號或參數傳送至第二輸入控制器1150。並且,第二顯示控制器1151無法透過第四切換器144(關模式)接通顯示處理器146,而無法直接控制顯示元件1510的顯示內容。
如圖3所示,人機介面15包括觸控元件1500及顯示元件1510;顯示元件1510在第一切換模式下被用以顯示第一電腦模組10的全屏圖像;觸控元件1500在第一切換模式下被用以透過用戶按壓之後,用戶可輸入指令或是資料給第一電腦模組10。
第一電腦模組10的全屏圖像包括狀態列的圖像(如顯示時間、網路連線、電池、即時通知等狀態資訊圖像)在部分區域(第一部分區域60,如狀態列 的顯示區域)及應用程式區的圖像(如顯示資料夾、瀏覽器、第一應用程式104等圖像)在部分區域(第二部分區域61,如主畫面的顯示區域)。
如圖4所示,第一電腦模組10在第一切換模式下被用來收到來自外界第一應用程式104的新訊息時,第一作業系統103將前述新訊息轉送至第一應用程式104,以使顯示元件1510可顯示前述新訊息的通知圖像(如第一應用程式104的圖像1041在第一部分區域60、或第一應用程式104的部分訊息內容1040在部分區域,即第三部分區域62,如主畫面中的部分顯示區域)。
藉此,用戶可透過人機介面15與第一電腦模組10進行互動,並且可收到外界新的訊息。
請同時參閱圖1-7,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
於本實施例中,切換模組14是切換至第二切換模式,來將第二電腦模組11連接至人機介面15,並斷開人機介面15與第一電腦模組10,而使用戶可透過人機介面15與第二電腦模組11進行互動,但無法與第一電腦模組10進行互動。
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切換模組14的第二切換模式是設定第一切換器141與第三切換器143為關模式、第二切換器142與第四切換器144為開模式。
於此狀態下,連接輸入處理器145的觸控元件1500可透過第二切換器142(開模式)接通第二輸入控制器1150,來傳遞輸入訊號至第二輸入控制器1150,連接第四切換器144(開模式)的第二顯示控制器1151可透過顯示處理器146接通顯示元件1510,來傳遞顯示訊號至顯示元件1510。
並且,連接輸入處理器145的觸控元件1500無法透過第一切換器141(關模式)連接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而無法直接將觸控訊號或參數傳送至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並且,第一顯示控制器1051無法透過第三切換器143(關模式)接通顯示處理器146,而無法直接控制顯示元件1510的顯示內容。
如圖6所示,人機介面15包括觸控元件1500及顯示元件1510;顯示元件1510在第二切換模式下被用以顯示第二電腦模組11的全屏圖像;觸控元件1500在第二切換模式下被用以透過用戶按壓之後,用戶可輸入指令或是資料給第二電腦模組11。
第二電腦模組11的全屏圖像包括狀態列的圖像(如顯示時間、網路連線、電池、即時通知等狀態資訊圖像)在部分區域(第一部分區域60)及應用程式區的圖像(如顯示資料夾、瀏覽器、第二應用程式114等圖像)在部分區域(第二部分區域61)。
如圖7所示,第二電腦模組11在第二切換模式下被用來收到來自外界第二應用程式114的新訊息時,第二作業系統113將前述新訊息轉送至第二應用程式114,以使顯示元件1510可顯示前述新訊息的通知圖像(如第二應用程式114的圖像1141在第一部分區域60、或第二應用程式114的部分訊息內容1140在部分區域,即第三部分區域62)。
藉此,用戶可透過人機介面15與第二電腦模組11進行互動,並且可收到外界新的訊息。
請同時參閱圖1-8,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於本實施例中,輸入元件組150包括電性連接輸入處理器145的切換元件1501(如實體按鍵51)。切換控制器140電性連接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第三切換器143、第四切換器144及輸入處理器145。
當切換元件1501被用戶按壓之後,可觸發對應的輸入參數或訊號(如(x,y)座標參數,實體按鍵51的觸發參數可為(0,0)座標參數)至輸入處理器145。輸入處理器145被用以收到切換元件1501的座標參數之後,將切換元件1501的座標參數轉送至切換控制器140。切換控制器140被用以經由輸入處理器145收到來自切換元件1501的前述座標參數之後,可觸發相對應切換訊號(如用以切換至第一切換模式的第一切換訊號、用以切換至第二切換模式的第二切換訊號或後述的用以切換至第三切換模式的第三切換訊號)。
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第三切換器143及第四切換器144被用以收到前述相對應切換訊號之後,切換模組14的相對應切換模式被啟用(如第一切換模式、第二切換模式及/或後述的第三切換模式)。
舉例來說,切換元件1501可為實體按鍵51,實體按鍵51第一次透過用戶按壓之後,實體按鍵51觸發一個第一座標參數(如(0,0)),並且切換控制器140經由輸入處理器145收到來自實體按鍵51的前述座標參數,以使切換控制器140依據前述參數觸發第一切換訊號,因此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第三切換器143及第四切換器144可收到來自切換控制器140的前述第一切換訊號後,第一切換模式被啟用。
實體按鍵51第二次透過用戶按壓之後,實體按鍵51觸發前述相同第一座標參數,並且切換控制器140經由輸入處理器145收到來自實體按鍵51的前述座標參數,以使切換控制器140依據前述座標參數觸發第二切換訊號,因此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第三切換器143及第四切換器144可收到來自切換控制器140的前述第二切換訊號後,第二切換模式被啟用。
實體按鍵51第三次透過用戶按壓之後,實體按鍵51觸發前述相同第一座標參數,並且切換控制器140經由輸入處理器145收到來自實體按鍵51的前述座標參數,以使切換控制器140依據前述座標參數觸發第三切換訊號,因此 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第三切換器143及第四切換器144可收到來自切換控制器140的前述第三切換訊號後,第三切換模式被啟用。
實體按鍵51第四次透過用戶按壓之後,實體按鍵51觸發前述相同第一座標參數,並且切換控制器140經由輸入處理器145收到來自實體按鍵51的前述座標參數,以使切換控制器140依據前述座標參數觸發第一切換訊號,因此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第三切換器143及第四切換器144可收到來自切換控制器140的前述第一切換訊號後,第一切換模式被啟用,以此類推。
於一實施例中,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1還可包括一組殼體50。殼體50可包覆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1的全部或部分元件的部分或全部以提供不同等級的保護。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12,圖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圖1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圖1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如圖9所示,於一實施例中,顯示處理器146經由一直連電子線路電性連接第四切換器144的第二電腦模組11側的連接端。第四切換器144在第一切換模式下偵測到來自第二電腦模組11的通知圖像時(如圖7所示的第二應用程式114的圖像1141在第一部分區域60中或者部分訊息內容1140在第三部分區域62中),第四切換器144經由前述直連電子線路傳送第一訊號(可指示第一參數)到顯示處理器146。
如圖10所示,於一實施例中,顯示處理器146被用以儲存切換按鍵52的圖像。
顯示處理器146在第一切換模式下收到第一訊號之後,顯示處理器146轉送前述第一訊號至切換控制器140並且同時將前述切換按鍵52的圖像與 來自第三切換器143的第一電腦模組10的全屏圖像一起處理成為一個新的圖像(第一圖像)。
如圖11所示,於一實施例中,顯示元件1510被用以收到來自顯示處理器146的前述第一圖像,以使顯示元件1510在疊加在第一電腦模組10的全屏圖像上進行顯示虛擬的切換按鍵52的圖像在部分區域(如第四部分區域63,如主畫面中部分區域)。
如圖11-12所示,於一實施例中,第四部分區域63中任一座標透過用戶按壓之後,切換控制器140依據前述第一訊號收到前述座標參數,以使切換控制器140觸發第二切換訊號,因此切換模組14的第二切換模式被啟用,如圖5所示。
藉此,虛擬的切換按鍵52的圖像在第一切換模式下透過用戶按壓操作之後,以使切換模組的第二切換模式被啟用。
請參閱圖13至圖16,圖1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圖1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圖1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圖1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
如圖13所示,於一實施例中,顯示處理器146經由另一直連電子線路電性連接第三切換器143的第一電腦模組10側的連接端。第三切換器143在第二切換模式下偵測到來自第一電腦模組10的通知圖像時(如圖4所示的第一應用程式104的圖像1041在第一部分區域60中或者部分訊息內容1040在第三部分區域62中),第三切換器143經由前述直連電子線路傳送第二訊號(可指示第二參數)到顯示處理器146。
如圖14所示,於一實施例中,顯示處理器146被用以儲存切換按鍵52的圖像。
顯示處理器146在第二切換模式下收到第二訊號之後,顯示處理器146轉送前述第二訊號至切換控制器140並且同時將前述切換按鍵52的圖像與來自第四切換器144的第二電腦模組11的全屏圖像一起處理成為一個新的圖像(第二圖像)。
如圖15所示,於一實施例中,顯示元件1510被用以收到來自顯示處理器146的前述第二圖像,以使顯示元件1510在疊加在第二電腦模組11的全屏圖像上進行顯示虛擬的切換按鍵52的圖像在部分區域(如第四部分區域63)。
如圖15-16所示,於一實施例中,第四部分區域63中任一座標透過用戶按壓之後,切換控制器140依據前述第二訊號收到前述座標參數,以使切換控制器14觸發第一切換訊號,因此切換模組14的第一切換模式被啟用,如圖2所示。
藉此,虛擬的切換按鍵52的圖像在第二切換模式下透過用戶按壓操作之後,以使切換模組的第一切換模式被啟用。
請參閱圖17至圖18,圖1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部分架構圖,圖1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人機介面的另一示意圖。
於一實施例中,如圖17所示,切換控制器140電性連接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第三切換器143、第四切換器144、輸入處理器145及顯示處理器146。切換模組14的第三切換模式為第一切換器141為開模式、第二切換器142為開模式、第三切換器143為開模式及第四切換器144為開模式。
第一切換器141、第二切換器142、第三切換器143及第四切換器144被用以收到來自切換控制器140的第三切換訊號之後,切換模組14的第三切換模式被啟用。
於一實施例中,如圖18所示,顯示元件1510顯示第一電腦模組10的全屏圖像在部分區域(第五部分區域64,如一半區域)以及第二電腦模組11的全 屏圖像在部分區域(第六部分區域65,如另一半區域)。顯示元件1510的第五部分區域64(的位置及或尺寸)等同於前述觸控元件1500的第五部分區域64(如顯示位置與對應的觸控位置重疊設置),顯示元件1510的第六部分區域65(的位置及或尺寸)等同於觸控元件1500的第六部分區域65(如顯示位置與對應的觸控位置重疊設置),如顯示元件1510與觸控元件1500的第五部分區域64是重疊設置,且第六部分區域65也是重疊設置。
如圖17及圖18所示,於一實施例中,顯示處理器146被用以收到第三切換訊號之後,顯示處理器146將來自第一電腦模組10的全屏圖像與第二電腦模組11的全屏圖像一起處理成為一個新的圖像(第三圖像)以使顯示元件1510收到來自顯示處理器146的前述新的圖像,因此顯示元件1510分別進行顯示第一電腦模組10的全屏圖像在第五部分區域64與第二電腦模組11的全屏圖像在第六部分區域65。
於一實施例中,輸入處理器145被用以收到第三切換訊號之後,輸入處理器145只將來自第五部分區域64的座標參數經由第一切換器141轉送至第一輸入控制器1050,並且只將來自第六部分區域65的座標參數經由第二切換器142轉送至第二輸入控制器1150。
藉此,用戶透過人機介面15可於同一顯示畫面中分別與第一電腦模組10或是第二電腦模組11進行互動。
請參閱圖19,圖1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的架構圖。
於本實施例中,行動網路模組13並無法直接連接行動網路32,而必須經由無線數據機40連接行動網路32。具體而言,行動網路模組13可包括連接元件131(可為有線或無線連接埠,如Wi-Fi、藍芽、RJ-45或USB,當為有線連接埠時可為母頭連接埠),並可經由連接元件131有線(如USB傳輸線或網路電 纜,如將傳輸線一端的公頭連接元件插入前述母頭連接埠)或無線(如Wi-Fi協定或藍芽協定)連接無線數據機40,以使行動網路模組13可經由無線數據機40連接行動網路32。更進一步地,在無線數據機40之中可設置用戶身分識別模組(SIM)1300,並運行用戶身分識別模組131來連接行動網路32。前述用戶身分識別模組1300可為任意尺寸的實體SIM卡或者嵌入式SIM(或e-SIM)卡,不加以限定。
具體而言,無線數據機40可被用於解析用戶身分識別模組1300中的用戶身分資料,並以此用戶身分資料向行動網路32(如基地台或註冊中心或是訂戶管理中心等)進行註冊,以獲得連網權限。
於一實施例中,無線數據機40可自用戶身分識別模組1300取得網路接入點名稱資訊(如當前行動電信公司所提供的網際網路的APN的即時資訊),並依據網路接入點名稱資訊被設定用於連接網際網路30的第一接入點參數。
更進一步地,第一接入點參數已被設定以使轉運站模組12可自動依據新增接入點操作(如僅輸入第二接入點參數的詳細內容)來被設定用於連接私有網路31的第二接入點參數。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行動網路模組13可能不具有行動上網能力(如僅有Wi-Fi上網功能或者有線連網功能)、不支援當地行動網路的頻段(如LTE-Advanced或者5G NR通訊標準),於此情況下,本發明經由連接元件131連接支援前述通訊標準的無線數據機40,可順利以最佳網路品質連接行動網路32。
行動網路模組13包括一連接元件131,連接元件131被用以經由傳輸線外接無線數據機40,以使行動網路模組13經由無線數據機40連接行動網路32。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內容所為之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1: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10:第一電腦模組
100:第一處理器
101:第一主記憶體
102:第一儲存元件
103:第一作業系統
104:第一應用程式
105: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
1050:第一輸入控制器
1051:第一顯示控制器
106:第一傳輸器
11:第二電腦模組
110:第二處理器
111:第二主記憶體
112:第二儲存元件
113:第二作業系統
114:第二應用程式
115:第二輸入輸出控制器
1150:第二輸入控制器
1151:第二顯示控制器
116:第二傳輸器
12:轉運站模組
13:行動網路模組
130:無線通訊模組
1300:用戶身分識別模組
14:切換模組
140:切換控制器
141:第一切換器
142:第二切換器
143:第三切換器
144:第四切換器
145:輸入處理器
146:顯示處理器
15:人機介面
150:輸入元件組
1500:觸控元件
151:輸出元件組
1510:顯示元件
20:第一接入點
21:第二接入點
30:網際網路
31:私有網路
32:行動網路

Claims (14)

  1. 一種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包括:一行動網路模組,包括:一無線通訊模組,用以設置一用戶身分識別模組,以使該行動網路模組經由該無線通訊模組連接一行動網路;一轉運站模組,電性連接該行動網路模組,該轉運站模組經由該行動網路模組與一第一接入點建立一第一網路通道,並且同時經由該行動網路模組與一第二接入點建立一第二網路通道,其中該第一網路通道與該第二網路通道相互虛擬隔離;一第一電腦模組,包括:一第一主記憶體;一第一儲存元件,儲存具有一第一應用程式的一第一作業系統;一第一傳輸器,電性連接該轉運站模組;一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包括一第一輸入控制器及一第一顯示控制器;及一第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該第一主記憶體、該第一儲存元件、該第一傳輸器及該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該第一處理器被設定來將具有該第一應用程式的該第一作業系統從該第一儲存元件載入至該第一主記憶體,並運行具有該第一應用程式的該第一作業系統;一第二電腦模組,包括:一第二主記憶體;一第二儲存元件,儲存具有一第二應用程式的一第二作業系統;一第二傳輸器,電性連接該轉運站模組; 一第二輸入輸出控制器,包括一第二輸入控制器及一第二顯示控制器;及一第二處理器,電性連接該第二主記憶體、該第二儲存元件、該第二傳輸器及該第二輸入輸出控制器,該第二處理器被設定來將具有該第二應用程式的該第二作業系統從該第二儲存元件載入至該第二主記憶體,並運行具有該第二應用程式的該第二作業系統;一人機介面,包括:一輸入元件組,包括被用以觸發一座標參數的一觸控元件;及一輸出元件組,包括被用以顯示資訊的一顯示元件,其中該顯示元件的各顯示位置於該觸控元件有唯一對應的一觸控位置;一切換模組,用以於一第一切換模式與一第二切換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包括:一第一切換器,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入控制器;一第二切換器,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入控制器;一第三切換器,電性連接該第一顯示控制器;一第四切換器,電性連接該第二顯示控制器,其中該第一切換器、該第二切換器、該第三切換器及該第四切換器被控制來於一開模式與一關模式之間進行切換;一輸入處理器,電性連接該觸控元件,並用以連接該第一切換器及該第二切換器,以使該第一輸入控制器及該第二輸入控制器收到來自該觸控元件觸發的該座標參數;一顯示處理器,電性連接該顯示元件,並用以連接該第三切換器及該第四切換器,其中該顯示處理器為二進一出訊號合併器;及 一切換控制器,電性連接該第一切換器、該第二切換器、該第三切換器、該第四切換器及該輸入處理器,並自該輸入處理器收到來自該觸控元件觸發的該座標參數,該切換控制器被用以觸發一第一切換訊號及一第二切換訊號,該切換控制器觸發該第一切換訊號之後,該切換模組的該第一切換模式被啟用,以使該第一輸入輸出控制器被用以控制該人機介面,並且該人機介面被用以與該第一電腦模組進行互動,該切換控制器觸發該第二切換訊號之後,該切換模組的該第二切換模式被啟用,以使該第二輸入輸出控制器被用以控制該人機介面,並且該人機介面被用以與該第二電腦模組進行互動;及一殼體,至少部份包覆該行動網路模組、該轉運模組、該第一電腦模組、該第二電腦模組、該切換模組及該人機介面,以提供保護;其中,該轉運站模組被用以控制該第一電腦模組以使該第一電腦模組經由該第一網路通道對外通訊,並且同時控制該第二電腦模組以使該第二電腦模組僅能經由該第二網路通道對外通訊;其中,該第一切換模式是設定該第一切換器為該開模式、該第三切換器為該開模式、該第二切換器為該關模式及該第四切換器為該關模式;該第二切換模式是設定該第一切換器為該關模式、該第三切換器為該關模式、該第二切換器為該開模式及該第四切換器為該開模式;其中,該第一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開模式是用以使該輸入處理器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入控制器;該第一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關模式是用以使該輸入處理器無法電性連接該第一輸入控制器;該第二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開模式是用以使該輸入處理器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入控制器;該第二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關模式是用以使該輸入處理器無法電性連接該第二輸入控制器;該第三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開模式是用以使該顯示處理器可電性連接該第一顯示控制器;該第三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關模式是用以使該顯示處理器無法電性連接該第一顯示控制器;該第 四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開模式是用以使該顯示處理器電性連接該第二顯示控制器;該第四切換器被切換至該關模式是用以使該顯示處理器無法電性連接該第二顯示控制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輸入處理器為一進三出訊號分配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輸入元件組更包括一實體按鍵,該實體按鍵電性連接該輸入處理器,該實體按鍵被用以於被按下時觸發一第一座標參數,以使該切換控制器於第一次收到該第一座標參數之後觸發該第一切換訊號。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顯示處理器經由一直連電子線路電性連接該第四切換器,該第四切換器在該第一切換模式下偵測到來自該第二電腦模組的一通知圖像時,該第四切換器經由該直連電子線路傳送一第一訊號到該顯示處理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顯示處理器經由另一直連電子線路電性連接該第三切換器,該第三切換器在該第二切換模式下偵測到來自該第一電腦模組的一通知圖像時,該第三切換器經由該直連電子線路傳送一第二訊號到該顯示處理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顯示處理器被用以儲存一切換按鍵的圖像;其中,該顯示處理器在該第一切換模式下收到一第一訊號之後,該顯示處理器轉送該第一訊號至該切換控制器並且同時將該切換按鍵的該圖像與來自該第三切換器的該第一電腦模組的一全屏圖像一起處理成為一第一圖像。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顯示處理器在該第二切換模式下收到一第二訊號之後,該顯示處理器轉送該第二訊號至該切換 控制器並且同時將該切換按鍵的該圖像與來自該第四切換器的該第二電腦模組的一全屏圖像一起處理成為一第二圖像。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顯示元件在該第一切換模式下收到來自該顯示處理器的該第一圖像,以使該顯示元件在疊加在該第一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上進行顯示該切換按鍵的該圖像在一主畫面中部分區域;其中,該顯示元件在該第二切換模式下收到來自該顯示處理器的該第二圖像,以使該顯示元件在疊加在該第二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上進行顯示該切換按鍵的該圖像在該主畫面中部分區域。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在該第一切換模式下,該主畫面中部分區域中任一該觸控位置透過一用戶按壓之後,該切換控制器依據該第一訊號收到該座標參數,以使該切換控制器觸發該第二切換訊號,而使該第二切換模式被啟用;其中,在該第二切換模式下,該主畫面中部分區域中任一該觸控位置透過該用戶按壓之後,該切換控制器依據該第二訊號收到該座標參數,以使該切換控制器觸發該第一切換訊號,而使該第一切換模式被啟用。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切換控制器更電性連接該顯示處理器,該切換模組用以於該第一切換模式、該第二切換模式以及一第三切換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其中,該第三切換模式是設定該第一切換器為該開模式、該第二切換器為該開模式、該第三切換器為該開模式及該第四切換器為該開模式;其中,該切換控制器被用以觸發一第三切換訊號,觸發該第三切換訊號之後,該切換模組的該第三切換模式被啟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顯示元件顯示該第一電腦模組的一全屏圖像在一半區域以及該第二電腦模組的一全屏圖像在另一半區域;該顯示元件的該一半區域等同於該觸控元件的該一半區域,該顯示元件的該另一半區域等同於該觸控元件的該另一半區域。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顯示處理器被用以收到該第三切換訊號之後,該顯示處理器將來自該第一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與該第二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一起處理成為一第三圖像以使該顯示元件收到來自該顯示處理器的該第三圖像,而使該顯示元件分別進行顯示該第一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在該一半區域與該第二電腦模組的該全屏圖像在該另一半區域。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輸入處理器被用以收到該第三切換訊號之後,該輸入處理器只將來自該一半區域的該座標參數經由該第一切換器轉送至該第一輸入控制器,並且只將來自該另一半區域的該座標參數經由該第二切換器轉送至該第二輸入控制器。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其中該行動網路模組包括一連接元件,該連接元件被用以經由一傳輸線外接一無線數據機,以使該行動網路模組經由該無線數據機連接該行動網路。
TW109124955A 2020-07-23 2020-07-23 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TWI766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4955A TWI766319B (zh) 2020-07-23 2020-07-23 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US17/382,053 US11452158B2 (en) 2020-07-23 2021-07-21 Dual-network dual-system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4955A TWI766319B (zh) 2020-07-23 2020-07-23 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5908A TW202205908A (zh) 2022-02-01
TWI766319B true TWI766319B (zh) 2022-06-01

Family

ID=79688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4955A TWI766319B (zh) 2020-07-23 2020-07-23 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2158B2 (zh)
TW (1) TWI766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66889B2 (en) 2017-05-16 2019-11-05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accessing notifications
US11762538B2 (en) 2020-03-10 2023-09-19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interacting with user interface objects corresponding to applications
TWI766319B (zh) * 2020-07-23 2022-06-01 蔡安泰 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EP4273676A1 (en) 2022-05-06 2023-11-08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updating a session region
US11842028B2 (en) * 2022-05-06 2023-12-12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updating a session region
CN115150265B (zh) * 2022-06-28 2023-10-2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系统数据的处理方法、设备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32238A1 (en) * 2011-11-04 2013-09-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with multiple security domains
CA2974416A1 (en) * 2017-07-25 2019-01-25 Salah Machani Non-exclusive dual-mode mobil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39370A (en) * 2006-06-26 2007-12-27 Symbian Software Ltd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contains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ies for simultaneous use on a wireless network
KR20090032678A (ko) * 2007-09-28 2009-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심카드 단말기 및 그의 기능 수행 방법
KR101585467B1 (ko) * 2009-06-05 2016-0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싱글 베이스 칩셋을 이용한 듀얼 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운용방법
KR20110037487A (ko) * 2009-10-07 2011-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심카드 단말기에서 주 심카드를 설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0142292B2 (en) * 2010-06-30 2018-11-27 Pulse Secure Llc Dual-mode multi-service VPN network client for mobile device
US9008636B2 (en) * 2010-10-01 2015-04-14 St-Ericsson Sa Method for dual SIM dual standby terminal
US8270963B1 (en) * 2010-10-01 2012-09-18 Viasat, Inc. Cross domain notification
US9125043B2 (en) * 2010-10-12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idle operation in a dual-SIM WCDMA mobile station
CN102026343A (zh) * 2010-12-15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实现业务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036710A1 (en) * 2012-08-06 2014-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rat measurements for a dual-sim dual-active device
US9084288B2 (en) * 2013-03-14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receiver desense in dual-active operation
US20140274006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voiding call failures in dual-sim devices
US20140364118A1 (en) * 2013-06-10 2014-12-1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oming Call Detection in a Dual SIM Single RF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50023258A1 (en) * 2013-07-19 2015-0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 sim dual activ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with a single transmit chain and dual or single receive chain
US10021544B2 (en) * 2015-01-26 2018-07-10 Apple Inc. Dual SIM dual standby with caller ID enhancement
US9661674B2 (en) * 2015-03-03 2017-05-23 Apple Inc. Dual-SIM network selection techniques
US9853777B2 (en) * 2015-04-06 2017-1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optimizing cell selection in a dual SIM dual standby device
US10466861B2 (en) * 2015-04-21 2019-11-05 Apple Inc. Adaptive user interfaces
JP6170971B2 (ja) * 2015-07-29 2017-07-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9992810B2 (en) * 2015-08-26 2018-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grity protection in a dual SIM dual standby device
US20180063708A1 (en) * 2016-08-24 2018-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remote authentication of virtu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on dual-sim dual-standby device
US10568073B2 (en) * 2016-12-07 2020-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dual SIM dual standby (DSDS) devices for managing data communication
CN109315017B (zh) * 2017-03-25 2021-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双卡双待双通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US20180359284A1 (en) * 2017-06-09 2018-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by a dual-sim dual-standby device
US20220086933A1 (en) * 2018-12-18 2022-03-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s using dual sims
US20200304984A1 (en) * 2019-03-22 2020-09-24 Apple Inc. Timer Activation for Dual SIM Dual Standby Devices
JP2022531350A (ja) * 2019-05-03 2022-07-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Ue、amf装置、プログラム、ueの方法、およびamf装置の方法
CN111294986B (zh) * 2019-06-10 2021-09-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卡ue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US10623943B1 (en) * 2019-06-14 2020-04-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SIM) task scheduler for dual SIM devices using citizens broadband radio service network
US11797472B2 (en) * 2019-10-17 2023-10-2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Data cache mechanism through dual sim phone
CN113132538B (zh) * 2019-12-31 2024-04-19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双显示和双sim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33136A (zh) * 2019-12-31 2021-07-16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双sim设备中的应用数据路径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TWI766319B (zh) * 2020-07-23 2022-06-01 蔡安泰 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US20220368548A1 (en) * 2021-05-15 2022-11-17 Apple Inc. Shared-content session user interfac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32238A1 (en) * 2011-11-04 2013-09-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with multiple security domains
CA2974416A1 (en) * 2017-07-25 2019-01-25 Salah Machani Non-exclusive dual-mode mobil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52158B2 (en) 2022-09-20
US20220030651A1 (en) 2022-01-27
TW202205908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6319B (zh) 雙網雙系統行動裝置
CN113613238B (zh) 一种sim模块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91297B (zh) 一种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连网的方法及设备
US20220369394A1 (en) Bluetooth reconn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4629932B (zh) 电子设备间的协同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78332A1 (zh) 一种基于语音通话翻译能力的协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789934B (zh) 一种蓝牙服务的查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120505A (zh) 智能设备接入路由器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WO2023160265A1 (zh) 一种来电呼叫的响应方法以及相应的终端、通信系统
CN109219043B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14201128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10870353B (zh) 一种WiFi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WO202401650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18503150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のポイント報告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EP3703465A1 (en) Dual-network dual-system mobile device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EP4102927A1 (en) Dual wifi conne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074793A (zh) 蓝牙配对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691059A (zh) 一种投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419202B (zh) 远程访问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216988A1 (zh) 通话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5517016A (zh) 对路由设备的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装置
CN117915308A (zh) 一种去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703006A (zh)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884140A (zh) 跨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05136A (zh) 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