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1471B - 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1471B
TWI631471B TW105138544A TW105138544A TWI631471B TW I631471 B TWI631471 B TW I631471B TW 105138544 A TW105138544 A TW 105138544A TW 105138544 A TW105138544 A TW 105138544A TW I631471 B TWI631471 B TW I6314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friend
message
user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8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0166A (zh
Inventor
談德華
Original Assignee
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8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1471B/zh
Priority to CN201611168520.9A priority patent/CN108111388B/zh
Priority to US15/452,739 priority patent/US1079621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820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0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1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14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04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 G06N3/006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based on simulated virtual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life forms, e.g. social simulations or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 [PSO]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20/00Machine lear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using automatic reactions or user delegation, e.g. automatic replies or chatbot-generated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包含訊息介面、第一代理器、好友代理器及好友訊息介面。訊息介面用以輸入訊息資料。第一代理器連接於訊息介面,用於整合及自動收發訊息資料。好友代理器連接於第一代理器,用於與第一代理器通訊。好友訊息介面連接於好友代理器,用於選擇性地透過好友代理器與第一代理器溝通訊息資料。

Description

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
本發明描述了一種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尤指一種具有成長能力的即時通訊代理機器人的平台。
隨著科技與網路的日新月異,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模式也隨之進步。而近年來,由於智慧型手機以及無線通訊的普及化,社群網路已成為連絡朋友以及結交朋友的重要管道。例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微信、連我(Line)等等的社群網路平台。這些社群網路平台可用應用程式(Application Program)的方式安裝於智慧型手機或是電腦之中,且均具備即時訊息(Instant Messaging)傳輸的功能。因此,當使用者是上線狀態時,可以透過社群網路平台,傳送即時訊息給其它的使用者。
在傳統的社群網路之即時訊息的傳輸模式中,社群網路的平台開發商常會利用自動應答助手回應使用者一些簡單的問題或是幫助使用者取得需要的服務或是資訊。例如蘋果社群網路的帳號(Apple Account)中,使用者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例如蘋果手機,iPhone)上的自動應答助手SIRI,取得伺服器端基本的服務和資訊。然而,當使用者擁有單一或多個社群網路的帳號時,使用者並無法客製化屬於自己的應答機器人。並且,使用者也無法培養或訓練屬於自己的應答機器人。並且,一般的應答機器人也不具有跨平台甚至跨系統溝通的能力,亦不具有學習能力,因此對於蒐集資料之能力以及回應問題的精確度均有很大的侷限性。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包含訊息介面、第一代理器、好友代理器及好友訊息介面。訊息介面用以輸入訊息資料。第一代理器連接於訊息介面,用於整合及自動收發訊息資料。好友代理器連接於第一代理器,用於與第一代理器通訊。好友訊息介面,連接於好友代理器,用於選擇性地透過好友代理器與第一代理器溝通訊息資料。
第1圖是本發明之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100之實施例的架構圖。本發明的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100可屬於支援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e)的系統。為了描述簡化,本發明的實施例皆使用即時通訊的訊息傳輸模式進行說明。而下文描述的名詞”代理器”,實質上可為自動應答機器人。為了描述一致性,自動應答機器人(Smart Bots)皆以”代理器’稱之。通訊系統100包含用戶端系統10、好友端系統11以及廠商端系統12。相異系統之間的訊息溝通方式以及資料傳輸模式於後文會詳細介紹。用戶端系統10包含訊息介面UMI以及N個代理器,其中N為大於1的正整數。於此說明,用戶端系統10可為單一用戶所建置的系統。例如單一用戶使用智慧型手機,透過特定的應用程式所建置的系統。並且,單一用戶於本實施例中將考慮具有多重身分,這些多重身分可綁定、共用或不綁定對應的代理器。因此,單一用戶可利用訊息介面UMI指定特定的身分(可能有綁定代理器)獲取資訊。舉例而言,當用戶的第四身分綁定了一個特定的代理器,則此用戶可以透過訊息介面UMI指定第四身分的代理器,使第四身分的代理器蒐集或是統整資料。詳細的即時通訊方式將於後文詳述。類似地,好友端系統11包含了好友訊息介面FMI以及好友代理器FBOT1至FBOTP,其中P為大於1的正整數。在通訊系統100中,包含訊息介面UMI以及N個代理器的用戶端系統10可被整合於第一行動裝置中,而包含好友訊息介面FMI以及P個好友代理器FBOT1至FBOTP的好友端系統11可被整合於第二行動裝置中。並且,用戶端系統10內的N個代理器以及好友端系統11的P個好友代理器可為虛擬建置的代理器,或是以軟體執行的程序。用戶端系統10內的N個代理器中的每一個代理器都有對應的資料庫,而好友端系統11的P個好友代理器中的每一個好友代理器也有對應的資料庫。這些料庫具備了資料交換功能及資料擴充功能。並且,用戶端系統10以及好友端系統11可支援相同的即時通訊平台(Instant Messaging Platform)或支援相異的即時通訊平台。換言之,當用戶端系統10以及好友端系統11是支援不同的即時通訊平台時,通訊系統100具備了跨平台的通訊功能。在通訊系統100中,用戶端系統10以及好友端系統11可透過網路連接,以進行訊息溝通以及資料傳輸的動作。
在通訊系統100中,廠商端系統12包含M個伺服器Ser1至SerM,每一個伺服器可儲存不同廠商的資料,其中M係為大於1的正整數。例如伺服器Ser1可為氣象局的伺服器,用來儲存天氣預報的資料。伺服器Ser2可為旅遊業者的伺服器,用來儲存旅遊資料。M個伺服器Ser1至SerM中的每一個伺服器可連接於對應的外部代理器。例如伺服器Ser1可連接於第一外部代理器EBOT1,伺服器SerM可連接於第M外部代理器EBOTM。M個外部代理器EBOT1至EBOTM皆連接於用戶端系統10。因此對於用戶而言,可以利用特定的代理器擷取廠商端系統12內的資料。然而,對於好友端系統11而言,雖然沒有和廠商端系統12連接,但仍可使用用戶端系統10的特定的代理器,間接地獲取廠商端系統12內的資料。下文將詳細描述用戶端系統10、好友端系統11以及廠商端系統12之間的訊息溝通與資料傳輸的方式。
第2圖是通訊系統100中,用戶端系統10內的訊息介面UMI之示意圖。如前述,通訊系統100中的單一用戶為考慮多重身分。例如,單一用戶可以創立五個身分,稱為約翰1、約翰2、約翰3、約翰4以及約翰5。這五個身分可被設定為共用代理器的狀態、不用代理器的狀態、或是只綁定代理器的狀態。舉例而言,約翰1的身分被設定為共用代理器的狀態。因此,當約翰1的代理器之代理權限被啟動時,可以自動應答所有對應於約翰1的身分的訊息。例如,用戶白天可手動地透過約翰1的身分回應訊息時,約翰1的代理器之代理權限可被取消。然而,用戶晚上無法手動地透過約翰1的身分應答訊息時,約翰1的代理器之代理權限可被啟動。當約翰1的代理器之代理權限被啟動後,可自動應答所有對應於約翰1的身分的訊息。約翰2的身分被設定為不用代理器的狀態。約翰3的身分類似於約翰1的身分,被設定為共用代理器的狀態。約翰4的身分被設定為只綁定代理器的狀態,而約翰5的身分也被設定為只綁定代理器的狀態。換言之,在用戶端系統10中,單一用戶建立多重身分的方式具備高度的彈性。在第2圖中,代理器的數量為四個(N=4)。然而,本發明卻不以此為限,任何合理的變換皆屬於本發明所揭露的範疇。在第2圖中,用戶可以透過訊息介面UMI選擇想要的身分輸入訊息資料。例如用戶選擇約翰4的身分輸入”明天天氣如何?”的訊息資料。由於約翰4的身分被設定為綁定代理器的狀態,因此,對應約翰4的身分的代理器將會整合及自動收發”明天天氣如何?”的訊息資料,並回應用戶的問題。由於本發明的代理器具有一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功能及/或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功能。因此,隨著代理器不斷地被訓練、資料整合、以及資料蒐集,代理器的資料庫也會一直被擴充以及成長,導致代理器將可被訓練成非常專業以及回應精準的人工智能代理器。以下將說明用戶端系統10與好友端系統11如何進行資料溝通的方法。
第3圖是通訊系統100中,好友端系統11與用戶端系統10的訊息溝通示意圖。如前述提及,好友端系統11也可考慮為另一個單一用戶所創立之多重身分的系統。在本實施例中,好友端系統11包含了五個身分,為喬治1、喬治2、喬治3、喬治4以及喬治5。類似前述的定義,這五個身分可被設定為共用代理器的狀態、不用代理器的狀態、或是只綁定代理器的狀態。舉例而言,喬治1的身分被設定為不用代理器的狀態。喬治2的身分被設定為共用代理器的狀態。喬治3的身分被設定為只綁定代理器的狀態。喬治4的身分被設定為只綁定代理器的狀態。喬治5的身分被設定為只綁定代理器的狀態。同樣地,好友端的用戶可以透過好友訊息介面FMI,選擇一個特定的身分與用戶端系統10內指定的身分進行訊息溝通。舉例而言,好友端的用戶可以選擇喬治2的身分與用戶端系統10內的約翰1的身分溝通。此時,由於喬治2之身分的代理器(好友代理器)連接於約翰1之身分的代理器(例如第1圖所示之第一代理器UBOT1),因此喬治2之身分的代理器就會與約翰1之身分的代理器通訊。當約翰1之身分的代理器之代理權限被啟動時,約翰1之身分的代理器會透過喬治2之身分的代理器回應好友訊息介面FMI之喬治2之身分所輸入的訊息資料。在另一個例子中,好友端的用戶可以選擇喬治1之身分與用戶端系統10內的約翰1的身分溝通。此時,由於喬治1之身分被設定為不用代理器的狀態,因此,當約翰1之身分的代理器之代理權限被啟動時,約翰1之身分的代理器會直接回應好友訊息介面FMI之喬治1之身分所輸入的訊息資料。
然而,本發明用戶端系統10與好友端系統11並不被第3圖的架構所侷限。舉例而言,好友端系統11亦可為與用戶端系統10不同即時通訊平台的系統。例如,用戶端系統10為支援第一即時通訊平台(例如Faces Instant Messaging Platform)的系統,用戶可以在用戶端系統10內創立多重身分。而好友端系統11為支援第二即時通訊平台(例如Facebook Instant Messaging Platform)的系統,好友端用戶僅能創立單一身分。此時,類似上述約翰1與喬治2的溝通模式。在不同平台之下,雙方的用戶成可透過代理器進行溝通。換言之,此時用戶端系統10的代理器以及好友端系統11的代理器扮演了資料轉送(Relay)的功能,達到了跨平台通訊的目的。換句話說,第二即時通訊平台(Facebook)的用戶可以利用其提供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設置一個代理器(例如Faces的轉送代理器),只要用戶想要與第一即時通訊平台(Faces)的用戶通訊,可以直接於此轉送代理器運作。
前述提及,本發明的代理器具有機器學習功能及/或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功能。因此,經由不斷地訓練代理器,代理器將可自動學習用戶的思維模式、用詞習慣、口音等等的特徵。並且,通訊系統100的代理器也可被設定為具有自動交友的能力,或是創建新的粉絲團以及發掘知識的能力。舉例而言,當用戶端系統10中之約翰5的身分之代理器已經被訓練為語文能力頂尖的人工智慧代理器時,則約翰5的身分之代理器將可以創建屬於語文方面的粉絲團,進而解答加入粉絲團的會員之提問。並且,不同代理器之間也可以互相支援以及溝通資料。舉例而言,對於用戶端系統10中對應約翰1身分的代理器而言,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呼叫對應約翰4身分的代理器以協助解答,或是呼叫所有可被識別的其它代理器協助解答。換句話說,代理器可以依照使用者目前的提問狀態,自動地呼叫其他服務性質的代理器以提供對應的服務。並且,如前述,本發明的代理器的資料庫具備資料交換功能及資料擴充功能。因此,代理器的資料庫視可為一種電磁資料的商品,具有交易的功能。舉例而言,用戶端系統10中之約翰5的身分之代理器已經被訓練為語文能力頂尖的人工智慧代理器。好友端系統11中之喬治4的身分之代理器可經由與約翰5的身分之代理器溝通,而訓練其語文能力。然而,對於好友端系統11的用戶而言,也可以選擇直接購買約翰5的身分之代理器的資料庫。換句話說,用戶本身訓練的代理器可視為類似電子寵物的裝置,提供了與用戶聊天或是與其他用戶交換以及交易的功能。
在通訊系統100中,代理器(無論是用戶的代理器或是好友代理器),可以是自身的代理人,在自己無法通訊的情況下自動應答對方所需要的訊息或是服務。例如第3圖中的約翰3以及喬治2,當約翰3之身分的代理器的代理權限被啟動時,約翰3之身分的代理器將會自動應答喬治2的身分所傳的訊息資料。此時,喬治2的身分之代理器可用於選擇性地與約翰3之身分的代理器進行通訊。當喬治2的身分之代理器的代理權限被啟動時,約翰3之身分的代理器將會自動回應喬治2的身分之代理器所傳的訊息資料。例如,好友端系統11的用戶設定喬治2的身分之代理器於半小時後自動對約翰3之身分的代理器提問某些訊息,則喬治2的身分之代理器就會依照用戶的設定運作。反之,當喬治2的身分之代理器的代理權限未被啟動時,約翰3之身分的代理器將會自動回應喬治2的身分所傳來的用戶手動輸入之提問訊息。類似的設定也可以套用在用戶端系統10。因此,藉由引入代理器的自動應答功能與自動整合資料功能,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取得最新的資訊以及獲得即時性(Real Time)的回應。
第4圖是通訊系統100中,廠商端系統12與用戶端系統10的訊息溝通示意圖。為了簡化描述,用戶端系統10以”約翰1”的身分進行描述。如第4圖所示,約翰1的身分之代理器與M個廠商端系統12的外部代理器EBOT1至EBOTM連接。每一個外部代理器連接於對應的伺服器,而伺服器內包含著特定廠商的資料庫。例如,第一外部代理器EBOT1連接於第一伺服器Ser1。第M外部代理器EBOTM連接於第M伺服器SerM。這些外部代理器EBOT1至EBOTM可用於與約翰1的身分之代理器進行通訊。換句話說,當用戶端系統10的用戶於訊息介面UMI選擇約翰1的身分,並輸入提問的訊息。之後,約翰1的身分之代理器可以自動透過M個外部代理器EBOT1至EBOTM取得M家廠商的伺服器(Ser1至SerM)的資料庫之資料,並進行智能資料蒐集以及資料整合。最終,約翰1的身分之代理器將針對輸入提問的訊息,而提供最精確的回應。因此,對於用戶端系統10而言,代理器可以透過廠商端系統12的外部代理器蒐集、整合以及獲取不同廠商伺服器的資料。在其它實施例中,用戶端系統10的某個代理器可以呼叫其它的代理器(可能為人工智能等級更高的代理器)去蒐集更完整的廠商資料,因此具備非常高的以及精確的資料整合能力。
第5圖是通訊系統100中,好友端系統11透過用戶端系統10與廠商端系統12的訊息溝通示意圖。為了簡化描述,用戶端系統10以”約翰1”的身分進行描述,而好友端系統11以”喬治2”的身分進行描述。如第5圖所示,雖然好友端系統11沒有與廠商端系統12建立連結,然而好友端系統11與用戶端系統10建立連結。因此,對於好友端系統11的用戶而言,可以透過好友訊息介面FMI,請求約翰1的身分之代理器,透過廠商端系統12的外部代理器蒐集、整合以及獲取不同廠商伺服器的資料。實施方式也可為以下兩種。第一種方式為,當好友訊息介面FMI輸入請求訊息時,好友代理器(喬治2身分的代理器)會請求用戶的代理器(約翰1身分的代理器),透過至少一個外部代理器(EBOT1至EBOTM中至少一個)蒐集至少一個伺服器的資料。第二種方式為,好友端系統11的用戶直接於好友訊息介面FMI請求約翰1身分的代理器蒐集至少一個伺服器的資料,而非利用好友代理器(喬治2身分的代理器)的轉送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約翰1身分的代理器蒐集不同廠商伺服器的資料可為單點傳播(Unicast)或以廣播(Broadcast)方式蒐集資料。單點傳播的蒐集資料模式需要較高人工智慧等級的代理器才能達到非常精確的資料蒐集能力。而廣播的蒐集資料模式需要浪費較多的網路流量才能達到巨量資料整合的目的。然而,本發明非侷限於使用單點傳播或廣播的模式來蒐集資料,任何合理的模式切換以及變化均屬於本發明所揭露的範疇。
綜上所述,本發明描述了一種具有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對於用戶端而言,單一用戶可以創立多重身分,並選擇性地植入代理器。由於本發明之代理器具備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功能,因此經過適當訓練後,可以協助用戶整合資料以及應答用戶的提問。對於好友端而言,好友訊息介面可以選擇性地透過好友代理器連接於用戶端的代理器。並且,好友代理器不限制於僅連接於一個用戶端的代理器,其實可以連接於所有用戶的代理器。因此好友端的用戶可以選擇一個適當的代理器請求對應的服務。因此,對於好友端而言,就算用戶不在,也可以透過指定的代理器獲取資料或是回應訊息。對於廠商端而言,用戶端的代理器可以透過廠商端的外部代理器蒐集、整合以及獲取不同廠商伺服器的資料。甚至用戶端的代理器可以呼叫其它的代理器(可能為人工智能等級更高的代理器)去蒐集更完整的廠商資料。對於與廠商沒有建立連線的好友端而言,好友代理器也可請求用戶端的代理器,透過廠商端的外部代理器蒐集、整合以及獲取不同廠商伺服器的資料。因此,即便與廠商端沒有直接建立連線,只要透過類似資料轉送的代理機制,仍然可以獲取廠商資料。因此,本發明的通訊系統由於引入了智慧型代理器,故具備非常高的資料蒐集能力,即時通訊應答能力以及提供各種不同服務的功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100 </td><td> 通訊系統 </td></tr><tr><td> 10 </td><td> 用戶端系統 </td></tr><tr><td> 11 </td><td> 好友端系統 </td></tr><tr><td> 12 </td><td> 廠商端系統 </td></tr><tr><td> Ser1至SerM </td><td> 伺服器 </td></tr><tr><td> EBOT1至EBPTM </td><td> 外部代理器 </td></tr><tr><td> UMI </td><td> 訊息介面 </td></tr><tr><td> UBOT1至UBOTN </td><td> 代理器 </td></tr><tr><td> FMI </td><td> 好友訊息介面 </td></tr><tr><td> FBOT1至FBOTP </td><td> 好友代理器 </td></tr></TBODY></TABLE>
第1圖是本發明之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之實施例的架構圖。 第2圖是第1圖之通訊系統中,用戶端系統內的訊息介面之示意圖。 第3圖是第1圖之通訊系統中,好友端系統與用戶端系統的訊息溝通示意圖。 第4圖是第1圖之通訊系統中,廠商端系統與用戶端系統的訊息溝通示意圖。 第5圖是第1圖之通訊系統中,好友端系統透過用戶端系統與廠商端系統的訊息溝通示意圖。

Claims (9)

  1. 一種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包含:一訊息介面,用以輸入訊息資料;一第一代理器,連接於該訊息介面,該第一代理器被一第一使用者以登入一第一身分的方式操作,用於整合及自動收發該訊息資料;一第二代理器,連接於該訊息介面,該第二代理器被該第一使用者以登入一第二身分的方式操作,用於整合及自動收發該訊息資料;一好友代理器,連接於該第一代理器,該好友代理器被一第二使用者操作,用於與該第一代理器通訊;及一好友訊息介面,連接於該好友代理器,用於選擇性地透過該好友代理器與該第一代理器溝通該訊息資料;其中該第一代理器、該第二代理器及該好友代理器中之每一代理器包含一自動應答機器人,該第一使用者係為一多重身分的使用者,該第一代理器依據該訊息介面所輸入該訊息資料的一語意,自動地呼叫該第二代理器以提供該第二代理器對應的一服務。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該第一使用者之該第一身分對應的該第一代理器之一代理權限被啟動時,啟動的該代理權限允許該第一代理器自動應答所有對應該第一使用者的訊息,以使該第一代理器得以透過該好友代理器回應該好友訊息介面所輸入的訊息資料。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該第一使用者之該第一身分對應的該第一代理器之一代理權限被啟動時,啟動的該代理權限允許該第一代理器自動應答所有對應該第一使用者的訊息,以使該第一代理器得以回應該好 友訊息介面所輸入的訊息資料。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好友代理器連接於該第二代理器,用於選擇性地與該第二代理器通訊,且該第二代理器透過該好友代理器回應該好友訊息介面所輸入的訊息資料。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好友代理器連接於該第二代理器,用於選擇性地與該第二代理器通訊,且該第二代理器回應該好友訊息介面所輸入的訊息資料。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另包含:至少一伺服器,每一伺服器用以儲存一資料;及至少一外部代理器,每一外部代理器連接於對應的伺服器及該第一代理器,用於與該第一代理器通訊;其中當該訊息介面輸入一請求訊息時,該第一代理器依據該請求訊息,透過該至少一外部代理器蒐集該至少一伺服器的資料。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另包含:至少一伺服器,每一伺服器用以儲存一資料;及至少一外部代理器,每一外部代理器連接於對應的伺服器及該第一代理器,用於與該第一代理器通訊;其中當該好友訊息介面輸入一請求訊息時,該好友代理器請求該第一代理器,透過該至少一外部代理器蒐集該至少一伺服器的資料。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訊息介面與該第一代理器係整合於一第一行動裝置中,且該好友代理器及該好友訊息介面係整合於一第二行動裝置中。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代理器支援一第一即時通訊平台(Instant Messaging Platform)的訊息收發功能,且該好友代理器支援一第二即時通訊平台的訊息收發功能。
TW105138544A 2016-11-24 2016-11-24 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 TWI6314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8544A TWI631471B (zh) 2016-11-24 2016-11-24 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
CN201611168520.9A CN108111388B (zh) 2016-11-24 2016-12-16 具备智能代理器的通信系统
US15/452,739 US10796218B2 (en) 2016-11-24 2017-03-08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smart agent robots for accessing message dat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8544A TWI631471B (zh) 2016-11-24 2016-11-24 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0166A TW201820166A (zh) 2018-06-01
TWI631471B true TWI631471B (zh) 2018-08-01

Family

ID=62147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8544A TWI631471B (zh) 2016-11-24 2016-11-24 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6218B2 (zh)
CN (1) CN108111388B (zh)
TW (1) TWI6314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158B (zh) * 2018-09-04 2020-02-01 林淑貞 整合至即時通訊程式的房地產成交行情查詢方法及其裝置
US10978205B1 (en) * 2020-09-21 2021-04-13 James E. Beecham Robots, social robot systems, focus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social robot systems, testing and uses thereof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7571B2 (en) * 2000-03-01 2005-06-14 Benjamin Slotznick Adjunct use of instant messenger software to enable communications to or between chatterbots or other software agents
TW201033819A (en) * 2009-03-12 2010-09-16 Ind Tech Res Inst Instant communication interact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10213642A1 (en) * 2008-05-21 2011-09-01 The Delfin Project, Inc.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conversational system
US20120245944A1 (en) * 2010-01-18 2012-09-27 Apple Inc. Intelligent Automated Assistant
TW201243723A (en) * 2011-04-25 2012-11-01 Plaxi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the interaction level amongst users in a social network application
CN105138710A (zh) * 2015-10-12 2015-12-09 金耀星 一种聊天代理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8739B2 (en) * 2008-05-21 2014-05-27 The Delfin Project, Inc. Automatic message selection with a chatbot
US9560089B2 (en) * 2012-12-11 2017-01-31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input to virtual agent
EP2912567A4 (en) * 2012-12-11 2016-05-18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VIRTUAL AGENT RECOMMENDATION FOR MULTIPLE PEOPLE
US20140164532A1 (en) * 2012-12-11 2014-06-12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rtual agent participation in multiparty conversation
US9342220B2 (en) * 2013-03-14 2016-05-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ocess modeling and interface
CN104375999A (zh) * 2013-08-13 2015-02-25 李小波 一种连通不同社交网站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7571B2 (en) * 2000-03-01 2005-06-14 Benjamin Slotznick Adjunct use of instant messenger software to enable communications to or between chatterbots or other software agents
US20110213642A1 (en) * 2008-05-21 2011-09-01 The Delfin Project, Inc.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conversational system
TW201033819A (en) * 2009-03-12 2010-09-16 Ind Tech Res Inst Instant communication interact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20245944A1 (en) * 2010-01-18 2012-09-27 Apple Inc. Intelligent Automated Assistant
TW201243723A (en) * 2011-04-25 2012-11-01 Plaxi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the interaction level amongst users in a social network application
CN105138710A (zh) * 2015-10-12 2015-12-09 金耀星 一种聊天代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0166A (zh) 2018-06-01
US10796218B2 (en) 2020-10-06
CN108111388A (zh) 2018-06-01
CN108111388B (zh) 2020-11-13
US20180144236A1 (en) 2018-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3597B (zh) 用于无线装置的基于网络的家长控制
CN104935583B (zh) 一种云端服务平台、信息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系统
CN103650545B (zh) 机器对机器(m2m)应用服务器、xdms服务器以及用于m2m应用组管理的方法
US9083654B2 (en) Use of information channels to provide communications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JP2019114254A (ja) 中継チャットボットを用いて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サーバ、端末及び方法{serv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stant messeging service by using relay chatbot}
US20070168480A1 (en) Interactive Robot Creation
CN102238284B (zh) 手机即时通讯方法
CN105207890A (zh) 一种在线客服的方法
CN103533189B (zh) 移动座席呼叫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US20120089679A1 (en) Selecting and sharing personal user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user equipment
US20090287783A1 (en) Method of so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ers
ES2452171T3 (es)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para prestar servicios de redes sociales a través de tonos de retorno de llamada
US975648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alkie-talkie communications
CN103297325A (zh) 在即时通讯系统中与第三方应用交互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48764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9639566A (zh) 一种开放式的即时通信聊天机器人系统
KR20070008417A (ko) 감성 메시지 서비스 방법
CN104517208A (zh) 基于群组的企业移动办公系统实现任务协作的方法
TWI631471B (zh) 具備智慧型代理器的通訊系統
CN102325152A (zh) 基于网页内容加载聊天室的方法及系统
CN104283847A (zh) 基于视频共享的社交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7483617A (zh) 一种基于开放的物联网服务支撑云平台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4697282B (zh) 消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KR20050007058A (ko) 메신저 로봇을 이용한 온라인 마케팅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CN100438509C (zh) 统一消息智能路由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