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8670B - 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8670B
TWI588670B TW105116341A TW105116341A TWI588670B TW I588670 B TWI588670 B TW I588670B TW 105116341 A TW105116341 A TW 105116341A TW 105116341 A TW105116341 A TW 105116341A TW I588670 B TWI588670 B TW I5886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ckup
mode
wake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6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0089A (zh
Inventor
黃文昌
黃毓道
Original Assignee
精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精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精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63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8670B/zh
Priority to CN201610520874.9A priority patent/CN10743682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8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867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0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008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6Hardware arrangements for back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Description

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備份系統及其方法,特別係關於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
網路科技日新月異,電腦周邊裝置不勝枚舉,無疑地,大幅改變生活型態,增加生活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以企業而言,多仰賴電子設備以完成電子資料,並將電子資料儲存於內部伺服器或特定電腦,利於高階主管掌控工作進度,更重要地,避免機密文件外流。
然而,駭客或不肖人士無所不在,防不勝防,專盜取電子資料,舉例而言,「勒索軟體」乃現有猖獗之病毒軟體,除了盜取電子資料,亦向用戶端索取解密費用,導致企業財產和名聲遭受損害。
大多企業利用「遠端備份」相關軟體以達備份、監控及同步之目的。習知備份技術,須定期或不定期地藉助人為操控,自伺服端透過網路,傳送魔法封包(Magic Packet)至複數個指定電腦,而電腦接收來自伺服端之封包後,開始執行備份,經備份完畢後之資料,得儲存於原始電腦中,抑或是透過網路傳送至伺服端,然而,其缺點在於:提高人事成本、備份完畢後之資料為非密文、區域網路可能限制檔案大小等諸多因素。
綜上所陳,為改善習知技術之缺失,本發明提出一種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指定電腦依內部排程指令進行喚醒備份,省略習知遠端備份之人為操控。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分段備份之方法,運用於一電子裝置,至少包含下列步驟:執行一喚醒步驟,一喚醒模組喚醒該電子裝置;執行一分段步驟,該電子裝置之檔案資料予以分段化為複數個片段;執行一備份步驟,分別複製複數個片段;執行一壓縮加密步 驟,將該複數個片段壓縮加密為複數個密文片段。
為達上述之目的,更包含下列步驟:執行一偵測步驟,以偵測該電子裝置之初始狀態,對應至一設定模組之一開啟條件;執行一喚醒步驟,一喚醒模組喚醒該電子裝置;執行一整合步驟整合該複數個密文片段為一密文資料;執行一終止步驟,該設定模組之一終止條件終止該喚醒步驟。該分段步驟包含該電子裝置之檔案資料予以分段化為複數個片段,其以64K位元為一單位。該喚醒步驟包含:一近端喚醒模式及一遠端喚醒模式,其中該遠端喚醒模式包含一第一喚醒模式、一第二喚醒模式及一第三喚醒模式。該備份步驟包含一完全備份模式、一差異備份模式以及一增量備份模式。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分段備份系統,運用於任一電子裝置,該系統包含一喚醒模組、一分段模組、一備份模組、一壓縮模組及一加密模組。該喚醒模組用以喚醒該電子裝置之運作。該分段模組以將該電子裝置之檔案資料予以分段化為複數個片段。該備份模組分別複製複數個片段。該壓縮/加密模組用以加密及壓縮該複數個片段,為複數個密文片段。
為達上述之另一目的,該系統更包含一設定模組及一偵測模組。 該設定模組包含複數個開啟條件和終止條件,該偵測模組以偵測該電子裝置之初始狀態。該喚醒模組包含一近端喚醒模式及一遠端喚醒模式,其中該遠端喚醒模式包含一第一喚醒模式、一第二喚醒模式及一第三喚醒模式。該備份模組包含一完全備份模式、一差異備份模式以及一增量備份模式。
100‧‧‧系統
102‧‧‧設定模組
1022‧‧‧啟動條件
1024‧‧‧終止條件
104‧‧‧喚醒模組
1042‧‧‧近端模組
1044‧‧‧遠端模組
106‧‧‧備份模組
108‧‧‧壓縮模組
110‧‧‧加密模組
112‧‧‧處理單元
114‧‧‧記憶單元
1044a‧‧‧第一喚醒模式
1044b‧‧‧第二喚醒模式
1044c‧‧‧第三喚醒模式
1062‧‧‧完全備份模式
1064‧‧‧差異備份模式
1066‧‧‧增量備份模式
1068‧‧‧每日備份模式
1069‧‧‧標準備份模式
300‧‧‧方法
302‧‧‧步驟
304‧‧‧步驟
306‧‧‧步驟
308‧‧‧步驟
310‧‧‧步驟
312‧‧‧步驟
307‧‧‧步驟
202‧‧‧分段模組
311‧‧‧步驟
301‧‧‧步驟
103‧‧‧偵測模組
第一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系統架構圖。
第二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方塊示意圖。
第三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方塊示意圖。
第四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第五A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第五B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藉由參考下列詳細敘述,將可以更快地瞭解上述觀點以及本發明之優點,並且藉由下面的描述以及附加圖式,更容易了解本發明之精神。
本發明將以較佳之實施例及觀點加以詳細敘述。下列描述提供本 發明特定的施行細節,俾使閱者徹底瞭解這些實施例之實行方式。然該領域之熟習技藝者須瞭解本發明亦可在不具備這些細節之條件下實行。此外,文中不會對一些已熟知之結構或功能或是作細節描述,以避免各種實施例間不必要相關描述之混淆,以下描述中使用之術語將以最廣義的合理方式解釋,即使其與本發明某特定實施例之細節描述一起使用。
參閱第一圖,該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系統架構圖,自動排程備份之系統(以下簡稱系統100)包含一設定模組102、偵測模組103、一喚醒模組104、一分段模組202、一備份模組106、一壓縮模組108及一加密模組110。該系統100得由任一計算裝置執行之。以下模組、習知元件及步驟皆由處理單元112以執行。
設定模組102目的在於:供使用者設定開啟及終止電子裝置(未顯示於圖中)運作之條件。於一實施例中,設定模組102包含複數個開啟條件1022,例如:電子裝置處於低功耗狀態(即為睡眠Sleep狀態)、CPU使用率小於一特定值(螢幕保護程式運作中)、電子裝置省電模式等,當電子裝置狀態符合複數個開啟條件1022之任一者,將選定符合之開啟條件1022作為觸發喚醒模組104之指示,以下將詳細描述喚醒模組104之細節。
於另一實施例中,設定模組102更包含複數個終止條件1024,例如:使用周邊裝置、CPU使用率大於一特定值、休眠狀態等,當電子裝置狀態符合複數個終止條件1024之任一者,將選定符合之終止條件1024作為停止喚醒之指示。換言之,開啟條件1022及終止條件1024兩者間之目的相反,藉由開啟條件1022以觸發喚醒模組1024,進行後續備份步驟;俟備份畢,由終止條件1024以停止喚醒模組104,並使電子裝置回復原狀。
於一實施例中,用戶端得於內嵌該系統100之電子裝置上,設定開啟條件1022和終止條件1024;於另一實施例中,用戶端得透過遠端主機伺服器,設定內嵌該系統100之電子裝置之開啟條件1022和終止條件1024,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實施例中,偵測模組103耦接於設定模組102和喚醒模組104,偵測模組103定期偵測電子裝置之電源狀態,倘若所偵測到之狀態符合開啟條件1022之其中一者,將選定其開啟條件1022作為後續操作指令;相反地,倘若所偵測到之狀態符合終止條件1024之其中一者,將選定其終止條件1024 作為後續操作指令。
自複數個開啟條件1022中選定一者,作為觸發喚醒模組104之指示,喚醒模組104之目的在於:透過喚醒模組104,啟動電子裝置之運作,利於自動備份。於一實施例中,喚醒模組104包含近端喚醒1042及遠端喚醒1044,如第二圖所示,所述近端喚醒1042意旨藉由周邊裝置(如滑鼠或鍵盤等)以達喚醒目的,所述遠端喚醒1044乃係遠端系統管理員傳送Magic封包,經網路傳送至電子裝置,使電子裝置正常運作。
參閱第二圖,於一實施例中,遠端喚醒1044包含一第一喚醒模式1044a及一第二喚醒模式1044b。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喚醒模式1044a須由遠端伺服器發出指令,電子裝置接收具有指令之網路封包,並研判網路封包,經確認後,電子裝置立即執行開機程序,此第一喚醒模式1044a即為網路喚醒(Wake-on-LAN,WoL)。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喚醒模式1044b改良第一喚醒模式,藉由遠端伺服器及電子裝置須裝載特定處理器,內嵌特定系統,遠端管理人員透過網路,以操控複數個電子裝置及其內部文件資料,此第二喚醒模式1044b即為intel vPro技術。於最佳實施例中,遠端喚醒1044更包含一第三喚醒模式1044c,基於第一、二喚醒模式1044a、1044b之改良,提升資料安全性,以vPro為種子電腦,其另耦接複數電子裝置,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管理人員於種子電腦進行條件設定,如開啟條件1022或終止條件1024等,種子電腦透過網路喚醒以操控複數個電子裝置,換言之,僅需一部種子電腦,即可同時操控多台電子裝置之備份,進一步地,得針對不同電子裝置進行不同指令之備份。
於一實施例中,分段模組202耦接於喚醒模組104與備份模組106之間,喚醒電子裝置之電源狀態後,分段模組202將所欲備份資料進行分段,將大檔案分割為小檔案,例如:以64K的倍數為一單位,但並不以此限。
參閱第三圖,於一實施例中,備份模組106耦接於分段模組202,備份模組106依據喚醒模式之不同,而有不同備份模式,備份模組106包含完全備份模式(Copy backup)1062、差異備份模式(Differential backup)1064及增量備份模式(Incremental backup)1066。於最佳實施例中,完全備份模式1062適用於第一次資料備份,對所有文件資料全面備份,甚至備份作業系統,倘若,所欲備份之資料檔案大於一特定值,例如512MB,則併行分割備份,將大檔案分割 為數片段之小檔案,接續,各自備份,以利後續壓縮加密。於另一最佳實施例中,差異備份模式1064基於完全備份模式1062,僅針對部分變更之檔案進行備份,如修改或增加,差異備份模式1064得依據檔案變更名稱、時間或大小等,舉凡與初始備份狀態不同者,將執行差異備份模式1064。總言之,完全備份模式1062僅執行一次,而差異備份模式1064必須以完全備份資料作為基準,方能執行之,差異備份模式1064得執行複數次。又於另一實施例中增量備份式1066係以前一次備份資料相比,僅備份增加及/或被修改之部分。熟知該項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本發明所述之完全備份模式1062、差異備份模式1064及增量備份模式1066不侷限於上述實施例中之次數,得視用戶端之需求而有所變更。於一實施例中,備份模組106更包含每日備份模式(Daily backup)1068及標準備份模式(Normal backup)1069,如第三圖所示。具體而言,差異備份模式1064依照原資料檔案多寡,可細分為兩種模式:第一模式適用於一大檔案,僅備份大檔案中之部分差異,例如Outlook備份(.PST檔);第二模式適用於眾多檔案,僅備份眾多檔案中之部分差異,而未變更之部分不參與備份。
本發明因應用戶端之使用時機,可採取不同喚醒模式及備份模式,亦可分為:日間喚醒備份模式及夜間喚醒備份模式,兩者最大差異在於喚醒方式不同。一般而言,用戶端多以日間操作電腦,據此,須採用日間喚醒備份模式,偵測模組103偵測用戶端電腦之電源狀態,對應/選定啟動條件1022,以觸發喚醒模組104之近端喚醒1042及備份模組106。舉例而言,若用戶端電腦處於螢幕保護程式運作之時,系統100將選定符合螢幕保護程式之開啟條件,產生相關指令,觸發備份模組106開啟運作,而備份模組106會先判斷是否須執行第一次完全備份,亦得依照檔案容量大小而選定全備份或差異備份之一者。於夜間時,電腦多為關機或休眠狀態,此時,必須採用夜間喚醒備份模式,偵測模組103偵測用戶端電腦狀態,如休眠或關機,以選定開啟條件1022,觸發喚醒模組104,令喚醒模組104傳送喚醒封包至用戶端電腦,所採用之喚醒模式乃依據實際電路配置狀態以決定之,用戶端電腦接收喚醒封包後將會觸發喚醒模組104之遠端喚醒1044,接續,觸發備份模組106,亦得依照檔案容量大小而選定全備份1062或差異備份1064之一者,俟備份畢,終止條件1024停止喚醒模組104,其後續備份模組106亦將終止,用戶端電腦回復至原狀。於最佳實施例中,日間喚醒備份模式與夜間喚醒備份模式得相互交替使用。
壓縮模組108及加密模組110共同耦接於備份模組106,壓縮模組108和加密模組110得同時執行,亦得先後執行。於一實施例中,壓縮模組108和加密模組110得整合為一壓縮加密模組,其將未分段資料、已分段資料壓縮加密為密文資料。於一實施例中,壓縮模組108包含複數個轉化矩陣,透過非破壞性之特定編碼機制,以達到減少檔案容量大小之目的,於此實施例中,得採用現有壓縮軟體,如ZIP、7z或RAR等,但並不以此為限。加密模組110係透過加密演算法進行加密(例如:高階加密標準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DES、3DES、Blowfish),以AES高階加密標準為例,但不限定於AES高階加密標準,其鑰匙長度分別為128bits、192bits、256bits、並利用透明式加解密的格式。熟知該項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上述之壓縮模組108及加密模組110得以現有技術實現之,故在此不加以贅述其原理。
於一實施例中,系統100包含記憶單元114,又於另一實施例中,記憶單元114耦接於系統100。記憶單元114用以儲存所有資料數據,包含指令、條件、備份資料、未備份資料等。記憶單元114包含揮發性記憶體(volatile memory)、非揮發性記憶體(non-volatile memory,NVRAM),其中揮發性記憶體得包含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諸如此類等,但並不以此為限;非揮發性記憶體得包含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編程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電子可改寫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alterable read only memory,EAROM)、可抹除可編程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電子可抹除可編程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或諸如此類等,但並不以此為限。本發明依據實際需求以選取所需記憶體種及數量,於最佳實施例中,記憶單元114包含一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及兩個快閃記憶體,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實施例中,該系統100更提供一使用者介面UI(未顯示於圖中),其設有自動切換日間喚醒備份及夜間喚醒備份之開關,以及設有喚醒模組104及備份模組106之圖像Icon。
參閱第四圖,該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實現自動排程備份之步驟流程圖。本文所述之流程提供不同步驟之示例。雖揭示特定順序及序列,除非 另外指定,可更動流程之步驟順序。因此,所述之流程僅為示例性,且該流程得由不同順序步驟以執行之,甚至一些步驟可同時併行。除此之外,並非每一執行包含相同步驟,故本文所述之實施例可能忽略一或多個步驟。本發明亦包含其他步驟流程。方法300係由上述系統100以實現之,以下說明主要係藉由系統100以操作下列步驟,必要時,得搭配其他習知步驟和元件以執行,該方法300不侷限於由同一電子計算裝置實現步驟,得依照實際需求配置不同電子計算裝置以實現步驟流程。
步驟301:用戶端設定電子裝置之開啟條件1022和終止條件1024。於一實施例中,設定模組102包含複數個開啟條件1022及終止條件1024,開啟條件1022包含電子裝置處於低功耗狀態(即為睡眠Sleep狀態)、CPU使用率小於一特定值(螢幕保護程式運作中)、電子裝置省電模式等。終止條件1024包含使用周邊裝置、CPU使用率大於一特定值、休眠狀態等。換言之,開啟條件1022及終止條件1024兩者間之目的相反,藉由開啟條件1022以觸發喚醒模組1024,進行後續備份步驟;俟備份畢,由終止條件1024以停止喚醒模組104,並使電子裝置回復原狀。
步驟302:偵測及確認一電子裝置之初始狀態。電子裝置運作時間與用戶端工作時間一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般而言,電子裝置之日間運作量大於夜間運作量,電子裝置日間狀態為CPU使用率大於一特定值,電子裝置夜間狀態包含休眠(即待機)或關機狀態等省電模式。於日間狀態實施例中,偵測模組103偵測電子裝置狀態,當電子裝置處於下列狀態:開啟螢幕保護程式、CPU使用率低於某一特定值等,則對應至設定模組102之開啟條件1022。於夜間狀態實施例中,得由遠端伺服端自動確認電子裝置處於休眠狀態或關機狀態。
步驟304:偵測到的初始狀態對應至設定模組102之開啟條件1022之一。於上述日間狀態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之初始狀態為開啟螢幕保護程式、CPU使用率低於某一特定值等之一者,其視為設定模組102內之開啟條件1022之指令。同樣地,於上述夜間狀態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之初始狀態為休眠或關機者,其視為設定模組102內之開啟條件1022之指令。
步驟306:開啟條件1022觸發喚醒模組102。須說明的是,此步驟306於上述日間狀態實施例中為可選的。於上述夜間實施例中,經偵測模組 103確認電子裝置之初始狀態、選定啟動條件1022後,所選定之啟動條件1022觸發喚醒模組104,喚醒模組104包含近端喚醒1042及遠端喚醒1044,所述遠端喚醒1044乃係遠端系統管理員傳送Magic封包,經網路傳送至電子裝置,使電子裝置正常運作。
參閱第二圖,於一實施例中,遠端喚醒1044包含一第一喚醒模式1044a及一第二喚醒模式1044b。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喚醒模式1044a須由遠端伺服器發出指令,電子裝置接收具有指令之網路封包,並研判網路封包,經確認後,電子裝置立即執行開機程序,此第一喚醒模式1044a即為網路喚醒(Wake-on-LAN,WoL)。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喚醒模式1044b改良第一喚醒模式,藉由遠端伺服器及電子裝置須裝載特定處理器,內嵌特定系統,遠端管理人員透過網路,以操控複數個電子裝置及其內部文件資料,此第二喚醒模式1044b即為intel vPro技術。於最佳實施例中,遠端喚醒1044更包含一第三喚醒模式1044c,基於第一、二喚醒模式1044a、1044b之改良,提升資料安全性,以vPro為種子電腦,其另耦接複數電子裝置,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管理人員於種子電腦進行條件設定,如開啟條件1022或終止條件1024等,種子電腦透過網路喚醒以操控複數個電子裝置,換言之,僅需一部種子電腦,即可同時操控多台電子裝置之備份,進一步地,得針對不同電子裝置進行不同指令之備份。
步驟307:執行資料分割。分段模組202耦接於喚醒模組104與備份模組106之間,喚醒電子裝置之電源狀態後,分段模組202將所欲備份資料進行分段,將大檔案分割為小檔案,例如:以64K為一單位,但並不以此限。
步驟308:執行備份。備份模組106接收喚醒模組104之指令後,開始執行備份資料文件。備份模組106包含完全備份模式1062及差異備份模式1064。於最佳實施例中,完全備份模式1062適用於第一次資料備份,對所有文件資料全面備份,倘若,所欲備份之資料檔案大於一特定值,則併行分割備份,將大檔案分割為數片段之小檔案,接續,各自備份,以利後續壓縮加密。於另一最佳實施例中,差異備份模式1064基於完全備份模式1062,僅針對部分變更之檔案進行備份,差異備份模式1064得依據檔案變更名稱、時間或大小等,舉凡與初始備份狀態不同者,將執行差異備份模式1064。總言之,完全備份模式1062僅執行一次,而差異備份模式1064必須基於前次備份資料,方能執行之, 差異備份模式1064得執行複數次。熟知該項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本發明所述之完全備份模式1062與差異備份模式1064不侷限於上述實施例中之次數,得視用戶端之需求而有所變更。
步驟307和步驟308得同時併行,抑或是,各自獨立執行,無先後順序限制,步驟307得於步驟308後發生,亦即先備份後分割。
步驟310:壓縮或/及加密備份資料,此步驟為可選,壓縮步驟及加密步驟得併行,抑或是各自獨立執行,惟無先後順序限制。於步驟307或308所完成之備份資料,經壓縮模組108和加密模組110以成為密文片段,本文所述之備份資料及密文資料得儲存於原電子裝置之記憶單元114內,亦得透過網路傳送至遠端伺服器,抑或是兩者之組合,藉此達到同步之效果。
步驟311:執行一整合步驟,整合該複數個密文片段為密文資料,此步驟為可選步驟,取決於是否有預先執行步驟307之資料分割。於步驟307所完成分割之複數個片段,以及步驟308所完成壓縮加密之加密片段,得藉由整合模組(未顯示於圖中)將其整合為密文資料,其儲存於原電子裝置之記憶單元114內,亦得透過網路傳送至遠端伺服器,抑或是兩者之組合。於一實施例中,此整合步驟得由壓縮模組108實現,整合步驟(步驟311)與壓縮加密步驟(步驟310)得同時併行。
步驟312:終止條件1024終止喚醒模組104。於一實施例中,俟備份畢,終止條件暫停或/及停止喚醒模組104,使電子裝置回復至初始狀態。於另一實施例中,終止條件1024包含:周邊裝置(如滑鼠或鍵盤)之運作,用戶端於備份過程中使用周邊裝置時,終止條件1024將停止或/及暫停備份模組106及喚醒模組104,並使電子裝置回復至初始狀態。
於另一最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因應用戶端之使用時機,可採取不同喚醒模式及備份模式,亦可分為:日間喚醒備份模式及夜間喚醒備份模式,兩者最大差異在於喚醒方式不同,參閱第五A圖及第五B圖,第五A圖係顯示日間喚醒備份模式之步驟流程圖,第五B圖係顯示夜間喚醒備份模式之步驟流程圖。參閱第五A圖,一般而言,用戶端多於日間操作電腦,據此,須採用日間喚醒備份模式,偵測模組103偵測用戶端電腦之電源狀態,對應/選定啟動條件1022,以觸發喚醒模組104之近端喚醒1042,使電子裝置為開機狀態,接續,備份模組106會先判斷是否須執行第一次完全備份,倘若無須執行第一次完全 備份者,得逕行差異備份或增量備份等。舉例而言,若用戶端電腦處於螢幕保護程式運作之時,系統100將選定符合螢幕保護程式之開啟條件1022,產生相關指令,觸發備份模組106開啟運作,而備份模組106得依照檔案容量大小而選定全備份1062或差異備份1064之一者。參閱第五B圖,於夜間時,電腦多為關機或休眠狀態,此時,必須採用夜間喚醒備份模式,偵測模組103偵測用戶端電腦狀態,如休眠或關機,以對應/選定開啟條件1022,觸發喚醒模組104,令喚醒模組104傳送喚醒封包至用戶端電腦,所採用之喚醒模式乃依據實際電路配置狀態以決定之,用戶端電腦接收喚醒封包後以觸發喚醒模組104之遠端喚醒1044,使電子裝置為開機狀態,接續,觸發備份模組106,其會先判斷是否須執行第一次完全備份,倘若無須執行第一次完全備份者,得逕行差異備份或增量備份等,備份模組106亦得照檔案容量大小而選定全備份1062或差異備份1064之一者,俟備份畢,終止條件1024停止喚醒模組104,其後續備份模組106亦將終止,用戶端電腦回復至原狀。於最佳實施例中,日間喚醒備份模式與夜間喚醒備份模式得相互交替使用。
本文所述之電子裝置包含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具網路傳輸之計算機,但並不以此為限。本發明不侷限於以同一電子裝置實現之,得由複數個電子裝置實現本發明,進一步地,可由相異操作系統之電子裝置以完成本發明,操作系統包含IOS、Windows、Android等,但並不以此為限。本文所欲備份之資料可包含文件、圖檔、音訊檔、視訊檔、應用程式及操作系統等。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依據電子裝置之狀態而有不同喚醒條件,其後,更依據資料檔案大小以決定是否分割備份,以及依據先前備份資料以執行差異備份模式或增量備份模式。本發明系統在不影響用戶端使用電子裝置之情況下進行資料自動備份,如此一來,有效縮減人事成本,較佳的是,本發明喚醒及備份兩者間之協同,致使備份資料不因驟然終止喚醒而刪除或消失,俟下一次喚醒啟動後,延用前次已備份資料,以進行差異備份或增量備份等。本發明廣泛適用於本地備份(local backup)、遠端備份(remote backup)及異地備份(off-site backup)。
上述之目的在於解釋,各種特定細節係為了提供對於本發明之徹底理解。熟知本發明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可實施本發明,而無需其中某些特定 細節。在其他實施例中,習知的結構及裝置並未顯示於方塊圖中。在圖式元件之間可能包含中間結構。所述的元件可能包含額外的輸入和輸出,其並未詳細描繪於附圖中。
於不同實施例所提之元件係為單獨電路,惟亦可將部分或全部元件整合於單一電路中,因而,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之不同元件可能對應一或多了電路之部分功能。
本發明包含各種處理程序,該處理程序得以硬碟元件加以執行,或內嵌於電腦可讀取指令中,其可形成一般或特殊目的且具有編程指令的處理器或邏輯電路,以執行程序,除此之外,該程序亦得由硬體及軟體之組合加以執行。
用基本形式來描述方法,在未脫離本發明範疇下,任一方法或訊息得自程序中增加或刪除,熟知該項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可進一步改良或修正本發明,特定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非限制本發明。
若文中有一元件“A”耦接(或耦合)至元件“B”,元件A可能直接耦接(或耦合)至B,亦或是經元件C間接地耦接(或耦合)至B。若說明書載明一元件、特徵、結構、程序或特性A會導致一元件、特徵、結構、程序或特性B,其表示A至少為B之一部分原因,亦或是表示有其他元件、特徵、結構、程序或特性協助造成B。在說明書中所提到的“可能”一詞,其元件、特徵、程序或特性不受限於說明書中;說明書中所提到的數量不受限於“一”或“一個”等詞。
本發明並未侷限在此處所描述之特定細節特徵。在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下,與先前描述與圖式相關之許多不同的發明變更是可被允許的。因此,本發明將由下述之專利申請範圍來包含其所可能之修改變更,而非由上方描述來界定本發明之範疇。
100‧‧‧系統
102‧‧‧設定模組
1022‧‧‧啟動條件
1024‧‧‧終止條件
104‧‧‧喚醒模組
1042‧‧‧近端模組
1044‧‧‧遠端模組
106‧‧‧備份模組
108‧‧‧壓縮模組
110‧‧‧加密模組
112‧‧‧處理單元
114‧‧‧記憶單元
1062‧‧‧完全備份模式
1066‧‧‧增量備份模式
1064‧‧‧差異備份模式
202‧‧‧分段模組
103‧‧‧偵測模組

Claims (7)

  1. 一種分段備份之方法,運用於一電子裝置,至少包含下列步驟:執行一偵測步驟,以偵測該電子裝置之初始狀態,對應至一設定模組之一開啟條件;執行一喚醒步驟,一喚醒模組喚醒該電子裝置;執行一分段步驟,將該電子裝置之檔案資料予以分段化,為複數個片段;執行一備份步驟,分別複製複數個片段;執行一壓縮加密步驟,將該複數個片段壓縮加密為複數個密文片段;執行一整合步驟,整合該複數個密文片段為一密文資料;以及執行一終止步驟,該設定模組之一終止條件終止該喚醒步驟,其中該喚醒步驟包含:一近端喚醒模式及一遠端喚醒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段備份之方法,該分段步驟包含:該電子裝置之檔案資料予以分段化為複數個片段,其以64K位元為一單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段備份之方法,其中該遠端喚醒模式包含:一第一喚醒模式,為網路喚醒;一第二喚醒模式,為intel vPro喚醒;以及一第三喚醒模式,為該第一喚醒模式及該第二喚醒模式之結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段備份之方法,該備份步驟包含:一完全備份模式、一差異備份模式以及一增量備份模式。
  5. 一種分段備份之系統,運用於一電子裝置,該系統包含:一設定模組,包含複數個開啟條件和終止條件;一偵測模組,對應至該設定模組之該開啟條件;一喚醒模組,以喚醒該電子裝置之運作;一分段模組,將該電子裝置之檔案資料予以分段化為複數個片段; 一備份模組,分別複製複數個片段;以及一壓縮加密模組,將該複數個片段壓縮加密為複數個密文片段,其中該喚醒模組包含:一近端喚醒模式及一遠端喚醒模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分段備份之系統,其中該遠端喚醒模式包含:一第一喚醒模式,為網路喚醒;一第二喚醒模式,為intel vPro喚醒;以及一第三喚醒模式,為該第一喚醒模式及該第二喚醒模式之結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分段備份之系統,該備份模組包含:一完全備份模式、一差異備份模式以及一增量備份模式。
TW105116341A 2016-05-25 2016-05-25 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 TWI588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6341A TWI588670B (zh) 2016-05-25 2016-05-25 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
CN201610520874.9A CN107436824B (zh) 2016-05-25 2016-07-05 分段备份的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6341A TWI588670B (zh) 2016-05-25 2016-05-25 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8670B true TWI588670B (zh) 2017-06-21
TW201810089A TW201810089A (zh) 2018-03-16

Family

ID=59688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6341A TWI588670B (zh) 2016-05-25 2016-05-25 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36824B (zh)
TW (1) TWI5886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3564A (zh) * 2019-06-24 2019-09-20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黑匣子的自动行驶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40702A (en) * 2004-06-03 2005-12-16 Power Whale Information Lt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ly starting computer multiple times
CN102281321A (zh) * 2011-04-25 2011-12-14 程旭 云存储分割与备份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065408A1 (zh) * 2010-11-17 2012-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容灾数据备份的方法及系统
TW201617871A (zh) * 2014-11-14 2016-05-16 積躍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備份還原系統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5395B1 (en) * 1998-12-11 2003-12-16 Avaya Technology Corp. 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 system using computer network-based communication
CN1567298A (zh) * 2003-06-10 2005-01-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排程和命名系统及方法
CN1642085A (zh) * 2004-01-17 2005-07-20 威达电股份有限公司 实时远程备份系统及方法
CN100489798C (zh) * 2005-06-03 2009-05-20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计算机及其数据备份方法
TW200805084A (en) * 2006-07-14 2008-01-16 Mitac Int Corp A data backup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9632875B2 (en) * 2010-10-06 2017-04-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ed and self-adjusting data protection driven by business and data activity events
TWI475402B (zh) * 2013-01-09 2015-03-01 Giga Byte Tech Co Ltd 遠端備份系統及其遠端備份方法
CN103986588B (zh) * 2013-02-07 2017-05-2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系统及电脑装置的远端遥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40702A (en) * 2004-06-03 2005-12-16 Power Whale Information Lt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ly starting computer multiple times
WO2012065408A1 (zh) * 2010-11-17 2012-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容灾数据备份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81321A (zh) * 2011-04-25 2011-12-14 程旭 云存储分割与备份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TW201617871A (zh) * 2014-11-14 2016-05-16 積躍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備份還原系統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0089A (zh) 2018-03-16
CN107436824A (zh) 2017-12-05
CN107436824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10045B2 (en) Storing encrypted and/or compressed system context information when entering a low-power state
US83271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 hibernation
US751980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ickly reanimating devices from hibernation
US79000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ickly reanimating devices from hibernation
US8375440B2 (en) Secure bait and switch resume
US8984316B2 (en) Fast platform hibernation and resumption of computing systems providing secure storage of context data
US20030217299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1356501A (zh) 用于快速启动操作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14736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hibernate and resume time
US2011023901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computing device
US7107487B2 (en) Fault tolerant sleep mode of operation
TWI649666B (zh) 自動排程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
KR101431712B1 (ko) 웨이크 온 랜 기능의 설정 상태를 알려 주는 장치 및 방법
US20030149866A1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TWI588670B (zh) 分段備份之系統及其方法
US10591980B2 (en) Power management with hardware virtualization
CN112020843A (zh) 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中的临时区
TW201617766A (zh) 用於電腦系統中的休眠管理方法及休眠管理系統
TWM446935U (zh) 喚醒系統的裝置及其電腦系統
US10289492B2 (en) System for data reten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ystem
WO2018058717A1 (zh) 非易失性存储装置、方法、计算机系统及待机或休眠实现方法
EP1229430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EP1335291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DE102008049584B4 (de) Verfahren und Anordnungen zur Durchführung von zusätzlicher Mail-Übertragung oder Verwaltung
TWI524274B (zh) Quickly switch the operat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