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1712B - 觸控螢幕、觸控板及其驅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螢幕、觸控板及其驅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1712B
TWI541712B TW103134337A TW103134337A TWI541712B TW I541712 B TWI541712 B TW I541712B TW 103134337 A TW103134337 A TW 103134337A TW 103134337 A TW103134337 A TW 103134337A TW I541712 B TWI541712 B TW I5417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ance type
self
sensing
touch
primi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4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6820A (zh
Inventor
蔡正石
Original Assignee
東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6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6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1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17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螢幕、觸控板及其驅動方法
本申請案根據專利法的規定主張韓國專利申請號10-2013-0123768(2013年10年17日提交)的優先權,其整體內容併入在此做為參考。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控式螢幕、觸控板和使用其的方法。
通常,觸控板用於輸入裝置,如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 和平板電腦;以及移動通信裝置,如智慧手機和個人數位助理(PDA)中。
近來,由於觸控板很簡單且不會頻繁地發生故障,因此其用於各種資訊處理裝置中,且使用者可容易地攜帶這種資訊處理裝置、不需使用其他輸入裝置來輸入資訊和字元,如字母等、以及容易知道如何使用觸控板。
作為一種用於實現這種觸控板的技術,主要使用電容性裝置的陣列。電容性裝置可被分為自電容型裝置和互電容型裝置。
首先,自電容為一種用於通過測量因在導線和形成觸控 板的電極板的電極之間的距離變化感應出的電容變化而傳感使用者所觸摸的座標的技術。即使當使用者的觸摸不是直接在導線上或在導線上方,但卻靠近導線時,自電容也可傳感使用者的觸摸(有時,這也被稱為“接近傳感”)。然而,由於易受雜訊和低觸摸解析度的影響,自電容有時對精確觸摸座標的識別有限制。
與此相反,互電容為這樣一種技術,其通過在形成觸控板的導電膜上形成等電位線,且根據在導電膜和導體之間的距離減少的面積來感測導電膜中的電容值變化,來識別使用者的觸摸。
互電容具有高觸摸解析度,但接近傳感的能力也有限。
近來,由於接近傳感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建議一種將額外的自電容型墊堆疊在互電容型觸控板上的方法。然而,該方法會導致觸控板的厚度和生產成本的增加。此外,自電容型裝置和互電容型裝置在單一觸控板中是分開運作的。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混合型觸控板,其包括自電容和互電容裝置。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識別使用者觸摸的觸控板包括多個在第一方向上佈置的驅動線;多個在與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佈置的傳感線;以及位於驅動線和傳感線彼此交叉的位置上的圖元,其中圖元中的一些包括互電容型圖元(例如,通過互電容識別使用者觸摸的那些),且圖元中剩餘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自電容型圖元(例如,通過自電容識別用戶觸摸的那些)。在一個實施例中,圖元中剩餘 部分中的全部均為自電容型圖元。
在附圖和下面的描述中闡明了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細節。根據說明書和附圖以及權利要求,其他特性將變得顯而易見。
100‧‧‧ITO膜
110‧‧‧傳感線(第一圖案)
70‧‧‧窗玻璃
60‧‧‧光學透明粘合劑
40‧‧‧光學透明粘合劑
210‧‧‧驅動線(第一圖案)
20‧‧‧光學透明粘合劑
10‧‧‧顯示器
200‧‧‧ITO膜
211‧‧‧驅動線
320‧‧‧跡線
310‧‧‧接觸單元
510‧‧‧圖元
500‧‧‧組
330‧‧‧傳感接觸單元
400‧‧‧埠
511‧‧‧自電容型圖元(S)
111‧‧‧傳感線
圖1為觸控式螢幕面板顯示裝置的橫截面視圖。
圖2為典型的觸控板的平面圖。
圖3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觸控板的平面。
圖4為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形成觸控板單元的一組圖元的平面圖。
圖5為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驅動線的圖案發生變化的一組圖元的平面圖。
圖6示出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當使用者觸摸或未觸摸互電容型觸控板時所傳感的電荷數量的圖。
圖7示出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當使用者觸摸或未觸摸自電容型觸控板時所傳感的電荷數量的圖。
現在將詳細參照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的實例均在附圖中進行說明。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一種觸控板。然而,本發明可通過許多不同的形式而具體化且不應被解釋為僅局限于本文所提出的實施例;恰恰相反,可通過添加、修改和/或改變所 發明的實施例而得到在其他溯源發明中包括的或落在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中的替代實施例。所發明的實施例向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充分地傳達了本發明的概念。
此外,可選擇性地或可交換地使用術語“第一”和“第二”以用於一組或多個單獨的構件。在圖中,可放大每個元件的一個或多個尺寸以便進行清楚的說明,且其尺寸可不同於該元件的實際尺寸。不是在附圖中的所有元件都是需要的或用於限制本發明;恰恰相反,可添加或刪除除了本發明的基本特性以外的所發明的元件。此外,在各實施例中的描述中,當層(或膜)、區域、圖案或結構被稱之為在基板或另一層(或膜)、區域、墊或圖案的“上面/上/上方/之上”時,其可直接位於基板、另一層(膜)、區域、墊或圖案上,或也可存在有一個或多個中間層。進一步地,當層(或膜)、區域、圖案或結構被稱之為在另一層(膜)、區域、圖案或結構的“下面/下方”時,其可直接位於其他層(膜)、區域、墊、圖案或結構的下面,或也可存在有一個或多個中間層。術語“上”和“下”(及其語法變化)是指相應層(膜)、區域、墊、圖案或結構相對於另一層(膜)、區域、墊、圖案或結構的地點或位置。因此,可根據本發明的精神判斷其含義。
本發明的實施例涉及一種混合型觸控板,其同時包括自電容型和互電容型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描述了一種實現混合型觸控板的方法,其中將自電容型裝置添加至包括兩層(例如,在相同的兩個電活性層內的)互電容觸控板。然而,本發明的精神和/或概念也可應用至包括單層的觸控板(例如,其中的電容性裝置包括並排或水準設置的電 極)。
圖1為示出觸控式螢幕面板顯示裝置的橫截面視圖,且圖2為示出典型的互電容型觸控板的平面圖。
圖1中的觸控式螢幕面板顯示裝置為玻璃-膜-膜(GFF)類型。觸控式螢幕面板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器10、位於顯示器10頂部上的氧化銦錫(ITO)膜200、位於ITO膜200的X軸線的頂部上的垂直ITO膜100以及位於ITO膜100上的窗玻璃70。此外,光學透明粘合劑(OCA)20、40和60分別位於顯示器10和ITO膜100之間、ITO膜200和ITO膜100之間以及ITO膜100和窗玻璃70之間。第一觸摸感測器圖案210(例如,沿X軸線)位於ITO膜200上,且第二觸摸感測器圖案110(例如,沿Y軸線)位於ITO膜100上。
本發明的實施例也可被應用至玻璃-玻璃(GG)型的觸控式螢幕面板,與具有上述結構的觸控式螢幕面板相比,其允許金屬圖案更容易地成形在ITO膜上。
在該觸控式螢幕面板中,ITO膜200、第一觸摸感測器圖案210、ITO膜100和第二觸摸感測器圖案110被認為是用於形成觸控板。即,由於第一圖案210和第二圖案110在不同的層中相互定向,因此觸控板可具有網格或矩陣結構。
在下文中,為方便起見,第一圖案210被認為是驅動線且第二圖案110被認為是傳感線。
關於圖2對觸控板進行詳細描述。典型的互電容型觸控板被配置成包括網格或矩陣形式的驅動線210和傳感線110,從而用於表示座標。
在驅動線210中每一個的一端分別形成有接觸單元310且接觸單元310通過各跡線320和被連接至跡線320的埠400而被連接至驅動單元(未示出)。
驅動單元通過將週期性信號(例如,源自參考時鐘)施加至驅動線210中的每一個而驅動觸控板,從而電容性地耦合驅動線210和傳感線110。
驅動線210沿X軸線按預定間隔隔開,且傳感線110在不同於驅動線210的層中沿Y軸線按預定間隔隔開。
傳感接觸單元330位於傳感線110中每一個的一端,且傳感接觸單元330中的每一個均通過類似於跡線320的跡線和被連接至跡線的埠(類似於埠400)而被連接至傳感單元(未示出)。
傳感單元感測使用者觸摸所產生的電容變化。根據各實施例的傳感單元可通過測量傳感線110所轉移的電荷數量和/或變化而感測電容變化。
詳細地,當沒有使用者觸摸時,互電容可被表示為在驅動線210和傳感線110分別平行相遇的點處的寄生電荷的數量與驅動線210和傳感線110未平行相遇的其他點處的電荷數量的總和。
當使用者觸控板時,在驅動線210和傳感線110未平行相遇的點處的電荷,可通過用戶的觸摸而被耦合且被轉移至接地電位,從而使互電容可能發生變化(更精確地說,其可下降)。
通過感測互電容變化而感測使用者的觸摸座標可被稱為互電容。
相反地,在傳感線110和使用者之間生成自電容。即,當 使用者觸摸位於傳感線110上方的特定位置上的窗玻璃70時,測量在傳感線110和使用者之間所感生的電容且識別觸摸座標的技術也被稱為自電容。
在自電容中,當接地的使用者訪問或被電容性地耦合至特定傳感線110時,通過耦合的傳感線110和自電容流至使用者的額外電荷則可增加。自電容測量自電容並感測使用者的觸摸座標。
此外,在圖2中,由於傳感線110和驅動線310交叉處的圖元510中的每一個均具有互電容,因此傳感單元可掃描出互電容型觸控板中每個具有變化電容的圖元的對應觸摸座標。
在所公開的實施例中,可通過使圖元510中的一些形成為互電容型圖元以及使圖元510中剩餘部分中的至少一些形成為自電容型圖元,而提供一起實現兩種電容類型的觸控板。在一個實施例中,圖元510中剩餘部分中的全部均為自電容型圖元。
在下文中,描述了一種混合型觸控板,其使用互電容掃描組500中的一些圖元的觸摸座標以及使用自電容掃描用於該組500中剩餘圖元的觸摸座標。
圖3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控板的平面。
參照圖3,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觸控板包括多個組500,其中的每一組包括多個圖元510。通常,以x×y的陣列佈置多個組500,其中x和y中的每一個均獨立地為至少為2(例如,3、4、5、10、20、100等)的整數,以及以m×n的陣列佈置多個圖元510,其中m和n中的每一個均獨立地為至少為2的整數(例如,3、4、5等)。
在實施例中,彼此鄰近的9個圖元510(例如,3×3的陣列)被指定為一組,但也可通過各種方法對n個圖元510進行分組。例如,圖元510可採用2×2陣列、2×3的陣列、3×4陣列、4×4陣列等。此外,在一組500中1或2個圖元可以是自電容型圖元,最多達到圖元510的50%,且自電容型圖元可位於該組中的任何位置上,但通常,自電容型圖元是隔開的,從而沒有兩個自電容型圖元是彼此相鄰的。
此外,鄰近的組500不一定包含相同的圖元佈置,然而他們卻通常在陣列中包含相同數量的行和列。例如,第一組500可包含顯示有中心自電容型圖元的3×3的佈置,在第一組500上方、下方、左面和右面的相鄰組可包含具有在相對的角上的兩個自電容型圖元的3×3的佈置(例如,如果一個自電容型圖元在右上角,那麼另一個圖元則在左下角)。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幾乎為無限數量的實例。
參照其中將該組500放大的圖,該組500包括其中通過互電容以傳感觸摸座標的8個互電容型圖元M以及其中通過自電容以傳感觸摸座標的1個自電容型圖元S。即,在位於該組500的中心,通過在自電容型圖元S中的自電容以識別使用者的觸摸,且通過圍繞自電容型圖元S的8個互電容型圖元M中的互電容,以識別使用者的觸摸。
如上面所討論的,除了圖3所示的實施例外,也可通過以各種方式佈置自電容型圖元S和互電容型圖元M而形成混合型觸控板。
在下文中,描述了一種以自電容型圖元S和互電容型圖元M實現圖元510的方法。
為了在使用者觸摸時精確地觀察互電容的變化,圖2所 示的典型的互電容型觸控板包括寬度很窄的傳感線110。由於這些窄寬度的傳感線110導致圖元具有一個區域,在該區域中人的手指與傳感線110相重疊,從而導致相鄰線110之間的感生電容的變化非常小,因此難於在這種陣列中實現自電容型圖元S。
圖4為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一組圖元的平面圖,多組圖元或者圖元陣列形成觸控板。
參照圖4,該組500包括在自電容型圖元511的區域或範圍中具有較大寬度的自電容型圖元S。
詳細地,當圖元陣列被組織成一行和一列(分別沿X軸線和Y軸線)時,在該組500的第二行和第二列中的傳感線100的寬度增加以形成自電容型圖元511,且傳感線110的剩餘部分的寬度保持不變和/或變窄以形成互電容型圖元M。
由於傳感線110的寬度增加以使能夠被使用者觸摸的傳感線110的表面積增加,因此在圖元511中的傳感線和使用者之間可感應的自電容也可增加。換句話說,可通過增加在自電容型圖元511的區域中的傳感線110的寬度可形成自電容型圖元511,從而在使用者的手指接近自電容型圖元511中的加寬的傳感線110時,所生成的自電容的變化量增加。
然而,當傳感線110的寬度增加時,在自電容型圖元511的傳感線和驅動線210之間的互電容變得非常大。
當自電容型圖元511的互電容值變大時,通過自電容型圖元S確定驅動信號的最大值,且互電容型圖元M的傳感信號則相對較小。因此,座標掃描結果可能不如期望的那麼準確。
圖5為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驅動線的圖案發生變化的一組圖元的平面圖。參照圖5,在加寬的傳感線111下的驅動線211的圖案發生變化。詳細地,自電容型圖元511具有變化圖案驅動線211。
也就是說,當自電容型圖元511中的驅動線211的面積減小時,在傳感線111下交叉的驅動線211的面積減小且其互電容值也可減小。
在各種實施例中,可通過在第一區域中線性減少驅動線211的寬度、在第二區域中使其保持不變並隨後在第三區域中再次使其增加(例如,返回至原始寬度)而減少表面積。然而,除了在圖5中所示的實施例外,驅動線211可具有在傳感線111下交叉的區域的任一種減少表面積形狀。例如,驅動線211的寬度在該區域中從第一個相對較高的值到第二相對較低的值為逐步減少都可能是有效的。從10%至90%的寬度減少或其中的任何值或值的範圍則在幾乎所有這樣的實施例均是有效的。
在自電容型圖元511中減少重疊區域的結果是,在自電容型圖元511中的驅動線211和傳感線111之間的互電容的值減小。也就是說,當在自電容型圖元511中的驅動線211和傳感線111之間的重疊區域減小時,自電容型圖元511具有互電容值,類似於互電容型圖元M的互電容值。
在該構造中,自電容型圖元511具有互電容值類似於互電容型圖元M的互電容值,且同時具有增加的自電容值。
關於圖6和7描述在使用者觸摸具有上述配置的自電容型 圖元511以及互電容型圖元M期間的典型操作和變化的操作。
圖6示出說明當使用者觸摸或未觸摸該觸控板時,通過傳感單元中互電容所測量到的電荷數量的圖。
圖7示出說明當使用者觸摸或未觸摸該觸控板時,通過傳感單元中自電容所測量到的電荷數量的圖。
圖6示出互電容型圖元M的操作,且相繼示出通過驅動線210從驅動單元至互電容型圖元M的驅動信號、當使用者未觸摸該觸控板時通過互電容型圖元M的傳感線110輸入至傳感單元的電荷、以及當使用者觸摸該觸控板時通過傳感線110輸入至傳感單元的電荷。
如上所述,驅動單元按預定時間間隔將驅動信號輸入至每個驅動線210。
在各種實施例中,儘管預定頻率的脈衝信號被用作驅動信號,但高頻信號、AC信號或DC信號也可被用作驅動信號且只要其是能夠驅動所述驅動線210的信號,該信號就沒有特別限制。
當預定頻率的脈衝信號被輸入至互電容型圖元M的驅動線210時,互電容型圖元M的傳感線110則被電容性耦合至驅動線210且預定或預期數量的電荷被轉移至傳感單元。
詳細地,當使用者不觸摸該觸控板時,具有預定幅度Y1(該幅度根據驅動信號週期而呈指數地降低)的電荷值被轉移至傳感單元,且傳感單元將該值積分以計算出電荷數量A1。
然而,在使用者觸摸該觸控板的時候,互電容的數量減少且被電容性耦合至傳感線110的電荷數量也減少。即,由於使用者的觸摸,小於預定幅度Y1的幅度Y2的傳感信號被轉移至傳感單元,且由 傳感單元積分的電荷數量A2減少。
當如上所述的減少的電荷數量A2小於預定參考值Aref1時,互電容型圖元M被確定為被使用者所觸摸,且互電容型圖元M的位置被計算或確定為觸摸座標。當使用者未觸摸該觸控板時,參考值Aref1小於通過傳感單元計算出的電荷數量A1。
相反地,圖7示出自電容型圖元S/511的操作且相繼示出從驅動單元至自電容型圖元S/511的驅動信號、當使用者未觸摸該觸控板時從自電容型圖元S/511的傳感線輸入至傳感單元的電荷、以及當使用者觸摸該觸控板時從自電容型圖元S/511的傳感線110輸入至傳感單元的電荷。
預定頻率的脈衝信號被輸入至自電容型圖元S/511的驅動線211,自電容型圖元S/511的傳感線111則被電容性耦合至驅動線211,且預定或預期數量的電荷被轉移至傳感單元。即,當使用者不觸摸該觸控板時,具有預定幅度且根據驅動信號呈指數降低的電荷值(傳感信號)被轉移至傳感單元,且傳感單元將該值積分以計算或確定電荷數量A3。
然而,當使用者在接近自電容型圖元S處觸摸該觸控板時,如上所述,自電容增加且延遲傳感信號的轉移時間。因此,在驅動時間(例如,將驅動信號施加至驅動線210的時間)內耦合的電荷並未被完全轉移至傳感單元,且一些電荷Y3仍留在傳感線111上。因此,通過傳感單元積分的電荷數量A4也減少。
詳細地,由於呈指數降低的傳感信號的時間常數與自電容成正比,因此時間常數也根據隨使用者觸摸或在使用者觸摸期間增加 的自電容而增加。
由於傳感信號的時間常數的增加,被電容性耦合至傳感線111的電荷在驅動時間內並未被完全轉移至傳感單元,且一些電荷Y3仍留在傳感線111上。
因此,當使用者觸摸該觸控板時測量到的減少的電荷數量A4小於預定參考值Aref2時,自電容型圖元S的位置可被計算或確定為觸摸座標。當使用者未觸摸該觸控板時,參考值Aref2可小於通過傳感單元計算出的電荷數量A3。
當修改或設計傳感線110和/或驅動線210的區域,以使當使用者觸摸或未觸摸互電容型圖元M,各自積分的電荷數量A1和A2具有類似於當使用者觸摸或未觸摸自電容型圖元S時各自積分的電荷數量A3和A4的值時,傳感單元可使用單一參考值以感測觸摸座標(例如,Aref1=Aref2=Aref)。
因此,由於上述實施例的觸控板能通過在共同層或陣列的層中一起應用自電容和互電容而識別觸摸座標,因此觸控板具有高觸摸解析度、抗雜訊性以及接近傳感。
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觸控板能通過同時使用互電容和自電容而掃描使用者觸摸的座標。因此,本觸控板具有高觸摸解析度和抗雜訊性且能進行鄰接傳感。
此外,由於本觸控板能同時驅動互電容型和自電容型裝置,因此用於每秒的其中觸摸座標可被掃描的幀數(frames)增加。
在本說明書中參考“一個實施例”、“實施例”、“實例實施例”等表示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特定特性、結構或特徵被包括在 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因此,在說明書的多個地方出現的這類短語不一定都是指相同的實施例。進一步地,當結合任何實施例描述特定特性、結構或特徵時,結合其他實施例影響這種特性、結構或特徵則在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的職權範圍內。
儘管實施例已通過參照其數個示意實施例來說明,應理解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公開原理的實質和範圍內,可以想出很多其他修改和實施例。更確切地說,可以在本說明書、附圖和所附權利要求的範圍內對所述主題組合構造的組成部件和/或構造作出多種變型和修改。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構造的變型和修改之外,替代性使用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也是顯而易見的。
510‧‧‧圖元
500‧‧‧組
511‧‧‧自電容型圖元

Claims (16)

  1. 一種觸控板,其包括:多個在第一方向上佈置的驅動線;多個在與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佈置的傳感線;以及位於所述驅動線和所述傳感線彼此交叉的位置上的圖元,其中所述圖元中的一些包括互電容型圖元,所述互電容型圖元通過互電容以識別使用者的觸摸,所述圖元中剩餘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自電容型圖元,所述自電容型圖元通過自電容以識別使用者的觸摸,其中形成所述自電容型圖元的所述驅動線的寬度在第一區域中從第一值減少至第二值、在第二區域中具有所述第二值且在第三個區域中從所述第二值增加至第三值。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板,其中形成所述自電容型圖元的所述傳感線的寬度大於形成所述互電容型圖元的所述傳感線的寬度。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觸控板,其中形成所述自電容型圖元的所述驅動線的寬度小於形成所述互電容型圖元的所述驅動線的寬度。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板,其中所述自電容型圖元的面積等於所述互電容型圖元的面積。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板,其中形成所述自電容型圖元的所述驅動線的所述寬度小於形成所述互電容型圖元的所述驅動線的寬度。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板,其中所述圖元中剩餘部分都為自電容型圖元。
  7.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板,其還包括被連接至所述驅動線的驅動單元,其被配置成將驅動信號施加至所述驅動線。
  8.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板,其還包括被連接至所述傳感線的傳感單元,其被配置成測量來自所述傳感線的傳感信號。
  9. 一種識別使用者何時觸摸觸控板的方法,其包括:從驅動單元將驅動信號輸入至所述觸控板中的驅動線;通過傳感單元檢測源自所述觸控板中的傳感線的傳感信號,其中所述驅動線和所述傳感線彼此交叉以形成圖元;以及通過所述傳感單元以識別所述圖元中的哪一個或哪一些輸出了變化的傳感信號,從而確定觸摸座標,其中所述圖元中的一些包括互電容型圖元,所述互電容型圖元通過互電容以識別使用者的觸摸,且所述圖元中剩餘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自電容型圖元,所述自電容型圖元通過自電容以識別使用者的觸摸,其中形成所述自電容型圖元的所述驅動線的寬度在第一區域中從第一值減少至第二值、在第二區域中具有所述第二值,且在第三個區域中從所述第二值增加至第三值。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其中檢測所述傳感信號包括:回應於所述驅動信號,通過所述傳感單元接收在所述傳感線上的電荷;以及使用所述傳感單元整合所述電荷,以確定電荷數量。
  11. 根據請求項10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源自所述改變的傳感信號的電荷數量小於預定的參考值時,所述觸摸座標被確定。
  12. 一種觸控螢幕,其包括:被配置供顯示圖像的顯示單元;以及位於所述顯示單元的頂部或最上表面之上或上方的觸控板,其被配置供識別使用者的觸摸,其中所述觸控板包括多個在第一方向上的驅動線、多個在與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傳感線、以及位於所述驅動線和所述傳感線彼此交叉的位置上的圖元,其中所述圖元中的一些包括互電容型圖元,所述互電容型圖元通過互電容以識別使用者的觸摸,所述圖元中剩餘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自電容型圖元,所述自電容型圖元通過自電容以識別使用者的觸摸,其中形成所述自電容型圖元的所述驅動線的寬度在第一區域中從第一值減少至第二值、在第二區域中具有所述第二值且在第三個區域中從所述第二值增加至第三值。
  13.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觸控螢幕,其中所述圖元中剩餘部分都為自電容型圖元。
  14.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觸控螢幕,其中形成所述自電容型圖元的所述傳感線的寬度大於形成所述互電容型圖元的所述傳感線的寬度。
  15.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觸控螢幕,其中形成所述自電容型圖元的所述驅動線的所述寬度小於形成所述互電容型圖元的所述驅動線的寬度。
  16. 根據請求項15所述的觸控螢幕,其中所述自電容型圖元的面積等於所述互電容型圖元的面積。
TW103134337A 2013-10-17 2014-10-02 觸控螢幕、觸控板及其驅動方法 TWI541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23768A KR101466506B1 (ko) 2013-10-17 2013-10-17 터치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6820A TW201516820A (zh) 2015-05-01
TWI541712B true TWI541712B (zh) 2016-07-11

Family

ID=5229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4337A TWI541712B (zh) 2013-10-17 2014-10-02 觸控螢幕、觸控板及其驅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82865B2 (zh)
KR (1) KR101466506B1 (zh)
CN (1) CN104571746B (zh)
TW (1) TWI5417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5217B2 (en) * 2014-04-28 2017-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ouch panel scan control
US9626049B2 (en) * 2014-05-05 2017-04-18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including a first sensor pattern for mutual sensing and a second sensor pattern for self sensing
US9367170B1 (en) * 2014-12-22 2016-06-1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382999B1 (ko) 2015-01-08 2022-04-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572087B2 (en) * 2017-07-27 2020-02-25 Cirque Corporation Self-capacitence sensor and sensor array sensitivity calibration method using secondary mutual capacitence measurements
TWI621988B (zh) * 2017-08-03 2018-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指紋感測器的感測方法
KR102487508B1 (ko) 2017-08-15 2023-01-10 애플 인크. 자가 커패시턴스 및 상호 커패시턴스 하이브리드 터치 센서 패널 아키텍처
WO2019068020A1 (en) 2017-09-29 2019-04-04 Apple Inc. TOUCH SENSOR PANEL ARCHITECTURE WITH MULTIPLE DETECTION MODE CAPABILITIES
KR102011766B1 (ko) * 2018-02-02 2019-08-19 권명미 터치 센싱 신호를 이용한 정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11079882B2 (en) 2018-09-28 2021-08-03 Apple Inc. Diamond based touch sensor panel architectures
CN113970986B (zh) * 2020-07-23 2024-04-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触摸电路及其触摸驱动方法
CN114564127A (zh) * 2022-03-10 2022-05-3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54300B2 (en) * 2008-06-17 2011-11-08 Apple Inc. Capacitive sensor panel having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sensor size and shape
US9335868B2 (en) * 2008-07-31 2016-05-10 Apple Inc. Capacitive sensor behind black mask
US8866500B2 (en) * 2009-03-26 2014-10-2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ulti-functional capacitance sensing circuit with a current conveyor
US9323398B2 (en) * 2009-07-10 2016-04-26 Apple Inc. Touch and hover sensing
CN101840293B (zh) * 2010-01-21 2012-03-2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扫描方法
CN102576276B (zh) * 2010-08-23 2017-05-10 谱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扫描邻近侦测
WO2012090405A1 (ja) * 2010-12-28 2012-07-05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入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機器
US9116581B2 (en) * 2011-08-24 2015-08-25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Edge accuracy in a capacitive sense array
US20130154996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Matthew Trend Touch Sensor Including Mutual Capacitance Electrodes and Self-Capacitance Electrodes
KR101431884B1 (ko) * 2011-12-21 2014-08-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6820A (zh) 2015-05-01
US20150109235A1 (en) 2015-04-23
CN104571746B (zh) 2018-04-24
US9182865B2 (en) 2015-11-10
KR101466506B1 (ko) 2014-11-28
CN104571746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1712B (zh) 觸控螢幕、觸控板及其驅動方法
TWI521288B (zh) 一種觸控單元陣列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JP6224658B2 (ja) タッチセンサ一体型表示装置
US10108063B2 (en) In-cell touch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array substrate thereof
US1054561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apacitive touch signal
US20240134479A1 (en) Merged floating pixels in a touch screen
US20120169636A1 (en) Touchable sensing matrix unit, a co-constructed active array substrate having the touchable sensing matrix unit and a display having the co-constructed active array substrate
CN102375258A (zh) 内置有触摸传感器的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和制造方法
KR102107576B1 (ko) 터치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JP2017021531A (ja) タッチ検出装置及び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TWI457797B (zh) 觸控面板
KR20150091936A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KR20130019105A (ko) 표시장치용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318446B1 (ko) 표시장치용 정전용량식 터치 감지 패널
KR101578281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US10528178B2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with conductivity type determination
TW201409296A (zh) 觸控電極模組及其觸控裝置
JP2013254360A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M484751U (zh) 電容式觸控板
US10310667B2 (en) Multi-bar capacitive sense electrode
TW201802645A (zh) 觸控結構及觸控顯示面板
TWI524249B (zh) 電容式觸控板
US20140247400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