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0098B - 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0098B
TWI450098B TW101121861A TW101121861A TWI450098B TW I450098 B TWI450098 B TW I450098B TW 101121861 A TW101121861 A TW 101121861A TW 101121861 A TW101121861 A TW 101121861A TW I450098 B TWI450098 B TW I4500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electronic device
virtual adapter
network packe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1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1053A (zh
Inventor
Fu Yia Hsieh
Ruei Chuan Chang
Ching Yi Lin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TW101121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0098B/zh
Priority to US13/761,483 priority patent/US8688875B2/en
Priority to EP13157531.8A priority patent/EP2677438B1/en
Publication of TW201401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1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0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00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7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us Control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本揭露係有關於電子系統,特別係有關於一種具有快速傳輸介面的電子系統。
近年來,隨著電腦與資訊產業的蓬勃發展,各種新的周邊設備可輕易的連結上個人電腦與筆記型電腦等等等,其中周邊設備包含了網路儲存裝置和外接式儲存裝置等。其中,使用者常需要將周邊設備的資料傳輸至主機,或將主機的資料傳送至周邊裝置。然而,周邊設備與主機傳輸數據的速度,往往受到介面的限制。舉例而言,網路儲存裝置(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由於僅能透過網路介面與主機進行存取,因此網路儲存裝置與主機的速度最快也只有1Gbps。
目前雖然有直接將NAS與個人電腦相連(例如以USB介面相連),以讓NAS作為一種外接式儲存裝置的態樣,儘管此種連接方式增加了存取速度,但是此時NAS即失去作為網路儲存裝置的能力,使得其他裝置無從存取NAS中的資料,極為不便。
因此,亟需一種電子系統與效能控制方法使得周邊設備與主機可進行快速的存取程序,同時不失去網路存取能力,增加周邊設備使用上的便利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主控端電子裝置,包括一主操作電路、一第一周邊匯流排、一介面電路、一第二周邊匯流排以及一轉換裝置。主操作電路具有一處理器。第一周邊匯流排連接至主操作電路。介面電路用以耦接至一主機,並且藉由相容於一第一介面之傳輸協定接收來自主機之一外部指令。第二周邊匯流排,連接至介面電路。轉換裝置耦接於第一以及第二周邊匯流排之間。另外,轉換裝置更包括一外部虛擬配接器、一內部虛擬配接器以及一網路通道。外部虛擬配接器連接至第二周邊匯流排,用以將外部指令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一網路封包。內部虛擬配接器連接至第一周邊匯流排,用以接收第一網路封包。網路通道耦接於外部虛擬配接器以及內部虛擬配接器之間,用以將第一網路封包自外部虛擬配接器傳送至內部虛擬配接器,使得內部虛擬配接器將第一網路封包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並且處理器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使得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之操作。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主控端操作方法,適用於一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主控端電子裝置包括具有一處理器並且連接於一第一周邊匯流排之一主操作電路、相容於一第一介面之傳輸協定並且連接一第二周邊匯流排之一介面電路,以及耦接於第一以及第二周邊匯流排間之一轉換裝置。主控端操作方法包括當介面電路耦接至一主機之一第三周邊匯流排時,接收來自主機之一外部指令;藉由轉換裝置中之一外部虛擬配接器將外部指令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一網路封包;藉由轉換裝置中之一網路通道將第一網路封包傳 送至一內部虛擬配接器;藉由內部虛擬配接器將網路封包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以及藉由處理器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使得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之操作。
以下將詳細討論本發明各種實施例之裝置及使用方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所提供之許多可行的發明概念可實施在各種特定範圍中。這些特定實施例僅用於舉例說明本發明之裝置及使用方法,但非用於限定本發明之範圍。
第1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電子系統之方塊圖。電子系統100包括一主機110、至少一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以及至少一電子裝置120。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20係以菊鏈式(Daisy Chain)的方式耦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係可藉由菊鏈式的方式耦接至主機110,亦可藉由無線網路的方式耦接至主機110。在本發明中之實施例中,主控端電子裝置(host electronic device)具有作為主控端(host)與從裝置(slave)的能力。舉例而言,在一第一模式下,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係作為主控端,用以產生一內部指令以致使內部裝置進行運作。相反地,在一第二模式下,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係作為從裝置,用以接收來自主機110之外部指令。值得注意的是,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具有高速傳輸介面,諸如雷奔(thunderbolt)介面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介面,使得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以相容於雷奔 介面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與主機110和電子裝置120進行通訊。在某些實施例中,電子系統100不包括主機110。
主機110具有作為主控端以及運算資料的能力,用以相容於雷奔介面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傳送外部指令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與電子裝置120。主機110包括一介面電路1101、一平台控制器1107(Platform Controller Hub,PCH)、一處理器1108以及一周邊匯流排B11。介面電路1101用以連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以便以相容於雷奔介面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與所耦接之電子裝置進行通訊,但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平台控制器1107耦接於介面電路1101與處理器1108之間,用以對資料進行編/解碼,使得介面電路1101與處理器1108可以進行溝通,決定主機110中程序執行的順序,並且傳送處理器1108之指令至主機110中之各部件(例如,儲存裝置),其中平台控制器1107藉由周邊匯流排B11連接至介面電路1101。值得注意的是,主機110更可包括儲存裝置、網路模組、顯示裝置、揚聲器(未圖示)等裝置,本發明不加以限制。舉例而言,主機110係可為一桌上型電腦、一筆記型電腦或一平板電腦,但不限定於此。周邊匯流排B11可為周邊元件連接(PCI)匯流排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USB)。
在本揭露實施例中,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主機110和電子裝置120之間的介面係以雷奔介面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為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任何具有高速傳輸介 面(例如5Gbps以上)皆可作為其連接介面。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之雷奔介面包括一周邊零件連接介面(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以及一數位式視訊介面(DisplayPort,DP),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本實施例之雷奔介面由於具有周邊零件連接介面,因此在主機110、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以及電子裝置120耦接之通道上,無法存在兩個以上之主控端。另外,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同樣法存在兩個以上之主控端。
第2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之方塊圖。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包括一主操作電路210、一轉換裝置220、一介面電路230、一周邊匯流排B21以及一周邊匯流排B22。在本發明較佳之實施例中,主操作電路210係為一網路儲存裝置(Network-attached storage),用以經由網路儲存資料,並可供其他裝置經由網路存取所儲存的資料。轉換裝置220耦接於周邊匯流排B21以及周邊匯流排B22之間,用以從介面電路230接收來自主機110之一外部指令CMO,並將外部指令CMO進行編碼以及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並將已解碼外部指令傳送至主操作電路210。介面電路230用以耦接至主機110之介面電路1101,並且藉由相容於一第一介面之傳輸協定接收來自主機110之外部指令CMO及/或資料DA1。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介面電路230更用以藉由相容於第一介面之傳輸協定將來自主操作電路210之資料DA2’傳送至主機110。周邊匯流排B21用以連接主操作電路210以及轉換裝置220。周邊匯流排B22用以連接轉換裝置220以及介面 電路23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介面為雷奔介面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周邊匯流排B21以及B22可為周邊元件連接(PCI)匯流排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USB)。
第3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轉換裝置之方塊圖。轉換裝置220包括一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一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以及至少一網路通道B23。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連接至周邊匯流排B22以及網路通道B23,用以經由周邊匯流排B22接收外部指令CMO及/或資料DA1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網路封包P1。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更用以將所產生之網路封包P1經由網路通道B23傳送至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連接至周邊匯流排B21以及網路通道B23,用以經由網路通道B23接收網路封包P1,並將網路封包P1進行解碼,以產生已解碼外部指令CMO’及/或資料DA1’。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更用以將已解碼外部指令CMO’及/或資料DA1’經由周邊匯流排B21傳送至主操作電路210。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更用以將主操作電路210之資料DA2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網路封包P2,並藉由網路通道B23將網路封包P2傳送至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使得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將網路封包P2進行解碼,以產生一資料DA2’,並將資料DA2’傳送至主機110。網路通道B23耦接於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以及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之間,用以將網路封包P1自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傳送至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使得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將網路封包P1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CMO’。網路通道B23更用以將網路 封包P2自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傳送至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使得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將網路封包P2進行解碼,以產生資料DA2’。另外,轉換裝置220更包括一驅動程式DR用以在介面電路230耦接至主機110之一周邊匯流排B11時,產生一虛擬硬體資訊,並將虛擬硬體資訊傳送至主機110,使得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視為一週邊裝置,其中虛擬硬體資訊係用以致使主機110將電子設備視為一網路磁碟機或一外接式磁碟機。舉例而言,當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耦接至主機110時,驅動程式DR會傳送一虛擬硬體資訊至主機110,使得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特定的硬體裝置。在本實施例中,特定的硬體裝置係可為磁碟機或網路磁碟機,但不限定於此。當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磁碟機時,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將以一般硬碟裝置之方式顯示於主機110中(例如,檔案總管)。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驅動程式DR,用以當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耦接至主機110時,致使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網路磁碟機。舉例而言,當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網路磁碟機時,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將以一網路硬碟之方式顯示於主機110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驅動程式DR亦可設置於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中,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第4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之方塊圖。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一介面為雷奔介面,並且周邊匯流排B11、B21、B22為周邊元件連接(PCI)匯 流排。主機110包括處理器1108、平台控制器1107以及介面電路1101。處理器1108以及平台控制器1107之特徵請參考第1圖之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介面電路1101更包括一母傳輸埠1103以及一控制電路1104。母傳輸埠1103用以連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或者電子裝置120的公傳輸埠(例如公傳輸埠2012),以便以相容於雷奔介面的傳輸協定與所耦接之電子裝置120或主控端電子裝置200進行通訊,但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在某些實施例中,主機110中之母傳輸埠1103可替換為公傳輸埠,以便連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1或電子裝置120的母傳輸埠。控制電路1104用以當主機110耦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及/或電子裝置120時,以相容於雷奔介面的傳輸協定傳送外部指令CMO及/或資料DA1至所耦接之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及/或電子裝置120。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104更用以當主機110耦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及/或電子裝置120時,以相容於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接收來自所耦接之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及/或電子裝置120之資料(例如資料DA2’)。
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包括一主操作電路210、一轉換裝置220、一介面電路230、一周邊匯流排B21以及一周邊匯流排B22。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之特徵可分別參考第2圖以及第3圖。在本實施例中,主操作電路210更包括平台控制器2017、處理器2018、周邊零件2019以及網路模組2020。平台控制器2017耦接於轉換裝置220、處理器2018、周邊零件2019與網路模組2020之間,用以對資料 進行編/解碼,使得轉換裝置220以及網路模組2020與處理器2018可以進行溝通,決定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中程序執行的順序,並且用以將處理器2018執行之指令,例如內部指令CMI傳送至周邊零件2019。值得注意的是,平台控制器2017自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接收已解碼外部指令CMO’後,將已解碼外部指令CMO’傳送至處理器2018。處理器2018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CMO’,使得主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之操作,其中處理器2018將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CMO’所產生之指令經由平台控制器2017傳送至周邊零件2019。周邊零件2019可為顯示器、揚聲器等等,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在本發明較佳之實施例中,主操作電路210係為一網路儲存伺服器(NAS),並且周邊零件2019係為一儲存裝置。網路模組2020用以經由無線或者有線之網路接收一網路封包,並解碼為一內部指令CM1’,並且經由平台控制器2017將內部指令CM1’傳送至處理器2018。處理器2018執行內部指令CM1’,使主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之操作。在本實施例中,介面電路230更包括一傳輸埠電路2011以及一控制電路2014。傳輸埠電路2011用以連接至電子裝置120及/或主機110。舉例而言,傳輸埠電路2011包括一公傳輸埠2012用以連接主機110(或電子裝置120)之母傳輸埠以及一母傳輸埠2013用以連接至電子裝置120(或主機110)中之公傳輸埠,以便以相容於雷奔介面的傳輸協定與所連接之主機110及/或電子裝置120進行通訊。在某些實施例中,傳輸埠電路2011亦可包括兩個公傳輸埠2012或者兩個母傳輸埠2013。控制電路2014用以當 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耦接至主機110時,以相容於雷奔介面的傳輸協定接收來自於主機110之外部指令CMO及/或資料DA1。當控制電路2014接收到外部指令CMO及/或資料DA1後,將所接收到之外部指令CMO及/或資料DA1傳送至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另外,控制電路2014亦可用根據外部指令CMO,以相容於雷奔介面的傳輸協定傳送資料DA2’至主機110。值得注意的是,已解碼外部指令CMO’與外部指令CMO之內容相同,資料DA1’與資料DA1之內容相同,以及資料DA2’與資料DA2之內容相同。
第5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之方塊圖。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一介面為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並且周邊匯流排B11、B21與B22為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主機110包括處理器1108、平台控制器1107以及介面電路1101。處理器1108以及平台控制器1107之特徵請參考第1圖之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介面電路1101更包括一傳輸埠1105以及一控制電路1106。傳輸埠1105用以連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或者電子裝置120的集線器(例如集線器2021),以便以相容於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與所耦接之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及/或電子裝置120進行通訊,但本發明不加以限制。控制電路1106用以當主機110耦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及/或電子裝置120時,以相容於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傳送外部指令CMO及/或資料DA1至所耦接之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及/或電子裝置120。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106更用以當主機110耦接至主控端電子 裝置200及/或電子裝置120時,以相容於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接收來自所耦接之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及/或電子裝置120之資料(例如資料DA2’)。
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包括一主操作電路210、一轉換裝置220、一介面電路230、一周邊匯流排B21以及一周邊匯流排B22。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之特徵可分別參考第2圖以及第3圖。在本實施例中,主操作電路210更包括平台控制器2017、處理器2018、周邊零件2019以及網路模組2020。平台控制器2017耦接於轉換裝置220、處理器2018、周邊零件2019與網路模組2020之間,用以對資料進行編/解碼,使得轉換裝置220以及網路模組2020與處理器2018可以進行溝通,決定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中程序執行的順序,並且用以將處理器2018執行之指令,例如內部指令CMI傳送至周邊零件2019。值著注意的是,平台控制器2017自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接收已解碼外部指令CMO’後,將已解碼外部指令CMO’傳送至處理器2018。處理器2018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CMO’,使得主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之操作,其中處理器2018係將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CMO’所產生之指令經由平台控制器2017傳送至周邊零件2019。周邊零件2019可為顯示器、揚聲器等等,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在本發明較佳之實施例中,主操作電路210係為一網路儲存伺服器(NAS),並且周邊零件2019係為一儲存裝置。網路模組2020用以經由無線或者有線之網路接收一網路封包,並解碼為一內部指令CMI1’,並且經由平台控制器2017將內部指令CMI’傳送至處理器2018。 處理器2018執行內部指令CMI’,使主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之操作。在本實施例中,介面電路230更包括一集線器2021、一傳輸埠2022以及一傳輸埠2023。集線器2021用以連接至電子裝置120及/或主機110之傳輸埠(例如傳輸埠1105),以便以相容於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與所連接之主機110及/或電子裝置120進行通訊。傳輸埠2022連接至集線器2021,用以連接至電子裝置120之集線器(未圖示),以便以相容於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與所連接之電子裝置120進行通訊。傳輸埠2023連接於集線器2021以及周邊匯流排B22之間,以便以相容於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將資料經由集線器2021傳送至所耦接之主機110或電子裝置120,或者將資料經由周邊匯流排B22傳送至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
第6A及6B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主控端操作方法的流程圖。主控端操作方法適用於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其中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包括具有處理器2018並且連接於周邊匯流排B21之主操作電路210、相容於第一介面之傳輸協定並且連接於周邊匯流排B22之介面電路230,以及耦接於周邊匯流排B21、B22間之一轉換裝置22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介面係為雷奔介面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並且周邊匯流排B21以及B22係為周邊元件連接(PCI)匯流排。如第1圖所示,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係可用以菊鏈式耦接至至少一電子裝置120及/或一主機110。流程開始於步驟S300。
在步驟S300中,介面電路230中之控制電路2014或 者集線器2021判斷主控端電子裝置200是否耦接至主機110。當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耦接至主機110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01。當主控端電子裝置200未耦接至主機110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22。
在步驟S301中,介面電路230傳送轉換裝置220之一驅動程式DR所產生之一虛擬硬體資訊至主機110,其中虛擬硬體資訊係用以致使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視為一網路磁碟機或一外接式磁碟機。舉例而言,當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外接式磁碟機時,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將以一般硬碟裝置之方式顯示於主機110中(例如,檔案總管)。當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中之驅動程式DR致使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網路磁碟機時,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將以一網路硬碟之方式顯示於主機110中。
接著,在步驟S302中,介面電路230以相容於雷奔介面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接收來自主機110之一外部指令CMO及/或一資料DA1。
接著,在步驟S304中,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將外部指令CMO及/或資料DA1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網路封包P1。
接著,在步驟S306中,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藉由網路通道B23將網路封包P1傳送至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
接著,在步驟S308中,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將網路封包P1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CMO’,並將已解碼外部指令CMO’經由平台控制器2017傳送至處理器2018。接著,流程進行至步驟S310。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 例中,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亦可將網路封包P1進行解碼以產生一資料DA1’,並將資料DA1’傳送至主操作電路210。流程結束於步驟S308。
接著,在步驟S310中,處理器2018判斷已解碼外部指令CMO’是否代表傳送資料至主機110之指令。當已解碼外部指令CMO’不是代表傳送資料至主機110之指令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12。當已解碼外部指令CMO’是代表傳送資料至主機110之指令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14。
在步驟S312中,處理器2018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CMO’,使得主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之操作。流程結束於步驟S312。
在步驟S314中,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接收來自周邊零件2019之資料DA2,並將資料DA2進行編碼產生網路封包P2。
接著,在步驟S316中,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藉由網路通道B23將網路封包P2傳送至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
接著,在步驟S318中,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接收來自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之網路封包P2,並將網路封包P2進行解碼以產生資料DA2’,並將資料DA2’傳送至介面電路230。
接著,在步驟S320中,介面電路230以相容於雷奔或者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的傳輸協定傳送資料DA2’至主機110。流程結束於步驟S320。
在步驟S322中,主操作電路210藉由一網路模組2020經由一有線或者無線之網路接收一網路封包,並將網路封 包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內部指令CM1’。
接著,在步驟S324中,處理器2018執行內部指令CM1’,使得主動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之操作。流程結束於步驟S324。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中的主控端電子裝置可同時具備兩種模式的功能,也就是可以用網路模組接收網路封包以處理資料存取要求,同時利用傳輸埠接收主機的封包並處理主機的資料存取要求。如此一來,即使主控端電子裝置連上主機並自動讓主機改為以速度較快的介面電路(而非網路)其中儲存的資料時,同時仍然可讓其他電子裝置透過網路來存取主控端電子裝置所儲存的資料。
本發明之方法,或特定型態或其部份,可以以程式碼的型態存在。程式碼可儲存於實體媒體,如軟碟、光碟片、硬碟、或是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取(如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亦或不限於外在形式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當程式碼被機器,如電腦載入且執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參與本發明之裝置。程式碼也可透過一些傳送媒體,如電線或電纜、光纖、或是任何傳輸型態進行傳送,其中,當程式碼被機器,如電腦接收、載入且執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參與本發明之裝置。當在一般用途處理單元實作時,程式碼結合處理單元提供一操作類似於應用特定邏輯電路之獨特裝置。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 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100‧‧‧電子系統
110‧‧‧主機
120-12N‧‧‧電子裝置
1101、230‧‧‧介面電路
1103、2013‧‧‧母傳輸埠
1104、1106、2014‧‧‧控制電路
1105、2022、2023‧‧‧傳輸埠
1107、2017‧‧‧平台控制器
1108、2018‧‧‧處理器
200‧‧‧主控端電子裝置
210‧‧‧主操作電路
220‧‧‧轉換裝置
2011‧‧‧傳輸埠電路
2012‧‧‧公傳輸埠
2015‧‧‧外部虛擬配接器
2016‧‧‧內部虛擬配接器
2019‧‧‧周邊零件
2020‧‧‧網路模組
2021‧‧‧集線器
B11、B21、B22‧‧‧周邊匯流排
B23‧‧‧網路通道
CMO‧‧‧外部指令
CMO’‧‧‧已解碼外部指令
CMI’‧‧‧內部指令
DA1、DA1’、DA2、DA2’‧‧‧資料
第1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電子系統之方塊圖;第2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之方塊圖;第3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轉換裝置之方塊圖;第4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之方塊圖;第5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之方塊圖;第6A及6B圖為本發明所提供之主控端操作方法的流程圖。
110‧‧‧主機
1107‧‧‧平台控制器
1108‧‧‧處理器
1101、230‧‧‧介面電路
200‧‧‧主控端電子裝置
210‧‧‧主操作電路
220‧‧‧轉換裝置
B11、B21、B22‧‧‧周邊匯流排
CM0‧‧‧外部指令
DA1、DA2’‧‧‧資料

Claims (12)

  1. 一種主控端電子裝置,包括:一主操作電路,具有一處理器;一第一周邊匯流排,連接至上述主操作電路;一介面電路,用以耦接至一主機,並且藉由相容於一第一介面之傳輸協定接收來自上述主機之一外部指令;一第二周邊匯流排,連接至上述介面電路;以及一轉換裝置,耦接於上述第一周邊匯流排以及上述第二周邊匯流排之間,並且上述轉換裝置包括:一外部虛擬配接器,連接至上述第二周邊匯流排,用以將上述外部指令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一網路封包;一內部虛擬配接器,連接至上述第一周邊匯流排,用以接收上述第一網路封包;以及一網路通道,耦接於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以及內部虛擬配接器之間,用以將上述第一網路封包自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傳送至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使得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第一網路封包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並且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已解碼外部指令,使得上述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之操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更用以將上述主操作電路之一第一資料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二網路封包,並藉由上述網路通道將上述第二網路封包傳送至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使得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第二網路封包進行解碼,以產生一第二資料,並將上述第二資料傳送至上述主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更用以將上述主機之一第一資料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二網路封包,並藉由上述網路通道將上述第二網路封包傳送至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使得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第二網路封包進行解碼,以產生一第二資料,並將上述第二資料傳送至上述主操作電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轉換裝置更包括一驅動程式,用以在上述介面電路耦接至上述主機之一第三周邊匯流排時,產生一虛擬硬體資訊,並將上述虛擬硬體資訊傳送至上述主機,使得上述主機將上述主控端電子裝置視為一周邊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主操作電路更包括一網路模組,用以接收一第二網路封包,並解碼為一內部指令,並且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內部指令,使上述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之操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第一介面為雷奔介面,並且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周邊匯流排為周邊元件連接(PCI)匯流排。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第一介面為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並且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周邊匯流排為通用串列匯流排(USB)。
  8. 一種主控端操作方法,適用於一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主控端電子裝置包括具有一處理器並且連接於一第一周邊匯流排之一主操作電路、相容於一第一介面之傳輸協定並且連接一第二周邊匯流排之一介面電路,以及耦 接於上述第一、第二周邊匯流排間之一轉換裝置,其中上述主控端操作方法包括:當上述介面電路耦接至一主機之一第三周邊匯流排時,接收來自上述主機之一外部指令;藉由上述轉換裝置中之一外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外部指令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一網路封包;藉由上述轉換裝置中之一網路通道將上述第一網路封包傳送至一內部虛擬配接器;藉由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網路封包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以及藉由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已解碼外部指令,使得上述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之操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主控端操作方法,更包括:藉由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將一第一資料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二網路封包;藉由上述網路通道將上述第二網路封包傳送至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藉由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第二網路封包進行解碼,以產生一第二資料;以及將上述第二資料傳送至上述主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主控端操作方法,更包括:藉由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將一第一資料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二網路封包; 藉由上述網路通道將上述第二網路封包傳送至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藉由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第二網路封包進行解碼,以產生一第二資料;以及將上述第二資料傳送至上述主操作電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主控端操作方法,更包括當上述介面電路耦接至上述第三周邊匯流排時,傳送上述轉換裝置之一驅動程式所產生之一虛擬硬體資訊至上述主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主控端操作方法,更包括:藉由一網路模組,接收一第二網路封包,並將上述第二網路封包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內部指令;以及藉由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內部指令,使得上述主動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之操作。
TW101121861A 2012-06-19 2012-06-19 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TWI450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1861A TWI450098B (zh) 2012-06-19 2012-06-19 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US13/761,483 US8688875B2 (en) 2012-06-19 2013-02-07 Host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st determination method
EP13157531.8A EP2677438B1 (en) 2012-06-19 2013-03-04 Host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st determina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1861A TWI450098B (zh) 2012-06-19 2012-06-19 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1053A TW201401053A (zh) 2014-01-01
TWI450098B true TWI450098B (zh) 2014-08-21

Family

ID=4784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1861A TWI450098B (zh) 2012-06-19 2012-06-19 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88875B2 (zh)
EP (1) EP2677438B1 (zh)
TW (1) TWI4500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9815B (zh) * 2018-06-29 2020-04-01 圓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硬體相容性的判斷方法
CN110221780B (zh) * 2019-05-30 2022-09-27 合肥沛睿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器控制器、存储器控制方法、以及电脑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27275A (en) * 2004-12-21 2006-08-01 Microsoft Corp Computer security management, such as in a virtual machine or hardened operating system
US20070016714A1 (en) * 2005-07-13 2007-01-18 Huotari Allen J Multi-use USB host to ethernet adapter
US20090228627A1 (en) * 2008-03-04 2009-09-10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Server with remote access functions for accessing remote peripheral devices that us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20100161759A1 (en) * 2008-12-22 2010-06-24 Ctera Networks Ltd.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integrating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with cloud storage services
US20110138116A1 (en) * 2008-10-24 2011-06-09 Lipinski Greg J Direct-attached/network-attached Storag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6192B1 (en) * 1999-06-04 2002-09-03 Embrace Networks, Inc.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equipment over computer networks using a single web interfacing chip
KR20040043766A (ko) * 2002-11-20 2004-05-27 주식회사 위드원시스템 휴대형 독립 개인 서버
US7467244B2 (en) * 2004-03-17 2008-12-16 Avid Technology, Inc. Connecting a computer program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using a firs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hrough an interconnect using a seco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W201216098A (en) * 2010-10-08 2012-04-16 Jmicron Technology Corp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27275A (en) * 2004-12-21 2006-08-01 Microsoft Corp Computer security management, such as in a virtual machine or hardened operating system
US20070016714A1 (en) * 2005-07-13 2007-01-18 Huotari Allen J Multi-use USB host to ethernet adapter
US20090228627A1 (en) * 2008-03-04 2009-09-10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Server with remote access functions for accessing remote peripheral devices that us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20110138116A1 (en) * 2008-10-24 2011-06-09 Lipinski Greg J Direct-attached/network-attached Storage Device
US20100161759A1 (en) * 2008-12-22 2010-06-24 Ctera Networks Ltd.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integrating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with cloud storage ser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7438B1 (en) 2017-12-27
US20130339557A1 (en) 2013-12-19
EP2677438A3 (en) 2014-05-14
US8688875B2 (en) 2014-04-01
TW201401053A (zh) 2014-01-01
EP2677438A2 (en)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7765B2 (en) Link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high spe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and file transfer between hosts using I/O device links
US2021028675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ynamic Control Of Clock Signaling On A Bus
EP3276481B1 (en) Nvme networked storage implementation method, terminal, server, and system
AU201126510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multi-link compilation partitioning
CN107391419B (zh) 支持多主机的通用序列汇流排集线设备及车用主机
JP2010045763A (ja) 高速PCIe信号伝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8536239A (ja) ユニバーサルシリアルバス(usb)ケーブルにおけるデータフローの増大
US10474604B2 (en) Transmitting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data over alternate mode connection
TWI450098B (zh) 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US20120102251A1 (en) Serial attached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sas) domain access through a universal serial bus interface of a data processing device
TW201407362A (zh) 堆疊式電子系統
JP2017503237A (ja) 入出力データアライメント
TWI548995B (zh) 電子系統、主控電子裝置、電子裝置與通訊方法
US20140032802A1 (en) Data routing system supporting dual master apparatuses
TWI479325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通訊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TWI483123B (zh) 擴充模組及其雲端裝置
CN103514125B (zh) 主控端电子装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TWI475392B (zh) 雙模式電子裝置、電子系統以及主控端判斷方法
TWI609270B (zh) 一種可自動轉換傳輸介面的系統
TWI708151B (zh) 具擴充性之電子運算系統
CN107818064B (zh) 支持主从变换的通用串行总线的集线器的运作方法
TWM454568U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usb)資料處理裝置
CN106155951B (zh) 一种双总线仲裁控制系统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