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6753B - 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 - Google Patents

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6753B
TWI446753B TW099146679A TW99146679A TWI446753B TW I446753 B TWI446753 B TW I446753B TW 099146679 A TW099146679 A TW 099146679A TW 99146679 A TW99146679 A TW 99146679A TW I446753 B TWI446753 B TW I4467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sochronous
bandwidth
stream
streams
packe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6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8294A (en
Inventor
Shen Ming Chung
Chi Chun Chen
Lung Chih Kuo
Chang Hsie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099146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46753B/zh
Priority to US13/073,874 priority patent/US20120170590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28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8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6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67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56Queue scheduling implementing delay-aware scheduling
    • H04L47/562Attaching a time tag to que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56Queue scheduling implementing delay-aware scheduling
    • H04L47/568Calendar queues or timing 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且特別是一種可針對多個等時性串流(Isochronous Stream)分別提供充足之傳輸頻寬之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
隨著網路的普及與家電數位化的興起,等時性串流(Isochronous Stream)網路傳輸機制被開發出來以針對傳輸時間較為敏感之封包(例如多媒體影音資料)進行即時傳輸。一般來說,現有之等時性串流傳輸機制多依循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802.1音訊/視訊橋接工作小組(IEEE 802.1 AV Bridging Task Group,IEEE 802.1 AVB)所訂定之等時性封包傳輸標準,以將週期性的傳輸週期之前75%及後25%分別訂為等時性封包及非等時性(Legacy)封包傳輸區間,並分別於其中進行等時性封包及非等時性封包之傳輸。據此,依循IEEE 802.1 AVB標準之傳輸機制可確保等時性封包具有75%之網路傳輸頻寬。
以網路傳輸能力為每秒十億位元(Gigabit per Second,Gbps)之乙太網路環境來說,等時性封包傳輸區間共可構成約750百萬位元/秒(Megabit per Second,Mbps)之傳輸頻寬,換言之,約可供應數條至數十條高畫質影音串流同時進行資料傳輸操作。據此,如何設計出可有效地對多條影音串流進行頻寬分配之頻寬管理方法為業界不 斷致力的方向之一。
本揭露相關於一種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相較於傳統等時性串流(Isochronous Stream)傳輸裝置,本揭露相關之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具有可針對多個等時性串流分配對應之傳輸頻寬及可確保各個等時性串流分配到充足之傳輸頻寬的優點。
根據本揭露提出一種網路傳輸裝置,設置於網路環境中,其中包括輸入埠、頻寬保留分配器及第一輸出埠。輸入埠包括輸入佇列(Queue),暫存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之多個第一等時性封包,各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包括第一串流身份資訊(Stream Identification)及第一頻寬需求資訊,N為大於1之自然數。頻寬保留分配器將等時性傳輸期間劃分為對應至第一資料傳輸頻寬之M段子期間,並建立第一串流查表,以根據各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之第一頻寬需求資訊將各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之傳輸操作對應地配置於M段子期間其中之一,並配置相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M為大於1之自然數,且M之數值相關於該網路環境之傳輸頻寬及封包長度。第一輸出埠包括M個第一等時性輸出佇列、第一封包指派器及第一輸出器。M個第一等時性輸出佇列分別對應至M段子期間。第一封包指派器參考第一串流查表將第一等時性封包分配至M個第一等時性輸出佇列。第一輸出器於M段子期間中分別傳輸M個第一等時性輸出佇列中之第一等時性封包。
根據本揭露提出一種頻寬管理方法,應用於網路傳輸裝置中,頻寬管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接收並暫存N個等時性串流之多個等時性封包於輸入佇列,各N個等時性串流對應至串流身份資訊及頻寬需求資訊,N為大於1之自然數;將等時性傳輸期間劃分為M段子期間,各M段子期間對應至資料傳輸頻寬,其中M為大於1之自然數,且M之數值相關於該網路環境之傳輸頻寬及封包長度;根據各N個等時性串流之頻寬需求資訊,將各N個等時性串流之傳輸操作對應地配置於M段子期間其中之一,以配置相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並對應地建立串流查表;參考串流查表將等時性封包分配至分別對應至M段子期間之M個等時性輸出佇列;於等時性傳輸期間之M段子期間中,分別傳輸M個等時性輸出佇列中暫存之等時性封包。
為了對本實施例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實施例之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係根據網路環境參數於等時性傳輸區間中規劃多個子區間,並於其中進行多個等時性串流之傳輸操作。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依照本實施例之網路傳輸裝置的方塊圖。網路傳輸裝置1設置於網路環境中,用以協調輸入端點及輸出端點間之傳輸操作。網路傳輸裝置1包括輸入埠10、交換電路12、頻寬保留分配器14及輸出埠16等子裝置。輸入埠10包括輸入佇列(Queue)10a,輸入佇列 10a暫存輸入端點提供之輸入封包,其包括等時性封包及非等時性封包。
交換電路12接收輸入佇列10a上儲存之封包,並輸出非等時性封包與對應至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2、...、Ss_n等之等時性封包。非等時性封包中含註冊資訊封包,交換電路12係將其提供至頻寬保留分配器14。舉例來說,註冊資訊封包包括串流身份資訊SID_i、頻寬需求資訊BRI_i、非等時性封包之來源位置資訊、目的資訊等內容,其之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在其他例子中,註冊資訊封包亦可不透過交換電路12而直接從輸入埠10提供至頻寬保留分配器14。
在一個操作實例中,針對各複數個等時性封包對應之等時性串流,交換電路12參考各等時性串流之傳輸目的資訊,從輸入佇列10a上儲存之等時性封包中找出傳輸目的對應至輸出埠16之等時性封包,以經由輸出埠16來執行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之等時性傳輸操作。
頻寬保留分配器14將等時性傳輸區間TPI_j劃分為M段子區間TPI_1、TPI_2、...、TPI_M,各M段子區間對應至資料傳輸頻寬BW,M之數值相關於此網路環境之傳輸頻寬及封包長度。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之網路傳輸裝置1之封包傳輸操作符合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802.1音訊/視訊橋接工作小組(IEEE 802.1 AV Bridging Task Group,IEEE 802.1 AVB)所訂定之等時性封包傳輸標準。據此,網路傳輸裝置1之週期性之傳輸期間TPF為125微秒(μs),而其中對應至等時性傳輸區間之各子區間(TPI_1-TPI_M) 共約佔傳輸期間TPF的75%,而對應至非等時性封包傳輸之非等時性傳輸區間TPL約佔傳輸期間TPF的25%,即其分別約等於93.75μs及31.25μs。在這個例子中,各M段子區間TPI_1-TPI_M對應至相同之時間長度μs,如第2圖所示。
各M段子區間TPI_1-TPI_M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BW係由此網路環境來決定。舉例來說,網路環境對應具有1Gbps之資料傳輸速率,據此,各M段子區間TPI_1-TPI_M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BW約為每微秒Gbps。
數值M係相關於此網路環境之資料傳輸頻寬及最大封包長度值,舉例來說,數值M滿足下列方程式: 其中BW_TPI為等時性傳輸區間TPI_j的傳輸頻寬,Pmax為網路環境之最大封包長度,而數值M為不大於傳輸頻寬BW_TPI除以最大封包長度之商最大整數。以網路傳輸速率為1Gbps,而網路最大等時性封包長度值為1.5千位元組(Kilobyte,KB)的操作實例來說,數值M滿足:
頻寬保留分配器14用以管理等時性串流之頻寬註冊操作。舉例來說,當接收到註冊資訊封包之資訊,頻寬保留分配器14根據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之各別的頻寬需求資訊BRI_1-BRI_n,將各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之傳輸操作對應地配置於M段子區間TPI_1-TPI_M其中 之一,以針對各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於等時性傳輸區間中TPI_j配置相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藉此進行頻寬註冊操作。頻寬保留分配器14根據前述頻寬註冊操作建立串流查表(Stream Lookup Table)SLT,其中包括各M段子期間TPI_1-TPI_M與傳輸於其中之對應資訊Imap_1。舉例來說,串流查表SLT包括M個資料列,其中分別記錄子期間TPI_1-TPI_M與其中對應傳輸之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之對應資訊Imap_1、Imap_2、...、Imap_n,如第10圖所示。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乃第1圖之頻寬保留分配器14的詳細方塊圖。舉例來說頻寬保留分配器14包括串流對應單元14a、頻寬管理單元14b及串流指派單元14c等。其中串流對應單元14a接收註冊資訊封包之串流身份資訊SID_i資訊,並依串流身份資訊SID_i產出與其對應的傳輸子區間TPI_j。舉例來說,串流對應單元14a選擇目標配對子區間之邏輯為依序地由次序低至次序高之方式來選擇目標配對子區間。換言之,對於第一個進行頻寬註冊之等時性串流來說,串流對應單元14a係選擇第1個子區間TPI_1做為目標配對子區間。產出的串流身份資訊SID_i、傳輸子區間TPI_j及頻寬需求資訊BRI_i會傳送給串流指派單元14c。串流指派單元14c確認頻寬滿足後將各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分配至M個子區間TPI_1-TPI_M中,並產出各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與子區間之對應資訊Imap_1-Imap_n。
請參考第4圖,串流指派單元14c包括子區間選擇器 14c1、頻寬計算器14c2、頻寬暫存器R1、R2、...、RM及多工器14c3等。頻寬暫存器R1-RM記錄子區間查表(Time Slot Table)TST中各M筆子區間TPI_1-TPI_M對應之剩餘頻寬BWL_1、BWL_2、...、BWL_M。
子區間選擇器14c1管理串流指派單元14c之操作,以找出各子區間之對應資訊Imap_1-Imap_n。由於子區間選擇器14c1針對各等時性串流Ss_1-Ss_n對應之子區間對應資訊Imap_1-Imap_n的操作為實質上相同,接下來,僅以子區間選擇器14c1找出第i筆等時性串流Ss_i對應之子區間對應資訊Imap_i的操作為例作說明,其中i為小於或等於n。
子區間選擇器14c1接收對應至欲進行頻寬註冊之第i個等時性串流Ss_i之頻寬需求資訊BRI_i、串流身份資訊SID_i與所對應之子傳輸區間TPI_j,並將頻寬需求資訊BRI_i提供至頻寬計算器14c2。子區間選擇器14c1提供選擇訊號Sel至多工器14c3以找出對應至目標配對子區間TPI_j之剩餘頻寬資訊BWL_j,其中j為小於或等於M。
頻寬計算器14c2比較頻寬需求資訊BRI_i及目標配對子區間TPI_j之剩餘頻寬資訊BWL_j,以輸出比較頻寬訊號CBW至子區間選擇器14c1,藉此指示目標配對子區間TPI_j是否具有足以傳輸等時性串流Ss_i之頻寬。當目標配對子區間TPI_j具有足以傳輸等時性串流Ss_i之頻寬時,子區間選擇器14c1對應地輸出子區間對應資訊Imap_i,以指示等時性串流Ss_i對應至目標配對子區間TPI_j。舉例來說,子區間對應資訊Imap_i中包括欲進行 頻寬註冊之第i個等時性串流Ss_i之串流身份資訊SID_i、頻寬需求資訊BRI_i、對應之子區間TPI_j及子區間TPL_j的剩餘頻寬資訊等。
當目標配對子區間TPI_j不具有足以傳輸等時性串流Ss_i之頻寬時,子區間選擇器14c1調整選擇訊號Sel,以選擇並提供對應至下一個目標配對子區間TPI_j+1之剩餘頻寬資訊BWL_j+1至頻寬計算器14c2,並重複前述頻寬比較操作,以判斷下一個目標配對子區間TPI_j+1是否具有足以傳輸等時性串流Ss_i之頻寬。
經由上述操作,串流指派單元14c可依照串流對應單元14a之資訊將等時性串流Ss_i配置於M個子區間TPI_1-TPI_M其中之一,並確保等時性串流Ss_i可分配到充足之頻寬來進行相關之等時性傳輸操作。
頻寬管理單元14b回應於子區間對應資訊Imap_i來產生子區間查表TST,其係指示第i個等時性串流Ss_i與M筆子區間TPI_1-TPI_M之對應關係,及各M筆子區間TPI_1-TPI_M在第i個等時性串流Ss_i之頻寬註冊操作後,各M筆子區間TPI_1-TPI_M之剩餘頻寬。舉例來說,頻寬管理單元14b包括串流註冊器14b1、串流解註冊器14b2及查表管理器14b3等,如第5圖所示。查表管理器14b3係受控於串流註冊器14b1或串流解註冊器14b2之控制,來對子區間查表TST進行更新。
據此,經由前述串流對應單元14a、串流指派單元14c及頻寬管理單元14b之操作,頻寬保留分配器14可完成第i個等時性串流Ss_i之註冊操作。而頻寬保留分配器14 針對其他等時性串流Ss_1-Ss_n所執行之頻寬註冊操作可根據前述第i個等時性串流Ss_i之註冊操作類推得到,於此並不再對其進行贅述。
在一個操作實例中,串流指派單元14c用以在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均完成頻寬註冊操作時,根據子區間查表TST產生串流查表SLT,並將其提供至輸出埠16。
輸出埠16包括等時性輸出佇列QOI_1、QOI_2、...、QOI_M、封包指派器16a及輸出器16b。等時性輸出佇列QOI_1-QOI_M分別對應至M段子區間TPI_1-TPI_M,並分別用以暫存欲於其中傳輸之等時性封包。
封包指派器16a接收等時性封包,並參考串流查表SLT將等時性封包分配至各M個等時性輸出佇列QOI_1-QOI_M中。舉例來說封包指派器16a包括身份資訊解譯單元16a1及封包指派單元16a2等,如第6圖所示。
身份資訊解譯單元16a1找出各等時性封包對應之串流身份資訊SID_1-SID_n。封包指派單元16a2參考串流查表SLT,根據各等時性封包之串流身份資訊,將各等時性封包對應至M段子區間TPI_1-TPI_M其中之一,並將各等時性封包提供至M個等時性輸出佇列QOI_1-QOI_M其中之一。
輸出器16b於等時性傳輸區間TPI_j之各M段子區間TPI_1-TPI_M中,分別傳輸M個等時性輸出佇列QOI_1-QOI_M中暫存之等時性封包,以將各等時性串流Ss_1-Ss_n傳輸至輸出端點。舉例來說,輸出器16b中設置有訊框期間TPF計時器(未繪示),用以提供相關之時間 相關資訊,控制輸出器16b在對應之等時性傳輸區間TPI_j中執行對應之等時性傳輸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輸入埠10用以暫存多個非等時性封包,其中包含註冊資訊封包,而交換電路12用以接收輸入佇列10a上儲存之非等時性封包以及註冊資訊封包,註冊資訊封包之資訊交換至頻寬管理分配器中,並與其餘非等時性封包根據其之傳輸目的資訊進行交換操作,以找出傳輸目的對應至輸出埠16之非等時性封包。
在一個操作實例中,輸出埠16中包括非等時性輸出佇列QOL,封包指派器16a接收並將交換電路12提供之非等時性封包提供至非等時性輸出佇列QOL。輸出器16b於訊框期間TPF之非等時性傳輸區間TPL中傳輸非等時性輸出佇列QOL中暫存之非等時性封包。換言之,本實施例之網路傳輸裝置1亦可在非等時性傳輸區間TPL中進行非等時性封包之傳輸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雖僅以輸出埠16包括一個非等時性輸出佇列QOL的情形為例做說明,然,本實施例之網路傳輸裝置並不侷限於此。在其他例子中,輸出埠中亦可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之輸出佇列,而網路傳輸裝置亦可經由與前述等時性封包之註冊操作相似的操作,來對非等時性封包進行傳輸頻寬管理。
在本實施例中,雖僅以網路傳輸裝置1包括一個輸出埠16的情形為例作說明,然而,本實施例之網路傳輸裝置1並不侷限於此。在其他例子中,網路傳輸裝置1可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之輸出埠。舉例來說,網路傳輸裝置1' 包括兩個輸出埠16_1及16_2,如第7圖所示。在這個例子中,交換電路12'依照各封包之傳輸目的資訊,找出傳輸目的分別對應至輸出埠16_1之封包及對應至輸出埠16_2之封包。據此,相似於第1圖所示之網路傳輸裝置1,第7圖中之網路傳輸裝置1'亦可經由頻寬保留分配器14來針對對應至輸出埠16_1之等時性串流Ss1_1-Ss1_n及對應至輸出埠16_2之等時性串流Ss1_1-Ss1_n進行頻寬註冊操作。
請參照第8圖,其繪示依照本實施例之頻寬分配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之頻寬分配方法例如包括下列之步驟。如步驟(1010),將輸入封包暫存於輸入佇列10a中。如(1012),頻寬保留分配器14依據頻寬保留之註冊資訊封包之資訊將等時性傳輸區間TPI_j劃分為M段子區間TPI_1-TPI_M,各M段子區間TPI_1-TPI_M對應至資料傳輸頻寬BW,其中M之數值相關於網路環境之傳輸頻寬及封包長度。如步驟(1014),頻寬保留分配器14根據各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頻寬需求資訊BRI_1-BRI_n,將各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之傳輸操作對應地配置於M段子區間TPI_1-TPI_M其中之一,以針對各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於等時性傳輸區間TPI_j中配置相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並對應地建立串流查表SLT。
如步驟(1016),交換電路12對輸入佇列10a上儲存封包進行交換操作,以輸出對應至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之等時性封包,其中各n個等時性串流Ss_1-Ss_n對應至串流身份資訊SID_1-SID_n。
如步驟(1018),封包指派器16a參考串流查表SLT將等時性封包分配至分別對應至M段子區間TPI_1-TPI_M之M個等時性輸出佇列QOI_1-QOI_M中。如步驟(1020),輸出器16b於等時性傳輸區間TPI_j之M段子區間TPI_1-TPI_M中分別傳輸M個等時性輸出佇列QOI_1-QOI_M中暫存之等時性封包。
本實施例之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係用以對多個等時性串流進行傳輸。本實施例之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根據網路環境參數,於訊框期間之等時性傳輸區間中規劃多個子傳輸區間。本實施例之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依據各個等時性串流之頻寬需求將各個等時性串流之傳輸操作對應地配置於此子傳輸區間其中之一,以針對各個等時性串流在等時性傳輸區間中註冊對應之傳輸頻寬。據此,相較於傳統等時性串流(Isochronous Stream)傳輸裝置,本實施例相關之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具有可針對多個等時性串流分配對應之傳輸頻寬及可確保各個等時性串流分配到充足之傳輸頻寬的優點。
在一個操作實例中,如圖9所繪示,註冊資訊封包之主要內含資訊描述,除必要之傳輸來源與目的位址資訊外,也包含重要的串流身份資訊SID_i與頻寬需求資訊BRI_i。
在一個操作實例中,如圖10所繪示,為頻寬保留分配器14根據前述頻寬註冊操作建立串流查表(Stream Lookup Table)SLT之格式,係由多個子區間查表之資訊所組成之 整體串流查表。
綜上所述,雖然本案專利說明書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網路傳輸裝置
10‧‧‧輸入埠
10a‧‧‧輸入佇列
12、12'‧‧‧交換電路
14‧‧‧頻寬保留分配器
16、16_1、16_2‧‧‧輸出埠
16a‧‧‧封包指派器
16b‧‧‧輸出器
QOI_1-QOI_M‧‧‧等時性輸出佇列
QOL‧‧‧非等時性輸出佇列
14a‧‧‧串流對應單元
14b‧‧‧頻寬管理單元
14c‧‧‧流指派單元
TST‧‧‧子區間查表
SLT‧‧‧串流查表
14c1‧‧‧子區間選擇器
14c2‧‧‧頻寬計算器
14c3‧‧‧多工器
R1-RM‧‧‧頻寬暫存器
14b1‧‧‧串流註冊器
14b2‧‧‧串流解註冊器
14b3‧‧‧查表管理器
16a1‧‧‧身份資訊解譯單元
16a2‧‧‧封包指派單元
1010、1012、1014、1016、1018、1020‧‧‧操作步驟
BRI_i、BRI_1-BRI_n‧‧‧頻寬需求資訊
BWL_j、BWL_j+1、BWL_1-BWL_M‧‧‧剩餘頻寬資訊
CBW‧‧‧比較頻寬訊號
Imap_1-Imap_n‧‧‧對應資訊
Sel‧‧‧選擇訊號
SID_i、SID_1-SID_n‧‧‧串流身份資訊
Ss_i、Ss_1-Ss_n‧‧‧等時性串流
TPI_j、TPI_j+1、TPI_1-TPI_M‧‧‧子傳輸區間
第1圖繪示依照本實施例之網路傳輸裝置的方塊圖。
第2圖繪示乃第1圖之網路傳輸裝置1的相關訊號時序圖。
第3圖繪示乃第1圖之頻寬保留分配器14的詳細方塊圖。
第4圖繪示乃第3圖之串流指派單元14c的詳細方塊圖。
第5圖繪示乃第3圖之頻寬管理單元14b的詳細方塊圖。
第6圖繪示乃第1圖之封包指派器16a的詳細方塊圖。
第7圖繪示依照本實施例之網路傳輸裝置的另一方塊圖。
第8圖繪示依照本實施例之頻寬分配方法的流程圖。
第9圖繪示依照本實施例註冊資訊封包之主要內含資訊描述。
第10圖繪示依照本實施例串流查表SLT之格式。
1010、1012、1014、1016、1018、1020‧‧‧操作步驟

Claims (14)

  1. 一種網路傳輸裝置,設置於一網路環境中,該網路傳輸裝置包括:一輸入埠,包括一輸入佇列(Queue),用以暫存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之複數個第一等時性封包,各該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包括一第一串流身份資訊(Stream Identification)及一第一頻寬需求資訊,N為大於1之自然數;一頻寬保留分配器,將一等時性傳輸期間劃分為M段子期間,各該M段子期間對應至一第一資料傳輸頻寬,該頻寬保留分配器更建立一第一串流查表,以根據各該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之該第一頻寬需求資訊,將各該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之傳輸操作對應地配置於該M段子期間其中之一,並配置相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M為大於1之自然數,且M之數值相關於該網路環境之傳輸頻寬及封包長度;以及一第一輸出埠,包括:M個第一等時性輸出佇列,分別對應至該M段子期間;一第一封包指派器,參考該第一串流查表將該些第一等時性封包分配至該M個第一等時性輸出佇列;及一第一輸出器,於該M段子期間中,分別傳輸該M個第一等時性輸出佇列中之該些第一等時性封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傳輸裝置,其 中該頻寬保留分配器包括:一串流對應單元,用以接收並找出各該些第一等時性封包對應之該第一串流身份資訊;一串流指派單元,用以將各該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分配至該M個子期間其中之一,並對應至各該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提供一子期間對應資訊,以對各該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進行頻寬註冊操作;及一頻寬管理單元,用以記錄一子期間頻寬查表,以記錄各該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與各該M個子期間之對應關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網路傳輸裝置,其中該串流指派單元更用以在該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完成頻寬註冊操作後,根據該子期間頻寬查表產生並輸出該第一串流查表至該第一封包指派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傳輸裝置,其中該第一封包指派器包括:一身份資訊解譯單元,用以找出各該些第一等時性封包對應之該第一串流身份資訊;及一封包指派單元,用以參考該第一串流查表,根據各該些第一等時性封包之該第一串流身份資訊將各該些第一等時性封包對應至該M段子期間其中之一,並將各該些第一等時性封包提供至該M個第一等時性輸出佇列其中之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傳輸裝置,其中該輸入佇列更用以暫存複數個非等時性封包;其中,該第一輸出埠更包括Q個非等時性輸出佇列,該第一封包指派器接收並將該些非等時性封包提供至該Q個非等時性輸出佇列其中之一,其中Q為自然數;及其中,該第一輸出器用以於一非等時性傳輸期間中傳輸該Q個非等時性輸出佇列中暫存之該些非等時性封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傳輸裝置,更包括:一交換器,用以根據各該N個第一等時性串流對應之一傳輸目的資訊,對該輸入佇列中之該些第一等時性封包進行交換操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路傳輸裝置,其中該輸入佇列更接收並暫存對應至N’個第二等時性串流之複數個第二等時性封包,各該N’個第二等時性串流對應至一第二串流身份資訊及一第二頻寬需求資訊,N’為大於1之自然數;其中,該頻寬保留分配器更用以將該等時性傳輸區間劃分為M'段子區間,各該M'段子區間對應至一第二資料傳輸頻寬,該頻寬保留分配器建立一第二串流查表,以根據各該N'個第二等時性串流之該第二頻寬需求資訊,將各該N'個第二等時性串流之傳輸操作對應地配置於該M'段 子區間其中之一,並配置相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M’為大於或等於N’之自然數,且M’之數值相關於該網路環境之傳輸頻寬及封包長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網路傳輸裝置,其中更包括一第二輸出埠,該第二輸出埠包括:M’個第二等時性輸出佇列,分別對應至該M’段子期間;一第二封包指派器,用以接收該些第二等時性封包,並參考該第二串流查表將該些第二等時性封包分配至該M’個第二等時性輸出佇列;及一第二輸出器,用以於該等時性傳輸期間之該M’段子期間中,分別傳輸該M’個第二等時性輸出佇列中之該些第二等時性封包。
  9. 一種頻寬管理方法,應用於一網路傳輸裝置中,該頻寬管理方法包括:接收並暫存N個等時性串流之複數個等時性封包於一輸入佇列(Queue),各該N個等時性串流對應至一串流身份資訊(Stream Identification)及一頻寬需求資訊,N為大於1之自然數;將一等時性傳輸期間劃分為M段子期間,各該M段子期間對應至一資料傳輸頻寬,其中M為大於1之自然數,且M之數值相關於該網路環境之傳輸頻寬及封包長度;根據各該N個等時性串流之該頻寬需求資訊,將各該 N個等時性串流之傳輸操作對應地配置於該M段子期間其中之一,以配置相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並對應地建立一串流查表;參考該串流查表將該些等時性封包分配至分別對應至該M段子期間之M個等時性輸出佇列;以及於該等時性傳輸期間之該M段子期間中,分別傳輸該M個等時性輸出佇列中暫存之該些等時性封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頻寬管理方法,其中針對各該N個等時性串流於該等時性傳輸期間中配置相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並對應地建立該串流查表之步驟更包括:找出各該些等時性封包對應之該串流身份資訊;將各該N個等時性串流分配至該M個子期間其中之一,並對應至各該N個等時性串流提供一子期間對應資訊,以對各該N個等時性串流進行頻寬註冊操作;及記錄一子期間頻寬查表,以記錄各該N個等時性串流與各該M個子期間之對應關係。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頻寬管理方法,其中針對各該N個等時性串流於該等時性傳輸期間中配置相對應之資料傳輸頻寬並對應地建立該串流查表之步驟更包括:在該N個等時性串流完成頻寬註冊操作後,根據該子期間頻寬查表產生該串流查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頻寬管理方法,其中更包括:暫存複數個非等時性封包於該輸入佇列;將該些非等時性封包提供至一非等時性輸出佇列;及於一非等時性傳輸期間中傳輸該非等時性輸出佇列中暫存之該些交換後非等時性封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頻寬管理方法,其中更包括:對該輸入佇列上儲存之該些非等時性封包進行交換操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頻寬管理方法,其中更包括:對該輸入佇列上儲存之該些等時性封包進行交換操作。
TW099146679A 2010-12-29 2010-12-29 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 TWI446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6679A TWI446753B (zh) 2010-12-29 2010-12-29 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
US13/073,874 US20120170590A1 (en) 2010-12-29 2011-03-28 Bandwidth Arrangement Method and Transmitter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6679A TWI446753B (zh) 2010-12-29 2010-12-29 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8294A TW201228294A (en) 2012-07-01
TWI446753B true TWI446753B (zh) 2014-07-21

Family

ID=4638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6679A TWI446753B (zh) 2010-12-29 2010-12-29 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70590A1 (zh)
TW (1) TWI4467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9045B2 (en) 2015-10-27 2018-06-1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anagement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and network management nod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8182B1 (en) * 2011-11-08 2015-02-0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ication
US9660836B2 (en) 2014-05-06 2017-05-23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Network topology discovery
US9686101B2 (en) 2014-05-09 2017-06-20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tream creation with limited topology information
CN109308770B (zh) * 2017-07-26 2020-11-20 威海新北洋荣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行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TWI760171B (zh) * 2021-04-07 2022-04-01 聚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頻寬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7409B2 (en) * 2003-03-17 2005-09-20 Sony Corporation Bandwidth management of virtual networks on a shared network
WO2008077320A1 (fr) * 2006-12-26 2008-07-03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mmutation ethernet
US9003466B2 (en) * 2010-04-22 2015-04-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sochronous data stream management in high speed audio/video network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9045B2 (en) 2015-10-27 2018-06-1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anagement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and network management n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70590A1 (en) 2012-07-05
TW201228294A (en) 201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6753B (zh) 頻寬分配方法及應用其之網路傳輸裝置
US6590865B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bandwidth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bandwidth management method
US70930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quality-of-service delivery facilities over a bus
JP2014239521A (ja) チャネルボンディングを用いたネットワーク上のデータ送信
US2008028863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network resources in audio/video bridging enabled networks
US20060203790A1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channel time period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in wireless universal serial bus communication an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20040104242A (ko) Usb 트랜잭션을 무선 pan 상에서 전송하는 장치 및방법
US1033364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resources for lossless oper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RU2011107517A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потоковых мультимедийных данных с нулевым копированием
US20050002402A1 (en)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US2005001326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hannel time to applications in wireless PAN
US7720336B2 (en)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access network system
US20150134860A1 (en) System for improving hdmi cec performan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712361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a first and a second network
RU264366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ризацией виртуальной очереди вывода, а также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US7187655B1 (e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0605657B1 (ko) 수신된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와, 하나 이상의 원격 디바이스로부터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수신 디바이스
JP2004364257A (ja) 無線pan上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にチャンネル時間を割り当てる装置及び方法
KR101426217B1 (ko) 예약된 스트림의 최대 레이턴시를 감소시키는 방법
KR101251371B1 (ko) 플렉스레이-캔 게이트웨이 시스템 및 메시지 매핑방법
JP5474217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の方法
JP2023523687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を仮想化するデバイス、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5604123A (zh)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芯片系统
CN10699296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网关
TWI449391B (zh) 識別碼的產生與辨識方法與通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