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4165B - 通訊系統中之傳收器及其啟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系統中之傳收器及其啟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4165B
TWI414165B TW98129443A TW98129443A TWI414165B TW I414165 B TWI414165 B TW I414165B TW 98129443 A TW98129443 A TW 98129443A TW 98129443 A TW98129443 A TW 98129443A TW I414165 B TWI414165 B TW I4141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ceiver
phas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ancellation module
channel esti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9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2138A (en
Inventor
Liang Wei Huang
Ta Chin Tseng
Ting Fa Yu
Lie Way Fang
Shieh Hsing Kuo
Original Assigne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12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2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4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41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2Reducing cross-talk, e.g. by compens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20Reducing echo effects or singing; Opening or closing transmitting path; Conditioning for transmission in one direction or the other
    • H04B3/23Reducing echo effects or singing; Opening or closing transmitting path; Conditioning for transmission in one direction or the other using a replica of transmitted signal in the time domain, e.g. echo cance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Description

通訊系統中之傳收器及其啟動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通訊系統,尤指一種通訊系統中之傳收器及其啟動方法。
在一般的通訊系統中,為了能在接收端正確地接收資料,接收器通常含有如下的功能方塊:等化器(equalizer)、時序回復(timing recovery)電路及干擾消除器(interference canceller)等等。而在通訊系統之啟動(startup)程序中,需為這些功能方塊的內部眾多參數進行適當的設定,才能使其正確地運作,以使接收器能正確地接收資料。為了適當設定這些運作參數,通常需要傳送端傳送已知的訊號,也就是利用資料導向(data-directed)的方式,使接收器漸進地找到這些功能方塊的適當運作參數。
然而,在某些通訊系統中,例如IEEE 802.3ab(即1000 Base-T)及802.3an(即10G Base-T)規格的乙太網路,並沒有藉由傳送已知訊號來設定功能方塊的參數,所以傳收器需要利用決策導向(decision-directed)的方式,來訓練(train)其接收器之功能方塊,以取得適當的運作參數。但是,由於功能方塊彼此間會互相影響,導致在訓練過程中,常會顧此失彼,使得各功能方塊的參數無法同時收斂到適當的值,以致接收器無法正確接收到傳送端傳來的訊號。因此,傳收器需要一種啟動方法,可快速穩定地訓練其接收器內部之相關功能方塊,以確保接收器能正確接收對方傳送器所傳送之資料。
此外,IEEE 802.3ab及802.3an規格的乙太網路為具有主從(master/slave)架構之通訊系統,其係由四對傳收器(transceiver)同時進行通訊,每一對傳收器中,一為主傳收器,另一為從傳收器,每一對傳收器係經由一通道(channel)進行通訊。由於在同一通道中,訊號的傳送與接收係同時進行,故某一傳收器在進行接收時,除了會收到遠端另一傳收器所傳送的訊號,還會收到因本身之傳送訊號送入通道所產生之回音(echo)。此外,由於IEEE 802.3ab及802.3an的系統係四個通道同時進行訊號的傳收,因此某一通道之傳收器除了會收到回音以及遠端傳送器之傳送訊號外,還會收到因其他通道中之傳送訊號所產生之串音(cross talk),如第1圖所示。在第1圖中,顯示了四對傳收器,每一傳收器包含傳送器TX、接收器RX及混合(hybrid)電路。就每一傳收器而言(圖中係以傳收器11為例),其接收器除了收到遠端傳收器12之傳送器所傳送之訊號外,還會收到因自身傳送器之傳送訊號而產生之回音、因其他近端傳收器13、14、15之傳送器之傳送訊號所產生之近端串音(near-end cross talk,NEXT)以及因其他遠端傳收器16、17、18之傳送器之傳送訊號所產生之遠端串音(far-end cross talk,FEXT)。尤其是IEEE 802.3an的系統中,由於傳輸速度大幅提高,已逼近通道傳輸能力的極限,因而遠端串音也成為必須處理的課題。總之,由於回音、近端串音及遠端串音等干擾都會影響傳收器接收訊號的效能,所以如何在會產生此類干擾之通訊系統的啟動程序中,訓練各傳收器中之干擾消除器,以在預定的時間內可取得適當的運作參數,是很重要的課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通訊系統中之傳收器及其啟動方法,可在啟動過程中,快速穩定地訓練接收器內部之相關功能方塊,以確保接收器能正確接收對方傳送器所傳送之資料。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通訊系統中之傳收器及其啟動方法,可依據通訊雙方之自動協調程序所決定採行之通訊規格以及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為從傳收器,來執行對應之啟動程序。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揭露了一種位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收器,其包含一自動協調電路(auto-negotiation circuit),用以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為從傳收器;一時序回復單元;一干擾消除模組;以及一等化器。其中,當該傳收器為從傳收器時,該傳收器於啟動時,執行一第一階段與一第二階段;在該第一階段中,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並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且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在該第二階段中,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其中,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揭露了一種位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收器,其包含一自動協調電路,用以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為從傳收器;一時序回復單元;一干擾消除模組;以及一等化器。其中,當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時,該傳收器於啟動時,執行一第一階段與一第二階段;在該第一階段中,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在該第二階段中,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並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且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其中,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揭露了一種適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收器之啟動方法,該傳收器包含一時序回復單元、一干擾消除模組及一等化器,該啟動方法包含: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出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以及當該傳收器為從傳收器時,執行下列步驟:執行一第一階段,其包含接收一訓練訊號、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以及依據該訓練訊號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以及執行一第二階段,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其中,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揭露了一種適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收器之啟動方法,該傳收器包含一時序回復單元、一干擾消除模組及一等化器,該啟動方法包含: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出該傳收器係為主傳 收器或從傳收器;以及當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時,執行下列步驟:執行一第一階段,輸出一訓練信號,並依據該訓練信號之回音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以及執行一第二階段,其包含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以及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其中,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揭露了一種適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收器之啟動方法,該傳收器包含一時序回復單元、一干擾消除模組及一等化器,該啟動方法包含: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出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以及當該傳收器為從傳收器時,執行下列步驟:執行一第一階段,以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及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以及執行一第二階段,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其中,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揭露了一種適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收器之啟動方法,該傳收器包含一時序回復單元、一干擾消除模組及一等化器,該啟動方法包含: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出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以及當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時,執行下列步驟:執行一第一階段,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以及執行一第二階段,以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及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 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其中,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揭露了一種傳收器,該傳收器係具有至少二個不同的啟動程序以支援至少二種不同的通訊規格,該傳收器包含:一自動協調電路,用以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採行該至少二種不同的通訊規格其中之一以及決定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為從傳收器;一時序回復單元;一干擾消除模組;以及一等化器。其中,該傳收器於啟動時,依據該自動協調程序所決定採行之通訊規格以及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執行相對應的啟動程序。
第2圖係本發明之通訊系統之一實施例的方塊圖,其中,通訊系統20為多通道通訊系統,其包含複數對第一傳收器與第二傳收器(圖中以四對為例),各對第一與第二傳收器係經由一個別通道同時進行通訊。在進行通訊前,通訊系統20執行一自動協調(auto-negotiation)程序,以決定主傳收器與從傳收器,例如,以第一傳收器為主傳收器,第二傳收器為從傳收器,或者以第二傳收器為主傳收器,第一傳收器為從傳收器。第3圖為各傳收器內部之架構圖,其中,各傳收器包含接收器3與傳送器4。傳送器4包含數位訊號處理(DSP)模組41,可依據所要傳送之資料,產生數位傳送訊號,並送入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42轉換為類比傳送訊號,以經由通道進行傳送。接收器3包含類比自動增益控制(analog automatic gain control,AAGC)單元30、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31、干擾消除模組32、數位自動增益控制(digital automatic gain control,DAGC)單元33、通道估測器(channel estimator)34、先進先出(FIFO)暫存器35、決策回饋等化器(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DFE)36、時序回復單元37、切割器(slicer)38以及加法器310、311、312、313,前述各功能方塊間之連接關係如第3圖所示。以下分別說明各功能方塊之功能:接收器3所接收之類比輸入訊號在經由AAGC 30調整訊號強度後,送入ADC 31,以轉換成數位輸入訊號。干擾消除模組32包含一回音消除器321、複數個近端串音消除器322及複數個遠端串音消除器323。由於近端串音與遠端串音係因其他通道中之傳送訊號所產生,而第2圖係以四個通道為例,因此第3圖顯示了三個近端串音消除器322與三個遠端串音消除器323。回音消除器321可依據傳送器4之數位傳送訊號,產生回音消除訊號,以用於抵消接收器3所收到之回音;近端串音消除器322可依據其他近端傳送器的數位傳送訊號,產生近端串音消除訊號,以用於抵消接收器3所收到之近端串音。藉由加法器311將回音消除訊號與近端串音消除訊號相加,可產生近端干擾消除訊號(回音與近端串音皆屬近端干擾),送入DAGC 33,以調整訊 號強度(DAGC 33之功能後文會再詳述)。前述經ADC 31轉換所得之數位輸入訊號,可藉由加法器310將經過DAGC 33調整強度後之近端干擾消除訊號扣除,以消除近端干擾。
由於各通道之特性不盡相同,例如長度不同,導致接收器3與其他近端接收器所接收之輸入訊號間會產生時序差(skew),所以接收器3將加法器310之輸出送入FIFO暫存器35,以依據時序差估計器39所估計之各接收器間訊號的時序差,執行去時序差(de-skew)動作,以將接收器3自身之訊號時序調整至與其他接收器之訊號對齊。經過去時序差的數位輸入訊號再送入DFE 36,以執行通道等化(channel equalization)。DFE 36包含前饋等化器(feed-forward equalizer,FFE)361、DAGC 362及回授等化器(feedback equalizer,FBE)363,其中FFE 361係用以消除碼際干擾(inter-symbol interference,因通道之有限頻寬特性而產生)之前游標(pre-cursor)成分,FBE 363則用以消除碼際干擾之後游標(post-cursor)成分。遠端串音消除器323可依據其他近端接收器之經過近端干擾消除、時序回復及通道等化的數位輸入訊號,產生遠端串音消除訊號,送入加法器312進行扣除,以抵消接收器3所收到之遠端串音。切割器38可對經過近端與遠端干擾消除、時序回復與通道等化之數位輸入訊號執行一切割動作,以判斷出數位輸入訊號所包含之資料的位元值;加法器313可計算切割前後之數位輸入訊號的差值,以回饋給其他相關功能 方塊作為調適(adaptation)之用。
另外,通道估測器34係用以執行通道估測,而時序回復單元37係用以執行訊號時序的回復。不過,時序回復單元37執行何種訊號時序回復,則視接收器3屬於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而定,若屬於從傳收器,則時序回復單元37執行頻率與相位之回復;若屬於主傳收器,則僅執行相位之回復。這是因為,在主從架構中,是由從傳收器追蹤主傳收器之頻率,因而主傳收器不須執行頻率回復的動作。
在第2圖之通訊系統20中,當第一與第二傳收器間要進行資料傳收時,通訊系統20需先執行一啟動程序,以訓練第一傳收器與第二傳收器之接收器3內部的相關功能方塊,取得適當的運作參數,使接收器3能正確接收遠端傳送器所傳送的資料。第4圖係顯示通訊系統20所執行之啟動程序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該啟動程序包含三個階段,依序於不同的時間執行,而主傳收器與從傳收器在各個階段所執行的動作亦不相同。
在執行啟動程序前,第一傳收器與第二傳收器會藉由內部之自動協調電路(圖未顯示)先執行前述之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主傳收器與從傳收器,決定之後才開始執行啟動程序。該自動協調電路係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習知,因此省略其說明。以下,分別說明主傳收器與從傳收器在第4圖之 啟動程序的各階段中所執行的動作。
在第一階段中,只有主傳收器會發出訊號,從傳收器則僅接收訊號。主傳收器所發出之訊號為閒置序列(idle sequence),可供從傳收器訓練接收器3之相關功能方塊,換言之,以乙太網路為例,本發明係利用該閒置序列(idle sequence)作為訓練訊號。由於各主傳收器會收到因自身所發出訊號而產生之回音以及因其他主傳收器所發出訊號而產生之近端串音,所以主傳收器可訓練干擾消除模組32中之回音消除器321與近端串音消除器322(即第4圖中第一階段之E)。
另一方面,對於從傳收器而言,第一階段可分成三個步驟1-1、1-2及1-3,分別對應至第4圖中第一階段之S/g、D/K/T及D/X/T。在步驟1-1中,從傳收器執行訊號偵測(signal detection),以判斷是否收到發自主傳收器之遠端訊號(即閒置序列),並於收到遠端訊號時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通道估測值。若通道為有線的,則該通道估測值可為通道線長。執行訊號偵測可避免從傳收器將所收到之干擾訊號誤判為主傳收器所傳送之遠端訊號,而錯誤地開始執行第一階段。換言之,對從傳收器而言,第一階段係於偵測到遠端訊號時才開始。從傳收器在執行訊號偵測時,係將其所接收的訊號取絕對值再求取平均值,若此平均值大於 預設的臨界值,即表示偵測到遠端訊號。在偵測到遠端訊號後,從傳收器即進行通道估測。估測通道有許多方式,其中一種可見中華民國專利第91123038號申請案(專利名稱為「乙太網路之通道估測電路裝置及方法」,申請人與本案相同),其係以1000 Base-T之乙太網路為例來說明。另外,在10G Base-T的乙太網路中,當使用之取樣頻率為800MHz時,可分別使用38.4MHz與275.2MHZ作為低頻與高頻的成分,來估測線長;而當使用過取樣(over-sampling)頻率如1000MHz時,可使用48MHz與344MHZ來作為低頻與高頻的成分。
接著,從傳收器依據通道估測值,訓練AAGC 30及DFE 36中之DAGC 362,亦即決定AAGC 30之類比增益值及DAGC 362之數位增益值,其中後者需相應於前者來決定。由第3圖可知,ADC 31的有效位元數(effective number of bits,ENOB)會影響接收器3之效能,所以,位在ADC 31前的AAGC 30須使類比輸入訊號盡可能地使用到ADC 31的整個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且避免截止(clipping)的現象發生,同時還具有容易實作的特性。一實施方式,在接收器3中,可利用下列式子來實作AAGC 30:acc(n+1)=acc(n)+(rx_signal(n)-thd) 式(1)
其中acc為AAGC 30的輸出,rx_signal為接收器3所接收之類比輸入訊號,thd為一臨界值。當acc大於該臨界值時,AAGC 30就往下調整一個準位(亦即將類比增益值調小);而當acc小於該臨界值時,AAGC 30則往上調整一個準位(亦即將類比增益值調大)。當通訊系統20為有線通訊系統時,式(1)中的臨界值可隨不同之通道線長而線性地調整,使類比輸入訊號之變動範圍能落在ADC 31的動態範圍中。而如前所述,從傳收器可藉由通道估測準確估測出線長,因此可依據所估測之線長決定式(1)中的臨界值,以經由式(1)準確地決定AAGC 30之類比增益值。當然,AAGC 30之類比增益值被決定後,DAGC 362之數位增益值亦可被決定。
接下來,在步驟1-2中,從傳收器訓練時序回復單元37與DFE 36,並執行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本身與其他從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從傳收器在訓練時序回復單元37與DFE 36時,為了避免此兩者相互影響而使運作參數無法收歛到適當的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採用如下方式來進行:先依據步驟1-1所執行之通道估測的結果(即通道線長),經由查表或換算,預估出一組適當的DFE 36之運作參數,再將這組參數預設至DFE 36,並在DFE 36參數之預設大小範圍的限制下,開始進行FFE 361參數之收斂,且同時開啟時序回復單元37之相位迴路(phase loop)以進行收斂,如此FFE 361之參數將很快地收斂至適當的值,眼狀圖(eye-pattern)亦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即打開。眼狀圖打開之後,再進行FBE 363及時序回復單元37之頻率迴路(frequency loop)之參數的收斂。利用前述方式,亦即先訓練較單純而不易受影響之FFE 361與相位迴路,再訓練較複雜而易受影響之FBE 363與頻率迴路,可有效避免DFE 36與時序回復單元37在訓練過程中之相互影響。當DFE 36與時序回復單元37訓練告一段落(即眼狀圖打開)後,從傳收器即進行去時序差動作,以將各從傳收器之輸入訊號對齊。去時序差動作在整個啟動程序中只需執行一次,因此在後續階段中不再執行。
在步驟1-3中,由於先前在步驟1-2已執行去時序差,所以從傳收器可進行遠端串音消除器323的訓練。由於接收器3之各功能方塊會相互影響,其中一個功能方塊之參數變動,會連帶影響其他功能方塊原已設定之參數的準確性,因此,從傳收器在訓練遠端串音消除器323後,要再次訓練時序回復單元37與DFE 36。
從第二階段開始,主傳收器與從傳收器就會持續互傳訊號,而非如第一階段只有主傳收器傳送訊號。在第二階段中,主傳收器與從傳收器基本上是把第一階段所執行的動作互換,亦即,從傳收器訓練其干擾消除模組32中之回音消除器321與近端串音消除器322(即第4圖中第二階段之E),而主傳收器則執行如前所述之步驟1-1~1-3,唯仍有以下差別:
(1)在第二階段中,主傳收器在訓練時序回復單元37時,只需訓練相位迴路的部份,而不需處理頻率迴路的部份,此因在主從架構中,是由從傳收器追蹤主傳收器之頻率,因而主傳收器不須執行頻率回復的動作,而從傳收器則是頻率回復與相位回復皆須執行。所以,由第4圖可看出,原本在第一階段中代號為T的部份(代表頻率迴路與相位迴路的訓練),在第二階段中皆替換為P(代表相位迴路的訓練)。
(2)在第二階段中,主傳收器仍會傳送訊號,因此仍會收到回音及近端串音,並且由於主傳收器已在先前之第一階段訓練好回音消除器321與近端串音消除器322,所以當主傳收器做完通道估測後要調整AAGC 30與DAGC 362之增益值時,也要相應地調整DAGC 33之增益值。這是因為,接收器3所收到之近端干擾會經過AAGC 30調整強度,因此AAGC 30之增益值若調整,近端干擾消除訊號(即回音消除訊號與近端串音消除訊號兩者之和)亦需透過DAGC 33相應地調整強度,亦即,若AAGC 30之類比增益值調大,DAGC 33之數位增益值亦需相應地調大,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也由於主傳收器在第二階段中仍會收到回音及近端串音,因此其在執行通道估測前,先經由加法器310將ADC 31轉換所得之數位輸入訊號扣除近端干擾消除訊號,才送入通道估測器34,如此可以提升通道估測的準確度。舉例而言,前文曾提及,當通訊系統20為有線通訊系統時,可利用遠端訊號中高頻與低頻成分的比值來進行通道估測。若遠端訊號受到太強的近端干擾(包含回音與近端串音),則其高頻與低頻成分的比值就會不準確,特別是在如10G BASE-T的系統中,在高頻訊號的部分,近端干擾可能遠大於遠端信號。因此,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第二階段中,主傳收器先將輸入訊號扣除近端干擾,才送入通道估測器34,可使通道估測更為精準。
最後,在第三階段中,通訊系統20開始進行資料的通訊,而各傳收器可藉由監視其本身的訊噪比(SNR),來決定是否重新訓練接收器3內部之功能方塊,例如,當訊噪比低於某預設臨界值時,即進行重新訓練,以更新相關功能方塊之運作參數。或者,各傳收器亦可內建計時器,以定時執行此種重新訓練,而不需隨時都在執行,如此可達省電功效。
本發明尚有其他實施方式,例如:在第4圖的三個階段中增加其他階段,以得到較佳的實施結果。例如:在一實施例中,通訊系統20為10G Base-T的乙太網路,此時其所適用的啟動程序為第4圖之啟動程序再另增兩個階段,如第5圖所示,其中,第一、二階段分別等同於第4圖之第一、二階段,第五階段等同於第4圖之第三階段,而第三、四階段則為新增的階段。在第5圖之啟動程序中,關於第一、二、五階段的說明,請參照前文;至於第三、四階段中主傳收器與從傳收器所執行的動作,則在下文說明。
在說明第三、四階段前,先說明10G Base-T系統所採用之湯林森-何洛緒瑪預編碼(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THP)模式。THP模式係指主從傳收器在啟動過程中需交換某些運作參數,並在預設的時間點同時切換至THP模式。以第3圖之架構而言,所交換的參數為FBE 363的參數,而在交換後,第3圖之架構需切換為第6圖之架構。如第6圖所示,對任一傳收器而言,在將自身接收器3之FBE 363參數傳遞給對方後,就禁能(disable)FBE 363,同時致能一模數運算(modulo)單元61;另一方面,自身傳送器4也會依據對方所傳來之FBE參數,致能一THP電路62。換言之,FBE 363可等效地替換為THP電路62加上模數運算單元61。如此做的好處在於,由於FBE 363容易在接收端造成誤差傳播(error propagation)的問題,藉由將正確的FBE 363參數傳遞至對方傳送器,以THP電路62加上模數運算單元61來等效替代FBE 363,即可有效避免此一問題。
接著說明第三與第四階段。請注意,在第三與第四階段中,主傳收器與從傳收器所執行之動作幾乎相同,除了在訓練時序回復單元37時,主傳收器僅執行相位迴路的部份(即圖中之代號P),而從傳收器則須執行頻率迴路與相位迴路的部份(即代號T)。第三階段可分為三個步驟3-1、3-2及3-3,分別對應至第5圖中第三階段之G、D/X/P/E(或D/X/T/E)及F/B/X/P/E(或F/B/X/T/E)。由於經過前兩階段的訓練,主傳收器與從傳收器內的功能方塊多已收斂至適當的參數值,因此在步驟3-1中,主從傳收器雙方會先交換彼此的訊號品質狀態,如訊噪比等資訊,藉以決定適合雙方之最佳功率準位,以便同時執行功率回退(power back off)的動作。在執行功率回退時,對任一傳收器而言,由於對方傳送器的傳送功率會改變,因此本身接收器之所有類比增益值與數位增益值都須隨著做調整:首先是調整AAGC 30的類比增益值,接著DAGC 362與DAGC 33的數位增益值要相應地調整,例如,若AAGC 30之類比增益值調整為原來的k倍,則DAGC 362的數位增益值須調整為原來的1/k倍,而DAGC 33的數位增益值須調整為原來的k倍。
接著,在步驟3-2中,由於AAGC 30、DAGC 362與DAGC 33的增益值已作過調整,因此干擾消除模組32之各消除器、時序回復單元37及DFE 36都需再次訓練,而由於此時各傳收器已調整至最佳的功率準位,因此經過再次訓練後,各傳收器應能達至最佳的訊噪比。
步驟3-3係為進入第四階段(亦即切換至THP模式)做準備。各傳收器為了要切換至THP模式,必須將FBE 363之參數傳遞至對方傳收器,但THP電路62之參數所需的位元數不一定等於FBE 363之參數的位元數。若FBE 363參數的位元數多於THP電路62之參數的位元數,就必須執行步驟3-3。在步驟3-3中,先將FBE 363之參數量化(quantize)成THP電路62之參數,例如若FBE 363與THP電路62之參數分別為12位元與8位元,則將FBE 363參數尾端之四個最小位元(LSB)截去,並同時停止更新FBE 363之參數(即第5圖中第三階段之B)。由於經過量化後,FBE 363之參數已改變,所以FFE 361之參數及DAGC 362也須跟著改變(即第5圖中第三階段之F);另外,干擾消除模組32之各消除器及時序回復單元37也可能會受影響。因此,在步驟3-3中,除了FBE 363外,所有受影響的功能方塊之參數都要再次更新。待主從傳收器雙方將參數再次更新後,就將截去尾端之FBE 363參數互相傳遞給對方,以便同時進入THP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當各傳收器之傳送器4由於執行功率回退而使其發出的功率改變時,連帶也會同向地改變所產生之回音與近端串音的大小,進而影響自身及其他近端傳收器之接收器3內部之相關功能方塊(如FFE 361、FBE 363、遠端串音消除器323、時序回復單元37等)的參數。因此,在第3圖及第6圖的架構中,DAGC 33緊接在回音消除器321與近端串音消除器322之後,以配合回音與近端串音的改變預做調整,如此其他功能方塊的參數就不需要再分別去調整,而有利於這些參數值的收斂。
第四階段可分為兩個步驟4-1與4-2,其分別對應至第5圖中第四階段之M與F/X/P/E(或F/X/T/E)。由於先前在步驟3-3中主從傳收器雙方已將FBE 363之參數互相交換,因此在步驟4-1中,雙方即同時進入THP模式,從第3圖之架構切換至第6圖之架構,亦即禁能FBE 363,並以模數運算單元61加上THP電路62來取代。在步驟4-2中,則將其他相關之功能方塊,即FFE 361、DAGC 362、干擾消除模組32之各消除器及時序回復單元37,再次執行訓練,以確保各傳收器不因架構切換而變得不穩定。而當整個系統穩定之後,即進入第五階段。由於第五階段等同於第4圖之第三階段,此處不再贅述。
在第4圖及第6圖所示之啟動程序的實施例中,由於先執行通道估測以預估出DFE 36的參數,因而可使整個接收器之訓練過程較不易因各功能方塊之相互影響而產生不穩定,也因此功能方塊之參數的收斂速度會增快。
在一實施例中,當通訊系統20為乙太網路時,其可依據通訊雙方之自動協調程序所決定採行之通訊規格(communication specification)(或稱為通訊標準communication standard、或可稱為通訊協定communication protocol),來執行對應之啟動程序。以下分別說明之:
(1)若自動協調程序決定要採行10G Base-T的規格,則執行如第5圖所示之啟動程序。
(2)若決定要採行1000 Base-T的規格,則所執行之啟動程序包含第5圖之第一、二、五等三個階段,其中,由於1000 Base-T之遠端串音並不顯著,所以不需執行遠端串音消除器之訓練(即第5圖代號為X的部份)。由於不需執行遠端串音消除器之訓練,故,相關電路可進入禁能狀態,以達到省功的功效。關於1000 Base-T的啟動程序(或稱初始方法)有各種實施方式,其中一實施例可參考中華民國專利第91132822號申請案(專利名稱為「用於網路系統之初始化方法」,申請人與本案相同),故在此省略其說明。
(3)若決定要採行100 Base-T的規格,則所執行之啟動程序包含第5圖之第一、二、五等三個階段,其中,由於100 Base-T僅利用一個通道傳送訊號、另一個通道接收訊號,因此沒有近端串音與遠端串音,也不需執行去時序差,而回音的問題亦不顯著,因此不需執行圖中代號為E、K、X的部分。於此規格中,可將不需執行之訓練之相關電路進入禁能狀態,以達到省功的功效。由於100 Base-T的傳收器已是業界熟悉之技術,故在此省略其說明。
(4)若決定要採行10 Base-T的規格,由於其亦僅利用一個通道傳送訊號、另一個通道接收訊號,且運作情形較100 Base-T更為單純,所以其啟動程序僅需主從傳收器雙方執行訊號偵測,而不需執行所有其他部分。於此規格中,可將不需執行之訓練之相關電路進入禁能狀態,以達到省功的功效。由於10 Base-T的傳收器已是業界熟悉之技術,故在此省略其說明。
由上述可知,在不同的通訊協定,將不同的電路進行禁能,可達到更佳的省功的效果。
當然,本發明舉了數種通訊規格(10G Base-T、1000 Base-T、100 Base-T、10 Base-T的規格)僅是作為例子,並非是作為限制。本技術領域人士,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特徵、或精神,可輕易作出其他變化。例如:可輕易思及的是,可新增其他不同的通訊規格,或是減少其中的幾個,例如:已少被使用或是已不使用、不普遍的通訊規格。決定使用何者通訊規格,應是與市場的須求有關。
第7圖與第8圖係本發明之通訊系統啟動方法之實施例的流程圖,其分別適用於通訊系統20之主傳收器與從傳收器。通訊系統20可為10G Base-T之乙太網路。由於其相關步驟已於上述內容所提及,本領域人士可輕易明瞭,所以省略其描述。
以上所述係利用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而非限制本發明之範圍。大凡熟知此類技藝人士皆能明瞭,適當而作些微的改變及調整,仍將不失本發明之要義所在,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
11~18...傳收器
20...通訊系統
3...接收器
30...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
31...類比至數位轉換器
32...干擾消除模組
321...回音消除器
322...近端串音消除器
323...遠端串音消除器
33、362...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
34...通道估測器
35...先進先出暫存器
36...決策回授等化器
361...前饋等化器
363...回授等化器
37...時序回復單元
34...通道估測器
38...切割器
39...時序差估計器
310~313...加法器
4...傳送器
41...數位訊號處理模組
42...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61...模數運算單元
62...THP電路
70~79、80~89...本發明之通訊系統啟動方法之一較佳實施例流程
第1圖係顯示通訊系統所產生之回音、近端串音及遠端串音。
第2圖係本發明之通訊系統之一實施例的方塊圖。
第3圖係第2圖之通訊系統之各傳收器內部的架構圖。
第4圖係顯示第2圖之通訊系統所執行之啟動程序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5圖係顯示第2圖之通訊系統所執行之啟動程序之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6圖係顯示第2圖之通訊系統切換至THP模式後,各傳收器內部的架構圖。
第7圖與第8圖係本發明之通訊系統啟動方法之實施例的流程圖。
3...接收器
30...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
31...類比至數位轉換器
32...干擾消除模組
321...回音消除器
322...近端串音消除器
323...遠端串音消除器
33、362...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
34...通道估測器
35...先進先出暫存器
36...決策回授等化器
361...前饋等化器
363...回授等化器
37...時序回復單元
38...切割器
39...時序差估計器
310~313...加法器
4...傳送器
41...數位訊號處理模組
42...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Claims (66)

  1. 一種適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收器之啟動(startup)方法,該傳收器包含一時序回復(timing recovery)單元、一干擾消除(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模組及一等化器,該啟動方法包含:執行一自動協調(auto-negotiation)程序,以決定出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以及當該傳收器為從傳收器時,執行下列步驟:執行一第一階段,其包含接收一訓練訊號、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以及依據該訓練訊號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執行一第二階段,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其中,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以及執行一第三階段,以執行該傳收器之一功率回退(power back off)動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係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之一頻率迴路與一相位迴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該第一階段係於該傳收器偵測到一遠端訊號時執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係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內之一回音(echo)消除器與一近端串音(near-end crosstalk)消除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 一階段中,還執行一去時序差(de-skew)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於執行該去時序差動作後,還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內之一遠端串音(far-end crosstalk)消除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該傳收器還包含一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及一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係用以調整該傳收器所接收之一輸入訊號的強度,該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係用以調整該干擾消除模組所產生之一近端干擾消除訊號的強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係依據該通道估測值,決定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類比增益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該功率回退動作包含調整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類比增益值與該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數位增益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三階段中,於調整該類比增益值與該數位增益值後,再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該時序回復單元及該等化器。
  11. 一種適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收器之啟動方法,該傳收器包含一時序回復單元、一干擾消除模組及一 等化器,該啟動方法包含: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出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以及當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時,執行下列步驟:執行一第一階段,輸出一訓練訊號、至少依據該訓練訊號之回音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執行一第二階段,其包含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以及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以及執行一第三階段,以執行該傳收器之一功率回退動作;其中,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係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之一相位迴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該第二階段係於該傳收器偵測到一遠端訊號時執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該通道估測係依據該傳收器之一輸入訊號與該干擾消除模組所產生之一近端干擾消除訊號兩者之差來執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係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內之一回音消除器與一近端串音消除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 該第二階段中,還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於執行該去時序差動作後,還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內之一遠端串音消除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該傳收器還包含一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及一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係用以調整該傳收器所接收之一輸入訊號的強度,該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係用以調整該干擾消除模組所產生之一近端干擾消除訊號的強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當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類比增益值調整時,該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數位增益值亦相應地調整。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係依據該通道估測值,決定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類比增益值與該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數位增益值。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該功率回退動作包含調整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類比增益值與該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數位增益值。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 第三階段中,於調整該類比增益值與該數位增益值後,再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該時序回復單元及該等化器。
  23. 一種位於一通訊系統之傳收器,包含:一自動協調電路(auto-negotiation circuit),用以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為從傳收器;一時序回復單元,用以執行該傳收器之訊號時序回復;一干擾消除模組,用以消除該傳收器所接收之干擾;以及一等化器,用以執行通道等化;其中,當該傳收器為從傳收器時,該傳收器於啟動時,執行一第一階段與一第二階段;在該第一階段中,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並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且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在該第二階段中,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其中該傳收器在完成該第二階段後還執行一第三階段,以執行一功率回退動作,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當該傳收器為從傳收器時,該時序回復單元係用以執行頻率與相位之回復。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第一階段係於該傳收器偵測到一遠端訊號時執行。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干擾消除模組包含一回音消除器與一近端串音消除器。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該傳收器還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干擾消除模組還包含一遠端串音消除器;在該第一階段中,該傳收器於執行該去時序差動作後,訓練該遠端串音消除器;在該第二階段中,係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之該回音消除器與該近端串音消除器。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傳收器,更包含:一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用以調整該傳收器所接收之一輸入訊號的強度;以及一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用以調整該干擾消除模組所產生之一近端干擾消除訊號的強度。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該傳收器係依據該通道估測值,決定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類比增益值。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功率回退動作包含調整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類比增益值與該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數位增益值。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三階段中,該傳收器於調整該類比增益值與該數位增益值後,再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該時序回復單 元及該等化器。
  33. 一種位於一通訊系統之傳收器,包含:一自動協調電路,用以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為從傳收器;一時序回復單元,用以執行該傳收器之訊號時序回復;一干擾消除模組,用以消除該傳收器所接收之干擾;以及一等化器,用以執行通道等化;其中,當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時,該傳收器於啟動時,執行一第一階段與一第二階段;在該第一階段中,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在該第二階段中,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並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且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其中該傳收器在完成該第二階段後還執行一第三階段,以執行一功率回退動作,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當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時,該時序回復單元係用以執行相位之回復。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第二階段係於該傳收器偵測到一遠端訊號時執行。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該傳收器係依據其所接收之一輸入訊號與該干擾消除模組所產生之一近端干擾消除訊號兩 者之差,來執行通道估測。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干擾消除模組包含一回音消除器與一近端串音消除器。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該傳收器還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干擾消除模組還包含一遠端串音消除器;在該第二階段中,該傳收器於執行該去時序差動作後,訓練該遠端串音消除器;在該第一階段中,係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之該回音消除器與該近端串音消除器。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傳收器,更包含:一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用以調整該傳收器所接收之一輸入訊號的強度;以及一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用以調整該干擾消除模組所產生之一近端干擾消除訊號的強度。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該傳收器係依據該通道估測值,決定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類比增益值與該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數位增益值。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功率回退動作包含調整該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類比增益值與該數位自動增益控制單元之一數位增益值。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 三階段中,該傳收器於調整該類比增益值與該數位增益值後,再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該時序回復單元及該等化器。
  44. 一種適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收器之啟動方法,該傳收器包含一時序回復單元、一干擾消除模組及一等化器,該啟動方法包含: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出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以及當該傳收器為從傳收器時,執行下列步驟:執行一第一階段,以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及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執行一第二階段,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以及執行一第三階段,以執行該傳收器之一功率回退動作,其中,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係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內之一回音消除器與一近端串音消除器。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於執行該去時序差動作後,還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內之一遠端串音消除器。
  47. 一種適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收器之啟動方法,該傳收器包含一時序回復單元、一干擾消除模組及一等化器,該啟動方法包含: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出該傳收器係為主傳 收器或從傳收器;以及當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時,執行下列步驟:執行一第一階段,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執行一第二階段,以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及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以及執行一第三階段,以執行該傳收器之一功率回退動作,其中,該第一階段在該第二階段之前。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係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內之一回音消除器與一近端串音消除器。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啟動方法,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於執行該去時序差動作後,還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內之一遠端串音消除器。
  50. 一種傳收器,該傳收器係具有至少二個不同的啟動程序以支援至少二種不同的通訊規格,該傳收器包含:一自動協調電路,用以執行一自動協調程序,以決定採行該至少二種不同的通訊規格其中之一,以及決定該傳收器係為主傳收器或為從傳收器;一時序回復單元,用以執行該傳收器之訊號時序回復;一干擾消除模組,用以消除該傳收器所接收之干擾;以及一等化器,用以執行通道等化; 其中,該傳收器於啟動時,依據該自動協調程序所決定採行之通訊規格以及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執行相對應的啟動程序,其中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執行一功率回退動作。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當該自動協調程序決定採行10G Base-T之通訊規格且該傳收器為從傳收器時,該傳收器所執行之對應啟動程序依序包含:執行一第一階段,其包含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以及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執行一第二階段,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執行一第三階段,以執行該傳收器之一功率回退動作;以及執行一第四階段,以將該傳收器切換至湯林森-何洛緒瑪預編碼(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模式。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干擾消除模組包含一回音消除器、一近端串音消除器及一遠端串音消除器。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該傳收器還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該傳收器係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之該回 音消除器與該近端串音消除器;在該第一階段中,該傳收器於執行該去時序差動作後,訓練該遠端串音消除器。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當該自動協調程序決定採行10G Base-T之通訊規格且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時,該傳收器所執行之對應啟動程序依序包含:執行一第一階段,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執行一第二階段,其包含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以及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執行一第三階段,以執行該傳收器之一功率回退動作;以及執行一第四階段,以將該傳收器切換至湯林森-何洛緒瑪預編碼(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模式。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干擾消除模組包含一回音消除器、一近端串音消除器及一遠端串音消除器。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中,該傳收器還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該傳收器係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之該回音消除器與該近端串音消除器;在該第二階段中, 該傳收器於執行該去時序差動作後,訓練該遠端串音消除器。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當該自動協調程序決定採行1000 Base-T之通訊規格且該傳收器為從傳收器時,該傳收器所執行之對應啟動程序依序包含:執行一第一階段,其包含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以及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以及執行一第二階段,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9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一階段中,該傳收器還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9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干擾消除模組包含一回音消除器與一近端串音消除器。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當該自動協調程序決定採行1000 Base-T之通訊規格且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時,該傳收器所執行之對應啟動程序依序包含:執行一第一階段,以訓練該干擾消除模組;以及執行一第二階段,其包含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以及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2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在該第 二階段中,該傳收器還執行一去時序差動作,以消除該傳收器與其他傳收器之輸入訊號間的時序差。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2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該干擾消除模組包含一回音消除器與一近端串音消除器。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當該自動協調程序決定採行100 Base-T之通訊規格時,不論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該傳收器所執行之對應啟動程序包含:執行通道估測以產生一通道估測值;依據該通道估測值預先設定該等化器之參數;以及訓練該時序回復單元與該等化器。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傳收器,其中當該自動協調程序決定採行10 Base-T之通訊規格時,不論該傳收器為主傳收器或從傳收器,該傳收器所執行之對應啟動程序包含:執行訊號偵測,以判斷是否收到一遠端訊號。
TW98129443A 2008-09-02 2009-09-01 通訊系統中之傳收器及其啟動方法 TWI414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370708P 2008-09-02 2008-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2138A TW201012138A (en) 2010-03-16
TWI414165B true TWI414165B (zh) 2013-11-01

Family

ID=41725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29443A TWI414165B (zh) 2008-09-02 2009-09-01 通訊系統中之傳收器及其啟動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891601B2 (zh)
TW (1) TWI4141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0405B1 (en) * 2009-04-16 2015-10-13 Altera Corporation Self-tuning high speed transceiver for IC wireline channel
JP5473131B2 (ja) * 2010-01-15 2014-04-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セッサ
US8804793B2 (en) * 2010-07-16 2014-08-12 Aquant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link recovery
US9001920B2 (en) 2013-02-19 2015-04-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524696B (zh) 2013-08-14 2016-03-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乙太網路系統之線長估測方法及其接收器
TWI517563B (zh) * 2013-12-18 2016-01-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裝置及其放大倍率的控制方法
US8976854B1 (en) * 2014-01-22 2015-03-10 Ls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 forward equalizer with variable cursor position
US9497025B2 (en) * 2014-09-20 2016-11-15 Innovasic Inc. Ethernet interface module
US10637993B1 (en) * 2016-09-26 2020-04-28 Aquantia Corp. High-bandwidth home network over phone line
US11115151B1 (en) 2019-03-22 2021-09-07 Marvell Asia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retraining of ethernet transceivers based on trickling error
US10771100B1 (en) 2019-03-22 2020-09-08 Marvell Asia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fast retraining of ethernet transceivers
US11228465B1 (en) 2019-03-22 2022-01-18 Marvell Asia Pte, Ltd. Rapid training method for high-speed ethernet
CN112671518A (zh) * 2019-10-14 2021-04-1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TWI773966B (zh) * 2020-02-20 2022-08-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運作方法以及接收裝置
TWI739317B (zh) * 2020-02-24 2021-09-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器與通道估測方法
CN113346965B (zh) * 2020-03-02 2023-08-0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器与信道估测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5331A1 (en) * 1998-11-09 2001-12-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air gigabit ethernet transcei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2052A (en) * 1997-08-18 1999-07-13 Conexant Systems, Inc. Fast Ethernet combination chaining of auto-negotiations for multiple physical layer capability
DE69922405T2 (de) 1998-11-09 2006-01-12 Broadcom Corp., Irvine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entscheidungrückgekoppelten dekodierung
US7564866B2 (en) 2000-07-21 2009-07-2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gitally processing optical data signals
US7447262B2 (en) * 2005-05-12 2008-11-04 Rdc Semiconductor Co., Ltd. Adaptive blind start-up receiver architecture with fractional baud rate sampling for full-duplex multi-level PAM systems
US7852913B2 (en) * 2005-10-03 2010-12-14 Clariphy Communications, Inc. High-speed receiver architecture
TWI373944B (en) * 2008-04-09 2012-10-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frequency offset and estimat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5331A1 (en) * 1998-11-09 2001-12-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air gigabit ethernet transceiver
US20020122479A1 (en) * 1998-11-09 2002-09-05 Agazzi Oscar E. Multi-pair gigabit ethernet transceiver
US20040071242A1 (en) * 1998-11-09 2004-04-15 Agazzi Oscar E. Multi-pair gigabit ethernet transceiver
US20050036576A1 (en) * 1998-11-09 2005-02-17 Agazzi Oscar E. Multi-pair gigabit ethernet transcei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91601B2 (en) 2014-11-18
TW201012138A (en) 2010-03-16
US20100054315A1 (en) 201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4165B (zh) 通訊系統中之傳收器及其啟動方法
CN102055530B (zh) 一种充分消除以太网系统中emi影响的方法和系统
US9160482B2 (en) PHY retraining
US8320411B1 (en) Fast retraining for transceiver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920186B1 (ko) 확장된 범위 이더넷 링크 디스커버리 시그널링을 위한 방법및 시스템
US9912375B1 (en) Cancellation of alien inter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203975B1 (en) Adaptive analog echo/NEXT cancellation
JP2004159290A (ja)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デコード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6320901B1 (en) Method for fast off-line training for discrete multitone transmissions
TWI452854B (zh) 可快速調整類比回音消除電路參數的通訊裝置和相關的回音消除方法
US20180183629A1 (en) Phy transceiver with adaptive tx driv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reof
US7388909B2 (en) Initialization method for a network system
US20190165921A1 (en) Ethernet Transceiver with PHY-Level Signal-Loss Detector
CN102006100B (zh) 通讯系统中的传收器及其启动方法
US10177943B2 (e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wireline channel degradation detection
TW201318392A (zh) 一種調整一傳送時脈之收發裝置以及相關方法
US9413573B2 (en) Receiver and gai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00290333A1 (en) Method for enhancing ethernet channel impairment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130939B2 (en) Maintaining convergence of a receiver during changing conditions
US8611451B1 (en) Precoder coefficient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WI424696B (zh) 抵消信號之時間關聯性的通訊系統與方法
TWI718808B (zh) 干擾消除器與干擾消除方法
CN112803959B (zh) 收发电路与应用于收发电路的信号处理方法
US11228465B1 (en) Rapid training method for high-speed ethernet
US11456895B2 (en)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