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45003B - Antenna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ntenna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45003B
TW545003B TW090132602A TW90132602A TW545003B TW 545003 B TW545003 B TW 545003B TW 090132602 A TW090132602 A TW 090132602A TW 90132602 A TW90132602 A TW 90132602A TW 545003 B TW545003 B TW 5450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tenna diversity
information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32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chinori Kishimoto
Toshiyuki Wakisaka
Shoichi Koga
Masami Wad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071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21779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45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450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五、發明説明ΰ )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係使用多 數天線以進行頻率數跳動及天線分集之通信者。 近年來數位無線通信係廣泛使用頻譜擴散法。然 ,,具有頻率數跳動。頻率數跳動,係傳送頻率數並不固 定為特定之頻率數,且依序切換成另—頻率數之通信方 *數位無線it信’係形成除直接波外反射波、折射波 等相互重豐而接收之多重波傳送搬運路徑,且藉到達時間 相異之多數波之合成而產生減弱狀態,且形成傳送錯科 生之原因之一。 乍如上述之夕f波傳送搬運路徑之減弱狀態對策 之一者’已知有頻譜擴散通信方式、直接擴散⑽ect =u = e:DS)方式、頻率數跳動(Frequeney H_ng哪。 其中頻率數跳動方式’係藉以一定之順序切換(使跳 動)信號之中心頻率數,而進行_擴^ 跳動速度為資訊速度以上時,稱為高速頻率數跳動 動速度為資訊速度以下時,稱為低速頻率數跳動 好幾個頻率數傳送一 式係以一個頻率數傳 其中,高速頻率數跳動係使用 個資訊符號。又,低速頻率數跳動方 送多數資訊符號。 式相較於高速頻率數跳動 且傳送效率降低,但藉合 然後,低速頻率數跳動方 方式,則可以簡易之裝置構成, 五、發明説明(2 ) 併使用再傳送及訂正符號,可獲得減弱狀態對策效果,因 此於無線LAN等系統上被採用。 另一方面’天線分集係準備減弱狀態相關性低之多 數天線,且將其等中之接收電力加以合成或切換,而使減 弱狀態減少之方式。 於天線分集上’具有使用空間性分離之多數天線之 空間分集、使用偏波相異之多數天線之偏波分集、使用指 向性相異之多數天線之指向性分集等。本發明係關於一種 天線分集。 天線分集中之接收信號之合成方法,係有將各接收 信號同相化且以各接收信號之SN&進行加重而合成之最 大比合成法、將各接收信號同相化而合成之等利得合成 法選擇各接收信號中為最大接收等級之信號之選擇合成 法。 又,合成法中有藉接收機之任一階段進行合成,而 於檢測波前進行之合成法及檢測波後進行之合成法。但, 該等合成法中,多數之接收機變得必要,且硬體規模變大。 更簡易之方法係天線切換法。天線切換法,係切換 多數之天線而以一個接收機進行接收者,且接收等級到達 預定之切換等級以下時,切換成另一天線以進行接收者。 進行天線切換時,有切換目標之天線之接收等級作 為預定之切換等級以下時之動作計數法,而隨時切換天線 並持續尋找切換等級以上之天線之SE(Swich-andjxamie) 法、一旦切換則接收切換之天線且再次由切換等級以上向 545003 A7 ___ B7 五、發明説明(3 ) 以下推移時切換成另一天線iSS(Swich_and-Stay)法。 進而,使用日本國内之TDMA(Time Division Multipe Access)方式之數位行動電話之移動局,係於自局時間分 隔法之信號接收前之時間分隔法信號區間内進行檢測及 比較兩個天線之接收等級,且使用切換成等級較大天線之 天線切換法。 弟12圖係習知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之概略塊狀圖。 如弟12圖所示’該通信裝置係具有兩個天線1 〇 1、1 ,且 切換機構103係選擇該等天線1〇1、1〇2中其一。 LNA(Low Noise Amplifier”04,係將切換機構1〇3所 選擇之天線之信號增幅,且朝混頻電子管1〇5輸出。又, 混頻電子管105上輸入有局部振蕩器ι〇6所生成之信號,混 頻電子管一05係混合該等信號,且變換成IF(Intermediate Frequency)信號,朝 AGC(Aut〇matic Gain c〇ntr〇i)107 輸 出。AGC107,係將輸入之信號增幅,並朝檢波器輸出。 又’切換機構103係切換天線1〇1、1〇2,且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108係測量天線 101、102之信號強度並朝比較機構109輸出,而比較機構 109係將天線1 〇 1、1 〇2之信號強度作大小比較。 該大小比較,係如第13圖所示於自局槽縫之前槽縫 進行,且切換機構13係於自局槽縫前之槽縫中切換成強度 較大之天線,而實現天線分集。如此一來,於自局時間分 隔法可不產生天線切換、且可迴避切換所產生之雜音。 然而,頻率跳動方式合併使用該天線切換法,依下
545003 A7 _B7_ 五、發明説明(4 ) 述理由並不容易。 通常,頻率數跳動方式中由一個跳動頻率數所見 時,則為狹區域之信號。 因此,由各跳動頻率數所見時接受減弱狀態,但高 速頻率數跳動方式,係以多數之頻率數傳送一個資訊符 號,而可獲得頻率數分集效果。 低速頻率數跳動方式,係以一個頻率數傳送多數之 資訊符號,因此難以獲得頻率數分集效果。在此,藉合併 使用再傳送及錯誤訂正符號,而可改善傳送品質,但傳送 效率降低。 對於上述問題,考慮到頻率跳動方式、尤其於低速 頻率數跳動方式合併使用天線分集之方法,且特別使用硬 體構造及處理較簡易之天線切換法,但於移動局等中有 效。 然而,於頻率數跳動方式合併使用天線切換法之天 線分集時,產生下述問題。 以下,係舉Bluetooth為例以說明作為使用低速頻率 數跳動方式之數位無線通信。且,本發明亦可適用於 Bluetooth以外。 且,Bluetooth係由其標準化團體之Bluetooth SIG(http://www.bluetooth.com)所作成之短距離無線通信 規格,其概要係「Jaap C. Haartsen,”BluetoothTM :A new radio interface providing ubiquitous connectivity’’,IEEE Vehic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Vol.l,ppl07-l 1 l,May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5003 A7 -—____ _____B7__ 五、發明説明(5 ) 2000」等。 1時間分隔法係625psec,且基本上如i時間分隔法般 跳動頻率數。跳動速度係1600hop/sec。 以一個跳動頻率數傳送一個信息,因此於信息之途 中頻率數不跳動。 又,靜止或步行中等使用狀態下,i信息接收中之接 收等級變動相當小幾乎可忽略。 因此,合併使用天線切換法時之天線切換,若如各 跳動頻率數般進行則足夠。 然而,時間分隔法形成相異之跳動頻率數,因此於 前述SE法及SS法或時間分隔法中,儘管適用進行各天線 接收等級之檢測、比較、切換之天線切換法,亦無法獲得
天線分集效果。 X 又,於接收時間分隔法内中,若進行天線之接收等 級之檢測、比較且切換天線,則將受到切換所產生之雜立 影響。 …曰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高頻率數跳動及天線分集通信 之親和性、且使通信性能提高。 *更詳而言之’目的在提供一種技術,其係使用硬體 規模較小之天線切換法,且於頻率數跳動方式下獲得天
分集效果者。 V 第1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使用多數之天線進 行頻率數跳動及分集之通信,同時依本頻道及次頻道之 率數之相關性,而進行天線切換者。 , 本紙張尺度適财酬緖準 545003 A7
第2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包含有 多數之天線; 切換機構,係用以由該等天線中選擇一天線者; 接收資訊測量機構’係用以測量顯示有該切換機構所選擇 之天線之接收狀態之接收資訊者; 記憶機構,係«記憶本頻道及次頻道之頻率數差資訊 者;及 ' 切換控制機構,係用以控制前述切換機構者; 而,其中該切換控制機構係參照頻率數差資訊及信號資 訊,且本頻道及次頻道具有高頻率數相關性,且在接收狀 悲不良之狀態下,當跳進次頻道時令前述切換機構進行天 線切換者。 如該等構造,若運用頻率數之相關性,則本頻道及 次頻道之頻率相關性高時,跳進次頻道時天線之接收狀態 具有咼蓋然性,而可保證接近本頻道之天線之接收狀態。 因此,頻率數相關性高且本頻道之接收狀態不良之 狀態下’跳進次頻道時判斷為其天線之接收狀態為不良, 且可切換天線。又,該相關性高且本頻道之接收狀態良好 之狀態下,跳進次頻道時判斷為其天線之接收狀態為良 好,且無法切換天線。 該相關性較低時,本頻道之接收等級及次頻道之接 收等級變動為無關係,因此切換及不切換天線時之期待值 相同。藉此,頻率數相關性較低時尤其可進行切換或不切 換天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规格(210X297公釐) 請 ! 先: 閲严!- 讀 : 背 面·: 之 丨丨 意 ! 事 · 項 : 再 Μ 寫 本 頁
-9- 545003 A7 "發明説明 藉此,頻率數跳動方式下儘管使用天線切換法,亦 可維持良好之接收狀態。 第3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頻率數差資 訊’係本頻道之頻率數及次頻道之頻率數;且,其中該信 號資訊,係該天線之接收強度。 依該構造,切換控制機構係可輕易獲得頻率數差。 又’信號資訊係正確地顯示接收狀態是否良好。 第4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備有一臨界值記 憶機構’其係用以記憶判定頻率數相關高低之第1臨界 值、判定接收狀態是否良好之第2臨界值者; 而,其中該切換控制機構,係將本頻道及次頻道之頻率數 差與第1臨界值作大小比較,且將信號資訊與第2臨界值作 大小比較者。 依該構造,只要進行與臨界值之大小比較,即可簡易 且快速地判定相關性之高低、接收狀態是否良好。 第5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備有一輸入機 構’其係接受進行通信之周圍空間之環境資訊輸入者; 且,其中該切換控制機構,係依輸入之環境資訊而更新第 1 6¾界值者。 依該構造,由於周圍空間之大小不同而頻率數之相 關性產生變化,但可與該變化相對應。 第6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環境資訊,係 用以區別室内、辦公室或室外者。 依該構造’可與代表性之周圍空間相對應。 本紙張尺度_中國國家標準(CNS) 公釐) 一 -----一 -10- 545003 A7 __ __B7___ 五、發明説明(8~^ —-- 第7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顯示該環境資訊 為室内時,第1臨界值為10MHz等級;,顯示該環境資訊 為辦公室時,第1臨界值為1MHz等級;顯示該環境資=為 室外時,第1臨界值為200kHz等級。 依該構造,相關係數為0.5以上且1以下時,告 」s作具 有較高之頻率數相關性。且,一般而言將相關係數形成〇 $ 之頻率數差稱為相關區域寬B。 第8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切換控制機 構’係本頻道及次頻道具有高頻率數之相關性,且在接收 狀態良好之狀態下,當跳進次頻道時令前述切換機構進行 天線切換者。 依該構造,若繼續使用現在的天線,則可維持良好 之接收狀態,且蓋然性高時可繼續使用使用現在的天線。 第9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係用以進行頻率數跳 動之通信者,包含有: 多數之通信路徑,係具有天線者; 切換機構,係用以由該等通信路徑中選擇依通信路捏者· 接收資訊測量機構,係用以測量顯示有該切換機構所選擇 之通信路徑之狀態之信號資訊者;及 吕己憶機構’係用以記憶前述接收資訊測量機構所測量之作 號資訊者; 且,其中該切換機構,係依記憶於前述記憶機構之信號資 说,而選擇通信路者。 依該構造,接收資訊測量機構係測量現在通信路徑及 本紙張尺度賴巾®國家鮮(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 -11- 五、發明説明(9 ) 本頻道之跳動頻率數中之信號資訊,且記憶機構進行記 憶。因此,接著跳進該頻道時可參照記憶機構之信號資 訊。由於進行參照,而於跳動後具有高蓋然性並可保證接 收狀態變得良好,且可控制減弱狀態並提高接收品質。該 效果,係於使用低速頻率數跳動時相當顯著,但亦可將本 發明與高速頻率數跳動加以組合,此時亦可期待性能改 善。 且,該信號資訊係顯示接收強度之數值、顯示接收狀 態是否良好之值、接收錯誤檢測結果等。 第11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記憶機構,係 就所有跳動頻率數而記憶所測量之信號資訊者。 依4構造,纪憶機構係可記憶所有跳動頻率數中之 4吕號資訊’且更嚴密地管理接收狀態。 第12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切換機構,係 根據記憶於前述記憶機構之次頻道之信號資訊,當切換跳 動頻率數時切換通信路徑者。 依該構造,可於接收時間分隔法内免於產生通信路 徑之切換,且控制雜音之發生。 第13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前述記憶機構之 省跳動頻率數之仏號資訊,係如跳動頻率數之切換般更新 者。 依該構造,可更新信號資訊而與通信裝置之移動 等、狀況之變化相對應。 第14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前述記憶機構之 ¢45003 五、發明説明(ίο ) 4吕號資訊,係在與該跳動頻率赵亡 貝手數有尚相關性之範圍内一併 更新者。 依該構造’可整理與該跳動頻率數有高相關性之範 圍内之信號資訊並進行更新,且將更新信號資料之間距縮 短’以提南與狀況變化相對之隨動性。 第15發明之天線分隼^ 古姑 果逋佗裝置,其中該記憶機構之信 號資訊被一併更新之範圍係形成可變動之狀態。 依該構造,可於記憶機構之初期化後立即大範圍的 更新信號資訊,且使信號資訊之正確度提高到某個程度, 且進行-遍更新後只可於信賴性高之狹窄範圍内更新信 號資訊。 第16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記憶機構,係 不就所有跳動頻率數,而如分割頻譜擴散區域後之區域 般,記憶所測量之信號資訊者。 依該構造,可匯集分割頻譜擴散區域後之各區域, 並縮短更新信號資訊之間距,而更加提高相對於狀態變化 之隨動性。 第17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切換機構,係 關於次頻道所屬之區域,且根據記憶於前述記憶機構之信 號資訊,於切換跳動頻率數時切換通信路徑者。 依該構造,可於接收時間分隔法内免於產生通信路 徑之切換,並控制雜音之發生。 第18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前述記憶機構之 該區域之信號資訊,係如跳動頻率數之切換般更新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藿) -13- 545003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依該構造,可與通信裝置之移動等、狀態之變化相 對應。 第19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記憶機構,係 只記憶前述切換機構所選擇之一通信路徑之信號資訊 者;其中該切換機構,係與該通信路徑相關之信號資訊若 車父預疋之值小’則切換成另一通信路捏者。 依該構造,可切換通信路徑以進行通信狀態之改 善。又,可節省記憶機構之記憶容量。 第20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記憶機構,係 記憶前述多數之通信路徑之所有信號資訊者;其中該切換 機構,係切換成通信狀態最良好之通信路徑者。 依該構造,可更嚴密地管理接收狀態。 第21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在初期狀態下, 以均等之可能性選擇前述多數之通信路徑。 於初期狀態下’使用任何通信路徑時,並不確定是 否形成良好之通信狀態。藉此,於均等之可能性所選擇之 中間狀態下開始,其後可朝更良好之通信狀態移動。 第22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持續一段時間不 進行通信時,其中該記憶機構係回到初期狀態。 若不長時間進行通信,則不長時間更新信號資訊, 接著再進行通信時狀況將產生大的變化。因此,回到中間 狀態之後,朝更良好之通信狀態移動。 第23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前述信號資訊 係該通信路徑中之天線之接收強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14- 545003 A7 B7 五、發明説明(丨2 ) 依該構造,確切地表現通信狀態。 第24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係使用被切換之 通信路徑之天線進行傳送。 若接收狀態良好,則可預測相反的傳送狀態亦良 好。如此一來,可利用接收狀態之監視結果,而提高傳送 狀態。 第25發明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與該記憶機構之 傳送頻道相關之信號資訊,係使用傳送之回答中之 ACK/NCK資訊進行更新。 依該構造’可更新傳送時間分隔法之通信資訊,且 可縮短更新之間距而更加提高與通信狀況之變化相對之 隨動性。 (圖示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之實施態樣1中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 之概略塊狀圖。 第2圖係顯示同一頻率數相關性之圖表(室内)。 第3圖係顯示同一頻率數相關性之圖表(室外)。 第4圖係同一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之流程圖。 第5圖係同一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之流程圖。 第6圖係本發明之實施態樣2中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 之概略塊狀圖。 第7圖係同一天線切換時間之說明圖。 第8圖(a)係與同一接收頻道相關之通信資訊更新說 本紙張尺雜娜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v一口 · -15- 545003 A7 B7 1 ' 1 ......1 _______________ _ — _ _ _ 五、發明説明(l3 ) 明圖,第8圖(b)係與同一傳送頻道相關之通信資訊更新說 明圖。 第9圖係本發明之實施態樣3中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 之概略塊狀圖。 第10圖係本發明之實施態樣4中之天線分集通信裝 置之概略塊狀圖。 第11至12圖係習知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之概略塊狀 圖。 第13圖係習知之天線切換時間之說明圖。 以下,一邊參照圖示,一邊就本發明之實施態樣加 以說明。 (實施態樣1) 首先,就本例所使用之Bluetooth進行追加說明。
Bluetooth之頻率數係2·4Ηζ,而跳動頻道數係79個, 且1頻道之區域係1MHz。藉此,Bluetooth之跳動區域係 79MHz。一邊隨機跳動於該頻率數内,一邊進行通信。 又,Bluetooth之接收強度係規定為_70dBm以上,且 接收強度低於該值時,變得無法接收。 第1圖係本發明之實施態樣1中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 之概略塊狀圖。 如第1圖所示,該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係備有多數之天 線10、11,且使用該等天線1 〇、11以進行頻率數跳動及分 集之通信。且,如圖所示天線可為兩條亦可為3條以上。 天線10、11分別與切換機構12之輸入用端子12a、12b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16- 545003 A7
相連接。又’切換機構12係具有1個輸出用端子12C,且該 端子12c係依切換控制機構15之切換信號,於天線1〇、u 中擇一’並與信號資訊測量機構13相連接。 信號資訊測量機構丨3,係測量切換機構12所選擇之天 線接收強度’且將所測量之接收強度當作接收資訊朝切換 控制機構15輸出。且,該接收資訊若可判定天線之接收狀 態是否良好則任意皆可。 又’信號資訊測量機構13係將接收信號朝解調器14 輸出。且’較解調器14後段之部分為任意,因與本發明無 關而省略說明。 頻道頻率數記憶機構16,係記憶通信所使用之各頻道 之頻率數。藉此,切換控制機構丨5係藉參照頻道頻率數記 憶機構16,而可得知本頻道及次頻道(剛才跳進次頻道之 頻道)之各頻率數,且可求得本頻道及次頻道之頻率數差。 且’本例中進行依Bluetooth之通信,因此若頻道頻率 數記憶機構16可記憶79頻道之頻率數則足夠。 又’臨界值記憶機構17係記憶第1臨界值Thl(定下頻 率數相關性之高低之頻率數差)、第2臨界值Th2(定下接收 狀態是否良好之接收強度)。本例中,依Bluet00th而第2臨 界值Th2常為·72(1Βιη。 另一方面,第1臨界值Thl係如以下說明般,可採用分 別為10MHz、1MHz、200kHz之3種數值。且該等值為其中 一例’但亦可依需要做些許改變。臨界值記憶機構17,係 5己憶该等3種數值及現在的第1臨界值Thl、第2臨界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17- 545003 A7
545003 A7 r----—_____ 五、發明説明(l6 ) 相關之關係加以說明。且,以下使用相關係數=〇·5當作用 以區別相關性高低之臨界值,但該值可依需要而進行變 更。 本實施態樣中,該周圍環境係[室内(狹窄之空間)]、 [辦公室(具有中等大小之空間)]··且,所謂的,,辦公室,,係 語言表現上的問題,實際上若為倉庫、工廠等建築物之大 小,則假没為[放入該範疇即可。]、[室外(寬廣且障礙物 少的空間)]。 上述區別,係將發生多路徑電波反射之周圍環境分類 成代表性者,亦可以較少之區別進行對應亦可,且亦可更 I 终細地分類。 而,以上之區別中關於室内,依發明人之實際測試而 獲得第2圖所示之特性。如第2圖所示,又由(數式丨)可清 楚明白,該特性係當頻率數Af(橫軸)變大時,則顯示相關 係數變小之右邊向下的傾向。 然後,由相關係數=0.54可知頻率數Μ大概為1〇MHz 以下。因此,本例係將室内之第i臨界值Thl設為i〇MHz。 又’辦公室係於[電波傳送手冊REALIZE INC.370頁] | 上’關於延遲擴展p有所謂辦公室内p =100nsec之資料。 又,延遲斷面為指數係數型時,若設延遲區域B、延遲擴 展P ’則有Β = 1/2π p之關係。 由以上進行換算時,行程相關係數=0.5〜1係頻率數差 △ f為約1〜2MHz以下。本例中,將辦公室之第1臨界值Thl 設為1MHz。 本紙張尺度翻 )---- -19- 五 發明說明(17 特#進:而,/外係有所謂[市區街道傳送中之頻率數相關 ^石等日本電仏電話公社橫須賀電器通信研究 7]弟3頁第4圖各分類上之頻率數相關性)]之文獻,將此 加以整理後便如第3圖所示。 由弟3圖可知本例之宮夕卜 楚 至外之弟1臨界值Thl係設為 200kHz 〇 田以上 3種第 1 臨界值 Thl(1〇MHz、1MHz、 可以該等之等級進行變更。 且,如第1圖所示於該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上,為輸入 周圍環境(在此係室内、辦公室、室外中任一)而設有輸入 機構18。輸入機構18若簡單進行構造,則使用者亦可以按 鈕等進行手輸入。當然,當作輸入機構18係可輸入周圍環 境即可,亦可使用其他眾所周知之機構。 又’切換控制機構15係依第4、5圖之流程圖,控制切 換機構12等其他要素。尤其,切換機構15係參照頻率數差 資訊及信號資訊,且本頻道及次頻道具有高之頻率數相關 性,且接收狀態不良之狀態下,跳進次頻道時令切換機構 12進行天線切換。 又’切換控制機構15係本頻道及次頻道具有高之頻率 數相關性,且於接收狀態良好之狀態下,跳進次頻道時不 令切換機構進行天線切換。 切換機構15為輸入環境資訊而進行第4圖之處理。首 先,切換控制機構15具有自輸入機構1 8之輸入。在此,周 圍環境若為室内(步驟1),則設第1臨界值Thl = 10MHz(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20- 545003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 驟2),朝步驟6移動。 相同地,周圍環境若為辦公室(步驟3),則設第1臨界 值Thl = lMHz,若周圍環境為室外(步驟3),則設第1臨界 值Thl=200kHz(步驟5),朝步驟6移動。 然後,步驟6中切換機構15係使所求得之第1臨界值 Thl記憶於臨界值記憶機構丨7。 又,信號接收時切換機構1 5進行第5圖之處理。首先, 步驟10中切換控制機構15係由信號資訊測量機構13輸入 信號資訊,且獲得現在的天線接收強度。 接著’切換控制機構15係存取頻道頻率數記憶機構 16 ’且取得本頻道及次頻道之頻率數(步驟u),且求得該 等頻率數之差Af(步驟12)。 又,步驟13中切換控制機構1 5係存取臨界值記憶機構 17,且獲得第1臨界值Thl及第2臨界值Th2。 接著,步驟14中切換控制機構15係將頻率數差Μ及第 1臨界值Thl作大小比較。在此,當M> Thl時本頻道及次 頻道之頻率數相關性低,因此維持現狀結束。另一方面, 當MS Thl時則朝步驟15移動。 步驟15中,切換控制機構15係將現在的天線接收強度 及第2臨界值Th2作大小比較。若接收強度大且接收狀態良 好,則於次頻道使用現在的天線,而可以高可能性維持良 好的接收狀態,因此切換控制機構15係不進行天線切換而 結束。 另一方面,若接收狀態不良且維持現在的天線,則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1 - 545003 A7
尚可能性且次頻道亦形成接收不良之狀態,因此切換控制 機構15於步驟16中朝切換機構12輸出切換信號,且切換天 線。 、 且’本實施態樣如第5圖所示於步驟14中,當Μ>Τ}ι1 日守不進行切換天線。然而,當本頻道及次頻道之頻率數相 關性低(Δί>Τ1ι1)時,本頻道之接收狀態及次頻道之接收 狀悲幾乎無關係,且切換天線或不切換天線,接收狀態亦 良好,且期待值相同。 藉此,上述情況如第5圖所示可不切換天線,亦可切 換天線。 依實施態樣1,產生以下之效果。 (效果1)由於使用頻率數相關性,而具有高蓋然並可 保證於跳動後亦將天線之接收狀態保持於良好之狀態。 又’由於藉天線切換法而可活用天線分集,因此可將硬體 規模所小。 (效果2)又,於低速頻率數跳動通信方式中,接收中 之信息途中不切換天線且可進行天線分集,因此不產生切 換雜音且可提高通信品質。 (實施態樣2) 第6圖係本發明之實施態樣2中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 之概略塊狀圖。圖中,就與顯示有習知技術之第12圖相同 之構成要素,附上同一符號而省略說明。 而,本實施態樣之通信路徑係具有2系統,分別為天 線101至切換機構103、天線102至切換機構103。當然,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规格(210X297公釐) -22- 545003 A7 B7 五、發明説明(2〇 ) 可設3系統以上。本實施態樣中,以該等系統進行天線分 集’同時進行低速頻率數跳動。但,進行高速頻率數跳動 時亦可適用。 而’第6圖中頻率數跳動代碼升成機構1〇3係生成用以 進行低速頻率數跳動之跳動代碼。 合成裝置110 ’生成與跳動代碼相對應之信號,且朝 混頻電子管10 5輸出。 比較機構111,係由RSSI108(與接收資訊測量機構相 對應)輸入信號,同時保持用以判定接收狀態是否良好之 臨界值。然後,比較機構111係將臨界值及信號資訊作大 小比較,且若信號資訊較臨界值小,則判定為接收狀態不 量’反之則判定接收狀態良好。 本例中,接收資訊及臨界值係接收強度。如此一來, 可確切地判定接收狀態是否良好,因此為最佳。又,臨界 值係設為最低接收強度即可。 但,接收資訊若可判定接收狀態是否良好則已足夠, 例如CRC等亦可。 記憶機構12,係本例中關於上述2系統之各通信路 徑’對各跳動頻率數記憶接收資訊。如此一來,可嚴密地 管理接收狀態。 或’亦可僅使1系統之通信路徑之信號資訊記憶於記 憶機構12。如此一來,各系統之通信路徑之相關性低,因 此可只以一個通信路徑之接收狀態進行對應。由於,一個 通信路徑之通信狀態不良時,另一通信路徑之通信狀態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可| -·線丨 -23- 五、發明說明) 好t可能性高,因此關於系統之一部分可省略通信資訊之 記憶。如此_來’可節省記憶機構113之記憶容量,同時 利用相關性進行合理之資訊管理。 ^又,"己憶機構112之記憶内容於初期狀態中,上述2 久、、、之通t路役被初期化,而以均等之可能性選擇。 關於該點,如第6圖所示舉出有2系統之通信路徑為 例則於初期狀態下其中一方之通信路徑之通信狀態良 好’而另一方之狀態不良。 然而,初期狀態下可得知其中一系統之狀態良好。例 如:於初期狀態下只全面進行一系統之通信時,該系統之 狀L良好則佳,但若狀態不良則通信本身無法確立,且有 無法進行分集控制之憂慮。 本實施態樣中,為避免上述狀況發生,而於初期狀態 不決定任一系統,且由任一之中間狀態開始,並朝較佳之 狀恶移動。 以上要點,係通信不持續進行一定時間以上,且亦可 適用於其後通信再開始時。藉此,如上述狀時本實施態樣 中,為與初期狀態相同而將記憶機構112加以初期化。 ,又,記憶機構112之信號資訊係藉比較機構m,而進 行跳動之程度更新。此時,亦可只更新與該跳動頻率數相 關之信號資訊,但以將與該跳動頻率數相關之高範圍加以 整理後更新為佳。 具體而言,Bluetooth中與隔壁頻道之頻率差係 1MHz,並包含鄰接頻道且將3頻道、或5料之信號資訊 545003
五、發明説明(22 ) 加以整理後更新。 該等頻道相關性高,因此以高可能性具有相同之通信 狀態。如此一來,如上述藉整理後更新,而可縮短信號資 汛更新之間距,且提高與接收狀況之變化(例如,由於使 用者移動,而通信裝置亦跟著移動時)相對之隨動性。 進而’(1)機兄憶機構112初期化後一定時間,係將更 新k號資訊之範圍設成寬範圍(例如,1 〇頻道),且一定時 間經過後以設成窄範圍(例如,5頻道)為佳。 首先,記憶機構112之初期化後,天線之通信狀態為 良好與不良掺半。藉此,該狀態下極力擴大更新信號資 訊,並將整個乜號資訊之正確率,較初期化後提高至某個 程度。另一方面,初期化後經過一定時間,且大概進行更 新遍後,將#號資訊之正確率,較初期化後提高至某個 程度,因此只於信賴性更佳且狹窄之範圍内,更新信號資 訊較有利。因此,如上述於初期化後為使其更廣且其後變 窄,而將更新信號資訊之範圍設成可變之狀態即可。 且,(2)以使用傳送之響應中之ACK/NCK資訊,更新 與傳送頻道相關通信資訊為佳。 接收時之分集,係於信息接收中進行信號資訊之測量 及更新,且可於使用下次同頻道而進行通信時備有。但, 傳送時之分集係無法以本機直接測量信號資訊。 因此,利用傳送之響應中之 ACK(acknowlegment)/NCK(n〇ackn〇wlegment)資訊。且, δ亥ACK/NCK資訊係通常於無線信息通信利用者。 -25- 545003 A7 —--------B7_____ 五、發明説明(23 ) 具體而言,傳送信息無錯誤地傳答給對方時,對方將 ACK附加於信息並進行反應。此時,根據ACK資訊被附加 於信息,與ACK資訊相關之傳送時之通信資訊視為[良 好]。 另一方面,對方將NAK資訊附加於信息時及無任何反 應(連反應都無法取得)時,通信資訊視為[不良]。 由於上述反應,而更新與傳送時所使用之頻道相關之 通信資訊,且可將通信資訊更新之間距縮短,並更加提高 與通信狀況之變化相對之隨動性。 接著’使用第8圖(b)就與傳送頻道相關之通信資訊更 新加以說明。首先,第8圖(1))左端之時間分隔法,係傳送 時間分隔法且本機朝對方傳送ch8之傳送信息。 下個時間分隔法,係接收時間分隔法且本機由對方接 收ch4之接收信息。然後,於該接收信息上附加自ch8中之 本機朝對方傳送之傳送狀況是否良好之ACK/NAK資訊。 在此,ch4之接收時間分隔法中,若能接收ACK資訊 則將先前ch8之傳送時間分隔法之通信資訊視為[良好]。 相反的,則將其通信資訊視為[不良]。 因此,於ch4之接收時間分隔法中,可更新ch8之傳送 時間分隔法之通信資訊。 以下相同地,於ch8、ch9、ch4之各接收時間分隔法 中’更新ch卜ch5、chi之各傳送時間分隔法之通信資訊。 又,與接收頻道相關之通信資訊更新,係如第8圖(a) 所示較第8圖(b)更簡單。此時,不使用acK/NAK資訊,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C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丨 .訂_ -26- 545003 A7 B7 五、發明説明(24 如上述般測量通信資訊並進行更新。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即,自第8圖(a)左邊第2之ch4之接收時間分隔法中, 更新ch4之接收時間分隔法之通信資訊。以下同樣地,於 ch4之各接收時間分隔法中,更新ch8、ch9、ch4之各接收 時間分隔法之通信資訊。 當然,進行以上之通信資訊更新時,如上述般不僅整 理一個頻道,而係整理幾個通信資訊並進行更新為佳。 又,於第6圖中切換機構1〇3係參照記憶機構112之信 號資訊,而選擇天線1〇1或天線1〇2中任一之通信路徑。 接著,說明本實施態樣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之動作。 首先,LNA104係將以切換機構1〇3而切換之天線之接收信 號加以增幅。 合成裝置110,係由頻率數跳動代碼生成機構1〇9讀出 跳動代碼,且生成與跳動代碼相對應之信號,而混頻電子 管105係將LNA104所增幅之信號、合成裝置110之輸出, 加以混合且變換成IF信號。 AGC107,係將所變換之IF信號加以增幅,並朝檢波 器傳送且進行頻率數跳動方式之接收解調。 又,比較機構111係將RSSI108所測量之接收信號強度 及臨界值加以比較,且將比較結果朝記憶機構1丨2輸出。 然後,記憶機構112係將該比較結果、現在的跳動代碼及 現在的天線選擇信號加以組合而記憶。該選擇信號,係用 以控制切換成任一之天線之信號。 接著,舉Bluetooth之狀態為例說明天線切換之動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27- 545003 A7 ---------- B7 五、發明說明^~~' · - 如第7圖所示,Bluetooth之狀態下傳送及接收之時間分隔 法被交互配置,且料時間分隔法進行頻率數跳動。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首先,下個跳動代碼係由頻率數跳動代碼生成機構9 朝記憶機構112輸入。 切換控制機構120,係參照記憶機構112,且取得傳送 時間分隔法之跳動代碼、與期代碼相對應並記憶之比較結 果及天線之選擇信號。 然後,切換控制機構120係於比較結果不良之狀態下 選擇與所取得之天線選擇信號相異之天線,且於比較結果 良好之狀態下選擇與所取得之天線選擇信號相同之天線。 切換控制機構120,將反應該選擇結果之天線選擇信 號朝切換機構103輸出,同時使記憶於記憶機構112。且, 如第7圖所示該選擇信號係於接收時間分隔法區間中保持 此。 接著,如第7圖所示接收槽縫係以切換機構1〇3所選擇 之天線,用前述頻率數跳動方式之接收方法進行接收解 調。 接收槽縫中,比較機構1Π係將RSSI1〇8所測量之接收 信號強度及臨界值加以比較,且將比較結果朝記憶機構 112輸出。然後,記憶機構112係將該比較結果、現在的跳 動代碼及現在的天線選擇信號加以組合而記憶。 於各傳送槽縫及接收槽縫中進行上述動作,且對各接 收槽縫隨時更新與跳動代碼相對應之信號資訊、選擇信 號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董) -28- 且 頻 545003 五、發明説明(26 ) 因此,跳動頻率數在與各接收槽縫相異之頻 方式中,可獲得天線分集效果。 ' μ數跳動 (實施態樣3) 第9圖係本發明之實施態樣3中之天線分集通 之概略塊狀圖。 而,本態樣之通信路徑係2系統,其分別為天線ι〇ι 至切換機構103、天線102至切換機構1〇3。當然亦可設3 系統以上。本態樣中,以該等2系統進行天線分集,且°又同 時進行低速頻率數跳動。但,於進行高速頻率數跳動時^ 可適用。 本態樣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係將接收信號之信號強 度記憶於各將頻譜擴散區域分割成多數之區域,且於切^換 通信路徑時,依過去記憶之跳動頻率數所屬之分割區域之 信號強度,而進行通信路徑切換者,且通信路徑之切換係 於切換跳動頻率數時進行,並於接收中測量信號強度, 更新記憶機構之跳動頻率數所屬之分割區域之資訊。 本態樣中,對實施態樣2於構造上相異之點,係在 率數跳動生成機構109及記憶機構112間,設有判定機構 113 〇 该判定機構113,係由頻率數跳動代碼生成機構丨〇9 讀出跳動代碼,且用以判別其跳動代碼係屬於將頻譜擴散 區域分割成多數之區域之某一區域。判定機構i丨3之判定 結果,係朝記憶機構112輸入,且與所屬區域之信號強度 依選擇信號,進行通信路徑之切換。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QyfS) A4規格(21〇><297公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9- 545003 A7
又’接收槽縫中比較機構1U係將RSSn〇8所測量之接 收信號強度及臨界值加以比較’且將該比較果朝記憶機構 112輸出。然後,記憶機構丨12係將該比較結果、現在的跳 動代碼及現在的天線選擇信號加以組合而記憶。 且,本實施態樣中將頻譜擴散區域分割成多數,係如 實施態樣1中所說明般’利用(數式υ所示之減弱狀態之頻 率數相關性。 在此,頻率數相關性大時頻率數相異之兩個接收信號 之減弱狀態幾乎相同地變動,且頻率數相關性小時兩個接 收信號之減弱狀態形成接近獨立地變動。 因此,頻率數相關性較高之頻率數差内之各天線信號 強度,形成相同程度之可能性高。 因此,各頻率數相關性較高之頻率數差若分割區域, 則可記憶一個分割之區域内跳動頻率數之信號強度,且節 省記憶容量。 在此,發明人依一般住宅内所測量之減弱狀態頻率數 相關性之結果’則頻率數相關值降依至〇 · 5之頻率數差平 均為10MHz左右。 舉Bluetooth為例,則頻譜擴散區域寬係約8〇MHz,且 各跳動頻率數之間隔係1MHz。 因此,此時將頻譜擴散區域分割成各1〇MHz等8個區 域。 如上述,由於分割區域,而可減少記憶之信號強度及 選擇信號之數量。其他點係與實施態樣2相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_) A4規格(21〇><297公釐) -30- 五、發明説明(28 ) (實施態樣4) 第10圖係本發明之實施態樣4中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 之概略塊狀圖。 而,本實施態樣之通信路徑為2系統,其分別為天線 101、LNA104、混頻電子管1〇5、AGC1〇7、切換機構, 以及天線102、LNA124、混頻電子管125、AGCm、切換 機構103。當然,亦可設3系統以上。本實施態樣中,以該 等2系統進行天線分集,且同時進行低速頻率數跳動。但, 於進行高速頻率數跳動時亦可適用。 本態樣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係將接收信號之信號強 度記憶於各將頻譜擴散區域分割成多數之區域,且於切換 通信路徑時,依過去記憶之跳動頻率數所屬之分割區域之 信號強度,而進行通信路徑切換者,且通信路徑之切換係 於切換跳動頻率數時進行,並於接收中測量信號強度,且 更新纪憶機構之跳動頻率數所屬之分割區域之資訊。 其他如第10圖所示,本實施態樣中與實施態樣3相 異,且設有RSSI108、128兩系統。然後,記憶機構133係 輸入判別出由判定機構132所屬之區域之判定結果,且所 屬區域之兩個通信路徑之信號強度係朝比較機構134輸 出。 比較機構134,係將RSSI108、128所測量之接收信號 強度及臨界值加以比較,且將比較結果朝記憶機構丨33輸 出。然後,記憶機構133係將該比較結果、現在的跳動代 碼及現在的天線選擇信號加以組合而記憶。且,記憶機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Q^S)人4規格(21〇χ297公爱) -31- 545003 五、發明説明(29 133係於接收槽縫中與判別之區域組合,以記憶兩個信號 強度。 將頻譜擴散區域分割成多數太 八刀d风夕数之方法,係與實施態樣3 相同。 藉測量及記憶兩個通信路徑之信號強度,而可切換成 更大之信號強度之通信路徑。 例如,兩個通信路徑皆超過臨界值時,亦可切換成信 號強度更大之通信路徑,因此可更加提高接收之品質。其 他點係與實施態樣2相同。 依實施態樣2至4,將產生以下之效果。 (效果1)於頻率數跳動方式中,適用進行天線切換法 及檢波前所進行之選擇合成法之天線分集,且可獲得天線 分集效果。因此,可減少以各跳動頻率數所接收之減弱 態,且可進行接收品質之提高。 (效果2)又,於接收時間分隔法中不切換天線,因 不產生切換所引起之雜音。 狀 此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元件標號對照表 3…信號資訊測量機構 4…信號資訊測量機構 5…解調器 6...解調器 10···天線 11···天線 12…切換機構 12a.··輸入用端子 12b···輸入用端子 12c·.·輸出用端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楚) -32- 545003 A7 B7 五、發明説明(30 13.. .信號資訊測量機 構 14.. .解調器 15.. .切換控制機構 16.. .頻道頻率數記憶 機構 17.. .臨界值記憶機構 1 8…輸入機構 101…天線 102…天線 103.. .切換機構
104.. .LNA 105…混頻電子管 106.. .局部震蕩器
107.. .AGC 108.. .RSSI 109…比較機構 110…合成裝置 111…比較機構 112…記憶機構 120.. .切換控制機構
124.. .LNA 125…混頻電子管
127.. .AGC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8...RSSI 132…判定機構 133…記憶機構 134…比較機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3-

Claims (1)

  1. 545003 、申凊專利範園 5·如申4專利範園第4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備有 輪入機構,其係接受進行通信之周圍空間之環境資訊 輸入者,且,其中該切換控制機構,係依輸入之環境資 訊而更新第1臨界值者。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環 士兄資Λ,係用以區別室内、辦公室或室外者。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顯示 该環境資訊為室㈣,第!臨界值為難&等級;, 顯示該環境資訊為辦公室時,第!臨界值為ΐΜΗζ等 級’·顯示該環境資訊為室外時’第1臨界值為200kHz 等級。 ij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切 換控制機構,係本頻道及次頻道具有高頻率數之相關 性’且在接收狀態良好之狀態τ,當跳進次頻道時令前 述切換機構進行天線切換者。 9. -種天線分集通信裝置,係用以進行料數跳動之 者,包含有: " 多數之通信路徑,係具有天線者; =換機構m由該等通信路徑中選擇依通信路徑 接收資訊測量機構’係用以測量一 "、負不有該切換機槿 所選擇之通信路徑之狀態之信號資訊者;及 谀娀構 吕己憶機構’係用以記憶前述接收杳 量之信號資訊者; «機構所測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爱) 35 - 545003 A8 B8 C8 ---------D8 —_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且,其中該切換機構,係依記憶於前述記憶機構之信號 資訊,而選擇通信路者。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 5己憶機構所記憶之信號資訊,係於顯示接收強度之數 值、顯不接收狀態是否良好之值、或者接收錯誤檢測結 果中’由一種或兩種以上之組合所構成者。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 。己1¾機構,係就所有跳動頻率數而記憶所測量之信號資 訊者。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 切換機構,係根據記憶於前述記憶機構之次頻道之信號 資訊’當切換跳動頻率數時切換通信路徑者。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前 述記憶機構之該跳動頻率數之信號資訊,係如跳動頻率 數之切換般更新者。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3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前 述冗憶機構之信號資訊,係在與該跳動頻率數有高相關 性之範圍内一併更新者。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 δ己憶機構之信號資訊被一併更新之範圍係形成可變動 之狀態。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 記憶機構,係不就所有跳動頻率數,而如分割頻譜擴散 區域後之區域般,記憶所測量之信號資訊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36- 545003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如申明專利範圍第16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切換機構,係關於次頻道所屬之區域,且根據記憶於前 述。己憶機構之信號資訊,於切換跳動頻率數時切換通信 路徑者。 18·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6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前 述記憶機構之該區域之信號資訊,係如跳動頻率數之切 換般更新者。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 。己憶機構’係只記憶前述切換機構所選擇之一通信路徑 之k旒貢訊者;其中該切換機構,係與該通信路徑相關 •訂— 之k旒貧訊若較預定之值小,則切換成另一通信路徑 者。 2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該 5己憶機構’係記憶前述多數之通信路徑之所有信號資訊 者’其中該切換機構,係切換成通信狀態最良好之通信 路徑者。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在 初期狀態下,以均等之可能性選擇前述多數之通信路 徑。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持 績一段時間不進行通信時,其中該記憶機構係回到初期 狀態。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前 述k號資訊,係該通信路徑中之天線之接收強度。
    A4規格(210X297公釐) -37- 545003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係 使用被切換之通信路徑之天線傳遞信號。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天線分集通信裝置,其中與 該記憶機構之傳遞信號頻道相關之信號資訊,係使用傳 遞信號之回答中之ACK/NCK資訊進行更新。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38 -
TW090132602A 2001-01-16 2001-12-27 Antenna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device TW54500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07139A JP2002217790A (ja) 2001-01-16 2001-01-16 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チ通信装置
JP2001043064 2001-0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5003B true TW545003B (en) 2003-08-01

Family

ID=2660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32602A TW545003B (en) 2001-01-16 2001-12-27 Antenna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35612B2 (zh)
EP (1) EP1223688A3 (zh)
KR (1) KR20020061164A (zh)
CN (2) CN1228927C (zh)
NO (1) NO20020210L (zh)
TW (1) TW5450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1114B2 (ja) 2000-09-07 2012-09-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3744365B2 (ja) * 2001-03-06 2006-02-08 Kddi株式会社 無線lan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周波数チャネル切替方法
JP2004015655A (ja) * 2002-06-10 2004-01-15 Sony Corp 通信装置
US20030190903A1 (en) * 2002-07-22 2003-10-09 Envara Ltd. Zero-loss front en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2004147082A (ja) * 2002-10-24 2004-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
EP1557962A4 (en) * 2002-10-28 2011-06-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VERSITY RECEIV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GB2412043B (en) * 2003-02-27 2006-02-15 Toshiba Res Europ Ltd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7391832B2 (en) * 2003-03-17 2008-06-24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bonding in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85075B2 (en) 2003-03-17 2012-05-22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bonding in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288537B (en) * 2003-06-20 2007-10-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nd antenna diversity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12798B1 (en) 2003-07-17 2007-05-01 Cisco Technology, Inc. Adaptive AGC in a wireless network receiver
US7251503B2 (en) * 2003-10-15 2007-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versity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receiv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039370B2 (en) * 2003-10-16 2006-05-02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transmit and/or receive diversity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3977795B2 (ja) * 2003-10-23 2007-09-19 株式会社東芝 ダイバーシチ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ダイバーシチアンテナ制御方法
US6922549B2 (en) * 2003-10-31 2005-07-26 Cisco Technology, Inc. Error vector magnitude selection diversity metric for OFDM
JP4239828B2 (ja) * 2004-01-14 2009-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298787B2 (en) * 2004-06-25 2007-11-20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broadband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US7801235B2 (en) * 2004-08-30 2010-09-2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multiple antenna diversity with two antenna per packet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002299B2 (en) * 2004-10-01 2015-04-07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ple antenna processing on transmi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7684508B1 (en) * 2005-05-27 2010-03-23 Mediatek In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iversity detect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generating quality indicator and related method thereof
US8396141B2 (en) * 2005-11-29 2013-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cell selection
KR100753369B1 (ko) 2006-08-30 2007-08-30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셀간 간섭을 저감하는 방법
KR100765892B1 (ko) 2006-08-30 2007-10-10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셀간 간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CA2676406C (en) * 2007-02-05 2015-04-0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operating upon received data at a receiving station capable of diversity operation
KR100902294B1 (ko) * 2007-08-22 2009-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환경 변화에 적응적인 mimo 안테나 시스템
SG157971A1 (en) * 2008-06-13 2010-01-29 Panasonic Corp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transmitte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00018246A (ko) * 2008-08-06 2010-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사 패턴변경 방법
US8340614B2 (en) * 2008-12-18 2012-12-25 Plantronics, Inc. Antenna diversity to improve proximity detection using RSSI
JP5310070B2 (ja) * 2009-02-19 2013-10-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U2010225399B9 (en) * 2009-03-18 2014-11-06 Netgear, Inc.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0116690A1 (ja) * 2009-04-09 2010-10-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方法、無線伝送システム、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装置
KR101141429B1 (ko) * 2009-12-03 2012-05-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다이버시티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안테나 선택 장치 및 방법
JP5540897B2 (ja) * 2010-05-31 2014-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8699644B1 (en) * 2010-10-28 2014-04-1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Adaptive low-complexity channel estimation
US9070974B2 (en) * 2012-05-21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witching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US9344174B2 (en) 2012-05-21 2016-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ntenna selection
CN103812576B (zh) * 2014-01-27 2016-06-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自适应抗干扰天线信道综合系统
US9344180B2 (en) * 2014-08-29 2016-05-17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Antenna-diversity receiv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antenna-diversity receiver and a transmitter in a frequency-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48092A (zh) * 2015-08-14 2015-11-11 常熟泓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系统的控制装置
CN107534497B (zh) * 2016-03-31 202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外接天线的故障检测方法及故障检测设备
JP6747401B2 (ja) * 2017-08-01 2020-08-26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無線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システム
CN109861697B (zh) * 2019-01-23 2021-03-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性能优化方法和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664874B1 (ko) * 2019-11-15 2024-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신 경로 스위칭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5962A (en) * 1991-09-19 1995-10-03 Motorola, Inc. Performance through half-hopping and spatial diversity
JP2901165B2 (ja) 1992-03-13 1999-06-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用一周波数交互通信方式におけるダイバーシチ方式
SE470078B (sv) * 1992-03-27 1993-11-0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asstation för cellindelade frekvenshoppande TDMA-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US5561673A (en) * 1993-04-16 1996-10-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switched diversity reciever
US5507035A (en) * 1993-04-30 1996-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trategy in mobile/indoor cellula radio communications
US5812951A (en) * 1994-11-23 1998-09-22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746190B2 (ja) * 1995-04-27 1998-04-2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装置
GB2308530B (en) * 1995-12-21 2000-03-2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ntenna selection control circuitry
JP3316128B2 (ja) 1996-04-01 2002-08-19 エイ・ティ・アンド・ティ・アイピーエム・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アンテナ切替ダイバーシティ送信装置とそのシステム
US6243565B1 (en) * 1996-06-18 2001-06-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using frequency and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6006075A (en) * 1996-06-18 1999-1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using transmission space diversity and frequency diversity
US5710789A (en) * 1996-07-22 1998-01-20 Snodgrass; Timothy E. Signal synchronization system for encoded signals
US6088337A (en) * 1997-10-20 2000-07-11 Motorola, Inc. Method access point device and peripheral for providing space diversity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wireless system
JPH11122153A (ja) 1997-10-20 1999-04-30 Fujitsu General Ltd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無線通信装置
US6678310B1 (en) * 1998-01-16 2004-01-13 Intersil Americas Inc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pread spectrum transceiver with multipath mitigation
JPH11251996A (ja) 1998-02-27 1999-09-17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アンテナ制御装置
JP2000224139A (ja) * 1999-02-01 2000-08-11 Sony Corp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JP3662772B2 (ja) * 1999-05-24 2005-06-2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1007747A (ja) 1999-06-24 2001-01-12 Kdd Corp 伝送路選択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594475B1 (en) * 1999-09-09 2003-07-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bile battery discharge minimization in indoor wireless networks by antenna switching
DE19957534A1 (de) * 1999-11-30 2001-06-2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von Antennen einer Empfangseinrichtung in einem Funksystem, insbesondere einem Mobilfunksystem
JP2001333003A (ja) 2000-05-23 2001-11-30 Casio Comput Co Ltd 移動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23688A2 (en) 2002-07-17
US20020118724A1 (en) 2002-08-29
CN1228927C (zh) 2005-11-23
CN1367588A (zh) 2002-09-04
KR20020061164A (ko) 2002-07-23
NO20020210L (no) 2002-07-17
US7035612B2 (en) 2006-04-25
NO20020210D0 (no) 2002-01-15
EP1223688A3 (en) 2003-10-22
CN1652477A (zh) 2005-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45003B (en) Antenna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device
Seifeldin et al. A deterministic large-scale device-free passive localization system for wireless environments
JP3202883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フのモニタ方法
US201700418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communication
US20080161011A1 (en) Method enabling indoor local positioning and movement tracking in wifi capable mobile terminals
JP4822987B2 (ja) 携帯無線端末
JP2005536944A (ja)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所在位置の検知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06522567A (ja) 移動検知無線受信機及びその信号監視方法
EP3855636A1 (en) Antenna rou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JP2005518687A5 (zh)
JP2004333414A (ja) 位置情報検出システム
JP6128489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2141234A1 (ja) 携帯通信端末および探索方法
US20050085230A1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ilot strength measurement message
JP3571699B2 (ja) 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チ通信装置
JP2005065010A (ja) 複数モード通信機
US20210391908A1 (en) Method, system,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non-contact determination of a sensing boundary
KR20080056895A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통신 단말기의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TW202120954A (zh) 往返相位擴展範圍
EP1424797A1 (en) Radio mobile device
JP2009033472A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9117940A (ja) 無線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4179958B2 (ja) 携帯無線装置
US20220216974A1 (e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354470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