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9710A - 光源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9710A
TW202209710A TW109135032A TW109135032A TW202209710A TW 202209710 A TW202209710 A TW 202209710A TW 109135032 A TW109135032 A TW 109135032A TW 109135032 A TW109135032 A TW 109135032A TW 202209710 A TW202209710 A TW 2022097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adhesive
he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雅琴
郭宏瑋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9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971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6Materials, e.g. epoxy or silicone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源模組,包括基板、多個發光元件以及封裝膠材。這些發光元件配置於基板。封裝膠材配置於基板,且封裝膠材覆蓋於這些發光元件上。封裝膠材包括高分子膠材、白色粉末材料以及黑色粉末材料。高分子膠材的含量為重量百分比介於65%~99.8%之間,白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0%之間,黑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5%之間。

Description

光源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模組,尤其係有關一種高發光效率的光源模組。
光源模組的傳統製作方式係將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粒以矩陣的方式排列,並採用表面黏著技術(Surface-mount technology,簡稱SMT)製程將這些發光二極體晶粒固定於軟性電路板(FPC)、印刷電路板(PCB)或是BT(Bismaleimide Triazine)樹脂基板上,然後再填入所需的透明封裝膠或是螢光封裝膠。除此之外,封裝膠材的方式也可以透過整面型的壓模或是灌封膠將膠材填於發光二極體晶粒的上方,進而達到保護發光二極體晶粒的目的。
上述光源模組無論是使用何種的封裝方式,皆是將發光二極體晶粒以矩陣方式高密度排列以達到精緻化發光的要求,然而,發光二極體晶粒以矩陣高密度排列的方式一直存在著光學散射的問題,此外,這些發光二極體晶粒在同步通電的情況下,因發光角度而產生光暈的問題,進而導致光源模組所產生的光源純度不佳的問題。
有鑑於此,為了改善使用矩陣高密度排列的光源模組產生光暈的問題,通常會使用表面粗糙化技術的濾光膜、具有白色填料的濾光膜或是金屬導光片以組裝或貼合的方式覆蓋於這些發光二極體晶粒的上方來排除產生光暈的問題。除此之外,也有透過在板材上先以白色膠材或黑色膠材做出擋牆並預留發光二極體晶粒配置的空間,後續 再將發光二極體晶粒置入於所預留的空間中,如此可將相鄰的發光二極體晶粒之間以屏障的方式隔開,藉以達到發光二極體晶粒之間互相干擾的問題。
然而,上述為了改善光源模組產生光暈的問題,必需透過在光源模組的光學路徑上配置二次光學結構(如濾光膜或間隔擋牆)來達成,如此一來,將會導致組裝工費、設計費用以及環保成本的大幅提高,此外,使用二次光學膜也會造成光源模組的整體整厚度提高,不易達到光源模組薄型化的要求。因此,如何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改善,實為本領域相關人員所關注的焦點。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光源模組,其利用不同顏色粉末材料的特性,並以特殊調製的比例將其混入高分子膠材中以形成封裝膠材,再將封裝膠材填封於發光二極體晶粒的上方,藉以解決產生光暈的問題。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光源模組,包括基板、多個發光元件以及封裝膠材。這些發光元件配置於基板。封裝膠材配置於基板,且封裝膠材覆蓋於這些發光元件上。封裝膠材包括高分子膠材、白色粉末材料以及黑色粉末材料。高分子膠材的重量百分比介於65%~99.8%之間,白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0%之間,黑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5%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封裝膠材的高分子膠材包括矽膠、環氧樹脂或是由矽膠、環氧樹脂混合後的混合膠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封裝膠材的白色粉末材料包括二氧化鈦、氧化鋁或是碳酸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封裝膠材的黑色粉末材料包括碳黑粉或是氮化硼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封裝膠材的高分子膠材的重量百分比為96.5%,白色粉末的重量百分比為3%,黑色粉末的重量百分比為0.5%。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封裝膠材的黑色粉末的粒徑為30nm。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光源模組,包括基板、多個發光元件以及封裝膠材。這些發光元件配置於基板。這些封裝膠材配置於基板,且封裝膠材位於這些發光元件中相鄰二發光元件之間。封裝膠材包括高分子膠材、白色粉末材料以及黑色粉末材料。高分子膠材的重量百分比介於65%~99.8%之間,白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0%之間,黑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5%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封裝膠材朝遠離基板的方向延伸而具有第一高度,每一個發光元件朝遠離基板的方向延伸而具有第二高度,且第一高度大於或等於第二高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高度大於第二高度,且第一高度與第二高度之間的高度差介於0.01mm~0.3mm之間。
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源模組利用不同顏色粉末材料的特性,並以特殊調製的比例將其混入高分子膠材中以形成封裝膠材,將封裝膠 材填封於矩陣高密度排列的發光二極體晶粒的上方,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不但可以解決光源模組產生光暈的問題外,亦可有效提升光源模組的亮度,且點光源集中於發光區域內,無論是字體或圖像顯示均有高純度的表現,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無須在其光學路徑上額外配置二次光學結構,有效降低組裝工費、設計費用以及環保成本,在無須配置額外二次光學結構的前提下,光源模組的整體整厚度也會大幅的降低,有利於達到光源模組薄型化的要求,並同時兼具有防水性、阻氣性以絕緣性的功效。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1a:光源模組
10:基板
11:發光元件
12、12a:封裝膠材
H:高度差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源模組與習知光源模組所產生之光暈的比較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源模組與習知光源模組所產生之亮度的比較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1,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包括基板10、配置於基板10上的多個發光元件11以及封裝膠材12。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例如是電路板,這些發光元件11例如是發光二極體晶粒,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每一個發光二極體晶粒係電性連接於電路板,因而可接收 來自電路板的電流而輸出光線。封裝膠材12系形成於基板10上,且封裝膠材12覆蓋於這些發光二元件11上,在本實施例中,封裝膠材12包括高分子膠材、白色粉末材料以及黑色粉末材料,其中高分子膠材的含量為重量百分比介於65%~99.8%之間,白色粉末材料的含量為重量百分比介於0.1%~20%之間,黑色粉末材料的含量為重量百分比介於0.1%~25%之間。藉由上述以特殊比例所調配的封裝膠材12封填於這些發光元件11的上方,可有效解決光源模組1產生光暈的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光源模組1可被配置於電子設備(未繪示出)內,令電子設備可提供輸出光線的功能,一般來說,光源模組1可分為下列二種:第一,電路板僅負責有關發光元件11的電路運作,而電子設備所主要提供之電子功能的相關電子訊號處理則透過另一個電路板進行;第二、電路板能夠負責有關發光元件11的電路運作,亦能夠對有關於電子設備所主要提供之電子功能的相關電子訊號進行處理。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例如是應用於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或電視的背光組件、燈條、消費性電競顯示燈、穿戴型裝置指示燈等,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封裝膠材12的高分子膠材例如是矽膠(Silicone)、環氧樹脂(Epoxy)或是由矽膠、環氧樹脂混合後的混合膠材(Hybrid),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混合膠材中的種類也不限定只有矽膠與環氧樹脂。白色粉末材料例如是二氧化鈦(TiO2)、氧化鋁(Al2o3)或是碳酸鈣(CaCO3),但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白色粉末的種類。黑色粉末材料例如是碳黑粉(Carbon Black)或是氮化硼粉(BN),但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黑色粉末的種類。
舉例而言,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中,封裝膠材12的配方例如是使用0.5%的碳黑粉、3%的二氧化鈦粉末以及96.5%的高分子膠材進行混合,其中碳黑粉的粒徑例如是30nm。利用上述配方比例所調製而成的封裝膠材直接封裝於矩陣高密度排列的這些發光元件11上方,在這些發光元件11之間形成自然的屏蔽,並且透過碳黑粉可以和各種游離基反應的特性來吸收部分微光,可以達到最佳化收斂光暈的效果。光源模組1使用上述配方比例所調製而成的封裝膠材12經實驗後,所呈現的實驗結果請參閱圖2。
在圖2中,以三個矩陣排列的發光二極體晶粒為例。在習知的光源模組中,當僅有點亮位於中間的發光二極體晶粒時,被點亮的發光二極體晶粒會產生光暈而影響到左側與右側的發光二極體晶粒,使得未被點亮的發光二極體晶粒也會發出微光,而本發明的光源模組,其發光二極體晶粒使用上述配方比例所調製而成的封裝膠材進行封裝後,在僅有點亮位於中間的發光二極體晶粒的情況下,被點亮的發光二極體晶粒不會產生光暈而影響到左右兩側的發光二極體晶粒。再者,在習知的光源模組中,當點亮位於左側與右側的發光二極體晶粒時,被點亮的發光二極體晶粒會產生光暈而影響到中間的發光二極體晶粒,使得未被點亮的發光二極體晶粒也會發出微光,而本發明的光源模組,其發光二極體晶粒使用上述配方比例所調製而成的封裝膠材進行封裝後,在點亮位於左側與右側的發光二極體晶粒的情況下,被點亮的發光二極體晶粒不會產生光暈而影響到中間的發光二極體晶粒。除此之外,在電流為10mA的情況下,習知光源模組的流明值為1.22lm,而本發明的光源模組,其發光二極體晶粒使用上述配方比例所調製而成的封裝膠材進行封裝後,其流明值由1.22lm增加到 1.99lm。習知的光源模組與本發明的光源模組所呈現的亮度比較如圖3所示。
在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封裝膠材12的配方例如是使用7.5%的碳黑粉、1%的二氧化鈦粉末以及91.5%的高分子膠材進行混合,光源模組1的發光二極體晶粒使用上述配方比例所調製而成的封裝膠材12進行封裝後,在電流為10mA的情況下,相較於不加入任何黑色粉末與白色粉的習知發光模組,本實施例的發光模組1的亮度可提升55%。
需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封裝膠材12以特殊比例的黑色粉末、白色粉末以及高分子膠材三種材料進行混合調製而成,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其它的實施例中,封裝膠材12例如是僅以黑色粉末與高分子膠材兩種材料進行混合調製而成,或是封裝膠材12例如是僅以白色粉末與高分子膠材兩種材料進行混合調製而成。舉例而言,在僅以白色粉末與高分子膠材兩種材料進行混合的實施例中,封裝膠材12例如是以10%二氧化鈦粉末與90%的高分子膠材進行混合調制而成,光源模組1的發光二極體晶粒使用上述配方比例所調製而成的封裝膠材12進行封裝後,在電流為10mA的情況下,相較於不加入白色粉的習知發光模組,本實施例的發光模組1的亮度可提升111%。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它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將上述重量百分比介於0.1%~20%之間的白色粉末材料以及重量百分比介於0.1%~25%之間的黑色粉末材料的配方比例直接加入到製作發光二極體晶粒的配方之中,賦與發光二極體晶粒本身具有與各種游離基反應的特性來吸收部分微光,同樣可以達到解決光源模組產生光暈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實施例中,封裝膠材的配方也可以是高分子膠材的重量百分比介於75%~99.8%之間,白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0%之間,黑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15%之間。在又一實施例中,封裝膠材的配方也可以是高分子膠材的重量百分比介於80%~99.8%之間,白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0%之間,黑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10%之間。
經由上述可知,本發明的技術重點在於利用不同顏色粉末材料的特性(如上述的黑色粉末材料與白色粉末材料),並以特殊調製的比例將其混入高分子膠材中以形成上述的封裝膠材12,爾後再將封裝膠材12填封於這些發光元件11的上方,經由烘烤固化後,不但可以解決光源模組1產生光暈的問題外,亦可有效提升光源模組1的亮度,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無須在其光學路徑上額外配置二次光學結構,有效降低組裝工費、設計費用以及環保成本,且在無須配置額外二次光學結構的前提下,光源模組1的整體整厚度也會大幅的降低,有利於達到光源模組1薄型化的要求。
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剖面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a與圖1所示的光源模組1類似,差異處在於,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a的封裝膠材12a係封裝於這些發光元件11中相鄰兩個發光元件11之間,進而形成類似擋牆的結構,換言之,也就是將每一個發光元件11置入於兩個封膠材12a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內。在本實施例中,封裝膠材12a的配方比例與圖1所示的封裝膠材12相同,皆為高分子膠材的含量為重量百分比介於65%~99.8%之間、白色粉末材料的含量為重量百分比介於0.1%~20% 之間、黑色粉末材料的含量為重量百分比介於0.1%~25%之間,以上述配方比例所調配的封裝膠材12a封填於這些發光元件11中相鄰兩個發光元件11之間,亦可有效解決光源模組1a產生光暈的問題。在本實施例中,封裝膠材12a朝遠離基板10的方向延伸而具有第一高度H1,每一個發光元件11朝遠離基板10的方向延伸而具有第二高度H2,而封裝膠材12a的第一高度H1例如是大於發光元件11的第二高度H2,且封裝膠材12a的第一高度H1與發光元件11的第二高度H2之間的高度差H介於0.01mm~0.3mm之間。
需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封裝膠材12a的第一高度H1大於發光元件11的第二高度H2僅為本發明的其中之一實施例,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其它的實施例中,封裝膠材12a的第一高度HI例如是等於發光元件11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圖4的實施例中,黑色粉末(如碳黑粉)的添加比例與封裝膠材12a的第一高度H1成反比,也就是封裝膠材12a的第一高度H1越高則黑色粉末的添加比例越低,封裝膠材12a的第一高度H1越低則黑色粉末的添加比例越高,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陳,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源模組利用不同顏色粉末材料的特性,並以特殊調製的比例將其混入高分子膠材中以形成封裝膠材,將封裝膠材填封於矩陣高密度排列的發光二極體晶粒的上方,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不但可以解決光源模組產生光暈的問題外,亦可有效提升光源模組的亮度,且點光源集中於發光區域內,無論是字體或圖像顯示均有高純度的表現,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無須在其光學路徑上額外配置二次光學結構,有效降低組裝工費、設計費用以及環保成本,在無須配置額外二次光學結構的前提下,光源模組 的整體整厚度也會大幅的降低,有利於達到光源模組薄型化的要求,並同時兼具有防水性、阻氣性以絕緣性的功效。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光源模組
10:基板
11:發光元件
12:封裝膠材

Claims (9)

  1.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
    一基板;
    多個發光元件,配置於該基板;以及
    一封裝膠材,配置於該基板,且該封裝膠材覆蓋於該些發光元件上,該封裝膠材包括一高分子膠材、一白色粉末材料以及一黑色粉末材料,其中該高分子膠材的重量百分比介於65%~99.8%之間,該白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0%之間,該黑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5%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封裝膠材的該高分子膠材包括矽膠、環氧樹脂或是由矽膠、環氧樹脂混合後的混合膠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封裝膠材的該白色粉末材料包括二氧化鈦、氧化鋁或是碳酸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封裝膠材的該黑色粉末材料包括碳黑粉或是氮化硼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封裝膠材的該高分子膠材的重量百分比為96.5%,該白色粉末的重量百分比為3%,該黑色粉末的重量百分比為0.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封裝膠材的該黑色粉末的粒徑為30nm。
  7.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
    一基板;
    多個發光元件,配置於該基板;以及
    一封裝膠材,配置於該基板,且該封裝膠材位於該些發光元件中相鄰二發光元件之間,該封裝膠材包括一高分子膠材、一白色粉末材料以及一黑色粉末材料,其中該高分子膠材的重量百分比介於65%~99.8%之間,該白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0%之間,該黑色粉末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介於0.1%~25%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封裝膠材朝遠離該基板的方向延伸而具有一第一高度,每一該發光元件朝遠離該基板的方向延伸而具有一第二高度,且該第一高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二高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高度大於該第二高度,且該第一高度與該第二高度之間的高度差介於0.01mm~0.3mm之間。
TW109135032A 2020-08-25 2020-10-08 光源模組 TW2022097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70094P 2020-08-25 2020-08-25
US63/070,094 2020-08-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9710A true TW202209710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57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032A TW202209710A (zh) 2020-08-25 2020-10-08 光源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69179A1 (zh)
CN (1) CN114122233A (zh)
TW (1) TW20220971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07494U (en) * 2011-02-25 2011-07-11 Unity Opto Technology Co Ltd LED package structure
TWI436507B (zh) * 2011-08-05 2014-05-01 Au Optronics Corp 發光裝置以及光源模組
US8916896B2 (en) * 2013-02-22 2014-12-23 Cree, Inc. Light emitter components and methods having improved performance
JP6432416B2 (ja) * 2014-04-14 2018-12-0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TWI648878B (zh) * 2018-05-15 2019-01-21 東貝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發光源、led發光源之製造方法及其直下式顯示器
CN111334244A (zh) * 2020-02-28 2020-06-2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荧光胶层及其制作方法、量子点背光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69179A1 (en) 2022-03-03
CN114122233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90627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8563996B2 (en) Luminescent light source having blue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and 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KR100463653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361575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6858870B2 (en) Multi-chip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US20090026470A1 (en) Super thin side-view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packag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211742531U (zh) 显示屏模块及应用其的无色偏显示屏
TW201351722A (zh) 具有暗層之發光裝置
JP5378882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照明装置
US8143641B2 (en) Integrated-type L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1077430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US20060012298A1 (en) LED chip capping construction
KR20100028134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
TW202209710A (zh) 光源模組
KR20140004505U (ko) 광혼합식 발광 다이오드의 구조
CN2874691Y (zh) 一种室外应用的表面贴装式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
CN215527753U (zh) 一种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CN212461695U (zh) 一种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207398144U (zh) 一种led器件、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214672662U (zh) 一种n合一的led封装器件和led显示模组
CN214956875U (zh) 一种夜视成像系统用的绿光显示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KR20160028571A (ko)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240011608A1 (en) Lamp bead capable of emitting light by 360 degrees
CN216389361U (zh) Led芯片封装结构及led显示装置
CN218939678U (zh) 一种广色域白光MiniCOB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