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9571A - 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及其支付系統、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及電腦設備 - Google Patents

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及其支付系統、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及電腦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9571A
TW202129571A TW109130161A TW109130161A TW202129571A TW 202129571 A TW202129571 A TW 202129571A TW 109130161 A TW109130161 A TW 109130161A TW 109130161 A TW109130161 A TW 109130161A TW 202129571 A TW202129571 A TW 2021295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business card
payment
code
tok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8630B (zh
Inventor
王鈺
蔣海儉
王瑞明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9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9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8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863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06Q20/3229Use of the SIM of a M-device as secure el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4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using a pictured code, e.g. barcode or QR-code, being displayed on the M-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5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using an alias or single-use cod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及其支付系統、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及電腦設備。該支付方法由支付系統以及手機名片系統實現,包括:請求接收步驟;映射建立步驟;分發步驟;帳號獲取步驟;以及綁定步驟。由此,能夠實現銀行卡資訊與用戶名片的綁定。根據本發明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相較於傳統二維條碼綁卡開通,綁卡工作不需要使用者下載用戶端程式,不需要使用者輸入銀行卡資訊,大量減少使用者操作時間,降低了綁卡門檻,提升使用意願。

Description

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及其支付系統、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及電腦設備
本發明涉及電腦技術,具體地涉及一種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及電腦設備。
通常,手機實現帳戶二維條碼支付時,需要下載安裝支援付款的手機用戶端程式,在支付之前需要在用戶端程式內綁卡開通二維條碼支付功能,使用時需要打開用戶端程式。整個流程需要一定操作及時間,具體地,一般目前的手機二維條碼被掃交易技術包含:用戶端程式綁卡開通、申請二維條碼及承兌二維條碼這三個流程。
1. 用戶端程式綁卡開通流程 首次使用時,用戶通過安裝支援二維條碼交易的手機用戶端程式,綁卡開通二維條碼業務。使用者使用流程如下: 1)使用者下載安裝支援二維條碼交易的手機用戶端程式; 2)在用戶端程式內,註冊或輸入帳號資訊,登錄用戶端程式;以及 3)輸入銀行卡資訊,完成綁定,開通二維條碼支付業務。
2. 申請二維條碼流程 在開通之後,每次使用時,打開手機用戶端程式,申請付款二維條碼。使用者使用流程如下: 1)用戶在手機上打開支援二維條碼的手機用戶端程式; 2)點擊被掃支付,驗證使用者資訊或支付資訊,展示二維條碼。
3.承兌二維條碼流程 1)用戶將付款二維條碼給商店收銀員; 2)商店收單系統將二維條碼上傳支付系統,完成交易。
在這樣的現有技術存在中存在以下的缺點:
(1)二維條碼開通依賴於手機用戶端程式 使用者首次需要下載用戶端程式、註冊用戶帳號,對於新用戶獲客引流造成一定時間成本、操作成本。對於年長用戶,或對下載、註冊敏感的用戶群體,造成一定的體驗影響,或用戶流失。
(2)二維條碼綁卡時依賴銀行卡 綁卡時,需要輸入銀行卡資訊,通常使用者需拿出銀行卡,若使用者未攜帶該卡片,會造成操作不便,影響開通成功率。
(3)二維條碼綁卡為中心化綁卡處理 各系統間以中心系統方式聯接,各系統獨自運行,若有單一系統發生異常,可能導致綁卡資料混亂及追溯困難。
(4)二維條碼申請、承兌依賴於手機用戶端程式 手機用戶端程式需要驗證使用者資訊或支付資訊,判斷風險情況,展示二維條碼,完成交易。過程中,安全保障由用戶端程式提供,承擔使用者識別、資料安全儲存與傳輸等工作,實現較為複雜。
因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能夠簡化用戶操作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
本發明的一方面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由支付系統以及手機名片系統實現,包括下述步驟: 請求接收步驟,支付系統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銀行卡資訊、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 映射建立步驟,支付系統基於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於銀行卡資訊(這裡除了銀行卡資訊之外也可以其是他帳戶資訊,以下以銀行卡資訊為例進行說明)的帳號回饋代碼,同時建立帳號回饋代碼、銀行卡資訊、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分發步驟,支付系統將帳號回饋代碼按照所述設備資訊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帳號獲取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基於帳號回饋代碼向支付系統請求銀行卡資訊,手機名片系統從支付系統獲得與該帳號回饋代碼對應的銀行卡資訊和手機號碼;以及 綁定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基於獲得的手機號碼與預先儲存的表示手機號碼與用戶名片的對應關係的第二映射表進行匹配並是實現銀行卡資訊與用戶名片的綁定。
其中,對應於帳戶資訊的帳號回饋代碼不僅包括用於代替帳戶資訊的系統編碼和Token,也可以包括其他可以代替帳戶資訊的任何資訊形式,甚至,帳戶資訊的帳號回饋代碼也可以是帳戶資訊本身。
可選地,在所述綁定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 二維條碼獲取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向支付系統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其中,所述二維條碼獲取請求中包含於用戶名片綁定的銀行卡資訊,從支付系統返回與該銀行卡資訊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
可選地,在二維條碼獲取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 二維條碼承兌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將獲取的二維條碼推送給用戶,基於二維條碼完成基於對應的銀行卡資訊的支付承兌。
可選地,在所述映射建立步驟中,支付系統基於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於銀行卡資訊的Token作為所述帳號回饋代碼,並且生成對應於該Token的TokenRefID,同時在所述第一映射表中建立銀行卡資訊、Token、TokenRefID、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所述分發步驟中,支付系統將TokenRefID按照所述設備資訊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在所述帳號獲取步驟中,手機名片系統基於TokenRefID向支付系統請求Token,手機名片系統從支付系統獲得與該TokenRefID對應的Token和手機號碼, 在所述綁定步驟中,基於第二映射表進行匹配並是實現Token與用戶名片的綁定。
可選地,在所述綁定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 二維條碼獲取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向支付系統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其中,所述二維條碼獲取請求中包含於用戶名片綁定的Token,從支付系統返回與該Token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
可選地,在二維條碼獲取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 二維條碼承兌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將獲取的付款二維條碼推送給用戶,基於付款二維條碼完成支付承兌。
可選地,在所述分發步驟,支付系統將TokenRefID通過點對點方式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可選地,在所述分發步驟,支付系統將TokenRefID通過區塊鏈方式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可選地,在所述帳號獲取步驟包括下述子步驟: 手機名片系統使用非對稱加密方式以TokenRefID向支付系統請求Token; 支付系統根據TokenRefID根據所述第一映射表的得到對應Token和手機號碼並以非對稱方式加密後返回到手機名片系統;以及 手機名片系統解密得到Token和手機號碼。
可選地,在所述綁定步驟中包括下述子步驟: 手機名片系統將獲得的手機號碼與第二映射表進行匹配; 將與該手機號碼匹配的與用戶名片與獲得的Token進行綁定;以及 將綁定結果回饋到支付系統。
可選地,在所述二維條碼獲取步驟包括下述子步驟: 手機名片系統校驗當前設備SIM卡號與手機號碼的一致性; 在通過校驗的情況下以該用戶名片綁定的Token和手機號碼向支付系統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以及 支付系統基於所述二維條碼獲取請求,校驗Token與手機號碼的一致性,並且在通過校驗的情況下將與該Token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返回手機名片系統。
可選地,在二維條碼承兌步驟中,在完成支付承兌之前進一步設置手機用戶進行驗證的輔助驗證。
二維條碼完成基於對應的銀行卡資訊的支付承兌。
可選地,在所述映射建立步驟中,支付系統基於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於銀行卡資訊的系統編碼作為所述帳號回饋代碼,並且生成對應於該系統編碼的系統編碼回饋代碼,同時在所述第一映射表中進一步建立銀行卡資訊、系統編碼、系統編碼回饋代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所述分發步驟中,支付系統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按照所述設備資訊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在所述帳號獲取步驟中,手機名片系統基於系統編碼回饋代碼向支付系統請求系統編碼,手機名片系統從支付系統獲得與該系統編碼回饋代碼對應的系統編碼和手機號碼, 在所述綁定步驟中,基於第二映射表進行匹配並是實現系統編碼與用戶名片的綁定。
可選地,在所述綁定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 二維條碼獲取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向支付系統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其中,所述二維條碼獲取請求中包含於用戶名片綁定的系統編碼,從支付系統返回與該系統編碼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
可選地,在二維條碼獲取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 二維條碼承兌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將獲取的付款二維條碼推送給用戶,基於付款二維條碼完成支付承兌。
本發明的一方面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請求接收步驟,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銀行卡資訊、手機號碼、設備資訊; 映射建立步驟,基於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於銀行卡資訊的帳號回饋代碼,同時建立銀行卡資訊、帳號回饋代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分發步驟,將帳號回饋代碼按照所述設備資訊發送到外部; 帳號提供步驟,從外部接收基於帳號回饋代碼請求銀行卡資訊的請求,基於該請求查詢與該帳號回饋代碼對應的銀行卡資訊和手機號碼並發送到外部。
可選地,在所述帳號提供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 二維條碼提供步驟,從外部接收二維條碼獲取請求,其中,所述二維條碼獲取請求中包含於用戶名片綁定的銀行卡資訊和手機號碼,其中,用戶名片被基於手機號碼與銀行卡資訊綁定,根據該銀行卡資訊和手機號碼向外部提供付款二維條碼。
可選地,在二維條碼提供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 二維條碼承兌步驟,從外部接收付款二維條碼,並且基於該付款二維條碼完成基於對應的銀行卡資訊的支付承兌。
可選地,在所述映射建立步驟中,基於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於銀行卡資訊的Token作為所述帳號回饋代碼,並且生成對應於該Token的TokenRefID,同時在所述第一映射表中進一步建立銀行卡資訊、Token、TokenRefID、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所述分發步驟中,將TokenRefID按照所述設備資訊發送到外部, 在所述帳號提供步驟中,從外部接收基於TokenRefID請求Token的請求,基於該請求查詢與該TokenRefID對應的Token和手機號碼並發送到外部。
可選地,在所述帳號提供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 二維條碼提供步驟,從外部接收二維條碼獲取請求,其中,所述二維條碼獲取請求中包含於用戶名片綁定的Token和手機號碼,其中,用戶名片被基於手機號碼與Token綁定,根據該Token和手機號碼向外部提供付款二維條碼。
可選地,在二維條碼提供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 二維條碼承兌步驟,從外部接收付款二維條碼,並且基於該付款二維條碼完成支付承兌。
可選地,在所述分發步驟,將TokenRefID通過點對點方式發送到外部。
可選地,在所述分發步驟,將TokenRefID通過區塊鏈方式發送到外部。
可選地,在所述二維條碼承兌步驟中,在完成支付承兌之前進一步設置手機用戶進行驗證的輔助驗證。
本發明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包括:支付系統和手機名片系統, 其中,支付系統包括: 用於執行與支付功能的支付核心系統; 用於產生和管理Token的Token系統; 用於作為區塊鏈的節點實現與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的資訊交互的區塊鏈節點模組,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與所述支付系統進行交互並基於Token實現用戶名片的綁定。
可選地,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銀行卡資訊、手機號碼、設備資訊, 所述Token系統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Token和TokenRefID並建立銀行卡資訊、Token、TokenRefID、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根據設備資訊將TokenRefID發送到手機品牌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獲得TokenRefID之後,基於所述TokenRefID向所述支付系統請求獲得Token, 所述Token系統根據來自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將對應的Token和銀行預留手機號返回所述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基於獲得Token和銀行預留手機號將Token與用戶名片進行綁定。
可選地,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基於與用戶名片綁定的Token向所述支付系統請求付款二維條碼, 所述Token系統根據來自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生成與該Token以及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所述手機名片系統。
可選地,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將付款二維條碼提供給用戶手機, 所述Token系統根據付款二維條碼得到與該Token對應的銀行卡資訊,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基於所述銀行卡資訊完成承兌。
可選地,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將TokenRefID通過區塊鏈方式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本發明的支付系統,包括: 用於執行與支付功能的支付核心系統; 用於產生和管理Token的Token系統;以及 用於作為區塊鏈的節點實現與外部的資訊交互的區塊鏈節點模組。
可選地,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銀行卡資訊、手機號碼、設備資訊, 所述Token系統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Token和TokenRefID並建立銀行卡資訊、Token、TokenRefID、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根據設備資訊將TokenRefID發送到外部的與手機品牌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獲得TokenRefID之後,基於所述TokenRefID向所述支付系統請求獲得Token, 所述Token系統根據來自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的基於所述TokenRefID而獲得Token的請求將TokenRefID與對應的Token和銀行預留手機號返回到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其中,所述Token被與用戶名片進行綁定。
可選地,所述支付核心系統根據來自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生成與該Token以及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
本發明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包括:支付系統和手機名片系統, 其中,所述支付系統包括: 支付核心系統,用於實現支付功能; 系統編碼系統,用於實現系統編碼的產生和管理;以及 區塊鏈節點模組,基於區塊鏈技術完成與所述手機名片系統之間的資訊交互,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與所述支付系統進行交互並且基於上述系統編碼綁定用戶名片。
可選地,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銀行卡資訊、手機號碼、設備資訊, 所述系統編碼系統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系統編碼和系統編碼回饋代碼並建立銀行卡資訊、系統編碼、系統編碼回饋代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根據設備資訊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發送到所述設備資訊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獲得系統編碼回饋代碼之後,基於所述系統編碼回饋代碼向所述支付系統請求獲得系統編碼, 所述系統編碼系統根據來自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將對應的系統編碼和銀行預留手機號返回所述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基於獲得系統編碼和銀行預留手機號將系統編碼與用戶名片進行綁定。
可選地,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基於與用戶名片綁定的系統編碼向所述支付系統請求付款二維條碼, 所述支付核心系統根據來自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生成與該系統編碼以及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所述手機名片系統。
可選地,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將付款二維條碼提供給用戶手機, 所述系統編碼系統根據付款二維條碼得到與該系統編碼對應的銀行卡資訊,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基於所述銀行卡資訊完成承兌。
可選地,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通過區塊鏈方式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本發明的支付系統,包括: 支付核心系統,用於實現支付功能; 系統編碼系統,用於實現系統編碼的產生和管理;以及 區塊鏈節點模組,基於區塊鏈技術完成與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之間的資訊交互。
可選地,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銀行卡資訊、手機號碼、設備資訊, 所述系統編碼系統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系統編碼和系統編碼回饋代碼並建立銀行卡資訊、系統編碼、系統編碼回饋代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根據設備資訊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發送到所述設備資訊對應的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系統編碼系統根據來自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將對應的系統編碼和銀行預留手機號返回到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
可選地,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通過區塊鏈方式發送到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
本發明的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其上儲存有電腦程式, 該電腦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
本發明的電腦設備,包括儲存模組、處理器以及儲存在儲存模組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實現上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
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較於傳統二維條碼綁卡開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綁卡工作不需要使用者下載用戶端程式,不需要使用者輸入銀行卡資訊,大量減少使用者操作時間。
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相較於傳統二維條碼申碼、承兌,無需下載手機用戶端程式,降低對手機用戶端程式的依賴,沒有用戶端程式亦能支付,減少二維條碼交易實施成本,提升實施效率。
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通過區塊鏈技術,增加綁卡開通的安全性,建立手機名片系統與支付系統的互信,以及可追溯性與不可抵賴性,強化交易安全與風險防控。
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通過手機名片、SIM手機號、銀行預留手機號的比對校驗等方式,無需傳統用戶端程式的使用者識別,避免了傳統手機用戶端程式因自身原因可能造成的系統性風險。
下面介紹的是本發明的多個實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對本發明的基本瞭解。並不旨在確認本發明的關鍵或決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護的範圍。
出於簡潔和說明性目的,本文主要參考其示範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的原理。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容易地認識到,相同的原理可等效地應用於所有類型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並且可以在其中實施這些相同的原理,以及任何此類變化不背離本專利申請的真實精神和範圍。
而且,在下文描述中,參考了圖式,這些圖式圖示特定的示範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電、機械、邏輯和結構上的更改。此外,雖然本發明的特徵是結合若干實施/實施例的僅其中之一來公開的,但是如針對任何給定或可識別的功能可能是期望和/或有利的,可以將此特徵與其他實施/實施例的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進行組合。因此,下文描述不應視為在限制意義上的,並且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來定義。
諸如“具備”和“包括”之類的用語表示除了具有在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有直接和明確表述的單元(模組)和模組以外,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也不排除具有未被直接或明確表述的其它單元(模組)和模組的情形。
第一實施方式
首先,對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進行說明。
在以下的說明中都是以基於手機名片進行說明的,手機僅是為了便於理解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手機可以替換成任何形式的電子終端。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的流程圖。圖2中表示了手機名片二維條碼展示的一個示例圖。
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綁卡開通階段、二維條碼申碼階段以及二維條碼承兌階段。接著,對於這三個階段分別進行說明。
首先,說明綁卡開通階段。
綁卡開通階段包括圖1中的步驟S101~步驟S105。
步驟S101:銀行系統向支付系統發起開通。
具體地,使用者在銀行據點或手機銀行、網路銀行等各類管道辦理銀行卡業務時,選擇開通手機名片付款功能。銀行系統向支付系統發起手機名片二維條碼開通請求,包括開通銀行卡資訊(這裡除了銀行卡資訊之外也可以其是他帳戶資訊,以下以銀行卡資訊為例進行說明)、手機號碼、設備資訊(例如,使用者手機品牌)等。一般可選方式是,請求報文對上述訊息加密並簽名,支付系統對上述資訊進行驗簽,並解密獲得資料。
步驟S102:支付系統對銀行卡Token化。
具體地,支付系統對銀行卡進行Token化,產生Token(可稱為:權杖)與TokenRefID(可稱為:Token回饋標識碼或者權杖回饋標識碼),將Token返回給銀行系統。同時,建立銀行卡、Token、TokenRefID、手機號碼、設備資訊等資訊之間對應關係的第一映射表。
步驟S103:支付系統通過區塊鏈向手機名片系統發送TokenRefID。
具體地,支付系統與手機名片系統採用聯盟鏈的區塊鏈技術進行資訊交互,建立並強化彼此間安全與互信。具體方式為:
(1)支付系統、及各個手機名片系統均作為聯盟鏈的成員節點,聯盟成員之間通過區塊鏈的多中心的互信來達成共識。每個成員節點對應某個(或多個)手機品牌的手機名片系統,並擁有各自的節點地址。
(2)支付系統根據節點位址,將TokenRefID發送到設備資訊(例如手機品牌)所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的節點位址,並在聯盟鏈上進行發送確認。所有鏈上節點予以確認後,完成發送。此時,TokenRefID歸屬於某個節點(手機名片系統)得到共識,各節點均有記錄。有助於日後追溯、明確該TokenRefID(對應Token)開通的、所屬的手機名片系統。
步驟S104:手機名片系統獲取Token。
手機名片系統使用非對稱加密的方式,以TokenRefID、自身公開金鑰向支付系統請求獲得Token,並附帶簽名資料。支付系統驗證簽名,使用手機名片系統的公開金鑰對Token、銀行預留手機號碼進行加密,附上自身公開金鑰、及簽名後返回給對方。手機名片系統進行驗簽解密後,獲得Token和銀行預留手機號碼。
步驟S105:手機名片系統綁定Token。
具體地,手機名片系統匹配關聯手機使用者中本人名片的手機號碼、手機設備SIM卡號均與該銀行預留手機號碼相同的用戶。將Token與該用戶名片進行綁定。綁定完成後,手機名片系統將綁定結果返回支付系統,支付系統返回銀行系統。
接著,說明二維條碼申碼階段。
二維條碼申碼階段包括圖中的步驟S106及步驟S107。
步驟S106:當使用者使用手機設備打開(通訊錄)我的名片,使用手機名片系統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時,手機名片系統校驗當前設備SIM卡號與預留的手機號碼的一致性,以該名片綁定的Token向支付系統請求付款二維條碼(其中,若一台使用者設備具有多個SIM卡,則任一SIM卡滿足條件即可)。
步驟S107:支付系統接收手機名片系統發送來的Token以及預留手機號碼,校驗Token與預留手機號碼的一致性,在校驗成功的情況下,支付系統生成與該Token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相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手機名片系統。
最後,說明二維條碼承兌階段。
二維條碼承兌階段包括圖1中的步驟S108。
步驟S108:手機名片系統將該付款二維條碼推送給使用者手機設備(未圖示),在通訊錄我的名片中予以展示(如將付款二維條碼展示在頭像旁邊,可參見圖2),商店掃描付款二維條碼,通過收單機構上傳到支付系統,支付系統根據付款二維條碼與Token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的對應關係獲得對應的銀行卡資訊並完成承兌。
另外,圖2所展示的手機名片二維條碼展示僅是一個示例,二維條碼也可以位於圖中的下部或者其他位置,這裡對二維條碼顯示的方式不做任何限定,只要它與手機名片綁定,就會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中的二維條碼申碼階段和承兌階段的示意圖。
如圖3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當手機使用者向手機名片系統發出付款請求,手機名片系統將該付款請求(包含Token和預留手機號碼)發送到支付系統,支付系統向手機名片系統返回付款二維條碼(其中,支付系統根據Token和預留手機號碼生成與該Token和預留手機號碼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手機名片系統將付款二維條碼返回到手機用戶,這樣在用戶的手機上,例如在我的名片一欄會顯示“付款二維條碼”,商店通過掃描付款二維條碼後向支付系統發出完成支付的請求(其中,支付系統獲得付款二維條碼,根據付款二維條碼與Token和預留手機號碼的對應關係得到對應的銀行卡資訊,基於該銀行卡資訊完成支付扣款)。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的構造框圖。
如圖4所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包括:支付系統100和手機名片系統200。
其中,支付系統100包括:支付核心系統110、Token系統120以及區塊鏈節點模組130。支付核心系統110完成與支付相關的各項功能,Token系統120完成與Token的產生和管理相關的各項功能。區塊鏈節點模組130基於區塊鏈技術完成與手機名片系統200之間的資訊交互。
手機名片系統200包括手機名片系統A、手機名片系統B、……手機名片系統M的多個手機名片系統。這些手機名片系統A~M可以按照設備資訊進行分類,例如,按照手機品牌進行分類、按照手機運行主系統類型的各種設備資訊而設置多個。
其中,支付核心系統110用於接收來自銀行系統的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銀行卡資訊、預留手機號碼、設備資訊等資訊。這些綁定請求可以通過手機銀行、網路銀行、微信銀行、銀行櫃檯等向銀行核心系統提出,由銀行核心系統將用於開通手機名片二維條碼功能的請求發送給支付系統100。
Token系統120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Token和TokenRefID並建立銀行卡資訊(例如銀行卡號)、Token、TokenRefID、預留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例如手機品牌)之間的映射關係,文中將該映射關係稱為第一映射表。
進一步,區塊鏈節點模組130即可以看做支付系統100的一部分來作為區塊鏈的一個節點,也可以是代表支付系統100的整體來作為區塊鏈的一個節點。通過區塊鏈節點模組130從支付系統100向手機名片系統200發送TokenRefID。具體地,支付系統100本身或者區塊鏈節點模組130、以及各個手機名片系統A~M均作為聯盟鏈的成員節點,聯盟成員之間通過區塊鏈的多中心的互信來達成共識。每個成員節點對應某個(或多個)手機品牌的手機名片系統,並擁有各自的節點地址,例如,在圖4中,支付節點模組130的節點位址是mobilesystemnode00,手機名片系統A、手機名片系統B、……手機名片系統M的節點位址分別為mobilesystemnodeA、mobilesystemnodeB、……mobilesystemnodeM。
區塊鏈節點模組130根據設備資訊將TokenRefID發送到設備資訊(例如手機品牌)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A~M的節點位址,並在聯盟鏈上進行發送確認,所有鏈上節點予以確認後,完成發送。此時,TokenRefID歸屬於某個節點(手機名片系統200)得到共識,各節點均有記錄。
手機名片系統200獲得TokenRefID之後,使用非對稱加密的方式,以TokenRefID、自身公開金鑰向支付系統100請求獲得Token,並附帶簽名資料。
支付系統100的Token系統120驗證簽名,使用手機名片系統200的公開金鑰對Token、銀行預留手機號碼進行加密,附上自身公開金鑰、及簽名後返回給手機名片系統200。
手機名片系統200進行驗簽解密後,獲得Token、銀行預留手機號。手機名片系統200匹配關聯手機用戶名片手機號碼、手機設備SIM卡號均與該銀行預留手機號碼相同的用戶。手機名片系統200將Token與該用戶名片進行綁定。綁定完成後,手機名片系統200將綁定結果返回支付系統100,支付系統100再將結果返回到銀行系統。
當使用者使用手機設備打開(通訊錄)我的名片,則使用手機名片系統200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時,手機名片系統200校驗當前設備SIM卡號與預留手機號的一致性,並且在校驗通過的情況下以該名片綁定的Token向支付系統100請求付款二維條碼。
在二維條碼申碼階段,支付系統100的Token系統120接收手機名片系統200發送來的Token以及預留手機號碼,校驗Token與預留手機號碼的一致性,在校驗成功的情況下,支付系統100的Token系統120生成與該Token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相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手機名片系統200。
那麼,在承兌階段,手機名片系統200將該付款二維條碼推送給手機用戶1、手機用戶2、手機用戶N中的一個手機用戶,在該手機使用者的設備上例如在通訊錄“我的名片”中予以展示,商店掃描付款二維條碼,該付款二維條碼可供商店掃描。商店通過收單系統向支付系統100提供付款二維條碼,支付系統100的Token系統120根據付款二維條碼與Token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的對應關係獲得對應的銀行卡資訊,由支付核心系統110完成承兌。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相較於傳統二維條碼綁卡開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綁卡工作不需要使用者下載用戶端程式,不需要使用者輸入銀行卡資訊,大量減少使用者操作時間,降低了綁卡門檻,提升使用意願。
進一步,相較於傳統二維條碼申碼、承兌,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無需下載手機用戶端程式,降低對手機用戶端程式的依賴,沒有用戶端程式亦能支付,能夠減少二維條碼交易實施成本,提升實施效率。
更進一步,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通過利用區塊鏈技術,增加綁卡開通的安全性,建立手機名片系統200與支付系統100的互信,以及可追溯性與不可抵賴性,強化交易安全與風險防控。
再進一步,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通過手機名片、SIM手機號、銀行預留手機號的比對校驗等方式,無需傳統用戶端程式的使用者識別,避免了傳統手機用戶端程式因自身原因可能造成的系統性風險。
第二實施方式
接著,對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進行說明。
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區別在於,不採用將銀行卡資訊進行Token化的技術,而是以系統編碼代替Token,並以系統編碼回饋代碼代替TokenRefID。
雖然,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雖然不採用Token化技術,但是主體流程也與圖1所示的流程相同,因此,這裡也參照圖1對於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進行說明。
同樣,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也分為三個階段:綁卡開通階段、二維條碼申碼階段以及二維條碼承兌階段。
首先,說明綁卡開通階段。
綁卡開通階段包括圖1中的步驟S101~步驟S105。
步驟S101:從銀行系統向支付系統發起開通。
具體地,使用者在銀行據點或手機銀行、網路銀行等各類管道辦理銀行卡業務時,選擇開通手機名片付款功能。銀行系統向支付系統發起手機名片二維條碼開通請求,包括開通銀行卡、預留手機號、用戶手機品牌等。
步驟S102:支付系統對銀行卡進行編碼。
具體地,支付系統對銀行卡進行編碼,產生系統編碼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將系統編碼返回給銀行系統。同時,建立銀行卡、系統編碼、系統編碼回饋代碼、預留手機號、手機品牌等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步驟S103:支付系統通過區塊鏈向手機名片系統發送系統編碼回饋代碼。
步驟S104:手機名片系統獲取系統編碼。
手機名片系統使用非對稱加密的方式,以系統編碼回饋代碼、自身公開金鑰向支付系統請求獲得系統編碼,並附帶簽名資料。支付系統驗證簽名,使用手機名片系統的公開金鑰對系統編碼、銀行預留手機號進行加密,附上自身公開金鑰及簽名後返回給對方。手機名片系統進行驗簽解密後,獲得系統編碼和銀行預留手機號。
步驟S105:手機名片系統綁定系統編碼。
具體地,手機名片系統匹配關聯手機使用者中本人名片手機號、手機設備SIM卡號均與該銀行預留手機號相同的用戶。將系統編碼與該用戶名片進行綁定。綁定完成後,手機名片系統將綁定結果返回支付系統,支付系統返回銀行系統。
接著,說明二維條碼申碼階段。
步驟S106:當使用者使用手機設備打開(通訊錄)我的名片,使用手機名片系統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時,手機名片系統校驗當前設備SIM卡號與預留手機號的一致性,以該名片綁定的系統編碼向支付系統請求付款二維條碼。
步驟S107:支付系統接收手機名片系統發送來的系統編碼以及預留手機號碼,校驗系統編碼與預留手機號碼的一致性,在校驗成功的情況下,支付系統生成與該系統編碼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相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手機名片系統。
最後,說明二維條碼承兌階段。
步驟S108:手機名片系統將該付款二維條碼推送給使用者手機設備(未圖示),在通訊錄我的名片中予以展示,商店掃描付款二維條碼,通過收單機構上傳到支付系統,支付系統根據付款二維條碼與系統編碼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的對應關係獲得對應的銀行卡資訊並完成承兌。
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當手機使用者向手機名片系統發出付款請求,手機名片系統將該付款請求(包含系統編碼和預留手機號碼)發送到支付系統,支付系統向手機名片系統返回付款二維條碼(其中,支付系統根據系統編碼和預留手機號碼生成與該系統編碼和預留手機號碼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手機名片系統將付款二維條碼返回到手機用戶,這樣在用戶的手機上,例如在我的名片一欄會顯示“付款二維條碼”,商店通過掃描付款二維條碼後向支付系統發出完成支付的請求(其中,支付系統獲得付款二維條碼,根據付款二維條碼與系統編碼和預留手機號碼的對應關係得到對應的銀行卡資訊,基於該銀行卡資訊完成支付扣款)。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的構造框圖。
如圖5所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包括:支付系統300和手機名片系統400。
其中,支付系統300包括:支付核心系統310、系統編碼系統320以及區塊鏈節點模組330。支付核心系統310完成與支付相關的各項功能,系統編碼系統320完成與系統編碼的產生和管理相關的各項功能。區塊鏈節點模組330基於區塊鏈技術完成與手機名片系統400之間的資訊交互。
手機名片系統400包括多個手機名片系統,如圖5中所示的手機名片系統A、手機名片系統B、……手機名片系統M。這些手機名片系統A~M可以按照設備資訊進行分類,例如,按照手機品牌進行分類、按照手機運行主系統類型的各種設備資訊而設置多個。
其中,支付核心系統310用於接收來自銀行系統的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銀行卡資訊、預留手機號碼、設備資訊等資訊。這些綁定請求可以通過手機銀行、網路銀行、微信銀行、銀行櫃檯等向銀行核心系統提出,由銀行核心系統將用於開通手機名片二維條碼功能的請求發送給支付系統300。
系統編碼系統320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系統編碼和系統編碼回饋代碼並建立銀行卡資訊(例如銀行卡號)、系統編碼、系統編碼回饋代碼、預留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例如手機品牌)的映射關係。
進一步,區塊鏈節點模組330即可以看做支付系統300的一部分並作為區塊鏈的一個節點,也可以是代表支付系統300的整體而作為區塊鏈的一個節點。通過區塊鏈節點模組330從支付系統300向手機名片系統400發送系統編碼回饋代碼。具體地,支付系統300本身或者區塊鏈節點模組330、以及各個手機名片系統A~M均作為聯盟鏈的成員節點,聯盟成員之間通過區塊鏈的多中心的互信來達成共識。每個成員節點對應某個(或多個)手機品牌的手機名片系統A~M,並擁有各自的節點地址。
區塊鏈節點模組330根據設備資訊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發送到手機品牌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A~M的節點位址,並在聯盟鏈上進行發送確認,所有鏈上節點予以確認後,完成發送。此時,系統編碼回饋代碼歸屬於某個節點(手機名片系統400)得到共識,各節點均有記錄。
手機名片系統400獲得系統編碼回饋代碼之後,使用非對稱加密的方式,以系統編碼回饋代碼、自身公開金鑰向支付系統300請求獲得系統編碼,並附帶簽名資料。
支付系統300的系統編碼系統320驗證簽名,使用手機名片系統400的公開金鑰對系統編碼、銀行預留手機號進行加密,附上自身公開金鑰、及簽名後返回給手機名片系統400。
手機名片系統400進行驗簽解密後,獲得系統編碼、銀行預留手機號。手機名片系統400匹配關聯手機用戶名片手機號、手機設備SIM卡號均與該銀行預留手機號相同的用戶。手機名片系統400將系統編碼與該用戶名片進行綁定。綁定完成後,手機名片系統400將綁定結果返回支付系統300,支付系統300再將結果返回到銀行系統。
當使用者使用手機設備打開(通訊錄)我的名片,則使用手機名片系統400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時,手機名片系統400校驗當前設備SIM卡號與預留手機號的一致性,並且在校驗通過的情況下以該名片綁定的系統編碼向支付系統300請求付款二維條碼。
在二維條碼申碼階段,支付系統300的系統編碼系統310接收手機名片系統400的系統編碼以及預留手機號碼,校驗系統編碼與預留手機號碼的一致性,在校驗成功的情況下,支付系統300的系統編碼系統320生成與該系統編碼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相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手機名片系統400。
在承兌階段,手機名片系統400將該付款二維條碼推送給手機用戶,在該手機使用者的設備上例如在通訊錄“我的名片”中予以展示,商店掃描付款二維條碼,該付款二維條碼可供商店掃描。商店通過收單系統向支付系統300提供付款二維條碼,支付系統300的系統編碼系統320根據付款二維條碼與系統編碼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的對應關係獲得對應的銀行卡資訊,由支付核心系統310基於該銀行卡資訊完成承兌。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相較於傳統二維條碼綁卡開通,通過將銀行卡資訊轉換為系統編碼能夠保障安全,在此前提下,綁卡工作不需要使用者下載用戶端程式,不需要使用者輸入銀行卡資訊,大量減少使用者操作時間,降低了綁卡門檻,提升使用意願。
進一步,相較於傳統二維條碼申碼、承兌,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無需下載手機用戶端程式,降低對手機用戶端程式的依賴,沒有用戶端程式亦能支付,能夠減少二維條碼交易實施成本,提升實施效率。
更進一步,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通過利用區塊鏈技術,增加綁卡開通的安全性,建立手機名片系統400與支付系統300的互信,以及可追溯性與不可抵賴性,強化交易安全與風險防控。
再進一步,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通過手機名片、SIM手機號、銀行預留手機號的比對校驗等方式,無需傳統用戶端程式的使用者識別,避免了傳統手機用戶端程式因自身原因可能造成的系統性風險。
第三實施方式
接著,對於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進行說明。
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區別在於,不需要將銀行卡資訊進行Token化,而是直接用銀行卡資訊進行後續流程。
雖然,在第三實施方式中雖然不採用Token化技術,但是主體流程也與圖1所示的流程相同,因此,這裡也參照圖1對於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進行說明。
同樣,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也分為三個階段:綁卡開通階段、二維條碼申碼階段以及二維條碼承兌階段。
首先,說明綁卡開通階段。
綁卡開通階段包括圖1中的步驟S101~步驟S105。
步驟S101:從銀行系統向支付系統發起開通。
具體地,使用者在銀行據點或手機銀行、網路銀行等各類管道辦理銀行卡業務時,選擇開通手機名片付款功能。銀行系統向支付系統發起手機名片二維條碼開通請求,包括開通銀行卡資訊、預留手機號、用戶手機品牌等。
步驟S102:支付系統根據開通請求,產生對應於該銀行卡資訊的銀行卡回饋代碼,並且保存銀行卡資訊、銀行卡回饋代碼、預留手機號、手機品牌之間的對應關係的第一映射表。
步驟S103:支付系統通過區塊鏈向手機名片系統發送銀行卡回饋代碼。
步驟S104:手機名片系統獲取銀行卡資訊。
手機名片系統使用非對稱加密的方式,以銀行卡回饋代碼、自身公開金鑰向支付系統請求獲得銀行卡資訊,並附帶簽名資料。支付系統驗證簽名,使用手機名片系統的公開金鑰對銀行卡資訊、銀行預留手機號進行加密,附上自身公開金鑰及簽名後返回給手機名片系統。手機名片系統進行驗簽解密後,獲得銀行卡資訊和銀行預留手機號。
步驟S105:手機名片系統綁定銀行卡資訊。
具體地,手機名片系統匹配關聯手機使用者中本人名片手機號、手機設備SIM卡號均與該銀行預留手機號相同的用戶。將銀行卡資訊與該用戶名片進行綁定。綁定完成後,手機名片系統將綁定結果返回支付系統,支付系統返回銀行系統。
接著,說明二維條碼申碼階段。
步驟S106:當使用者使用手機設備打開(通訊錄)我的名片,使用手機名片系統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時,手機名片系統校驗當前設備SIM卡號與預留手機號的一致性,以該名片綁定的銀行卡資訊向支付系統請求付款二維條碼。
步驟S107:支付系統接收手機名片系統發送來的銀行卡資訊以及預留手機號碼,校驗銀行卡資訊與預留手機號碼的一致性,在校驗成功的情況下,支付系統生成與該銀行卡資訊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相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手機名片系統。
最後,說明二維條碼承兌階段。
步驟S108:手機名片系統將該付款二維條碼推送給使用者手機設備(未圖示),在通訊錄我的名片中予以展示,商店掃描付款二維條碼,通過收單機構上傳到支付系統,支付系統根據付款二維條碼與銀行卡資訊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的對應關係獲得對應的銀行卡資訊並完成承兌。
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當手機使用者向手機名片系統發出付款請求,手機名片系統將該付款請求(包含銀行卡資訊和預留手機號碼)發送到支付系統,支付系統向手機名片系統返回付款二維條碼(其中,支付系統根據銀行卡資訊和預留手機號碼生成與該銀行卡資訊和預留手機號碼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手機名片系統將付款二維條碼返回到手機用戶,這樣在用戶的手機上,例如在我的名片一欄會顯示“付款二維條碼”,商店通過掃描付款二維條碼後向支付系統發出完成支付的請求(其中,支付系統獲得付款二維條碼,根據付款二維條碼與銀行卡資訊和預留手機號碼的對應關係得到對應的銀行卡資訊,基於該銀行卡資訊完成支付扣款)。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的構造框圖。
如圖6所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包括:支付系統500和手機名片系統600。
其中,支付系統500包括:支付核心系統510以及區塊鏈節點模組520。支付核心系統510完成與支付相關的各項功能以及與銀行卡資訊相關的各項管理功能。區塊鏈節點模組520基於區塊鏈技術完成與手機名片系統600之間的資訊交互。
手機名片系統600包括多個手機名片系統,如圖6中所示的手機名片系統A、手機名片系統B、……手機名片系統M。這些手機名片系統A~M可以按照設備資訊進行分類,例如,按照手機品牌進行分類、按照手機運行主系統類型的各種設備資訊而設置多個。這裡,手機名片系統600可以設置為對應一個品牌或多個品牌的各類手機設備。
其中,支付核心系統510用於接收來自銀行系統的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銀行卡資訊、預留手機號碼、設備資訊等資訊。
支付核心系統510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銀行卡資訊的銀行卡回饋代碼,並建立銀行卡資訊(例如銀行卡號)、銀行卡回饋代碼、預留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例如手機品牌)的映射關係。
進一步,區塊鏈節點模組520即可以看做支付系統50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代表支付系統500的整體的一個區塊鏈的節點。通過區塊鏈節點模組520從支付系統500向手機名片系統600發送銀行卡回饋代碼。具體地,支付系統500本身或者區塊鏈節點模組520、以及各個手機名片系統A~M均作為聯盟鏈的成員節點,聯盟成員之間通過區塊鏈的多中心的互信來達成共識。每個成員節點對應某個(或多個)手機品牌的手機名片系統A~M,並擁有各自的節點地址。
區塊鏈節點模組520根據設備資訊將銀行卡回饋代碼發送到手機品牌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的節點位址,並在聯盟鏈上進行發送確認,所有鏈上節點予以確認後,完成發送。此時,銀行卡回饋代碼歸屬於某個節點(手機名片系統600)得到共識,各節點均有記錄。
手機名片系統600獲得銀行卡回饋代碼之後,使用非對稱加密的方式,以銀行卡回饋代碼、自身公開金鑰向支付系統500請求獲得銀行卡資訊,並附帶簽名資料。
支付系統500的銀行卡資訊系統驗證簽名,使用手機名片系統600的公開金鑰對銀行卡資訊、預留手機號進行加密,附上自身公開金鑰、及簽名後返回給手機名片系統600。
手機名片系統600進行驗簽解密後,獲得銀行卡資訊、預留手機號。手機名片系統600匹配關聯手機用戶名片手機號、手機設備SIM卡號均與該預留手機號相同的用戶。手機名片系統600將銀行卡資訊與該用戶名片進行綁定。綁定完成後,手機名片系統600將綁定結果返回支付系統500,支付系統500再將結果返回到銀行系統。
當使用者使用手機設備打開(通訊錄)我的名片,則使用手機名片系統600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時,手機名片系統600校驗當前設備SIM卡號與預留手機號的一致性,並且在校驗通過的情況下以該名片綁定的銀行卡資訊向支付系統500請求付款二維條碼。
在二維條碼申碼階段,支付系統500接收手機名片系統600的銀行卡資訊以及預留手機號碼,校驗銀行卡資訊與預留手機號碼的一致性,在校驗成功的情況下,支付系統500生成與該銀行卡資訊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相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手機名片系統600。
在承兌階段,手機名片系統600將該付款二維條碼推送給手機用戶,在該手機使用者的設備上例如在通訊錄“我的名片”中予以展示,商店掃描付款二維條碼,該付款二維條碼可供商店掃描。商店通過收單系統向支付系統500提供付款二維條碼,支付系統500根據付款二維條碼與銀行卡資訊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的對應關係獲得對應的銀行卡資訊,由支付核心系統510基於該銀行卡資訊完成承兌。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綁卡工作不需要使用者下載用戶端程式,不需要使用者輸入銀行卡資訊,大量減少使用者操作時間,降低了綁卡門檻,提升使用意願。
進一步,相較於傳統二維條碼申碼、承兌,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無需下載手機用戶端程式,降低對手機用戶端程式的依賴,沒有用戶端程式亦能支付,能夠減少二維條碼交易實施成本,提升實施效率。
更進一步,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通過利用區塊鏈技術,增加綁卡開通的安全性,建立手機名片系統與支付系統的互信,以及可追溯性與不可抵賴性,強化交易安全與風險防控。
再進一步,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通過手機名片、SIM手機號、銀行預留手機號的比對校驗等方式,無需傳統用戶端程式的使用者識別,避免了傳統手機用戶端程式因自身原因可能造成的系統性風險。
第四實施方式
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與第三實施方式的區別在於,第四實施方式中支付核心系統不單獨存在,而是使得支付系統700中的支付核心系統710本身具有Token管理能力並能執行第四實施方式中的支付核心系統710的動作。
雖然,在第四實施方式中雖然不單獨設置Token系統,但是主體流程也與圖1所示的流程基本相同,這裡省略說明。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的構造框圖。
如圖7所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包括:支付系統700和手機名片系統800。
其中,支付系統700包括:支付核心系統710和區塊鏈節點模組720。
支付核心系統710完成與支付相關的各項功能並且完成與Token的產生和管理相關的各項功能。區塊鏈節點模組720基於區塊鏈技術完成與手機名片系統800之間的資訊交互。
手機名片系統800包括手機名片系統A、手機名片系統B、……手機名片系統M的多個手機名片系統A~M。這些手機名片系統A~M可以按照設備資訊進行分類,例如,按照手機品牌進行分類、按照手機運行主系統類型的各種設備資訊而設置多個。
其中,支付核心系統710用於接收來自銀行系統的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銀行卡資訊、預留手機號碼、設備資訊等資訊。這些綁定請求可以通過手機銀行、網路銀行、微信銀行、銀行櫃檯等向銀行核心系統提出,由銀行核心系統將用於開通手機名片二維條碼功能的請求發送給支付系統。
支付核心系統710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Token和TokenRefID並建立銀行卡資訊(例如銀行卡號)、Token、TokenRefID、預留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例如手機品牌)的映射關係,文中將該映射關係稱為第一映射表。
進一步,區塊鏈節點模組720即可以看做支付系統700的一部分來作為區塊鏈的一個節點,也可以是代表支付系統700的整體來作為區塊鏈的一個節點。通過區塊鏈節點模組720從支付系統700向手機名片系統800發送TokenRefID。具體地,支付系統700的區塊鏈節點模組720、以及各個手機名片系統A~M均作為聯盟鏈的成員節點,聯盟成員之間通過區塊鏈的多中心的互信來達成共識。區塊鏈節點模組720根據設備資訊將TokenRefID發送到手機品牌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的節點位址,並在聯盟鏈上進行發送確認,所有鏈上節點予以確認後,完成發送。此時,TokenRefID歸屬於某個節點(手機名片系統800)得到共識,各節點均有記錄。
手機名片系統800獲得TokenRefID之後,使用非對稱加密的方式,以TokenRefID、自身公開金鑰向支付系統700請求獲得Token,並附帶簽名資料。
支付核心系統710驗證簽名,使用手機名片系統800的公開金鑰對Token、銀行預留手機號進行加密,附上自身公開金鑰、及簽名後返回給手機名片系統800。
手機名片系統800進行驗簽解密後,獲得Token、銀行預留手機號。手機名片系統800匹配關聯手機用戶名片手機號、手機設備SIM卡號均與該銀行預留手機號相同的用戶。手機名片系統800將Token與該用戶名片進行綁定。綁定完成後,手機名片系統800將綁定結果返回支付系統700,支付系統700再將結果返回到銀行系統。
當使用者使用手機設備打開(通訊錄)我的名片,則使用手機名片系統800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時,手機名片系統800校驗當前設備SIM卡號與預留手機號的一致性,並且在校驗通過的情況下以該名片綁定的Token向支付系統700請求付款二維條碼。
在二維條碼申碼階段,支付核心系統710接收手機名片系統發送來的Token以及預留手機號碼,校驗Token與預留手機號碼的一致性,在校驗成功的情況下,支付核心系統710生成與該Token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相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手機名片系統800。
那麼,在承兌階段,手機名片系統800將該付款二維條碼推送給手機用戶1、手機用戶2、手機用戶N中的一個手機用戶,在該手機使用者的設備上例如在通訊錄“我的名片”中予以展示,商店掃描付款二維條碼,該付款二維條碼可供商店掃描。商店通過收單系統向支付系統700提供付款二維條碼,支付核心系統710根據付款二維條碼與Token以及預留手機號碼的對應關係獲得對應的銀行卡資訊,由支付核心系統710完成承兌。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相較於傳統二維條碼綁卡開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綁卡工作不需要使用者下載用戶端程式,不需要使用者輸入銀行卡資訊,大量減少使用者操作時間,降低了綁卡門檻,提升使用意願。
進一步,相較於傳統二維條碼申碼、承兌,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無需下載手機用戶端程式,降低對手機用戶端程式的依賴,沒有用戶端程式亦能支付,能夠減少二維條碼交易實施成本,提升實施效率。
更進一步,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通過利用區塊鏈技術,增加綁卡開通的安全性,建立手機名片系統與支付系統的互信,以及可追溯性與不可抵賴性,強化交易安全與風險防控。
再進一步,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通過手機名片、SIM手機號、銀行預留手機號的比對校驗等方式,無需傳統用戶端程式的使用者識別,避免了傳統手機用戶端程式因自身原因可能造成的系統性風險。
更進一步,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對於支付系統來說,不需要單獨設置Token系統,只要使得支付核心系統本身能夠具備生產以及管理Token的能力即可。
以下,對於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形並簡單描述變形例1~3。
變形例1在第一實施方式~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中,採用了區塊鏈技術在支付系統和手機名片系統之間實現資訊交互,作為變形方式,也可以是替代區塊鏈技術,而是採用點對點的傳輸方式。這樣,也能夠保證資料的安全性。
變形例2在第一實施方式~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中,在二維條碼承兌過程,展示二維條碼前,可以設置手機名片系統對使用者進行額外的輔助驗證,例如指紋驗證、人臉驗證以及密碼驗證等。
變形例3在綁卡開通階段,除了綁定銀行卡資訊、預留手機號、用戶手機品牌之外,還可以增加輔助校驗資訊,例如姓名、身份證號碼、地址等。
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支付的安全性。
另外,在綁卡開通階段,再進一步還能增加手機設備資訊等其他安全要素與Token的綁定關係,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支付的安全性,提供更多風控保障。
變形例4
在以上實施方式中,在手機名片系統獲取銀行卡資訊的過程中,手機名片系統使用非對稱加密的方式,以銀行卡回饋代碼、自身公開金鑰向支付系統請求獲得銀行卡資訊,並附帶簽名資料。支付系統驗證簽名,使用手機名片系統的公開金鑰對銀行卡資訊、銀行預留手機號碼進行加密,附上自身公開金鑰、及簽名後返回給手機名片系統。除了這種公開金鑰交換方式以外,支付系統與手機名片系統之間也可以設置為以其他事前約定的形式開展。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其上儲存有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腦設備,包括儲存模組、處理器以及儲存在儲存模組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實現上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
以上例子主要說明了本發明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以及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儘管只對其中一些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瞭解,本發明可以在不偏離其主旨與範圍內以許多其他的形式實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與實施方式被視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脫離如所附各請求項所定義的本發明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本發明可能涵蓋各種的修改與替換。
S101~S108:流程步驟 100、300、500、700:支付系統 110、310、510、710:支付核心系統 120:Token系統 130、330、520、720:區塊鏈節點模組 200、400、600、800、A~M:手機名片系統 320:系統編碼系統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的流程圖。 圖2中表示了手機名片二維條碼展示的一個示例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中的二維條碼申碼階段和承兌階段的示意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的構造框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的構造框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的構造框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的構造框圖。
S101~S108:流程步驟

Claims (34)

  1. 一種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由支付系統以及手機名片系統實現,包括下述步驟: 二維條碼獲取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向支付系統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其中,所述二維條碼獲取請求中包含與手機名片綁定的帳戶資訊,並且從支付系統返回與該帳戶資訊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以及 二維條碼承兌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將獲取的付款二維條碼推送給用戶,基於該付款二維條碼完成基於對應的帳戶資訊的支付承兌, 其中,支付系統中生成對應於帳戶資訊的帳號回饋代碼並且同時建立帳號回饋代碼、帳戶資訊、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手機名片系統通過與支付系統的交互,基於手機號碼以及預先儲存的表示手機號碼與手機名片的對應關係的第二映射表來實現帳戶資訊與手機名片的綁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在所述二維條碼獲取步驟之前包括: 請求接收步驟,支付系統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帳戶資訊、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 映射建立步驟,支付系統基於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於帳戶資訊的帳號回饋代碼,同時建立帳號回饋代碼、帳戶資訊、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分發步驟,支付系統將帳號回饋代碼按照所述設備資訊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帳號獲取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基於帳號回饋代碼向支付系統請求帳戶資訊,手機名片系統從支付系統獲得與該帳號回饋代碼對應的帳戶資訊和手機號碼;以及 綁定步驟,手機名片系統基於獲得的手機號碼與預先儲存的表示手機號碼與手機名片的對應關係的第二映射表進行匹配並實現帳戶資訊與手機名片的綁定。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映射建立步驟中,支付系統基於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於帳戶資訊的Token作為所述帳號回饋代碼,並且生成與所述Token對應的Token回饋標識碼,同時在所述第一映射表中進一步建立帳戶資訊、Token、Token回饋標識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所述分發步驟中,支付系統將Token回饋標識碼按照所述設備資訊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在所述帳號獲取步驟中,手機名片系統基於Token回饋標識碼向支付系統請求Token,手機名片系統從支付系統獲得與該Token回饋標識碼對應的Token和手機號碼, 在所述綁定步驟中,基於第二映射表進行匹配並實現Token與手機名片的綁定。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分發步驟,支付系統將Token回饋標識碼通過點對點方式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分發步驟,支付系統將Token回饋標識碼通過區塊鏈方式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帳號獲取步驟包括下述子步驟: 手機名片系統使用非對稱加密方式以Token回饋標識碼向支付系統請求Token; 支付系統根據Token回饋標識碼按照所述第一映射表的得到對應Token和手機號碼並以非對稱方式加密後返回到手機名片系統;以及 手機名片系統解密得到Token和手機號碼。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綁定步驟中包括下述子步驟: 手機名片系統將獲得的手機號碼與第二映射表進行匹配; 將與該手機號碼匹配的手機名片與獲得的Token進行綁定;以及 將綁定結果回饋到支付系統。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二維條碼獲取步驟包括下述子步驟: 手機名片系統校驗當前設備SIM卡號與手機號碼的一致性; 在通過校驗的情況下以該手機名片綁定的Token和手機號碼向支付系統發起二維條碼獲取請求;以及 支付系統基於所述二維條碼獲取請求,校驗Token與手機號碼的一致性,並且在通過校驗的情況下將與該Token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返回手機名片系統。
  9.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二維條碼承兌步驟中,在完成支付承兌之前進一步設置手機用戶進行驗證的輔助驗證。
  10. 如請求項2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映射建立步驟中,支付系統基於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於帳戶資訊的系統編碼作為所述帳號回饋代碼,並且生成對應於該系統編碼的系統編碼回饋代碼,同時在所述第一映射表中進一步建立帳戶資訊、系統編碼、系統編碼回饋代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所述分發步驟中,支付系統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按照所述設備資訊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在所述帳號獲取步驟中,手機名片系統基於系統編碼回饋代碼向支付系統請求系統編碼,手機名片系統從支付系統獲得與該系統編碼回饋代碼對應的系統編碼和手機號碼, 在所述綁定步驟中,基於第二映射表進行匹配並是實現系統編碼與手機名片的綁定。
  11. 一種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二維條碼提供步驟,從外部接收二維條碼獲取請求,其中,所述二維條碼獲取請求中包含與手機名片綁定的帳戶資訊和手機號碼,其中,手機名片被基於手機號碼與帳戶資訊綁定,根據該帳戶資訊和手機號碼向外部提供付款二維條碼;以及 二維條碼承兌步驟,從外部接收付款二維條碼,並且基於該付款二維條碼完成基於對應的帳戶資訊的支付承兌, 其中,被生成對應於帳戶資訊的帳號回饋代碼並同時建立帳戶資訊、帳號回饋代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在所述二維條碼提供步驟之前進一步包括: 請求接收步驟,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帳戶資訊、手機號碼、設備資訊; 映射建立步驟,基於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於帳戶資訊的帳號回饋代碼,同時建立帳戶資訊、帳號回饋代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所述第一映射表; 分發步驟,將帳號回饋代碼按照所述設備資訊發送到外部;以及 帳號提供步驟,從外部接收基於帳號回饋代碼請求帳戶資訊的請求,基於該請求查詢與該帳號回饋代碼對應的帳戶資訊和手機號碼並發送到外部。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映射建立步驟中,基於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於帳戶資訊的Token作為所述帳號回饋代碼,並且生成對應於該Token的Token回饋標識碼,同時在所述第一映射表中進一步建立帳戶資訊、Token、Token回饋標識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所述分發步驟中,將Token回饋標識碼按照所述設備資訊發送到外部, 在所述帳號提供步驟中,從外部接收基於Token回饋標識碼的請求帳戶資訊的請求,基於該請求查詢與該Token回饋標識碼對應的Token和手機號碼並發送到外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分發步驟,將Token回饋標識碼通過點對點方式發送到外部。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分發步驟,將Token回饋標識碼通過區塊鏈方式發送到外部。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其中, 在所述二維條碼承兌步驟中,在完成支付承兌之前進一步設置手機用戶進行驗證的輔助驗證。
  17. 一種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包括:支付系統和手機名片系統, 其中,支付系統包括: 用於執行與支付功能的支付核心系統; 用於產生和管理Token的Token系統; 用於作為區塊鏈的節點實現與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的資訊交互的區塊鏈節點模組,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與所述支付系統進行交互並基於Token實現手機名片的綁定。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帳戶資訊、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 所述Token系統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Token以及與該Token對應的Token回饋標識碼,並建立帳戶資訊、Token、Token回饋標識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根據設備資訊將Token回饋標識碼發送到設備資訊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獲得Token回饋標識碼之後,基於所述Token回饋標識碼向所述支付系統請求獲得Token, 所述Token系統根據來自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將對應的Token和手機號碼返回所述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基於獲得Token和手機號碼將Token與手機名片進行綁定。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基於與手機名片綁定的Token向所述支付系統請求付款二維條碼, 所述支付核心系統根據來自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生成與該Token以及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所述手機名片系統。
  2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將付款二維條碼提供給用戶, 所述Token系統根據付款二維條碼得到與該Token對應的帳戶資訊,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基於所述帳戶資訊完成承兌。
  21.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將Token回饋標識碼通過區塊鏈方式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22. 一種支付系統,包括: 用於執行與支付功能的支付核心系統; 用於產生和管理Token的Token系統;以及 用於作為區塊鏈的節點實現與外部的資訊交互的區塊鏈節點模組。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帳戶資訊、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 所述Token系統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Token和與該Token對應的Token回饋標識碼,並建立帳戶資訊、Token、Token回饋標識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根據設備資訊將Token回饋標識碼發送到外部的與設備資訊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獲得Token回饋標識碼之後,基於所述Token回饋標識碼向所述支付系統請求獲得Token, 所述Token系統根據來自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的基於所述Token回饋標識碼而獲得Token的請求將Token回饋標識碼與對應的Token和手機號碼返回到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其中,所述Token被與手機名片進行綁定。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核心支付系統根據來自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生成與該Token以及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
  25. 一種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包括:支付系統和手機名片系統, 其中,所述支付系統包括: 支付核心系統,用於實現支付功能; 系統編碼系統,用於實現系統編碼的產生和管理;以及 區塊鏈節點模組,基於區塊鏈技術完成與所述手機名片系統之間的資訊交互,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與所述支付系統進行交互並且基於上述系統編碼綁定手機名片。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帳戶資訊、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 所述系統編碼系統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系統編碼和與該系統編碼對應的系統編碼回饋代碼,並建立帳戶資訊、系統編碼、系統編碼回饋代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根據設備資訊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發送到所述設備資訊對應的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獲得系統編碼回饋代碼之後,基於所述系統編碼回饋代碼向所述支付系統請求獲得系統編碼, 所述系統編碼系統根據來自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將對應的系統編碼和手機號碼返回所述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基於獲得系統編碼和手機號碼將系統編碼與手機名片進行綁定。
  27. 如請求項26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基於與手機名片綁定的系統編碼向所述支付系統請求付款二維條碼, 所述核心支付系統根據來自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生成與該系統編碼以及對應的付款二維條碼並返回到所述手機名片系統。
  28. 如請求項26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手機名片系統用於將付款二維條碼提供給用戶, 所述系統編碼系統根據付款二維條碼得到與該系統編碼對應的帳戶資訊,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基於所述帳戶資訊完成承兌。
  29. 如請求項26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通過區塊鏈方式發送到手機名片系統。
  30. 一種支付系統,包括: 支付核心系統,用於實現支付功能; 系統編碼系統,用於實現系統編碼的產生和管理;以及 區塊鏈節點模組,基於區塊鏈技術完成與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之間的資訊交互。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支付核心系統用於接收綁定請求,其中所述綁定請求中包括帳戶資訊、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 所述系統編碼系統用於根據所述綁定請求生成對應的系統編碼和與該系統編碼對應的系統編碼回饋代碼,並建立帳戶資訊、系統編碼、系統編碼回饋代碼、手機號碼以及設備資訊的第一映射表,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根據設備資訊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發送到所述設備資訊對應的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 所述系統編碼系統根據來自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的請求將對應的系統編碼和手機號碼返回到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
  32. 如請求項31所述的支付系統,其中, 所述區塊鏈節點模組將系統編碼回饋代碼通過區塊鏈方式發送到外部的手機名片系統。
  33. 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其上儲存有電腦程式,其中, 該電腦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請求項1~14任意一項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
  34. 一種電腦設備,包括儲存模組、處理器以及儲存在儲存模組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實現請求項1~14任意一項所述的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
TW109130161A 2020-01-23 2020-09-03 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及其支付系統、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及電腦設備 TWI7486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6050.3 2020-01-23
CN202010076050.3A CN111553678B (zh) 2020-01-23 2020-01-23 基于手机名片的二维码支付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9571A true TW202129571A (zh) 2021-08-01
TWI748630B TWI748630B (zh) 2021-12-01

Family

ID=72007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161A TWI748630B (zh) 2020-01-23 2020-09-03 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及其支付系統、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及電腦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3678B (zh)
TW (1) TWI748630B (zh)
WO (1) WO20211472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7843B (zh) * 2021-09-06 2023-10-20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绑卡方法、用户终端、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860745B (zh) * 2023-03-02 2023-06-13 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 免密支付签约方法、网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3236B2 (en) * 2013-03-15 2017-09-26 Hossein Mohsenzadeh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payments for a card
CN106651351B (zh) * 2015-07-31 2018-07-06 北京知行顺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支付方法及其系统
CN106878357A (zh) * 2015-12-11 2017-06-2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通讯录生成电子名片、电子名片的录入方法和装置
US20170270557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okenization of reward data
CN105868980A (zh) * 2016-03-29 2016-08-17 广东铭鸿数据有限公司 基于nfc的hce技术在住建部标准的支付设备和支付方法
CN106897341A (zh) * 2016-07-08 2017-06-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二维码信息查询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06339873A (zh) * 2016-08-30 2017-01-18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Token的支付方法以及基于Token的支付系统
CN106779698B (zh) * 2016-11-17 2021-01-26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标记的分发及其安全支付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7580078A (zh) * 2017-08-18 2018-01-12 林高敏 一种智能化电子名片及其系统
CN108854077B (zh) * 2018-07-17 2021-05-18 广州瞪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游戏道具流通方法
CN109191108B (zh) * 2018-08-07 2022-03-11 广东蓝蜜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二维码聚合支付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47296A1 (zh) 2021-07-29
CN111553678A (zh) 2020-08-18
CN111553678B (zh) 2024-02-09
TWI748630B (zh)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7926B (zh) 基于服务的支付的认证系统和方法
US990014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cryption
US7096494B1 (en) Cryptograph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US8145899B2 (en) Creation of user digital certificate for portable consumer payment device
CN101222333B (zh) 一种数据交易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1201752A (zh) 基于哈希的数据验证系统
CN110612546A (zh) 数字资产账户管理
CN108476227A (zh) 用于设备推送供应的系统和方法
US1118278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transactions with contactless cards
KR20060070484A (ko) 포맷된 데이터 구조를 사용하여 안전 결제 거래를 수행하는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9525326A (ja)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デバイスによるデジタル資産分配
US1096546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yptographic authentication of contactless cards
CN101576983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支付方法和系统
KR20080041243A (ko) 2인자 상호 인증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686225A (zh) 一种用于网上支付的数据加密和密钥生成方法
JP2015537399A (ja) モバイル決済のため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モバイル決済手段を提供する及び用いるための方法
WO1999057835A1 (en) A cryptograph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TWI748630B (zh) 基於手機名片的二維條碼支付方法及其支付系統、電腦可讀儲存媒介及電腦設備
CN106251145A (zh) 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支付设备及电子支付方法
KR102333811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카드 결제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TW201317911A (zh) 雲端信用卡交易系統及其交易方法
KR20110107311A (ko) 모바일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결제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4793455A (zh) 经由区块链改进资源的电子转移的系统和方法
BRPI0803444A2 (pt) sistema de autenticação com assinatura digital presencial ou não e identificação de interfaces falsas através de comunicação bi-direcional com autenticação mútua-cob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