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2923A - 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2923A
TW201512923A TW102135104A TW102135104A TW201512923A TW 201512923 A TW201512923 A TW 201512923A TW 102135104 A TW102135104 A TW 102135104A TW 102135104 A TW102135104 A TW 102135104A TW 201512923 A TW201512923 A TW 2015129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evice
stylus
moved
touch
war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5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5493B (zh
Inventor
Chien-Pang Chien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TW102135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5493B/zh
Priority to US14/084,314 priority patent/US944257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12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2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5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54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2Pen holder integrated in the 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包括以下多重判斷機制:判斷觸控筆是否觸發觸控裝置、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判斷觸控筆與觸控裝置之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預設時間。因此,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可於多重判斷機制之條件符合時,提醒使用者以避免觸控筆遺失,且可避免誤判發生。

Description

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尤其係關於具有觸控筆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
一般而言,觸控裝置包含有一觸控式螢幕,以供使用者利用其手指觸碰該觸控式螢幕而進行操作,觸控裝置包括一智慧型手機、一平板電腦、一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一導航裝置等等。當使用者操作觸控裝置時,使用者會以手指觸碰該觸控式螢幕,其將於觸控式螢幕上留下指紋,而影響使用者觀看觸控式螢幕。
鑒此,市面上提供一種觸控筆,供使用者以手持方式持有觸控筆,且以觸控筆觸碰觸控式螢幕,而維持觸控式螢幕之清潔。另一方面,由於大多數觸控裝置提供有一手寫輸入介面,以供使用者以手寫方式輸入文字,利用觸控筆輸入文字可貼近一般書寫工作,有助於使用者以手寫方 式輸入文字。
然而,使用者使用觸控筆之後,很容易隨意擺放觸控筆,以造成觸控筆之遺失,故習知技術可採用以下兩種方式,以避免觸控筆遺失。一種方式是利用一實體繩索,其實體繩索之一端連接於觸控筆,而實體繩索之另一端則連接於觸控裝置,以避免觸控筆遺失,但同時造成不美觀之問題。
另一種方式如中國第CN101692183號專利公告案所揭露之一種提醒觸控筆遺失之方法。中國第CN101692183號專利公告案之裝置包含有一觸控筆插槽,用以收納觸控筆於其中。該專利公告案先偵測觸控筆是否與觸控筆插槽分離而判斷觸控筆是否被妥善收納,且於觸控筆與觸控筆插槽分離時開始計時。接下來判斷於一段時間間隔內,觸控筆是否觸碰觸控裝置之觸控式螢幕,且該專利公告案於觸控筆未觸碰觸控裝置之觸控式螢幕時,偵測觸控筆是否與觸控筆插槽接觸。當觸控筆未與觸控筆插槽接觸時,該裝置提醒使用者觸控筆已遺失。然而,當使用者使用觸控筆完畢之後,未將觸控筆收納於觸控筆插槽中,而將觸控筆放置於裝置旁時,該裝置仍然發出提醒,而造成誤判,以造成使用者之困擾。
因此,需要一種不發生誤判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發生誤判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應用於無線連接於一觸控筆之一觸控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判斷該 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於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該觸控筆觸發時,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於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一警示信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亦提供一種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應用於無線連接於一觸控筆之一觸控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於該觸控裝置之一鄰近範圍內;於判斷該觸控筆未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時,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於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一警示信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更提供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包括:一觸控筆以及一觸控裝置,該觸控裝置無線連接於該觸控筆,用以被該觸控筆觸發而產生一運作信號,該觸控裝置包括:一傾斜感測元件、一警示單元以及一控制單元,該傾斜感測元件設置於該觸控裝置中,用以偵測該觸控裝置之傾斜狀態,而該警示單元用以輸出一警示信號。該控制單元連接於該傾斜感測元件以及該警示單元,用以根據該觸控筆觸發該觸控裝置之狀態以及該傾斜感測元件所偵測到之該觸控裝置之傾斜狀態而判斷是否輸出該警示信號。
1、2、3‧‧‧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
11、21、31‧‧‧觸控筆
12、22、32‧‧‧觸控裝置
111、211、311‧‧‧第一無線傳輸模組
112、212、312‧‧‧電池
121、221、321‧‧‧觸控式螢幕
122、222、322‧‧‧第二無線傳輸模組
123、323‧‧‧警示單元
124、224、324‧‧‧傾斜感測元件
125、225、325‧‧‧控制單元
223、313‧‧‧定位單元
A~J‧‧‧步驟
L‧‧‧位置資訊
S1‧‧‧無線信號
S2、S3‧‧‧警示信號
S4‧‧‧請求信號
S5‧‧‧位置信號
圖1係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流程圖。
圖3係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流程圖。
圖5係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流程圖。
鑒於習知技術之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解決習知技術問題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以及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首先說明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之架構。請參閱圖1,其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示意圖。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1包括一觸控筆11以及一觸控裝置12。觸控筆11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1以及一電池112。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1設置於觸控筆11中且連接於電池112,用以輸出一無線信號S1至觸控裝置12,而電池112用以提供一電力,使觸控筆11得以運作。觸控裝置12無線連接於觸控筆11之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1,用以被使用者之手指或觸控筆12觸發而產生一運作信號(未顯示於圖中)。觸控裝置12包括一觸控式螢幕121、一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一警示單元123、一傾斜感測元件124以及一控制單元125,觸控式螢幕121設置於觸控裝置12中且部分顯露於觸控裝置12之外,而觸控式螢幕121包含有一運算模組(未顯示於圖中),當觸控式螢幕121被使用者之手指或觸控筆12觸發時,運算模組產生相對應之運作信號。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設置於觸控裝置12中且連接於控制單元125,用以無線連線於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1且接收無線信號S1。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1以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皆為藍牙(Bluetooth)傳輸模組。
警示單元123設置於觸控裝置12中且連接於控制單元125,用以輸出一警示信號S2。而傾斜感測元件124設置於觸控裝置12中且連接於控制單元125,用以偵測觸控裝置12之傾斜狀態。控制單元125分別連接於觸控式螢幕121、第二無線傳輸模組122、警示單元123以及傾斜感測元件124,用以根據觸控筆11觸發觸控式螢幕121之狀態以及傾斜感測元件124所偵測到之觸控裝置12之傾斜狀態而判斷是否控制警示單元123輸出警示信號S2。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警示單元123係為一喇叭裝置,傾斜感測元件124係為一陀螺儀,而控制單元125可藉由,例如一韌體(Firmware),而執行各種判斷及控制功能。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警示單元亦可採用一光源,以產生閃爍燈光形式之警示信號。
需特別說明的是,控制單元125可判斷觸控式螢幕121係被使用者之手指所觸發,抑或是被觸控筆11所觸發。舉例來說,當觸控筆11觸碰觸控式螢幕121時,觸控筆11內部之一壓力感測元件(未顯示於圖中)可偵測到觸控筆11觸碰觸控式螢幕121之觸壓力量,且該觸壓力量可藉由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1傳輸至觸控裝置12,使觸控裝置12之控制單元125可根據該觸壓力量而判斷為觸控筆11觸碰觸控式螢幕121。反之,當使用者之手指觸碰觸控式螢幕121時,控制單元125可根據未接收到前述觸壓力量而判斷為手指觸碰觸控式螢幕121。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請同時參閱圖1以及圖2,圖2係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流程圖。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之第一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觸控筆觸發。
步驟B:開始計算未接觸時間。
步驟C:等待第一預設時間。
步驟D: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
步驟E:判斷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第二預設時間。
步驟F:歸零未接觸時間。
步驟G:輸出提醒信號。
根據圖2可知,於步驟A中,當判斷觸控裝置被觸控筆觸發時,進行步驟C,而當判斷觸控裝置未被觸控筆觸發時,則進行步驟B。於步驟D中,當判斷觸控裝置未被移動時,進行步驟F,而當判斷觸控裝置被移動時,則進行步驟E。於步驟E中,當判斷未接觸時間未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再次進行步驟D,而當判斷未接觸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則進行步驟G。
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歸納出使用者造成觸控筆11遺失之行為:於觸控筆11觸控觸控裝置12之後,隨意擺放觸控筆11而容易遺忘觸控筆11。當使用者欲離開時,僅會記得攜帶體積較大之觸控裝置12,而遺忘體積較小之觸控筆11。因此,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提供步驟A、步驟D以及步驟E來判斷使用者是否遺忘攜帶觸控筆11。
詳細說明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執行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之運作情形。請繼續參閱圖1以及圖2,當使用者以觸控筆11觸碰觸控式螢幕121而操作觸控裝置12時,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開始運作,使控制單元125根據觸控式螢幕121所產生之運作信號而判斷觸控裝置12是否被觸控筆11觸發(亦即進行步驟A)。此時,控制單元125判斷觸控筆11觸發觸控式螢幕121,亦即可判斷使用者正利用觸控筆11操作觸控裝置12。故控制單元125進行步驟C,亦即等待第一預設時間(例如2秒)後,再次進行步驟A。
接下來,控制單元125如上述般反覆進行步驟A以及步驟 C,直至使用者停止以觸控筆11觸碰觸控式螢幕121為止,此時,控制單元125判斷觸控式螢幕121未被觸控筆11觸發,其表示控制單元125判斷觸控筆11已開始離開觸控裝置12而可能被使用者隨意擺放,故控制單元125開始計算未接觸時間(亦即進行步驟B)。其中,該未接觸時間表示觸控筆11未觸碰觸控式螢幕121之時間長度。接下來,傾斜感測元件124偵測觸控裝置12之傾斜狀態,且控制單元125根據傾斜感測元件124所偵測之傾斜狀態而判斷觸控裝置12是否被移動(亦即進行步驟D)。當傾斜感測元件124偵測觸控裝置12未處於傾斜狀態時,控制單元125判斷觸控裝置12未被移動,且歸零未接觸時間(亦即進行步驟F),之後控制單元125再次進行步驟A。
需特別說明的是,控制單元125中儲存有一預設傾斜狀態,該預設傾斜狀態係模擬使用者走路時雙腳交替往前行走所產生之特殊晃動的傾斜狀態。因此,當控制單元125比較觸控裝置12之傾斜狀態與該預設傾斜狀態且判斷兩者相符時,判斷觸控裝置12被移動。
於觸控裝置12未被使用者移動之情況下,控制單元125反覆進行前述步驟A、步驟B、步驟D以及步驟F,直至觸控裝置12未被使用者攜帶且移動為止。當使用者欲攜帶觸控裝置12外出時,使用者無論以手持方式持有觸控裝置12而行走或將觸控裝置12放置於提袋中行走,傾斜感測元件124皆可偵測到觸控裝置12處於傾斜狀態,且控制單元125比較觸控裝置12之傾斜狀態以及預設傾斜狀態,此時控制單元125根據觸控裝置12之傾斜狀態與預設傾斜狀態相符之結果而判斷觸控裝置12被移動,且進行步驟E,亦即判斷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第二預設時間(例如5秒)。
當控制單元125判斷未接觸時間未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其表示使用者可能只是在附近活動而未離開,之後控制單元125反覆進行前 述步驟D以及步驟E直至未接觸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為止。當控制單元125判斷未接觸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其表示使用者欲離開擺放觸控筆11之位置,控制單元125控制警示單元123輸出警示信號S2,例如警示聲響,以通知使用者未攜帶觸控筆11,以便使用者取回觸控筆11。其中,第二預設時間係可根據不同需求而進行設定,例如,設定較短之第二預設時間可於距離觸控筆11較近之位置發出警示信號,而可及早提醒使用者。
除了前述兩種情況之外,當控制單元125於步驟E中判斷未接觸時間未超過第二預設時間且於步驟D中判斷觸控裝置12未移動時,其可能表示使用者攜帶觸控裝置12離開時想起觸控筆11,且再回到放置觸控筆11之位置取回觸控筆,此時,控制單元125執行步驟F,而不產生警示信號S2。接下來控制單元125再次進行步驟A,且可再次執行其後續判斷機制,以避免發生誤判。
需特別說明的是,第一無線傳輸模組111所輸出之無線信號S1中包含有電池112之一電量資訊,使得第二傳輸模組122接收到電量資訊時,可顯示電量資訊於觸控式螢幕121上,以供使用者觀看而可得知觸控筆11之電池112之剩餘電量,且使用者可於需要時更換其電池112,而可避免因電池112之電力耗盡所造成之誤判。
根據上述可知,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可於判斷觸控筆未被使用之後,進一步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且於判斷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警示信號,以提醒使用者取回觸控筆,而可避免觸控筆遺失。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示意圖。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2包括一觸控筆21以及一觸控裝置22,觸控筆21包括一第一 無線傳輸模組211以及一電池212,而觸控裝置22包括一觸控式螢幕221、一第二無線傳輸模組222、一定位單元223、一傾斜感測元件224以及一控制單元225。本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2之結構係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1大致上相同,其相同之處則不再多加說明。至於本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2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1不同之處有三,第一,本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2更包括有一定位單元223,設置於觸控裝置22中且連接於控制單元225,用以偵測觸控裝置225之位置而獲得一位置資訊L。第二,觸控式螢幕221同時作為警示單元使用,亦即警示單元所輸出之一警示信號S3係為顯示訊息,且顯示於觸控式螢幕221上,以供使用者觀看。第三,控制單元225之判斷機制不同,至於定位單元226之運作以及控制單元225之判斷機制將於稍後一併說明。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之步驟。請同時參閱圖3以及圖4,圖4係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流程圖。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之第二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觸控筆觸發。
步驟I:判斷觸控筆是否位於觸控裝置之鄰近範圍內。
步驟J:等待第三預設時間。
步驟B:開始計算未接觸時間。
步驟C:等待第一預設時間。
步驟D: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
步驟E:判斷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第二預設時間。
步驟F:歸零未接觸時間。
步驟G:輸出提醒信號。
本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係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大致上相同,其相同之處則不再多加說明。至於本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的不同之處在於,更包括步驟I以及步驟J。
詳細說明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執行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之運作情形。請繼續參閱圖3以及圖4,當使用者以觸控筆21觸碰觸控式螢幕221而操作觸控裝置22時,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開始運作,使控制單元225根據觸控式螢幕221所產生之運作信號而判斷觸控裝置22是否被觸控筆21觸發(亦即進行步驟A)。當控制單元225判斷觸控筆21觸發觸控式螢幕221時,控制單元225進行步驟C且再次進行步驟A。當控制單元225判斷觸控筆21未觸發觸控式螢幕221時,根據第二無線傳輸模組222是否接收到無線信號S1而判斷觸控筆21是否位於觸控裝置22之鄰近範圍內,亦即進行步驟I。也就是說,該鄰近範圍係被定義為第一無線傳輸模組211以及第二無線傳輸模組222之間的通信範圍,而該通信範圍約為10米。
接下來,當觸控筆21未遠離觸控裝置22,使得第二無線傳輸模組222得以接收到無線信號S1,此時,控制單元225可根據第二無線傳輸模組222接收到無線信號S1而判斷觸控筆21位於觸控裝置22之鄰近範圍內,且控制單元225等待第三預設時間(例如10秒)後,再次進行步驟A。反之,當使用者移動觸控筆21或觸控裝置22,且觸控筆21與觸控裝置22之間的距離大於鄰近範圍時,第二無線傳輸模組222無法接收到無線信號S1,使得控制單元225可根據第二無線傳輸模組222未接收到無線信號S1而判斷觸控筆21並非位於觸控裝置22之鄰近範圍內,而進行步驟B。至於後續之運作如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相同,故不再多加說明。
需特別說明的有二,第一,當控制單元225依序進行上述步 驟A、步驟I、步驟B、步驟D以及步驟E時,且控制單元225判斷未接觸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控制單元225先向定位單元223傳輸一請求信號S4,使收到該請求信號S4之定位單元223傳輸位置資訊L至控制單元225,其中位置資訊L係為定位單元223接收到請求信號S4時之地址訊息。接下來,控制單元225傳輸位置資訊L至觸控式螢幕221且控制觸控式螢幕221(亦即警示單元)輸出警示信號S3,其中警示信號S3包含有位置資訊L,因此,使用者可觀看位置資訊L而前往該地址,以便於該地址之鄰近處尋找遺失或遺忘的觸控筆21。
第二,由於本較佳實施例之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更包括步驟I以及步驟J,而可進一步地避免誤判之情形發生。例如,當使用者使用觸控筆21完畢之後,將觸控筆21放置於觸控裝置22旁邊,由於控制單元225可根據第二無線傳輸模組222是否接收到無線信號S1而判斷觸控筆21是否位於觸控裝置22之鄰近範圍內,故控制單元225不會控制觸控式螢幕221輸出警示信號S3,而可避免造成誤判。
根據上述可知,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可於判斷觸控筆未被使用之後,進一步判斷觸控筆是否位於觸控裝置之鄰近範圍內,之後再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且於判斷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警示信號,以提醒使用者前往特定位置取回觸控筆,而可避免觸控筆遺失。因此,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可經由多重判斷機制而可避免誤判之情形發生。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示意圖。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3包括一觸控筆31以及一觸控裝置32,觸控筆31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模組311、一電池312以及一定位單元313,而觸控裝置32包括 一觸控式螢幕321、一第二無線傳輸模組322、一警示單元323、一傾斜感測元件324以及一控制單元325。本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3之結構係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1大致上相同,其相同之處則不再多加說明。至於本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3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1不同之處有二,第一,本較佳實施例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3更包括有一定位單元313,設置於觸控筆31中且連接於第一無線傳輸模組311,用以偵測觸控筆31之位置而獲得一位置資訊L。第二,控制單元325之判斷機制不同,至於定位單元313之運作以及控制單元325之判斷機制將於稍後一併說明。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之步驟。請同時參閱圖5以及圖6,圖6係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方塊流程圖。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之第三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判斷觸控筆是否位於觸控裝置之鄰近範圍內。
步驟J:等待第三預設時間。
步驟B:開始計算未接觸時間。
步驟C:等待第一預設時間。
步驟D: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
步驟E:判斷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第二預設時間。
步驟F:歸零未接觸時間。
步驟G:輸出提醒信號。
根據圖6可知,於步驟I中,當判斷觸控筆位於觸控裝置之鄰近範圍內時,進行步驟J,而當判斷觸控筆未位於觸控裝置之鄰近範圍內時,則進行步驟B。於步驟D中,當判斷觸控裝置未被移動時,進行步驟F,而當判斷觸控裝置被移動時,則進行步驟E。於步驟E中,當判斷未接觸 時間未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再次進行步驟D,而當判斷未接觸時間超過第二預設時間時,則進行步驟G。
詳細說明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執行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之運作情形。請繼續參閱圖5以及圖6,當使用者操作觸控裝置32完畢且將觸控筆31以及觸控裝置32放置於桌面上時,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開始運作,使控制單元325判斷觸控筆31是否位於觸控裝置32之鄰近範圍內,亦即進行步驟I。此時,觸控筆31未遠離觸控裝置32,使得第二無線傳輸模組322得以接收到無線信號S1。因此,控制單元325可根據第二無線傳輸模組322接收到無線信號S1而判斷觸控筆31位於觸控裝置32之鄰近範圍內,且控制單元325等待第三預設時間(例如10秒)後,再次進行步驟I。反之,當使用者移動觸控筆31或觸控裝置32,且觸控筆31與觸控裝置32之間的距離大於鄰近範圍時,第二無線傳輸模組322無法接收到無線信號S1,使得控制單元325可根據第二無線傳輸模組322未接收到無線信號S1而判斷觸控筆31並非位於觸控裝置22之鄰近範圍內,而進行步驟B。至於後續之運作如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相同,故不再多加說明。
需特別說明的是,當控制單元325依序進行上述步驟I、步驟B、步驟D、步驟E以及步驟G時,控制單元325控制警示單元323輸出警示信號S2,其中警示信號S2係為警示聲響。另一方面,於步驟I中,當觸控筆31遠離於觸控裝置32之鄰近範圍內,且第一無線傳輸模組311所輸出之無線信號S1無法被第二無線傳輸模組322所接收時,第一無線傳輸模組311可根據未接收到第二無線傳輸模組322所傳回之一回覆信號(未顯示於圖中),而判斷觸控筆31已遠離於觸控裝置32之鄰近範圍,此時,定位單元313傳輸一位置資訊L至第一無線傳輸模組311,且第一無線傳輸模組311輸出一位置信號S5,其中位置信號S5包含有位置資訊L於其中, 且位置資訊L係為觸控筆31所在之準確地址。然而,由於觸控筆31已遠離於觸控裝置32之鄰近範圍,使得該位置信號S5無法被第二無線傳輸模組322所接收到,因此,當使用者發現警示單元323所輸出之警示信號S2時,必須尋找觸控筆31,當使用者移動且觸控筆31進入觸控裝置32之鄰近範圍內時,第二無線傳輸模組322可接收到位置信號S5,且該位置資訊L藉由第二無線傳輸模組322以及控制單元325被傳輸至觸控式螢幕321上,使位置資訊L被顯示於觸控式螢幕321上,以便使用者取得觸控筆31所在之準確地址,且前往取回觸控筆31。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觸控裝置中亦可設置有另一定位單元,以進行與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相同之運作,以幫助使用者接近於觸控筆所在之準確地址。
根據上述各較佳實施例可知,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以及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提供多重判斷機制以避免發生誤判,多重判斷機制包括判斷觸控筆是否觸發觸控裝置、判斷觸控筆是否位於觸控裝置之鄰近範圍內、判斷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判斷未接觸時間或遠離時間是否超過預設時間。因此,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可經由多重判斷機制而可避免誤判之情形發生,與習知技術相比,本發明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以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確實可改善習知技術之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A~G‧‧‧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應用於無線連接於一觸控筆之一觸控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於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該觸控筆觸發時,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於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一警示信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之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被該觸控筆觸發時,於等待一第一預設時間後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而該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之步驟中更包括:於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該觸控筆觸發時開始計算一未接觸時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該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之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移動時,歸零該未接觸時間;而當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一第二預設時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之步驟中,於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未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而當判斷該未接觸時間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輸出該警示信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該判斷該 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之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被該觸控筆觸發時,於等待一第一預設時間之後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而於該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之步驟中,於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該觸控筆觸發時,更包括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於該觸控裝置之一鄰近範圍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之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筆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時,於等待一第三預設時間之後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而當判斷該觸控筆未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時,開始計算一未接觸時間,且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之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移動時,歸零該未接觸時間;而該輸出該警示信號之步驟中更包括:於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一第二預設時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是否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之步驟中,當判斷該未接觸時間未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繼續計算該未接觸時間,且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而當判斷該未接觸時間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輸出該警示信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該警示信號係為警示聲響、警告訊息、閃爍燈光或包含有該觸控筆之所在位置之地址訊息。
  10. 一種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應用於無線連接於一觸控筆之一觸控裝 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於該觸控裝置之一鄰近範圍內;於判斷該觸控筆未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時,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以及於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輸出一警示信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之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筆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時,等待一第一預設時間之後再次判斷該觸控筆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而該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之步驟中更包括:於判斷該觸控筆未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時開始計算一遠離時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之步驟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移動時,歸零該遠離時間;而當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時,判斷該遠離時間是否超過一第二預設時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判斷該遠離時間是否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之步驟中,當判斷該遠離時間未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繼續計算該遠離時間,且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移動;而當判斷該遠離時間超過該第二預設時間時,輸出該警示信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其中於該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之步驟之前,更包括以下步驟: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其中當判斷該觸控裝置被該觸 控筆觸發時,等待一第三預設時間之後再次判斷該觸控裝置是否被該觸控筆觸發;而當判斷該觸控裝置未被該觸控筆觸發時,判斷該觸控筆是否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
  15. 一種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包括:一觸控筆;一觸控裝置,無線連接於該觸控筆,用以被該觸控筆觸發而產生一運作信號,該觸控裝置包括:一傾斜感測元件,設置於該觸控裝置中,用以偵測該觸控裝置之傾斜狀態;一警示單元,用以輸出一警示信號;以及一控制單元,連接於該傾斜感測元件以及該警示單元,用以根據該觸控筆觸發該觸控裝置之狀態以及該傾斜感測元件所偵測到之該觸控裝置之傾斜狀態而判斷是否輸出該警示信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其中該觸控筆包括一第一無線傳輸模組,用以輸出一無線信號,而該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二無線傳輸模組,設置於該觸控裝置中且連接於該控制單元,用以無線連線於該第一無線傳輸模組且接收該無線信號;其中當該第二無線傳輸模組無法接收到該無線信號時,該控制單元判斷該觸控筆未位於該觸控裝置之一鄰近範圍內。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其中當該觸控筆未觸發該觸控裝置,且該控制單元判斷該觸控筆未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時,該控制單元開始計算一未接觸時間,當該控制單元判斷該 觸控裝置被移動,且該未接觸時間超過一預設時間時,該警示單元輸出該警示信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其中該觸控筆更包括一定位單元,設置於該觸控筆中,用以偵測該觸控筆之位置而獲得一位置資訊;其中當該觸控筆未觸發該觸控裝置,且該觸控筆未位於該觸控裝置之該鄰近範圍內時,該定位單元輸出該位置資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其中當該觸控筆未觸發該觸控裝置時,該控制單元開始計算一未接觸時間,當該控制單元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且該未接觸時間超過一預設時間時,該警示單元輸出該警示信號。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其中該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定位單元,設置於該觸控裝置中且連接於該控制單元,用以偵測該觸控裝置之位置而獲得一位置資訊;其中當該觸控筆未觸發該觸控裝置,且該控制單元判斷該觸控裝置被移動之後,該定位單元傳輸該位置資訊至該控制單元,使該警示單元輸出包含有該位置資訊之該警示信號。
TW102135104A 2013-09-27 2013-09-27 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 TWI525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5104A TWI525493B (zh) 2013-09-27 2013-09-27 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
US14/084,314 US9442579B2 (en) 2013-09-27 2013-11-19 Touch device warning method and touch device warn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5104A TWI525493B (zh) 2013-09-27 2013-09-27 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2923A true TW201512923A (zh) 2015-04-01
TWI525493B TWI525493B (zh) 2016-03-11

Family

ID=5273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5104A TWI525493B (zh) 2013-09-27 2013-09-27 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42579B2 (zh)
TW (1) TWI525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215631A (ja) * 2016-05-30 2017-12-0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入力システム、入力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199951A1 (en) * 2017-04-27 2018-11-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ice haptic feedback
TWI657349B (zh) * 2018-03-09 2019-04-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和控制方法
KR102540757B1 (ko) 2018-08-27 2023-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펜 입력 장치와 전자 장치 사이의 거리를 기반으로 화면의 속성을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1794B2 (ja) * 1993-02-26 2000-06-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ペンを搭載した情報処理装置
US6068307A (en) * 1998-06-16 2000-05-30 Micron Electronics, Inc. Closure system for devices having a stylus
US6114958A (en) * 1998-06-19 2000-09-05 Micron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when a stylus of a computer is missing
KR20000074397A (ko) * 1999-05-20 2000-12-15 윤종용 스타일러스의 결합 분리로 전원 제어기능을 갖는 휴대용 컴퓨터
US6819557B2 (en) * 2003-01-29 2004-11-16 David Michael Lilenfeld Ergonomic stylus storable in the pen slot of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US20050162412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Nokia Corporation Flat and extendable stylus
US20050264536A1 (en) * 2004-06-01 2005-12-01 Nokia Corporation Indic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7116225B2 (en) * 2004-06-03 2006-10-03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oration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loss of pen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60174139A1 (en) * 2005-01-28 2006-08-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control by stylus location
US7522158B2 (en) * 2005-09-22 2009-04-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media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stylus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705837B2 (en) * 2006-09-01 2010-04-2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arming for misplaced computer tablet pen
CN101442573A (zh) * 2007-11-20 2009-05-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写式电子装置
CN101593398A (zh) * 2008-05-28 2009-12-0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防止触控笔遗失的系统与方法
JP4764454B2 (ja) * 2008-05-29 2011-09-0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ペン入力型情報処理装置、その警告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TW201039113A (en) * 2009-04-29 2010-11-01 Prime View Int Co Ltd Digital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674264B2 (en) * 2012-03-12 2017-06-06 Ntt Docomo, Inc. Remote control system, remote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KR102010957B1 (ko) * 2012-12-24 2019-08-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그 휴대 장치
KR20140089766A (ko) * 2013-01-07 2014-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펜을 이용한 휴대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그 휴대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91817A1 (en) 2015-04-02
US9442579B2 (en) 2016-09-13
TWI525493B (zh) 2016-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38612B1 (en) Limited-access state for inadvertent inputs
US9710048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false wake conditions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100044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Wake Conditions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268789A1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ly triggering edge swipe gesture and gesture triggering
US20140059428A1 (en) Portable device and guide information provision method thereof
US908141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contactless gestures
KR20160061163A (ko) 지문 등록 및 인증 방법 및 이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TWI525493B (zh) 觸控裝置之警示方法及觸控裝置之警示系統
KR20160027775A (ko) 터치 입력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2256612A2 (en) User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touchscreen
KR20170076359A (ko) 터치 이벤트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67189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urning off an alarm of a mobile terminal
US2016017923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put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007923A (zh) 用于显示虚拟键盘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17161814A1 (zh) 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096622A1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TWM471654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9122457B2 (en) Handheld device and unlocking method thereof
TW201445428A (zh) 防止手掌誤觸方法
US9965098B2 (en) Clamshell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libration method capable of enabling calibration based on separated number of cover
KR102555229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2553573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터치 입력 감지 방법
WO2015002300A1 (ja) 携帯端末および制御方法
TW201504929A (zh) 電子裝置及其手勢控制方法
CN104516564A (zh) 触控装置的警示方法及触控装置的警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