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9972A - 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其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其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9972A
TW201319972A TW101125491A TW101125491A TW201319972A TW 201319972 A TW201319972 A TW 201319972A TW 101125491 A TW101125491 A TW 101125491A TW 101125491 A TW101125491 A TW 101125491A TW 201319972 A TW201319972 A TW 2013199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arget value
initial target
electric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5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7429B (zh
Inventor
松山隆司
加藤丈和
湯淺健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19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9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7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74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ain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not specified as ac or d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23Reporting information sensed by appliance or service execution status of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27Reporting to a device within the home network; wherein the reception of the information reported automatically triggers the execution of a home applianc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12The local stationary network supplying a household or a building
    • H02J2310/14The load or loads being home applian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2Home appli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為能夠對用戶所需之電力要求即時控制商用電源之電力供給,且控制與用戶通過日常生活所需之QoL一致之電力供給,本發明之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之特徵為具備: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其將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與實際之瞬時電力之差分,分配給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而計算更新初始目標值,並將該更新初始目標值與最大瞬時電力進行比較,若較小則將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若較大則將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為最大瞬時電力,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及電力調停機構,其計算動作中之電器之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基於電器特性類別資料,計算電器之優先度,並將消耗電力合計值與更新初始目標值進行比較,若消耗電力合計值較小則對發送訊息之電器供給電力,若較大則自記憶體調出優先度並選出該值最小之電器,參照上述類別資料,判斷電器符合哪一特性,基於電器間之優先度進行調停。

Description

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其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家庭或辦公網路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其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不損害用戶通過日常生活所需之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以下,稱為「QoL」),而動態改變電器間之優先度,以不超過耗電量(Wh)之上限值的方式控制電力之供給的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其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為用於實現家庭或辦公之能源管理者,該系統係將供給者主體之「推進型」電力網路180度轉換成用戶、消費者主導型之「牽引型」者。該系統係對來自家庭中各種之家電產品機器之電力要求,例如空調或照明等之要求,以根據用戶之利用形態,類推本地伺服器「機器之哪個要求最重要」,由優先度高之重要之電器供給電力的方式進行控制,即Energy on Demand(隨選)控制(以下,稱為「EoD控制」)之系統。以下,將該系統稱為「EoD控制系統」。該EoD控制系統係京都大學之松山隆司教授提倡。
利用上述系統之最大之優點為自需求方面節能,可實現CO2排放之削減。例如,若利用者預先於本地伺服器設定將電費減少20%之指示,則藉由EoD控制,利用者本體可 達成僅流動減少了20%之電力,係可實現節能、CO2排放之削減之系統。
作為有關上述EoD控制之專利文獻,已知有以下所示之「家庭網路」(參照專利文獻1)及「供需調停系統」(參照專利文獻2)之發明。上述家庭網路包含伺服器(主控裝置)、該伺服器之檢測機構及控制機構、及構件(從動裝置),上述伺服器與構件經由LAN連接。且,家庭內之n個電器經由n個構件連接於插座。上述檢測機構係檢測實際運轉之m個電器之運轉狀況。又,上述控制機構使用由n個構件發送之n個電力資料,運算在家庭內使用之耗電量,若該運算之總電量為臨限值以上,則將用於以使m個電器中,動作狀態階段性或連續性變化之j個電器,其消耗電力低於總電量之臨限值的方式控制之控制信號,輸出至j個構件,以限制其電力的方式控制j個構件。即,上述伺服器為使上述消耗電力低於總電量之臨限值,對動作狀態On/Off變化之電器,例如花燈、台燈、咖啡機等之電器優先供給電力。
再者,上述構件目前被稱為「智慧型分接頭(smart tap)」,該智慧型分接頭包含進行電力之測定之電壓/電流感測器、用於控制電力之半導體繼電器、用於通信之ZigBee模組及進行該等整體之控制或內部處理之DSP內建之微電腦。上述微電腦係根據藉由安裝於智慧型分接頭之電壓/電流感測器測量之電流/電壓波形,進行消耗電力之計算,且擷取表示電壓/電流波形之特徵之少數特徵量, 使用預先保存於智慧型分接頭之內部記憶體之比較用資料,根據該特徵量特定家電設備。此係本申請案申請前廣為人知之方法。且,使用上述微電腦以0.5秒間隔計算之消耗電力係將每週期(1次/60秒)之資料保持於智慧型分接頭之內部記憶體,分割成複數個封包發送至伺服器(參照非專利文獻1、2)。
上述供需調停系統係在一般家庭中不僅太陽電池,燃料電池或蓄電池亦廣泛普及之情形,根據使考慮有電力源側之可供給之電力與家電側之消耗電力之電力供給更重要之想法而開發之發明。因此,該供需調停系統包含調停伺服器、連接於其之電力源(商用電源、太陽光發電裝置及燃料電池及蓄電池)之裝置、連接於上述調停伺服器之記憶體及電力控制裝置、經由網路連接於上述調停伺服器之複數個電器。各電器具備管理自身之控制之微電腦,進而亦具備測量自身之消耗電力之計測器及與調停伺服器之通信功能。又,於上述記憶體之資料記憶區域記憶有家電狀態表資料、電力源狀態表資料、優先度資料、上限值資料、目標值資料等。
上述供需調停系統之調停伺服器每隔由刷新計時器計算之2~3秒,向各家電及各電力源詢問狀態,對該詢問之應答更新家電狀態表與電力源狀態表,管理上述各家電及各電力源之狀態。即,由於上述調停伺服器係每隔2~3秒便更新家電狀態表及電力源狀態表,故對於用戶所需之電力要求無法即時控制電力之供給,且,由於計算供給電力及 電容處理之資料量龐大,故負荷較大。
且,若上述調停伺服器接收來自電器之供給要求訊息,則或設定消耗電力之上限值及消耗電力之目標值。上限值為各電力源當前可供給之電力之總和(以下,將該等總和之可供給電力稱為「電力源之總和電力」),係藉由參照將該設定記憶於上述記憶體之上述電力源狀態表計算。且,上述調停伺服器係計算使用中之各電器之電力總和,並判斷要求電力與電力總和之合計是否小於電力源之總和電力之目標值。
上述優先度表係用於決定電器或其供給要求訊息之優先度之表,且與供給要求訊息上之訊息之種類(要求類型Ta)對應,記載顯示優先度之值(0~3)。要求類型Ta被分類成4種(A、B、C、D)。上述調停伺服器係根據該電器之優先度,以不超過上述電力源之總和電力之目標值的方式,進行電力之供給控制之電力供給控制裝置。
另一方面,已知有電器之管理手法即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該HEMS係例如若為冷卻器,則在外界溫度低之情形,設定自動停止運轉等之電器之控制規則進行自動控制者。其係基於電器之使用方法,藉由將電器之利用方法最佳化而達成節能者。由於如此之先前型之HEMS係著眼於電器之使用方法,故不會考慮到藉由變更各電器之使用法可削減多少電力,且亦無法保證能夠滿足省電要求之電力削減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2008/152798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0-193562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1]「能源之資訊化與Smart Grid」、IEICE technical report p.133-138、加藤丈和及另外4人、2009.01.19
[非專利文獻2]「能源之資訊化與Smart Grid」、京都大學大學院教授松山隆司著、21頁、2009年7月29日發行
使用家庭用或辦公用電氣製品即電器之用戶,有想儘可能減少消耗電力與耗電量之要求。為達成該要求,上述家庭網路對動作狀態為On/Off地變化電器間之優先度之電器(花燈等),優先供給電力。且,由於上述供需調停系統對優先度電器之要求類型Ta之值為0或1之電器(冰箱或空調等)優先進行電力之供給,故兩者之優先度係由電器固定。然而,由於用戶之電器之使用狀況係時刻都會產生變化者,故如上所述,若優先度被固定,則會產生無法以所需之時序使用電器之情形。
又,由於上述調停伺服器每隔由刷新計時器計算之2~3秒,便會更新上述家電狀態表與電力源狀態表,管理各家電及各電力源之狀態,故無法對用戶所需之電力要求,例如欲使空調運轉之要求瞬時應答。即,由於無法即時控制電力之供給,且處理之資料量龐大,故負荷較大。
再者,用戶通過日常生活所需之電力之使用模式,例如有小朋友之情形、夫婦雙職工之情形、單身之情形等電力之使用模式不同,但由於上述調停伺服器完全未考慮其電力之使用模式而進行電力控制,故有損用戶之QoL。
且,上述調停伺服器係藉由比較當前正在試行之電力源(商用電源、太陽光發電裝置及燃料電池、及蓄電池)之裝置之總和電力,與所需之電器之消耗電力,而決定供給電力,但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係用於節省成為緊迫之問題之商業用電源的發明,作為對象之電源不同。
然而,因平成23年3月之東日本大地震造成之福島第1核電站之損壞,導致日本之電力供需平衡窘迫,為避免峰值時之大停電而實施計劃停電,且為應付夏天之需求增加必須進一步削減電力使用量。政府針對電力不足對策之關鍵即東京電力與東北電力管內之夏季峰值時之節電目標,指示有比前年削減15%左右之方針。隨之,用戶不損害QoL,儘可能節省電器之電力,且需避免峰值時之大停電之想法高漲。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鑑於上述先前之問題,提供一種優先度係根據用戶之使用狀況變化,而非預先決定之電器間所固定之優先度,對電器進行電力之供給,又,對用戶所需之電力要求,可即時控制商用電源之電力之供給,且控制與用戶通過日常生活所需之QoL一致之電力之供給的EoD控制系統、EoD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該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本發明者等為解決上述問題,反覆潛心研究,結果終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係具備商用電源、複數個電器、連接於該電器之智慧型分接頭、進行具備記憶體之電器之電力之供給控制的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及經由上述智慧型分接頭連接該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之網路者,且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具備: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其將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與實際之瞬時電力之差分,分配給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而計算更新初始目標值,並將該更新初始目標值與最大瞬時電力進行比較,若該更新初始目標值較小,則將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若較大則將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為最大瞬時電力,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及電力調停機構,其在自上述智慧型分接頭接收到電力要求訊息之時刻,計算發送該電力要求訊息之電器、及動作中之電器之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基於以對電器供給電力之方法之特性而分類之電器特性類別資料,計算兩者之電器之優先度,並將上述消耗電力合計值與上述更新初始目標值進行比較,若該消耗電力合計值較小則對上述發送訊息之電器供給電力,若較大則自上述記憶體調出優先度並選出該值最小之電器,參照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判斷該電器符合上述哪一特性,而根據該電器所符合之特性,基於電器間之優先度進行調停。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瞬時電力係將以最小控制間隔τ之間隔累計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平均化之消耗電力。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最小控制間隔τ為5~10分鐘。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4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與上述電力調停機構所處理之資訊,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所處理者為上述瞬時電力,而電力調停機構所處理者為上述消耗電力。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5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初始目標值係根據一定比例削減計劃、峰值削減計劃或成本削減計劃,而製作基於用戶之電力消耗模式製作之電力使用計劃。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6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以上述一定比例削減計劃製作之初始目標值TØ(t)(w)係根據以下之公式(1)及(2)製作:
其中,C(Wh)為用戶所設定之上限(累計電量之上限值)、M(t)(W)為時刻t之最大瞬時電力,D(t)(W)為時刻t之電力需求預測值。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7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以上 述峰值削減計劃製作之初始目標值係僅於電力使用計劃之電力使用峰值時才削減而製作。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8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以上述成本削減計劃製作之初始目標值係根據電力使用計劃之電力成本進行削減而製作。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9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係以低於上述上限的方式,或以低於上述最大瞬時電力的方式,進行對電器之電力供給之控制。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0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在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運轉前,於上述記憶體儲存有上述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上述實際之瞬時電力、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1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分配給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之差分的分配方法為均等地分配之差分之均等分配方法,或僅分配給隨後之1個瞬時電力之瞬時電力分配方法。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2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係以對電器之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電器之電力供給方法之特性予以區分。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3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除了以對上述電器之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電器之電力供給方法之特性予以區分以外之區分中,為確保安全、舒適之生活,而包含用戶能夠選擇任意機器之區分。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4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可調節之特性為可使運轉中所供給之電力產生變化者,上述可待機之特性為啟動時可等待電力之供給者,可暫時停止之特性為運轉中可暫時停止電力之供給者。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5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具備上述可調節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溫水洗淨馬桶座、微波爐、冷暖氣機、冰箱、TV、吹風機等。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6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具備上述可待機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溫水洗淨馬桶座、微波爐、洗碗機、電鍋、烤麵包機等。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7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具備上述可暫時停止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冷暖氣機、冰箱、洗碗機、電鍋、影印機、電熱水壺等。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8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不具備上述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特性之電器為氣體檢測器、人工呼吸器、路由器等之網路設備等。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9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包含8種類別。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0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記載於技術方案1之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進一步具備監視恆定消耗電力之恆定監視機構。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1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恆定監視機構在整體之消耗電力存在上述最大瞬時電力超過某一定期間d以上時,以不等到經過上述最小控制間隔τ 便以低於上述最大瞬時電力而取代上述整體之消耗電力的方式,控制電力之供給。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2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一定期間d為0.5~2秒。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3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恆定監視機構累計動作中之電器之消耗電力而計算合計值,基於以3種特性將電器加以分類之電器特性類別資料,計算上述電器之優先度,並將上述消耗電力合計值與上述最大瞬時電力進行比較,若該消耗電力合計值較小則結束處理,若較大則選擇優先度最小之電器,參照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判斷該電器符合上述3種特性中之何者,而根據該電器所符合之特性,選擇優先度最小之機器。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4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特徵在於其係使電腦作為具備商用電源、複數個電器、連接於該電器之智慧型分接頭、對具備記憶體之電器之電力供給進行控制的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及經由上述智慧型分接頭而連接該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之網路的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中之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動作者,且該程式使電腦執行如下處理:更新初始目標值之處理,其由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將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與實際之瞬時電力之差分,分配給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而計算更新初始目標值,並將該更新初始目標值與最大瞬時電力進行比較,若該更新初始目標值較小,則將其後之初始 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若較大則將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為最大瞬時電力,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以及調停處理,其在自上述智慧型分接頭接收到電力要求訊息之時刻,計算發送該電力要求訊息之電器、及動作中之電器之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基於以3種特性將電器3加以分類之電器特性類別資料,計算兩者之電器之優先度,並將上述消耗電力合計值與上述更新初始目標值進行比較,若該消耗電力合計值較小則對上述發送訊息之電器供給電力,若較大則自上述記憶體調出優先度並選出該值最小之電器,參照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判斷該電器符合上述3種特性中之何者,而根據該電器所符合之特性,基於電器間之優先度進行調停。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5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上述瞬時電力係將以最小控制間隔τ之間隔累計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平均化之消耗電力。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6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上述最小控制間隔τ為5~10分鐘。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7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上述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與上述電力調停機構所處理之資訊,初始目標更新機構所處理者為上述瞬時電力,而電力調停機構所處理者為上述消耗電力。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8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以低於上述上限的方式,或以低於上述最大瞬時電力的方式,進行對電器之電力供給之控制。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29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係由電器之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特性予以區分。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0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為確保安全、舒適之生活,對除了以對上述電器之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電器之電力供給方法的特性予以區分以外之區分,用戶可選擇任意機器。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1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上述可調節之特性為可使運轉中所供給之電力產生變化者,上述可待機之特性為啟動時可等待電力之供給者,可暫時停止之特性為運轉中可暫時停止電力之供給者。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2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具備上述可調節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溫水洗淨馬桶座、微波爐、冷暖氣機、冰箱、TV、吹風機等。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3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具備上述可待機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溫水洗淨馬桶座、微波爐、洗碗機、電鍋、烤麵包機等。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4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具備上述可暫時停止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冷暖氣機、冰箱、洗碗機、電鍋、影印機、電熱水壺等。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5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程式,其中不具備上述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特性之電器 為氣體檢測器、人工呼吸器、路由器等之網路設備等。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6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記錄媒體,其特徵在於其係記錄有技術方案24記載之程式之電腦可讀取之媒體。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7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記錄媒體,其特徵在於其係記錄有技術方案25記載之程式之電腦可讀取之媒體。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8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記錄媒體,其特徵在於其係記錄有技術方案26記載之程式之電腦可讀取之媒體。
本發明之技術方案39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之記錄媒體,其特徵在於其係記錄有技術方案30記載之程式之電腦可讀取之媒體。
由於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可根據用戶通過日常生活所需之電器,或該電器之使用狀態變更電器間之優先度,故可在所需之時間使用所需之電器。
又,由於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係基於用戶使用之電力使用模式,及用戶所設定之最大瞬時電力及上限而控制電力之供給,故無損於使用電器之用戶之生活品質,可保證用戶所設定之最大瞬時電力及上限者,再者,由於當用戶要求電力時可根據電器之消耗電力而變更優先度,故可即時控制電力之供給。
又,由於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可以確實滿足供給側之 電力削減要求的方式自動進行控制,故無需增加新的手續,且可一方面使用所需之電器,並且對於供給側之要求保證需求側之電力削減率。
再者,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特徵在於電力之管理方法,因此電器之分類方法亦基於電力調整方法進行分類,再者,藉由導入保證使用電力之上限等之電力調停機構,從而可保證節電率或峰值削減率。因此,若取代先前型之HEMS而使用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則亦可應付當前之電力供需緊迫等之問題。
參照圖1,說明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之通訊網路之構成。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之通訊網路之構成的概略圖。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50係設置於辦公及家庭,包含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1(以下,僅稱為「優先度裝置」)、智慧型分接頭11、家庭用或辦公用電氣製品即電器20(以下,僅稱為「機器」)及電力控制裝置30。於上述優先度裝置經由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以下稱為「LAN」)以有線或無線LAN連接於智慧型分接頭11。LAN為本發明之一例,並不限定於此,且本發明亦可經由WiFi、PLC、ZigBee、特定小電力無線等之網路連接於ST。該ST經由各機器之電源插座連接。因此,上述ST可經由LAN與上述優先度裝置通訊。
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係在打開某機器之開關要求電力 時,並非無條件供給電力,首先將要求電力之訊息發送至上述優先度裝置,並在優先度裝置上基於用戶之電力之使用模式,藉由可供給之電力或機器之優先度等之調停,對各機器決定能否供給電力或可供給電力,機器僅使用經許可之電力,從而耗電量與消耗電力不會高於目標值,可避免因耗電量之削減引起之節電與峰值時之大停電者。
上述優先度裝置為通用之伺服器,包含CPU1a。該優先度裝置係具備內部記憶體10(以下,僅稱為「記憶體」),可直接讀取寫入之硬碟或RAM等之半導體記憶裝置。
來自商用電源之電力係經由電力控制裝置30供給優先度裝置及各機器20。
再者,作為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50之設置場所說明有一般家庭,但並不限定於此,只要為辦公室等之能設置ST之場所,任何場所均可。且,作為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之ST,雖說明有連接於電源插座之外接型,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埋入電源插座之內建型。
圖2係顯示圖1所示之EoD控制系統50之電力系網路之構成的概略圖。
如參照圖1所說明,EoD控制系統50包含電力控制裝置30,於該電力控制裝置30連接有商用電源32。又,電力控制裝置30係由例如複數個斷路器(未圖示)構成,包含1個主斷路器與複數個子斷路器。來自商用電源32之電力(交流電壓)供給主斷路器之初級側,自主斷路器之二次側分配給複數個子斷路器。其中,商用電源32係經由用於供給/ 停止商用電流之開關(未圖示)連接於主斷路器之初級側。該開關對優先度裝置之切換信號進行On/Off。
又,上述之優先度裝置及複數個機器20連接於電力控制裝置30之輸出側即子斷路器之二次側。圖式雖省略,但優先度裝置係藉由將設置於自身之插入插頭插入牆壁插座等,而可供需來自電力控制裝置30之電力地連接,而複數個機器具備上述ST為插入插頭之輸入插座與輸出插座,由該輸入插座發送商用電源32之電力,且經由連接於上述輸出插座之複數個機器之插座,可對複數個機器供需電力地連接。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不僅是圖2所示之電力網路,亦構築有圖1所示之通訊網路。
圖3係根據連接於房間內之插座之ST說明機器之配置位置的說明圖。
參照圖3,家200包含例如起居室200A、日式房間200B、西式房間200C、200D。起居室200A及日式房間200B配置於1層,而西式房間200C、200D配置於2層。如圖3所示,在設置於牆壁之插座分別連接有ST。例如,在設置於起居室200A之牆壁之插座連接有5個ST,在設置於日式房間200B之牆壁之插座連接有2個ST,在設置於西式房間200C之牆壁之插座連接有2個ST,而在設置於西式房間200D之牆壁之插座連接有2個ST。如上所述,全部之機器係經由ST與電源連接。
圖4係說明連接於商用電源且配置於牆壁之插座、智慧 型分接頭11及機器之連接關係之說明圖。參照圖4,機器冰箱201包含具有插入插頭之插座202,與配線203,冰箱201之插座202裝卸於上述ST之輸出插座114。將插座41配置於牆壁40,該插座41之插入口411經由房間內之電力系統供給商用之電力。插入插頭即輸入插座113裝卸於上述插入口411。
圖5係顯示後述之優先度裝置之資訊處理之實施例、及驗證實驗中使用之樣板房之平面佈置之平面佈置圖。
上述樣板房為1LDK類型,圖中記載之號碼表示表1所示之機器之名稱與設置該機器之開關之位置,圖中記載之ST表示配置智慧型分接頭11之位置。配置有5個ST。
關於ST之結構,如上所述,係包含電壓/電流感測器、半導體繼電器、ZigBee模組及進行該等整體之控制或內部處理之微電腦,該微電腦係根據由上述電壓/電流感測器測量之電流/電壓波形,進行消耗電力之計算,且根據表示電壓/電流波形之特徵之少數之特徵量特定家電設備。且,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所接收之資料係將上述ST使用 微電腦以0.5秒間隔計算之消耗電力,作為每週期(1次/60秒)之資料保持於智慧型分接頭之內部記憶體,分割成複數個封包發送至伺服器之消耗電力,與各機器20在要求電力時,由ST發送之電力要求資訊此2個資料。
雖未圖式,但優先度裝置具備程式記憶區域及資料記憶區域之記憶體。於程式記憶區域記憶有通信處理程式、電力使用計劃設定程式、初始目標值更新程式及優先度調停程式等之程式。於資料記憶區域記憶有機器特性類別資料、訊息資料等。
圖6係顯示由某家之機器使用之消耗電力之圖表。
在圖6中,縱軸表示電力(W),橫軸表示時間,該圖表顯示有1天中間隔10分鐘所消耗之消耗電力。再者,目前將該電力稱為消耗電力,但由於是與一般之「消耗電力」不同之意思,故以下使用「瞬時電力」之經定義之用語。該瞬時電力是指將以最小控制間隔τ(5~10分鐘)之間隔,累計上述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平均化之消耗電力。
上述圖表可知白天之時間段不使用電力,下午8點至凌晨1點之時間段使用電力,其間之瞬時電力之值高達1900 W。
圖7係縱軸表示耗電量(KWh),橫軸表示時間,該圖表顯示有1天中間隔10分鐘之瞬時電力之累計量即耗電量,該值為10.0 KWh。
日本之一個家庭之每一個月之耗電量為300 KWh,每一天約為10.0 KWh,圖7之耗電量顯示有與一個家庭之每一 個月之耗電量相同。再者,目前雖將該電力之累計量稱為耗電量,但由於上述瞬時電力係以與一般之「消耗電力」不同之意思使用,故該耗電量為與一般不同之意思,且由於以下係以「累計電量」之經定義之用語使用故需留心。
然而,可使用之電力之上限值分別考慮有一定期間內累計電量之上限值(以下,稱為「上限」),與瞬時電力之上限值(以下,稱為「最大瞬時電力」)。最大瞬時電力係作為每個時間段之電力之瞬時值之上限值給予,以使用戶契約電力抑制為較低,或回應用於保持電網之供需平衡之來自電力公司之峰值抑制要求。上限係作為一定期間(一天、一週、一個月)使用之累計電量之上限值給予,以使用戶抑制電費或CO2排放量。
又,使用者在各時間段使用多少電力之電力使用模式各種各樣。因此,根據所預測之電力使用模式,為滿足瞬時值與累計值之上限,必須將各時刻可使用多少之電力作為電力使用計劃預先決定。此時,若預測用戶之電力使用模式,自該處考慮各上限值決定電力使用計劃,則一面維持QoL一面滿足各上限值。因此,將預測用戶之電力使用模式,並自該處決定上述瞬時值與累計值之上限之電力使用模式,定義為「電力使用計劃」以下予以使用。
將上述電力使用計劃以具體之例進行說明。圖6及圖7之圖表由於如圖6之圖表所示,在下午8點至凌晨1點之時間瞬時電力之值高達1900 W,故推測為單身家庭之生活模式之圖表,而非普通家庭之生活模式。
如此,房間內之全部之機器之瞬時電力所示之圖表表示的是以某電力使用模式進行變化,用戶通過日常生活所需之電力按每個用戶均有其電力使用模式,可藉由維持該模式而擔保QoL。例如,以圖6及圖7所示之圖表之電力使用模式生活之用戶若與電力公司簽訂了20 A之契約,則用戶暫時使用各種機器若超過2 KW,則斷路器下降,且每天10.0 KWh之耗電量增大,從而使得電費增多。為使用戶避免該情形,若制定將瞬時值與累計值之上限值例如削減10%之計劃,則將基於用戶之電力使用模式,將瞬時電力與累計電量削減10%設定之計劃稱為「電力使用計劃」。且,該電力使用計劃之上限為9.0 KWh,最大瞬時電力為1.8 KWh。
作為電力之上限值,如上所述,有一定期間內上限(累計電力之上限值)與各時刻之最大瞬時電力(瞬時電力之上限值)。在每個用戶考慮各種之電力使用模式中,為滿足該等之上限值,必須將各時刻可使用多少之電力作為電力使用計劃預先決定。此時,若預測用戶之電力使用模式,並自該處考慮各上限值決定電力使用計劃,則可一面維持QoL一面滿足各上限值。且,由於上述電力使用計劃係決定每隔一定間隔τ(實驗中設為10分鐘)之使用電力,故說明該最小控制間隔τ。
例如,若將消耗電力之上限值設定為3天72 KWh,則每一天為24 KWh,每12小時為12 KWh,每1小時為1 KWh,上述消耗電力之初始目標值根據劃分之時間多級進行計 算,但使用何種程度之長度者進行控制仍依存於控制之精密度。因此,自在驗證實驗中獲得之消耗電力之上限值與τ之時間間隔之關係之結果來看,可知該時間間隔宜為5~10分鐘。將該τ之時間間隔係被稱為最小控制間隔τ,用戶可在5~10分鐘之間隔內任意設定者。若最小控制間隔τ為10分鐘以上,則在由於其間隔較長,而欲使用各種之機器之情形,由於產生無法使用之機器,導致大幅損害QoL,故10分鐘以上不宜。若最小控制間隔τ為5分鐘以下,則由於為對應時刻變化之狀況,變更供給電力,需考慮例如燈泡之亮度經常變化而閃爍等不穩定之狀況,故5分鐘以下不宜。且,由於其資料量龐大,故難以根據上述消耗電力計算機器全部之消耗電力進行處理。
(第1實施形態)
圖8係顯示圖1所示之優先度裝置具備之功能之第1實施形態之功能方塊圖。
圖8之符號1係表示優先度裝置,符號10係表示其記憶體,符號11係表示ST,該優先度裝置包含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120與電力調停機構122。符號(1)表示由ST發送之消耗電力。且,優先度裝置在運轉其之前,作為前處理,將上述消耗電力轉換成決定每隔最小控制間隔τ之使用電力之電力使用計劃,將該電力使用計劃、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及最大瞬時電力儲存於記憶體10。符號(2)表示由ST發送之電力要求訊息,該電力要求訊息被發送至上述電力調停機構122。
且,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120具備將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與實際之瞬時電力之差分分配給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使該值不超過最大瞬時電力之功能。上述電力調停機構122具備將上述更新初始目標值與發送電力要求訊息之機器及動作中之機器之消耗電力的合計值進行比較,若該合計值較大,則選擇基於後述之電器特性類別資料而獲得之兩者之機器的優先度之值最小之機器,根據機器之特性選擇機器之功能。
(前處理)
作為在使優先度裝置啟動之前進行之事前之處理,有設定上述電力使用計劃之處理。以下,說明該電力使用計劃之設定處理。
優先度裝置將由ST發送之以0.5秒間隔計算之消耗電力儲存於記憶體,將以最小控制間隔τ(5~10分鐘)之間隔,累計上述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平均化之瞬時電力儲存於記憶體。將用戶過去之電力使用實績,例如每一週、一個月或春夏秋冬四季等之瞬時電力與累計電量作為電力使用計劃設定,儲存於記憶體。
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係預先使用用戶過去之電力使用實績即電力之使用模式,將用戶決定之目標值,例如以削減30%為目標值,制定電力使用計劃,決定其上限與最大瞬時電力進行電力控制。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係使用該上限與最大瞬時電力進行實際之控制。
因此,由於本發明之優先度裝置預先根據用戶過去之電 力之使用實績,使用每個時間段之瞬時電力設定電力使用計劃,故可更詳細地設定該電力使用計劃。
又,各機器之使用電力通常被發送至優先度裝置,優先度裝置將其儲存於記憶體。
以下說明上述電力使用計劃之一例。電力使用計劃係使用每個最小控制間隔τ(後述之驗證實驗中設為10分鐘)之瞬時電力決定。將用戶設定之上限(累計電量之上限值)設為C(Wh),最大瞬時電力(瞬時電力之上限值)設為M(t)(W),時刻t之電力需求預測值設為D(t)(W)。根據公式(1)及公式(2)製作初始目標值T0(t)(W)。
優先度裝置根據上述電力使用計劃,以上述初始目標值T0(t)(W)之電力為對象,且以低於上述最大瞬時電力的方式進行各機器之控制。
上述電力使用計劃之一例即初始目標值T0(t)(W)係用於根據各時刻之電力使用計劃削減一定比例,以整體滿足上限的方式設定初始目標值之計劃(以下,稱為「一定比例削減計劃」)。於圖9-1顯示該例。其係設定初始目標值時之一例,僅削減超出一天內電力使用計劃之瞬時電力之電力使用峰值時(以下,稱為「峰值削減計劃」)(圖9-2),此外,根據電力成本進行削減(以下,稱為「成本削減計 劃」)(圖9-3),例如在欲削減下午1點至下午4點時刻之電力使用之情形,藉由提高該時間段之電力使用量之電力成本,可削減電力使用量。藉由該等之削減計劃,可設定初始目標值,且亦可組合該等之削減計劃進行設定。優先度裝置可如此以用戶所需之削減方法選定電力使用計劃進行設定。
如上所述,作為在使優先度裝置啟動前進行之事前處理,必須基於用戶過去之電力使用實績設定電力使用計劃,並於記憶體儲存將該計劃藉由用戶選定之削減計劃進行削減之初始目標值即最大瞬時電力及上限。若上述優先度裝置啟動,則將上述初始目標值作為目標,包含如下所述之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120每隔一定時間(τ)進行消耗電力之校驗或初始目標值之更新處理(interval間隔),進而電力調停機構122根據來自機器之要求,進行與其他機器之調停之處理(event driven事件驅動)之機構。以下說明該等之各機構。另,各機器之使用電力通常被發送至優先度裝置,且儲存有其資料。
(1)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
說明基於初始目標值(瞬時電力),每隔最小控制間隔(τ)進行更新其初始目標值之處理(interval間隔)之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120。
若優先度裝置啟動,則進行實際之電力之控制時,以每τ之電力之初始目標值為目標進行控制,但在進行無過去之實績之行動之情形,若考慮QoL或機器之特性,則存在 無論如何均無法削減電力之情形,此時,會導致實際之瞬時電力暫時超過初始目標值。與其相反,亦考慮有使用之機器之台數較少,實際之瞬時電力低於初始目標值等之情形。又,當然由於機器是人使用者,故實際之瞬時電力以依存於此時之行動而產生變化。此時,若在維持初始目標值之狀況下繼續控制,則最終致使無法滿足上限值。圖10係顯示對初始目標值在維持其值之狀況下進行控制之實際之瞬時電力的例之條形圖。
為在維持初始目標值之狀況下進行控制,亦考慮有例如若考慮僅如人工呼吸器般無法停止之機器在某一瞬間高於初始目標值等用戶之機器之使用狀況,則無法將電力削減至初始目標值以下之情形。如此之情形,採用在不高於最大瞬時電力之範圍內亦可暫時高於初始目標值者,以使此時之超過量在之後之電力使用計劃中吸收的方式更新初始目標值。藉此,雖與當初決定之初始目標值偏離,但可藉由一面維持QoL一面將實際之瞬時電力與初始目標值之差分反饋給之後之初始目標值,而滿足上限。
為向初始目標值進行反饋,將分配函數進行定義。其係輸入初始目標值與實際之瞬時電力之差分,於較該差分產生之時刻遲之時刻,將差分分配給初始目標值,並計算新的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者。
圖11係進行將實際之瞬時電力與初始目標值之差分反饋給之後之計劃值的控制時之說明圖。若優先度裝置運轉至控制開始時刻滿足tnnw-tstart≧iτ之時刻tnow,則該優先度 裝置會進行電力使用計劃之更新。
若設i:=i+1,則電力使用計劃Ti(t)表示進行i次更新,即經過iτ後之時刻之電力使用計劃。又,公式(3)之γ係用於更新電力使用計劃之分配函數,且係將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與實際之瞬時電力之差分分配給其後之瞬時電力者。因此,將上述差分輸入公式(3),從而決定分配給之後瞬時電力之差分之電力。
公式(5)之Ti(tnow)為當前之初始目標值,E(tnow)為當前之使用電力。
圖11所示之圖表係以將差分全部均等地分配給其後之新的初始目標值之方法(以下,稱為「差分之均等分配方法」)進行者,作為其他之方法,亦考慮有以僅分配給隨後之1個瞬時電力之方法(以下,稱為「瞬時電力分配方法」)進行。如此,差分之分配方法有差分之均等分配或瞬時電力分配之方法,首先,製作作為整體之電力使用計劃,在進行實際之控制時,在不高於最大瞬時電力之範圍內改變更新對應使用狀況之初始目標值,從而可一面進行靈活之控制一面滿足上限。
(3)電力調停機構
說明藉由給予機器間之優先順序,而一面維持QoL一面根據來自機器之要求,進行與其他機器之調停之處理(event driven事件驅動)之電力調停機構122。
由於來自機器之電力要求係在用戶欲使用該機器之時刻產生,故與上述之τ無關係地進行。再者,該要求有可等待至最小控制間隔τ之5~10分鐘到來為止者,但亦存在即刻需要電力者。對於如此之機器,每隔τ進行控制會來不及供給電力,從而導致QoL下降。具有電力要求時,電力調停機構所使用之電力為實際之消耗電力而非瞬時電力。藉此,亦可即刻判斷在各個時序產生之電力要求,從而亦可即刻做出是否待機之判斷。
EoD控制系統中,在各個機器要求電力時,必須要有判斷對哪個機器供給電力之指標。為滿足上限值,並非能夠對全部之機器供給期望之電力,且需要電力之機器會因機器或用戶之狀況產生變化,故判斷對哪個機器優先供給電力成為問題。對此,必須根據機器之特性或狀況而決定優先度。因此,對機器設定獲取0-1之值之優先度之函數,對優先度之值大者優先供給電力。再者,QoL係藉由供給電力才能夠使用機器而實現者,並未考慮成本削減或節能產生之社會貢獻。
若要針對來自各機器之電力要求而選擇削減電力之機器,由於控制電力之方法因機器而異,故必須預先瞭解各機器之特性。將表示各機器所要求之電力之特性或電力控制方法之參數稱為QoEn。QoEn係基於以下所示之機器之 電力控制方法將機器進行分類:
(1)可調節之機器(能否使運轉中供給之電力產生變化)(將所屬之機器之集合設為Aadj)。
(2)可待機之機器(啟動時能否等待電力之供給)(將所屬之機器之集合設為Await)。
(3)可暫時停止之機器(運轉中能否暫時停止電力之供給)(將所屬之機器之集合設為Asus)。
將各機器以上述3種電力控制方法組合,藉此如表2所示,將機器分類成8種類別。將經分類成該8種類別之資料定義為「電器特性類別資料」。使用該電器特性類別資料進行機器間之優先度之控制。
上述8種類別係鏈接於以家電欄所示之識別ID表示之機器名,從而使用使用中之機器之優先度,決定應該優先之機器。例如,若優先度裝置接收來自ST之電力要求訊息,則根據發送該訊息之機器及動作中之機器,使用機器之優先度與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決定許可或拒絕。
(1)分類成可調節之機器者,有即使略微減少機器在使用中所供給之電力,仍可利用機器之功能者,作為例,舉例有吹風機或燈泡等。又,(2)有機器要求電力時,只要供給至規定之時間為止,即使當下不立即供給電力,機器之功能上仍無問題者,作為例,舉例有電鍋或洗衣機等。再者,(3)有即使使機器在使用中暫時停止電力供給,對利用機器之用戶之生活亦幾乎不會有影響,作為例,有空調或冰箱。
再者,為確保安全、舒適之生活,類別8分類有例如人工呼吸器等。且,被分類成上述8種類別之機器並非固定於表2所示之類別。用戶可任意地決定將機器分類成哪一類。例如,若臥床不起之高齡者將空調作為經常需要之機器進行選擇,則分類成類別8。換而言之,作為無法以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電力控制方法分類之電器,類別8加入氣體檢測器、人工呼吸器、路由器等網路設備等之機器。
1.可調節之機器
作為可調節電力之例,其相當於吹風機。可調節電力之機器如圖12所示,若按照要求供給電力,則用戶之滿足度最高,但即使供給電力略微減少滿足度亦不會大幅改變。但,若電力大幅減少,則家電能力被限制,用戶之滿足度下降,若最終成為某一定以下之電力,則無法發揮家電之功能。即,可以進行最低限度之使用所需之電力之優先度高,按照要求電力供給之優先度低之單調遞減之函數,對供給電力給予優先度。電力調停機構在將家電a之要求電 力設為preq a、最低限度所需之電力設為pmin a時,將可調節電力之家電之優先度Pria dja(p)如下述公式進行定義。
相對於如此設計之可調節電力之機器之優先度(adjust調整)之一例如圖12及公式(6)所示。
2.可待機之機器
作為啟動時可待機之情形之例,其相當於電鍋。家電之動作只要在時刻之前完成即可,係可使啟動時刻延遲之家電。即,如圖13所示,只要以剛要求電力之後優先度較低,隨著必須啟動之時刻之接近,優先度增高的方式定義即可。
在將要求時刻設為treq a,必須啟動之時刻設為tmust a時,將可待機之家電a之優先度Prishift a(t)如下述公式所示進行定義。
3.可暫時停止之機器
作為可暫時停止之情形之例,其相當於空調。可暫時停止之機器係如空調之溫度設定般,運轉中以某穩定狀態為目標進行動作,但若一旦到達穩定狀態,則即使暫時停止運轉,仍可保持穩定狀態之家電。如此之家電之情形,如 圖14所示,由於運轉開始隨後以穩定狀態為目標進行動作,故必須給予高優先度,但若到達穩定狀態,則由於即使暫時停止,仍可維持穩定狀態,故可降低優先度。又,暫時停止後,隨著時間之經過會脫離穩定狀態,故必須提高優先度重啟動。可暫時停止之家電之優先度Priint a(t)如下述公式所示,a區分動作中之情形與停止中之情形進行定義。
4.一般家電之優先度
一般而言,家電之類別係以表2所示之3種特性之組合進行定義。根據對各個特性定義之優先度之組合,使各個類別之優先度函數如表3之優先度函數項所示進行定義。例如,類別1之優先度函數係根據與各個特性對應之優先度函數之積,如下述公式所示予以定義。
又,類別8之優先度函數為1,其是指通常優先供給電力。
圖15係說明對於電力要求訊息,優先度裝置基於優先度供給電力之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1.連接於機器之ST將電力要求訊息發送至優先度裝置。(1)
2.優先度裝置1根據當前之可供給量或家庭內之生活模式,決定發送電力要求訊息之機器,及動作中之機器之優先順序。
3.根據機器之優先順序,向各機器回覆包含許可之消耗電力、時間之電力分配訊息(2),或向無法供給電力之機器回覆拒絕訊息(2')。又,在動作中之機器之優先度較低,使其停止或電力削減之情形,向該機器發送中斷訊息(3)。
4.許可電力使用之機器係以許可之電力,在許可之時間內動作。拒絕電力使用之機器一定時間後再次發送分配訊息(4)。
在該處理順序中,用戶自身設定可供給之最大電量(上限),從而可實現理想之電力削減。
詳細地說明上述處理順序。需要電力之機器areq向伺服器發送電力要求訊息(表3)(圖15之1)。接收要求之伺服器即刻將當前時刻tnow整體之合計使用電力Etotal(tnow)、要求電力Ereq之和E'total(tnow)及電力使用計劃Ti(tnow)進行比較。若整體之電力E'total(tnow)低於計劃,則按照要求許可電力Ereq(公式(12)),若areq Await,則拒絕(圖15之2'),若不是則計算各機器之優先度,作為中斷處理,削減優先度較機器areq更低之其他機器之電力(圖15之3)(公式13),在確保電力,更新合計使用電力Etotal(tnow)後,根據機器之特性,決定電力供給之削減(公式14)。即可對對機器areq發送附加有可供給電力Esupply等記載於表4之資訊之訊息,機器隨之使用電力。此處,中斷、拒絕電力供給之機器及areq,在下一個interval處理中再次決定電力使用方針(圖15之4)。
:要求機器之最小啟動電力
如上所述,自各機器接收要求之優先度裝置將當前時刻tnow動作中之合計使用電力Etotal(tnow)與要求電力Ereq之和Etotal'(tnow),與電力使用計劃Ti(tnow)進行比較,若上述合計使用電力E'total(tnow)高於上述電力使用計劃Ti(tnow),則根據公式(13),削減優先度最小之機器amin之電力,進行 優先度之更新。
以表4說明上述ST發送至優先度裝置之電力要求訊息之資料。
相對於項目欄所示之機器識別ID、要求電力、最小啟動電力、可暫時停止時間及必須啟動時間,於各項目鏈接值欄與所需之類別欄之資料,上述ST將該值與所需之類別之資料發送至優先度裝置。
以表5說明上述優先度裝置回覆給ST之訊息之資料。
相對於項目欄所示之機器識別用ID、訊息之種類、許可之瞬時電力及許可之使用時間鏈接值欄之資料,上述優先度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ST。
以上說明之包含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120及電力調停機構122之動態優先度控制機構1可無需使瞬時電力之其上限 值及累計電量高於其上限值C(Wh),而避免因累計電量之削減引起之節電與峰值時之大停電。
(第2實施形態)
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機構1最終可將瞬時電力控制於最大瞬時電力以下,進行滿足累計電量之上限值C(Wh)之控制,但在使用機器時,因負荷變動等導致產生未預期之瞬時電力之增加,從而有超過最大瞬時電力之情形。說明應付如此之情形之第2實施形態。
圖16係第2實施形態之功能方塊圖。
優先度裝置包含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120、電力調停機構122及恆定監視機構124。
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120與電力調停機構122由於具備與上述之各機構相同之功能,故省略說明。
上述恆定監視機構124監視恆定消耗電力,在整體之消耗電力超過最大瞬時電力某一定時間d(0.5~2秒左右)以上時,上述電力調停機構122基於優先度,不等至τ之經過,便以低於最大瞬時電力M而代替整體之消耗電力的方式進行調停,以使其整體之消耗電力低於最大瞬時電力。
前者係對打開開關等時由機器發送之電力要求,即可進行判斷不妨礙機器之使用,藉此而維持QoL。後者係對來自各機器之繼續要求進行,進行計劃值之更新或機器間之調停。若對應時刻變化之狀況經常變更供給電力,則由於考慮例如燈泡之亮度經常變化閃爍等不穩定之狀況,故藉由導入最小控制間隔τ,而謀求整體之穩定化。另,經常 進行監視以便不會超過最大瞬時電力,藉此而保證最大瞬時電力。
圖17係顯示在優先度裝置運轉前,其CPU1a之前處理之整體之流程圖。
在上述優先度裝置之CPU1a運轉前,作為前處理,在步驟S1中進行電力使用計劃之初始目標值之設定,進行將該初始目標值儲存於記憶體之處理。
圖18係顯示優先度裝置之CPU1a運轉後之CPU1a之整體處理之流程圖。運轉後,優先度裝置之CPU1a在步驟S3中進行初始目標值之更新處理,在步驟S5中進行優先度之調停處理。
圖19係上述之步驟S1之電力使用計劃設定處理之流程圖。
如圖19所示,上述CPU1a在步驟S11中將由各機器之ST發送之一天、一週或一個月等之消耗電力轉換成以最小控制間隔τ之間隔,例如10分鐘之間隔累計平均之瞬時電力與累計電量。若在步驟S13中,將用戶根據上述瞬時電力及累計電量設定之上限(累計電量之上限值)設為C(Wh),最大瞬時電力(瞬時電力之上限值)設為M(t)(W),時刻t之電力需求預測值設為D(t)(W),則根據公式(1)及(2)製作電力使用計劃之一例即初始目標值T0(t)(W)。
作為運轉前之處理,預先將上述初始目標值T0(t)(W)儲存於記憶體。
作為其他之電力使用計劃,有僅削減超過一天內電力使用計劃之瞬時電力之電力使用峰值時之峰值削減計劃(圖9-2),或根據電力成本進行削減之成本削減計劃(圖9-3)。根據該等之削減計劃可設定初始目標值,且亦可組合該等之削減計劃進行設定。
圖20係上述之步驟S3之初始目標值更新處理之流程圖。
如圖20所示,上述CPU1a根據差分之分配方法,對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與實際之瞬時電力之差分計算分配電力,並將該分配電力加上其後之上述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計算更新初始目標值。在步驟S33中比較更新初始目標值與最大瞬時電力,若在S35中判斷為Yes,則在步驟S37中將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為更新初始目標值。若判斷為No,則在步驟S39中將上述初始目標值更新為最大瞬時電力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
圖21-1~圖21-4係上述之步驟S5之優先度調停處理之流程圖。
如圖21-1所示,若上述CPU1a在步驟S51中自ST接收電力要求訊息,則在步驟S53中,於接收到其之時刻,自記憶體調出發送上述電力要求訊息之機器及動作中之機器之消耗電力,累計兩者之消耗電力獲得合計值。在步驟S55中,參照表2,基於優先度函數計算上述兩者之機器之優先度,並將該值儲存於記憶體。在步驟S57中比較由初始 目標值更新機構發送之更新初始目標值與上述累計值之大小,若在步驟S59中判斷為Yes,則在步驟S61中對發送之機器之ST發送許可訊息從而結束處理。若在步驟S59中判斷為No,則在步驟S63中,自記憶體調出上述優先度,選擇該值最小之機器,進入步驟S65。如圖21-2所示,步驟S65中參照表2,判斷該機器能否調節,若在步驟S67中判斷為Yes,則在步驟S69中向該機器發送降低電力之中斷訊息,在步驟S71中基於降低之電力更新消耗電力之合計值,返回至步驟S59。若在步驟S67中判斷為No,則進入步驟S73。
如圖21-3所示,在步驟S73中該機器為發送要求訊息之ST,且判斷能否待機,若在步驟S75中判斷為Yes,則在步驟S77中向該機器之ST發送拒絕訊息,在步驟S79中,除去該機器之消耗電力,更新消耗電力之合計值返回至步驟S59。若在步驟S75中判斷為No,則進入步驟S81。如圖21-4所示,在步驟S81中該機器並非發送要求訊息之ST,且係判斷能否暫時停止,若在步驟S83中判斷為Yes,則步驟S85中向該機器之ST發送拒絕訊息,在步驟S87中除去該機器之消耗電力,更新消耗電力之合計值,返回至步驟S59。若在步驟S83中判斷為No,則結束處理。
圖22-1~圖22-3係上述之步驟S7之恆定監視處理之流程圖。
如圖22-1所示,上述CPU1a在步驟S91中自記憶體調出最大瞬時電力,並在步驟S93中每隔一定時間δ(0.5~2秒), 自記憶體調出動作中之機器之消耗電力進行累計從而獲得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在步驟S95中,參照表2,基於優先度函數計算上述機器之優先度,並將該值儲存於記憶體。在步驟S97中比較上述消耗電力之合計值與上述最大瞬時電力,若在步驟S99中判斷消耗電力之合計值較小,則結束處理。若在步驟S99中判斷消耗電力之合計值較大,則在步驟S101中自記憶體調出上述優先度,選擇該值最小之機器進入(4)。
如圖22-2所示,在步驟S103中參照表2之優先度類別資料,判斷該機器能否調節,若在步驟S105該判斷為Yes,則在步驟S107中向該機器發送降低電力之中斷訊息。且,在步驟S109中基於降低之電力更新消耗電力之合計值,返回至步驟S99。且,重複直至上述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小於上述最大瞬時電力。若上述判斷為No,則進入(5)。
如圖22-3所示,在步驟S111中判斷該機器能否停止,若在步驟S113中該判斷為Yes,則在步驟S115中向該機器之ST發送拒絕信息,在步驟S117中除去該機器之消耗電力,更新消耗電力之合計值返回至步驟S113。且,重複直至上述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小於上述最大瞬時電力。
優先度裝置之電力調停機構自重複處理直至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小於最大瞬時電力可知,上述優先度裝置以通常低於最大瞬時電力的方式,進行對電器供給電力之控制。
自上述電力調停機構之步驟S51~步驟S87之處理順序及機器特性類別資料可知,優先度裝置係以設置於家庭及辦 公室之全部之機器為對象,即使未設置3種特性之機器,例如未設置可調節之機器,亦不會超過上限及最大瞬時電力之上限值。
又,如上所述,各機器之使用電力通常被發送至優先度裝置,優先度裝置將其儲存於記憶體,累計該儲存之各機器之使用電力,藉此獲得一定時間(一天、一週、一個月等)之累計電量。且,上述電力調停機構以滿足上述公式(2)之電力需求預測值To(t)(w)的方式,控制對電器之電力供給,不會超過上述累計電量之上限值(上限)。
為易於理解圖21之優先度裝置之流程圖中所示之優先度之調停處理,以實施例說明其處理。
圖23係說明電力調停機構進行之處理之說明圖。
首先,在設置於圖5所示之樣板房之機器中,使用TV(1)、空調(2)、水壺(4)、起居室照明(11)、寢室照明(12)、走廊照明(15)6種機器,說明實施例之優先度之調停處理。因此,實施例係僅使用設置於走廊之照明(15)、設置於起居室之TV(1)、空調(2)、水壺(4)、起居室照明(11)、及設置於寢室之照明(12)之例。號碼係表示設置或配置於各機器之開關之位置。
(電力調停機構之實施例)
實施例係將電力之初始目標值設定為800 W,最大瞬時電力設定為2 KW,僅水壺之電源處於OFF之狀態,該水壺需要1.2 KW之電力。該實施例係顯示在上述之設定條件下,1.2 KW之水壺為ON之情形,各機器之優先度在以何 種方式改變下,電力調停機構為確保水壺1.2 KW之電力進行之處理之例。
圖23-1係表示使水壺之電源為ON前之各機器之電力狀況的圖。圖右側所表示之「No」表示機器之優先度之值,該值越小表示優先度越高。僅水壺電源為OFF,其他機器運轉,各機器之電力之合計為771 W。
圖23-2係表示水壺之電源打開,要求1.2 KW之電力之中途之狀況。但,由於該1.2 KW之電力要求係初始目標值超過800 W,進而亦大致超過最大瞬時電力2 KW之值(1.974 KW),故不會許可該電力要求而是待機至優先度成為第1為止。圖23-3係表示水壺之優先順序逐漸上升成為第1。圖23-4係表示由於水壺之優先度成為第1,故需使優先度最小之玄關之照明(No6)OFF後,使水壺之電力(1200 W)ON。藉此,可知初始目標值800 W即使超過,各機器之合計電力為1.928 W,仍不會超過最大瞬時電力2 KW。
自上述消耗電力為1.2 KW之水壺之實施例可知,可不停止TV、空調,使電力要求需1.2 KW之水壺運轉無需損害生活著之QoL即可達成。其原因為電力調停機構瞬時計算各機器之優先度,以該值與機器之特性判斷應優先選擇之機器。
(EoD控制系統之有效性)
驗證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通過實際之生活不損害QoL可實現大幅之節電。
3名測試者A、B、C在相同之智慧型大廈房間內進行QoL 之驗證實驗。
作為在上述生活實驗中使用之使用家電,係使用以下所示之智慧型家電與傳統家電。
.智慧型家電(利用網路控制電力)
照明(起居室、寢室)、電視、空調、微波爐、洗衣機、加濕器、加熱器、電鍋
.傳統家電(利用智慧型分接頭控制電力)
照明(玄關、廚房、盥洗室、廁所、浴室)、電磁調理器(IH)、冰箱、電熱水壺、溫水洗淨馬桶座
(實驗內容)
.不節電進行通常之生活,學習標準消耗電力模式。
.將每一天之累計電量與標準比較,分別進行削減了10%、30%之生活。
.將所獲得之資料進行數值分析,進行削減之生活對QoL產生之影響之評估。
圖24-1係顯示通常利用時之消耗電力之特性曲線,與藉由優先度裝置削減了10%之電力使用計劃與實驗計劃之瞬時電力之特性曲線的圖。
圖24-2係顯示通常利用時之消耗電力之特性曲線,與藉由優先度裝置削減了30%之電力使用計劃與實驗計劃之瞬時電力之特性曲線的圖。
圖中顯示有先前之消耗電力之特性曲線與削減10%、30%之瞬時電力之特性曲線大致類似,且未超過先前之消耗電力之特性曲線之上限值。
圖25-1係顯示通常利用時之累計電量,與藉由優先度裝置削減了10%之電力使用計劃與實驗計劃之累計電量之圖。
圖25-2係顯示通常利用時之累計電量,與藉由優先度裝置削減了30%之電力使用計劃與實驗計劃之累計電量之圖。
圖中隨著削減10%及30%,依序顯示有在通常利用時,初始目標值,及實際使用電力之累計電量消耗量大致較低之值,且未超過先前之累計電量之上限值。
該圖24及圖25所示之值表示即使不變更日常生活之生活模式,消耗電力及累計電力仍可削減。
因此,自3名測試者聽取生活之體驗談,調查設置有EoD控制系統之智慧型大廈房間內是否有產生什麼問題。
(3名測試者之生活之體驗談)
.測試者A、B、C
整體而言不論電力削減率,生活均不會特別感覺到不自由。
.測試者A
僅於較暗地點亮照明或電視時感覺到過著電力削減之生活,因均會習慣而不擔心。
.測試者B
僅於電熱水壺之燒開較慢時感覺到,因均會習慣而不擔心。
.測試者C
在進行調理之際之峰值時,削減其他家電之電力進行調理。
自3名測試者之生活之體驗談來看,可明確不論10%、30%之電力削減率,生活均不會特別感覺到不自由。
圖26-1係顯示藉由優先度裝置削減10%之試驗計劃之6種機器之瞬時電力的圖。
圖26-2係顯示藉由優先度裝置削減10%之試驗計劃之6種機器之瞬時電力的圖。
6種機器為TV、電熱水壺、電磁調理器(電磁爐)、冰箱、洗衣機及照明。
圖26係顯示對6種電器,將電力使用計劃削減10%、30%之瞬時電力之圖表。
圖26-1之削減10%之情形,電熱水壺與洗衣機之消耗電力在1:30與11:00顯示峰值,相對於此,圖26-2之削減30%之情形,水壺與洗衣機之消耗電力在22:00與9:40顯示峰值,從而可知電熱水壺峰值之時間段提前了3個半小時發生,而洗衣機峰值之時間段提前了1個小時40分鐘發生。
(總結)
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係基於利用機器與優先度裝置間之訊息交換之調停,進行電力供給之系統。用戶打開機器之電源時,相對於專利文獻2之供需調停系統在經過刷新計時器計算之2~3後供給電力,本發明係經由以下之步驟1)~4)瞬時供給電力。1)由機器將「電力要求訊息」與要 求電力或優先度一起發送至優先度裝置。2)優先度裝置對此時之機器之優先度,調停能否對機器供給電力,或供給電力。3)優先度裝置根據調停結果,將「電力分配(許可/削減/拒絕)訊息」發送至機器。4)接收「電力分配訊息」之機器根據該訊息進行動作。
由於僅以商用電源為對象,故雖通常若在契約電力以內無論多少電力均可使用,但EoD控制系統作為用戶自身可設定之參數,給予相對於瞬時電力之上限值(最大瞬時電力),與相對於累計電量之上限值(上限)之2個上限值。最大瞬時電力每隔時間段作為使用電力之上限值給予,從而可回應用戶將契約電力抑制為較低之要求,或用於保持電網之供需平衡之來自電力公司之峰值抑制要求。又,上限係作為一定時間(一天、一週、一個月等)使用之累計電量之上限值給予,從而用戶可抑制電費或CO2排放量。
可知EoL控制系統1)為一面維持生活之品質,一面削減電力,採用決定向哪種機器供給電力,對哪種機器削減電力之機器之動態優先度;2)為基於生活者之生活模式,達成上限與最大瞬時電力之上限值,採用處理瞬時電力之電力使用計劃設定機構;3)為即時對來自之機器之電力要求供給電力,採用處理消耗電力之電力調停機構;4)為防止因負荷變動等,產生未預期之瞬時電力之增加,從而超過最大瞬時電力,採用處理瞬時電力之恆定監視機構,藉由該等之採用全部解決了先前之問題。
1‧‧‧動態優先度控制機構
10‧‧‧記憶體
11‧‧‧ST
20‧‧‧電器
30‧‧‧電力控制裝置
120‧‧‧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
122‧‧‧電力調停機構
124‧‧‧恆定監視機構
圖1係顯示EoD控制系統之通訊網路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EoD控制系統之電力網路之構成的概略圖。
圖3係顯示用於設置各電器之智慧型分接頭配置位置之配置圖。
圖4係顯示插座、智慧型分接頭及電器之連接關係之關係圖。
圖5係顯示樣板房之平面佈置之平面佈置圖。
圖6係顯示由電器使用之消耗電力之圖表。
圖7係顯示累計由電器使用之消耗電力之耗電量之圖表。
圖8係顯示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具備之功能之功能方塊圖。
圖9-1係說明根據電力使用計劃設定初始計劃值之方法之說明圖。
圖9-2係說明根據電力使用計劃設定初始計劃值之方法之說明圖。
圖9-3係說明根據電力使用計劃設定初始計劃值之方法之說明圖。
圖10係維持實際之消耗電力與初始目標值之狀況下進行控制之情形的說明圖。
圖11係進行將實際之瞬時電力與初始目標值之差分反饋至之後之計劃值的控制之情形之說明圖。
圖12係顯示吹風機相對於電力之滿足度之圖。
圖13係顯示電加熱器相對於電力之滿足度之圖。
圖14係顯示電鍋相對於電力之滿足度之圖。
圖15係說明對於電力要求訊息,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基於優先度供給電力之處理順序之流程圖。
圖16係第2實施形態之功能方塊圖。
圖17係顯示在運轉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前,設定電力使用計劃之前處理之流程圖。
圖18係顯示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之整體處理之流程圖。
圖19係顯示電力使用計劃設定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20係顯示初始目標值更新處理之流程圖。
圖21-1係顯示優先度調停處理之流程圖。
圖21-2係顯示優先度調停處理之流程圖。
圖21-3係顯示優先度調停處理之流程圖。
圖21-4係顯示優先度調停處理之流程圖。
圖22-1係顯示恆定監視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22-2係顯示恆定監視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22-3係顯示恆定監視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23-1係說明電力調停機構進行之處理之說明圖。
圖23-2係說明電力調停機構進行之處理之說明圖。
圖23-3係說明電力調停機構進行之處理之說明圖。
圖23-4係說明電力調停機構進行之處理之說明圖。
圖24-1係顯示將電力使用計劃削減10%、30%之瞬時電力之圖表。
圖24-2係顯示將電力使用計劃削減10%、30%之瞬時電 力之圖表。
圖25-1係顯示將電力使用計劃削減10%、30%之累計電量之圖表。
圖25-2係顯示將電力使用計劃削減10%、30%之累計電量之圖表。
圖26-1係顯示對6種電器,將電力使用計劃削減10%、30%之瞬時電力之圖表。
圖26-2係顯示對6種電器,將電力使用計劃削減10%、30%之瞬時電力之圖表。
1‧‧‧動態優先度控制機構
10‧‧‧記憶體
11‧‧‧ST
120‧‧‧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
122‧‧‧電力調停機構

Claims (39)

  1. 一種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具備:商用電源、複數個電器、連接於該電器之智慧型分接頭、進行具備記憶體之電器之電力之供給控制的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及經由上述智慧型分接頭而連接該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之網路,且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具備: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其將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與實際之瞬時電力之差分,分配給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而計算更新初始目標值,並將該更新初始目標值與最大瞬時電力進行比較,若該更新初始目標值較小,則將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若較大則將上述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為最大瞬時電力,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及電力調停機構,其在自上述智慧型分接頭接收到電力要求訊息之時刻,計算發送該電力要求訊息之電器、及動作中之電器之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基於以對電器供給電力之方法之特性而分類之電器特性類別資料,計算兩者之電器之優先度,並將上述消耗電力合計值與上述更新初始目標值進行比較,若該消耗電力合計值較小則對上述發送訊息之電器供給電力,若較大則自上述記憶體調出優先度並選出該值最小之電器,參照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判斷該電器符合上述哪一特性,而根據該電器所符合之特性,基於電器間之優先度進行調停。
  2. 如請求項1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瞬時電力係將以最小控制間隔τ之間隔累計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平均化之消耗電力。
  3. 如請求項2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最小控制間隔τ為5~10分鐘。
  4. 如請求項3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與上述電力調停機構所處理之資訊,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所處理者為上述瞬時電力,而電力調停機構所處理者為上述消耗電力。
  5. 如請求項4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初始目標值係根據一定比例削減計劃、峰值削減計劃或成本削減計劃,而製作基於用戶之電力消耗模式製作之電力使用計劃。
  6. 如請求項5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以上述一定比例削減計劃製作之初始目標值TØ(t)(w)係根據以下之公式(1)及(2)製作: 其中,C(Wh)為用戶所設定之上限、M(t)(W)為時刻t之最大瞬時電力,D(t)(W)為時刻t之電力需求預測值。
  7. 如請求項5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以上述峰值削減計劃製作之初始目標值係僅於電力使用計劃之電力使 用峰值時才削減而製作。
  8. 如請求項5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以上述成本削減計劃製作之初始目標值係根據電力使用計劃之電力成本進行削減而製作。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係以低於上述上限的方式,或以低於上述最大瞬時電力的方式,進行對電器之電力供給之控制。
  10. 如請求項9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在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運轉前,於上述記憶體儲存有上述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上述實際之瞬時電力、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
  11. 如請求項10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分配給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之差分的分配方法為均等地分配之差分之均等分配方法,或僅分配給隨後之1個瞬時電力之瞬時電力分配方法。
  12. 如請求項11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係以對電器之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電器之電力供給方法之特性予以區分。
  13. 如請求項12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除了以對上述電器之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電器之電力供給方法之特性予以區分以外之區分中,為確保安全、舒適之生活,而包含用戶能夠選擇任意機器之區分。
  14. 如請求項12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可調節之 特性為可使運轉中所供給之電力產生變化者,上述可待機之特性為啟動時可等待電力之供給者,可暫時停止之特性為運轉中可暫時停止電力之供給者。
  15. 如請求項14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具備上述可調節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溫水洗淨馬桶座、微波爐、冷暖氣機、冰箱、TV、吹風機等。
  16. 如請求項14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具備上述可待機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溫水洗淨馬桶座、微波爐、洗碗機、電鍋、烤麵包機等。
  17. 如請求項14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具備上述可暫時停止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冷暖氣機、冰箱、洗碗機、電鍋、影印機、電熱水壺等。
  18. 如請求項14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不具備上述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特性之電器為氣體檢測器、人工呼吸器、路由器等之網路設備等。
  19. 如請求項12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包含8種類別。
  20. 一種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如請求項1之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進一步具備監視恆定消耗電力之恆定監視機構。
  21. 如請求項20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恆定監視機構在整體之消耗電力存在上述最大瞬時電力超過某一定期間d以上時,以不等到經過上述最小控制間隔τ便以低於上述最大瞬時電力而取代上述整體之消耗電力的方 式,控制電力之供給。
  22. 如請求項21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一定期間d為0.5~2秒。
  23. 如請求項20至22中任一項之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恆定監視機構累計動作中之電器之消耗電力而計算合計值,基於以3種特性將電器加以分類之電器特性類別資料,計算上述電器之優先度,並將上述消耗電力合計值與上述最大瞬時電力進行比較,若該消耗電力合計值較小則結束處理,若較大則選擇優先度最小之電器,參照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判斷該電器符合上述3種特性中之何者,而根據該電器所符合之特性,選擇優先度最小之機器。
  24. 一種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係使電腦作為具備商用電源、複數個電器、連接於該電器之智慧型分接頭、對具備記憶體之電器之電力供給進行控制之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及經由上述智慧型分接頭而連接該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之網路的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中之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而動作者,且該程式使電腦執行如下處理:更新初始目標值之處理,其由上述動態優先度控制裝置將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與實際之瞬時電力之差分,分配給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而計算更新初始目標值,並將該更新初始目標值與最大瞬時電力進行比較,若該更新初始目標值較小,則將其後之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若較大則將上述 初始目標值之瞬時電力更新為最大瞬時電力,作為更新初始目標值;以及調停處理,其在自上述智慧型分接頭接收到電力要求訊息之時刻,計算發送該電力要求訊息、及動作中之電器之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基於以3種特性將電器3加以分類之電器特性類別資料,計算兩者之電器之優先度,並將上述消耗電力合計值與上述更新初始目標值進行比較,若該消耗電力合計值較小則對上述發送訊息之電器供給電力,若較大則自上述記憶體調出優先度並選出該值最小之電器,參照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判斷該電器符合上述3種特性中之何者,而根據該電器所符合之特性,基於電器間之優先度進行調停。
  25. 如請求項24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上述瞬時電力係將以最小控制間隔τ之間隔累計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平均化之消耗電力。
  26. 如請求項25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上述最小控制間隔τ為5~10分鐘。
  27. 如請求項26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上述初始目標值更新機構與上述電力調停機構所處理之資訊,初始目標更新機構所處理者為上述瞬時電力,而電力調停機構所處理者為上述消耗電力。
  28. 如請求項24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以低於上述上限的方式,或以低於上述最大瞬時電力的方式,進行對電器之電力供給之控制。
  29. 如請求項28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上述電器特性類別資料係由電器之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特性予以區分。
  30. 如請求項29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為確保安全、舒適之生活,對除了以對上述電器之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電器之電力供給方法的特性予以區分以外之區分,用戶可選擇任意機器。
  31. 如請求項29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上述可調節之特性為可使運轉中所供給之電力產生變化者,上述可待機之特性為啟動時可等待電力之供給者,可暫時停止之特性為運轉中可暫時停止電力之供給者。
  32. 如請求項31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具備上述可調節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溫水洗淨馬桶座、微波爐、冷暖氣機、冰箱、TV、吹風機等。
  33. 如請求項31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具備上述可待機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溫水洗淨馬桶座、微波爐、洗碗機、電鍋、烤麵包機等。
  34. 如請求項31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具備上述可暫時停止之特性之電器為筆記型電腦、熱水器、冷暖氣機、冰箱、洗碗機、電鍋、影印機、電熱水壺等。
  35. 如請求項30之由電腦執行之程式,其中不具備上述可調節、可暫時停止及可待機之特性之電器為氣體檢測器、人工呼吸器、路由器等之網路設備等。
  36. 一種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記錄有如請求項24之程 式。
  37. 一種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記錄有如請求項25之程式。
  38. 一種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記錄有如請求項28之程式。
  39. 一種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記錄有如請求項30之程式。
TW101125491A 2011-07-13 2012-07-13 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其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TWI497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4495 2011-07-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9972A true TW201319972A (zh) 2013-05-16
TWI497429B TWI497429B (zh) 2015-08-21

Family

ID=47506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5491A TWI497429B (zh) 2011-07-13 2012-07-13 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其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74307A1 (zh)
EP (1) EP2667473A4 (zh)
KR (1) KR101420583B1 (zh)
CN (1) CN103329161B (zh)
TW (1) TWI497429B (zh)
WO (1) WO20130089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2102B (zh) * 2014-03-05 2016-10-01 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需求控制裝置、電力需求控制方法、電力需求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媒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09100A (ko) * 2011-08-08 2016-01-25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마트 탭
CN102903185B (zh) * 2012-10-25 2014-11-26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一种电力用户响应系统和方法
KR20140089272A (ko) * 2013-01-04 2014-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마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
TW201440364A (zh) * 2013-01-11 2014-10-16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該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JPWO2014126131A1 (ja) 2013-02-13 2017-02-02 株式会社構造計画研究所 生活行動推定システム、生活行動推定装置、生活行動推定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10256631B2 (en) * 2013-03-04 2019-04-09 University of Vemont and State Agricultural Colleg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ndom-access power management using packetization
JP6080655B2 (ja) * 2013-04-03 2017-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163355B2 (ja) * 2013-05-29 2017-07-12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電力デマンド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RU2672554C2 (ru) * 2013-05-31 2018-11-16 Филипс Лайтинг Холдинг Б.В. Управление мощностью, подаваемой из кабеля на нагрузку
US20160216698A1 (en) * 2013-07-26 2016-07-28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Control of electric power consumption
GB201314939D0 (en) 2013-08-21 2013-10-02 Advanced Risc Mach Ltd Power signal interface
JP5727560B2 (ja) * 2013-08-22 2015-06-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5664726B1 (ja) 2013-08-28 2015-02-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WO2015041010A1 (ja) 2013-09-17 2015-03-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需給調整装置、電力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需給調整方法
KR20150054123A (ko) * 2013-11-11 2015-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외부 기기 감지 방법
GB2525200A (en) * 2014-04-15 2015-10-21 Garry Richmond Stewar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US10048670B2 (en) * 2014-05-08 2018-08-14 Beet, Llc Automation operat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JP6356502B2 (ja) * 2014-06-20 2018-07-11 株式会社東芝 機器運転設定装置及び機器運転設定値決定プログラム
FR3023043B1 (fr) * 2014-06-27 2016-07-29 Winslim Procede de gestion de puissance dans une installation electrique et installation electrique
JP6157743B2 (ja) * 2014-07-28 2017-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190400B2 (en) 2014-08-06 2021-11-30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Identifying and automating a device type using image data
US9224277B1 (en) * 2014-08-06 2015-12-29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Detector devices for presenting notifications and supporting context inferences
JP6325994B2 (ja) * 2015-02-09 2018-05-1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のアドバイス装置
CN104734631B (zh) * 2015-03-24 2017-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系统的配电优先级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KR102511006B1 (ko) * 2015-05-29 2023-03-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력 공급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ITUB20153381A1 (it) * 2015-09-03 2017-03-03 Dti S R L Apparato e metodo di controllo e gestione di utenze
US20170090427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Intel Corporation Utility provisioning with iot analytics
JP6165225B2 (ja) * 2015-12-14 2017-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需給調整装置、需給調整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ネルギー需給調整方法
US11150618B2 (en) 2016-09-21 2021-10-19 University Of Vermont And State Agricultural College Packetized energy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A3037927A1 (en) 2016-09-21 2018-03-29 University Of Vermont And State Agricultural Colleg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ndomized, packet-based power management of conditionally-controlled loads and bi-directional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T201700041431A1 (it) * 2017-04-13 2018-10-13 Zerouno Srl Dispositivo di domotica multifunzionale modulare adattato per essere inserito come frutto in una scatola elettrica
IT201800021187A1 (it) * 2018-12-27 2020-06-27 Tenet S R L Metodo per la rilevazione dell’attuazione di comandi impartiti a dispositivi elettrico-elettronici
CN111596550B (zh) * 2019-02-20 2022-09-09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居系统的控制方法
JP7162166B2 (ja) * 2019-06-04 2022-10-28 理化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供給の割付方法
CN111967697A (zh) * 2020-10-23 2020-11-20 武汉中电国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动态能耗智能预警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421618A (zh) * 2020-11-09 2021-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电气系统
CN113726531B (zh) * 2021-07-16 2023-10-20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功率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431767A (zh) * 2021-09-16 2022-12-0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方法、装置和电动车辆
CN115167589B (zh) * 2022-09-07 2022-11-18 南京国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厕所用的智能化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1812A (en) * 1981-06-17 1985-11-05 Cyborex Laboratories, Inc. Energy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dynamic allocation of priorities of controlled load curtailment to ensure adequate load sharing
US4916328A (en) * 1988-12-08 1990-04-10 Honeywell Inc. Add/shed load control using anticipatory processes
JPH066935A (ja) * 1992-06-19 1994-01-14 Brother Ind Ltd 電流制限システム
JPH0638369A (ja) * 1992-07-10 1994-02-10 Hitachi Ltd 家庭用デマンド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JP3499675B2 (ja) * 1996-03-18 2004-02-23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電力デマンド制御装置
EP1372238B1 (en) * 2002-06-13 2018-06-06 Whirlpool Corporation Total 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P2161694B9 (en) 2007-06-13 2016-11-23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Home network, areal network using the same, program for causing computer to execute operation in the home network,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the program
JP2010075015A (ja) * 2008-09-22 2010-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家電機器デマンド制御システム
JP4710982B2 (ja) * 2009-01-26 2011-06-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デマンド制御装置、デマンド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マンド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424161B2 (ja) * 2009-02-16 2014-02-26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需給調停システム、需給調停装置、需給調停方法および需給調停プログラム
JP5350942B2 (ja) * 2009-08-25 2013-11-2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系統の需給制御装置、需給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CN101800439B (zh) * 2009-12-23 2012-05-23 刘瑜 家用电器的用电管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2102B (zh) * 2014-03-05 2016-10-01 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需求控制裝置、電力需求控制方法、電力需求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媒體
US10175710B2 (en) 2014-03-05 2019-01-08 Omron Corporation Power demand control device, power demand control method, power demand control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20237A (ko) 2014-02-18
CN103329161B (zh) 2015-03-25
WO2013008934A1 (ja) 2013-01-17
KR101420583B1 (ko) 2014-07-16
JPWO2013008934A1 (ja) 2015-02-23
JP5410637B2 (ja) 2014-02-05
EP2667473A4 (en) 2014-11-12
EP2667473A1 (en) 2013-11-27
CN103329161A (zh) 2013-09-25
TWI497429B (zh) 2015-08-21
US20140074307A1 (en) 201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7429B (zh) 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隨選型電力控制系統程式及記錄其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TWI520460B (zh) 隨選型複數電源管理系統、隨選型複數電源管理系統程式及記錄該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KR101662415B1 (ko) 온디맨드형 전력 제어 시스템, 온디맨드형 전력 제어 시스템 프로그램 및 그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US9864391B2 (en) Tablet based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load management
EP2744070B1 (en) Smart tap
EP2903297A1 (en) System for remotely monitoring household appliance
CN109565184B (zh) 电气设备、消耗电力削减系统、通信适配器以及消耗电力削减方法
CN108063438B (zh) 直流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186864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al regulation of a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as a function of curtailment settings
JP5410637B6 (ja) オンデマンド型電力制御システム、オンデマンド型電力制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6513538B2 (ja) 電気機器
Kara Implementing Productivity Based Demand Response in Office Buildings Using Building Automation Standards
Aduba et al. Comfort demand leading the optimization to energy supply from the Smart Gr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