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5370U - 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5370U
CN217215370U CN202220090619.6U CN202220090619U CN217215370U CN 217215370 U CN217215370 U CN 217215370U CN 202220090619 U CN202220090619 U CN 202220090619U CN 217215370 U CN217215370 U CN 217215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interface
transmission circuit
data transmission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906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怀成
唐林
周阳
张承果
谭其林
鲁良
任翰钦
唐诗然
李鹲翱
段智娟
李燕华
何俊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Pudu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906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5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5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5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其中,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包括:Type‑C接口单元与具有传输端子的传输电路,Type‑C接口单元包括N对差分信号端子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由于传输电路的传输端子用于连接传输线缆,传输电路的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与Type‑C接口单元的N对差分信号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传输电路的N‑1组通用连接端与Type‑C接口单元的N‑1组通用传输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实现了在利用Type‑C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以N对差分信号传输路径与N‑1组通用传输路径作为数据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提高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能力,从而拓宽了Type‑C接口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的普及,采用Type-C接口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然而,现有的Type-C接口不仅需要满足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还需要满足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相应地,需要将Type-C接口中的大多数针脚用于向电子设备进行电量传输,导致现有的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能力受限,Type-C接口的适用范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Type-C接口的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包括:
Type-C接口单元,包括N对差分信号端子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其中,N为满足X/2<3N-1的整数,X为所述Type-C接口单元的端子总数;
具有传输端子的传输电路,所述传输电路至少包括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与N-1组通用连接端,所述传输端子用于连接传输线缆,所述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与所述N对差分信号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N-1组通用连接端与所述N-1组通用传输端子一一对应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Type-C接口,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传输线缆,所述传输线缆与第一方面提供的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连接;或者所述传输线缆与第二方面提供的Type-C接口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其中,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包括:Type-C接口单元与具有传输端子的传输电路,Type-C接口单元包括N对差分信号端子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由于传输电路的传输端子用于连接传输线缆,传输电路的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与Type-C接口单元的N对差分信号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传输电路的N-1组通用连接端与Type-C接口单元的N-1组通用传输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因此传输线缆、传输电路以及Type-C接口单元组成了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又因为N为满足X/2<3N-1的整数,X为Type-C接口单元的端子总数,所以Type-C接口单元与传输电路之间形成了N对差分信号传输路径与N-1组通用传输路径,从Type-C接口单元的X个端子中选取超过X/2个端子用于数据传输,实现了在利用Type-C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以N对差分信号传输路径与N-1组通用传输路径作为数据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提高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能力,从而拓宽了Type-C接口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中Type-C接口单元的端子配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中上电支路的具体电路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中拔插检测单元的具体电路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结构剖面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包括:Type-C接口单元10与具有传输端子的传输电路20。具体地:
Type-C接口单元10,包括N对差分信号端子11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12;其中,N为满足X/2<3N-1的整数,X为所述Type-C接口单元的端子总数。
传输电路20具有传输端子21,传输电路20至少还包括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22与N-1组通用连接端23,传输端子21用于连接传输线缆110,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22与N对差分信号端子11一一对应连接,N-1组通用连接端23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12一一对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对Type-C接口单元10的多个端子进行配置,得到N对差分信号端子11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12。这里,N与N-1均为整数,且N对差分信号端子11相当于在Type-C接口单元10中将2N个端子作为N对差分信号端子11,故N对差分信号端子11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12所占用的端子总数为3N-1个。基于此,以X为Type-C接口单元的端子总数,且X为大于1的整数,同时令N为满足X/2<3N-1的整数,也即使N对差分信号端子11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12占用的端子总数为3N-1,大于Type-C接口单元的端子总数X的0.5倍,使得Type-C接口单元10具备了多组数据信号传输的条件。
相应地,传输电路20通过传输端子21与传输线缆110相连,且传输电路20配置有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22与N-1组通用连接端23,将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22与N对差分信号端子11一一对应连接,N-1组通用连接端23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12一一对应连接,使得传输电路20连接于传输线缆110与Type-C接口单元10之间。Type-C接口单元10与传输线缆110之间通过传输电路20,形成了N对差分信号传输路径与N-1组通用传输路径。因此,在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通过N对差分信号传输路径与N-1组通用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Type-C接口单元10中的各个端子均为双向针脚,也即Type-C接口单元10中的每对差分信号端子11与每组通用传输端子12,除了分别与每对差分信号连接端22和每组通用连接端23相连之外,还形成了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也即,外部设备可以采用适配的Type-C接口与该Type-C接口单元10进行连接。
在具体实现时,Type-C接口单元10可以是已有技术中的Type-C接头。例如,Type-C公头或Type-C母头。相应地,Type-C接口单元10中的各个端子即为Type-C接头中的针脚,也即Type-C接头中的部分针脚的一端作为N对差分信号端子11,Type-C接头中的另一部分针脚的一端作为N-1组通用传输端子12。
可以理解是,为了能够与Type-C接口单元10适配,传输电路20除了具有用于连接传输线缆110的传输端子21,还包括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22与N-1组通用连接端23。在具体实现时,传输电路20可以是同时具有差分信号传输端口与通用信号传输端口的电路。例如,将具有多组差分信号传输端口(如N对DATA_P、DATA_N端口)的电路与通用型输入输出GPIO端口的电路作为传输电路20设置在电路板上,同时于该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差分信号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类连接端子作为差分信号连接端22,以及与通用信号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二类连接端子作为通用连接端23。
容易理解的是,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是否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能力,取决于传输电路的功能侧重、Type-C接口中的每个端子与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Type-C接口中的每个端子的功能配置有关。在已有技术中,仅将Type-C接口中的少部分端子配置为传输差分信号对,或将一部分端子用于传输电量,或将一部分端子空置,因此无法利用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实现数据传输,特别是无法实现原始图片的数据传输。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中Type-C接口单元的端子配置示意图。
作为一个示例,在图2中,Type-C接口单元10包括24个端子(A1~A12、B1~B12)。每个端子对应配置有定义行的标注内容,在端子定义行的标注内容中,末尾出现N字母或P字母的端子即组成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端子定义行的标注内容中,出现GP字母的端子即组成一组通用传输端子。
例如,在图2中端子B2的标注为DA0N,端子B3的标注为DA0P,因此端子B2与端子B3组成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相似地,图2中的端子A11与端子A10、端子A7与端子A6、端子A3与端子A2以及端子B10与端子B11均为一对差分信号端子。
再例如,在图2中端子A4的标注为GP1,端子A8的标注为GP2,端子A9的标注为GP3,端子B4的标注为GP4,因此端子A4、端子A8、端子A9以及端子B4均为通用传输端子。
如图2所示,差分信号端子共5对,且通用传输端子共4组,也即N等于5。在Type-C接口单元10包括24个端子(A1~A12、B1~B12)的条件下,X等于24,因此24/2<3×5-1,也即满足X/2<3N-1。
在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中,通过重新配置Type-C接口单元10的针脚,将Type-C接口单元10配置具有N对差分信号端子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且令N为满足X/2<3N-1的整数,使得Type-C接口单元10的大部分针脚能够用于数据传输,因此也能够支持对原始图片的数据传输。在此基础上,将Type-C接口单元10的N对差分信号端子11同传输电路20的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22相连,Type-C接口单元10的N-1组通用传输端子12同传输电路20的N-1组通用连接端23相连,传输电路20通过传输端子21连接传输线缆110,传输线缆110可以用于连接数据源或者数据接收端,实现了在利用Type-C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以N对差分信号传输路径与N-1组通用传输路径作为数据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提高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能力,从而拓宽了Type-C接口的适用范围。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还包括上电支路30。具体地:上电支路30包括输入端31与N-1个输出端32;输入端31连接至第一预设电源VDD1,N-1个输出端32与N-1组通用连接端23一一对应耦合。
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支路30的输入端31与第一预设电源VDD1相连,且由该第一预设电源VDD1通过输入端31向上电支路30供电,再由上电支路30通过N-1个输出端32向N-1组通用连接端23上电。
在具体实现时,上电支路30可以采用N-1组分压支路实现,通过N-1组分压支路对第一预设电源VDD1的供电电压进行分压后,将分压后的电压施加在每组通用连接端22上,也即利用N-1组分压支路与第一预设电源VDD1连接,实现向N-1组通用连接端22上电。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电支路30向N-1组通用连接端23上电,使得在利用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进行数据传输时,每组通用连接端23都可以用于进行数据传输。另外,在只需要使用到部分通用连接端23的场景中,由于对每组通用连接端23都进行了上电操作,因此可以从N-1组通用连接端22中任一选取组通用连接端23实现数据传输。
图4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Type-C接口单元10还包括:第一电源端子13与第一测试端子14。
传输电路20还包括:第二电源端子24、第二测试端子25以及拔插检测单元26;第二电源端子24用于连接第一电源端子13;第二测试端子25用于连接第一测试端子14。如图4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还包括拔插检测单元40。具体地:拔插检测单元40包括:检测端41与反馈端42,检测端41连接至第二电源端子24,反馈端42连接至第二测试端子25。
在本实施例中,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电源端子13连接传输电路20的第二电源端子24,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测试端子14连接传输电路20的第二测试端子25。拔插检测单元40通过检测端41与第二电源端子24相连,通过反馈端42与第二测试端子25,因此拔插检测单元40能够通过检测端41检测第二电源端子24的通电情况,进而能够实现对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电源端子13通电情况的检测。如果检测到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电源端子13通电,则确定Type-C接口单元10连接有外部设备,进而通过反馈端42向第二测试端子25传递反馈信息,再通过第一测试端子14将反馈信息传递至外部设备。
在图4中,第一电源端子13连接第二电源端子24,且第二电源端子24与检测端41连接,检测端41通过对第一电源端子13的上电情况进行检测,能够实现对Type-C接口单元10是否接入外部设备进行检测,且将检测结果传递至拔插检测单元40。第一测试端子14与第二测试端子25相连,且第二测试端子25与反馈端42相连,如果检测端41通过对第一电源端子13的上电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结果为高电压,则可以确定Type-C接口单元10与外部设备相连,拔插检测单元40根据该检测结果,通过反馈端42向第二测试端子25传递反馈信息,再通过第一测试端子14将反馈信息传递至外部设备。
例如,当有外接设备与Type-C接口单元10连接时,拔插检测单元40通过检测端41检测到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电源端子13通电,拔插检测单元40通过反馈端42向第二测试端子25传递检测到连接的电信号,通过第二测试端子25将该电信号传递至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测试端子14,进而由Type-C接口单元10将该电信号反馈至外接设备,实现了插拔检测与反馈的功能。
在具体实现时,拔插检测单元40具体可以是采用带有采样支路的电子开关电路实现。作为一个示例,利用采样支路作为拔插检测单元26的检测端41对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电源端子13的通电情况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第一电源端子13通电时,基于该采样电信号导通电子开关电路,再由该电子开关电路作为拔插检测单元40的反馈端42,向第二测试端子25传递检测到连接的电信号,通过第二测试端子25将该电信号传递至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测试端子14,进而由Type-C接口单元10将该电信号反馈至外接设备。
在具体实现时,还可以通过其他已有的电路实现拔插检测单元40的功能。作为另一个示例,采用带有充电支路的电子开关电路,将充电支路作为拔插检测单元40的检测端41对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电源端子13的通电情况进行检测,当充电支路充电完成后,即可确定检测到第一电源端子13通电,由充电支路控制电子开关电路导通,再由该电子开关电路作为拔插检测单元40的反馈端42,向第二测试端子25传递检测到连接的电信号,通过第二测试端子25将该电信号传递至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测试端子14,进而由Type-C接口单元10将该电信号反馈至外接设备。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中上电支路的具体电路图。如图5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上电支路3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N-1个分压电阻RN-1。
如图4所示,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作为上电支路30的输入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的第一节点P1,用于连接每个分压电阻RN-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N-1个分压电阻RN-1的第二端作为上电支路30的N-1个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支路30为纯电阻供电电路,也即在上电支路30仅有电阻与路径对输入的电量造成损耗。
结合图4与图5,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作为上电电路30的输入端31,也即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预设电源VDD1。第一预设电源VDD1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分压后,通过第一节点P1为每个分压电阻RN-1传输电流,然后将N-1个分压电阻RN-1的第二端作为上电支路30的N-1个输出端32向N-1组通用连接端23上电。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中拔插检测单元的具体电路图。如图6所示,拔插检测单元26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开关管Q。
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的第二节点P2,作为检测端41,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第三电阻R2的第二端与开关管Q的受控端相连,开关管Q的高电位端连接第二预设电源VDD2,开关管Q的低电位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作为反馈端4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的第二节点P2作为拔插检测单元40的检测端41,也即通过该第二节点P2连接至第二电源端子24。当第二节点P2有输入电流时,开关管Q被导通,且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作为反馈信号。
结合图4与图6,当有外接设备与Type-C接口单元10连接时,由于该第二节点P2作为拔插检测单元40的检测端41,连接至第二电源端子24,且第二电源端子24与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电源端子13相连,故在第二电源端子24检测到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电源端子13通电时,第二节点P2输入导通电流,此时开关管Q的受控端输入电流,且在第二预设电源VDD2的作用下导通,进而通过第四电阻R4作为拔插检测单元40的反馈端42,向第二测试端子25传递检测到连接的电信号,通过第二测试端子25将该电信号传递至Type-C接口单元10的第一测试端子14,进而由Type-C接口单元10将该电信号反馈至外接设备,实现了插拔检测与反馈的功能。
以图1至图6任一实施例为基础,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的结构剖面图。如图7所示,Type-C接口200包括容纳腔201,还包括设置在容纳腔201内的数据传输电路,数据传输电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201至少用于容纳PCB电路板202,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中的传输电路10被配置在PCB电路板202上。相应地,当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中还包含上电支路30和/或拔插检测单元40时,上电支路30和/或拔插检测单元40也被配置在PCB电路板202上。
示例性地,在图7中,Type-C接口为Type-C公头,则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中的Type-C接口单元10延伸至容纳腔201之外。
可以理解的是,当Type-C接口为Type-C母头,则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中的Type-C接口单元10仅在容纳腔201之内。
如图7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Type-C接口200还包括:连接器210。连接器210被配置有:与Type-C接口单元适配的第一连接端(图中未示出)、与传输电路适配的第二连接端(图中未示出)。Type-C接口单元10通过连接器210,可拔插连接至传输电路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用于连接Type-C接口单元10中的N对差分信号端子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第二连接端用于连接传输电路20中的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与N-1组通用连接端。
如图7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Type-C接口200还包括:用于包裹容纳腔201的金属包裹层220;金属包裹层与数据传输电路的接地端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包裹层220包裹在容纳腔201的外部,且该金属包裹层220与数据传输电路10的接地端相连,也即该金属包裹层220接地后形成了接地回路。故在使用该Type-C接口200进行数据传输时,该金属包裹层220能够对周围辐射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了电磁干扰信号对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产生的干扰,提高了Type-C接口200的抗干扰能力。
作为一个示例,在图7中,Type-C接口200还可以包括外壳230,为了让金属包裹层220能够完整地包裹在容纳腔201的外部,金属包裹层220与容纳腔201的外部之间还设有填充胶240。
作为一个示例,Type-C接口200还可以包括线夹250,该线夹250用于夹持传输线缆110,也即能够向传输线缆110施加夹持力,不仅能够令传输线缆110规则排列,还能在传输线缆110与传输电路20连接后起到拉力缓冲的作用,避免传输线缆110与传输电路200之间出现断路。
以图1至图7任一实施例为基础,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3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和传输线缆110,传输线缆110与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连接。或者,电子设备3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Type-C接口200和传输线缆110,传输线缆110与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C接口200与电子设备300,同本申请相关的内容与实现方式在上述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100的实施例内容中已经详细描述,故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终端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Type-C接口单元,包括N对差分信号端子与N-1组通用传输端子;其中,N为满足X/2<3N-1的整数,X为所述Type-C接口单元的端子总数;
具有传输端子的传输电路,所述传输电路至少包括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与N-1组通用连接端,所述传输端子用于连接传输线缆,所述N对差分信号连接端与所述N对差分信号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N-1组通用连接端与所述N-1组通用传输端子一一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电支路;
所述上电支路包括输入端与N-1个输出端;
所述输入端连接至第一预设电源,所述N-1个输出端与所述N-1组通用连接端一一对应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C接口单元还包括: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一测试端子;
所述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源端子与第二测试端子;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
所述第二测试端子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测试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拔插检测单元;
所述拔插检测单元包括:检测端与反馈端,所述检测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所述反馈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测试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支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N-1个分压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上电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的第一节点,用于连接每个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所述N-1个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上电支路的N-1个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插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开关管;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的第二节点,作为所述检测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的受控端相连,所述开关管的高电位端连接第二预设电源,所述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反馈端。
7.一种Type-C接口,包括容纳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数据传输电路,所述数据传输电路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Type-C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C接口还包括:连接器;
所述连接器被配置有:与所述Type-C接口单元适配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传输电路适配的第二连接端;
所述Type-C接口单元通过所述连接器,可拔插连接至所述传输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Type-C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C接口还包括:用于包裹所述容纳腔的金属包裹层;
所述金属包裹层与所述数据传输电路的接地端相连。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传输线缆;
所述传输线缆与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电路连接;或者
所述传输线缆与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Type-C接口连接。
CN202220090619.6U 2022-01-13 2022-01-13 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215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0619.6U CN217215370U (zh) 2022-01-13 2022-01-13 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0619.6U CN217215370U (zh) 2022-01-13 2022-01-13 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5370U true CN217215370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0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90619.6U Active CN217215370U (zh) 2022-01-13 2022-01-13 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5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12196B2 (en) Optical cable plug-in detection
CN101217225B (zh) 一种音频信号转接装置
JPS63116380A (ja) コネクタ
US7855573B1 (e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active bus terminator
CN201051600Y (zh) 电路板热插拔接口
CN103117465B (zh)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CN217215370U (zh) Type-C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电路与电子设备
CN210379694U (zh) 多连接器数据线
US8907221B1 (en) Reinforced intelligent cables
JP2010267484A (ja) 信号等化器
CN216751532U (zh) 电子电路
TWI623153B (zh) 自動切換式電路板
JP2002149285A (ja) 電源アダプタ
CN214314671U (zh)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CN214412881U (zh) 一种TypeC和HDMI二合一传输显示控制电路及装置
CN112003097B (zh) 电源插头、电源供应器及电源连接器
CN101207255B (zh) 一种音频信号转接装置
JPH08180942A (ja) コネクタ
US6411053B1 (en) Electrical system
WO2006128059A2 (en) Electrical interface extension with isolation function
CN101212112B (zh) 一种视频信号转接装置
CN219371417U (zh) 一体化插线头
CN218570241U (zh) 接口控制电路及会议终端一体机
CN212572109U (zh) 充电线、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CN215647302U (zh) 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