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7085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7085U
CN213217085U CN202021719903.2U CN202021719903U CN213217085U CN 213217085 U CN213217085 U CN 213217085U CN 202021719903 U CN202021719903 U CN 202021719903U CN 213217085 U CN213217085 U CN 213217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electrode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cardio
electrocardiograp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199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小宏
薛跃各
范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199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7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7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7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包括背盖和与背盖固定的中框;第一心电电极,设置于背盖;第二心电电极,设置于中框;心电电路板,设置于背盖内侧及中框内侧,并设有电连接第一心电电极的第一分支,以及设有第二分支;侧键电路板固定于中框内侧,并与第二心电电极电连接;同轴线缆,固定于中框内侧,并导通侧键电路板及第二分支。通过心电电路板设有电连接第一心电电极的第一分支,心电电路板还设有第二分支,以及设置侧键电路板电连接第二心电电极,并设置同轴线缆导通第二心电电极及第二分支,使得第一心电电极与第二心电电极之间的闭合路径抗干扰性强,增加心电检测灵敏度,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智能手表背部设置有心电电极,心电电极与用户手腕接触,并在智能手表侧边设置触摸电极,智能手表内部会设置连接心电电极及触摸电极的电路导通路径,利用电路导通路径将心电电极和触摸电极导通,以方便获取用户心电图。然而连接心电电极和背部电极的电路导通路径结构复杂,容易受手表内电子器件的电信号影响,导致心电检测不够灵敏,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外壳,包括背盖和与所述背盖固定的中框;
第一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背盖;
第二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中框;
心电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盖内侧及所述中框内侧,并设有电连接所述第一心电电极的第一分支,以及设有第二分支;
侧键电路板固定于中框内侧,并与第二心电电极电连接;
同轴线缆,固定于所述中框内侧,并导通所述侧键电路板及所述第二分支。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心电电路板设有电连接所述第一心电电极的第一分支,心电电路板还设有第二分支,以及设置侧键电路板电连接第二心电电极,并设置同轴线缆导通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及所述第二分支,使得第一心电电极与第二心电电极之间的闭合路径抗干扰性强,增加心电检测灵敏度,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内部示意图;
图8是图7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的电子设备的V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7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图8的电子设备的IX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外壳10,包括背盖11和与背盖11固定的中框12;第一心电电极20,设置于背盖11;第二心电电极30,设置于中框12;心电电路板40,设置于背盖11内侧及中框12内侧,并设有电连接第一心电电极20的第一分支41,以及设有第二分支42;侧键电路板50,固定于中框12内侧,并与第二心电电极30电连接;同轴线缆60,固定于中框12内侧,并导通侧键电路板50及第二分支4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均用以与用户接触,进而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取用户心电图数据,并根据心电图数据获取心电图。
通过心电电路板40设有电连接第一心电电极20的第一分支41,心电电路板40还设有第二分支42,以及设置侧键电路板50电连接第二心电电极30,并设置同轴线缆60导通第二心电电极30及第二分支42,使得第一心电电极20与第二心电电极30之间的闭合路径抗干扰性强,增加心电检测灵敏度,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介绍,但并不局限于智能手表,还可以是其他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包含了第一心电电极20、第二心电电极30和心电电路板40的手环、眼镜、头戴设备、护目镜等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是包含了第一心电电极20、第二心电电极30和心电电路板40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第一心电电极20、第二心电电极30和心电电路板40检测用户心电图数据,并可以根据心电图数据获得用户心电图,即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可以构成可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ECG)器件。
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作为电子设备100外部防护部件,用于对心电电路板40及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其他器件进行防护。背盖11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背部,即用户在佩戴电子设备100时,背盖11位于电子设备100容易接触到用户皮肤的部位。若电子设备100为智能手表,背盖11可以为手表后盖。中框12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周侧,用以对电子设备100的周侧结构进行稳固。若电子设备100为智能手表,则中框12形成表盘的周侧结构。中框12上可以设置操控结构,例如设置按键、旋钮、触控键、表冠等。中框12可以是矩形框,但中框12并不局限于矩形框,中框12还可以是圆形框、三角形框、五边形框、或其他多边形框。中框12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边121和设置于两个第一侧边121之间并相对的两个第二侧边122。两个第一侧边121可以与表带连接,两个第二侧边122可以供用户触摸操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还包括与中框12盖合的后壳13。后壳13设置有通孔131,背盖11封盖通孔131。后壳13可以是矩形板件,但并不局限于矩形板件,后壳13还可以是圆形板件、三角形板件、五边形板件或其他多边形板件。通孔131可以是圆形开孔,但并不局限于圆形开孔,通孔131也可以是方形开孔、或三角形开孔、或多边形开孔等。后壳13作为电子设备100背部的防护结构,后壳13用以对电子设备100内部器件承载并防护。背盖11与后壳13组装后,背盖11相对后壳13略凸出,以便于用户在佩戴电子设备100时,背盖11可优先接触到用户皮肤,进而便于第一心电电极20与用户皮肤接触。后壳13与中框12可以卡接组装,并经粘胶粘接,也可以是直接经粘胶粘接,或者经螺丝、销钉、铆钉等稳固件稳固连接。背盖11与后壳13可以是卡合连接,以便于对背盖11拆卸,进而方便在不拆除整机的情况下,对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功能器件进行维护。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后壳13也可以预先与中框12一体成型,并在后壳13上预留部分电镀空间,待后壳13与中框12一体成型完成后,在后壳13上进行电镀形成第一心电电极20。
可选的,中框12的材质可以选用金属材质,以满足电子设备100金属质感要求。
可选的,后壳13可选用玻璃、陶瓷、蓝宝石、金属、塑胶等材质,以满足后壳13的坚固、耐磨、耐刮、防火、防爆、防尘等要求。
可选的,背盖11可选用玻璃、陶瓷、蓝宝石等材质,以便于满足坚固、耐磨、耐刮的要求,而且可以为第一心电电极20提供绝缘环境,方便第一心电电极20检测用户心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背盖11的周缘与中框12固定连接,背盖11形成电子设备100背部的防护结构。背盖11对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功能器件承载并进行安全防护。利用背盖11与中框12直接卡固,简化了外壳10结构,并且方便组装外壳10。
请参阅图2、图5和图6,本实施方式中,在背盖11采用蓝宝石或陶瓷的材质时,第一心电电极20依附在背盖11的表面上,第一心电电极20还从背盖11的边缘延伸至背盖11的内表面,以便于第一心电电极20与第一分支41电连接。第一心电电极20与背盖11呈一体结构,以增加第一心电电极20与背盖11的稳固性。例如,第一心电电极20可以为形成于背盖11的镀铬、或镀锌、或镀铝等金属镀膜。第一心电电极20为环形电极。第一心电电极2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心电电极20为补偿电极,以将补偿信号输入用户身上,进而抵消用户身体本身产生的干扰信息,以保证另一个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获取用户心电图数据的准确度。。两个第一心电电极20相对设置,每一个第一心电电极20呈半圆环状。两个第一心电电极20设置于背盖11的周缘。两个第一心电电极20之间设置隔断结构,以便于两个第一心电电极20相断开。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心电电极20也可以是嵌入背盖11的金属件,或者粘接于背盖11的金属件。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支41由心电电路板40靠近第一心电电极20的边缘延伸出,以使得第一分支41的长度可以有效缩短。第一分支41与背盖11贴合,第一分支41远离心电电路板40的端部设有两个焊接区域411。焊接区域411设置露铜结构,但并不局限于设置露铜结构,也可以是设置金属氧化物焊盘结构,或者是设置银层结构。焊接区域411可将露铜结构对应与第一心电电极20延伸至背盖11内表面的部分焊接,以使得第一分支41与两个第一心电电极20导通。第一分支41设有与两个第一心电电极20导通的导电线路。第一分支41负责将第一心电电极20的电信号传导至心电电路板40。第一分支41与背盖11贴合,以减小第一分支41与背盖11的堆叠厚度,进而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厚度。第一分支41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以便于第一分支41相对心电电路板40弯折,进而便于第一分支41与第一心电电极20电连接,而且有效减小第一分支41所占用的空间。第一分支41与心电电路板40可以采用焊接方式稳固,或者是采用软硬结合方式稳固。第一分支41可相对心电电路板40折弯,并与心电电路板40层叠,以使得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排布更紧凑,优化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第一分支41大致呈环状,以使得第一分支41可环绕心电电路板40上的电子器件设置,避免第一分支41的信号受心电电路板40上电子器件的干扰。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支41也可以是经导电胶粘接于背盖11,并与第一心电电极20导通。
本实施方式中,心电电路板40设有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基板43和设置于PCB基板43上的光体积描记器44(photoplethysmograph,PPG)。PCB基板43固定于中框12内侧,并与背盖11间隔设置。背盖11上对应光体积描记器44设有多个透光部111,部分透光部111以出射光体积描记器44的光线,另一部分透光部111以入射从用户皮肤组织反射回的光线。第一心电电极20环绕多个透光部111设置,以充分利用背盖11的使用空间。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构成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ECG)器件,并结合光体积描记器44(photoplethysmograph,PPG)共同获取心电图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心电电路板40上还设有其他器件,以满足电子设备100其他功能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分支42由心电电路板40邻近其中一个第二侧边122的边缘延伸出,第二心电电极30设置该第二侧边122上,使得第二分支42的长度可有效缩短,以便于心电电路板40与第二心电电极30的闭合导通路径有效缩短,即使得第一心电电极20与第二心电电极30的闭合导通路径有效缩短。第二分支42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以便于第二分支42与第二心电电极30电连接,并减小第二分支42所占用空间。第二分支42与心电电路板40可以采用焊接方式稳固,或者是采用软硬结合方式稳固。第二分支42可绕心电电路板40周侧排布,以使优化第二分支42的排布结构,便于第二分支42与同轴线缆60连接,进而使得同轴线缆60可远离心电电路板40设置。利用第二分支42与同轴线缆60连接,避免同轴线缆60堆积于心电电路板40上,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厚度进一步优化减小,并且使得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排布更紧凑,优化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第二分支42远离心电电路板40的端部设置露铜结构,但并不局限于设置露铜结构,也可以是设置金属氧化物焊盘结构,或者是设置银层结构。第二分支42利用露铜结构与同轴线缆60导通,使得第二心电电极30经侧键电路板50、同轴线缆60、第二分支42、心电电路板40和第一分支41与第一心电电极20导通。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分支41和第二分支42直接从心电电路板40上延伸出,且第一分支41和第二分支42结构简单,第一分支41和第二分支42的长度有效缩短,同轴线缆60可对心电电路板40上的电子器件的干扰电信号有效屏蔽,并保证对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的电信号传输,进而使得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的闭合导通路径有效缩短,且有效抗干扰,增加心电检测灵敏度。即当用户触摸第二心电电极30,用户身体的电信号可快速经第二分支42、心电电路板40和第一分支41传导至第一心电电极20,以提高电子设备100获得用户心电图数据的灵敏度。
本实施方式中,侧键电路板50固定于中框12内侧,侧键电路板50具有与第二侧边122内壁间隔设置的的第一部分51和相对第一部分51折弯并可连接至主板的第二部分52。第二部分52远离第一部分51的端部可经板对板连接器与电子设备100的主板连接,以便于侧键电路板50上发送电信号至电子设备100的主板。第一部分51的强度相对第二部分52强度大,以便于第一部分51连接第二心电电极30。利用第一部分51与第二侧边122的内壁间隔设置,第一部分51与第二心电电极30距离更近,使得侧键电路板50与中框12的组装结构更紧凑,优化电子设备100内部排布空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51可以是设置补强层实现强度大于第二部分52强度。当然,侧键电路板50也可以设置成软硬结合电路板,以使得第一部分51的强度大于第二部分52的强度。第二部分52可以随意弯折,进而方便第二部分52与电子设备100的主板连接,进而方便侧键电路板50上的按键开关63信号发送至电子设备100的主板。侧键电路板50与第二心电电极30可以是直接经导电胶连接,也可以是经导电件连接,还可以是直接焊接。用户触摸第二心电电极30后,第二心电电极30将触摸电信号经侧键电路板50传递至同轴线缆60,再经同轴线缆60传递至心电电路板40,最终经心电电路板40传递至第一心电电极20,以实现利用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对获取用户心电图数据。
本实施方式中,同轴线缆60设有连接侧键电路板50的第一端61和连接第二分支42的第二端62。第一端61可以是与侧键电路板50直接连接,例如,第一端61与设置于侧键电路板50的同轴线缆60座插接。第一端61也可以是经其他电路板与侧键电路板50间接连接,例如,第一端61插接于其他电路板上,其他电路板经板对板连接器与侧键电路板50连接。第二端62可以是与第二分支42直接连接,例如,第二端62与设置于第二分支42的同轴线缆60座插接。第二端62也可以是经其他电路板与第二分支42间接连接,例如,第二端62插接于其他电路板上,其他电路板经板对板连接器与第二分支42连接。利用第一端61连接侧键电路板50,第二端62连接第二分支42,实现同轴线缆60内的线芯与侧键电路板50上的导电线路导通,以及与第二分支42上的导电线路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同轴线缆60的线芯被接地的屏蔽线包围,使得同轴线缆60的线芯不容易受到外部电信号干扰,以保证同轴线缆60传递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的电信号灵敏度。同轴线缆60具有可弯折性,使得同轴线缆60可以避开电子设备100内部器件设置,从而优化电子设备100内部器件排布结构。同轴线缆60相较于印刷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占用空间较小,使得电子设备100内部结构更紧凑,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厚度可以进一步减小。
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固定于后壳13内并盖合心电电路板40的压合盖板49。压合盖板49与后壳13固定压合,使得心电电路板40稳固于压合盖板49及后壳13之间,以便于心电电路板40与后壳13稳固,并且心电电路板40可有效与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导通。
具体的,后壳13的内侧设有凹槽132,心电电路板40固定于凹槽132内。第一分支41位于心电电路板40和后壳13之间,使得第一分支41可稳固接触第一心电电极20。压合盖板49可通过卡合的方式与后壳13在凹槽132的开口端卡合,以便于对压合盖板49拆卸,从而便于对心电电路板40拆卸维护。更为具体的,压合盖板49设有两个通槽491,两个通槽491分别对应与第一分支41连接心电电路板40的部分和第二分支4230连接心电电路板40的部分配合,以避免压合盖板40压坏第一分支41和第二分支42。其中,与第二分支42配合的通槽491在压合盖板49的边缘设有开口,以便于第二分支42从通槽491的开口伸出,进而方便第二分支42与同轴线缆60导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分支42设有绕心电电路板40一侧设置的第一分段421,同轴线缆60与第一分段421的端部导通。第二分支42还设有绕心电电路板40另一侧设置的第二分段422,第二分段422的端部设有充电连接端423。充电连接端423与后壳13的充电端口131(见图2)配合。第二分支42在心电电路板40靠近侧键电路板50的一侧延伸出,并朝两侧绕心电电路板40的周侧排布。第一分段421的端部设置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边角处,以便于第一分段421的端部与同轴线缆60的第二端62连接。第二分段422的充电连接端423与后壳13的充电端口131配合,以使得充电连接端423可经后壳13的充电端口131连接外部电源获取电量,并将电量传递至电池进行充电。第二分段422可稳固于后壳13上,以使得心电电路板40和第二分支42稳固于外壳1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和图9,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可按压地连接于中框12的侧键70,侧键70电路板50设有对应侧键70的按键开关701。
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可按压地连接于中框12的侧键70,侧键70电路板50设有对应侧键70的按键开关701。按键开关701设置于第一部分51朝向中框12内壁一面,以便于侧键70触发按键开关701。第二心电电极30设置于侧键70上,侧键电路板50设有弹性抵触侧键70的导电弹片53,导电弹片53将侧键电路板50与第二心电电极30导通,以使得用户用手指触摸侧键70,即可将电信号经第二心电电极30传导至侧键电路板50,并最终传导至第一心电电极20,实现电子设备100获取心电图数据。侧键70还可以在用户按压操作下触发按键开关701,实现对电子设备100操控,进而优化中框12上的器件排布结构。
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在第二侧边122上设置两个并排的侧键70。第二心电电极30设置于其中一个侧键70上。侧键电路板50对应两侧侧键70设置两个按键开关701,两个侧键70可分别触发两个按键开关701发送信号。导电弹片53靠近于其中一个按键开关701,该按键开关701与设置第二心电电极30的侧键70正对。导电弹片53与侧键70弹性抵触并导通第二心电电极30,同时导电弹片53可经导电胶与侧键电路板50的露铜结构导通,或者是导电弹片53与侧键电路板50的露铜结构焊接,以实现第二心电电极30与侧键电路板50的导电线路导通。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可以连接于侧键电路板50与导电弹片53相分离处,实现同轴线缆60的一端经侧键电路板50的导电线路与第二心电电极30导通。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有第二心电电极30的侧键70既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100操控功能,又可以在用户触摸侧键70时触摸到第二心电电极30进而实现电子设备100获取用户心电图数据,另一个侧键70可以与设置有第二心电电极30的侧键70执行不同的操控功能,以便于电子设备100具备多种操控性。
更为具体的,导电弹片53设有靠近按键开关701并贴合侧键电路板50的固定基座531和由固定基座531折弯延伸出的弹性臂532。弹性臂532的端部与按键开关701相对并弹性抵触侧键70。固定基座531设有位于按键开关701周侧的U形环,弹性臂532由U形环的两自由端延伸出,并相对U形环折弯。弹性臂532也呈U形环状。弹性臂532的封闭端设有朝向U形环开放端延伸的弹性卡舌513。弹性卡舌513的端部与按键开关701正对,并且弹性卡舌533弹性抵触于侧键70,以使得弹性臂532与第二心电电极30导通。利用固定座位于按键开关701的周侧,以便于弹性臂532有效弹性抵触侧键70,使得第二心电电极30与导电弹片53有效导通。固定座与按键开关701相隔离,避免导电弹片53对按键开关701短路,以及避免按键开关701的触发信号干扰导电弹片53传导第二心电电极30的电信号。
可选的,导电弹片53可以是含银、或镁、或铝、或铜等金属件。
可以理解的是,侧键电路板50上连接按键开关701的导电线路从固定基座531的U形臂两个自由端之间走线,以便于连接按键开关701的导电线路与固定基座531避开,使得导电弹片53接收第二心电电极30的电信号,与按键开关701的电信号相互独立传导,保证心电图数据获取的准确性,以及保证侧键70操控的准确性。
在第二心电电极30获取用户心电图数据的过程中,第一心电电极20接触用户手腕的皮肤,用户手指触摸设置了第二心电电极30的侧键70,可以按压侧键70,也可以不用按压侧键70,第二心电电极30经导电弹片53、侧键电路板50、同轴线缆60、第二分支42、心电电路板40、第一分支41、第一心电电极20和用户身体整个形成闭合的导通路径,并结合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分别接触于用户身体两个非等电位的部位,以使得第二心电电极30和第一心电电极20之间形成电位差,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0利用心电电路板40上的器件获取用户心电图数据。
在侧键70触发按键开关701的过程中,用户手指按压侧键70,侧键70带动弹性卡舌533及弹性臂532形变,并使得弹性卡舌533抵触按键开关701,进而按键开关701发出信号,最终实现触发按键开关70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心电电极30形成侧键70的键帽,侧键70还设有固定连接第二心电电极30的键柱71,键柱71与第二心电电极30导通,键柱71与弹性臂532的端部弹性抵触,并在第二心电电极30受按压作用下触发按键开关701。侧键70还设有套设于第二心电电极30周侧的绝缘套72。绝缘套7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以使得绝缘套72对第二心电电极30绝缘,绝缘套72将第二心电电极30与中框12隔绝,避免中框12干扰第二心电电极30接收电信号。键柱71为可以导电的金属件。键柱71可以经导电胶粘接于第二心电电极30。导电胶可以将第二心电电极30与键柱71导通。键柱71远离第二心电电极30的一端弹性抵触弹性卡舌533,以实现导电弹片53经键柱71与第二心电电极30导通。导电胶具有一定弹性形变性能,可以使得侧键70在翘起的情况下,导电胶产生形变,而键柱71仍然不会倾斜,保证键柱71可以有效触发按键开关701。为了保证电子设备100的防水性能,键柱71的周侧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密封抵触于中框12的按键孔内壁,以使得中框12的按键孔被密封,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安全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和图11,为了保证侧键电路板50和第二分支42的稳固性,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固定于中框12内侧并与第二侧边122的内壁存在一定间距的电路板支架80,电路板支架80对侧键电路板50有效支撑。具体的,电路板支架80设有与第二侧边122内壁相对的板件。侧键电路板50的第一部分51贴合于电路板支架80的板件朝向第二侧边122一侧。侧键电路板50的第二部分52相对第一部分51折弯后贴合于电路板支架80的板件背离第二侧边122一侧。为了便于导电弹片53与侧键70接触,以及便于按键开关701可被侧键70触发,导电弹片53、按键开关701和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均设置于第一部分51背离侧键电路板支架80的板件一面,以使得导电弹片53、按键开关701和同轴线缆60的一端可靠近中框12内壁,并方便与侧键70接触,以及方便同轴线缆60可避开电子设备100内部器件。
为了便于第二分支42经同轴线缆60与第二心电电极30有效接触,同轴线缆60的一端位于第一部分51靠近背盖11的边缘,使得同轴线缆60尽量靠近背盖11,以使得同轴线缆60大致平行背盖11方向设置,进而减小同轴线缆60的长度,使得第二心电电极30与第一心电电极20的闭合导通路径有效缩短。第二分支42贴合背盖11,使得第二分支42可以受背盖11有效承载稳固。具体的,第二分支42远离心电电路板40的端部靠近与第二心电电极30相对的第二侧边,使得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充分使用,并且避免第二分支42干扰按键开关701的电信号传导,保证侧键70的操控灵敏度。为了使得同轴线缆60连接第二分支42和侧键电路板50更加稳固,第二分支42远离心电电路板40的端部靠近于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连接的边角处,使得同轴线缆60可稳固于第一侧边内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连接于侧键电路板50设置导电弹片53的一面,进而在电路板支架80锁紧于中框12内壁后,第一端61可以紧固于中框12内壁和侧键电路板50之间,使得第一端61与侧键电路板50的连接更加稳固,保证第一端61与侧键电路板50导通稳定性。具体的,电路板支架80的两端固定于第一侧边121的内壁上,电路板支架80中间的部分与第一侧边121的内壁存在一定间距,该间距内容置侧键电路板50的第一部分51,以及容置导电弹片53和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侧键电路板50的第一部分51贴合电路板支架80一面设置补强层,使得第一部分51强度增大,以便于第一部分51与第一侧边121共同夹持稳固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为了减小同轴线缆60的长度,第一端61连接于第一部分51靠近第一侧边121处,使得第一端61靠近第一侧边121与第二侧边122连接的边角处。可选的,电路板支架80可以经螺钉稳固于第一侧边121,电路板支架80也可以经粘胶粘接于第一侧边121,电路板支架80还可以焊接稳固于第一侧边121。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分别靠近两个第一侧边121的内壁,而同轴线缆60在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之间的部分抵触于第二侧边122的内壁上,以使得同轴线缆60整体稳固于中框12上,并且同轴线缆60可避开中框12内部的电子器件,防止电子器件对同轴线缆60传输电信号干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侧边122的内壁设有线槽123,同轴线缆60在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之间的部分卡合于线槽123内,以使得同轴线缆60与第二侧边122稳固,以防止同轴线缆60打结或弯折断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和图12,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连接第二分支42端部的可弯折电路板90,可弯折电路板90设有靠近中框12内壁的端部,同轴线缆60远离侧键电路板50的端部连接可弯折电路板90靠近中框12内壁的端部。
本实施方式中,可弯折电路板90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可弯折电路板90设有主体部91、第一连接部92、第二连接部93和第三连接部94。第一连接部92、第二连接部93和第三连接部94分别由主体部91三个不同侧边延伸出。第一连接部92可与第二分支42的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93可与同轴线缆60的端部连接,第三连接部94可与电子设备100的主板连接。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板对板连接器。第一连接部92与第一分段421的端部在背盖11的厚度方向上堆叠,且第一连接部92经板对板连接器与第一分段421的端部连接,第一连接部92位于第一分段421的端部背离背盖11一侧。在第一连接部92与第一分段421的端部连接的过程中,将第一连接部92抵持按压于第一分段421的端部,即可实现第一连接部92与第二分支42端部连接。主体部91相对第一连接部92折弯,主体部91大致垂直第一连接部92设置。第二连接部93由主体部91邻近第一连接部92的侧边延伸出,以便于同轴线缆60的第二端62靠近第二分支42,进而减小第二端62至第二分支42的导通路径。同轴线缆60的第二端62固定于第二连接部93远离中框12内部一侧,使得第二端62和第一端61保持相反的方向分别插接于第二连接部93和侧键电路板50,以便于同轴线缆60不必绕线芯的轴心方向发生扭转,进而保持同轴线缆60的连接强度,以及保证同轴线缆60的连接稳固性。第三连接部94由主体部91远离第一连接部92的侧边延伸出,第三连接部94相对主体部91折弯,并大致平行第一连接部92设置。第三连接部94可在背盖11的厚度方向上与电子设备100的主板堆叠,并连接电子设备100的主板,进而可以使得第三连接部94可经板对板连接器有效连接于主板,并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厚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为了实现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取到用户心电图数据,电子设备100包括设置于电子设备100主板的心电芯片110,心电芯片110经第一分支41电连接第一心电电极20,以及经第二分支42、同轴线缆60、侧键电路板50和导电弹片53电连接第二心电电极30,以根据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的电信号生产心电图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身体的两个非等电位部位接触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时,例如用户身体的左手腕皮肤接触第一心电电极20,右手手指接触第二心电电极30,第一心电电极20和第二心电电极30产生电压差信号,心电芯片110获得该电压差信号,并将电压差信号处理成心电图数据。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用户可以看到自己的心电图,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固定于中框12与背盖11相对显示屏120,显示屏120电连接心电电路板40,以经心电电路板40接收心电芯片110的心电图数据,并根据心电图数据生产可显示的心电图像。用户通过在显示屏120上观察心电图像即可看到自己的心电图。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蓝牙、WiFi、5G、4G等通讯网络将心电图像传导至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100,以利用外部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100显示该心电图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和图15,与图8所示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二心电电极30固定于中框12,并且部分设置于中框12的内壁,第二心电电极30与侧键70并排且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二心电电极30为镀设于中框12表面的镀膜层。第二心电电极30还有一部分镀设于中框12的内表面,以便于第二心电电极30与导电弹片53导通。通过用户触摸第二心电电极30镀设于中框12外表面的部分,使得第二心电电极30与用户身体导通。第二心电电极30与侧键70分离,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在第二侧边122设置两个可按压的侧键70,并在侧键电路板50对应两个侧键70设置两个按键开关701。第二心电电极30设置于两个侧键70之间,第二心电电极30与第二侧边122固定连接。导电弹片53固定于侧键70电路位于两个按键开关701之间,并弹性抵触第二心电电极30,以使得第二心电电极30经导电弹片53电连接侧键电路板50,并经同轴线缆60最终导通至第一心电电极20。利用导电弹片53与两个按键开关701分离,从而保证按键开关701的电信号不会干扰第二心电电极30与第一心电电极20导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与图8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二心电电极30设有设置于中框12外侧的触摸板31和由触摸板31延伸出的导电柱32,触摸板31形成侧键70的键帽,导电柱32形成侧键70的键柱,导电柱32与弹性臂532的端部弹性抵触,并在触摸板31受按压作用下触发按键开关701。可以理解的是,侧键70利用第二心电电极30的导电柱32触发按键开关701,并且使得导电弹片53可以直接与第二心电电极30接触导通,减小第二心电电极30与第一心电电极20之间的电阻,提高第一心电电极20与第二心电电极30的导通灵敏度。侧键70的绝缘套72环设于触摸板31周侧,以使得第二心电电极30与中框12隔绝,保证第二心电电极30可以有效接收用户触摸信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与图8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同轴线缆60的端部连接侧键电路板50背离导电弹片53的一面,即侧键电路板50在与设置导电弹片53的一面相背的另一面与同轴线缆60的端部连接,也就是在侧键电路板50朝向电路板支架80的一面相背的另一面与同轴线缆60的端部连接。具体的,侧键电路板50的第二部52分层叠于电路板之间背离中框12一侧,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连接于第二部分52,并位于第二部分52背离电路板支架80的一面。在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连接于侧键电路板50的过程中,将第一端61抵持按压于第二部分52上,以实现第一端61与第二部分上的同轴线缆60座插接,电路板支架80对第二部分52有效支撑,以保证第一端61与第二部分52的连接稳固性。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连接于第二部分52大致正对导电弹片53的位置,以使得同轴线缆60与导电弹片53的导通路径减小,从而缩短第一心电电极20与第二心电电极30的导通路径。通过将第一端61连接于侧键电路板50背离导电弹片53一面,使得第一端61与侧键电路板50方便拆卸,而不必拆卸掉电路板支架80后再拆卸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8,与图8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侧键电路板50设有延伸贴合至中框12内壁的端部,同轴线缆60的端部连接侧键电路板50贴合中框12内壁的端部。具体的,侧键电路板50的第一部分51设有延伸出电路板支架80的连接端部54,连接端部54贴合中框12的内壁,并且连接端部54更靠近第二侧边122。连接端部54可经粘胶固定于第一侧边121的内壁,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连接于连接端部54背离第一侧边121的一面,以使得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与连接端部54连接时,方便抵持按压于连接端部54。由于连接端部54贴合稳固于第一侧边121,并更靠近第二侧边122,使得同轴线缆60也更靠近中框12,并且同轴线缆60的长度更有效缩短,便于安装稳固同轴线缆6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与图8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连接侧键电路板50的转接电路板130,转接电路板130部分贴合中框12内壁,同轴线缆60的端部连接转接电路板130贴合中框12内壁的部分。具体的,转接电路板130设有第一转接部131和与第一转接部131相对第二转接部132,第一转接部131经板对板连接器连接侧键电路板50位于电路板支架80和中框12之间的部分,并且电路板支架80和中框12对侧键电路板50、板对板连接器和第一转接部131进行有效夹持,以使得侧键电路板50与第一转接部131有效稳固连接。第二转接部132相对第一转接部131伸出于电路板支架80,第二转接部132贴合于第一侧边121内壁,并更靠近于第二侧边。第二转接部132背离第一侧边121的一面与同轴线缆60的第一端61连接,使得同轴线缆60也更靠近中框12,并且同轴线缆60的长度更有效缩短,便于安装稳固同轴线缆6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0,与图8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二分支42的端部延伸至贴合中框12内壁,同轴线缆60远离侧键电路板50的端部连接第二分支42贴合中框12内壁的端部。具体的,第一分段421的端部与同轴线缆60的第二端62直接连接,第一分段421的端部相对心电电路板40折弯,并贴合于远离第二心电电极30的第一侧边121上。第一分段421的端部背离第一侧边121的一面设置同轴线缆60座,利用同轴线缆60座与同轴线缆60的第二端62连接,进而使得同轴线缆60座的第二端62稳固于第一侧边121的内壁上。第一分段421的端部还靠近第二侧边,使得同轴线缆60更靠近中框12,以便于安装稳固同轴线缆60。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外壳,包括背盖和与所述背盖固定的中框;
第一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背盖;
第二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中框;
心电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盖内侧及所述中框内侧,并设有电连接所述第一心电电极的第一分支,以及设有第二分支;
侧键电路板,固定于中框内侧,并与第二心电电极电连接;
同轴线缆,固定于所述中框内侧,并导通所述侧键电路板及所述第二分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可按压地连接于所述中框的侧键,所述侧键电路板设有对应所述侧键的按键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侧键,所述侧键电路板设有弹性抵触所述侧键的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将所述侧键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心电电极与所述侧键并排且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形成所述侧键的键帽,所述侧键还设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心电电极的键柱,所述键柱与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导通,所述键柱与所述导电弹片弹性抵触,并在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受按压作用下触发所述按键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心电电极设有设置于所述中框外侧的触摸板和由所述触摸板延伸出的导电柱,所述触摸板形成所述侧键的键帽,所述导电柱与所述导电弹片弹性抵触,并在所述触摸板受按压作用下触发所述按键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连接于所述侧键电路板设置所述导电弹片的一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连接所述侧键电路板背离所述导电弹片的一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缆抵触于所述中框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内壁设有线槽,所述同轴线缆卡合于所述线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分支端部的可弯折电路板,所述可弯折电路板设有靠近所述中框内壁的端部,所述同轴线缆远离所述侧键电路板的端部连接所述可弯折电路板靠近所述中框内壁的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板对板连接器,所述可弯折电路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分支的端部远离所述背盖一侧,并经所述板对板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分支的端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缆连接所述可弯折电路板的部分相对所述可弯折电路板连接所述板对板连接器的部分弯折,以使得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可弯折电路板的端部背离所述中框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的端部延伸至贴合所述中框内壁,所述同轴线缆远离所述侧键电路板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分支贴合所述中框内壁的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键电路板设有延伸贴合至中框内壁的端部,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连接所述侧键电路板贴合所述中框内壁的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所述侧键电路板的转接电路板,所述转接电路板部分贴合所述中框内壁,所述同轴线缆的端部连接所述转接电路板贴合所述中框内壁的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设有绕所述心电电路板一侧设置的第一分段,所述同轴线缆与所述第一分段的端部导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设有绕所述心电电路板另一侧设置的第二分段,所述第二分段的端部设有充电端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固定于外壳内的心电芯片,所述心电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心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心电电极,以根据所述第一心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心电电极的电信号生成心电图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中框与所述背盖相对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心电电路板,以经所述心电电路板接收所述心电芯片的心电图数据,并根据所述心电图数据生成可显示的心电图像。
2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盖设置两个第一心电电极,每一所述第一心电电极呈半圆环状,两个第一心电电极拼接呈圆环状,并设置于所述背盖的周缘。
CN202021719903.2U 2020-08-17 2020-08-17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217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19903.2U CN213217085U (zh) 2020-08-17 2020-08-1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19903.2U CN213217085U (zh) 2020-08-17 2020-08-1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7085U true CN213217085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95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19903.2U Active CN213217085U (zh) 2020-08-17 2020-08-1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7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576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1176643B1 (ko) 전기 신호를 또한 전송하기 위해 배열된 하나 이상의 제어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기 장치
CN212783169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3025107A (zh) 电子设备
WO2021135613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0672321U (zh) 表带、具有扬声器的表带、智能手表
JP3211960U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の信号伝達システム
CN217566091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0943732A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按键
CN213217085U (zh) 电子设备
CN211531089U (zh) 电子装置
CN21147889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1447307A (zh) 电子装置、外接接口部件以及电子系统
US20240023863A1 (en) Biological monitoring electrode and wearable device
CN115696793A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WO2021098589A1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210609112U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按键
CN215582118U (zh) 弹性导电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JP4754410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KR100424206B1 (ko) 손목 시계형 휴대 단말기
CN112817224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7484726U (zh) 智能手表
JP4609801B2 (ja) キー装置、及び、携帯電話機
CN117530668A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板及移动监护仪
CN219066003U (zh) 智能穿戴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