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9696U - 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9696U
CN210169696U CN201822118417.4U CN201822118417U CN210169696U CN 210169696 U CN210169696 U CN 210169696U CN 201822118417 U CN201822118417 U CN 201822118417U CN 210169696 U CN210169696 U CN 210169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
frying
cantilever
fry
po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84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uning Wang
王旭宁
Xiaobi Liu
刘孝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84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9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9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96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炒菜器具包括炒锅及安装于所述炒锅上的翻炒机构,所述炒锅包括锅体及锅盖,所述炒菜器具外设置有驱动所述翻炒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可脱离式连接,所述翻炒机构包括固定座及安装于固定座上的翻炒悬臂,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锅盖上,所述翻炒悬臂相对于固定座可转动,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可拆卸配合;所述锅盖盖合于锅体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机构配合连接,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配合;所述锅盖取下,所述锅盖带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机构脱离,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脱离。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带动翻炒悬臂摆动实现食材翻炒,以及食材、调料的均匀混合。

Description

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
背景技术
现有炒菜机因为具有自动搅拌烹饪、自动控温等功能,从而可以解放用户双手,越来越受到欢迎,这类炒菜机通常包括机座、锅体、搅拌桨及锅盖等,其中搅拌桨竖直安装设置在锅盖上,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桨做旋转运动,从而带动锅体内的食材运动实现烹饪。但是,搅拌桨在搅拌过程中仅是旋转搅拌,食材只受搅拌桨水平推动作用,使得食材在锅体内跟随搅拌桨圆周运动而不能达到人工翻炒效果,锅体内食材及调料混合的均匀性不理想,此外,现有炒菜机的锅体与锅盖的一端固定连接,使得锅盖可以相对锅体盖合和翻开,但锅盖盖合和翻开过程中,搅拌桨与锅盖始终保持连接状态,不方便对锅盖及搅拌桨进行拆装、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翻炒效果理想的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炒菜器具,包括炒锅及安装于所述炒锅上的翻炒机构,所述炒锅包括锅体及锅盖,其中,所述炒菜器具外设置有驱动所述翻炒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可脱离式连接,所述翻炒机构包括固定座及安装于固定座上的翻炒悬臂,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锅盖上,所述翻炒悬臂相对于固定座可转动,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可拆卸配合,所述锅盖盖合于锅体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机构配合连接,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配合;所述锅盖取下,所述锅盖带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机构脱离,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脱离。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座配合插接的安装口,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插接部,所述安装口内设有与所述插接部配合的定位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翻炒悬臂同轴转动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铰接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转动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动部旋转,以使所述转动部带动所述翻炒悬臂在锅体内绕旋转轴摆动。
优选的,所述翻炒悬臂包括与所述固定座铰接的转动部及与锅体配合的翻炒部,所述锅盖具有盖腔,所述翻炒悬臂具有翻炒部位于锅体内的翻炒状态、及翻炒部摆动至锅体上方的脱离状态,在所述翻炒状态下,所述翻炒悬臂自盖腔延伸至锅体;在所述脱离状态,所述翻炒悬臂全部位于盖腔内。
优选的,所述炒菜器具还设有锁紧机构,在所述翻炒悬臂处于翻炒状态下,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限位状态,所述锁紧机构限制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脱开;所述翻炒悬臂处于脱离状态下,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限位解除状态,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可脱开。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径向伸缩的卡爪及与其锁紧配合的卡槽,所述驱动机构与固定座之一设置所述卡爪,另一个设置所述卡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成自动炒菜灶,包括灶体及上述炒菜器具,所述灶体上安装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具有横向设置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驱动所述翻炒悬臂在所述炒锅内横向摆动翻炒。
优选的,所述灶体上还设有架设所述锅体的架口,所述锅体底部沉入所述架口内,所述架口内安装有为所述锅体加热的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锅体上设有与所述架口配合的限位副耳,所述限位副耳对所述锅体进行安装限位,以使所述锅盖盖合于锅体上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轴同轴等高。
优选的,所述锅体具有把手,所述把手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副耳,与所述把手相对的锅体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副耳,所述第一限位副耳与所述第二限位副耳配合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翻炒机构与炒菜器具外置的驱动机构可脱离式连接,方便翻炒机构拆装,并且通过将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锅盖上,翻炒悬臂通过固定座与外置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实现锅体内食材的翻炒,以及食材、调料的均匀混合,翻炒悬臂通过固定座安装于锅盖内,并通过锅盖的盖和与取下操作控制传动的连接与断开,进而控制翻炒悬臂翻炒,盖合锅盖,翻炒悬臂与驱动机构连接,翻炒食材,取下锅盖,翻炒悬臂与驱动机构脱离,锅盖与翻炒悬臂清洗方便,同时传动断开,从而防止高温食材随翻炒悬臂转动甩出锅体外,使用安全,此外,取下锅盖使得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脱离,还能方便向锅体内加入或者取出食材。
2. 通过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置与所述驱动机构对接配合的插接部,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配合插接的插口,所述插接部可拆卸插接于所述插口上,使得所述炒锅与驱动机构之间插装连接,方便通过移动炒锅实现翻炒机构与驱动机构的连接或脱离,拆装操作简单,另外,通过在安装口内设有与所述插接部配合的定位部,使得固定座与驱动机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3. 通过将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转动部同轴设置,且所述转动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使得外置驱动机构、传动部和翻炒部均同轴转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构带动翻炒部循环均匀摆动,振动更少,翻炒部翻炒过程更平稳,食材混合更均匀。
4. 所述翻炒悬臂具有翻炒状态及脱离状态,在翻炒状态时,所述翻炒悬臂自盖腔延伸至锅体,以便翻炒部搅拌锅体内的食材完成翻炒烹饪过程;在所述脱离状态,所述翻炒悬臂全部位于盖腔内,所述锅盖相对于锅体可分离,使得翻炒部脱离食材,揭开锅盖连带翻炒悬臂一起脱离锅体,并且翻炒悬臂远离锅体内食材,不会带出食材,用户体验好。
5.所述炒菜器具设有锁紧机构,且锁紧机构具有限位状态及限位解除状态,当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限位状态时,所述锁紧机构限制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脱开,从而可以保证所述翻炒悬臂处于翻炒状态,保持稳定的旋转翻炒运动;当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限位解除状态时,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可脱开,从而所述翻炒悬臂处于脱离状态,方便锅盖与锅体分离。
6. 通过将所述锁紧机构设置于固定座与驱动机构之间,固定座位于锅盖上,从而可以保证锅盖与驱动机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间接保证与固定座相连的翻炒机构运动的可靠性,另外,通过所述卡爪径向与所述卡槽配合实现所述锁紧机构的限位状态,以及通过卡爪收缩脱离所述卡槽实现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机构沿轴向可拆卸,使得驱动机构与固定座之间的锁紧与装配操作简单、便捷。
7. 所述外置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翻炒悬臂绕旋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翻炒部在所述炒锅内横向摆动翻炒,通过翻炒部横向摆动设置使得翻炒部左右摆动实现翻炒,且最先被翻炒部推起的食材回落最慢,翻炒部左右循环摆动,上下层食材不断的更替位置反复翻炒,从而使得食材、调料等混合更加均匀,并且食材经过翻炒之后,能够增加食材各个面的受热概率,促使食材加热更加均匀,制作出来的食材口感更好,还能避免出现食材糊锅问题。
8. 通过在所述灶体上设置架设所述锅体的架口,使得所述锅体底部沉入所述架口内,从而实现锅体的限位摆放,防止锅体晃动,影响翻炒效果,并且,所述架口内还安装有为所述锅体加热的加热装置,从而保证加热距离更稳定,加热效果更均匀、理想。
9. 通过在所述锅体上设有与所述架口配合的限位副耳,使得锅盖盖和锅体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轴同轴等高,以便实现锅盖与电机的插接配合,从而方便锅盖的安装与移动。
10. 通过在所述把手上设置限位副耳,使得限位副耳与把手一体设置,结构更简单,也可以节省材料,并且,通过在所述锅体外相对设置第一限位副耳与所述第二限位副耳,第一限位副耳与所述第二限位副耳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锅体容易保持水平,以保证盖和锅盖后,所述锅盖与所述电机插接配合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炒菜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炒菜器具锅盖与锅体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炒菜器具锅盖与翻炒悬臂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集成自动炒菜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炒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集成自动炒菜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炒锅;2.翻炒机构;3.锅体;4.锅盖;5.电机;6.翻炒悬臂;7.固定座;8.锅盖把手;9.翻炒部;10.转动部;11.插接部;12.把手;13.锅沿;14.盖腔;15.盖顶;16.盖檐;17.卡爪;18.卡槽;19.灶体;20.架口;21. 控制旋钮;22. 吸烟装置;23.第一限位副耳;24.第二限位副耳;25.定位部;26.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炒菜器具,包括炒锅1及安装于所述炒锅1上的翻炒机构2,所述炒锅1包括锅体3及锅盖4,所述炒菜器具外设有驱动所述翻炒机构2的驱动机构,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可脱离式连接,驱动机构为电机5,所述电机5设置于炒锅1外。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翻炒机构2包括翻炒悬臂6及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固定安装于所述锅盖4上,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可拆卸配合,所述锅盖盖合于锅体上,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配合连接,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配合;所述锅盖取下,所述锅盖带动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脱离,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脱离。
具体的 ,所述翻炒悬臂6包括与所述固定座7铰接的转动部10及与锅体3配合的翻炒部9,所述转动部10具有横向的旋转轴,所述翻炒部9与所述锅体3悬置配合,所述外置的电机5驱动所述转动部10绕旋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翻炒部9在所述炒锅1内横向摆动翻炒。通过翻炒部9横向摆动设置使得翻炒部9左右摆动实现翻炒,且最先被翻炒部9推起的食材回落最慢,翻炒部9左右循环摆动,上下层食材不断的更替位置反复翻炒,从而使得食材、调料等混合更加均匀,并且食材经过翻炒之后,能够增加食材各个面的受热概率,促使食材加热更加均匀,制作出来的食材口感更好,还能避免出现食材糊锅问题。
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座7安装于所述锅盖上,且凸出设置于锅盖一侧,以便与外置的电机5连接,所述翻炒悬臂6转动安装于锅盖内,所述旋转轴平行于所述锅盖底部平面,所述翻炒悬臂6在炒菜器具的外置电机5的驱动下于锅盖内摆动翻炒,从而使得食材、调料混合均匀。
如图3所示,所述炒锅1还包括安装于锅体3上的把手12,所述固定座7安装于把手12相对的炒锅1上,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把手12的长度方向同向设置,方便手握把手12将固定座7与电机5进行插装与拆卸,进而实现翻炒悬臂6与外置驱动机构之间的动力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座7安装于所述锅盖上,所述锅盖具有盖腔14,所述锅盖包括位于锅体3上方的盖顶15及与锅体3配合的盖檐16,所述盖顶15与盖檐16形成所述盖腔14,所述盖顶15的上方设有锅盖把手8,方便用户通过锅盖把手取放锅盖,所述翻炒悬臂6具有翻炒部9位于锅体3内的翻炒状态、及翻炒部9摆动至锅体3上方的脱离状态,如图3,在所述翻炒状态下,所述翻炒悬臂6自盖腔14延伸至锅体3,以便翻炒部9搅拌锅体3内的食材完成翻炒烹饪过程;如图4,在所述脱离状态,所述翻炒悬臂6全部位于盖腔14内,所述锅盖相对于锅体3可分离式配合,使得翻炒部9脱离食材,揭开锅盖连带翻炒悬臂6一起脱离锅体3,并且翻炒悬臂6远离锅体3内食材,不会带出食材,用户体验好。
如图3所示,所述翻炒部9与所述锅体3的横截面形状匹配,且所述翻炒部9具有与锅体3配合的弧形面,使得翻炒部9与锅体3底部配合更紧密,以便将锅体3底部的食材搅动翻起,通过翻炒部9往复摆动形成抛动物料、混合物料的操作,最终实现模拟人工翻炒烹饪的效果,促使食材均匀加热,避免食材粘锅糊锅。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3呈内凹的球面,使得锅体3内部空间更深,锅体3最低处距离锅沿13的距离更大,防止翻炒部9摆动过程带出烹饪食材;所述翻炒悬臂6具有与球面配合的圆弧曲线,使得翻炒部9与锅体3底部配合更紧密,以便将锅体3底部的食材搅动翻起,实现模拟人工翻炒烹饪的效果,促使食材均匀加热,避免食材糊锅。
如图4所示,锅体3底部靠中间位置为加热区域,在位于加热区域内,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在所述翻炒部摆动过程中呈等间隙配合,间隙距离取值范围为1-10mm,间隙太大,食材容易进入间隙使得食材受到挤压,间隙过小时,摩擦过大,本实施例的间隙距离取4mm。
如图5所示,所述翻炒悬臂6与转动部10同轴转动,所述固定座7内设有安装腔,所述转动部1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转动部10相对于所述固定座7转动,所述转动部10一端与外置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翻炒部9与所述转动部10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电机5与所述转动部10同轴设置,使得外置驱动机构驱动转动部10带动翻炒悬臂6同轴摆动,振动更少,翻炒部9翻炒操作更稳定、有效。
如图1所示,所述炒菜器具还设有锁紧机构,在所述翻炒悬臂处于翻炒状态下,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限位状态,所述锁紧机构限制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脱开,从而可以保证所述翻炒悬臂处于翻炒状态,保持稳定的旋转翻炒运动;所述翻炒悬臂处于脱离状态下,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限位解除状态,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可脱开,从而所述翻炒悬臂处于脱离状态,方便锅盖与锅体分离。
如图2所示,所述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之间,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径向伸缩的卡爪17及与其锁紧配合的卡槽18,所述电机与固定座之一设置所述卡爪,另一个设置所述卡槽。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爪设于电机上,所述卡槽设于固定座上,所述卡爪伸出与所述卡槽配合以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锁紧配合,所述卡爪收缩脱离所述卡槽以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沿轴向可拆卸。通过弹性伸缩的卡爪及卡槽配合实现径向锁紧作用,锁紧机构结构简单,使得传动连接稳定可靠。
可以理解的,所述卡爪设于固定座上,所述卡槽设于电机上,通过弹性伸缩的卡爪及卡槽配合实现传动结构的径向锁紧作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炒菜器具的集成自动炒菜灶。
如图6-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自动炒菜灶,包括灶体19及所述炒菜器具,所述灶体上安装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具有横向设置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驱动所述翻炒悬臂在所述炒锅内横向摆动翻炒。所述灶体上还设有架设所述锅体的架口20,使得所述锅体底部沉入所述架口内,从而实现锅体的限位摆放,防止锅体晃动,影响翻炒效果,所述架口内安装有为所述锅体加热的加热装置,从而保证加热距离更稳定,加热效果更均匀、理想,所述灶体上还设有控制加热装置的控制旋钮21和设于灶体一侧的吸烟装置22,所述吸烟装置22与加热装置一体设计,灶具距离所述吸烟装置22距离更近,吸烟效果更理想。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锅体上设有与所述架口配合的限位副耳,所述限位副耳对所述锅体进行安装限位,以使所述锅盖盖合于锅体上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轴同轴等高,以便实现锅盖与电机的插接配合,从而方便锅盖的安装与移动。所述锅体具有把手,所述把手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副耳23,与所述把手相对的锅体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副耳24,所述限位副耳与把手一体设置,结构更简单,也可以节省材料,所述第一限位副耳与所述第二限位副耳配合限位,并且第一限位副耳与所述第二限位副耳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锅体容易保持水平,以保证盖和锅盖后,所述锅盖与所述电机插接配合更方便。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固定座7具有与所述电机5对接配合的插接部11,所述电机5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11配合插接的安装口26,所述插接部11可拆卸插接于所述安装口26上,使得所述炒锅1与驱动机构之间插装连接,方便通过移动炒锅1实现翻炒机构2与驱动机构的连接或脱离,拆装操作简单,所述安装口26内设有与所述插接部11配合的定位部25,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25为凹槽或凸筋,所述插接部11为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或者与所述凸筋配合的凹陷,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座7上同时设置了凸起与凹陷的两种结构的配合,所述安装口26内同时设置了凹槽与凸筋的两种结构的配合,使得固定座与电机连接更加稳定、可靠。本实施例中其他未说明的特征与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Claims (10)

1.一种炒菜器具,包括炒锅及安装于所述炒锅上的翻炒机构,所述炒锅包括锅体及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器具外设置有驱动所述翻炒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可脱离式连接,所述翻炒机构包括固定座及安装于固定座上的翻炒悬臂,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锅盖上,所述翻炒悬臂相对于固定座可转动,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可拆卸配合,所述锅盖盖合于锅体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机构配合连接,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配合;所述锅盖取下,所述锅盖带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机构脱离,且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锅体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座配合插接的安装口,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插接部,所述安装口内设有与所述插接部配合的定位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翻炒悬臂同轴转动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铰接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翻炒悬臂与所述转动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动部旋转,以使所述转动部带动所述翻炒悬臂在锅体内绕旋转轴摆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炒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悬臂包括与所述固定座铰接的转动部及与锅体配合的翻炒部,所述锅盖具有盖腔,所述翻炒悬臂具有翻炒部位于锅体内的翻炒状态、及翻炒部摆动至锅体上方的脱离状态,在所述翻炒状态下,所述翻炒悬臂自盖腔延伸至锅体;在所述脱离状态下,所述翻炒悬臂全部位于盖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器具还设有锁紧机构,在所述翻炒悬臂处于翻炒状态下,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限位状态,所述锁紧机构限制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脱开;所述翻炒悬臂处于脱离状态下,所述锁紧机构处于限位解除状态,所述翻炒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可脱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炒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径向伸缩的卡爪及与其锁紧配合的卡槽,所述驱动机构与固定座之一设置所述卡爪,另一个设置所述卡槽。
7.一种集成自动炒菜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灶体及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炒菜器具,所述灶体上安装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具有横向设置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驱动所述翻炒悬臂在所述炒锅内横向摆动翻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自动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上还设有架设所述锅体的架口,所述锅体底部沉入所述架口内,所述架口内安装有为所述锅体加热的加热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自动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上设有与所述架口配合的第一限位副耳,所述第一限位副耳对所述锅体进行安装限位,以使所述锅盖盖合于锅体上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轴同轴等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自动炒菜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具有把手,所述把手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副耳,与所述把手相对的锅体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副耳,所述第一限位副耳与所述第二限位副耳配合限位。
CN201822118417.4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69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8417.4U CN210169696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8417.4U CN210169696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9696U true CN210169696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28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841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69696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96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5823A (zh) * 2020-12-24 2021-04-30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大型炒菜机器人固定吹氧流线铲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5823A (zh) * 2020-12-24 2021-04-30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大型炒菜机器人固定吹氧流线铲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4554B1 (ko) 교반기능을 구비한 조리용기용 뚜껑
CN108113523B (zh) 一种智能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
KR101971833B1 (ko) 교반기능을 구비한 조리용기용 뚜껑
CN102058327A (zh) 多功能组合器具
CN208909883U (zh) 一种运行稳定的空气炸锅
CN113133637A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KR101869131B1 (ko) 착탈식 부속품과 전기적으로 연동하는 손잡이를 구비한 주방용품
CN210169696U (zh) 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自动炒菜灶
CN201628268U (zh) 一种多功能炒炉
CN209474375U (zh) 自动搅拌电锅
CN104783647A (zh) 一种搅拌烹饪锅
KR102243026B1 (ko) 교반기능을 구비한 조리기구
CN204889591U (zh) 电动炒菜机
CN209436900U (zh) 一种上置磁吸搅拌组件的烹饪器具
CN111317348B (zh) 一种炒菜器具及集成炒菜灶
CN113455915A (zh) 一种自动炒菜锅
CN111317349B (zh) 一种集成自动炒菜灶
CN202015054U (zh) 多功能组合器具
CN209863453U (zh) 一种翻炒式炒菜器具
CN210169697U (zh) 一种独立炒菜机
CN211270218U (zh) 空气炸炒锅
CN109588962B (zh) 拨片式滚筒炒菜机
CN211582604U (zh) 上搅拌炒菜机
CN210130719U (zh) 一种可翻炒的锅盖
CN215583882U (zh) 一种自动炒菜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