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2501U - 一种通信接收装置以及毫米波接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接收装置以及毫米波接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2501U
CN209402501U CN201920339265.2U CN201920339265U CN209402501U CN 209402501 U CN209402501 U CN 209402501U CN 201920339265 U CN201920339265 U CN 201920339265U CN 209402501 U CN209402501 U CN 209402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device
placing chamber
chamber
release hole
structur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392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程
何云
颜世桃
杨彬
阎登高
丁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xun Ark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Institute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henzhen Huaxun 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henzhen Huaxun A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riority to CN2019203392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2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2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2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接收装置以及毫米波接收设备。通信接收装置包括:结构壳体,开设有安置腔,结构壳体朝前设置的侧表面开设有连通安置腔的信号输入孔;射频器件,包括信号接收器件和信号处理器件,信号接收器件用于接收外部的电磁波,信号处理器件位于安置腔;散热器件,包括均连接安置腔腔壁的前散热风扇和后散热风扇,结构壳体朝前设置的侧表面上还开设有前散热孔,结构壳体朝后设置的侧表面开设有后散热孔,前散热风扇位于前散热孔处,后散热风扇位于后散热孔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前散热风扇和后散热风扇,可以将信号处理器件所产生的热量抽离安置腔,从而提高了射频器件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接收装置以及毫米波接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接收装置以及毫米波接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W-Band是工作频率为90GHz,波长在3.33mm附近的电磁波,也称毫米波。该电磁波是介于微波与红外线之间,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使得全世界各国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W-Band的工作频率具有脉冲信噪比高,分辨率高,光子能量低,对极性和非极性分子吸收特性不同等电磁特性。工作于90GHz的W-Band的高频器件非常昂贵,需要进口。其中,射频零部件价格需数万元,而且对于射频分立器件的连接和散热有特殊要求,散热不好会影响整个通信设备的传输质量,甚至损坏射频分立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接收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提高射频分立器件散热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信接收装置,包括:
结构壳体,开设有安置腔,所述结构壳体朝前设置的侧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安置腔的信号输入孔;
射频器件,包括信号接收器件和在导电状态下产生热量的信号处理器件,所述信号接收器件连接所述结构壳体的侧表面且位于所述信号输入孔处并用于接收外部的电磁波,所述信号处理器件位于所述安置腔,并包括低噪声放大器以及混频器,所述低噪声放大器一端于所述信号输入孔处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件且从所述信号接收器件接收所述电磁波,所述混频器连接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另一端;
散热器件,位于所述安置腔且包括均连接所述安置腔腔壁的前散热风扇和后散热风扇,所述结构壳体朝前设置的侧表面上还开设有前散热孔,所述前散热孔与所述信号输入孔间隔设置,所述结构壳体朝后设置的侧表面开设有后散热孔,所述前散热风扇位于所述前散热孔处,所述后散热风扇位于所述后散热孔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散热孔与所述后散热孔于水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前散热孔或所述后散热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结构壳体的高度且大于所述结构壳体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结构壳体的出风板,所述出风板上开设有多个出风槽,各所述出风槽的延伸路径为弧形,各所述出风槽绕所述出风板的中心点向四周呈放射状布置,所述前散热孔内和所述后散热孔内均设置一所述出风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收装置还包括散热支撑块,所述散热支撑块连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底且所述散热支撑块的一端抵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壁,所述散热支撑块由导热材料制成且用于支撑所述信号处理器件并将所述信号处理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结构壳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支撑块位于所述安置腔的腔底与所述信号处理器件之间,所述射频器件还包括用于紧固所述信号处理器件与所述散热支撑块之间连接的紧固件、连接所述安置腔腔底的倍频器以及连接所述混频器与所述倍频器的衰减器,所述混频器、所述衰减器以及所述倍频器依次线性布置;所述紧固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支撑块,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开设有紧固槽,所述紧固槽沿其延伸方向的槽口朝下设置,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扣压于所述信号处理器件,所述紧固槽的槽底抵接所述低噪声放大器与所述混频器的外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器件包括位于所述信号输入孔处并用于接收外部的电磁波的天线以及连接所述结构壳体的侧表面且用于固定所述天线的天线座,所述天线座的一端位于所述信号输入孔且连接所述低噪声放大器,所述天线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收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安置腔的一级电放以及一端连接所述一级电放并用于对所述一级电放进行散热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底;所述散热件包括连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底且与所述散热支撑块相邻设置的散热本体以及连接所述散热本体的散热片,所述散热本体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沿其延伸方向的槽口朝下设置,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散热片的一端均连接所述散热槽的槽底且另一端朝所述安置腔的腔底延伸设置,所述一级电放连接所述散热本体且所述散热本体位于所述一级电放与所述散热片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收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安置腔的二级电放,所述二级电放连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底且位于所述散热槽,所述二级电放、所述散热片以及所述一级电放依次层叠设置;所述通信接收装置还包括连接外部的电源且与所述一级电放间隔设置的电源板以及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柱,各所述散热柱位于所述安置腔且其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板,各所述散热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结构壳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构壳体的侧表面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安置腔的射频电缆输出孔,所述射频电缆输出孔至少间隔设置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毫米波接收设备,所述毫米波接收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所述安置腔呈开口腔结构且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毫米波接收设备还包括盖合于所述安置腔开口处的顶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将散热器件连接至安置腔的腔壁,具体地,前散热风扇和后散热风扇分别位于前散热孔和后散热孔处,且前散热孔位于结构壳体朝前设置的侧表面,后散热孔位于结构壳体朝后设置的侧表面,通过一前一后设置的前散热风扇和后散热风扇,可以将信号处理器件所产生的热量抽离安置腔,从而提高了射频器件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接收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通信接收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1的通信接收装置处于顶盖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1的通信接收装置的爆炸图。
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
100、通信接收装置;10、结构壳体;20、射频器件;30、顶盖;14、射频电缆输出孔;18、电源控制灯孔;16、电源插孔;17、射频电缆输入孔;25、信号处理器件;21、信号接收器件;211、天线;212、天线座;11、安置腔;22、低噪声放大器;23、混频器;24、紧固件;41、前散热风扇;42、后散热风扇;70、一级电放;50、电源板;51、插线接口;60、散热件;61、散热本体;62、散热片;611、散热槽;241、紧固槽;80、二级电放;111、信号输入孔;151、出风板;152、出风槽;153、后散热孔;15、前散热孔;12、散热支撑块;26、衰减器;27、倍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接收装置100以及具有其的毫米波接收设备,毫米波接收设备还包括顶盖30,顶盖30连接通信接收装置100。
请同时参阅图4,通信接收装置100包括:结构壳体10、射频器件20以及散热器件。结构壳体10平铺设置且开设有安置腔11,安置腔11呈开口腔结构且开口朝上设置,顶盖30密封盖合于安置腔11的开口。可选地,结构壳体10呈长方体形,同样地,安置腔11为方形腔。结构壳体10的侧表面开设有连通安置腔11的信号输入孔111。射频器件20包括信号接收器件21和在导电状态下产生热量的信号处理器件25。信号处理器件25位于安置腔11且包括一端于信号输入孔111处连接天线211并从天线211接收电磁波的低噪声放大器22以及连接低噪声放大器22另一端的混频器23。低噪声放大器22用于提高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混频器23用于变换从低噪声放大器22所接收的信号的频率。散热器件位于安置腔11且包括均连接安置腔11腔壁的前散热风扇41和后散热风扇42,结构壳体10朝前设置的侧表面上还开设有前散热孔15,前散热孔15与信号输入孔111间隔设置,结构壳体10朝后设置的侧表面开设有后散热孔153,其中前散热风扇41位于前散热孔15处且用于将安置腔11内的高温空气从前散热孔15处抽离安置腔11,后散热风扇42位于后散热孔153处且用于将安置腔11内的高温空气从后散热孔153处抽离安置腔11。
将散热器件连接至安置腔11的腔壁,具体地,前散热风扇41和后散热风扇42分别位于前散热孔15和后散热孔153处,且前散热孔15位于结构壳体10朝前设置的侧表面,后散热孔153位于结构壳体10朝后设置的侧表面,通过一前一后设置的前散热风扇41和后散热风扇42,可以将信号处理器件25所产生的热量抽离安置腔11,从而提高了射频器件20的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散热孔15与后散热孔153于水平方向错位设置,前散热孔15或后散热孔153的内径小于结构壳体10的高度且大于结构壳体10的高度的二分之一。相应地,前散热风扇41和后散热散热风扇42于水平方向错位设置,从而可以对安置腔11内的高温空气进行最大距离的对称抽离,有利于使高温空气快速且有效被抽离至外部的空间,提高射频器件20的散热效率。适当增大前散热孔15或后散热孔153的孔径,可以提高前散热风扇41和后散热风扇42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器件还包括连接结构壳体10的出风板151,出风板151可以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安置腔11。出风板151上开设有多个出风槽152,各出风槽152的延伸路径为弧形,弧形状的出风槽152可以尽可能降低前散热风扇41或后散热风扇42的风阻。各出风槽152绕出风板151的中心点向四周呈放射状布置,前散热孔15内和后散热孔153内均设置一出风板151。具体地,各出风板151的外侧板面与结构壳体10的外侧表面齐平设置。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接收装置还包括散热支撑块12,散热支撑块12连接安置腔11的腔底且散热支撑块12的一端抵接安置腔11的腔壁,散热支撑块12由导热材料制成且用于支撑信号处理器件25并将信号处理器件25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结构壳体10。可选地,散热支撑块12与结构壳体10一体成型。具体地,结构壳体10和散热支撑块12均由塑胶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将结构壳体10和散热支撑块12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支撑块12位于安置腔11的腔底与信号处理器件25之间,射频器件20还包括用于紧固信号处理器件25与散热支撑块12之间连接的紧固件24、连接安置腔11腔底的倍频器27以及连接混频器23与倍频器27的衰减器26,混频器23、衰减器26以及倍频器27依次线性布置。衰减器26可以避免过大的信号功率,而导致混频器23损坏。紧固件24的一端连接散热支撑块12,紧固件24的另一端开设有紧固槽241,紧固槽241沿其延伸方向的槽口朝下设置,紧固件24的另一端扣压于信号处理器件25,紧固槽241的槽底抵接低噪声放大器22与混频器23的外表面。可选地,紧固件24的一端与散热支撑块12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进行可拆卸地连接,紧固件24的另一端朝散热支撑块12下压信号处理器件25,从而是信号处理器件25与散热支撑块12之间紧密贴合,有利于热量的传递和连接的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器件21包括连接结构壳体10的侧表面且位于信号输入孔111处并用于接收外部的电磁波的天线211以及用于固定天线211的天线座212。可选地,天线211为卡塞格伦天线。天线座212的一端伸入信号输入孔111且连接低噪声放大器22,天线座212的另一端连接天线211。天线座212用于将天线211固定于信号输入孔111处,天线211用于接收外部的电磁波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接收装置100还包括位于安置腔11的一级电放70以及一端连接一级电放70并用于对一级电放70进行散热的散热件60,散热件60的另一端连接安置腔11的腔底。一级电放70与信号处理器件25间隔设置且位于安置腔11腔底的中心位置。倍频器27的一端连接散热件60。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件60包括连接安置腔11的腔底且与散热支撑块12相邻设置的散热本体61以及连接散热本体61的散热片62,散热本体61开设有散热槽611,散热槽611沿其延伸方向的槽口朝下设置,具体地,散热槽611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设置。散热片62间隔设置有多个,各散热片62的一端均连接散热槽611的槽底且另一端朝安置腔11的腔底延伸设置,一级电放70连接散热本体61且散热本体61位于一级电放70与散热片62之间。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接收装置100还包括位于安置腔11的二级电放80,二级电放80连接安置腔11的腔底且位于散热槽611,二级电放80、散热片62以及一级电放70依次层叠设置。通过将二级电放80设置在散热槽611中,从而可以优化安置腔11的空间,方便通信接收装置100内部布局布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接收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外部的电源且与一级电放70间隔设置的电源板50以及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柱。电源板50可以向通信接收装置100内的各器件进行供电。各散热柱均位于安置腔且其一端连接电源板50,各散热柱的另一端连接散热件60。可选地,散热柱是由铜制成的散热柱,进一步地,散热柱是选用标准铜柱,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散热柱可以将电源板50的热量传递至结构壳体10。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板上还设有多个供各器件插接的插线接口51,各插线接口51于电源板上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结构壳体10朝后设置的侧表面还开设有电源插孔16、电源控制灯孔18以及射频电缆输入孔17。结构壳体10另外两侧的表面分别开设有一射频电缆输出孔14。在工作过程中,一个射频电缆输出孔14处于使用状态,另一射频电缆输出孔14处于备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各射频分立器件及电源板50等组装集成,便于操作,携带方便,移动不受位置限定,且散热较好,可以提高毫米波接收设备工作的稳定性。电源板50的线路,射频电缆等布局较合理,可以减小线长,信号损耗较低,从而提升系统性能。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毫米波接收设备操作简单,不用重新固定射频分立器件,直接供电和连接射频线路即可,从而解决了目前毫米波接收设备移动不方便,操作复杂等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构壳体,开设有安置腔,所述结构壳体朝前设置的侧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安置腔的信号输入孔;
射频器件,包括信号接收器件和在导电状态下产生热量的信号处理器件,所述信号接收器件连接所述结构壳体的侧表面且位于所述信号输入孔处并用于接收外部的电磁波,所述信号处理器件位于所述安置腔,并包括低噪声放大器以及混频器,所述低噪声放大器一端于所述信号输入孔处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件且从所述信号接收器件接收所述电磁波,所述混频器连接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另一端;
散热器件,位于所述安置腔且包括均连接所述安置腔腔壁的前散热风扇和后散热风扇,所述结构壳体朝前设置的侧表面上还开设有前散热孔,所述前散热孔与所述信号输入孔间隔设置,所述结构壳体朝后设置的侧表面开设有后散热孔,所述前散热风扇位于所述前散热孔处,所述后散热风扇位于所述后散热孔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散热孔与所述后散热孔于水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前散热孔或所述后散热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结构壳体的高度且大于所述结构壳体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结构壳体的出风板,所述出风板上开设有多个出风槽,各所述出风槽的延伸路径为弧形,各所述出风槽绕所述出风板的中心点向四周呈放射状布置,所述前散热孔内和所述后散热孔内均设置一所述出风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收装置还包括散热支撑块,所述散热支撑块连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底且所述散热支撑块的一端抵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壁,所述散热支撑块由导热材料制成且用于支撑所述信号处理器件并将所述信号处理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结构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支撑块位于所述安置腔的腔底与所述信号处理器件之间,所述射频器件还包括用于紧固所述信号处理器件与所述散热支撑块之间连接的紧固件、连接所述安置腔腔底的倍频器以及连接所述混频器与所述倍频器的衰减器,所述混频器、所述衰减器以及所述倍频器依次线性布置;所述紧固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支撑块,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开设有紧固槽,所述紧固槽沿其延伸方向的槽口朝下设置,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扣压于所述信号处理器件,所述紧固槽的槽底抵接所述低噪声放大器与所述混频器的外表面。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器件包括位于所述信号输入孔处并用于接收外部的电磁波的天线以及连接所述结构壳体的侧表面且用于固定所述天线的天线座,所述天线座的一端位于所述信号输入孔且连接所述低噪声放大器,所述天线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天线。
7.如权利要求4-5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收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安置腔的一级电放以及一端连接所述一级电放并用于对所述一级电放进行散热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底;所述散热件包括连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底且与所述散热支撑块相邻设置的散热本体以及连接所述散热本体的散热片,所述散热本体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沿其延伸方向的槽口朝下设置,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散热片的一端均连接所述散热槽的槽底且另一端朝所述安置腔的腔底延伸设置,所述一级电放连接所述散热本体且所述散热本体位于所述一级电放与所述散热片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收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安置腔的二级电放,所述二级电放连接所述安置腔的腔底且位于所述散热槽,所述二级电放、所述散热片以及所述一级电放依次层叠设置;所述通信接收装置还包括连接外部的电源且与所述一级电放间隔设置的电源板以及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柱,各所述散热柱位于所述安置腔且其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板,各所述散热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结构壳体。
9.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壳体的侧表面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安置腔的射频电缆输出孔,所述射频电缆输出孔至少间隔设置有两个。
10.一种毫米波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接收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所述安置腔呈开口腔结构且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毫米波接收设备还包括盖合于所述安置腔开口处的顶盖。
CN201920339265.2U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通信接收装置以及毫米波接收设备 Active CN209402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9265.2U CN209402501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通信接收装置以及毫米波接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9265.2U CN209402501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通信接收装置以及毫米波接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2501U true CN209402501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9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39265.2U Active CN209402501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通信接收装置以及毫米波接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2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92365B1 (en) Pin fin ground plane for a patch antenna
KR102131417B1 (ko) 다중 입출력 안테나 장치
US10164704B2 (en) Satellite transmitter system
CN103034291B (zh) 终端设备
KR102612444B1 (ko) 안테나 선택을 위한 사용자 단말 장비 및 방법
US20230253695A1 (en) Antenna rf module, rf module assembly, and antenna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210745145U (zh) 客户前置设备
CN209402501U (zh) 一种通信接收装置以及毫米波接收设备
EP3121519B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input/output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microwave generator for microwave oven, and microwave oven
RU2678253C1 (ru) Разъемная микроволновая печь
CN112072270A (zh) 一体化快速部署监测测向设备
CN102767855B (zh) 微波炉及其半导体微波发生器与天线的连接结构
CN107946777A (zh) 一种智能天线专用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安装方式
CN208353296U (zh) 微波功率合成放大器
JP2023546947A (ja) アンテナ用rfモジュール、rfモジュール組立体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アンテナ装置
CN218975782U (zh) 一种集成毫米波阵列天线的电子设备
CN220307680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防尘型射频收发信号器
CN212367271U (zh) 网络中继设备
CN207586415U (zh) 一种用于有源相控阵雷达中的新型超薄tr模块
CN215188036U (zh) 一种w波段高性能收发射频组件
CN212543779U (zh) 网络中继设备
CN209643242U (zh) W频段通讯发射装置
CN219438865U (zh) 蒸烤箱及集成灶
CN214307237U (zh) 一种微波发生器及天线装置
CN210130054U (zh) 一种微波通信射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4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2

Address after: 518000 404, building 37, chentian Industrial Zone, chenti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xun ark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NSTITUTE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 / F and 2 / F, building 37, chentian Industrial Zone,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STITUTE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