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4445U - 防松螺母 - Google Patents

防松螺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4445U
CN207064445U CN201690000313.XU CN201690000313U CN207064445U CN 207064445 U CN207064445 U CN 207064445U CN 201690000313 U CN201690000313 U CN 201690000313U CN 207064445 U CN207064445 U CN 207064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part
stop nut
hole portion
external thread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03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田征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4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4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9/00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 F16B39/22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 F16B39/28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by special members on, or shape of, the nut or bolt
    • F16B39/30Locking exclusively by special shape of the screw-thr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lts, Nuts, And Washers (AREA)
  • Dowels (AREA)

Abstract

更牢固地防止由于螺母的反向旋转所导致的松弛。本实用新型的防松螺母具备内螺纹部,该内螺纹部从在一个端面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并旋合于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以及孔部,该孔部从在另一个端面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孔径小于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外螺纹大径且大于外螺纹小径。

Description

防松螺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于螺栓等对象部件,防止由于振动等产生的反向旋转所导致的松弛的防松螺母以及紧固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对各种建筑部件或机械部件进行固定,作为紧固部件而使用螺栓以及螺母。作为紧固部件使用的螺栓以及螺母有时会以被紧固件的振动或旋转所导致的滑动为起因而螺母向返回方向旋转。因此,在螺母产生因反向旋转而导致的松弛,紧固效果的降低成为问题。
为了防止该由反向旋转所导致的松弛,提出有各种螺栓以及螺母的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2)。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将螺母紧固于螺栓时,形成于螺母的座面的突起的前端咬入螺栓的外螺纹部。而且,咬入外螺纹部后的突起被压溃,带入螺栓的外螺纹部的摩擦力上升,由此防松效果提高。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螺母的内螺纹部的一部分被螺栓的外螺纹部的破坏部破坏。由此形成为旋入于螺栓的螺母不会松弛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15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8640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螺母的一部分变形,有助于提高相对于旋合的螺栓的摩擦力,由此来实现防松。然而,从方法上来看,严格来说是使用了提高摩擦力的方法。因此,无法防止以被紧固件承受振动所导致的紧固部的滑动或者被紧固件旋转等情况下的紧固部的滑动为起因的反向旋转所导致的松弛。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在螺栓的外螺纹部具有破坏部,通过将螺母的内螺纹的一部分破坏来防止松弛。但是,并非可改善螺栓具有外螺纹部的螺母的松弛的构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更牢固地防止由于螺母的反向旋转而导致的松弛的防松螺母以及紧固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防松螺母具备:内螺纹部,所述内螺纹部从在一个端面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并旋合于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以及孔部,所述孔部从在另一个端面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孔径小于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外螺纹大径且大于外螺纹小径,在将所述防松螺母从所述内螺纹部侧安装于所述对象部件,并使所述防松螺母相对于要旋合的所述对象部件紧固旋转时,利用所述孔部使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塑性变形。
优选地,所述内螺纹部的中心线与所述孔部的中心线一致。
优选地,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孔部相连续地形成。
优选地,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孔部经由随着从所述内螺纹部趋向所述孔部而直径变小的锥形部相连续地形成。
优选地,所述孔部的孔径形成为:使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塑性变形而填埋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槽,将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直径构成为比所述内螺纹部的内径大。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紧固方法中,防松螺母具备:内螺纹部,所述内螺纹部从在一个端面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并旋合于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以及孔部,所述孔部从在另一个端面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孔径小于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外螺纹大径且大于外螺纹小径,在将所述防松螺母从所述内螺纹部侧安装于所述对象部件,并使所述防松螺母相对于要旋合的所述对象部件紧固旋转时,利用所述孔部使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塑性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防松螺母以及紧固方法,在将具备内螺纹部和孔部的防松螺母从内螺纹部侧安装于对象部件,并使防松螺母相对于要旋合的对象部件紧固旋转时,利用孔部使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后的外螺纹部不与防松螺母的内螺纹部旋合。因此,防松螺母不会向塑性变形后的外螺纹部的后退方向反向旋转。因而,防松螺母能够更牢固地防止由于反向旋转而导致的松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防松螺母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防松螺母即将被紧固于螺栓的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防松螺母的内螺纹部旋合于螺栓的外螺纹部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防松螺母的孔部使螺栓的外螺纹部塑性变形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栓的外螺纹部的局部展开图。
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栓的外螺纹部塑形变形后的边界的局部展开图。
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防松螺母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的标记的构件为相同或相当的构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
另外,说明书全文所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终归只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防松螺母100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防松螺母100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防松螺母100即将被紧固于螺栓40的状态的图。
图1所示的防松螺母100具备内螺纹部20与孔部30。
防松螺母100呈六角、八角或四角等通常的外形形状。
如图2所示,内螺纹部20从在安装于作为对象部件的螺栓40侧的一个端面21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并旋合于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在内螺纹部20,形成有基于规定的螺纹升角以及螺距的、旋合高度的螺纹牙22。
孔部30从在与安装于螺栓40侧相反侧的另一个端面31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孔部30的孔径小于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外螺纹大径42,且大于外螺纹小径43。
具体而言,孔部30的孔径形成为: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塑性变形而填埋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槽45,将形成为外周面46的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直径构成为比内螺纹部20的内径 23大。
孔部30的孔径为以相同的中心线沿轴向延伸的相同的孔径尺寸。
内螺纹部20与孔部30的沿轴向延伸的中心线一致。另外,内螺纹部20与孔部30在防松螺母100的内部以直接连续的方式形成。
上述结构的防松螺母100在与紧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后退方向具有孔部30,该孔部30与内螺纹部20相连续。若防松螺母100被向紧固旋转方向旋转,则孔部30将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压溃并使其塑性变形为不与防松螺母100的内螺纹部20旋合的形状。
防松螺母100与内螺纹部20相连续地具有孔部30。因此,在用户使用工具使防松螺母100向紧固旋转方向旋转时,为了使得孔部30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塑性变形,需要较大的力。但是,若用户通过较大的力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塑性变形,则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塑性变形后的部位难以再次变形。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防松螺母的内螺纹部旋合于螺栓的外螺纹部的状态的图。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1所涉及的防松螺母的孔部使螺栓的外螺纹部塑性变形的状态的图。
首先,如图2所示,相对于具有插通被紧固件50的安装孔51并向上突出的外螺纹部41的螺栓40,使在防松螺母100的一个端面21开口的内螺纹部20与之旋合。
接下来,防松螺母100被用户使用工具向紧固旋转方向旋转、并向被紧固件50侧前进。如图3所示,随着防松螺母100与螺栓40旋合,防松螺母100的孔部30与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前端接触。
若防松螺母100被进一步紧固,则防松螺母100的孔部30并不产生塑性变形而欲向紧固旋转方向前进。此时,防松螺母100的孔部30 的孔径小于要旋合的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外螺纹大径42。因此,如图4所示,孔部30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以埋入于螺纹槽45的方式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后的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外周面 46的外径与防松螺母100的孔部30的孔径大体一致。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栓40的外螺纹部 41的局部展开图。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栓 40的外螺纹部41塑性变形后的边界47的局部展开图。
如图5所示,明确可知:在塑性变形前,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与螺纹槽45能够旋合于防松螺母100的内螺纹部20。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若防松螺母100向紧固旋转方向前进,孔部30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塑性变形,则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与螺纹槽45形成大致恒定的径向尺寸的外周面 46。换句话说,如图4所示的图示箭头那样,在防松螺母100的孔部30 通过而塑性变形后的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槽45被塑性变形后的螺纹牙44填埋。因此,防松螺母100的内螺纹部20与塑性变形后的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变得无法旋合。
这样,在防松螺母100被紧固后,防松螺母100的内螺纹部20与螺栓40的塑性变形后的部位即外周面46不会啮合。因此,防松螺母100 无法向与螺栓40的紧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向旋转。换句话说,即便在承受因被紧固件50承受振动而导致的紧固部的滑动、或进行旋转等情况下的紧固部的滑动的情况下,防松螺母100也不会发生因反向旋转而导致的松弛。
另外,即便螺栓40的塑性变形后的外周面46欲向反向旋转所导致的松弛方向变形,螺栓40的塑性变形后的部分也从塑性变形的边界47 的部位起连续形成。因此,因防松螺母100的反向旋转所导致的松弛由螺栓40的连续的塑性变形后的外周面46牢固地阻止。或者,即便从边界47起外周面46的一部分变形,外周面46也从该部分起连续形成。由此,因防松螺母100的反向旋转所导致的松弛被限制在最小限度。因而,能够防止因防松螺母100的反向旋转所导致的松弛加剧。
根据实施方式1,防松螺母100具备内螺纹部20,该内螺纹部20 从在一个端面21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且旋合于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防松螺母100具备孔部30,该孔部30从在另一个端面31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且直径小于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外螺纹大径 42。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具备内螺纹部20与孔部30的防松螺母100 从内螺纹部20侧安装于螺栓40,并使防松螺母100相对于要旋合的螺栓40紧固旋转时,利用孔部30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后的外螺纹部41不与防松螺母100的内螺纹部20 旋合。因此,防松螺母100不会向塑性变形后的外螺纹部41的后退方向反向旋转。因而,防松螺母100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反向旋转而导致的松弛。
内螺纹部20的中心线与孔部30的中心线一致。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防松螺母100相对于要旋合的螺栓40紧固旋转时,能够利用孔部30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塑性变形。
内螺纹部20与孔部30相连续地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用户使用工具使防松螺母100向紧固旋转方向旋转时,为了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进入孔部30,需要较大的力。但是,若用户通过较大的力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塑性变形,则塑性变形后的部位难以再次变形。因而,防松螺母100能够更牢固地防止由于反向旋转而导致的松弛。
防松螺母100从内螺纹部20侧安装于螺栓40,在相对于要螺合的螺栓40紧固旋转时,利用孔部30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 塑性变形。
根据这样的结构,塑性变形后的外螺纹部41不与防松螺母100的内螺纹部20旋合。因此,防松螺母100不会向塑性变形后的外螺纹部 41的后退方向反向旋转。因而,防松螺母100能够更牢固地防止由于反向旋转而导致的松弛。
孔部30的孔径形成为: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塑性变形而填埋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槽45,将螺栓40的外螺纹部 41的直径构成为比内螺纹部20的内径23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塑性变形后的外螺纹部41变形为形成不与防松螺母100的内螺纹部20旋合的外周面46的外径尺寸。
防松螺母100具备内螺纹部20,该内螺纹部20从在一个端面21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且旋合于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防松螺母100 具备孔部30,该孔部30从在另一个端面31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且直径小于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外螺纹大径42。作为紧固方法,将防松螺母100从内螺纹部20侧安装于螺栓40。作为紧固方法,在使防松螺母100相对于要旋合的螺栓40紧固旋转时,利用孔部30使螺栓40 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塑性变形。
根据这样的结构,防松螺母100具有与螺栓40旋合的内螺纹部20。因此,在防松螺母100被紧固于螺栓40时,防松螺母100能够向紧固旋转方向即前进方向旋转。另外,防松螺母100以与内螺纹部20连续的方式具有孔部30。而且,在相对于要旋合的螺栓40紧固旋转时,利用孔部30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塑性变形。因此,螺栓 40塑性变形为不与防松螺母100的内螺纹部20旋合的形状。因此,防松螺母100无法向反向旋转方向即后退方向旋转。
特别地,以所紧固的建筑部件的振动或者机械部件的旋转为起因的欲反向旋转的力弱于利用孔部30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 塑性变形的力。因此,防松螺母100不会反向旋转而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外周面46再次变形。因而,防松螺母100能够更牢固地防止以所紧固的建筑部件的振动或机械部件的旋转为起因的反向旋转所导致的松弛。
实施方式2
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防松螺母200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2中,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7所示的防松螺母200具备内螺纹部20、锥形部60、孔部30。
内螺纹部20、锥形部60以及孔部30的沿轴向延伸的中心线一致。
另外,内螺纹部20与孔部30经由锥形部60而连续地形成。
锥形部60具有随着从内螺纹部20趋向孔部30而直径变小的圆锥台形状的内周面。
此外,内螺纹部20以及孔部30呈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
以上结构的防松螺母200在与紧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后退方向以与内螺纹部20连续的方式具有锥形部60。防松螺母200以与锥形部 60的最小孔径连续的方式具有以同一孔径沿轴向延伸的孔部30。若使防松螺母200向紧固旋转方向旋转,则锥形部60将螺栓40的外螺纹部 41的螺纹牙44逐渐压溃而使其塑性变形为不与防松螺母200的内螺纹部20旋合的形状。而且,最后,孔部30使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塑性变形至孔部30的孔径。
因此,用户使用工具使防松螺母200向紧固旋转方向旋转时的力可以小于使实施方式1的防松螺母100旋转的情况下的力。
根据实施方式2,内螺纹部20与孔部30经由随着从内螺纹部20趋向孔部30而直径变小的锥形部60连续地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通过锥形部60时,螺栓40的外螺纹部41的螺纹牙44逐渐进行缩径的塑性变形。因此,用户使用工具使防松螺母200向紧固旋转方向旋转时的力可以较小。
标号说明
20:内螺纹部;21:端面;22:螺纹牙;23:内径;30:孔部;31:端面;40:螺栓;41:外螺纹部;42:外螺纹大径;43:外螺纹小径;44:螺纹牙;45:螺纹槽;46:外周面;47:边界;50:被紧固件;51:安装孔;60:锥形部;100:防松螺母;200:防松螺母。

Claims (7)

1.一种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螺纹部,所述内螺纹部从在一个端面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并旋合于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以及
孔部,所述孔部从在另一个端面开口的开口部起连续形成,孔径小于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外螺纹大径且大于外螺纹小径,
在将所述防松螺母从所述内螺纹部侧安装于所述对象部件,并使所述防松螺母相对于要旋合的所述对象部件紧固旋转时,利用所述孔部使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塑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螺纹部的中心线与所述孔部的中心线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孔部相连续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孔部经由随着从所述内螺纹部趋向所述孔部而直径变小的锥形部相连续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的孔径形成为:使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塑性变形而填埋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槽,将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直径构成为比所述内螺纹部的内径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的孔径形成为:使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塑性变形而填埋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槽,将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直径构成为比所述内螺纹部的内径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的孔径形成为:使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牙塑性变形而填埋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螺纹槽,将所述对象部件的外螺纹部的直径构成为比所述内螺纹部的内径大。
CN201690000313.XU 2016-06-01 2016-06-01 防松螺母 Active CN2070644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6263 WO2017208401A1 (ja) 2016-06-01 2016-06-01 緩み防止ナットおよび締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4445U true CN207064445U (zh) 2018-03-02

Family

ID=60479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0313.XU Active CN207064445U (zh) 2016-06-01 2016-06-01 防松螺母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29671B2 (zh)
CN (1) CN207064445U (zh)
WO (1) WO20172084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9841B2 (ja) * 2019-09-03 2023-05-09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ねじ固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9138Y1 (zh) * 1967-07-25 1971-04-01
JPS5923117A (ja) * 1982-07-30 1984-02-06 株式会社佐賀鉄工所 緩み止めナツト
JPS6286409U (zh) * 1985-11-19 1987-06-02
JPH01166813U (zh) * 1988-04-28 1989-11-22
JPH01166814U (zh) * 1988-04-30 1989-11-22
JP3053251U (ja) * 1998-04-15 1998-10-23 株式会社 エクシオ メガネ用ナット
JP2003166519A (ja) * 2001-12-03 2003-06-13 Maruzen Byora:Kk 樹脂製ゆるみ止めナット
WO2012166552A1 (en) * 2011-06-02 2012-12-06 A. Raymond Et Cie Fasteners manufactured by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WO2015000317A1 (zh) * 2013-07-03 2015-01-08 Xu Songlin 一种防松动圆柱螺纹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208401A1 (ja) 2018-12-20
WO2017208401A1 (ja) 2017-12-07
JP6529671B2 (ja) 2019-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2783B2 (en) Anti-loosening bolt assembly
US9028185B2 (en) Plastic product with insert
US8226339B2 (en) Spin resistant threaded insert
JP2004529698A5 (zh)
JP2006097893A (ja) ねじ山形成ねじを採用した固定装置
JP6482091B2 (ja) 組立て時における嵌合ねじのクロススレッディングを回避するためのおねじ付きのボルトとめねじ付きのナットを有するファスナシステム
CN106640913B (zh) 一种紧固件及制造方法以及紧固件的锁定和解锁方法
CN104314944A (zh) 一种可完全拆除的膨胀螺栓及其拆装方法
CN207064445U (zh) 防松螺母
KR20160003315A (ko) 풀림 방지 나사산 부재
AU2011344915A1 (en) Self-locking screw
RU2666935C2 (ru) Дюбель и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ки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изоляцион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JP2013224705A5 (zh)
CN206364283U (zh) 一种螺纹连接电连接器自锁紧组件
JP2017115907A (ja) 締結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後施工アンカー
US2984279A (en) Locking insert with deformable flange bearing peripheral biting teeth
CN204140587U (zh) 一种可完全拆除的膨胀螺栓
CN207426915U (zh) 一种编码器与电机的连接结构
JP2007327535A (ja) ねじの緩み止め構造
JP6173016B2 (ja) 袋ナ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ねじ込み式アンカー
CN105927642A (zh) 一种地脚膨胀螺母组件
CN204164117U (zh) 一种改进型平爆螺栓组件
CN102619855A (zh) 一种自攻倒扣防松螺母
JP4210567B2 (ja) ナット
JP2004340165A (ja) 緩み止め締結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