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86415U -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86415U
CN205186415U CN201520977197.4U CN201520977197U CN205186415U CN 205186415 U CN205186415 U CN 205186415U CN 201520977197 U CN201520977197 U CN 201520977197U CN 205186415 U CN205186415 U CN 205186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upport
electrodynamic balance
motor
round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71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勇跃
胡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9771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86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86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86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支架、电机驱动机构、转动机构、防翻机构和平衡机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设置在电动平衡扭扭车的两侧,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用于为电动平衡扭扭车提供动力支持;所述平衡机构连接电机驱动机构,所述平衡机构用于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平衡控制;所述防翻机构用于防止电动平衡扭扭车翻身;所述转动机构穿过所述防翻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主轴、轴套和限位螺丝,所述主轴的一端设置凸台用于将主轴卡接在支架内,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设置限位螺丝用于将主轴限位在支架上,所述轴套套在主轴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让用户仅通过脚部实现对平衡车的运动状态控制,同时降低了自身体积,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平衡两轮车,其承载人的两个平台可以相互扭动进而驱动行走。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目前的电动平衡车一般都具有一个操作杆;用户站在平衡车的脚踏平台上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前进、后退及停止,这样的控制也称“手控”。目前平衡车的脚踏平台一般是一块板状的平板,其在使用过程中始终是保持水平状态,无法相对转动,所以无法让用户仅仅通过利用脚部即可对平衡车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解决如何让用户通过利用脚部即可以对平衡车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所述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支架、电机驱动机构、转动机构、防翻机构和平衡机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设置在电动平衡扭扭车的两侧,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用于为电动平衡扭扭车提供动力支持;所述平衡机构连接电机驱动机构,所述平衡机构用于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平衡控制;所述防翻机构用于防止电动平衡扭扭车翻身;所述转动机构穿过所述防翻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主轴、轴套和限位螺丝,所述主轴的一端设置凸台用于将主轴卡接在支架内,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设置限位螺丝用于将主轴限位在支架上,所述轴套套在主轴外。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左外壳和右外壳,所述左外壳和右外壳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外壳或右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前后布置,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靠近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设置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外壳的弧形凸起和第二外壳的弧形凸起连接后处于电机驱动结构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上部靠近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通过第一外壳上连接件来固定,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上部远离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通过第二外壳上连接件来固定,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下部通过外壳下连接件来固定。
进一步地,两个第二外壳连接件上均设置一个显示屏,显示屏与平衡机构连接,其中一个显示屏用于显示电源容量,另外一个显示屏用于显示是否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左外壳和右外壳,所述左外壳和右外壳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外壳或右外壳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上下配合,所述上盖靠近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设置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处于电机驱动机构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靠近另一个上盖的一侧设置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上方设置透明盖。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上部设置装饰件,所述下盖上设置透明镜片,所述透明镜片镶嵌在装饰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支架或右支架中间位置设置空槽,所述空槽用于设置踏板。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上设置防滑垫。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通过固定螺丝连接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翻机构包括防翻机构固定座、防翻机构支架和万向球,所述防翻机构固定座套接在转动机构的轴套上,所述防翻机构固定座设置限位梢,所述限位梢穿过防翻机构固定座且限位在支架上,所述防翻机构支架通过拆装螺丝固定在防翻机构固定座上,所述防翻机构支架的下部设置万向球。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球为两个,所述两个万向球前后对称布置在防翻机构支架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机构包括电源、控制器、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陀螺仪座和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电源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红外光电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平衡扭扭车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转动机构、平衡机构、外壳、支架、踏板均是由两个成对称布置且可相互转动的部件构成,用户利用脚部的力驱动一侧或者两侧的支架、踏板一起扭转,通过传感器发出信号给平衡机构,平衡机构依据内部的控制程序驱动轮毂电机运转,进而使得用户朝前或者朝后运动,这样实现“脚控”,其与“手控”存在明显区别,是一种比较高效的驱动方式;
(2)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机构使用一端设置凸台,另一端设置限位螺丝的主轴来连接两块支架,主轴设置限位螺丝的一端可以固定在支架上,主轴设置凸台的一端可以与另一个支架发生相对转动,使得两块支架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为平衡机构提供控制信号使得驱动轮毂电机工作;
(3)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设置在第二外壳上连接件上,从而提高了电动平衡扭扭车的集成度,减少了显示屏另外所需的空间;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支架中间位置的空槽来放置踏板,这样整体减少整个设备的自身体积;
(5)本实用新型设置防翻机构,通过防翻机构防止电动平衡扭扭车翻身,从而提高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1的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1的电动平衡扭扭车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2的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2的电动平衡扭扭车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13-第一外壳上连接件;14-第二外壳上连接件;141-显示屏;15-外壳下连接件;21-防滑垫;22-踏板;23-左支架;24-右支架;25-限位梢;31-主轴;32-轴套;33-限位螺丝;41-轮毂电机;42-固定螺丝;51-防翻机构固定座;52-防翻机构支架;53-拆装螺丝;54-万向球;61-电源;62-陀镙仪;63-陀镙仪座;64-控制器;101-装饰件;102-上盖;103-透明盖;104-指示灯;71-下盖;72-透明镜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所述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支架、电机驱动机构、转动机构、防翻机构和平衡机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设置在电动平衡扭扭车的两侧,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用于为电动平衡扭扭车提供动力支持;所述平衡机构连接电机驱动机构,所述平衡机构用于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平衡控制;所述防翻机构用于防止电动平衡扭扭车翻身;所述转动机构穿过所述防翻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主轴31、轴套32和限位螺丝33,所述主轴31的一端设置凸台用于将主轴31卡接在支架23或24内,所述主轴31的另一端设置限位螺丝33用于将主轴31限位在支架23或24上,所述轴套32套在主轴31外。
所述外壳包括左外壳和右外壳,所述左外壳和右外壳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外壳或右外壳包括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前后布置,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的靠近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设置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外壳11的弧形凸起和第二外壳12的弧形凸起连接后处于电机驱动结构的上方。
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的上部靠近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通过第一外壳上连接件13来固定,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的上部远离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通过第二外壳上连接件14来固定,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的下部通过外壳下连接件15来固定。
两个第二外壳连接件14上均设置一个显示屏141,显示屏141与平衡机构连接,其中一个显示屏用于显示电源容量,另外一个显示屏用于显示是否工作。
所述支架包括左支架23和右支架24,所述左支架23和右支架24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支架23或右支架24中间位置设置空槽,所述空槽用于设置踏板22。
所述踏板22上设置防滑垫21。
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轮毂电机41,所述轮毂电机41通过固定螺丝42连接在支架23或24上。
所述防翻机构包括防翻机构固定座51、防翻机构支架52和万向球54,所述防翻机构固定座51套接在转动机构的轴套32上,所述防翻机构固定座51设置限位梢25,所述限位梢25穿过防翻机构固定座51且限位在支架23或24上,所述防翻机构支架52通过拆装螺丝53固定在防翻机构固定座51上,所述防翻机构支架52的下部设置万向球54。
所述万向球54为两个,所述两个万向球54前后对称布置在防翻机构支架52的下方。
所述平衡机构包括电源61、控制器64、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62、陀螺仪座63和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电源61与控制器64连接,所述控制器64分别与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62、红外光电传感器连接。
实施例2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所述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支架、电机驱动机构、转动机构、防翻机构和平衡机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设置在电动平衡扭扭车的两侧,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用于为电动平衡扭扭车提供动力支持;所述平衡机构连接电机驱动机构,所述平衡机构用于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平衡控制;所述防翻机构用于防止电动平衡扭扭车翻身;所述转动机构穿过所述防翻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主轴31、轴套32和限位螺丝33,所述主轴31的一端设置凸台用于将主轴31卡接在支架23或24内,所述主轴31的另一端设置限位螺丝33用于将主轴31限位在支架23或24上,所述轴套32套在主轴31外。
所述外壳包括左外壳和右外壳,所述左外壳和右外壳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外壳或右外壳包括上盖102和下盖71,所述上盖102和下盖71上下配合,所述上盖102靠近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设置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处于电机驱动机构的上方。
所述上盖102靠近另一个上盖的一侧设置指示灯104,所述指示灯104上方设置透明盖103。
所述上盖102的上部设置装饰件101,所述下盖71上设置透明镜片72,所述透明镜片72镶嵌在装饰件101上。
所述支架包括左支架23和右支架24,所述左支架23和右支架24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支架23或右支架24中间位置设置空槽,所述空槽用于设置踏板22。
所述踏板22上设置防滑垫21。
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轮毂电机41,所述轮毂电机41通过固定螺丝42连接在支架23或24上。
所述防翻机构包括防翻机构固定座51、防翻机构支架52和万向球54,所述防翻机构固定座51套接在转动机构的轴套32上,所述防翻机构固定座51设置限位梢25,所述限位梢25穿过防翻机构固定座51且限位在支架23或24上,所述防翻机构支架52通过拆装螺丝53固定在防翻机构固定座51上,所述防翻机构支架52的下部设置万向球54。
所述万向球54为两个,所述两个万向球54前后对称布置在防翻机构支架52的下方。
所述平衡机构包括电源61、控制器64、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62、陀螺仪座63和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电源61与控制器64连接,所述控制器64分别与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62、红外光电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支架、电机驱动机构、转动机构、防翻机构和平衡机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设置在电动平衡扭扭车的两侧,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用于为电动平衡扭扭车提供动力支持;所述平衡机构连接电机驱动机构,所述平衡机构用于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平衡控制;所述防翻机构用于防止电动平衡扭扭车翻身;所述转动机构穿过所述防翻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主轴、轴套和限位螺丝,所述主轴的一端设置凸台用于将主轴卡接在支架内,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设置限位螺丝用于将主轴限位在支架上,所述轴套套在主轴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左外壳和右外壳,所述左外壳和右外壳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外壳或右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前后布置,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靠近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设置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外壳的弧形凸起和第二外壳的弧形凸起连接后处于电机驱动结构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上部靠近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通过第一外壳上连接件来固定,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上部远离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通过第二外壳上连接件来固定,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下部通过外壳下连接件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二外壳连接件上均设置一个显示屏,显示屏与平衡机构连接,其中一个显示屏用于显示电源容量,另外一个显示屏用于显示是否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左外壳和右外壳,所述左外壳和右外壳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外壳或右外壳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上下配合,所述上盖靠近电机驱动结构的一侧设置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处于电机驱动机构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靠近另一个上盖的一侧设置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上方设置透明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上部设置装饰件,所述下盖上设置透明镜片,所述透明镜片镶嵌在装饰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支架或右支架中间位置设置空槽,所述空槽用于设置踏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上设置防滑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通过固定螺丝连接在支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翻机构包括防翻机构固定座、防翻机构支架和万向球,所述防翻机构固定座套接在转动机构的轴套上,所述防翻机构固定座设置限位梢,所述限位梢穿过防翻机构固定座且限位在支架上,所述防翻机构支架通过拆装螺丝固定在防翻机构固定座上,所述防翻机构支架的下部设置万向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球为两个,所述两个万向球前后对称布置在防翻机构支架的下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机构包括电源、控制器、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陀螺仪座和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电源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轮毂电机驱动电路、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红外光电传感器连接。
CN201520977197.4U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Active CN205186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7197.4U CN205186415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7197.4U CN205186415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86415U true CN205186415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79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7197.4U Active CN205186415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864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4529A (zh) * 2016-08-16 2016-12-07 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机互动运动装置
CN109050736A (zh) * 2018-08-26 2018-12-21 深圳市领航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4529A (zh) * 2016-08-16 2016-12-07 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机互动运动装置
CN106184529B (zh) * 2016-08-16 2019-10-08 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机互动运动装置
CN109050736A (zh) * 2018-08-26 2018-12-21 深圳市领航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9386A (zh)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CN205311777U (zh)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US20180118297A1 (en) Self-balancing vehicle
US10696347B2 (en) Electric vehicle
CN105539672A (zh) 一种电动平衡两轮车
CN203158157U (zh) 两轮电动车
CN106564546A (zh) 全姿态电动平衡扭扭车
CN105346643B (zh) 电动平衡车
CN105416469A (zh) 电动滑板车
CN102602481A (zh) 两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05203230U (zh) 一种悬浮式两轮电动平衡车
US20190256164A1 (en) Self-balancing scooter
CN205186415U (zh)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CN105774991B (zh) 一种无扶手双轮刚性连接平衡车
CN102815358B (zh) 智能平衡休闲车
CN205440672U (zh) 一种自平衡车
CN205365897U (zh) 一种双轮平衡车
CN204110307U (zh) 一种具有转向功能的自平衡独轮车
CN105905203A (zh) 一种电动独轮踏板平衡车
CN107140081B (zh)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CN205345226U (zh) 一种具有辅助轮的自平衡电动独轮车
CN205131497U (zh)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扭扭车
CN105644679B (zh) 一种人机互动运动车
CN105752238B (zh) 一种人机互动运动车
CN208216902U (zh) 电动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