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0744U - 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0744U
CN204020744U CN201420463334.8U CN201420463334U CN204020744U CN 204020744 U CN204020744 U CN 204020744U CN 201420463334 U CN201420463334 U CN 201420463334U CN 204020744 U CN204020744 U CN 204020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noise reduction
car
mobile phone
hand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633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GPS Co Ltd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GPS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GPS Co Ltd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ChinaGPS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4204633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20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0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0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手机和车机,还包括降噪麦克风,降噪麦克风包括降噪装置以及分别通过音频信号线连接至降噪装置的主麦克风和次麦克风,车机手机互联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主麦克风且靠近驾驶员头部、安装次麦克风且远离驾驶员头部的两个固定装置,降噪装置的输出端与手机的话筒输入端连接,手机将降噪装置提供的信号进行识别获取语音控制指令,进而实现对车机的语音控制。麦克风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无须佩戴,用户说话时不用借助手机的内置麦克风,操作方便,且主麦克风在靠近驾驶员头部的位置,次麦克风与主麦克风保持一定距离,麦克风的位置使得其采集到的信号利于提高后续的降噪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航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背景技术
大多数拥有导航仪的车载终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要面临导航地图太旧、升级太贵、操作不人性化,不能联网享受互联网的乐趣。这些都是车机固有的问题,很多互联网企业以此为使命,推出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如苹果的CarPlay、谷歌的MirrorCast、百度的CatNet,将手机功能在导航仪上使用,让用户体验到小屏到大屏,信息孤岛到联网冲浪的乐趣。同时,手机上的语音识别功能也被搬到了汽车上,这对提高驾驶中操作车机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帮助。手机将音视频(包括导航地图)映射到车机上,并可在车机上直接操作。虽然保证了导航地图的实时更新,并具备实时路况信息,但由于行驶过程中在车机上操控,影响驾驶安全,故可通过手机的语音识别软件直接操控。因为手机的声音和视频到同步到了车机上,相当于直接操作了手机。
但是,手机的语音识别存在一定的缺陷,参考图1,现有技术中利用手机内置的麦克风采集信号,需要靠近手机说话才能实现的,如果控制不好,反而严重影响驾驶,而且手机内的两个麦克风位置靠的近,次麦克风采集到语音信号的可能性比较大,由于降噪算法是主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减去次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作为最终的语音信号,所以如果次麦克风采集到语音信号,则不利于对于后续降噪算法的处理。另外,传统的有线耳机,由于需要从手机连线到司机身上,操作不便;使用传统的蓝牙耳机,由于长期佩戴会导致身体不舒服。而且,在车载环境中,普通耳机没有降噪功能,严重影响语音识别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内置麦克风采集信号导致的语音噪音大、音频采集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手机和车机,还包括降噪麦克风,所述降噪麦克风包括降噪装置以及分别通过音频信号线连接至所述降噪装置的主麦克风和次麦克风,所述车机手机互联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主麦克风且靠近驾驶员头部、安装次麦克风且远离驾驶员头部的两个固定装置,所述降噪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手机的话筒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机将所述降噪装置提供的信号进行识别获取语音控制指令,进而实现对车机的语音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中,所述次麦克风可拆卸连接在远离驾驶员头部的固定装置,所述降噪装置通过音频信号线连接至手机的话筒插孔,所述降噪装置用于根据次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对主麦克风采集的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后发送语音信号到所述手机。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中,每个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载终端顶壁的壳体,所述壳体远离车载终端顶壁的底部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主麦克风/次麦克风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其音头部卡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壳体的靠近车载终端顶壁的一端开设有一供所述主麦克风/次麦克风的音频信号线穿过的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中,每个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载终端顶壁的壳体,所述壳体远离车载终端顶壁的底部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主麦克风/次麦克风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其音头部卡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壳体的靠近车载终端顶壁的一端开设有一缺口,所述主麦克风/次麦克风的音频信号线穿过所述缺口后插接在手机/车机的话筒插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中,所述壳体内腔的形状为圆柱体,壳体底部为开设了所述安装孔的圆弧面,壳体内壁设有一卡持住所述主麦克风/次麦克风的手柄颈部的环形弹片。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中,所述主麦克风/次麦克风与所述安装孔卡接的颈部套设有一用于缓震的垫圈。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中,所述垫圈由具有弹性的塑胶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中,一个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车辆的主驾驶座中前部的顶面,另一个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副驾驶座中前部的顶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中,所述手机为智能手机。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麦克风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无须佩戴,用户说话时不用借助手机的内置麦克风,因此操作方便,而且外置的麦克风的位置可以布局合理,主麦克风固定安装在靠近驾驶员头部的位置,方便采集用户语音,次麦克风与主麦克风保持一定距离,主要用来采集环境噪声,因此两个麦克风的位置选择使得其采集到的信号利于降噪装置的降噪处理,可有效提高后续的降噪效果,降噪获得的语音信号便于后续的识别获取语音控制指令,最终实现对车机的语音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现有技术车机手机互联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的双麦克风未安装时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的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的安装了主麦克风的固定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包括具有导航功能的车机100、手机200,还包括降噪麦克风和两个固定装置300,所述降噪麦克风包括降噪装置30以及外置的主麦克风10和次麦克风20,主麦克风10和次麦克风20分别通过音频信号线连接至所述降噪装置30。
所述手机200优选为智能手机。车机100与手机200通过wifi、蓝牙、或者有线等方式建立通讯连接,实现车机手机互联,手机200的屏幕在车机100上是可以直接控制,关于互联技术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此处不做详述。用户可通过手机200接收语音信号,进而解析出语音控制指令,实现对车机100的语音控制。
参考图3,两个固定装置300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车载终端顶壁,一个固定装置300位于靠近驾驶员头部的位置,另一个固定装置300位于远离所述驾驶员头部的位置,两个固定装置300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主麦克风10与靠近驾驶员头部的固定装置300可拆卸连接,因此主要用于采集用户语音和环境噪声,次麦克风20与另一个固定装置300可拆卸连接,因此主要用于采环境噪声。
参考图4,所述主麦克风10和次麦克风20通过音频信号线连接至降噪装置30,降噪装置30再通过音频信号线插接到手机200的话筒插孔,所述降噪装置30用于根据次麦克风20采集的信号对主麦克风10采集的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后(例如:将主麦克风10的用户语音和环境噪声减去次麦克风20环境噪声后得到语音信号),发送语音信号到所述手机200;所述手机200用于获取所述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进行解析获取语音控制指令,进而实现对车机100的语音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语音信号除了可以直接送往手机200,还可以送往车机100再转至手机200。因为手机200和车机100实现了互联,故语音输入亦可直接从车机100输入(语音信号在车机100中被解码为数字信号再发送给手机200)。手机200的语音识别模块对该语音信号进行解析获取得到语音控制指令。现有技术中利用手机200内置的麦克风获取信语音信号后也是送往语音识别模块进行解析,因此,语音识别模块实现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降噪麦克风可直接选用了市面上常见的产品。降噪麦克风的供电可由车机提供,或者外加干电池实现。
与现有技术中直接利用手机内置的麦克风实现语音采集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外置的主麦克风10和次麦克风20,可直接固定在车载终端的固定装置300内,无须对着手机说话,也不用佩戴耳机。而且外置的麦克风的位置可以布局合理,主麦克风10固定安装在靠近驾驶员头部的位置,方便采集用户语音,次麦克风20与主麦克风10保持一定距离,这样次麦克风20采集到用户语音的可能性降到很小,因此两个麦克风的位置选择使得其采集到的信号可有效提高后续的降噪处理效果。
参考图5和图6,下面详细介绍较佳实施方式中的固定装置300的具体实现。
每个所述固定装置300包括固定在车载终端顶壁的壳体310,壳体310远离车载终端顶壁的底部中心开设有一安装孔311,较佳实施方式中,壳体310具体为圆柱体,壳体310靠近车载终端顶壁的一端外翻形成两个相对的固定部314,固定部314开有螺孔,两个固定部314与车载终端的顶壁通过螺栓固定。
主麦克风10/次麦克风20包括连接音频信号线的手柄和采集信号的音头部。所述壳体310内腔的形状为圆柱体,略大于麦克风的体积。壳体310底部为开设了所述安装孔311的圆弧面,安装孔311的孔径小于音头部的最大直径,壳体310内壁设有一卡持住所述主麦克风10/次麦克风20的手柄颈部的环形弹片313。当然,此处还可以采用两个相对设置的弧形弹片对麦克风进行固定。
所述主麦克风10/次麦克风20位于所述壳体310内,且其音头部穿设过所述环形弹片313后,卡设于所述安装孔311。所述壳体310的靠近车载终端顶壁的一端开设有一缺口312,所述主麦克风10/次麦克风20的音频信号线穿过缺口312。
考虑到车载终端可能会不断颠簸,因此,为了保护麦克风的音头部,优选的,所述主麦克风10/次麦克风20与所述安装孔311卡接的颈部套设有一用于缓震的垫圈,所述垫圈由具有弹性的塑胶材料制成。
固定装置300还可以是其他可拆卸地连接结构,例如吸盘结构,将主麦克风10/次麦克风20绑定在吸盘结构的挂钩上,再将吸盘结构吸附在车辆顶部即可,对于小型的麦克风,还可以直接采用胶贴作为固定装置300,将麦克风粘贴在合适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在互联系统中,控制原始语音的采集源,实现麦克风的采集位置的固定,例如安装位置可以是汽车顶灯、A柱、中控附近等,优选的,所述主麦克风10的固定装置300固定在车辆导航终端的主驾驶座中前部的顶面,此处比较靠近驾驶员的嘴巴,顶面便于固定且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由于次麦克风20的主要用于采集环境噪声,该环境噪声信号最好与主麦克风10采集到的环境噪声相差不大。两个麦克风的位置相距太远的话,采集到的环境噪声之间的差别也就越大,就不能真实的过滤掉环境噪声信号;而两个麦克风的位置相距太近的话,次麦克风20采集到用户语音的可能性也就增加,则不能采集到纯粹的环境噪声,同样不能真实的过滤掉环境噪声。所以次麦克风20的位置需要综合考虑,优选的,所述次麦克风20的固定装置300固定在车辆导航终端的副驾驶座中前部的顶面。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手机(200)和车机(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噪麦克风,所述降噪麦克风包括降噪装置(30)以及分别通过音频信号线连接至所述降噪装置(30)的主麦克风(10)和次麦克风(20),所述车机手机互联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主麦克风(10)且靠近驾驶员头部、安装次麦克风(20)且远离驾驶员头部的两个固定装置(300),所述降噪装置(30)的输出端与所述手机(200)的话筒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机(200)将所述降噪装置提供的信号进行识别获取语音控制指令,进而实现对车机(100)的语音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麦克风(10)可拆卸连接在靠近驾驶员头部的固定装置(300),所述次麦克风(20)可拆卸连接在远离驾驶员头部的固定装置(300),所述降噪装置(30)通过音频信号线连接至手机(200)的话筒插孔,所述降噪装置(30)用于根据次麦克风(20)采集的信号对主麦克风(10)采集的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后发送语音信号到所述手机(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装置(300)包括固定在车载终端顶壁的壳体(310),所述壳体(310)远离车载终端顶壁的底部开设有一安装孔(311),所述主麦克风(10)/次麦克风(20)位于所述壳体(310)内,且其音头部卡设于所述安装孔(311)内,所述壳体(310)的靠近车载终端顶壁的一端开设有一供所述主麦克风(10)/次麦克风(20)的音频信号线穿过的缺口(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0)内腔的形状为圆柱体,壳体(310)底部为开设了所述安装孔(311)的圆弧面,壳体(310)内壁设有一卡持住所述主麦克风(10)/次麦克风(20)的手柄颈部的环形弹片(3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麦克风(10)/次麦克风(20)与所述安装孔(311)卡接的颈部套设有一用于缓震的垫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由具有弹性的塑胶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固定装置(300)设置在车辆的主驾驶座中前部的顶面,另一个所述固定装置(300)设置在车辆的副驾驶座中前部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200)为智能手机。
CN201420463334.8U 2014-08-15 2014-08-15 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Active CN204020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63334.8U CN204020744U (zh) 2014-08-15 2014-08-15 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63334.8U CN204020744U (zh) 2014-08-15 2014-08-15 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0744U true CN204020744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60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63334.8U Active CN204020744U (zh) 2014-08-15 2014-08-15 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2074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1642A (zh) * 2014-12-31 2017-08-29 Pcms控股公司 用于创建收听日志和音乐库的系统和方法
CN108257610A (zh) * 2016-12-27 2018-07-06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机及对应的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711434A (zh) * 2018-04-04 2018-10-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车辆降噪方法及装置
CN111078175A (zh) * 2019-12-25 2020-04-28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邮件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1642A (zh) * 2014-12-31 2017-08-29 Pcms控股公司 用于创建收听日志和音乐库的系统和方法
CN108257610A (zh) * 2016-12-27 2018-07-06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机及对应的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711434A (zh) * 2018-04-04 2018-10-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车辆降噪方法及装置
CN111078175A (zh) * 2019-12-25 2020-04-28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邮件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0744U (zh) 具有降噪双麦克风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US20180359550A1 (en) Digital Vo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Headset Computer
CN205195913U (zh) 一种声控头盔蓝牙耳机
CN105049976B (zh) 一种声音降噪的方法、耳机和终端
CN103595884A (zh) 一种利用智能手机控制情趣用品的方法
CN103037014A (zh) 一种车载系统
CN102647648A (zh) 一种智能耳机
CN104393898A (zh) 一种车用蓝牙通话设备
CN204426842U (zh) 一种蓝牙头盔
CN204733353U (zh) 一种音响
CN208509002U (zh) 手机支架
CN204761638U (zh) 一种共振音响
CN202931568U (zh) 一种汽车遮阳板通话设备
CN205230151U (zh) 一种具备语音对讲功能的行车记录仪
CN110001540A (zh) 一种麦克风与主体分离的智能语音车载支架
CN104095334A (zh) 智能安全帽
CN206117978U (zh) 一种便携式音箱
CN201506417U (zh) 具有音响装置的后视镜
CN201515418U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
CN104967929A (zh) 一种共振音响
CN206856501U (zh) 一种声控式摩托车仪表
CN201267208Y (zh) 带有导航仪的帽子
CN104967928A (zh) 一种音响
CN204906619U (zh) 音箱结构
CN202456614U (zh) 一种帽子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