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6188A - 无缝系统和记录介质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缝系统和记录介质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6188A
CN1666188A CN 03815619 CN03815619A CN1666188A CN 1666188 A CN1666188 A CN 1666188A CN 03815619 CN03815619 CN 03815619 CN 03815619 A CN03815619 A CN 03815619A CN 1666188 A CN1666188 A CN 1666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ocessing
data
machine
identific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8156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岛正明
松本茂
佐波公夫
山田朝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66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6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2Entity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缝系统,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机器请求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数据(5a),把为了实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再开始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登记在数据(5a)中,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数据(5a)取得与用户的识别数据对应的处理识别数据和再开始实现数据,并把根据再开始实现数据得到的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执行结果提供给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

Description

无缝系统和记录介质以及 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用户操作的机器经由网络进行访问的系统和记录介质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般的计算机利用方式,有各用户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计算机的方式。另外,作为一般的计算机利用方式,还有多个用户共同使用公用计算机的方式。
用户在开始使用尚未接通电源的计算机时,首先要接通电源。然后,用户在进行ID管理时,输入自己的用户ID进行注册(登录)。于是,计算机处于利用开始的初始状态。
其后,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利用计算机进行作业。如果作业结束,则用户在结束处理后切断计算机的电源。
这样在计算机利用方式中,用户在想中断作业关闭计算机电源时,需要结束作业,或者取消在执行中的作业后切断电源。
另一方面,存在支援中断作业的中断功能的单体的计算机。
利用支援中断功能的计算机的用户在执行中断处理后关闭电源,而且在再次接通电源后进行再开始处理。于是,用户即使在关闭计算机电源后,也可以继续关闭电源前的作业。
但是,即使使用该中断功能时,在某一计算机中被中断的作业也不能在其他的计算机中再次开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可以在与网络连接的多个终端之间继续作业的无缝(シ一ムレス)系统和程序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
第1发明的无缝系统包括: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管理单元;把为了实现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再开始而使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登录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上的保存单元;当接收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和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把根据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得到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再开始单元。
第2发明的无缝系统包括: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管理单元;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把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再开始单元。
第3发明的无缝系统包括: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管理单元;当在上述机器中发生了中断事件时,把表示中断了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这一情况的状态数据登录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的保存单元;当受理了在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从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取得上述状态数据表示中断的再开始用的处理识别数据,把上述再开始用的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再开始单元。
第4发明的无缝系统包括: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登记在利用状态数据中的管理单元;把为了实现规定处理的再开始而使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的保存单元;当受理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把根据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得到的上述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再开始单元。
第5发明的无缝系统,具备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管理单元;当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还包含其他处理的地址信息时,根据上述地址信息把上述地址信息改写为包含自己系统的链接信息的地址信息的改写单元,上述管理单元如果根据上述改写单元中被改写的地址信息接收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则把接收信息作为上述利用状态信息保存,如果从上述机器接收处理的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则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再开始。
第6发明的无缝系统,具备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和上述处理的状态信息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管理单元;在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埋入把上述机器的上述状态信息通知自己系统的命令的附加单元,上述管理单元当从上述机器受理了上述状态信息时,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当接收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进行处理的再开始。
第7发明的无缝系统,具备管理把从机器速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和上述处理的状态信息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管理单元;当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包含其他处理地址信息时,根据上述地址信息把上述地址信息改写在包含自己系统的链接信息的地址信息中的改写单元;在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埋入把上述机器的上述状态信息通知给自己系统的命令的附加单元,上述管理单元如果根据在上述改写单元中改写的地址信息接收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则把接收信息作为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保存,当从上述机器接收上述状态信息时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如果接收来自上述机器的处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则在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和来自上述机器的处理的再开始的同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再开始。
用上述各无缝系统实施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
而且,在上述各无缝系统中具备的构成要素可以用被读入到计算机中的程序实现。用该程序或者记录有该程序的记录介质,也可以使计算机具有作为上述无缝系统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缝系统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用户概要数据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缝系统的处理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请求了服务的开始、中断、再开始时的处理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从实施方式1中的终端的连接到服务开始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图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用户中断使用中的服务时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用户从另一终端请求服务的再开始时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用户概要数据的转移状态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采用实施方式1的无缝系统的第1服务继续例子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采用实施方式1的无缝系统的第2服务继续例子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采用实施方式1的无缝系统的第3服务继续例子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缝系统和服务服务器之间的第1对话维持例子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缝系统和服务服务器之间的第2对话维持例子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缝系统和服务服务器之间的第3对话维持例子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把实施方式1的无缝系统适用到尤比吉泰斯服务中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无缝系统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终端连接到服务开始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图1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中用户中断利用中的服务时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图1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中用户使用其他终端请求服务的再开始时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用户概要数据转移状态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用户概要数据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4中从终端的连接到服务中断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图2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4中服务中断后用户利用其他终端请求服务的再开始时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无缝系统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图25是表示用户管理数据具体例子的图。
图26是表示状态管理数据具体例子的图。
图27是表示包含在状态管理数据中的请求一例的图。
图28是表示包含在状态管理数据中的执行数据一例的图。
图29是表示作业一例的方框图。
图30是表示从实施方式5中的服务到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1变换例子的方框图。
图31是表示从实施方式5中的服务到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2变换例子的方框图。
图32是表示从实施方式5中的服务到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3变换例子的方框图。
图33是表示从实施方式5中的服务到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4变换例子的方框图。
图34是表示从实施方式5中的服务到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5变换例子的方框图。
图3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中从用户请求服务利用开始到显示内容的前段处理的顺序图。
图3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中从用户请求服务利用开始到显示内容的后段处理的顺序图。
图3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中在内容显示后继续调出服务时的前段动作的顺序图。
图3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中在内容显示后继续调出服务时的后段动作的顺序图。
图3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中中断服务时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40是表示从另一终端再开始在实施方式5中被中断的服务利用时的前段动作的顺序图。
图41是表示从另一终端再开始在实施方式5中被中断的服务利用时的中断动作的顺序图。
图42是表示从另一终端再开始在实施方式5中被中断的服务利用时的后段动作的顺序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无缝系统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图4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中从服务开始到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1变换例子的方框图。
图4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中从服务开始到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2变换例子的方框图。
图4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中从用户请求服务的利用开始到显示内容的前段动作的顺序图。
图4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中从用户请求服务的利用开始到显示内容的后段动作的顺序图。
图4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中在内容显示后继续调出服务时的前段动作的顺序图。
图4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中在内容显示后继续调出服务时的后段动作的顺序图。
图5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中中断作业时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5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中从另一终端再开始被中断的服务利用时的前段动作的顺序图。
图5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6中从另一终端再开始已被中断的服务利用时的后段动作的顺序图。
图5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无缝系统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部分付与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提供被连接在网络上,在多个终端之间实现无缝作业的环境。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终端之间,实现与多个服务有关的无缝作业。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无缝系统1例如经由因特网等那样的网络2,可以与终端群3的各终端31~3n通信。另外,无缝系统1经由网络2与网络服务群4的各种服务41~41n连接。而且,网络2并不只是因特网,也可以是LAN、内部网等其他通信网。
无缝系统1具备记录单元5、终端连接单元6、服务管理单元7、最佳化单元8。
另外,无缝系统1根据和网络服务群4的各种服务41~4n一样的功能提供本地服务9。在无缝系统1和本地服务9之间不介入网络2。而且,本地服务9的存在不是必须的,也可以用全部网络服务构成服务。另外相反也可以用全部本地服务构成服务。
无缝系统1读入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0上无缝系统程序11并执行,据此实现作为终端连接单元6、服务管理单元7、最佳化单元8的功能。
无缝程序11例如可以在1台服务计算机上动作,也可以在被分散于多台计算机上的状态下连带动作。
服务41~4n、9通过执行应用程序、处理步骤、目标、程序等的处理提供给用户。
例如,在服务41~4n,9中有内容配送服务、应用程序配送服务、流动服务、信息检索服务、文件编辑服务、各种业务支援服务等。
在记录单元5中记录具有作为利用状态数据的功能的用户概要数据5a。
图2表示用户概要数据5a的例子。在该例子中,用户概要数据5a具有项目“用户ID”“口令”“服务ID”“状态数据”“属性数据”。另外,在图2的用户概要数据5a中,项目“属性数据”由2个项目“服务属性”“终端属性”构成。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管理的各项目的值以行单位对应。
用户ID是利用服务41~4n,9之一的用户的用户识别数据。
口令和用户ID一同被用于用户认证处理。
用户ID(处理识别数据)是用于识别由用户利用的服务的数据。
状态数据表示用户的服务利用状态。状态数据例如具有“开始”“中断”“再生”等的值。
属性数据是在服务和终端之间共用的数据。例如,属性数据作为熟模式信息,在服务和终端之间发送接收。
所谓服务属性是在服务一侧保持的属性数据。作为服务属性的具体例子,有对话ID、位速率、由用户输入被提供给服务一侧的数据等。
所谓终端属性是在终端一侧保持的属性数据。作为终端属性的具体例子,有显示图像尺寸、配送完时间、由用户输入在终端一侧利用的数据等。
上述状态数据和属性数据是为了实现服务的在开始而使用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利用状态数据和属性数据,但并不是必须利用这些数据,例如也可以只利用状态数据或者属性数据。
终端连接单元6具备数据管理单元6a。
终端连接单元6使用在终端31~3n中之一,根据用户ID以及口令识别请求连接的用户,对每个用户进行用于进行服务的开始·中断·再开始·结束的连接管理。而且,终端连接单元6也可以用其他的手法进行用户识别,例如也可以使用被埋入IC卡等中的电子证明书的方法,和使用指纹认证等的人体认证技术的方法,或者使用组合几种方法等的方法。
数据管理单元6a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登记已受理的用户的用户ID、受理的服务ID、表示该用户的服务的利用状态的状态数据、在该用户操作的终端和服务之间共用的属性数据。
最佳化单元8从由服务提供的内容的显示方式等,各终端31~31n每个的输入·显示规格中选择在连接中的终端中的规格。然后,最佳化单元8把提供给连接中的终端的数据变换为被选择的规格。据此,进行与各终端31~3n对应的数据的最佳化。
另外,最佳化单元8可以把从连接中的终端受理的数据变换为数据提供目标的服务的数据形式。
作为最佳化单元8的实现装置,可以利用各种方法。例如当从某一服务提供的内容是用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或者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扩充置标语言)记述的数据时,可以把称为XSLT的翻译程序软件作为最佳化单元8使用。据此,可以把HTML或者XML的标记变换为另一文字串。例如,即使变化前的内容采用假想在个人计算机中利用的数据形式,也可以把该内容变换为在安装在手机或者电视机等的个人计算机以外的机器上的浏览软件中可以解释的形式。
此外,在最佳化单元8中也可以使用代码转换中间软件等。
服务关联单元7具备开始单元7a、中断单元7b、再开始单元7c。
服务管理单元7的再开始单元7a从实现网络2上的服务41~4n的处理或者实现本地服务9的处理中,特定实现用户请求的服务的处理。
在实现服务41~41n,9的处理的特定中,例如,把从终端提供给无缝系统1的包含在处理请求数据中的一部分字符串作为在因特网的HTTP通信中使用的URL(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同一资源定位法)使用,使用用该URL特定网络2上的处理的方法。
另外,再开始单元7a执行特定的处理,例如取得用内容配送服务提供给用户的内容等,执行特定的处理得到的执行数据。
然后,开始单元7a在已取得的执行数据中,执行用于把从用户操作的终端到受理中断请求的执行数据提供给该终端的控制。
中断单元7b当从终端受理中断请求时,在把表示中断的状态数据和用户ID对应起来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的同时,把属性数据和用户ID对应起来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例如把流内容配送完的时间数据、直至中断由用户输入的数据等作为属性数据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
再开始单元7c当受理用户ID和再开始请求时,根据用户概要数据5a取得与已受理的用户ID关联的服务ID和状态数据。
另外,再开始单元7c选择在已取得的服务ID中状态数据表示中断的服务ID,根据属性数据取得选择出的服务ID表示的服务的再开始后的执行数据,提供给再开始请求的发送终端(相当于再开始作业的再开始机器)。
例如,再开始单元7c根据表示直至中断前的处理执行阶段的属性数据执行处理,求到中断前的阶段复原的执行数据,取得再开始后的执行数据。
例如,再开始单元7c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包含中断之前的执行数据并保存,对于再开始请求的发送终端,可以提供保存着的执行数据。
而且,所谓上述图1的网络服务群4和本地服务9,双方并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只要无缝系统1可以利用其中一方即可。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1的处理一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R1中,终端连接单元6从终端受理请求。
在步骤R2中,终端连接单元6根据已受理的请求,特定用户ID和请求的种类。
在步骤R3中,终端连接单元6根据请求的种类切换以后的处理内容。
当表示中断以及不是再开始时,即当请求的种类开始时,在步骤R4中,终端连接单元6特定服务ID。
在步骤R5中,终端连接单元6把用户ID和服务ID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
在步骤R6中,再开始单元7a取得与服务ID对应的服务的执行数据。
在步骤R7中,终端连接单元6利用最佳化单元8把用再开始单元7a取得的执行数据变换为终端的输出方式。
在步骤R8中,终端连接单元6把变换后的执行数据提供给终端。
当请求的种类中断时,在步骤R9中,中断单元7b特定服务ID。
在步骤R10中,中断单元7b把表示与服务ID对应的服务中断的状态数据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
当请求的种类再开始时,在步骤R11中,再开始单元7c根据用户概要数据5a,与用户ID对应地特定状态数据表示中断的用户ID。
在步骤R12中,再开始单元7c取得特定的服务ID的服务执行数据,根据属性数据取得再开始的服务执行数据。
在步骤R13中,终端连接单元6利用最佳化单元8把由再开始单元7c取得的再开始后的服务执行数据,变换为再开始请求的发送终端的输出方式。
在步骤R14中,终端连接单元6把变换后的服务的执行数据提供给再开始请求的发送终端。而且,图3是表示在无缝系统继续动作的过程中的与每一次来自终端的请求受理对应的动作,在直至达到END后处于再次等待来自终端的请求的状态,接收来自终端的下一请求重复图3的流程图。另外,作为请求的种类加上请求结束的种类,也可以设置成当请求种类是结束时结束图3的流程图的重复这一动作。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1的概略处理一例的流程图。在该图4中,表示请求了服务的开始、中断、再开始时的处理流程。
在步骤S1中,终端连接单元6从用户操作的终端中受理用户ID和服务ID。
在步骤S2中,终端连接单元6把用户ID和服务ID包含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管理。
在步骤S3中,开始单元7a直至从终端接收中断请求前取得与服务ID对应的服务的执行数据。
在步骤S4中,终端连接单元6利用最佳化单元8把由开始单元7a取得的执行数据变换为终端的输出方式。
在步骤S5中,终端连接单元6把变换后的执行数据提供给终端。
在步骤S6中,终端连接单元6从终端中受理中断请求。
在步骤S7中,中断单元7b把表示与服务ID对应的服务的中断的状态数据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
在步骤S8中,终端连接单元6受理再开始请求和用户ID。
在步骤S9中,再开始单元7c根据用户概要数据5a,与用户ID对应地取得状态数据表示中断的服务ID的服务的执行数据,根据属性数据取得再开始后的服务的执行数据。
在步骤S10中,终端连接单元6利用最佳化单元8把由再开始单元7c取得的再开始后的服务的执行数据变换为再开始请求的发送终端的输出数粗活方式。
在步骤S11中,终端连接单元6把变换后的服务的执行数据提供给再开始请求的发送终端。
用图5~图7说明上述那样的无缝系统1的详细动作。
而且,在该图5~图7中,表示中断终端31的服务的利用,用和中断前不同的终端32再次利用同一服务的情况。另外,对于图5~7,说明请求执行实现配送内容的服务41的处理。
图8是表示用户概要数据5a的转移状态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从终端31的连接到服务开始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首先,用户12开始终端31的使用,操作终端31与无缝系统1连接。
受理连接请求的终端连接单元6进行用户认证处理,特定请求连接的用户12。
而且,在用户认证处理中,可以适用任意的方法。例如,作为用户认证处理,用用户概要数据5a管理用户ID和口令,在连接请求时从终端31受理用户ID和口令,如果受理的用户ID和口令和用户概要数据5a的用户ID和口令整合作为认证结束。
以下,终端连接单元6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登记表示用户12处于已开始使用状态这一情况的状态数据。此时刻的用户概要数据5a的内容处于图8的状态T1
如果连接结束,则用户12通过终端31把用户服务ID和服务利用开始请求提供给无缝系统1。服务ID和服务利用开始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6在服务管理单元7中受理。在该图5中,由用户12请求服务41的执行。
服务管理单元7的开始单元7a检索·特定用户12请求利用开始的服务41在哪里,取得有该服务41提供的内容。
例如,服务41当伴随多个画面转移时或者持续性连续提供在时间上连续变化的数据的流服务时,服务管理单元7的开始单元7a取得内容的最初的显示内容。
服务管理单元7的开始单元7a把表示用户12利用服务41这一情况的信息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例如,把服务ID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此时的用户概要数据5a的内容成为图8的状态T2
而且,服务管理单元7的开始单元7a当在利用服务41时从服务41发送终端31必须保持的属性数据时,在把该属性数据中继到终端31的同时,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
例如,当服务显示多个画面时,一般使用终端和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共用对话ID的方法。当使用该方法时,从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中对成为客户机的终端提供对话ID。该对话ID作为属性数据被记录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
此时刻的用户概要数据5a的内容成为图8的状态T3。在该状态T3中,作为项目“服务属性”值记录对话ID。
终端连接单元6把从服务管理单元7的开始单元7a提供的内容提供给最佳化单元8,把内容变换为与终端31的显示规格整合的方式,对终端31提供变换后的内容。
在终端31中显示已受理的内容。用户12对该显示进行操作,根据情况请求下一画面。
图6是表示用户12中断使用中的服务41时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首先,从用户12操作的终端31经由终端连接单元6把中断请求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7。终端31在中断请求中附加在终端31中保持的各种属性数据(终端属性),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7。例如,在终端属性中有在终端31中的显示尺寸、流的再生完成时间等。
服务管理单元7的中断单元7b把附加在中断请求上的终端属性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而且,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管理终端属性不是必须的。
此时的用户概要数据5a的内容成为图8的状态T4
服务管理单元7的中断单元7b如果受理中断请求,则进行服务41的中断处理。作为服务41的中断处理,例如有流服务的再生停止处理等。而且,根据服务41的动作内容,也可以没有障碍地进行服务41的中断处理。
以下,服务管理单元7的中断单元7b把与中断的服务41的执行状态有关的数据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在与服务的执行状态有关的数据中,例如有流服务的再生完成时间数据、在中断的服务中至中断前利用的熟模式信息、位速率、由用户输入的数据等。
此时刻的用户概要数据5a的内容为图8的状态T5
服务管理单元7的中断单元7b把表示由用户12中断了服务41这一情况的状态数据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结束中断处理。在该时刻的用户概要数据5a的内容成为图8的状态T6
服务41的中断处理结束后,用户12的操作终端31把解除无缝系统1和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的请求提供给无缝系统1,终端连接单元6对于用户12把成为连接解除状态这一情况的状态数据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
此时的用户概要数据5a的内容为图8的状态T7
而且,对状态T7的变化也可以省略。这种情况下,并不转移到连接解除状态而继续维持连接状态,表示用户操作终端的状态的状态数据被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
也有终端31的电源断开等的连接解除请求不提供给无缝系统1而终端31的利用结束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变更用户概要数据5a的内容。
图7是表示用户12利用终端32请求服务41的再开始时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首先,用户12操作终端32向终端连接单元6提供连接请求。于是,通过和上述图5的情况一样的用户认证处理,终端连接单元6进行用户的认证。
终端连接单元6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登记表示用户12的切断状态已解除这一情况的状态数据。
此时的用户概要数据5a的内容成为图8的状态T8。在该状态T8中,项目“状态数据”的值从“中断&切断”变更为“中断”。
而且,当用户概要数据5a表示有中断中的服务的这一情况时,终端连接单元6也可以向终端32提供表示哪个服务在中断中的数据。对于一个用户12,当允许中断中的服务有多个的状态下,为了让用户12决定再开始哪个中断中的服务,终端连接单元6把表示哪个访问在中断中的数据提供给终端32,也可以执行用于让用户12选择请求利用再开始的服务用的处理。
另外,终端连接单元6对于可以多视窗显示的终端,因为可以在各个视窗中再显示中断中的全部的服务,所以也可以提供中断中的全部服务的执行数据。
以下,用户12如果操作终端32请求中断中的服务的再利用开始,则利用再开始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6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7。
服务管理单元7的再开始单元7c响应利用再开始请求,根据用户概要数据5a的状态数据选择中断中的服务,利用被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的各种属性数据访问服务41,取得在中断之前被显示的内容接着的内容。
服务管理单元7的在再开始单元7c当从服务41中受理了服务属性时,把服务属性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
服务管理单元7的再开始单元7c把表示服务41再开始这一情况的状态数据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把再开始后的内容提供给终端连接单元6。
在此时的用户概要数据5a的内容为图8的状态T9
终端连接单元6用最佳化单元8进行内容显示方式的最佳化,把变换后的内容提供给终端32。据此,即使适用终端31和终端32不同的输入输出规格,这种规格不同也没有关系,可以接着执行服务41。
图9是表示采用无缝系统1的第1服务继续例子的方框图。
在中断前的终端通信软件13和无缝系统1的终端连接单元6之间,发送接收在时间分开的事件,提供服务。
终端连接单元6在服务中断后还维持在中断前的终端通信软件13和无缝系统1之间通信中利用的对话。
从中断前的中断通信软件13提供给无缝系统1的输入数据由无缝系统1登记。
当服务中断,其后再次开始时,无缝系统1的再开始单元7c使用记录后的输入数据执行服务,终端连接单元6利用维持的对话,把已执行的服务的执行数据发送到再次开始请求的发送终端的通信软件13中。
而且,当在用户概要数据5a登记有中断之前的执行数据时,再开始单元7c取得该中断之前的执行数据,终端连接单元6也可以把该终端之前的执行数据提供给再开始请求的发送终端。
据此,用户可以通过只再连接于无缝系统1继续接受服务。
图10是表示无缝系统1的第2服务继续例子的方框图。
在中断前的终端的浏览器14和无缝系统1之间进行模拟对话管理。当在中断前的终端的浏览器14和无缝系统1之间不进行一定时间通信时,发生对话超时。
当中断服务时,终端连接单元6定期发生用于对话更新的请求,防止对话超时维持对话。
当服务中断,其后再开始时,终端连接单元6利用维持的对话,与再开始请求的发送终端的浏览器14连接。据此,用户可以用浏览器14继续使用已中断的服务。
图11是表示采用无缝系统1的第3服务继续例子的方框图。
在中断前的终端的再生软件15和无缝系统1的终端连接单元6之间,发送接收时间上连续的事件,提供服务。在此,假设从无缝系统1向再生软件15提供用于流服务的内容。
终端连接单元6即使在服务中断后也维持再生软件15和无缝系统1之间的对话。
无缝系统1的中断单元7b在中断前记录再生结束的点。
当在流服务自身中具备有中断功能时,再开始单元7c对流服务指定再生后的点,指示再开始。
当在流服务自身中不具备中断功能时,再开始单元7c暂时从流服务中受理内容,从再生完的点中开始得到后面的部分,终端连接单元6从再生完的点中把后面部分发送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终端的再生软件15中。
而且,如图12~图14所示,可以是无缝系统1分别用和上述图9~图11同样的方法,维持和提供与无缝系统1的服务的服务的服务器4s之间的对话,继续服务。
图15是表示把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1适用到尤比吉泰斯(ユビキタス)系统中的例子的方框图。
在尤比吉泰斯系统中,例如在电视机161、冷藏库162、电子测距163、电话164、汽车导航装置165等各种机器中具备通信单元17,该各种机器可以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终端使用。
通过在这样的尤比吉泰斯系统中适用无缝系统1,即使在某一机器中中断作业,也可以在其他机器中适宜地、快速、容易再开始作业。例如,可以用电话164继续在电视机161中进行的作业。
另外,即使输入方式、输出方式不同,用户也可以进行适宜于在该时刻适宜于操作的机器的输入、输出。
而且,作为尤比吉泰斯系统的终端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注台式计算机、便携型计算机、手机、游戏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音频机器等各种机器。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切换用户操作的终端时,也可以在以后的终端中继续在前面终端中的服务,可以实现服务的继续。
当用另一终端再次开始在某一终端中中断的作业时,并不限于中断了作业的终端具备的输入输出装置(例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或者显示形式,和再开始作业的终端具备的输入输出装置或者显示形式。即使在这样时,也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用最佳化单元8从无缝系统1向终端提供适宜于终端的数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可以自由组合,另外也可以分割为多个要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连接单元6、服务管理单元7、最佳化单元8也可以用硬件实现。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述了管理作为属性如上述图2所示那样的“服务属性”“终端属性”这2种数据的例子,但也可以只管理这2种数据中一方。
例如当只利用服务属性时,在终端上的显示大小等的终端一侧上管理的信息丢失,但对于在中断之前从服务41向终端提供的数据的属性值作为服务属性保存。因此,可以再开始服务41的处理。另外,即使不进行终端处理,强制从网络切断终端,终端属性未被记录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上,也可以进行最低限度的再开始处理。
例如当只利用终端属性时,相当于服务属性的信息也有保持在终端中的情况,通过在中断处理时从终端中把相当于服务属性的信息作为终端属性登记,可以再开始服务41的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图2所示,在用户概要数据5a中管理状态数据,但管理状态数据不是必须的。当不管理状态数据时,在上述图7的再开始处理中,通过对于与从终端接收到的用户ID对应的服务ID全部设置成再开始状态,可以不管理状态数据而再开始被中断的处理。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用户概要数据中记录信息,作为在此后处理的再开始中利用的密钥的信息使用用户ID的例子,但也可以利用从用户概要数据中特定需要的信息的用户ID以外的信息。例如,在成为终端的每个机器中通过和用户ID同样用用户概要数据管理唯一分配的机器ID,可以把机器ID作为和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ID起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另外例如在中断处理时也可以利用被记录到用户样板的服务ID。对于作为特定用户概要数据内的信息的装置可以利用用户ID以外的信息,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也一样。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说明上述实施方式1的无缝系统1的变形例子。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终端31包括:对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输入单元31a、对用户输出处理执行数据的输出单元31b、控制和无缝系统18通信的通信单元17。
无缝系统18可以经由网络2和终端31连接通信,另外和提供服务的应用程序功能19(处理步骤或者线程)连接。而且,应用程序功能19可以和无缝系统18在同一硬件上,也可以在不同的硬件上。应用程序功能19和无缝系统18可以经由网络2连接。
无缝系统18具备记录单元5、控制单元21、最佳化单元8。
无缝系统18读出被记录在记录介质22上的无缝程序23,通过执行实现作为控制单元21、最佳化单元8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缝程序23例如可以在1台服务器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以分散在多台计算机上的状态连带动作。
记录单元5记录利用状态数据5b。
控制单元21包含作为上述实施方式1的服务管理单元7和终端连接单元6的功能。
说明上述那样的无缝系统18的概要。
终端31向无缝系统18提供包含操作终端31之用户的用户ID的处理请求和终端的种类,请求执行与自己的种类相应的形式的处理。
无缝系统18的控制单元21如果受理来自终端31的处理请求和终端的种类,则把终端31的种类和处理请求送到最佳化单元8。
最佳化单元8根据从控制单元21接收到的终端31的种类信息,把处理请求变换为无缝系统18的形式,返回到控制单元21。
控制单元21参照利用状态数据5b,根据包含在处理请求中的用户ID执行用户认证处理。
当用户未被认证时,控制单元21向终端31请求用户的认证数据。
根据来自控制单元21的认证数据的请求,终端31把用户的认证数据提供给无缝系统18。
无缝系统18的控制单元21从终端31接收认证数据。
控制单元21根据认证数据进行用户认证处理。
控制单元21如果用户得到认证,则把结果登记在利用状态数据5b中,把输入输出形式变换后的处理请求和利用状态数据5b一并形成处理请求,送到应用程序功能19。
当由控制单元21用户得到认证时,应用程序功能19对于用户执行过去从用户接受处理请求,与受理的处理请求对应的处理。
因而,应用程序功能19当由控制单元21认证了用户时,根据已受理的处理请求进行过去的处理,如果过去的处理结束则处于等待下一处理请求的状态。
另一方面,控制单元21当用控制单元21未认证用户时,把应用程序的认证请求和输入输出形式变换后的处理请求发送到应用程序功能19。
应用程序功能19当用户未被控制单元21认证时,从控制单元21受理应用程序的认证请求,执行应用程序的认证处理。
这样,当执行采用应用程序的认证处理时,应用程序功能19对于用户还未执行过去未从用户接受处理请求,与现在受理的处理请求对应的处理。
因而,应用程序功能19重新开始与处理请求相应的处理,如果处理结束则处于下一处理请求的等待状态。
而且,在上述的例子中,应用程序的认证请求和输入输出形式变换后的处理请求一起从控制单元21提供给应用程序功能19。但是,应用程序的认证请求和输入输出形式变换后的处理请求,也可以分别从控制单元21向应用程序功能19提供。这种情况下,在根据应用程序的认证请求进行认证处理后,从控制单元21向应用程序功能19提供输入输出形式变换后的处理请求。
应用程序功能19把由处理的执行得到的执行数据返回到控制单元21。
控制单元21把处理的状态数据存储在利用状态数据5b中,把执行数据和终端的种类一同送到最佳化单元8。
最佳化单元8把从控制单元21接收到的执行数据变换为与终端31的种类相应的形式,返回到控制单元21。
控制单元21把从最佳化单元8受理的变换后的执行数据提供给终端31。
终端31显示从无缝系统18接收到的执行数据。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以后容易继续用户已中断的处理。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可以自由地组合,另外可以分割成多个要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21、最佳化单元8可以用硬件实现。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多个终端之间只对某一特定的服务提供无缝操作环境的无缝系统。
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的构成假设和上述图1一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目的是只对某一特定的服务实现无缝作业。因而,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可以经由网络只和该特定的服务连接进行发送接收,或者只把该特定的服务作为本地服务保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缝系统中,以往所提供的服务是单数,所以可以省略服务ID和状态数据的管理。
用图17~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的详细动作。
而且,在该图17~图19中表示中断由用户12的终端31利用的服务41,在和中断前不同的终端32上再次利用同样的服务41的情况。
另外,对于图17~图19说明请求执行实现配送内容的服务41的处理。
图20是表示用户概要数据的内容的转移状态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从终端31的连接到服务开始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首先,用户12开始使用终端31,操作终端31连接到无缝系统。
接收到连接请求的终端连接单元进行用户认证处理,特定请求连接的用户12。
如果连接完成,则用户12通过终端31把服务利用开始请求提供给无缝系统。服务利用开始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
服务管理单元的开始单元取得用用户12请求利用开始的服务41提供的内容。
服务管理单元的开始单元当在利用服务41时终端31必须保持的属性数据从服务41提供时,在终端31中中继该属性数据的同时,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上。服务管理单元的开始单元例如把对话ID作为属性数据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中。
在此时的用户概要数据的内容为图20的状态U1。在该状态U1中,作为项目“服务属性”的值登记对话ID。
终端连接单元把从服务管理单元的开始单元提供的内容提供给最佳化单元,把内容变换为与终端31的显示规格整合后的方式,对终端31提供变换后的内容。
在终端31中,显示从服务41经由无缝系统接收到的内容。用户12对该显示进行操作,根据需要请求下一画面。
图18是表示用户12中断利用中的服务41时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首先,从用户12操作的终端31中断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终端31在中断请求上附加被保持在终端31上的各种属性数据(终端属性),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
服务管理单元的中断单元把附加在中断请求上的终端属性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中。而且,不是必须用用户概要数据管理终端属性。
在此时刻的用户概要数据的内容为图20的状态U2
服务管理单元的中断单元如果受理中断请求,则进行服务41的中断处理。
以下,服务管理单元的中断部分把与中断后的服务41的执行状态有关的数据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中,结束中断处理。
此时的用户概要数据的内容为图20的状态U3
在服务41的中断处理后,用户12发送解除无缝系统和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的请求,终端连接单元解除连接。而且,也有不把断开终端31的电源等连接请求提供给无缝系统而终端31的使用结束的情况。
图19是表示用户12利用终端32请求服务41的再开始时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首先,用户12操作终端32向终端连接单元提供连接请求。于是,终端连接单元进行用户的认证。终端连接单元也可以向终端32提供服务41是否处于中断中。例如,当在用户概要数据中存在属性数据时,服务41判断为中断中。
以下,用户12操作终端32如果请求中断中的服务41的利用再开始,则利用再开始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
服务管理单元的再开始单元根据利用再开始请求,利用被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中的各种属性数据访问服务41,取得接着中断之前显示之内容的内容。
服务管理单元的再开始单元在从服务41发送了服务属性时,把服务属性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中。
服务管理单元的再开始单元把再开始后的内容提供给终端连接单元。
终端连接单元经由最佳化单元进行内容显示方式的最佳化,把变换后的内容提供给终端32。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当对于特定的服务切换用户操作的终端时,可以把在前面终端中的作业状态在后面的终端中接着进行,可以实现服务的继续。据此,可以提高用户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还可以削减管理项目,可以简化用于作业再开始的处理。
(实施方式4)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当根据规定的规则按顺序利用多个服务的组合时,提供实现从中断后的服务的作业再开始的环境的无缝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利用旅店的预订服务,当在旅店预订完成后利用飞机票的预订服务时,如果飞机票的预先服务中断,则维持旅店的预订结果,可以从飞机票的预订再开始作业。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的构成,适用从上述图1所示的无缝系统中删除中断单元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在按时序利用的多个服务中,因为只要可以识别已被中断的服务即可,所以管理用户ID和服务ID。
图2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概要数据的一例。
用图22以及图2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的详细动作。
而且,在该图22以及图23中,表示中断用户12的终端31的服务利用,用和中断前不同的终端32再次利用已中断的服务的情况。
图22是表示从终端31的连接到服务中断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首先,用户12开始终端31的利用,操作终端31与无缝系统1连接。
接收到连接请求的终端连接单元进行用户认证处理,特定请求连接的用户12。
如果连接结束,则用户12通过终端31向无缝计算机提供服务ID和服务利用开始请求。服务ID和服务利用开始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
服务关联单元的再开始单元检索·特定用户12请求了利用开始的服务在哪里,取得用该服务提供的内容。
服务管理单元的开始单元把用户12利用的服务ID记录在用户概要数据中。
在上述图21中,表示在此时刻的用户概要数据5c的内容。
而且,服务管理单元的开始单元把已取得的内容提供给终端连接单元。
终端连接单元把从服务管理单元的开始单元提供的内容提供给最佳化单元,把内容变换为与终端31的显示规格整合的方式,对终端31提供变换后的内容。
在终端31中显示已受理的内容。用户12对该显示进行操作,根据需要请求下一画面。
当从某一服务向另一服务移动动作时,重复上述动作。如果动作从某一服务向另一服务切换,则在用户概要数据5c中登记切换以后服务的服务ID。在本实施方式中,始终把特定用户的利用中的服务的用户ID记录在用户概要数据5c上。
图23是服务中断后,用户12利用终端32请求服务的再开始时的动作例子的顺序图。
首先,用户12操作终端32向终端连接单元发送连接请求。
终端连接单元当在用户概要数据5c中登记服务ID时,也可以向终端32提供该服务ID。
以下,如果用户12操作终端32请求中断中的服务的利用再开始,则利用再开始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
服务管理单元的再开始单元根据利用再开始请求访问被登记在用户概要数据5c上的服务ID表示的服务,取得接着在中断之前显示之内容的内容。
服务管理单元的再开始单元把再开始后的内容提供给终端连接单元6。
终端连接单元经由最佳化单元进行内容的显示方式的最佳化,把变换后的内容提供给终端32。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当利用多个服务时,可以从中断的服务开始作业,可以提高用户的作业效率。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中继用户操作的终端和对该终端提供服务的处理之间的无缝系统。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构成的方框图。
无缝系统50具备记录单元5。被记录在记录单元5上的用户概要数据58包含用户管理表数据58a、状态管理数据58b。
无缝系统50读入被记录在记录介质51上的无缝程序52,通过执行实现具有作为终端连接单元55、用户管理单元56、数据管理单元57、服务管理单元59、改写单元60、最佳化单元8的功能。
无缝程序50例如可以在1台服务器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以分散在多台计算机上的状态连带运行。
终端群53的个终端531~53n经由网络2与无缝系统50连接。各终端531~53n分别具备浏览器541~54n。
终端连接单元55接收来自用户操作的终端的连接请求识别用户,对每个用户进行与服务开始·中断·再开始·结束有关的连接管理,把服务的执行数据提供给用户操作的终端。
最佳化单元8识别每种终端的输入·显示功能的规格,把由服务提供的内容的显示方式等在连接中的终端中最佳化。
而且,最佳化单元8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例如,当不需要与终端功能一致地改变内容的显示方式时,可以省略最佳化单元8。
用户管理单元56管理包含用户样板信息的用户管理数据58a。在用户管理数据58a中至少包含用于特定用户的用户ID。另外,在用户管理表58a中,包含口令或者用户特定用的数据(证明书等)。而且,用户管理数据58a代替用户ID以及口令,可以管理特定服务的提供目标用的其他的数据。以下的情况也一样。
另外,用户管理数据58a也可以包含表示用户的无缝系统50的利用状态的数据等。
图25是表示用户管理数据58a的具体例子的图。用户管理数据58a由项目“用户ID”“口令”“系统状态”构成。在项目“系统状态”中配置对用户表示无缝系统50在使用中还是不在使用中的值。即,被配置在项目“系统状态”中的值相当于表示无缝系统50的利用状态的数据。
例如,从图25的用户管理数据58a可以识别用户“A_taro”的口令是“A”,系统状态是“利用中”,用户“A_taro”现在正在使用无缝系统50。
上述图24的数据管理单元57至少管理包含表示每个用户的服务使用状态数据的状态管理数据58b。
图26是表示状态管理数据58b的具体例子的图。状态管理数据58b由项目“用户ID”“URL”“作业ID”“请求”“请求执行数据”“服务状态”构成。而且,在状态管理数据58b的管理项目中可以加入Web页的识别信息等。
在项目“URL”中配置特定提供服务的处理的URL。被配置在该项目“URL”中的URL相当于处理识别数据。
在项目“服务状态”中配置对用户表示服务的使用状态的数据。即,在项目“服务状态”中,对于项目“用户ID”表示的用户配置表示项目“URL”表示的服务是怎样的状态的数据。
在项目“请求”中例如配置如图27所示那样表示请求的数据61。表示该请求的数据61当在从终端对无缝系统50发送用于利用主机“xxx”的服务“/xxx.html”的请求时,是表示从无缝系统50的服务管理单元59对主机“xxx”发送的请求的数据的一例。该例子是表示对于主机“xxx”求服务“/xxx.html”执行的HTTP请求数据的例子。而且,所谓“主机”是提供图24的服务41~4n的机器。
而且,在该图27所示的例子中,表示用状态管理数据58b管理作为表示请求的数据61对主机“xxx”发送的HTTP请求全体的情况,但也可以用状态管理表58b只管理URL。
在项目“请求执行数据”中配置例如象图28所示那样的,相对表示被配置在项目“请求”中的请求的数据的服务执行数据62。图28的例子表示的服务执行数据62是从主机“xxx”对无缝系统50发送作为执行了图27请求的结果的数据的例子。
而且,在该图28中,表示作为执行数据62用状态管理数据58b管理HTTP响应全体的情况,但执行数据62不用状态管理数据58b管理也可以。
在项目“作业ID”中管理作业ID(作业识别数据),该作业ID表示项目“URL”表示的服务所属的作业(服务流程)。
在此,所谓作业是为了某一目的用户请求的至少一个处理流程。
在图29中表示作业的例子。例如,执行飞机票预订服务,把执行旅店预订服务的一连串的流程作为旅行预订作业。
例如,从上述图26的状态管理数据58b中可以确认,用户“B_jir0”结束属于作业“T9876”的服务“http://yyy/yyy.html”,中断属于作业“T9876”的服务“http://zzz/zzz.html”。
上述图24的服务管理单元59从网络2上的服务群4或者局部环境的服务9中特定由用户请求利用的服务,取得由该特定出的服务提供的内容。而且,本地服务9以及网络服务群4的各服务至少存在1个即可。
另外,服务管理单元59进行开始·中断·再开始·结束等的服务状态的控制,经由数据管理单元57把包含表示服务状态的数据的状态管理数据58b记录在记录单元5中。
改写单元60因为可以请求在无缝系统50中的用户服务利用状态的管理,以及从Web浏览器到无缝系统50的例如作业中断等,所以可以改写从网络服务群4和本地服务9中得到的内容中的超级链接信息。
例如,改写单元60因为对网络服务群4和本地服务9的访问经由无缝系统50进行,所以改写从网络服务群4和本地服务9提供给Web浏览器的内容中的超级链接信息。这样,由于内容中的超级链接信息经由无缝系统50改写,因而用无缝系统50中继在终端和服务之间发送接收的内容或者请求。然后,因为经由无缝系统50终端对网络服务群4和本地服务9进行访问,所以在服务管理单元中可以进行服务状态的控制,在状态管理数据58b中可以记录管理服务状态的数据。
图30是表示从服务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1变换例的方框图。而且,在图30中,表示无缝系统50称为“server:服务器”这一名字的情况。
改写单元60在抽出包含在从服务中提供的改写前的执行数据77的<A>标记的超级链接“/yyy”的同时,识别提供超级链接“/yyy”表示的服务的主机名“xxx”。而且,在变换前的执行数据77中,超级链接信息由href指定指定。
以下,改写单元60根据向无缝系统50通知请求用的URL“http://server/request”和已识别的主机名“xxx”和已抽出的超级链接“/yyy”,把包含在变换前的执行数据77中的<A>标记的内容改写为<AHREF=http://server/request?url=http://xxx/yyy>,制成改写后的执行数据77a。
改写后的执行数据77a经由最佳化单元8、终端连接单元6发送到终端。利用终端的用户通过点击包含在该改写后的执行数据77a中的超级链接,如果进行下一想利用的服务的利用请求,则该请求可以对无缝系统50通知。这是因为改写基础的超级链接信息向无缝系统通知请求的缘故。如果假设不改写超级链接信息把执行数据发送到终端时,终端点击包含在执行数据中的超级链接,则并不是向无缝系统50而是向主机“xxx”通知请求,不能得到在无缝系统50中表示服务的利用状态的数据。
在上述的例子中,“http://server/request”的部分是对无缝系统50的链接信息。即,根据包含在内容中的其他的处理地址信息(在上述例子中是“/yyy”),被改写为包含无缝系统50自身(自己)的链接信息的地址信息。在此,当识别主机名“xxx”时,如果与执行数据对应的请求从机器发送给无缝系统50,则因为在该请求中包含“http://server/request?url=http://xxx/○○○”这一信息,所以暂时保存该URL信息(用存储等)。然后,如果从执行数据中抽出超级链接“/yyy”,则从该URL信息中识别提供超级链接“/yyy”表示的服务的主机名“xxx”。
图31是表示从服务中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2变形例子的方框图。
改写单元60在抽出包含在从服务中提供的变换前的执行数据77的<A>标记中的超级链接“/yyy”的同时,识别提供超级链接“/yyy”表示的服务的主机名“xxx”和作业ID“1234”。
以下,改写单元60根据用于向无缝系统50通知请求的URL“http://server/request”和已识别的主机名“xxx”和已抽出的超级链接“/yyy”和已识别的作业ID(taskID)“12345”,把包含在变换前的执行数据77中的<A>标记的内容改写为<AHREF=http://server/request?url=http://xxx/yyy&tasked=12345>,制成改写后的执行数据77b。
图32是表示从服务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3变换例子的方框图。
改写单元60一并把指定执行数据77中的URL的基本部分的<BASE>标记追加记入到执行数据77。
据此,即使不改写从服务中提供的变换前的执行数据77中的各<A>标记的内容,也可以如经由无缝系统50访问服务器那样改写执行数据77中的超级链接。
图33是表示从访问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4变换例子的方框图。
改写单元60抽出包含在变换前的执行数据77的<A>标记中的超级链接“/yyy”,把根据付与了链接ID和超级链接关系的数据78抽出的超级链接“/yyy”变换为链接ID“L123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78被记录在记录单元5中,可以经由数据管理单元57访问。
以下,改写单元60根据用于向无缝系统50通知请求的URL“http://server/request”和链接ID“L1234”,把包含在变换前的执行数据77中的<A>标记的内容改写为<AHREF=http://server/request?linkid=L1234>,制成改写后的执行数据77d。
在该改写后的执行数据77d被送到终端中后,当通过用户进行超级链接点击进行了新的服务利用请求时,服务管理单元59如果从终端经由终端连接单元55受理链接ID,则根据数据78把链接ID变换为URL,对该URL表示的服务发出请求。
图34是表示从服务提供给Web浏览器的执行数据的第5变形例子的方框图。
改写单元60把用于进行中断请求的超级链接79埋入改写前的执行数据77,制成改写后的执行数据77e。
另外,为了记录作业的继续性,在超级链接79上附加作业ID。附加有作业ID的改写当用户并行实施多个作业(例如旅行预订作业和旅行目的地观光信息收集作业)时,在区别该多个作业中特别有效。
在执行数据77e中,装入进行中断请求的暂停任务功能。表示执行数据77e的浏览器当按下中断键时,把中断作业ID(112233)表示的作业的请求提供给无缝系统50。
通过这样的改写单元60的处理,经由无缝系统50在服务和终端之间发送接收请求和执行数据。
用图35~图42说明上述那样的无缝系统50的动作。图35~图42表示按照时间顺序继续的一连串的动作。
图35以及图36是表示从用户请求服务的利用开始后到内容显示前的动作的顺序图。
首先,用户开始终端的利用,操作终端与无缝系统50连接。例如,表示由无缝系统50提供的无缝服务的URL(地址)由用户指定,对该被指定的地址要求连接,对无缝系统50进行连接。
接收到连接请求的终端连接单元55进行用户认证,认证进行连接请求的用户。
而且,在用户认证方法中可以利用各种方法。例如,终端连接单元55在连接要求时在从终端受理的用户ID以及口令和在用户管理单元56中被管理的用户管理数据58a的用户ID以及口令一致时完成认证。另外,终端连接单元55也可以使用电子说明书进行用户的认证。
以下,终端连接单元55使用用户管理单元57在用户管理数据58a中登记用户已处于利用开始状态这一信息。
连接完成后,用户操作终端指定想利用的服务,对无缝系统50提供服务利用开始请求。
服务利用开始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55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59。
服务管理单元59核对从终端受理的请求内容。
服务管理单元59在受理的请求是服务开始请求时,取出作为开始对象指定的服务的服务识别数据。作为服务识别数据,例如使用网络服务的URL。另外,代替URL,为了指定服务也可以把由无缝系统50管理的特定的ID作为服务识别数据使用。
以下,服务管理单元59调出数据管理单元57,把表示来自终端的请求的信息记录在状态管理数据58b中。作为表示来自终端的请求的信息,例如有URL。或者,可以使用从终端发送到无缝系统50的HTTP请求数据。或者,接收来自终端的请求,使用在无缝系统50调出网络服务群4的服务时发送的HTTP请求数据。
服务管理单元59根据从终端指定的调出对象的服务的服务识别数据,对进行服务提供的网络服务的服务器和本地服务的服务器请求服务。
例如,当服务识别数据为指定HTTP协议的URL时,服务管理单元59对HTTP服务器进行HTTP请求。然后,服务管理单元59作为该请求的应答受理内容,使用数据管理单元57把内容登记在状态管理数据58b中。而且,服务管理单元59使用数据管理单元57还把利用状态数据等登记在状态管理数据58b中。例如,表示从终端指定的服务的开始的信息被登记在状态管理数据58b上。
以下,改写单元60进行在内容中埋入与中断·再开始有关的信息的改写处理。
例如,当用户点击内容中的超级链接时,无缝系统50为了提供中断·再开始功能,在用户点击超级链接的时刻,需要调出无缝系统50。
因此,改写内容中的超级链接,经由无缝系统50进行超级链接的改写,使得调出被指定在原内容中的超级链接。
即,改写单元60改写提供给终端的内容中的超级链接,使得可以访问从用户操作的终端经由无缝系统50提供服务的一侧。
终端连接单元55从改写单元60受理改写后的内容。另外,终端连接单元55调出最佳化单元8把超级链接的改写后的内容变换为与终端显示功能和输入功能一致的方式。然后,终端连接单元55把变换后的内容提供给终端。
在终端中显示被提供的内容。
用户对该内容的显示进行操作,根据情况请求下一画面。
而且,作为最佳化单元8的实现手段考虑了各种方法。例如,也可以把代码转换中间软件等利用在最佳化单元8中。
图37以及图38是表示在内容显示后继续调出服务时的动作的顺序图。点击所提供的内容中的超级链接,直至调出下一内容(HTML页)的动作相当于该图37以及图38。
被显示在终端上的内容是用改写单元60改写的内容。因此,以下被点击的超级链接并不是被记述在原内容中的链接,而是被处理成经由无缝系统50的链接。因而,用户只要和利用用一般的HTTP服务器提供的网络服务时一样地点击超级链接,就可以对无缝系统50请求服务利用继续。据此,无缝系统50中继终端和网络访问的交换,可以在中继的时刻取得用于用户利用的服务中断·再开始的信息。
首先,用户点击超级链接。于是,从终端向终端连接单元55提供服务利用请求。服务利用开始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55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59。
服务管理单元59核对从终端受理的请求内容。
服务管理单元59当从终端受理的请求是服务利用请求时,取出服务识别数据。在此时取出的服务识别数据是在前面调出时由改写单元60改写的信息。该被取出的服务识别数据是可以特定用原内容指定的URL的信息。
以下,服务管理单元59调出数据管理单元57记录来自终端的请求。
在图37以及图38中,以后的处理和上述图35以及图36的情况一样。即,向从服务管理单元59提供服务的网络服务的服务器或者本地服务的服务器提供请求。在进行内容的记录和内容的改写等的处理后,把内容提供给终端。
图39是从上述图38的状态到中断服务时的动作的顺序图。
用户在中断服务的时刻,对无缝系统50提供服务的中断请求。
服务中断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55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59。服务管理单元59核对从终端提供的请求的内容。服务管理单元59当请求是服务中断请求时,使用数据管理单元57把状态管理数据58b的服务状态设置为中断状态。例如,服务管理单元59把现在处于利用中的状态变更为中断状态。或者,在来自用户的中断请求中包含服务ID,服务管理单元59把与中断请求的服务ID对应的服务状态设置为中断状态。
接着,用户把使用结束请求提供给无缝系统50。
使用结束请求经由终端连接单元55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59。服务管理单元59核对从终端提供的请求的内容。服务管理单元59在请求是利用结束请求时,使用用户管理单元56把用户管理数据58a的系统状态更新为结束状态,结束服务的利用。
从图40至图42是表示从另一终端再开始从上述图35至图39的动作中被中断的服务利用的动作的顺序图。
首先,用户使用和在图35至图39中使用的终端不同的终端,对无缝系统50提供连接请求。于是,和上述图35的情况一样进行用户的认证处理。
接着,由用户请求中断中的服务的再开始。例如,服务管理单元59在用户认证后选择中断中的服务,从无缝系统50到返还终端的画面中包含中断中的服务的一览。用户操作的终端显示中断中的服务一览,从中对被用户选择的服务请求利用再开始。
服务利用再开始请求从终端经由终端连接单元55提供给服务管理单元59。
服务管理单元59使用数据管理单元57取得与服务的执行状态有关的状态管理数据58b,核对从终端受理的请求的内容。
服务管理单元59在已受理的请求是服务再开始请求时,首先,取出再开始对象的服务的信息。作为特定再开始对象的服务的方法,有作为来自终端的服务再开始请求的参数,包含用于特定服务的服务识别数据的方法,把中断中的状态的服务看作再开始对象再开始的方法等。
以下,服务管理单元59根据取出的再开始对象的服务信息执行再开始处理。
首先,服务管理单元59为了再开始服务的利用,使用数据管理单元57更新在状态管理数据58b中的再开始对象服务的服务状态。
服务管理单元59执行再开始处理。例如,服务管理单元59预先记录在中断前已从网络服务中得到的内容的全体(从网络服务中得到的HTTP响应的全体),在再开始时在把已记录的内容用改写单元60进行改写,用最佳化单元8进行与终端一致的显示最佳化后提供给终端。
另外,例如,服务管理单元59预先记录在中断前提供给网络服务的HTTP请求,在再开始时对网络服务提供已记录的HTTP请求,从网络服务中取得内容,在改写以及最佳化后提供给终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中断某一终端的作业,在另一终端中再开始作业时,可以在再开始作业的终端中再现中断前的状态。即,在具备Web浏览器的多个终端之间,可以中断·再开始服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终端一侧的环境,并不追加一般流通的Web浏览器以外的特殊的元件,可以在另一终端中再开始在某一终端中进行的作业。另外,也可以在同一终端中间隔一段时间在暂时中断后再开始作业。因而,用户可以容易并且迅速地接受无缝系统50的无缝服务。
另外,其功能可以与个人计算机、PDA、手机等各种类型的终端对应使用,即使OS(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不同也可以使用。
(实施方式6)
图4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缝系统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在被配备于无缝系统63中的记录单元5中,记录包含用户管理数据67a、状态管理数据67b的用户概要数据58。
无缝系统63读入被记录在记录介质64中的无缝系统程序65,通过执行实现作为终端连接单元55、状态接收单元66、用户管理单元56、数据管理单元57、服务管理单元68、附加单元69、最佳化单元8的功能。
终端群70的各终端701~70n经由网络2于无缝系统63连接。各终端701~70n分别具备浏览器711~71n。
浏览器711~71n是一般流通的浏览器,例如可以是市售的能够装入个人计算机的浏览器。
一般流通的浏览器具备设定代理服务器的功能;客户端脚本(script)功能;利用客户端脚本功能从客户向服务器通知信息的功能;在超级链接的点击时把超级链接的点击事件通知访问目标,对访问目标上传信息的功能。
当从终端访问无缝系统63时,在浏览器711~71n中进行代理服务器功能的设定,无缝系统63被作为代理服务器设定。于是,来自指定了网络服务和本地网络服务的URL的浏览器711~71n的请求由浏览器711~71n具有的功能完全自动地提供给无缝系统63。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浏览器的独立服务功能,终端和网络服务之间的交换由无缝系统63中继。
附加单元69进行把无缝系统63用于取得终端的浏览器的可以状态的状态通知脚本埋入内容的处理。在此,状态通知脚本是使用在浏览器中具备的客户端脚本功能,和利用客户端脚本的从客户到服务器的信息通知功能,把终端的状态提供给无缝系统63的脚本。
通过在内容中埋入状态通知(无缝系统63埋入把机器的状态信息通知自己的系统的命令),在浏览器中由用户点击超级链接,当浏览器的显示对象从在点击时显示的页转移到另一页时,或者通过关闭浏览器窗口的功能关闭窗口的情况等下,从终端对无缝系统63提供表示页已转移和关闭窗口等的状态信息。
状态接收单元66例如当在浏览器中点击了超级链接时或者关闭了窗口时等,调出在附加单元69中附加的状态通知脚本时,受理提供给无缝系统63的状态信息。状态受理单元66把该状态信息作为服务状态使用数据管理单元57记录在状态管理数据67b中。
具有以上那样构成的无缝系统63中继终端和网络服务之间的全部请求。因此,可以通知把哪一页提供给终端一侧。该全部请求在图26中被作为URL(与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记录在状态管理数据58b中。
另外,无缝系统63通过在附加单元69中进行在内容中埋入状态通知脚本的处理,可以从终端一侧受理知道由于在终端一侧窗口关闭,或者转移到其他页而未被显示的消失页。
然后,无缝系统63通过取提供给终端的全部页和消失页的差,可以知道哪一页被显示在终端上。
服务管理单元68通过中断功能判断在用户的终端利用结束时显示了哪一页。另外,服务管理单元68在再开始时用再开始功能再次显示被判断为中断的页。
图44是表示从服务提供给Web浏览器的结果数据的第1变换例子的方框图。
附加单元69受理URL「http://xxx/xxx.html」的页80。
于是,附加单元69在该页转移时或者该页关闭时在访问无缝系统63的状态受理单元66的同时,把包含用于从终端向状态受理单元66提供该页的URL「http://xxx/xxx.html」的命令的状态通知脚本,附加在URL「http://xxx/xxx.html」的页80上。
而后把附加后的页80a提供给终端。
被记载在附加后的页80a上的「window.open(‘http://server/jyoutaiuketuke?url=http://xxx/xxx.html’)」是如果该页80a从浏览器上消失,则在读出URL「/server/jyoutaiuketuke」的同时,通知表示该消失的页的URL「/xxx/xxx.html」这一情况的命令。
图45是表示从服务提供给Web浏览器的结果数据的第2变换例的方框图。
附加单元69在URL「/xxx/xxx.html」的页80转移时或者页关闭时,在访问无缝系统63的状态受理单元66的同时,把包含用于从终端向状态受理单元66提供表示该页的页ID的命令的状态通知脚本附加在URL「http://xxx/xxx.html」的页80上,制成附加后的页80b。无缝系统63根据受理到的页ID可以确认哪一页转移或者关闭。
上述那样的无缝系统63的动作用图46~52表示。图46~52表示按照时序进行的一连串的动作。
图46以及图47是表示从用户请求服务的利用开始到显示内容的动作的程序图。
图48以及图49是表示在内容显示后继续调出服务,直至显示与该调出相对的内容前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50是表示从上述图49的状态中断作业时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51以及图52是表示在从另一终端再开始在上述图46到图50的动作中被中断的服务利用的动作的顺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和上述实施方式5的情况不同,具有不改写页中的全超级链接的优点。
例如,有使用客户端脚本在终端一侧动态生成超级链接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经由无缝系统那样预先改写页的超级链接提供给终端是困难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浏览器的代理服务器设定功能,来自终端的访问一律经由无缝系统63。因此,即使在终端一侧动态生成超级链接,也可以采用无缝系统63提供无缝服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使用具有在多个窗口显示多页的功能的浏览器时,因为无缝系统63对各窗口确认状态,提供无缝服务,所以可以中断多个作业窗口的状态再开始。
(实施方式7)
在本实施方式中,简单地说明组合上述实施方式5的无缝系统50和上述实施方式6的无缝系统63的无缝系统。
图5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无缝系统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无缝系统72并不只是独立地具有上述实施方式5的无缝系统50和上述实施方式6的无缝系统63的双方的功能,管理的数据也相同。
因此,用户例如使用手机等根据与上述实施方式5对应的动作开始作业,暂时中断该作业,其后使用台式个人计算机用与上述实施方式6对应的动作再开始作业。
即,例如象手机等那样,当终端不具备代理服务器设定功能、客户端脚本功能、从利用了客户端脚本的客户向服务器的信息通知功能时,可以通过与上述的实施方式5对应的动作提供无缝服务。
另一方面,如个人计算机等那样,当终端具备代理服务器设定功能、客户端脚本功能、从利用客户端脚本的客户向服务器的信息通知功能时,可以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6对应的动作来提供可对超级链接动态生成网页进行中断再开始的无缝服务。

Claims (27)

1.一种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使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与表示由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进行管理的管理单元;
把为了实现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再开始而使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的保存单元;和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和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并把根据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得到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再开始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包含表示再开始上述处理的再开始点的数据,
上述再开始单元把上述再开始点以后的上述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包含在上述机器与上述处理之间共用的属性数据,
上述再开始单元使用上述属性数据把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与上述处理的关系设置为在上述机器中发生中断事件之前的上述机器与上述处理的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存单元把表示上述机器中发生中断事件时中断了上述处理这一情况的状态数据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
上述再开始单元当上述中断事件发生后受理了上述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从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地取得上述状态数据表示中断的再开始用的处理识别数据和再开始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把根据上述再开始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得到的上述再开始用的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把从上述机器、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和上述处理中的至少一个中受理的内容的形式变换为提供目标的形式的最佳化单元。
6.一种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使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与表示由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进行管理的管理单元;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并把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再开始单元。
7.一种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使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与表示由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进行管理的管理单元;
当在上述机器中发生中断事件时,把表示中断了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这一情况的状态数据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的保存单元;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从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地取得上述状态数据表示中断的再开始用的处理识别数据,并把上述再开始用的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再开始单元。
8.一种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登记在利用状态数据中的管理单元;
把为了实现规定处理的再开始而使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登记到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的保存单元;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并把根据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得到的上述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再开始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包含表示再开始上述处理的再开始点的数据,
上述再开始单元把上述再开始点以后的上述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包含在上述机器与上述处理之间共用的属性数据,
上述再开始单元使用上述属性数据把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与上述处理的关系设置成上述机器中发生中断事件之前的上述机器与上述处理的关系。
11.一种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使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与表示由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进行管理的管理单元;和
当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包含其他处理地址信息时,根据上述地址信息把上述地址信息改写为包含自己系统的链接信息的地址信息的改写单元,
上述管理单元如果根据上述改写单元中被改写的地址信息来接收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则把接收信息作为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保存,如果从上述机器受理处理的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则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再开始。
12.一种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使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与表示由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进行管理的管理单元,和
在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埋入把上述机器的上述状态信息通知自己系统的命令的附加单元,
上述管理单元当从上述机器受理上述状态信息时,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再开始。
13.一种无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使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与表示由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进行管理的管理单元;
当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包含其他处理地址信息时,根据上述地址信息把上述地址信息改写为包含自己系统的链接信息的地址信息的改写单元;和
在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埋入把上述机器的上述状态信息通知自己系统的命令的附加单元,
上述管理单元如果根据上述改写单元中被改写的地址信息来接收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则把接收信息作为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保存,当从上述机器受理上述状态信息时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如果从上述机器受理处理的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则在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处理识别和来自上述机器的处理的再开始的同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再开始。
14.一种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录有使计算机作为以下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从表示上述机器请求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装置;
把为了实现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再开始而使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的装置;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和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并把根据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得到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装置。
15.一种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录有使计算机作为以下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从表示上述机器请求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装置;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并把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装置。
16.一种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录有使计算机作为以下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从表示上述机器请求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装置;
当在上述机器中发生中断事件时,把表示中断了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这一情况的状态数据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的装置;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从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地取得上述状态数据表示中断的再开始用的处理识别数据,并把上述再开始用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装置。
17.一种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录有使计算机作为以下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
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登记在利用状态数据中的装置;
把为了实现规定处理的再开始而使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的装置;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并把根据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得到的上述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的装置。
18.一种记录介质,是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动作的程序的计算机可以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包括: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和表示来自上述机器的处理执行请求的信息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管理步骤;
当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包含其他处理地址信息时,根据上述地址信息把上述地址信息改写为包含自己系统的链接信息的地址信息的改写步骤;
上述管理步骤如果根据由上述改写装置改写的地址信息从上述机器接收表示处理的执行请求的信息,则把接收信息作为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保存,如果从上述机器受理上述再开始请求则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处理的再开始。
19.一种记录介质,是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动作的程序的计算机可以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包括: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和上述处理的状态信息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管理步骤;
在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埋入把上述机器的上述利用状态信息通知自己系统的命令的附加步骤,
上述管理步骤当从上述机器受理了上述利用状态信息时登记在上述利用数据中,当受理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再开始。
20.一种记录介质,是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动作的程序的计算机可以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上述程序包括: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和上述处理的状态信息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的管理步骤;
当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包含其他处理地址信息时,根据上述地址信息把上述地址信息改写为包含自己系统的链接信息的地址信息的改写步骤;
在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埋入把上述机器的上述状态信息通知自己系统的命令的附加步骤,
上述管理步骤如果根据在上述改写装置中被改写的地址信息接收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则把接收信息作为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保存,当从上述机器受理上述状态信息时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如果从上述机器受理处理的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则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再开始。
21.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其特征在于: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使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
把为了实现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再开始而使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和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并把根据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得到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
22.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其特征在于: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使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并把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
23.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其特征在于: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使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
当在上述机器中发生了中断事件时,把表示中断了上述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这一情况的状态数据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地取得上述状态数据表示中断的再开始用的处理识别数据,并把上述再开始用的处理识别数据表示的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
24.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其特征在于:
把从机器受理到的用户识别数据登记在利用状态数据中,
把为了实现规定处理的再开始而使用的再开始实现数据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地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
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取得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把根据上述再开始实现数据得到上述处理的执行结果提供给上述再开始请求的发送机器。
25.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其特征在于: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和表示来自上述机器的处理的执行请求的信息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
当提供给上述机器中的内容中包含其他的处理信息时,根据上述地址信息把上述地址信息改写为包含自己系统的链接信息的地址信息,
如果根据该被改写的地址信息从上述机器接收表示处理的执行请求的信息,则把接收信息作为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保存,
如果从上述机器接收处理的再开始请求,则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处理的再开始。
26.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其特征在于: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和上述处理的利用状态信息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
在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埋入把上述机器的使用状态信息通知自己系统的命令,
当从上述机器受理上述利用状态信息时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当受理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时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再开始。
27.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其特征在于:
管理把从机器受理的用户识别数据和表示从上述机器请求了执行的处理的处理识别数据和上述处理的状态信息对应起来的利用状态数据,
当提供给上述机器的内容中包含其他处理的地址信息时,在根据上述地址信息把上述地址信息改写为包含自己系统的链接信息的地址信息的同时,在提供给机器的内容中埋入把上述机器的使用状态信息通知自己系统的命令,
如果根据被改写的地址信息来接收上述处理识别数据,则把接收信息作为上述利用状态数据进行保存,当从上述机器受理上述状态信息时登记在上述利用状态数据中,如果从上述机器受理处理的再开始请求和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则根据上述利用状态数据来进行与上述用户识别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再开始。
CN 03815619 2002-07-01 2003-06-25 无缝系统和记录介质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 Pending CN16661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92670 2002-07-01
JP192670/2002 2002-07-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6188A true CN1666188A (zh) 2005-09-07

Family

ID=2999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815619 Pending CN1666188A (zh) 2002-07-01 2003-06-25 无缝系统和记录介质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302057B2 (zh)
CN (1) CN1666188A (zh)
AU (1) AU2003246189A1 (zh)
WO (1) WO20040037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0734A (ja) * 2004-03-03 2005-09-15 Keiogijuku ユビキタス環境情報スナップショットデータの生成方法、閲覧方法、生成装置、閲覧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ユビキタス環境情報スナップショットのデータ構造
CN100445969C (zh) * 2004-03-19 2008-12-2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能够以无缝方式引入和移除的中间设备和服务供应方法
JP4028853B2 (ja) 2004-03-30 2007-1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サービス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ッション管理サーバ
US8332526B2 (en) 2005-05-25 2012-12-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cluding negotiation and command compounding
JP5279247B2 (ja) * 2007-12-05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331955B2 (en) 2011-06-29 2016-05-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ransporting operations of arbitrary size over 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US8856582B2 (en) 2011-06-30 2014-10-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failover
US20130067095A1 (en) 2011-09-09 2013-03-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Smb2 scaleout
US8788579B2 (en) * 2011-09-09 2014-07-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Clustered client failover
JP5550709B2 (ja) * 2012-11-29 2014-07-16 エヌ・ティ・ティ・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面表示制御装置、画面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59911B2 (ja) * 2013-06-09 2018-01-10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デジタルアシスタントの2つ以上のインスタンスにわたる会話持続を可能にするための機器、方法、及び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
JP6492670B2 (ja) * 2015-01-13 2019-04-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中継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65643B2 (ja) * 2015-12-01 2019-08-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2450A (ja) * 1997-02-05 1998-08-21 Matsushita Joho Syst Kk 検索情報記録装置
WO1999028842A1 (en) * 1997-11-28 1999-06-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cessing extended transactions in a client-server system
JPH11265347A (ja) * 1998-01-16 1999-09-28 Toshiba Corp 分散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及びこの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情報交換装置、情報交換方法、並びに情報交換方法のプログラム情報を格納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4477210B2 (ja) * 2000-09-27 2010-06-09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ベンチャーズ ホールディング 56 エルエルシー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02057B2 (ja) 2009-07-22
WO2004003765A1 (ja) 2004-01-08
AU2003246189A1 (en) 2004-01-19
JPWO2004003765A1 (ja) 2005-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9337C (zh) 内容自适应服务控制方法
CN1301470C (zh) 服务提供系统和服务提供方法
CN1293500C (zh) 组织计算机网络中电子邮件文档的方法及电子邮件系统
CN1304952C (zh) 使数据同步的系统、用于该系统的装置和数据同步方法
CN1301478C (zh) 用于制作返送邮件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48041C (zh) 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控制器、目标及消费器
CN1163837C (zh) 网络访问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969292A (zh) 用户轮廓管理系统
CN1263302C (zh) 远程会议系统和远程会议支持方法
CN1299177C (zh) 数据管理装置、计算机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845505A (zh) 一种家庭网络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设备管理装置
CN1692358A (zh) 使用商业规则或用户角色而在环球网门户中选择小门户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053C (zh) 文件检索方法、文件检索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703701A (zh) 用于管理门户服务器中的门户构件集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453687A (zh) 通信装置及系统、插入模块控制方法及记录媒体
CN1881903A (zh) 文件版本管理装置及方法和程序
CN1321923A (zh) 画面程序作成方法、记录媒体
CN1783083A (zh) 动态概要模块
CN1703699A (zh) 从门户服务器传递会话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363071A (zh) 信息分发系统
CN1231452A (zh) 字体共享系统和方法及存储实行该方法的程序的记录媒体
CN1483278A (zh) 内容的目录服务系统
CN101053224A (zh)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设备、中介服务器、标识信息传送服务器及其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666188A (zh) 无缝系统和记录介质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继续方法
CN1530855A (zh) 布局系统和布局程序以及布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