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0819C - 允许内容接收和语音通讯的通讯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允许内容接收和语音通讯的通讯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0819C
CN1320819C CNB038008181A CN03800818A CN1320819C CN 1320819 C CN1320819 C CN 1320819C CN B038008181 A CNB038008181 A CN B038008181A CN 03800818 A CN03800818 A CN 03800818A CN 1320819 C CN1320819 C CN 132081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stream
terminal equipment
content
sig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008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2629A (zh
Inventor
仓光麻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2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2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08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08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7PVR [Personal Video Recor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3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ound input device, e.g. micro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3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1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 H04N21/4312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involving specific graphical features, e.g. screen layout, special fonts or colors, blinking icons, highlights or animations
    • H04N21/4316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involving specific graphical features, e.g. screen layout, special fonts or colors, blinking icons, highlights or animations for displaying supplemental content in a region of the screen, e.g. an advertisement in a separate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3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storage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a pause request, caching operations
    • H04N21/4333Processing operations in response to a pause reque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3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storage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a pause request, caching operations
    • H04N21/4334Record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8Supplemental services, e.g. displaying phone caller identification, shopping application
    • H04N21/4788Supplemental services, e.g. displaying phone caller identification, shopping applicatio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users, e.g. cha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5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8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ransmission via a mobile phon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73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 H04N7/17309Transmission or handling of upstream communications
    • H04N7/17318Direct or substantially direct transmission and handling of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8Transmitter circuitry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讯终端设备,包括:调谐器,接收从广播台发送的传输流;电话处理部分,通过无线电波接收和重现至少在语音通讯另一端对方的语音;状态检测部分,检测电话处理部分中的语音通讯的状态变化;内容存储部分,存储从广播台发送的传输流;TS切换部分,在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和已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之间切换;重现部分,重现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和已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中任一个;第一输入设备,接收来自用户的预选信息;以及预选存储部分,存储预选信息,其中在语音通讯期间,当信息所表示的内容的广播起始时间到达时,内容存储部分开始存储在预选信息表示的频道上广播的传输流。

Description

允许内容接收和语音通讯的通讯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终端设备,更具体的说,涉及具有内容接收功能和语音通讯功能的通讯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已经计划2003年首先在三个最大的城市采用地面数字广播,随后2006年在全国推广使用。地面数字广播的优点是,它能够移动接收内容。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2001年已经开始了第三代蜂窝式电话服务,第三代蜂窝式电话服务可以传输运动图像,是一个便携式视频电话。正如以上所讨论的,在目前的形势下,最近所发布的通讯终端设备的概念是具有内容接收功能和语音通讯功能——两种功能的设备。然而,当一个通讯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来自一个语音呼叫又同时用于浏览内容时,用户往往会趋向于选择先回答电话,而不是继续浏览内容。在另一种情况下,即,如果在用户所希望浏览的内容已经开始的同时,用户正要使用一个移动讯终端设备进行语音通讯时,用户往往是趋向于继续语音通讯。
众所周知,在常规的电视技术领域中,通常是在观众选择频道上来接收外面广播的视频信号,重新产生所接收到的视频信号,并且输出由所接收到的信号复现的视频信号。常规的电视包括一内建的调制解调器,它在视频信号接收期间当一固定电话接收一呼叫时输出一状态信号。响应于该状态信号,常规电视开始将当前的视频信号记录在设置于电视中的存储设备(即,执行视频记录)。在结束语言通讯之后,常规电视可重新产生在存储设备中所记录的视频信号。于是,观众就能够看到由于语音通讯所错过的视频。
概念上的通信终端设备常常会存在一个问题,即用户不能观看内容至少是在结束语音通讯之前不能观看内容。另一个问题是,以上所讨论的常规电视需要一个能够存储较长内容的大容量的存储设备。然而,以上所讨论的通讯终端设备,它只是一个移动单元,只允许包括一个小容量的存储设备,因此不能在其中存储很长的内容。考虑到这点,适用于以上所讨论的电视发展技术难以在没有实质性改进的基础上直接用于移动通讯终端设备。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通讯终端设备,它能够在错开实际广播时间的一个时刻输出由于用户的语音通讯而错过的部分内容。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一种通讯终端设备,它能够记录/重现由于用户采用了适用于移动单元技术的语音通讯而错过的部分内容。
发明内容
为了能达到上述目标,本发明具有以下一些方面。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出了一种通讯终端设备,它可包括:调谐器,能够接收从广播台发送的传输流,所述传输流包含内容;电话处理部分,能够通过无线电波接收和重现至少在语音通讯另一端对方的语音;状态检测部分,能够检测所述电话处理部分中的所述语音通讯的状态变化;内容存储部分,能够存储从所述广播台发送的传输流;TS切换部分,能够在接收自所述广播台的传输流和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之间切换;重现部分,能够重现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和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中任一个;第一输入设备,能够接收来自用户的预选信息,该信息表示用户希望观看的内容的频道和广播起始时间;以及预选存储部分,能够存储所述预选信息,其中,在语音通讯期间,当所述预选信息所表示的内容的广播起始时间到达时,所述内容存储部分开始存储在所述预选信息所表示的频道上广播的传输流。
当所述状态检测部分检测到语音通讯断开时,所述重现部分顺序地重现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当重现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直到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与所述调谐器当前输出的传输流对准时,所述内容存储部分停止存储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且在重现中,所述TS切换部分从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切换到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
所述重现部分能够以n倍速度重现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n是满足n>1的正数。
该通讯终端设备,还包括:图像生成部分,能够生成与语音通讯有关的图像信息;和图像组合部分,当所述状态检测部分检测到语音通讯开始时,所述图像组合部分能够通过组合由所述调谐器接收的内容和由所述图像生成部分生成的图像信息而生成组合的图像信息,其中,所述图像组合部分能够产生附加包含了语音通讯另一端对方的图像的组合的图像信息。
所述电话处理部分还能够捕获用户一侧的图像,所述图像组合部分能够产生附加包含了所捕获的用户的图像的组合的图像信息。
所述重现部分能够重现至少构成所接收到的内容的音频,所述通讯终端设备还包括:一个无声检测部分,能够检测语音通讯的一个无声时间周期;一个语音切换部分,能够在无声检测部分所检测到的无声时间周期期间输出由所述重现部分所重现的音频,所述语音切换部分还能够在所述无声检测部分没有检测到无声时间周期时输出由所述电话处理部分所重现的语音信号。
该通讯终端设备,还包括用于接收启动指令的第二输入设备,其中当所述状态检测部分检测到语音通讯断开时,所述内容存储部分停止存储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且所述重现部分重现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以及根据检测到语音通讯断开后输入的启动指令,所述重现设备开始重现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E1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显示图1所示终端设备E1的操作概况的定时图;
图3是图1所示终端设备E1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E1的第一种变形的一种终端设备E2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显示图4所示终端设备E2的操作概况的定时图;
图6是图4所示终端设备E2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E1的第二种变形的一种终端设备E3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显示图7所示终端设备E3的操作概况的定时图;
图9是图7所示终端设备E3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显示由图7所示的图像组合部分104所产生的一个组合图像信号SLM的第一实例的视图;
图11是显示由图7所示的图像组合部分104所产生的一个组合图像信号SLM的第二实例的视图;
图12是显示由图7所示的图像组合部分104所产生的一个组合图像信号SLM的第三实例的视图;
图13是显示图1所示的一种终端设备E1的第三种变形的一种终端设备E4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显示图13所示终端设备E4的操作概况的定时图;
图15是图13所示终端设备E4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图16是显示图1所示的一种终端设备E1的第四种变形的一种终端设备E5结构的方框图;
图17是显示图16所示终端设备E5的操作概况的定时图;
图18是图16所示终端设备E5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图19是显示图1所示的一种终端设备E1的第五种变形的一种终端设备E6结构的方框图;
图20是显示图19所示终端设备E6的操作概况的定时图;
图21是图19所示终端设备E6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图22是显示图1所示的一种终端设备E1的第六种变形的一种终端设备E7结构的方框图;
图23是显示图22所示终端设备E7的操作概况的定时图;
图24是图22所示终端设备E7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图25是显示图1所示的一种终端设备E1的第七种变形的一种终端设备E8结构的方框图;
图26是显示图25所示终端设备E8的操作概况的定时图;以及,
图27是图25所示终端设备E8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通讯终端设备(下文中简称为终端设备)E1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中,终端设备E1包括:一个内容重现部分1,一个电话处理部分2,一个图像切换部分3,一个显示器件4,一个语音切换部分5,一个扬声器6,一个状态检测部分7,一个控制部分8,一个内容存储部分9,以及一个输入设备10。
内容重现部分1接收至少是由一个频道所组成并且是由地面数字广播台101所广播的传输流STT,以及从所接收到的传输流STT中重现内容。在该实施例中,假定内容是,例如,根据由广播供应商所制定的时间表在预定的节目时间帧中广播的电视节目。该电视节目基本上是由视频信号SLV表示的视频和由音频信号SLA表示的音频组成。视频信号SLV和音频信号SLA在广播台101根据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的方式进行编码。所产生的编码视频信号SLV和编码音频信号SLA进行复用,以产生传输流STT。在内容接收/重现期间开始语音通讯的情况下,内容重现部分1也能够从内容存储部分9(以下将讨论)所读取到的传输流STT中重现视频信号SLV和音频信号SLA。为了能实现以上所讨论的内容的接收/重现,内容重现部分1包括:一个天线11,一个调谐器12,一个TS切换部分13,一个解复用器14,一个视频解码器15,以及一个音频解码器16。
天线11接收由多个广播台101(在图1中只显示了一个广播台)所广播的传输流STT,并且向调谐器12输出所接收到的码流。调谐器12从天线11所能接收频道上发送的多个码流中选择由用户指定频道上所发送的传输流STT,并且将所选择的传输流STT输出至TS切换部分13和控制部分8。TS切换部分13可以将调谐器12所发送的传输流STT输出至解复用器14。TS切换部分13也能够采用控制部分8来接收从内容存储部分9所读取的传输流STT,并且将所接收到的传输流STT输出至解复用器14。TS切换部分13根据由控制部分8所发送的控制信号CSC来切换这两条输入线。解复用器14对TS切换部分13所输出的传输流TST进行解复用,使之成为编码的视频信号CSLV和编码的音频信号CSLA,并分别发送至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视频解码器15对从解复用器14接收到的编码视频信号CSLV以MPEG的方式进行解码,并且重现出表示构成内容的视频的视频信号SLV。重现的视频信号SLV输出到图像切换部分3。音频解码器16对从解复用器14接收到的编码音频信号CSLA以MPEG的方式进行解码,重现出表示与视频相同步的且构成内容的音频的音频信号SLA。所重现的音频信号SLA输出至语音切换部分5。
电话处理部分2与一个移动通讯系统中所包括的基站102相通讯,并且从/向基站接收/发送一个复用信号SLS。该复用信号SLS根据移动通讯系统所采用的复用方案和语音编码方案进行复用和编码,并且该复用信号至少包括一个表示对方使用终端设备E1讲话声音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1和一个表示用户讲话声音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2。为了能实现以上所讨论的语音通讯,电话处理部分2一般都包括一个天线21,一个无线通讯部分21,一个语音解码器23,一个语音输入部分24,以及一个语音编码器25。
天线21接收由基站102发送的复用信号SLS。无线通讯部分22作为一个解复用器,对复用信号SLS进行解复用,从而获得编码的语音信号CSLS1,并且向语音解码器23输出解复用的信号。语音解码器23对无线通讯部分22输出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1根据以上所讨论的语音编码方案进行解码,并且向语音切换部分5输出一个产生的语音信号SLS1。语音输入部分24产生一个表示用户声音的语音信号SLS2,并且向语音编码部分25输出所产生的信号。语音编码部分25按照上述语音编码方案对从语音输入部分24所接收到的语音信号SLS2进行编码,并且向无线通讯部分22输出所产生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2。无线通讯部分22作为一个复用器,对从语音编码器25所接收到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2进行复用,以产生复用的信号SLS,并且向天线输出所产生的信号SLS。天线21就向基站102发送从无线通讯部分22所接收到的复用信号SLS
图像切换部分3向显示设备4输出从视频解码器15接收到的视频信号SLV。图像切换部分3也接收一个图像信号SLI,在语音通讯的过程中,该信号一般可用于显示当前的时间,无线电波接收状态,和剩余电池时间等。由控制部分8产生图像信号SLI。图像切换部分3可以根据控制部分8所发送的控制信号CSa或CSb在输入视频信号SLV的输出和输入图像信号SLI的输出之间切换。显示设备4根据从图像切换部分3所输出的视频信号SLV或图像信号SLI显示视频或图像。
视频切换部分5向扬声器6输出从音频解码器16发送的音频信号SLA。语音切换部分5也向扬声器6输出从语音解码器23发送的语音信号SLS1。语音切换部分5可以根据控制部分8所发送的控制信号CSa或CSb在输入音频信号SLA的输出和输入语音信号SLS1的输出之间切换。扬声器6输出与视频相同步的语音或在语音通讯另一端对方的声音。
在移动通讯系统中,除了以上所讨论的复用信号SLS之外,各种控制信号,例如,表示语音通讯的打入呼叫和断开的信号,都可以在终端设备E1和基站102之间交换。无线通讯部分22可通过天线21来发送和接收这类控制信号CSM。所接收到的和要发送的这类控制信号CSM也可以从无线通讯部分22提供给状态检测部分7。状态检测部分7对从无线通讯部分22所发送的控制信号CSM进行解码,并且向控制部分8输出表示语音通讯的状态变化的信号CSST(下文称之为状态通知信号),这类信号通常是语音通讯的打入呼叫和断开的信号。
为了能控制以上所讨论的元件,控制部分8包括一个程序存储器81,一个处理器82,以及一个工作区域83。程序存储器81存储着一个操作系统(OS),用于接收/重现内容的计算机程序,以及用于语音通讯处理的计算机程序。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讨论的简便,这些程序都被统称为程序CP1。处理器82使用工作区域83来执行程序CP1
内容存储部分9可以在控制部分8的控制下存储从调谐器12转发的传输流STT。输入设备10向控制部分8输出一信号SLP(下文称之为启动指令),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输入指令读取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中的传输流STT
接着,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1的操作可以参照图2来描述。在图2中,假定当终端设备E1在时刻t0接收/重现传输流STT(即,内容),则从时刻t0到完成话音通信之前,用户将被阻止进行内容的收看。因此,终端装置E1在用户受阻进行内容的收看时,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9的话音通信期间接收的传输流STT。假设在时刻t1完成话音通信,而终端装置E1断开其,则终端装置E1在时刻t1重新启动传输流STT的接收/重现,并在时刻t2结束其接收/重现。在时刻t2以后,生成上述启动指令SLP。响应于该启动指令SLP,终端装置E1读取内容存储部分9中存储的传输流STT,并重现传输流STT。采用这种方式,用户可以收看因话音通信而丢失的内容部分。
下面参照图3中所示的流程来详细描述图2中给出的操作。图3中,处理器82执行程序CP1中所包括的用于接收/重现内容的程序。在程序CP1的执行期间,如果用户指定了用于收看某一所要求的内容的频道(下文中称之为目标内容),则由处理器82来执行下面的设置。即,设置要由调谐器12接收的指定频道,TS开关部分13被设置成准备接收调谐器12的输出的状态,图像切换部分3就将状态设置在准备接收视频解码器15输出的状态,以及语音切换部分5就将状态设置在准备接收音频解码器16输出的状态。在进行了这些设置之后,终端设备E1就从所接收到的传输流STT中重现视频信号SLV和音频信号SLA,并且输出一个视频和 与该视频相同步的音频(步骤1)。更具体的说,调谐器12在从天线11输出的传输流STT中选择通过所设置频道来传输的传输流STT,并且向TS切换部分13输出所选择的传输流STT。TS切换部分13向解复用器14输出所输入的传输流STT。解复用器14对所输入的传输流STT进行解复用,并且分别向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输出所产生的编码视频信号CSLV和编码音频信号CSLA。视频解码器15对所输入的编码视频信号CSLV进行解码,并且通过图像切换部分3向显示设备4输出所产生的视频信号SLV。音频解码器16对所输入的编码音频信号CSLA进行解码,并且通过语音切换部分5向扬声器6输出所产生的音频信号SLA。经过以上所述的处理,构成目标内容的视频就可显示在显示设备4上,同时与所显示的视频相同步的音频就可从扬声器6输出。正如在图1中所发现的,输出的传输流STT也可从调谐器12发送到控制部分8。然而,在步骤S1中,控制部分8较佳地停止了它对输入传输流STT的工作,没有再将它传递到内容存储部分9。可以在调谐器12和TS切换部分13之间提供了一个开关(未显示),从而在步骤S1中阻止了从调谐器12输出的传输流STT再输入到控制部分8。
步骤S1之后,处理器82确定状态通知CSST是否表示语音通讯的状态变化,即,已经接收到了从状态检测部分7打入的呼叫(步骤S2)。如果没有接收到,则表示就不需要进行语音通讯的处理,就重复步骤S1的执行。如果状态通知CSST表示已经接收到了打入的呼叫,则处理器82就首先产生控制信号CSa,并且将该信号发送至用于在两条输入线之间切换的图像切换部分3和用于在两条输入线之间切换的语音切换部分5(步骤S3)。利用该控制信号CSa,可以将图像切换部分3设置在准备接收控制部分8输出的状态以及将语音切换部分5设置在准备接收语音解码器23输出的状态。随后,处理器82就开始执行在程序CP1中所包含的语音通讯处理的程序。终端设备E1为了进行语音通讯就与基站102交换复用信号SLS,重现在复用信号SLS中所包含的语音信号SLS1,以及输出呼叫者的声音。终端设备E1也从表示用户声音的语音信号SLS2中产生编码的语音信号CSLS2,复用该编码语音信号CSLS2,并且将所产生的复用信号SLS发送至基站102。也就是说,终端设备E1执行语音通讯处理(步骤S4)。更具体的说,无线通讯部分22在它的解复用器功能和复用器功能之间进行切换。无线通讯部分22,作为一个解复用器,它可以对天线21所输出的复用信号SLS进行解复用,以获得编码语音信号CSLS1,并且向语音解码器23输出编码语音信号CSLS1。语音解码器23对所接收到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1进行解码,并且通过语音切换部分5向扬声器6输出解码的语音信号SLS1。采用上述处理过程,呼叫者的声音就会从扬声器6中输出。
语音输入部分24产生表示用户声音的语音信号SLS2,并且向语音编码器25输出语音信号SLS2。语音编码器25对所输入的语音信号SLS2进行编码,并且向无线通讯部分22输出所产生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2。无线通讯部分22作为一个复用器,对所输入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2进行复用,并且向基站102发送该复用信号SLS
如果需要,处理器82也可以在工作区域83产生图像信号SLI,并且可以通过图像切换部分3向显示设备4发送所产生的信号SLI。利用该处理过程,由图像信号SLI所重现的图像就可以重现在显示设备4上。
在上述步骤S4之后,就可以在处理器82的控制下将调谐器12输出的传输流STT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步骤S5)。在存储了传输流STT之后,处理器82就确定已经从状态检测部分7接收到的状态通知是否表示了语音通讯的下一个状态变化,即,语音通讯的断开(步骤S6)。如果没有接收到,则表示就没有必要重新开始接收/重现内容,执行步骤S4和S5,直至检测到语音通讯的断开。如果已经接收到了表示语音通讯断开的状态通知CSST,这意味着已经检测到了时间t1(见图2)。因此,为了能重新开始内容的接收/重现,处理器82产生控制信号CSb,并且将该信号CSb发送至用于在两条输入线之间切换的图像切换部分3和用于在两条输入线之间切换的语音切换部分5(步骤S7)。利用该控制信号CSb,可以将图像切换部分3设置在准备接收视频解码器15输出的状态,以及可以将语音切换部分5设置在准备接收音频解码器16输出的状态。此后,内容重现部分1以相同于步骤S1的方式输出构成内容的视频和音频。(步骤S8)。
在处理步骤S4和S5的重复过程中,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都可以不工作。因此,为了能节省终端设备E1的功率消耗,处理器82可以停止向这些元件提供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82必须在步骤S8中向这些元件重新提供功率。
在步骤S8之后,处理器82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了从输入设备10的开始指令(步骤S9)。如果没有接收到,则表示不再需要从内容存储部分9中读取传输流STT,重复步骤S8的执行。如果已经接收到了开始的指令SLP,这意味着已经检测到了时间t2(见图2)。因此,处理器82就产生控制信号CSC,以将TS切换部分13的输入从调谐器12一侧改变到控制部分8一侧,并且向TS切换部分13发送信号CSC(步骤S10)。利用步骤S10的处理,TS切换部分改变它的输入线,正如以上所讨论的。随后,处理器82读取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中的传输流STT,并且将传输流STT传输至TS切换部分13。解复用器14接收到通过TS切换部分13传输来的传输流STT,对该传输流STT进行解复用,并且将所产生的编码视频信号CSLV和编码音频信号CSLA分别输出至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以与步骤S1相同的方式进行工作,从所输入的编码视频信号CSLV和编码音频信号CSLA中重现视频信号SLV和音频信号SLA,并且将各自信号分别输出至显示设备4和扬声器6。也就是说,终端设备E1读取和重现目标内容(步骤S11)。其结果是,构成用户在语音通讯的过程中所错过的目标内容的视频部分被显示在显示设备4上,而与视频相同步的音频被从扬声器6输出。在步骤S11,正如在步骤S1,控制部分8能较佳地控制各有关的元件,以阻止从调谐器12输出的传输流STT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
此后,处理器82确定是否还有要重现的传输流STT的任何部分剩留在内容存储部分9(步骤S12)。如果确实存在,则重复步骤S11的执行。如果没有留下任何传输流STT部分,则意味着已经重现了用户在语音通讯过程中所错过的整个部分,处理器82就终止如图3所示的处理过程。
通过上述所讨论的处理步骤,终端设备E1就在语音通讯的过程中将传输流STT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在用户结束了语音通讯之后以及结束了从广播台101接收传输流STT之后,终端设备E1就响应于开始指令SLP开始重现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中的传输流STT。这样,就有可能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以与实际广播时间时移的方式输出用户在语音通讯所错过的内容部分的终端设备。
正如以上所讨论的,在步骤S11中,一旦开始从内容存储部分9的读取,终端设备E1就能停止将内容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此后,就不会再将所不需要的内容记录到内容存储部分。这就能使得内容存储部分9的记录容量得到有效的使用。
在以上所讨论的实施例中,状态检测部分7利用控制信号CSM来检测语音通讯的状态变化。终端设备E1,一般可以蜂窝式电话来代表,它通常具有一个用于进入挂机或摘机状态的输入设备。因此,使用从该输入设备所输出的信号,状态检测部分7就可以检测到电话处理部分进入挂机状态的时间点作为语音通讯的第一次状态变化以及电话处理部分进入挂机状态的时间点作为语音通讯的下一次状态变化。
在以上所讨论的实施例中,电话处理部分2进行与语音通讯有关的处理。另外,电话处理部分2可以进行与视频电话有关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电话处理部分2另外还能够进行接收/重现在语音通讯另一端对方一侧的图像信息,并且能够显示出表示另一端对方的视频,而不再是以上所讨论的由图像信号SLI所给出的图像,并且也要求捕获和编码在用户一侧的图像信息。
在以上所讨论的实施例中,内容可假定是TV节目,但是并不限制与此。例如,内容可以是由根据无线电广播供应商所制定时间表在预定的时间帧中广播的无线电节目。这类无线电节目可以是由音频信号SLA所表示的音频来构成。否则,内容也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由视频或音频来构成或者仅仅只由音频来构成,这是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通过数字网络从服务器以码流形式所发行的。这类音乐常以音频信号SLA的方式来提供的。
图4是显示一个移动通讯终端设备E2(下文简称为终端设备)结构的方框图,它是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1的第一种变型。在图4中,终端设备E2具有类似于终端设备E1的结构,除了计算机程序(下文简称为程序)CP2被存储于程序存储器81中和采用输入设备103取代了输入设备10。因此,在图4中,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E1所相同的元件就采用相同标识号来标注,并且省略了该元件的讨论。
程序CP2具有与程序CP1相同的结构。然而,通过执行程序CP2,终端设备E2执行着不同于终端设备E1所执行的一些处理项目。下文将参照图5和图6来进行讨论。
输入设备103响应于来自用户的输入而输出表示指令传输流STT接收/重现结束的信号SLF(下文称之为结束指令)。
接着,参照图5描述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的操作。在图5中,假定终端设备E2在时间t0接收/重现传输流STT时呼叫到达,从时间t0起就妨碍了用户观看目标内容,直至结束语音通讯为此。因此,终端设备E2将在语音通讯期间所接收到的传输流STT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同时妨碍了用户观看该内容。假定语音通讯是在时间t1断开,则终端设备E2就从时间t1开始读取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的传输流STT,并且可以n倍的速度来重现该传输流STT(n是满足n>1的数字)。更具体的说,可以顺序地从头开始读取用户由于语音通讯而错过的目标内容部分。因此,在这个时间期间,妨碍了用户观看根据实际广播时间正在广播的目标内容部分(在时间t1之后部分)。因此,终端设备E2就继续存储传输流STT,即,将在时间t1之后根据实际广播时间正在广播的目标内容存储于存储部分9。在这种情况下,就进行存储内容以n倍速度时移的重现,在正在重现内容和正在广播内容之间的时间滞后被逐渐减小。于是,也就减小了要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的传输流STT。换句话说,只是进行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n倍速度时移的重现。正如从以上的讨论中所理解到的那样,籍助于n倍速度时移的重现,就可以沿着不同于实际数字广播时间的时间轴以n倍速度时移来重现目标内容。
作为以n倍速度时移重现的结果,内容存储部分9实际上就变空了,于是,在时间t2就根本不可能再读取传输流STT。当检测到了这个时间t2之后,终端设备E2就终止将内容再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和从内容存储部分9中读取内容,并且取而代之接收/重现根据实际广播时间从广播台101正在广播的传输流STT
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详细讨论参照图5所描述的终端设备E2的操作。图6所示的流程图相同于图3所示的流程图,除了包括的步骤S21至S27取代了步骤S7至S12。因此,在图6中,与图3相同的部分将采用相同步骤的标号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步骤的讨论。
如果处理器82确定在步骤S6中语音通讯断开了,这就意味着已经检测到了时间t1(见图5)。因此,为了能进行n倍速度时移重现,处理器82就产生控制信号CSb并且将该控制信号发送至用于在两条输入线之间切换的图像切换部分3和用于在两条输入线之间切换的语音切换部分5(步骤S21)。利用该控制信号CSb,将图像切换部分3设置在准备接收视频解码器15输出的状态,以及将语音切换部分5设置在准备接收音频解码器16输出的状态。之外,为了实现n倍速度时移重现,处理器82产生控制信号CSc,用于将TS切换部分13的输入从来自调谐器12一侧改变到控制部分8一侧,并且还指令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进行n倍速度时移重现,以及将该信号发送至TS切换部分13、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步骤S22)。利用该控制信号CSc,TS切换部分13就以上述方式来改变它的输入线,并且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的重现速度可以设置为n倍。
之后,处理器82就读取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的传输流STT,并且将传输流STT传输至TS切换部分13。在该读取的过程中,可以依次读取用户由于语音通讯所错过的部分目标内容。换句话说,可以从头开始依次读取在语音通讯过程中所存储的部分传输流STT。解复用器14对通过TS切换部分13所接收到的传输流STT进行解复用,并且分别向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输出所产生的编码视频信号CSLV和编码音频信号CSLA。视频解码器15从所接收到的编码视频信号CSLV中选择用于n倍速度时移重现所需的图像,并且根据MPEG来解码所选择的图像,以及重现视频信号SLV。所重现的视频信号SLV通过图像切换部分3输出到显示设备4。音频解码器16从所接收到的编码音频信号CSLA中选择用于n倍速度时移重现所需的部分,并且根据MPEG来解码所选择的图像,以及重现音频信号SLA。所重现的音频信号SLA通过语音切换部分5输出到扬声器6。在这种n倍速度时移重现的过程中,在处理器82的控制下从调谐器12输出的传输流STT写入在内容存储部分9。采用这样的方式,终端设备E2就可以实现n倍速度时移重现(步骤S23)。作为步骤S23的处理结果,就可以n倍的速度在显示设备上从头开始显示用户由于语音通讯而错过的内容,以及从扬声器6输出与视频相同步的音频。
随后,处理器82确定在内容存储部分9中是否还留下需要重现的传输流STT的任何部分(步骤S24)。如果存在,则重复步骤S23的操作。如果没有剩下传输流STT的任何部分,这意味着已经重现了用户由于语音通讯而错过的编码内容的所有部分并且也检测到了时间t2(见图5)。因此,为了内容的接收/重现,处理器82产生控制信号CSd,该信号用于将TS切换部分13的输入从控制部分8一侧改变到调谐器12一侧,还指令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进行正常速度的重现,并且还将该信号发送至TS切换部分13、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步骤S25)。利用该控制信号,TS切换部分13正如以上所讨论改变它的输入线,以及将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的重现速度设置成正常速度。之后,内容重现部分1就以与步骤S1相同的方式来重现目标内容(步骤S26)。处理器82随后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了结束指令SLF(步骤S27)。如果没有接收到,它就确定用户仍在观看目标内容,并且处理器82重复执行步骤S26。如果已经接收到了结束指令SLF,则处理器82就确定用户已经结束观看内容并且终止了图6所示的处理过程。
采用以上所讨论的处理过程,终端设备E2就将从语音通讯的起始点(即,时间t0)至时间t2(如图5所示)的传输流STT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在语音通讯的结束点(即,时间t1)上,终端设备E2就对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中由于用户的语音通讯而错过的目标内容部分从头开始以n倍速度时移重现。该n倍速度时移重现可以从时间t1执行至时间t2。采用这样的处理过程就能够减小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中的传输流STT的数量,也能够立即释放用于传输流STT的记录区域。这就使得内容存储部分9的记录区域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
在以上所讨论的变型中,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选择适用于n倍速度时移重现所需的部分,并且重现所选择的部分。另外,处理器82还可以只从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的传输流STT中读取适用于n倍速度时移重现所需的部分,并且将这些部分传输至TS切换部分13。
在以上所讨论的变型中,处理器82通过检查在内容存储部分9中是否仍旧剩留着传输流STT的任何部分来确定n倍速度时移重现何时返回至正常重现。另外,当正在写入传输流STT中所包括的表示时间戳(PTS)数值和正在读取传输流STT中所包括的PTS数值之间的差值基本上成为零时,则n倍速度时移重现就可以返回至正常重现。
作为另一种情况,如果用户所推测认为不需要的目标内容部分(典型的是商业广告)可以跳过并且只是重现TV节目,则内容存储部分9就基本上成为是多余的。终端设备E2可以检测到这一时间t2,并且随后按照实际广播时间来接收/重现广播台101正在广播的传输流STT。在这种情况下,较佳的是用户所推测认为不需要的目标内容不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这样就能够减小目标内容在内容存储部分9中所占用的存储区域。
图7是显示一种移动通讯终端设备E3(下文简称为一种终端设备)结构的方框图,该结构是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1的第二种变型。在图7中,终端设备E3具有与终端设备E1相同的结构,除了计算机程序(下文简称之程序)CP3被存储于程序存储器81中以及替代图像切换部分3而提供了一个图像组合部分104。在图7中,与图1所示终端设备E1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标识号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对这些元件的讨论。
程序CP3在结构上与程序CP1相同。然而,通过执行程序CP3,终端设备E3能够执行一些不同于终端设备E1的处理项目。这将在下面参照图8和图9进行讨论。
在语音通讯的过程中,图像组合部分104接收来自视频解码器15的视频信号SLV以及由控制部分8所产生的图像信号SLI。图像组合部分104将所输入的视频信号SLV和所输入的图像信号SLI相组合,用于产生一个组合的图像信号SLM,并且将该组合信号输出至显示设备4。在传输流STT的接收/重现过程中,图像组合部分104将来自视频解码器15的视频信号SLV原封不动输出至显示设备4。
接着,参照图8来描述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3的操作。在图8中,假定终端设备E3在时间t0接收/重现传输流STT时呼叫来到以及在时间t1语音通讯断开。在该实施例和以上所讨论的变型中,在从t0至t1的时间周期中,用户观看目标内容受到了妨碍。然而,在该变型中,终端设备E3产生了以上所讨论的组合图像信号SLM,并且在从t0至t1的时间周期内显示了该图像。通过显示该图像,用户就能够在语音通讯的过程也观看到目标图像。采用这种方式,终端设备E3能够提供更强的可操作性。
参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讨论参照图8所描述的终端设备E3的操作。图9所示的流程图与图3所示的流程图相同,除了包括步骤S31取代步骤S4。因此,在图9中,与图3相同的步骤将采用相同的步骤数字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步骤的讨论。
如果在步骤S2中已经接收到了表示打入呼叫的状态通知CSST,则处理器82就开始执行在程序CP3中所包括的语音通讯处理程序。终端设备E3随后执行用于语音通讯所需的处理,并且也产生和显示所组合的图像SLM(步骤S31)。用于语音通讯所需的处理相同于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执行的处理。因此,在该变型中,只是更加详细的讨论组合图像SLM的产生/显示。如果需要,处理器82就在工作区域83中产生图像信号SLI,并且将该信号发送至图像组合部分104。视频信号SLV也从视频解码器15发送至图像组合部分104,正如以上所讨论的。图像组合部分104组合所输入的图像信号SLI和所输入的视频信号SLV,用于产生组合的图像信号SLM,在该图像信号中将广播内容的视频叠加在语音通讯过程中所使用的图像上。显示设备4接收该组合图像信号SLM并且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所必需的显示处理,以显示由图像信号SLI和目标内容的视频所表示的图像。经过上述的处理,即使在语音通讯的过程中,终端设备E3也能够输出目标内容。
尽管已经以终端设备E1的一种变型来讨论了终端设备E3,但它也可以是终端设备E2的一种变型。也就是说,以上所讨论的步骤S31可以取代图6所示步骤S4的执行。
在以上讨论的变型中,通过组合目标内容和在语音通讯过程要显示的图像来获得组合信号SLM。另外,如果传输流STT包括了由构成内容的语音所表达的以字符方式所表示的多路复用的文本数据的话,即,字幕数据,则图像组合部分104可以产生还包括字幕的组合图像信号SLM,正如图10所示。如果电话处理部分2执行适用于视频电话所需的处理的话,则图像组合部分104可以产生还包括在语音通讯另一端对方图像的组合图像,正如图11所示。图像组合部分104也可以产生另外还包括用户图像的组合图像,正如图12所示。
图13是显示一种移动通讯终端设备(下文简称为终端设备)E4结构的方框图,该终端设备E4是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1的第三种变型。在图13中,终端设备E4具有与终端设备E1相同的结构,除了计算机程序(下文简称为程序)CP4被存储于程序存储器81中以及还包括了无声检测部分105。在图13中,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相同元件采用相同的标识数字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元件的讨论。
程序CP4在结构上与程序CP1相同。然而,通过执行程序CP4,终端设备E4可执行一些不同于终端设备E1所执行的处理项目。以下将参照图14和图15作更详细的讨论。
无声检测部分105接收来自语音解码器23所输出的语音信号SLS1。无声检测部分105一般是根据输入语音信号SLS1的幅度值来检测在语音通讯另一端的对方没有讲话的持续期间的无声时间周期BNS,产生表示无声时间周期的起始和结束点的定时信号SLT,以及将该定时信号输出至控制部分8。
接着,参照图14来描述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4的操作。在图14中,假定根据以上的讨论来定义时间t0和t1。在上述实施例中,从t0至t1时间周期中用户收听构成目标内容的语音受到了妨碍。然而,在该变型中,终端设备E4根据语音信号SLS1来检测在语音通讯另一端的对方在没有讲话的持续期间中的无声时间周期BNS,并且控制语音切换部分5的输入线,使得在所检测到的无声时间周期BNS期间来自语音解码器16的音频信号SLA能够输入到扬声器6。采用这样的处理,即使如果是在无声时间周期BNS中,用户也能够听见在语音通讯过程中的目标内容的音频。这样,终端设备E4就能够提供更强的操作性。
参照图15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讨论以上所描述的终端设备E4的操作。图15的流程图与图3的流程图相同,除了另外包括了步骤S41至S44。因此,在图15中,与图3相同的步骤采用相同的步骤数字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步骤的讨论。
在步骤S5之后,处理器82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了来自无声检测部分105的定时信号SLT(步骤S41)。如果没有接收到,则处理就转入到步骤S6,因为不再需要语音切换部分5的切换。如果已经接收到了定时信号SLT,处理器82就确定该信号是否表示无声时间周期BNS的结束点(步骤S42)。如果不是,这就意味着所接收到的定时信号SLT表示无声时间周期BNS的起始点。因此,处理器82就产生一个控制信号,用于将语音切换部分5的输入线从语音解码器23改变到音频解码器16,以及将所产生的控制信号输出至语音切换部分5(步骤S43)。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2中已经接收到了表示无声时间周期BNS结束点的定时信号SLT,则处理器82就产生一个控制信号,用于将语音切换部分5的输入线从音频解码器16改变到语音解码器23,以及将所产生的控制信号输出至语音切换部分5(步骤S44)。一旦以上所讨论的步骤S43和S44的处理结束之后,处理器82就再次执行步骤S4。经过以上所讨论的处理之后,终端设备E4就能够输出构成在语音通讯过程中(只要它是处于无声时间周期BNS)的目标内容的语音。
尽管终端设备E4是以终端设备E1的一种变型来讨论的,但是它也可以是终端设备E2或E3的变型。也就是说,以上所讨论的步骤S41至S44也可以结合在图6或图9的流程图中。
图16是显示一种移动通讯终端设备(下文简称为终端设备)E5结构的方框图,该终端设备是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1的第四种变型。在图16中,终端设备E5具有与终端设备E1相同的结构,除了计算机程序(下文简称为程序)CP5被存储于程序存储器81中以及还提供一个语音切换部分106以及第一和第二扬声器107和108来取代语音切换部分5和扬声器6。因此,在图16中,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相同元件采用相同的标识数字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元件的讨论。
程序CP5在结构上与程序CP1相同。然而,通过执行程序CP5,终端设备E5可执行一些不同于终端设备E1所执行的处理项目。以下将参照图17和图18作更详细的讨论。
语音切换部分106接收来自语音解码器16所输出的音频信号SLA和来自语音解码器23所输出的语音信号SLS1。在传输流STT的接收/重现期间,语音切换部分106将所输入的语音信号SLA输出至第一和第二扬声器107和108。然而,在语音通讯期间,语音切换部分106将所输入的音频信号SLA输出至第一和第二扬声器107和108中的一个扬声器(在图16中是第二扬声器108),以及将所输入的语音信号SLS1输出至另一个扬声器107或108(在图16中是第一扬声器107)。语音切换部分106根据由控制部分8所输出的控制信号CSa或CSb来切换它的输入/输出线。
第一和第二扬声器107和108分别是L侧的和R侧的扬声器,以用于立体声输出。
接着,参照图17来描述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5的操作。在以上所讨论的实施例中,从t0至t1时间周期期间用户收听构成的目标内容的音频受到了妨碍。然而,在该变型中,正如图17所示,终端设备E5控制语音切换部分106,使得能够从第一扬声器107输出从语音解码器23接收到的语音信号SLS1和从第二扬声器108输出从音频解码器16接收到的音频信号SLA。利用这样的处理,即使是在语音通讯的过程中,用户也能够听见目标内容的音频。这样,终端设备E5提供了更增强的操作性。
参照图18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讨论以上所描述地终端设备E5的操作。图18的流程图与图3的流程图相同,除了所包括的步骤S51至S53取代了步骤S3、S4和S7。因此,在图18中,与图3相同的步骤采用相同的步骤数字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步骤的讨论。
如果在步骤S2中已经接收到了表示打入呼叫的状态通知CSST,则处理器82就产生一个控制信号CSa,并且将该信号发送至用于在两条输入线之间进行切换的图像切换部分3和用于在两条输入线之间进行切换的语音切换部分5(步骤S51)。其结果是,图像切换部分3可设置在准备接收控制部分8的输出的状态,而语音切换部分可设置在准备接收音频解码器16和语音解码器23的输出的状态。
处理器82随后开始在程序CP5中所包括的语音通讯处理的程序执行。终端设备E5与基站102交换多路复用信号SLS以用于语音通讯,对复用信号中所包括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1进行解复用以重现语音信号SLS1,以及随后输出呼叫者的声音。终端设备E5也产生表示用户声音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2,复用编码的语音信号,以及将所产生的复用信号SLS发送至基站102(步骤S52)。更具体的说,无线通讯部分22在解复用器功能和复用器功能之间切换它的功能。无线通讯部分22可以作为一个解复用器使用,对从天线21输入的复用信号SLS进行解复用以获得编码的语音信号CSLS1,并且将编码语音信号输出至语音解码器23。语音解码器23对所输入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1进行解码,并且通过语音切换部分106向第一和第二扬声器107和108中的一个扬声器输出解码的语音信号SLS1。同时,音频解码器16通过语音切换部分106向另一个扬声器107或108输出所重现的音频信号SLA。利用以上所讨论的处理,呼叫者的声音和内容的音频能够从扬声器107和108输出。
语音编码器25对来自语音输入部分24的语音信号SLS2进行编码,并且向无线通讯部分22输出经编码的语音信号CSLS2。无线通讯部分22可作为一个复用器,对所输入的编码语音信号CSLS2进行多路复用,并且通过天线21向基站102发送所产生的复用信号SLS
如果需要,处理器82就在工作区域83产生图像信号SLI,并且通过图像切换部分3将该信号发送至显示设备4。利用这样的处理,由图像信号SLI所表示的图像就可显示在显示设备4上。
如果在步骤S6中确定语音通讯已经断开了,则处理器82就产生控制信号CSb,并且将该信号发送至用于切换输入线的图像切换部分3和语音切换部分5(步骤S53)。其结果是,图像切换部分3可设置在准备接收视频解码器15的输出的状态,以及语音切换部分5可设置在准备接收音频解码器16的输出的状态。利用以上所讨论的处理步骤,就能够获得参照图17所描述的操作。也就是说,即使在语音通讯的过程中,终端设备E5也能够输出构成目标内容的音频。
尽管终端设备E5是以终端设备E1的一种变型来讨论的,但是它也可以是终端设备E2或E3的变型。也就是说,以上所讨论的步骤S51至S53也可以结合在图6或图9的流程图中。
图19是显示一种移动通讯终端设备(下文简称为终端设备)E6结构的方框图,该终端设备E6是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1的第五种变型。在图19中,终端设备E6具有与终端设备E1相同的结构,除了计算机程序(下文简称为程序)CP6被存储于程序存储器81中以及还提供一个输入设备109和一个预选存储部分110。因此,在图19中,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相同元件采用相同的标识数字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元件的讨论。
程序CP6在结构上与程序CP1相同。然而,通过执行程序CP6,终端设备E6可执行一些不同于终端设备E1所执行的处理项目。以下将参照图20和图21进行讨论。
输入设备109根据用户的输入向控制部分8输出表示用户将要观看的(下文中称之为预选信息)内容的频道和广播起始时间的信号SLR
接着,参照图20来描述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6的操作。根据用户的输入由输入设备109所产生的预选信息SLR存储于终端设备E6的预选存储部分110。在图20中,假定当由预选信息SLR所指定内容(下文中称之为目标内容)的广播在时间t0开始时用户仍旧在使用终端设备E6来进行语音通讯。从时间t0至语音通讯结束时用户观看目标内容会受到妨碍。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变型中所使用的内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例所讨论的相同定义。在用户错过内容的时间周期中,终端设备E6将所接收到的传输流STT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假定语音通讯在时间t1结束并且断开,终端设备E6在时间t1之后的时间t2重现所接收到的传输流STT。这样,用户就能观看到在语音通讯期间中所广播的内容部分。
参照图21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讨论以上参照图20所描述的操作。在图21中,用户可以采用终端设备E6的输入设备109来输入目标内容的频道和广播起始时间。响应该输入,输入设备109就可产生表示输入信息的预选信息SLR。所产生的预选信息SLR存储于预选存储部分110(步骤S61)。
当语音通讯处理单元2接收到表示打入呼叫的控制信号CSM,则处理器82就可接收到来自状态检测部分7的状态通知CSST,并且响应于该通知,执行在程序CP6中所包括的用于语音通讯处理的程序。也就是说,图像切换部分3被设置在准备接收控制部分8的输出的状态,以及语音切换部分5被设置在准备接收语音解码器23的输出的状态。随后,终端设备E6与基站102交换复用信号SLS以用于语音通讯,如同以上所讨论的步骤S4中所执行的步骤(步骤S62)。
之后,处理器82访问预选存储器110并且确定由预选信息SLR所指定的目标内容的广播时间是否已经到了(步骤S63)。如果还没有到,则表示还不需要进行传输流STT的写入,就重复执行步骤S62。如果目标节目的开始时间已经到了,则将调谐器在处理器82的控制下被设置在接收预选的频道上,并且处理器82将由调谐器12输出的传输流STT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正如以上所讨论的步骤S5(步骤S64)。在写入操作之后,处理器82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了表示语音通讯断开的状态通知CSST(步骤S65)。如果还没有接收到,则表示不需要进行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的传输流STT的重现,继续重复步骤S62的执行。如果已经接收到了表示语音通讯断开的状态通知CSST,则处理器82就响应该通知进行所必需的处理并且随后终止内容在内容存储部分9中的写入。同时,处理器82产生控制信号CSa并且将该信号发送至用于在两条输入线之间切换的图像切换部分3和用于在两条输入线之间切换的语音切换部分5(步骤S66)。
在步骤S66,切换输入线的结果是,目标内容的视频分量显示在显示设备4上,与视频相同步的音频从扬声器6输出,如同以上所讨论的步骤S1(步骤S67)。此后,处理器82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了来自输入设备10的开始指令SLP。如果没有接收到,则表示不需要从内容存储部分9中读取传输流STT,从而重复执行步骤S67。如果已经接收到了开始指令SLP,处理器82就产生控制信号CSC,用于将TS切换部分13的输入从调谐器12一侧改变到控制部分8一侧,并且将该信号发送至TS切换部分13(步骤S69)。到这一步骤S69,TS切换部分13就相应地改变了它的输入。
处理器82读取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的传输流STT并且将传输流STT传输至TS切换部分13。解复用器14对通过TS切换部分13传输的传输流STT进行解复用,并且分别向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输出所产生的编码视频信号CSLV和编码音频信号CSLA。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进行如同步骤S1的操作,用于重现视频信号SLV和音频信号SLA(步骤S610)。其结果是,构成由于用户在语音通讯而错过的目标内容的视频可显示在显示设备4上,并且与视频相同步的音频从扬声器6中输出。
如同步骤S11,处理器82确定在内容存储部分9中是否还存在着需要重现的传输流STT的任何部分(步骤S611)。如果存在,则重复步骤S610的执行。如果并没有留下传输流STT的任何部分,这就意味着用户已经观看完了所有由于语音通讯而错过的内容部分。因此,处理器82就终止图21所示的处理过程。
利用以上所讨论的处理,就能够获得参照图20所描述的操作。也就是说,在语音通讯的期间,只要目标节目开始了广播,终端设备E6就将传输流STT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在语音通讯结束之后和在接收来自广播台101的传输流STT结束之后,就可以开始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的传输流STT的重现。这样,就有可能提供一种通讯终端设备,它具有能够以不同于实际广播时间的时移方式输出用户由于语音通讯而错过的内容部分的功能。
尽管终端设备E6是以终端设备E1的一种变型来讨论的,但是它也可以是终端设备E2至E5中的任一变型。另外,终端设备E6也可以与终端设备E1至E5中的任一相组合。
图22是显示一种移动通讯终端设备(下文简称为终端设备)E7结构的方框图,该终端设备E7是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1的第六种变型。在图22中,终端设备E7具有与终端设备E1相同的结构,除了计算机程序(下文简称为程序)CP7被存储于程序存储器81中以及不再需要输入设备10。因此,在图22中,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相同元件采用相同的标识数字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元件的讨论。
程序CP7在结构上与程序CP1相同。然而,通过执行程序CP7,终端设备E6可执行一些不同于终端设备E1所执行的处理项目。以下将参照图23和图24进行讨论。
接着,参照图23来描述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7的操作。在图23中,由于语音通讯使得用户观看从t0至t1时间周期的目标内容受到了妨碍,如同以上所讨论的情况。在时间t1之后终端设备E7将所接收到的传输流STT写入内容存储部分9直至至少结束目标内容广播的时间t2。在语音通讯断开之后(时间t1),终端设备E7读取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中的传输流STT并且以正常的速度重现。这样的读取是从用户由于语音通讯而错过的目标内容部分的头部依次进行并显示,以便于用户观看。因此,终端设备E7为用户显示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从时间t1直至结束从内容存储部分9中读取目标内容的时间t3的目标内容。换句话说,在语音通讯之后,终端设备E7就沿着与实际广播时间移动时间(t1-t0)的时间轴进行内容的时移重现。
参照图24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讨论以上参照图23所描述的操作。图24所示的流程图与图3所示的流程图相同,除了所包括的步骤S71至S74取代了步骤S7至S12。因此,在图24中,与图3相同的步骤采用相同的步骤数字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步骤的讨论。
如果确定语音通讯已经在步骤S6中断开了,则意味着已经检测到了时间t1(见图23),处理器82就产生和发送以上所讨论的与图6中的步骤S21有关的控制信号CSb(步骤S71)。利用该控制信号,图像切换部分3和语音切换部分5都被设置在以上所讨论的与步骤S21有关的各自状态中。处理器82通过将控制信号CSC发送至TS切换部分13使得TS切换部分13的输入线改变到控制部分8一侧(步骤S72)。正如以上与图6中的步骤S22有关讨论那样,控制信号CSC也可以发送至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从而将重现的速度设置成正常速度。
处理器82随后读取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的传输流STT并且将该传输流传输至TS切换部分13。通过这样的传输,就能依次从头读取用户由于语音通讯而错过的目标内容部分。解复用器14对通过TS切换部分13传输的传输流STT进行解复用,并且分别向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输出所产生的编码视频信号CSLV和编码音频信号CSLA。视频解码器15重现视频信号SLV,该信号可通过图像切换部分3输出至显示设备4。音频解码器16重现音频信号SLA,该信号可通过语音切换部分5输出至扬声器6。同时,在处理器82的控制下,由调谐器12所输出的传输流STT可继续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这样,终端设备E7就能进行时移重现(步骤S73)。采用在步骤S73中的处理过程,就能以正常速度在显示设备4上从头开始显示用户由于语音通讯而错过内容的图像,同时与视频相同步的音频可以从扬声器6中输出。
之后,处理器82确定时移重现是否已经结束了(步骤S74)。如果还没有结束,就重复执行步骤S73。如果时移重现已经结束了,则终止图24所示的处理过程。
利用以上所讨论的处理过程,就能够获得参照图23所描述的操作。也就是说,终端设备E7就从语音通讯的起始点(即,时间t0)开始将传输流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从语音通讯的结束点(即,时间t1)开始,终端设备E7就从头开始将用户所错过的且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中的目标内容部分进行时移重现。这样,就有可能提供一种通讯终端设备,它具有能够以不同于实际广播时间的时移方式输出用户由于语音通讯而错过的内容部分。
图25是显示一种移动通讯终端设备(下文简称为终端设备)E8结构的方框图,该终端设备E8是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1的第七种变型。在图25中,终端设备E8具有与终端设备E1相同的结构,除了所包括的解复用器120替代了解复用器14以及计算机程序(下文中简称为程序)CP8被存储于程序存储器81中。因此,在图25中,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相同元件采用相同的标识数字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元件的讨论。
如同解复用器14的工作那样,解复用器120对从TS切换部分13输出的传输流STT进行解复用,并且将所产生的编码视频信号CSLV和编码音频信号CSLA分别输出至视频解码器15和音频解码器16。经过这样的解复用之后,解复用器120也能够获得一个至少包括接收内容的广播结束时间的节目映射表(PMT),并且将该PMT发送至处理器82。
程序CP8在结构上与程序CP1相同。然而,通过执行程序CP8,终端设备E8可执行一些不同于终端设备E1所执行的处理项目。以下将参照图26和图27进行讨论。
接着,参照图26来描述以上所讨论的终端设备E8的操作。在图26中,在从t0至t1时间周期中,用户有语音通讯,如同以上所讨论的情况。如果目标内容是在时间t0和时间t1之间的时间t2结束,则处理器82就终止将目标内容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
参照图27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讨论以上参照图26所描述的操作。图27所示的流程图与图3所示的流程图相同,除了还包括了步骤S81至S83。因此,在图27中,与图3相同的步骤采用相同的步骤数字来标注,并且这里省略了对这些步骤的讨论。
在步骤S4之后,处理器82确定在步骤S83中是否已经执行了写入终止处理(步骤S81)。如果没有执行,则处理器82就转入到步骤S5。如果已经执行了写入终止处理,则就不再需要将所接收到的传输流STT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因此,处理器82就可以跳过步骤S5和以后一些相同的步骤,并转入到步骤S6。
在步骤S5之后,处理器82根据由解复用器120所发送的PMT来确定目标内容的广播结束时间是否已经到了(步骤S82)。如果确定广播结束时间还没有到,则处理器82就转入到步骤S6。如果确定广播结束时间已经到来了,则处理器82就终止将目标内容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步骤S83)。换句话说,处理器82就放弃从调谐器12发送的传输流STT,不再将该传输流传输至内容存储部分9。处理器82随后在执行步骤S6。利用以上所讨论的处理过程,一旦目标内容的广播结束,就能够终止将目标内容写入到内容存储部分9。从而能够适用于记录容量小的内容存储部分9的记录/重现。
尽管终端设备E8是以终端设备E1的一种变型来讨论的,但是它也可以是终端设备E2至E5中的任一变型。
当在调谐器12和TS切换部分13之间提供了一个开关(未显示)时,处理器82可以控制该开关,使之能够在步骤S83中阻止从调谐器12输出的传输流STT输入到控制部分8。
在该变型中,处理器82根据PMT来确定目标内容的结束时间是否已经到了。如果能够获得电子节目指南(EPG),则处理器82就可以根据该获得的EPG来确定目标内容的结束时间是否已经到了。
在以上所讨论的实施例以及各种变型中,处理器82可以检测内容存储部分9的剩余记录容量,根据所检测到的剩余容量来确定目标内容的写入比特率,以及根据所确定的比特率将目标内容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
在以上所讨论的实施例和各种变型中,由传输流STT所转换的节目流可以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另外,基于MPEG4的传输流STT也可以存储于内容存储部分9。
在详细讨论本发明的同时,以上的讨论只是从各个方面来说明,而不是限制。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引伸出各种其它改进和变型。
工业应用
本发明的通讯终端设备都可以应用于数字设备,例如,能够结合内容接收功能和视频通讯功能的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个人计算机(PC)。

Claims (7)

1.一种通讯终端设备,它包括:
调谐器,能够接收从广播台发送的传输流,所述传输流包含内容;
电话处理部分,能够通过无线电波接收和重现至少在语音通讯另一端对方的语音;
状态检测部分,能够检测所述电话处理部分中的所述语音通讯的状态变化;
内容存储部分,能够存储从所述广播台发送的传输流;
TS切换部分,能够在接收自所述广播台的传输流和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之间切换;
重现部分,能够重现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和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中任一个;
第一输入设备,能够使得用户向所述通讯终端设备输入预选信息,该信息表示用户希望观看的内容的频道和广播起始时间;以及
预选存储部分,能够存储所述预选信息,
其中,在语音通讯期间,当所述预选信息所表示的内容的广播起始时间到达时,所述内容存储部分开始存储在所述预选信息所表示的频道上广播的传输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状态检测部分检测到语音通讯断开时,所述重现部分顺序地重现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
当重现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直到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与所述调谐器当前输出的传输流对准时,所述内容存储部分停止存储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且在重现中,所述TS切换部分从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切换到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通讯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现部分能够以n倍速度重现已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传输流,n是满足n>1的正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通讯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图像生成部分,能够生成与语音通讯有关的图像信息;和
图像组合部分,当所述状态检测部分检测到语音通讯开始时,所述图像组合部分能够通过组合由所述调谐器接收的内容和由所述图像生成部分生成的图像信息而生成组合的图像信息,
其中,所述图像组合部分能够产生附加包含了语音通讯另一端对方的图像的组合的图像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通讯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话处理部分还能够捕获用户一侧的图像,
所述图像组合部分能够产生附加包含了所捕获的用户的图像的组合的图像信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通讯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现部分能够重现至少构成所接收到的内容的音频,
所述通讯终端设备还包括:
一个无声检测部分,能够检测语音通讯的一个无声时间周期;
一个语音切换部分,能够在无声检测部分所检测到的无声时间周期期间输出由所述重现部分所重现的音频,
所述语音切换部分还能够在所述无声检测部分没有检测到无声时间周期时输出由所述电话处理部分所重现的语音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收启动指令的第二输入设备,其中当所述状态检测部分检测到语音通讯断开时,所述内容存储部分停止存储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且所述重现部分重现接收自广播台的传输流,以及
根据检测到语音通讯断开后输入的启动指令,所述重现设备开始重现存储在所述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
CNB038008181A 2002-04-05 2003-04-01 允许内容接收和语音通讯的通讯终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08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04067 2002-04-05
JP104067/2002 2002-04-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2629A CN1602629A (zh) 2005-03-30
CN1320819C true CN1320819C (zh) 2007-06-06

Family

ID=28786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08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0819C (zh) 2002-04-05 2003-04-01 允许内容接收和语音通讯的通讯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21903B2 (zh)
EP (1) EP1407601B1 (zh)
JP (1) JP4528845B2 (zh)
KR (1) KR100921303B1 (zh)
CN (1) CN1320819C (zh)
WO (1) WO200308593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78204B1 (ko) * 2002-09-17 2007-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모드에 따른 영상 및 데이터 표시장치 및 방법
JP4073819B2 (ja) * 2003-04-10 2008-04-09 エボリウム・エス・アー・エス 携帯電話への動画情報のプッシュ型配信方法
KR100514685B1 (ko) * 2003-05-13 2005-09-13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타임 시프트 기능 구현 단말기 및 방법
KR100552077B1 (ko) * 2003-08-29 2006-02-20 바로비젼(주) 컨텐츠 제공시스템과 이를 위한 이동단말
US20070265031A1 (en) * 2003-10-22 2007-11-15 Sandy Electric Co., Ltd. Mobile Phone,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20050245240A1 (en) * 2004-04-30 2005-11-03 Senaka Balasuriy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oring media during interruption of a media session
DE102004026577A1 (de) * 2004-06-01 2005-12-2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mobiles Kommunikationsgerät und Kommunikations- und Infotainmentsystem
WO2005120052A1 (ja) 2004-06-02 2005-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携帯端末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EP2515549A3 (en) * 2004-06-29 2012-12-12 Kyocera Corporation Digital broadcast receiving apparatus
EP1624679A1 (fr) * 2004-08-03 2006-02-08 Nagra France Sarl Dispositif et méthode de commande d'appareils audio/vidéo lors d'un appel téléphonique
KR100595708B1 (ko) * 2004-12-30 2006-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브로드캐스팅 스트리밍의 일시 정지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KR100686157B1 (ko) * 2005-05-04 2007-0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녹화기능을 갖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녹화방법
KR100557185B1 (ko) 2005-05-17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시청 기능과 동시에 통화 기능을수행하는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수신 단말기 및 동시통화 방법
JP2006345251A (ja) * 2005-06-09 2006-12-21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KR100743035B1 (ko) 2005-07-18 2007-07-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호를 이용하여 방송전달이 가능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그 방법
US20070033617A1 (en) * 2005-08-08 2007-02-0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Redirecting broadcast signals for recording programming
KR20070040285A (ko) * 2005-10-11 2007-04-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바일 디지털 방송 수신기
KR100656159B1 (ko) * 2005-10-17 2006-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재생방법
KR100781266B1 (ko) * 2005-10-20 2007-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기기 및 처리 방법
KR100702705B1 (ko) * 2005-11-28 2007-04-02 (주)케이티에프테크놀로지스 멀티밴드-멀티모드(mb-mm)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멀티밴드-멀티모드(mb-mm)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멀티태스킹 방법
EP1801803B1 (en) 2005-12-21 2017-06-07 Advanced Digital Broadcast S.A. Audio/video device with replay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replay function
KR20070067927A (ko) * 2005-12-26 2007-06-29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음성 통화 중에 콘텐츠 공유를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방법 및이를 구현하는 단말
KR100757231B1 (ko) * 2006-06-08 2007-09-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Dmb 휴대단말기에 있어 복수의 채널 동시 다중화면시청 방법 및 장치
KR100799670B1 (ko) * 2006-06-30 2008-0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을 이용한 방송수신 중 화면분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086423B1 (ko) * 2007-01-12 2011-1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텔레비전(tv) 수신기에서의 채널 전환 속도 향상방법 및 그 디지털 tv 수신기
KR101448616B1 (ko) * 2007-04-05 2014-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방송 출력 제어방법 및 이동통신 단말기
DE102007060053A1 (de) * 2007-12-13 2009-06-18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akustischen Wiedergabe mindestens zweier Audiosignale
KR101919787B1 (ko) * 2012-05-09 2018-1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8971690B2 (en) * 2012-12-07 2015-03-0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 to coordinate activities between a content device and a wireless device based on context awareness
CN105721088A (zh) * 2016-03-02 2016-06-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收音方法、收音装置及车载系统
JP2018084878A (ja) * 2016-11-21 2018-05-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330034B1 (en) * 2020-10-27 2022-05-10 T-Mobile Usa, Inc. Data disruption track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such as IMS network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6388A (en) * 1993-10-29 1998-01-06 Ricoh Company, Ltd. Recording system recording received information on a recording medium while reproducing received information previously recorded on the recording medium
GB2343074A (en) * 1998-10-23 2000-04-26 Sony Uk Ltd Concurrent recording and playback of broadcast material
US6259441B1 (en) * 1996-12-05 2001-07-10 Interval Research Corporation Display pause with elastic playback
US6269101B1 (en) * 1997-12-31 2001-07-31 At&T Corporation Network server platform for a hybrid fiber twisted pair local loop network service architecture
US20010038690A1 (en) * 1999-12-30 2001-11-08 Douglas Palm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elephony services with video services over an HFC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1428A (en) * 1991-03-12 1993-08-31 Goldwasser Eric P Variable-delay video recorder
JPH0730872A (ja) * 1993-07-08 1995-01-31 Casio Comput Co Ltd テレビ放送受信機付テレビ電話装置
JPH0730622A (ja) * 1993-07-12 1995-01-31 Casio Comput Co Ltd 電話機
US6002832A (en) * 1995-02-09 1999-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ata
JPH11252471A (ja) 1998-03-03 1999-09-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番組及び番組情報を放送するセンター装置と端末装置
US6400804B1 (en) * 1998-12-10 2002-06-04 At&T Corp. On-hold activity sel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350185B2 (ja) * 1998-12-25 2009-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テレビ電話機能付き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テレビ電話機能付き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US20020040475A1 (en) * 2000-03-23 2002-04-04 Adrian Yap DVR system
US20010036254A1 (en) * 2000-04-25 2001-11-01 Robert Davis DVR Telephone answering device
KR20010097757A (ko) * 2000-04-26 2001-11-08 윤종용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통해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를 하기 위한시스템
JP2001333334A (ja) 2000-05-22 2001-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テレビ受信機
US6768722B1 (en) * 2000-06-23 2004-07-27 At&T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GB2364211A (en) * 2000-06-30 2002-01-16 Nokia Oy Ab A terminal comprising two receivers for receiving an encrypted first signal from a first network and a decryption second signal from a second network
WO2003081878A1 (fr) * 2002-03-27 2003-10-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eil de communication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6388A (en) * 1993-10-29 1998-01-06 Ricoh Company, Ltd. Recording system recording received information on a recording medium while reproducing received information previously recorded on the recording medium
US6259441B1 (en) * 1996-12-05 2001-07-10 Interval Research Corporation Display pause with elastic playback
US6269101B1 (en) * 1997-12-31 2001-07-31 At&T Corporation Network server platform for a hybrid fiber twisted pair local loop network service architecture
GB2343074A (en) * 1998-10-23 2000-04-26 Sony Uk Ltd Concurrent recording and playback of broadcast material
US20010038690A1 (en) * 1999-12-30 2001-11-08 Douglas Palm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elephony services with video services over an HFC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04020A1 (en) 2004-10-14
KR100921303B1 (ko) 2009-10-09
WO2003085938A3 (en) 2004-01-15
CN1602629A (zh) 2005-03-30
KR20040091525A (ko) 2004-10-28
EP1407601B1 (en) 2018-10-10
WO2003085938A2 (en) 2003-10-16
US7221903B2 (en) 2007-05-22
EP1407601A2 (en) 2004-04-14
JP2008206189A (ja) 2008-09-04
JP4528845B2 (ja) 201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0819C (zh) 允许内容接收和语音通讯的通讯终端设备
JP4679515B2 (ja) Avストリーム再生装置、デコーダ切り換え方法、方法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集積回路
CN1222188C (zh) 在配备照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显示略图的装置和方法
US20090013363A1 (en) Broadcast system and broadcast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190968C (zh) 用于标题信息数字电视服务及其接收机的方法和设备
CN1946169A (zh) 视频内容发送设备和视频内容发送方法
CN1747486A (zh) 便携式终端和便携式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223200C (zh)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其装置
CN1540986A (zh) 发送移动通信终端中收到的电视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893579A (zh) 用于接收数字多媒体广播频道的设备
CN102123232A (zh) 数字广播接收设备
CN1627819A (zh) 电视接收装置及网络信息通信系统
CN101267545A (zh) 一种节目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056150A (zh) 数字多媒体广播终端的时移装置和方法
CN101483710A (zh) 一种提供手机电视节目实时截图的终端及方法
CN1878214A (zh) 提供呼叫服务和广播服务的方法及数字多媒体广播终端
CN1842971A (zh) 内容提供系统和用于这种系统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602055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201039303Y (zh) 一种无线数字机顶盒
JP4368125B2 (ja) コンテンツ受信および音声通話が可能な通信端末装置
CN1941969A (zh) 用于接收广播节目的移动电信终端
US20070040897A1 (en) Vide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056391A (zh) 数字广播接收机及其访问限制方法
KR100617564B1 (ko) 이동단말기의 화상통화를 이용한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전송방법
CN100488257C (zh) 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的多画面处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