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1183A - 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1183A
CN117971183A CN202410153302.6A CN202410153302A CN117971183A CN 117971183 A CN117971183 A CN 117971183A CN 202410153302 A CN202410153302 A CN 202410153302A CN 117971183 A CN117971183 A CN 117971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ata
logic
modu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533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小路
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entury TAL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entury TAL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entury TAL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entury TAL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533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711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71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11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展现层,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数据层和逻辑层;数据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基础数据传输至逻辑层;逻辑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实现逻辑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展现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由此,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根据各自配置对应的类,实现各层独立开发,提升了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Description

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软件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面对用户对应用程序日益递增的使用需求,在应用程序的开发阶段,不断增加应用程序的业务模块,以满足日益递增的使用需求。
在使用目前的应用开发系统开发应用程序时,应用开发系统的各个层都调用一个总的类(宿主类)进行开发,导致应用开发系统的各个层都准备完毕的情况下才能启动开发流程。然而,随着应用程序的业务模块不断增加,不同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越发紧密,使得应用程序中不同业务模块之间的逻辑复杂度也来越高,影响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开发系统,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所述数据层、所述逻辑层以及所述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
所述展现层用于,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所述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所述数据层和所述逻辑层;
所述数据层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层;
所述逻辑层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所述实现逻辑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所述展现层用于,调用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开发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配置应用开发系统,所述应用开发系统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所述数据层、所述逻辑层和所述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展现层,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所述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所述数据层和所述逻辑层;
通过所述数据层,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层;
通过所述逻辑层,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所述实现逻辑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所述展现层用于,调用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开发装置,配置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配置应用开发系统,所述应用开发系统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所述数据层、所述逻辑层和所述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展现层,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所述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所述数据层和所述逻辑层;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层,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层;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层,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所述实现逻辑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调用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其中,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读取可执行指令,并执行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展现层用于,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数据层和逻辑层;数据层用于,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基础数据传输至逻辑层;逻辑层用于,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实现逻辑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展现层用于,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由于应用开发系统的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使得各层开发依赖上解耦,实现了各层独立开发,避免出现因为宿主类的依赖导致开发工期消耗的问题,提升了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开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开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块间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开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开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为了提升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开发系统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开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应用开发系统可以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其中,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
其中,应用开发系统可以理解为应用开发软件、应用开发框架或者应用开发平台,并且,应用开发系统可以配置在电子设备(或服务器)上,并在电子设备运行过程中,在应用开发系统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其中,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用于实现不同层各自对应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层负责获取获解析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不同模块的数据,以及负责不同模型之间的通信。逻辑层负责进行逻辑处理,负责管理数据池和展示层,同时负责数据层和展示层之间的通信。展示层又叫视图层,负责页面展示以及采集用户操作,不负责逻辑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展现层用于,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数据层和逻辑层;数据层用于,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基础数据传输至逻辑层;逻辑层用于,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实现逻辑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展现层用于,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
具体的,当电子设备(或服务器)配置了应用开发系统,用户在开发软件(例如java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例如MySQL平台)编辑完代码后,触发应用开发系统的展现层,使得展现层获取应用开发操作并做出响应,生成应用开发请求,则展现层可以将应用开发请求传递至数据层和逻辑层,使得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各自配置的类,并与开发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的接口进行通信,执行各自的开发工作,实现各层在开发依赖上进行解耦,达到各层独立开发的目的。
其中,应用开发操作是指用户编辑完代码后作用在展现层的触发操作,以请求应用开发系统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其中,应用开发请求是指请求展现层、数据层和逻辑层各自执行开发工作的信息,使得展现层、数据层和逻辑层基于该请求与开发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进行通信,并调用各自配置的类,执行各自的开发工作。
其中,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是指对数据层预先配置的类,则数据层通过调用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
其中,待开发的目标应用可以理解为需要进行开发的或者进行功能升级的应用程序。可选的,待开发的目标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直播类应用、游戏类应用、社交类应用等。
其中,第一模块是指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唯一的业务模块,也可以指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多个业务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可选的,第一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具有画面刷新功能的业务模块、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具有投票功能的业务模块、具有获取网络信号功能的业务模块、具有传输聊天信息功能的业务模块等中的一个。
其中,基础数据是指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参数定义。
例如,第一模块是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基础数据包括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红包最大额度、红包最大数量以及最小金额等数据。再如,第一模块是具有投票功能的业务模块,基础数据包括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选项数量、单选类型以及多选类型等数据。
其中,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是指对逻辑层预先配置的类,则逻辑层通过调用第二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实现逻辑,并按照该实现逻辑处理基础数据,得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其中,实现逻辑是指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的业务逻辑。
例如,第一模块是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实现逻辑包括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等额发放逻辑、拼手气发放逻辑等数据。再如,第一模块是具有投票功能的业务模块,实现逻辑包括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选项结果分析逻辑、抢答逻辑等数据。
其中,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是指对展现层预先配置的类,则展现层通过调用第三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
其中,效果展示信息是指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对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进行展示的模板信息。
例如,第一模块是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效果展示信息包括常规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圣诞节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春节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等数据。再如,第一模块是具有投票功能的业务模块,效果展示信息包括单选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多选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等数据。
其中,开发好的目标应用是指能够直接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即开发好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能够按照实现逻辑进行业务处理,以及按照效果展示信息展示业务处理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开发系统,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展现层用于,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数据层和逻辑层;数据层用于,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基础数据传输至逻辑层;逻辑层用于,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实现逻辑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展现层用于,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由于应用开发系统的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使得各层开发依赖上解耦,实现了各层独立开发,避免出现因为宿主类的依赖导致开发工期消耗的问题,提升了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在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可以包括基类、接口类和实现子类;相应的,第一预设类包括数据基类、数据接口类和数据实现子类;第二预设类包括逻辑基类、逻辑接口类和逻辑实现子类;第三预设类包括展示基类、展示接口类和展示实现子类。基类的创建顺序为展示基类先于数据基类,数据基类先于逻辑基类。
其中,基类是各个模块执行业务的基础,用于从编辑好的代码中获取预先定义的数据。接口类是根据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需求设计的接口,可以通过继承方式从基类获取预先定义的数据,并与视图层和逻辑层进行通信。实现子类包括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类,用于实现预先定义的数据或者配置数据,得到能够在应用开发系统上直接运行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类包括数据基类、数据接口类和数据实现子类;相应的,数据层具体用于: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数据基类,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数据;数据层还用于:调用数据接口类,并将预先定义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实现子类;数据层还用于:调用数据实现子类,实现预先定义的数据,得到基础数据。
为了便于理解,参见图2所示的另一种应用开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首先,数据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数据基类,从开发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数据,然后,数据层调用数据接口类,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取预先定义的数据,再通过继承的方式传输至数据实现子类,最后,数据层调用数据实现子类实现预先定义的数据,得到基础数据。
其中,数据基类用于与开发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进行通信,从开发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数据。
其中,预先定义的数据是在开发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上定义的数据。
例如,第一模块是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预先定义的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获取的红包最大额度、红包最大数量以及最小金额等数据。再如,第一模块是具有投票功能的业务模块,基础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获取的选项数量、单选类型以及多选类型等数据。
其中,数据接口类用于与数据基类和数据实现子类进行通信,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从数据基类获取预先定义的数据,再通过继承的方式将预先定义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实现子类。
其中,数据实现子类用于实现预先定义的数据,使得将预先定义的数据转化为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基础数据。
例如,第一模块是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预先定义的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获取的红包最大额度、红包最大数量以及最小金额等数据,则,基础数据包括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红包最大额度、红包最大数量以及最小金额等数据。再如,第一模块是具有投票功能的业务模块,基础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或者数据库平台获取的选项数量、单选类型以及多选类型等数据,则,基础数据包括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选项数量、单选类型以及多选类型等数据。
这样,数据层基于数据基类、数据接口类和数据实现子类,获取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基础数据,以实现在数据层上独立进行代码开发,不会对逻辑层和展示层产生过度依赖,有利于降低应用程序的整体开发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逻辑层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包括逻辑基类、逻辑接口类和逻辑实现子类;相应的,逻辑层具体用于: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逻辑基类,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并将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传输至逻辑接口类;逻辑还用于:调用逻辑接口类,获取基础数据,并将基础数据和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传输至逻辑实现子类;逻辑还用于:调用逻辑实现子类,实现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得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实现逻辑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为了便于理解,继续参见图2,首先,逻辑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逻辑基类,从开发软件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然后,逻辑层调用逻辑接口类,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取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并从数据层的数据接口类调用基础数据,再通过继承的方式将基础数据和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传输至逻辑实现子类,接着,逻辑层调用逻辑实现子类,实现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得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最后,逻辑层继续调用逻辑实现子类,按照实现逻辑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其中,逻辑基类用于与开发软件进行通信,从开发软件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
其中,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是在开发软件上定义的逻辑。
例如,第一模块是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获取的等额发放逻辑、拼手气发放逻辑等数据。再如,第一模块是具有投票功能的业务模块,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获取的选项结果分析逻辑、抢答逻辑等数据。
其中,逻辑接口类用于与逻辑基类和逻辑实现子类进行通信,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从逻辑基类获取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同时,逻辑接口类与数据接口类进行通信,可以从数据接口类调用基础数据,还可以将逻辑配置数据回调给数据接口类,再通过继承的方式将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和基础数据传输至逻辑实现子类。
其中,逻辑实现子类用于实现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使得将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转化为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实现逻辑。
例如,第一模块是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获取的等额发放逻辑、拼手气发放逻辑等数据,则,实现逻辑包括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等额发放逻辑、拼手气发放逻辑等数据。再如,第一模块是具有投票功能的业务模块,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获取的选项数量、单选类型以及多选类型等数据,则,实现逻辑包括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选项数量、单选类型以及多选类型等数据。
其中,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是需要在展示层进行展示的业务执行结果。
这样,逻辑层基于逻辑基类、逻辑接口类和逻辑实现子类,获取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实现逻辑,以实现在逻辑层上独立进行代码开发,不会对数据层和展示层产生过度依赖,有利于降低应用程序的整体开发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展示层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包括展示基类、展示接口类和展示实现子类;相应的,展示层具体用于:基于应用开发请求,调用展示基类,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并将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传输至展示接口类;展示层还用于:调用展示接口类,从逻辑层读取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并将展示配置数据和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传输至展示实现子类;展示层还用于:调用展示实现子类,按照展示配置数据和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生成效果展示信息。
为了便于理解,继续参见图2,首先,展示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展示基类,从开发软件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然后,展示层调用展示接口类,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取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并从逻辑层的展示接口类调用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再通过继承的方式将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和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传输至展示实现子类,接着,展示层调用展示实现子类,按照展示配置数据和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确定效果展示信息,从而完成目标应用的开发,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
其中,展示基类用于与开发软件进行通信,从开发软件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
其中,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是在开发软件上定义的模板信息。
例如,第一模块是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获取的常规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圣诞节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春节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等数据。再如,第一模块是具有投票功能的业务模块,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获取的单选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多选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等数据。
其中,展示接口类用于与展示基类和展示实现子类进行通信,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从展示基类获取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同时,展示接口类与逻辑接口类进行通信,可以从逻辑接口类调用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还可以将效果展示信息回调给逻辑接口类,再通过继承的方式将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和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传输至展示实现子类。
其中,展示实现子类用于实现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使得将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转化为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运行的效果展示信息。
其中,效果展示信息是在展示层进行展示的模板数据。
例如,第一模块是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包括常规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圣诞节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春节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等数据,则,效果展示信息包括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以常规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圣诞节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春节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等数据,展示红包发放结果。再如,第一模块是具有投票功能的业务模块,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包括从开发软件获取的选项数量、单选类型以及多选类型等数据,则,效果展示信息包括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以常规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圣诞节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春节展示样式的模板信息等数据,展示投票结果。
这样,展示层基于展示基类、展示接口类和展示实现子类,获取支持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展示处理结果的效果展示信息,以实现在展示层上独立进行代码开发,不会对数据层和逻辑层产生过度依赖,有利于降低应用程序的整体开发周期。
在本公开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的不同模块之间通过消息总线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通过消息总线发出业务消息或者接收业务消息,其中,第一模块发出的业务消息或者接收的业务消息配置了监听模式。
具体的,第一模块发出的业务消息,可以通过消息总线传输至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其他模块,同理,第一模块接收的业务消息,可以通过消息总线从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其他模块获取。
可选的,业务消息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直播消息、回放打点消息、网络消息以及系统自定义消息。
其中,监听模式可以理解为业务消息的接收方式或者发出方式。可选的,监听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订阅的监听模式、基于直播间的监听模式。
为了便于理解,参见图3所示的模块间通信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在目标应用的开发阶段,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模块A、模块B和模块C分别与消息总线建立通信,并为模块A、模块B和模块C分别配置对应的监听模式,以实现利用消息总线进行模块间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层还用于,通过开发好的目标应用的第二模块,按照目标监听模式,从消息总线获取目标业务消息的监听数据,并对监听数据进行校验,得到监听数据的校验结果。
继续参见图3,在开发好目标应用之后,在目标应用的使用阶段,目标应用的第二模块,可以按照对其预先配置的目标监听模式,从消息总线获取目标业务消息的监听数据,并对监听数据进行校验,得到监听数据的校验结果,以确定目标业务消息是否更新。
其中,第二模块是指在目标应用的使用阶段,目标应用上的任意一个模块。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可以是同一个模块,也可以是不同的模块,只是二者对应的阶段不同。
其中,目标监听模式是指对第二模块预先配置的监听模式,该监听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订阅(或注册)的监听模式、基于直播间的监听模式等。
其中,目标业务消息是指第二模块对应的处理结果,其对应的监听数据是指数据层从消息总线上监听到的第二模块的最新处理结果。具体的,数据层可以将目标业务消息的监听数据与目标业务消息的当前处理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目标业务消息是否发生变化。
示例性的,继续参见图3,目标应用是直播类应用(例如学习软件),该应用运行过程中不断刷新直播画面(例如教师上课的直播画面)。其中,运行有直播类应用的直播用户的电子设备的模块A是具有画面刷新功能的业务模块,模块A实时生成的画面信息通过消息总线发送到直播间中,则运行有直播类应用的观看用户的电子设备的模块B从直播间获取模块A实时生成的画面信息(是一种直播消息),使得不同模块基于消息总线以及基于直播间的监听模式进行通信。
示例性的,继续参见图3,目标应用是视频播放类应用(例如学习软件),该应用运行过程中播放录播视频(例如教师上课的录播画面),并且,为了提高观看用户(例如学生)对录播视频的观看积极性,在录播视频的播放过程中,设置了红包发放环节。其中,运行有视频播放类应用的观看用户的电子设备的模块A是具有定时功能的业务模块,运行有视频播放类应用的观看用户的电子设备的模块B是具有红包发放功能的业务模块,模块B需要预先订阅模块A的业务消息(是一种系统自定义消息),则模块A实时生成的定时信息通过消息总线发送至模块B,使得不同模块基于消息总线以及订阅的监听模式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回放打点消息、网络消息,不同模块可以基于消息总线以及基于其对应的监听模式进行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数据层通过对监听数据进行校验后,确定目标业务消息发生更新,并且,第二模块需要更新展示信息,则逻辑层还用于,运行第二模块的实现逻辑,对监听数据的校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展现层还用于,按照效果展示信息对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进行展示。
其中,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是指第二模块的最新结果,则展示层按照效果展示信息对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进行展示,使得在目标业务消息发生更新后,能够在展示层不断更新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让用户及时感知到画面的实时变化结果。
这样,无论是开发阶段还是使用阶段,目标应用的不同模块之间通过消息总线进行通信,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使用一个总的类(宿主类)进行模块间通信的方式,能够解决宿主类和模块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保证不同模块之间能够高效的进行通信,避免不同模块之间出现通信异常。
下面结合图4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开发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应用开发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或服务器)执行。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等具有存储及计算功能的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或服务器)配置应用开发系统,所述应用开发系统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所述数据层、所述逻辑层和所述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电子设备作为执行主体进行示例性的解释。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开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应用开发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10、通过展现层,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数据层和逻辑层。
其中,S410的具体实现原理,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S420、通过数据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基础数据传输至逻辑层。
其中,第一预设类包括数据基类、数据接口类和数据实现子类;则S420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数据基类,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数据;调用数据接口类,并将预先定义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实现子类;调用数据实现子类,实现预先定义的数据,得到基础数据。
S430、通过逻辑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实现逻辑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其中,第二预设类包括逻辑基类、逻辑接口类和逻辑实现子类;则S430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逻辑基类,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并将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传输至逻辑接口类;调用逻辑接口类,获取基础数据,并将基础数据和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传输至逻辑实现子类;调用逻辑实现子类,实现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得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实现逻辑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S440、通过展现层用于,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类包括展示基类、展示接口类和展示实现子类;则S440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基于应用开发请求,调用展示基类,获取对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并将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传输至展示接口类;展示层还用于:调用展示接口类,从逻辑层读取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并将展示配置数据和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传输至展示实现子类;调用展示实现子类,按照展示配置数据和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生成效果展示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开发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该方法包括:通过展现层,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数据层和逻辑层;通过数据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基础数据传输至逻辑层;通过逻辑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实现逻辑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通过展现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由于应用开发系统的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使得各层开发依赖上解耦,实现了各层独立开发,避免出现因为宿主类的依赖导致开发工期消耗的问题,提升了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通过消息总线发出业务消息或者接收业务消息,其中,第一模块发出的业务消息或者接收的业务消息配置了监听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数据层,通过开发好的目标应用的第二模块,按照目标监听模式,从消息总线获取目标业务消息的监听数据,并对监听数据进行校验,得到监听数据的校验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逻辑层,运行第二模块的实现逻辑,对监听数据的校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
通过展现层,按照效果展示信息对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进行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的应用开发方法的应用开发装置,下面结合图5进行说明。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应用开发装置可以配置于电子设备(或服务器),电子设备配置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系统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等具有存储及计算功能的设备。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开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应用开发装置500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510,用于通过所述展现层,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所述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所述数据层和所述逻辑层;
获取模块520,用于通过所述数据层,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层;
第一生成模块530,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层,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所述实现逻辑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第二生成模块540,用于调用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开发装置,配置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配置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系统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展现层,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数据层和逻辑层;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数据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基础数据传输至逻辑层;第一生成模块,用于通过逻辑层,根据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实现逻辑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第二生成模块,用于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由于应用开发系统的数据层、逻辑层以及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使得各层开发依赖上解耦,实现了各层独立开发,避免出现因为宿主类的依赖导致开发工期消耗的问题,提升了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类包括数据基类、数据接口类和数据实现子类;获取模块520,包括:
第一调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所述数据基类,获取对所述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数据;
第二调用单元,用于调用所述数据接口类,并将所述预先定义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实现子类;
第三调用单元,用于调用所述数据实现子类,实现所述预先定义的数据,得到所述基础数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类包括逻辑基类、逻辑接口类和逻辑实现子类;第一生成模块530,包括:
第四调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所述逻辑基类,获取对所述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并将所述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接口类;
第五调用单元,用于调用所述逻辑接口类,获取所述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实现子类;
第六调用单元,用于调用所述逻辑实现子类,实现所述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所述实现逻辑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预设类包括展示基类、展示接口类和展示实现子类;第二生成模块540,包括:
第七调用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所述展示基类,获取对所述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并将所述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传输至所述展示接口类;
第八调用单元,用于调用所述展示接口类,从所述逻辑层读取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并将所述展示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传输至所述展示实现子类;
第九调用单元,用于调用所述展示实现子类,按照所述展示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生成所述效果展示信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通过消息总线发出业务消息或者接收业务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模块发出的业务消息或者接收的业务消息配置了监听模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层还用于,通过开发好的目标应用的第二模块,按照目标监听模式,从所述消息总线获取目标业务消息的监听数据,并对所述监听数据进行校验,得到所述监听数据的校验结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逻辑层还用于,运行所述第二模块的实现逻辑,对所述监听数据的校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
所述展现层还用于,按照所述效果展示信息对所述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进行展示。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应用开发装置500可以执行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并且实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和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用于使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程序在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在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参考图6,现将描述可以作为本公开的服务端或客户端的电子设备600的结构框图,其是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硬件设备的示例,该电子设备600可以是上述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电子的计算机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端、刀片式服务端、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包括计算单元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603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601、ROM602以及RAM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电子设备6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输入单元606、输出单元607、存储单元608以及通信单元609。输入单元606可以是能向电子设备600输入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输入单元606可以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和/或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单元607可以是能呈现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扬声器、视频/音频输出终端、振动器和/或打印机。存储单元608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光盘。通信单元609允许电子设备6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网卡、红外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收发机和/或芯片组,例如蓝牙TM设备、WiFi设备、WiMax设备、蜂窝通信设备和/或类似物。
计算单元6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6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6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开发方法或者安装程序运行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6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602和/或通信单元6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6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单元6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应用开发方法或者安装程序运行方法。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端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如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端)、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端)、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端。客户端和服务端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端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应用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所述数据层、所述逻辑层以及所述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
所述展现层用于,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所述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所述数据层和所述逻辑层;
所述数据层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层;
所述逻辑层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所述实现逻辑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所述展现层用于,调用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类包括数据基类、数据接口类和数据实现子类;
所述数据层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所述数据基类,获取对所述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数据;
所述数据层还用于:调用所述数据接口类,并将所述预先定义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实现子类;
所述数据层还用于:调用所述数据实现子类,实现所述预先定义的数据,得到所述基础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类包括逻辑基类、逻辑接口类和逻辑实现子类;
所述逻辑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所述逻辑基类,获取对所述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并将所述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接口类;
所述逻辑还用于:调用所述逻辑接口类,获取所述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实现子类;
所述逻辑还用于:调用所述逻辑实现子类,实现所述预先定义的逻辑配置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所述实现逻辑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类包括展示基类、展示接口类和展示实现子类;
所述展示层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所述展示基类,获取对所述第一模块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并将所述预先定义的展示配置数据传输至所述展示接口类;
所述展示层还用于:调用所述展示接口类,从所述逻辑层读取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并将所述展示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传输至所述展示实现子类;
所述展示层还用于:调用所述展示实现子类,按照所述展示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生成所述效果展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开发的目标应用的第一模块通过消息总线发出业务消息或者接收业务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模块发出的业务消息或者接收的业务消息配置了监听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层还用于,通过开发好的目标应用的第二模块,按照目标监听模式,从所述消息总线获取目标业务消息的监听数据,并对所述监听数据进行校验,得到所述监听数据的校验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逻辑层还用于,运行所述第二模块的实现逻辑,对所述监听数据的校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
所述展现层还用于,按照所述效果展示信息对所述第二模块的处理结果进行展示。
8.一种应用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配置应用开发系统,所述应用开发系统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所述数据层、所述逻辑层和所述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展现层,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所述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所述数据层和所述逻辑层;
通过所述数据层,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层;
通过所述逻辑层,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所述实现逻辑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通过所述展现层,调用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
9.一种应用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配置应用开发系统,所述应用开发系统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展现层,所述数据层、所述逻辑层和所述展现层各自配置对应的类,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展现层,响应于应用开发操作,确定应用开发请求,并将所述应用开发请求传输至所述数据层和所述逻辑层;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层,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一预设类,获取待开发的目标应用中第一模块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传输至所述逻辑层;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层,根据所述应用开发请求,调用预先配置的第二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按照所述实现逻辑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调用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三预设类,生成所述第一模块的处理结果对应的效果展示信息,得到开发好的目标应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CN202410153302.6A 2024-02-02 2024-02-02 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9711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3302.6A CN117971183A (zh) 2024-02-02 2024-02-02 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3302.6A CN117971183A (zh) 2024-02-02 2024-02-02 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1183A true CN117971183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1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53302.6A Pending CN117971183A (zh) 2024-02-02 2024-02-02 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11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63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webcast rooms
KR101273535B1 (ko) 프리젠테이션 자료를 이용한 설문 시스템, 방법 및 상기 프리젠테이션 자료를 생성하기 위한 플러그-인 프로그램이 저장 된 저장 매체
WO2020151599A1 (zh) 视频同步发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19540A1 (zh) 用于生成群聊头像的方法和设备
CN112260853B (zh) 容灾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954396B2 (en) Screen projection status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171011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device, server,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CN112437004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86620A (zh) 跨进程离屏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13289A (zh) 相关消息线程的受控显示
CN116569197A (zh) 在协作会话中的用户提升
CN113377312A (zh) 同屏互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13552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64608A (zh) 用于外部用户在会议聊天中选择性每次消息参与的数据对象
CN112163174B (zh) 消息的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7395493B (zh) 一种基于意图Intent分享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22106B (zh) 一种群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971183A (zh) 应用开发系统、应用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31319A (zh) 图形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17201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65007A (zh) 用于外部用户在会议聊天中选择性每次消息参与的数据对象
CN113568687A (zh) 展示Web页面的方法、相关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81571B2 (en) Managing device group configurations across workspaces based on context
CN111930276B (zh) 页面交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40108959A1 (en) Collaboration Network Platform Providing Virtual Rooms with Indication of Number and Identity of Users in the Virtual Roo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