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7295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7295A
CN116887295A CN202310794519.0A CN202310794519A CN116887295A CN 116887295 A CN116887295 A CN 116887295A CN 202310794519 A CN202310794519 A CN 202310794519A CN 116887295 A CN116887295 A CN 116887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tation
supported
link
lin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45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淦明
梁丹丹
郭宇宸
李云波
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45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872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87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7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M个接收空间流,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支持N个接收空间流,M、N均为正整数,M大于N。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P个接收空间流为M个接收空间流的子集,P为大于N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提高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2010671573.2,原申请日是2020年07月13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IEEE 802.11下一代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协议极高吞吐量(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设备支持通过多个流数、多个频段(例如,2.4GHz,5GHz和6GHz频段),以及同一频段上通过多个信道的合作等方式提高峰值吞吐量,降低业务传输的时延。该多频段或多信道可以统称为多链路。
包括多个站点的可以称为多链路设备(multi link device,MLD)。多链路设备中的每一个站点工作在一个链路上。对于多链路设备来说,如何进一步提高站点的吞吐量是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多链路设备中站点的吞吐量。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方法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M个接收空间流,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支持N个接收空间流,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M的正整数,方法包括:第一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P个空间流为M个接收空间流的子集,P为大于N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站点仅能使用自身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一站点可以使用第一多链路设备中其他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也就是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一站点使用更多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由于接收空间流数与数据吞吐量是正相关的,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第一站点的数据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站点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二帧,第二帧用于响应第一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站点在接收到帧交互的开始帧之后,使能P个接收空间流,P等于M。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当第一站点处于共享空间流数模式时,第一站点在接收到帧交互的开始帧之后,使能P个接收空间流,P等于M,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用于使第一站点可以使用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其他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站点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三帧,第三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开启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四帧,第四帧用于响应第三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帧还包括第二字段,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需要使用的接收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帧还包括第三字段,第三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可使用的接收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站点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五帧,第五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关闭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六帧,第六帧用于响应第五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等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所有共享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数之和,共享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可以被其他站点使用。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站点在满足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项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或者N个接收空间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站点接收到第七帧,第七帧的接收地址不同于第一站点的地址,或者第七帧的发送地址不同于第一站点接收到的第八帧的发送地址,第八帧用于开始或者建立传输机会;或者,第一站点的载波侦听机制指示媒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空闲的;或者,第一站点接收到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PPDU被第一站点确定为基本服务集间inter-BSS PPDU;或者,第一站点接收到多用户MU PPDU,MU PPDU所携带的前导码中的基本服务集颜色BSS color与第一站点所关联的基本服务集的BSScolor相同,并且MU PPDU所携带的前导码中不存在于第一站点匹配的站点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第十一帧,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包括: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每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上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十一帧还用于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数据发送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发送第一帧,第一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M个接收空间流,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支持N个接收空间流,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M的正整数,P个接收空间流为M个接收空间流的子集,P为大于N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数据发送端接收第一站点发送的第二帧,第二帧用于响应第一帧。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应用于第二多链路设备,第二多链路设备支持Q个发送空间流,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支持K个发送空间流,Q为大于1的正整数,K为小于Q的正整数,方法包括:第二站点使用L个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L个发送空间流为Q个发送空间流的子集,L为大于K小于等于Q的正整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二站点仅能使用自身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站点可以使用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其他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也就是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站点使用更多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由于发送空间流数与数据吞吐量是正相关的,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第二站点的数据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第十一帧,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包括: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每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上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十一帧还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M个接收空间流,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支持N个接收空间流,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M的正整数。该通信装置包括第一站点的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用于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P个空间流为M个接收空间流的子集,P为大于N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站点的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解析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二帧,第二帧用于响应第一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帧交互的开始帧之后,使能P个接收空间流,P等于M。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帧交互的开始帧。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第一站点处于共享空间流数模式时,在接收到帧交互的开始帧之后,使能P个接收空间流,P等于M,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用于使第一站点可以使用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其他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三帧,第三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开启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四帧,第四帧用于响应第三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帧还包括第二字段,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需要使用的接收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帧还包括第三字段,第三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可使用的接收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五帧,第五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关闭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六帧,第六帧用于响应第五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等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所有共享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数之和,共享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可以被其他站点使用。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项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或者N个接收空间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站点接收到第七帧,第七帧的接收地址不同于第一站点的地址,或者第七帧的发送地址不同于第一站点接收到的第八帧的发送地址,第八帧用于开始或者建立传输机会;或者,第一站点的载波侦听机制指示媒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空闲的;或者,第一站点接收到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PPDU被第一站点确定为基本服务集间inter-BSS PPDU;或者,第一站点接收到多用户MU PPDU,MU PPDU所携带的前导码中的基本服务集颜色BSS color与第一站点所关联的基本服务集的BSScolor相同,并且MU PPDU所携带的前导码中不存在于第一站点匹配的站点标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第十一帧,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包括: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每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上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十一帧还用于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模块和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帧。通信模块,用于向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发送第一帧,第一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M个接收空间流,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支持N个接收空间流,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M的正整数,P个接收空间流为M个接收空间流的子集,P为大于N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接收第一站点发送的第二帧,第二帧用于响应第一帧。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多链路设备,第二多链路设备支持Q个发送空间流,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支持K个发送空间流,Q为大于1的正整数,K为小于Q的正整数。通信装置包括:第二站点的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使用L个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L个发送空间流为Q个发送空间流的子集,L为大于K小于等于Q的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生成通信模块所发送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用于发送第十一帧,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包括: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每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上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十一帧还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和通信接口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处理动作,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发送的动作。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电路和收发管脚,处理电路和收发管脚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其中,处理电路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处理动作,收发管脚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发送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四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对应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局域网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与通信的AP多链路设备和STA多链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与通信的AP多链路设备和STA多链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与通信的AP多链路设备和STA多链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五字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进行简单介绍。
1、空间流(spatial stream)
空间流是指无线传输过程中的数据流。在引入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之后,数据可以通过多天线技术发出多个独立的空间流。空间流越多,独立处理数据的路数也越多,数据传输速率也越高。
在MIMO系统中,设备支持的空间流数一般小于或等于设备配置的天线的数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空间流数即为空间流的数目。
2、请求发送(requestto send,RTS)/清除发送(clearto send,CTS)机制
RTS/CTS机制用于解决隐藏站点的问题,以避免多个站点之间的信号冲突。
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帧之前,发送端先以广播的方式发送RTS帧,以指示该发送端在指定时长向指定接收端发送数据帧。接收端接收到RTS帧后,以广播的方式发送CTS帧,以确认发送端的发送。接收到RTS帧或者CTS帧的其他站点不发送无线帧,直至指定时长结束。
3、载波侦听机制
载波侦听机制可以分为物理载波侦听机制和虚拟载波侦听机制。
物理载波侦听机制又被称为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目标设备需要在某一信道上发送数据之前,目标设备首先在这个信道上进行接收。如果经过给定的时间,目标设备没有发现其他设备在此信道上发送数据,则目标设备开始发送数据;如果发现有其他设备在发送数据,则目标设备随机避让一段时间后再次重试此过程。
虚拟载波侦听机制使用在802.11帧中所发现的信息来预测无线介质的状态。通常,虚拟载波侦听是由网络分配矢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NAV)所提供。NAV本身为一个定时器,通过使用帧的MAC报头中的持续时间值来进行设置。NAV的值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NAV不为零,表示无线介质处于忙碌状态。NAV为零,表示无线介质处于闲置状态。上述无线介质可以为信道、频段等。
4、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
BSS用于描述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中一组能够相互通信的设备。WLAN中可以包括多个BSS。每一个BSS具有唯一的标识,称为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
一个BSS可以包括多个站点(station,STA)。站点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非接入点的站点(none access point station,non-AP STA)。可选的,一个BSS可以包含一个AP和多个关联该AP的non-AP STA。
5、基本服务集内(intra-BSS)PPDU、基本服务集间(inter-BSS)PPDU
对于一个站点来说,该站点侦听到的PPDU所属的BSS与该站点所关联的BSS是同一个BSS,或者,该站点侦听到的PPDU的接收端/发送端与该站点属于同一个BSS,则该PPDU是intra-BSS PPDU。示例性的,若该站点侦听到的PPDU中的BSS颜色(color)/BSSID与该站点关联的BSS的BSS color/BSSID相同,则该PPDU是intra-BSS PPDU。
对于一个站点来说,该站点侦听到的PPDU所属的BSS与该站点所关联的BSS不是同一个BSS,或者,该站点侦听到的PPDU的接收端/发送端与该站点不属于同一个BSS,则该PPDU是inter-BSS PPDU。示例性的,若该站点侦听到的PPDU中的BSS color/BSSID与该站点关联的BSS的BSS color/BSSID不相同,则该PPDU是inter-BSS PPDU。
上述站点判断PPDU是intra-BSS PPDU还是inter-BSS PPDU的方法仅是示例,详细描述可参见现有技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多链路设备。多链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隶属的站点,隶属的站点可以是逻辑上的站点,也可以是物理上的站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链路设备包括隶属的站点”可以简要描述为“多链路设备包括站点”。
其中,隶属站点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者非接入点站点(non-accesspoint station,non-AP STA)。为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隶属的站点为AP的多链路设备称为多链路AP或者AP多链路设备或者多链路AP设备,可以将隶属的站点为STA的多链路设备称为多链路STA或者多链路STA设备或者STA多链路设备。
多链路设备可以遵循802.11系统协议实现无线通信。示例性的,802.11系统协议可以为802.11ax协议、802.11be协议、以及下一代802.11协议,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多链路设备可以与其他设备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其他设备可以是多链路设备,也可以不是多链路设备。
对于一个多链路设备来说,每个隶属的站点可以工作在一条链路上,但允许多个隶属的站点工作在同一条链路上。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用链路标识表征工作在一条链路上的一个站点。如果一条链路上有多于一个隶属的站点,则需要多于1个链路标识表征它们。
在两个多链路设备互相通信之前,一个多链路设备与另一个多链路设备可以先协商或沟通链路标识与一条链路(或者一条链路上的站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AP多链路设备通过广播的管理帧,比如信标帧,指示链路标识与一条链路(或者一条链路上的站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数据传输中,两个多链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链路标识来指示链路(或者链路上的站点),而不需要传输大量的信令信息用来指示链路(或链路上的站点),从而降低了信令开销,提升了传输效率。
下面以上述一个多链路设备为AP多链路设备,上述另一个多链路设备为STA多链路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一个示例中,在AP多链路设备建立BSS时,AP多链路设备发送的管理帧(例如信标帧)包括多个链路标识信息字段。每个链路标识信息字段可以建立一个链路标识与工作在一个链路上的站点的对应关系。每个链路标识信息字段包括链路标识,还包括:MAC地址,操作集,信道号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MAC地址,操作集,信道号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指示一条链路。
另一个示例中,在多链路建立关联过程中,AP多链路设备和STA多链路设备协商多个链路标识信息字段。在后续的通信中,AP多链路设备或者STA多链路设备会通过链路标识来表征多链路设备中的一个站点,链路标识还可以表征该站点的MAC地址,工作的操作集,信道号中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其中MAC地址,也可以换成关联后AP多链路设备的关联标识。可选的,如果是多个站点工作在一条链路上,那么链路标识(一个数字的ID),表征的意义除了包括链路所在的操作集,信道号,还包括工作在该链路上的站点标识,比如站点的MAC地址或者AID。
图1以无线局域网为例,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图。该应用场景包括:站点101和站点102,站点101可以与站点102之间采用一条或多条链路进行通信,从而达到提升吞吐量的效果。站点101可以为多链路设备,站点102可以为单链路设备或多链路设备等。示例性的,一种场景中,站点101为AP多链路设备,站点102为STA多链路设备或站点(比如单链路站点)。另一场景中,站点101为STA多链路设备,站点102为AP(比如单链路AP)或AP多链路设备。又一种场景中,站点101为AP多链路设备,站点102为AP多链路设备或AP。又一种场景中,站点101为STA多链路设备,站点102为STA多链路设备或STA。当然,该无线局域网还可包括其他设备。图1示意的设备的数量及类型仅是示例性的。
图2(a)、图2(b)示出了参与通信的AP多链路设备和STA多链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802.11标准关注AP多链路设备和STA多链路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中的802.11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部分。
如图2(a)所示,AP多链路设备包括的多个AP在低MAC(low MAC)层和PHY层互相独立,在高MAC(high MAC)层也互相独立。STA多链路设备包括的多个STA在low MAC层和PHY层互相独立,在high MAC层也互相独立。
如图2(b)所示,AP多链路设备中包括的多个AP在低MAC层和PHY层互相独立,共用高MAC(High MAC)层。STA多链路设备中包括的多个STA在低MAC(Low MAC)层和PHY层互相独立,共用高MAC(High MAC)层。
当然,STA多链路设备可以是采用高MAC层相互独立的结构,而AP多链路设备采用高MAC层共用的结构。或者,STA多链路设备采用高MAC层共用的结构,AP多链路设备采用高MAC层相互独立的结构。示例性的,该高MAC层或低MAC层都可以由多链路设备的芯片系统中的一个处理器实现,还可以分别由一个芯片系统中的不同处理模块实现。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链路设备配置了多个天线,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多链路设备所配置的天线的数目并不进行限定。图2(c)以AP多链路设备配置了两个天线,STA多链路设备配置了两个天线为例进行了示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链路设备可以允许同一接入类型的业务在不同链路上传输,甚至允许相同的数据包在不同链路上传输;多链路设备也可以不允许同一接入类型的业务在不同链路上传输,但允许不同接入类型的业务在不同的链路上传输。
多链路设备工作的频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ub 1GHz,2.4GHz,5GHz,6GHz以及高频60GHz。图3(a)、图3(b)示出了无线局域网中多链路设备与其他设备通过多条链路进行通信的两种示意图。
图3(a)示出了一种AP多链路设备101和STA多链路设备102通信的场景。AP多链路设备101包括隶属的AP101-1和AP101-2,STA多链路设备102包括隶属的STA102-1和STA102-2,且AP多链路设备101和STA多链路设备102采用链路1和链路2并行进行通信。
图3(b)示出了AP多链路设备101与STA多链路设备102,STA多链路设备103以及STA104进行通信的场景。AP多链路设备101包括隶属的AP101-1至AP101-3,STA多链路设备102包括隶属的两个STA102-1和STA102-2,STA多链路设备103包括2个隶属的STA103-1,STA103-2,STA103-3,STA104为单链路设备,AP多链路设备可以分别采用链路1和链路3与STA多链路设备102进行通信,采用链路2和链路3与多链路103进行通信,采用链路1与STA104通信。一个示例中,STA104工作在2.4GHz频段;STA多链路设备103包括STA103-1和STA103-2,STA103-1工作在5GHz频段,STA103-2工作在6GHz频段;STA多链路设备102包括STA102-1和STA102-2,STA102-1工作在2.4GHz频段,STA102-2工作在6GHz频段。AP多链路设备中工作在2.4GHz频段的AP101-1可以通过链路1与STA104和STA多链路设备102中的STA102-2之间传输上行或下行数据。AP多链路设备中工作在5GHz频段的AP101-2可以通过链路2与STA多链路设备103中工作在5GHz频段的STA103-1之间传输上行或下行数据。AP多链路设备101中工作在6GHz频段的AP101-3可通过链路3与STA多链路设备102中工作在6GHz频段的STA102-2之间传输上行或下行数据,还可通过链路3与STA多链路设备中的STA103-2之间传输上行或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图3(a)仅示出了AP多链路设备支持2个频段,图3(b)仅以AP多链路设备支持三个频段(2.4GHz,5GHz,6GHz),每个频段对应一条链路,AP多链路设备101可以工作在链路1、链路2或链路3中的一条或多条链路为例进行示意。在AP侧或者STA侧,这里的链路还可以理解为工作在该链路上的站点。实际应用中,AP多链路设备和STA多链路设备还可以支持更多或更少的频段,即AP多链路设备和STA多链路设备可以工作在更多条链路或更少条链路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的,多链路设备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为一个整机的设备,还可以是安装在整机设备中的芯片或处理系统等,安装这些芯片或处理系统的设备可以在这些芯片或处理系统的控制下,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链路STA具有无线收发功能,可以支持802.11系列协议,可以与多链路AP或其他多链路STA或单链路设备进行通信,例如,多链路STA是允许用户与AP通信进而与WLAN通信的任何用户通信设备。例如,多链路STA可以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手机等可以联网的用户设备,或物联网中的物联网节点,或车联网中的车载通信装置等,多链路STA还可以为上述这些终端中的芯片和处理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链路AP具有无线收发功能,可以支持802.11系列协议。例如,多链路AP可以为通信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桥等通信实体,或,所述多链路AP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等,当然多链路AP还可以为这些各种形式的设备中的芯片和处理系统,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功能。
并且,多链路设备可以支持高速率低时延的传输。随着无线局域网应用场景的不断演进,多链路设备还可以应用于更多场景中,比如多链路设备可以为智慧城市中的传感器节点(比如,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空气检测节点),智慧家居中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摄像头,投影仪,显示屏,电视机,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等),物联网中的节点,娱乐终端(比如AR,VR等可穿戴设备),智能办公中智能设备(比如,打印机,投影仪等),车联网中的车联网设备,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一些基础设施(比如自动售货机,商超的自助导航台,自助收银设备,自助点餐机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多链路STA和多链路AP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在此仅是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1、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包括多个站点。第一站点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所包括的多个站点中的一个。
数据发送端可以是单链路设备,也可以是多链路设备中的一个站点,例如下文中的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第二多链路设备不同于第一多链路设备。第二站点是第二多链路设备所包括的多个站点中的一个。当第二站点作为数据发送端时,第二站点与第一站点工作在同一个链路上。
以数据发送端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为例,若P小于等于第二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则第二站点可以仅使用自身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若P大于第二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数,则第二站点可以使用自身支持的发送空间流以及第二多链路设备中其他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来发送数据。
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M个接收空间流,第一站点支持N个接收空间流。M为大于1的正整数,N小于M的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等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所有共享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之和。从而,第一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M个接收空间流即由第一多链路设备中所有共享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组成。其中,共享站点能够将自身的空间流提供给其他站点使用。
可选的,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全部站点均可以是共享站点。
或者,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一部分站点为共享站点,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另一部分站点不为共享站点。这种情况下,第一站点为共享站点。另外,非共享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不受M的限制。也即,非共享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可能大于等于M,也可能小于等于M。
举例来说,多链路设备#1包括站点#1、站点#2、以及站点#3。其中,站点#1支持2个接收空间流,站点#2支持3个接收空间流,站点#3支持4个接收空间流。当站点#1和站点#2为共享站点时,可以计算出M=5,也即多链路设备#1支持5个空间流。
可选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根据自身配置、通信标准、和/或其他设备的指示,确定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一个站点是否属于共享站点。
例如,通信标准可以预先定义多链路设备中工作在5~6GHz频段上的站点属于共享站点,工作在2.4GHz频段上的站点不属于共享站点。
又例如,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通过发送无线帧(例如管理帧,或者控制帧,或者数据帧中的控制字段)的方式,将共享站点对应的链路标识发送给第二链路设备或单链路站点,从而第二多链路设备或单链路站点获知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共享站点对应的链路标识,确定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共享站点。另外,帧发送方式还可以为广播,此时周围的单链路站点或多多链路设备可以获知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共享站点对应的链路标识,确定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共享站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为大于N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这种情况下,第一站点所使用的P个接收空间流是第一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M个接收空间流的子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站点可以使用自身支持的接收空间流,还可以使用其他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因此第一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大于第一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
可选的,P小于等于第一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第一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小于等于M。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站点所使用的P个接收空间流包括:第一站点所支持的N个接收空间流、以及第一多链路设备中其他站点所支持的P-N个接收空间流。也即,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不仅使用自身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还可以使用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其他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
举例来说,多链路设备#1包括站点#1、站点#2、以及站点#3。其中,站点#1支持2个接收空间流,站点#2支持3个接收空间流,站点#3支持4个接收空间流。并且,站点#1和站点#2为共享站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站点#1不仅可以使用自身支持的2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还可以使用站点#2支持的3个接收空间流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接收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站点可以主动地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
可选的,基于该设计,在步骤S101之前,第一站点需要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管理帧、控制帧或者数据帧中的控制字段。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站点可以在数据发送端的触发下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
下面介绍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点被动触发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一帧。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二帧。
其中,第一帧用于指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接收到第一帧的站点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可选的,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P的具体取值。第一字段可以有其他名称,例如空间流数字段,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第二帧用于响应第一帧,比如确认(Ack)帧。可选的,第二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同意或者拒绝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进一步的,在第二帧用于指示第一站点拒绝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的情况下,第二帧还可以用于指示建议的A个接收空间流,A不等于P,A为正整数。
实现方式二、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在接收到帧交互(frame exchange)的开始帧之后,使能(enable)P个接收空间流。此时,P等于M。
可选的,帧交互的开始帧可以为RTS帧。也就是说,数据发送端可以通过向第一站点发送RTS帧,触发第一站点使能P个接收空间流。之后,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CTS帧。在完成RTS-CTS机制后,第一站点可以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
可选的,帧交互的开始帧可以为触发帧,所述触发帧用来触发站点发送上行PPDU或者单用户PPDU。
可选的,作为帧交互的开始帧的触发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1-1、触发帧以单空间流形式发送。
条件1-2、触发帧来自于关联的AP。或者,若站点关联的AP对应多BSSID集合中非发送(Non-transmitted)BSSID,并且支持来自该多BSSID集合中的发送(transmitted)BSSID发送的控制帧,则触发帧来自于该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的AP。
条件1-3、触发帧是多用户请求发送(multi-user requestto send,MU-RTS)触发帧、缓冲状态报告轮询(buffer status reportpoll,BSRP)帧、带宽查询报告轮询(bandwidth queryreportpoll)触发帧。并且,触发帧包括一个用户信息字段,该用户信息字段的AID12字段的取值与第一站点的AID的低12位比特相同。
上述条件1-1至条件1-3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站点在回复帧交互的开始帧之后的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 frame space,SIFS)内基于空间流的能力,比如SupportedEHT MCS Set field和操作模式(操作模式改变通知信息或者操作模式指示信息),打开多于一个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
实现方式三、当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处于共享空间流模式时,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在接收到帧交互的开始帧之后,使能P个接收空间流。此时,P等于M。
其中,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用于使得多链路设备中的一个站点能够使用其他站点的空间流。也就是说,当第一站点处于共享空间流数模式时,第一站点可以使用第一多链路设备中其他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
相应的,当第一站点不处于共享空间流数模式时,第一站点不可以使用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其他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从而,当第一站点不处于共享空间流数模式时,第一站点在接收到帧交互的开始帧之后,使能第一站点所支持的N个接收空间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开启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的触发协商流程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三帧;之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四帧。其中,第三帧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三帧的站点开启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第四帧用于响应第三帧。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开启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的触发协商流程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三帧;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确认帧。之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四帧,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确认帧。其中,第三帧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三帧的站点开启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第四帧用于响应第三帧。
可选的,第三帧还包括第二字段,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需要使用的接收空间流数。
可选的,第三帧还包括第七字段,第七字段用于指示在第一站点退出共享空间流数模式或者在满足预设条件下确定帧交互序列结束之后,第一站点需要使用的接收空间流数X,其中1=<X<=N。
可选的,第四帧还包括第三字段,第三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站点目前可使用的接收空间流数。也即,第三字段用于指示P的取值。
可选的,第四帧还包括时延字段,时延字段用于指示第一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从当前使用的接收空间流调整到P个接收空间流的所需要的时延。
可选的,第四帧还包括第十字段,第十字段用于指示在第一站点退出共享空间流数模式或者在满足预设条件下确定帧交互序列结束之后,第一站点建议使用的接收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关闭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的触发协商流程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接收到数据段发送的第五帧;之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六帧。其中,第五帧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五帧的站点关闭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第六帧用于响应第五帧。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关闭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的触发协商流程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接收到数据段发送的第五帧;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确认帧。之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六帧,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确认帧。其中,第五帧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五帧的站点关闭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第六帧用于响应第五帧。
可选的,第三帧和第五帧可以应用同一种类型的无线帧,该无线帧中存在一个指示字段,该指示字段用于指示该无线帧是第三帧还是第五帧。
上文中“开启共享空间流数模式”可以替换为“进入共享空间流数模式”,“关闭共享空间流数模式”可以替换为“退出共享空间流数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共享空间流数模式可以有其他名称,例如空间流数共享模式、空间流共享模式、共享模式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基于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站点仅能使用自身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一站点可以使用第一多链路设备中其他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也就是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一站点使用更多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由于接收空间流数与数据吞吐量是正相关的,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第一站点的数据吞吐量。
这样一来,在要求第一站点具有较大吞吐量的场景下,第一站点可以使用P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在不要求第一站点具有较大吞吐量的场景下,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也可以仅使用自身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
可选的,基于图4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在步骤S101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102。
S102、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在满足预设条件中任意一项的情况下,确定帧交互序列结束,使用X个接收空间流。
其中,X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X个接收空间流为第一站点所支持的N个接收空间流的子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标准可以默认X为1或者N,不需要额外的信令来指示X的取值。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发送端可以向第一站点指示X的取值。例如,数据发送端通过上述第三帧中的第七字段来指示X的取值。
也就是说,在满足预设条件中任意一项的情况下,第一站点从原先使用的P个接收空间流调整回X个接收空间流。
可选的,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条件2-1、第一站点接收到第七帧。第七帧的接收地址不同于第一站点的地址,或者,第七帧的发送地址不同于第八帧的发送地址。第八帧用于开始或者建立第一站点与数据发送端之间的传输机会(transmission opportunity,TXOP)。
条件2-2、第一站点的载波侦听机制指示媒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空闲的。其中,媒介可以有其他名称,例如介质、频段、信道等,在此不作限制。示例性的,预设时间段可以是发送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transport 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interframespace,TxPIFS)。
条件2-3、第一站点接收到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unit,PPDU),该PPDU被第一站点确定为inter-BSS PPDU。
条件2-4、第一站点接收到多用户(multi user,MU)PPDU,MU PPDU所携带的接收向量(RXVECTOR)参数中BSS color与第一站点所关联的BSS的BSS color相同,并且MU PPDU所携带的RXVECTOR参数中不存在与第一站点匹配的站点标识。或者说,MU PPDU的前导码中的BSS color与第一站点所关联的BSS的BSS color相同,并且MU PPDU的前导码中不存在与第一站点匹配的站点标识。
基于条件2-4,在第一站点在接收到MU PPDU之前,第一站点最近接收到的管理帧中的基本服务集颜色不可用(BSS Color Disable)字段的取值为0。
基于图5所示的技术方案,在满足上述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项的情况下,说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与数据发送端完成帧序列交互。因此,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结束使用第一多链路设备中其他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从而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其他站点可以使用自身的接收空间流进行正常的通信。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使用L个发送空间流向数据接收端发送数据。
其中,第二多链路设备包括多个站点。第二站点为第二多链路设备所包括的多个站点中的一个。数据接收端可以为单链路设备,也可以是多链路设备中的一个站点,例如上文中的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
以数据接收端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为例,若L小于等于N,则第一站点可以仅使用自身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若L大于N,第一站点可以使用自身支持的接收空间流以及第一多链路设备中其他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
第二多链路设备支持Q个发送空间流,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支持K个发送空间流,Q为大于1的正整数,K为小于Q的正整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Q等于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所有共享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之和。从而,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Q个空间流即由第二多链路设备中所有共享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组成。其中,共享站点能够将自身的空间流提供给其他站点使用。
可选的,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全部站点均可以是共享站点。
或者,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一部分站点为共享站点,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另一部分站点不为共享站点。这种情况下,第二站点为共享站点。另外,非共享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不受Q的限制。也即,非共享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可能大于等于Q,也可能小于等于Q。
可选的,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根据自身配置、通信标准、和/或其他设备的指示,确定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一个站点是否属于共享站点。
举例来说,通信标准可以预先定义多链路设备中工作在5~6GHz频段上的站点属于共享站点,工作在2.4GHz频段上的站点不属于共享站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L为大于K小于等于Q的正整数。这种情况下,第二站点所使用的L个发送空间流是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Q个发送空间流的子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站点可以使用自身支持的发送空间流,还可以使用其他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因此第二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大于第二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
可选的,L小于等于第二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第二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空间流数小于等于Q。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站点所使用的L个发送空间流包括:第二站点所支持的K个发送空间流、以及第二多链路设备中其他站点所支持的L-K个发送空间流。也即,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不仅使用自身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还使用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其他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站点可以主动地使用L个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例如,第二站点可以根据第二多链路设备的链路状况、和/或待发送数据的吞吐量要求等因素,确定发送空间流数。
举例来说,当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二站点对应的信道状况较好(例如信道质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三站点对应的链路的信道状况较差(例如信道质量小于第一预设值),则第二站点可以使用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三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第二站点的吞吐量。第三站点可以是第二多链路设备中除第二站点之外的其他站点中的一个或多个。
举例来说,当第二站点的待发送数据的吞吐量要求较大(例如待发送数据的吞吐量要求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第二站点可以使用L个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当第二站点的待发送数据的吞吐量要求较小(例如待发送数据的吞吐量要求小于第二预设值),第二站点使用K个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
可选的,第二站点可以根据数据接收端相关的接收空间流信息,确定L的取值。
以数据接收端为单链路设备为例,在单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大于第二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并且单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小于等于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的情况下,L的取值可以小于等于单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或者,在单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大于第二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并且单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大于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的情况下,L的取值可以小于等于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
举例来说,假设第二多链路设备支持10个发送空间流,第二站点支持2个发送空间流,单链路设备支持3个接收空间流,则第二站点可以确定L的取值为3。
以数据接收端为对端多链路设备中的一个站点(例如上文中的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为例,在对端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大于第二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并且对端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小于等于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的情况下,L的取值可以小于等于对端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或者,在对端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大于第二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并且对端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大于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的情况下,L的取值可以小于等于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站点可以在数据接收端的触发下使用L个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触发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第二站点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九帧。之后,第二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十帧。
其中,第九帧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使用L个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可选的,第九帧包括第四字段,第四字段用于指示L的取值。
第十帧用于响应第九帧。可选的,第十帧可以用于指示同意或者拒绝第二站点使用L个发送空间流。
可选的,第十帧可以为确认帧。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触发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第二站点接收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第九帧,第二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确认帧。之后,第二站点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第十帧,第二站点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确认帧。
可选的,在步骤S201之前,第二站点可以向数据接收端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站点使用的发送空间流数的数目。
基于图6所示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二站点仅能使用自身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站点可以使用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其他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也就是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站点使用更多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由于发送空间流数与数据吞吐量是正相关的,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第二站点的数据吞吐量。
这样一来,在要求第二站点具有较大吞吐量的场景下,第二站点可以使用L个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在不要求第二站点具有较大吞吐量的场景下,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也可以仅使用自身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
下面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来举例说明图4和图6所示的技术方案。
如图7所示,多链路设备#1包括站点#101和站点#102,多链路设备#2包括站点#201和站点#202。站点#101和站点#201均工作在链路1上,站点#102和站点#202均工作在链路2上。多链路设备#1支持4个接收空间流,站点#101和站点#102均支持2个接收空间流。多链路设备#2支持4个发送空间流,站点#201和站点#202均支持2个发送空间流。多链路设备#2确定链路1的信道质量较好,确定链路2的信道质量较差。因此,多链路设备#2中的站点#201在链路1上向多链路设备#1中的站点#101发送RTS帧,多链路设备#1中的站点#101在链路1上向多链路设备#2中的站点#201回复CTS帧。这样一来,多链路设备#1中的站点#101使能4个接收空间流。之后,站点#201使用4个发送空间流来发送数据。相应的,站点#101使用4个接收空间流来接收数据。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目标多链路设备向对端设备发送第十一帧。
示例性的,目标多链路设备可以是上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或者第二多链路设备。
可选的,在目标多链路设备为AP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AP多链路设备可以以单播或者广播的方式发送第十一帧。
可选的,在目标多链路设备为STA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STA多链路设备可以以单播的方式发送第十一帧。
可选的,对端设备可以是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单链路设备。
例如,在目标多链路设备为第一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步骤S201可以具体实现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向对端设备发送第十一帧。
又例如,在目标多链路设备为第二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步骤S201可以具体实现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点向对端设备发送第十一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十一帧用于指示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number ofspatial steams,NSS)。
可选的,由于空间流数与调制解调策略(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相关,因此第十一帧具体用于指示目标多链路设备在每个MCS上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最大空间流数可以包括最大发送空间流数和最大接收空间流数。
示例性的,第十一帧可以包括第五字段和第六字段。第五字段用于指示目标多链路设备在每个MCS上所支持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第六字段用于指示目标多链路设备在每个MCS上所支持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
可选的,第五字段可以有其他名称,例如接收MCS映射字段。第六字段可以有其他名称,例如发送MCS映射字段。
其中,第五字段的格式可以参考图9。在图9中,Max EHT-MCS For n SS字段占用2个比特,Max EHT-MCS For n SS字段与接收空间流数n对应,n可以为1~16之间的任意整数。Max EHT-MCS For n SS字段的编码规则如下:
(1)Max EHT-MCS For n SS字段的取值为0,表示EHT-MCS0-7支持n个接收空间流;
(2)Max EHT-MCS For n SS字段的取值为1,表示EHT-MCS0-9支持n个接收空间流;
(3)Max EHT-MCS For n SS字段的取值为2,表示EHT-MCS0-11或EHT-MCS0-13或EHT-MCS0-14支持n个接收空间流;
(4)Max EHT-MCS For n SS字段的取值为3,表示EHT PPDU不支持n个接收空间流。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定的空间流数,Max EHT-MCS For n SS字段所支持的MCS可能不能应用于所有的PPDU带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六字段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第五字段,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十一帧还用于指示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示例性的,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为该站点在默认情况下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十一帧可以包括: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对应的第八字段,第八字段用于指示站点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第八字段可以包括接收空间流数字段、发送空间流数字段、以及链路标识字段。第八字段中的链路标识字段用于确定第八字段对应的站点。第八字段中的接收空间流数字段用于指示站点所支持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第八字段中的发送空间流数字段用于指示站点所支持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
以目标多链路设备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为例,在第十一帧中,第一站点对应的第八帧中的接收空间流数字段可以用于指示N的取值。
以目标多链路设备为第二多链路设备为例,在第十一帧,第一站点对应的第八帧中的发送空间流数字段可以用于指示Q的取值。
可选的,在第八字段中,接收空间流数字段(或者发送空间流数字段)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来指示最大接收空间流数(或者最大发送空间流数)。例如,接收空间流数字段为4个比特,4个比特中的每一个取值对应接收空间流数1~16中的一个。
可选的,在第八字段中,接收空间流数字段和发送空间流数字段可以参考图9中第五字段的实现方式。
可选的,第十一帧还用于指示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空间流数。其中,由于一个站点可能可以使用共享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因此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空间流数可以大于等于站点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示例性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第十一帧还可以包括: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对应的第九字段,第九字段用于指示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空间流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九字段可以包括接收空间流数字段、发送空间流数字段、以及链路标识字段。第九字段中的链路标识字段用于确定第九字段对应的站点。第九字段中的接收空间流数字段用于指示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第九字段中的发送空间流数字段用于指示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
以目标多链路设备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为例,在第十一帧中,第一站点对应的第九字段中的接收空间流数字段用于指示P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以目标多链路设备为第二多链路设备为例,在第十一帧中,第一站点对应的第九字段中的发送空间流数字段用于指示L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可选的,在第九字段中,接收空间流数字段(或者发送空间流数字段)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来指示最大接收空间流数(或者最大发送空间流数)。例如,接收空间流数字段为4个比特,4个比特中的每一个取值对应接收空间流数1~16中的一个。
可选的,在第九字段中,接收空间流数字段和发送空间流数字段可以参考图9中第五字段的实现方式。
可选的,第十一帧也可以不以显式的方式指示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空间流数。也即,第十一帧可以不包括第九字段。
例如,在第十一帧不包括第九字段的情况下,若通信标准中规定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最大发送空间流数存在唯一取值,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空间接收空间流数等于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等于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此时,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即为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所有共享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数之和。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即为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所有共享站点所支持的发送空间流数之和。
可选的,第十一帧可以包括共享站点字段,共享站点字段可以包括多个链路标识字段,每一个链路标识字段对应目标多链路设备中一个参与共享空间流的站点。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多链路设备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从一个扩展到多个的情况下,也即通信标准中允许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最大发送接收流数存在多个取值,则第十一帧可以包括多个共享接收空间流数集合字段和多个共享空间流数集合字段。
其中,一个共享接收空间流数集合字段包括接收空间流数字段以及一个或多个链路标识字段。共享接收空间流数集合字段中的接收空间流数字段用于指示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一个最大接收空间流数。共享接收空间流数集合字段中的每一个链路标识字段对应目标多链路设备中一个参与共享空间流的站点。
基于该设计,在第十一帧不包括第九字段的情况下,目标多链路设备中一个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接收空间流等于该站点所支持的共享接收空间流数集合字段对应的接收空间流数。
一个共享发送空间流数集合字段包括发送空间流数字段以及一个或多个链路标识字段。共享发送空间流数集合字段中的发送空间流数字段用于指示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一个最大发送空间流数。共享发送空间流数集合字段中的每一个链路标识字段对应目标多链路设备中一个参与共享空间流的站点。
基于该设计,在第十一帧不包括第九字段的情况下,目标多链路设备中一个站点能够使用的最大发送空间流等于该站点所支持的共享发送空间流数集合字段对应的发送空间流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十一帧可以是一种新类型的管理帧。或者,第十一帧可以复用现有的管理帧。例如,第十一帧可以复用关联请求/关联响应帧。
可选的,当第十一帧复用关联请求/关联响应帧时,上述第五字段和第六字段可以位于关联请求/关联响应帧中携带能力元素中的支持EHT MCS和NSS集合(SupportedEHTMCS andNSS Set)字段中。
S302、对端设备确定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端设备可以根据第十一帧以及操作模式通知帧(或者操作模式(operating mode,OM)字段),确定目标多链路设备在每个MCS下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
例如,对端设备确定目标MCS对应的第一空间流数和第二空间流数,第一空间流数为第九帧中第四字段所指示的目标MCS所支持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第二空间流数为最近接收到的操作模式通知帧或者操作模式(operating mode,OM)字段中接收空间流数字段所指示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对端设备以第三空间流数作为目标多链路设备在目标MCS上所支持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第三空间流数为第一空间流数和第二空间流数之间的最小值。
例如,对端设备确定目标MCS对应的第四空间流数和第五空间流数,第四空间流数为第九帧中第五字段所指示的目标MCS所支持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第五空间流数为最近接收到的操作模式通知帧或者OM字段中发送空间流数字段所指示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堆叠设备以第六空间流数作为目标多链路设备在目标MCS上所支持的最大发送空间流数。第六空间流数为第四空间流数和第五空间流数之间的最小值。
上述目标MCS可以为任意一个MCS。
可选的,在第十一帧包括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对应的第八字段的情况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第十一帧,确定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在默认情况下支持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和最大发送空间流数。
可选的,在第十一帧包括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对应的第九字段的情况下,对端设备可以根据第十一帧,确定目标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在使用共享空间流的情况下支持的最大接收空间流数和最大发送空间流数。
基于图8所示的技术方案,目标多链路设备通过向对端设备发送第十一帧,以使得对端设备可以确定目标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空间流数。从而,对端设备可以采用合适的空间流数来与目标多链路设备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可以替换为PPDU、报文、无线帧等,在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是指站点配置的天线所能够接收或者发送的空间流。
在上述实施例中,多链路设备中的一个站点可以使用其他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是指一个站点可以使用其他站点所配置的天线来接收或者发送空间流。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收空间流可以替换为接收天线或者接收通道。发送空间流可以替换为发送天线或者发送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帧(例如第一帧、第二帧等)和字段(例如第一字段、第二字段等)的名称均为示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主要从通信装置(例如第一多链路设备、第二多链路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每一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每一个功能划分每一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功能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每一个功能划分每一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201和通信模块202。
通信模块202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S101、图5中的步骤S102、图6中的步骤S201、图8中的步骤S301。处理模块201可以用于执行图8中的步骤S302、生成或者解析数据。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可能的产品形态的结构图。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为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301和收发器302。可选的,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存储介质303。
收发器302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S101、图5中的步骤S102、图6中的步骤S201、图8中的步骤S301。处理器301可以用于执行图8中的步骤S302、生成或者解析数据。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也可以由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即俗称的芯片来实现。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301和收发管脚302。可选的,该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介质303。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也可以使用下述电路或者器件来实现: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他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应理解,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应该理解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第一帧,所述第一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所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包括:
所述第一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每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上所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每个MCS上所支持的最大共享接收空间流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字段携带于所述第一帧的Supported EHT MCS andNSS Set字段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每个MCS上所支持的最大共享发送空间流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字段携带于所述第一帧的Supported EHT MCS andNSS Set字段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包括共享站点字段,所述共享站点字段用于指示多个参与共享空间流的站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站点字段包括多个链路标识字段。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中每一个站点所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三字段,所述第三字段包括接收空间流数字段、发送空间流数字段以及链路标识字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空间流数字段和所述发送空间流数字段携带于所述第一帧的Supported EHT MCS andNSS Set字段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为关联请求帧或者关联响应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使用多个接收空间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第二帧,所述第二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使用多个接收空间流;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第三帧,所述第三帧用于响应所述第二帧。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在接收到帧交互的开始帧之后,使能多个接收空间流,所述多个接收空间流的流数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第四帧,所述第四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开启共享空间流数模式,所述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用于使所述第一站点能够使用共享空间流,所述共享空间流的流数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第五帧,所述第五帧用于响应所述第四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帧还包括第四字段,所述第四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需要使用的接收空间流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帧还包括第五字段,所述第五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可使用的接收空间流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站点接收到第四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所述第四帧的确认帧。
20.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第五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所述第五帧的确认帧。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第四帧,所述第四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开启共享空间流数模式,所述共享空间流数模式用于使所述第一站点能够使用共享空间流,所述共享空间流的流数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第五帧,所述第五帧用于响应所述第四帧。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第六帧,所述第六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关闭共享空间流数模式;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第七帧,所述第七帧用于响应所述第六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站点接收第六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所述第六帧的确认帧。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第七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所述第七帧的确认帧。
25.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第六帧,所述第六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关闭所述共享空间流数模式;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第七帧,所述第七帧用于响应所述第六帧。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等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中所有共享站点所支持的空间流数之和,所述共享站点所支持的接收空间流可以被其他站点使用。
27.根据权利要求16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通过帧交互使能多个空间流,所述多个空间流的流数小于等于所述共享空间流的流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在帧交互完成之前使用所述第一站点支持的空间流。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在帧交互完成之后使用所述多个空间流。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帧交互序列结束之后,所述第一站点使用所述第一站点支持的空间流。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在满足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项的情况下,确定帧交互序列结束;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到第八帧,所述第八帧的接收地址不同于所述第一站点的地址,或者所述第八帧的发送地址不同于所述第一站点接收到的第九帧的发送地址,所述第九帧用于开始或者建立传输机会;或者,
所述第一站点的载波侦听机制指示媒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空闲的;或者,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到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被所述第一站点确定为基本服务集间inter-BSS PPDU;或者,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到多用户MU PPDU,所述MU PPDU所携带的前导码中的基本服务集颜色BSS color与所述第一站点所关联的基本服务集的BSS color相同,并且所述MU PPDU所携带的前导码中不存在于第一站点匹配的站点标识。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时延字段,所述时延字段用于指示第一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从支持的空间流调整到共享空间流所需要的时延。
3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第一站点的第一帧,所述第一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
根据所述第一帧,确定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
3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站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通过帧交互使能多个空间流,所述多个空间流的流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支持的最大共享空间流数。
3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34任一项所涉及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的单元。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管脚;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涉及的方法中的处理操作,所述收发管脚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涉及的方法中的通信操作。
CN202310794519.0A 2020-07-13 2020-07-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8872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4519.0A CN116887295A (zh) 2020-07-13 2020-07-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1573.2A CN113938912A (zh) 2020-07-13 2020-07-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2310794519.0A CN116887295A (zh) 2020-07-13 2020-07-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1573.2A Division CN113938912A (zh) 2020-07-13 2020-07-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7295A true CN116887295A (zh) 2023-10-13

Family

ID=7927364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1573.2A Pending CN113938912A (zh) 2020-07-13 2020-07-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2310794519.0A Pending CN116887295A (zh) 2020-07-13 2020-07-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2310794493.XA Pending CN116887294A (zh) 2020-07-13 2020-07-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1573.2A Pending CN113938912A (zh) 2020-07-13 2020-07-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4493.XA Pending CN116887294A (zh) 2020-07-13 2020-07-1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20230171831A1 (zh)
EP (2) EP4175346A4 (zh)
JP (2) JP2023534934A (zh)
KR (2) KR20230037628A (zh)
CN (3) CN113938912A (zh)
AU (2) AU2021307517A1 (zh)
BR (2) BR112023000611A2 (zh)
CA (2) CA3189571A1 (zh)
MX (2) MX2023000654A (zh)
WO (2) WO20220125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99379B2 (en) * 2016-11-08 2019-12-03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Bandwidth query report poll
CN113938912A (zh) * 2020-07-13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4466B2 (en) * 2010-12-16 2015-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odulation-coding scheme set in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systems
US9232502B2 (en) * 2012-10-31 2016-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419752B2 (en) * 2013-03-15 2016-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peration of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194468B2 (en) * 2016-03-04 2019-01-29 Apple Inc. Wireless channel reservation
CN107241798A (zh) * 2016-03-28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743290B2 (en) * 2017-07-07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uplink (UL)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U-MIMO) communication
US10660130B2 (en) * 2017-07-07 2020-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access and medium reservation mechanism
US10721627B2 (en) * 2017-08-04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eneralized distributed multi-user (MU) transmissions
US11202286B2 (en) * 2018-07-11 2021-12-1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multi-link setup between a multi-link access point (AP) logical entity and a multi-link non-AP logical entity
US11076385B2 (en) * 2018-08-10 2021-07-27 Intel Corporation Block acknowledgement and fragmentation in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between multi-link logical entities
US11271617B2 (en) * 2018-10-03 2022-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Null data packet-based implicit sounding and calibr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1804923B2 (en) * 2018-10-24 2023-10-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link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links
US20200154443A1 (en) * 2018-11-08 2020-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duplex access points
US11153921B2 (en) * 2018-11-19 2021-10-19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enablement and disablement during multi-link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134542B2 (en) * 2019-03-20 2021-09-28 Intel Corporation Multi-link discovery signaling in 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EHT) systems
CN113938912A (zh) * 2020-07-13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37628A (ko) 2023-03-16
EP4175346A1 (en) 2023-05-03
CN113938912A (zh) 2022-01-14
EP4175400A1 (en) 2023-05-03
CA3186034A1 (en) 2022-01-20
KR20230037627A (ko) 2023-03-16
CN116887294A (zh) 2023-10-13
EP4175400A4 (en) 2023-12-13
JP2023534934A (ja) 2023-08-15
BR112023000612A2 (pt) 2023-03-28
JP2023534684A (ja) 2023-08-10
MX2023000654A (es) 2023-05-03
AU2021308500A1 (en) 2023-02-16
MX2023000653A (es) 2023-05-03
BR112023000611A2 (pt) 2023-03-28
WO2022012561A1 (zh) 2022-01-20
AU2021307517A1 (en) 2023-02-16
EP4175346A4 (en) 2023-12-27
WO2022012560A1 (zh) 2022-01-20
US20230171831A1 (en) 2023-06-01
US20230189341A1 (en) 2023-06-15
CA3189571A1 (en) 2022-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64628B1 (en)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WO2014027847A1 (ko) 무선랜에서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30983A1 (ko) 무선랜에서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US9992765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frame in a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ame
JP2016531496A (ja) 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US2023018934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50073165A (ko) 무선랜에서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US9883535B2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8476476B (zh) 功率指示系统和方法
KR20210024175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WO2015037958A1 (ko) 무선랜에서 멀티캐스트 프레임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271449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20951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133043A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097838A1 (en) Primary and non-primary subchannels in a basic service set of a wireless network
CN116782152A (zh) 一种多链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234069A (zh) 多链路的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1045737A1 (en) Medium usage in multi-access node environment
CN113228746A (zh) 无线接入建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