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4490A - 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4490A
CN116614490A CN202310489128.8A CN202310489128A CN116614490A CN 116614490 A CN116614490 A CN 116614490A CN 202310489128 A CN202310489128 A CN 202310489128A CN 116614490 A CN116614490 A CN 116614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multimedia data
target multimedia
data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91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14490B (zh
Inventor
陈国显
陈晖�
林华思
黄苑菁
聂枫叶
胡上军
林国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iang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iang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iang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iang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91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44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4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4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14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4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5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 G06F16/9554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by using b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将所述二维码发送至PC端浏览器,以使得所述PC端浏览器展示所述二维码;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所述内部系统与所述PC端浏览器通信连接。本发明避免繁杂的操作以及PC端留下冗余文件,使得移动终端上传数据至PC端内部系统更加便捷。

Description

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拍照设备基本上是智能终端,图片或者视频等影像资料通常也是在智能终端内存储。如果智能终端中存储的影像资料,需要上传到内部系统,需要把智能终端中的影像资料先上传到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端,内部系统通过读取PC本地文件的方式获取影像资料,才能将影像资料存储至内部系统,操作十分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将影像资料存储至内部系统,操作十分繁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
将所述二维码发送至PC端浏览器,以使得所述PC端浏览器展示所述二维码;
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
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所述内部系统与所述PC端浏览器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扫描请求,确定登录账户信息、所需的数据内容信息和数据待发送时间;
基于所述登录账户信息、所述数据内容信息和所述数据待发送时间,生成二维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接收所述PC端浏览器关闭二维码界面操作时,将关闭状态同步至所述移动终端;
或者,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关闭上传界面操作时,将关闭状态同步至所述PC端浏览器。
可选地,所述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获取每一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基于所述终端标识对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缓存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所述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获取每个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当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时,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为除所述移动终端之外的终端设备;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对多个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获取并缓存所述目标终端合并处理后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所述获取每个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步骤的同时,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且存在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中断时,删除缓存的目标多媒体数据;
其中,在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目标多媒体数据时,在目标多媒体数据之前存有开始标识,在目标多媒体数据之后存有结束标识,基于所述开始标识和所述结束标识确定目标多媒体数据是否传输中断。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的步骤包括:
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根据每一所述移动终端的权重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数量确定服务器的缓存容量;所述权重随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增大而增大;
基于所述缓存容量,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存储的性能信息和故障判断标准,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出现故障;
在所述移动终端出现故障时,发送预警信息至PC端浏览器,以供PC端浏览器根据预警信息提示所述终端的用户选择是否出现故障的所述移动终端跨设备数据传输到所述内部系统;
若所述PC端浏览器选择同步,则发送移动终端的目标多媒体数据至内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将二维码发送至PC端浏览器,以使得PC端浏览器展示二维码;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将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通过服务器将目标多媒体数据直接传输至内部系统,无需在PC端存储,避免繁杂的操作以及PC端留下冗余文件,使得移动终端上传数据至PC端内部系统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3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步骤S3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步骤S4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将二维码发送至PC端浏览器,以使得PC端浏览器展示二维码;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将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通过服务器将目标多媒体数据直接传输至内部系统,无需在PC端存储,避免繁杂的操作以及PC端留下冗余文件,使得移动终端上传数据至PC端内部系统更加便捷。
作为一种实现方案,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如图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是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处理器101,例如CPU,存储器102,通信总线103。其中,通信总线1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存储器1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2中可以包括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而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
将所述二维码发送至PC端浏览器,以使得所述PC端浏览器展示所述二维码;
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
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所述内部系统与所述PC端浏览器通信连接。
可选地,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扫描请求,确定登录账户信息、所需的数据内容信息和数据待发送时间;
基于所述登录账户信息、所述数据内容信息和所述数据待发送时间,生成二维码。
可选地,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接收所述PC端浏览器关闭二维码界面操作时,将关闭状态同步至所述移动终端;
或者,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关闭上传界面操作时,将关闭状态同步至所述PC端浏览器。
可选地,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获取每一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基于所述终端标识对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缓存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获取每个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当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时,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为除所述移动终端之外的终端设备;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对多个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获取并缓存所述目标终端合并处理后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且存在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中断时,删除缓存的目标多媒体数据;
其中,在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目标多媒体数据时,在目标多媒体数据之前存有开始标识,在目标多媒体数据之后存有结束标识,基于所述开始标识和所述结束标识确定目标多媒体数据是否传输中断。
可选地,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根据每一所述移动终端的权重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数量确定服务器的缓存容量;所述权重随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增大而增大;
基于所述缓存容量,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
可选地,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存储的性能信息和故障判断标准,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出现故障;
在所述移动终端出现故障时,发送预警信息至PC端浏览器,以供PC端浏览器根据预警信息提示所述终端的用户选择是否出现故障的所述移动终端跨设备数据传输到所述内部系统;
若所述PC端浏览器选择同步,则发送移动终端的目标多媒体数据至内部系统。
日常生活中,拍照设备基本上是智能终端,图片或者视频等影像资料通常也是在智能终端内存储。如果智能终端中存储的影像资料,需要上传到内部系统,需要把智能终端中的影像资料先上传到PC端,内部系统通过读取PC本地文件的方式获取影像资料,才能将影像资料存储至内部系统,操作十分繁杂,且受限于硬件设备或者外部软件才能实现。同时,也会在PC端留下冗余文件,如果是保密性比较高的文件上传,更是会涉及到文件的安全问题。
基于上述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的硬件构架,提出本发明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
可选地,PC端浏览器在工作时,需要其他终端设备上传多媒体数据,点击浏览器界面上的“扫描拍照上传”按钮,生成扫描请求,并发送至服务器。可选地,服务器为缓存服务器,例如,redis缓存服务器。
可选地,服务器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服务器根据扫描请求确定绑定的登录账号信息,通过绑定的登录账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的二维码,二维码的信息保存于服务器。
可选地,移动终端与PC端通过服务器共同识别二维码的状态及有效期,二维码的状态包括维持或者失效等状态。可选地,二维码的有效期为预先设置,例如有效期为2个小时。可选地,二维码还包括移动终端的登录时长,可选地,基于移动终端的类型确定移动终端的登录时长,移动终端的类型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可选地,基于移动终端的优先级确定移动终端的登录时长。
可选地,二维码可以储存安全校验信息和/或上传的数据内容信息,数据内容信息能精准定位作业的上传目标字段。
可选地,根据所述扫描请求,确定登录账户信息、所需的数据内容信息和数据待发送时间;基于所述登录账户信息、所述数据内容信息和所述数据待发送时间,生成二维码。
步骤S20,将所述二维码发送至PC端浏览器,以使得所述PC端浏览器展示所述二维码。
可选地,服务器将二维码返回发送至PC端浏览器。此时,PC浏览器展示二维码,即PC浏览器的界面将弹出一个唯一标识的二维码,可供扫描移动终端扫码登录账号。
可选地,PC端浏览器还可以直接保存二维码,将二维码发送至对应的移动终端,以供移动终端接收到二维码后,进行扫码登录。可选地,服务器接收PC端浏览器发送的第一数据请求,第一数据请求中包括源统一资源定位符URL;当服务器中没有存储第一数据请求所请求的目标多媒体数据时,服务器通过映射插件对源URL进行映射处理,得到目标多媒体数据所在的移动终端,其中,映射插件为通过服务器加载运行的插件;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的信息和源URL,生成目标URL;服务器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二数据请求,第二数据请求中包括目标URL。
可选地,将所述二维码发送至PC端浏览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若接收到PC端浏览器发送的验证成功信息,则确定移动终端登录;若接收到PC端浏览器发送的验证失败信息,则确定移动终端登录失败。
可选地,将所述二维码发送至PC端浏览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若接收到PC端浏览器发送的待验证信息,则对移动终端发送验证信息;若移动终端返回的验证信息满足登录条件,则确定移动终端登录;若移动终端返回的验证信息不满足登录条件,则确定移动终端登录失败。
步骤S30,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目标多媒体数据包括视频和/或图片和/或音频等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目标多媒体数据为移动终端选择上传的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PC端浏览器发送数据请求至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数据请求后,基于数据请求确定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在PC端浏览器发送浏览请求至服务器时,服务器返回浏览请求对应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列表至PC端。
可选地,在PC端浏览器发送下载请求至服务器时,服务器返回下载请求对应的目标多媒体数据至PC端。
可选地,移动终端打开App,登录当前用户账号,然后使用移动终端App的扫一扫功能,扫描PC端的二维码,然后在识别出来的界面,把移动终端里存储的多媒体数据上传到对应的作业标靶位置,例如,界面中的“+”号作为作业标靶位置。
可选地,移动终端App登录用户账号,PC端二维码会校验不同移动终端的账号的一致性,对用户的身份做安全拦截校验。
可选地,移动终端App需要在二维码有效期内进行上传,二维码过有效期后,移动终端APP上传的图片将无法保存到对应的上传目标字段中。
可选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确定上传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容量;根据所述数据容量,确定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的缓存时长;其中,当所述数据容量小于预设容量时,确定所述缓存时长为第一时长;当所述数据容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容量时,确定所述缓存时长为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长。
可选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渲染需求;根据所述渲染需求,确定渲染参数;根据所述渲染参数对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渲染,得到渲染后的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根据所述渲染需求,确定待渲染目标;根据待渲染目标的位置信息、姿态信息和缩放信息,确定渲染参数;其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位置点信息或偏移信息,所述姿态信息包括:朝向信息、欧拉角、四元数信息中的一种。
可选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获取PC端浏览器的数据类型需求,所述数据类型需求包括目标人物;根据所述数据类型需求,在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比对;将存在所述目标人物的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剪裁,得到所述目标人物的多媒体数据;将所述目标人物的多媒体数据传输至于内部系统。可选地,将所述目标人物的多媒体数据传输至于内部系统的步骤包括:获取第一帧目标人物的多媒体数据;获取其余帧与第一帧多媒体数据的特征差值;将所述多媒体数据和其余帧的特征差值发送至内部系统。
步骤S40,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所述内部系统与所述PC端浏览器通信连接。
可选地,服务器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其中,PC端浏览器与内部系统通信连接,不需要数据连接线,跨平台设备通过二维码实现同步上传多媒体数据的效果,不需要在电脑端留下冗余的文件资料,更安全便捷地实现移动终端的多媒体数据直接上传到PC端的系统。不需要额外硬件设备支持,只需要移动终端App与PC端进行数据传输,跨平台设备的操作状态可以同步到其他端,保证各个设备的状态的一致性。通过二维码隐藏隐私信息,其中隐私信息包括用户信息、上传的目标等。可选地,内部系统可以是与PC端连接的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可选地,服务器和内部系统之间通信连接采用局域网。
可选地,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接收PC端浏览器关闭二维码界面操作时,将关闭状态同步至所述移动终端;或者,接收移动终端的关闭上传界面操作时,将关闭状态同步至PC端浏览器,即PC端浏览器或者移动终端中任一端关闭界面时,将关闭状态同步至另一端。
可选地,获取移动终端的传输进度;将传输进度发送至PC端浏览器,以使PC端浏览器加载显示传输进度的界面。
可选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信息,可选地,运行状态信息包括电量信息、内存信息、网络状态信息等;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存储的性能信息和故障判断标准,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出现故障;在所述移动终端出现故障时,发送预警信息至PC端浏览器,以供PC端浏览器根据预警信息提示所述终端的用户选择是否出现故障的所述移动终端跨设备数据传输到所述内部系统;若所述PC端浏览器选择同步,则发送移动终端的目标多媒体数据至内部系统。若PC端浏览器选择不同步,则停止发送移动终端的目标多媒体数据至内部系统。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将二维码发送至PC端浏览器,以使得PC端浏览器展示二维码;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将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通过服务器将目标多媒体数据直接传输至内部系统,无需在PC端存储,避免繁杂的操作以及PC端留下冗余文件,使得移动终端上传数据至PC端内部系统更加便捷。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基于第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1,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获取每一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步骤S32,基于所述终端标识对应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比对;
步骤S33,根据比对结果,缓存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当扫码登录的移动终端为多个时,多个移动终端登录账户后,均可发送目标多媒体数据至PC浏览器。
可选地,步骤S32之前,还包括:合并同一数据类型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删除重复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当目标多媒体数据为同一作品的子数据时,合并目标多媒体数据,可选地,按时间顺序合并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获取每一移动终端上传的终端标识和目标多媒体数据。例如,终端标识a1和视频a2,终端标识b1和视频b2,终端标识c1和视频c2。
可选地,基于终端标识对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比对。可选地,当比对结果一致时,则缓存其中一个目标多媒体数据,当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则缓存两个目标多媒体数据。可选地,确定两两移动终端的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当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则缓存其中一个移动终端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当相似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则缓存两个移动终端的目标多媒体数据。例如,终端标识a1对应的视频a2,和终端标识c1对应的视频c2,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缓存其中一个视频,即缓存视频a2或者视频c2。终端标识a1对应的视频a2,和终端标识b1对应的视频b2相似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则缓存两个视频,即视频a2和视频b2均缓存至服务器。
可选地,基于终端标识对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比对,根据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类型进行比对,当数据类型一致时,例如均为视频或者音频,则进行下一步比对,即确定目标多媒体数据的相似度,基于相似度确定目标多媒体数据是否为相同数据。当数据类型不一致时,例如一个为图片,一个为视频,确定目标多媒体数据不为相同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扫码登录的移动终端为多个时,获取每一移动终端上传的终端标识和目标多媒体数据;基于终端标识对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缓存目标多媒体数据。实现多个移动终端上传数据,避免数据冗杂,在上传数据后对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减少不必要的缓存空间。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基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4,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获取每个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步骤S35,当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时,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为除所述移动终端之外的终端设备;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对多个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步骤S36,获取并缓存所述目标终端合并处理后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例如目标多媒体数据为同一视频的多个视频片段,或者为同一场景的多组图片或视频,或者为同一作品的音频或者视频,或者同一人物对应的照片、视频或者音频等等关系。
可选地,当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例如,目标多媒体数据为不同视频,不同场景以及不同作品等,即不存在任何一种关联关系。
可选地,目标终端基于关联关系对多个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可选地,当多个目标多媒体数据为同一视频的多个视频片段时,依据时间顺序将多个视频片段进行拼接。可选地,当多个目标多媒体数据为同一场景的多组图片时,或者同一人物的多组图片时,则将图片划分为同一图片集合。可选地,当多个目标多媒体数据为同一作品的音频时,依据时间顺序将多个音频进行拼接。
可选地,步骤S34的同时,还包括:当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且存在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中断时,删除缓存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其中,在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目标多媒体数据时,在目标多媒体数据之前存有开始标识,在目标多媒体数据之后存有结束标识,基于所述开始标识和所述结束标识确定目标多媒体数据是否传输中断。可选地,当接收到开始标识,但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结束标识,则确定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中断。
可选地,目标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多个移动终端的目标多媒体数据之后,还包括: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渲染需求;根据所述渲染需求,确定渲染参数;根据所述渲染参数对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渲染,得到渲染后的目标多媒体数据。
可选地,根据所述渲染需求,确定待渲染目标;根据待渲染目标的位置信息、姿态信息和缩放信息,确定渲染参数;其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位置点信息或偏移信息,所述姿态信息包括:朝向信息、欧拉角、四元数信息中的一种。
可选地,获取PC端浏览器的数据类型需求,所述数据类型需求包括目标人物;根据所述数据类型需求,在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比对;将存在所述目标人物的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剪裁,得到所述目标人物的多媒体数据;将所述目标人物的多媒体数据传输至于服务器,服务器发送至内部系统。
可选地,获取第一帧目标人物的多媒体数据;获取其余帧与第一帧多媒体数据的特征差值;将所述多媒体数据和其余帧的特征差值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发送至内部系统。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目标终端基于关联关系对多个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合并处理,获取并缓存所述目标终端合并处理后的目标多媒体数据,避免了数据冗杂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缓存空间。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基于第一至第三中任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40包括:
步骤S41,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根据每一所述移动终端的权重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数量确定服务器的缓存容量,所述权重随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增大而增大;
步骤S42,基于所述缓存容量,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
可选地,当扫码登录的移动终端为多个时,根据每一所述移动终端的权重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数量确定服务器的缓存容量。
可选地,权重可以由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确定,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越大,权重越大,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越小,权重越小。
可选地,权重可以由移动设备的优先级确定,优先级可以是设置的,其中,优先级越高,权重越大,优先级越低,权重越小。
可选地,当移动终端的数据为一个时,缓存容量=移动终端的权重*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1,当权重小于1时,表示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较小,服务器可以一边缓存一边发送至内部系统,当权重大于或等于1时,表示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较大,服务器需要全部缓存,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
可选地,当移动终端的数据为多个时,缓存容量=移动终端1的权重*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移动终端i的权重*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移动终端n的权重*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以便于服务器根据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总数据量确定传输方式,便于移动终端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顺利传输,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较大,服务器需要缓存更多,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可选地,当存在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数据传输结束时,重新确定缓存容量;当存在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数据开始传输时,重新确定缓存容量。
可选地,基于数据发送时间,确定服务器的目标缓存容量;基于所述目标缓存容量,将缓存的目标多媒体数据发送至所述内部系统。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根据每一所述移动终端的权重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数量确定服务器的缓存容量;所述权重随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增大而增大;基于所述缓存容量,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通过确定缓存容量服务器将目标多媒体数据直接传输至内部系统,无需在PC端存储,避免繁杂的操作以及PC端留下冗余文件,使得移动终端上传数据至PC端内部系统更加便捷。
参照图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例,用户在PC端浏览器即内部系统作业时,需要上传多媒体数据,点击浏览器界面上的“扫描拍照上传”按钮,页面将弹出一个唯一标识的二维码可供扫描。通过绑定登录人的信息,生成唯一标识二维码,该二维码的信息保存到redis缓存,移动终端App与PC端服务器通过redis缓存服务器共同识别二维码的状态及有效期,该二维码的有效期为2个小时;该码储存更多安全校验信息、也包含了上传的工作内容信息,能精准定位作业的上传目标字段。
打开移动终端App,登录当前用户账号,然后使用移动终端App的扫一扫功能,扫描PC系统的二维码,然后在识别出来的界面,把手机里存储的多媒体数据上传到对应的作业标靶位置。该步骤需要移动终端App登录用户账号,PC端二维码会校验不同客户端的账号的一致性,对用户的身份做安全拦截校验,同时,移动终端App需要在二维码有效期内进行上传,过期后,上传的图片将无法保存到对应的上传目标字段中。
如果不需要再上传或者已经上传完毕,则在移动终端App关闭扫描出来的上传界面,把关闭状态同步到redis缓存,服务器监听到该二维码状态变更,则同步关闭PC系统的二维码界面,实现移动终端跟PC端同步的操作。PC端同样可以关闭连接通道。如果不需要上传或者已经上传完毕,也可以在PC端关闭二维码界面,页面会把关闭状态同步到redis缓存,移动终端请求时发现二维码状态变更,则提示用户操作已被关闭,同时自动关闭上传界面,不允许再继续操作。通过将目标多媒体数据直接传输至内部系统,无需在PC端存储,避免繁杂的操作以及PC端留下冗余文件,使得移动终端上传数据至PC端内部系统更加便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系统、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系统、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系统、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系统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停车管理设备,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系统。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
将所述二维码发送至PC端浏览器,以使得所述PC端浏览器展示所述二维码;
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
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所述内部系统与所述PC端浏览器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接收到的PC端浏览器的扫描请求,生成二维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扫描请求,确定登录账户信息、所需的数据内容信息和数据待发送时间;
基于所述登录账户信息、所述数据内容信息和所述数据待发送时间,生成二维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接收所述PC端浏览器关闭二维码界面操作时,将关闭状态同步至所述移动终端;
或者,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关闭上传界面操作时,将关闭状态同步至所述PC端浏览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获取每一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终端标识和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基于所述终端标识对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缓存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移动终端扫码登录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获取每个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当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时,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为除所述移动终端之外的终端设备;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对多个目标多媒体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获取并缓存所述目标终端合并处理后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步骤的同时,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且存在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中断时,删除缓存的目标多媒体数据;
其中,在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目标多媒体数据时,在目标多媒体数据之前存有开始标识,在目标多媒体数据之后存有结束标识,基于所述开始标识和所述结束标识确定目标多媒体数据是否传输中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的步骤包括:
当扫码登录的所述移动终端为多个时,根据每一所述移动终端的权重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数量确定服务器的缓存容量;所述权重随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增大而增大;
基于所述缓存容量,将所述目标多媒体数据传输至内部系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目标多媒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存储的性能信息和故障判断标准,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出现故障;
在所述移动终端出现故障时,发送预警信息至PC端浏览器,以供PC端浏览器根据预警信息提示所述终端的用户选择是否出现故障的所述移动终端跨设备数据传输到所述内部系统;
若所述PC端浏览器选择同步,则发送移动终端的目标多媒体数据至内部系统。
9.一种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的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所述跨设备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2310489128.8A 2023-04-28 2023-04-28 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614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9128.8A CN116614490B (zh) 2023-04-28 2023-04-28 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9128.8A CN116614490B (zh) 2023-04-28 2023-04-28 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4490A true CN116614490A (zh) 2023-08-18
CN116614490B CN116614490B (zh) 2023-12-26

Family

ID=87675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9128.8A Active CN116614490B (zh) 2023-04-28 2023-04-28 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4490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74230A1 (en) * 2013-09-10 2015-03-12 Infopower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File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4954428A (zh) * 2015-04-23 2015-09-30 北京皮尔布莱尼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布方法、计算设备及系统
US9342617B1 (en) * 2015-05-19 2016-05-17 Parrable, Inc. Unique identifiers for browsers
US20170171508A1 (en) * 2015-12-15 2017-06-15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putting 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
CN108363809A (zh) * 2018-03-09 2018-08-03 江苏科建教育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pc端信息录入界面上传照片的方法
CN108574717A (zh) * 2017-04-10 2018-09-25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终端文件上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574880A (zh) * 2017-03-07 2018-09-25 合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多媒体资源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08881957A (zh) * 2017-11-02 2018-11-23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文件的混合方法和装置
WO2019032655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Citrix Systems, Inc. OPTIMIZED FILE TRANSFER MECHANISM FOR MOBILE DEVICE BASED ON QR CODE
CN110875932A (zh) * 2018-08-29 2020-03-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文件上传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41370A (zh) * 2020-08-12 2020-10-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互动的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69675A (zh) * 2020-09-22 2021-01-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2804317A (zh) * 2021-01-04 2021-05-14 北京艺源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图片上传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06871A (zh) * 2021-04-19 2021-08-03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22807A (zh) * 2021-05-26 2021-09-21 深圳市米软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4374813A (zh) * 2021-12-13 2022-04-1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资源管理方法、记录仪及服务器
WO2023273725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文件下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74230A1 (en) * 2013-09-10 2015-03-12 Infopower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File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4954428A (zh) * 2015-04-23 2015-09-30 北京皮尔布莱尼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布方法、计算设备及系统
US9342617B1 (en) * 2015-05-19 2016-05-17 Parrable, Inc. Unique identifiers for browsers
US20170171508A1 (en) * 2015-12-15 2017-06-15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putting 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
CN108574880A (zh) * 2017-03-07 2018-09-25 合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多媒体资源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08574717A (zh) * 2017-04-10 2018-09-25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终端文件上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32655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Citrix Systems, Inc. OPTIMIZED FILE TRANSFER MECHANISM FOR MOBILE DEVICE BASED ON QR CODE
CN108881957A (zh) * 2017-11-02 2018-11-23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文件的混合方法和装置
CN108363809A (zh) * 2018-03-09 2018-08-03 江苏科建教育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pc端信息录入界面上传照片的方法
CN110875932A (zh) * 2018-08-29 2020-03-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文件上传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41370A (zh) * 2020-08-12 2020-10-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互动的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69675A (zh) * 2020-09-22 2021-01-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2804317A (zh) * 2021-01-04 2021-05-14 北京艺源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图片上传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06871A (zh) * 2021-04-19 2021-08-03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22807A (zh) * 2021-05-26 2021-09-21 深圳市米软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WO2023273725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文件下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374813A (zh) * 2021-12-13 2022-04-1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资源管理方法、记录仪及服务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游小容;曹晟;: "海量教育资源中小文件的存储研究", 计算机科学, no. 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4490B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8265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15953B (zh) 直播视频鉴别的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US20140082703A1 (en) Authoriz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7508822B (zh) 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730208A (zh) 一种本地设备调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3347092A (zh) 一种识别缓存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51628A1 (zh) 一种文件分发、下载方法、分发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07203576B (zh) 信息同步方法和装置
EP2852093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sharing documents
CN113225610B (zh) 投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3015163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file to user of instant message system
CN112099873A (zh) 应用程序首页加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817470B2 (en) Cloud file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cloud server
US11163827B2 (en) Video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614490B (zh) 跨设备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5939B (zh) 媒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06815B (zh) 一种文件签署方法和系统
CN113742702B (zh) 基于企业微信的安全访问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50046988A1 (en) System,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14202840B (zh) 身份验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4282240A (zh) 跨域访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EP295966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user generated content
CN114338130A (zh) 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8021475B (zh) 一种数据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2637635A (zh) 文件保密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