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8394A - 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8394A
CN116528394A CN202310816943.0A CN202310816943A CN116528394A CN 116528394 A CN116528394 A CN 116528394A CN 202310816943 A CN202310816943 A CN 202310816943A CN 116528394 A CN116528394 A CN 116528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struction
equipment
mobile terminal
autho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169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28394B (zh
Inventor
黄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imse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imse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imse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imse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169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8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8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8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28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8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通讯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发送授权请求至云端;接收所述云端响应所述授权请求下发的授权码,提取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根据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设备端的匹配指令,对所述匹配指令进行广播;接收目标设备端响应所述匹配指令反馈的广播应答信息,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采用本方法能够简化通讯路径,降低了消息的时延,提高了交互过程中的响应速度。

Description

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设备,此类只能家具设备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Wi-Fi)接入至物联网中,从而能够实现在手机、电脑等移动端通过手机软件(application,App)实现远程控制。
在实现通过App进行设备控制之前,通常需要对设备进行配网,即通过手机App控制出厂设备连接至Wi-Fi,使得设备连接至网络并接入至服务器或者云端的过程。在完成设备的配网之后,实现指令消息的下发,通常需要云端、App以及设备的三方协同。
在传统技术中,在实现局域网组网时,通常需要链接同一个路由器或者网关设备。在局域网内进行消息的收发时,需要通过路由器或者网关形成的通信路径进行转发,由于通信路径复杂,往往会导致消息的时延较高,响应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响应速度更快的设备通信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由移动端执行的设备通信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发送授权请求至云端;
接收所述云端响应所述授权请求下发的授权码,提取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
根据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设备端的匹配指令,对所述匹配指令进行广播;
接收目标设备端响应所述匹配指令反馈的广播应答信息,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授权验证指令,发送授权验证信息至所述云端;
当接收到授权验证信息未通过的反馈信息时,获取移动端的终端信息;
根据所述终端信息生成终端的授权请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授权码通过时效性校验的反馈信息时,获取所述授权码中的授权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授权设备信息与预加载的候选模型进行匹配,得到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的操作请求,获取所述操作请求的操作类型、操作数据以及请求信息长度;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以及所述请求信息长度,组合形成指令数据包头;
将所述操作类型和所述操作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数据载荷;
将所述指令数据包头以及所述指令数据载荷进行组合得到控制指令;
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所述根据所述操作类型以及所述请求信息长度,组合形成指令数据包头,包括:
获取所述操作请求的加密标识、以及序号标识;
根据所述加密标识以及所述序号标识组合得到第一标识位;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生成第二标识位;
获取预设的单帧数据长度,根据所述单帧数据长度生成第三标识位;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长度以及所述单帧数据长度,计算得到拆包帧数、并根据所述拆包帧数生成第四标识位;
汇集所述第一标识位、所述第二标识位、所述第三标识位以及所述第四标识位得到所述指令数据包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操作类型和所述操作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数据载荷,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发起时间戳、设备信息、以及所述操作类型;
将所述发起时间戳、所述设备信息以及所述操作类型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密文数据;
将所述指令密文数据打包得到所述指令数据载荷。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由设备端执行的设备通信连接方法,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端通过局域网广播推送的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匹配指令;
读取已缓存的设备信息;
当所述已缓存的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所携带的设备信息一致时,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所述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
将所述应答信息传回至所述移动端;
响应所述移动端根据所述应答信息下发的通信链路创建请求,创建与所述移动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为所述移动端在接收云端下发的授权码,并根据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所获取得到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发送授权请求至云端;
信息解析模块,接收所述云端响应所述授权请求下发的授权码,提取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
模型获取模块,根据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
指令下发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设备端的匹配指令,对所述匹配指令进行广播;
链路创立模块,接收目标设备端响应所述匹配指令反馈的广播应答信息,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指令获取模块,接收移动端通过局域网广播推送的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匹配指令;
信息读取模块,读取已缓存的设备信息;
匹配校验模块,当所述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所携带的设备信息一致时,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所述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
消息应答模块,将所述应答信息传回至所述移动端
链路建立模块,响应所述移动端根据所述应答信息下发的通信链路创建请求,创建与所述移动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为所述移动端在接收云端下发的授权码,并根据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所获取得到的。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间通信组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设备端、移动端以及云端;
所述移动端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发送授权请求至所述云端;所述移动端接收所述云端响应所述授权请求下发的授权码,提取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所述移动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所述移动端根据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设备端的匹配指令,对所述匹配指令进行广播;所述设备端接收移动端通过局域网广播推送的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匹配指令;所述设备端读取已缓存的设备信息,当所述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所携带的设备信息一致时,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所述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所述设备端将所述应答信息传回至所述移动端;所述移动端接收所述应答信息,创建与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其中,方法通过授权码的方式确定了需要构建通信链路的目标设备;并且方法在实现多端组网的过程中,通过广播应答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确认,然后直接构建移动端与设备端的通信链路,省略了路由器或者网关设备,简化了通讯路径,降低了消息的时延,提高了交互过程中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授权信息验证步骤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端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端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通信连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移动端102通过网络与云端104进行通信,并且移动端102可以与多个设备端106建立通信链接,从而实现终端102对设备端106的远程控制。在该环境中可以配备有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云端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云端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的其他网络服务器上。在该环境中,移动端102与设备端106进行组网,建立通信链路,首先需要由移动端102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向云端104发送授权请求。云端104根据这一授权请求,下发授权码至移动端102。移动端102在接收到授权码之后,基于授权码调取控制数据库模型,该控制数据模型配置在移动端,用于将控制指令下发至对应的移动端102。在完成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加载之后,移动端102将根据该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匹配指令,并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至加入广播的所有设备端106。设备端106在接收到匹配指令之后,将根据匹配指令中的设备信息,与设备端106自身的设备信息进行匹配校验,当信息一致,由设备端106对这一匹配指令进行应答。移动端102在接收到特定设备端106的应答消息之后,响应于这一应答消息,创建与该设备端106之间的通信链路。其中,移动端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终端设备。设备端106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进一步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云端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通信连接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移动端102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发送授权请求至云端。
其中,实施例中的移动端均搭载有人机交互模组或控制界面,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发起建立移动端和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指令,即为通信连接指令。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移动端的应用软件的人机交互界面获取用户下的连接并控制某一特定设备端的指令,并将这一指令触发对应的授权请求,这一授权请求可以作用于云端服务器,对移动端是否为可信任设备或是否具备设备控制的权限进行校验。通过移动数据传输的方式将授权请求,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经由云端服务器对这一移动端以及移动端所搭载应用软件的授权信息进行校验。
步骤204,接收云端响应授权请求下发的授权码,提取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
其中,授权码的数据结构可以为字符串,该首选具备唯一性以及时效性;并且字符串内容可以包括消息的时间戳、以及授权该移动端控制的设备信息。
示例性的,厂测App首次打开时需向云端后台获取授权码的场景中,实施例中云端在确定移动端为可信任设备,并且根据存储的授权记录提取得到了该移动端可以进行控制的设备端,将该设备端的设备信息以及校验完成的时间戳整合形成授权码,然后通过数据传输的方式将授权码传回至移动端。
步骤206,根据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
其中,控制数据库模型用于在移动端中对特定的设备端进行模拟,并且通过这一模型可以获取用户对设备端的具体控制指令,并将这一控制指令下发至对应的设备端。设备信息主要用于描述特定设备端的属性、功能以及特征等信息。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移动端在接收得到云端反馈的授权码之后,对这一授权码进行解析,从中提取得到移动端被授权可以进行控制的设备端的设备信息,根据设备信息在移动端本地加载这一设备信息对应的控制数据库模型。
步骤208,根据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设备端的匹配指令,对匹配指令进行广播。
其中,匹配指令可以是在局域网内对目标设备端进行查找和发现的指令。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广播传输方式,是指网络对其中每一台移动端或者设备端所发出的信号或指令,都进行无条件复制并转发,直至所有的移动端和设备端都可以接收到所有信息。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广播传输方式可以采用UDP广播的方式,例如,移动端所通过UDP广播(IP:255.255.255.255,Port:6665,Protocal:UDP)向局域网内发送请求在局域网发现特定的设备端。
步骤210,接收目标设备端响应匹配指令反馈的广播应答信息,创建与目标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其中,通信链路是指网络中两个节点进行联通的通道,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链路等信息交换方式。目标设备端可以是指移动端需要进行控制指令下发的设备端。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移动端在接收到设备端对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之后,即确定查找到移动端可以进行控制的目标设备端。移动端可以基于局域网本地通信协议,建立与设备端之间的TCP通信连接。后续移动端与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本地通信协议交互。
上述设备通信连接方法通过授权码的方式确定了需要构建通信链路的目标设备;并且方法在实现多端组网的过程中,通过广播应答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确认,然后直接构建移动端与设备端的通信链路,省略了路由器或者网关设备,简化了通讯路径,降低了消息的时延,提高了交互过程中的响应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设备通信连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响应于授权验证指令,发送授权验证信息至云端。
示例性的,在实施例中的移动端接入至局域网之后,作为新接入的节点,可以首先向云端发起设备认证,通过云端授权的方式对移动端进行认证,实施例中,同样可以通过移动端上搭载的APP所提供的人机交互界面获取授权验证指令,响应于这一授权验证指令,实施例中的移动端可以将设备出厂时形成的唯一标识或者序列号,结合APP的账户相关信息,生成授权验证信息,并发送至云端。
步骤304,当接收到授权验证信息未通过的反馈信息时,获取移动端的终端信息。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云端触发授权码的方式,需要是在云端的本地存储中预先记录有相关授权信息才能够触发生成对应的授权码,因此,在新接入至局域网的终端初次向云端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终端APP中所登录的账户信息时。云端通过与本地存储的授权记录进行核对的方式,可以确定该移动端并未通过授权,故云端不会下发授权码,同时还会生成授权验证未通过的反馈信息至移动端。
步骤306,根据终端信息生成终端的授权请求。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新的、或者未授权的移动端在被云端判断未进行授权的情况下,将会根据唯一标识或者序列号,结合APP的账户相关信息形成注册信息,即授权请求,发送至云端。在云端完成对移动端注册信息的核对以及登记之后,将该移动端的授权信息记录在云端,后续当该移动端再次发送授权验证指令至云端时,云端响应于这一指令可以直接触发授权码返回至移动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移动端进行授权认证的方式,避免在网络环境中引入异常节点,提高了组网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中根据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当接收到授权码通过时效性校验的反馈信息时,获取授权码中的授权设备信息。
步骤二,根据授权设备信息与预加载的候选模型进行匹配,得到控制数据库模型。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授权码可以携带有唯一标识信息以及时间戳等内容,因此,移动端在接收到云端反馈的授权码时,首先需要对授权的时间戳进行时效性校验,若授权码中的时间戳信息超过预设的有效时间范围,则可以认定该授权码无效。在授权码通过时效性校验的情况下,移动端才可以进一步从授权码中解析得到设备信息,并基于设备信息构建控制数据库模型。实施例中,不同的设备信息对应的授权码不同,因此,不同设备的控制数据库模型也不一样。例如,当设备为配电箱时,配电箱的授权码对应的控制UI控制内容界面为对电能输入端的切换控制,对电能输出端的电能分配控制以及对电能输出端的输出功率控制;当设备为储能电池时,储能电池的控制UI控制内容界面为控制储能电池充放电的控制界面,该界面能够对储能电池的充放电功率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通信连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响应于控制数据库模型的操作请求,获取操作请求的操作类型、操作数据以及请求信息长度。
步骤二,根据操作类型以及请求信息长度,组合形成指令数据包头。
步骤三,将操作类型和操作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数据载荷。
步骤四,将指令数据包头以及指令数据载荷进行组合得到控制指令。
步骤五,通过通信链路将控制指令发送至设备端。
其中,操作类型用于描述需要对目标设备端执行的动作内容,或者是控制目标设备端执行的动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目标设备端的属性信息进行读/写操作、控制设备端启停等操作。操作数据是操作指令的具体参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指令需要写入至目标设备端的数据、需要读取目标设备的特定部分的数据以及使目标设备端执行预设动作而预设的固定数据内容。
示例性的,建立TCP通信连接之后,开始进行本地通信协议交互。并且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的下发同样可以通过UDP广播进行批量下发指令;例如,App通过UDP广播(IP:255.255.255.255,Port:6665,Protocal:UDP)向局域网内发送请求在局域网批量下发指令。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的指令主要包括数据包头(Header)以及数据载荷(Payload),即通过TC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每一包数据都由Header和Payload组成。其中,如表1所示,Header长度可以包括四个字节,字节内容可以描述信息指示、消息长度、序号以及拆包总数等内容:
表1
其中,信息指示可以包括数据包传输过程中所遵循的通信协议标识、通信方式标识以及通信端口标识等;例如实施例中信息指示中记录了TCP通信协议版本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中根据操作类型以及请求信息长度组合形成指令数据包头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操作请求的加密标识、以及序号标识。
步骤二,根据加密标识以及序号标识组合得到第一标识位。
步骤三,根据操作类型生成第二标识位。
步骤四,获取预设的单帧数据长度,根据单帧数据长度生成第三标识位。
步骤五,根据请求信息长度以及单帧数据长度,计算得到拆包帧数、并根据拆包帧数生成第四标识位。
步骤六,汇集第一标识位、第二标识位、第三标识位以及第四标识位得到指令数据包头。
示例性的,如表2所示:
表2
在实施例中,在通过移动端所待在的控制数据库模型触发相应的控制指令并传达至设备端之前,需要基于通信协议对数据格式的要求对数据进行打包等处理,在打包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形成数据格式中对应的Header和Payload内容。例如,根据表2中的信息内容,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数据加密标识,数据消息的ID等属性形成Header中的第一个标识位,记作Header Byte 0。
又例如,如表3所示,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控制指令的类型、设备端应用层与移动端控制数据库模型交互的指令定义形成第二个标识位,记作Header Byte 1。
表3
又例如,如表4所示,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控制指令中消息帧数及帧序号形成第三个标识位,记作Header Byte 2。
表4
又例如,实施例中可以通信协议中对于单帧数据的长度形成第四标识位,记作Header Byte 3。实施例中,蓝牙4.0协议下的通信链路中,单帧数据长度可以设置为0~16;而对于蓝牙4.2即以上版本协议的通信链路中,单帧数据长度可以设置为0~240。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中将操作类型和操作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数据载荷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发起时间戳、设备信息、以及操作类型。
步骤二,将发起时间戳、设备信息以及操作类型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密文数据。
步骤三,将指令密文数据打包得到指令数据载荷。
实施例中Payload内容可以视作控制指令中的有效数据。例如,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使用大端(Big-Endian)格式传输,并使用物模型协议。根据Big-Endian格式以及物模型协议的要求,实施例中的Payload内容所需要包括的内容包括时间戳、设备信息以及操作类型。在根据移动端的控制数据库模型形成了时间戳、操作执行的目标设备信息以及操作类型等必要数据内容之后,将数据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对应的指令数据。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需要实现对设备端进行设备属性的读取操作时,通过数据通路发送至设备端的控制指令,其中,在进行加密处理之前的指令数据内容部分的JSON代码内容如下:
{
"timestamp":1601196762389, //毫秒时间戳
"deviceId":"设备ID",
"properties":["electricity","inputFullRemainderTime"]//要读取到属性列表(剩余电量、剩余充电时长)
}
对应的,基于相同的通信协议以及数据格式要求,实施例中设备端响应于设备属性的读取指令,其返回的指令数据内容部分的JSON代码内容如下:
{
"timestamp":1601196762389, //毫秒时间戳
"properties":{"electricity":50,"inputFullRemainderTime":70},//key与设备模型中定义的属性id一致
"deviceId":"设备ID",
"success":true
}
又例如,实施例中需要实现对设备端进行设备属性的写操作时,通过数据通路发送至设备端的控制指令,其中,在进行加密处理之前的指令数据内容部分的JSON代码内容如下:
{
"timestamp":1601196762389, //毫秒时间戳
"deviceId":"设备ID",
"properties":{"ambientLightMode":1} //要设置的属性(氛围灯模式)
}
对应的,基于相同的通信协议以及数据格式要求,实施例中设备端响应于设备属性的读取指令,其返回的指令数据内容部分的JSON代码内容如下:
{
"timestamp":1601196762389, //毫秒时间戳
"properties":{"electricity":60,"inputFullRemainderTime":10}//上报数据
}
实施例中,在将时间戳、操作执行的目标设备信息以及操作类型等数据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对应的指令数据之后,在实际传输会被加密为字节流,并通过字节流的方式进行传输。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的各类型请求指令以及对请求指令的响应,均可以携带消息ID(MsgID)。MsgID可以用于设备端和移动端请求指令和回复指令一一对应使用。设备的回复指令填充相同的MsgID。MsgID取值范围1~15。App每次下发需要设备端应答的指令时,MsgID加1,到15时,自动循环到1。通过携带消息ID,可以提高指令以及指令应答的准确性,更便于后期进行指令的搜索与查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通信连接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设备端106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接收移动端通过局域网广播推送的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匹配指令。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接入至局域网广播之前,可以预先对设备端本地的通信链路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在确定设备端本地的通信链路未开启,或者未创建任何通信链路时,则可以打开设备端的网络端口接入至局域网广播,接收来自于移动端针对目标设备端的匹配指令。
步骤404,读取已缓存的设备信息。
示例性的,在设备端通过广播的方式成功接收到移动端下发的匹配指令之后。设备端将读取设备端本地缓存的设备信息或者相关属性信息。该设备信息以及相关属性信息可以是指设备端在出厂时确定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设备的序列号或者设备的出厂信息等。
步骤406,当已缓存的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所携带的设备信息一致时,根据设备信息生成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
示例性的,实施例将缓存在设备端本地的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中用于指向目标设备端的设备进行匹配校验。当两者信息内容不一致时,可以确定当前设备端并非该匹配指令的目标设备端,设备端对该匹配指令不进行响应;当两者信息内容一致时,可以确定当前设备端为该匹配指令的目标设备端。在确定设备信息一致后,可以基于这一设备信息,对匹配指令进行应答响应,并将应答信息回传至移动端。
步骤408,将应答信息传回至移动端。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应答信息传回的方式同样可以通过局域网广播的方式传回至移动端。
步骤410,响应移动端根据应答信息下发的通信链路创建请求,创建与移动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移动端在接收到设备端对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之后,即确定查找到移动端可以进行控制的目标设备端。移动端可以基于局域网本地通信协议,建立与设备端之间的TCP通信连接。后续移动端与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本地通信协议交互。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的移动端系统。该系统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端系统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移动端系统500,包括:请求发送模块501、信息解析模块502、模型获取模块503、指令下发模块504以及链路创立模块505,其中:
请求发送模块501,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发送授权请求至云端。
信息解析模块502,接收云端响应授权请求下发的授权码,提取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
模型获取模块503,根据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
指令下发模块504,根据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设备端的匹配指令,对匹配指令进行广播。
链路创立模块505,接收目标设备端响应匹配指令反馈的广播应答信息,创建与目标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示例性的,实施例在基于该移动端系统进行组网并建立通信链路的过程中,首选需要通过请求发送模块501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向云端发送授权请求。然后,系统中的信息解析模块502收到云端根据授权请求所下发的授权码,并从授权码中解析得到目标设备端的设备信息。经由模型获取模块503根据这一授权码调取控制数据库模型,该控制数据模型配置在移动端,可以将控制指令下发至对应的移动端。在完成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加载之后,指令下发模块504将根据该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匹配指令,并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至加入广播的所有设备端系统。最后,链路创立模块505在接收到设备端系统的应答消息之后,响应于这一应答消息,创建与该设备端系统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中的请求发送模块还可以响应于授权验证指令,发送授权验证信息至云端;当接收到授权验证信息未通过的反馈信息时,获取移动端的终端信息;然后,根据终端信息生成终端的授权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中的模型获取模块还可以在接收到授权码通过时效性校验的反馈信息时,获取授权码中的授权设备信息;然后,根据授权设备信息与预加载的候选模型进行匹配,得到控制数据库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中的指令下发模块还可以响应于控制数据库模型的操作请求,获取操作请求的操作类型、操作数据以及请求信息长度;根据操作类型以及请求信息长度,组合形成指令数据包头;将操作类型和操作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数据载荷;将指令数据包头以及指令数据载荷进行组合得到控制指令;通过通信链路将控制指令发送至设备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的中的指令下发模块还可以获取操作请求的加密标识、以及序号标识;根据加密标识以及序号标识组合得到第一标识位;根据操作类型生成第二标识位;并获取预设的单帧数据长度,根据单帧数据长度生成第三标识位;以及根据请求信息长度以及单帧数据长度,计算得到拆包帧数、并根据拆包帧数生成第四标识位;然后汇集第一标识位、第二标识位、第三标识位以及第四标识位得到指令数据包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的中的指令下发模块还可以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发起时间戳、设备信息、以及操作类型;将发起时间戳、设备信息以及操作类型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密文数据;将指令密文数据打包得到指令数据载荷。
上述移动端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端系统600,包括:指令获取模块601、信息读取模块602、匹配校验模块603、消息应答模块604以及链路建立模块605,其中:
指令获取模块601,接收移动端通过局域网广播推送的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匹配指令;
信息读取模块602,读取已缓存的设备信息;
匹配校验模块603,当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所携带的设备信息一致时,根据设备信息生成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
消息应答模块604,将应答信息传回至移动端;
链路建立模块605,响应移动端根据应答信息下发的通信链路创建请求,创建与移动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示例性的,在设备端系统接入至局域网广播之后,可以通过指令获取模块601,接收移动端通过局域网广播推送的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匹配指令。信息读取模块602可以读取设备端本地缓存的设备信息或者相关属性信息。匹配校验模块603可以将缓存在设备端本地的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中用于指向目标设备端的设备进行匹配校验;当两者信息内容不一致时,可以确定当前设备端并非该匹配指令的目标设备端,设备端对该匹配指令不进行响应;当两者信息内容一致时,可以确定当前设备端为该匹配指令的目标设备端。系统中的消息应答模块604可以通过局域网广播的方式匹配校验模块根据匹配指令生成的应答信息传回至移动端。最终由链路建立模块605与移动端之间的TCP通信连接。
基于前述的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将两者进行结合提供了一种设备间通信组网系统,系统包括设备端、移动端以及云端;
其中,移动端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发送授权请求至云端;移动端接收云端响应授权请求下发的授权码,提取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移动端根据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移动端根据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设备端的匹配指令,对匹配指令进行广播;设备端接收移动端通过局域网广播推送的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匹配指令;设备端读取已缓存的设备信息,当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所携带的设备信息一致时,根据设备信息生成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设备端将应答信息传回至移动端;移动端接收应答信息,创建与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设备间通信组网系统中,通过授权码的方式确定了需要构建通信链路的目标设备端;并且方法在实现多端组网的过程中,通过广播应答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确认,然后直接构建移动端与设备端的通信链路,省略了路由器或者网关设备,简化了通讯路径,降低了消息的时延,提高了交互过程中的响应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者是智能设备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设备通信连接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 Access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设备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发送授权请求至云端;
接收所述云端响应所述授权请求下发的授权码,提取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
根据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设备端的匹配指令,对所述匹配指令进行广播;
接收目标设备端响应所述匹配指令反馈的广播应答信息,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授权验证指令,发送授权验证信息至所述云端;
当接收到授权验证信息未通过的反馈信息时,获取移动端的终端信息;
根据所述终端信息生成终端的授权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授权码通过时效性校验的反馈信息时,获取所述授权码中的授权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授权设备信息与预加载的候选模型进行匹配,得到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的操作请求,获取所述操作请求的操作类型、操作数据以及请求信息长度;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以及所述请求信息长度,组合形成指令数据包头;
将所述操作类型和所述操作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数据载荷;
将所述指令数据包头以及所述指令数据载荷进行组合得到控制指令;
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设备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操作类型以及所述请求信息长度,组合形成指令数据包头,包括:
获取所述操作请求的加密标识、以及序号标识;
根据所述加密标识以及所述序号标识组合得到第一标识位;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生成第二标识位;
获取预设的单帧数据长度,根据所述单帧数据长度生成第三标识位;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长度以及所述单帧数据长度,计算得到拆包帧数、并根据所述拆包帧数生成第四标识位;
汇集所述第一标识位、所述第二标识位、所述第三标识位以及所述第四标识位得到所述指令数据包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操作类型和所述操作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数据载荷,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发起时间戳、设备信息、以及所述操作类型;
将所述发起时间戳、所述设备信息以及所述操作类型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指令密文数据;
将所述指令密文数据打包得到所述指令数据载荷。
7.一种设备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端通过局域网广播推送的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匹配指令;
读取已缓存的设备信息;
当所述已缓存的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所携带的设备信息一致时,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所述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
将所述应答信息传回至所述移动端;
响应所述移动端根据所述应答信息下发的通信链路创建请求,创建与所述移动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为所述移动端在接收云端下发的授权码,并根据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所获取得到的。
8.一种移动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发送授权请求至云端;
信息解析模块,接收所述云端响应所述授权请求下发的授权码,提取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
模型获取模块,根据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
指令下发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设备端的匹配指令,对所述匹配指令进行广播;
链路创立模块,接收目标设备端响应所述匹配指令反馈的广播应答信息,创建与所述目标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9.一种设备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指令获取模块,接收移动端通过局域网广播推送的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匹配指令;
信息读取模块,读取已缓存的设备信息;
匹配校验模块,当所述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所携带的设备信息一致时,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所述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
消息应答模块,将所述应答信息传回至所述移动端;
链路建立模块,响应所述移动端根据所述应答信息下发的通信链路创建请求,创建与所述移动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为所述移动端在接收云端下发的授权码,并根据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所获取得到的。
10.一种设备间通信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设备端、移动端以及云端;
所述移动端响应于通信连接指令,发送授权请求至所述云端;所述移动端接收所述云端响应所述授权请求下发的授权码,提取所述授权码中的设备信息;所述移动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控制数据库模型;所述移动端根据所述控制数据库模型生成设备端的匹配指令,对所述匹配指令进行广播;所述设备端接收移动端通过局域网广播推送的控制数据库模型的匹配指令;所述设备端读取已缓存的设备信息,当所述设备信息与匹配指令所携带的设备信息一致时,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生成所述匹配指令的应答信息;所述设备端将所述应答信息传回至所述移动端;所述移动端接收所述应答信息,创建与设备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CN202310816943.0A 2023-07-05 2023-07-05 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 Active CN116528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6943.0A CN116528394B (zh) 2023-07-05 2023-07-05 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6943.0A CN116528394B (zh) 2023-07-05 2023-07-05 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8394A true CN116528394A (zh) 2023-08-01
CN116528394B CN116528394B (zh) 2023-10-17

Family

ID=87394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16943.0A Active CN116528394B (zh) 2023-07-05 2023-07-05 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8394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2881A (zh) * 2012-05-16 2012-09-2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家电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4580235A (zh) * 2015-01-21 2015-04-29 北京深思数盾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连接的认证方法和认证系统
CN105116734A (zh) * 2015-06-26 2015-12-0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终端
CN105243318A (zh) * 2015-08-28 2016-01-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确定用户设备控制权限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5357629A (zh) * 2015-11-20 2016-02-2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与智能家电的绑定方法及装置
US20170142230A1 (en) * 2015-11-17 2017-05-18 Xiaomi Inc. Smart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707439A (zh) * 2017-09-29 2018-02-16 深圳市艾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196846A (zh) * 2017-12-28 2018-06-22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控制界面配置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64552A (zh) * 2019-11-22 2020-04-24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83020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电装置控制方法
CN112631486A (zh) * 2020-12-17 2021-04-0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88791A (zh) * 2019-10-17 2021-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端授权的设备配网方法和装置
CN114584412A (zh) * 2020-11-30 2022-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设备控制权的方法与通信系统
CN115842724A (zh) * 2021-08-30 2023-03-24 青岛聚看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初始配置方法、智能设备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2881A (zh) * 2012-05-16 2012-09-2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家电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4580235A (zh) * 2015-01-21 2015-04-29 北京深思数盾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连接的认证方法和认证系统
CN105116734A (zh) * 2015-06-26 2015-12-0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终端
US20170063824A1 (en) * 2015-08-28 2017-03-02 Xiaomi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control authority on user device
CN105243318A (zh) * 2015-08-28 2016-01-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确定用户设备控制权限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170142230A1 (en) * 2015-11-17 2017-05-18 Xiaomi Inc. Smart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357629A (zh) * 2015-11-20 2016-02-2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与智能家电的绑定方法及装置
CN107707439A (zh) * 2017-09-29 2018-02-16 深圳市艾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196846A (zh) * 2017-12-28 2018-06-22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控制界面配置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83020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电装置控制方法
CN112688791A (zh) * 2019-10-17 2021-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端授权的设备配网方法和装置
CN111064552A (zh) * 2019-11-22 2020-04-24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84412A (zh) * 2020-11-30 2022-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设备控制权的方法与通信系统
CN112631486A (zh) * 2020-12-17 2021-04-0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842724A (zh) * 2021-08-30 2023-03-24 青岛聚看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初始配置方法、智能设备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8394B (zh)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4073B (zh) 手机终端、服务器及其帐号与设备绑定控制、执行方法
US959087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infrastructure service discovery
CN105100052B (zh) 服务器、手机终端及其帐号与设备绑定执行、控制方法
CN109150568A (zh) 一种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137618A (zh) 经由对等链路的共享网络访问
JP2015517280A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を使用して、別のデバイスの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への接続を可能にすること
CN112533206A (zh) 配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9079971A1 (zh) 群组的通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105072212B (zh) 对码方法与对码系统
CN113709743A (zh) 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设备入网方法及系统
CN11103091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16528394B (zh) 设备通信连接方法、移动端系统以及设备端系统
CN113420007A (zh) 数据库访问的审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22216A (zh) 一种用于物联网子设备绑定的认证方法
CN116489762A (zh) 接入注册方法、装置、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763697A (zh) 一种无线接入点多密钥支持系统及方法
CN112367297B (zh)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606199B2 (en) Management of groups of connected objects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EP41336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lement a home computing cloud
CN109963281B (zh) 一种鉴权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0550774B1 (ko) 모바일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의 예약정보처리장치
WO2020009797A1 (en) Efficient resource representation exchange between service layers
CN116761167B (zh) 一种数据加密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0775B (zh) 一种设备配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66239B (zh) 一种代理认证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