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7670A -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7670A
CN116347670A CN202310424829.3A CN202310424829A CN116347670A CN 116347670 A CN116347670 A CN 116347670A CN 202310424829 A CN202310424829 A CN 202310424829A CN 116347670 A CN116347670 A CN 116347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gnb
mgnb
rrc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48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下田忠宏
望月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347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7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layers above the physical layer, e.g. RRC or MAC-C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NR(New Radio)和LTE中高速的通信系统等。在副基站装置对所有承载检测出至通信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数据未激活的数据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ST802),副基站装置即使没有被主基站装置询问也将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通知给主基站装置(ST803)。主基站装置接收到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的通知时,向通信终端装置发送从RRC_CONNECTED状态转变至RRC_INACIVE状态的指示(ST805)。通信终端装置根据来自主基站装置的指示,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ST808)。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8/035876,国际申请日为2018年9月27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880060306.2,名称为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终端装置等通信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等。
背景技术
在移动体通信系统的标准化组织即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研究了在无线区间方面被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在包含核心网络以及无线接入网(以下也统称为网络)的系统整体结构方面被称为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的通信方式(例如,非专利文献1~5)。该通信方式也被称为3.9G(3.9代)系统。
作为LTE的接入方式,下行链路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上行链路方向使用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另外,与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不同,LTE不包含线路交换,仅为分组通信方式。
使用图1说明非专利文献1(第五章)所记载的3GPP中的与LTE系统的帧结构有关的决定事项。图1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中,一个无线帧(Radio frame)为10ms。无线帧被分割成10个大小相等的子帧(Subframe)。子帧被分割为2个大小相等的时隙(slot)。每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六个子帧包含下行链路同步信号(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同步信号具有第一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P-SS)和第二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副同步信号):S-SS)。
非专利文献1(第五章)中记载了3GPP中与LTE系统的信道结构相关的决定事项。假设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用户组)小区中也使用与non-CSG小区相同的信道结构。
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是从基站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基站”)到移动终端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移动终端”)等通信终端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BCH传输块(transport block)被映射到40ms间隔中的四个子帧。40ms定时不存在明显的信令。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CFICH从基站向通信终端通知用于PDCCHs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的数量。PCFICH按每个子帧进行发送。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DCCH对后述的传输信道之一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的资源分配(allocation)信息、后述的传输信道之一即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的资源分配(allocation)信息、以及与DL-SCH有关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信息进行通知。PDCCH传送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PDCCH传送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即Ack(Acknowledgement: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确认)。PDCCH也称为L1/L2控制信号。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以及作为传输信道的PCH被映射到PDSCH。
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MCH映射有作为传输信道的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UCCH传送针对下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responsesignal)即ACK/Nack。PUCCH传送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CQI是表示所接收到的数据的质量、或者通信线路质量的质量信息。PUCCH还传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信道。向PUSCH映射作为传输信道之一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
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HICH传送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即Ack/Nack。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RACH传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
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是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已知的码元。定义有以下5种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CRS)、MBSFN参照信号(MBSFN reference signal)、UE固有参照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即数据解调用参照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定位参照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信道状态信息参照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作为通信终端的物理层面的测定,存在有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测定。
说明非专利文献1(第五章)所记载的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中,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被广播到其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BCH被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
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应用利用HARQ(HybridARQ)进行的重发控制。DL-SCH能向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进行广播。DL-SCH对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进行支持。准静态的资源分配也被称为持久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DL-SCH为了降低通信终端的功耗而对通信终端的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进行支持。DL-SCH被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为了能降低通信终端的功耗而对通信终端的DRX进行支持。PCH要求对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进行广播。PCH被映射到能动态地利用于话务(traffic)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那样的物理资源。
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用于向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进行广播。MCH支持多小区发送中的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服务(MTCH和MCCH)的SFN合成。MCH支持准静态的资源分配。MCH被映射到PMCH。
将利用HARQ(Hybrid ARQ)进行的重发控制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信道中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UL-SCH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UL-SCH被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被控制信息所限制。RACH存在冲突的风险。RACH被映射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对HARQ进行说明。HARQ是通过组合自动重发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和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来提高传输线路的通信质量的技术。HARQ具有的优点是,即使对于通信品质发生变化的传输线路,也能利用重发使纠错有效发挥作用。特别是在进行重发时,通过将首发的接收结果和重发的接收结果进行合成,也能进一步提高质量。
说明重发方法的一个示例。在接收侧不能对接收数据正确地进行解码时,换言之,在发生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错误时(CRC=NG),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Nack”。接收到“Nack”的发送侧重发数据。在接收侧能够对接收数据正确地进行解码时,换言之,在未产生CRC错误时(CRC=OK),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Ack”。接收到“Ack”的发送侧发送下一个数据。
说明非专利文献1(第六章)所记载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或者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息(PagingInformation)以及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的变更的下行链路信道。PCCH用于以下场合:即,网络不知道通信终端的小区位置。逻辑信道的P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PCH)。
共享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是用于在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CCCH用于以下场合:即,通信终端与网络之间不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在下行链路方向,C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在上行链路方向,C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
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是用于单点到多点的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MCCH用于从网络向通信终端发送一个或若干个MTCH用的MBMS控制信息。MCCH仅被正在接收MBMS的通信终端所使用。M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多播信道(MCH)。
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是用于以点对点方式发送通信终端与网络间的专用控制信息的信道。DCCH用于以下场合:即,通信终端处于RRC连接(connection)。DCCH在上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DTCH)是用于发送用户信息且与单独的通信终端进行点对点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都存在。DTCH在上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多播业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是用于从网络向通信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下行链路信道。MTCH是仅被正在接收MBMS的通信终端所使用的信道。MTCH被映射到多播信道(MCH)。
CGI为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cation)。ECGI为E-UTRAN小区全球标识(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在LTE、后述的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以及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导入了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闭合用户组)小区。
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是由操作人员特定有使用权的加入者的小区(以下有时会称为“特定加入者用小区”)。特定的加入者被许可接入PLMN(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一个以上的小区。将允许特定的加入者接入的一个以上的小区称为“CSG小区(CSG cell(s))”。但是,PLMN存在接入限制。
CSG小区是对固有的CSG标识(CSG identity:CSG ID)进行广播,并利用CSG指示(CSG Indication)对“TRUE(真)”进行广播的PLMN的一部分。预先进行了使用登录并被许可的加入者组的成员利用接入许可信息中的CSGID来接入CSG小区。
CSGID由CSG小区或小区来广播。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CSGID。并且,为了易于CSG关联成员的接入,由通信终端(UE)来使用CSGID。
通信终端的位置追踪以由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区域为单位来进行。位置追踪是为了即使在待机状态下也能追踪通信终端的位置并与通信终端通话、换言之为了能呼叫通信终端而进行的。该通信终端的位置追踪用的区域称为跟踪区。
在3GPP中,研究了被称为Home-NodeB(Home-NB;HNB,家庭基站)、Home-eNodeB(Home-eNB;HeNB,家庭基站)的基站。UTRAN中的HNB、以及E-UTRAN中的HeNB例如是面向家庭、法人、商业用的接入服务的基站。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对HeNB以及HNB进行接入的三个不同的模式。具体而言,公开了开放接入模式(Open access mode)、封闭接入模式(Closedaccess mode)以及混合接入模式(Hybrid access mode)。
此外,3GPP中,作为版本10,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的标准制订正在不断发展(参照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4)。LTE-A以LTE的无线区间通信方式为基本,并在其中附加了一些新技术来构成。
在LTE-A系统中,为了支持高达100MHz的更宽的频带宽度(transmissionbandwidths:传输带宽),研究了对两个以上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进行汇集(也称为“聚合(aggregation)”)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关于CA,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
在构成CA的情况下,UE具有与网络(Network:NW)唯一的RRC连接(RRCconnection)。在RRC连接中,一个服务小区提供NAS移动信息和安全性输入。该小区称为主服务小区(Primary Cell:PCell)。在下行链路中,与PCell对应的载波是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DLPCC)。在上行链路中,与PCell对应的载波是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ULPCC)。
根据UE的能力(能力(capability)),构成副服务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从而和Pcell形成一组服务小区。在下行链路中,与SCell对应的载波是下行链路副分量载波(Down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DLSCC)。在上行链路中,与SCell对应的载波是上行链路副分量载波(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ULSCC)。
针对一个UE,由一个PCell及一个以上的Scell构成一组服务小区。
此外,作为LTE-A的新技术,具有支持更宽频带的技术(Wider bandwidthextension:带宽扩展)、以及多地点协调收发(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CoMP)技术等。3GPP中为了LTE-A而研究的CoMP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
在3GPP中,为了应对将来庞大的话务量,对利用构成小蜂窝小区的小蜂窝eNB(下面有时称为“小规模基站装置”)进行了研究。例如,研究通过设置多个微eNB并构成多个小蜂窝小区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实现通信容量的增大的技术等。具体而言,存在由UE与两个eNB相连接来进行通信的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简称:DC)等。关于DC,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
有时将进行双连接(DC)的eNB中的一个称为“主eNB(简称MeNB)”,将另一个称为“副eNB(简称SeNB)”。
移动网络的话务量有增加趋势,通信速度也不断高速化。若正式开始运用LTE及LTE-A,则可以预见到通信速度将进一步高速化。
进而,对于高度化的移动通信,讨论将在2020年之后开始服务作为目标的第五代(以下有时称为“5G”)无线接入系统。例如,在欧洲,正由METIS这一组织来总结5G的要求事项(参照非专利文献5)。
在5G无线接入系统中,对于LTE系统,举出如下实现进一步低功耗化及装置的低成本化的必要条件:系统容量为1000倍,数据传送速度为100倍,数据处理延迟为10分之1(1/10),通信终端的同时连接数为100倍。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3GPP中,作为版本15正在进行5G的标准研究(参照非专利文献6~10)。5G的无线区间的技术被称为“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ew Radio”简称“NR”),且正在研究几项新的技术(参照非专利文献11)。例如,正在研究使用DC的UE中的未激活控制等。此外,LTE标准扩展的研究也在推进。例如,正在研究无人飞行器所搭载的UE中的功率控制(参照非专利文献12、13)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300V14.3.0
非专利文献2:3GPPS1-083461
非专利文献3:3GPPTR36.814V9.2.0
非专利文献4:3GPPTR36.912V14.0.0
非专利文献5:“Scenarios,requirements and KPIs for 5G mobile andwireless system”、ICT-317669-METIS/D1.1
非专利文献6:3GPPTR23.799V14.0.0
非专利文献7:3GPPTR38.801V14.0.0
非专利文献8:3GPPTR38.802V14.1.0
非专利文献9:3GPPTR38.804V14.0.0
非专利文献10:3GPPTR38.912V14.0.0
非专利文献11:3GPPR2-1706892
非专利文献12:3GPPRP-171050
非专利文献13:3GPPR1-170843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NR中,作为实现UE的功耗降低和迅速的通信重连的技术,正在研讨与RRC_INACTIVE状态相关的控制技术。使用DC结构的UE中的RRC_INACTIVE状态控制也同样正在研讨中。MgNB为了确认有无要在本MgNB和SgNB中收发的数据,向SgNB询问有无数据。而该询问用的在MgNB与SgNB之间的信令会占用基站之间的频带。结果导致DC的基站之间的通信速度下降,因此导致MgNB、SgNB与UE之间的通信速度下降。
另外,在与无人航空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s)上搭载的UE(以下有时称为UAV-UE)进行通信时,减少对周边基站的干扰的技术也在研讨中。然而,为了减少对周边基站的干扰而降低来自UAV-UE的发送功率,会导致服务小区的接收功率变小,UAV-UE与服务小区之间的通信品质变差,通信速度下降。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在NR和LTE下高速的通信系统等。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例如具备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构成为能够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包括针对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构成承载的主基站装置和副基站装置,在所述副基站装置对所有承载检测出至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数据未激活的数据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基站装置即使没有被所述主基站装置询问也将所述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通知给所述主基站装置,所述主基站装置通过接收到所述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的通知,向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发送从RRC_CONNECTED状态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指示,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根据来自所述主基站装置的所述指示,转变至所述RRC_INACTIVE状态。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例如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基站装置作为与主基站装置一同针对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构成承载的副基站装置进行动作,在所述基站装置对所有承载检测出至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数据未激活的数据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基站装置即使没有被所述主基站装置询问也将所述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通知给所述主基站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例如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基站装置作为与副基站装置一同针对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构成承载的主基站装置进行动作,在所述副基站装置对所有承载检测出至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数据未激活的数据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基站装置即使没有被所述主基站装置询问也将所述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通知给所述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在接收到所述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的通知时,向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发送从RRC_CONNECTED状态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指示。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装置,该通信终端装置构成为能够与多个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包括针对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构成承载的主基站装置和副基站装置,在所述副基站装置对所有承载检测出至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数据未激活的数据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基站装置即使没有被所述主基站装置询问也将所述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通知给所述主基站装置,所述主基站装置接收到所述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的通知时,向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发送从RRC_CONNECTED状态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指示,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根据来自所述主基站装置的所述指示,转变至所述RRC_INACTIVE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NR和LTE中高速的通信系统等。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形态以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会变得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3GPP中所探讨的LTE方式的通信系统2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即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即图2所示的基站203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MME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通信终端(UE)进行的从小区搜索到待机动作为止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宏eNB和微eNB混在时的小区结构的概念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UE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的动作和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UE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的动作和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UE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被来自MgNB的RRC_INACTIVE状态转变中断指示而中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UE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被上行链路的产生而中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决定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决定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决定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MgNB决定与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通信的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MgNB决定与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通信的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MgNB决定与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通信的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决定移动目标MgNB和移动目标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决定移动目标MgNB和移动目标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决定移动目标MgNB和移动目标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1示出实施方式2中从UE向SgNB的小数据发送的流程图。
图22示出实施方式2中从UE向MgNB和SgNB的小数据发送的流程图。
图23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小数据的分组复制中使用DC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4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小数据的分组复制中使用DC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5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小数据的分组复制中使用CA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针对UAV-UE在每个小区中采用不同的跳频模式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5中UAV-UE决定通信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2是示出3GPP中所探讨的LTE方式的通信系统2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对图2进行说明。无线接入网被称为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201。通信终端装置即移动终端装置(以下称为“移动终端(User Equipment:UE)”)202能与基站装置(以下称为“基站(E-UTRAN NodeB:eNB)”)203进行无线通信,并利用无线通信进行信号的收发。
此处,“通信终端装置”不仅指可移动的移动电话终端装置等移动终端装置,还包含传感器等不移动的设备。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通信终端装置”简称为“通信终端”。
若对于移动终端202的控制协议、例如RRC(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电资源管理)和用户层面(以下有时也称为U-Plane)、例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分组数据分集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电链路控制)、MAC(MediumAccess Control:介质接入控制)、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在基站203终止,则E-UTRAN由一个或多个基站203构成。
移动终端202与基站203之间的控制协议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电资源控制)进行广播(Broadcast)、寻呼(paging)、RRC连接管理(RRC connectionmanagement)等。RRC中的基站203与移动终端202的状态有RRC_IDLE和RRC_CONNECTED。
在RRC_IDLE中进行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选择、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的广播、寻呼(paging)、小区重选(cell re-selection)、移动等。RRC_CONNECTED中,移动终端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能与网络进行数据的收发。此外,在RRC_CONNECTED中,进行切换(Handover:HO)、相邻小区(Neighbourcell)的测定(measurement)等。
基站203被分类成eNB207和Home-eNB206。通信系统200具备包含了多个eNB207的eNB组203-1、以及包含了多个Home-eNB206的Home-eNB组203-2。将由作为核心网络的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和作为无线接入网的E-UTRAN201构成的系统称为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分组系统)。有时将作为核心网络的EPC和作为无线接入网的E-UTRAN201合起来称为“网络”。
eNB207通过S1接口与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者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或者包含MME和S-GW的MME/S-GW部(以下有时称为“MME部”)204相连,在eNB207与MME部204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对于一个eNB207,可以连接有多个MME部204。eNB207之间通过X2接口相连接,在eNB207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
Home-eNB206通过S1接口与MME部204相连接,并在Home-eNB206和MME部204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一个MME部204与多个Home-eNB206相连接。或者,Home-eNB206经由HeNBGW(Home-eNB GateWay:Home-eNB网关)205与MME部204相连接。Home-eNB206和HeNBGW205通过S1接口相连接,HeNBGW205和MME部204经由S1接口相连接。
一个或多个Home-eNB206与一个HeNBGW205相连接,通过S1接口进行信息的通信。HeNBGW205与一个或多个MME部204相连接,通过S1接口进行信息的通信。
MME部204和HeNBGW205为上位装置,具体而言是上位节点,控制作为基站的eNB207及Home-eNB206与移动终端(UE)202之间的连接。MME部204构成作为核心网络的EPC。基站203和HeNBGW205构成E-UTRAN201。
并且,在3GPP中对以下所示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支持Home-eNB206之间的X2接口。即,Home-eNB206之间通过X2接口相连接,并在Home-eNB206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从MME部204来看,HeNBGW205可视为Home-eNB206。从Home-eNB206来看,HeNBGW205可视为MME部204。
无论是Home-eNB206经由HeNBGW205与MME部204相连接的情况、还是直接与MME部204相连接的情况,Home-eNB206与MME部204之间的接口均同样为S1接口。
基站203可以构成一个小区,也可以构成多个小区。各小区具有预先确定的范围来作为能与移动终端202进行通信的范围即覆盖范围,并在覆盖范围内与移动终端202进行无线通信。在一个基站203构成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各个小区构成为能与移动终端202进行通信。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即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结构的框图。对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首先,来自协议处理部301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应用部302的用户数据被保存到发送数据缓存部303。发送数据缓存部303中所保存的数据被传送给编码部304,来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直接从发送数据缓存部303输出至调制部305的数据。由编码部304实施编码处理后的数据在调制部305中进行调制处理。调制后的数据被转换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至频率转换部306,被转换为无线发送频率。之后,发送信号从天线307被发送至基站203。
此外,如下所示那样执行移动终端202的接收处理。由天线307接收来自基站203的无线信号。接收信号通过频率转换部306从无线接收频率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在解调部308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送至解码部309,来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解码后的数据中,控制数据被传送到协议处理部301,用户数据被传送到应用部302。移动终端202的一系列处理由控制部310来控制。由此,虽然在图3中进行了省略,但控制部310与各部301~309相连接。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即图2所示的基站203的结构的框图。对图4所示的基站203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EPC通信部401进行基站203与EPC(MME部204等)、HeNBGW205等之间的数据收发。其它基站通信部402进行与其它基站之间的数据收发。EPC通信部401及其它基站通信部402分别与协议处理部403进行信息的交换。来自协议处理部403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EPC通信部4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402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被保存到发送数据缓存部404。
发送数据缓存部404中所保存的数据被传送给编码部405,来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直接从发送数据缓存部404输出至调制部406的数据。编码后的数据在调制部406中进行调制处理。调制后的数据被转换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至频率转换部407,被转换为无线发送频率。之后,利用天线408,将发送信号发送至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202。
此外,如下所示那样执行基站203的接收处理。由天线408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202的无线信号。接收信号通过频率转换部407从无线接收频率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在解调部409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送至解码部410,来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解码后的数据中,控制数据被传送到协议处理部403、或者EPC通信部401、其它基站通信部402,用户数据被传送到EPC通信部4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402。基站203的一系列处理由控制部411来控制。由此,虽然在图4中进行了省略,但控制部411与各部401~410相连接。
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MME的结构的框图。图5中,示出上述图2所示的MME部204中所包含的MME204a的结构。PDN GW通信部501进行MME204a和PDN GW之间的数据收发。基站通信部502进行MME204a与基站203之间的经由S1接口的数据收发。在从PDN GW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PDN GW通信部501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503被传送到基站通信部502,并被发送至一个或多个基站203。在从基站203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502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503被传送到PDN GW通信部501,并被发送至PDN GW。
在从PDN GW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PDN GW通信部501被传送到控制层面控制部505。在从基站203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502被传送到控制层面控制部505。
HeNBGW通信部504设置在存在HeNBGW205的情况下,根据信息种类来进行MME204a与HeNBGW205之间的经由接口(IF)的数据收发。从HeNBGW通信部504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从HeNBGW通信部504被传送到控制层面控制部505。控制层面控制部505中的处理结果经由PDNGW通信部501被发送到PDN GW。此外,经控制层面控制部505处理后的结果经由基站通信部502并通过S1接口被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基站203,或经由HeNBGW通信部504被发送到一个或多个HeNBGW205。
控制层面控制部505中包含NAS安全部505-1、SAE承载控制部505-2、空闲状态(Idle State)移动管理部505-3等,对控制层面(以下有时也称为C-Plane)进行所有处理。NAS安全部505-1负责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阶层)消息的安全等。SAE承载控制部505-2进行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架构演进)的承载的管理等。空闲状态移动管理部505-3进行待机状态(也称为空闲状态(Idle State);LTE-IDLE状态、或简称为空闲)的移动管理、待机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及控制、覆盖范围下的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202的跟踪区域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列表管理等。
MME204a对一个或多个基站203进行寻呼信号的分配。MME204a进行待机状态(IdleState)的移动控制(Mobility control)。MME204a在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及激活状态(Active State)时进行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列表的管理。MME204a通过向属于UE所登录(registered)的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从而开始进行寻呼协议。与MME204a相连的Home-eNB206的CSG的管理、CSGID的管理、以及白名单管理可以由空闲状态移动管理部505-3来进行。
接着,示出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搜索方法的一个示例。图6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通信终端(UE)进行的从小区搜索到待机动作为止的概要的流程图。若通信终端开始小区搜索,则在步骤ST601中,利用从周边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同步信号(P-SS)和第二同步信号(S-SS),来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
将P-SS和S-SS合称为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同步信号(SS)中分配有与分配给每个小区的PCI一一对应的同步码。PCI的数量为504个的情况正在被研究。利用该504个PCI来取得同步,并对取得同步的小区的PCI进行检测(确定)。
接着,在步骤ST602中,对取得了同步的小区检测从基站发送给每个小区的参照信号(Reference Signal:RS)即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并对RS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进行测定。参照信号(RS)使用与PCI一一对应的编码。能利用该编码取得相关性从而与其它小区分离。通过根据步骤ST601中确定出的PCI导出该小区的RS用编码,从而能检测RS,并测定RS的接收功率。
接着在步骤ST603中,从到步骤ST602为止检测出的一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RS的接收质量最好的小区,例如选择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区、即最佳小区。
接着在步骤ST604中,接收最佳小区的PBCH,获得广播信息即BCCH。PBCH上的BCCH中映射有包含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因此,通过接收PBCH并获得BCCH,从而能获得MIB。作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链路)系统带宽(也称为发送带宽设定(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dl-bandwidth))、发送天线数、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号)等。
接着在步骤ST605中,在MIB的小区结构信息的基础上接收该小区的DL-SCH,并获取广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1。SIB1中包含与接入该小区有关的信息、与小区选择有关的信息、其它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此外,SIB1中包含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TAC)。
接着在步骤ST606中,通信终端将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SIB1的TAC与通信终端已经保存的跟踪区域列表内的跟踪区域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的TAC部分进行比较。跟踪区域列表也被称为TAI列表(TAI list)。TAI是用于识别跟踪区域的识别信息,由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网络码)、以及TAC(Tracking Area Code:跟踪区域码)构成。MCC是国家码。MNC是网络码。TAC是跟踪区域的编码。
若步骤S606中比较得到的结果是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TAC与跟踪区域列表内所包含的TAC相同,则通信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动作。若比较结果为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TAC未包含在跟踪区域列表内,则通信终端通过该小区,向包含有MME等的核心网络(CoreNetwork,EPC)请求变更跟踪区域,以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跟踪区域更新)。
构成核心网络的装置(以下有时称为“核心网络侧装置”)基于TAU请求信号和从通信终端发送来的该通信终端的识别编号(UE-ID等),进行跟踪区域列表的更新。核心网络侧装置将更新后的跟踪区域列表发送给通信终端。通信终端基于接收到的跟踪区域列表来重写(更新)通信终端所保有的TAC列表。此后,通信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动作。
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型终端装置的普及,利用蜂窝系统无线通信进行的话务量爆发式增长,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均存在无线资源不足的担忧。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正在研究小区的小型化和空间分离的推进。
在现有的小区结构中,由eNB构成的小区具有较广范围的覆盖范围。以往,以利用由多个eNB构成的多个小区的较广范围的覆盖范围来覆盖某个区域的方式构成小区。
在使小区小型化的情况下,与由现有的eNB构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相比,由eNB构成的小区具有范围较狭窄的覆盖范围。因而,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覆盖某个区域,相比现有的eNB,需要大量的小区小型化后的eNB。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利用以往的eNB构成的小区那样,将覆盖范围比较大的小区称为“宏蜂窝小区”,将构成宏蜂窝小区的eNB称为“宏eNB”。此外,如进行了小区小型化后的小区那样,将覆盖范围比较小的小区称为“小蜂窝小区”,将构成小蜂窝小区的eNB称为“微eNB”。
宏eNB例如可以是非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广域基站(Wide Area Base Station)”。
微eNB例如可以是低功率节点、本地节点、及热点等。微eNB可以是构成微微小区的微微eNB、构成毫微微小区的毫微微eNB、HeNB、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无线电头)、RRU(Remote Radio Unit:远程无线电单元)、RRE(Remote Radio Equipment:远程无线电设备)或RN(Relay Node:中继节点)。eNB可以是非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局域基站(Local AreaBase Station)”或“家庭基站(Home Base Station)”。
图7是示出宏eNB和微eNB混在时的小区结构的概念的图。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具有范围比较大的覆盖范围701。由微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具有与宏eNB(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相比范围较小的覆盖范围702。
在多个eNB混在的情况下,由某个eNB构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有可能会包含在由其它的eNB构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图7所示的小区的结构中,如参照标号“704”或“705”所示那样,由微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有时包含在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内。
此外,如参照标号“705”所示那样,也存在多个、例如2个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包含在一个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内的情况。移动终端(UE)703例如包含在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内,经由小蜂窝小区进行通信。
另外,在图7所示的小区的结构中,如参照标号“706”所示那样,将产生下述情况,即: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和由微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复杂地进行重复。
此外,如参照标号“707”所示那样,还将产生下述情况,即: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和由微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不重复。
并且,如参照标号“708”所示那样,还将产生下述情况,即:由多个微eNB构成的多个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构成在由一个宏eNB构成的一个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内。
NR中,UE接收到来自基站的指示会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对于使用DC结构的UE,MgNB发出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的指示。MgNB向SgNB询问通过SCG承载和SCG分叉承载的数据是否处于未激活的状态、即通过该承载的数据处于没有被导通的状态。SgNB通知该UE所使用的通过所有SCG承载和SCG分叉承载的数据的未激活状况。MgNB利用该通知向该UE指示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由此,MgNB能够在正确地反映出通过SCG承载/SCG分叉承载的数据的未激活状况的基础上使UE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
另外,基站向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发送寻呼。MgNB向保持DC结构的RRC_INACTIVE状态的UE发送寻呼。SgNB向MgNB通知产生了通过SCG承载和/或SCG分叉承载的数据。该UE向MgNB请求重启RRC连接。MgNB指示UE重启RRC连接。MgNB向SgNB请求与该UE重启RRC连接。SgNB向MgNB通知与该UE重启RRC连接的响应。从而,MgNB能够通过SCG承载和/或SCG分叉承载的数据产生来使UE从RRC_INACTIVE状态恢复到RRC_CONNECTED。
在采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例如,在使用了SCG承载和/或SCG分叉承载的数据持续导通的情况下,针对从MgNB向SgNB发出的上述询问,SgNB通知通过该承载的数据处于激活状态,因此MgNB无法使UE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为了MgNB能够确切地掌握使用该承载的数据的导通状况从而恰当地进行UE状态管理,需要向SgNB反复地发送上述询问。SgNB也要反复向MgNB通知该状况。从而,会增加基站间接口的信令量,并且增加MgNB和SgNB中的处理量。
以下公开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策。
SgNB在与同本SgNB建立连接的UE进行通信时,通知通过本SgNB的数据未激活。通过SgNB的数据可以是使用SCG承载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SCG分叉承载的数据,还可以是通过MCG分叉承载的数据。该通知的发送可以在该数据满足未激活条件时进行。该通知的发送可以仅进行一次,也可以进行多次。例如,当该数据在满足未激活条件的情况和不满足未激活条件的情况之间转变时,SgNB可以多次发送该通知。作为另一个示例,SgNB可以周期性地发送该通知。
MgNB可以向SgNB询问通过该SgNB的数据是否未激活。由此,能够削减例如基站间接口的信令量。
MgNB也可以向SgNB通知开始对通过该SgNB的数据的未激活进行评价的指示。SgNB可以利用该指示,开始对通过本SgNB的数据的未激活进行评价。作为另一个示例,MgNB也可以不向SgNB通知开始该评价的指示。SgNB可以自动开始该评价。例如,SgNB可以在DC结构确立时开始该评价。由此,能够削减例如基站间接口的信令量。
也可以在SgNB中预先按照标准来确定通过该SgNB的数据是否未激活的判断条件。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判断条件可以由上位NW装置决定并通知给下属的gNB。上述的上位NW装置例如可以是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也可以是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该判断条件可以是每个UE都不同,也可以是每个gNB都不同。每个UE或每个gNB都可以灵活地设定。
上位NW装置决定的该判断条件也可以由该上位NW装置通知给MgNB。MgNB可以将该判断条件通知给SgNB。作为另一个示例,该判断条件可以由上位NW装置决定并通知给下属的gNB。上位NW装置能够仅向MgNB和SgNB通知该判断条件,因此能够削减上位NW装置与基站之间的信令量。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判断条件可以由MgNB决定。MgNB可以将所决定的判断条件通知给副基站。由MgNB对该判断条件的决定和/或向SgNB对该判断条件的通知可适用于MgNB向SgNB进行上述询问的情况,也可适用于不进行上述询问的情况。该判断条件可以包含在与SgNB确立DC的流程中的信令内,也可以包含在从MgNB向SgNB发出的通过SCG承载和SCG分叉承载的数据是否未激活的询问中。还可以包含在如上所述开始对通过该SgNB的数据的未激活进行评价的指示中。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判断条件可以由SgNB决定。例如,能够削减判断条件通知中的信令量。
上述判断条件也可以根据时间来给出。例如,可以在SgNB与该UE进行的通信未达到一定时间以上时,SgNB判断为数据未激活。上述一定时间可以根据每个承载来给出。上述时间还可以根据处于RRC_CONNECTED的UE的数量来给出。由此,例如在处于RRC_CONNECTED的UE数量很多的情况下,通过缩短直到判断出数据未激活为止的时间,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通信效率。
上述时间也可以使用与UE相关的信息来决定。例如,可以使用表示是IoT用UE的信息,将上述时间设定为比通常的UE要短。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使用与电池容量相关的信息,相对于电池容量较少的UE可以将上述时间设定得较短。由此,例如能够抑制UE的功耗。
MgNB和/或SgNB也可以向寻呼相关的RAN区域内的eNB/gNB预先通知UEAS上下文。上述UEAS上下文可以包含MgNB/SgNB的单个信息,也可以包含MgNB、SgNB双方的信息。例如,可以是只有MgNB向寻呼相关的RAN区域内的基站通知包含MgNB、SgNB双方的信息的UEAS上下文。作为另一个示例,也可以由MgNB、SgNB分别将包含本gNB的信息的UEAS上下文通知给寻呼相关的RAN区域内的基站。由此,例如能够在UE发生移动时,在寻呼后迅速开始通信。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由MgNB、SgNB分别通知包含MgNB、SgNB双方的信息的UEAS上下文。该通知例如也可以在MgNB、SgNB各自的寻呼相关的RAN区域不同的情况下进行。由此,例如能够实现上述情况下的UE状态控制。
eNB/gNB也可以向寻呼相关的RAN区域内的其它eNB/gNB询问该UEAS上下文。该询问也可以在UE与该eNB/gNB之间的随机接入处理时进行。也可以由上述其它eNB/gNB将该UEAS上下文通知给eNB/gNB。上述UEAS上下文可以包含MgNB/SgNB的单个信息,也可以包含MgNB、SgNB双方的信息。能够削减基站间接口的信令量。
在从SgNB向MgNB进行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通知中也可以包含UE与SgNB进行随机接入处理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该下行链路数据通知中的SgNB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可以与DC结构时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通知一并进行通知。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可以与DC结构时从SgNB提供给MgNB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不同,也可以相同。由此,例如能够迅速地进行UE与SgNB之间的随机接入处理。还可以包含与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来自UE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可以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还可以包含SgNB与UE的通信所使用的与SgNB的射束相关的信息。从而,能够迅速地实施UE中的SgNB的射束捕捉。还可以包含寻呼所需的其它信息。例如,可以是与UE的标识符相关的信息,也可以是与PDU会话相关的信息,还可以是与QoS流程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与SgNB所属的用于寻呼的RAN区域相关的信息。
从MgNB向UE的寻呼中可以包含表示在SgNB中产生了数据的信息。该信息例如可以是表示SgNB中产生了数据的标识符,也可以是SgNB的标识符。还可以包含上述从SgNB发送给MgNB的下行链路数据通知相同的信息。可以得到与下行链路数据通知中包含的信息所产生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从MgNB向UE的寻呼中还可以包含表示在MgNB中产生了数据的信息。该信息可以与表示SgNB中产生了数据的信息相同。还可以包含UE与MgNB进行随机接入处理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关的信息。从而,例如能够迅速进行UE与MgNB之间的随机接入处理。还可以包含与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来自UE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可以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还可以包含MgNB与UE通信所使用的与MgNB的射束相关的信息。从而,能够迅速地实施UE中的MgNB的射束捕捉。
UE可以使用该寻呼来开始与MgNB的随机接入处理。UE可以向MgNB请求RRC连接重启。UE可以在MgNB作出随机接入响应后进行该请求。MgNB可以向UE指示RRC连接重启。该指示可以在从UE向MgNB发出该请求后进行。UE可以利用该指示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
UE可以开始向SgNB随机接入处理。UE向SgNB进行的随机接入处理可以在UE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后进行。由此,能够避免通信系统的设计变复杂。或者,可以在UE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期间内进行。例如,UE可以不等待MgNB作出随机接入响应就向Sg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等待到MgNB作出随机接入响应之后向Sg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由此,例如能够使UE迅速地重启与SgNB的数据收发。
图8和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UE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动作和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的动作的流程图。图8和图9在边界线BL0809的位置上相连续。图8和图9中示出MgNB不向SgNB询问通过SgNB的数据是否未激活的例子。
图8所示的步骤ST801中,UE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步骤ST802中,SgNB判断为通过本SgNB的数据未激活。步骤ST803中,SgNB向MgNB通知通过本SgNB的使用承载的数据都未激活。
图8所示的步骤ST805中,MgNB利用步骤ST803中从SgNB接收到的上述通知、以及通过本MgNB的使用承载的数据未激活这一情况,向UE指示向PPR_INACTIVE状态转变。该指示中包含有向RRC_CONNECTED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例如恢复ID。该指示中还可以使用RRC连接释放(RRC Connection Release)的信令。RRC连接释放的信令中包含有表示使UE转变至RRC_INACTIVE的信息。通过步骤ST805,UE在步骤S808中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
图8所示的例子中,步骤ST805中使用RRC连接释放的信令,但也可以使用其它RRC信令。上述的其它RRC信令中也可以包含向RRC_CONNECTED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也可以包含表示使UE向RRC_NACTIVE转变的信息。
图8所示的步骤ST806中,MgNB向SgNB通知停止与该UE的连接。SgNB利用步骤ST806停止与该UE的连接。停止该连接可以是例如停止SCG承载和SCG分叉承载的SCG侧路径、MCG分叉承载的SCG侧路径。
图8所示的步骤ST804中,从UPF向SgNB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步骤ST807中,SgNB向MgNB通知产生了至UE的下行链路数据。该通知中,也可以通知UE与SgNB的随机接入处理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
图9所示的步骤ST809~ST813、ST816、ST820表示MgNB与UE之间从RRC_INACTIVE状态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的步骤。步骤ST809中,MgNB向UE发送寻呼。该寻呼中可以包含SgNB的标识符。也可以通知与MgNB和SgNB分别进行随机接入处理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
图9所示的步骤ST810中,UE向Mg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在步骤ST811中,MgNB向UE通知随机接入响应。步骤ST812中,UE向MgNB请求恢复到RRC_CONNECTED。该请求中包含有步骤ST805中从MgNB向UE通知的向RRC_CONNECTED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该请求中,可以使用例如RRC连接重启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 Request)的信令。MgBN利用步骤ST812的请求和该标识符,判断是否使该UE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步骤ST813中,MgNB指示UE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步骤ST816中,UE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步骤ST820中,UE向MgNB通知已经恢复到了RRC_CONNECTED状态。该通知中,可以使用例如RRC连接重启完成(RRC Connection Resume Complete)的信令。
图9所示的步骤ST814和ST815中,SgNB与UE的连接。该重启可以是例如SCG承载和SCG分叉承载的SCG侧路径、MCG分叉承载的SCG侧路径的重启。步骤ST814中,MgNB向SgNB请求与UE的连接重启。步骤ST815中,SgNB向MgNB通知已重启了与UE的连接。
图9所示的步骤ST817和ST818中,UE与SgNB之间进行随机接入处理。步骤ST817中,从UE向Sg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该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是步骤ST809中由MgNB通知给UE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步骤ST818中,从SgNB向UE通知随机接入响应。
图9所示的步骤ST819中,从SgNB向UE发送包含步骤ST804中从UPF发送给SgNB的数据的下行链路数据。从而,通过SgNB的下行链路通信重启。
图8和图9中示出了在RRC_CONNECTED状态下进行UE与SgNB之间的随机接入处理的例子,但也可以在RRC_INACTIVE状态下进行。例如,步骤ST817和ST818可以在步骤ST809与ST816之间进行。步骤ST817可以在步骤ST810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步骤ST810之后进行,还可以在步骤ST811之后进行。从而,例如能够使UE与SgNB之间的通信迅速地重启。
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削减与使用SCG承载和SCG分叉承载的数据的未激活状况询问和/或通知相关的基站间信令量。而且,即使产生了通过SgNB的数据,MgNB也能够使UE转变至RRC_CONNECTED状态。从而能够高效地实现使用DC的通信。
根据实施方式1,例如提供以下的结构。
提供一种具备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的通信系统。更具体而言,多个基站装置包括针对通信终端装置构成承载的主基站装置和副基站装置。在副基站装置对所有承载检测出至通信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数据未激活的数据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副基站装置即使没有被主基站装置询问也将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通知给主基站装置。主基站装置接收到数据未激活状态的发生的通知时,向通信终端装置发送从RRC_CONNECTED状态转变至RRC_INACIVE状态的指示。通信终端装置根据来自主基站装置的指示,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
该结构中,主基站装置和副基站装置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在通信终端装置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之后也仍然保持与通信终端装置的连接相关的信息。
根据实施方式1,还提供例如以下的结构。
提供一种具备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的通信系统。更具体而言,多个基站装置包括针对通信终端装置构成承载的主基站装置和副基站装置。在副基站装置检测出产生了至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副基站装置将下行链路数据的发生通知给主基站装置。主基站装置通过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的产生的通知,向通信终端装置发送寻呼。通信终端装置通过接收到寻呼,向主基站装置请求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这里,寻呼包含通信终端装置与主基站装置的连接相关的信息、通信终端装置与副基站装置的连接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方。
上述结构可以基于包含实施方式1的本说明书的揭示和启示进行各种变形。根据上述结构和其变形结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得到上述技术效果。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在使用DC结构的UE状态控制中,会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即,在从MgNB向UE刚刚通知了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指示之后,从上位NW装置向MgNB或SgNB发送针对该UE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UE、MgNB和SgNB的动作尚未被定义。因而,例如存在UE与MgNB、SgNB之间无法搞清UE状态的问题。在MgNB刚刚向UE通知了该转变的指示之后在UE中产生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以下公开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策。
UE一旦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之后,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MgNB也可以向UE发出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指示。
上述动作也适用于产生下行链路数据时。即,MgNB也可以向UE发送寻呼。从MgNB向UE发送该寻呼可以紧跟在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指示之后进行。MgNB也可以利用从上位NW装置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这一情况,向UE发送该寻呼。或者,也可以利用从SgNB向MgNB发送的表示下行链路数据产生的通知,向UE发送寻呼。SgNB可以利用从上位NW装置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这一情况,向MgNB发送该通知。
SgNB也可以在MgNB向SgNB通知的UE连接停止的通知之前,向MgNB发送表示下行链路数据产生的通知。能够削减SgNB中的处理量。或者,也可以在UE连接停止的通知之后再发送表示下行链路数据产生的通知。从而能够避免通信系统设计变复杂。
UE一旦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后便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的动作也可以适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产生时。即,UE可以开始向MgNB随机接入处理。之后的处理可以与下行链路数据产生时相同。另外,在上行链路数据产生时,UE向SgNB进行的随机接入处理也可以在UE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之后进行,还可以在RRC_INACTIVE状态期间进行。UE向SgNB进行的随机接入处理可以从MgNB等待到随机接入响应后再进行,也可以在MgNB作出随机接入响应之前进行。可以在从UE向Mg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前,从UE向Sg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能够得到与下行链路数据产生时相同的效果。
作为UE一旦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后便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的流程的一例,可以是图8中的步骤ST804在步骤ST803与步骤ST806之间执行的流程。UE一旦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后便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的流程也可以是图8中的步骤ST807在步骤ST806之前执行的流程,还可以是在步骤ST806之后执行的流程。
提出其它的解决对策。UE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由此,例如能够缩短直到UE与SgNB之间的数据收发重启为止的延迟。
MgNB可以不向UE通知RRC连接释放(RRC Connection Release)。上述动作可以适用于例如从UPF向SgNB的DL数据发送、从SgNB向MgNB的下行链路数据通知在MgNB向UE发送RRC连接释放信令的时刻之前执行的情况。上述情况下,MgNB也可以不向SgNB通知UE连接停止指示。从而,例如能够使UE与SgNB之间的通信重启迅速进行。
公开其它示例。可以在UE从MgNB接收RRC_INACTIVE状态转变指示到UE开始向RRC_INACTIVE状态转移的处理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设置待机时间。UE可以利用在该待机时间内产生的至MgNB和/或SgNB的上行链路数据,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也可以利用从MgNB和/或SgNB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这一情况。还可以利用MgNB发出的中断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指示。UE在经过该待机时间之后,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
该待机时间也可以由MgNB设置。MgNB可以利用在该待机时间内产生了通过MCG承载或MCG分叉承载的下行链路数据这一情况,中断UE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也可以利用从SgNB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通知这一情况。还可以利用从UE接收到的与上行链路数据相关的信息、例如上行链路数据、SR、BSR,来中断UE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MgNB可以在经过该待机时间之后,判断为UE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
该待机时间也可以为UE和MgNB双方均设置。UE和MgNB的待机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UE和/或MgNB可以将与上行链路相关的待机时间和与下行链路数据相关的待机时间分开设置。与上行链路数据相关的待机时间和与下行链路数据相关的待机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关于与上行链路数据相关的待机时间,可以使基站中设置的待机时间比UE中设置的待机时间要长。作为另一个示例,关于与下行链路数据相关的待机时间,可以使UE中设置的待机时间比MgNB中设置的待机时间要长。由此,例如在上行链路数据的HARQ重发期间内超过了UE中与上行链路数据相关的待机时间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与UE的RRC状态相关的UE与MgNB之间的识别不清。
该待机时间可以根据标准来确定。从而能够避免通信系统的设计变复杂。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由MgNB来决定。MgNB可以向UE通知该待机时间。该待机时间的通知可以使用DC设定时的信令。例如,MgNB可以在RRC连接重设的信令中包含与该待机时间相关的信息来通知给UE。
公开UE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方法。MgNB也可以向UE通知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指示。UE可以利用该指示来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该指示可以是RRC专用信令。作为该RRC专用信令,也可以新设使RRC连接释放中断(RRCConnection Release Cancel)的信令。该指示中可以包含有向RRC_CONNECTED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例如恢复ID。
作为上述RRC专用信令,也可以使用其它信令。例如,可以使用RRC连接重启(RRCConnection Resume)。该RRC连接重启的信令中可以包含表示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转移的信息。还可以包含有向RRC_CONNECTED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例如恢复ID。从而,通过抑制RRC信令类别的增加,能够避免系统变复杂。
MgNB可以利用上述待机时间内通过MgNB的下链路数据的产生,向UE通知该中断的指示。上述中,通过MgNB的下行链路数据可以是使用MCG承载的下行链路数据,也可以是使用MCG分叉承载的下行链路数据,还可以是使用SCG分叉承载的下行链路数据。MgNB可以利用在该待机时间内从SgNB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通知这一情况,向UE通知该中断的指示。
图10是示出UE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被来自MgNB的RRC_INACTIVE状态转变中断指示所中断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与图8及图9一样,示出了在刚从SgNB向MgNB通知了SCG数据未激活之后立即从UPF向SgNB发送至该UE的下行链路数据的例子。图10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8及图9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10中的步骤ST801~ST807与图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0中,步骤ST807的下行链路数据通知在步骤ST805的RRC_INACTIVE转变指示发送后的一定时间内被MgNB接收到时,在步骤ST901中,MgNB指示UE中断向RRC_INACTIVE的转变。该指示中包含有向RRC_CONNECTED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例如恢复ID。该指示中还可以使用例如RRC连接释放中断(RRC Connection Release Cancel)的信令。UE通过步骤ST901中断向RRC_NACTIVE状态的转移,维持RRC_CONNECTED状态。
图10所示的例子中,步骤ST901中使用RRC连接释放中断的信令,但也可以使用其它RRC信令。上述的其它RRC信令也可以包含向RRC_CONNECTED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例如,可以使用RRC连接重启(RRC Connection Resume)。该RRC连接重启的信令中可以包含表示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信息。
图10中的步骤ST814~ST815与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0中,UE维持RRC_CONNECTED状态,因此不同于图8和图9,不进行与MgNB和SgNB的随机接入处理。
图10中的步骤ST819与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0中,SgNB可以不等待步骤ST806所示的UE连接停止指示就向MgNB发送步骤ST807所示的下行链路数据通知。MgNB也可以不向SgNB通知UE连接停止指示。MgNB不向SgNB通知UE连接停止指示的动作也可以适用于SgNB不等待UE连接停止指示就向MgNB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知的情况。UE连接重启请求、UE连接重启响应都可以与上述的UE连接停止指示相同。由此,能够削减基站间接口的信令量。
MgNB也可以在接收到SCG数据未激活通知后又经过一定时间后才发送要向SgNB发送的UE连接停止指示。上述一定时间例如可以与UE中从MgNB接收到RRC_INACTIVE状态转变指示后到开始进行向RRC_INACTIVE状态转移的处理为止的期间内所设的待机时间相同。由此,例如SgNB能够掌握UE转变为RRC_INACTIVE为止的时间,因此能够SgNB中对UE的控制变得容易。
公开UE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其它方法。UE在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时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MgNB向UE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可以在从MgNB刚向UE作出了RRC_INACTIVE状态转变指示之后进行。SgNB也可以向UE发送下行链路数据。SgNB可以紧跟在SCG数据未激活通知之后发送该下行链路数据。MgNB和/或SgNB发送给UE的下行链路数据可以是通过MCG承载和/或MCG分叉承载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SCG承载和/或SCG分叉承载的数据。SgNB也可以向MgNB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知。从而,MgNB容易管理UE状态。MgNB可以在经过上述的待机时间之后发送要向SgNB发送的UE连接停止指示。由此,SgNB能够掌握UE转变为RRC_INACTIVE为止的时间,因此SgNB的控制变容易。
公开UE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的其它方法。UE通过向MgNB和/或SgNB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中断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由于不需要从MgNB向UE作出RRC_INACTIVE状态转变中断指示,因此能够削减信令量。该上行链路数据可以是通过MCG承载和/或MCG分叉承载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SCG承载和/或SCG分叉承载的数据。也可以使用SR代替上行链路数据。该SR可以是发送给MgNB的SR,也可以是发送给SgNB的SR。还可以使用BSR(Buffer Status Report:缓存状态报告)。该BSR可以是发送给MgNB的BSR,也可以是发送给SgNB的BSR。MgNB和/或SgNB可以利用BSR中包含的上行链路数据缓存量不为空这一情况,来判断UE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被中断。SgNB可以向MgNB发送表示从UE接收到了上行链路数据这一情况的通知。MgNB能够掌握经由SgNB的上行链路数据的状况,因此MgNB中的状态控制变得容易。上述上行链路数据通知可以在SgNB从UE接收到SR时发送给MgNB,也可以在SgNB从UE接收到BSR时发送给MgNB。
图11是示出UE向RRC_INACTIVE状态的转变因上行链路数据产生而中断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1示出从SgNB刚向MgNB发出SCG数据未激活通知后直接从UE向SgNB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用的SR的例子。图11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8及图9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11中的步骤ST801、ST803、ST805、ST806与图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1所示的步骤ST1001中,根据在刚接收到步骤ST806的UE连接停止指示之后便产生了从UE至SgNB的上行链路数据这一情况,UE向SgNB发送SR。步骤ST1002中,SgNB向UE通知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用的许可,并且在步骤ST1003中,SgNB向MgNB发送上行链路数据通知。
图11中的步骤ST814~ST815与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1中,UE维持RRC_CONNECTED状态。步骤ST1004中,UE向SgNB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步骤ST1005中,SgNB向UPF发送该上行链路数据。
图11所示的例子中,通过步骤ST1001中的发送SR而维持RRC_CONNECTED状态,但也可以使用BSR。或者,也可以使用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本身。例如,对于未得到许可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也可以维持RRC_CONNECTED状态。
另外,图11所示的例子中,SgNB在得到上行链路数据用的许可之后再向MgNB发送上行链路数据通知,但也可以在得到上行链路数据用的许可之前发送该上行链路数据通知。例如,MgNB中能够迅速地掌握UE状态。
图11中,步骤ST1001所示的SR发送和步骤ST1003所示的上行链路数据通知也可以在步骤ST806所示的UE连接停止指示之前执行。MgNB也可以不向SgNB通知步骤ST806所示的UE连接停止指示。MgNB不向SgNB通知该UE连接停止指示的动作例如也可以适用于从SgNB发送给MgNB的上行链路数据通知在该UE连接停止指示之前进行时。同样地,MgNB也可以不向SgNB通知步骤ST814所示的UE连接重启请求,SgNB也可以不向MgNB通知步骤ST815所示的UE连接重启响应。由此,例如能够削减基站间接口的信令量。
MgNB可以在经过上述的待机时间之后发送要向SgNB发送的UE连接停止指示。SgNB能够掌握UE转变为RRC_INACTIVE为止的时间,因此SgNB的控制变得容易。
本变形例1中公开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于不采用DC结构的基站和UE。不采用DC结构的基站和UE可以是例如UE与一个基站相连接的结构,也可以是多连接(Multi-Connectivity,简称为MC)的结构。可以得到与DC结构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变形例1,能够防止UE刚从MgNB接收到RRC_INACTIVE转变指示后立刻产生收发数据时的误动作,能够增强系统的鲁棒性。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作为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移动性的方法,使用将gNB之间重启(Inter-gNBResume)、MN(Master Node:主节点)切换、SN变更(Secondary Node Change:次节点变更)组合后得到的程序。
在采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即,对于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由谁来决定移动目标SgNB并不明确。因此,会产生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无法进行SgNB移动性的问题。
以下公开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策。
UE决定SgNB。UE在决定SgNB时使用小区重选。UE将小区重选中检测出的小区作为SgNB。
UE也可以周期性地进行周边小区的测定。该周期可以根据标准来确定。或者可以与DRX周期相同。
UE还可以在接收寻呼时进行周边小区的测定。从而能够削减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的处理量。
UE向MgNB通知所决定的SgNB的信息。该信息例如可以是SgNB的标识符,也可以是属于SgNB的小区的标识符,例如PSCell的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entity)。该信息可以包含在从UE至MgNB的RRC专用信令例如RRC连接重启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Request)中,也可以包含在RRC_INACTIVE状态时能够发送的小数据中。
图12~图14是示出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决定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2~图14在边界线BL1213、BL1314的位置上连续。图12~图14示出使用DC结构的UE在RRC_INACTIVE状态下产生SgNB的移动性而从S-SgNB切换到T-SgNB的例子。图12~图14中,当通过SgNB的下行链路数据产生时,UE恢复到RRC_CONNECTED。图12~图14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8及图9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12所示的步骤ST1101中,UE处于RRC_INACTIVE状态。步骤ST1102中,UE决定移动目标的SgNB。图12~图14的例子中,移动目标的SgNB为T-SgNB。UE在决定SgNB时可以使用小区重选。
图12所示的步骤ST1103中,UPF并未掌握该UE的SgNB成为了T-SgNB这一情况,因此向移动源SgNB即S-SgNB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步骤ST1104中,S-SgNB向MgNB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知。步骤ST1104中的下行链路数据通知可以与图8中的步骤ST807相同。
图12中的步骤ST809~ST811与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2中的步骤ST1108中,UE向MgNB请求恢复到RRC_CONNECTED。该请求中包含UE决定的移动目标SgNB的信息。UE也可以利用RRC连接重启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Request)的信令来通知该请求。
图13中的步骤ST1109中,MgNB向S-SgNB请求UE上下文(UE Context)。步骤ST1110中,S-SgNB向MgNB发送UE上下文。步骤ST1109中,MgNB可以在该请求中包含表示请求UE上下文中的副基站用信息这一情况的信息。步骤ST1110中,SgNB可以向MgNB仅发送UE上下文中的副基站用信息。从而,例如能够削减与UE上下文发送相关的信令量。
图13中的步骤ST1111中,MgNB向S-SgNB通知副基站添加请求(SN AdditionRequest)。该请求中可以包含S-SgNB所取得的UE上下文。图12~图14的例子中,T-SgNB判断为接收到该请求。步骤ST1112中,T-SgNB通知对该请求的肯定响应(副基站添加请求肯定响应:SN Addition Request ACK)。步骤ST1113中,MgNB向S-SgNB通知副基站释放请求(SNRelease Request)。
图13中的步骤ST813、ST816、ST820与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3所示的步骤ST1115中,MgNB向T-SgNB请求与该UE的连接设定。步骤ST1116中,T-SgNB向MgNB通知该设定已完成。
图14所示的步骤ST1118和ST1119中,UE与T-SgNB之间进行随机接入处理。步骤ST1118、ST1119的处理与图9所示的各步骤ST817、ST818相同。
图14所示的步骤ST1120、ST1121是从S-SgNB经由MgNB向T-SgNB转发PDCP序列号接收/送达状态的处理。步骤ST1120中,S-SgNB向MgNB转发与UE进行收发的PDCP序列号的接收/送达状态。步骤ST1121中,MgNB向T-SgNB转发在步骤ST1120中由S-SgNB所接收到的该状态。
图14所示的步骤ST1123、ST1124是S-SgNB的PDCP缓存器中存储的下行链路发送数据经由MgNB向T-SgNB转发的处理。步骤ST1123中,S-SgNB向MgNB转发存储在PDCP缓存器中的PDCPPDU。步骤ST1124中,MgNB向T-SgNB转发在步骤ST1123中由S-SgNB所接收到的该PDCPPDU。步骤ST1123、ST1124中转发来的数据可以包含步骤ST1103中由UPF发送给S-SgNB的数据。
图14所示的步骤ST1125中,MgNB向SMF通知PDU会话变更请求(PDU SessionModification Request)。根据该请求变更的PDU会话可以是通过SCG的PDU会话。步骤ST1126中,SMF和UPF对步骤ST1125的PDU会话变更请求中所包含的PDU会话进行变更。步骤ST1126中,也可以与步骤ST1125同样地在AMF与UPF之间进行PDU会话的变更。
图12~图14中,SMF也可以是AMF。还可以采用SMF连接在UPF与AMF之间,且AMF与各gNB即MgNB、T-SgNB、S-SgNB相连接的结构。从而,例如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结构的灵活性。本发明中,以下也一样。
图14所示的步骤ST1127中,从UPF发送来的分组的路径将从S-SgNB切换到T-SgNB的最终分组被标注结束标记,并从UPF发送给S-SgNB。步骤ST1128、ST1129中,被标注了结束标记的该分组从S-SgNB经由MgNB转发给T-SgNB。步骤ST1128中,该分组从S-SgNB转发给MgNB,在步骤ST1129中,该分组从MgNB转发给T-SgNB。
图14所示的步骤ST1130中,从UPF发送来的分组的路径从S-SgNB切换到T-SgNB,并从UPF向S-SgNB发送分组。步骤ST1131中,步骤ST1130发送来的分组从T-SgNB发送给UE。
图14所示的步骤ST1132中,从SMF向MgNB通知PDU会话变更已完成这一情况。步骤ST1133中,MgNB向S-SgNB指示在步骤ST1110中通知给MgNB的UE上下文的释放,S-SgNB释放该UE上下文。步骤ST1132中也可以与步骤ST1125、ST1126同样地由AMF代替SMF来进行该通知。
图12~图14所示的例子中,UE利用小区重选来决定移动目标SgNB,但也可以利用由MgNB通知的测量配置(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该测量配置可以是UE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时从MgNB获取的配置。例如,可以提高SgNB决定方法的灵活性。
UE在决定SgNB时,可以将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的小区中第一个检测出的小区作为SgNB。例如,能够迅速地执行SgNB检测。或者,可以将条件最好的小区作为SgNB。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提出其它的解决对策。MgNB决定SgNB。MgNB利用从UE通知来的测量结果来决定SgNB。
UE也可以周期性地进行该测量。该周期可以根据标准来确定。或者可以与DRX周期相同。或者可以由MgNB单独通知UE。还可以由MgNB广播给下属的UE。
UE也可以在接收到寻呼时进行该测量。从而能够削减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的处理量。
UE也可以将测量结果通知给MgNB。UE可以利用RRC_INACTIVE状态下能够发送的小数据来进行该通知。从而能够迅速地通知测量结果。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以测量报告的形式进行通知。或者,也可以在RRC连接重启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 Request)的信令中包含测量结果。
MgNB在决定SgNB时可以使用小区重选的判断标准。UE可以向MgNB通知小区重选所使用的测定结果。
图15~图17是示出MgNB决定与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进行通信的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5~图17在边界线BL1516、BL1617的位置上连续。图15~图17示出UE利用在RRC_INACTIVE状态下能够发送的小数据将测定结果通知给MgNB的情况。图15~图17中,当通过SgNB的下行链路数据产生时,UE恢复到RRC_CONNECTED。图15~图17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8、图9及图12~14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15中的步骤ST1101、ST1103、ST1104与图1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图15与图12的不同点在于不进行图12中的步骤ST1102所示的UE决定SgNB。
图15中的步骤ST809~ST812与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5所示的步骤ST1202中,UE向MgNB通知测定结果。图15的例子中,该通知包含在RRC_INACTIVE状态下能够发送的小数据中。与该测定相关的设定可以在UE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时从MgNB通知给UE。步骤ST1203中,MgNB决定移动目标SgNB。该决定可以使用步骤ST1202中由UE通知的测定结果。图15~图17的例子中示出将移动目标SgNB决定为T-SgNB的情况。
图16中的步骤ST1109~ST1113与图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6所示的步骤ST1204中,与图13中的步骤ST813同样地从MgNB向UE指示向RRC_CONNECTED转变。步骤ST1204的指示中包含MgNB所决定的移动目标SgNB的信息。移动目标SgNB的信息可以是例如SgNB的标识符,也可以是PSCell的标识符、例如物理小区标识符。UE利用步骤ST1204识别出移动目标SgNB是T-SgNB。
图16和图17中的步骤ST816之后的流程与图13和图14中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提出其它的解决对策。设置MgNB决定SgNB的情况和UE决定SgNB的情况这两种情况。关于决定SgNB的主体的信息,可以根据标准来确定,也可以由MgNB通知给UE,还可以由上位NW装置例如SMF或AMF通知给MgNB和/或UE。
作为根据标准来确定决定SgNB的主体的例子,可以利用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中是否有MgNB的移动。例如,当MgNB发生移动时,可以由UE决定SgNB,当MgNB发生移动时,也可以由移动目标MgNB来决定SgNB。上述情况下,也可以由UE决定MgNB的移动。
UE在决定SgNB时可以使用例如小区重选。或者可以是使用在RRC_CONNECTED状态下由MgNB通知来的测量配置。
UE决定SgNB时,例如可以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小区中第一个检测出的小区作为移动目标MgNB,也可以将第二个检测出的小区作为移动目标SgNB。由此,例如UE能够迅速地决定MgNB、SgNB。
作为另一个示例,也可以将条件最好的小区作为MgNB,将条件第二好的小区作为SgNB。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或者,也可以反过来将条件最好的小区作为SgNB,将条件第二好的小区作为MgNB。例如,在向MgNB分配C-Plane通信且向SgNB分配U-Plane通信的情况下,能够提高U-Plane通信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在MgNB决定SgNB时,可以使用例如在RRC_CONNECTED状态下从MgNB通知给UE的测量配置。或者,可以使用小区重选时使用的测量配置。
图18~图20是示出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决定移动目标MgNB和移动目标SgNB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8~图20在边界线BL1819、BL1920的位置上连续。图18~图20的例子中,示出了将移动源MgNB、移动目标MgNB分别设为S-MgNB、T-MgNB,将移动源SgNB、移动目标SgNB分别设为S-SgNB、T-SgNB的情况。图18~图20中,当通过SgNB的下行链路数据产生时,UE恢复到RRC_CONNECTED。图18~图20中,S-MgNB和T-MgNB属于同一RAN小区。图18~图20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8、图9及图12~14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18中的步骤ST1101~ST1103与图1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8所示的步骤ST1300中,UE将移动目标MgNB、移动目标SgNB分别决定为T-MgNB、T-SgNB。
图18所示的步骤ST1301中,S-SgNB向S-MgNB通知产生了下行链路数据这一情况。步骤ST1302中,S-MgNB向属于同一RAN小区的T-MgNB通知向UE的寻呼信息。
图18所示的步骤ST1303中,T-MgNB利用步骤ST1302中通知来的寻呼信息,向UE发送寻呼。步骤ST1304、ST1305中,UE与T-MgNB进行随机接入处理。该随机接入处理与图9所示的步骤ST810、ST811相同。
图18所示的步骤ST1306中,UE向T-MgNB通知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的请求。步骤ST1306可以与图9中的步骤ST812同样地利用RRC连接重启请求(RRC Connection ResumeRequest)的信令。另外,步骤ST1306的通知中可以包含表示UE所决定的移动目标MgNB、移动目标SgNB的信息。图18的例子中,包含T-MgNB和T-SgNB的信息。
图18所示的步骤ST1307、ST1308表示MgNB的UE上下文的转发处理。步骤ST1307中,T-MgNB向S-MgNB请求UE上下文。步骤ST1308中,S-MgNB向T-MgNB发送UE上下文。步骤ST1307中,T-MgNB可以在该请求中包含表示请求UE上下文中的主基站用信息这一情况的信息。步骤ST1308中,S-SgNB可以向T-MgNB仅发送UE上下文中的主基站用信息。从而,例如能够削减与UE上下文发送相关的信令量。
图19所示的步骤ST1309~ST1311表示SgNB的UE上下文的转发处理和SgNB添加处理。该UE上下文从S-SgNB经由T-MgNB向T-SgNB转发。步骤ST1309~ST1311进行与图13所示的步骤ST1109~ST1111分别相同的处理。步骤ST1312中,T-SgNB向T-MgNB针对副基站添加请求进行肯定响应。步骤ST1313中,T-MgNB向S-SgNB进行副基站释放请求。
图19所示的步骤ST1315中,T-MgNB向UE发送转变至RRC_CONNECTED的指示。该指示可以与图9中的步骤ST813相同。
图19所示的步骤ST816中,UE转变至RRC_CONNECTED。步骤ST1318中,UE向T-MgNB通知已完成向RRC_CONNECTED转变这一情况。
图19所示的步骤ST1316、ST1317是将图9所示的步骤ST814、ST815中的MgNB替换成了T-MgNB,并将SgNB替换成了T-SgNB。
图19中的步骤ST1118和ST1119与图1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0所示的步骤ST1321~ST1327是将图14所示的步骤ST1120~ST1124中的MgNB替换成了T-MgNB。
图20的例子中,步骤ST1321和ST1325中,从S-SgNB向T-MgNB直接转发PDCP序列号接收/送达状态和PDCPPDU,但也可以经由S-MgNB转发。例如,在S-SgNB与T-MgNB之间没有建立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在MgNB、SgNB两者之间进行切换。
图20所示的步骤ST1328中,T-MgNB向SMF请求通信线路的切换(Path SwitchRequest)。该请求中可以包含MgNB、SgNB的PDU会话切换请求。步骤ST1329中,在SMF与UPF之间进行通信线路的切换。也可以进行MgNB、SgNB的PDU会话切换。步骤ST1328、ST1329中,可以是AMF来代替SMF。
图20所示的步骤ST1330~ST1332是将图14所示的步骤ST1127~ST1129中的MgNB替换成了T-MgNB。步骤ST1331也可以与步骤ST1321、ST1325同样地经由S-MgNB进行。
图20中的步骤ST1130和ST1131与图1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0所示的步骤ST1336中,SMF向T-MgNB通知通信线路的切换完成(Path SwitchComplete)。步骤ST1337中,T-MgNB向S-MgNB指示面向MgNB的UE上下文释放。步骤ST1338中,T-MgNB向S-SgNB指示面向MgNB的UE上下文释放。
图20所示的步骤ST1338中,示出了由T-MgNB通知面向SgNB的UE上下文释放的例子,但也可以经由S-MgNB进行通知。或者,也可以由S-MgNB向S-SgNB通知面向SgNB的UE上下文释放的指示。步骤ST1337中,也可以包含T-MgNB向S-MgNB发出的面向MgNB的UE上下文释放指示。从而能够削减基站间接口的信令量。
提出其它的解决对策。上位NW装置决定SgNB。上位NW装置可以是AMF,也可以是SMF。上位NW装置向MgNB通知所决定的SgNB的信息。MgNB向UE通知该SgNB的信息。
上位NW装置也可以利用下属的gNB的负荷状况来决定SgNB。该负荷状况例如可以是基站间接口的负荷,可以是处理负荷,可以是无线资源的负荷,还可以是收容UE数量,还可以是上述信息的组合。从而,例如能够根据gNB的负荷状况来决定SgNB,因此能够使通信系统最优化。
MgNB和/或SgNB也可以向寻呼相关的RAN区域内的eNB/gNB预先通知该UEAS上下文。上述通知也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法。由此,例如能够在UE发生移动时,在寻呼后迅速开始通信。
或者,eNB/gNB也可以向寻呼相关的RAN区域内的其它eNB/gNB询问该UEAS上下文。该询问也可以在UE与该eNB/gNB之间的随机接入处理时进行。也可以由上述其它eNB/gNB将该UEAS上下文通知给eNB/gNB。上述UEAS上下文可以包含MgNB/SgNB的单个信息,也可以包含MgNB、SgNB双方的信息。能够削减基站间接口的信令量。
通过使用本变形例2,在RRC_INACTIVE状态的UE中SgNB能够移动。
实施方式2
DC结构的UE在RRC_INACTIVE状态下向MgNB发送小数据。MgNB也可以在该UE转变至RRC_INACTIVE时变更承载结构。承载结构的变更例如可以是从SCG承载变为MCG承载。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是从SCG承载变为SCG分叉承载。从而,即使是在承载变更前使用了SCG承载的数据,也能够通过小数据的通信而实现低延迟的通信。
在采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即,在该UE转变至RRC_INACTIVE时变更承载结构,因此MgNB与SgNB之间的信令量增大。
以下公开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策。
UE向SgNB发送小数据。也可以向MgNB发送小数据。即,RRC_INACTIVE下的小数据发送也可以适用DC结构。由此,无需变更MgNB与SgNB之间的承载,因此能够削减基站间接口的信令量。
该小数据可以是SCG承载的数据,可以是SCG分叉承载的数据,可以是MCG分叉承载的数据,也可以是MCG数据。例如,通过向SgNB发送MCG分叉承载的小数据,即使在UE与MgNB之间的无线信道状况变差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发送小数据。
UE可以利用小数据通过的承载的信息来决定发送目标的基站。例如,也可以向MgNB发送使用MCG承载或MCG分叉承载的小数据。也可以向SgNB发送使用SCG承载或SCG分叉承载的小数据。例如,由于基站间接口无需导通,因此从UE至上位NW装置为止的小数据通知也能迅速地进行。
上述中,UE也可以利用下行链路信号的测定结果的信息来决定发送目标的基站。例如,在SgNB的测定结果比MgNB的测定结果更好的情况下,UE也可以向SgNB发送使用MCG分叉承载或SCG分叉承载的小数据。上述下行链路信号例如可以是同步信号(SS)。另外,测定结果的信息例如可以是RSRP,也可以是RSRQ。由此,UE利用通信品质较高的基站进行小数据通信,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上述中,UE可以将小数据通过的承载的信息与下行链路信号的测定结果的信息组合起来决定发送目标的基站。例如,也可以向MgNB发送使用MCG承载的小数据。也可以向SgNB发送使用SCG承载的小数据。使用MCG分叉承载或SCG分叉承载的小数据的发送目标可以由UE利用下行链路信号的测定结果的信息来决定。由此,既能实现迅速的小数据通知,也能提高可靠性。
从UE向SgNB发送小数据时,UE可以向Sg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SgNB可以向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上述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在从UE向Sg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进行发送。
UE可以向SgNB请求恢复到RRC_CONNECTED。该请求也可以在从SgNB向UE发送了随机接入响应后进行。
UE可以在该请求中包含向RRC_CONNECTED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例如恢复ID。UE也可以在该请求中包含表示MgNB的信息、例如MgNB的标识符。由此,例如能够防止因与SgNB作为其它UE的主基站而发行的恢复ID的编号重复所导致的误动作。作为另一个示例,UE可以在该请求中包含UE的标识符。由此,例如可以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SgNB也可以向MgNB进行与恢复所使用的该标识符相关的询问。该询问中可以包含UE的标识符。
MgNB可以向SgNB通知恢复所使用的该标识符。该通知中可以包含表示MgNB的信息。或者可以包含UE的标识符。该通知可以在SgNB向MgNB进行了该询问之后进行,也可以预先进行。上述预先进行的通知可以包含在MgNB向SgNB发送的UE连接停止通知内,也可以分别作为不同的信令进行通知。MgNB可以向SgNB通知恢复所使用的该标识符。
SgNB可以保持恢复所使用的该标识符的信息。SgNB也可以将恢复所使用的该标识符的信息与表示MgNB的信息组合起来加以保持,也可以与UE的标识符组合起来加以保持。由此,例如能够防止因与SgNB作为其它UE的主基站而发行的恢复ID的编号重复所导致的误动作。
UE可以向SgNB发送小数据。该发送可以在UE对SgNB进行的向RRC_CONNECTED恢复后进行。该小数据可以是通过SCG承载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SCG分叉承载的数据,还可以是通过MCG分叉承载的数据。
SgNB可以向UE通知其对于恢复到RRC_CONNECTED的请求的响应。该响应可以是UE维持RRC_INACTIVE状态的指示。该响应中可以包含向RRC_CONNECTED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可以包含表示MgNB的信息,也可以包含UE的标识符。
SgNB可以不向UE通知其对于恢复到RRC_CONNECTED的请求的响应。SgNB也可以通知对该小数据的响应来代替上述响应。
向RRC_CONNECTED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例如恢复ID可以包含表示MgNB的信息。例如,恢复ID的一部分可以与MgNB的ID相同。由此,例如恢复所使用的标识符在gNB之间是唯一的,因此MgNB、SgNB的控制变得容易。
图21是示出UE向SgNB发送小数据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流程图。图21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8及图9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21中的步骤ST801、ST803、ST805、ST808与图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1所示的步骤ST1401中,MgNB向SgNB通知UE连接停止。该通知中包含恢复ID和MgNB的ID。作为另一个示例,也可以包含恢复ID,该恢复ID的一部分包含了MgNB的ID。SgNB保持该恢复ID和MgNB的ID。
图21所示的步骤ST1407中,产生由UE向SgNB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数据。图21所示的步骤ST817、ST818中,UE向SgNB进行随机接入处理。图21中的步骤ST817和ST818与图9相同。
图21中的步骤ST1410中,UE向SgNB请求恢复到RRC_CONNECTED。该请求中可以包含恢复ID,也可以包含MgNB的标识符。
图21的步骤ST1416中,UE向SgNB发送小数据。该小数据可以是使用SCG承载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SCG分叉承载的数据,还可以是通过MCG分叉承载的数据。
图21所示的步骤ST1419中,SgNB向UE通知维持RRC_INACTIVE状态的指示。该指示中可以包含恢复ID,也可以包含MgNB的标识符。
UE可以向MgNB、SgNB双方发送小数据。例如,也可以向MgNB发送使用MCG承载或MCG分叉承载的小数据。也可以向SgNB发送使用SCG承载或SCG分叉承载的小数据。
图22是示出UE向MgNB和SgNB发送小数据的情况下的动作的流程图。图22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8及图9、图21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22中的步骤ST801~ST1407的流程与图2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2所示的步骤ST810和ST811中,UE向MgNB进行随机接入处理。步骤ST817及ST818中,UE对SgNB进行随机接入处理。图22中的步骤ST810、ST11、ST817和ST818与图9相同。
图22中的步骤ST812与图9相同。步骤ST1513中,UE向MgNB发送小数据。该小数据可以是通过MCG承载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MCG分叉承载的数据,还可以是通过SCG分叉承载的数据。
图22中的步骤ST1410中,UE向SgNB请求恢复到RRC_CONNECTED。该请求中可以包含恢复ID,也可以包含MgNB的标识符。也可以包含这两者。也可以包含恢复ID,该恢复ID的一部分包含MgNB的标识符。
图22的步骤ST1416中,UE向SgNB发送小数据。该小数据可以是通过SCG承载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SCG分叉承载的数据,还可以是通过MCG分叉承载的数据。
图22所示的步骤ST1518中,MgNB向UE通知维持RRC_INACTIVE状态的指示。该指示中可以包含恢复ID。
图22所示的步骤ST1419中,SgNB向UE通知维持RRC_INACTIVE状态的指示。该指示中可以包含恢复ID,也可以包含MgNB的标识符。
图21和图22中,示出了UE维持RRC_INACTIVE状态的例子,但UE也可以转变至RRC_CONNECTED。当UE转变至RRC_CONNECTED时,也可以适用实施方式1所示的流程。
通过本实施方式2,能够向SgNB发送小数据。其结果是,无需进行RRC_INACTIVE转变时的承载变更,能够削减基站间接口的信令量。
根据实施方式2,例如提供以下的结构。
提供一种具备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的通信系统。更具体而言,多个基站装置包括针对通信终端装置构成承载的主基站装置和副基站装置。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通信终端装置与副基站装置之间进行随机接入处理,在随机接入处理之后向副基站装置请求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在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之前,以RRC_INACTIVE状态下能够发送的小数据的形式,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给副基站装置。
在该结构中,也可以是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通信终端装置与主基站装置之间进行随机接入处理,在随机接入处理之后向主基站装置请求恢复到RRC_CONNECTED状态,并在恢复到RRC_CONNECED状态之前,以小数据的形式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给主基站装置。
上述结构可以基于包含实施方式2的本说明书的揭示和启示进行各种变形。根据上述结构和其变形结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得到上述技术效果。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作为要求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通信方法,可以使用分组复制。作为分组复制的方法,可以适用DC结构,也可以使用CA结构。
在上述方法适用于低频度但要求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通信、例如地震等的紧急通信、自动驾驶等时的紧急控制信号等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在低频度的通信中,UE转变至RRC_INACTIVE状态。但RRC_INACTIVE状态下如何进行分组复制并不明确。其结果是,产生无法实现低频度但要求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通信的问题。
以下公开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所能执行的小数据发送,适用分组复制。
上述的小数据的分组复制可以采用DC结构。该结构可以是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
MgNB可以对UE和SgNB进行用于分组复制的设定。上述的设定例如可以包含在DC结构的设定中进行。从而,例如能够省略小数据发送时的分组复制的设定,因此能够迅速地开始小数据发送。
上述中,可以将分组复制的默认动作/停止状态设为“动作”。由此,例如能够迅速地开始小数据通信。
UE可以对MgNB、SgNB双方进行随机接入处理。UE对SgNB进行的随机接入处理可以从MgNB等待到随机接入响应后再进行,也可以在MgNB作出随机接入响应之前进行。可以在UE向Mg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前,从UE向SgNB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该随机接入处理可以在上行链路发送数据产生时进行。
图23和图24是示出小数据的分组复制中使用DC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23和图24在边界线BL2324的位置上相连续。图23和图24利用MCG分叉承载进行分组复制。图23和图24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8、图9及图21、图22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23中的步骤ST801~ST818的步骤与图2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4所示的步骤ST1610中,UE进行上行链路发送数据的分组复制。
图24中的步骤ST812~ST1410的步骤与图2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4所示的步骤ST1416中,UE将步骤ST1610中复制得到的分组中没有被步骤ST1513发送的分组以小数据的形式发送给SgNB。步骤ST1612中,SgNB向MgNB转发在步骤ST1416中由UE接收到的该上行链路发送数据。步骤ST1613中,MgNB检测出该上行链路发送数据的重复,去掉并删除重复的上行链路发送数据中的一个。
图24中的步骤ST1518和ST1419与图2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小数据的分组复制也可以使用CA结构。UE和gNB也可以保持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连接相关的信息、例如UEAS上下文。该UEAS上下文的保持可以在UE向RRC_INACTIVE状态转变时进行。
与使用DC结构的分组复制同样,gNB可以向寻呼相关的RAN区域内的eNB/gNB预先通知该UEAS上下文,eNB/gNB也可以向寻呼相关的RAN区域内的其它eNB/gNB询问该UEAS上下文。
基站可以对UE进行用于分组复制的设定。上述的设定例如可以包含在对UE的CA结构的设定中进行。例如,可以在对UE的RRC连接重设的信令中包含上述设定。从而,例如能够省略小数据发送时的分组复制的设定,因此能够迅速地开始小数据发送。
上述中,可以将分组复制的默认动作/停止状态设为“动作”。从而,例如能够迅速地开始小数据发送。
UE可以对gNB的Pcell、SCell进行随机接入处理。UE对SCell进行的随机接入处理可以从PCell等待到随机接入响应后再进行,也可以在PCell作出随机接入响应之前进行。可以在UE向Pcell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前,从UE向SCell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能够迅速地执行使用了SCell的数据发送。或者也可以在不同的时刻进行。该随机接入处理可以在上行链路发送数据产生时进行。
图25是示出小数据的分组复制中使用CA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25的例子中,使用PCell和SCell进行分组复制。另外,在图25的例子中,gNB利用PCell向UE发送信令。图25所示的流程包含与图8及图9、图21所示的流程相同的步骤,因此对于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图25中的步骤ST801与图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5所示的步骤ST1702中,gNB经由PCell指示UE转变至RRC_INACTIVE。该指示可以与图8中的步骤ST805相同。
图25中的步骤ST808和ST1407与图2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25所示的步骤ST1705和ST1706中,UE与Pcell之间进行随机接入处理,在步骤ST1707和ST1708中,UE与SCell之间进行随机接入处理。
图25中的步骤ST1709中,UE经由PCell向gNB请求RRC连接重启。该请求可以与图9中的步骤ST812相同。
图25所示的步骤ST1610中,UE进行该上行链路发送数据的分组复制。步骤ST1711中,UE将复制得到的该上行链路发送数据之一以小数据的形式经由PCell发送给gNB。步骤ST1712中,UE将复制得到的该上行链路发送数据中的另一个以小数据的形式经由SCell发送给gNB。步骤ST1713中,gNB检测出该上行链路发送数据的重复,去掉并删除重复的上行链路发送数据中的一个。
图25所示的步骤ST1714中,MgNB向UE通知维持RRC_INACTIVE状态的指示。步骤ST1714也可以是向RRC_CONNECTED状态转变的指示。
根据本变形例1,能够实现低频度但低延迟且高可靠性的通信。
实施方式3
对于搭载于无人航空器的UE,适用不同于地面终端的发送功率控制。例如,对于UAV-UE,可以为最大发送功率设限。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使目标SIR(Target-SIR)地面终端和UAV-UE的发送功率不相同。可以削减UAV-UE对基站的上行链路的干扰。
在采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即,上述的发送功率控制同时也降低了对服务小区的发送功率,因此UAV-UE向服务小区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品质变差。
以下公开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策。
对上行链路发送适用重复(repetition)。
该重复也可以在应用上述发送功率降低方法的情况下进行。从而,例如能够抑制上行链路干扰功率,能够确保上行链路发送的可靠性。
作为上述的适用发送功率降低方法的情况的例子,可以是UAV-UE与通常UE的区别所在。例如,UAV-UE可以采用发送功率降低方法。
作为另一个示例,也可以是地面模式的UE与飞行模式的UE的区别所在。例如,飞行模式的UE可以采用发送功率降低方法。UE可以是UAV-UE,也可以是通常的UE。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利用UE的高度信息,来决定是否适用发送功率降低方法。例如,在UE的高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发送功率降低方法。UE可以是UAV-UE,也可以是通常的UE。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利用基站的接收干扰电平的信息,来决定是否适用发送功率降低方法。例如,在与接收干扰电平较高的基站进行通信时,可以适用UE发送功率降低方法。UE可以是UAV-UE,也可以是通常的UE。
作为在该上行链路发送中适用重复的信道和/或信号的例子,公开以下的(1)~(5)。
(1)PUSCH。
(2)PUCCH。
(3)PRACH。
(4)RS。
(5)上述的(1)~(4)的组合。
上述(4)的RS可以是DMRS,也可以是SRS,还可以是它们两者。SRS的重复可以是缩短SRS发送周期,也可以新设码元用于重复发送。
UAV-UE可以在每次重复时跳频来向基站发送。UAV-UE也可以对每个重复编号改变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RB。
对于上述的跳频,可以UAV-UE在每次重复时跳频来向基站发送。该跳频的模式可以按照每一个小区来给出。例如,该跳频的模式可以利用小区ID、例如PCI来给出。
作为上述跳频的例子,可以在每次重复时为UAV-UE发送的RB设置偏差。该偏差可以按照每一个小区来给出。例如,该偏差也可以利用小区ID、例如PCI来决定。
图26是示出针对UAV-UE在每个小区中采用不同的跳频模式的例子的模式图。图26中示出了PUSCH的例子。图26中还示出了从UAV-UE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重复次数为3次的例子。
对使用图26中的Cell#1的例子进行说明。UAV-UE在PUSCH的首次发送时,利用RB1801向基站发送。该UAV-UE在第一次重发时,利用在频率方向上比首次发送要高1RB的RB1802来向基站发送。第二次、第三次重发也一样,UAV-UE利用在频率方向上分别比第一次、第二次重发要高1RB的RB1803、RB1804来分别s向基站发送。
对使用图26中的Cell#2的例子进行说明。UAV-UE在PUSCH的首次发送时,利用RB1811向基站发送。该UAV-UE在第一次重发时,利用在频率方向上比首次发送要高2RB的RB1812来向基站发送。第二次、第三次重发也一样,UAV-UE利用在频率方向上分别比第一次、第二次重发要高2RB的RB1813、RB1814来分别向基站发送。
图26中,示出了各次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为1个RB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多个RB。该多个RB可以在频率方向上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使用跳跃式的频率范围。
图26中示出了利用频率方向上的偏差来给出各次上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频率范围的例子,但也可以利用频率方向上的偏差的累计和该UAV-UE能够使用的整个频率范围的剩余部分来给出。例如,图26的例子中,分配给该UAV-UE所使用的PUSCH的频率范围为10RB,在设各次的频率偏差为7RB的情况下,也可以是首次发送时利用频率方向上最后一个的RB进行发送,第一次重发时利用从下往上数的第8个RB进行发送,第二次重发时利用从下往上数的第5个RB进行发送,第三次重发时利用从下往上数的第2个RB进行发送。由此,例如能够增加跳频模式的数量,因此能够增加UAV-UE的收容数量。
作为给出该调频模式的其它例子,可以根据每一个UAV-UE给出。从而,例如能够在与其它UAV-UE之间分散频率模式。其结果是,例如能够降低基站的上行干扰功率。
基站可以将跳频模式通知给UE。该通知也可以使用例如L1/L2信令。从而,例如能够使基站迅速地分配频率资源。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使用MAC信令。由此,例如能够通过HARQ重发来进行可靠性较高的通知。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使用RRC信令。从而,例如能够通知大量信息。
该通知可以是基站在每次重复时通知该跳频模式。能够在基站中实现灵活调度。或者也可以一并地通知首次发送和重复的跳频模式。能够避免UE的处理变复杂。
基站可以将跳频模式广播给下属的UE。从而,能够削减信令量。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跳频模式可以预先由标准给出。例如,可以使用UE的标识符来决定该跳频模式。由此,例如能够削减基站与UAV-UE之间的信令量。
本实施方式3中,公开了上行链路通信,但也可以适用于下行链路通信。从而,例如能够降低基站向UAV-UE的下行链路干扰功率。还能确保下行链路通信的可靠性。
上述下行链路通信可以是例如PDSCH。基站也可以向UAV-UE进行PDSCH的重复。也可以进行跳频。
作为另一个示例,上述下行链路通信也可以是PDCCH。基站也可以向UAV-UE进行包含在PDCCH中的DCI的重复。
作为另一个示例,上述下行链路通信也可以是E-PDCCH。基站也可以向UAV-UE进行E-PDCCH的重复。也可以进行跳频。
本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UAV-UE,但也可以适用于通常的UE。例如,也可以利用表示UE的高度较高的信息,对通常的UE也适用本实施方式3所示的方法。由此,例如即使在UAV上搭载通常的UE进行飞行的情况下,也能够与UAV-UE同样地降低干扰功率并确保接收品质。
根据本实施方式3,能够通过重复来增大基站和/或UAV-UE的接收信号功率。另外,通过跳频来与其它UAV-UE分散频率资源,从而能够降低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干扰功率。由此,能够提高基站与UAV-UE之间通信的接收品质。
根据实施方式3,例如提供以下的结构。
提供一种具备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的通信系统。更具体而言,在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与基站装置的位置之间的高度差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通信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中的至少一方进行将发送对象反复发送的重复控制。该结构中,重复控制可以包括使发送对象的发送频率跳频的控制。
上述结构可以基于包含实施方式3的本说明书的揭示和启示进行各种变形。根据上述结构和其变形结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得到上述技术效果。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
公开降低来自UAV-UE的上行链路干扰的其它方法。
对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量设限。该多路复用数量可以是对PDCCH的1个RB多路复用的UE数量。
例如,通常的UE和UAV-UE可以有不同的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例如,UAV-UE中的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量可以少于通常UE中的PUCCH多路复用数量。
作为另一个示例,地面模式的UE和飞行模式的UE可以有不同的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量。例如,飞行模式的UE种的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量可以少于地面模式的UE中的PUCCH多路复用数量。UE可以是UAV-UE,也可以是通常UE。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利用UE的高度信息,使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量不同。例如,高度较高的UE中的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量可以少于高度较低的UE中的PUCCH多路复用数量。UE可以是UAV-UE,也可以是通常的UE。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利用基站的接收干扰电平的信息,使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量不同。例如,在与接收干扰电平较高的基站进行通信时,可以减少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量,在与接收干扰电平较低的基站进行通信时,可以增加PUCHH的UE多路复用数量。UE可以是UAV-UE,也可以是通常的UE。由此,例如能够确保基站与UE之间的通信品质在一定值以上。
上述UE多路复用数量可以预先根据标准决定。例如,可以新设表示UAV-UE中的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量的参数。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新设表示飞行模式的PUCCH的UE多路复用数量的参数。由此,例如能够使基站的对UE多路复用数量的控制变容易。
作为另一个示例,上述UE多路复用数量可以由上位NW装置决定。上位NW装置可以是例如MME,也可以是AMF。上位NW装置可以向基站通知上述的UE多路复用数量。由此,例如能够根据UE的收容数量来灵活地控制干扰功率。
作为另一个示例,上述UE多路复用数量可以由基站决定。基站可以利用例如射束数量来决定。由此,例如能够进行与射束数量相对应的灵活控制。
本变形例1中,可以使设限的多路复用数量优先于不设限的多路复用数量。例如,基站在所连接的UE中UAV-UE和通常的UE混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设限的多路复用数量。由此,即使在UAV-UE和通常的UE混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基站的干扰功率。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使不设限的多路复用数量优先于设限的多路复用数量。例如,基站在所连接的UE中UAV-UE和通常的UE混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不设限的多路复用数量。由此,基站能够收容大量的UE。
根据本变形例1,能够减小PUCCH的每一个RB被多路复用的UE数量,因此能够减轻上行链路干扰。
实施方式4
UAV-UE的服务小区选择利用RSRP来进行。例如,在小区选择和/或小区重选时,UAV-UE选择RSRP最高的小区。或者,UAV-UE将RSRP的测定结果报告给服务小区。服务小区利用该测定结果来决定切换目标。
在采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即,由于每个小区的RS发送功率不同,因此在基于下行链路RSRP的测定结果决定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对于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未必会降低。
以下公开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服务小区的选择使用路径损耗。UAV-UE测定小区的路径损耗。
路径损耗可以用于小区选择和/或小区重选。例如,作为用于小区选择和/或小区重选的阈值,可以使用路径损耗的条件。
UAV-UE可以在路径损耗的条件与RSRP的条件之间进行切换。例如,UAV-UE利用实施方式3记载的不同于地面的发送功率控制时,可以利用路径损耗的条件。另外,在利用与地面相同的发送功率时,UE可以利用RSRP的条件。由此,能够避免UAV-UE的设计变复杂。
该阈值可以预先根据标准决定,也可以由基站广播给UE。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阈值可以由基站单独通知给UE。从基站向UE的单独通知可以在UE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时进行。UE也可以将该通知中包含的阈值用于从RRC_CONNECTED状态转变为RRC_IDLE状态或RRC_INACTIVE状态时。由此,每个UE都能灵活地进行小区重选控制。
小区选择和/或小区重选时,可以将路径损耗和RSRP组合起来使用。例如,小区选择和/或小区重选所使用的阈值可以利用路径损耗的条件,也可以利用RSRP的条件,还可以利用路径损耗和RSRP的条件的组合。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利用路径损耗的阈值和RSRP的阈值。例如,可以将RSRP的阈值用作为RSRP的最低请求值。该RSRP的阈值可以应用于UAV-UE。由此,例如既能将UAV-UE的接收功率确保在最低限度,又能降低上行链路干扰。
作为UAV-UE的小区选择和/或重选目标判断方法,例如UAV-UE可以选择路径损耗较小的小区。该小区可以是路径损耗最小的小区。从而,例如通过降低来自UAV-UE的发送功率,能够减轻小区的干扰。
作为判断方法的其它例子,也可以对路径损耗设置阈值。UAV-UE可以选择路径损耗小于该阈值的小区。该小区可以是例如路径损耗小于该阈值的小区中第一个检测出的小区。由此,例如能够迅速地选择能够将UAV-UE的发送功率抑制到一定值以下的小区。
作为判断方法的其它例子,也可以利用路径损耗和RSRP这两者。例如,可以使用RSRP的阈值。UAV-UE可以选择例如RSRP阈值以上的小区中路径损耗较小的小区。该小区可以是例如路径损耗最小的小区。由此,例如既能确保UAV-UE的下行链路接收功率在一定值以上,且通过降低来自UAV-UE的发送功率,能够减轻小区的干扰。
作为使用路径损耗和RSRP这两者的判断方法的其它例子,可以使用路径损耗的阈值。UAV-UE可以选择例如路径损耗阈值以下的小区中RSRP较大的小区。该小区例如可以是RSRP最大的小区。由此,例如既能将小区的干扰减轻一定程度以上,又能确保UAV-UE的下行链路接收功率。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其它方法,可以将路径损耗用于切换。
UAV-UE可以测定路径损耗。UAV-UE可以在发送给基站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Report)的信令中包含所测定的路径损耗的信息。或者,可以新设用于通知路径损耗测定结果的测量报告。
该测量报告中可以新设使用了路径损耗的事件触发器。由此,UAV-UE能够将满足与路径损耗相关的一定条件的小区的测定结果迅速地通知给服务小区。
也可以新设用于上述事件触发器的参数。该参数可以是例如路径损耗的阈值,也可以是服务小区与相邻小区的路径损耗之差。该参数可以由基站广播给UE,也可以向每一个UE单独地通知。或者,也可以向UAV-UE单独地通知。
上述事件触发器可以包含路径损耗的条件。例如,可以在现有的事件触发器中新增路径损耗的条件。例如,可以设置使用了RSRP、RSRQ、路径损耗的事件触发器。由此,不仅能够减轻对小区的干扰,还能确保UAV-UE的接收功率,从而确保接收品质。
UAV-UE可以在包含路径损耗的条件的事件触发器与现有的包含RSRP条件的事件触发器之间进行切换并加以利用。例如,UAV-UE利用实施方式3记载的不同于地面的发送功率控制时,可以利用包含路径损耗的条件的事件触发器。另外,在利用与地面相同的发送功率时,UAV-UE可以利用包含RSRP条件的事件触发器。由此,能够避免UAV-UE的设计变复杂。
对于使用路径损耗的切换,小区可以导出路径损耗。UAV-UE可以将来自服务小区和/或周边小区的RSRP通知给服务小区。服务小区和周边小区可以将本小区的RS接收功率在小区间进行通知。服务小区可以利用由UE通知来的RSRP和在小区间通知的RS发送功率,来导出路径损耗。由此,能够削减UE中的处理量。
服务小区可以利用路径损耗来决定UAV-UE的切换目标。作为决定方法,例如服务小区可以决定路径损耗较小的小区。能够减轻来自UAV-UE的上行链路干扰。
服务小区可以切换UAV-UE的切换目标决定方法。例如,该UAV-UE利用实施方式3记载的不同于地面的发送功率控制时,服务小区可以利用路径损耗来决定UAV-UE的切换目标。另外,该UAV-UE使用与地面相同的发送功率时,服务小区可以使用RSRP来决定UAV-UE的切换目标。由此,例如能够避免通信系统的设计变复杂。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决定路径损耗在一定阈值以下的小区。该小区可以是例如上述一定阈值以下的小区中由服务小区第一个检测出的小区。能够迅速地检测出使来自UAV-UE的上行链路干扰减轻一定程度以上的小区。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选择RSRP在一定阈值以上的小区中路径损耗较小的小区。既能确保UAV-UE有一定的接收功率,又能减轻来自UAV-UE的上行链路干扰。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选择一定路径损耗以下的小区中RSRP较大的小区。既能将来自UAV-UE的上行链路干扰减轻一定程度以上,又能确保UAV-UE的接收功率。
本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UAV-UE,但也可以适用于通常的UE。例如,也可以利用表示UE的高度较高的信息,对通常的UE也适用本实施方式4所示的方法。由此,例如即使在UAV上搭载通常的UE进行飞行的情况下,也能够与UAV-UE同样地降低干扰功率并确保接收品质。
本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使用路径损耗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小区的发送功率。例如,可以将发送功率在一定阈值以下的小区作为小区选择和/或重选目标和/或切换目标。由此,例如能够减轻该小区对其它UE的下行链路干扰功率。
根据实施方式4,能够检测出可用较低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发送的小区。小区选择和/或小区重选使用路径损耗,从而能够选择能够从UAV_UE以较低的发送功率发送的小区。另外,通过在切换中使用路径损耗,服务小区能够切换至UAV-UE能以较低的发送功率发送的小区。其结果是,能够降低UAV-UE的上行链路干扰功率。
根据实施方式4,例如提供以下的结构。
提供一种具备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的通信系统。更具体而言,在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与基站装置的位置之间的高度差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利用路径损耗的信息来进行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切换目标小区决定中的至少一项。
上述结构可以基于包含实施方式4的本说明书的揭示和启示进行各种变形。根据上述结构和其变形结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得到上述技术效果。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
上述实施方式4中,例如切换至路径损耗较小的小区时,会产生以下问题。即,UAV-UE反复进行切换,从而切换失败的可能性变高。切换失败会导致UAV-UE的控制无法实现,例如产生正在飞行的UAV-UE跌落的问题。
本变形例1中公开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作为实施方式4中的小区选择/小区重选目标的判断方法,例如,UAV-UE可以选择路径损耗较大的小区。该小区可以是路径损耗最大的小区。从而,例如UAV-UE能够选择范围较大的小区。
作为判断方法的其它例子,也可以对路径损耗设置阈值。UAV-UE可以选择路径损耗大于该阈值的小区。该小区可以是例如路径损耗大于该阈值的小区中第一个检测出的小区。由此,例如UAV-UE能够迅速地选择一定范围以上的小区。
作为判断方法的其它例子,也可以利用路径损耗和RSRP这两者。例如,可以使用RSRP的阈值。UAV-UE可以选择例如RSRP阈值以上的小区中路径损耗较大的小区。该小区可以是例如路径损耗最大的小区。由此,例如可以选择能够将UAV-UE的下行链路接收功率确保在一定值以上的范围较大的小区。
作为使用路径损耗和RSRP这两者的判断方法的其它例子,可以使用路径损耗的阈值。UAV-UE可以选择例如路径损耗阈值以上的小区中RSRP较大的小区。该小区可以是例如RSRP最大的小区。由此,例如能够选择一定范围以上的小区,并能确保UAV-UE的下行链路接收功率。
公开其它解决方法。作为实施方式4的切换目标选择方法,例如服务小区可以决定路径损耗较大的小区。能够检测出小区范围较大的小区。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决定路径损耗在一定阈值以上的小区。该小区可以是例如上述一定阈值以上的小区中由服务小区第一个检测出的小区。能够迅速地检测出一定范围以上的小区。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选择RSRP在一定阈值以上的小区中路径损耗较大的小区。从而,既能确保UAV-UE有一定的接收功率,又能检测出小区范围较大的小区。
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选择一定路径损耗以上的小区中RSRP较大的小区。从而,能够检测出一定范围以上的小区,又能确保UAV-UE的接收功率。
公开其它解决方法。UAV-UE要接入的小区可以在C-Plane和U-Plane上不相同。可以采用DC结构。由此,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上述中,可以改变C-Plane用小区和U-Plane用小区的选择方法。例如,C-Plane用小区的选择可以使用本变形例1公开的方法。U-Plane用小区的选择可以使用实施方式4公开的方法。由此,既能确保UAV-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的鲁棒性,又能降低基站的上行链路干扰功率。
本变形例1中,示出了UAV-UE,但也可以适用于通常的UE。例如,也可以利用表示UE的高度较高的信息,对通常的UE也适用本变形例1所示的方法。由此,例如即使在UAV上搭载通常的UE进行飞行的情况下,也能够与UAV-UE同样地选择范围较大的小区。
本变形例1中,可以与实施方式4同样地使用小区的发送功率。例如,可以将发送功率在一定阈值以上的小区作为小区选择和/或重选目标和/或切换目标。由此,例如可以选择小区范围较大的小区,能够减少切换次数。器结果是能够降低切换失败的可能性。
根据本变形例1所示的方法,UAV-UE使用路径损耗较大的小区,从而可以使用小区范围较大的小区。通过使用小区范围较大的小区,能够削减切换次数,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切换失败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将本变形例1应用于小区选择/小区重选,能够减轻UAV-VE超出至圈外的情况。
实施方式5
UAV-UE与基站间的通信会产生以下问题。即,由于电波传输环境随着UAV-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基站的上行链路干扰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记载的方法有可能无效。
本实施方式5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UAV-UE中新设通信模式。该通信模式可以是例如飞行中的UAV-UE用的通信模式(以下有时将该通信模式称为飞行模式)。UAV-UE在飞行模式下可以用与以往的通信模式例如正常模式不同的参数设定来进行通信。飞行模式下的参数例如可以是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所示的参数。基站可以向UAV-UE广播飞行模式下的参数。也可以包含正常模式下的参数。作为该广播的例子,可以使用系统信息。
或者,基站可以向UAV-UE通知飞行模式下的参数。也可以包含正常模式下的参数。基站可以预先向UAV-UE进行该通知。作为该通知,可以使用例如RRC专用信令。由此,例如能够削减基站向UE的信令量。
基站可以向UAV-UE多次发送该通知。例如,在每次切换通信模式时,基站可以将切换后的通信模式下的该参数发送给UAV-UE。作为该通知,可以使用例如RRC专用信令。同一模式下,可以使所设定的参数可变。由此,例如即使在同一飞行模式下,也可以根据模式切换时刻的基站的电波环境,来提高运用的灵活性。
作为另一个示例,在UAV-UE以飞行模式进行通信且飞行模式下的参数发生了变更的情况,可以由基站向UAV-UE通知变更后的飞行模式用参数。正常模式下也一样。由此,例如基站能够灵活地变更参数,因此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灵活性。
UAV-UE可以在正常模式与飞行模式之间切换来进行通信。由此,例如能够分别在起落时和飞行中进行恰当的发送功率控制。
该切换可以由UAV-UE来判断。该UAV-UE判断该切换,并应用于本UAV-UE。该UAV-UE可以将该切换通知给基站。例如能够降低基站的处理量。
该通知中可以使用RRC信令。由于能够发送大量的数据,因此能够包含该切换所使用的测定结果的信息。由此,例如能够使基站的UAV-UE的恰当控制变容易。
作为该通知的其它例子,可以使用MAC信令。通过HARQ重发不仅能够确保较高的可靠性,还能迅速地进行通知。
作为该通知的其它例子,可以使用L1/L2信令。能够进一步迅速地通知。
UAV-UE可以利用RSRP来判断该切换。也可以利用路径损耗来判断。还可以将这两者组合起来进行判断。每当进行该判断时,可以设置RSRP和/或路径损耗的阈值。例如,UAV-UE可以利用检测出的满足使用了RSRP和路径损耗的各阈值的条件的小区有规定个数以上这一情况,来判断从正常模式向飞行模式的转移。由此,例如UAV-UE无需使用测位信息就能在正常模式与飞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避免UAV-UE的设计变复杂。
该判断中的RSRP和/或路径损耗的阈值可以预先根据标准来决定,也可以由基站向UAV-UE广播,还可以由基站向UAV-UE单独进行通知。上述的规定个数也可以相同。
图27是示出UAV-UE决定通信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图27示出由基站向UAV-UE预先通知正常模式和飞行模式下的参数的例子。图27的例子中,示出UAV-UE从正常模式切换到飞行模式后再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情况。另外,图27的例子中,UAV-UE利用L1/L2信令向基站通知通信模式的切换。
图27所示的步骤ST1901中,基站向UAV-UE通知RRC参数。该RRC参数包含正常模式和飞行模式下的参数。
图27所示的步骤ST1902中,UAV-UE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测定。测定对象可以是RSRP,也可以是路径损耗,还可以是两者的组合。
图27所示的步骤ST1903中,UAV-UE利用步骤ST1902的结果,判断为满足飞行模式切换条件。UAV-UE切换至飞行模式。UAV-UE利用步骤ST1901中取得的飞行模式用参数,进行上行链路发送。步骤ST1904中,UAV-UE利用L1/L2信令,向基站通知已切换到飞行模式。
图27所示的步骤ST1905中,UAV-UE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测定。测定对象可以与步骤ST1902相同。
图27所示的步骤ST1906中,UAV-UE利用步骤ST1905的测定结果,判断为满足正常模式切换条件。UAV-UE切换至正常模式。UAV-UE利用步骤ST1901中取得的正常模式用参数,进行上行链路发送。步骤ST1907中,UAV-UE利用L1/L2信令,向基站通知已切换到正常模式。
图27中示出了正常模式和飞行模式下的参数由基站向UAV-UE预先进行通知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由基站向UAV-UE多次通知该参数。例如在步骤ST1901中,从基站通知给UAV-UE的参数可以是正常模式用参数。另外,可以在步骤ST1904之后由基站向UAV-UE通知飞行模式用参数。同样地,可以在步骤ST1907之后由基站向UAV-UE通知正常模式用参数。由此,例如在正常模式与飞行模式之间的切换较少的UAV-UE中,与基站之间的信令量能够得到削减。作为另一个示例,在UAV-UE以步骤ST1903所示的飞行模式进行通信的过程中飞行模式下的参数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可以由基站向UAV-UE通知变更后的飞行模式用参数。步骤ST1906所示的正常模式也一样。由此,例如基站能够灵活地变更参数,因此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灵活性。
作为该切换的其它例子,可以由基站来判断。基站可以向UAV-UE指示该切换。由此,例如能够使基站的UAV-UE的控制变容易。
该指示中可以使用RRC信令。例如,在其它RRC信令中可以包含该指示。能够削减信令量。
作为该指示的其它例子,可以使用MAC信令。通过HARQ重发不仅能够确保较高的可靠性,还能迅速地进行通知。
作为该指示的其它例子,可以使用L1/L2信令。能够进一步迅速地通知。
基站可以利用RSRP来判断该切换,也可以利用路径损耗来判断,还可以将两者组合起来进行判断。基站的该判断与上述的UAV-UE中的该判断可以相同。
基站可以利用小区来判断该切换,也可以利用射束来判断,还可以将两者组合起来进行判断。该小区和/或射束例如是需要减轻使用了飞行模式的干扰的小区和/或射束。基站可以将该小区和/或射束的信息通知给UAV-UE。该信息可以是该小区和/或射束的标识符。UAV-UE可以利用该小区和/或射束的信息进行该切换。例如,UAV-UE利用该小区和/或射束与基站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可以从正常模式切换到飞行模式。由此,例如对于需要减轻干扰的小区和/或射束能够减轻干扰,对于其它小区和/或射束能够确保收发品质,能够如此高效地运用通信系统。
本实施方式5所公开的通信模式和通信模式的切换也可以适用于通常的UE。例如,对于存在于高处的通常的UE,也可以适用通信模式和该切换。适用于通常的UE的该切换的条件可以与适用于UAV-UE的条件相同,也可以不同。由此,例如能够控制从存在于建筑物屋顶等高处的通常的UE发出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对基站的干扰。
本实施方式5也可以适用于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3的实施例1、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即,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UAV-UE可以是飞行模式的UE。该飞行模式的UE可以是UAV-UE,也可以是通常的UE。从而,例如对于飞行中的UAV-UE和/或位于高处的UE,能够恰当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5,能够根据UE的飞行高度进行恰当的功率控制。
根据实施方式5,例如提供以下的结构。
提供一种具备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构成为能够与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的通信系统。更具体而言,通信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根据通信终端装置的位置与基站装置的位置之间的高度差,在多个通信模式之间切换来进行通信。
上述结构可以基于包含实施方式5的本说明书的揭示和启示进行各种变形。根据上述结构和其变形结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得到上述技术效果。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仅是本发明的示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自由组合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适当变更或省略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任意构成要素。
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子帧是第五代基站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时间单位的一个示例。也可以是调度单位。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也可以作为TTI单位、时隙单位、子时隙单位、迷你时隙单位来进行记载为子帧单位的处理。
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上述说明仅是所有方面中的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未举例示出的无数变形例可解释为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设想到的。
标号说明
200通信系统;202通信终端装置;203、800基站装置。

Claims (5)

1.一种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多个所述基站包括构成与所述终端装置的双连接的主基站和副基站,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副基站向所述主基站通知表示与经由所述副基站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通信为非激活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基站向所述主基站通知表示与经由所述副基站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通信再次被激活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基站向所述副基站通知请求与所述终端装置的连接重开的信息。
4.一种副基站,是通信系统中的所述副基站,所述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通信系统中,多个所述基站包括构成与所述终端装置的双连接的主基站和所述副基站,所述副基站的特征在于,
所述副基站向所述主基站通知表示与经由所述副基站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通信为非激活的信息。
5.一种主基站,是通信系统中的所述主基站,所述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通信系统中,多个所述基站包括构成与所述终端装置的双连接的所述主基站和副基站,所述主基站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基站从所述副基站接收表示与经由所述副基站的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通信为非激活的信息。
CN202310424829.3A 2017-09-27 2018-09-27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Pending CN1163476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6492 2017-09-27
JP2017186492 2017-09-27
PCT/JP2018/035876 WO2019065814A1 (ja) 2017-09-27 2018-09-27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CN201880060306.2A CN111096062A (zh) 2017-09-27 2018-09-27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0306.2A Division CN111096062A (zh) 2017-09-27 2018-09-27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7670A true CN116347670A (zh) 2023-06-27

Family

ID=6590293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3306.7A Pending CN116347669A (zh) 2017-09-27 2018-09-27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CN201880060306.2A Withdrawn CN111096062A (zh) 2017-09-27 2018-09-27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CN202310424829.3A Pending CN116347670A (zh) 2017-09-27 2018-09-27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3306.7A Pending CN116347669A (zh) 2017-09-27 2018-09-27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CN201880060306.2A Withdrawn CN111096062A (zh) 2017-09-27 2018-09-27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1234286B2 (zh)
EP (2) EP3691400A4 (zh)
JP (3) JPWO2019065814A1 (zh)
CN (3) CN116347669A (zh)
WO (1) WO20190658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5252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ltitude path-loss based power control for aerial vehicles
KR102163867B1 (ko) * 2017-06-28 2020-10-12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단말장치 및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WO2019110709A1 (en) * 2017-12-07 2019-06-13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CN111935808B (zh) * 2018-05-07 2022-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rrc连接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237302A1 (zh) * 2018-06-14 2019-12-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9237300A1 (zh) * 2018-06-14 2019-12-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90143789A (ko) * 2018-06-21 2019-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노드 간 패킷 복제 동작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245339A1 (ko) * 2018-06-21 2019-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노드 간 패킷 복제 동작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RU2771482C1 (ru) 2018-08-08 2022-05-04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с Корп.,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терминал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9196793B (zh) * 2018-08-30 2021-09-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人机飞行路径提供方法、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10078482A (ko) * 2018-10-26 2021-06-28 구글 엘엘씨 리소스 제어 상태 변경 및 다중 노드 연결의 효율적인 처리
CN111600916B (zh) * 2019-02-02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人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202581A1 (ja) * 2019-04-05 2020-10-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
CN113748744A (zh) * 2019-04-05 2021-12-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和无线基站
WO2020202580A1 (ja) * 2019-04-05 2020-10-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
JP7271288B2 (ja) * 2019-04-22 2023-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796125A (zh) * 2019-05-15 2021-12-14 索尼集团公司 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方法、程序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CN113766558A (zh) * 2019-05-16 2021-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模式控制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JP7212156B2 (ja) * 2019-05-28 2023-01-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US11096231B1 (en) * 2019-07-26 2021-08-17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intermediary to control device connectivity
WO2021034704A1 (en) * 2019-08-16 2021-02-25 Google Llc Efficient use of physical and logical resources in dual connectivity
EP4052331A1 (en) * 2019-10-29 2022-09-07 IPCom GmbH & Co. KG Adjusting polarization state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US11477760B2 (en) * 2019-12-19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ersity techniques fo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
WO2021182134A1 (ja) * 2020-03-13 2021-09-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617223B2 (en) 2020-03-30 2023-03-2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WO2022052118A1 (en) * 2020-09-14 2022-03-1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initiate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in nr inactive state
CN116325945A (zh) * 2020-10-08 2023-06-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终端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2091070A1 (en) * 2020-11-02 2022-05-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deactivated scg upon suspend/resume
EP4248700A1 (en) * 2020-11-24 2023-09-27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performing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i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active state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2195778A1 (ja) * 2021-03-17 2022-09-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基地局、及び送信方法
CN113641685B (zh) * 2021-10-18 2022-04-08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一种用于引导航空器的数据处理系统
WO2023067687A1 (ja) * 2021-10-19 2023-04-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4007168A1 (en) * 2022-07-05 2024-01-11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1217B2 (en) * 2007-03-23 2013-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ous spectrum sharing by dedicated networks using OFDM/OFDMA signaling
JP2009260635A (ja) * 2008-04-16 2009-11-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端末局、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EP2512181A4 (en) * 2009-12-07 2015-12-09 Fujitsu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RANSFER EXECUTION METHOD
WO2011156769A1 (en) * 2010-06-10 2011-12-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configuration and handover procedures for fuzzy cells
KR20140128362A (ko) * 2012-01-29 2014-11-05 알까뗄 루슨트 시 분할 듀플렉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을 위한 업링크 오버로드 표시자
CN103945389A (zh) * 2013-01-17 2014-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US9497682B2 (en) * 2013-06-07 2016-11-15 Intel Corporation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an LTE network
EP3010297B1 (en) * 2013-07-12 2018-11-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hanging cell state,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JP6339185B2 (ja) 2013-07-26 2018-06-0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多重アンテナ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のための端末の移動性測定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EP2854460B1 (en) * 2013-09-27 2017-04-05 Sun Patent Trust Power control and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9661657B2 (en) * 2013-11-27 2017-05-23 Intel Corporation TCP traffic adapt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6465344A (zh) 2014-05-02 2017-02-22 诺基亚通信公司 经由多个接入点的通信
US20170127473A1 (en) 2014-06-24 2017-05-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Dual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US10342066B2 (en) * 2014-11-07 2019-07-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CN104540158B (zh) * 2015-01-12 2018-12-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道检测通知方法、系统和基站
WO2016150477A1 (en) * 2015-03-23 2016-09-2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nection failure det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coordinated multi-cell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WO2016163206A1 (ja) * 2015-04-09 2016-10-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8062848A1 (ko) * 2016-09-30 2018-04-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Rrc 연결 재확립 절차의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6714126A (zh) * 2016-12-30 2017-05-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18139888A1 (ko) * 2017-01-29 2018-08-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컨텍스트의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KR102056197B1 (ko) * 2017-02-02 2019-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유닛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204863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Beam-bas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US11032744B2 (en) * 2017-05-04 2021-06-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ter-distributed unit beam switch procedure triggered by radio link interruption
US10524294B2 (en) * 2017-05-04 2019-12-31 Ofinno, Llc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EP3709763A1 (en) * 2017-06-16 2020-09-16 Ofinno,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lease of a wireless device context
CN111183706B (zh) * 2017-06-16 2023-11-14 苹果公司 在双重连通中使能非活跃模式的gNB的装置
US10999869B2 (en) * 2017-07-13 2021-05-04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10791540B2 (en) * 2017-07-26 2020-09-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eeping SCG configuration
US10631353B2 (en) * 2017-07-27 2020-04-21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secondary node addition
US11089571B2 (en) * 2017-08-04 2021-08-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RAN based paging and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US10855359B2 (en) * 2017-08-10 2020-12-0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riority of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and uplink channels
US10757615B2 (en) * 2017-09-13 2020-08-2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adio link failure information for PDCP dupl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14073A1 (en) 2020-07-02
JPWO2019065814A1 (ja) 2020-09-10
EP3691400A4 (en) 2021-06-16
US20230232491A1 (en) 2023-07-20
JP2024023803A (ja) 2024-02-21
US11968735B2 (en) 2024-04-23
WO2019065814A1 (ja) 2019-04-04
US11700665B2 (en) 2023-07-11
US11234286B2 (en) 2022-01-25
CN111096062A (zh) 2020-05-01
JP2023015404A (ja) 2023-01-31
EP3691400A1 (en) 2020-08-05
US20220104307A1 (en) 2022-03-31
CN116347669A (zh) 2023-06-27
EP4156851A1 (en) 2023-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5164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JP7463447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US11968735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apparatus, and SGNB
JP2023076626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7321322B2 (ja) 移動端末装置
JP676981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WO2019131985A1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JP2024063188A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JP2020202596A (ja) 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