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2009B -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2009B
CN115022009B CN202210600620.3A CN202210600620A CN115022009B CN 115022009 B CN115022009 B CN 115022009B CN 202210600620 A CN202210600620 A CN 202210600620A CN 115022009 B CN115022009 B CN 1150220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user
universal identity
global universal
web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06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2009A (zh
Inventor
胡承明
张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acific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acific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acific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acific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06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2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2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2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3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wherei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entities apply symmetric encryption, i.e. same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by monitoring network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by monitoring network traffic
    • H04L63/1416Event detection, e.g. attack signature de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若需要融合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本申请可以通过设计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将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有效融合多网多端多时效的用户行为数据,降低运营系统的使用成本和研发成本,提高运营人员对用户行为数据的管理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有效帮助运营人员通过对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特征进行分析,自动匹配与待运营内容对应的用户群体,实现将待营销内容智能触达目标用户,运营人员无需手工定位运营目标就能完成运营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与进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移动端冲浪的时长在不断地拉长。随着人们对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运营商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APP应用、小程序、公众号等。但由于一些运营商具有多个不同的产品线,且各个产品线之间的业务是相对独立的,每条产品线之间也都会有各自的PC站点和移动端应用,随着各条产品线的不同PC站点和移动端应用的共性业务越来越多,研发人员需要在多网多端的模式下开发共享类产品线、工具或功能,由于各个产品线是由不同的独立研发团队研发和运营的,不同的研发团队对不同的产品线的运营类需求定义不同,场景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产品线有可能有多套无统一标准的运营系统,由此可能会提高业务运营人员使用运营系统的成本,同时造成运营资源的浪费和产品线的运营系统的重复建设。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业务运营人员使用运营系统成本高,同时造成运营资源的浪费和产品线的运营系统的重复建设的技术缺陷。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包括:
若需要融合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则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其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行为特征;
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判断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标识与用户行为数据相互对应;
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注册用户,则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或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及预设的标识设计标准,生成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
将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进行加密后,得到目标指纹串;
将所述目标指纹串与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绑定后,得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存储在数据库。
优选地,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待营销的内容,确定目标营销用户;
将待营销的内容推荐给所述目标营销用户。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待营销的内容,确定目标营销用户,包括:
基于待营销的内容,确定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
基于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及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中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之间的匹配度;
基于所述匹配度的排序结果,确定与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匹配的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为目标营销用户。
优选地,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与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
将所述目标访问内容推荐给所述目标推送用户。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与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的特征集合;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与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的特征集合匹配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为与所述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
优选地,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业务需求,确定候选用户;
制定与所述候选用户匹配的营销方案;
将所制定的营销方案推荐给所述候选用户。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业务需求,确定候选用户,包括:
确定各个网站中搜索系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候选集合;
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候选集合中各个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具有第一目标特征与第二目标特征对应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
基于具有第一目标特征与第二目标特征对应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候选用户详情列表;
基于所述候选用户详情列表,确定候选用户。
优选地,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研发与用户需求匹配的业务。
优选地,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包括:
网站站点类型、网端类型、用户行为特征集合、用户行为特征系数、用户共有特征。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需要融合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时,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其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行为特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执行结果为否时,判断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标识与用户行为数据相互对应;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执行结果为是时,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或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
指纹串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
第一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及预设的标识设计标准,生成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
加密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进行加密后,得到目标指纹串;
第二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指纹串与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绑定后,得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存储在数据库。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系统,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装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若需要融合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其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可以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行为特征;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可以进一步判断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由于各个用户标识与各个用户行为数据一一对应,若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则可以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注册用户,则可以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确定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则可以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或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继而可以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可以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在构造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之后,可以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及预设的标识设计标准,生成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同时还可以将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进行加密,从而可以得到目标指纹串;在生成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和获取所述目标指纹串之后,可以将所述目标指纹串与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绑定后,得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存储在数据库。
本申请可以通过设计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将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有效融合多网多端多时效的用户行为数据,降低运营系统的使用成本和研发成本。提高运营人员对用户行为数据的管理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有效帮助运营人员通过对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特征进行分析,自动匹配与待运营内容对应的用户群体,实现将待营销内容智能触达目标用户,运营人员无需手工定位运营目标就能完成运营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本申请实施例示例的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鉴于目前大部分的用户数据管理方案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业务数据,为此,本案申请人研究了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案,该运营方案在数据结构上清晰,可以有效融合多网多端多时效的用户行为数据,降低运营系统的使用成本和研发成本。同时简化不同的业务管理成本,提高运营人员对用户行为数据的管理效率。本申请可以应用于任意一种可以实现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的设备中,可选的,可以实现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的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终端。
下面结合图1,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可以实现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的一种处理流程,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101,若需要融合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则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
具体地,一般来说,用户在网上冲浪时,用户的各种行为会在各网各端留下各类特征信息,各种用户行为的特征信息通常是采用有价值的用户信息来构造的。例如,用户的手机号、用户偏好类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行为特征,因此,如果需要对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融合,则可以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说明用户行为数据中可能没有用户的手机号等信息。无法通过手机号来判断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中哪些数据是属于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则可以执行步骤S102;
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些用户在浏览网站时,有时候会先注册成为网站的用户。用户在网站进行注册时,一般是用手机号或者邮箱号来进行网站注册。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注册用户,对于已经注册的用户,每个网站也会记录用户注册时所使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则在判断某个网站是否有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时,可以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用户注册所使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来判断各个网站生成的用户标识是否属于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则可以执行步骤S103。
步骤S102,判断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
具体地,一般来说,未注册的游客用户在首次浏览任意一个网站时,每一个游客在每个网站的所有浏览行为特征都会被记录下来,每个网站会根据每一个用户颁发一个用户标识即customize /cookie ID(CID),每个网站会将所记录的用户在每个网站的所有浏览行为特征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绑定,并将用户标识及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在每个网站的所有浏览行为特征一起上报给该网站的服务器,该网站的服务器会存储该用户在每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因此,获取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可以利用各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访问用户在该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
若确定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则说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是属于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需要将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融合,则可以执行步骤S105。
步骤S103,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
具体地,若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确定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则说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为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需要对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融合。由此,可以执行步骤S104。
步骤S104,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或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
具体地,由上述介绍可知,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注册用户,对于已经注册的用户,每个网站也会记录用户注册时所使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则在判断某个网站是否有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时,可以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用户注册所使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来判断各个网站生成的用户标识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因此,可以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或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以便可以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融合。
步骤S105,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
具体地,由上述介绍可知,所述用户标识与用户行为数据是相互对应,由上述介绍可知,若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则说明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是属于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需要将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融合。因此,可以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以便可以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融合。
步骤S106,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
具体地,由上述介绍可以知道,用户行为数据包括用户的行为特征。因此,在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之后,可以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其中,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可以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
步骤S107,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及预设的标识设计标准,生成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
具体地,在构造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之后,可以进一步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及预设的标识设计标准,生成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可以用于绑定所述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
步骤S108,将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进行加密后,得到目标指纹串。
具体地,在构造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之后,为确保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不被篡改,提高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在网络传输层的安全性,可以将所述目标指纹串进行加密处理。
例如,一个用户指纹串的表达式如下:
-Json:{"ID":100,"A网":{"GZH":[{"f":"外星人","x":0.23},{"f":"Macbook","x":0.75},{"f":"华为","x":0.45}],"XCX":[{"f":"联想","x":0.45},{"f":"小米","x":0.2}],},"B网":{"WEB":[{"f":"奔驰","x":0.23},{"f":"特斯拉","x":0.75}],"APP":[{"f":"特斯拉","x":0.6},{"f":"奥迪","x":0.6}]}}
则可以将该用户指纹串定义如下:
100#A网=GZH:[F1*0.23 ,F2*0.45,F3*0.45 ]+XCX:[F2*0.45 ,F3*0.2 ]&
B网=WAP:[F1*0.3 ,F3*0.5 ]+WEB:[F5*0.4 ,F6*0.6 ]&...@[...]
则可以利用对称加密算法,将该用户指纹串进行加密处理,由此可以得到该用户指纹串的密文如下:
100#U2FsdGVkX180u5ilwPR4xuk1DXCPRxwUDZyHtMjKUUrdrsbant/hXRvGDYVy50gpKl873NBbNJ8KqRvbIlIv3UONsk9FpdCKqePhIP1Wum3lxkIqXj59DaWP4SYLCclpdNiMpuVVsp+BetZ7dX3iXA==。
步骤S109,将所述目标指纹串与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绑定后,得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存储在数据库。
具体地,在对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进行加密得到所述目标指纹串之后,为了将所生成的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指纹串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可以将所述目标指纹串与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绑定后,得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同时,还可以将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存储在数据库,以便可以通过访问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即可以访问所述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全部用户行为数据。
由上述介绍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设计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将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有效融合多网多端多时效的用户行为数据,降低运营系统的使用成本和研发成本,提高运营人员对用户行为数据的管理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有效帮助运营人员通过对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特征进行分析,自动匹配与待运营内容对应的用户群体,实现将待营销内容智能触达目标用户,运营人员无需手工定位运营目标就能完成运营作业。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之后,可以利用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来确定目标营销用户。接下来介绍该过程,该过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S11,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待营销的内容,确定目标营销用户。
具体地,由上述介绍可知,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相互对应。因此,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的所有行为特征信息。因此,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以及待营销的内容,确定目标营销用户。
步骤S12,将待营销的内容推荐给所述目标营销用户。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目标营销用户之后,可以将待营销的内容推荐给所述目标营销用户,以便可以完成运营需求。
由上述介绍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之后,利用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来确定目标营销用户,以便可以将待营销内容推荐给所述目标营销用户。
由上述介绍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待营销的内容,确定目标营销用户。接下来介绍该过程,该过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S21,基于待营销的内容,确定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
具体地,一般来说,在做内容营销时,可以将待营销内容做特征分析,由此确定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以便用于分析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中各个特征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中的特征匹配度。
步骤S22,基于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及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中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之间的匹配度。
具体地,由上述介绍可知,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包括用户在各个网站的全部特征信息。因此,在确定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之后,可以进一步基于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及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可以确定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中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之间的匹配度。
步骤S23,基于所述匹配度的排序结果,确定与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匹配的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为目标营销用户。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中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之间的匹配度之后,可以将所述匹配度的结果进行排序,基于所述匹配度的排序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与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匹配的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为目标营销用户。
例如,运营人员可以使用全域用户身份按运营需求完成运营操作,通过运营平台可实现多种场景的运营触达。
由上述介绍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待营销的内容,确定目标营销用户,以便可以将待营销的内容推荐给所述目标营销用户。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获得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之后,还可以利用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与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接下来介绍该过程,该过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S31,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与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
具体地,一般来说,在做内容营销时,有时候需要对内容营销情况做分析。有些访问内容有可能访问量较低,基于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最近T日内的访问量低的访问内容进行定向、精准推荐。因此,在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之后,可以确定与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
步骤S32,将所述目标访问内容推荐给所述目标推送用户。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目标推送用户之后,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将所述目标访问内容推荐给所述目标推送用户。
由上述介绍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获得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之后,还可以利用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与所述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以便可以将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精准、定向推送给所述目标推送用户。
由上述介绍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与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接下来介绍该过程,该过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S41,确定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的特征集合。
具体地,由上述介绍可知,想要将所述目标访问内容进行精准推送,则可以将所述目标访问内容进行特征分析,由此可以确定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的特征集合,以便可以用于分析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特征集合中的各个特征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中的特征匹配度。
步骤S42,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与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的特征集合匹配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为与所述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的特征集合之后,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与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的特征集合匹配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为与所述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
由上述介绍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与所述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以便可以将访问量较低的访问内容定向精准推送给目标推送用户。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之后,还可以利用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候选用户,并制定与所述候选用户匹配的营销方案。接下来介绍该过程,该过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S51,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业务需求,确定候选用户。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之后,还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中与所述业务需求匹配度达到预设阈值的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为候选用户。
步骤S52,制定与所述候选用户匹配的营销方案。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候选用户之后,可以进一步制定与所述候选用户匹配的营销方案,以便可以将所制定的营销方案精准推送给所述候选用户。
步骤S53,将所制定的营销方案推荐给所述候选用户。
具体地,在制定与所述候选用户匹配的营销方案之后,可以进一步将所制定的营销方案推荐给所述候选用户。
由上述介绍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之后,还可以利用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候选用户,并制定与所述候选用户匹配的营销方案。
由上述介绍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业务需求,确定候选用户,接下来介绍该过程,该过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S61,确定各个网站中搜索系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候选集合。
具体地,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业务需求,确定在各个网站中搜索系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候选集合。
步骤S62,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候选集合中的各个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具有第一目标特征与第二目标特征对应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
具体地,在确定在各个网站中搜索系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候选集合之后,可以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候选集合中的各个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具有第一目标特征与第二目标特征对应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目标特征及所述第二目标特征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来设定。
步骤S63,基于具有第一目标特征与第二目标特征对应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候选用户详情列表。
具体地,在确定具有第一目标特征与第二目标特征对应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之后,可以进一步基于具有第一目标特征与第二目标特征对应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候选用户详情列表。
步骤S64,基于所述候选用户详情列表,确定候选用户。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候选用户详情列表之后,基于所述候选用户详情列表,确定候选用户。
例如,可以将第一目标特征设置为女性,将所述第二目标特征设置为医美。
则可以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集合中确定包括女性、医美两个特征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集合。即可以确定对医美有兴趣的女性用户为候选用户,可以针对对医美有兴趣的女性用户制定关于医美服务相关的营销方案。
由上述介绍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业务需求,确定候选用户,以便可以针对候选用户推荐相应的营销内容或产品。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之后,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研发与用户需求匹配的业务,以实现扩展业务的需求。
例如,可以按全网多端系数分析出串联价值高的用户,并制定营销方案。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可以包括网站站点类型、网端类型、用户行为特征集合、用户行为特征系数、用户共有特征。
其中,网站站点类型可以表示用户访问的网站的类型;
网端类型可以表示用户当前使用的网端类型,确定用户当前使用的网端类型可以有助于运用系统根据不同端推送不同内容。
用户行为特征集合可以用于构成用户指纹串的一部分。
用户行为特征系数可以反映用户在各个网站的整体特征分布情况。
用户共有特征可以有助于运营系统将包含此类特性的内容推送至多端,尽可能触达到用户。
用户行为特征系数的计算方式可以如下:
用户某个行为特征频率等于用户某个行为特征出现的次数除以用户所有行为特征出现的总次数。
可以用表示一个特征F被用于标记为用户P的次数。可以用/>表示用户某个行为特征次数在用户P所有行为特征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考虑到实际的用户场景,用户行为特征跟用户的行为相关联,随着时间的变化,用户的某些行为特征可能会变化,所以计算用户行为特征系数时可能需要增加时间维度。
可以参考牛顿冷却定律来计算用户行为特征系数。
其中,牛顿冷却定律可以如下:
其中,可以表示用户行为特征衰减系数;
可以表示用户行为特征衰减系数的最低值,其中,/>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情况来设定,例如,可以将/>设定为0.2。
假设某个用户行为特征的重要程度初始值可以设置为:
时间隔了一天之后,该用户行为特征的重要程度可以为:
而该用户行为特征的重要程度最低值可以设置为:
那么用户行为特征的重要程度可以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则根据上述用户行为特征的重要程度变化情况可以计算得到用户行为特征衰减系数为:
;/>
假设设置为0.2;
假设n=2时,则隔了2天之后用户的行为特征重要程度为:
假设n=3时,则隔了3天之后用户的行为特征重要程度为:
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用户行为特征的重要程度可能逐渐趋于0.2。
最终用户行为特征的系数等于该用户行为特征的客观重要程度乘以该用户行为特征对该用户的重要程度。即
某些用户行为特征不受时间维度影响,直接可将设置固定值:/>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101,用于当需要融合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时,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其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行为特征;
第二判断单元102,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01的执行结果为否时,判断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标识与用户行为数据相互对应;
第三判断单元103,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01的执行结果为是时,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或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
指纹串生成单元104,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
第一标识生成单元105,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及预设的标识设计标准,生成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
加密单元106,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进行加密后,得到目标指纹串;
第二标识生成单元107,用于将所述目标指纹串与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绑定后,得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存储在数据库。
若需要融合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利用第一判断单元101,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其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行为特征;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01的执行结果为否时,可以利用第二判断单元102,判断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标识与用户行为数据相互对应;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01的执行结果为是时,可以利用第三判断单元103,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或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继而可以利用指纹串生成单元104,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利用第一标识生成单元105,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及预设的标识设计标准,生成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利用加密单元106,将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进行加密后,得到目标指纹串;最后利用第二标识生成单元107,将所述目标指纹串与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绑定后,得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存储在数据库。
接下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系统,所述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系统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系统可以通过设计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将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有效融合多网多端多时效的用户行为数据,降低运营系统的使用成本和研发成本,提高运营人员对用户行为数据的管理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有效帮助运营人员通过对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行为特征进行分析,自动匹配与待运营内容对应的用户群体,实现将待营销内容智能触达目标用户,运营人员无需手工定位运营目标就能完成运营作业。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需要融合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则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其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行为特征;
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则判断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标识与用户行为数据相互对应;
若所述目标用户为注册用户,则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或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及预设的标识设计标准,生成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
将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进行加密后,得到目标指纹串;
将所述目标指纹串与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绑定后,得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存储在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待营销的内容,确定目标营销用户;
将待营销的内容推荐给所述目标营销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待营销的内容,确定目标营销用户,包括:
基于待营销的内容,确定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
基于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及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中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之间的匹配度;
基于所述匹配度的排序结果,确定与所述待营销内容特征集合匹配的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为目标营销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与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
将所述目标访问内容推荐给所述目标推送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与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的特征集合;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与所述目标访问内容的特征集合匹配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为与所述目标访问内容匹配的目标推送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业务需求,确定候选用户;
制定与所述候选用户匹配的营销方案;
将所制定的营销方案推荐给所述候选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及业务需求,确定候选用户,包括:
确定各个网站中搜索系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候选集合;
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候选集合中各个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指纹串,确定具有第一目标特征与第二目标特征对应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
基于具有第一目标特征与第二目标特征对应的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确定候选用户详情列表;
基于所述候选用户详情列表,确定候选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研发与用户需求匹配的业务。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包括:
网站站点类型、网端类型、用户行为特征集合、用户行为特征系数、用户共有特征。
10.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需要融合目标用户在各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时,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其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行为特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执行结果为否时,判断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标识与用户行为数据相互对应;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执行结果为是时,基于每个网站给用户颁发的用户标识及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若是,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标识或所述目标用户注册所用的手机号或邮箱号对应的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
指纹串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用户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构造目标用户指纹串,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网站的各类特征信息;
第一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及预设的标识设计标准,生成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
加密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指纹串进行加密后,得到目标指纹串;
第二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指纹串与所述第一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绑定后,得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全域通用身份标识存储在数据库。
11.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装置。
CN202210600620.3A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5022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0620.3A CN115022009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0620.3A CN115022009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009A CN115022009A (zh) 2022-09-06
CN115022009B true CN115022009B (zh) 2024-01-30

Family

ID=83071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0620.3A Active CN115022009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200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1252A (zh) * 2010-06-23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合多个网站中同一用户数据的方法及整合平台
KR20130094967A (ko) * 2012-02-17 2013-08-27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사용자 성향을 고려한 데이터 추론 방법 및 장치
CN105630918A (zh) * 2015-12-22 2016-06-01 青岛海贝易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CN112752256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客户画像标签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4666A (zh) * 2019-11-26 2021-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画像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42816A (zh) * 2020-04-20 2021-10-22 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 一种广电网络数据分析系统
CN114461690A (zh) * 2022-01-30 2022-05-10 杭州比智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54433A1 (en) * 2011-08-25 2013-02-28 T-Mobile Usa, Inc. Multi-Factor Identity Fingerprinting with User Behavior
US9544293B2 (en) * 2013-09-20 2017-01-10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Global unified session identifier across multiple data cente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1252A (zh) * 2010-06-23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合多个网站中同一用户数据的方法及整合平台
KR20130094967A (ko) * 2012-02-17 2013-08-27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사용자 성향을 고려한 데이터 추론 방법 및 장치
CN105630918A (zh) * 2015-12-22 2016-06-01 青岛海贝易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全网用户标签融合及用户标识统一方法
CN112752256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客户画像标签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4666A (zh) * 2019-11-26 2021-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画像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42816A (zh) * 2020-04-20 2021-10-22 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 一种广电网络数据分析系统
CN114461690A (zh) * 2022-01-30 2022-05-10 杭州比智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009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0105B (zh) 用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具有可变置信水平的简档属性提供目标性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3797501B (zh) 使用随机化简档扰动来进行保留隐私的广告目标确定
Yin et al. LCARS: A spatial item recommender system
CN105335409B (zh) 一种目标用户的确定方法、设备和网络服务器
CA2747081A1 (en) Social graph search system
JP2008251008A (ja) 露出用広告情報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2011526016A (ja) 分散型検索の結果のマネタイズおよび優先順位付け
Kim et al. Recommendation system for sharing economy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trust model
CN107710262A (zh) 利用网页脚本对网站的客户端会话进行分段的系统和方法
Chen et al. Wsdm cup 2018: Music recommendation and churn prediction
CN100392652C (zh) 检索系统和检索方法
CN103842997A (zh) 搜索和创建自适应内容
JP4031264B2 (ja) フィルタリング管理方法、フィルタリング管理プログラム、フィルタリング装置のフィルタリング管理方法、およびフィルタリング装置用フィルタリング管理プログラム
KR20130039179A (ko) 온라인 쇼핑몰 기반의 타겟 광고 제공 시스템, 그의 타겟 광고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KR20070099709A (ko) 기호지수 기반 사용자 매칭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9614521A (zh) 一种高效的隐私保护子图查询处理方法
Kang et al. Analysing diffusion pattern of mobile application services in Korea using the competitive Bass model and Herfindahl index
Zou et al. Verifiable keyword-based semantic similarity search on social data outsourcing
KR20130064447A (ko) 사용자의 성향 유사도를 이용한 검색 결과 제공 서버 및 방법, 그리고 단말
CN115022009B (zh) 一种多网多端多时效融合消费垂直运营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111497B1 (ko) 도메인별 업종 분류 방법 및 업종 검색 방법
CN107545039A (zh) 关键词的指数获取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457359B1 (ko) 뉴럴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하는 마케팅 비용 효율 산정 방법 및 상기 마케팅 비용 효율 산정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시스템
CN115114519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80046031A (ko) 창업자의 사업 단계에 따른 능동형 창업 지원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