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1493A - 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1493A
CN114731493A CN202080073339.8A CN202080073339A CN114731493A CN 114731493 A CN114731493 A CN 114731493A CN 202080073339 A CN202080073339 A CN 202080073339A CN 114731493 A CN114731493 A CN 114731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message
sender
sms
messaging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33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莎拉·卡库玛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 LaKakumanu
Original Assignee
Sha LaKakuman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 LaKakumanu filed Critical Sha LaKakumanu
Publication of CN114731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1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6Message adaptation to terminal or network requirements
    • H04L51/066Format adaptation, e.g. format conversion or compr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3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for tracking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9Providing operational support to end devices by off-loading in the network or by emulation, e.g. when they are unavail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2Mailbox-related aspects, e.g. synchronisation of mail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这是确保在任何时候“递送”的一种首创的特征。当用户暂时断失互联网连接时,他们仍然可以通过选择“短信”选项发送消息,消息将立即发送到收件人的消息文件夹。当互联网连接恢复后,其信息就会自动发送到收件人的互联网信息文件夹。这个独立设备的应用程序允许用户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等设备上运用此功能。通过这个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结合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发送互联网消息的功能可确保通信顺畅。

Description

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 或接收短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领域,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涉及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消息传递应用程序。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设备,诸如手机、ios设备、安卓设备以及数字平板电脑、台式电脑,功能越来越强大,潜在的传入和传出消息的来源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这种移动通信设备的设计和构建成允许用户接受各种不同的异构消息,并且可以通过在互联网消息传递平台内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以用户友好和方便的方式发送和接收消息。本发明在消息传递应用程序行业中引入了一种新范例,其中本文提出的发明将通过解决现有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工具(诸如,瓦次普(WhatsApp)、脸书信使(Facebook Messenger)、谷歌环聊(Google Hangout)、微信(WeChat)、电报(Telegram)、信号(Signal)、IMO、害客(Hike)等。
各种过顶(OTT奥特)移动信息服务以及信息应用程序,诸如瓦次普(WhatsApp)和电报,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移动信息。OTT移动信息的使用已经超过SMS短信的使用,这主要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人使用可以不间断上网的手机。OTT移动消息传递的其他示例也包括
Figure GDA0003647471140000011
脸书信使思凯普
Figure GDA0003647471140000012
KikTM
Figure GDA0003647471140000013
消息我(MessageMeTM)和色拉布
Figure GDA0003647471140000014
具有触摸显示屏的台式机和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都可以运行这些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消息应用程序的桌面版本。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出现,互联网信息服务获得了很大的普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因此,用户不得不使用多种功能才能方便地使用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其中一项功能是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消息”。“SMS”(短消息服务)是大多数移动电话设备的文本消息服务组件,它使用标准化的通信协议使移动设备能够交换短文本信息。
传统的互联网移动信息服务不能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发送信息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在手机离线时发送消息。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消息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他们的移动消息系统以SMS单独发送消息,而不使用基于互联网的消息应用程序,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流行的消息应用程序可提供此功能。因此,有对此的解决方案的需要,使用户能够不需要离开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应用程序中的信息文件夹而能发送信息。
基于上述,相信需要一种改进的结构化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用于以简单的方式从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内的个人的消息文件夹中发送消息而无需互联网的连接;此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可安装在诸如平板电脑和手机的数字通信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用户友好的机制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解决用户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发送消息时面临的挑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让用户选择通过SMS服务发送消息的选项并且在不离开基于互联网的消息应用程序的情况下继续发送消息。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结构化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用于无需互联网即可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以SMS形式发送消息。发送的短信可以在发件人的手机短信文件夹中查看为短信;也在带有“SMS”标签的互联网消息文件夹中查看;并且当没有互联网连接时,消息的传递状态处于“未发送”状态。
此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结构化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用于通过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接收作为SMS的消息,而在互联网连接基于互联网的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的单独消息文件夹内进行。这是一种新的、用户友好的方式,可以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在通信设备(启用SIM的数字平板电脑和移动电话)上接收从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发送的SMS。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基于互联网的消息传递应用程序中提供了一种选择,就是通过离线模式而不是通过SMS服务发送消息,使得一旦发送者连接到互联网时,通过离线模式发送的消息将会自动传递。因此,本发明是一种通过使用基于互联网的消息传递应用程序,是一种新的且不费力的方式通过SMS或离线模式发送消息。
即使发件人没有互联网连接,发件人也可以选择通过SMS模式或离线模式随时发送消息。如果发件人选择离线模式,则在他/她重新连接到互联网后消息将发送出去。如果发送方选择SMS选项,则消息将立即通过通信网络提供的SMS服务发送。
本发明采用了一种新颖且用户友好的机制来解决上述挑战,并提供了使用非常方便的用户界面图形,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发送SMS消息的有用功能,本文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此处所提及的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可以在所有类型的通信设备上使用,例如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数字平板电脑。
在此我们可以从各方面实现如本文所述的和其他目标和优点。一种用于通过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以SMS形式发送消息的系统和方法,而不使用来自结构化消息传递应用程序中的单个文件夹的互联网。
发送的SMS消息立即发送到接收方的消息收件箱。通过SMS选项发送的消息将在发送者和接收者的移动消息文件夹(SMS文件夹)以及发送者的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中可用。
一旦发件人连接互联网后,收件人将在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中收到相同的消息。发送方和接收方已登录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的所有设备,例如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计算机、数字平板电脑和手机,都可以查看带有“SMS”标签(文本格式)的消息。
在没有互联网连接时,本发明在互联网特征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重要/必需的以SMS发送的轻松方式的发送消息。在发送者的移动消息发件箱和接收者的移动消息收件箱中查看消息。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中的消息带有“SMS”标签,以便在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文件夹中轻松识别和过滤。
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允许用户以SMS或离线模式发送消息,仅当互联网连接时才发送。例如,如果群组中的某个成员需要在没有互联网连接时向另一个人发送消息,则用户可以选择通过SMS即时发送消息的选项。这样,个人之间的通信可以确保在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的同一消息文件夹中,而不需单击或查看各种不同的消息传递应用程序。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将从以下的详细描述中显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消息如何从发送者传播到接收者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互联网应用平台促进将消息作为短消息服务(SMS)消息从发送者发送到接收者(接收者的设备)的方法;
图3说明了流程图的图形表示用于从发送方发送短信(第一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在“离线”模式或“SMS”发送到接收方(第二终端设备);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已经开始编写要发送给他/她的联系人之一的消息的用户(发送者)的消息文件夹的图形表示;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户的消息文件夹的图形表示,其中用户(发送者)在没有互联网连接时,发送者获得通过离线模式或SMS发送消息的选项;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发送者的移动消息传递系统的文件夹的屏幕图像图形表示,该文件夹表明SMS已准备好从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发送;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发送者的移动消息传递系统的文件夹的屏幕图像的图形表示,该文件夹显示了从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发送的SMS;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用户的互联网消息传递平台中显示用户(发送者)的互联网消息文件夹并且显示最近通过SMS发送的消息的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的图形表示;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接收到的SMS的移动设备的接收者的消息文件夹的图形表示;
图10显示了发送者的图形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的消息文件夹显示带有标签“SMS”和状态“已发送”的消息,这表示一旦发送者的互联网连接恢复,该消息就从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发送。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的接收者的消息文件夹的图形表示,其示出了带有标签“SMS”的消息,该标签表示接收到的消息也已经以移动SMS消息从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被发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到,附图中的元件的说明是简单而清楚的,并且可能没有按比例绘制。例如,图中的一些元件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他元件是有点夸大以帮助提高对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理解。在整个附图中,应当注意的是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描绘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与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在文中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实施例,其中展示出了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应被解释而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的,之所以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彻底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实施例,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应被解释为只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彻底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本文所用的术语中的“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进一步地,诸如在常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会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此明确定义。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友好的机制,用于在没有互联网连接并且也不改变应用程序的情况下从互联网消息传递平台发送或接收以SMS的文本消息。此外,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离线模式下发送或接收消息的改进的系统和方法,从而实现从互联网消息传递平台本身以简单的方式发送和接收诸如SMS之类的文本消息,而无需移动到来自互联网消息平台的短信平台。
如图1显示了用于发送消息的系统的总体概述,例如文字、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如图1所示,系统(100)包括在发送方网络(120)的第一终端设备(110)或第一移动设备、在接收方网络(140)的第二终端设备(130)或第二移动设备,以及一种网络(150),包括具有数据库(170)的应用服务器(160)。两个移动设备(120、140)都能够通过移动交换服务中心彼此通信并且还能够与互联网网络通信。此外,移动设备还安装有能够使用通信网络提供的SMS服务发送SMS的消息平台应用程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消息传递应用发送或接收SMS的系统,该系统是首创的数字通信系统,不需互联网连接。该系统含有一个电子邮件服务器单元(位于云端或本地的独家高端服务器),用于在网络内接收、处理和发送消息。它还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例如支持智能手机/SIM的数字平板电脑,以在移动消息应用程序上发送和接收和显示SMS。使用SIM卡将互联网连接到发送者的智能手机或数字平板电脑后,可以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数字平板电脑和接收者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上查看从智能手机发送的短信。
图2示出了一种促进使用互联网消息应用平台将消息以短消息服务(SMS)消息或多媒体消息服务(MMS)消息从发送者发送到至少一个接收者的方法。在步骤(210),发送者在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上编写消息,以在没有互联网连接时通过同一应用程序将消息以SMS或MMS发送,而不需改变用于通信的应用程序平台。
在步骤(220),本发明公开的方法便于发送者可以选择用于发送消息的选项。用户可以从多个选项中选择至少一个选项来发送或传输文本消息,该选项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离线方式发送消息或短信发送。该方法可以允许用户以SMS或离线模式发送消息,其中仅当有互联网连接时才传递所述消息。用户可以选择通过SMS即时发送消息的选项,也可以简单地将其保存在离线模式以便稍后发送该消息,从而促进同一消息文件夹中的个人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无需单击或查看不同的消息平台。
在步骤(230),该方法便于发送方通过SMS服务发送消息。
在步骤(240),该方法可以让用户(发送者)通过移动网络将消息以SMS发送到第二设备(接收者)。此SMS消息在发送者的消息发件箱以及接收者的消息收件箱/文件夹中视为单独的消息,其中消息也带有“SMS”标签,以便在文件夹中轻松识别和过滤。如果用户选择通过离线模式发送消息而不是短信,则消息将通过离线模式发送,一旦发送者连接到互联网时,该消息将自动发送。
在步骤(250),当发送者的互联网连接恢复时,先前以SMS接收的相同消息在接收者的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收件箱中传递,并带有“SMS”标签。
在步骤(260),消息记录在发送者和接收者的移动消息框和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框中,并带有标签SMS,以便于搜索和过滤。
在备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优势便于在没有因特网连接的情况下从各个文件夹向因特网消息传递应用中的组文件夹的所有成员或选定成员发送消息。
此外,如果消息是通过SMS发送的,则该消息将通过普通的移动SMS消息协议发送,则视为普通的移动SMS消息。在SMS模式下,消息将从手机SMS发送,并将发送的消息记录在消息应用程序中,而且带有标签“SMS”,以便将来搜索或过滤数据。如果用户选择在离线模式下发送消息的话,则消息将存储在用户(发送者)的设备中。等互联网服务一旦恢复后,为离线模式存储的消息就会自动发送给收件人。
此外,在此方法中,消息的另一个副本通过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发送,并且该副本也可以在收件人的互联网消息传递文件夹中查看。因此,在发件人没有互联网连接时,无法使用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以“SMS”发送信息的轻松方式。
与传统的移动消息服务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公开的特征提供了许多优势技术,传统的移动消息服务不能让用户在没有互联网连接时通过相同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发送消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平台,该平台使用户能够以SMS的形式发送消息,而无需离开他们在同一平台上的消息文件夹。即使用户没有互联网连接,他也可以选择通过SMS、MMS或离线模式立即发送消息。如果用户选择离线模式的话,则在互联网重新连接后将发送消息。如果他们选择SMS,则消息会立即发送。
图3示出了用于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通过“离线”模式或“SMS”将SMS从发送者(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到接收者(第二终端设备)的流程图的图形表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发送者在他们的移动设备上创建或编写文本消息、图像或视频。一旦完成消息的编写,发送者将消息、图像或视频发送给接收者,即网络上的第二个用户。两个设备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通信可以是通过移动网络或互联网网络。在本发明中,将第一终端设备称为发送方,将第二终端设备称为接收方。这只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理解,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施加任何限制。
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发件人可以选择“离线”或“短信”模式通过互联网消息平台发送消息。
如果发件人选择“离线”模式,则发送的消息将更新并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
一旦互联网连接恢复,来自本地数据库的消息将移动到应用程序服务器,然后移动到互联网应用程序数据库,最后到达接收方(第二终端设备)的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
如果发件人选择“SMS”模式,则消息将传达到发件人移动消息文件夹。通过发送方手机(SIM卡-用户身份模块)中的相应服务提供商,来自发送方手机消息文件夹的消息通过接收方的相应服务提供商到达接收方移动消息文件夹(注册的手机号码)。
同时,可以在发件人的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中看到发送的消息,其标签以文本格式显示“SMS”一词。一旦发送选项被选为“SMS”,消息就会从后端标记为“SMS”文本。一旦发送方的互联网连接恢复,它会自动触发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方)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方)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的消息。发送的消息到达接收方的高端应用服务器。然后它被存储在互联网应用程序数据库中,并在带有“SMS”标签的接收者的互联网消息文件夹中查看。
图4示出了发送者的消息文件夹(400)的图形表示。其中,(410)是发送者的头像,(420)代表接收者的姓名,430)表示消息的主题,(440)表示消息内容,(450)表示发送消息的图标。
图5示出了用户的互联网消息文件夹(500)的图形表示,其显示(510)在没有互联网连接时通过离线模式或通过SMS发送消息。(520)显示通过选择选项发送“SMS”来发送消息。
图6示出了用户(发送者)的移动消息文件夹(600)的图形表示,该文件夹显示了准备发送的消息(610)。
图7示出了用户(发送者)的移动消息文件夹(700)的图形表示,显示了消息的主题(710)(720)发件人可以看见发件人发送的消息副本。
(730)显示发件人姓名(登入因特网消息应用程序以发送SMS的发件人姓名)。
图8示出了在通过SMS发送消息之后,的图形表示用户(发送者)的互联网消息文件夹(800)。其中,(810)显示标签“SMS”,(820)表示以SMS发送的消息,(830)显示“SMS”的状态-未发送,(840)显示已发送消息的时间戳,(850)显示发件人姓名(登录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以发送SMS的发件人姓名)。
图9示出了接收者的移动消息文件夹(900)的图形表示。在那显示消息的(910)主题。(920)接收者看到发送者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发送的消息副本,该副本存储在接收者的移动消息传递系统中。(930)显示发件人姓名(登入因特网消息应用程序以发送SMS的发件人姓名)。
图10示出了发送者的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的消息文件夹(1000)的图形表示。其中,(1010)显示标签“SMS”,(1020)表示一旦互联网连接恢复,从带有标签“SMS”的互联网消息文件夹发送的SMS消息。(1030)在发送方显示消息状态为“已发送”。
图11示出了接收者的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的消息文件夹(1100)的图形表示。其中,(1110)表示标签“SMS”,(1120)接收者的互联网消息文件夹中带有标签“SMS”的接收到的SMS消息。(1130)显示发件人的姓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发送和接收的手持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和手机),并进一步在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上显示消息,以移动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配置为执行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
尽管已经结合一系列实施例以描述了本发明,但这些描述并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本文所阐述的特定形式中。以上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阅读本公开内容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很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许多变化。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只参照上述说明来确定,而是应参考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全部等效范围来确定。本说明书旨在涵盖这些替代、修改和等效物,可以包括在本发明的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并且以其他方式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其他各方面,有补充当前缺乏良好的商业实践和逻辑的行业实践中的漏洞的作用;因为以当前的资源和工具实施是不大可能的。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和其他各种特征和功能的变体,或者它们的替代方案,可以合意地组合到许多不同系统的应用中。此外,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随后有可能在其中展出未预见的或未预料到的替代方案、或修改、变化或改进,这些也意在被以下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者使用安装在支持SIM的通信设备中的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的接口创建消息;在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的界面上提供多个用于发送消息的选项;发送者从多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一个用于将消息发送到接收者所支持的SIM卡里通信设备的选项;将消息从安装在发送者的启用通信设备上SIM卡的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和/或移动消息传递应用程序传输到安装在接收者终端设备上的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或移动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其中该消息是在发送者所选择的选项和/或在发送者的终端设备上与互联网的连接性来传输的;基于发送者选择的选项和/或互联网对接收者终端设备的连接,接收者在互联网和/或安装在接收者终端设备上的移动消息应用程序上接收传输的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用于发送消息的多个选项包括通过离线模式发送消息或从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和/或移动消息传递应用程序作为SMS服务发送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发送者没有互联网连接时,可将消息以SMS服务发送的选项,包括通过短信从发件人的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消息,该应用程序自动重定向到发件人的移动消息应用程序;发件人的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中的消息显示标签短信,其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未发送”;接收者在移动消息应用程序中即时接收来自发送者的消息,其中接收者在他/她的注册手机号码上接收SMS消息;一旦发送者的互联网连接恢复,以SMS发送的消息会自动从发送者的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推送到带有“SMS”标签的接收者的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配置为用互联网发送和接收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消息应用程序配置为使用蜂窝通信网络发送和接收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被发送带有标签,说明标识如何发送所述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功传输后,将消息存储并显示在安装在发送方和接收方终端设备上的互联网和移动消息应用程序的消息文件夹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成功后,发送者的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中的消息显示状态“已发送”和“SMS”的标签。
9.一种消息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设备被配置为使用互联网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和移动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发送和接收消息;第二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使用互联网消息应用和移动消息应用发送和接收消息;服务器单元,配置为接收、处理和发送消息到第一和第二终端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终端设备可通信地耦合到服务器单元;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消息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单元位于云平台或本地,用于接收、处理和发送消息到第一和第二终端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消息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单元是执行高端服务器。
12.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一个。
CN202080073339.8A 2019-10-19 2020-10-19 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 Pending CN1147314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201941042510 2019-10-19
IN201941042510 2019-10-19
PCT/IN2020/050893 WO2021074933A1 (en) 2019-10-19 2020-10-19 Sending or receiving sms by internet messaging application without using interne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1493A true CN114731493A (zh) 2022-07-08

Family

ID=7553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3339.8A Pending CN114731493A (zh) 2019-10-19 2020-10-19 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86082A1 (zh)
EP (1) EP4046402A4 (zh)
JP (1) JP2022553193A (zh)
CN (1) CN114731493A (zh)
WO (1) WO20210749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08408A1 (en) * 2022-03-24 2023-09-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Text messaging extension without cellular connectiv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6892B1 (ja) * 2008-11-28 2010-02-03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繰り返しオブジェクト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US9654945B2 (en) * 2011-11-22 2017-05-16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essage handling functions
JP5487239B2 (ja) * 2012-04-10 2014-05-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情報提供サーバ
SG2012077830A (en) * 2012-10-18 2014-05-29 Chikka Pte Ltd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CN106658440B (zh) * 2015-10-30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FR3049806A1 (fr) * 2016-03-31 2017-10-06 Orange Procede de notification de l'indisponibilite d'un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46402A1 (en) 2022-08-24
US20220386082A1 (en) 2022-12-01
EP4046402A4 (en) 2022-12-14
JP2022553193A (ja) 2022-12-22
WO2021074933A1 (en)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98395B2 (en) Grouping and displaying messages exchanged between a sender and multiple recipients
US8769418B2 (en) Enhanced message handling
US90147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orporat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and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MMS) contacts into an instant messaging interface
CN103326923B (zh) 一种信息共享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081813A1 (en) Logo Message
EP2464067B1 (en) Contact processing method and wireless terminal
US20100087214A1 (en) Asynchronous url notification
US2015033454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mobile message
EP282753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orporating chat elements into 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WO2011155996A2 (en) Group messaging integ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60353406A1 (en) Media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networked mobile devices
CN104871481A (zh) 用于本地网络设备的基于云的功率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US8614968B1 (en) Mobile device user interface notification management
EP1950921A2 (en) Text messaging with a mobile terminal
CN114731493A (zh) 一种在不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消息应用程序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方法
US20150074208A1 (en) Exposed group of recipients for text message
US20230092507A1 (en) Forwarding messages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with or without note to the forward messages
KR100913193B1 (ko) 복수 개의 이종 메신저 서비스들과 이종 비메신저 서비스들 간의 양방향 메시지 서비스 중계 장치
CN102710541B (zh) 通过即时通信工具触发移动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KR20140023243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메시지 송수신 시스템
KR101325233B1 (ko) 통합 커뮤니케이션 프로그램을 이용한 커뮤니케이션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23095164A1 (en) Information of status of the sent or received message in a group with a communication link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WO2022168112A1 (en) Information on status of sent or received message as copy and confidential copy with communication link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JP6695089B2 (ja) 端末、端末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400003A1 (en) Sending messages to all members or selected members of a group in a messaging application by string tagging and categor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