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6897A - 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6897A
CN114416897A CN202111576487.4A CN202111576487A CN114416897A CN 114416897 A CN114416897 A CN 114416897A CN 202111576487 A CN202111576487 A CN 202111576487A CN 114416897 A CN114416897 A CN 114416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map
target area
information
parcel
bound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64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祝俊
蔡耀
王珠
杨春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64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68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6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68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旨在提高二维地图与三维地图之间的匹配程度,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在二维地图上发起的触发事件,获取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位置上显示所述三维地图。

Description

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目前日常的地图数据中,三维地图日益变得常见和重要。相关技术中,在构建三维地图时,一般是根据对地理环境的实测数据搭建一个三维模型,例如,线下采集一个区域的建筑物信息,然后基于采集到的部分信息进行三维建模,之后,将搭建好的三维模型再叠加到二维地图上,从而实现了在地图中进行三维模型的显示。
然而,此种方式下,构建三维模型时进行线下采集的建筑物信息可靠性差,通过线下搭建的三维模型与二维地图之间的匹配度不高,使得所显示的三维模型与二维地图有偏差,三维模型和二维地图之间的融合程度不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便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在二维地图上发起的触发事件,获取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位置上显示所述三维地图。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区域所属的地理类别;
从预设三维图像库中,调用与所述区域信息以及所述高度信息匹配的三维图像元素;
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将所述三维图像元素渲染为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第一下级地块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高度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地块的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在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位置上叠加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或,隐藏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第一下级地块的位置上显示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路网数据和/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中多个兴趣点的兴趣点特征信息,所述兴趣点特征信息用于描述所述兴趣点的位置、形状和高度;
调用与所述兴趣点特征信息匹配的兴趣点图形元素;
基于所述路网数据,在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渲染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道路;和/或,在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将多个所述兴趣点图形元素分别显示在所述多个兴趣点所在的位置上。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触发的第一预设操作,从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确定与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的第二下级地块,并将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与所述第二下级地块对应的部分回退至所述二维地图;
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第二预设操作,在所述二维地图中将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隐藏,以显示所述目标区域的二维地图。
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放大操作,确定所述放大操作对应的放大倍数;
基于所述放大倍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所要显示的区域元素;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至少用于描述所述区域元素的形状、位置;
依据所述各个区域元素所在的位置,在所述三维地图中渲染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
可选地,基于所述放大倍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所要显示的区域元素,包括;
在所述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第一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下级地块的边界;
在所述放大倍数大于所述预设第一倍数小于预设第二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兴趣点;
在所述放大倍数大于所述预设第二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兴趣点以及所述目标区域中的道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在二维地图上发起的触发事件,获取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位置上显示所述三维地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在二维地图上发起的触发事件,可以获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并获取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各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接着,基于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生成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位置上显示该三维地图。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由于可以基于在二维地图上触发的触发事件,直接获取与触发事件相关的目标区域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高度信息,从而使得三维地图是基于目标区域的经纬度坐标而构建的,从而使得构建的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上的目标区域高度匹配,降低了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中实际所显示的目标区域之间的偏差。另一方面,由于本申请是基于目标区域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高度信息,在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上显示三维地图,这样,可以在已有的二维地图上显示部分区域的三维地图,例如,在某个大区域的二维地图上显示某个小区域的三维地图,使得小区域的三维地图呈现在大区域的二维地图之上,从而实现了全地域的二维地图和部分区域的三维地图的同时显示,提高了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之间的匹配程度和融合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在二维地图上显示三维地图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上显示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上显示细节的区域信息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在三维地图中展示某个区域的统计数据的示意图;
图6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7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目前,在一些需要依托地图进行业务指导的行业中,如物流配送行业、网约车行业等,渐渐地需要基于地图对业务所涉及到的地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如依据地区的街道、小区等对地区进行细分,从而形成多个地块,每个地块可以称为一个网格。在此种场景中,往往需要通过更加直观、可视化的三维地图形式,将每个网格的地块信息、所配置的业务信息进行多重可视化显示,从而方便业务的开展。
然而,相关技术中,需要依据线下采集地块中建筑物的信息,创建三维模型,之后将三维模型叠加到二维地图上,此种方式使得二维地图和三维模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据,二者之间的匹配度不高、三维模型的信息显示有限,无法实现二维地图的信息与三维模型的信息之间的有效融合。
再者,申请人还发现在将三维模型叠加到二维地图上时,需要根据二维地图所依据的坐标系,对三维模型的坐标进行转换,才能叠加到二维地图上,但是一旦坐标转换不准确,便使得二者之间有较大错位,且坐标转换必然又带来工作时耗,效率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以下技术构思:在二维地图上,依据目标区域的多个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高度信息,生成三维地图,并将三维地图显示在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位置上。而使得生成的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之间具有较高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之间的匹配程度和融合程度。
参照图1所示,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本申请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设备上,例如服务器、个人电脑等,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基于在二维地图上发起的触发事件,获取,获取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
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可以是指二维地图上的一个闭合的地理区域。具体来说,目标区域可以是二维地图上依据地理区域的行政等级所产生的,也可以是用户在二维地图上依据需求所绘制的。
其中,依据不同的触发事件,界定出目标区域的响应逻辑可以是不同的。本实施例中,触发事件可以是在二维地图上预设按钮被触发的事件,或是用户在二维地图上针对某个区域的搜索事件,或者可以是用户在二维地图上进行的闭合区域的绘制的结束事件,或者,可以是用户在二维地图上对某个区域的定位事件,或者可以是对二维地图上所设置的各个区块的选中操作。
其中,触发事件是在二维地图上预设按钮被触发的事件的情况下,预设按钮可以是预置在二维地图上的三维地图绘制按钮,当预设按钮被触发时,用户可以手动输入需要进行三维地图绘制的区域的地理名称,如输入“四川省”,则目标区域为四川省。
其中,触发事件是在二维地图上针对某个区域的搜索事件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用户所输入的文本,确定目标区域,如用户输入的文本是“成都市”,则目标区域可以是成都市。
其中,触发事件是用户在二维地图上进行的闭合区域的绘制的结束事件的情况下,目标区域也可以是被绘制出的一个地理区域,其可以不具有行政等级的属性,实际中,可以基于用户的点击位置,框选出的一个闭合的地理区域。如,框选出的某几个居民小区所在的地理区域。当用户框选出目标区域时,便可以启用鼠标监听事件,当监听到对框选出的目标区域的绘制结束操作时,便发生了触发事件。
其中,触发事件是用户在二维地图上对某个区域的定位事件的情况下,定位事件可以是指对用户当前所在位置的定位,则目标区域可以确定为是用户当前所在位置所属的某一行政等级的区域,如,定位到用户当前处于北京市的某幢大楼,则会将该某幢大楼所在的街道或行政区作为目标区域。
其中,触发事件是对二维地图上所设置的各个区块的选中操作的情况下,在二维地图上可以显示每个行政等级的地块的闭合区域。实际中,二维地图是基于实际的地理数据所建立的,其可以记录每个行政等级的地块的闭合区域。例如,可以记录每个省的地理区域,每个省中每个县市的地理区域以及每个县市中各个村、镇的地理区域。这样,二维地图中可以包括各个行政等级的地理区域。
此种情况下,二维地图上的各个地块可以是被选中的,具体地,可以为二维地图设置鼠标监听事件,当监听到鼠标位于二维地图上的一个位置时,可以将该位置所属的预设行政等级的地块通过图层予以高亮显示,之后,可以监听鼠标是否执行了预设操作,例如,是否执行点击操作,若执行了点击操作,则表征发生了触发事件,则目标区域是用户执行预设操作的某个地块。如用户在朝阳区的地块上执行点击操作,则目标区域是朝阳区。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检测到触发事件被触发时,从二维地图中获取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其中,二维地图中一般预置有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坐标。
一般情况下,不同厂商的二维地图所依据的经纬度坐标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包括GCJ02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其中,不同坐标系之间具有一定的偏差,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从当前得到的二维地图所预置的经纬度坐标中获取目标区域的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该经纬度信息可以是经纬度坐标,如此,获取的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便是与二维地图一致的,如此,获得的目标区域的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是二维地图上的目标区域的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坐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目标区域的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中,各个位置点可以包括目标区域中的各个POI位置点。边界可以是指目标区域的边缘线。
其中,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可以是目标区域中各个位置点的海拔高度、或者可以是被设置的一个预设高度,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即可。在高度信息是目标区域中各个位置点的海拔高度的情况下,可以从二维地图数据中获取海拔高度。在高度信息是预设高度的情况下,可以在触发事件被发生时,弹出高度设置栏,用户可以通过高度设置栏输入目标区域的高度。
步骤S102: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位置上显示所述三维地图。
本实施例中,由于获得了目标区域边界上的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如此,可以依据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作为三维地图的轮廓参数,而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作为三维地图的高度参数,从而生成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之后,将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按照目标区域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叠加到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位置上。
具体来说,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可以叠加到二维地图中目标区域所在的位置上,从而提高了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之间的匹配度,而二维地图上除目标区域外的其他区域仍然是二维地图的显示模式。参照图2所示,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在二维地图上显示三维地图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虚线为二维地图上用户绘制的目标区域,在该目标区域的位置上显示了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
其中,依据各个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进行三维地图的生成时,可以将目标区域的边界绘制成地块效果,并通过MapVGL组件库创建2层HTML5 Canvas的画布,按照地块高度信息将边界绘制成立体墙面,实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理地块效果。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由于可以基于在二维地图上触发的触发事件,直接获取与触发事件相关的目标区域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高度信息,从而使得三维地图是基于目标区域的经纬度坐标而构建的,从而使得构建的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上的目标区域高度匹配,降低了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中实际所显示的目标区域之间的偏差。另一方面,由于本申请是基于目标区域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高度信息,在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上显示三维地图,这样,可以在已有的二维地图上显示部分区域的三维地图,例如,在某个大区域的二维地图上显示某个小区域的三维地图,使得小区域的三维地图呈现在大区域的二维地图之上,从而实现了全地域的二维地图和部分区域的三维地图的同时显示,提高了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之间的匹配程度和融合程度。
下面,对如何生成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设一个三维图像库,并提供三维图像库和二维地图之间的调用接口,从而可以在触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基于目标区域的区域信息,通过调用接口调用三维图像库的三维图像元素,以将三维图像元素生成三维地图。
具体实施时,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区域所属的地理类别;并从预设三维图像库中,调用与所述区域信息以及所述高度信息匹配的三维图像元素;接着,可以基于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将所述三维图像元素渲染为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
本实施方式中,区域信息可以包括目标区域的地理类别,该地理类别可以是指目标区域的地貌类别,如沙漠、高山、盆地、平原等地貌,如此,便可以从三维图像库调取与地理类别相匹配的三维图像元素,如,地理类别是沙漠,则调取属于沙漠的且图像元素高度匹配高度信息的三维图像元素,如是高山,则会调取属于高山的且图像元素高度匹配高度信息的三维图像元素。
其中,由于三维图像元素是一个标准尺寸的三维图形,为了生成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可以基于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描绘出三维地图的边界,进而对调取到的三维图像元素进行堆叠处理、边缘裁剪处理,以填充到边界围合的区域中,从而渲染为三维地图。
其中,堆叠处理可以是指,对调取的三维图像元素进行复制,并在边界围合的区域中将复制到的多个三维图像元素相互拼接。其中,边缘裁剪处理可以是指,在将复制到的多个三维图像元素相互拼接时,由于边界的限制,可以对三维图像元素中超出边界的部分进行裁剪。
采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由于可以通过三维图像库和二维地图之间的调用接口,实现在二维地图中直接调用三维图像元素,由此,可以无需线下单独建模,从而提高了三维地图的生成效率。
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生成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时,可以在二维地图上叠加三维视图层级,在三维视图层级中显示该三维地图。具体地,可以基于所述二维地图对应的坐标系,在所述二维地图上创建适配所述坐标系的三维视图层级;并在所述三维视图层级中显示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
本实施例中,二维地图对应的坐标系可以是指显示二维地图的屏幕坐标系,从而在二维地图上创建适配屏幕坐标系的三维视图层级,从而使得三维视图层级与二维地图共享同一屏幕坐标系,由此,降低三维视图层级与二维地图之间出坐标差异。
其中,三维视图层级可以理解为是用于显示三维模型的图层,基于图层可以使得构建的三维地图和二维地图相互独立,这样,可以在三维视图层级中与二维地图上的目标区域所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显示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由于在三维视图层级中构建三维地图,从而使得三维地图和二维地图在相互匹配的情况下,又保持了信息的独立显示,从而使得二维地图和三维地图可以被分别操作,例如,可以对三维地图进行单独的编辑修改而不影响二维地图,可以对二维地图进行单独的编辑修改而不影响三维地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三维地图可以具有立体的边界,以凸显目标区域的边界,从而使得三维地图所展现的目标区域的立体模型与二维地图上的目标区域的边界高度契合,同时便于用户分辨。
相应地,所述三维视图层级包括第一图层和第二图层。其中,在所述第一图层中,基于所述经纬度信息,绘制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块。其中,在所述第二图层中,基于所述经纬度信息中所述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为所述三维地块绘制上所述目标区域的立体边界,得到所述三维地图。
本实施例中,三维视图层级可以包括两个图层,每个图层可以理解为是三维视图层级的一个画布,则在不同的画布上可以绘制三维地图的不同元素。具体地,在第一图层上可以绘制三维地图中目标区域的立体地块,其中,立体地块的绘制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即可,即可以通过调用接口调用三维图像库的三维图像元素,将三维图像元素生成三维地块。
在第二图层上,可以基于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绘制出目标区域的立体边界,由于第一图层上的三维地块也是根据目标区域的经纬度信息生成的,这样,在第二图层上绘制的立体边界便相当于是为三维地块绘制上目标区域的立体边界,从而通过第一图层和第二图层中显示的不同元素,构建了三维地图。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由于将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块和目标区域的立体边界绘制到了不同的图层上,如此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层构建目标区域的不同元素,得到的三维地图中不同元素可以是被独立修改编辑的,如,可以在第二图层中对立体边界的样式进行修改,在第一图层中对三维地块的样式进行修改。这样,可以避免在需要对三维地图进行样式修改时,需要重新绘制边界和地块而导致的时效不高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目标区域之上叠加该目标区域中部分区域的三维地图。具体地,如下所述:
首先,可以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第一下级地块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高度信息。
接着,可以基于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地块的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之后,可以在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位置上叠加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或,隐藏所述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第一下级地块的位置上显示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本实施方式中,下级地块可以是属于目标区域的某一个下级行政等级的地块,或者,可以是目标区域中用户所绘制的一个地块。示例地,目标区域是四川省,则下级地块可以是成都市、遂宁市、乐山市等,再示例地,目标区域是绘制的一个片区区域,则下级地块可以是该片区区域中绘制出的部分区域。
其中,触发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01所述的触发事件即可,例如,可以是在二维地图上预设按钮被触发的事件,或是用户在二维地图上针对某个区域的搜索事件,或者可以是用户在二维地图上进行的闭合区域的绘制的结束事件,或者,可以是用户在二维地图上对某个区域的定位事件,或者可以是对二维地图上目标区域中所设置的各个区块的选中操作。
其中,在发生触发操作时,便可以确定触发操作所指示的第一下级地块,接着,可以获取第一下级地块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高度信息。其中,获取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高度信息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101中获取目标区域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高度信息的过程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可以基于第一下级地块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第一地块的高度信息,生成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该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102的过程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生成了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实际中可以在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第一下级地块的位置上显示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如此,使得在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上又叠加显示了部分区域的三维地图,实现了依据地块的层级,在二维地图之上同时显示不同层级的地块的三维地图。
当然,在又一种显示方式中,也可以隐藏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二维地图的第一下级地块的位置上显示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从而实现不同层级的地块的三维地图之间的切换,具体而言,可以首先从上一级地块的三维地图向下一级地块的三维地图的切换,如从四川省的三维地图切换为成都市的三维地图。
参照图3所示,示出了此种实施方式的在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上显示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的示意图,如图3的上侧图像所示,该上侧图像中展示有目标区域中各个下级地块的边界,当选中某个下级地块时,便可以将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叠加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之上,得到如图3中的下侧图像。实际中,在对目标区域中的其中一个区域执行点击操作时,便可以将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下级地块的位置上叠加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相应地,在显示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时,由于第一下级地块是目标区域所辖的一个部分地块,实际中,可以在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显示第一下级地块的更细节的地理信息。
具体实施时,可以获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路网数据和/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中多个兴趣点的兴趣点特征信息,所述兴趣点特征信息用于描述所述兴趣点的位置、形状和高度;并调用与所述兴趣点特征信息匹配的兴趣点图形元素。
之后,基于所述路网数据,在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渲染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道路;和/或,在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将多个所述兴趣点图形元素分别显示在所述多个兴趣点所在的位置上。
本实施方式中,路网数据一般包括各城市中不同层级和不同城区的道路信息,可将各道路的路线立体化、动态化,并实现道路的长度、角度等的自动化测量。兴趣点可以是指目标区域中的地标建筑物、或者热门旅游景点或者热门商铺,兴趣点特征信息由于用于描述所述兴趣点的位置、形状和高度,则兴趣点特征信息可以包括兴趣点的经纬度信息、到地面的正投影轮廓以及高度。
其中,可以调用与所述兴趣点特征信息匹配的兴趣点图形元素,具体而言,可以从预设三维图像库中调取与兴趣点的到地面的正投影轮廓以及高度向匹配的兴趣点图形元素。例如,兴趣点的到地面的正投影轮廓是矩形、高度是50米,则会调用图形形状是立方体、高度是5mm的三维图形元素。其中,一个兴趣点图形元素可以视为是对第一下级地块中的一个兴趣点的三维化展示。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依据第一下级地块所属的地块等级,确定具体所要展示的第一下级地块的区域信息。
其中,在第一下级地块所属的地块等级不为最低一级的地块等级的情况下,则可以基于路网数据,在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渲染第一下级地块中的道路,或者,在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将多个兴趣点各自对应的图形元素分别显示在多个兴趣点所在的位置上。
在第一下级地块所属的地块等级为最低一级的地块等级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在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渲染第一下级地块中的道路,以及多个兴趣点各自对应的图形元素。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依据对三维地图的放大操作,对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所显示的信息进行丰富。
具体实施时,可以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放大操作,确定所述放大操作对应的放大倍数;并基于所述放大倍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所要显示的区域元素;之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至少用于描述所述区域元素的形状、位置;接着,依据所述各个区域元素所在的位置,在所述三维地图中渲染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监听用户针对三维地图的放大操作,当监听到用户的放大操作时,可以确定放大操作对应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可以表征对三维地图的放大程度,放大倍数越高,则表征用户需要查看越细节的区域中的信息。
则可以根据放大倍数,确定目标区域所要显示的区域元素,该区域元素可以表征目标区域中所要显示的位于地面上的物体,如区域元素可以包括建筑物元素、道路元素、地块边界元素、河流元素等。
其中,不同范围内的放大倍数可以对应不同数量的区域元素,当然,放大倍数越高,则对应的区域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第一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下级地块的边界;在所述放大倍数大于所述预设第一倍数小于预设第二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兴趣点;在放大倍数大于所述预设第二倍数的情况下,确定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兴趣点以及所述目标区域中的道路。
其中,预设第一倍数可以是150%,预设第二倍数可以是200%。当然,若放大倍数小于100%,则不会对三维地图进行放大和细节化显示,其可以指显示目标区域的地块效果。
其中,可以获取目标区域中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区域元素的信息至少用于描述所述区域元素的形状、位置,具体地,在区域元素包括各个兴趣点的情况下,获取区域元素的信息的过程同上述的兴趣点特征信息,此处不再赘述。接着,可以依据所述各个区域元素所在的位置,在三维地图中渲染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
其中,在区域元素包括兴趣点的情况下,在三维地图中渲染该区域元素的信息时,可以依据上述在第一下级地块中渲染兴趣点特征信息的过程进行,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在区域元素包括下级地块的边界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下级地块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经纬度坐标,在三维地图中渲染出各个下级地块的边界。
其中,在区域元素包括目标区域中的道路的情况下,获取的区域元素的信息可以是路网数据,则可以基于路网数据,在三维地图中渲染出各个道路。参照图4所示,示出的在三维地图上显示细节的其余信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该三维地图中同时展示了地块中的道路和地块中的各个建筑物。
当然,若在对三维地图进行放大操作后,又检测到对三维地图的缩小操作时,可以按照缩小倍数,将三维地图中显示的相应区域元素的信息进行隐藏。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二维地图上所显示的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部分区域回退到二维地图的显示,或者,可以取消所述三维地图的显示,而恢复到对目标区域的二维地图显示。
具体实施时,可以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触发的第一预设操作,从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确定与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的第二下级地块,并将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与所述第二下级地块对应的部分回退至所述二维地图;
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第二预设操作,在所述二维地图中将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隐藏,以显示所述目标区域的二维地图。
其中,对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触发的第一预设操作,可以依据上述步骤S101对所述触发事件的解释即可,在此不再赘述。此种情况下,指定的第一预设操作可以是针对第二下级地块触发的鼠标右键的操作,或者左键的双击操作,此种情况下,会依据第二下级地块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经纬度坐标,确定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第二下级地块的边界,之后对该边界所框选的三维地图进行隐藏,从而显露出下层的二维地图,从而实现将第二下级地块对应的部分回退至二维地图的显示。
其中,对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第二预设操作,可以用于指示将目标区域的显示模式从三维地图切换回二维地图,如此,可以将显示在二维地图之上的三维地图隐藏即可,从而切换回二维地图显示模式。
采用此种实施方式,可以在二维地图上隐藏已显示的三维地图中的部分区域,并可以实现在二维地图中对目标区域的显示模式的灵活切换。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所显示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地块信息可以包括目标区域的行政区划信息,如目标区域的地理名称、所属的行政等级等,当然,也可以包括目标区域的边界信息等,在此不对地块信息作出限制。则可以在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上叠加视图层级,并基于所述经纬度信息,在所述视图层级中渲染所述地块信息。
本实施例中,三维地图是目标区域的立体地图,其与二维地图上的目标区域的形状、位置可以是相互匹配的。在叠加三维地图后,可以在三维地图上叠加视图层级,从而在该视图层级中显示目标区域的地块信息。具体地,视图层级可以理解为是三维地图上的一个图层,进而在该图层中基于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在视图层级中渲染地块信息。
具体而言,地块信息由于是与目标区域有关的,因此,地块信息中可以包括目标区域中地标建筑的经纬度,例如,地块信息是目标区域的地理名称,如目标区域是江苏省宿迁市,则宿迁市是地理名称,其也可以包括宿迁市的地标建筑的经纬度,如此,可以依据经纬度,将地块信息渲染到对应的位置点上。如此,在二维地图上不仅包括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还可以在三维地图上展示目标区域的地块信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由于根据从二维地图上获取的目标区域的经纬度信息构建了三维地图,如此,无需再线下采集目标区域中建筑物的信息单独构建三维模型,从而提高了构建的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之间的匹配度,降低了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中实际所显示的目标区域之间的偏差。
另一方面,由于在构建的三维地图之上叠加了视图层级,并在视图层级中按照经纬度显示目标区域的地块信息,如此,使得三维地图所显示的信息与二维地图也是高度匹配的,从而可以提高二维地图模型和三维地图之间的融合程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将各个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所叠加的视图层级以及在视图层级上所渲染的地块信息进行存储,具体地,可以发送给存储设备进行存储。从而在下一次需要在二维地图上展示某个地块的三维地图和该地块的地块信息时,可以从存储设备中获取并展示即可。
下面,对如何在视图层级上显示地块信息进行介绍,其中,目标区域的地块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一种预设类别的地块信息,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地名类别的地块信息和坐标类别的地块信息,不同的地块信息可以显示到不同的图层中。
具体地,可以在三维地图上叠加多个所述视图层级,并基于所述经纬度信息,分别在不同所述视图层级中渲染不同类别的地块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三维地图上叠加多个视图层级,例如,可以在三维地图之上依次创建多个图层,每个图层为一个视图层级。其中,可以从二维地图中获取多个不同类别的地块信息,每一类别的地块信息用于描述目标区域在一个维度上的信息。如,可以在地理名称的维度上描述目标区域中的各个POI或各个行政区域的名称信息、在经纬度的维度上描述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的边界信息、在海拔的维度上可以描述目标区域的海拔高度。
其中,可以将不同类别的地块信息渲染到不同的图层之上,其中,不同的图层可以依据用户的选择进行展示或隐藏,以使得地块信息可以被展示、也可以被隐藏。
如上实施例所述,不同的视图层级均是依据二维地图的屏幕坐标系所建立的,由此,使得每个视图层级均与二维地图位于同样的屏幕坐标系上。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由于不同类别的地块信息渲染到不同的视图层级上,使得可以对不同的地块信息分图层显示,保持不同地块信息的显示独立性。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可以构建属于每个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则实际中可以构建同一行政等级的每个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可以实现从上级地块到下级地块之间的三维地图的切换。此种情况下,显示地块信息的过程可以如下所述:
其中,可以在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上叠加所述视图层级,并基于各个所述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在所述视图层级上渲染每个所述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所构成的边界。
具体实施时,可以基于每个下级地块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在所述视图层级中,绘制所述每个下级地块的边界,即将每个下级地块的边界描绘在视图层级上。而由于视图层级是叠加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上的,如此相当于在三维地图上描绘了目标区域中所包括的下一级地块的边界。
其中,还可以在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之上构建另一视图层级,并基于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在该另一视图层级上与每个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对应的位置点,渲染所述每个下级地块的地理名称。
其中,所添加的视图层级可以与二维地图位于同样的屏幕坐标系上,且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也与二维地图位于同样的屏幕坐标系上,这样,对于同一个位置点,其在视图层级和三维地图上是处于同样的位置,如此,使得在视图层级上显示的地块信息在位置上是与三维地图相互匹配的,实现了不同地块信息之间的有效对应。
本实施方式中,目标区域可以包括多个下级地块,其中,每个下级地块也可以是边界闭合的地块。如上所述,下级地块可以是行政区划低于目标区域的下一级地块,如目标区域是四川省,则下级地块可以是四川省中的成都市。或者,在目标区域是被绘制的地块的情况下,下级地块可以是目标区域中被绘制的小地块。
其中,可以依据下级地块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绘制出下级地块的边界。地块信息还可以包括下级地块的地理名称,在一种情况下,下级地块的地理名称可以是全称也可以是简称,如成都市便是四川省成都市的简称。
如上所述,由于需要通过不同的视图层级展示目标区域的多个下级地块的边界以及下级地块的地理名称,其中,可以在展示地理名称的视图层级中与每个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的预设位置点展示地理名称,该预设位置点可以是下级地块中被预先指定的位置点,该被预先指定的位置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即可,如可以是下级地块中的热门POI位置。例如,该预设位置点还可以是每个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所对应的边界中的几何中心点。
采用此种实施方式时,在三维地图之上,不仅叠加了目标区域的每个下级地块的地理名称,还叠加了每个下级地块的边界。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由于在不同视图层级上分别显示的是下级地块的地理名称和每个下级地块的边界,如此,可以使得三维地图之上被覆盖有多种地块信息,不同地块信息可以描述三维地图中的目标区域的一个维度上的信息。如此,可以在二维地图上实现三维化的地图的多种可视化显示,且由于不同地块信息位于不同的图层,如此,在某一图层的地块信息发生变化时,可以在该图层上进行修改即可,而不会对其他地块信息造成影响,从而可以提高对更新后的地块信息进行显示的效率。此外,也可以保证不同的地块信息具有独立的显示效果。
实际中,在渲染每个下级地块的地理名称时,可以通过ThreeJS组件库配置文本精灵图,将每个下级地块的地理名称添加到文本精灵图中,进而将地理名称绘制到相应的视图层级中。
此种方式下,在检测到对三维地图的显示视角的变换操作时,可以基于三维地图转后的显示视角,将在展示地理名称的视图层级中将所显示的地理名称的显示视角调整到预设视角,该预设角度可以是正对用户的视角,从而使得所显示的地理名称不会跟随三维地图的显示视角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保证了地理名称的显示独立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不同视图层级中显示了不同的地块信息,实际中,由于本申请是直接基于二维地图的经纬度信息构建三维地图,使得二维地图和三维地图之间的匹配度较高。实际中,二维地图也可以和三维地图进行显示上的联动,例如,底层的二维地图也可以在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展示的下级地块发生变化时,二维地图也可以跟随展示变化后的下级地块,从而使得三维地图所展示的地块始终与二维地图当前所展示的具体地块相适配。
具体地,由于目标区域中每个下级地块的边界信息被描绘在单独的视图层级上,如此,上述所述的对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的触发操作,便可以通过在该视图层级上进行相应操作实现。具体地,可以为展示所述下级地块的边界的视图层级配置第一监听图层;其中,所述第一监听图层用于监听对下级地块的触发操作。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视图层级中可以展示每个下级地块的边界的情况下,可以为展每个下级地块的边界的视图层级配置第一监听图层。如上所述,假设展示下级地块的边界的视图层级称为第二视图层级,则可以在第二视图层级上显示的是每个下级地块的边界的情况下,可以为第二视图层级配置第一监听图层。
该第一监听图层与第二视图层级一样,均采用二维地图的屏幕坐标系,如此,第一监听图层上监听到对一个位置点的操作时,便可以在第二视图层级上确定到该被操作的位置点。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监听图层用于监听对所述边界框选的下级地块的选中操作,其中,选中操作可以是鼠标的点击操作或人手指的触摸操作,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监听图层上触发了触发操作时,可以确定该触发操作所位于的位置点,从而可以基于被触发的位置点的屏幕坐标,确定该位置点的经纬度坐标,由于第一监听图层与第二视图层级均采用二维地图的屏幕坐标系,进而可以在第二视图层级中基于该位置点的经纬度坐标确定该位置点所属的目标下级地块,该目标下级地块即为第一下级地块。
其中,触发操作若是第一预设操作,如鼠标单击操作,则可以基于第一预设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下级地块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高度信息,进而在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上叠加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或者,可以将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切换为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其中,触发操作若是第二预设操作,如鼠标双击操作,则可以基于第二预设操作,从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隐藏第一下级地块的信息,以使第一下级地块回退到二维地图。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直接根据配置的第一监听图层,监听对各个下级地块的操作,进而可以使得在二维地图中,完成对所显示的下级地块的切换以及所显示的三维地图的自动切换,或,可以在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上显示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或,可以使第一下级地块回退到二维地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如何展示第一下级地块的路网数据和/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中多个兴趣点的兴趣点特征信息的过程进行说明。
其中,可以在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上叠加显示图层,同理,该显示图层与二维地图依据的是同样的屏幕坐标系,如此,同一位置点在显示图层上的显示位置与在三维地图上的显示位置是一致的。因此,在显示图层上显示的各个位置点的属性信息,便可以理解为是在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上显示了各个位置点的属性信息。
其中,在所述第一下级地块包括再下一级地块时,表征第一下级地块还可以包括各个再下一级地块,可以获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路网数据或第一下级地块中多个兴趣点的兴趣点特征信息,在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上,通过视图层级渲染路网数据对应的道路,或第一下级地块中多个兴趣点的兴趣点特征信息。
当然,在目标下级地块包括再下一级地块的情况下,也可以如上述所述,配置相应的第一监听图层,以通过第一监听图层,实现上下级地块间在二维地图的切换,以及三维地图的切换,直到切换后的地块不再包括下级地块时,便可以显示最终切换后的地块的位置点的属性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下级地块不包括再下一级地块时,可以获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路网数据和第一下级地块中多个兴趣点的兴趣点特征信息。当然,也可以获取第一下级地块的地块信息,该地块信息用于从不同维度描述目标下级地块的地域信息。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为三维地图配置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监听图层,该监听图层可以用于监听用户对三维地图的操作,从而基于对三维地图的操作,对二维地图上所展示的信息进行响应。
具体实施时,可以为目标区域以及各个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配置第二监听图层,其中,所述第二监听图层用于监听在各个目标区域的下级地块上发生的预设操作事件;并响应于被触发的预设操作事件,确定触发所述预设操作事件的区域。接着,获取该区域所属的下级地块的与多个预设统计维度各自对应的统计数据。
其中,多个预设统计维度至少包括人口统计维度、区划统计维度、社会力量配置维度、人口分布维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监听图层可以是叠加到三维地图之上的图层,在该图层中可以配置监听事件,用于监听在该图层上发生的预设操作事件。其中,第二监听图层的坐标系也可以是二维地图的屏幕坐标系,这样使得第二监听图层与三维视图层级是匹配的,这样,第二监听图层上每个位置点可以对应三维视图层级上一个具有同样经纬度坐标的位置点。如此,当用户在第二监听图层上点击一个位置点时,便可以表示在三维地图中点击了该位置点,也可以表示在二维地图上点击了该位置点。
其中,预设操作事件可以是在该图层中发生的鼠标移入事件、或位置点的鼠标点击事件。其中,当监听到在第二监听图层上发生了预设操作事件时,便可以在二维地图上显示对应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可以响应于被触发的预设操作事件,确定触发预设操作事件的区域,其中,该区域可以是目标区域中触发预设操作事件的位置点所属的下一层级的地块,如目标区域是四川省,则下一层级的地块可以是成都市、乐山市、遂宁市等地块;或者,可以是目标区域中触发预设操作事件的位置点所属的最低行政等级的地块,如目标区域是四川省,则下一层级的地块可以是某某村的地块。
当然,在目标区域是绘制的地块时,触发预设操作事件的地理区域所属的地块可以是该目标区域所包括的绘制的小地块,例如,目标区域中还绘制有123个小地块,则触发预设操作事件的地理区域可以是小地块1。
其中,在确定到预设操作事件所在的区域时,可以获取该区域所属的统计数据,该统计数据可以从多个预设统计维度描述该区域的地域信息,如从人口统计维度描述地理区域的人口信息、从区划统计维度描述地理区域的行政区划、从社会力量配置维度描述地理区域的社会配置力量、从人口分布维度描述地理区域中的人口密度分布。
当然,在一些情况下,触发的区域可以是被触发的位置点所属的楼栋或所属的小区,此种情况下,统计数据也可以从多个预设统计维度描述位置点所属的楼栋或所属的小区的位置信息,如从人口统计维度描述位置点的常驻人口信息、从区划统计维度描述位置点所属的行政区划、从社会力量配置维度描述位置点上的社会配置力量、从人口分布维度描述位置点的人口密度。
在获取到统计数据后,可以将统计数据展示在三维地图中与预设操作事件对应的位置上。参照图5所示,示出了在三维地图中展示某个区域的统计数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展示的统计数据可以包括人口统计数据,除此之外,还可以展示行政区划、从社会力量配置维度描述位置点上的社会配置力量等。
其中,可以将统计数据展示到三维地图中与预设操作事件对应的位置上。其中,可以将统计数据展示到三维地图中触发预设操作事件的位置点上,也可以将统计数据展示到三维地图中发生预设操作事件的下级地块的任一位置点上。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为三维地图配置相应的第二监听图层,从而使得第二监听图层在用户和后台计算之间提供交互功能,使得在三维地图中展示更多维的地域信息,避免通过从二维地图获取的地块信息有限的问题,提高了在三维地图中展示的信息的丰富程度,同时,由于获取到的统计数据是依据经纬度展示到三维地图中的,从而做到展示的信息与信息所属的地理区域相对应,提高了信息展示与三维地图之间的融合度。
当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监听图层还可以用于监听在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上发生的鼠标移出事件,在检测到发生鼠标移出事件时,便可以隐藏所显示的统计数据,从而实现了统计数据的可显示与可隐藏。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目标区域可以是用户在二维地图上绘制的,此种情况下,三维地图可以是基于该绘制出的地块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所生成的。具体地,在二维地图上得到绘制的目标区域的过程可以如下所述:
首先,监听所述二维地图上的坐标采集事件。
其中,坐标采集事件可以是指鼠标在二维地图上的点击事件,当每检测到鼠标在二维地图上发生了点击事件时,便可以采集发生鼠标点击事件的位置点的坐标,具体地,该坐标可以是指二维地图在显示界面上的屏幕坐标。
接着,根据监听到的坐标采集事件采集相应的经纬度坐标,得到经纬度坐标集合。
其次,基于所述经纬度坐标集合,在所述二维地图上绘制与所述经纬度坐标集合对应的地块边界。
其中,由于采集到坐标采集事件在二维地图在显示界面上的屏幕坐标,则可以基于该屏幕坐标和二维地图的经纬度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获得屏幕坐标对应的经纬度坐标。例如,获取到的屏幕坐标是二维坐标(x,y),之后,通过二维地图提供的API,将转换成以BD-09坐标系标准的经纬度坐标。
其中,在检测到二维地图上发生了采集结束事件时,便可以结束对坐标的采集,从而将已采集到的经纬度坐标加入到经纬度坐标集合中。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用户在绘制地块时,会点击地块的边界上的各个位置点,如此,经纬度坐标集合中可以包括待绘制的地块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坐标。
本实施例中,由于经纬度坐标集合中包括的是待绘制的地块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坐标,如此,可以基于该经纬度坐标集合中各个经纬度,将各个经纬度所在的位置点进行依次连接,从而形成地块边界,该地块边界所围合的区域便可以是绘制出的地块。
相应地,在步骤S101中,则可以基于在二维地图上进行的闭合区域的绘制的结束事件,从所述二维地图中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各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所述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
具体实施时,可以响应于在二维地图上对已绘制的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绘制请求,获取目标区域的经纬度坐标集合,该经纬度坐标集合由于包括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由此可以采集到的目标区域的经纬度坐标集合作为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
具体而言,此种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响应于用户对地块的绘制操作,绘制了个性化的目标区域,如此,可以响应于用户对二维地图上对已绘制的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绘制请求,开始构建该绘制的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
其中,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允许用户绘制多个不同的地块,具体而言,可以按照上述过程绘制多个不同的地块,之后,将多个不同的地块所对应的经纬度坐标集合进行存储,如此,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存储的目标经纬度坐标集合的选中操作,在二维地图上展示目标经纬度坐标集合对应的地块,之后,便可以绘制目标经纬度坐标集合对应的地块的三维地图,或者,可以允许对目标经纬度坐标集合对应的地块进行二次编辑。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由于可以基于坐标采集事件,绘制出各个地块,如此,可以针对绘制出的地块构建三维地图,这样,可以满足在个性化的地块划分需求的情况下,直接基于地块中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构建三维地图,而无需再线下采集个性化的地块的信息,如此,又提高了本申请的三维地图的适用性。
当然,在有一些实施例中,由于二维地图上已根据行政等级具有各个按照行政等级划分的地块,如四川省是一个行政等级,在二维地图上便具有四川省的地块,四川省中有成都市,则在二维地图上便具有成都市的地块,此种情况下,可以设置触发三维地图绘制的按钮,当该按钮被触发时便相当于在二维地图上发生了触发事件,则可以输入待三维地图绘制的目标区域的地块名称,进而可以从二维地图的地图数据中获取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各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
示例地,触发了三维地图绘制按钮,在输入栏中输入或选择了四川省-成都市,则会获取成都市的边界上各个位置点的经纬度坐标,继而构建了成都市的三维地图。
参照图6所示,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以一个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S1、如图6所示,在用户侧,用户使用电脑终端设备,打开电脑网页端进入三维地图首页。此时,三维地图首页会渲染三维地球旋转的动画效果,动画效果执行结束后,项目页面会展示二维离线地图(二维地图),并配置地图的相关参数。
S2、在二维地图渲染结束后,自动创建视图管理器,创建三个视图层级,分别为视图层级1、视图层级2和视图层级3,并为每个视图层级新建至少一层canvas画布,其中每层画布用于存放目标区域的三维图形或者渲染目标区域的信息,不同视图层级对应三维地图的不同类别的展示效果。
具体来说,视图层级所包括的画布可以包括三维地图的底图轮廓模块层以及文字/交互模块层,底图轮廓模块层用于绘制出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块图形,文字/交互模块层用于展示目标区域的地块信息,以及监听用户在图层上的操作,从而实现三维地图的切换、所显示的信息的切换。
S3、通过网络接口(API)获取整个目标区域的边界信息,边界信息包括这个待绘制区域中各个点的经纬度信息,以及目标区域的边界上的经纬度信息(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
S4、根据目标区域的区域边界上的经纬度信息以及目标区域中各个点的经纬度信息以及预设的地块高度,在视图层级1中的第一个canvas画布上绘制这个待绘制区域的三维凸起地块,具体地,通过调用MapVGL组件库中与目标区域适配的地块材质图片,以及升起高度、升起动效等。在另一canvas画布上,用于绘制待绘制区域的区域边界的立体墙材质,通过调用MapVGL组件库配置的材质图片、贴合标准等绘制出边界。
S5、在视图层级2中新建canvas画布,该canvas画布用于基于二维地图上目标区域中各个POI位置的经纬度的地名信息,在各个POI位置标注地名信息。
其中,通过调用MapVGL组件库,配置涟漪动效,设置涟漪动效大小、动效时间等去标注地名信息。
S6、在视图层级3中,新建2层canvas画布,其中一层canvas画布用于基于描绘目标区域中包括的各个下级地块的边界,同时在该画布上配置监听事件,用于监听各个下级地块是否发生鼠标点击、鼠标移入移出等事件。
其中,可以通过MapVGL组件库添加每个下级地块对应的鼠标点击事件(第一监听图层,即为文字/交互模块层),在鼠标点击时,加载并显示所点击的地块的三维地图,同时将当前显示的三维地图切换为点击的地块的三维地图。具体地,可以通过MapVGL组件库基于配置好的地块升起动效自动执行,从而得到所点击的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其中,可以通过MapVGL组件库的配置,添加每个下级地块对应的鼠标移入移出事件(第二监听图层,即为文字/交互模块层)。在鼠标移入时,获取地块的相关关键信息(统计数据),如社会力量配置数量、预警信息等,通过百度地图API的二次开发处理,生成一个消息弹窗,定位显示到该地块上,如鼠标的移入点上。在鼠标移出时,隐藏该消息弹窗。
其中,另一层canvas画布用于通过ThreeJS组件库配置文本精灵图,将通过获取的目标区域的地理名称添加到文本精灵图中,绘制进入canvas画布内。如此,使得地理名称无论在二维地图和三维地图的角度发生何种变化时,都始终是正对用户的。
S7、将为目标区域所创建的多个视图层级,以及每个视图层级上所展示的地块信息(三维地图和地块信息),以及文字/交互模块层的监听配置信息(第一监听图层和第二监听图层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器进行存储。从而在下一次需要在二维地图上展示某个地块的三维地图和该地块的地块信息时,可以从服务器中获取并展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考图7,示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框架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信息获取模块701,用于基于在二维地图上发起的触发事件,获取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
第一显示模块7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位置上显示所述三维地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区域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区域所属的地理类别;
第一调用模块,用于从预设三维图像库中,调用与所述区域信息以及所述高度信息匹配的三维图像元素;
所述第一显示模块70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将所述三维图像元素渲染为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701,具体还用于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第一下级地块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高度信息;
三维地图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地块的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三维地图叠加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位置上叠加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或,隐藏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第一下级地块的位置上显示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细节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路网数据和/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中多个兴趣点的兴趣点特征信息,所述兴趣点特征信息用于描述所述兴趣点的位置、形状和高度;
第二调用模块,用于调用与所述兴趣点特征信息匹配的兴趣点图形元素;
渲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路网数据,在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渲染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道路;和/或,在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将多个所述兴趣点图形元素分别显示在所述多个兴趣点所在的位置上。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触发的第一预设操作,从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确定与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的第二下级地块,并将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与所述第二下级地块对应的部分回退至所述二维地图;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第二预设操作,在所述二维地图中将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隐藏,以显示所述目标区域的二维地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放大倍数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放大操作,确定所述放大操作对应的放大倍数;
区域元素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放大倍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所要显示的区域元素;
区域元素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至少用于描述所述区域元素的形状、位置;
信息渲染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各个区域元素所在的位置,在所述三维地图中渲染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区域元素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第一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下级地块的边界;
在所述放大倍数大于所述预设第一倍数小于预设第二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兴趣点;
在所述放大倍数大于所述预设第二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兴趣点以及所述目标区域中的道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在二维地图上发起的触发事件,获取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位置上显示所述三维地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区域所属的地理类别;
从预设三维图像库中,调用与所述区域信息以及所述高度信息匹配的三维图像元素;
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将所述三维图像元素渲染为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第一下级地块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高度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第二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地块的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在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位置上叠加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或,隐藏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第一下级地块的位置上显示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路网数据和/或所述第一下级地块中多个兴趣点的兴趣点特征信息,所述兴趣点特征信息用于描述所述兴趣点的位置、形状和高度;
调用与所述兴趣点特征信息匹配的兴趣点图形元素;
基于所述路网数据,在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渲染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道路;和/或,在所述第一下级地块的三维地图中,将多个所述兴趣点图形元素分别显示在所述多个兴趣点所在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中下级地块触发的第一预设操作,从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确定与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的第二下级地块,并将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中与所述第二下级地块对应的部分回退至所述二维地图;
基于对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第二预设操作,在所述二维地图中将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隐藏,以显示所述目标区域的二维地图。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的放大操作,确定所述放大操作对应的放大倍数;
基于所述放大倍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所要显示的区域元素;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至少用于描述所述区域元素的形状、位置;
依据所述各个区域元素所在的位置,在所述三维地图中渲染所述区域元素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放大倍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所要显示的区域元素,包括;
在所述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第一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下级地块的边界;
在所述放大倍数大于所述预设第一倍数小于预设第二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兴趣点;
在所述放大倍数大于所述预设第二倍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区域元素为所述目标区域所包括的各个兴趣点以及所述目标区域中的道路。
8.一种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在二维地图上发起的触发事件,获取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目标区域的边界上多个位置点的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域的高度信息;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边界经纬度信息和所述高度信息,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并在所述二维地图的目标区域位置上显示所述三维地图。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
CN202111576487.4A 2021-12-21 2021-12-21 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44168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6487.4A CN114416897A (zh) 2021-12-21 2021-12-21 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6487.4A CN114416897A (zh) 2021-12-21 2021-12-21 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6897A true CN114416897A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66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6487.4A Pending CN114416897A (zh) 2021-12-21 2021-12-21 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1689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9354A (ja) * 2013-10-17 2015-04-23 株式会社ジオ技術研究所 仮想現実を用いた3次元地図表示システム
CN105320394A (zh) * 2014-06-25 2016-02-10 上海照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全景图和二维地图的联动浏览新方法
CN106780736A (zh) * 2017-01-09 2017-05-31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三维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833276A (zh) * 2017-10-10 2018-03-23 深圳数位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地图转换三维地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267154A (zh) * 2018-02-09 2018-07-10 城市生活(北京)资讯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2527925A (zh) * 2019-09-18 2021-03-19 联易软件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9354A (ja) * 2013-10-17 2015-04-23 株式会社ジオ技術研究所 仮想現実を用いた3次元地図表示システム
CN105320394A (zh) * 2014-06-25 2016-02-10 上海照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全景图和二维地图的联动浏览新方法
CN106780736A (zh) * 2017-01-09 2017-05-31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三维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833276A (zh) * 2017-10-10 2018-03-23 深圳数位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地图转换三维地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267154A (zh) * 2018-02-09 2018-07-10 城市生活(北京)资讯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2527925A (zh) * 2019-09-18 2021-03-19 联易软件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C KIEU 等: "Semi-synthetic document image generation using texture mapping on scanned 3d document shapes", 《2013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15 October 2013 (2013-10-15), pages 1 - 2 *
游天 等: "室内地图表示方法研究与实践",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vol. 31, no. 6, 15 December 2014 (2014-12-15), pages 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ynes et al.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for flood visualisation
CN109829022B (zh) 一种融合监控视频信息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系统及构建方法
KR101659779B1 (ko) 3차원 지리 공간 시스템에서의 3차원 도면 구축 방법
US9417777B2 (en) Enabling quick display transitions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map data
EP2954468B1 (en) Providing indoor facility information on a digital map
US20230074265A1 (en) Virtual scenario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BR102014008057A2 (pt) sistema , me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não transitório e método
CN101872492A (zh) 三维仿真城市的多角度地图实现方法
JP2017505923A (ja) 画像のジオロ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Bansal Use of GIS to consider spatial aspects in construction planning process
Li et al. Webvrgis based city bigdata 3d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JP4774560B2 (ja) 地図表示制御装置、地図表示制御方法並びに地図表示制御用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KR101551739B1 (ko) 3차원 지형상에 구조물을 위치시키는 방법
JP5299993B2 (ja) 地図表示装置および地図表示方法
CN106844623A (zh) 一种智慧城市二维可视化展示系统
Andrianesi et al. an integrated bim-gis platform for representing and visualizing 3d cadastral data
Yu et al. A hybrid system of expanding 2D GIS into 3D space
Adreani et al. Digital twin framework for smart city solutions
CN114359501A (zh) 可配置3d可视化平台及场景搭建方法
Rechichi Chimera: a BIM+ GIS system for cultural heritage
US8250480B2 (en) Interactive navigation of a dataflow process image
Ishikawa et al. Interactive 3-D indoor modeler for virtualizing service fields
Yang et al. Sustainable urban space expansion in Central Yunnan (China): regional urban integration
CN106504024A (zh) 一种城市地理信息处理方法
CN114416897A (zh) 基于二维地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