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4545A - 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4545A
CN114374545A CN202111574568.0A CN202111574568A CN114374545A CN 114374545 A CN114374545 A CN 114374545A CN 202111574568 A CN202111574568 A CN 202111574568A CN 114374545 A CN114374545 A CN 114374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identifier
sending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45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4545B (zh
Inventor
林皓
高曦
吴福龙
杨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RV Softwar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RV Softwar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RV Softwar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RV Softwar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45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45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4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4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74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4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基于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采用该方式能够避免传输消息被泄露的风险,提高了传输消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即时通讯系统中进行消息传输时,当接收端使用同一账号同时登录多个终端设备时,由于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消息是互通的,导致多个终端设备能够同时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传输消息,例如,接收端同时在移动终端如手机、以及计算机端如个人电脑同时登录账号A,当发送端向接收端登录的账号A发送消息时,同时登录账号A的移动终端如手机、计算机端如个人电脑能够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消息。
然而,针对现有的即时通讯系统,存在以下问题:针对移动终端,由于工作人员能够将移动终端如手机带离工作场所,当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移动终端时,存在接收到的消息被泄露的风险,使得消息中包含的数据信息得不到安全保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包括:
对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进行屏蔽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或
对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进行无效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
判断所述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是否一致;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
判断所述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是否一致;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不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不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不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不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时,包括:
当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文字信息时,将所述文字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图片信息和/或文件信息时,保存所述图片信息和/或所述文件信息,并生成所述图片信息和/或所述文件信息分别对应的内存地址,将所述内存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内存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对象发送的请求访问,其中,所述请求访问中携带所述第二对象的用户身份标识;
判断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与预存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一致;
当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与所述预存用户身份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文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标识以及第四标识,其中,所述第四标识为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消息。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消息得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标识以及第四标识,其中,所述第四标识为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消息。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步骤,或第二方面所述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采用该方式通过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基于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这样,服务器通过获取到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标识后,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并将第一消息以及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多个终端设备,以使得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正常访问该第一消息,不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无法访问该第一消息,从而避免了传输消息被泄露的风险,提高了传输消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目前,在即时通讯系统中进行消息传输时,当接收端使用同一账号同时登录多个终端设备时,由于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消息是互通的,多个终端设备能够同时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传输消息,例如,接收端同时在移动终端如手机、以及计算机端如个人电脑同时登录账号A,当发送端向接收端登录的账号A发送消息时,同时登录账号A的移动终端如手机、以及计算机端如个人电脑能够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消息。
然而,针对现有的即时通讯系统,存在以下问题:针对移动终端,由于工作人员能够将移动终端带离工作场所,当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移动终端时,存在接收到的消息被泄露的风险,使得消息中包含的数据信息得不到安全保障。
因此,本公开提供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基于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这样,服务器通过获取到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标识后,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并将第一消息以及第二消息同时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多个终端设备,以使得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正常访问该第一消息,不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无法访问该第一消息,从而避免了传输消息被泄露的风险,提高了传输消息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
其中,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示例性的,移动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计算机端例如可以是个人计算机,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第一对象是指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用户,第一对象在终端设备上登录个人账号,当第一对象输入需要发送的第一消息时,获取第一对象输入的第一消息,并当第一对象发送第一消息时,通过自定义选择第二对象能够接收到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类型,在获取到第一对象输入的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标识后,将该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标识发送给服务器,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示例性的,当第一对象点击虚拟按钮发送时,显示界面弹出选择终端设备的显示框,该显示框中包括但不限于不限制、电脑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第一对象可根据需要选择第二对象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例如第一对象选择电脑端,即接收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在使用同一账号同时登录多个终端设备时,只能在电脑端查看第一消息,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在获取第一消息以及确定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后,将该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标识如允许电脑端查看该消息的标识发送给服务器,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具体的,服务器接收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与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分别与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连接,该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与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S12:基于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具体的,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标识时,基于第一标识,确定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后,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S12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
S12a:对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进行屏蔽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示例性的,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进行屏蔽处理,例如当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文字信息时,可以对文字信息设置特殊字符进行屏蔽,如第一消息为“今天8点开会”,对第一消息内容设置特殊处理后为“XXXXXX”,当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图片信息时,可以压缩该图像信息,并进行模糊处理,以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服务器对接收的第一消息进行屏蔽处理后,并设置提示信息,例如该提示信息可以是“请使用电脑端查看该消息”,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S12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
S12b:对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进行无效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示例性的,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进行无效处理后,当服务器将经过无效处理的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对象时,第二对象所登录的终端设备并不会显示接收到第二消息,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S14: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
其中,第二对象为接收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消息的第二用户。
具体的,服务器将第一消息、以及第二消息分别同时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多个终端设备,以使第二对象登录的多个终端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接收到经过预设处理的第二消息。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标识为允许电脑端查看该第一消息,且第二对象此时在电脑端以及智能手机上同时登录,则服务器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电脑端,将第二消息发送给智能手机,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基于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这样,服务器通过获取到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标识后,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并将第一消息以及第二消息同时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多个终端设备,以使得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正常访问该第一消息,不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无法访问该第一消息,从而避免了传输消息被泄露的风险,提高了传输消息的安全性。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一种实现方式为:
S141:获取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
其中,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为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类型标识,示例性的,该第二标识例如可以是电脑端登录、智能手机登录、平板电脑登录等、该第三标识例如可以是电脑端登录、智能手机登录、平板电脑登录等,但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获取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还可以是获取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标识、第四标识等。当第二对象在不同终端设备上登录时,将当前的用户身份标识以及不同终端设备对应的的终端设备标识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能够接收到当前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标识信息以及不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终端设备标识。
具体的,服务器接收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以此确定当前第二对象同时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的类型。
S142a: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具体的,服务器接收到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上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后,将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与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进行对比,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说明此时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不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则将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当第一标识为“电脑端”,此时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为智能手机,服务器接收到第二对象同时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以及第三标识均为“智能手机”,服务器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不一致,且与第三标识不一致时,服务器将第二消息如“XXXXXX”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以及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S142b: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将第二消息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具体的,当服务器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说明此时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不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则将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S142c: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具体的,当服务器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说明此时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不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则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S142d: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具体的,当服务器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说明此时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则将第一消息分别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这样,本实施通过判断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以及第三标识是否一致,以此将第一消息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将经过处理的第二消息发送给不具有权限访问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从而避免传输消息的泄露,提高传输消息的安全性。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40:获取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对于获取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的具体限定参考上述实施例S141的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S42a: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具体的,服务器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说明此时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不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则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当第一标识为“电脑端”,此时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为智能手机,服务器接收到第二对象同时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以及第三标识均为“智能手机”,服务器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不一致,且与第三标识不一致时,服务器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以及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S42b:当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具体的,服务器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说明此时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不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则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发送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S42c: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具体的,服务器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说明此时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不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则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S42d: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具体的,服务器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说明此时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则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这样,本实施通过判断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以及第三标识是否一致,以此将第一消息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的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不具有权限访问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从而避免传输消息的泄露,提高传输消息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将第一消息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时,包括:
当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文字信息时,将文字信息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具体的,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消息时,第一消息为文字信息,在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服务器将第一消息的消息内容直接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信息为“今天8点开会”,服务器将该第一消息“今天8点开会”直接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上述实时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另一种实现方式为:
当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图片信息和/或文件信息时,保存图片信息和/或文件信息,并生成图片信息和/或文件信息分别对应的内存地址,将内存地址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其中,内存地址包括图片信息对应的第一内存地址、文件信息对应的第二内存地址,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文件信息例如可以是视频、文档文件等,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具体的,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消息时,第一消息为图片信息,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图片信息进行保存,并生成该图片信息对应的第一内存地址,在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服务器将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内存地址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上述实时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另一种实现方式为:
具体的,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消息时,第一消息为文件信息,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文件信息进行保存,并生成该文件信息对应的第二内存地址,在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服务器将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内存地址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信息为一个短视频,服务器将该短视频进行保存,并生成改短视频对应的第二内存地址如“www.XXXXXXX.XXX”,将该第二内存地址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实现方式为当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文字信息、图片信息以及文件信息时,同时发送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对应的第一内存地址以及文件信息对应的第二内存地址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当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文字信息以及文件信息时,同时发送文字信息以及文件信息对应的第二内存地址给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或者是当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图片信息以及文件信息时,同时发送图片信息以及文件信息分别对应的内存地址给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在确定第二对象当前登录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针对不同的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发送相对应第一消息,尤其是对于文件信息,不会直接将文件信息直接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此避免文件信息在包含重要的数据信息时,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将内存地址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二对象发送的请求访问。
其中,请求访问中携带所述第二对象的用户身份标识,判断用户身份标识与预存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一致。预存用户身份标识是指第二对象在终端设备上登录时,将当前登录的用户身份标识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并保存该用户身份标识。
当用户身份标识与预存用户身份标识一致时,将文件信息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具体的,当第二对象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文件信息对应的内存地址时,需要进一步获取文件信息内容,例如,需要对该文件信息内容进行下载,此时第二对象将请求访问发送给服务器,并同时发送当前的用户身份标识,服务器在接收到该请求访问时,判断第二对象的用户身份标识与预存的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一致,当当前第二对象的用户身份标识与预存用户身份标识一致时,将文件信息的内容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以使能够正常访问第一消息。
这样,本实施例针对文件信息,进一步设置了对用户身份标识进行验证的过程,提高了对文件信息的安全性保障。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标识以及第四标识。
其中,第四标识为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示例性的,该终端设备标识可以是“电脑端”,或者可以是“智能手机”,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S52: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消息。
具体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标识、以及用于表征当前登录的终端设备类型的第二标识,服务器接收到第二对象发送的用户身份标识以及第二标识后,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表示当前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不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则向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对象此时登录的终端设备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消息,在点击第二消息查看时,无法查看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实现方式为,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消息,并指示查看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当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消息时,在点击第二消息查看时,无法查看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并且在显示界面弹出提示框,指示第二对象查看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以获取第一消息,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另一种实现的方式为: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消息,以查看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消息内容为文件信息时,此时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消息为文件信息对应的内存地址,当第二对象想要进一步访问该文件信息时,需要向服务器发送当前的用户身份标识,服务器在确定当前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标识与预存的用户身份标识一致时,向当前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文件信息的消息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实现方式为:当第二对象接收到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消息时,需要有将多条消息转发给第三对象时,由于同时转发多条消息,该多条消息中包括第一消息,在转发过程中,携带了第一对象对第一消息自定义的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标识,使得第三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在满足当前登录终端设备类型与第一对象定义的终端设备类型一致时,才能访问该包含第一消息的消息内容,但不限于此,本公开不具体限制。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第二对象在接收第二消息时,无法正常访问第一对象发送的消息,避免了消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的风险,提高了传输消息的安全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图5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图5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获取模块10、第二消息得到模块12以及第一发送模块14。
其中,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消息得到模块12,用于基于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第一发送模块14,用于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消息得到模块12,具体用于对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进行屏蔽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或对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进行无效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发送模块14,具体用于获取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判断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是否一致;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将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二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时,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判断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是否一致;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一致,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当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不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当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一致,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发送模块14,具体还用于当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文字信息时,将文字信息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当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图片信息和/或文件信息时,保存图片信息和/或文件信息,并生成图片信息和/或文件信息分别对应的内存地址,将内存地址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发送模块14还包括请求访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对象发送的请求访问,其中,请求访问中携带第二对象的用户身份标识,判断用户身份标识与预存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一致;第一发送模块14具体还用于当用户身份标识与预存用户身份标识一致时,将文件信息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消息得到模块12,用于基于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第一发送模块14,用于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这样,服务器通过获取到第一消息以及第一标识后,对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并将第一消息以及第二消息同时发送给第二对象登录的多个终端设备,以使得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正常访问该第一消息,不具有权限访问该第一消息的终端设备无法访问该第一消息,从而避免了传输消息被泄露的风险,提高了传输消息的安全性。
关于服务器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服务器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装置,包括:第二发送模块50以及接收模块52。
其中,第二发送模块50,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标识以及第四标识,其中,第四标识为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
接收模块52,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消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50,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标识以及第二标识,其中,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接收模块52,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消息。通过第二对象在接收第二消息时,无法正常访问第一对象发送的消息,避免了消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的风险,提高了传输消息的安全性。
关于防止消息泄露的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防止消息泄露的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例如,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图1到图5任一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包括:
对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进行屏蔽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或
对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进行无效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
判断所述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是否一致;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对象分别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
判断所述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是否一致;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不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不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不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不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致时,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第二终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具有权限访问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时,包括:
当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文字信息时,将所述文字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当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内容为图片信息和/或文件信息时,保存所述图片信息和/或所述文件信息,并生成所述图片信息和/或所述文件信息分别对应的内存地址,将所述内存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内存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对象发送的请求访问,其中,所述请求访问中携带所述第二对象的用户身份标识;
判断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与预存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一致;
当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与所述预存用户身份标识一致时,将所述文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
7.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标识以及第四标识,其中,所述第四标识为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消息。
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是指具有权限访问所述第一消息的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端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消息得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预设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二消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二对象登录的不同终端设备。
9.一种防止消息泄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标识以及第四标识,其中,所述第四标识为第二对象登录的终端设备标识;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消息。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74568.0A 2021-12-21 2021-12-21 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3745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4568.0A CN114374545B (zh) 2021-12-21 2021-12-21 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4568.0A CN114374545B (zh) 2021-12-21 2021-12-21 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4545A true CN114374545A (zh) 2022-04-19
CN114374545B CN114374545B (zh) 2024-05-14

Family

ID=81140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4568.0A Active CN114374545B (zh) 2021-12-21 2021-12-21 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454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7031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trieval and presentation of contact data at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391629A (zh) * 2014-08-08 2015-03-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定向发送消息的方法、显示消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CN104954371A (zh) * 2015-06-09 2015-09-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980400A (zh) * 2014-04-08 2015-10-14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接入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US20160021111A1 (en) * 2013-07-08 2016-01-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Improv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CN105900466A (zh) * 2014-11-28 2016-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75377A (zh) * 2016-08-25 2017-02-0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0661694A (zh) * 2018-06-28 2020-01-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12269952A (zh) * 2020-09-27 2021-01-26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7031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trieval and presentation of contact data at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021111A1 (en) * 2013-07-08 2016-01-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Improv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CN104980400A (zh) * 2014-04-08 2015-10-14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接入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CN104391629A (zh) * 2014-08-08 2015-03-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定向发送消息的方法、显示消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CN105900466A (zh) * 2014-11-28 2016-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54371A (zh) * 2015-06-09 2015-09-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6375377A (zh) * 2016-08-25 2017-02-0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0661694A (zh) * 2018-06-28 2020-01-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12269952A (zh) * 2020-09-27 2021-01-26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4545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7991B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免密登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09303B2 (en) Message push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834031B2 (en)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 client, and apparatus
CN102821104B (zh) 授权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001974B (zh) 基于二维码的登录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17000830A1 (zh) 一种跨终端的免登方法和设备
CN106550004B (zh) 业务对象的推荐方法及装置
US1113403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curely sending message
US11637795B1 (en) Techniques for templated messages
CN110519154B (zh)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57417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2016011053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4980420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07707529A (zh) 一种实现限制验证码发送次数的客户端验证方法
CN110167027B (zh) 一种获取无线接入点接入密码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40277B (zh) 应用于usim卡的短消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04327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OTT application and pushing message by server
CN114374545A (zh) 防止消息泄露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400684A (zh) 电子证照信息获取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513272A (zh) 短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65255B (zh) 多终端账号管理方法、平台、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6008797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playing biometric data during capture
CN107181670B (zh) 图片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138862A (zh) 消息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KR20200111092A (ko) 문자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및 프로그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