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9903A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9903A
CN114339903A CN202011060023.3A CN202011060023A CN114339903A CN 114339903 A CN114339903 A CN 114339903A CN 202011060023 A CN202011060023 A CN 202011060023A CN 114339903 A CN114339903 A CN 114339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electronic device
mobile device
signal strength
fi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00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00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9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9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9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工作在第一信道的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无线连接。在检测到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后,启动第二Wi‑Fi AP;减小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在接收到移动设备对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FT请求后,第二Wi‑Fi AP与移动设备无线连接;第二Wi‑Fi AP工作在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二信道;第二Wi‑Fi 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分别与第一Wi‑Fi 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相同;关联请求或FT请求包括第二Wi‑Fi AP的MAC地址和SSID。能在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恶化至一定阈值以下后,自动平滑切换至第二信道上,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设备通常通过接入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进行无线上网。该无线接入点可以长期工作在一个信道上。受各种因素影响,该信道的通信质量可能会降低。这样,移动设备上网的网速会变慢,影响了用户的上网体验。在移动设备上网所使用的信道质量变差后,一般会通过手动切换信道的方式选择另一个质量更好的信道,这样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麻烦,用户操作繁琐,并且会使得移动设备与AP之间的无线连接断开较长时长,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使得在移动设备与电子设备的Wi-Fi AP无线连接的一个信道的信道质量变差时,能够自动地、平滑地、无缝隙地切换至另一个信道质量更好的信道上,用户仍感受到上网是连续的,没有中断,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提供第一Wi-Fi AP,第一Wi-Fi AP工作在第一信道,电子设备通过第一Wi-FiAP与移动设备无线连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处理器耦合于存储器;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上。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在检测到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后,启动第二Wi-Fi AP,第二Wi-Fi AP的信号强度满足与移动设备无线连接的信号强度要求;减小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接收到移动设备对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响应于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第二Wi-FiAP与移动设备无线连接;其中,第二Wi-Fi AP工作在第二信道,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第二Wi-Fi 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分别与第一Wi-Fi 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相同;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包括第二Wi-Fi AP的MAC地址和SSID。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在其提供的第一Wi-Fi AP的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恶化至一定阈值以下后,自动切换至信道质量更好的第二Wi-Fi AP的第二信道上,保证了通信质量,并且在切换时数据链路不断链,实现了无缝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在启动第二Wi-Fi AP后,第二Wi-Fi AP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减小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包括:减小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并且,增大第二Wi-Fi AP的发射功率,或者,保持第二Wi-Fi AP的发射功率不变。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减小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使得信号强度减小后的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断开无线连接;包括:在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减小至第二阈值以下后,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断开无线连接。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减小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接收到移动设备对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包括:在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减小至第二阈值以下后,接收到移动设备对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电子设备关联第二Wi-Fi AP与移动设备后,关闭第一Wi-Fi AP。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减小至第二阈值以下后,电子设备接收到移动设备对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响应于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电子设备关联第二Wi-Fi AP与移动设备;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断开无线连接。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的无线连接断开后,关闭第一Wi-Fi AP。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断开无线连接后,电子设备接收到移动设备发送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响应于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电子设备关联第二Wi-Fi AP与移动设备,移动设备接入至第二Wi-Fi AP。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阈值关联于移动设备发起漫游的信号接收强度RSSI阈值。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信道位于第一频段,所述第二信道位于所述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信道质量由以下的至少一项指示:信道质量指示CQ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信道利用率、信道负载、传输机会TXOP、报文重传率。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信道是该电子设备从多个候选信道中选出的。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多个候选信道与第一信道在频域上不重叠。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信道为多个候选信道中信道质量最优的信道,或者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与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之间差值高于第三阈值。该第三阈值可以为移动设备触发漫游的RSSI阈值。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可以持续地检测第一Wi-Fi AP的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可以周期性地检测第一Wi-Fi AP的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检测到移动设备接入第二Wi-Fi AP之后,电子设备删除第一Wi-Fi AP及其配网信息。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位于相同的频段。比如,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都位于2.4GHz频段;或者,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都位于5GHz频段。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频段为2.4GHz频段,第二频段为5GHz频段;或者,第一频段为5GHz频段,第二频段为2.4GHz频段。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提供第一Wi-Fi AP,第一Wi-Fi AP工作在第一信道,该电子设备通过第一Wi-FiAP与移动设备无线连接。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后,启动第二Wi-FiAP,第二Wi-Fi AP的信号强度满足与移动设备无线连接的信号强度要求;减小第一Wi-FiAP的信号强度,使得信号强度减小后的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断开无线连接。其中,第二Wi-Fi AP工作在第二信道,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第二Wi-Fi 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分别与第一Wi-Fi 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相同。
根据第二方面,在启动第二Wi-Fi AP后,第二Wi-Fi AP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减小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包括:减小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并且,增大第二Wi-Fi AP的发射功率,或者,保持第二Wi-Fi AP的发射功率不变。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减小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使得信号强度减小后的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断开无线连接;包括:在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减小至第二阈值以下后,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断开无线连接。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减小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接收到移动设备对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包括:在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减小至第二阈值以下后,接收到移动设备对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电子设备关联第二Wi-Fi AP与移动设备后,关闭第一Wi-Fi AP。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减小至第二阈值以下后,电子设备接收到移动设备对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响应于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电子设备关联第二Wi-Fi AP与移动设备;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断开无线连接。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的无线连接断开后,关闭第一Wi-Fi AP。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Wi-Fi AP与移动设备断开无线连接后,电子设备接收到移动设备发送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响应于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电子设备关联第二Wi-Fi AP与移动设备,移动设备接入至第二Wi-Fi AP。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阈值关联于移动设备发起漫游的信号接收强度RSSI阈值。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信道位于第一频段,所述第二信道位于所述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信道质量由以下的至少一项指示:信道质量指示CQ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信道利用率、信道负载、传输机会TXOP、报文重传率。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信道是该电子设备从多个候选信道中选出的。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多个候选信道与第一信道在频域上不重叠。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信道为多个候选信道中信道质量最优的信道,或者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与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之间差值高于第三阈值。该第三阈值可以为移动设备触发漫游的RSSI阈值。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可以持续地检测第一Wi-Fi AP的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可以周期性地检测第一Wi-Fi AP的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检测到移动设备接入第二Wi-Fi AP之后,电子设备删除第一Wi-Fi AP及其配网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位于相同的频段。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频段为2.4GHz频段,第二频段为5GHz频段;或者,第一频段为5GHz频段,第二频段为2.4GHz频段。
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移动设备通过电子设备提供的第一Wi-Fi AP与电子设备无线连接,第一Wi-Fi AP工作在第一信道。移动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处理器耦合于所述存储器;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上,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设备执行:在检测到接收到的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小于RSSI阈值后,发起漫游;通过漫游,移动设备与第二Wi-Fi AP无线连接,断开与所述第一Wi-Fi AP的无线连接;其中,第二Wi-Fi AP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第二Wi-Fi AP工作在第二信道,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Wi-Fi 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 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相同;所述RSSI阈值为所述移动设备发起漫游的RSSI最小数值。这样,移动设备在检测到其接收到的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降低至一定阈值以下后,自动切换至信道质量更好的第二Wi-Fi AP的第二信道上,保证了通信质量,并且在切换时数据链路不断链,实现了无缝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第三方面,移动设备先与第二Wi-Fi AP无线连接,后断开与所述第一Wi-FiAP的无线连接;或者,移动设备先断开与所述第一Wi-Fi AP的无线连接,后与第二Wi-Fi AP无线连接。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信道位于第一频段,第二信道位于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频段为2.4GHz频段,第二频段为5GHz频段;或者,第一频段为5GHz频段,第二频段为2.4GHz频段。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RSSI阈值关联于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的第二阈值。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移动设备。移动设备通过电子设备提供的第一Wi-Fi AP与电子设备无线连接,第一Wi-Fi AP工作在第一信道;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小于RSSI阈值后,发起漫游;通过漫游,接入所述电子设备提供的第二Wi-Fi AP,移动设备与第二Wi-Fi AP无线连接;其中,第二Wi-Fi AP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第二Wi-Fi AP工作在第二信道,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第二Wi-Fi 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分别与第一Wi-Fi 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相同。
根据第四方面,移动设备先与第二Wi-Fi AP无线连接,后断开与所述第一Wi-FiAP的无线连接;或者,移动设备先断开与所述第一Wi-Fi AP的无线连接,后与第二Wi-Fi AP无线连接。
根据第四方面,或者以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信道位于第一频段,第二信道位于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
根据第四方面,或者以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频段为2.4GHz频段,第二频段为5GHz频段;或者,第一频段为5GHz频段,第二频段为2.4GHz频段。
根据第四方面,或者以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RSSI阈值关联于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的第二阈值。
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可执行指令,当该可执行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产品包括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五方面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六方面及第六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七方面及第七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和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和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可执行指令,当该可执行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移动设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移动设备执行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产品包括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移动设备执行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八方面及第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九方面及第九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十方面及第十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和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和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芯片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使得在移动设备与电子设备的Wi-Fi AP无线连接的一个信道的信道质量变差时,能够自动地、平滑地、无缝隙地切换至另一个信道质量更好的信道上,用户仍感受到上网是连续的,没有中断,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涉及的一个频段的信道划分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涉及的移动设备接入无线接入点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漫游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设备和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以上(包含两个)。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除非另外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包括电子设备101,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一个或多个工作站(station,STA)106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1可以为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premisesequipment,CPE)或其他电子设备。CPE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102,AP102可以与STA106建立无线通信连接。CPE可以为由电池供电的移动路由设备,也可以为由交流电源供电的固定路由设备等电子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STA 106为移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移动设备、智能耳机、平板电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戒指、智能眼镜)等。移动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
Figure BDA0002712111110000061
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移动设备也可为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还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移动设备也可以不是便携式电子设备,而是台式计算机。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电子设备、AP和STA等的数量仅为示意性举例,本申请对上述数量不作限定。
电子设备101可以配备有SIM卡接口、无线网络接口和有线网络接口等中的至少一项。在本申请中,电子设备101可以通过插接SIM卡接收诸如2G\3G\4G\5G等的移动网络信号从而为工作站106提供诸如Wi-Fi的无线网络信号,也可以通过网线连接有线网络接口由宽带为工作站106提供诸如Wi-Fi的无线网络信号等。另外,电子设备101还可以接收来自无线网络设备的无线网络信号,并转化成无线信号发射出去,与STA 106进行无线连接。其中,电子设备101还可以接收来自于无线AP 104的无线网络信号,并转化为无线网络信号发射出去,扩展了无线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本申请对电子设备101获取网络信号的方式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1可以具有指示灯。该指示灯用于指示当前接入的网络是移动网络或有线宽带等。
基站103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比如CPE或移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也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具有部分移动设备功能的基站进行无线通信。在这里,无线通信的系统可以工作在高频频段上,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还可以是未来演进的5G系统、新空口(NR)系统,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 to machine,M2M)系统等。基站103可以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系统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以及5G系统、新空口(NR)系统中的基站。另外,基站103也可以为AP、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或其他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以上网络实体的功能中的一些或所有功能。
STA106可以分布在通信系统100中。STA106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STA106可以为支持诸如Wi-Fi无线网络连接的移动设备。在STA106上可以配备有无线网卡,用于与电子设备101进行无线连接,接收电子设备101发射的无线网络信号。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STA106可以为移动设备107、计算机设备108、膝上型计算机(laptop)、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电脑等,STA106还可以为被部署在某个区域中的传感器、智能家居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比如智能空调109、智能台灯110、智能洗衣机111、智能冰箱112等。STA106可以经由区域中的AP接入到诸如互联网、局域网等各种类型的网络。在一个示例中,上述的传感器可以是部署在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当其作为STA106操作时,其可以将检测到的诸如压力、温度等的传感器数据经由AP传送到网络上的其他设备,以实现监测或控制等目的。在另一个示例中,上述的智能家居设备可以包括智能电视。当其作为STA106操作时,可以接入到AP来访问网络,以接受诸如网络视频等数据。在又一个示例中,数据采集设备可以采集无线网络数据。当数据采集设备作为STA106操作时,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经由AP传送到网络上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TA106包括但不限于搭载有
Figure BDA0002712111110000071
或其他操作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架构。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200可以为图1中的电子设备10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也可以为图1中的STA10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移动设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等。应理解,图示电子设备200仅是一个示例,并且电子设备2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2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201、存储器202、通信接口203、移动通信模块205、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接口206、无线通信模块207、天线1、天线2、电源模块212、输入输出接口208以及输入输出模块(比如,显示器209、传感器210、音频模块211)等。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总线204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2是示例性地展示出以总线连接。其中:
处理器201是电子设备200的控制中心,通过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电子设备200的各个部分。具体的,处理器2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202中的程序或数据,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实现电子设备200的各种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201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还可用于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的用户提供小区切换控制等。具体的,处理器201可以包括:管理/通信模块(administrationmodule/communication module,AM/CM)(用于话路交换和信息交换的中心)、基本模块(basic module,BM)(用于完成呼叫处理、信令处理、无线资源管理、无线链路的管理和电路维护功能)、码变换及子复用单元(transcoder and submultiplexer,TCSM)(用于完成复用解复用及码变换功能)等。
存储器202与处理器201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以及数据。具体的,存储器2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也可包括诸如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通信接口203可用于电子设备200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具体的,通信接口203可以是无线通信接口。电子设备200还可以配置有线通信接口,例如局域接入网(localaccess network,LAN)接口,来支持有线通信。电子设备2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205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200上的包括诸如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20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205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205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SIM卡接口206用于连接SIM卡。SIM卡是数字蜂窝移动设备的用户识别卡,用于移动通信,SIM卡内部存储了数字移动设备的用户信息、加密密钥等内容,可供移动网络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鉴别,并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加密。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206,或从SIM卡接口206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2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2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206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206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206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206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2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
无线通信模块207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2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207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207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201。无线通信模块207还可以从处理器201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205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207耦合,使得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207可以包括Wi-Fi模块,用于为电子设备2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Wi-Fi模块接入到AP;或者,包含Wi-Fi模块的电子设备200也可以作为AP,为其它电子设备提供Wi-Fi网络接入。可以理解的是,Wi-Fi相关标准协议可以包括IEEE 802.11ac、IEEE 802.11b、IEEE 802.11g/a和/或IEEE802.11n等。Wi-Fi模块可提供至少两个Wi-Fi AP,该两个Wi-Fi AP可以分别工作在5GHz频段和2.4GHz频段。其中,5GHz频段的Wi-Fi AP可以提供更高的无线传输速度;比如,其最低无线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33Mbps。一些高性能的电子设备在连接工作在5GHz频段的Wi-Fi AP后,其无线传输速度甚至能够达到1Gbps以上。
此外,2.4GHz频段的Wi-Fi AP和5GHz频段的Wi-Fi AP为不同频段上的Wi-Fi AP,两者各自工作。示例性地,电子设备支持双频Wi-Fi AP,即支持两个不同的Wi-Fi AP分别工作在2.4Ghz频段和5Ghz频段;移动设备与电子设备200通过Wi-Fi连接,移动设备的Wi-Fi模块只工作在2.4GHz频段,电子设备200的Wi-Fi模块提供2.4GHz频段的Wi-Fi AP和5GHz频段的Wi-Fi AP,移动设备的Wi-Fi模块无法连接电子设备200的5GHz频段的Wi-FiAP。
输入输出接口208用于为输入输出模块,如显示器209、传感器210、音频模块211等,提供各种接口。输入输出接口208可以被用来将上述输入输出模块耦接到处理器201和存储器202。
显示器209又称为显示屏,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电子设备200中可配有一个或多个显示器209。显示器209可包括显示控制器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控制器用于接收处理器201发送的信号或数据,来驱动显示装置显示相应的界面。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使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配置显示装置。
一个或多个传感器210,比如接近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接近光传感器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电子设备2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通过检测到是否有充分的反射光,来确定电子设备200附近有物体。环境光传感器可以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209,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209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209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200的表面,与显示屏209所处的位置不同。
音频模块211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211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211可以设置于处理器201中,或将音频模块211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201中。音频模块211可以包括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等。扬声器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受话器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麦克风也称“话筒”或“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麦克风不仅可以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耳机接口可以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可以是USB接口,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模块212(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2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模块212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2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200的Wi-Fi模块可以提供多个Wi-Fi AP;该多个Wi-FiAP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工作在第一频段(如2.4GHz频段),也可以工作在第二频段(如5GHz频段)。其中,一个Wi-Fi AP不能同时工作在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上。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不同。不同的STA可以接入电子设备200上不同的AP。例如,第一STA接入第一Wi-Fi AP,第二STA接入第二Wi-Fi AP;此时第一STA所接入的Wi-Fi AP工作的频段为第一频段(如2.4GHz频段),第二STA所接入的Wi-Fi AP工作的频段为第二频段(如5GHz频段)。AP和STA可以在建立Wi-Fi连接时进行Wi-Fi AP频段的协商,从而确定哪个Wi-Fi频段。可替换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频段也可为5GHz频段,第二频段也可为2.4GHz频段。
通常情况下,2.4GHz频段的射频频率范围是2.4GHz~2.4835GHz。5GHz频段的射频频率范围可以为5.150GHz~5.350GHz、5.725GHz~5.825GHz、5.470GHz~5.725GHz。上述5GHz频段的射频频率范围的差异,是因为在不同的国家存在一定的区别。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无线传输速度为基于第一频段建立的Wi-Fi连接的数据传输速度,第二无线传输速度为基于第二频段建立的Wi-Fi连接的数据传输速度;第一无线传输速度小于第二无线传输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频段不限于2.4Ghz频段,第二频段不限于5GHz频段。只要通过Wi-Fi连接的两个电子设备均支持两个频段,就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的方法。
信道(channel),又可称为通道或频段,是将无线信号作为传输载体的数据信号的传送通道。信道具有一定频宽,用于承载要传输的信息。具体地,2.4GHz频段的频宽为83.5MHz,而5GHz频段的频宽则达到555MHz。在IEEE 802.11系列标准中,将2.4GHz、5GHz频段划分为多条信道。这是因为电磁波如果遇到频率相同的波会产生干扰,将根据相位差进行叠加或衰减。如果在一个覆盖范围有不同的Wi-Fi接入点,若很多AP同时使用同一信道上网,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信号干扰,导致上网网速变慢,影响用户上网体验。以2.4GHz频段为例,信道具体地划分如图3所示。2.4GHz频段的频宽为83.5MHz,该83.5MHz频宽可以被划分为13个交叠的信道(不同国家可能划分不同,有些国家使用14个信道),每个信道的频宽是22MHz(IEEE 802.11g、IEEE 802.11n中每个信道频宽是20MHz,IEEE 802.11b中每个信道频宽是22MHz),每个信道的有效频宽是20MHz,另外2MHz为强制隔离频带。相邻信道中心频率间隔5MHz,向上向下分别扩展11MHz。相邻多个信道之间存在频率重叠,无线连接采用相同或重叠的信道会形成信道竞争关系,相互影响无线链路质量。为了有效避免信道重叠造成的相互干扰,无线连接应尽量选择在互不重叠,即相互独立的信道上工作,如信道1、6、11,或信道1、7、13等。
为了更充分地描述本申请,下面将结合图4简要描述STA接入AP的示例性过程。如图4所示,AP401可以为图1中的接入点102,STA402可以为图1中的工作站106。
步骤1,AP401发送广播。
AP401可以周期性地广播信标信号以声明其存在并且向AP401覆盖区域内的STA402发送消息,例如信标区间、时间戳、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setidentifier,SSID)以及其他参数等。
步骤2,STA402扫描无线信道。
每个STA402可以执行主动扫描或被动扫描。主动扫描是指STA主动去探测搜索无线网络,被动扫描则是指STA只是被动的接收AP发送的无线信号。
在主动扫描的情形中,STA会尝试通过广播探测请求(proberequest)来定位AP,即STA会主动在其所支持的信道上依次发送探测信号,用于探测周围存在的无线网络。STA发送的探测信号可以称为探测请求帧(proberequest),该探测请求帧为满足特定帧格式的消息,且探测请求帧中包含了STA的地址信息。探测请求帧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未指定任何SSID,一类是指定了SSID。探测请求帧里如果没有指定SSID,则这个探测请求帧会请求获取周围所有能够获取到的无线网络信号。所有收到这个广播探测请求帧的AP都会回应STA,并表明自己的SSID是什么。不过如果某AP的无线网络中配置了信标帧(Beacon帧)中隐藏SSID的功能,则该AP是不会回应STA的广播型探测请求帧的,STA也就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到该AP的SSID信息。若探测请求帧中指定了SSID,AP收到了探测请求帧后,如果发现探测请求帧中指定的SSID和自己的SSID相同,就会回应STA。在接收到探测请求帧之后,AP会根据STA的地址信息发送探测响应(proberesponse),该探测响应类似于信标。基于该探测响应,STA可以决定是否要连接到AP。
在被动扫描的情形中,STA不会主动发送探测请求报文,而是被动地监听周围AP定期广播的Beacon帧。一旦检测到信标帧,STA随后确定是否要连接到AP。AP的Beacon帧中,会包含有AP的SSID和支持速率等等信息,AP会定期的向外广播发送Beacon帧。例如,AP发送Beacon帧的默认周期可以为100ms,即AP每100ms都会广播发送一次Beacon帧。STA就是通过在其支持的每个信道上侦听Beacon帧,来获知周围存在的无线网络。注意如果无线网络中配置了Beacon帧中隐藏SSID的功能,此时AP发送的Beacon帧中携带的SSID是空字符串,这样STA是无法从Beacon帧中获取到SSID信息的。
STA是通过主动扫描或是被动扫描的方式来搜索无线信号,是由STA的支持情况来决定的。例如,移动设备或电脑的无线网卡,一般来说这两种扫描方式都会支持。无论是主动扫描还是被动扫描探测到的无线网络都会显示在移动设备或电脑的网络连接中,供使用者选择接入。而一般VoIP语音移动设备通常会使用被动扫描方式,其目的是可以节省电量。
步骤3,STA402向AP401发送关联请求(associationrequest)。
一旦STA402决定连接到AP401,则无论所使用的扫描的类型如何,STA402会发送链路认证和关联请求。其中,链路认证方式可以包括开放系统认证(opensystemauthentication)和共享密钥认证(shared-keyauthentication)。开放系统认证可以简称Open认证,又叫不认证,在Open认证方式下,只要有STA发送认证请求,AP都会允许其认证成功,是一种不安全的认证方式,所以通常Open认证方式会和其他的接入认证方式结合使用,以提高安全性。而共享密钥认证是在AP和STA上配置相同的密钥,匹配一致就会成功认证。
链路认证成功后,STA402就可以向AP401发送关联请求,该关联请求可以使得AP401能为STA402分配资源。STA在发送的关联请求帧中,可以包含关于STA402自身的各种信息或参数,以及根据服务配置选择的各种参数,比如STA402支持的数据率、信道、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AP的SSID或者选择的接入认证和加密算法等。
步骤4,AP401向STA402发送关联响应(associationresponse)。
响应于关联请求,AP401确定是否要准予该请求,并且如果准予,则随后向STA402发送指示是否已经准许该请求的响应帧。
步骤5,AP401与STA402之间建立无线连接,进行数据传送。
在AP401和STA402关联之后,STA可以获取到IP地址,然后可能还需要进行接入认证、密钥协商等,最终STA402可以通过AP401接入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送。
在上述通信系统100、电子设备200的基础上,下面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如CPE),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P;移动设备(如STA),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点AP接入无线网络。
S101,电子设备提供第一无线接入点,第一无线接入点工作在第一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提供一个或多个AP的CPE。该CPE可以具有一颗或多颗Wi-Fi芯片;每颗Wi-Fi芯片均可具备提供一个或多个AP的能力。移动设备可以实施为上述STA设备。
S102,移动设备接入第一无线接入点,移动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
移动设备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图4所示的步骤,这里不再赘述。在接入无线网络时,第一无线接入点需要对移动设备进行鉴权(authentication)。此处的鉴权是指验证移动设备是否可以接入第一无线接入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鉴权可以包括移动设备初次接入第一无线接入点时的接入认证。比如,配置用户名和密码等参数。对于密码,具体来说,在初次接入AP时,用户在配置密码时,需要选择加密方式,如WEP、WPA-AES、WPA-TKIP、WPA2-AES、WPA2-TKIP等。鉴权成功后第一无线接入点即可授权(authorization)移动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和移动设备可以在建立Wi-Fi连接时进行Wi-Fi能力的协商,从而确定所用Wi-Fi连接为2.4GHz频段的Wi-Fi连接或5GHz频段的Wi-Fi连接。其中,第一无线接入点工作在第一信道。
S103,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无线接入点工作的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第一阈值。
电子设备可以周期性地检测第一无线接入点工作所在的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情况。周期性地检测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一直以某个时长为周期进行检测。例如,周期可以为6小时。那么电子设备每隔6个小时就检测信道质量。周期还可以为其他时长。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衡量信道质量的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indicator,CQ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SINR)、信道利用率(channelutilization)或信道繁忙度、信道负载、传输机会(transmitopportunity,TXOP)、报文重传率等。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参数仅为示例,实际应用中衡量信道质量的参数还可以是其他参数,本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CQI可以指示信道质量的好坏。CQI的值越高,表示信道传输条件越好,能够传输调制编码率越高的数据,即信道质量越好。
SINR是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一般来说SINR值越高,表示信号里的噪声越小,即信道质量越好。
信道利用率或信道繁忙度反映了射频频谱的繁忙程度和无线接入点信道的整体可用性。一般用百分比表示,百分比数值越大表示信道越繁忙,即信道质量越差。信道利用率体现了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和非Wi-Fi干扰对无线接入点自身工作信道的影响,反映了信道内空气介质竞争(客户端竞争对信道利用率的影响)的激烈程度和数据传输情况。
信道负载指的是在当前信道上工作的无线接入点的数量。在一个信道上工作的无线接入点的数量越多,通常代表着信道质量越差。
TXOP代表一个AP占用信道最长的时长(无竞争)。当信道所获得的TXOP的时长越长,通常代表着信道质量越好。
报文重传率为重传报文数与有效报文数的比值。报文重传率越高,通常代表着信道质量越差。
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到以上一项或多项衡量信道质量的参数。信道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上一项参数代表,也可以综合衡量多项参数。比如给不同参数配置不同权重,计算得到一个综合衡量信道质量的参数来代表。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自定义获取参数的时间段,比如可以设置获取6个小时之内的平均信道质量参数。具体参数的设置可由开发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在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无线接入点工作的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可以执行步骤S104。第一阈值可以为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的一个值,在达到第一阈值时,信道质量相对比较差。
S104,电子设备扫描信道,选择出信道质量最优的第二信道,并提供第二无线接入点,第二无线接入点工作在第二信道,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优于第一信道。其中,第二无线接入点可以配置与第一无线接入点相同的SSID和相同的安全策略配置等。
WLAN技术是以无线射频信号作为业务数据的传输介质,这种开放的信道使攻击者很容易对无线信道中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窃听和篡改。通过配置WLAN安全,可以防止攻击者对WLAN网络的攻击,并有效保护合法用户的信息和业务。
安全策略配置指的是一整套安全机制,包括无线链路建立时的链路认证方式,无线用户上线时的用户接入认证方式和无线用户传输数据业务时的数据加密方式。WLAN安全提供了有线等效加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WEP)、无线应用通讯协议(wirelessapplication protocol,WPA)、WPA2和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WLAN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WAPI)这几种安全策略机制。为了更好地保证无线用户上网的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安全策略与端口安全认证的组合应用。用户接入安全认证包括802.1X认证、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认证和Portal认证等。
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变差,比如小于第一阈值时,电子设备可以启动切换信道的方案。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扫描所有信道,获取多个信道的信道质量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扫描过程可以是全频段扫描,也可以是目标频点扫描。比如以2.4GHz频段的13个信道为例,全频段扫描是指扫描从信道1开始,依次扫描每个信道直至信道13,获取每个信道的信道质量参数。目标频点扫描是指只搜索设定的信道,例如,可以只扫描互不重叠的信道,比如信道1、信道6和信道11。或者说只获取与第一信道互不重叠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参数等,本申请对扫描信道的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在获取到多个信道的信道质量参数之后,可以根据信道质量参数从优到差对多个信道进行排序,选择出信道质量最优或较优的第二信道。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要优于第一信道。为了保证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较优,可以设置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与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之间差值至少高于第三阈值。如果多个信道的综合信道质量参数相同,可以随机选择其中之一,或者可以选择次要优先的参数,再进行二次排序并选择最优的信道。具体选择信道的策略可由开发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设置。
电子设备提供第二无线接入点,第二无线接入点工作在第二信道。其中,第二无线接入点可以配置与第一无线接入点相同的SSID、密码、加密方式等。
S105,电子设备降低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
在提供好第二无线接入点之后,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降低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逐渐降低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直至第二Wi-Fi AP收到移动设备发送的关联请求或FT请求。或者,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降低到第二阈值以下。其中,第二阈值关联于移动设备发起漫游的RSSI阈值。在该RSSI阈值以下,移动设备发起漫游。在该RSSI阈值以上,移动设备不发起漫游。通常来说,第二阈值大于该RSSI阈值。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阈值略大于该RSSI阈值。在一种实例中,电子设备可从移动设备处获取到该RSSI阈值和该RSSI阈值关联的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项。在另一种示例中,电子设备无需从移动设备处获取该RSSI阈值以及该RSSI阈值关联的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项。
S106,移动设备检测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RSSI阈值,移动设备发起漫游。
移动设备可以利用自身漫游(roaming)的特性,实现在不同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缝切换。漫游是指移动设备从一个AP过渡切换到另一个AP上时仍保持上层应用程序网络连接的功能。漫游机制可以保证移动设备在切换AP过程中通信不间断,满足无缝切换的需求,以及还可以保证切换前后移动设备的属性和权限保持不变。
漫游过程通常由移动设备所发起、所驱动的。影响移动设备是否漫游的规则由无线网卡制造商所决定,通常由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RSSI)阈值所定义。不同无线网卡制造商所设置的移动设备漫游的阈值不尽相同。因此,当多个移动设备关联到同一个AP并接收同样的信号强度时,一些移动设备开始漫游了,而另外一些移动设备可能还是关联在原来的AP上。
RSSI阈值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噪音水平、误码率和遗漏的信标帧数等参数。在检测到AP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定RSSI阀值时,移动设备将尝试连接到另一个信号强度更强的AP,并从当前的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set,BSS)漫游到新的BSS。这时移动设备会发送一个关联请求(assciation request)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fastbasicservicesettransition,FT)请求,然后开始漫游过程。例如,RSSI阈值设置为-75dbm,当移动设备检测到AP的RSSI降至-76dBm时,移动设备将发起漫游,连接到另一个具有更好信号强度的AP上。
影响移动设备是否漫游的规则由无线网卡制造商所决定,通常由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RSSI)阈值所定义。不同无线网卡制造商所设置的移动设备漫游的阈值不尽相同。因此,当多个移动设备关联到同一个AP并接收同样的信号强度时,一些移动设备开始漫游了,而另外一些移动设备可能还是关联在原来的AP上。
RSSI阈值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噪音水平、误码率和遗漏的信标帧数等参数。在移动设备检测到AP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定RSSI阀值时,移动设备将尝试连接到另一个信号强度更强的AP,并从当前的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set,BSS)漫游到新的BSS。这时移动设备会发送一个关联请求(assciation request)或FT请求,然后开始漫游过程。例如,RSSI阈值设置为-75dbm;当移动设备检测到AP的RSSI降至-76dBm时,移动设备将发起漫游,可以连接到另一个具有相同SSID且更好信号强度的AP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漫游功能可以基于IEEE 802.11r标准协议的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fastbasicservicesettransition,FT)实现。在普通的客户端切换AP的情况中,客户端必须经由重新认证和重新关联的全部过程,这会在切换AP时产生明显的中断。但是,基于802.11r标准协议的客户端漫游可以省略认证(比如开放式系统认证、WPA2–PSK认证、WPA2–802.1X认证等)过程和密钥协商过程,减少信息交互次数,从而显著减少客户端在AP间切换的间隔时间,降低漫游过程中业务数据流的延时,对用户来说不会感知到上层业务中断,尤其是对于实时无间断通讯服务(如语音或视频应用),提高了用户的上网体验。
802.11r快速漫游可以支持如下两种方式:1、基于无线(over-the-air):客户端直接与目标AP基于IEEE 802.11认证和FT认证算法进行通讯。2、基于分布系统(over-the-DS):客户端经由当前AP与目标AP进行通信。其通讯信息被封装在客户端与当前AP的FT动作数据帧中,当前AP与目标AP通过另一种不同的封装方式进行通讯,当前AP在两种封装方式之间进行转换。
除了802.11r标准外,802.11k、802.11v也是常用的无缝漫游协议。比如IEEE802.11k协议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络频谱测量规范,其制订体现了无线局域网络对频谱资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此外,802.11k标准还为无线局域网应如何进行信道选择、漫游服务以及传输功率控制提供了标准。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标准文档,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6,以STA(客户端)先与第一Wi-Fi AP建立有连接,并从第一Wi-Fi AP(原AP)漫游到第二Wi-Fi AP(目标AP)为示例,说明STA通过漫游切换AP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STA向第二Wi-Fi AP发送关联请求或FT请求,关联请求或FT请求包含了当前正在连接的第二Wi-Fi 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asicservicesetidentifier,BSSID),BSSID是AP的MAC地址。
步骤20:第二Wi-Fi AP向STA回复响应消息。
步骤30:第二Wi-Fi AP向第一Wi-Fi AP发送通知消息,通知第一Wi-Fi AP有关STA开始漫游的信息,并请求第一Wi-Fi AP转发属于漫游STA的所有缓存数据。
步骤40:第一Wi-Fi AP把所有缓存的数据转发到第二Wi-Fi AP。
步骤50:第二Wi-Fi AP会通过无线网络和STA完成关联中间过程或FT中间过程。
步骤60:STA给第二Wi-Fi AP回复另一响应消息。
如果关联失败或FT失败,STA会保持与第一Wi-Fi AP的连接,并会尝试漫游到其它目标AP上。
如果关联成功或FT成功之后,第二Wi-Fi AP会通过无线网络将这些转发过来的缓存数据发送给STA,STA收到这些数据之后会向第二Wi-Fi AP发送ACK以确认收到这些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设备检测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RSSI阈值时,移动设备就会发起漫游,切换接入与第一无线接入点具有相同SSID、密码、加密方式等的第二无线接入点。由于第二无线接入点与第一无线接入点具有相同的SSID、密码、加密方式等设置,所以移动设备漫游接入第二接入点时不需要再次鉴权。
S107,移动设备通过漫游接入第二无线接入点,移动设备与第一无线接入点断开连接,与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
移动设备漫游时,可能先与第一无线接入点断开旧链接,再与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新链接;也可能先与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新链接,后与第一无线接入点断开旧链接;还可能保持旧链接的同时建立新链接,旧链接不主动断开,等待其自主废弃。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设备可以在漫游的时候不会和第一无线接入点断开,即不会主动向第一无线接入点发送解关联或解认证报文,而直接和第二无线接入点进行链接建立。这种情况发生时,通常电子设备会维持“两个客户端的信息”,其中一个是在第一无线接入点上的“链接成功状态”的客户端,另一个则是在第二无线接入点上的“正在链接状态”的客户端。最终状态收敛后,电子设备上只有一个“链接成功状态”的移动设备,当然其可能是成功漫游至第二无线接入点的“移动设备”,也可能是没有漫游成功依然留守在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移动设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不应构成限定。
S108,电子设备关闭第一无线接入点。
可选的,在移动设备完成漫游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点后,或者检测到第一无线接入点没有任何移动设备接入时,电子设备可以删除第一无线接入点的配网信息,关闭第一无线接入点。
需要说明的是,S108并非是必需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流程可以不包含S108。
参见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700、电子设备及移动设备。无线通信系统700包括:电子设备710和移动设备720。其中,电子设备710和移动设备720可以为图2实施例中所示的电子设备200,无线通信系统700可以是图1描述的通信系统100。下面分别描述。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10可包括:处理单元711和通信单元712。
其中,处理单元711可用于提供第一无线接入点。
处理单元711还可用于为移动设备720分配网络资源。
通信单元712可用于与移动设备720通信,向移动设备发送无线信号,接受移动设备的消息。
通信单元712还可用于测量信道质量。
处理单元711还可用于提供第二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与第一无线接入点具有相同SSID、密码、加密方式。
处理单元711还可用于控制第一无线接入点降低信号强度。
可以理解的,关于电子设备710包括的各个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移动设备720可包括:通信单元721和处理单元722。
其中,通信单元721可用于与电子设备720通信,向电子设备发送消息,接收电子设备的无线信号。
通信单元721还可用于测量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处理单元722可用于发起漫游。
可以理解的,关于移动设备720包括的各个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使得在移动设备与AP无线连接的信道质量变差时,能够自动地、平滑地切换至信道质量更好的另一AP的另一信道上,提升用户体验。其中,电子设备提供有第一无线接入点,移动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无线接入点工作的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电子设备提供第二无线接入点,第二无线接入点工作在第二信道,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优于第一信道。其中,第二无线接入点可以配置与第一无线接入点相同的SSID、密码、加密方式等。然后电子设备逐渐降低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移动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RSSI阈值后,移动设备可以自动发起漫游接入第二无线接入点。在本申请中,移动设备可以利用自身漫游的特性,实现在不同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缝切换,即用户不需要手动去选择或设置切换AP,并在AP间切换时上层应用的数据传输不断链,用户对切换AP事件无感知,用户体验得到了提升。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无线通信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虽然也会经历与一个AP断开,之后连接至另一AP的过程,但由于另一AP与之前的AP两者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等所有涉及连接的因素都相同,所以上述时长非常短,持有移动设备的用户几乎感知不到。所以,对持有移动设备的用户来说,通过移动设备上网的过程没有中断,是连续的。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设备先经历与另一AP连接,后与一个AP断开的过程,这样在任一个时间点,移动设备时钟连接至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都相同的AP;即对于移动设备来说,移动设备在任意一个时间点,都连接至Wi-Fi AP,从未断开与Wi-Fi AP的连接。通过移动设备上网的过程没有中断,是连续的。
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移动设备可以在其无线链接的信道质量恶化时,自动切换到信道质量更好的链接上,保证了链接的通信质量,并且在切换时保证了数据链路不断链,实现了无缝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中,移动设备可以利用自身漫游的特性,实现在不同无线接入点间无缝切换,即在AP间切换时用户无感知,用户不需要手动去选择或设置,用户体验得到了提升。
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移动设备所在无线链接的信道质量恶化时,自动切换到信道质量更好的链接上,保证了链接的通信质量,并且在切换时保证了数据链路不断链,实现了无缝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提供第一Wi-Fi AP,所述第一Wi-Fi AP工作在第一信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AP与移动设备无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合于所述存储器;
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后,
启动第二Wi-FiAP,所述第二Wi-Fi AP的信号强度满足与所述移动设备无线连接的信号强度要求;
减小所述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
接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
响应于所述关联请求或所述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所述第二Wi-Fi AP与所述移动设备无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Wi-FiAP工作在第二信道,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Wi-Fi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相同;所述关联请求或所述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包括所述第二Wi-FiAP的MAC地址和SSI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启动所述第二Wi-FiAP后,所述第二Wi-Fi AP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小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包括:
减小所述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并且,
增大所述第二Wi-FiAP的发射功率,或者,保持所述第二Wi-FiAP的发射功率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
在所述第二Wi-Fi AP与所述移动设备无线连接后,关闭所述第一Wi-Fi AP。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小所述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接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包括:
在所述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减小至第二阈值以下后,接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阈值关联于所述移动设备发起漫游的信号接收强度RSSI阈值;
所述第一信道位于第一频段,所述第二信道位于所述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
所述信道质量由以下的至少一项指示:信道质量指示CQ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信道利用率、信道负载、传输机会TXOP、报文重传率。
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提供第一Wi-Fi AP,所述第一Wi-Fi AP工作在第一信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AP与移动设备无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后,
启动第二Wi-FiAP,所述第二Wi-Fi AP的信号强度满足与所述移动设备无线连接的信号强度要求;
减小所述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
接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
响应于所述关联请求或所述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所述第二Wi-Fi AP与所述移动设备无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Wi-FiAP工作在第二信道,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Wi-Fi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Wi-FiAP的SSID、密码和加密方式相同;所述关联请求或所述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包括所述第二Wi-FiAP的MAC地址和SSI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启动所述第二Wi-FiAP后,所述第二Wi-Fi AP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小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包括:
减小所述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并且,
增大所述第二Wi-FiAP的发射功率,或者,保持所述第二Wi-FiAP的发射功率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Wi-Fi AP与所述移动设备无线连接后,关闭所述第一Wi-Fi AP。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小所述第一Wi-Fi AP的信号强度;接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包括:
在所述第一Wi-Fi AP的发射功率减小至第二阈值以下后,接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第二Wi-Fi AP的关联请求或快速基本服务集切换机制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阈值关联于所述移动设备发起漫游的信号接收强度RSSI阈值;
所述第一信道位于第一频段,所述第二信道位于所述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
所述信道质量由以下的至少一项指示:信道质量指示CQ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信道利用率、信道负载、传输机会TXOP、报文重传率。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060023.3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339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0023.3A CN114339903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0023.3A CN114339903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9903A true CN114339903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1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0023.3A Pending CN114339903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99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2933A (zh) * 2023-04-12 2023-05-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DE102022122559A1 (de) 2022-09-06 2024-03-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Computerprogramm und Verfahren für ein Drahtlosnetzwerk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2108A (zh) * 2003-05-16 2006-06-2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根据接入点的动态的发射功率调节在无线接入网络中负载均分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98813A (zh) * 2016-03-31 2016-08-2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设备的频段切换方法及无线设备
CN107426781A (zh) * 2017-08-16 2017-12-01 深圳市中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WiFi自动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206067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接入点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180184346A1 (en) * 2015-06-09 2018-06-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requency band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9951881A (zh) * 2019-03-26 2019-06-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及路由设备
CN110401938A (zh) * 2019-08-16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高保真Wi-Fi连接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194063A (zh) * 2018-11-15 2020-05-2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Wi-Fi信道切换方法及AP设备
WO2020187238A1 (zh) * 2019-03-18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接入点的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2108A (zh) * 2003-05-16 2006-06-2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根据接入点的动态的发射功率调节在无线接入网络中负载均分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184346A1 (en) * 2015-06-09 2018-06-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requency band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5898813A (zh) * 2016-03-31 2016-08-2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设备的频段切换方法及无线设备
WO2017206067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接入点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7426781A (zh) * 2017-08-16 2017-12-01 深圳市中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WiFi自动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94063A (zh) * 2018-11-15 2020-05-2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Wi-Fi信道切换方法及AP设备
WO2020187238A1 (zh) * 2019-03-18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接入点的方法及终端
CN109951881A (zh) * 2019-03-26 2019-06-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及路由设备
CN110401938A (zh) * 2019-08-16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高保真Wi-Fi连接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22559A1 (de) 2022-09-06 2024-03-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Computerprogramm und Verfahren für ein Drahtlosnetzwerk
CN116112933A (zh) * 2023-04-12 2023-05-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112933B (zh) * 2023-04-12 2023-08-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3662B2 (en) Concurrent operation in multipl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180310216A1 (en) Method of Multi-Radio Interworking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767119B1 (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8868075B2 (en) Modular cell phone for fixed mobile convergence
US20050025181A1 (en) Service advisor
JP7246394B2 (ja) 低電力高速スマートスキャニングのための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565426A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52655A (zh) 切换接入点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16153656A1 (en) Selection of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750480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processor,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9332589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wireless transceiver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20180376467A1 (en) Extension of beacon request/report mechanism for spatial reuse
US20100246461A1 (en) Power saving method for wireless access point
US20170064619A1 (en) Selective wlan scanning operations during sco calls
US1068177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218820A1 (zh) 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339903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EP4125225A1 (en) Wireless network discovery using a mimo transceiver
EP1883186B1 (en) Using multiple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es for WIFI handover
US110577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hanging connection in wireless LAN
WO2023011424A1 (zh) 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23207732A1 (zh) 漫游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WO2022017265A1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5344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295828B2 (en) Mobile termi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search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base station searching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