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22260B -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2260B
CN114222260B CN202111641864.8A CN202111641864A CN114222260B CN 114222260 B CN114222260 B CN 114222260B CN 202111641864 A CN202111641864 A CN 202111641864A CN 114222260 B CN114222260 B CN 114222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public key
short message
target
pe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18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22260A (zh
Inventor
房宝龙
杨海涛
殷秀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w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w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w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w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18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22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22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2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22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2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04W12/03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of the user plane, e.g. user's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1Key generation or deriv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包括: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获取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确定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传输目标加密短信至接收方的接收终端。本申请中,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可以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并传输,保证了短信传输的安全性;此外,整个公钥生成过程简便且安全性高,进一步保证了短信传输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用户在传输短信的过程中,存在误操作使得短信信息泄露的问题,比如将短信发送给错误接收人,或被其他用户随意查看短信信息等,使得用户的短信传输安全性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短信传输的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如何提高短信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
获取所述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
确定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所述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基于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所述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
传输所述目标加密短信至所述接收方的接收终端。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包括:
发送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至所述软件客户端对应的软件服务器;
接收所述软件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接收方的扩展公钥;
基于预先从所述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所述预设公钥基及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
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所述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
优选的,所述基于预先从所述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所述预设公钥基及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之前,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储有所述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预设公钥基;
若未存储有所述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预设公钥基,则向所述软件服务器进行账户注册,注册成功并登录后,存储所述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预设公钥基。
优选的,所述预设公钥基包括8*8的公钥生成矩阵。
优选的,所述扩展公钥包括基于SM2算法生成的公钥。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包括:
获取目标加密短信;
确定所述接收终端对应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其中,所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及所述接收方的扩展私钥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私钥基生成;
基于所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对所述目标加密短信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短信;
其中,所述目标加密短信包括基于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所述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后得到的目标加密短信;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所述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接收终端对应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包括:
接收输入的目标密保口令;
通过密钥派生算法,基于所述目标密钥口令生成目标对称密钥;
基于所述目标对称密钥对预先加密的所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所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所述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第一加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所述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传输所述目标加密短信至所述接收方的接收终端。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任一所述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所述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包括: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获取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确定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传输目标加密短信至接收方的接收终端。本申请中,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可以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并传输,保证了短信传输的安全性;此外,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且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整个公钥生成过程简便且安全性高,进一步保证了短信传输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解决了相应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
实际应用中,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可以先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具体的,可以在用户的操作下,将用户输入的短信信息作为目标短信,目标短信的类型及内容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此外,终端可以为用户的手机等。
步骤S102:获取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
实际应用中,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在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之后,便可以获取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比如可以在用户点击发送终端中存储的接收方的存储信息之后,根据用户点击的接收方的存储信息来确定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等,以便后续基于该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比如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可以为接收方的手机号、接收方的用户ID等,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03:确定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实际应用中,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在获取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之后,便可以确定接收方的用户公钥,且本申请中,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且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的原理可以参阅现有技术,比如可以通过组合公钥标识算法来调用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等;此外,由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所以接收方的标识公钥独属于该接收方,保证了接收方的标识公钥的专有性;再者,在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将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进行拼接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也可以将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的异或结果作为接收方的标识公钥等,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04: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
步骤S105:传输目标加密短信至接收方的接收终端。
实际应用中,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在确定接收方的用户公钥之后,便可以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并传输目标加密短信至接收方的接收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方的接收终端接收到目标加密短信之后,接收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在检测到接收终端收到加密短信后,需确定接收终端对应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且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及接收方的扩展私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私钥基生成;并基于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对目标加密短信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短信,之后可以直接显示目标短信,也可以借助终端的短信功能来显示目标短信等。也即本申请中,用户密钥(用户私钥、用户公钥)均是由对应的标识密钥(标识公钥、标识私钥)和扩展密钥(扩展公钥、扩展私钥)组合而成,且标识密钥由用户标识信息及密钥基(公钥基、私钥基)生成。此外,在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密钥基包括8*8的密钥生成矩阵,比如公钥基为8*8的公钥生成矩阵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借助8*8的密钥生成矩阵快速生成标识密钥,另一方面,又可以借助标识密钥和扩展密钥的组合来保证最终生成的用户密钥的多样性。再者,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扩展公钥可以包括基于SM2算法生成的公钥等。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包括: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获取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确定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传输目标加密短信至接收方的接收终端。本申请中,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可以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并传输,保证了短信传输的安全性;此外,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且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整个公钥生成过程简便且安全性高,进一步保证了短信传输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中,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在确定接收方的用户公钥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基于用户公钥的生成原理来生成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在此过程中,需发送接收方的标识信息至软件客户端对应的软件服务器,接收软件服务器返回的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扩展公钥,基于预先从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预设公钥基及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用户公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是发送接收方的标识信息至软件客户端对应的软件服务器,并接收软件服务器返回的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扩展公钥,所以本实施例需接收方的软件客户端预先与软件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比如接收方的软件客户端预先在软件服务器上注册,并且软件服务器生成接收方的扩展公钥并存储;而发送方的软件客户端也需要与软件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来获取所需的公钥基、扩展公钥等信息,比如发送方的软件客户端也需预先在软件服务器上注册等,所以发送方的软件客户端与接收方的软件客户端是对等的。
此外,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接收方的用户公钥还可以直接由软件服务器生成等,此时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在发送接收方的标识信息至软件服务器之后,便可以直接接收软件服务器生成的接收方的用户公钥等,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然而,对于用户私钥,为了避免私钥基泄露引发安全风险,用户私钥可以直接由软件服务器生成,此时,软件客户端将用户标识信息发送给软件服务器之后,软件服务器直接应用私钥基及用户标识信息生成用户的标识私钥,并生成与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扩展私钥,最后将用户的标识私钥与用户的扩展私钥进行组合便可生成用户私钥,最后软件服务器再将用户私钥传输给软件客户端使用即可,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软件服务器还可以将用户的标识私钥传输给软件客户端进行存储、使用等,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应用场景中,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在基于预先从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预设公钥基及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之前,还可以先判断是否存储有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若未存储有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则向软件服务器进行账户注册,注册成功并登录后,存储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也即软件客户端与软件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的话,需预先在软件服务器上进行注册并登录,注册及登录的相应流程可以参阅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目标加密短信。
步骤S202:确定接收终端对应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及接收方的扩展私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私钥基生成。
具体应用场景中,接收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在获取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比如在接收到软件服务器生成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之后,为了保证接收方的用户私钥的安全性,可以预先对接收方的用户私钥进行加密存储,比如可以先接收输入的目标密保口令,通过密钥派生算法,基于目标密钥口令生成目标对称密钥,基于目标对称密钥对接收方的用户私钥进行解密,得到加密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并存储,相应的,在确定接收终端对应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的过程中,可以接收输入的目标密保口令;通过密钥派生算法,基于目标密钥口令生成目标对称密钥;基于目标对称密钥对预先加密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不难理解,当用户在解密阶段输入的密保口令与在加密阶段输入的密保口令不同时,生成的目标对称密钥不同,便无法对加密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进行解密来得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也即可以借助密保口令来保护用户私钥的安全性。
此外,在软件客户端从软件服务器上获取用户的私钥信息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用户的私钥信息的安全性,软件客户端可以生成第一对称密钥,用软件服务器的系统公钥对第一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密钥,传输第一加密密钥至软件服务器;软件服务器接收到第一加密密钥后,使用自身的系统私钥解密第一加密密钥得到第一对称密钥,之后应用第一对称密钥对生成的标识私钥及用户私钥进行加密,得到私钥加密结果并传输给软件客户端;软件客户端再应用第一对称密钥对私钥加密结果进行解密,得到相应的标识私钥及用户私钥,以此来安全的从软件服务器处接收用户的私钥信息。
步骤S203:基于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对目标加密短信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短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接收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的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的相应描述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
第二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13,用于确定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第一加密模块14,用于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
第一传输模块15,用于传输目标加密短信至接收方的接收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第一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接收方的标识信息至软件客户端对应的软件服务器;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软件服务器返回的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扩展公钥;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基于预先从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预设公钥基及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用户公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还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第一生成单元基于预先从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预设公钥基及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之前,判断是否存储有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若未存储有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则向软件服务器进行账户注册,注册成功并登录后,存储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预设公钥基包括8*8的公钥生成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信传输系统,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扩展公钥包括基于SM2算法生成的公钥。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应用于接收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可以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目标加密短信;
第二确定模块22,用于确定接收终端对应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及接收方的扩展私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私钥基生成;
第一解密模块23,用于基于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对目标加密短信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短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应用于接收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第二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输入的目标密保口令;
第三生成单元,用于通过密钥派生算法,基于目标密钥口令生成目标对称密钥;
第一解密单元,用于基于目标对称密钥对预先加密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均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具有的对应效果。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存储器2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
获取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
确定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
传输目标加密短信至接收方的接收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存储器2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发送接收方的标识信息至软件客户端对应的软件服务器;接收软件服务器返回的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扩展公钥;基于预先从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预设公钥基及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用户公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存储器2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基于预先从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预设公钥基及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之前,判断是否存储有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若未存储有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则向软件服务器进行账户注册,注册成功并登录后,存储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存储器2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预设公钥基包括8*8的公钥生成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存储器2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扩展公钥包括基于SM2算法生成的公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存储器2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目标加密短信;
确定接收终端对应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及接收方的扩展私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私钥基生成;
基于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对目标加密短信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短信;
其中,目标加密短信包括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后得到的目标加密短信;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存储器2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接收输入的目标密保口令;通过密钥派生算法,基于目标密钥口令生成目标对称密钥;基于目标对称密钥对预先加密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中还可以包括:与处理器202连接的输入端口203,用于传输外界输入的命令至处理器202;与处理器202连接的显示单元204,用于显示处理器202的处理结果至外界;与处理器202连接的通信模块205,用于实现短信传输设备与外界的通信。显示单元204可以为显示面板、激光扫描使显示器等;通信模块205所采用的通信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移动高清链接技术(HML)、通用串行总线(USB)、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无线连接:无线保真技术(WiFi)、蓝牙通信技术、低功耗蓝牙通信技术、基于IEEE802.11s的通信技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
获取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
确定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
传输目标加密短信至接收方的接收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发送接收方的标识信息至软件客户端对应的软件服务器;接收软件服务器返回的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扩展公钥;基于预先从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预设公钥基及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用户公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基于预先从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预设公钥基及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之前,判断是否存储有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若未存储有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则向软件服务器进行账户注册,注册成功并登录后,存储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预设公钥基包括8*8的公钥生成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扩展公钥包括基于SM2算法生成的公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目标加密短信;
确定接收终端对应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其中,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及接收方的扩展私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私钥基生成;
基于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对目标加密短信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短信;
其中,目标加密短信包括基于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后得到的目标加密短信;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接收输入的目标密保口令;通过密钥派生算法,基于目标密钥口令生成目标对称密钥;基于目标对称密钥对预先加密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
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等短信传输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相关部分的说明请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等短信传输方法中对应部分的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技术方案实现原理一致的部分并未详细说明,以免过多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
获取所述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
确定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所述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基于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所述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
传输所述目标加密短信至所述接收方的接收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包括:
发送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至所述软件客户端对应的软件服务器;
接收所述软件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接收方的扩展公钥;
基于预先从所述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所述预设公钥基及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
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所述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先从所述软件服务器处获取的所述预设公钥基及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之前,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储有所述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预设公钥基;
若未存储有所述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预设公钥基,则向所述软件服务器进行账户注册,注册成功并登录后,存储所述软件服务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预设公钥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公钥基包括8*8的公钥生成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公钥包括基于SM2算法生成的公钥。
6.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包括:
获取目标加密短信;
确定所述接收终端对应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其中,所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及所述接收方的扩展私钥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私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私钥基生成;
基于所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对所述目标加密短信进行解密,得到目标短信;
其中,所述目标加密短信包括基于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所述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后得到的目标加密短信;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所述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接收终端对应的接收方的用户私钥,包括:
接收输入的目标密保口令;
通过密钥派生算法,基于所述目标密保口令生成目标对称密钥;
基于所述目标对称密钥对预先加密的所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所述接收方的用户私钥。
8.一种对等短信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终端中的软件客户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目标短信;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短信对应的接收方的标识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其中,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及所述接收方的扩展公钥生成,所述接收方的标识公钥基于所述接收方的标识信息及预设公钥基生成;
第一加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接收方的用户公钥对所述目标短信进行加密,得到目标加密短信;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传输所述目标加密短信至所述接收方的接收终端。
9.一种对等短信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111641864.8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222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864.8A CN114222260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864.8A CN114222260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2260A CN114222260A (zh) 2022-03-22
CN114222260B true CN114222260B (zh) 2023-03-24

Family

ID=80706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1864.8A Active CN114222260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2226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9800B (zh) * 2011-05-23 2015-03-04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安全加密协处理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芯片
CN103179514B (zh) * 2011-12-22 2016-05-18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敏感信息的手机安全群分发方法和装置
CN105450395A (zh) * 2015-12-30 2016-03-30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加解密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846296B (zh) * 2018-07-12 2021-03-19 深圳市雷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的加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216592B2 (en) * 2018-08-02 2022-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ryptographic key expansion
CN109194474A (zh) * 2018-09-26 2019-01-11 北京第视频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2260A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4937B (zh) 基于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7295011B (zh) 网页的安全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3346998B (zh) 密钥更新及文件共享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684129B (zh) 数据备份恢复方法、存储介质、加密机、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12702318A (zh) 一种通讯加密方法、解密方法、客户端及服务端
CN113067823B (zh) 邮件用户身份认证和密钥分发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0166489B (zh) 一种物联网中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CN103701596A (zh) 文件访问及响应文件访问请求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483678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08667784B (zh) 互联网身份证核验信息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JP2018523360A (ja) 安全なsms通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4499837B (zh) 一种报文防泄露方法、装置、系统和设备
JP2020513169A (ja) 装置認証キーを利用したデータ暗号化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4173294A (zh) 一种非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7041956A (zh) 通信认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68878B (zh) 信息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478552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97597B (zh) 一种账户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171377B1 (ko) 로그인 제어 방법
CN114222260B (zh) 一种对等短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241341B (zh) 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528230A (zh) 验证码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可信服务系统
CN116055141A (zh) 数据安全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650181A (zh) 电子邮件加解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49036B (zh) 数据加密方法、装置及数据加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