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0244B - 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0244B
CN114090244B CN202111356744.3A CN202111356744A CN114090244B CN 114090244 B CN114090244 B CN 114090244B CN 202111356744 A CN202111356744 A CN 202111356744A CN 114090244 B CN114090244 B CN 114090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orchestrator
target
computing power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67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0244A (zh
Inventor
李建飞
曹畅
庞冉
张帅
何涛
张伦泳
冯立华
唐雄燕
李红五
马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67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0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0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02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5951 priority patent/WO202308760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0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0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6Support for shared access to files; File shar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11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s being hardware resources other than CPUs, Servers and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6Message passing systems or structures, e.g. queu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服务编排方法无法为算力资源进行服务编排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编排器,第一编排器归属于包括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的服务编排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算力资源时,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区域等级不同或者归属的运营主体不同;向请求端发送目标业务路径。

Description

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大数据、群体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项通用的技术。算力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平台,直接影响着人工智能业务的应用与部署。随着算力和网络的结合越来约紧密,算力网络的研究也成为了近期炙手可热的研究话题。
算力资源是将计算单元和计算能力嵌入网络,实现云、网、边、端、业的高效协同,提高计算资源利用率。在获取算力资源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服务节点,才能保证算力资源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提供给用户安全、快速、稳定的算力资源。
目前,现有的服务编排方法采用分层编排的思想实现对用户/租户的算力分配、网络连接及应用部署。一层是靠近计算节点所在区域部署的区域算力网络编排模块,另一层是在区域算力网络编排模块之上的负责全局端到端算力网络编排的端到端算力网络编排模块。
但是,现有的端到端算力网络编排模块拥有整个网络的全局视图,所有信息都上报到端到端算力网络编排模块,造成编排器计算臃肿,无法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出现无法编排业务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编排器,第一编排器归属于包括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的服务编排系统,每个编排器都在具有编排自身域内服务的能力,只有在自身域内无法满足的情况才上报,解决了现有的服务编排方法中,当端到端算力网络编排模块出问题,则出现无法编排业务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服务编排系统,包括:一个编排器或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
每个编排器用于对算力资源网络进行服务编排;
每个编排器还用于储存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算力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和提供的服务信息。
可选的,每个编排器包括:算网编排模块和算网存储模块;
算网编排模块用于对算力资源网络进行服务编排;
算网存储模块用于储存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算力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和提供的服务信息。
可选的,每个编排器还包括:策略管理模块;策略管理模块用于决策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业务路径以及决策选择提供服务的算力资源池。
可选的,第一编排器决策第一编排器对应的服务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或向关联的目标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第一编排器为接收到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的编排器。
可选的,请求端为用户设备。
可选的,请求端为无法满足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的编排器。
可选的,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按照区域等级划分。
可选的,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按照预设规则划分;预设规则包括:行政区域、逻辑区域、物理区域、网络规模、服务资源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包括地区编排器和运营主体编排器;运营主体编排器与地区编排器归属于同一个网络或者归属于不同网络。
可选的,当运营主体编排器与地区编排器归属于同一个网络时,运营主体编排器和地区编排器按照区域等级依次包括:地区编排器和运营主体编排器。
可选的,地区编排器按照区域等级包括N级编排器;N为正整数;N级编排器至少包括与用户设备相连的编排器;不同地区编排器的区域等级的等级数量相同或者不同;不同地区编排器的N级编排器的编排器数量相同或者不同。
可选的,N级编排器包括:第一级编排器、第二级编排器和第三级编排器。
可选的,第一级编排器用于接收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决策第一级编排器对应的服务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或向上级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第一级编排器对应于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第一级网络。
可选的,第一级网络包括算力资源网络中的接入层和/或汇聚层。
可选的,第二级编排器和第三级编排器均用于接收下一级编排器或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决策第二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或第三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或向上级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第二级编排器和第三级编排器对应于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第二级网络。
可选的,第二级网络包括算力资源网络中的城域网和/或骨干网。
可选的,第一级编排器、第二级编排器和第三级编排器均包括:网络管理模块、算力管理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编排模块、服务请求上报模块和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
可选的,网络管理模块、算力管理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编排模块、服务请求上报模块和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中的任意M个模块均集成在一个级编排器的集成模块中;M为大于1,且小于7的整数。
可选的,当网络管理模块为第一级编排器的网络管理模块时,网络管理模块用于收集管理第一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第一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由第一级网络的关键网络设备组成;关键网络设备包括连接资源池的网络设备、连接客户端的网络设备、连接其他域网络的网络设备。
可选的,当网络管理模块为第二级编排器或第三级编排器的网络管理模块时,网络管理模块用于收集管理第二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第二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由第二级网络的关键网络设备组成。
可选的,每个编排器中的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每个编排器对应的网络层级中的算力资源。
可选的,当算力管理模块为第一级编排器的算力管理模块时,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第一级网络的中的算力资源。
可选的,当算力管理模块为第二级编排器或第三级编排器的算力管理模块时,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第二级网络的中的算力资源。
可选的,区域服务数据库包括算力资源池可提供的服务信息;区域服务数据库还用于存储网络拓扑图、算力资源拓扑图、服务请求的历史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当服务编排模块为第一级编排器的服务编排模块时,服务编排模块用于接收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决策第一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
可选的,当服务编排模块为第二级编排器或第三级编排器的服务编排模块时,服务编排模块用于接收下一级编排器或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决策第二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或第三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
可选的,服务请求上报模块用于当无法满足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时,向上级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
可选的,每个编排器中的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发布每个编排器对应的算力资源池中的网络可共享的服务;可共享的服务用于向每个编排器对应的运营主体中的各级网络提供服务;可共享的服务还用于向除每个编排器对应的运营主体以外的其他运营主体中的各级网络提供服务。
可选的,当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为第一级编排器的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时,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向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第一级网络可共享的服务。
可选的,当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为第二级编排器或第三级编排器的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时,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向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第二级网络可共享的服务。
可选的,运营主体编排器用于协商多个运营主体联合提供服务。
可选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包括:服务消息发布模块、服务消息接收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承接决策模块、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和服务指令下发模块。
可选的,服务消息发布模块、服务消息接收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承接决策模块、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和服务指令下发模块中的任意M个模块均集成在运营主体编排器的集成模块中;M为大于1,且小于7的整数。
可选的,服务消息发布模块用于定时向其他运营主体发布运营主体编排器对应的运营主体提供共享的服务信息。
可选的,服务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他运营主体发布的提供共享的服务信息。
可选的,服务数据库用于存储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的服务信息和其他运营主体发布的可共享的服务请求。
可选的,服务承接决策模块用于决策是否承接其他运营主体的服务请求。
可选的,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编排器的标识及提供的服务列表;
可选的,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还用于记录上报请求的下一级编排器的信息。
可选的,服务指令下发模块用于:若承接为其他运营主体提供服务,则将需要提供服务的信息发给提供服务的编排器。
可选的,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的服务资源类型不同,或服务能力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资源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能力不同。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服务编排方法,应用于第一编排器,第一编排器归属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服务编排系统;服务编排方法包括:
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
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算力资源时,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目标编排器为与第一编排器相互关联的编排器;
向请求端发送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服务编排方法还包括:
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获取请求端与本地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一业务路径,并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多个算力资源、且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多个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多个算力资源一一对应的多个业务路径;多个业务路径的路径顺序与第一请求消息请求的多个算力资源所需的算力服务的服务顺序相同。
可选的,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和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节点;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节点和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服务编排方法还包括:
向请求端发送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算网服务入口信息;算网服务入口信息包括:本地算力资源池的地址信息、本地算力资源池的路由信息、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R I、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和本地算力资源池的全称域名FQDN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服务编排方法还包括:
向请求端发送授权信息。
可选的,当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归属于同一运营主体,且目标编排器对应的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包括:
向目标编排器发送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二请求消息;
接收目标编排器发送的请求端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二业务路径,并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服务编排方法还包括:
向目标编排器发送请求端的身份信息。
可选的,当算力资源包括第一算力资源和第二算力资源、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一算力资源、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二算力资源时,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包括:
将第一业务路径和第二业务路径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一算力资源、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二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
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服务编排方法还包括:
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根据服务顺序,确定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包括:
从第一请求消息中提取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并将提取到的服务顺序确定为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不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包括:
根据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的节点信息,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该服务编排方法还包括:对第一请求消息中所需的服务拆分成有序的子任务,并确定为子任务提供服务的算力资源池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编排器和目标算力资源池对应的第二编排器归属于不同运营主体时,目标编排器包括: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编排器;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包括:
通过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向第二编排器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一运营主体为第一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第二运营主体为第二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
接收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发送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三业务路径和第四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为第一运营主体与第二运营主体之间的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包括: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第三业务路径为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业务路径;第四业务路径为请求端与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之间的业务路径;
将第一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三业务路径和第四业务路径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中间节点;
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三中间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区域等级不同,或者归属的运营主体不同。
可选的,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服务资源类型不同,或服务能力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资源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能力不同。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服务编排装置,应用于第一编排器,第一编排器归属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服务编排系统;述服务编排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
处理单元,用于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算力资源时,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目标编排器为与第一编排器相互关联的编排器;
发送单元,用于向请求端发送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服务编排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
获取单元,用于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获取请求端与本地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一业务路径,并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多个算力资源、且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多个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多个算力资源一一对应的多个业务路径;多个业务路径的路径顺序与第一请求消息请求的多个算力资源所需的算力服务的服务顺序相同。
可选的,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和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节点;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节点和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请求端发送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算网服务入口信息;算网服务入口信息包括:本地算力资源池的地址信息、本地算力资源池的路由信息、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和本地算力资源池的全称域名FQDN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请求端发送授权信息。
可选的,当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归属于同一运营主体,且目标编排器对应的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向目标编排器发送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二请求消息;
接收目标编排器发送的请求端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二业务路径,并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目标编排器发送请求端的身份信息。
可选的,当算力资源包括第一算力资源和第二算力资源、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一算力资源、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二算力资源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第一业务路径和第二业务路径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一算力资源、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二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
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服务顺序,确定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从第一请求消息中提取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并将提取到的服务顺序确定为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不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的节点信息,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处理单元,还用于对第一请求消息中所需的服务拆分成有序的子任务,并确定为子任务提供服务的算力资源池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编排器和目标算力资源池对应的第二编排器归属于不同运营主体时,目标编排器包括: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编排器;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向第二编排器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一运营主体为第一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第二运营主体为第二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
接收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发送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三业务路径和第四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为第一运营主体与第二运营主体之间的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包括: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第三业务路径为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业务路径;第四业务路径为请求端与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之间的业务路径;
将第一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三业务路径和第四业务路径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中间节点;
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三中间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区域等级不同,或者归属的运营主体不同。
可选的,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服务资源类型不同,或服务能力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资源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能力不同。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服务编排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服务编排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服务编排装置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
该服务编排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一部分装置,例如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接收、确定、分流上述服务编排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该芯片系统包括芯片,也可以包括其他分立器件或电路结构。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第一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其中,第一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与服务编排装置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服务编排装置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中,上述服务编排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发明类似,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上述任一方面,本申请中,在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后,第一编排器可以查询本地算力资源池是否可以提供算力资源。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算力资源时,第一编排器可以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并向请求端发送目标业务路径。由于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区域等级不同或者归属的运营主体不同,因此,本申请可以在第一编排器无法获取算力资源的情况下,从其他区域等级的编排器或者其他运营主体的编排器中获取算力资源。这样一来,每个编排器都在具有编排自身域内服务的能力,只有在自身域内无法满足的情况才上报,解决了现有的服务编排方法中,当端到端算力网络编排模块出问题,则出现无法编排业务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编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域编排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省分/地市级编排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营主体编排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服务编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服务编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编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服务编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编排方法的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服务编排方法的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服务编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服务编排方法的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服务编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编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如背景技术所描述,算力资源是将计算单元和计算能力嵌入网络,实现云、网、边、端、业的高效协同,提高计算资源利用率。在获取算力资源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服务节点,才能保证算力资源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提供给用户安全、快速、稳定的算力资源。因此,如何为算力资源进行服务编排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编排方法,包括:在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后,第一编排器可以查询本地算力资源池是否可以提供算力资源。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算力资源时,第一编排器可以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并向请求端发送目标业务路径。由于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区域等级不同或者归属的运营主体不同,因此,本申请可以在第一编排器无法获取算力资源的情况下,从其他区域等级的编排器或者其他运营主体的编排器中获取算力资源。这样一来,每个编排器都在具有编排自身域内服务的能力,只有在自身域内无法满足的情况才上报,解决了现有的服务编排方法中,当端到端算力网络编排模块出问题,则出现无法编排业务的技术问题。
该服务编排方法适用于服务编排系统。图1A示出了该服务编排系统100的两种结构。
可选的,该服务编排系统100可以仅包括一个编排器。
可选的,如图1A中的(1)所示,该服务编排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其中,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包括:地区编排器和运营主体编排器。
可选的,如图1A中的(2)所示,该服务编排系统100包括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
其中,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可以按照预设规则划分。
其中,预设规则包括:行政区域、逻辑区域、物理区域、网络规模、服务资源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包括地区编排器和运营主体编排器;运营主体编排器与所述地区编排器归属于同一个网络或者归属于不同网络。
可选的,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按照区域等级依次包括:地区编排器和N层的运营主体编排器。
其中,运营主体编排器可以是运营商编排器,也可以是独立的运营主体的编排器,还可以是其他运营主体编排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运营主体编排器与地区编排器归属于同一个网络时,运营主体编排器和地区编排器按照区域等级依次包括:地区编排器和运营主体编排器。
当运营主体编排器与地区编排器不归属于同一个网络时,独立的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不参与到任何一种分级划分中。
示例性的,A公司的运营主体编排器专业提供服务B。A公司是一个互联网企业。A公司的运营主体编排器,与电信运营商的各级编排器均可建立关联关系。且相互间没有分级对应关系。即不能说A公司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对应到某个电信运营商的运营商级编排器,也不能说A公司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对应到某个地市级编排器。
同样的A公司的运营主体编排器,也不对应任意一个级别的网络。
可选的,地区编排器按照区域等级包括N级编排器;N为正整数;N级编排器至少包括与用户设备相连的编排器;不同地区编排器的区域等级的等级数量相同或者不同;不同地区编排器的N级编排器的编排器数量相同或者不同。
可选的,N级编排器按照区域等级依次包括:N+3层的区域编排器、N+2层的地市级编排器和N+1层的省分级编排器。
其中,区域编排器为第一级编排器(与第一级网络对应),可以直接连接用户设备。
地市编排器为第二级编排器(与第二级网络对应)。第二级编排器为网络传输的中间部分,不会直接连接用户设备。
省分编排器为第三级编排器。省分编排器可以为某个运营商的最高级的编排器,与其他运营商交互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编排器可以是区域级编排器、地市级编排器或省分级编排器中的任意一个编排器。
需要说明的是,当通信网络中的每个级别的编排器(例如是区域级编排器、地市级编排器或省分级编排器)的数量为多个时,下述关于每个编排器的执行主体的描述,均为该通信网络下的任意一个编排器的执行主体的描述。
示例性的,当区域级编排器的数量为多个时,区域级编排器用于接收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即为每个区域级编排器用于接收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
其中,区域级编排器用于接收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决策区域级编排器对应的服务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或向上级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区域级编排器对应于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第一级网络。可选的,第一级网络包括算力资源网络中的接入层和/或汇聚层。
地市级编排器和省分级编排器均用于接收下一级编排器或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决策地市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或省分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或向上级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地市级编排器和省分级编排器对应于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第二级网络。
可选的,第二级网络包括算力资源网络中的城域网和/或骨干网。
区域级编排器、地市级编排器和省分级编排器均包括:网络管理模块、算力管理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编排模块、服务请求上报模块和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
可选的,网络管理模块、算力管理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编排模块、服务请求上报模块和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中的任意M个模块均集成在一个级编排器的集成模块中;M为大于1,且小于7的整数。
可选的,当网络管理模块为区域级编排器的网络管理模块时,网络管理模块用于收集管理第一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
其中,第一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由第一级网络的关键网络设备组成;关键网络设备包括连接资源池的网络设备、连接客户端的网络设备、连接其他域网络的网络设备。
可选的,当网络管理模块为地市级编排器或省分级编排器的网络管理模块时,网络管理模块用于收集管理第二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
其中,第二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由所述第二级网络的关键网络设备组成。
可选的,每个编排器中的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每个编排器对应的网络层级中的算力资源。
可选的,当算力管理模块为区域级编排器的算力管理模块时,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第一级网络的中的算力资源。
可选的,当算力管理模块为地市级编排器或省分级编排器的算力管理模块时,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第二级网络的中的算力资源。
可选的,区域服务数据库包括算力资源池可提供的服务信息;区域服务数据库还用于存储网络拓扑图、算力资源拓扑图、服务请求的历史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当服务编排模块为区域级编排器的服务编排模块时,服务编排模块用于接收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决策区域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
可选的,当服务编排模块为地市级编排器或省分级编排器的服务编排模块时,服务编排模块用于接收下一级编排器或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决策地市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或省分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
可选的,服务请求上报模块用于当无法满足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时,向上级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
可选的,每个编排器中的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发布每个编排器对应的算力资源池中的网络可共享的服务;可共享的服务用于向每个编排器对应的运营主体中的各级网络提供服务;可共享的服务还用于向除每个编排器对应的运营主体以外的其他运营主体中的各级网络提供服务。
可选的,当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为区域级编排器的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时,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向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第一级网络可共享的服务。
可选的,当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为地市级编排器或省分级编排器的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时,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向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第二级网络可共享的服务。
可选的,运营主体编排器用于协商多个运营主体联合提供服务。
可选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包括:服务消息发布模块、服务消息接收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承接决策模块、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和服务指令下发模块。
可选的,服务消息发布模块、服务消息接收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承接决策模块、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和服务指令下发模块中的任意M个模块均集成在运营主体编排器的集成模块中;M为大于1,且小于7的整数。
可选的,服务消息发布模块用于定时向其他运营主体发布运营主体编排器对应的运营主体提供共享的服务信息。
可选的,服务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他运营主体发布的提供共享的服务信息。
可选的,服务数据库用于存储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的服务信息和其他运营主体发布的可共享的服务请求。
可选的,服务承接决策模块用于决策是否承接其他运营主体的服务请求。
可选的,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编排器的标识及提供的服务列表;
可选的,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还用于记录上报请求的下一级编排器的信息。
可选的,服务指令下发模块用于:若承接为其他运营主体提供服务,则将需要提供服务的信息发给提供服务的编排器。
具体的,区域级编排器是指能够直接接收用户请求的编排器,即图1A的(2)中所示N+3层的编排器,对应于网络域中第一级网络,区域级编排器接收用户提出的服务请求,并决策是否本地提供服务或向上级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
图1B示出了区域编排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区域编排器中包含网络管理模块、算力管理模块、区域服务数据库、服务编排模块、服务请求上报模块和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
其中,网络管理模块用于收集管理接入或汇聚层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逻辑抽象拓扑只包含连接用户和连接算力资源的边缘网络节点。
其中,网络拓扑为至少包含所管辖区域的连接用户的节点和连接算力资源的节点。
具体的,网络管理模块至少包含网络拓扑管理功能和转发路径计算功能。网络拓扑管理功能用于存储网络拓扑信息,并将网络边界节点抽象出来,上报给服务编排模块。转发路径计算功能用于基于服务编排模块计算的业务路径结果,计算网络边界节点间实际转发路径,并生成配置信息下发给相应的网元。
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接入和汇聚层网络中的算力资源,包括算力资源的可提供的服务类型、算力类型、存储大小等。算力资源管理信息至少包含可提供的服务、及该管理资源所连接网络设备信息。
具体的,算力管理模块至少包含算力资源管理功能和算力服务配置功能。算力资源管理功能用于管理本地算力资源,并上报服务编排器算力资源所在的网络位置以及可提供的服务信息。算力服务配置功能用于根据编排器计算的业务路径结果,配置并服务相关算力服务。
区域服务数据库用于存储网络管理模块获取的网络拓扑图、算力管理模块获取的算力资源拓扑图、用户服务请求历史信息等。
服务编排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提出的服务请求,并根据服务数据库决策是否为提供用户需要的服务。若提供服务,则向请求端发送业务路径,否则上报上一级的编排器。
这里业务路径指为用户提供服务所经过的网络边缘节点及提供服务的有序的算力资源池列表。接收上一级编排器所下发的城域网或骨干业务路径,N+1级业务路径,并根据该路径计算本编排器域内从用户请求到与上一级编排器连接的网络节点之间的路径,生成最终的业务路径,即N+3级业务路径。
具体的,服务编排模块中至少包含算网拓扑管理功能和业务路径计算功能。算网拓扑管理功能用于存储抽象逻辑网络边界节点信息,网络边界节点为连接用户的节点、连接算力资源的节点、连接其它网络域的节点。存储算力信息,包括可提供的服务。业务路径计算功能用于基于算网拓扑信息计算从用户接入点到所需服务点的网络边界节点。
服务请求上报模块用于当服务编排模块不能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时,将服务请求信息上报给上一级编排器。服务请求信息至少包括:用户所需的服务类型、区域编排器ID。
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向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本区域可供其他运营主体共享的服务。
地市级编排器或省分级编排器,即图1A中的(2)所示N+1层或N+2层的编排器,对应于网络中城域网或骨干网,用于接收下一级编排器上报的服务请求,并决策是否能提供用户所需的服务或向上一级的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
可选的,省分级编排器也可以是大区级编排器。
图1C示出了省分/地市级编排器的结构示意图。地市级或省分级编排器的功能类似,但是由于所属的网络不同,所以可能需要分成多个层级。如图1C所示,省分/地市级编排器中包含服务请求上报模块、服务编排模块、网络管理模块、算力管理模块、省分/地市级服务数据库、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和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
其中,网络管理模块用于收集管理城域网或骨干网络逻辑抽象拓扑,逻辑抽象拓扑中包含连接接入或汇聚层网络的边缘网络节点,以及连接算力资源的网络节点。
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骨干网络或城域网中的算力资源,包括算力资源的可提供的服务类型、算力类型、存储大小等。算力资源管理信息至少包含可提供的服务、及该管理资源所连接网络设备信息。
省分/地市级服务数据库用于存储网络管理模块获取的网络拓扑图、算力管理模块获取的算力资源拓扑图、所能提供的服务数据信息等。
服务编排模块用于接收下一级编排器上报的服务请求,并根据服务数据库决策是否为用户提供需要的服务。若提供服务,则生成业务路径,否则上报上一级的编排器。
这里业务路径指为用户提供服务所经过的城域网或骨干网络的边缘节点及提供服务的有序的算力资源池列表,即N+1级业务路径,并将该业务路径下发给所上报服务请求的编排器。
服务请求上报模块用于当服务编排模块不能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时,将服务请求信息上报给上一级编排器。服务请求信息至少包括:用户所需的服务类型、区域编排器ID。
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用于维护所属域内的下一级编排器的ID及所能提供的服务列表;记录上报请求的下一级编排器的信息等。
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向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本地市或本省分可供其他运营主体共享的服务。
运营主体编排器即图1A中的(2)中的N层的编排器,用于协商多个运营主体联合提供服务。该编排器不直接连接网络设备和算力资源。
图1D示出了运营主体编排器的结构示意图。运营主体编排器用于协商多个运营主体联合提供服务,为距离用户最远的编排器。该编排器不直接连接网络设备和算力资源。如图1D所示,运营主体编排器中包含服务消息发布模块、服务消息接收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承接决策模块、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和服务指令下发模块。
其中,服务消息发布模块用于定时向其他运营主体发布本运营主体可提供共享的服务信息;该模块实时发布需要其他运营主体提供的服务信息请求;该模块回复其他运营主体可承接其提出的服务信息请求。
服务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他运营主体发布的可提供共享的服务信息;该模块实时接收其他运营主体发布的所需服务信息的请求。
服务数据库用于存储本运营主体内部编排器发布的可共享服务信息;存储其他运营主体发布的可共享的服务请求。
服务承接决策模块用于决策是否承接其他运营主体的服务请求,若不承接,则回复不接收信息;若承接,则将可提供的服务信息回复给其他运营主体编排器。
服务指令下发模块用于若承接为其他运营主体提供服务,则将需要提供服务的信息发给可提供服务的编排器。
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用于维护所属域内的编排器的ID及所能提供的服务列表;记录上报请求的下一级编排器的信息等。
图1E示出了该服务编排系统100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E所示,该服务编排系统包括: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每个编排器用于对算力资源网络进行服务编排;
每个编排器还用于储存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算力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和提供的服务信息。
可选的,每个编排器包括:算网编排模块和算网存储模块;
其中,算网编排模块用于对算力资源网络进行服务编排。
具体的,算网服务编排模块用于对算力资源网络进行服务编排。算网服务编排模块中至少包括但不限于:服务请求接收功能、业务路径计算功能、服务请求发送功能、可共享服务发布功能。
算网存储模块用于储存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算力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和提供的服务信息。
具体的,算网存储模块中至少存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信息:算力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可提供的服务信息。
可选的,每个编排器还包括:策略管理模块;策略管理模块用于决策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业务路径以及决策选择提供服务的算力资源池。
可选的,第一编排器决策第一编排器对应的服务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或向关联的目标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
其中,第一编排器为接收到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的编排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编排器可以是同一区域等级下的两个不同的编排器,也可以是不同区域等级下的两个编排器,还可以是其他情况下的两个不同的编排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请求端可以为用户设备,也可以为无法满足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的编排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编排器在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时,可以带有环路检测。即请求端向第一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第二编排器向第三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第n个编排器向第n+1个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
其中的第二编排器到第n+1个编排器均避免向第一编排器发送服务请求。这也适用于跨运营主体的场景。联通运营主体可以向电信运营主体发送服务请求,电信运营主体发现自身资源不足时,转向移动运营主体发送服务请求,移动运营主体发现资源不足时,不宜再向联通运营主体或电信运营主体发送服务请求。但是显然移动运营主体可以找到与自身有关联关系的其他编排器请求资源编排服务。
考虑到算网的实际部署是分区域的分布,例如全国一张网分为多个省市、一个城市里面又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分别有自己的服务编排能力,那么对于一些算网服务请求,可能单一区域无法满足,就需要多个区域多个服务编排系统联合完成。因此,图1F示出了该服务编排系统100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F所示,该服务编排系统至少包含“算网存储模块1”、“算网存储模块2”、“算网服务编排模块1”和“算网服务编排模块2”四个模块。
“算网服务编排模块1”和“算网服务编排模块2”是关联关系。对于分级的情况,“算网服务编排模块1”如果代表区域级,那么“算网服务编排模块2”就是地市级,而“算网服务编排模块2”关联的“算网服务编排模块3”(图中未示出)就是省级。由此,可以划分出无限多个级别或者层次。当然如果“算网服务编排模块1”和“算网服务编排模块2”都是区域级,表示两个区域之间建立了本地互联关系。
当本地的算网服务编排模块中找不到合适的算网服务时,将请求转发至相关联的算网服务编排模块。
可选的,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还可以是服务资源类型不同,或服务能力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资源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能力不同的编排器。
示例性的,第一编排器是运营主体的服务编排器。第二编排器是专业的防火墙运营主体的服务编排器。显然第二编排器可以与任意等级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关联。因为一般只有运营主体之间,才会按等级严格对应。但对于第三方的专业运营主体,本身不一定有等级的概念。也不必要与运营主体之间按等级对应。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编排器的结构进行描述。
服务编排系统100中的各个编排器的基本硬件结构类似,都包括图2或图3所示通信装置所包括的元件。下面以图2和图3所示的通信装置为例,介绍编排器的硬件结构。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通信接口23、总线24。处理器21,存储器22以及通信接口2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24连接。
处理器21是通信装置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2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所示的CPU0和CPU1。
存储器2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 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22可以独立于处理器21存在,存储器22可以通过总线24与处理器21相连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处理器21调用并执行存储器22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时,能够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部署位置确定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编排器而言,存储器22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不同,所以编排器实现的功能不同。关于各设备所执行的功能将结合下面的流程图进行描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22也可以和处理器21集成在一起。
通信接口23,用于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所述通信网络可以是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23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单元。
总线2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需要指出的是,图2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除图2所示部件之外,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另一种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31以及通信接口32。处理器31与通信接口32耦合。
处理器31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处理器21的描述。此外,处理器31还具备存储功能,可以起上述存储器22的功能。
通信接口32用于为处理器31提供数据。该通信接口32可以是通信装置的内部接口,也可以是通信装置对外的接口(相当于通信接口23)。
需要指出的是,图2(或图3)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通信装置的限定,除图2(或图3)所示部件之外,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编排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该服务编排方法应用于第一编排器,第一编排器归属于服务编排系统。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编排方法应用于第一编排器,包括:S401-S404。
S401、第一编排器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
具体的,用户在需要算力资源时,可以通过请求端向发送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一编排器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
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预设的事件消息,也可以是深度报文检测(DeepPacket Inspection,DPI)系统的DPI分析结果消息。
S402、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第一编排器获取请求端与本地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一业务路径,并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具体的,在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后,第一编排器查询本地算力资源池是否可以提供请求端请求的算力资源。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第一编排器获取请求端与本地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一业务路径,并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多个算力资源、且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多个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多个算力资源一一对应的多个业务路径;多个业务路径的路径顺序与第一请求消息请求的多个算力资源所需的算力服务的服务顺序相同。
具体的,当请求端请求多个服务、且本地算力资源池可以提供请求端请求的多个服务时,第一编排器可以根据请求端请求的多个服务的服务顺序,对目标业务路径进行编排。在这种情况下,目标业务路径包括的多个业务路径的路径顺序与第一请求消息请求的多个算力资源所需的算力服务的服务顺序相同。
可选的,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和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节点;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节点和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地算力资源池与请求端之间可能包括多个节点。第一编排器可以从请求端与本地算力资源池之间的多个业务路径中,选择路径最短或者带宽最大的路径确定为第一业务路径。
可选的,第一编排器还可以向请求端发送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算网服务入口信息。算网服务入口信息包括:本地算力资源池的地址信息、本地算力资源池的路由信息、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和本地算力资源池的全称域名FQDN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当请求端为下级编排器时,第一编排器可以不给下级服务器发送算网服务入口信息,而是直接发给用户设备。第一编排器也可以发给下级编排器,让下级编排器转发给用户设备。
可选的,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第一编排器还可以向本地算力资源池发送请求端的身份信息。
可选的,第一编排器还可以向请求端发送授权信息。该授权信息用于验证算力资源池与请求端之间的身份。若请求端与算力资源池之间为互信关系,则无需发送该授权信息。
S403、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算力资源时,第一编排器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
具体的,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算力资源时,第一编排器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
其中,目标编排器为与第一编排器相互关联的编排器。
可选的,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区域等级不同或者归属的服务提供不同。
示例性的,当第一编排器为区域级编排器时,若区域级编排器的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算力资源,则区域级编排器向地市级编排器发送用于获取算力资源的算力请求。
可选的,区域级编排器向地市级编排器发送用于获取算力资源的算力请求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按优先级逐个发送,也可以按预定顺序发送,还可以同时向多个关联节点发送。
若地市级编排器的算力资源池可以提供该算力资源,则地市级编排器向区域级编排器发送地市级编排器的算力资源池与请求端之间的业务路径。
若地市级编排器的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该算力资源,则地市级编排器向省分级编排器发送用于获取算力资源的算力请求,直到获取到提供算力资源的算力资源池。
可选的,目标编排器还可以直接向请求端发送该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服务资源类型不同,或服务能力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资源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能力不同。
S404、第一编排器向请求端发送目标业务路径。
具体的,第一编排器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后,可以向请求端发送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第一编排器向请求端发送目标业务路径时,可以发送提供算力资源的算力资源池的入口信息。该入口信息可以是的网络地址、网络路由、URI/URL、FQDN等。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如图5A所示,当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归属于同一运营主体,且目标编排器对应的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的方法包括:
S501、第一编排器向目标编排器发送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二请求消息。
具体的,当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归属于同一运营主体,且目标编排器对应的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第一编排器可以向目标编排器发送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二请求消息。
可选的,第一编排器还可以向目标编排器发送请求端的身份信息。
S502、第一编排器接收目标编排器发送的请求端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二业务路径,并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具体的,在向目标编排器发送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二请求消息后,目标编排器确定请求端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二业务路径,并向第一编排器发送请求端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二业务路径。相应的,第一编排器接收目标编排器发送的请求端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二业务路径,并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目标编排器也可以直接向请求端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二业务路径。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当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归属于同一运营主体,算力资源包括第一算力资源和第二算力资源、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一算力资源、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二算力资源时,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包括:
将第一业务路径和第二业务路径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一算力资源、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二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
其中,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具体的,当上述各个节点之间没有中间节点的时候,第一业务路径和第二业务路径也是有序的。
示例性的,用户设备需要算力服务1和算力服务2,并且假定先使用算力服务1后使用算力服务2。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设备使用完算力服务1之后,数据要首先回到用户设备,然后用户设备在将数据提供给算力服务2,以使用算力服务2。那么此时的两个业务路径可以说是有序的。
当用户使用完算力服务1之后,数据不需要回到用户设备,而直接到达算力服务2,以使用算力服务2。那么此时也可以说业务路径是有序的。并且此时不一定存在中间节点。只不过恰好第一业务路径的终点,是第二业务路径的起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
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第一编排器在确定目标业务路径时,可以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并根据服务顺序,确定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
其中,第一编排器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时,可以接收请求端发送的服务顺序,也可以定义服务顺序。
因此,当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第一编排器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的方法具体包括:
从第一请求消息中提取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并将提取到的服务顺序确定为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中可以有预先设定好的服务顺序。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编排器可以从第一请求消息中直接提取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中还可以有所请求的服务本身隐含包含前置或后置的服务(例如数据分析服务的前置服务可以是数据清洗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编排器可以根据上述隐含的内容,确定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
其中,数据清洗服务是对数据中重复、不完整、不一致的数据项的补全或删除等。
当第一请求消息不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的方法具体包括:根据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的节点信息,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服务顺序不仅是多个服务之间实际提供服务的次序,也是服务资源之间转送用户数据包的依据。
可选的,第一编排器还用于对第一请求消息中所需的服务拆分成有序的子任务,并确定为子任务提供服务的算力资源池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不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第一编排器还可以根据所请求的服务的类型确定服务顺序。
具体的,由于有些服务之间本身需要特定的先后顺序才能正确执行。此时不需要请求端明确提出请求顺序,第一编排器也可以自主计算出服务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不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且请求端请求的服务只有一个,且这个服务必须要经过一个前置服务时,由于这个服务必须要经过一个前置服务,因此,虽然请求端未请求该前置服务,但必须提供该前置服务的标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编排器可以自动增加了一个(请求端未请求但必须提供)前置服务。
示例性的,在SRv6中,SID为SRv6报文头,SRv6根据SID列表的顺序转发。
如图5B所示,当在没有指定顺序时,业务从CPE到云的路径为SID1->SID2->SID3>SID5。
当用户提出需求,业务需要按序经过服务1、服务2再到云,那此时通过在SRv6的包头中插入相应的服务所对应的网络设备的SID,即可实现数据包的按需调度。新的SID列表为:SID1->SID2->SID3->SID4->SID5。
图6示出了在同一运营主体下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骨干网包括:R31、R32和R33网络节点设备。城域网包括:R21、R22、R23和R24网络节点设备。接入/汇聚网包括:R11、R12、R13、R14、R15和R16网络节点设备。
区域编排器O1为接入/汇聚网的编排器。地市编排器O2为城域网的编排器。区域级的编排器O1拥有接入汇聚的逻辑拓扑视图,也拥有算力资源池C11的信息;地市级编排器O2拥有城域网逻辑拓扑视图和算力资源池C21的信息。
区域编排器O1对应算力资源池C11,且算力资源池C11通过R13连接到接入/汇聚层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DDoS服务。
地市编排器O2对应算力资源池C21,且算力资源池C21通过R22连接到城域网中,可为用户提供FW服务。
示例性的,结合图6,在同一运营主体下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编排的具体方法包括:
第一步:用户提出或定制需要按序DDoS、FW服务的请求。
第二步:区域编排器O1接收到服务请求后,查询本地算力资源池C11可提供的服务,则决策出本地可提供DDoS服务,不满足提供FW服务的请求。
第三步:区域编排器O1计算到服务F1即DDoS的业务路径,同时上报地市编排器O2需要提供FW服务的请求;其中用户到F1的业务路径为【R11-R13-F1】;上报的请求信息包含【区域编排器ID、需求服务FW、R14】。
第四步:地市编排器O2接收到上报请求后,查询本地算力资源池可提供的服务,则决策可以提供FW服务,并计算出从接收消息节点R21到服务F2的业务路径【R21-R22-F2】,并将计算结果返回给区域编排器O1
第五步:根据第三步的业务路径结果【R11-R13-F1】和第四步计算的业务路径【R21-R22-F2】,同时编排器O1计算从F1到城域网的连接点R14的路径【F1-R13-R14】,则获取完整的业务路径【R11-R13-F1-R13-R14-R21-R22-F2】。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如图7所示,当第一编排器和目标算力资源池对应的第二编排器归属于不同运营主体时,目标编排器包括: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编排器;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包括:
可选的,当第二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编排器为独立的运营主体的编排器时,由于独立的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不参与到任何一种分级划分中,因此,第二编排器可以直接接收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而不需要经由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转发。
S701、第一编排器通过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向第二编排器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具体的,当第一编排器和目标算力资源池对应的第二编排器归属于不同运营主体时,第一编排器可以依次通过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向第二编排器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其中,第一运营主体为第一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第二运营主体为第二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
S702、第一编排器接收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发送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三业务路径和第四业务路径。
在通过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向第二编排器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后,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协商确定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二编排器确定第三业务路径。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确定第四业务路径。
其中,运营主体业务路径为第一运营主体与第二运营主体之间的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包括: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第三业务路径为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业务路径;第四业务路径为请求端与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之间的业务路径。
S703、第一编排器将第一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三业务路径和第四业务路径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中间节点;
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三中间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图8示出了在不同运营主体下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运营主体1下的骨干网包括:R31、R32和R33网络节点设备。城域网包括:R21、R22、R23和R24网络节点设备。接入/汇聚网包括:R11、R12、R13、R14、R15和R16网络节点设备。
运营主体1下的区域编排器T1-O1为接入/汇聚网的编排器。运营主体1下的地市编排器T1-O2为城域网的编排器。区域级的编排器T1-O1拥有接入汇聚的逻辑拓扑视图,也拥有算力资源池C11的信息;地市级编排器T1-O2拥有城域网逻辑拓扑视图和算力资源池C21的信息。
运营主体1下的区域编排器T1-O1对应算力资源池C11,且算力资源池C11通过R13连接到接入/汇聚层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DDoS服务。
运营主体1下的地市编排器T1-O2对应算力资源池C21,且算力资源池C21通过R22连接到城域网中,可为用户提供FW服务。
运营主体2下的接入/汇聚网包括:P11、P12、P13、P14和P15网络节点设备。
运营主体2下的区域编排器T2-O1为接入/汇聚网的编排器。运营主体2下的地市编排器T2-O2为城域网的编排器。区域级的编排器T2-O1拥有接入汇聚的逻辑拓扑视图,也拥有算力资源池M11的信息;地市级编排器T2-O2拥有城域网逻辑拓扑视图和算力资源池M21的信息。
运营主体2下的区域编排器T2-O1对应算力资源池M11,且算力资源池M11通过P13连接到接入/汇聚层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游戏加速服务。
运营主体2下的地市编排器T2-O2对应算力资源池M21,且算力资源池M21通过P22连接到城域网中,可为用户提供神经网络训练服务。
示例性的,结合图8,假设有用户U1从运营主体1的R11接入网络,提出或定制的增值服务有DDoS和游戏加速两种服务,则在不同运营主体下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编排的具体方法包括:
第一步:区域编排器分别向各自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可共享的服务信息,如运营主体1中编排器T1-O1发布可共享服务F1:DDoS,T1-O2发布可共享服务F2:FW服务;运营主体2中编排器T2-O1发布可共享服务F3,T2-O2发布可共享服务F4;共享服务发布的至少包含信息:服务所在的编排器ID、目的编排器ID、服务类型、服务所在资源池ID、服务所在资源资源池连接的网络。
示例性的,表1示出了共享服务发布消息的部分内容。
表1
第二步:运营主体编排器接收共享服务信息,并更服务数据库,同时也向其他运营发发布可共享的服务。
运营主体1和运营主体2的服务数据库如下表2所示。
表2
第三步:用户向运营主体1提出或定制需要按序DDoS、游戏加速服务的请求。
第四步:运营主体1区域编排器T1-O1接收到服务请求后,查询本地算力资源池C11可提供的服务,则决策出本地可提供DDoS服务,不满足提供游戏加速服务的请求。
第五步:区域编排器T1-O1计算到服务F1即DDoS的业务路径,同时上报本地地市编排器T2-O2需要提供游戏加速服务的请求;其中用户到F1的业务路径为【R11-R13-F1】;上报的请求信息包含【区域编排器ID:T1-O1、需求服务:游戏加速、关键节点:R14】。
第六步:地市级编排器T1-O2接收到上报请求后,查询本地算力资源池可提供的服务,则决策无法提供所请求服务服务,则上报运营主体级编排器T1-O3,上报信息包括【所需服务的编排器ID:T1-O1、需求服务:游戏加速、关键节点:R14】。
第七步:运营主体级编排器T1-O3接收到上述请求,查询共享服务数据库,得出运营主体2可提供所需的服务。则向运营主体2发送服务信息请求,请求中至少包含:服务类型,源运营主体ID。
第八步:运营主体编排器T2-O3接收到运营主体1的服务请求,根据某一规则决策可以承接该服务。同时,根据本地共享服务数据库,将需要共享服务消息发送给编排器T2-O1;同时回复T1-O3承接服务的消息。
第九步:运营主体1和2协商建立从服务1到服务3的通信路径,如图中所示R14-P15。
第十步:编排器T1-O1计算从F1到R14的业务路径:【F1-R13-R14】。
第十一步:编排器T2-O1计算从P15到F3的业务路径:【P15-P14-P13-F3】。
第十二步:综合上述第三步、第七步、第八步和第九步,可得出用户所需的完整的服务编排路径:【R11-R13-F1-F1-R13-R14-P15-P14-P13-F3】。
结合图1A中的(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服务编排方法示例图,如图9所示,该服务编排方法包括:
步骤1:用户提出服务请求,所需服务F1、F2、F3。
具体的,用户提出所需要的服务请求,该服务请求至少包括所需的服务类型、服务顺序。如用户所需服务F1、F2、F3。
步骤2:区域级编排器接收请求,以及查询区域服务器,决策是否满足服务请求。
具体的,N+3级编排器,即区域级编排器接收用户请求,并根据本地区域服务数据库决策是否满足用户所需服务。若本地区域内有可以提供F1、F2、F3的算力资源池,则执行步骤3;若本地区域内可提供部分服务,如只能提供F1,则执行步骤4;若本地区域不能提供全部服务或部分服务,如不能提供F2和F3,则执行步骤5。
步骤3:当区域级编排器可提供全部F1、F2、F3服务时,区域级编排器计算完整服务链路径,服务编排完成。
具体的,区域编排器基于包含连接用户的网络节点和连接资源池的网络节点的拓扑信息,基于可提供服务的算力资源池信息,计算业务路径,完成用户提出的服务请求编排。
步骤4:当区域级编排器可提供F1时,区域级编排器计算从用户边缘节点到可提供F1的算力节点的业务路径。
具体的,区域编排器根据本地服务数据库计算到F1的运业务路径。
步骤5:当区域级编排器不能提供服务F2和F3时,区域级编排器上报上一级编排器。
具体的,区域编排器将本地不能提供服务的请求上报给上一级编排器,上报信息中至少包含区域编排器ID、所需的服务信息。
步骤6:地市或省分级编排器接收服务请求F2和F3,并决策是否满足服务请求。
具体的,N+1或N+2级编排器,地市或省分编排器接收步骤5上报的服务请求信息,根据本地服务数据库可提供的服务数据,决策能够提供所请求的服务。若可以提供全部服务,如F2和F3,则执行步骤7;若仅能提供服务F2,则执行步骤8。
步骤7:当地市或省分级编排器可提供F2和F3时,地市或省分级编排器计算到可提供F2和F3业务路径。
具体的,地市或省分编排器根据本地骨干网或城域网拓扑,以及所属的算力资源池计算从边缘节点到提供服务F2和F3的算力资源池的业务路径;并将该路径发送给上报请求的编排器,然后执行步骤9。
步骤8:当地市或省分级编排器可提供F2服务,但不能提供服务F3时,地市或省分级编排器计算到提供F2的业务路径,并发送给上报请求的编排器-可提供F2。
具体的,地市或省分编排器根据本地骨干网或城域网拓扑,以及所属的算力资源池计算从边缘节点到提供服务F2算力资源池的业务路径;经到F2的业务与路径发送给上报请求的编排器,并将不能提供F3服务上报上一级编排器,然后执行步骤10。
步骤9:区域编排器计算完整服务链路径,服务编排完成。
具体的,N+3级编排器(区域编排器)根据步骤7和步骤补4的路径,计算出完成的业务路径,完成用户提出的服务编排请求。
步骤10:地市或省分级编排器上报上一级编排器不能提供服务F3。
具体的,N+1或N+2级编排器,及地市编排器将不能提供F3服务的消息上报上一级编排器。
步骤11:运营主体编排器接收服务请求F3。
具体的,N级编排器即运营主体编排器接收步骤10上报的服务请求。
步骤12:向其他运营主体发布所需的服务请求。
具体的,N级编排器根据可共享服务数据库,向可提供F3服务的其他运营主体发布请求提供服务的请求。
步骤13:其他运营主体编排器确定是否有运营主体承接请求。若有,则其他运营主体承接的服务请求。
具体的,其他运营主体编排器决策是否接收步骤12的请求。若接收,则回复发送请求的运营主体承接服务,并执行步骤14。
步骤14:其他运营主体构建到服务F3的业务与路径。
具体的,承接服务的运营主体构建到服务F3的路径。
步骤15:计算完整服务链路径,服务编排完成。
具体的,根据步骤4、步骤8级步骤14,即得出用户所提出的服务编排请求,完成服务编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编排方法,在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后,第一编排器可以查询本地算力资源池是否可以提供算力资源。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算力资源时,第一编排器可以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并向请求端发送目标业务路径。由于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区域等级不同或者归属的运营主体不同,因此,本申请可以在第一编排器无法获取算力资源的情况下,从其他区域等级的编排器或者其他运营主体的编排器中获取算力资源,解决了现有的服务编排方法无法为算力资源进行服务编排的技术问题。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服务编排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编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例如用于执行图4-图9所示的服务编排的方法。服务编排装置应用于第一编排器,第一编排器归属于服务编排系统;包括:
提供一种服务编排装置,应用于第一编排器,第一编排器归属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服务编排系统;服务编排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001、处理单元1002和发送单元1003;
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
处理单元1002,用于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算力资源时,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目标编排器为与第一编排器相互关联的编排器;
发送单元1003,用于向请求端发送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服务编排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1004;
获取单元1004,用于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获取请求端与本地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一业务路径,并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多个算力资源、且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多个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多个算力资源一一对应的多个业务路径;多个业务路径的路径顺序与第一请求消息请求的多个算力资源所需的算力服务的服务顺序相同。
可选的,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和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节点;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节点和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发送单元1003,还用于向请求端发送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算网服务入口信息;算网服务入口信息包括:本地算力资源池的地址信息、本地算力资源池的路由信息、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和本地算力资源池的全称域名FQDN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发送单元1003,还用于向请求端发送授权信息。
可选的,当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归属于同一运营主体,且目标编排器对应的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
向目标编排器发送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二请求消息;
接收目标编排器发送的请求端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二业务路径,并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发送单元1003,还用于向目标编排器发送请求端的身份信息。
可选的,当算力资源包括第一算力资源和第二算力资源、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一算力资源、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二算力资源时,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
将第一业务路径和第二业务路径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一算力资源、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第二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
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根据服务顺序,确定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
从第一请求消息中提取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并将提取到的服务顺序确定为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请求消息不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
根据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的节点信息,确定本地算力资源池和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对第一请求消息中所需的服务拆分成有序的子任务,并确定为子任务提供服务的算力资源池的服务顺序。
可选的,当第一编排器和目标算力资源池对应的第二编排器归属于不同运营主体时,目标编排器包括: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编排器;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向第二编排器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一运营主体为第一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第二运营主体为第二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
接收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发送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三业务路径和第四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为第一运营主体与第二运营主体之间的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包括: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和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第三业务路径为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与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业务路径;第四业务路径为请求端与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之间的业务路径;
将第一业务路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三业务路径和第四业务路径确定为目标业务路径。
可选的,当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算力资源时,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中间节点;
与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三中间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可选的,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区域等级不同,或者归属的运营主体不同。
可选的,目标编排器与第一编排器的服务资源类型不同,或服务能力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资源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能力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编排方法中,服务编排装置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编排方法中,服务编排装置执行的各个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7)

1.一种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编排方法应用于第一编排器,所述服务编排方法包括:
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
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所述算力资源时,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所述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所述目标编排器为与所述第一编排器相互关联的编排器;所述目标编排器与所述第一编排器的区域等级不同,或者归属的运营主体不同;
向所述请求端发送所述目标业务路径;
当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算力资源时,获取所述请求端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一业务路径,并确定为所述目标业务路径;
当所述目标编排器与所述第一编排器归属于同一运营主体,且所述目标编排器对应的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算力资源时,所述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所述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包括:
向所述目标编排器发送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算力资源的第二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目标编排器发送的所述请求端与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二业务路径,并确定为所述目标业务路径;
当所述第一编排器和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对应的第二编排器归属于不同运营主体时,所述目标编排器包括: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所述第二编排器;所述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所述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所述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向所述第二编排器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运营主体为所述第一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所述第二运营主体为所述第二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
接收所述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发送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三业务路径和第四业务路径;所述运营主体业务路径为所述第一运营主体与所述第二运营主体之间的业务路径;所述运营主体业务路径包括:所述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和所述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所述第三业务路径为所述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与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业务路径;所述第四业务路径为所述请求端与所述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之间的业务路径;
将所述第一业务路径、所述运营主体业务路径、所述第三业务路径和所述第四业务路径确定为所述目标业务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多个算力资源、且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多个算力资源时,所述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所述多个算力资源一一对应的多个业务路径;所述多个业务路径的路径顺序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请求的所述多个算力资源所需的算力服务的服务顺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算力资源时,所述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所述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和所述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节点;所述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间节点和所述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请求端发送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算网服务入口信息;所述算网服务入口信息包括: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的地址信息、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的路由信息、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R I、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和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的全称域名FQDN中的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请求端发送授权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编排器发送所述请求端的身份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算力资源包括第一算力资源和第二算力资源、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第一算力资源、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第二算力资源时,所述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所述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包括:
将所述第一业务路径和所述第二业务路径确定为所述目标业务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第一算力资源、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第二算力资源时,所述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所述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
所述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和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根据所述服务顺序,确定所述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中间节点之间的节点顺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所述确定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和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包括:
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提取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并将提取到的服务顺序确定为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和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不包括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需服务的服务顺序时,所述确定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和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包括:
根据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和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的节点信息,确定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和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服务顺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所需的服务拆分成有序的子任务,并确定为所述子任务提供服务的算力资源池的服务顺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算力资源时,所述目标业务路径包括: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与所述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路径还包括:所述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中间节点;
所述与所述请求端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连接的节点、所述与所述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连接的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三中间节点为有序的节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编排器与所述第一编排器的服务资源类型不同,或服务能力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资源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能力不同。
18.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编排器或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
每个编排器用于对算力资源网络进行服务编排;
所述每个编排器还用于储存所述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算力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和提供的服务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编排器包括:算网编排模块和算网存储模块;
所述算网编排模块用于对所述算力资源网络进行服务编排;
所述算网存储模块用于储存所述算力资源网络中的所述算力资源信息、所述网络信息和提供的所述服务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编排器还包括:策略管理模块;所述策略管理模块用于决策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业务路径以及决策选择提供服务的算力资源池。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编排器决策所述第一编排器对应的服务资源是否提供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或向关联的目标编排器发送所述服务请求;所述第一编排器为接收到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的编排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端为用户设备;
或者,所述请求端为无法满足所述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的编排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按照预设规则划分;所述预设规则包括:行政区域、逻辑区域、物理区域、网络规模、服务资源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包括地区编排器和运营主体编排器;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与所述地区编排器归属于同一个网络或者归属于不同网络。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与所述地区编排器归属于同一个网络时,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和所述地区编排器按照区域等级依次包括:所述地区编排器和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区编排器按照区域等级包括N级编排器;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N级编排器至少包括与用户设备相连的编排器;不同地区编排器的区域等级的等级数量相同或者不同;所述不同地区编排器的N级编排器的编排器数量相同或者不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级编排器包括:第一级编排器、第二级编排器和第三级编排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编排器用于接收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决策所述第一级编排器对应的服务资源是否提供所述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或向上级编排器发送所述服务请求;所述第一级编排器对应于所述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第一级网络;
所述第一级网络包括所述算力资源网络中的接入层和/或汇聚层。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编排器和所述第三级编排器均用于接收下一级编排器或所述请求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决策所述第二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或所述第三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提供所述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或向上级编排器发送所述服务请求;所述第二级编排器和所述第三级编排器对应于所述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第二级网络;
所述第二级网络包括所述算力资源网络中的城域网和/或骨干网。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编排器、所述第二级编排器和所述第三级编排器均包括:网络管理模块、算力管理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编排模块、服务请求上报模块和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
所述网络管理模块、所述算力管理模块、所述服务数据库、所述服务编排模块、所述服务请求上报模块和所述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中的任意M个模块均集成在一个级编排器的集成模块中;所述M为大于1,且小于7的整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网络管理模块为所述第一级编排器的网络管理模块时,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用于收集管理所述第一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所述第一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由所述第一级网络的关键网络设备组成;所述关键网络设备包括连接资源池的网络设备、连接客户端的网络设备、连接其他域网络的网络设备;
当所述网络管理模块为所述第二级编排器或所述第三级编排器的网络管理模块时,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用于收集管理所述第二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所述第二级网络的逻辑抽象拓扑由所述第二级网络的关键网络设备组成。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编排器中的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每个编排器对应的网络层级中的算力资源。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算力管理模块为所述第一级编排器的算力管理模块时,所述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第一级网络的中的算力资源;
当所述算力管理模块为所述第二级编排器或所述第三级编排器的算力管理模块时,所述算力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第二级网络的中的算力资源。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编排器中的区域服务数据库包括算力资源池可提供的服务信息;所述区域服务数据库还用于存储网络拓扑图、算力资源拓扑图、所述服务请求的历史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服务编排模块为所述第一级编排器的服务编排模块时,所述服务编排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请求端发送的所述服务请求,并决策所述第一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提供所述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
当所述服务编排模块为所述第二级编排器或所述第三级编排器的服务编排模块时,所述服务编排模块用于接收下一级编排器或所述请求端发送的所述服务请求,并决策所述第二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或所述第三级编排器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提供所述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请求上报模块用于当无法满足所述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时,向所述上级编排器发送所述服务请求。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编排器中的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发布所述每个编排器对应的算力资源池中可共享的服务;所述可共享的服务用于向所述每个编排器对应的运营主体中的各级网络提供服务;所述可共享的服务还用于向除所述每个编排器对应的运营主体以外的其他运营主体中的各级网络提供服务。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为所述第一级编排器的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时,所述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向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所述第一级网络可共享的服务;
当所述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为所述第二级编排器或所述第三级编排器的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时,所述可共享服务发布模块用于向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所述第二级网络可共享的服务。
3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用于协商多个运营主体联合提供服务;
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包括:服务消息发布模块、服务消息接收模块、服务数据库、服务承接决策模块、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和服务指令下发模块;
所述服务消息发布模块、所述服务消息接收模块、所述服务数据库、所述服务承接决策模块、所述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和所述服务指令下发模块中的任意M个模块均集成在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的集成模块中;所述M为大于1,且小于7的整数。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消息发布模块用于定时向其他运营主体发布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对应的运营主体提供共享的服务信息;
所述服务消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其他运营主体发布的提供共享的服务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运营主体编排器发布的服务信息和其他运营主体发布的可共享的服务请求。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承接决策模块用于决策是否承接其他运营主体的服务请求。
42.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用于维护所述算力资源网络中的编排器的标识及提供的服务列表;
所述下一级编排器管理模块还用于记录上报请求的下一级编排器的信息。
43.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指令下发模块用于:若承接为其他运营主体提供服务,则将需要提供服务的信息发给提供服务的编排器。
4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务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相互关联的编排器的服务资源类型不同,或服务能力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资源不同,或当前可用的服务能力不同。
45.一种服务编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编排装置应用于第一编排器,所述服务编排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请求端发送的用于请求获取算力资源的第一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本地算力资源池无法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需的所述算力资源时,通过目标编排器获取所述算力资源的目标业务路径;所述目标编排器为与所述第一编排器相互关联的编排器;所述目标编排器与所述第一编排器的区域等级不同,或者归属的运营主体不同;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请求端发送所述目标业务路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算力资源时,获取所述请求端与所述本地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一业务路径,并确定为所述目标业务路径;
当所述目标编排器与所述第一编排器归属于同一运营主体,且所述目标编排器对应的目标算力资源池提供所述算力资源时,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目标编排器发送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算力资源的第二请求消息;接收所述目标编排器发送的所述请求端与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第二业务路径,并确定为所述目标业务路径;
当所述第一编排器和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对应的第二编排器归属于不同运营主体时,所述目标编排器包括: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所述第二编排器;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和所述第二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向所述第二编排器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运营主体为所述第一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所述第二运营主体为所述第二编排器归属的运营主体;接收所述第一运营主体的运营主体编排器发送的运营主体业务路径、第三业务路径和第四业务路径;所述运营主体业务路径为所述第一运营主体与所述第二运营主体之间的业务路径;所述运营主体业务路径包括:所述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和所述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所述第三业务路径为所述第二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与所述目标算力资源池之间的业务路径;所述第四业务路径为所述请求端与所述第一运营主体的连接节点之间的业务路径;将所述第一业务路径、所述运营主体业务路径、所述第三业务路径和所述第四业务路径确定为所述目标业务路径。
46.一种服务编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
当所述服务编排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服务编排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
4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服务编排方法。
CN202111356744.3A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90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6744.3A CN114090244B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085951 WO2023087605A1 (zh) 2021-11-16 2022-04-08 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6744.3A CN114090244B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0244A CN114090244A (zh) 2022-02-25
CN114090244B true CN114090244B (zh) 2024-03-19

Family

ID=8030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6744.3A Active CN114090244B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0244B (zh)
WO (1) WO20230876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0244B (zh) * 2021-11-16 2024-03-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968223B (zh) * 2021-12-14 2024-05-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流水线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50374B (zh) * 2022-05-27 2023-06-27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面向算力网络的泛在算力纳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202134A (zh) * 2022-05-31 2023-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296842A (zh) * 2022-06-27 2022-11-04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流量的编排方法、装置、应用交付设备及介质
CN115277578B (zh) * 2022-07-04 2023-07-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编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9742A (zh) * 2017-10-19 2018-03-2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动态部署网络安全服务的系统架构及其方法
CN108134843A (zh) * 2018-01-26 2018-06-0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5g-c-ran场景下的服务功能链部署方法
CN108600101A (zh) * 2018-03-21 2018-09-2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针对端到端时延性能优化的网络服务跨域编排方法
CN111614657A (zh) * 2020-05-18 2020-09-01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模式选择的移动边缘安全服务方法及系统
CN111953526A (zh) * 2020-07-24 2020-11-17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算力网络编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00861A (zh) * 2020-02-24 2021-08-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配置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448721A (zh) * 2020-03-27 2021-09-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算力处理的网络系统及算力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2537B2 (en) * 2015-10-12 2019-10-01 Fujitsu Limited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based on resource availability in the time dimension
US10716150B2 (en) * 2016-12-19 2020-07-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for mobile service chaining via hybrid network resources switching
US10587521B2 (en) * 2017-11-07 2020-03-10 Facebook, Inc. Hierarchical orchestration of a computer network
US10848594B1 (en) * 2018-03-13 2020-11-24 Amdocs Development Limited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multiple orchestrator service fulfillment
CN114090244B (zh) * 2021-11-16 2024-03-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9742A (zh) * 2017-10-19 2018-03-2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动态部署网络安全服务的系统架构及其方法
CN108134843A (zh) * 2018-01-26 2018-06-0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5g-c-ran场景下的服务功能链部署方法
CN108600101A (zh) * 2018-03-21 2018-09-2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针对端到端时延性能优化的网络服务跨域编排方法
CN113300861A (zh) * 2020-02-24 2021-08-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配置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448721A (zh) * 2020-03-27 2021-09-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算力处理的网络系统及算力处理方法
CN111614657A (zh) * 2020-05-18 2020-09-01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模式选择的移动边缘安全服务方法及系统
CN111953526A (zh) * 2020-07-24 2020-11-17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算力网络编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rchestration of Network Services across multiple operators: The 5G Exchange prototype;A. Sgambelluri等;《2017 European Conference on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s (EuCNC)》;20170717;第1-5页 *
面向算网一体化演进的算力网络技术;段晓东等;《电信科学》;20211020;第76-8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0244A (zh) 2022-02-25
WO2023087605A1 (zh)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90244B (zh) 一种服务编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048927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4022911B (zh) 一种融合型内容分发网络的内容路由管理方法
CN104769550B (zh) 在云计算网络中分配带宽的方法和系统
WO2016161127A1 (e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raffic engineering for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Li et al. In a Telco-CDN, pushing content makes sense
CN103403683A (zh) 虚拟数据中心服务请求的基于能力的路由
CN104580551A (zh) 一种组网数据中心系统及方法
CN110519090B (zh) 一种fpga云平台的加速卡分配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Ayoubi et al. MINTED: Multicast 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 in cloud data centers with delay constraints
WO201702061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egrated virtualized database management and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topology
CN1167554A (zh) 通信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EP3229413B1 (en) Cross-domain cooperative method, cooperative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for network as a service business
Li et al. A new method for providing network services: Service function chain
Antevski et al. Resource orchestration of 5G transport networks for vertical industries
Riggio et al. Progressive virtual topology embedding in openflow networks
Qin et al. Enabling multicast slices in edge networks
CN101601227A (zh) 与网络管理有关的系统和方法
Zhang et al. Dynamic network service deployment across multiple SDN domains
Yang et al. A network-embedding-based approach for scalable network navigability in content-centric social IoT
Davis et al. Failure-aware protection for many-to-many routing in content centric networks
JP2012150567A (ja) 資源予約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657333B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模式的集中式目录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
Yang Optical and wireless convergence network based on blockchain
Fichera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dynamic resource orchestration in multi-layer (packet over flexi-grid optical)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