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0217B - 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0217B
CN114020217B CN202111315626.8A CN202111315626A CN114020217B CN 114020217 B CN114020217 B CN 114020217B CN 202111315626 A CN202111315626 A CN 202111315626A CN 114020217 B CN114020217 B CN 114020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i
storage
server
interface
operati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56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0217A (zh
Inventor
谭少龙
丁明威
卢艳超
花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o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o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o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o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56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0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0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0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0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0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61Format or protocol convers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2Grid comp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属于存储技术领域,其包括平台管理程序统一管理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SMI‑S服务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为平台管理程序提供调用接口;通过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抽象和封装不同存储的功能和接口;通过WBEM接口引擎在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通过CIM模型以XML的形式和SMI‑S供应程序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每个SMI‑S供应程序用于获取对应的存储设备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通过SMI‑S服务器返回至平台管理程序;可以实现统一的平台查看和管理整个机房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存储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属于存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SMI-S(Storage Managemen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存储管理接口标准)是一项基于WBEM的存储行业管理标准,旨在为全球SAN(存储区域网络)存储厂商提供管理标准,减轻管理负担。借助SMI-S标准,独立管理软件可以通过基于CIM(Common InformationModel,公共信息模型)的标准接口来管理存储设备。
SMI-S Provider(SMI-S供应程序)是由各存储厂商提供的基于SMI-S管理自己家设备的程序,它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基于CIM模型的管理信息。它是存储设备的实际操作者。各存储厂商可能提供独立的供应程序,也可能直接把这个供应程序嵌入到存储设备中提供。
一般地,在管理各个存储设备时,运维工程师需要通过存储厂商的专有管理系统或者工具来管理存储设备。如果机房存储设备属于多个厂商,需要在不同的管理系统或者工具上操作,增加操作复杂性。
另外,机房内的主机或者云主机可能属于一个或者多个平台,对这些主机或者云主机分配存储资源时,需要在主机或者云主机管理平台和存储管理系统之间来回切换,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易错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可以解决目前市面上的存储厂商和型号众多,运维工程师在管理这些存储设备时需要在不同存储厂商的专有管理系统或者工具之间来回切换,没有统一的管理入口,并且操作步骤复杂,必须由专业的运维人员操作和管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主机或者云主机的拥有者需要存储资源时,需要向存储运维工程师申请,由存储运维工程师在存储管理系统或者工具上操作执行,造成工作流程复杂的问题。另外,还可以解决由于使用HMC管理小型机,对于它上面的虚拟机,不具备克隆、快照等功能;导致在创建相同虚拟机或者虚拟机备份时就操作复杂,而且只能一台台操作,不能批量快速构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平台管理程序统一管理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
通过与平台管理程序通信相连的SMI-S服务器中的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为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提供调用接口;通过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用于抽象和封装不同存储的功能和接口,以使同一SMI-S服务器API接口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执行操作;并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用于在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通过CIM模型以XML的形式和SMI-S供应程序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所述SMI-S服务器包括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和所述WBEM接口引擎;
通过与所述SMI-S服务器通信相连的至少一个SMI-S供应程序,管理异构的存储设备,并通过每个SMI-S供应程序用于获取对应的存储设备的数据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信息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以供所述平台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在具有集中式存储的操作需求的情况下,调用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所述SMI-S服务器发送存储操作请求;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所述存储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所述存储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一CIM-XML数据并转发至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在接收到所述第一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存储操作,并将第一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SMI-S服务器;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操作结果后,解析所述第一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所述第一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接收所述第一操作结果,并将所述第一操作结果返回至用户。
可选地,所述存储操作包括增加操作、更改操作和/或删除操作。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在具有对第一云主机进行克隆操作的需求的情况下,调用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所述SMI-S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云主机对应的存储卷克隆操作请求;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所述存储卷克隆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所述存储卷克隆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二CIM-XML数据并转发至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在接收到所述第二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存储卷克隆操作,并将第二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SMI-S服务器;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操作结果后,解析所述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所述第二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接收所述第二操作结果。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在基于所述第二操作结果确定克隆操作成功的情况下,创建新的云主机;并调用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所述SMI-S服务器发送将所述新的云主机和新克隆的存储卷关联的关联操作请求;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关联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所述关联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三CIM-XML数据并转发至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在接收到所述第三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关联操作,并将第三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SMI-S服务器;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操作结果后,解析所述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所述第三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接收所述第三操作结果;在所述第三操作结果指示关联操作成功的情况下,启动所述新的云主机;在启动完成后,更新所述新的云主机的IP地址。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在具有对第二云主机进行快照操作的需求的情况下,调用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所述SMI-S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云主机对应的快照操作请求;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所述快照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所述快照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四CIM-XML数据并转发至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在接收到所述第四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快照操作,并将第四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SMI-S服务器;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四操作结果后,解析所述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所述第四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接收所述第四操作结果。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在具有对所述第二云主机的快照恢复的需求的情况下,调用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所述SMI-S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云主机对应的快照恢复请求;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所述快照恢复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所述快照恢复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五CIM-XML数据并转发至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在接收到所述第五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快照恢复操作,并将第五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SMI-S服务器;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五操作结果后,解析所述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所述第五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接收所述第五操作结果。
可选地,所述异构的存储设备的包括不同厂商和/或不同型号的存储设备。
可选地,所述SMI-S供应程序内嵌在对应的存储设备中,或者安装在与存储设备相独立的其它设备中。
可选地,所述平台管理程序与不同的云平台通信相连,并存储有不同云平台的基本信息,以纳管不同的云平台。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平台管理程序统一管理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与平台管理程序通信相连的SMI-S服务器,包括SMI-S服务器API接口、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和WBEM接口引擎;SMI-S服务器API接口为平台管理程序提供调用接口;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抽象和封装不同存储的功能和接口,以使同一SMI-S服务器API接口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执行操作;WBEM接口引擎在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通过CIM模型以XML的形式和SMI-S供应程序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与SMI-S服务器通信相连的至少一个SMI-S供应程序,至少一个SMI-S供应程序用于管理异构的存储设备,每个SMI-S供应程序用于获取对应的存储设备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通过SMI-S服务器返回至平台管理程序,以供平台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可以实现异构存储的统一平台纳管,这样就可以从统一的平台查看和管理整个机房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存储设备。同时,对于主机或者云主机拥有者申请存储资源时,可以让拥有者自己在统一管理平台进行分配,不需要由存储运维工程师手动操作,简化了工作流程。同时也免除了手动操作,降低了数据人为出错的概率。
另外,主机或者云主机的拥有者可以在不接触存储设备的情况下,直接从指定的存储设备或者依据某种存储资源使用策略,自动从存储设备上创建存储资源,并分配给主机或者云主机使用。在主机下架或者云主机销毁时,也能适时的销毁对应的存储资源,实现了存储资源和主机或者云主机资源的全生命周期自动管理。这样即减少了存储运维工程师的额外管理工作,也免除了非存储运维工程师直接操作存储设备带来的数据损坏风险。
另外,因为SMI-S服务程序中对存储资源的快照、复制、快照恢复等功能,实现了HMC小型机虚拟机的克隆、快照、快照恢复等功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中的存储资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中的克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中的新的云平台启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中的打快照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中的恢复快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首先,对于本申请涉及的若干名词进行介绍。
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公共信息模型)是DMTF开发和维护信息模型标准,旨在为全球信息系统、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系统提供公共的信息定义模型标准,并且允许企业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自行扩展。
DMTF(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分布式管理任务组)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致力于将IT产业的众多企业和机构联合起来,共同进行系统管理标准的开发、验证、推广和采纳工作。该组织在Web管理、虚拟化技术、云计算等领域的标准在全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已成为领先的云计算标准组织之一。
SNIA(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是一个非盈利的全球国际组织,宗旨是领导全世界范围的存储行业开发、推广标准、技术和培训服务,增强存储厂商的信息管理能力。
WBEM(Web-Based Enterprise Management,基于网络的企业管理)是DMTF开发的一套标准化的系统管理方式,旨在为各行业系统任务提供工业级的管理标准。任何以CIM模型化的资源都在通过这种管理方式被发现、接口和操作。
云主机指通过计算机虚拟化技术创建的虚拟化主机。
SMI-S(Storage Managemen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存储管理接口标准)是SNIA开发的一项基于WBEM的存储行业管理标准,旨在为全球SAN(存储区域网络)存储厂商提供管理标准,减轻管理负担。借助SMI-S标准,独立管理软件可以通过基于CIM模型的标准接口来管理存储设备。
SMI-S Provider(SMI-S供应程序)是由各存储厂商提供的基于SMI-S管理自己家设备的程序,它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基于CIM模型的管理信息。它是存储设备的实际操作者。各存储厂商可能提供独立的供应程序,也可能直接把这个供应程序嵌入到存储设备中提供。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平台管理程序110、SMI-S服务器120、SMI-S供应程序130和存储设备140。
平台管理程序110,用于统一管理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平台管理程序110是一个多平台统一管理入口程序,可以纳管任何主机或者虚拟化平台,并保存这些平台内主机或者云主机的基本信息。具体地,平台管理程序与不同的云平台通信相连,并存储有不同云平台的基本信息,以纳管不同的云平台。
SMI-S服务器120与平台管理程序通信相连。SMI-S服务器120由上之下包括以下三层:SMI-S服务器API接口121、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122和WBEM接口引擎123。
SMI-S服务器API接口121,用于为平台管理程序110提供调用接口。SMI-S服务器API接口121主要负责定义SMI-S服务器120程序对外暴露的接口名称、参数结构和返回结果数据格式,以为平台管理程序110提供调用接口。
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122,用于抽象和封装不同存储的功能和接口,以使同一SMI-S服务器API接口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执行操作。由于不同厂商、型号的存储,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它们通过SMI-S暴露的功能和接口也有一定的差异,在这一层需要对这些功能和接口进行抽象和封装,以便于同一个SMI-S服务器API接口,可以在不同的存储上进行执行。同时,在这一层需要不断地增加新的存储厂商的功能,而不会影响老的存储厂商已经存在的功能。
WBEM接口引擎123,相当于一个WBEM客户端,用于在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通过CIM模型以XML的形式和SMI-S供应程序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SMI-S服务器120与至少一个SMI-S供应程序130通信相连,该至少一个SMI-S供应程序用于管理异构的存储设备140。每个SMI-S供应程序130用于获取对应的存储设备140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通过SMI-S服务器120返回至平台管理程序110,以供平台管理程序110进行管理。
异构的存储设备140的包括不同厂商和/或不同型号的存储设备。
可选地,SMI-S供应程序内嵌在对应的存储设备中,或者安装在与存储设备相独立的其它设备中。不同存储厂商SMI-S供应程序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是内嵌,有的是独立安装软件。这部分环境准备好了后,平台管理程序可以通过SMI-S服务器程序API接口获取到这些异构存储的数据信息,并保存这些信息在平台管理程序内。
基于上述系统环境,本申请中的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包括:通过平台管理程序统一管理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通过与平台管理程序通信相连的SMI-S服务器中的SMI-S服务器API接口为平台管理程序提供调用接口;通过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抽象和封装不同存储的功能和接口,以使同一SMI-S服务器API接口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执行操作;并通过WBEM接口引擎在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通过CIM模型以XML的形式和SMI-S供应程序之间进行信息交换;SMI-S服务器包括SMI-S服务器API接口、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和WBEM接口引擎;通过与SMI-S服务器通信相连的至少一个SMI-S供应程序管理异构的存储设备,并通过每个SMI-S供应程序获取对应的存储设备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通过SMI-S服务器返回至平台管理程序,以供平台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下面对平台管理程序通过SMI-S服务器进行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以3种场景的管理方式为例,分别为:存储资源管理场景、克隆场景和打快照场景,分别进行说明。
场景1:存储资源管理场景。此时,用户管理主机和云主机,如果被管理的主机资源有集中式存储的操作需要,发送请求到SMI-S服务器。
具体地,参考图2,通过平台管理程序110在具有集中式存储的操作需求的情况下,调用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SMI-S服务器发送存储操作请求。
通过SMI-S服务器120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存储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存储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一CIM-XML数据并转发至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130在接收到第一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存储操作,并将第一操作结果返回至SMI-S服务器。
通过SMI-S服务器120在接收到第一操作结果后,解析第一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具体解析第一操作结果数据为对应API接口的数据结构),并将第一操作结果返回至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平台管理程序110接收第一操作结果,并将第一操作结果返回至用户。可选地,在第一操作结果成功的情况下,存储该第一操作结果;在第一操作结果不成功的情况下,平台管理程序可以报告错误。
可选地,存储操作包括增加操作、更改操作和/或删除操作。
场景2:克隆场景。用户选择一台使用集中式存储的云主机进行克隆操作,并把对应存储卷的克隆操作下发给SMI-S服务器。
具体地,参考图3,通过平台管理程序110在具有对第一云主机进行克隆操作的需求的情况下,调用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SMI-S服务器发送第一云主机对应的存储卷克隆操作请求。
通过SMI-S服务器120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存储卷克隆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存储卷克隆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二CIM-XML数据并转发至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130在接收到第二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存储卷克隆操作,并将第二操作结果返回至SMI-S服务器120。
通过SMI-S服务器120在接收到第二操作结果后,解析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第二操作结果返回至平台管理程序110。
通过平台管理程序110接收第二操作结果。
可选地,参考图4,之后,通过平台管理程110在基于第二操作结果确定克隆操作成功的情况下,创建新的云主机;并调用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SMI-S服务器发送将新的云主机和新克隆的存储卷关联的关联操作请求。
通过SMI-S服务器120在接收到关联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关联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三CIM-XML数据并转发至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130在接收到第三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关联操作,并将第三操作结果返回至SMI-S服务器120。
通过SMI-S服务器120在接收到第三操作结果后,解析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第三操作结果返回至平台管理程序110。
通过平台管理程序110接收第三操作结果;在第三操作结果指示关联操作成功的情况下,启动新的云主机;在启动完成后,更新新的云主机的IP地址。
这样就克隆出一台和原来的第一云主机相同系统的新的云主机资源。
场景3:打快照场景。用户选择一台使用集中式存储的云主机进行快照操作,并把对应存储卷的快照操作下发给SMI-S服务器。
具体地,参考图5,通过平台管理程序110在具有对第二云主机进行快照操作的需求的情况下,调用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SMI-S服务器发送第二云主机对应的快照操作请求。
通过SMI-S服务器120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快照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快照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四CIM-XML数据并转发至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130。
通过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130在接收到第四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快照操作,并将第四操作结果返回至SMI-S服务器120。
通过SMI-S服务器120在接收到第四操作结果后,解析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第四操作结果返回至平台管理程序110。
通过平台管理程序110接收第四操作结果。
可选地,用户如果有云主机快照恢复的需求,平台管理程序就把云主机存储卷快照恢复的操作下发给SMI-S服务器。
具体地,参考图6,通过平台管理程序110在具有对第二云主机的快照恢复的需求的情况下,调用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SMI-S服务器发送第二云主机对应的快照恢复请求;
通过SMI-S服务器120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快照恢复请求的情况下,根据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快照恢复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五CIM-XML数据并转发至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130。
通过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130在接收到第五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快照恢复操作,并将第五操作结果返回至SMI-S服务器120。
通过SMI-S服务器120在接收到第五操作结果后,解析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第五操作结果返回至平台管理程序110。
通过平台管理程序110接收第五操作结果。
这样就实现了对一台云主机打快照和快照恢复的管理。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通过平台管理程序统一管理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与平台管理程序通信相连的SMI-S服务器,包括SMI-S服务器API接口、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和WBEM接口引擎;SMI-S服务器API接口为平台管理程序提供调用接口;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抽象和封装不同存储的功能和接口,以使同一SMI-S服务器API接口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执行操作;WBEM接口引擎在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通过CIM模型以XML的形式和SMI-S供应程序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与SMI-S服务器通信相连的至少一个SMI-S供应程序,至少一个SMI-S供应程序用于管理异构的存储设备,每个SMI-S供应程序用于获取对应的存储设备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通过SMI-S服务器返回至平台管理程序,以供平台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可以实现异构存储的统一平台纳管,这样就可以从统一的平台查看和管理整个机房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存储设备。同时,对于主机或者云主机拥有者申请存储资源时,可以让拥有者自己在统一管理平台进行分配,不需要由存储运维工程师手动操作,简化了工作流程。同时也免除了手动操作,降低了数据人为出错的概率。
另外,主机或者云主机的拥有者可以在不接触存储设备的情况下,直接从指定的存储设备或者依据某种存储资源使用策略,自动从存储设备上创建存储资源,并分配给主机或者云主机使用。在主机下架或者云主机销毁时,也能适时的销毁对应的存储资源,实现了存储资源和主机或者云主机资源的全生命周期自动管理。这样即减少了存储运维工程师的额外管理工作,也免除了非存储运维工程师直接操作存储设备带来的数据损坏风险。
另外,因为SMI-S服务程序中对存储资源的快照、复制、快照恢复等功能,实现了HMC小型机虚拟机的克隆、快照、快照恢复等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平台管理程序统一管理异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是一个多平台统一管理入口程序,所述平台管理程序与不同的云平台通信相连,并存储有不同云平台的基本信息,以纳管不同的云平台;
通过与平台管理程序通信相连的SMI-S服务器中的SMI-S服务器API接口为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提供调用接口;通过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抽象和封装不同存储的功能和接口,以使同一SMI-S服务器API接口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执行操作;并通过WBEM接口引擎在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通过CIM模型以XML的形式和SMI-S供应程序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所述SMI-S服务器包括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和所述WBEM接口引擎;
通过与所述SMI-S服务器通信相连的至少一个SMI-S供应程序管理异构的存储设备,并通过每个SMI-S供应程序获取对应的存储设备的数据信息,并将所述数据信息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以供所述平台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在具有对第一云主机进行克隆操作的需求的情况下,调用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所述SMI-S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云主机对应的存储卷克隆操作请求;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所述存储卷克隆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所述存储卷克隆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二CIM-XML数据并转发至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在接收到所述第二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存储卷克隆操作,并将第二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SMI-S服务器;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操作结果后,解析所述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所述第二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接收所述第二操作结果;在基于所述第二操作结果确定克隆操作成功的情况下,创建新的云主机;并调用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所述SMI-S服务器发送将所述新的云主机和新克隆的存储卷关联的关联操作请求;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关联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所述关联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三CIM-XML数据并转发至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在接收到所述第三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关联操作,并将第三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SMI-S服务器;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操作结果后,解析所述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所述第三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接收所述第三操作结果;在所述第三操作结果指示关联操作成功的情况下,启动所述新的云主机;在启动完成后,更新所述新的云主机的IP地址;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在具有对第二云主机进行快照操作的需求的情况下,调用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所述SMI-S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云主机对应的快照操作请求;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所述快照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所述快照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四CIM-XML数据并转发至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在接收到所述第四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快照操作,并将第四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SMI-S服务器;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四操作结果后,解析所述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所述第四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接收所述第四操作结果;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在具有对所述第二云主机的快照恢复的需求的情况下,调用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所述SMI-S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云主机对应的快照恢复请求;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所述快照恢复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所述快照恢复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五CIM-XML数据并转发至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在接收到所述第五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快照恢复操作,并将第五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SMI-S服务器;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五操作结果后,解析所述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所述第五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接收所述第五操作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在具有集中式存储的操作需求的情况下,调用所述SMI-S服务器API接口向所述SMI-S服务器发送存储操作请求;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通过SMI-S服务器API接口接收到所述存储操作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异构存储SMI-S功能接口中所述存储操作请求对应的存储厂商的要求,通过所述WBEM接口引擎生成第一CIM-XML数据并转发至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
通过所述存储厂商对应的SMI-S供应程序在接收到所述第一CIM-XML数据后执行对应的存储操作,并将第一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SMI-S服务器;
通过所述SMI-S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操作结果后,解析所述第一操作结果的数据结构,并将所述第一操作结果返回至所述平台管理程序;
通过所述平台管理程序接收所述第一操作结果,并将所述第一操作结果返回至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操作包括增加操作、更改操作和/或删除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构的存储设备的包括不同厂商和/或不同型号的存储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MI-S供应程序内嵌在对应的存储设备中,或者安装在与存储设备相独立的其它设备中。
CN202111315626.8A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 Active CN114020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5626.8A CN114020217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5626.8A CN114020217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0217A CN114020217A (zh) 2022-02-08
CN114020217B true CN114020217B (zh) 2022-11-01

Family

ID=80062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5626.8A Active CN114020217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02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6611A (zh) * 2014-06-05 2014-08-1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律计算的smi-s存储统一管理模型
CN104461553A (zh) * 2014-12-18 2015-03-25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符合smi-s标准的存储管理方法
CN105117181A (zh) * 2015-09-29 2015-12-02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基于smi-s的存储系统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08091A (zh) * 2015-08-19 2015-12-30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存储管理系统
CN107231256A (zh) * 2017-05-27 2017-10-0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多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4855A1 (en) * 2009-03-31 2010-10-07 Commvault Systems, In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eterogeneous data sources
US9569235B1 (en) * 2011-09-30 2017-02-14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anaging virtual systems in data storage systems
US10476760B2 (en) * 2013-10-30 2019-11-12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lacement logic in a cloud platform environment
CN103841183A (zh) * 2014-03-25 2014-06-0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数据中心的SMI-S Provider注册请求方法
CN104580221A (zh) * 2015-01-12 2015-04-29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律计算的smi-s存储统一管理系统
US9928003B2 (en) * 2015-05-01 2018-03-2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Management of writable snapshots in a network storage device
CN110377234A (zh) * 2019-07-25 2019-10-25 浪潮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mi-s的异构存储的数据采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6611A (zh) * 2014-06-05 2014-08-1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律计算的smi-s存储统一管理模型
CN104461553A (zh) * 2014-12-18 2015-03-25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符合smi-s标准的存储管理方法
CN105208091A (zh) * 2015-08-19 2015-12-30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存储管理系统
CN105117181A (zh) * 2015-09-29 2015-12-02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基于smi-s的存储系统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31256A (zh) * 2017-05-27 2017-10-0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多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0217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0646B2 (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ontroller
US11924068B2 (en) Provisioning a service
US11928522B2 (en) Containerized VNF deploy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1542064B (zh) 一种用于无线接入网的容器编排管理系统及编排方法
WO2023098645A1 (zh) 容器网络配置方法、装置、计算节点、主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7005426B (zh) 一种虚拟网络功能的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及装置
EP369416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services in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architecture
CN109032806A (zh) 容器的服务调度方法和装置
WO2017185303A1 (zh) 一种nfv mano策略描述符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230342183A1 (e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ainer cluster
US11785121B2 (en) Selecting protocol adapto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103263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loying 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
CN114020217B (zh) 一种基于smi-s协议的异构存储纳管方法
RU2011116168A (ru)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е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х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клиентских услуг посредством реализации и привязки контрактов
Hillbrecht et al. A SNMP-based virtual machines management interface
CN113342456A (zh) 一种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15268A (zh) 基于Kubernetes集群的服务网络、监控节点、容器节点及设备
CN114629794A (zh) 硬件资源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KR100981381B1 (ko) 단말기 관리 에이전트 및 방법
WO2023155838A1 (zh) 一种虚拟网络功能vnf实例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81203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472440B (zh) 芯片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504956B (zh) 微服务平台下公共功能的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525416A (zh) 管理方法、相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478634A (zh) 网络地址的访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7-9f, creative industry park, 328 Xinghu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213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Boy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9f, creative industry park, 328 Xinghu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213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BONA XUNDONG SOFTWAR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