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282B -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282B
CN113810282B CN202010555792.4A CN202010555792A CN113810282B CN 113810282 B CN113810282 B CN 113810282B CN 202010555792 A CN202010555792 A CN 202010555792A CN 113810282 B CN113810282 B CN 1138102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ddress
virtual link
por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57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0282A (zh
Inventor
尹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57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2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0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0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8Association of routers
    • H04L45/586Association of routers of virtual rou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无需由边界设备通过EPE协议来发现链路,也无需两个AS内的边界设备直连,网络控制器可以直接通过用户提供的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即可创建两个AS的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进而根据该虚拟链路计算得到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以此实现两个AS的跨域通信,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SR技术是一种头节点在网络入口部署转发路径的路由技术。SR技术应用在支持第六代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的网络中,简称为SRv6网络。在SRv6网络中,数据传输可能需要跨越不同的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在这种场景下,两个AS的边界设备可以通过出口对等工程(egress peer engineering,EPE)协议来确定两个边界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之后,将确定的链路信息引入到两个边界设备的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border gateway protocol link-state,BGP-LS)协议里,两个边界设备通过该BGP-LS协议将链路信息上报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该链路信息计算两个AS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然而,上述路径确定方法要求相邻的两个AS的边界设备间存在直连链路且两个边缘设备同时支持出口对等工程(egress peer engineering,EPE)协议,对于不存在直连链路或者是不支持EPE协议的边界设备,则无法确定路径,从而无法实现两个AS之间的跨域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不存在直连链路的两个AS或者是边界设备不支持EPE协议的两个AS之间的跨域通信。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虚拟链路配置信息;根据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所述第一边界设备属于第一自治系统AS,所述第二边界设备属于第二AS;根据所述虚拟链路计算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
其中,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可以是经过第一AS中的任意一个设备和第二AS中的任意一个设备的路径。另外,一个AS中的任意一个设备可以是指该AS边缘的设备,也可以是指该AS内部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无需由边界设备通过EPE协议来发现链路,也无需两个AS内的边界设备直连,直接通过用户提供的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即可创建两个AS的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进而根据该虚拟链路计算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以此实现两个AS的跨域通信,适用范围更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虚拟链路配置信息的实现过程可以为:获取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根据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显示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的网络拓扑;接收所述用户根据所述网络拓扑输入的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获取到的两个AS内的拓扑信息,显示两个AS的网络拓扑,以便于用户可以直观的根据两个AS的网络拓扑来配置虚拟链路配置信息,提高链路创建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接收所述第一边界设备通过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BGP-LS协议发送的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接收所述第二边界设备通过所述BGP-LS协议发送的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
其中,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可以分别基于BGP-LS协议与网络控制器之间建立BGP-LS邻居,通过BGP-LS邻居将各自收集的拓扑信息上传。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本端地址和第一远端地址,所述第一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一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本端地址和第二远端地址,所述第二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
在该种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实现对非直连的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的配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当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上述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的实现过程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生成所述虚拟链路的第一段标识(segment identifier,SID)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SID信息确定所述虚拟链路,并向所述第一边界设备或所述第二边界设备下发所述第一SID信息,以完成所述虚拟链路的创建。
其中,第一SID信息是指节点SID。其中,对于第一边界设备而言,第一SID信息为第二边界设备的IP地址。对于第二边界设备而言,第一SID信息为第一边界设备的IP地址。
根据为两个边界设备配置的虚拟链路的本端地址和远端地址创建虚拟链路之后,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通过两个边界设备之间的多条等价路径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流量负载均衡。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本端地址和第一远端地址,所述第一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一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本端地址和第二远端地址,所述第二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端口的端口地址、第二端口的端口地址和所述虚拟链路的第二SID信息,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上的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上与所述第一端口直连的端口。
在该种实现方式中,在为各个边界设备配置本端地址和远端地址的同时,指定边界设备上直连的两个端口分别作为虚拟链路的本端端口和远端端口,这样,可以实现直连但不支持EPE协议的两个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的创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当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时,所述根据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的实现过程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虚拟链路,并向所述第一边界设备或所述第二边界设备下发所述第二SID信息,以完成所述虚拟链路的创建。
第一边界设备和/或第二边界设备上可能存在多个互相直连或间接连接的端口,也即,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多条等价路径,而用户可能希望通过某两个指定端口之间的路径来进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在配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基础上,还可以配置第三配置信息,以指定两个边界设备上的指定端口作为虚拟链路的本端端口和远端端口,并据此为该虚拟链路配置第二SID信息。这样,当在两个AS之间传输数据时,可以通过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指定端口来传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虚拟链路计算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包括:根据所述虚拟链路,计算所述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与所述第二AS的流出口设备之间的分段路由SR隧道的路径,获得规划路径,所述规划路径包括所述虚拟链路,其中,目标数据流从所述流入口设备进入所述第一AS,所述目标数据流从流出口设备流出所述第二AS;将所述规划路径作为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在得到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之后,将该路径发送至所述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以便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建立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确定装置,所述路径确定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路径确定方法行为的功能。所述路径确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路径确定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径确定装置,所述路径确定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路径确定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路径确定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路径确定方法所涉及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所述存储设备的操作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该通信总线用于该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建立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路径确定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路径确定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和第五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无需由边界设备通过EPE协议来发现链路,也无需两个AS内的边界设备直连,直接通过用户提供的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即可创建两个AS的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进而根据该虚拟链路计算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以此实现两个AS的跨域通信,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Rv6网络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AS内和第二AS内的拓扑信息上传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应用场景予以介绍。
SR技术是一种头节点在网络入口部署转发路径的路由技术。SR技术可以应用在支持第六代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的网络中,简称为SRv6网络。SRv6网络是基于源路由理念而设计的在网络中转发IPv6数据包的一种网络架构。在SRv6网络中,拥有同样的选路策略且被同一管理部门管理运行的一组路由器的集合可以组成一个AS。数据在SRv6网络中传输时,有可能需要跨越多个不同的AS。其中,两个相邻的AS之间可以通过网线直连或者是通过光纤层打通间接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即可以用于建立该种场景下两个AS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以实现数据的跨域转发。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确定方法所涉及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Rv6网络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中包括网络控制器101、第一转发设备102、第二转发设备103、第三转发设备104以及第四转发设备105。
其中,第一转发设备102和第二转发设备103为第一AS内的转发设备,第一转发设备102和第二转发设备103之间建立有通信连接,且第二转发设备103为第一AS的边界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该第二转发设备103称为第一边界设备。
第三转发设备104和第四转发设备105为第二AS内的转发设备,其中,第三转发设备104和第四转发设备105之间建立有通信连接,且第三转发设备104为第二AS的边界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该第三转发设备104称为第二边界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转发设备103和第三转发设备104可以通过网线直连或者也可以通过光纤层打通间接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发设备103和第三转发设备104均支持BGP-LS协议,BGP-LS协议是一种边界网关协议,用于向网络控制器上报域内信息。另外,第二转发设备103和第三转发设备104中的任一个设备可以支持EPE协议,也可以不支持。其中,该EPE协议一种用于在两个边界设备之间发现链路的协议。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转发设备102可以是指目标数据流在第一AS内的流入口设备,也即,该目标数据流可以从第一转发设备102进入第一AS内。相应地,第四转发设备105可以是指该目标数据流在第二AS内的流出口设备,也即,该目标数据流从第四转发设备105流出第二AS。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四转发设备105是指目标数据流在第二AS内的流入口设备,也即,该目标数据流从第四转发设备105流入第二AS。相应地,第一转发设备102是指目标数据流在第一AS内的流出口设备,也即,目标数据流从第一转发设备102流出第一AS。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发设备102和第四转发设备105可以均支持BGP SR Policy协议,该BGP SR Policy协议可以用于网络控制器向转发设备下发路径信息。
另外,图1中仅是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AS和第二AS内的部分转发设备,第一AS和第二AS内可以包括更多的网络设备。并且,第一转发设备102和第二转发设备103之间也可以存在其他的转发设备,第三转发设备104和第四转发设备105之间同样可以存在其他的转发设备。
网络控制器101用于对整个网络系统中的转发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控制和分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控制器101可以分别与支持BGP-LS协议的第二转发设备103和第三转发设备104,通过该BGP-LS协议建立BGP-LS邻居。并且,网络控制器101可以分别与支持BGPSR Policy协议的第一转发设备102和第四转发设备105建立BGP SR Policy邻居。这样,第二转发设备103和第三转发设备104可以各自通过与网络控制器101建立的BGP-LS邻居将各自域内的拓扑信息上报至网络控制器101。网络控制器101在接收到第二转发设备103和第三转发设备104分别上报的拓扑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拓扑信息加工第一AS和第二AS的网络拓扑结构,并将该网络拓扑结构提供给用户,以便用户在第二转发设备103和第三转发设备104之间进行虚拟链路的配置。之后,网络控制器101可以根据用户配置的虚拟链路来计算目标数据流从第一转发设备102到第四转发设备105的传输路径,并将计算得到的路径通过与第一转发设备102建立的BGP SR Policy邻居下发至第一转发设备102。或者,如果目标数据流是从第四转发设备105向第一转发设备102传输,则网络控制器101可以根据用户配置的虚拟链路来计算目标数据流从第四转发设备105到第一转发设备102的传输路径,并将计算得到的路径通过与第四转发设备105建立的BGP SR Policy邻居下发至第四转发设备105。
其中,上述的各个转发设备可以为路由器、交换机等具有路由功能的转发设备,网络控制器101可以为诸如服务器、台式电脑之类的计算机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网络控制器101,也可以为图1中的各个转发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1、通信总线202、存储器203以及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204。
处理器2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微处理器、或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案的集成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通信总线202用于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通信总线2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2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也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光盘(包括只读光盘(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CD-ROM)、压缩光盘、激光盘、数字通用光盘、蓝光光盘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203可以是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总线202与处理器201相连接。存储器203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
通信接口2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通信接口204包括有线通信接口,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接口。其中,有线通信接口例如可以为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可以是光接口,电接口或其组合。无线通信接口可以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接口,蜂窝网络通信接口或其组合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如图2中所示的处理器201和处理器2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206和输入设备207。输出设备206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206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207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207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208,处理器201可以执行存储器2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208。该程序代码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处理器201以及存储器203中的程序代码208,来实现下文图3实施例提供的路径确定方法。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确定方法进行介绍。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网络控制器来执行,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虚拟链路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待传输的目标数据流需要跨AS传输时,网络控制器可以与对应的AS内的转发设备建立BGP SR Policy邻居,并根据用户的选择触发规划从流入口设备到流出口设备之间的SRv6Policy隧道。其中,BGP SR Policy邻居用于网络控制器向对应的转发设备下发计算好的路径,以便后续该转发设备可以根据该路径进行数据转发。流入口设备是指目标数据流在某个AS内的入口设备,流出口设备是指目标数据流在另一个AS内的出口设备。另外,规划的SRv6Policy隧道用于指示目标数据流从流入口设备向流出口设备传输,但是,目标数据流的具体传输路径并不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下文中介绍的方法来计算得到该传输路径。
示例性地,当目标数据流从第一AS向第二AS传输时,网络控制器可以与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以及第二AS内的流出口设备建立BGP SR Policy邻居,并且,根据用户的选择规划从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到第二AS的流出口设备之间的SRv6Policy隧道。当目标数据流从第二AS向第一AS传输时,网络控制器同样可以与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以及第二AS内的流出口设备建立BGP SR Policy邻居,并且,根据用户的选择规划从第二AS的流入口设备到第一AS的流出口设备之间的SRv6Policy隧道。
在规划SRv6Policy隧道之后,网络控制器可以根据本步骤和后续的步骤302和303来建立第一AS和第二AS内两个直连或非直连的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路径,进而根据该虚拟路径为该SRv6Policy隧道计算路径。
在本步骤中,网络控制器可以首先获取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第二AS的拓扑信息;之后,根据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第二AS的拓扑信息,显示第一AS和第二AS内的网络拓扑,并接收用户根据网络拓扑输入的虚拟链路配置信息。
其中,网络控制器可以与第一AS内支持BGP-LS协议的第一边界设备建立BGP-LS邻居,与第二AS内支持BGP-LS协议的第二边界设备也建立BGP-LS邻居。
在第一AS内,各个转发设备可以通过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protocol,IGP)来交换路由信息,而路由信息能够说明路由传送是如何进行的。基于此,第一边界设备可以根据通过该IGP协议获取到路由信息得到第一AS的拓扑信息。之后,将第一AS的拓扑信息引入到BGP-LS路由内,通过与网络控制器之间建立的BGP-LS邻居上报至网络控制器。
同理,在第二AS内,各个转发设备同样可以通过IGP协议来交换路由信息。第二边界设备可以根据通过IGP协议获取到的路由信息得到第二AS的拓扑信息。之后,第二边界设备可以将第二AS的拓扑信息引入到BGP-LS路由内,并通过与网络控制器之间建立的BGP-LS邻居上报至网络控制器。
需要说明的是,IGP协议可以用于收集AS内的拓扑信息,其中,处于同一AS内的转发设备,通过IGP协议可以收集到相同的拓扑信息。基于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由第一AS和第二AS内除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外的其他转发设备与网络控制器建立BGP-LS邻居,以分别上报该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第二AS的拓扑信息。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AS的拓扑信息可以包括该AS内的链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节点IP地址、链路带宽、链路时延等信息。
BGP-LS路由是一种用于携带拓扑信息的介质。BGP-LS路由包括节点路由、链路路由和地址前缀路由。其中,节点路由用于携带节点信息,链路路由用于携带链路信息,地址前缀路由用于携带路由前缀信息,该路由前缀信息记录了节点可达的网段信息。节点路由、链路路由和地址前缀路由这三种路由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拓扑信息的传输。
示例性地,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AS内和第二AS内的拓扑信息上传的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在第一AS内,转发设备A和转发设备B之间通过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IS-IS)路由协议建立IS-IS邻居,通过该IS-IS邻居,转发设备A和转发设备B可以获取到相同的第一AS的拓扑信息。其中,IS-IS路由协议是一种用于收集拓扑信息的IGP协议。同理,在第二AS内,转发设备C和转发设备D也同样均可以收集到第二AS的拓扑信息。假设第一AS内的转发设备B与网络控制器E建立有BGP-LS邻居,第二AS内的转发设备C与网络控制器E建立有BGP-LS邻居,则转发设备B在收集到第一AS的拓扑信息后,通过与网络控制器E之间的BGP-LS邻居将第一AS的拓扑信息上传至网络控制器E,转发设备C在收集到第二AS的拓扑信息后,通过与网络控制器E之间的BGP-LS邻居将第二AS的拓扑信息上传至网络控制器E。
网络控制器在获取到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第二AS的拓扑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第二AS的拓扑信息,生成第一AS的网络拓扑和第二AS的网络拓扑。之后,网络控制器在拓扑显示界面中显示第一AS的网络拓扑和第二AS的网络拓扑,以供用户进行配置。
其中,用户可以在显示的网络拓扑中选择第一AS内的第一边界设备以及与第一边界设备直连或非直连的第二边界设备。网络控制器在检测到用户的选择操作之后,可以提供配置界面。之后,用户可以在该配置界面中输入针对该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的虚拟链路配置信息,相应地,网络控制器获取用户输入的该虚拟链路配置信息,以配置该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虚拟链路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针对第一边界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以及针对第二边界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用户首先可以针对第一边界设备输入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本端地址和第一远端地址,该第一本端地址为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第一远端地址为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之后,用户可以针对第二边界设备输入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本端地址和第二远端地址,该第二本端地址为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第二远端地址为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其中,上述的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和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均指相应设备的IP地址。
可选地,用户除了输入上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之外,还可以输入其他配置信息,例如,用户还可以输入虚拟链路的链路带宽配置信息和链路时延配置信息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边界设备和/或第二边界设备上可能存在多个互相直连或间接连接的端口,也即,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多条等价路径,而用户可能希望通过某两个指定端口之间的路径来进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在输入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基础上,还可以输入第三配置信息,以指定两个边界设备上的指定端口作为虚拟链路的本端端口和远端端口,并据此为该虚拟链路配置段标识(segment identifier,SID)信息。也即,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第三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端口的端口地址、第二端口的端口地址和虚拟链路的第二SID信息。其中,第一端口是指配置的虚拟链路的本端端口,第二端口是指配置的虚拟链路的远端端口。如果待传输的数据流是从第一AS向第二AS传输,则第一端口为第一边界设备上的端口,第二端口为第二边界设备上与第一端口直连的端口,也即,本端端口为第一边界设备的某个指定的端口,远端端口为第二边界设备上与配置的本端端口直连的端口。如果待传输的数据流是从第二AS向第一AS传输,则第一端口为第二边界设备上的端口,第二端口为第一边界设备上与第一端口直连的端口,也即,本端端口为第二边界设备的某个指定端口,远端端口为第一边界设备与该配置的本端端口直连的端口。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端口的端口地址和第二端口的端口地址均可以指端口的IP地址。
另外,虚拟链路的第二SID信息是用户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端口输入的SID信息。其中,SID信息可以包括节点SID和链路SID。由于在该种实现方式中,用户相当于是从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多条等价路径中指定了一条路径,因此,某个边界设备的节点SID无法具体标识是多条路径中的哪条路径,基于此,在该种实现方式中,用户输入的虚拟链路的第二SID信息是指用于标识该虚拟链路的链路SID。示例性地,可以为该虚拟链路的链路IP地址。
网络控制器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虚拟链路配置信息之后,可以通过步骤302来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
步骤302:根据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第一边界设备属于第一AS,第二边界设备属于第二AS。
网络控制器在获取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之后,根据该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
其中,如果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但不包括第三配置信息,也即,用户未配置本端端口和远端端口,则网络控制器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生成虚拟链路的第一SID信息,并向第一边界设备或第二边界设备下发该第一SID信息,以完成虚拟链路的创建。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通过BGP协议进行路径计算,从而得到虚拟链路的第一SID信息。由前述关于SID信息的介绍可知,SID信息包括节点SID和链路SID,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分别为两个边界设备仅配置了虚拟链路的本端IP地址和远端IP地址的情况下,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通过两个边界设备之间的多条等价路径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流量负载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两个边界设备中的任一边界设备而言,通过该边界设备对应的远端设备的IP地址即可以实现对该虚拟链路的标识,也即,通过节点SID即可以标识该虚拟链路。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SID信息为节点SID。其中,对于第一边界设备而言,第二边界设备的IP地址为二者之间的虚拟链路的远端IP地址,因此,对于第一边界设备而言,第一SID信息为第二边界设备的IP地址。同理,对于第二边界设备而言,第一边界设备的IP地址为二者之间的虚拟链路的远端IP地址,因此,对于第二边界设备而言,第一SID信息为第一边界设备的IP地址。
在生成虚拟链路的第一SID信息之后,网络控制器可以将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SID信息进行对应存储。之后,如果目标数据流是从第一AS向第二AS传输,则网络控制器可以向第一边界设备下发第一边界设备所对应的第一SID信息,此时,该第一SID信息为第二边界设备的IP地址。如果目标数据流是从第二AS向第一AS传输,则网络控制器可以向第二边界设备下发第二边界设备对应的第一SID信息,此时,该第一SID信息为第一边界设备的IP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控制器根据用户为第一边界设备配置的本端IP地址和远端IP地址、以及为第二边界设备配置的本端IP地址和远端IP地址即可以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路径,无需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存在直连的端口。也即,通过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实现对非直连的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的配置。
可选地,如果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也即,用户不仅为各个边界设备配置了本端IP地址和远端IP地址,还同时指定了虚拟链路的本端端口、远端端口以及虚拟链路的第二SID信息,则网络控制器可以存储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并向第一边界设备或第二边界设备下发第二SID信息,以完成虚拟链路的创建。
其中,如果待传输的目标数据流是从第一AS向第二AS传输,也即本端端口为第一边界设备上的端口,则网络控制器可以向第一边界设备下发第二SID信息,以便后续第一边界设备基于该第二SID信息来将目标数据流转发至第二边界设备。可选地,如果待传输的目标数据流是从第二AS向第一AS传输,也即,本端端口为第二边界设备上的端口,则网络控制器向第二边界设备下发第二SID信息,以便后续第二边界设备基于该第二SID信息来将目标数据流转发至第一边界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控制器在向边界设备下发第二SID信息时,可以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向边界设备下发该第二SID信息。其中,SNMP是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管理的应用层协议,网络控制器可以通过SNMP对被管理的网络设备执行设置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为各个边界设备配置本端地址和远端地址的同时,指定边界设备上直连的两个端口分别作为虚拟链路的本端端口和远端端口,这样,可以实现直连但不支持EPE协议的两个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的创建。
步骤303:根据虚拟链路计算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
由前述步骤301中的介绍可知,网络控制器在获取虚拟链路配置信息之前,根据用户选择规划了目标数据流从一个AS内的流入口设备到另一个AS内的流出口设备之间的SRv6Policy隧道。一个AS的流入口设备是指目标数据流从该设备进入该AS,一个AS的流出口设备是指目标数据流从该设备流出该AS。基于此,在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之后,网络控制器可以根据该虚拟链路为该SRv6Policy隧道计算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其中,计算得到的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是指经过第一AS中的任意一个设备和第二AS中的任意一个设备的路径。并且,一个AS中的任意一个设备可以是指该AS内部的设备,也可以是指AS边缘的设备,所谓AS边缘的设备可以是指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AS内的边界设备,而AS内部的设备则可以是指AS中除边界设备之外的其余设备。
其中,当目标数据流从第一AS向第二AS传输时,网络控制器可以根据该虚拟链路,为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与第二AS的流出口设备之间的SRv6Policy隧道计算路径,获得规划路径,该规划路径包括虚拟链路,将该规划路径作为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并将计算得到的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发送至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以完成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的建立。当目标数据流从第二AS向第一AS传输时,网络控制器可以根据该虚拟链路,为第二AS的流入口设备与第一AS的流出口设备之间的SRv6Policy隧道计算路径,获得规划路径,该规划路径包括虚拟链路,将该规划路径作为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并将计算得到的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发送至第二AS的流入口设备,以完成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的建立。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控制器根据虚拟链路为SRv6Policy隧道计算路径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相关技术,获得的规划路径包括第一边界设备与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是指该规划路径经过该虚拟链路。
另外,由前述介绍可知,网络控制器与流入口设备和流出口设备建立了BGP SRPolicy邻居,BGP SR Policy邻居可以用于下发路径信息。基于此,网络控制器可以通过与流入口设备之间的BGP SR Policy邻居向流入口设备下发计算得到的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
网络控制器在下发规划好的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之后,后续,当目标数据流进入到流入口设备之后,流入口设备可以根据该路径转发该目标数据流。其中,如果流入口设备为第一AS内的设备,则当目标数据流到达第一边界设备时,第一边界设备可以根据配置的虚拟链路的第一SID信息或第二SID信息将该目标数据流转发至第二边界设备,从而实现目标数据流的跨AS的传输。如果流入口设备为第二AS内的设备,则当目标数据流到达第二边界设备时,第二边界设备可以根据配置的虚拟链路的第一SID信息或第二SID信息将该目标数据流转发至第一边界设备,从而实现目标数据流的跨AS的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需由边界设备通过EPE协议来发现链路,也无需两个AS内的边界设备直连,网络控制器可以直接通过用户提供的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即可创建两个AS的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进而根据该虚拟链路计算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以此实现两个AS的跨域通信,适用范围更广。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虚拟链路配置时,可以为各个边界设备分别配置本端地址和对端对地址,这样,可以实现对非直连的两个边界设备的之间的虚拟链路的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该链路配置创建虚拟链路之后,两个AS之间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通过该虚拟链路包括的多条等价路径来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流量负载平衡。
或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虚拟链路配置时,在为各个边界设备配置本端地址和远端地址的同时,指定边界设备上直连的两个端口分别作为虚拟链路的本端端口和远端端口,这样,可以实现直连但不支持EPE协议的两个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的创建。在此基础上,当在两个AS之间传输数据时,可以通过两个指定端口之间的路径来进行数据传输。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确定装置500,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501,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301;
创建模块502,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302;
计算模块503,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30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模块501、创建模块502和计算模块503可以由前述图2介绍的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
可选地,获取模块501主要用于:
获取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第二AS的拓扑信息;
根据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第二AS的拓扑信息,显示第一AS和第二AS的网络拓扑;
接收用户根据网络拓扑输入的虚拟链路配置信息。
可选地,获取模块501主要用于:
接收第一边界设备通过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BGP-LS协议发送的第一AS的拓扑信息;
接收第二边界设备通过BGP-LS协议发送的第二AS的拓扑信息。
可选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本端地址和第一远端地址,第一本端地址为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第一远端地址为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本端地址和第二远端地址,第二本端地址为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第二远端地址为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
可选地,创建模块502主要用于:
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生成虚拟链路的第一段标识SID信息;
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SID信息确定虚拟链路,并向第一边界设备或第二边界设备下发第一SID信息,以完成虚拟链路的创建。
可选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本端地址和第一远端地址,第一本端地址为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第一远端地址为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本端地址和第二远端地址,第二本端地址为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第二远端地址为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第三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端口的端口地址、第二端口的端口地址和虚拟链路的第二SID信息,第一端口为第一边界设备上的端口,第二端口为第二边界设备上与第一端口直连的端口。
可选地,创建模块502主要用于:
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确定虚拟链路,并向第一边界设备或第二边界设备下发第二SID信息,以完成虚拟链路的创建。
可选地,计算模块503主要用于:
根据虚拟链路,确定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与第二AS的流出口设备之间的SR隧道的路径,获得规划路径,规划路径包括虚拟链路,其中,目标数据流从流入口设备进入第一AS,目标数据流从流出口设备流出第二AS;
将规划路径作为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
该装置500还用于:将计算得到的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路径发送至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
综上所述,无需由边界设备通过EPE协议来发现链路,也无需两个AS内的边界设备直连,网络控制器可以直接通过用户提供的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即可创建两个AS的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进而根据该虚拟链路计算得到第一AS和第二AS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以此实现两个AS的跨域通信,适用范围更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路径确定装置在创建两个AS之间的传输路径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路径确定装置与路径确定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提及的“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路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虚拟链路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所述第一边界设备属于第一自治系统AS,所述第二边界设备属于第二AS;
根据所述虚拟链路计算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用于向所述网络控制器上报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用于向所述网络控制器上报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显示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的网络拓扑;
接收用户根据所述网络拓扑输入的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边界设备通过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BGP-LS协议发送的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边界设备通过所述BGP-LS协议发送的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本端地址和第一远端地址,所述第一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一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本端地址和第二远端地址,所述第二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生成所述虚拟链路的第一段标识SID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SID信息确定所述虚拟链路,并向所述第一边界设备或所述第二边界设备下发所述第一SID信息,以完成所述虚拟链路的创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本端地址和第一远端地址,所述第一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一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本端地址和第二远端地址,所述第二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端口的端口地址、第二端口的端口地址和所述虚拟链路的第二SID信息,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上的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上与所述第一端口直连的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虚拟链路,并向所述第一边界设备或所述第二边界设备下发所述第二SID信息,以完成所述虚拟链路的创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虚拟链路计算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包括:
根据所述虚拟链路,计算所述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与所述第二AS的流出口设备之间的分段路由SR隧道的路径,获得规划路径,所述规划路径包括所述虚拟链路,其中,目标数据流从所述流入口设备进入所述第一AS,所述目标数据流从流出口设备流出所述第二AS;
将所述规划路径作为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
所述将所述规划路径作为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之后,还包括:
将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发送至所述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
9.一种路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控制器,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虚拟链路配置信息;
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创建第一边界设备和第二边界设备之间的虚拟链路,所述第一边界设备属于第一自治系统AS,所述第二边界设备属于第二AS;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虚拟链路计算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用于向所述网络控制器上报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用于向所述网络控制器上报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主要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和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显示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的网络拓扑;
接收用户根据所述网络拓扑输入的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主要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边界设备通过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BGP-LS协议发送的所述第一AS的拓扑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边界设备通过所述BGP-LS协议发送的所述第二AS的拓扑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本端地址和第一远端地址,所述第一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一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本端地址和第二远端地址,所述第二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模块主要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生成所述虚拟链路的第一段标识SID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SID信息确定所述虚拟链路,并向所述第一边界设备或所述第二边界设备下发所述第一SID信息,以完成所述虚拟链路的创建。
14.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本端地址和第一远端地址,所述第一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一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本端地址和第二远端地址,所述第二本端地址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远端地址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端口的端口地址、第二端口的端口地址和所述虚拟链路的第二SID信息,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第一边界设备上的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二边界设备上与所述第一端口直连的端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模块主要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虚拟链路,并向所述第一边界设备或所述第二边界设备下发所述第二SID信息,以完成所述虚拟链路的创建。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主要用于:
根据所述虚拟链路,确定所述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与所述第二AS的流出口设备之间的分段路由SR隧道的路径,获得规划路径,所述规划路径包括所述虚拟链路,其中,目标数据流从所述流入口设备进入所述第一AS,所述目标数据流从所述流出口设备流出所述第二AS;
将所述规划路径作为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
所述装置还用于:将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AS和所述第二AS之间的路径发送至所述第一AS的流入口设备。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55792.4A 2020-06-17 2020-06-17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102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5792.4A CN113810282B (zh) 2020-06-17 2020-06-17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5792.4A CN113810282B (zh) 2020-06-17 2020-06-17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282A CN113810282A (zh) 2021-12-17
CN113810282B true CN113810282B (zh) 2023-03-10

Family

ID=78892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5792.4A Active CN113810282B (zh) 2020-06-17 2020-06-17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028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25926B1 (en) * 2007-10-16 2012-02-28 Juniper Networks, Inc. Inter-autonomous system (AS) virtual private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VPLS)
CN108574628A (zh) * 2017-03-13 2018-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域级拓扑的建立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9818858A (zh) * 2017-11-20 2019-05-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域间拓扑关系自动拼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380960A (zh) * 2019-07-31 2019-10-2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备份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7016B1 (en) * 2000-10-16 2014-03-18 Packet Desig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network topology information
JP4508984B2 (ja) * 2005-08-26 2010-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複数エリアに分割される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パス設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4728985B2 (ja) * 2007-03-12 2011-07-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パス自動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80225864A1 (en) * 2007-03-16 2008-09-18 Mustapha Aissaoui Communication network routing apparatus and techniques using logical communication links
WO2011103913A1 (en) * 2010-02-23 2011-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ummarisation in a multi-domain network
WO2015042824A1 (zh) * 2013-09-26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域路径的建立方法及设备
US10069716B2 (en) * 2015-07-29 2018-09-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flect routes from a remotely located virtual route reflector
JP2017085442A (ja) * 2015-10-30 2017-05-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041419A1 (en) * 2016-08-08 2018-02-08 Console Connect Inc. Virtual Router For Paths Between Autonomous-System Pairs
US10225190B2 (en) * 2016-08-23 2019-03-05 Cisco Technology, Inc. Virtualized path identifier providing generic descriptors for reaching a destination using an identified path determination method
CN109788018B (zh) * 2017-11-15 2021-08-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25926B1 (en) * 2007-10-16 2012-02-28 Juniper Networks, Inc. Inter-autonomous system (AS) virtual private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VPLS)
CN108574628A (zh) * 2017-03-13 2018-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域级拓扑的建立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9818858A (zh) * 2017-11-20 2019-05-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域间拓扑关系自动拼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380960A (zh) * 2019-07-31 2019-10-2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备份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282A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7519B1 (en) Service overlay model for a co-location facility
US10892937B1 (en) Inter-metro service chaining
JP5813072B2 (ja) Mpls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完全な論理接続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033623B2 (en) Multithread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network connections
US8549124B2 (en) Network management discovery tool
US9667500B2 (en) Contextual virtual routing updates
US20130329601A1 (en) Defining Data Flow Path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with Application-Layer Traffic Optimization
CN102055665B (zh) 广播上或nbma上的ospf点到多点模式
CN114465943B (zh) 拓扑信息的发布方法、网络拓扑收集方法及设备
CN110324159B (zh) 链路配置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11140482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87649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12951A (zh) 一种发送路由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64235A (zh) 软件定义网络与传统网络的融合方法以及装置
WO2016004752A1 (zh) 一种确定端到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94019A (zh) 一种用于sdn控制器的水平方向接口系统
CN108599980A (zh) 一种故障诊断方法及其装置
CN113810282B (zh)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2304496B1 (ko) 다이렉트 인터커넥트 게이트웨이
CN115622935A (zh) 基于网络的路径处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JP2010199882A (ja) 通信システム、経路計算装置、経路計算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958583A1 (en) Network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Touihri et al. M-CRP: Novel multicast SDN based routing scheme in CamCube server-only datacenter
GB2537657A (en) Subsea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4531360A (zh) 一种语义名称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