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9339B -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9339B
CN113659339B CN202110969179.1A CN202110969179A CN113659339B CN 113659339 B CN113659339 B CN 113659339B CN 202110969179 A CN202110969179 A CN 202110969179A CN 113659339 B CN113659339 B CN 113659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ing
antenna
receiving
antenna system
sig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91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9339A (zh
Inventor
汲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if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if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if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691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9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9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933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1426 priority patent/WO202302490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9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9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08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 H01Q1/3233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particular used as part of a sensor or in a security system, e.g. for automotive radar, navig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01Q21/245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pola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01Q25/04Multimode antenn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系统及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该发射天线系统包括:包括至少一条发射通道的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至少一组发射天线组,至少一个功分网络以及至少一个正交耦合器;其中:一条发射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通过发射通道发射电磁信号传输到功分网络;功分网络将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后传输到正交耦合器;正交耦合器将两路发射信号耦合后分为两路耦合发射信号,传输到发射天线组的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天线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提升系统同频抗干扰水平。

Description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系统及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安全配置关系到汽车的安全驾驶性能,已经成为客户选购汽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将车载毫米波雷达作为安全驾驶组件配置到汽车上,车载毫米波雷达是否能准确地工作,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驾驶。
目前,如图1所示,车载毫米波雷达采用的天线为单一极化,或者极化数量较少,当周围有相同极化雷达工作时,存在同频干扰,同频干扰现象严重,影响目标检测的精度的准确性,为汽车的安全驾驶埋下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系统及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可以使天线系统可以实现任意线极化、左圆极化和右圆极化工作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毫米波雷达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极化状态,大幅提升系统同频抗干扰水平,达到更优的同频抗干扰性能,提高目标检测精度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射天线系统,所述发射天线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至少一组发射天线组,至少一个功分网络以及至少一个正交耦合器;其中: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一条发射通道;一条发射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用于通过所述发射通道发射电磁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
所述功分网络,用于将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射通道发射的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正交耦合器;
所述发射天线组包括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相差90°;
所述正交耦合器,用于将所述功分网络传输的两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耦合发射信号,其中一路耦合发射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另一路耦合发射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极化天线。
可选地,所述正交耦合器包括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所述发射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
所述功分网络将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射通道发射的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其中一路发射信号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后传输到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另一路发射信号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后传输到正交耦合器的隔离端口。
可选地,所述发射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三移相器;所述正交耦合器将另一路耦合发射信号经过第三移相器后传输到所述第二极化天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化天线为45°发射极化天线,所述第二极化天线为-45°发射极化天线。
可选地,所述发射天线组为双极化天线,所述双极化天线的天线间的极化方向相差90°。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分别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所述第三移相器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关系;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相同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135°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相差180°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45°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相位相差90°时,输入端口与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为1:1时,发射天线系统为左旋圆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相位相差270°时,输入端口与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为1:1时,发射天线系统为右旋圆极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接收天线系统,所述接收天线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至少一组接收天线组,至少一个功分网络以及至少一个正交耦合器;其中: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一条接收通道;一条接收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接收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
所述接收天线组包括第三极化天线和第四极化天线,所述第三极化天线和所述第四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相差90°,所述第三极化天线和所述第四极化天线分别接收一路空中电磁信号,分别传输给所述正交耦合器;
所述正交耦合器,用于将来自接收天线组接收的两路空中电磁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接收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
所述功分网络,用于将正交耦合器耦合的两路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接收通道;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用于通过所述接收通道接收来自所述功分网络传输的接收信号。
可选地,所述正交耦合器包括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所述接收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移相器,第二移相器和第三移相器;
所述正交耦合器将接收一路来自第三极化天线接收的空中电磁信号,经耦合得到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输入端口,再将该路接收信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以及将接收另一路来自第四极化天线接收且经过第三移相器传输后的空中电磁信号,经耦合得到另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隔离端口,再将该路接收信号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
可选地,所述第三极化天线为45°接收极化天线,所述第四极化天线为-45°接收极化天线。
可选地,所述接收天线组为双极化天线,所述双极化天线的天线间的极化方向相差90°。
可选地,所述功分网络用于将正交耦合器耦合的两路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接收通道;包括:
所述功分网络将一路经正交耦合器耦合到输入端口后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的接收信号与另一路经正交耦合器耦合到隔离端口后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的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接收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分别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所述第三移相器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关系;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相同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接收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135°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相差180°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接收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45°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相位相差90°时,输入端口与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为1:1时,接收天线系统为左旋圆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相位相差270°时,输入端口与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为1:1时,接收天线系统为右旋圆极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包括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射天线系统和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收天线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包括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系统及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一条发射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通过所述发射通道发射电磁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所述功分网络将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射通道发射的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正交耦合器,所述正交耦合器将所述两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耦合发射信号,并分别传输到所述发射天线组中极化方向相差90°的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从而使发射天线系统可以实现任意线极化、左圆极化和右圆极化工作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毫米波雷达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极化状态,大幅提升系统同频抗干扰水平,达到更优的同频抗干扰性能,提高目标检测精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射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射天线系统中正交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射天线系统中正交耦合器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同时极化方向随功率比变化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射天线系统中正交耦合器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差180°时极化方向随功率比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射天线系统中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等幅度、相位相差90°时天线极化模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射天线系统中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等幅度、相位相差270°时天线极化模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接收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射天线系统,所述发射天线系统1包括: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MMIC,Monolithic MicrowaveIntegrated Circuit),至少一组发射天线组12,至少一个功分网络17以及至少一个正交耦合器18;其中: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包括至少一条发射通道;一条发射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与所述功分网络17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发射通道发射电磁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
所述功分网络17,与所述正交耦合器18连接,用于将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的发射通道发射的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正交耦合器18。
所述发射天线组12包括第一极化天线121和第二极化天线122,所述第一极化天线121和所述第二极化天线122的极化方向相差90°。
所述正交耦合器18,用于将所述功分网络17传输的两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耦合发射信号,其中一路耦合发射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极化天线121,另一路耦合发射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极化天线122。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发射天线系统包括:包括一条发射通道的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一组发射天线组12、一个功分网络17以及一个正交耦合器18,则所述发射通道、所述功分网络、所述正交耦合器、所述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
如果所述发射天线系统包括:包括两条发射通道的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两组发射天线组12、两个功分网络17以及两个正交耦合器18,则第一条发射通道、第一个功分网络、第一个正交耦合器、第一组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第二条发射通道、第二个功分网络、第二个正交耦合器、第二组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第二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即可以形成两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
以此类推,如果所述发射天线系统包括:包括n条发射通道的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n组发射天线组12、n个功分网络17以及n个正交耦合器18,则可以形成n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的一条发射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通过所述发射通道发射电磁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所述功分网络17将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的发射通道发射的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正交耦合器18,所述正交耦合器将所述两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耦合发射信号,并分别传输到所述发射天线组12中极化方向相差90°的第一极化天线121和第二极化天线122。从而使发射天线系统可以实现任意线极化、左圆极化和右圆极化工作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毫米波雷达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极化状态,大幅提升系统同频抗干扰水平,达到更优的同频抗干扰性能,提高目标检测精度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正交耦合器18包括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所述发射天线系统1还包括第一移相器14和第二移相器15,所述第一移相器14和第二移相器15,分别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18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
所述功分网络17,用于将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的发射通道发射的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正交耦合器18;包括:
所述功分网络17将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的发射通道发射的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其中一路发射信号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14后传输到正交耦合器18的输入端口Pout1,另一路发射信号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15后传输到正交耦合器18的隔离端口Pout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天线12包括第一极化天线121和第二极化天线122,所述第一极化天线121和所述第二极化天线122的极化方向可以是任意的,但所述第一极化天线121和所述第二极化天线122的极化方向相差9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天线系统1还包括第三移相器16,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18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关系。
所述正交耦合器18,用于将所述功分网络17传输的两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耦合发射信号,其中一路耦合发射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极化天线121,另一路耦合发射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极化天线122;包括:
所述正交耦合器18,用于将所述功分网络17传输的两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耦合发射信号,其中一路耦合发射信号直接传输到所述第一极化天线121,另一路耦合发射信号经过第三移相器16后传输到所述第二极化天线122。
优选地,所述第一极化天线121为45°发射极化天线,所述第二极化天线122为-45°发射极化天线。此时,所述正交耦合器18将所述功分网络17传输的两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耦合发射信号,其中一路耦合发射信号直接传输到45°发射极化天线,另一路耦合发射信号经过第三移相器16后传输到-45°发射极化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天线组12为双极化天线,所述双极化天线的天线间的极化方向相差90°。所述双极化天线实现的功能和作用与所述第一极化天线121(45°发射极化天线)和所述第二极化天线122(-45°发射极化天线)的功能和作用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相器14和第二移相器15,分别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18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所述第三移相器16,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18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关系。
如图4所示,为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同时极化方向随功率比变化的示意图。
图4中,E1和E2为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Eall为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当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同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0到1: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90°极化,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1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90°极化逐渐变成135°极化。也即,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135°极化。
如图5所示,为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差180°时极化方向随功率比变化的示意图。
图5中,E1和E2为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Eall为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当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差180°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0到1: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0°极化,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1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0°极化逐渐变成-45°极化。也即,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45°极化。
如图6所示,为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等幅度、相位相差90°时天线极化模式。
图6中,E1和E2为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Eall为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当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相位相差90°时,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为1:1时,发射天线系统为左旋圆极化。
如图7所示,为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等幅度、相位相差270°时天线极化模式。
图7中,E1和E2为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Eall为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当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相位相差270°时,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为1:1时,发射天线系统为右旋圆极化。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控制第三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关系,从而使发射天线系统可以实现任意线极化、左圆极化和右圆极化工作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毫米波雷达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极化状态,并在毫米波雷达底噪异常抬升时,切换不同极化工作模式降低底噪,达成抗干扰的目的,大幅提升系统同频抗干扰水平,达到更优的同频抗干扰性能,提高目标检测精度的准确性。
基于同一构思,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接收天线系统,所述接收天线系统2包括: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至少一组接收天线组22,至少一个功分网络27以及至少一个正交耦合器28;其中: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包括至少一条接收通道;一条接收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接收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
所述接收天线组22包括第三极化天线221和第四极化天线222,所述第三极化天线221和所述第四极化天线222的极化方向相差90°,所述第三极化天线221和所述第四极化天线222分别接收一路空中电磁信号,分别传输给所述正交耦合器28。
所述正交耦合器28,与所述功分网络27连接,用于将来自接收天线组22接收的两路空中电磁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接收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27。
所述功分网络27,与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连接,用于将正交耦合器28耦合的两路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的接收通道。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用于通过所述接收通道接收来自所述功分网络27传输的接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所述接收天线系统包括:包括一条接收通道的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一组接收天线组22、一个功分网络27以及一个正交耦合器28,则所述接收通道、所述功分网络、所述正交耦合器、所述接收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
如果所述接收天线系统包括:包括两条接收通道的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两组接收天线组22、两个功分网络27以及两个正交耦合器28,则第一条接收通道、第一个功分网络、第一个正交耦合器、第一组接收天线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第二条接收通道、第二个功分网络、第二个正交耦合器、第二组接收天线依次连接形成第二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即可以形成两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
以此类推,如果所述接收天线系统包括:包括n条接收通道的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n组接收天线组22、n个功分网络27以及n个正交耦合器28,则可以形成n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的一条接收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接收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所述接收天线组22中极化方向相差90°的第三极化天线221和第四极化天线222分别接收一路空中电磁信号,分别传输给所述正交耦合器28,所述正交耦合器28将来自接收天线组22接收的两路空中电磁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接收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27,所述功分网络27将正交耦合器28耦合的两路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的接收通道,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通过所述接收通道接收来自所述功分网络27传输的接收信号。从而使接收天线系统可以实现任意线极化、左圆极化和右圆极化工作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毫米波雷达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极化状态,大幅提升系统同频抗干扰水平,达到更优的同频抗干扰性能,提高目标检测精度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交耦合器28包括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所述接收天线系统2还包括第一移相器24和第二移相器25,所述第一移相器24和第二移相器25,分别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28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天线组22包括第三极化天线221和第四极化天线222,所述第三极化天线221和所述第四极化天线222的极化方向可以是任意的,但所述第三极化天线221和所述第四极化天线222的极化方向相差9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天线系统2还包括第三移相器26,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28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关系。
所述正交耦合器28,用于将来自接收天线组22接收的两路空中电磁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接收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27;包括:
所述正交耦合器18将接收一路来自第三极化天线221接收的空中电磁信号,经耦合得到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输入端口Pout1,再将该路接收信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24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27,以及将接收另一路来自第四极化天线222接收且经过第三移相器26传输后的空中电磁信号,经耦合得到另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隔离端口Pout2,再将该路接收信号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25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27。
优选地,所述第三极化天线221为45°接收极化天线,所述第四极化天线222为-45°接收极化天线。此时,所述正交耦合器28将接收一路来自45°接收极化天线接收的空中电磁信号,经耦合得到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输入端口Pout1,再将该路接收信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24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27,以及将接收另一路来自-45°接收极化天线接收且经过第三移相器26传输后的空中电磁信号,经耦合得到另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隔离端口Pout2,再将该路接收信号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25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27。
可选地,所述接收天线组22为双极化天线,所述双极化天线的天线间的极化方向相差90°。所述双极化天线实现的功能和作用与所述第三极化天线221(45°接收极化天线)和所述第四极化天线222(-45°接收极化天线)的功能和作用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分网络27,与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连接,用于将正交耦合器28耦合的两路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的接收通道;包括:
所述功分网络27将一路经正交耦合器28耦合到输入端口Pout1后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24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27的接收信号与另一路经正交耦合器28耦合到隔离端口Pout2后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25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27的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的接收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天线系统2中的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功分网络27、正交耦合器28、第一移相器24、第二移相器25和第三移相器26与所述发射天线系统1中对应的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功分网络17、正交耦合器18、第一移相器14、第二移相器15和第三移相器16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21可以与上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11是同一个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包括多个发射通道和多个接收通道。
此外,所述接收天线系统2中正交耦合器28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同时极化方向随功率比变化,与所述发射天线系统1中正交耦合器18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同时极化方向随功率比变化是类似的,可以参考图4至图7。
所述第一移相器24和第二移相器25,分别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28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所述第三移相器26,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28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关系。
如图4所示,为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同时极化方向随功率比变化的示意图。
图4中,E1和E2为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Eall为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当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同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0到1: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90°极化,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1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90°极化逐渐变成135°极化。也即,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135°极化。
如图5所示,为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差180°时极化方向随功率比变化的示意图。
图5中,E1和E2为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Eall为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当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相差180°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0到1: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0°极化,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1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0°极化逐渐变成-45°极化。也即,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45°极化。
如图6所示,为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等幅度、相位相差90°时天线极化模式。
图6中,E1和E2为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Eall为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当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相位相差90°时,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为1:1时,发射天线系统为左旋圆极化。
如图7所示,为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等幅度、相位相差270°时天线极化模式。
图7中,E1和E2为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Eall为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当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相位相差270°时,输入端口Pout1与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为1:1时,发射天线系统为右旋圆极化。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功率比,控制第三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Pout1和隔离端口Pout2的相位关系,从而使发射天线系统可以实现任意线极化、左圆极化和右圆极化工作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毫米波雷达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极化状态,并在毫米波雷达底噪异常抬升时,切换不同极化工作模式降低底噪,达成抗干扰的目的,大幅提升系统同频抗干扰水平,达到更优的同频抗干扰性能,提高目标检测精度的准确性。
基于同一构思,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1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射天线系统1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收天线系统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天线系统1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射天线系统1是一致,具体的结构与功能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射天线系统1,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天线系统2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收天线系统2是一致,具体的结构与功能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收天线系统2,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包括发射天线系统和接收天线系统。所述发射天线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一条发射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通过所述发射通道发射电磁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所述功分网络将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射通道发射的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正交耦合器,所述正交耦合器将所述两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耦合发射信号,并分别传输到所述发射天线组中极化方向相差90°的第一极化天线第二极化天线。所述接收天线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一条接收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接收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所述接收天线组中极化方向相差90°的第三极化天线和第四极化天线分别接收一路空中电磁信号,分别传输给所述正交耦合器,所述正交耦合器将来自接收天线组接收的两路空中电磁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接收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所述功分网络将正交耦合器耦合的两路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接收通道,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通过所述接收通道接收来自所述功分网络传输的接收信号。从而使天线系统可以实现任意线极化、左圆极化和右圆极化工作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毫米波雷达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极化状态,大幅提升系统同频抗干扰水平,达到更优的同频抗干扰性能,提高目标检测精度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实施例与上述发射天线系统和接收天线系统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上述发射天线系统和接收天线系统实施例,且上述发射天线系统和接收天线系统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构思,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1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包括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包括发射天线系统和接收天线系统。所述发射天线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一条发射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通过所述发射通道发射电磁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所述功分网络将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射通道发射的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正交耦合器,所述正交耦合器将所述两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耦合发射信号,并分别传输到所述发射天线组中极化方向相差90°的第一极化天线第二极化天线。所述接收天线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一条接收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接收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所述接收天线组中极化方向相差90°的第三极化天线和第四极化天线分别接收一路空中电磁信号,分别传输给所述正交耦合器,所述正交耦合器将来自接收天线组接收的两路空中电磁信号进行耦合后分为两路接收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所述功分网络将正交耦合器耦合的两路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接收通道,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通过所述接收通道接收来自所述功分网络传输的接收信号。从而使天线系统可以实现任意线极化、左圆极化和右圆极化工作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毫米波雷达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极化状态,大幅提升系统同频抗干扰水平,达到更优的同频抗干扰性能,提高目标检测精度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实施例与上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实施例,且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至少一组发射天线组,至少一个功分网络,第一移相器、第二移相器和第三移相器以及至少一个正交耦合器;其中: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一条发射通道;一条发射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发射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发射链路;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用于通过所述发射通道发射电磁信号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
所述功分网络,用于将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射通道发射的电磁信号分为两路发射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正交耦合器;
所述发射天线组包括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第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相差90°;
所述正交耦合器包括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所述正交耦合器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传输到所述输入端口后的所述功分网络的其中一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形成一路耦合发射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极化天线,以及将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传输到所述隔离端口后的所述功分网络的另一路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形成另一路耦合发射信号后再经过第三移相器传输到所述第二极化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化天线为45°发射极化天线,所述第二极化天线为-45°发射极化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组为双极化天线,所述双极化天线的天线间的极化方向相差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分别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所述第三移相器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关系;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相同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135°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相差180°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发射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45°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相位相差90°时,输入端口与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为1:1时,发射天线系统为左旋圆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相位相差270°时,输入端口与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为1:1时,发射天线系统为右旋圆极化。
5.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接收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至少一组接收天线组,至少一个功分网络,第一移相器,第二移相器,第三移相器以及至少一个正交耦合器;其中: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一条接收通道;一条接收通道、一个功分网络、一个正交耦合器、一组接收天线依次连接形成一条电磁信号接收链路;
所述接收天线组包括第三极化天线和第四极化天线,所述第三极化天线和所述第四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相差90°,所述第三极化天线和所述第四极化天线分别接收一路空中电磁信号,分别传输给所述正交耦合器;
所述正交耦合器包括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所述正交耦合器用于将接收一路来自第三极化天线接收的空中电磁信号,经耦合得到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输入端口,再将该路接收信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以及将接收另一路来自第四极化天线接收且经过第三移相器传输后的空中电磁信号,经耦合得到另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隔离端口,再将该路接收信号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
所述功分网络,用于将正交耦合器耦合的两路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接收通道;
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用于通过所述接收通道接收来自所述功分网络传输的接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极化天线为45°接收极化天线,所述第四极化天线为-45°接收极化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组为双极化天线,所述双极化天线的天线间的极化方向相差9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分网络用于将正交耦合器耦合的两路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后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接收通道;包括:
所述功分网络将一路经正交耦合器耦合到输入端口后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的接收信号与另一路经正交耦合器耦合到隔离端口后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传输到所述功分网络的接收信号合并为一路接收信号传输到所述毫米波雷达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接收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分别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所述第三移相器用于控制所述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关系;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相同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接收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135°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相位相差180°时,通过控制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以控制正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从1:0到0:1变化时,接收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向从45°极化逐渐变成-45°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相位相差90°时,输入端口与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为1:1时,接收天线系统为左旋圆极化;
当输入端口和隔离端口相位相差270°时,输入端口与隔离端口的功率比为1:1时,接收天线系统为右旋圆极化。
10.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发射天线系统和如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接收天线系统。
11.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
CN202110969179.1A 2021-08-23 2021-08-23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Active CN113659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9179.1A CN113659339B (zh) 2021-08-23 2021-08-23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PCT/CN2022/111426 WO2023024902A1 (zh) 2021-08-23 2022-08-10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9179.1A CN113659339B (zh) 2021-08-23 2021-08-23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9339A CN113659339A (zh) 2021-11-16
CN113659339B true CN113659339B (zh) 2023-07-25

Family

ID=78492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9179.1A Active CN113659339B (zh) 2021-08-23 2021-08-23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9339B (zh)
WO (1) WO20230249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9339B (zh) * 2021-08-23 2023-07-25 深圳市塞防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CN117459353B (zh) * 2023-12-22 2024-03-29 德氪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数字隔离器及其应用电路、隔离通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59438A2 (en) * 2008-11-20 2011-08-24 Andrew LLC Dual-beam sector antenna and array
CN104600437A (zh) * 2014-12-30 2015-05-0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极化的多波束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55202B1 (fr) * 1989-11-24 1992-02-07 Thomson Csf Antenne a polarisation circulaire, notamment pour reseau d'antennes.
US6201801B1 (en) * 1994-03-24 2001-03-13 Ericsson Inc. Polarization diversity phased array cellular base st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2782053B2 (ja) * 1995-03-23 1998-07-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レーダ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US8248302B2 (en) * 2008-05-12 2012-08-21 Mediatek Inc. Reflection-type phase shifter having reflection loads implemented using transmission lines and phased-array receiver/transmitter utilizing the same
CN203300810U (zh) * 2013-06-07 2013-11-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圆极化基站天线和基站
CN105098378B (zh) * 2014-05-06 2020-09-15 安波福技术有限公司 雷达天线组件
CN204596982U (zh) * 2015-05-12 2015-08-26 西安克拉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高度动中通天线电子变极化装置
US20170237182A1 (en) * 2015-09-21 2017-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with beamwidth reconfigurable circularly polarized radiators
CN106684546A (zh) * 2016-12-26 2017-05-17 上海交通大学 C波段极化可重构的微带平面阵列天线
JP2019050521A (ja) * 2017-09-11 2019-03-28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信号送信方法
CN109560366A (zh) * 2017-09-25 2019-04-02 周雅莉 一种变极化天线和变极化天线阵列
CN112003001B (zh) * 2020-08-12 2022-01-1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全向双圆极化相控任意多极化天线和多极化通道通信系统
CN113659339B (zh) * 2021-08-23 2023-07-25 深圳市塞防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59438A2 (en) * 2008-11-20 2011-08-24 Andrew LLC Dual-beam sector antenna and array
CN104600437A (zh) * 2014-12-30 2015-05-0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极化的多波束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带滤波功能的圆极化可控阵列天线;李楠等;《微波学报》;第33卷(第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9339A (zh) 2021-11-16
WO2023024902A1 (zh)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9339B (zh) 车载毫米波雷达及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系统、天线系统
CN102393512B (zh) 单天线调频连续波雷达射频无源对消方法
US5815803A (en) Wideband high isolation circulatior network
US7508343B1 (en) Switched beam forming network for an amplitude monopulse directional an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US4492960A (en) Switching mixer
US8941536B2 (en) Short-range homodyne radar system
US7436350B1 (en) Combined aircraft TCAS/transponder with common antenna system
CN107290725B (zh) 高隔离圆极化平衡雷达射频前端结构
CN103035994A (zh) 组合发射接收信号分离和差分到单端转换的微带耦合器
US5587713A (en) Radar transmitter/receivers
CN112994733B (zh) 一种基本收发单元及收发芯片
KR2013007458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수동 소자를 이용한 고주파 송수신 전치단 장치
US3956699A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polarization
CN114779175A (zh) 一种双频段全极化集成微波雷达系统
CN105610461A (zh) 一种集成天线耦合特性的射频综合模块
EP3211807B1 (en) Double-frequency phased array
US5337058A (en) Fast switching polarization diverse radar antenna system
US3093826A (en) Antenna system
CN111596266A (zh) 一种低成本探测无人机c波段雷达的射频前端
CN106330241A (zh) 放大集成电路
US4924196A (en) Waveguide matrix switch
US5153596A (en) Cw radar system
CN104836551A (zh) 微波毫米波和太赫兹电路及相控阵的低功率波束形成方法
Cryan et al. An integrated active circulator antenna
CN115275601A (zh) 高隔离且宽带的毫米波雷达发射机泄露对消器及对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401, Building B1,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Saif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701, building B1, Nanshan wisdom garden,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Daotong Intelligent Automobil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5

Address after: 518055, 2nd Floor, Rainbow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6 Gaoxin North 6th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UTE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rp.,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401, Building B1,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aifa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