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4671A - 通信系统和通信机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和通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4671A
CN113544671A CN202080016381.6A CN202080016381A CN113544671A CN 113544671 A CN113544671 A CN 113544671A CN 202080016381 A CN202080016381 A CN 202080016381A CN 113544671 A CN113544671 A CN 113544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ncryption
solution
verification
selection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63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桥洋介
古田昌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0/01565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209248A1/ja
Publication of CN113544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4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在与外部装置的通信结束之后,将与通信结果对应的通信数据向其他装置输出为止的时刻提前的新的且改进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机。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具有:通信机,其发送根据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第1通信的结果而选择出的选择解;和控制装置,其通过第2通信从上述通信机接收上述选择解,上述第2通信与上述第1通信的不同在于同上述通信机之间的通信对象不同。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和通信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和通信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在通信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例如,存在如下情况:将通过对利用通信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导出的结果进行处理而生成的通信数据从通信机向其他装置输出。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在通信机中导出了结果之后,处理结果并生成通信数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36582号公报
但是,若从在通信机中导出结果起生成通信数据,则存在至通信数据的发送结束为止耗费时间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与外部装置的通信结束之后,将与通信结果对应的通信数据向其他装置输出为止的时刻提前的新的并且改进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某个观点,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具有:通信机,其发送根据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第1通信的结果选择出的选择解;和控制装置,其通过第2通信从上述通信机接收上述选择解,上述第2通信与上述第1通信的不同在于同上述通信机之间的通信对象不同。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提供一种通信机,其具备:获取部,其获取根据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第1通信的结果而选择出的选择解;和通信部,其通过第2通信将上述选择解向控制装置发送,上述第2通信的通信对象与上述第1通信的通信对象不同。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处理时间的增加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车辆的通信机的配置的图。
图3是表示距离测定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4的(a)是表示测定值合理的情况下的加密选择解的发送的说明图,图4的(b)是表示测定值不合理的情况下的加密选择解的发送的说明图,图4的(c)是表示第1加密选择解与第1加密校验解不一致的情况下的向校验ECU通知的通知例的说明图。
图5是总结了向校验ECU的通知、主通信机的测定值的判定结果、从通信机的测定值的判定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例子的表。
图6是表示在从通信机与终端之间产生了通信错误的情况下的向校验ECU通知的通知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具有实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重复说明。
<1.一个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4对通信系统和通信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1.结构例>>
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具备电子钥匙系统4。电子钥匙系统4通过利用无线方式确认终端2是否正规(通过认证终端2),来控制车载装置3可否工作。更具体而言,本例的电子钥匙系统4是在发送通过车辆1和终端2中一者进行认证所需要的钥匙ID(ID信息)且由车辆1和终端2中另一者接收到该钥匙ID的情况下,执行对由该另一者接收到的钥匙ID与注册于该另一者的钥匙ID进行校验的ID校验(以下,也记载为“智能校验”)的智能校验系统。
如后面将说明的那样,在本例中,主要设想了智能校验在车辆1中进行的情况。但是,智能校验也可以在终端2中进行。另外,智能校验是基于无线通信得到的终端2的认证的一个例子。因此,终端2的认证的方法不限定于智能校验。在通过电子钥匙系统4执行智能校验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优选终端2为电子钥匙5。电子钥匙5例如用于通过与车辆1间的无线通信的智能校验,具有基于智能校验执行车载装置3的工作的钥匙功能。
(车辆的各部分结构)
接着,对车辆1的各部分结构进行说明。车辆1具备车载装置3、校验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8、车身ECU9、发动机ECU10、LF(Low Frequency、低频)发送机13、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接收机14、通信机31。如图1所示,作为车载装置3,除了将控制车门的上锁解锁的门锁装置6列举为例子之外,还将车辆1的发动机7列举为例子。
校验ECU8具有易失性存储器15、非易失性存储器16、处理执行部17、更新部44c、校验部46、更新控制部47、认证部48、接收部49。认证部48执行智能校验,并通过智能校验来认证终端2。在校验ECU8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6中注册有终端2所固有的钥匙ID和钥匙固有密钥。钥匙ID和钥匙固有密钥用于智能校验。针对易失性存储器15、处理执行部17、更新部44c、校验部46、更新控制部47和接收部49,后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车身ECU9管理车载电装品的电源。例如,车身ECU9对控制车门的上锁解锁的门锁装置6。另外,发动机ECU10控制发动机7。校验ECU8、车身ECU9和发动机ECU10之间经由车辆1的内部的通信线11而连接。经由通信线11的通信的协议例如也可以是CAN(ControllerArea Network),也可以是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
在执行车辆1与终端2之间的智能校验的通信时,LF发送机13向终端2发送LF带的电波。另外,若通过终端2接收LF带的电波,通过终端2发送UHF带的电波,则UHF接收机14接收从终端2发送的UHF带的电波。此外,LF发送机13优选具备:例如对位于车辆1室外的终端2发送电波的室外用的LF发送机和对位于车辆1室内的终端2发送电波的室内用的LF发送机。针对通信机31,后面将详细地进行说明。
(终端的各部分结构)
接着,对终端2的各部分结构进行说明。终端2具备终端控制部20、LF接收部21、UHF发送部22、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收发部33。终端控制部20控制终端2。终端控制部20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器23。在终端控制部20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3中注册有终端2所固有的钥匙ID和钥匙固有密钥。钥匙ID和钥匙固有密钥用于智能校验。
LF接收部21在执行车辆1与终端2之间的智能校验的通信时,接收从车辆1发送的LF电波。若通过LF接收部21接收从车辆1发送的LF电波,则UHF发送部22向车辆1发送UHF电波。针对UWB收发部33,后面将详细地进行说明。
(智能校验)
接着,对智能校验的流程进行说明。首先,车辆1的LF发送机13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以LF发送唤醒信号。终端2若通过LF接收部21接收唤醒信号,则从待机状态起动,通过UHF发送部22以UHF发送Ack(确认字符)信号。校验ECU8若通过UHF接收机14从终端2接收针对唤醒信号的Ack信号,则通过认证部48开始智能校验。此时,一方面,在室外的终端2接收到室外用的LF发送机13的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校验ECU8的认证部48执行室外的终端2与车辆1之间的室外智能校验。另一方面,在室内的终端2接收到室内用的LF发送机13的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校验ECU8的认证部48执行与室内的终端2之间的室内智能校验。
此处,智能校验也可以包括对注册于终端2的钥匙ID与预先注册于车辆1的钥匙ID之间的一致进行确认的钥匙ID校验,也可以包括使用了钥匙固有密钥的请求响应认证。请求响应认证是对于作为随机数的请求代码使车辆1和终端2双方运算使用了钥匙固有密钥的响应代码,并确认这些响应代码的一致的认证。在本例子中,主要设想了如下情况:校验ECU8的认证部48在钥匙ID校验和请求响应认证双方成立的情况下,使智能校验成立。
(距离测定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具备距离测定系统30。以下,对距离测定系统30进行说明。此外,距离测定系统30直接测定依据车辆1和终端2之间距离的测定值Vm。但是,为了简化说明,以下也存在表达为距离测定系统30测定车辆1和终端2之间的距离的情况。
此处,在车辆1与终端2分开得远的情况下,车辆1与终端2之间没有通信连接,因此,通常,智能校验不成立。但是,存在如下情况:进行通过中继器等使离车辆1远的终端2与车辆1通信连接而使智能校验成立的非法行为。用于针对这样的非法行为的对策的距离测定系统30具备测定依据车辆1和终端2之间距离的测定值Vm的功能,具备根据测定值Vm的合理性来决定智能校验可否成立的功能(非法通信检测功能)。
距离测定系统30主要通过终端2所具备的UWB收发部33和车辆1所具备的通信机31来实现。UWB收发部33在与通信机31之间执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另外,通信机31在与终端2之间执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在本例子中,主要设想了车辆1具备多个通信机31(特别是主通信机34和从通信机35)的情况。但是,车辆1所具备的通信机31的数量没有被限定。
在本例中,主通信机34经由通信线36而与校验ECU8连接。从通信机35经由通信线37而与主通信机34连接。经由通信线36和通信线37的通信的通信协议例如也可以是LIN,也可以是CAN。此外,通信线36也可以使用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等通信接口。
主通信机34具备通信控制部38、接口部39、易失性存储器40b、非易失性存储器41b、获取部42b、第2通信部43b、更新部44b、测定部45b。接口部39是分别能够与校验ECU8和从通信机35通信的接口。例如,接口部39对于从通信机35输出工作信号。通信控制部38控制从通信机35的工作。在存在多个从通信机35的情况下等,通信控制部38设定多个从通信机35的工作顺序,或者使多个从通信机35的一部分有选择地地工作。针对易失性存储器40b、非易失性存储器41b、获取部42b、第2通信部43b、更新部44b和测定部45b,后面将详细地进行说明。
从通信机35具备易失性存储器40a、非易失性存储器41a、获取部42a、第1通信部43a、更新部44a、测定部45a。针对易失性存储器40a、非易失性存储器41a、获取部42a、第1通信部43a、更新部44a和测定部45a,后面将详细地进行说明。
此处,参照图2,对通信机31的设置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通信机31设置于车辆1的五个部位。通信机31中的主通信机34配置于车辆1的室内,从而对车室内发送测距用电波。针对测距用电波,后面将进行说明。第1从通信机35a配置于车辆1的驾驶座位前侧的角落,从而对车辆1前方和驾驶座位侧发送测距用电波。第2从通信机35b配置于车辆1的副驾驶座位前侧的角落,从而对车辆1前方和副驾驶座位侧发送测距用电波。
第3从通信机35c配置于车辆1的驾驶座位后侧的角落,从而对车辆1后方和驾驶座位侧发送测距用电波。第4从通信机35d配置于车辆1的副驾驶座位后侧的角落,从而对车辆1后方和副驾驶座位侧发送测距用电波。但是,通信机31的设置方式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
返回图1继续说明。从通信机35的非易失性存储器41a和主通信机34的非易失性存储器41b分别存储第1加密密钥。即,从通信机35所使用的第1加密密钥和主通信机34所使用的第1加密密钥是共用的加密密钥。并且,主通信机34的非易失性存储器41b和校验ECU8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6分别存储第2加密密钥。即,主通信机34所使用的第2加密密钥和校验ECU8所使用的第2加密密钥是共用的加密密钥。
在本例中,主要设想了从通信机35的非易失性存储器41a和主通信机34的非易失性存储器41b分别存储的第1加密密钥、主通信机34的非易失性存储器41b和校验ECU8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6分别存储的第2加密密钥之间不同这种情况。但是,该第1加密密钥与该第2加密密钥也可以相同。此外,后面将详细地说明该第1加密密钥和该第2加密密钥分别怎样使用。
(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
接着,对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和测定值的判定结果的通知进行说明。例如,若从校验ECU8输出距离测定请求,则主通信机34的接口部39从校验ECU8接受距离测定请求的输入。若通过接口部39接受距离测定请求的输入,则通信控制部38经由接口部39将距离测定请求向从通信机35输出。此外,也可以是从校验ECU8输出距离测定请求的时刻在确立了智能通信时(例如在对于从车辆1发送的唤醒信号,由车辆1接收到来自终端2的Ack信号时),也可以是室外智能校验或者室内智能校验成立时。
通信机31(主通信机34和从通信机35)若接受距离测定请求的输入,则在它与终端2之间分别开始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
接着,对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进行说明。此外,在本例中,主要设想了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所使用的电波(测距用电波及其响应电波)使用UWB带的电波来进行的情况。因此,以下,存在将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所使用的电波记载为“UWB电波Sa”的情况。但是,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所使用的电波不限定于UWB带的电波。
首先,在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中,通信机31(即主通信机34和从通信机35)发送UWB电波Sa。终端2的UWB收发部33若从通信机31接收UWB电波Sa,则返回UWB电波Sa,作为其响应。而且,通信机31接收从终端2发送的UWB电波Sa。此时,通信机31的测定部45(即,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和从通信机35的测定部45a)对依据通信机31和终端2之间的距离的测定值Vm(相当于距离的测距值)进行测定。
更具体而言,通信机31的测定部45对从UWB电波Sa的发送至作为其响应的UWB电波Sa的接收为止的传播时间进行计算,并根据该传播时间对依据通信机31和终端2之间的距离的测定值Vm(相当于距离的测距值)进行计算。另外,测定部45对测定值Vm是否合理进行判定。测定值Vm是否合理例如通过测定值Vm是否不足规定值Vk来判定。
(加密密钥的更新)
如上述那样,通信机31在与终端2之间进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第1通信)。而且,通信机31获得测定值Vm,作为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的结果。通信机31获得表示测定值Vm是否合理的判定结果。通信机31通过经由通信线的通信(第2通信)将判定结果向校验ECU8发送。例如,从通信机35经由通信线37、主通信机34和通信线36将判定结果向校验ECU8发送。另外,主通信机34经由通信线36将判定结果向校验ECU8发送。此外,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和经由通信线的通信因与通信机31通信的对象而不同。
校验ECU8通过经由通信线的通信从通信机31接收判定结果。在校验ECU8中,根据判定结果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有效或者无效。
此时,设想了如下情况:通信机31不是将判定结果直接向校验ECU8发送,而是通过对判定结果进行处理而生成通信数据,将通信数据向校验ECU8发送。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从通信机31中导出结果之后生成通信数据,则导致至通信数据的发送结束为止耗费时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机31使在它与终端2的通信结束之后到将与通信结果对应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校验ECU8为止的时刻提前。
此外,终端2是与通信机31进行通信(第1通信)的外部设备的一个例子,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是在通信机31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的通信(第1通信)的一个例子,测定值Vm是在通信机31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的通信(第1通信)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因此,与通信机31进行通信(第1通信)的外部设备不限定于终端2,在通信机31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的通信(第1通信)不限定于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在通信机31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的通信(第1通信)的结果不限定于测定值Vm。
另外,表示测定值Vm是否合理的判定结果是与在通信机31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的通信(第1通信)的结果对应的通信数据的一个例子。因此,与在通信机31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的通信(第1通信)的结果对应的通信数据不限定于表示测定值Vm是否合理的判定结果。例如,与在通信机31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的通信(第1通信)的结果对应的通信数据也可以是基于在通信机31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的通信(第1通信)的某种判定结果(例如,表示正常判定的结果或者表示异常判定的结果等)。
校验ECU8是在与通信机31之间进行经由通信线的通信(第2通信)的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经由通信线的通信是在通信机31与控制装置之间进行的通信(第2通信)的一个例子。因此,在与通信机31之间进行经由通信线的通信(第2通信)的控制装置不限定于校验ECU8,在通信机31与控制装置之间进行的通信(第2通信)不限定于经由通信线的通信。另外,在本例中,作为对于判定结果的处理的例子,设想了使用了加密密钥的加密。但是,对于判定结果的处理不限定于使用了加密密钥的加密。
校验ECU8的更新控制部47在满足了规定条件(以下,也称为“解生成条件”)的情况下,生成随机数α和随机数β,将随机数β向校验ECU8的更新部44c输出,并且将随机数α和随机数β经由通信线36向主通信机34发送。由此,在第一次满足密钥生成条件的情况下,第一次生成随机数。在第二次以后满足密钥生成条件的情况下,更新随机数。主通信机34的接口部39若从校验ECU8经由通信线36接收随机数α和随机数β,则将随机数α和随机数β向更新部44b输出,并且经由通信线37将随机数α向从通信机35发送。
从通信机35的更新部44a若从主通信机34经由通信线37接收随机数α,则基于随机数α和第1加密密钥生成第1加密选择解。更详细而言,从通信机35的更新部44a通过使用第1加密密钥对随机数α进行加密而生成第1加密选择解。此处的随机数α能相当于第1选择解。而且,一方面,更新部44a在第一次生成第1加密选择解的情况下,使所生成的第1加密选择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a。另一方面,更新部44a在第二次以后生成第1加密选择解的情况下,通过所生成的第1加密选择解对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a的第1加密选择解进行更新。根据这样的结构,第1加密选择解的安全性提高。
图1示出从通信机35的易失性存储器40a所存储的第1加密选择解。此处,第1加密选择解的数量没有被限定,但至少与判定结果的种类对应的数量的第1加密选择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a。在本例中,判定结果为两种,因此,两个第1加密选择解被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a。即,更新部44a使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和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a。判定结果也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三种以上。
主通信机34的更新部44b若从接口部39输入随机数α,则基于随机数α和第1加密密钥生成第1加密校验解。更详细而言,主通信机34的更新部44b通过使用第1加密密钥对随机数α进行加密而生成第1加密校验解。此处的随机数α能相当于第1校验解。而且,一方面,更新部44b在第一次生成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使所生成的第1加密校验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b。另一方面,更新部44b在第二次以后生成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通过所生成的第1加密校验解对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b的第1加密校验解进行更新。根据这样的结构,第1加密校验解的安全性提高。
图1示出主通信机34的易失性存储器40b所存储的第1加密校验解。此处,第1加密校验解的数量没有被限定,但至少与判定结果的种类对应的数量的第1加密校验解被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b。在本例中,判定结果为两种,因此,两个第1加密校验解储存于易失性存储器40b。即,更新部44b使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和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b。
另外,主通信机34的更新部44b若从接口部39输入随机数β,则基于随机数β和第2加密密钥而生成第2加密选择解。更详细而言,主通信机34的更新部44b通过使用第2加密密钥对随机数β进行加密而生成第2加密选择解。此处的随机数β能相当于第2选择解。而且,更新部44b在第一次生成第2加密选择解的情况下,使所生成的第2加密选择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b。另一方面,更新部44b在第二次以后生成第2加密选择解的情况下,通过所生成的第2加密选择解对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b的第2加密选择解进行更新。根据这样的结构,第2加密选择解的安全性提高。
图1示出主通信机34的易失性存储器40b所存储的第2加密选择解。此处,第2加密选择解的数量没有被限定,但至少与判定结果的种类对应的数量的第2加密选择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b。在本例中,判定结果为两种,因此,两个第2加密选择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b。即,更新部44b使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和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b。
若从更新控制部47输入随机数β,则校验ECU8的更新部44c基于随机数β和第2加密密钥而生成第2加密校验解。更详细而言,校验ECU8的更新部44c通过使用第2加密密钥对随机数β进行加密而生成第2加密校验解。此处的随机数β能相当于第2校验解。而且,更新部44c在第一次生成第2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使所生成的第2加密校验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15。另一方面,更新部44c在第二次以后生成第2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通过所生成的第2加密校验解对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15的第2加密校验解进行更新。根据这样的结构,第2加密校验解的安全性提高。
图1示出校验ECU8的易失性存储器15所存储的第2加密校验解。此处,第1加密选择解的数量没有被限定,但至少与判定结果的种类对应的数量的第2加密校验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15。在本例中,判定结果为两种,因此,两个第2加密校验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15。即,更新部44c使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校验解和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校验解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15。
此外,与距离测定请求从校验ECU8输出的时刻相同,解生成条件也可以是确立了智能通信这样的条件(例如,对于从车辆1发送的唤醒信号,由车辆1接收到来自终端2的Ack信号这样的条件),也可以是室外智能校验或者室内智能校验成立这样的条件。即,解生成条件也可以是确立了用于终端2的认证的通信这样的条件,也可以是终端2的认证的一部分成立这样的条件。
根据这样的结构,若每当进行终端2的认证时更新加密选择解,则加密选择解的安全性提高。特别是,设想了如下情况:构成为在进行终端2的认证时进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判定测定值Vm是否合理,将与判定结果对应的加密选择解向校验ECU8发送。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当进行终端2的认证时更新加密选择解,则每当加密选择解向校验ECU8发送时更新加密选择解,因此,加密选择解的安全性更加提高。
在本例中,主要设想了:解生成条件为确立了用于终端2的认证的通信这样的条件的情况以及在从校验ECU8对主通信机34输出的距离测定请求附加有随机数α和随机数β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不在距离测定请求附加随机数α和随机数β,距离测定请求、随机数α和随机数β也可以分别从校验ECU8对主通信机34输出。
解生成条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例如,解生成条件也可以包括经过了规定时间这样的条件。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会导致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还使用相同的加密密钥的情况,因此,可期待加密选择解的安全性提高。规定时间也可以是仅一次到来的时间,也可以是多次到来的时间。另外,多次到来的时间也可以是定期地多次到来的时间。
或者,也可以是,解生成条件包括:终端2与通信机31之间进行的使用了共用的加密密钥的通信(加密通信)的次数达到规定次数这样的条件。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会导致加密通信的次数达到规定次数之后还使用相同的加密密钥的情况,因此,可期待加密选择解的安全性提高。此外,只要将在终端2与通信机31之间进行的加密通信的次数例如分别从终端2和通信机31向校验ECU8通知,由校验ECU8管理即可。
另外,在本例中,设想了通过更新控制部47生成随机数的情况。但是,通过更新控制部47生成的数据不限定于随机数。例如,通过更新控制部47生成的数据也可以是规则地变化的数据。即,通过更新控制部47生成的数据是可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化的信息即可,更优选为当输出时变化的信息较佳。另外,在本例中,为了提高安全性,主要设想了随机数α与随机数β为不同的值的情况。但是,随机数α与随机数β也可以是相同的值。
如以上那样,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1加密校验解基于使用了第1加密密钥的共用密钥加密方式的加密而生成。根据这样的结构,通信的保密性提高。另外,若基于第1加密密钥的加密的对象亦即第1选择解和第1校验解为相同的值(上述例子中,第1选择解和第1校验解均为随机数α),则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1加密校验解生成为相同的值。根据这样的结构,与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1加密校验解的校验可基于双方是否一致而容易地判定。但是,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1加密校验解也可以不生成为相同的值,若掌握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1加密校验解的对应关系,则基于这样的对应关系,可进行与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1加密校验解的校验。
同样,第2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基于使用了第2加密密钥的共用密钥加密方式的加密而生成。根据这样的结构,通信的保密性提高。另外,另外,若基于第2加密密钥的加密的对象亦即第2选择解和第2校验解为相同的值(上述例子中,第2选择解和第2校验解均为随机数β),则第2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生成为相同的值。根据这样的结构,与第2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的校验可基于双方是否一致而容易地判定。但是,第2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也可以不生成为相同的值,若掌握第2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的对应关系,则基于这样的对应关系,可进行与第2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的校验。
(判定结果的通知)
通信机31将根据表示测定值Vm是否合理的判定结果而选择出的加密选择解向校验ECU8发送。而且,校验ECU8接收从通信机31发送的加密选择解。根据这样的结构,从用于通信机31与终端2之间的距离测定的通信结束之前,就准备与判定结果对应的加密选择解。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结束之后,将到与判定结果对应的加密选择解向校验ECU8输出为止的时刻提前。
校验ECU8的校验部46对接收到的加密选择解和与该加密选择解对应地准备的加密校验解进行校验。根据这样的结构,预先准备与接收到的加密选择解对应的加密校验解。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接收加密选择解之后,将得到适合该加密选择解的加密校验解而得到与该加密校验解对应的判定结果的时刻提前。
在本例中,通过从通信机35和主通信机34双方,发送表示测定值Vm是否合理的判定结果。
首先,从通信机35的获取部42a从易失性存储器40a中获取与通过测定部45a得到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第1通信部43a将由获取部42a获取到的第1加密选择解经由通信线37向主通信机34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预先准备与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因此,从得到判定结果起至发送与该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为止的时间可缩短。
更详细而言,在通过测定部45a得到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获取部42a从易失性存储器40a获取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第1通信部43a将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经由通信线37向主通信机34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后面说明的那样,通过校验ECU8得到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
另一方面,获取部42a在通过测定部45a得到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从易失性存储器40a获取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第1通信部43a将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经由通信线37而向主通信机34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后面说明的那样,通过校验ECU8得到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
主通信机34的获取部42b若通过第2通信部43b从通信机35经由通信线37接收第1加密选择解,则将由第2通信部43b接收到的第1加密选择解与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40b的第1加密校验解进行校验。根据这样的结构,预先准备第1加密校验解,因此,从接收第1加密选择解起至得到与该第1加密选择解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为止的时间可缩短。
第2通信部43b在通过获取部42b从易失性存储器40b获取到适合于第1加密选择解的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将与由获取部42b获取到的第1加密校验解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经由通信线36而向校验ECU8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预先准备与第1加密校验解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因此,可缩短从接收第1加密校验解起至发送与该第1加密校验解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为止的时间。
更详细而言,第2通信部43b在通过获取部42b从易失性存储器40b获取到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来作为适合于第1加密选择解的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将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经由通信线36而向校验ECU8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后面说明的那样,通过校验ECU8得到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
另一方面,第2通信部43b在通过获取部42b从易失性存储器40b获取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来作为适合于第1加密选择解的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将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经由通信线36而向校验ECU8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后面说明的那样,通过校验ECU8得到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
此外,也设想了没有通过获取部42b从易失性存储器40b获取适合于由第2通信部43b接收到的第1加密选择解的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第2通信部43b也可以不经由通信线36对校验ECU8发送任何内容。或者,也可以是,通信部43b将表示没有获取第1加密校验解的信息经由通信线36对校验ECU8发送。由此,若通过校验ECU8的接收部49接收表示没有获取第1加密校验解的信息,则校验ECU8的校验部46能够掌握:即便产生没有从主通信机34接收第2加密校验解的状况,该状况也是由于在主通信机34中没有获取第1加密校验解而产生的。
并且,主通信机34的获取部42b从易失性存储器40b获取与由测定部45b得到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第2通信部43b将由获取部42b获取到的第2加密选择解经由通信线36向校验ECU8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预先准备与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因此,可缩短从得到判定结果起至发送与该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为止的时间。
更详细而言,一方面,在通过测定部45b得到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获取部42b从易失性存储器40b获取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第2通信部43b将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经由通信线36向校验ECU8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后面说明的那样,通过校验ECU8得到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
另一方面,在通过测定部45b得到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获取部42b从易失性存储器40b获取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第2通信部43b将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经由通信线36向校验ECU8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后面说明的那样,通过校验ECU8得到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
校验ECU8的校验部46在通过接收部49从主通信机34经由通信线36接收到第2加密选择解的情况下,对由接收部49接收到的第2加密选择解与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15的第2加密校验解进行校验。根据这样的结构,预先准备与由接收部49接收到的第2加密选择解对应的第2加密校验解。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由接收部49接收第2加密选择解之后,将得到适合于该第2加密选择解的第2加密校验解而得到与该第2加密校验解对应的判定结果的时刻提前。
处理执行部17在通过校验部46从易失性存储器15获取到适合于第2加密选择解的第2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得到与获取到的第2加密校验解对应的判定结果。更详细而言,一方面,处理执行部17在从易失性存储器15中获取到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校验解来作为适合于第2加密选择解的第2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得到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另一方面,处理执行部17在从易失性存储器15获取到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校验解来作为适合于第2加密选择解的第2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得到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
此外,也设想了没有通过校验部46从易失性存储器15获取适合于第2加密选择解的第2加密校验解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7得到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即可(判定为测定值Vm不合理即可)。
处理执行部17基于表示测定值Vm是否合理的判定结果,决定智能校验可否成立。例如,处理执行部17在从至少一个通信机31输入了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使智能校验的成立有效。另一方面,处理执行部17在从任一个通信机31都没有输入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使智能校验的成立无效。校验ECU8在智能校验的成立有效的情况下,允许或者执行车载装置3的工作。
<<1.2.动作例>>
接下来,使用图3和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距离测定系统3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步骤S101中,校验ECU8向主通信机34发送距离测定请求。另外,更新控制部47生成随机数α、β,并将随机数α、β与距离测定请求一起向主通信机34发送。此时,更新部44c使用随机数β和第2加密密钥对第2加密校验解进行更新。如上述那样,距离测定请求和随机数α、β例如也可以在智能通信确立时(例如,对于从车辆1发送的唤醒信号,由车辆1接收到来自终端2的Ack信号时)发送,也可以在室外智能校验或者室内智能校验成立时发送。智能通信确立是指例如对于从车辆1发送的唤醒信号,由车辆1接收到来自终端2的Ack信号。并且,如上述那样,也可以是,距离测定请求与随机数α、β在另外的时刻发送。
在步骤S102中,主通信机34的接口部39若接收距离测定请求和随机数α、β,则主通信机34的更新部44b使用随机数α和第1加密密钥对第1加密校验解进行更新,使用随机数β和第2加密密钥对第2加密选择解进行更新。另外,主通信机34的通信控制部38设定从通信机35a~35d的工作顺序,并根据工作顺序对从通信机35a~35d通知距离测定请求和随机数α。这样,通过使距离测定请求的通知的时刻在从通信机35a~35d之间不同,能够使从通信机35a~35d的工作时刻不同。
从通信机35a~35d各自的更新部44a若接受距离测定请求和随机数α的通知,则使用随机数α和第1加密密钥对第1加密选择解进行更新。由此,将第1加密选择解、第1加密校验解、第2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更新为仅在这次通信中有效的唯一值。
在本例中,通过主通信机34使用的第1加密密钥和通过从通信机35使用的第1加密密钥是共用的加密密钥。即,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1加密校验解通过共用密钥加密方式加密。另外,在成为第1加密选择解源的数据(即第1选择解)与成为第1加密校验解源的数据(即第1校验解)为相同的值(本例中,随机数α)的情况下,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1加密校验解成为相同的值。
同样,在本例中,通过主通信机34使用的第2加密密钥与通过校验ECU8使用的第2加密密钥为共用的加密密钥。即,第2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通过共用密钥加密方式加密。另外,在成为第2加密选择解源的数据(即第2选择解)与成为第2加密校验解源的数据(即第2校验解)为相同的值(本例中随机数β)的情况下,第2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成为相同的值。
在步骤S103中,从通信机35a~35d若分别接受距离测定请求和随机数α的通知(即,若成为自身的工作时刻),则接收来自终端2的UWB电波Sa,将对于它的响应的UWB电波Sa向终端2发送。终端2的UWB收发部33若接收分别来自从通信机35a~35d的响应,则进一步发送UWB电波Sa。从通信机35a~35d各自的测定部45a对从发送响应的UWB电波Sa起至再次接收UWB电波Sa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而且,从通信机35a~35d各自的测定部45a根据计测出的时间,计算依据自身与终端2之间的距离的测定值Vm。
从通信机35a~35d各自的测定部45a判定计算出的测定值Vm的合理性。一方面,从通信机35a~35d各自的测定部45a在测定值Vm不足规定值Vk的情况下,判定为车辆1和终端2之间的距离合理。另一方面,从通信机35a~35d各自的测定部45a在测定值Vm为规定值Vk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车辆1和终端2之间的距离不合理。
另一方面,主通信机34若成为自身的工作时刻,则不进行距离测定请求的通知,自身接收来自终端2的UWB电波Sa,并将对它的响应的UWB电波Sa向终端2发送。终端2的UWB收发部33若接收来自主通信机34的响应,则进一步发送UWB电波Sa。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对从发送响应的UWB电波Sa起至再次接收UWB电波Sa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而且,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根据计测出的时间,对依据自身与终端2之间的距离的测定值Vm进行计算。
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对计算出的测定值Vm的合理性进行判定。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在测定值Vm不足规定值Vk的情况下,判定为车辆1和终端2之间的距离合理。另一方面,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在测定值Vm为规定值Vk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车辆1和终端2之间的距离不合理。
在步骤S104中,从通信机35a~35d各自的第1通信部43a若通过测定部45a得到表示测定值Vm是否合理的判定结果,则将与该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向主通信机34通知。
在步骤S105中,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若被从通信机35a~35d分别通知表示测定值Vm是否合理的判定结果,则将与由从通信机35a~35d分别通知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向校验ECU8通知。并且,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若通过测定部45b得到表示测定值Vm是否合理的判定结果,则将与通过测定部45b得到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向校验ECU8通知。
接着,使用图4的(a)和图4的(b),对判定结果的通知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的(a)所示,在通过从通信机35的测定部45a判定为测定值Vm合理的情况下,从通信机35的获取部42a从易失性存储器40a获取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A。第1通信部43a将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A向主通信机34发送。
主通信机34的易失性存储器40b对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A’和第2加密选择解C进行存储。若通过校验部46,确认到由从通信机35输入的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A与注册于易失性存储器40b的第1加密校验解A’一致,则第2通信部43b将与第1加密校验解A’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C向校验ECU8发送。
校验ECU8的易失性存储器15对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校验解C’进行存储。若通过校验部46,确认到从主通信机34输入的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C与注册于易失性存储器15的第2加密校验解C’一致,则处理执行部17得到与第2加密校验解C’对应的判定结果即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
此外,通过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判定为测定值Vm合理的情况也相同,主通信机34的获取部42b从易失性存储器40b获取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C。而且,第2通信部43b将第2加密选择解C向校验ECU8发送。由此,在校验ECU8中,识别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
如图4的(b)所示,在通过从通信机35的测定部45a,判定为测定值Vm不合理的情况下,从通信机35的获取部42a从易失性存储器40a获取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B。第1通信部43a将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B向主通信机34发送。
主通信机34的易失性存储器40b对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B’和第2加密选择解D进行存储。若通过校验部46,确认到由从通信机35输入的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B与注册于易失性存储器40b的第1加密校验解B’一致,则第2通信部43b将与第1加密校验解B’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D向校验ECU8发送。
校验ECU8的易失性存储器15对与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校验解D’进行存储。若通过校验部46,确认到从主通信机34输入的与表示注册于易失性存储器15的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D与注册于易失性存储器15的第2加密校验解D’一致,则处理执行部17得到与第2加密校验解D’对应的判定结果即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
此外,通过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判定为测定值Vm不合理的情况也相同,主通信机34的获取部42b从易失性存储器40b获取与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D。而且,第2通信部43b将第2加密选择解D向校验ECU8发送。由此,在校验ECU8中,识别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
另外,也设想了由从通信机35输入于主通信机34的获取部42b的第1加密选择解与注册于易失性存储器40b的第1加密校验解A’、B’都不一致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第2通信部43b也可以第2加密选择解C、D均不向校验ECU8发送,也可以将表示没有通过获取部42b获取第1加密校验解的信息向校验ECU8发送。
图4的(c)示出具体例子。如图4的(c)所示那样,也设想了由从通信机35输入于主通信机34的获取部42b的第1加密选择解E与注册于易失性存储器40b的第1加密校验解A’、B’均不一致的情况(图4的(c)中“加密解不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第2通信部43b将作为从通信机35的测定值Vm的判定结果而表示没有通过获取部42b获取第1加密校验解的信息(图4的(c)中“加密解不一致”)向校验ECU8发送。
由此,在校验ECU8中,识别没有获取与从通信机35的测定值Vm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此外,作为没有获取与从通信机35的测定值Vm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的理由,设想了进行相对于从通信机35的非法行为等。
图5是总结了向校验ECU8的通知、主通信机34的测定值Vm的判定结果、从通信机35的测定值Vm的判定结果的对应关系的例子的表。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OK”表示测定值Vm合理,“NG”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加密解不一致”表示没有获取与该通信机31中的测定值Vm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或者第2加密选择解。
如图5的第1~4行所示那样,也可以是,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将集中为一个的第2加密选择解向校验ECU8通知。即,设想了由从通信机35a~35d分别通知的判定结果和由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得到的判定结果中至少任一者表示测定Vm合理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将与表示测定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C向校验ECU8通知。
因此,也可以是,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在通过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得到表示测定Vm合理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无需等待得到由从通信机35a~35d分别通知的判定结果,将与表示测定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C向校验ECU8通知。
另一方面,设想了由从通信机35a~35d分别通知的判定结果和由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得到的判定结果全部表示测定Vm不合理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将与表示测定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D向校验ECU8通知。
另外,图5的第5~7行,除了示出第2加密选择解之外,还示出将“加密解不一致”从主通信机34向校验ECU8通知的例子。
例如,设想了由从通信机35a~35d分别通知的判定结果与通过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得到的判定结果中至少任一者表示测定Vm合理的情况、以及没有获得与至少任一者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或者第2加密选择解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将与表示测定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C和“加密解不一致(即,表示没有获取第1加密校验解或者第2加密选择解的信息)”向校验ECU8通知(图5的第5~6行)。
例如,如图5的第5行所示那样,设想了没有获得与由从通信机35a~35d分别通知的判定结果中至少任一者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或者第2加密选择解的情况、以及通过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得到的判定结果表示测定Vm合理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将与表示测定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C和“加密解不一致(即,表示没有获取第1加密校验解或者第2加密选择解的信息)”向校验ECU8通知。
例如,如图5的第6行所示那样,设想了由从通信机35a~35d分别通知的判定结果表示测定Vm合理的情况、以及没有获取与通过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得到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将与表示测定Vm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C和“加密解不一致(即,表示没有获取第1加密校验解或者第2加密选择解的信息)”向校验ECU8通知。
例如,如图5的第7行所示那样,设想了没有获取与由从通信机35a~35d分别通知的判定结果和通过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得到的判定结果的全部对应的第1加密校验解或者第2加密选择解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将与表示测定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D和“加密解不一致(即,表示没有获取第1加密校验解或者第2加密选择解的信息)”向校验ECU8通知。
另外,设想了在从通信机35a~35d和主通信机34各自与终端2之间的通信的至少任一个中产生了通信错误成为理由,在该通信机与终端2之间无法进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将表示在终端2与通信机31之间产生了通信错误的信息向校验ECU8通知。
图6示出具体的例子。如图6所示那样,设想了在从通信机35与终端2之间产生通信错误、在从通信机35与终端2之间无法进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从通信机35的第1通信部43a将表示在从通信机35与终端2之间产生了通信错误的信息向主通信机34发送。而且,也可以是,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将表示在从通信机35与终端2之间产生了通信错误的信息向校验ECU8发送。
与图6所示的例子相同,设想了在主通信机34与终端2之间产生通信错误、在主通信机34与终端2之间无法进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主通信机34的第2通信部43b将表示在主通信机34与终端2之间产生了通信错误的信息向校验ECU8发送。
另外,也设想了:根据校验ECU8的校验部46,从主通信机34输入的第2加密选择解与注册于易失性存储器15的第2加密校验解C’、D’均不一致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通过处理执行部17,识别出测定值Vm不合理即可。这样,在校验ECU8中,判定为测定值Vm合理,因此,需要正确的加密选择解,从而安全性可提高。
返回图3,在步骤S106中,校验ECU8的处理执行部17基于判定结果,判定可否智能校验。例如,处理执行部17若由从至少任一个通信机31输入的第2加密选择解得到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则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有效。另一方面,处理执行部17若由从所有通信机31输入的第2加密选择解得到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则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无效。
此外,如图5的第1~4行所示那样,也设想了将集中为一个的第2加密选择解从主通信机34输入校验ECU8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校验ECU8的处理执行部17若由从主通信机34输入的第2加密选择解,得到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则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有效即可。另一方面,处理执行部17若由从主通信机34输入的第2加密选择解,得到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则只要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无效即可。
并且,如图5的第5~7行所示那样,也设想了除了第2加密选择解之外,还将“加密解不一致”从主通信机34向校验ECU8通知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校验ECU8的处理执行部17在由从主通信机34输入的第2加密选择解,得到表示测定值Vm合理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有效,也可以(由于加密解不一致)无效。另一方面,处理执行部17在由从主通信机34输入的第2加密选择解,得到表示测定值Vm不合理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无效即可。
例如,校验ECU8在室外的终端2和智能校验(室外智能校验)成立并且处理执行部17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有效的情况下,允许或者执行基于车身ECU9的门锁装置6的上锁解锁工作。由此,例如,若在门上锁时触摸操作车外门把手,则车门解锁,若在门解锁时对车外门把手的锁定按钮进行按压操作,则车门上锁。
另一方面,校验ECU8在与室内的终端2智能校验(室内智能校验)成立、并且处理执行部17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有效的情况下,允许基于室内的发动机开关50的车辆电源的转换操作。由此,若一边踩下制动踏板一边操作发动机开关50,则发动机7启动。
校验ECU8在处理执行部17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无效的情况下,无论智能校验有无成立,均禁止车载装置3的工作。由此,例如,防止通过使用了中继器等的非法通信而导致车载装置3工作的情况。
<<1.3.效果>>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具备:通信机,其发送根据与外部设备的第1通信的结果选择出的选择解;和控制装置,其通过第2通信从通信机接收选择解,该第2通信同第1通信在与通信机的通信对象上不同。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外部设备与通信机之间的通信结束之前起,准备与第1通信的结果对应的选择解。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从通信结束之后,将与第1通信的结果对应的选择解向控制装置输出为止的时刻提前。
另外,可以是,控制装置对接收到的选择解和与选择解对应地准备的校验解进行校验。根据这样的结构,预先准备与接收到的加密选择解对应的加密校验解。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从接收选择解起,至得到适合于该选择解的校验解而得到与该校验解对应的判定结果的时刻提前。
可以是,通信机发送将选择解加密的加密选择解,控制装置接收加密选择解,对加密选择解与将校验解加密的加密校验解进行校验。根据这样的结构,不是使用判定结果其本身,而是使用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因此,判定结果的保密性提高。另外,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也可以根据基于共用密钥加密方式的加密而生成。根据这样的结构,通信的保密性提高。
可以是,通信系统具备更新控制部,上述更新控制部在满足了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对选择解和校验解进行更新,通信机基于更新后的选择解和第1加密密钥对加密选择解进行更新,控制装置基于更新后的校验解和与第1加密密钥共用的加密密钥亦即第2加密密钥对加密校验解进行更新。根据这样的结构,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的保密性提高。
可以是,通信机包括第1通信机和第2通信机,第1通信机具备第1通信部,上述第1通信部将同与外部设备的第1通信的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向第2通信机发送,第2通信机具备第2通信部,上述第2通信部在获取到适合于从第1通信机接收到的第1加密选择解的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将与第1加密校验解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向控制装置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预先准备加密选择密钥和加密校验解,因此,抑制处理时间的增加,并且通信的保密性提高。
可以是,第2通信部在接收到与正常判定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并获取到适合于与正常判定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的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将与正常判定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向控制装置发送,在接收到与异常判定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并获取到适合于与异常判定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的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将与异常判定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向控制装置发送。根据这样的结构,预先准备加密选择密钥和加密校验解,因此,抑制处理时间的增加,并且通信的保密性提高。若第1加密选择解与第2加密选择解不同,则判定结果的保密性进一步提高。
<<1.4.变形例>>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可知:只要是具有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常识的人,则可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者修改例是不言而喻的,针对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和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彼此组合而实施。
(与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相关的变形例)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第2加密选择解通过与第1加密选择解不同的加密密钥而生成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第2加密选择解通过共用密钥加密方式对第1加密选择解进行了加密。即,也可以是,在主通信机34中,对于由从通信机35接收到的第1加密选择解,执行基于共用密钥加密方式的加密处理,由此,生成第2加密选择解。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在从通信机35与主通信机34之间以及主通信机34与校验ECU8之间发送的加密选择解不同。这有助于提高保密性。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从主通信机34向校验ECU8发送的数据为第2加密选择解的情况。但是,从主通信机34向校验ECU8发送的数据没有被限定。例如,只要从主通信机34向校验ECU8发送的数据是根据第1加密选择解发送的数据即可。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使用随机数α、β和加密密钥进行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的更新的情况。但是,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的更新方法没有被限定。例如,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的更新也可以通过使用了规定的算式的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的再加密来进行。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与距离测定请求一起发送随机数α、β的情况。但是,随机数α、β的发送时刻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随机数α、β也可以在距离测定请求之前发送。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随机数α、β从校验ECU8输出的情况。但是,随机数α、β也可以从与校验ECU8不同的块输出。例如,随机数α、β也可以由主通信机34输出,也可以由从通信机35输出。即,随机数α、β从校验ECU8、主通信机34和从通信机35中至少任一者输出,在校验ECU8、主通信机34和从通信机35之间共享即可。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选择解基于其他的随机数而生成的情况。但是,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选择解也可以基于相同的随机数而生成。同样,设想了第1加密校验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基于其他的随机数而生成的情况。但是,第1加密校验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也可以基于相同的随机数而生成。
上述例子中,设想了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选择解基于其他的加密密钥而生成的情况。但是,第1加密选择解和第2加密选择解也可以基于相同的加密密钥而生成。同样,设想了第1加密校验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基于其他的加密密钥而生成的情况。但是,第1加密校验解和第2加密校验解也可以基于共用的加密密钥而生成。
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也可以不更新。即,也可以省略更新部44。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在所有从通信机35注册有相同的加密选择解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按每个从通信机35注册有不同的加密选择解。
加密密钥的注册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对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进行运算的算式(算法)没有特别限定。即,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的生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加密选择解和加密校验解不是必要技术特征,也可以使用没有被加密的选择解和校验解。此时,选择解和校验解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与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相关的变形例)
无论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开始的触发是怎样的触发,进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的时刻均可以为智能校验之前,也可以为智能校验之后,也可以为智能校验的中途。例如,当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在智能校验之前或者中途执行的情况下,可存在通过处理执行部17使智能校验的成立无效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7也可以使智能校验中途强制结束。即,处理执行部17在使智能校验的成立无效的情况下,进行使智能校验(智能通信)不成立的某一个处理即可。
在上述例子中,主要说明了测定值Vm根据从通信机35与终端2之间的电波的传播时间来测定的情况。但是,对测定值Vm进行测定的方法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测定值Vm在从通信机35和终端2中,从一者发送的电波由另一者接收到的情况下,该另一者对电波的接收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进行测定,根据该接收强度来计算基于距离的测定值。此时,也可以是,通信机31和终端2中任一者仅进行UWB电波Sa的发送,另一者仅进行UWB电波Sa的接收。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终端2具备UWB收发部33的情况。但是,终端2也可以不具备UWB收发部33。在这样的情况下,通信机31基于来自终端2的电波的反射波的接收结果,求出测定值Vm即可。
在上述例子中,主要说明了通过从通信机35的测定部45a和主通信机34的测定部45b来测定测定值Vm的情况。此时,测距用电波由从通信机35和主通信机34分别向终端2发送。但是,也可以是,测定值Vm通过除从通信机35和主通信机34以外来测定。例如,也可以是,测定值Vm通过终端2来测定。此时,测距用电波从终端2分别向从通信机35和主通信机34发送即可。
在上述例中,设想了了首先从终端2发送UWB电波Sa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首先从通信机31发送UWB电波Sa。
在上述例子中,主要说明了通过从通信机35的测定部45a来侧定测定值Vm的情况。此时,测距用电波由从通信机35向终端2发送。但是,也可以是,测定值Vm通过除从通信机35以外来测定。例如,也可以是,测定值Vm通过终端2来测定。此时,测距用电波从终端2向从通信机35发送即可。
另外,也可以分别使用多个信道进行电波发送。此时,也可以是,测定部45基于分别使用多个信道各自进行的电波发送的结果(传播时间或者接收强度),来计算测定值Vm。
·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测距用电波及其响应电波)的方式不限定于使用了UWB电波Sa的方式。例如,作为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也可以使用其他频率的电波。作为一个例子,作为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也可以使用蓝牙(注册商标)通信。
终端2与通信机31之间进行的第1通信不限定于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例如,第1通信是收发信息的通信即可。
终端2与通信机31之间进行的第1通信也可以是认证通信对象的通信。例如,作为认证通信对象的通信,可举出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用于ID校验的通信和用于认证生物体信息的通信等。
终端2与通信机31之间进行的第1通信也可以是用于操作通信对象的通信。例如,作为用于操作通信对象的通信,可举出:用于进行媒体播放器的选曲的通信、用于进行收音机选频道或者音量调整的操作的通信、用于进行导航系统的操作的通信、用于进行空调的操作的通信和用于操作发动机的改变循环模式的通信等。另外,用于操作通信对象的通信包括具有如下功能的通信:以通信的结果为基础,通过灯点亮或者显示等,来娱乐用户。
(系统的各种变形例)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多个通信机31中的仅主通信机34直接与校验ECU8连接的情况。但是,多个通信机31也可以与校验ECU8连接。另外,通信机31也可以不分为主通信机34和从通信机35。
也可以是,车辆1的LF发送机13以在车辆1四周形成LF电波(唤醒信号)区域的方式设置于车辆1。例如,车辆1的LF发送机13也可以在驾驶座位门周围、副驾驶座位门周围、后门周围和室内形成LF电波区域。
通信控制部38也可以基于通过LF发送机13形成的LF电波区域,对通信机31的工作进行控制。例如,也可以是,通信控制部38在终端2进入驾驶座位门周围的LF电波区域、室外智能校验成立的情况下,仅使接近驾驶座位的第1从通信机35a和第3从通信机35c工作,使剩余的不工作。
在上述例子中,主要说明在无论智能校验的种类如何均进行智能校验的情况下,进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即便在进行智能校验的情况下,根据智能校验的种类,控制是否进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例如,也可以是,在进行室外智能校验的情况下,不进行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仅在进行室内智能校验的情况下,进行距离测定的通信。即,也可以是,通信控制部38在形成于车辆1的外侧的LF电波区域中不使通信机31工作,在形成于室内的LF电波区域中使通信机31工作。
在上述例子中,主要说明了:决定智能校验可否成立的处理执行部17设置于校验ECU8的情况。但是,设置有处理执行部17的位置没有被限定。例如,处理执行部17也可以设置于主通信机34,也可以设置于从通信机35,也可以设置于终端2。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主通信机34将通过各通信机31得到的判定结果向校验ECU8发送的情况。此时,主通信机34将通过各通信机31得到的判定结果也可以在不同的时刻向校验ECU8发送,也可以在相同的时刻向校验ECU8集中发送。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如下情况:作为基于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的结果,表示测定值Vm是否合理的判定结果由从通信机35向主通信机34发送。但是,也可以是,作为基于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的结果,其他判定结果由从通信机35向主通信机34发送。例如,作为基于用于距离测定的通信的结果,也可以是,表示测定值Vm为哪个程度的等级由从通信机35向主通信机34发送,也可以是,在处理执行部17设置于主通信机34的情况下等,使智能校验的校验结果有效还是无效由从通信机35向主通信机34发送。
在上述例子中,主要说明了如下情况:根据通信机31与终端2间的距离的测定值Vm的合理性通过通信机31来判定。但是,测定值Vm的合理性也可以通过终端2来判定。此时,终端2将测定值Vm的合理性的判定结果向通信机31通知即可。
车辆1和终端2之间的各种通信所使用的电波的频率和通信方式可变更为各种方式。
在上述例子中,主要说明了如下情况:在智能校验系统中,唤醒信号从车辆1向终端2发送。但是,唤醒信号也可以从终端2向车辆1发送。
上述例子中,主要说明了终端2的正确与否的确认通过钥匙ID的校验和请求响应认证来进行的情况。但是,确认终端2的正确与否的方式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例如,确认终端2的正确与否的方式成为终端2和车辆1能够通过通信来确认终端2和车辆1是否为正常配对的方式即可。
在上述例子中,主要说明了电子钥匙系统4是执行智能校验的智能校验系统的情况。但是,电子钥匙系统4不限定于智能校验系统。例如,电子钥匙系统4是能够确认终端2的正确与否的系统即可。或者,也可以省略电子钥匙系统4,也可以使用UWB通信确认终端2的正确与否。
在上述例子中,主要说明了终端2为电子钥匙5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终端2为电子钥匙5的情况。例如,终端2也可以是能够执行与车辆1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高功能移动电话。
在上述例子中,设想了了通信机31和校验ECU8(控制装置)搭载于车辆1的情况。但是,通信机31和校验ECU8(控制装置)不限定于搭载于车辆1,也可以搭载于各种设备或者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2…终端;3…车载装置;4…电子钥匙系统;5…电子钥匙;15…易失性存储器;17…处理执行部;20…终端控制部;30…距离测定系统;31…通信机;45…测定部;33…UWB收发部;34…主通信机;35…从通信机;38…通信控制部;39…接口部;40a…易失性存储器;40b…易失性存储器;42…获取部;43…通信部;44…更新部;45…测定部;46…校验部;47…更新控制部;48…认证部;49…接收部。

Claims (15)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信机,其发送根据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第1通信的结果而选择出的选择解;和
控制装置,其通过第2通信从所述通信机接收所述选择解,所述第2通信与所述第1通信的不同在于同所述通信机之间的通信对象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对接收到的所述选择解和与所述选择解对应地准备的校验解进行校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机发送将所述选择解加密而得到的加密选择解,
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加密选择解,并对所述加密选择解与将所述校验解加密而得到的加密校验解进行校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密选择解和所述加密校验解根据基于共用密钥加密方式的加密而生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具备更新控制部,所述更新控制部在满足了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选择解和所述校验解进行更新,
所述通信机基于更新后的所述选择解和第1加密密钥对所述加密选择解进行更新,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校验解和与所述第1加密密钥共用的加密密钥亦即第2加密密钥对所述加密校验解进行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所述外部设备的认证的通信确立的情况下,在所述外部设备的认证的一部分成立的情况下,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通信机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的加密通信的次数达到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所述更新控制部判定为满足所述规定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具有:
存储多个加密选择解的第1存储部;和
存储多个加密校验解的第2存储部,
所述通信机发送根据所述第1通信的结果从存储于所述第1存储部的所述多个加密选择解中选择出的所述加密选择解,
所述控制装置对从所述通信机接收到的所述加密选择解与存储于所述第2存储部的所述多个加密校验解进行校验。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通信机而言,
在所述第1通信的结果表示正常判定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机将与所述正常判定对应的加密选择解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
在所述第1通信的结果表示异常判定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机将与所述异常判定对应的加密选择解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机包括第1通信机和第2通信机,
所述第1通信机具备第1通信部,所述第1通信部将同与所述外部设备之间的所述第1通信的结果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向所述第2通信机发送,
所述第2通信机具备第2通信部,所述第2通信部在获取到适合于从所述第1通信机接收到的所述第1加密选择解的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将与所述第1加密校验解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1通信部而言,
在所述第1通信的结果表示正常判定的情况下,所述第1通信部将与所述正常判定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向所述第2通信机发送,
在所述第1通信的结果表示异常判定的情况下,所述第1通信部将与所述异常判定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向所述第2通信机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2通信部而言,
在接收到与所述正常判定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且获取到适合于与所述正常判定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的所述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所述第2通信部将与所述正常判定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
在接收到与所述异常判定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且获取到适合于与所述异常判定对应的第1加密选择解的所述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所述第2通信部将与所述异常判定对应的第2加密选择解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2通信部而言,
在没有获取到适合于所接收到的第1加密选择解的第1加密校验解的情况下,所述第2通信部将表示没有获取到所述第1加密校验解的信息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第2加密选择解;和
校验部,其对所述第2加密选择解与第2加密校验解进行校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加密选择解和所述第1加密校验解根据基于共用密钥加密方式的第1加密而生成,
所述第2加密选择解和所述第2加密校验解根据基于共用密钥加密方式的第2加密而生成。
15.一种通信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获取部,其获取根据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第1通信的结果而选择出的选择解;和
通信部,其通过第2通信将所述选择解向控制装置发送,所述第2通信的通信对象与所述第1通信的通信对象不同。
CN202080016381.6A 2019-04-12 2020-04-07 通信系统和通信机 Pending CN1135446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6299 2019-04-12
JP2019076299 2019-04-12
JP2020-052415 2020-03-24
JP2020052415A JP7465127B2 (ja) 2019-04-12 2020-03-24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機
PCT/JP2020/015654 WO2020209248A1 (ja) 2019-04-12 2020-04-07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4671A true CN113544671A (zh) 2021-10-22

Family

ID=7283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6381.6A Pending CN113544671A (zh) 2019-04-12 2020-04-07 通信系统和通信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65127B2 (zh)
CN (1) CN11354467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7906A (ja) * 1996-04-16 1997-10-28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始動制御装置
JP2005022491A (ja) * 2003-07-01 2005-01-2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盗難防止装置
JP2005138633A (ja) * 2003-11-04 2005-06-02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セキュリティ装置及びidコード管理装置
CN1671099A (zh) * 2004-03-16 2005-09-21 株式会社东芝 自动更新共享密钥的加密密钥共享方案
JP2010011400A (ja) * 2008-06-30 2010-01-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共通鍵方式の暗号通信システム
CN107672557A (zh) * 2016-08-02 2018-02-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9897A (ja) 2000-02-28 2001-09-04 Toshiba Corp 乗物用情報処理装置と車載用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0136015A (ja) 2008-12-03 2010-06-17 Tokai Rika Co Ltd 携帯機及び車両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7906A (ja) * 1996-04-16 1997-10-28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始動制御装置
JP2005022491A (ja) * 2003-07-01 2005-01-2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盗難防止装置
JP2005138633A (ja) * 2003-11-04 2005-06-02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セキュリティ装置及びidコード管理装置
CN1671099A (zh) * 2004-03-16 2005-09-21 株式会社东芝 自动更新共享密钥的加密密钥共享方案
JP2010011400A (ja) * 2008-06-30 2010-01-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共通鍵方式の暗号通信システム
CN107672557A (zh) * 2016-08-02 2018-02-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73796A (ja) 2020-10-22
JP7465127B2 (ja) 202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36638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車載装置、及び携帯機
CN111566993B (zh) 认证系统
JP6676597B2 (ja) カーシェ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JP6187166B2 (ja) 車両システム、車載装置、及び携帯機
JP2013234520A (ja) 電子キー登録システム
JP7114413B2 (ja) 認証システム及び認証方法
JP5221476B2 (ja) 車両の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US2024008910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device
JP2009302848A (ja) 暗号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暗号鍵更新方法
JP525469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US20210264705A1 (en) Method for Securing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 Vehicle
WO2020209141A1 (ja) 不正通信防止システム及び不正通信防止方法
JP6147984B2 (ja) 電子キー登録システム
CN113544671A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机
JP2017020228A (ja) 電子キー及び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19100059A (ja) 車載器及びリモート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JP2010180596A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及びキー認証方法
WO2020209248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機
JP736681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装置
CN113449285A (zh) 认证系统以及认证方法
JP5985845B2 (ja) 電子キー登録方法
JP725863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機
JP5647030B2 (ja) 電子キー登録システム
WO2020158860A1 (ja) 認証システム及び認証方法
EP404757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an authorization to access an interactive go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