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7910A - 一种考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考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7910A
CN113537910A CN202010294675.7A CN202010294675A CN113537910A CN 113537910 A CN113537910 A CN 113537910A CN 202010294675 A CN202010294675 A CN 202010294675A CN 113537910 A CN113537910 A CN 113537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endance
rule
target user
targe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46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铁鸣
李景中
邬俊杰
林莉
李斌
朱标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46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79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7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79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1Recording time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00Registe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time of events or elapsed time, e.g. time-recorders for work people
    • G07C1/10Registe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time of events or elapsed time, e.g. time-recorders for work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 recording, indicating or registering of other data, e.g. of signs of identit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考勤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该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根据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该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获取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基于该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该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该方法能够支持大量考勤规则的设置,并且保证员工的打卡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考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勤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各种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考勤软件层出不穷,为各个企业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很多情况下,考勤规则和企业人员组织架构之间具有强相关性,企业内不同的员工可能适用不同的考勤规则,例如,行政部门的员工适用的考勤规则规定的上班时间可以为9:00-18:00,研发部门的员工适用的考勤规则规定的上班时间可以为10:00-19:00。针对该种情况,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通过OA考勤软件为不同的员工设置不同的考勤规则。
然而,现有的OA考勤软件能够支持的考勤规则有限。究其原因在于,OA考勤软件检测到员工触发打卡操作时,需要触发服务器获取企业内所有考勤规则的详情信息,然后从中匹配出当前打卡员工适用的考勤规则;在OA考勤软件支持大量考勤规则的情况下,服务器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获取所有考勤规则的详情信息,如此将严重拖延打卡响应速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考勤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支持大量考勤规则的设置,并且保证员工的打卡体验。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
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所述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勤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
考勤规则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考勤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所述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考勤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考勤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考勤方法的步骤。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考勤方法,能够在处理员工考勤操作的过程中,通过逻辑轻重分离的方式分两次获取与考勤规则相关的不同信息,从而在支持大量考勤规则的情况下保证员工考勤操作的体验。具体的,在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可以先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该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携带的内容较少,通常包括当前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待根据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该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出适用于目标用户的目标考勤规则后,再获取该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进而基于该设置详情信息确定目标用户的考勤操作对应的考勤结果。相比相关技术中直接获取所有考勤规则各自的设置详情信息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先获取信息量较少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待基于该概要信息确定出当前打卡用户所适用的考勤规则后,再获取该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如此,可以避免因一次性获取所有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而带来的问题,使得OA考勤软件可以支持更多考勤规则的设置,同时保证用户的考勤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组织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考勤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示例性的考勤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示例性的考勤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考勤规则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示例性的考勤规则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的交互信令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考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考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考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考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考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相关技术中,在OA考勤软件支持的考勤规则过多的情况下,服务器往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获取所有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如此,严重拖延了打卡响应速度,影响了员工的考勤体验。为了保障员工的打卡体验,现有的OA考勤软件普遍无法支持大量考勤规则的设置。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考勤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保证员工考勤体验的前提下,使得OA考勤软件可以支持更多考勤规则的设置。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中,当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此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然后,根据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该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进而,获取该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最终,基于该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该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
相比相关技术中直接获取所有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能够在处理员工考勤操作的过程中,通过逻辑轻重分离的方式分两次获取与考勤规则相关的不同信息,即先获取信息量较少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待基于该概要信息确定出当前打卡员工适用的考勤规则后,再获取该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如此,可以避免因一次性获取所有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而带来的问题,使得OA考勤软件可以支持更多考勤规则的设置,同时保证用户的考勤体验。
经本申请发明人实验验证,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同一企业内部可以支持设置上万条考勤规则,并且在此情况下,员工仍能实现快速打卡,保证了员工的考勤体验。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可以由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执行,如终端设备、服务器等。其中,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打卡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服务器具体可以为应用服务器或Web服务器,在实际部署时,该服务器可以为独立服务器,也可以为集群服务器或者云服务器。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适用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性介绍。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中包括终端设备110和服务器120,终端设备110与服务器120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其中,终端设备110用于支持用户触发考勤操作,例如,终端设备110中运行有OA考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该OA考勤软件触发考勤操作;服务器120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在检测到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基于预设的考勤规则确定该考勤操作对应的考勤结果。
具体实现时,目标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10中运行的OA考勤软件触发考勤操作,终端设备110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后相应地生成考勤请求,并将该考勤请求通过网络发送给服务器120。
服务器120接收到终端设备110发送的考勤请求后,可以从数据库或其它服务器处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此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企业内部当前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然后,根据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该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该目标用户所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进而,再获取该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最终,根据该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确定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对应的考勤结果,并将该考勤结果通过网络返回给终端设备110。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120获取到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后,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该设置详情信息返回给终端设备110,进而由终端设备110根据该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确定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对应的考勤结果。
应理解,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终端设备110独立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在此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适用的应用场景做任何限定。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考勤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下述实施例以服务器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目标用户可以通过相关考勤设备触发考勤操作,如上下班打卡操作等,服务器检测到目标用户通过考勤设备触发考勤操作后,需要获取目标用户所属企业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以及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其中,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至少包括该企业内部当前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能够反映该目标用户在企业内部的身份,例如能够反映该目标用户在企业内部所属的组织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用户可以通过运行有OA考勤软件的移动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用户触发考勤操作的移动终端设备也可被理解为考勤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触发考勤操作。具体的,目标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运行的OA考勤软件中的考勤功能,触发相关考勤操作,例如,目标用户可以通过OA考勤软件中的打卡功能进行上下班打卡;OA考勤软件检测到目标用户通过考勤功能触发考勤操作后,将相应地生成考勤请求,该考勤请求中可以携带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以及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对应的考勤内容,并将该考勤请求通过网络传输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获知目标用户当前触发了考勤操作。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考勤设备(如打卡机等)触发考勤操作。具体的,考勤设备可以通过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刷卡识别等方式,识别通过自身触发考勤操作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当目标用户通过考勤设备触发考勤操作时,目标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手指按在特定的指纹识别区域,或者将自己的面部对准图像采集设备,或者在特定的刷卡区域刷自己的工卡,考勤设备采集到目标用户的指纹信息、或者面部信息、或者工卡信息后,可以基于所采集的信息确定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进而生成携带有该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的考勤请求,将该考勤请求通过网络传输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获知目标用户当前触发了考勤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与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定义的概念。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通常是指为目标用户分配的身份ID,基于该身份标识可以在企业内部唯一确定出目标用户;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是指能够反映该目标用户在企业内部的身份和/或层级的信息,例如,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可以反映目标用户在企业内部所属的组织,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将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作为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
应理解,在实际应用中,目标用户除了可以通过上文提及的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触发考勤操作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触发考勤操作,本申请在此不对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的实现方式做任何限定。
服务器获知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后,需要相应地拉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可以存储于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如支持数据库运行的设备或其它具备数据存储功能的设备。服务器获知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如接收到考勤设备发送的考勤请求)后,可以向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请求,以请求该考勤规则存储设备提供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进而,接收该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响应于该第一信息请求返回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是服务器预先根据企业内部当前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确定的。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设置每条考勤规则时,均会相应地设置该条考勤规则的适用范围,服务器获取到企业管理人员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及其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后,可以将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提取出来,进而整理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得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可选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除了可以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外,还可以包括各条考勤规则各自的基础设置信息,如规则类型、规则名称、规则中规定的打卡时间、打卡位置等等,在此不对该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包括的内容做具体限定。
由于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包括的信息量通常较少,因此,服务器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仅获取该信息量较少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能够有效地精简网络流量和瞬时的流量冲击;并且,相比相关技术中服务器需要一次性拉取所有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后,先拉取信息量较少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所需消耗的网络流量资源。
服务器获知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后,除了需要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外,还需要获取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示例性的,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可以包括该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如所属部门的部门标签)、和/或该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如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和/或考勤设备可以存储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当目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或考勤设备触发考勤操作时,移动终端设备和/或考勤设备可以直接将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添加到考勤请求中传输给服务器。例如,移动终端设备和/或考勤设备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后,可以调取该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该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即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等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生成考勤请求传输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获取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到移动终端设备和/或考勤设备传输的考勤请求后,可以根据该考勤请求中携带的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从个人信息存储设备处获取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该个人信息存储设备是用于存储个人标识信息的设备。例如,服务器获取到考勤请求后,可以从该考勤请求中提取其携带的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根据该身份标识生成第二信息请求,并将该第二信息请求传输至个人信息存储设备,该个人信息存储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信息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从自身存储的信息中调取该身份标识对应的组织标签、员工标签等信息,并将这些个人标识信息返回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将这些信息作为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
应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本申请在此不对服务器获取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的方式做任何限定。
步骤202: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
服务器获取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后,即可基于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在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匹配出目标用户所属的适用范围,进而确定该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适用该考勤规则的组织的组织标签,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该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可以在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第一目标适用范围,进而确定该第一目标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为目标考勤规则。
具体的,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可以是以组织为单位设置的,相应地,该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应包括其所适用的各组织的组织标签,例如,假设考勤规则A适用于a部门、b部门和c部门,则在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考勤规则A对应的适用范围应包括a部门的部门标签、b部门的部门标签和c部门的部门标签。如前文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该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例如,假设目标用户属于a部门,则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a部门的部门标签。
具体实现时,服务器可以在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内,查找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一旦查找到包括该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即可确定该适用范围为第一目标适用范围,该第一目标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即为适用于目标用户的目标考勤规则。例如,假设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包括a部门的部门标签,服务器在查找到考勤规则A对应的适用范围内包括a部门的部门标签,则可以确定考勤规则A为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
在实际应用中的很多情况下,目标用户可能所属于多个组织,相应地,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将包括其所属的多个组织各自的组织标签。针对该种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以下两种示例性的实现方案:
第一种实现方案,确定该目标用户所属的多个组织中层级最低的组织作为目标组织,确定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该目标组织的组织标签作为目标组织标签;进而,在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该目标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第一目标适用范围,确定该第一目标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作为适用于目标用户的目标考勤规则。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第一种实现方案,下面结合图3所示的组织架构进行示例性介绍。假设目标用户同时所属于A1部门、A部门和B部门,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包括A1部门的部门标签、A部门的部门标签和B部门的部门标签;根据图3所示的组织架构可以确定A1部门的层级最低,因此可以将A1部门的部门标签作为目标组织标签,进而,在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该A1部门的部门标签的适用范围,并确定查找到的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为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
第二种实现方案,针对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每个组织标签,在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该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该组织标签对应的参考适用范围,并确定该参考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作为该组织标签对应的参考考勤规则;然后,获取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各组织标签各自对应的参考考勤规则的最新设置时间,并确定最新设置时间最晚的参考考勤规则为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第二种实现方案,下面仍结合图3所示的组织架构进行示例性介绍。假设目标用户同时所属于A1部门和B2部门,该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包括A1部门的部门标签和B2部门的部门标签;服务器可以在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A1部门的部门标签的适用范围,并获知该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的最新设置时间为2019年4月12日,服务器可以在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B2部门的部门标签的适用范围,并获知该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的最新设置时间为2019年5月16日;由于B2部门的考勤规则的设置时间晚于A1部门的考勤规则的设置时间,因此,可以确定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为B2部门的考勤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上述第一种实现方案与上述第二种实现方案结合起来使用。具体的,可以先通过第一种实现方案确定目标用户所属的多个组织中层级最低的组织,若能够直接确定出唯一的层级最低的组织,则可以仅通过第一种实现方案确定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若确定出存在多个层级最低的组织,或者无法判定目标用户所属的多个组织中哪个组织层级最低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通过第二种实现方案确定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适用该考勤规则的员工标签,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该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可以在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第二目标适用范围,进而确定该第二目标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为目标考勤规则。
具体的,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可以是以员工个人为单位设置的,相应地,该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应包括其所适用的各员工的员工标签,例如,假设考勤规则B适用于1号员工、2号员工和3号员工,则在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考勤规则B对应的适用范围应包括1号员工的员工标签、2号员工的员工标签和3号员工的员工标签。如前文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该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即目标员工的身份标识),例如,假设1号员工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其对应的员工标签。
具体实现时,服务器可以在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内,查找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一旦查找到包括该员工标签的适用范围,即可确定该适用范围为第二目标适用范围,该第二目标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即为适用于目标用户的目标考勤规则。例如,假设目标用户为1号员工,其个人标识信息中包括1号的员工标签,服务器在查找到考勤规则B对应的适用范围内包括1号员工的员工标签,则可以确定考勤规则B为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针对一些考勤规则以组织为单位设置其对应的适用范围,针对另一些考勤规则以员工为单位设置其对应的适用范围。若目标用户属于某个以员工为单位设置的适用范围,则可以直接确定该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无需再继续考虑包括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
步骤203: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服务器确定出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后,可以进一步获取该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该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是用于衡量考勤结果的标准设置信息,基于该设置详情信息可以确定考勤操作对应的考勤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信息:标准位置信息、位置精度信息、标准网络信息、标准时间信息等等。其中,标准位置信息为考勤规则规定的触发考勤操作的位置信息,如某办公楼的位置信息;位置精度信息为考勤规则允许的位置误差信息,如实际触发考勤操作的位置与上述标准位置信息之间允许的位置误差;标准网络信息为考勤规则规定的用于触发考勤操作的设备触发考勤操作时连接的网络信息,如移动终端设备连接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信息;标准时间信息为考勤规则规定的上班打卡时间、下班打卡时间等。
应理解,上述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该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也可以包括其它设置信息,本申请在此不对该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做任何限定。
具体实现时,服务器确定出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后,可以向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请求,该第三信息请求中携带有目标考勤规则的规则标识;考勤规则存储设备接收到第三信息请求后,可以根据其中携带的目标考勤规则的规则标识,在其存储的信息中查找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进而,将该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返回给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服务器预先根据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匹配出了目标用户所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因此,在执行此步骤时,服务器仅需从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处拉取该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相比相关技术中服务器需要全量拉取企业内部所有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本申请在此仅需拉取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所需耗费的网络流量资源。
步骤204:基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所述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
服务器获取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后,即可结合该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根据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的相关信息,确定该考勤操作对应的考勤结果。
具体实现时,服务器可以基于考勤操作对应的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网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考勤操作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而,判断该考勤操作对应的属性信息与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是否匹配,并根据该判断结果确定最终的考勤结果。
作为一种示例,目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或考勤设备触发考勤操作时,移动终端设备或考勤设备可以将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和触发考勤操作的时间信息添加到考勤请求中,并将该考勤请求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可以将该考勤请求中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作为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对应的属性信息。服务器获取到适用于目标用户的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后,可以结合该设置详情信息中的标准位置信息和位置精度信息,判断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的位置信息是否符合考勤规则的规定,以及结合该设置详情信息中的标准时间信息,判断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的时间信息是否符合考勤规则的规定,若均符合,则认为此次考勤操作符合考勤规则的规定。
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获取到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后,也可以将该设置详情信息发送给用于检测考勤操作的设备(如移动终端设备或考勤设备),由该设备基于该设置详情信息确定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对应的考勤结果。
下面以用于检测考勤操作的设备为移动终端设备为例对此过程进行示例性介绍。服务器获取到适用于目标用户的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后,可以通过网络将该设置详情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先结合该设置详情信息中的标准位置信息和位置精度信息,判断自身当前所处的位置是否处于目标考勤规则规定的打卡范围内,并在屏幕上显示对应的结果,如图4的界面所示。同时,还可以在该界面上显示当前的时间和支持用户触发打卡操作的打卡控件。
当移动终端设备检测到目标用户触控该打卡控件,可以结合设置详情信息中的标准时间信息,判断用户触控打卡控件的时间是否处于目标考勤规则规定的工作时间内,若是,则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显示图5所示界面中的提示对话框,以提示目标用户当前打卡属于早退,其可以选择取消该打卡操作,也可以选择确认该打卡操作;如若目标用户选择确认打卡,则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显示图6所示的界面,以提示目标用户当前触发的考勤操作的考勤结果为下班早退。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进一步支持企业管理人员设置新的考勤规则。即,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或Web客户端设置新的考勤规则,图7所示界面为一种示例性的通过移动客户端设置考勤规则的界面;图8所示界面为一种示例性的通过Web客户端设置考勤规则的界面。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移动客户端或Web客户端完成新考勤规则的设置后,服务器可以相应地获取企业管理人员设置的新考勤规则;进而,确定该新考勤规则对应的生效逻辑,并且存储该生效逻辑;同时还可以根据该新考勤规则更新当前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
具体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OA考勤软件针对特定的适用范围设置新考勤规则,完成新考勤规则的设置后,OA考勤软件可以将所设置的新考勤规则及其对应的适用范围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新考勤规则计算对应的规则生效逻辑,并将该规则生效逻辑存储至规则记录表,该规则记录表中每行记录一条考勤规则对应的规则生效逻辑,与此同时,服务器还可以将新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提取出来,基于该适用范围更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
相比相关技术中直接获取所有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能够在处理员工考勤操作的过程中,通过逻辑轻重分离的方式分两次获取与考勤规则相关的不同信息,即先获取信息量较少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待基于该概要信息确定出当前打卡员工适用的考勤规则后,再获取该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如此,可以避免因一次性获取所有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而带来的问题,使得OA考勤软件可以支持更多考勤规则的设置,同时保证用户的考勤体验。
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下面以考勤设备为支持OA考勤软件运行的移动终端设备、考勤规则存储设备为数据库、个人信息存储设备为人员架构服务器为例,结合图9所示的交互信令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做整体示例性介绍。
如图9所示,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预先通过OA考勤软件的移动客户端或Web客户端设置若干条考勤规则,并将所设置的考勤规则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以根据其接收的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信息,计算该考勤规则对应的规则生效逻辑,并进行规则分表存储,每条考勤规则可以被单独记录在一行中。
当目标用户通过OA考勤软件的移动客户端触发打卡操作时,OA考勤软件可以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打卡请求;后台服务器接收到该打卡请求后,从数据库中拉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其中包括当前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从人员架构服务器中拉取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其中可以包括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目标用户所属部门的部门标签。
然后,后台服务器根据所拉取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确定目标用户适用的目标考勤规则;确定出目标考勤规则后,后台服务器再从数据库中拉取该目标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进而,后台服务器将所拉取的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转发给移动客户端,由移动客户端根据该设置详情信息和打卡操作的相关信息,进行打卡内容显示提示操作,并计算出对应的打卡结果;移动客户端再通过后台服务器,将该打卡结果存储至数据库。
针对上文描述的考勤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对应的考勤装置,以使上述考勤方法在实际中得以应用和实现。
参见图10,图10是与上文图2所示的考勤方法对应的一种考勤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01,用于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
考勤规则确定模块10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
第二获取模块1003,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考勤结果确定模块1004,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所述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
可选的,在图10所示的考勤装置的基础上,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该考勤规则的组织的组织标签,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参见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考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考勤规则确定模块1002包括:
第一规则确定单元1101,用于在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第一目标适用范围,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作为所述目标考勤规则。
可选的,在图11所示的考勤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目标用户所属于多个组织,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多个组织各自的组织标签;参见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考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考勤规则确定模块1002还包括:
目标组织标签确定单元1201,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多个组织中层级最低的组织为目标组织,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所述目标组织的组织标签作为目标组织标签;
则所述第一规则确定单元1101具体用于:
在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所述目标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所述第一目标适用范围。
可选的,在图11所示的考勤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目标用户所属于多个组织,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多个组织各自的组织标签;则所述第一规则确定单元1101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每个组织标签,在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该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该组织标签对应的参考适用范围,确定该参考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作为该组织标签对应的参考考勤规则;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各组织标签各自对应的参考考勤规则的最新设置时间;
确定最新设置时间最晚的参考考勤规则作为所述目标考勤规则。
可选的,在图10所示的考勤装置的基础上,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该考勤规则的员工的员工标签;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参见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考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考勤规则确定模块1002包括:
第二规则确定单元1301,用于在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第二目标适用范围,确定所述第二目标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作为所述目标考勤规则。
可选的,在图10所示的考勤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考勤结果确定模块1004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考勤操作对应的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网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考勤操作对应的属性信息;
判断所述考勤操作对应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是否匹配,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所述考勤结果。
可选的,在图10所示的考勤装置的基础上,参见图1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考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考勤规则设置模块1401,用于获取管理用户设置的新考勤规则;确定所述新考勤规则对应的生效逻辑,存储所述生效逻辑;并且根据所述新考勤规则更新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
可选的,在图10所示的考勤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获取模块1001具体用于:
接收考勤设备发送的考勤请求;所述考勤设备支持所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所述考勤请求是所述考勤设备检测到所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后生成的,其中携带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
向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请求,所述第一信息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向个人信息存储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请求,所述第二信息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信息请求返回的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接收所述个人信息存储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二信息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003具体用于:
向所述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请求;所述第三信息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考勤规则的规则标识,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接收所述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三信息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装置能够在处理员工考勤操作的过程中,通过逻辑轻重分离的方式分两次获取与考勤规则相关的不同信息,即先获取信息量较少的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待基于该概要信息确定出当前打卡员工适用的考勤规则后,再获取该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如此,可以避免因一次性获取所有考勤规则的设置详情信息而带来的问题,使得OA考勤软件可以支持更多考勤规则的设置,同时保证用户的考勤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进行考勤管理的设备,该设备具体可以为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下面将从硬件实体化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和终端设备进行介绍。
参见图15,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1500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15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15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15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1542或数据1544的存储介质15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1532和存储介质15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5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15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530通信,在服务器1500上执行存储介质15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服务器15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5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5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55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15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上述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图15所示的服务器结构。
其中,CPU 1522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
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所述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
可选的,CPU 1522还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步骤。
参见图16,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申请实施例方法部分。该终端可以为包括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任意终端设备,以终端为计算机为例:
图16示出的是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相关的计算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16,计算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616、存储器1620、输入单元1630、显示单元1640、传感器1650、音频电路16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670、处理器1680、以及电源16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中示出的计算机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存储器16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6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6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6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680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计算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6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620内的数据,执行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计算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6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6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680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所包括的处理器1680还具有以下功能:
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
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所述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68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方法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考勤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考勤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考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
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所述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该考勤规则的组织的组织标签,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
则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包括:
在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第一目标适用范围,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作为所述目标考勤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所属于多个组织,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多个组织各自的组织标签;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多个组织中层级最低的组织为目标组织,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所述目标组织的组织标签作为目标组织标签;
则所述在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第一目标适用范围,包括:
在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所述目标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所述第一目标适用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所属于多个组织,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多个组织各自的组织标签;
则所述在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组织的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第一目标适用范围,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作为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包括:
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每个组织标签,在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该组织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该组织标签对应的参考适用范围,确定该参考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作为该组织标签对应的参考考勤规则;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中各组织标签各自对应的参考考勤规则的最新设置时间;
确定最新设置时间最晚的参考考勤规则作为所述目标考勤规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考勤规则对应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该考勤规则的员工的员工标签;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
则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包括:
在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中,查找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的员工标签的适用范围作为第二目标适用范围,确定所述第二目标适用范围对应的考勤规则作为所述目标考勤规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所述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考勤操作对应的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网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考勤操作对应的属性信息;
判断所述考勤操作对应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是否匹配,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所述考勤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包括:
接收考勤设备发送的考勤请求;所述考勤设备支持所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所述考勤请求是所述考勤设备检测到所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后生成的,其中携带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
向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请求,所述第一信息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向个人信息存储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请求,所述第二信息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信息请求返回的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接收所述个人信息存储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二信息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
所述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包括:
向所述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请求;所述第三信息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考勤规则的规则标识,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接收所述考勤规则存储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三信息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8.一种考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检测到目标用户触发考勤操作时,获取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和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包括已设置的各条考勤规则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
考勤规则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个人标识信息和所述企业考勤规则的概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适用的考勤规则,作为目标考勤规则;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
考勤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考勤规则对应的设置详情信息,针对所述目标用户触发的考勤操作确定考勤结果。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考勤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考勤方法。
CN202010294675.7A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考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5379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4675.7A CN113537910A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考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4675.7A CN113537910A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考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7910A true CN113537910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08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4675.7A Pending CN113537910A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考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791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9171B (zh) 数据查询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US8868583B2 (en) Similarity calculation apparatus
CN110309405B (zh) 一种项目推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103011B (zh) 终端数据搜索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4244595B (zh) 权限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66158B (zh) 路由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41396B (zh) 一种数据服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07311A (zh) 一种信息搜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28893B (zh) 一种标签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11656B (zh) 多系统关联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09419B (zh) 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29229B (zh) 获取网络接入信息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56999B (zh) 呼叫历史追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6777019B (zh) 一种HBase系统的监控方法及监控服务器
CN112328658A (zh) 用户档案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21356B (zh) 数据更新方法及系统、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295065A1 (en) Affiliated store labeling method, affiliated store labeling device, and affiliated store labeling system for wireless lan fingerprint
US1003373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oss-cloud identity matching
CN113537910A (zh) 一种考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15221B (zh) 一种回复内容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781068B (zh) 线上问题解决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01837B (zh) 设备聚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434585A (zh) 资源保存方法及设备
CN114547184A (zh) 人员信息同步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65215B (zh) 一种人脸识别算法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