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8160A -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8160A
CN113438160A CN202010207720.0A CN202010207720A CN113438160A CN 113438160 A CN113438160 A CN 113438160A CN 202010207720 A CN202010207720 A CN 202010207720A CN 113438160 A CN113438160 A CN 113438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segment identifier
node
compressed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77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8160B (zh
Inventor
彭少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2077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816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020772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438160B/zh
Priority to EP20926436.5A priority patent/EP4064623A4/en
Priority to US17/788,044 priority patent/US2023014053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37232 priority patent/WO202118999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8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8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8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8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6Routing software
    • H04L45/566Routing instructions carried by the data packet, e.g. activ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1Routing in networks with a plurality of addressing schemes, e.g. with both IPv4 and IPv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路由方法包括:建立至目的节点的转发路径;根据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生成压缩段标识,并根据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IPv6报文;转发IPv6报文。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压缩段标识构建IPv6报文,而相比于SRv6中的传统段标识,压缩段标识具有更少的比特数,所以,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从而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技术是一种基于源节点进行路由的方法,源节点在数据报文外附加一层有序的指令列表信息,即段标识(Segment Identifier,SID)列表信息,因此,在数据平面时即可根据该有序的SID列表信息进行逐段的最短路径转发。这种方法将仅通过在源节点上维护每个流的状态,就能强制一个流通过任意路径与服务链,中间节点与尾节点都不需要维护流的状态。
分段路由能应用于IPv6数据平面,被称之为SRv6。在相关技术中,当分段路由应用于IPv6数据平面时,数据报文外会叠加一层有序的SID列表,该SID列表由IPv6地址构成,该SID列表包含于在RFC8200标准的基础上新定义的分段路由头(Segment Routing Header,SRH)中。针对SRv6,在报文头中引入分段路由头时,分段路由头必须包含一串必选的IPv6地址列表(即SID列表),因此,当该SID列表很长时,会导致报文具有很长的分段路由头,从而会严重降低报文的载荷效率,甚至会超过设备的报文处理能力,因此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非常受限。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包括:
建立至目的节点的转发路径;
根据与所述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Segment)分别对应的段标识生成压缩段标识,并根据所述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
基于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IPv6报文;
转发所述IPv6报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包括:
接收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的IPv6报文,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包括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压缩段标识,所述IPv6报文包括目的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目的地址信息查表匹配得到本地段标识表项;
根据所述本地段标识表项和所述目的地址信息对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中对应于下一段的压缩段标识进行处理,以更新所述目的地址信息;
基于更新后的目的地址信息构建新的IPv6报文;
转发所述新的IPv6报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第二方面的路由方法或实现如上所述第三方面的路由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的路由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建立至目的节点的转发路径;根据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生成压缩段标识,并根据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IPv6报文;转发IPv6报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利用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生成压缩段标识,根据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并根据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用于转发的IPv6报文,由于压缩段标识是由传统段标识进行压缩形成的,因此,相比于SRv6中的传统段标识,压缩段标识具有更少的比特数,所以,相比于SRv6中的传统IPv6报文,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能够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从而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路由方法的网络拓扑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段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方法中构建IPv6报文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分段路由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路由方法中构建本地段标识表项的流程图;
图8A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SRv6 SID Swapped Block Sub-Sub-TLV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Rv6 SID Swapped Block Sub-TLV的结构示意图;
图8C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Rv6 SID Swapped Block Sub-TLV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路由方法的网络拓扑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路由方法的网络拓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建立至目的节点的转发路径后,通过利用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生成压缩段标识,接着根据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然后根据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用于转发的IPv6报文,由于压缩段标识是由传统段标识进行压缩形成的,因此,相比于SRv6中的传统段标识,压缩段标识具有更少的比特数,所以,相比于SRv6中的传统IPv6报文,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能够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从而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此外,针对边界节点,边界节点还可以构建一种具有新的功能类型的段标识,本申请将其定义为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携带有用于指示进行定位块(SRv6 SID Locator Block)切换的功能字段,当网络中各节点分别对外通告其自身所具有的段标识信息后,边界节点可以根据其自身具有的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构建具有定位块更新参数的新的本地段标识表项,当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通过边界节点从当前SRv6域传递至另一SRv6域时,可以根据压缩段标识和本地段标识表项中的定位块更新参数生成新的目的地址,从而可以实现基于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从当前SRv6域至另一SRv6域的传递,使得具有更高的报文载荷效率的SRv6技术能够在实际网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路由方法的网络拓扑的示意图。在图1的示例中,该网络拓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此外,该网络拓扑还包括分别与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连接的网络控制器100。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可以是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够对报文进行转发;网络控制器可以为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等,能够分别对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进行控制。此外,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可以处于同一个SRv6域,也可以处于不同的SRv6域。
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和网络控制器100,分别包括有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拓扑以及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拓扑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示出的各个节点及拓扑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各个节点可以分别调用其储存的路由程序,以执行路由方法;或者,网络控制器可以调用其储存的路由程序,并与各个节点相互配合以执行路由方法。
基于上述网络拓扑以及上述网络拓扑中各个节点和网络控制器的结构,提出本申请的路由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方法的流程图,该路由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网络拓扑中的节点,执行本实施例的路由方法的节点会被配置为源节点。该路由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步骤S120、步骤S130和步骤S140。
步骤S110,建立至目的节点的转发路径。
在一实施例中,建立至目的节点的转发路径,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根据网络中各节点对外通告的段标识信息,源节点可以计算一条从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分段路由流量工程(Segment Routing Traffic Engineering,SR-TE)路径;又如,根据网络中各节点上报的节点信息,网络控制器可以计算一条从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SR-TE路径。当建立至目的节点的转发路径后,可以为后续的报文转发操作提供转发依据。
步骤S120,根据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生成压缩段标识,并根据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
在一实施例中,当完成至目的节点的转发路径的建立后,可以沿着该转发路径确定出与该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假设第一节点110为源节点,第三节点130为目的节点,那么,从第一节点110到第三节点130的转发路径为<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二节点120的地址对应的第二节点段标识和与第三节点130的地址对应的第三节点段标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可以根据由网络中各节点对外通告的段标识信息而得到。当确定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后,可以根据这些段标识生成对应的压缩段标识,并根据这些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从而能够降低后续构建的分段路由头的长度,从而能够达到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生成压缩段标识,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由节点根据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生成压缩段标识,也可以由网络控制器根据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生成压缩段标识,本实施例中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正序的方式排列压缩段标识而形成压缩段标识列表,也可以采用逆序的方式排列压缩段标识而形成压缩段标识列表,本实施例中并不作具体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传统的段标识的长度为128比特,并且传统的段标识一般包括定位字段和功能字段,在一些情况下,功能字段还可以分出一个可选的参数字段,因此,传统的段标识的结构可以包括定位字段、功能字段和参数字段。针对传统的段标识的定位字段,在控制平面协议中,可以采用块字段结合节点字段的方式表示完整的定位字段,其中,块字段表示当前SRv6域中的块信息(Locator Block),节点字段表示当前SRv6域中的节点信息(Node),块字段和节点字段配合实现对节点的定位功能,使得网络中其他节点通过块字段和节点字段进行路由即可定位到本节点。
根据上述针对传统的段标识的分析可知,当处于同一SRv6域中的节点进行报文转发时,由传统的段标识所构成的段标识列表中,将具有大量的重复的块信息,因此,当转发路径很长时,即分段路由头中的段标识列表很长时,将会导致报文具有更长的分段路由头,从而会严重降低报文的载荷效率。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创造性地提出了用于构成分段路由头的压缩段标识以及基于压缩段标识进行报文转发的方法,下面将针对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压缩段标识进行详细的说明,而基于压缩段标识进行报文转发的方法的详细说明,将会在后续的实施例中给出。
如图3所示,图3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施例的压缩段标识的结构。压缩段标识至少包括节点字段和功能字段,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字段可以分出一个可选的参数字段,因此,如图3所示,压缩段标识可以包括节点字段、功能字段和参数字段。压缩段标识的长度小于128比特,例如,压缩段标识的长度可以为32比特,也可以为64比特,压缩段标识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而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并不作具体限定。其中,节点字段表示与压缩段标识对应的节点,功能字段表示与压缩段标识对应的节点所需要实现的功能,参数字段表示流量或服务相关等信息。
与传统的段标识的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压缩段标识仅具有节点字段和功能字段,或者仅具有节点字段、功能字段和参数字段,因此,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能够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从而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步骤S130,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IPv6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当根据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后,根据该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分段路由头,接着,把该分段路由头封装到IPv6载荷,然后再封装上IPv6报文头,从而构成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相比于传统的IPv6报文,基于压缩段标识构成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因此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步骤S140,转发IPv6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被转发的IPv6报文为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因此,在同等网络条件下,相比于转发传统的IPv6报文,转发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报文的转发效率,此外,相比于传统的IPv6报文,基于压缩段标识构成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因此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包括有上述步骤S110、步骤S120、步骤S130和步骤S140的路由方法,使得在网络中进行转发的IPv6报文能够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因此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另外,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3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131,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分段路由头;
步骤S132,基于分段路由头构建IPv6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当根据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后,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可以结合相关的字段信息,构建分段路由头,当完成分段路由头的构建后,再配合IPv6报文头和IPv6载荷,从而构建成完整的IPv6报文。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分段路由头必须包含一串必选的IPv6地址列表(即传统的段标识列表),因此,当该IPv6地址列表很长时,将会导致分段路由头变得过长,从而会降低报文的载荷效率。而本实施例中的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而成的分段路由头,能够具有更短的长度,从而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
如图5所示,图5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施例的分段路由头的结构。在图5所示的分段路由头的结构中,包含有用于表示压缩段标识的段标识字段,本实施例以压缩段标识的长度为32比特为例,例如图5中所示的段标识32bits-SID-1至段标识32bits-SID-N,其中,N为正整数。如图5所示,表示为压缩段标识的段标识32bits-SID-1至段标识32bits-SID-N,构成了压缩段标识列表,该压缩段标识列表中的构成元素即为压缩段标识。在该压缩段标识列表中,相邻元素之间相连存放在一起,并且压缩段标识列表中的元素采用逆序存放,具体来说,压缩段标识列表中最上面一个元素对应的是转发路径中的最后一个压缩段标识,即段标识32bits-SID-N,而压缩段标识列表中最下面一个元素对应的是转发路径中的第一个压缩段标识,即段标识32bits-SID-1。对于整个分段路由头的8字节对齐,可以通过draft-ietf-6man-segment-routing-header-26中定义的PAD TLV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一个32比特的元素不足以表示一个段(Segment)时,可以采用连续两个以上的32比特的元素合在一起表示一个完整含义的段,例如VPN业务相关的段,一个32比特的元素可能不足以表示其含义,则可以采用下一个32比特的元素继续作为其参数字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分段路由头的结构中,除了上述用于表示压缩段标识的段标识字段与传统的分段路由头的段标识字段不相同之外,本实施例的分段路由头所具有的其他字段的含义解释,和传统的分段路由头所包含的相应字段的解释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分段路由头包括段标识位长标志位和段剩余字段,当段标识位长标志位为有效,段剩余字段以压缩段标识的长度为单位进行计数。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的分段路由头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分段路由头包括段标识位长标志位C和段剩余Segment Left字段。其中,段标识位长标志位C可以设置在标志Flags字段中,当段标识位长标志位C为有效时,表明分段路由头所包含的压缩段标识列表中,每个段标识字段的长度均为压缩段标识的长度,例如每个段标识字段的长度均为32比特,此时,分段路由头的Segment Left字段和Last Entry字段都是按照压缩段标识的长度为单位进行计数,而不再是相关技术中按照128比特为单位进行计数。
基于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压缩段标识的结构和如图5所示实施例的分段路由头的结构,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基于压缩段标识进行报文转发的方法作出详细说明。
在转发携带有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分段路由头的IPv6报文的过程中,由于分段路由头中的段标识位长标志位C为有效,因此在读取压缩段标识列表中的压缩段标识时,只读取按照压缩段标识的长度的数据,例如只读取32比特数据,即,每次只会读取出一个压缩段标识,此时,只需要将压缩段标识转换成具有128比特的传统的段标识,并把该转换而成的具有128比特的段标识拷贝到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DA)字段中,再结合本实施例的分段路由头和IPv6载荷,即可构成完整的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然后把该IPv6报文转发到下一跳节点。当该IPv6报文到达下一跳节点后,下一跳节点可以根据当前IPv6报文头中的DA字段中的目的地址,得到对应的块信息,接着通过读取段列表中下一个压缩段标识,并结合该块信息和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即可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以构建新的IPv6报文,从而能够实现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的转发。由于整个报文转发过程中,IPv6报文都携带有压缩段标识,因此,相比于传统IPv6报文的转发,在同等网络条件下,转发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报文的转发效率,此外,相比于传统的IPv6报文,基于压缩段标识构成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因此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另外,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方法的流程图,该路由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网络拓扑中的节点,执行本实施例的路由方法的节点会被配置为中间节点。该路由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步骤S220、步骤S230、步骤S240和步骤S250。
步骤S210,接收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的IPv6报文,压缩段标识列表包括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压缩段标识,IPv6报文包括目的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当源节点向中间节点转发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时,中间节点可以根据IPv6报文头中的DA字段确定目的地址是否匹配,IPv6报文头中的DA字段保存有目的地址信息,当DA字段中的目的地址信息与当前节点的地址匹配时,当前节点会接收该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的IPv6报文,并对该IPv6报文进行相关处理,以实现后续的报文转发。
在一实施例中,压缩段标识列表中会保存有多个压缩段标识,并且每个压缩段标识分别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一一对应,因此,根据压缩段标识列表中的各个压缩段标识,能够得到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对应的IPv6地址,从而能够实现IPv6报文的后续转发。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段标识,和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压缩段标识,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含义解释,针对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段标识的结构及含义解释,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针对压缩段标识的相关描述,为了避免内容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20,根据目的地址信息查表匹配得到本地段标识表项;
在一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的IPv6报文后,先获取该IPv6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信息,接着,根据该目的地址信息进行查表匹配得到本地段标识表项,以便本地段标识表项能够用于后续的报文处理。
步骤S230,根据本地段标识表项和目的地址信息对压缩段标识列表中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进行处理,以更新目的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均会维护有一个本地段标识表项,本地段标识表项根据由网络中各节点对外通告的段标识信息而建立,本地段标识表项中至少包括定位(Locator)参数和功能参数等信息,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地段标识表项还可以包括有定位块(SRv6 SID Locator Block)更新参数,定位块更新参数至少保存有段标识中的块信息,用于指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块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当节点接收到IPv6报文后,节点可以根据其维护的本地段标识表项和保存在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的目的地址信息,把保存在分段路由头中的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转换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从而使得该新的目的地址信息能够用于把IPv6报文向下一个段进行转发。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本地段标识表项和目的地址信息把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转换得到新的地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当根据目的地址信息查表匹配到的本地段标识表项包括有定位参数和功能参数的情况下,当功能参数指示不进行定位块切换时,参考当前DA字段中的目的地址信息而获得下一个段的块信息,并把该块信息和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又如,当根据目的地址信息查表匹配到的本地段标识表项包括有定位参数、功能参数和定位块更新参数的情况下,当功能参数指示进行定位块切换时,读取定位块更新参数中的内容而获得下一个段的块信息,并把该块信息和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定位块更新参数可以仅保存块信息的内容,也可以保存下一个段标识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并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进行选择。当定位块更新参数保存下一个段标识的内容时,由于块信息的长度是可知的,因此可从保存在定位块更新参数中的下一个段标识中获取切换后的块信息。
由于可以根据本地段标识表项和目的地址信息,把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转换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因此能够提供使得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可以在网络中进行转发的条件,使得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具有在网络中进行转发的基础,而当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在网络中进行转发时,相比于传统的IPv6报文,由于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因此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步骤S240,基于更新后的目的地址信息构建新的IPv6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当获得更新后的目的地址信息后,通过把更新后的目的地址信息拷贝到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即可得到新的IPv6报文头,接着,把该新的IPv6报文头、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分段路由头以及IPv6载荷封装到一起,即可得到用于进行下一跳转发的IPv6报文头。由于该用于向下一个段转发的IPv6报文头携带有压缩段标识,因此,相比于传统的IPv6报文,基于压缩段标识构成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因此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步骤S250,转发新的IPv6报文。
本实施例中的IPv6报文与传统的IPv6报文具有同样的报文结构,因此,本实施例的IPv6报文与传统的IPv6报文一样,能够在网络中进行转发,由于本实施例的IPv6报文携带有压缩段标识,因此,在同等网络条件下,相比于转发传统的IPv6报文,转发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报文的转发效率,此外,相比于传统的IPv6报文,基于压缩段标识构成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因此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包括有上述步骤S210、步骤S220、步骤S230、步骤S240和步骤S250的路由方法,能够实现对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的转发,由于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因此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10中接收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的IPv6报文,该IPv6报文还包括分段路由头,该分段路由头包括段标识位长标志位和段剩余字段,当段标识位长标志位为有效,段剩余字段以压缩段标识的长度为单位进行计数。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分段路由头,和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分段路由头,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含义解释,针对本实施例中的分段路由头的结构及含义解释,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针对分段路由头的相关描述,为了避免内容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3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231,当本地段标识表项中的功能参数表示为进行定位块切换,根据压缩段标识列表中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和定位块更新参数,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利用新的目的地址信息更新目的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当前节点为边界节点的情况,由于边界节点分别连接处于两个SRv6域的节点,而处于不同SRv6域的节点具有对应于不同SRv6域的块信息,为了保证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能够跨SRv6域转发,边界节点会维护有包括有定位参数、功能参数和定位块更新参数的本地段标识表项。当边界节点接收到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的IPv6报文后,需要对IPv6报文进行解封装,接着重新封装上至下一个段的IPv6报文头,使得IPv6报文能够往下一个段进行转发。由于当前的边界节点需要实现跨SRv6域转发IPv6报文,为了使重新封装的新的IPv6报文具有正确的目的地址,必须保证新的IPv6报文的IPv6报文头具有正确的块信息。因此,在进行对IPv6报文的重新封装时,首先把解封装之前的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信息与本地段标识表项中的定位参数进行匹配,当目的地址信息和定位参数一致时,判断本地段标识表项中的功能参数所表示的类型,如果功能参数表示为进行定位块切换时,说明下一个段与当前节点处于不同的SRv6域,则读取定位块更新参数中的内容而获得下一个段的块信息,接着把该块信息和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当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即可将其拷贝到IPv6报文头的目的地址信息中,从而形成新的IPv6报文头,因此,通过利用该新的IPv6报文头进行IPv6报文的重新封装,即可得到能够转发至相邻SRv6域中的下一个段的新的IPv6报文,从而能够实现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从当前SRv6域至另一SRv6域的转发,使得具有更高的报文载荷效率的SRv6技术能够在实际网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30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32,当本地段标识表项中的功能参数表示为不进行定位块切换,根据目的地址信息和压缩段标识列表中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利用新的目的地址信息更新目的地址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32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31属于并列的技术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当前节点为非边界节点的情况,由于与非边界节点连接的相邻节点均处于同一个SRv6域中,因此在转发IPv6报文时,并不会跨SRv6域转发,即,在同一个SRv6域中进行转发的IPv6报文具有相同的块信息,因此,非边界节点只需要维护包括有定位参数和功能参数的本地段标识表项。当非边界节点接收到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的IPv6报文后,需要对IPv6报文进行解封装,接着重新封装上新的IPv6报文头,使得IPv6报文能够往下一个段进行转发。由于当前的非边界节点不需要实现跨SRv6域转发IPv6报文,即在同一个SRv6域中进行转发的IPv6报文具有相同的块信息,而代表当前SRv6域的块信息可以通过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信息而获得,因此,在进行对IPv6报文的重新封装时,首先把解封装之前的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信息与本地段标识表项中的定位参数进行匹配,当目的地址信息和定位参数一致时,判断本地段标识表项中的功能参数所表示的类型,如果功能参数表示为不进行定位块切换时,说明下一个段与当前节点处于同一SRv6域,则可以直接通过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信息而获得对应于当前SRv6域的块信息,接着把该块信息和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当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即可将其拷贝到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从而形成新的IPv6报文头,因此,通过利用该新的IPv6报文头进行IPv6报文的重新封装,即可得到能够转发至下一个段的IPv6报文,从而能够实现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在网络中的转发,使得具有更高的报文载荷效率的SRv6技术能够在实际网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当边界节点对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进行转发时,需要根据本地段标识表项和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信息,把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转换成新的目的地址信息。针对包括有与SRv6域对应的定位块更新参数的本地段标识表项的构建,下面将给出具体的步骤说明。
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IPv6报文的转发之前,路由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构建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Block Swapping Flavor)段标识,并通过内部网关协议IGP协议泛洪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
步骤S320,接收通过IGP协议泛洪的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并通过IGP协议泛洪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至其它节点,其中,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包括定位信息;
步骤S330,根据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构建本地段标识表项,其中,本地段标识表项包括用于指示进行定位块切换的功能字段;
步骤S340,根据第二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中的定位信息构建路由表项。
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IPv6报文的转发之前,每个节点均会先构建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并通过内部网关协议IGP协议泛洪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以使得当前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均能够获得其他节点的段标识信息,例如定位信息、功能类型等。除此之外,每个节点均会接收由其他节点通过IGP协议泛洪过来的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此时,每个节点根据其自身的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构建本地段标识表项,根据第二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中的定位信息构建普通路由表项,从而可以利用该本地段标识表项和普通路由表项配合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进行转发,使得具有更高的报文载荷效率的SRv6技术能够在实际网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其中,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和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具有新的功能类型的段标识,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和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与传统的段标识具有相同的字段结构,但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和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均包括有传统的段标识所不具有的用于指示进行定位块切换的功能字段。与传统的段标识相似,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和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也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和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均可以为与节点对应的端点块切换段标识(END with BS SID)或者与链路对应的三层交叉连接块切换段标识(END.X with BS SID),其中,BS为Block Swapping的缩写,含义为定位块切换。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END with BS SID和END.X with BS SID,分别与相对应的传统的与节点对应的端点段标识(END SID)和与链路对应的三层交叉连接段标识(END.X SID)具有不同的值。此外,边界节点一般都需要分配多个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例如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END with BS SID sid-12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END with BS SID sid-21,其中,END with BS SID sid-12表示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中的块信息从第一个SRv6域切换到第二个SRv6域;END with BS SID sid-21表示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中的块信息从第二个SRv6域切换到第一个SRv6域。
在一实施例中,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构建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对传统的段标识增加新的喜好(Flavor)类型,具体为把传统的段标识的功能类型修改为额外增加的定位块切换子功能;又如,重新定义一种具有用于指示进行定位块切换的功能字段的新型段标识。针对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具体构建方式,本实施例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当IGP协议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协议,泛洪包含有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ISIS报文以泛洪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接收包含有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ISIS报文以接收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其中,ISIS报文中包含有用于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定位块信息的字段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当边界节点配置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后,若IGP协议为ISIS协议,通过在ISIS报文中新增包含用于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定位块信息的字段,可以使得ISIS报文在泛洪时能够把各个边界节点的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向其他节点进行通告,使得各个节点均可保存有其自身和其他节点在进行定位块切换之后的定位块信息,从而能够支持实现IPv6报文的跨SRv6域转发。
下面以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一示例中,ISIS报文结构中新增包含用于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定位块信息的字段,例如,在现有ISIS报文结构的SRv6 End SID sub-TLV中的Endpoint Behavior字段中,或者SRv6 End.X SID sub-TLV中的Endpoint Behavior字段中,或者SRv6 LAN End.XSID sub-TLV中的Endpoint Behavior字段中,设置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的功能类型,并且,在上述sub-TLV中,新增一个SRv6 SID Swapped Block Sub-Sub-TLV,接着泛洪该ISIS报文。参照图8A,图8A示例性地给出了SRv6 SID Swapped Block Sub-Sub-TLV的结构,在该Sub-TLV结构中,各字段的解释如下:
Type:用于表示本TLV为SRv6 SID Swapped Block Sub-Sub-TLV;
Length:用于表示本TLV的长度;
Swapped Block:包含有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新的块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当IGP协议为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v3协议,泛洪包含有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OSPFv3报文以泛洪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接收包含有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OSPFv3报文以接收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其中,OSPFv3报文中包含有用于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定位块信息的字段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当边界节点配置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后,若IGP协议为OSPFv3协议,通过在OSPFv3报文中新增包含用于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定位块信息的字段,可以使得OSPFv3报文在泛洪时能够把各个边界节点的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向其他节点进行通告,使得各个节点均可保存有其自身和其他节点在进行定位块切换之后的定位块信息,从而能够支持实现IPv6报文的跨SRv6域转发。
下面以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一示例中,OSPFv3报文结构中新增包含用于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定位块信息的字段,例如,在现有OSPFv3报文结构的SRv6 End SID Sub-TLV中的Endpoint Behavior字段中,或者SRv6 End.X SID Sub-TLV中的Endpoint Behavior字段中,或者SRv6 LANEnd.X SID Sub-TLV中的Endpoint Behavior字段中,设置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的功能类型,并且,在上述sub-TLV中,新增一个SRv6 SID Swapped BlockSub-TLV,接着泛洪该OSPFv3报文。参照图8B,图8B示例性地给出了SRv6 SID SwappedBlock Sub-TLV的结构,在该Sub-TLV结构中,各字段的解释如下:
Type:用于表示本TLV为SRv6 SID Swapped Block Sub-TLV;
Length:用于表示本TLV的长度;
Swapped Block:包含有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新的块信息。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各个边界节点除了泛洪自身的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还会直接或通过其它节点间接向网络控制器上报自身的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信息,因此,路由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0,向网络控制器发送包含有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BGP-LS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BGP-LS报文中包含有用于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定位块信息的字段结构。例如,在现有BGP-LS报文结构的SRv6 Endpoint Behavior TLV中的EndpointBehavior字段中,或者SRv6 End.X SID TLV中的Endpoint Behavior字段中,或者SRv6 LANEnd.X SID TLV中的Endpoint Behavior字段中,设置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的功能类型,并且,在上述TLV中,新增一个SRv6 SID Swapped Block Sub-TLV,接着上报该BGP-LS报文。参照图8C,图8C示例性地给出了SRv6 SID Swapped Block Sub-TLV的结构,在该Sub-TLV结构中,各字段的解释如下:
Type:用于表示本TLV为SRv6 SID Swapped Block Sub-TLV;
Length:用于表示本TLV的长度;
Swapped Block:包含有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新的块信息。
针对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路由方法,下面以具体的示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示例一:
如图9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包括有网络控制器100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网络控制器100分别对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进行控制。在如图10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假设源节点为第一节点110,尾节点为第五节点15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和第四节点140均为中间节点,并且,第三节点130为边界节点,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处于第一SRv6子域,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处于第二SRv6子域。基于如图9所示的网络拓扑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时,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节点110中的处理过程:
首先,在第一节点110中构建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在第一节点110构建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的过程中,会将分段路由头中的段标识位长标志位全程设置为有效,而由于转发路径中包含有4个段的节点(即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因此段剩余字段的初始值为4。在构建IPv6报文时,首先,第一节点110将段剩余字段的值减1,使得段剩余字段的值为3;然后,第一节点110获取分段路由头中逻辑上的第一个压缩段标识(对应于第二节点120的节点地址),由于段标识位长标志位设置为有效,因此只读取压缩段标识列表中一个压缩段标识的长度的内容(即一个压缩段标识的完整内容,例如32比特长度的压缩段标识);接着,第一节点110把所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转换成128比特的段标识,在转换压缩段标识时,可以根据第一节点110的原始段标识得到转换时所需要的块信息,并结合该块信息和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而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另外,也可以不进行转换,直接使用原始段标识即可,当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后,把该128比特的段标识拷贝到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形成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最后,第一节点110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查找路由表,向下一个段的节点(即第二节点120)转发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
第二节点120中的处理过程:
当第二节点120接收到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后,第二节点120先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的内容命中第二节点120的本地段标识表项,此时,第二节点120获得本地段标识表项中对应的功能类型为不进行定位块切换,因此,第二节点120将段剩余字段的值减1,使得段剩余字段的值为2,然后,第二节点120获取分段路由头中逻辑上与段剩余字段的值对应的压缩段标识(对应于第三节点130的节点地址),由于段标识位长标志位设置为有效,因此只读取压缩段标识列表中一个压缩段标识的长度的内容(即一个压缩段标识的完整内容,例如32比特长度的压缩段标识);接着,第二节点120把所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转换成128比特的段标识,在转换压缩段标识时,根据第二节点120获取到的IPv6报文头中DA字段的内容得到转换时所需要的块信息,并结合该块信息和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而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当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后,把该128比特的段标识拷贝到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形成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最后,第二节点120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查找路由表,向下一个段的节点(即第三节点130)转发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
第三节点130中的处理过程:
当第三节点130接收到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后,第三节点130先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的内容命中第三节点130的本地段标识表项,此时,第三节点130获得本地段标识表项中对应的功能类型为进行定位块切换,并且本地段标识表项给出了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块信息。因此,第三节点130将段剩余字段的值减1,使得段剩余字段的值为1,然后,第三节点130获取分段路由头中逻辑上与段剩余字段的值对应的压缩段标识(对应于第四节点140的节点地址),由于段标识位长标志位设置为有效,因此只读取压缩段标识列表中一个压缩段标识的长度的内容(即一个压缩段标识的完整内容,例如32比特长度的压缩段标识);接着,第三节点130把所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转换成128比特的段标识,在转换压缩段标识时,结合本地段标识表项给出的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块信息和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当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后,把该128比特的段标识拷贝到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形成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最后,第三节点130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查找路由表,向下一个段的节点(即第四节点140)转发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
第四节点140中的处理过程:
当第四节点140接收到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后,第四节点140先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的内容命中第四节点140的本地段标识表项,此时,第四节点140获得本地段标识表项中对应的功能类型为不进行定位块切换,因此,第四节点140将段剩余字段的值减1,使得段剩余字段的值为0,然后,第四节点140获取分段路由头中逻辑上与段剩余字段的值对应的压缩段标识(对应于第五节点150的节点地址),由于段标识位长标志位设置为有效,因此只读取压缩段标识列表中一个压缩段标识的长度的内容(即一个压缩段标识的完整内容,例如32比特长度的压缩段标识);接着,第四节点140把所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转换成128比特的段标识,在转换压缩段标识时,根据第四节点140获取到的IPv6报文头中DA字段的内容得到转换时所需要的块信息,并结合该块信息和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而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当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后,把该128比特的段标识拷贝到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此时,由于段剩余字段的值已经为0,因此移除分段路由头,形成IPv6报文。最后,第四节点140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查找路由表,向下一个段的节点(即第五节点150)转发IPv6报文。
第五节点150中的处理过程:
当第五节点150接收到IPv6报文后,第五节点150先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的内容命中第五节点150的本地段标识表项,此时,第五节点150获得本地段标识表项中对应的功能类型为不进行定位块切换,并且IPv6报文中没有携带分段路由头,因此,第五节点150进而对IPv6载荷进行处理。
上述针对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进行的转发过程中,由于IPv6报文是根据压缩段标识构建而成的,因此,相比于SRv6中的传统IPv6报文,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从而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示例二:
针对在网络中叠加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业务的场景,与VPN业务相关的段标识会插在分段路由头的压缩段标识列表的尾部。在如图9所示的网络拓扑中,第三节点130为边界节点,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处于第一SRv6子域,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和第五节点150处于第二SRv6子域。所有节点均通过BGP-LS报文把各自的段标识配置上报给网络控制器100,在网络控制器100的配合处理下,建立一条从第一节点110至第五节点150的SR-TE路径,在此基础上,假设第五节点150还通过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向第一节点110通告了一条包含有END.DT2MSID的以太虚拟私有网络(Ethernet VPN,EVPN)路由,按照draft-ietf-spring-srv6-network-programming-12与draft-ietf-bess-srv6-services-02的描述,END.DT2M SID的低32位比特可以全部填零,在后续转发报文时,在第一节点110上可以将END.DT2M SID和随1型路由(Ethernet Auto-discovery Route)携带的ESI Filtering argument(Arg.FE2)合并生成单个段标识(即与VPN业务相关的段标识),并将该段标识插入在分段路由头的压缩段标识列表的尾部,用于水平分割和其它过滤机制。因此,第一节点110中为该EVPN业务报文所封装的分段路由头中,压缩段标识列表可以例如为(假设压缩段标识的长度为32比特):
<32bits-block1-END-SID-120,32bits-block1-END(with BS)-SID12-130,
32bits-block2-END-SID-140,32bits-block2-END-SID-150,
32bits-block2-END.DT2M-SID,32bits-Arg.FE2>
其中,32bits-block2-END.DT2M-SID即为第五节点150上分配的上述END.DT2MSID的压缩段标识,另外,32bits-Arg.FE2即为该END.DT2M SID的功能处理中所需要用到的参数。
在本示例中,IPv6报文从第一节点110到第五节点150的具体转发流程,和上述示例一中的具体转发流程类似,两个示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本示例中的压缩段标识列表中多了两个VPN业务相关的32比特元素,因此,第一节点110所发出的IPv6报文中,段剩余字段的初始值为6。为了避免内容重复,针对本示例中IPv6报文从第一节点110到第五节点150的具体转发流程,可以参考上述示例一中的具体转发流程,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将针对第五节点150对IPv6报文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当第五节点150接收到报文后,此时段剩余字段的值为2,第五节点150先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的内容命中第五节点150的本地段标识表项,此时,第五节点150获得本地段标识表项中对应的功能类型为不进行定位块切换,因此,第五节点150将段剩余字段的值减1,使得段剩余字段的值为1,然后,第五节点150获取分段路由头中逻辑上与段剩余字段的值对应的压缩段标识,得到32bits-block2-END.DT2M-SID,由于段标识位长标志位设置为有效,因此只读取压缩段标识列表中一个压缩段标识的长度的内容(即一个压缩段标识的完整内容,例如32比特长度的压缩段标识);接着,第五节点150把所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转换成128比特的段标识,在转换压缩段标识时,根据第五节点150获取到的IPv6报文头中DA字段的内容得到转换时所需要的块信息,并结合该块信息和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而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当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后,把该128比特的段标识拷贝到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接着,第五节点150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的内容查找路由表并转发IPv6报文,IPv6报文将继续命中第五节点150中的另一个本地段标识表项(即END.DT2M SID对应的表项),此时,第五节点150将段剩余字段的值减1,使得段剩余字段的值为0,然后,第五节点150获取分段路由头中逻辑上与段剩余字段的值对应的压缩段标识,得到32bits-Arg.FE2,接着,第五节点150移除IPv6报文头和其他扩展头(例如分段路由头),进行内层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原地址学习,并向所有二层出接口广播,值得注意的是,在向二层出接口广播时,不包括Arg.FE2中指定的接口。
上述针对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进行的转发过程中,由于IPv6报文是根据压缩段标识构建而成的,因此,相比于SRv6中的传统IPv6报文,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从而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示例三:
针对跨SRv6域传输的场景,在如图10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包括有网络控制器100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第五节点150和第六节点160,网络控制器100分别对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第三节点130、第四节点140、第五节点150和第六节点160进行控制。其中,第三节点130和第四节点140均为边界节点,第一节点110、第二节点120和第三节点130处于第一SRv6子域,第四节点140、第五节点150和第六节点160处于第二SRv6子域。所有节点均通过BGP-LS报文把各自的段标识配置上报给网络控制器100,在网络控制器100的配合处理下,建立一条从第一节点110至第六节点160的SR-TE路径,其中,第三节点130和第四节点140之间形成的链路可采用一个END.X with BSSID表示,如128bits-block1-END.X(with BS)-SID12-130。在第三节点130中,所分配的128bits-block1-END.X(with BS)-SID12-130是一个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其给出了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块信息可以根据128bits-block2-END-SID-140而获得。
在本示例中,网络控制器100根据各节点上报的段标识配置,可以获得第三节点130的段标识为128bits-block1-END.X(with BS)-SID12-130(即指示了从第一SRv6子域切换至第二SRv6子域),另外,网络控制器100还可以获得第四节点140的段标识为128bits-block2-END(with BS)-SID21-140(即指示了从第二S Rv6子域切换至第一SRv6子域)。由于END.X with BS SID本身也是可路由的,因此,第一节点110中所封装的分段路由头中,压缩段标识列表可以例如为(假设压缩段标识的长度为32比特):
<32bits-block1-END-SID-120,32bits-block1-END.X(with BS)-SID12-130,
32bits-block2-END-SID-150,32bits-block2-END-SID-160>
其中,32bits-block1-END.X(with BS)-SID12-130表示了第三节点130和第四节点140之间形成的链路。
在本示例中,IPv6报文的具体转发流程,和上述示例中的具体转发流程类似,为了避免内容重复,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将针对由第三节点130和第四节点140形成的链路对IPv6报文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当第三节点130接收到报文后,第三节点130先根据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的内容命中第三节点130的本地段标识表项,此时,第三节点130获得本地段标识表项中对应的功能类型为进行定位块切换,并且本地段标识表项给出了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块信息。因此,第三节点130将段剩余字段的值减1,使得段剩余字段的值为1,然后,第三节点130获取分段路由头中逻辑上与段剩余字段的值对应的压缩段标识,得到32bits-block2-END-SID-150,由于段标识位长标志位设置为有效,因此只读取压缩段标识列表中一个压缩段标识的长度的内容(即一个压缩段标识的完整内容,例如32比特长度的压缩段标识);接着,第三节点130把所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转换成128比特的段标识,在转换压缩段标识时,根据第三节点130的本地段标识表项所给出的定位块更新参数(如128bits-block2-END-SID-140),得到转换时所需要的块信息,并结合该块信息和读取出来的压缩段标识而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当得到128比特的段标识后,把该128比特的段标识拷贝到IPv6报文头的DA字段中,接着,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沿当前的本地段标识表项所给出的三层链路(即第三节点130和第四节点140之间形成的链路),向第四节点140进行转发。
上述针对携带有压缩段标识的IPv6报文进行的转发过程中,由于IPv6报文是根据压缩段标识构建而成的,因此,相比于SRv6中的传统IPv6报文,基于压缩段标识构建的IPv6报文具有更短的分段路由头,从而能够提高报文的载荷效率,有利于SRv6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此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装置,该路由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路由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1、图9或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不同节点,包括有本实施例中的路由装置的节点,能够构成图1、图9或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网络拓扑的一部分,这些实施例均属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这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路由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路由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40、图4中的方法步骤S131至S132、图6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S250、图7中的方法步骤S310至S340。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路由装置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路由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40、图4中的方法步骤S131至S132、图6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S250、图7中的方法步骤S310至S34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路由方法,包括,
建立至目的节点的转发路径;
根据与所述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段标识生成压缩段标识,并根据所述压缩段标识建立压缩段标识列表;
基于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IPv6报文;
转发所述IPv6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段标识至少包括节点字段和功能字段,所述压缩段标识的长度小于128比特,其中,所述节点字段表示与所述压缩段标识对应的节点,所述功能字段表示与所述压缩段标识对应的节点所需要实现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IPv6报文,包括:
基于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分段路由头;
基于所述分段路由头构建IPv6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路由头包括段标识位长标志位和段剩余字段,当所述段标识位长标志位为有效,所述段剩余字段以所述压缩段标识的长度为单位进行计数。
5.一种路由方法,包括,
接收基于压缩段标识列表构建的IPv6报文,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包括与转发路径中的每一个段分别对应的压缩段标识,所述IPv6报文包括目的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目的地址信息查表匹配得到本地段标识表项;
根据所述本地段标识表项和所述目的地址信息对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中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进行处理,以更新所述目的地址信息;
基于更新后的目的地址信息构建新的IPv6报文;
转发所述新的IPv6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段标识至少包括节点字段和功能字段,所述压缩段标识的长度小于128比特,其中,所述节点字段表示与所述压缩段标识对应的节点,所述功能字段表示与所述压缩段标识对应的节点所需要实现的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报文还包括分段路由头,所述分段路由头包括段标识位长标志位和段剩余字段,当所述段标识位长标志位为有效,所述段剩余字段以所述压缩段标识的长度为单位进行计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段标识表项包括定位参数、功能参数和定位块更新参数,所述根据所述本地段标识表项和所述目的地址信息对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中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进行处理,以更新所述目的地址信息,包括如下之一:
当所述本地段标识表项中的所述功能参数表示为进行定位块切换,根据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中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和所述定位块更新参数,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利用所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更新所述目的地址信息;
当所述本地段标识表项中的所述功能参数表示为不进行定位块切换,根据所述压缩段标识列表中对应于下一个段的压缩段标识和所述目的地址信息,得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利用所述新的目的地址信息更新所述目的地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构建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并通过内部网关协议IGP协议泛洪所述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
接收通过IGP协议泛洪的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并通过IGP协议泛洪所述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至其它节点,其中,所述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包括定位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构建所述本地段标识表项,其中,所述本地段标识表项包括用于指示进行定位块切换的功能字段;
根据所述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中的所述定位信息构建路由表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IGP协议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协议,泛洪包含有所述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ISIS报文以泛洪所述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接收包含有所述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ISIS报文以接收所述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其中,所述ISIS报文中包含有用于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定位块信息的字段结构;
或者,
当所述IGP协议为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v3协议,泛洪包含有所述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OSPFv3报文以泛洪所述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接收包含有所述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OSPFv3报文以接收所述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的段标识,其中,所述OSPFv3报文中包含有用于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定位块信息的字段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网络控制器发送包含有所述第一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和所述第二块切换喜好相关段标识的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BGP-LS报文,其中,所述BGP-LS报文中包含有用于表示进行定位块切换后的定位块信息的字段结构。
12.一种路由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路由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路由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路由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5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路由方法。
CN202010207720.0A 2020-03-23 2020-03-23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38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7720.0A CN113438160B (zh) 2020-03-23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0926436.5A EP4064623A4 (en) 2020-03-23 2020-12-17 ROUTING METHOD, ROUTING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7/788,044 US20230140531A1 (en) 2020-03-23 2020-12-17 Routing method, rout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CT/CN2020/137232 WO2021189993A1 (zh) 2020-03-23 2020-12-17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7720.0A CN113438160B (zh) 2020-03-23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8160A true CN113438160A (zh) 2021-09-24
CN113438160B CN113438160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2866A (zh) * 2021-09-28 2021-12-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4157601A (zh) * 2021-11-29 2022-03-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710435A (zh) * 2022-04-11 2022-07-0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SDN环境下的SRv6段路由标签压缩方法
CN114866452A (zh) * 2022-05-18 2022-08-05 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IOps的SRv6分布式报文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15174469A (zh) * 2022-06-30 2022-10-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rv6节点保护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93471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3231431A1 (zh) * 2022-05-28 2023-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接收方法、发送方法、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17291A (ko) * 2000-08-29 2002-03-07 윤종용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프로토콜 헤더 압축장치 및 방법
US20050160184A1 (en) * 2003-12-19 2005-07-21 Rod Walsh Method and system for header compression
JP2008141466A (ja) * 2006-12-01 2008-06-19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ヘッダ圧縮パケット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1400083A (zh) * 2007-09-29 2009-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报文进行头压缩和业务流分类发送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411738A (zh) * 2015-07-30 2017-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Ipv6报文封装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156077A (zh) * 2016-12-02 2018-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429685A (zh) * 2018-04-28 2018-08-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分段路由技术的服务功能链寻路方法
CN109218189A (zh) * 2017-07-03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跨域的路径的标识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90081897A1 (en) * 2017-09-12 2019-03-14 Google Llc Mechanism and apparatus for path protection when using compressed segment routing label stacks
CN109688057A (zh) * 2018-12-13 2019-04-26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基于ipv6的段路由网络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557337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路由路径计算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57329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和节点
CN110830352A (zh) * 2018-08-07 2020-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pn跨域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边界节点
US20200076892A1 (en) * 2018-09-04 2020-03-05 Cisco Technology, Inc. Reducing distributed storage operation latency using segment routing techniques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17291A (ko) * 2000-08-29 2002-03-07 윤종용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프로토콜 헤더 압축장치 및 방법
US20050160184A1 (en) * 2003-12-19 2005-07-21 Rod Walsh Method and system for header compression
JP2008141466A (ja) * 2006-12-01 2008-06-19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ヘッダ圧縮パケット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1400083A (zh) * 2007-09-29 2009-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报文进行头压缩和业务流分类发送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411738A (zh) * 2015-07-30 2017-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Ipv6报文封装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156077A (zh) * 2016-12-02 2018-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9218189A (zh) * 2017-07-03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跨域的路径的标识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90081897A1 (en) * 2017-09-12 2019-03-14 Google Llc Mechanism and apparatus for path protection when using compressed segment routing label stacks
CN108429685A (zh) * 2018-04-28 2018-08-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分段路由技术的服务功能链寻路方法
CN110557337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路由路径计算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57329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和节点
CN110830352A (zh) * 2018-08-07 2020-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pn跨域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边界节点
US20200076892A1 (en) * 2018-09-04 2020-03-05 Cisco Technology, Inc. Reducing distributed storage operation latency using segment routing techniques
CN109688057A (zh) * 2018-12-13 2019-04-26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基于ipv6的段路由网络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DECRAENE等: "SRv6 vSID: Network Programming extension for variable length SIDs draft-decraene-spring-srv6-vlsid-03", IETF, pages 8 *
WEIQIANG CHENG等: "Generalized SRv6 Network Programming draft-cl-spring-generalized-srv6-np-01", IETF, 9 March 2020 (2020-03-09) *
Z.LI等: "Compressed SRv6 Network Programming draft-li-spring-compressed-srv6-np-02", IETF, pages 1 - 8 *
刘智海;: "一种基于LoRa网络的IPv6报头压缩算法", 信息通信, no. 07 *
李昭桦;郜帅;张宏科;: "IEEE 802.15.4网络的IPv6报头压缩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no. 05, 15 October 2007 (2007-10-15)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2866A (zh) * 2021-09-28 2021-12-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4157601A (zh) * 2021-11-29 2022-03-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57601B (zh) * 2021-11-29 2024-03-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193471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710435A (zh) * 2022-04-11 2022-07-0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SDN环境下的SRv6段路由标签压缩方法
CN114710435B (zh) * 2022-04-11 2023-05-3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SDN环境下的SRv6段路由标签压缩方法
CN114866452A (zh) * 2022-05-18 2022-08-05 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IOps的SRv6分布式报文转发方法及系统
WO2023231431A1 (zh) * 2022-05-28 2023-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接收方法、发送方法、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174469A (zh) * 2022-06-30 2022-10-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rv6节点保护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74469B (zh) * 2022-06-30 2023-10-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rv6节点保护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40531A1 (en) 2023-05-04
EP4064623A4 (en) 2023-01-04
EP4064623A1 (en) 2022-09-28
WO2021189993A1 (zh)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0198B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node, network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EP3783849B1 (en) Multicast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9228209A1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和节点
CN106572023B (zh) 一种实现比特位索引显示复制的方法及比特位转发路由器
US75901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xt-based prefix updates in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US8589573B2 (en) Technique for preventing routing loops by disseminating BGP attribute information in an OSPF-configured network
US8665887B2 (en) Number automatic routing method, updating method, withdrawing method, router and device
CN112511428A (zh) 报文封装方法、报文转发方法、通告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17508B (zh) 一种分层路径计算单元pce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装置
WO2015058019A1 (en) Scalable edge node protection using ipv6 segment routing extension header
US20170149685A1 (en) Address information publis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572021B (zh) 一种实现网络虚拟化叠加的方法与网络虚拟化边缘节点
US11240063B2 (en) Methods, nod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tunnel establishment per slice
CN113285876B (zh)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27586A1 (zh) 报文处理方法、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6865611B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WO2018177273A1 (zh) 一种基于bier信息的处理及装置
CN112350936B (zh) 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泛洪优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21189993A1 (zh)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0810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multicast packet
CN113438160B (zh)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88488A1 (zh) 路径建立方法及其装置、节点、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42610A1 (zh) 信息处理方法、网络控制器、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7633B (zh) 通告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65790A (zh) 分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创建方法、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