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2733B - 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2733B
CN113422733B CN202110980300.0A CN202110980300A CN113422733B CN 113422733 B CN113422733 B CN 113422733B CN 202110980300 A CN202110980300 A CN 202110980300A CN 113422733 B CN113422733 B CN 113422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relay
link
application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03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2733A (zh
Inventor
王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03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2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2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2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2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2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目标业务是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通过第一中继链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以使第二应用链与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可以实现协作执行跨链业务。

Description

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一种计算机设备及一种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借由密码学串接并保护内容的串连交易记录(又称区块)。用区块链所串接的分布式账本能让多方有效纪录交易,且可永久查验此交易(不可篡改)。
由于区块链技术选型种类比较多,不同区块链网络无法进行业务跨链传输,导致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会形成数据孤岛。如何执行跨链业务成为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实现协作执行跨链业务。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所述目标业务是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
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
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以使所述第二应用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所述目标业务。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所述目标业务是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
处理单元,用于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以使所述第二应用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所述目标业务。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处理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处理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相互连接,其中,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区块链平台接收到跨链业务请求后,可以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较为快速查找与跨链业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并通过第一中继链向第二应用链发送跨链业务请求,以使所第二应用链与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可以实现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由此可见,第一应用链、第二应用链与第一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可以是通过一张路由关系表来统一维护的,无需各个应用链单独维护各自的路由信息,可以降低路由关系信息表的创建和运维成本,实现了对路由关系信息表的有效管理,且应用链只需与区块链平台进行通信,实现对应用层和区块链层进行了解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业务处理系统的架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应用链进行跨链业务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链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链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1)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网络交易(或业务)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网络可以如图1a所示,该区块链网络100可以包括多个节点101,节点之间组成的点对点(P2P,Peer To Peer)网络,P2P 协议是一个运行在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每个节点101在进行正常工作可以接收到输入信息,并基于接收到的输入信息维护节点中存储的共享数据。上述节点101可以是服务器或终端设备。
其中,区块链可以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中继链、应用链等等。中继链是指实现通信跨链协议的开放许可链,负责对跨链业务的可信验证;中继链的类型可以包括:长安链、超级账本链和BCOS(Be Credible ,Open & Secure,区块链底层技术开源平台)链等等,业务是指区块链上的请求,例如该业务可以是资产的转账请求、数据更新请求,智能合约调用请求等等;应用链是指承载具体业务应用逻辑的区块链。
(2)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区块链即服务)
区块链即服务是指将区块链框架嵌入云计算平台,利用云服务基础设施的部署和管理优势,为开发者提供便捷、高性能的区块链生态环境和生态配套服务,支持开发者的业务拓展及运营支持的区块链开放平台。
其中,云计算是指一种计算模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作为云计算的基础能力提供商,会建立云计算资源池(简称云平台,一般称为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在资源池中部署多种类型的虚拟资源,供外部客户选择使用。云计算资源池中主要包括:计算设备(为虚拟化机器,包含操作系统)、存储设备、网络设备。
云计算平台按照逻辑功能划分,在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层上可以部署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层,PaaS层之上再部署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层,也可以直接将SaaS部署在IaaS上。PaaS为软件运行的平台,如数据库、web容器等。SaaS为各式各样的业务软件,如web门户网站、短信群发器等。一般来说,SaaS和PaaS相对于IaaS是上层。SaaS可以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在对区块链网络中的跨链业务进行研究时,提出了以下几种跨链业务的业务处理方案:
第一种:可以建立一个中立的中继链系统对不同应用链上的跨链业务进行可信验证,来实现不同应用链之间执行跨链业务。请参见图1b,其大致原理如下:应用链和中继链中分别维护一个分布式路由关系表,不同应用链之间可以通过分布式路由关系表来执行跨链业务。在具体实现中,以应用链#1与应用链#2进行跨链业务为例,应用链#1可以将跨链业务请求发送给应用链#1的应用链网关,然后可以根据应用链网关中存储的分布式路由关系表确定应用链#1的应用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网关A;并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到中继链网关A;然后根据中继链网关A存储的分布式路由关系表可以确定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A,当应用链#2在中继链A上;中继链A执行与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跨链调度,并将跨链调度过程写入到中继链A中,接着应用链#1和应用链#2可以响应中继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从而完成跨链业务操作。
当应用链#2不在中继链A的分布式路由关系表中,就需要通过中继链网关来实现不同中继链间的路由,找到可以调度应用链#2的中继链B,从而实现应用链#1和应用链#2的跨链互操作。该业务处理方案可如图1c所示,其大致原理如下:应用链#1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应用链#1的应用链网关,然后应用链#1的应用链网关从应用链网关存储的分布式路由关系表中确定应用链#1的应用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网关A,然后从中继链网关A的分布式路由关系表中确定中继链网关A对应的中继链网关B,其中,该中继链网关A的分布式路由关系表中存储有不同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并向中继链网关B发送该跨链业务请求;然后中继链网关B向该中继链网关B对应的中继链B转发该跨链业务请求,并由中继链B进行跨链调度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应用链#2,实现了对跨链业务的执行。
第二种:基于一张路由关系信息表统一管理各个应用链以及中继链的路由关系,第一应用链可以将跨链业务请求提交到区块链平台,由区块链平台基于该路由关系信息表来确定第一应用链和第二应用链之间进行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的路由路径,进而控制实现两个应用链协作执行跨链业务。该业务处理方案可如图1d所示。其大致原理如下:应用层中的应用链#1想要向应用链#2进行跨链业务时,应用链#1可以将跨链业务请求发送给区块链平台,该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的目标业务。然后区块链平台在接收到跨链业务请求之后,在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该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中继链,并通过该中继链向应用链#2转发该跨链业务请求;应用链#2在接收转发的跨链业务请求后,应用链#1和应用链#2可以协作执行该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
通过第一种业务处理方案和第二种业务处理方案进行对比,第一种业务处理方案需要通过第一应用链网关(或称为跨链网关)和中继链网络各自维护路由关系表,而且应用链网关和中继链网关单独分散部署,会导致对分布式路由关系表管理和运维成本较高,操作便利性较差,在进行跨链业务时,应用层中的应用链无法做到较彻底的解耦。第二种业务处理方案在实现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的同时,可以将第一应用链、第二应用链与第一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可以是通过一张路由关系信息表来统一维护,降低了路由关系信息表的创建和运维成本;应用链也只需与区块链平台进行通信,区块链平台直接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到与该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中继链,对应用层和区块链层进行了解耦,使区块链应用的开发更方便,也可以提高了执行跨链业务效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接下来就重点介绍第二种业务处理方案。
基于第二种业务处理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链业务处理系统,该跨链业务处理系统如图2所示,该跨链业务处理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应用链201、至少一个中继链202以及区块链平台203;其中,应用链201可以是区块链,应用链201的架构示意图可以如图1a所示的;应用链201可以执行某个跨链业务对应的具体业务应用逻辑,并生成跨链业务请求;例如,应用链201可以执行转账业务对应的具体业务应用逻辑,并生成跨链转账请求。中继链202可以是区块链,该中继链202的架构示意图可如图1a所示;或者,中继链202还可以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SaaS服务;中继链202可以用于对应用链201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进行可信验证。
区块链平台203可以是区块链即服务平台(BaaS平台),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提供区块链服务的平台,等等。区块链平台203可以用于管理和维护路由关系信表2031。其中,路由关系信息表中可以包括应用链和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2032、应用链网关和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2033,中继链与中继链跨链网之间的路由关系表2034。区块链平台203可以创建或者删除路由关系信息表中的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或者区块链平台203可以创建或者删除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或者区块链平台203还可以创建或者删除中继链与中继链跨链网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区块链平台203可以是服务器或终端设备。上述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车载等;上述服务器可以是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应用链网关可以称为应用链跨链网关,中继链网关可以称为中继链跨链网关,跨链网关或者网关是指一个中间适配层,封装各区块链的SDK(Software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屏蔽不同的实现细节,对外提供HTTP(Hyper Text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接口,实现请求转发功能,将请求转发到目标链的跨链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两个应用链201执行跨链业务时,任一应用链201可以向区块链平台203发送跨链业务请求,该跨链业务请求指示了要协作执行的目标业务,区块链平台203在接收跨链业务请求之后,可以从区块链平台203所存储的路由关系信息表2031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中继链202,然后区块链平台203通过该中继链202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另一个应用链201;然后两个应用链201基于跨链业务请求,协作执行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在具体实现中,区块链平台203在接收到应用链201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后,可以先从应用链和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2032中查找与该应用链201对应的第一应用链网关,再根据第一应用链网关从应用链网关和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2033中查找该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并根据该第一中继链网关从中继链与中继链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查2034找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202,然后通过第一中继链202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另一应用链201。
在需要动态切换中继链时,区块链服务器平台203可以对路由关系信息表进行更新,实现中继链之间的切换。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块链平台203可以先确定切换的第二中继链,然后根据第一中继链与第二中继链,对路由关系信息表进行更新,然后直接将第一中继链切换为第二中继链,并通过第二中继链来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上述业务处理方案和业务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协作执行跨链业务,且将第一应用链、第二应用链与第一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可以是通过一张路由关系信息表来统一维护,可以降低对路由关系信息表创建和运维成本;当两个应用链协作执行跨链业务,应用链只需与区块链平台进行通信,对应用层和区块链层进行了解耦,使区块链应用的开发更方便。且通过中继链的动态切换,还可以满足跨链业务对中继链的要求,并更新路由关系信息表,路由关系信息表中路由关系的更新以及中继链动态切换,均无需对应用层的应用链做任何的调整,可以实现对路由关系信息表的有效管理。
基于上述第二种业务处理方案和业务处理系统,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业务处理方法可由上述区块链平台203执行;其中,该区块链平台可以是Baas平台,该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01-S303:
S301、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该目标业务是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
其中,跨链业务请求可以是金融业务请求、保险业务请求等等,金融业务请求可以是资产转账请求,数据更新请求等等,保险业务请求可以是资产转移请求、保险数据查询请求;该跨链业务请求还可以是智能合约调用请求等等。上述目标业务可以包括各个跨链业务请求所涉及到的业务,比如跨链业务请求是保险业务请求,该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可以是保险购买业务、保险购买信息的查询业务;再如跨链业务请求是资产转移请求,则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可以是资产转移业务;又如,跨链业务请求是智能合约调用请求,则该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是对智能合约调用请求进行合法性验证的验证业务。
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是指:当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想要执行目标业务时,需要第一应用链和第二应用链分别执行各自链上与目标业务相关的一些业务操作(或具体业务应用逻辑)。例如,跨链业务请求是指资产转移请求,具体可以是用户A向用户B传输10个游戏币,用户A的游戏币账号是在第一应用链上进行管理的,用户B的游戏币账户是在第二应用链上进行管理的,该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是资产转移业务,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可以指:第一应用链成功从用户A的游戏币账户中扣除10个游戏币,然后第二应用链在用户B的游戏账户中增加10个游戏币。
再如,跨链业务请求是指智能合约调用请求,该智能合约是由第一应用链和第二应用链共同管理的,该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是对智能合约调用请求进行合法性验证的验证业务,此时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可以指:第一应用链对智能合约调用请求进行合法性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第二应用链对智能合约调用请求进行合法性验证。第二应用链对智能合约调用请求也验证通过后,该智能合约才可以被调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第一应用链(如图4中的应用链#1)想要与第二应用链(如图4中的应用链#2)执行跨链业务时,第一应用链可以根据跨链业务生成跨链业务请求,并向区块链平台发送跨链业务请求;然后区块链平台可以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并执行步骤S30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管理第一应用链的管理用户可以向第一应用链提交跨链业务,然后第一应用链根据该跨链业务生成跨链请求。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应用链上的权限用户可以向第一应用链提交跨链业务,然后第一应用链根据该跨链业务生成跨链业务请求。其中,权限用户是指能够使用第一应用链上的功能的用户,或者权限用户是指第一应用链上的合法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跨链业务请求还可以是由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的第二应用链发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不合法应用链进行跨链业务请求,可以先对第一应用链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在具体实现中,跨链业务请求可以携带有第一应用链的身份信息,区块链平台可以对第一应用链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若对第一应用链的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则执行步骤S302;若对第一应用链的身份信息验证未通过,则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应用链的身份信息未通过。其中,第一应用链的身份信息可以是第一应用链的许可信息、建立时间等等。
S302、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
其中,中继链是负责跨链业务(如目标业务)的可信验证,中继链上可以包括多个进行跨链业务可信验证的机构或者企业;该中继链可以是区块链,或者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SaaS服务;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跨链业务不同,中继链上所包括的进行跨链业务可信验证的机构或者企业也不同。例如,跨链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为转账业务,与转账业务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上的机构可以包括银行、税务局等等。又例如,跨链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为保险购买业务,与该保险购买业务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上的机构可以包括银行。
在具体实现中,路由信息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中继链,一个中继链对应的一个跨链业务类型,区块链平台可以先确定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的目标跨链业务类型;然后从路由关系信息表存储的多个中继链中查找与目标跨链业务类型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其中,该路由关系信息表可以存储在区块链平台中,或者该路由关系信息表可以存储在其他平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路由关系信息表可以存储在区块链平台中,路由关系信息表存储有路由关系信息表包括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以及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步骤S3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区块链平台可以先从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确定第一应用链对应的第一应用链网关,并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到第一应用链网关;然后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并将跨链业务请求由第一应用链网关转发到第一中继链网关;然后基于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将与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确定为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并将跨链业务请求由第一中继链网关转发至第一中继链。其中,应用链网关、中继链网关可以网关地址。
例如,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如表1所示、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如表2所示,以及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如表3所示;在图4中,第一应用链为应用链#1,第二应用链为应用链#2,区块链平台在接收到应用链#1的跨链业务请求后,可以从表1所示的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应用链#1对应的应用链网关(即跨链网关1);然后从表2所示的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跨链网关1对应的中继链网关(即跨链网关3);在查找到跨链网关3后,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到跨链网关3;然后基于表3所示的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将与跨链网关3对应的中继链(即中继链A)作为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中继链:
表1
Figure 392239DEST_PATH_IMAGE001
表2
Figure 534507DEST_PATH_IMAGE002
表3
Figure 888128DEST_PATH_IMAGE00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表2和表3为示例性举例,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以及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过程进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302之前,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对路由关系信息表进行操作。当接收到针对路由关系信息表的操作请求时,区块链平台可以对路由关系信息表执行该操作请求所指示的操作。其中,操作请求所指示的操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创建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创建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创建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其中,该操作请求可以是管理区块链平台的管理用户发送的,或者,该操作请求还可以是需要进行跨链业务的两方用户协商发送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业务场景或者行业,对中继链的要求不一样,即使是相同的两条应用链,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跨链业务对中继链上节点机构或者中继链的验证规则都可能会有不同要求。因此,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区块链平台在维护和管理路由关系信息表时,可以按照跨链业务的业务类型将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划分成N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一个路由关系子表对应一个跨链业务类型。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包括N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区块链平台可以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先根据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所属的目标跨链业务类型,然后从N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中获取与目标跨链业务类型对应的第i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接着从第i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中查找与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
例如,区块链平台根据目标业务所属的目标跨链业务类型将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划分为3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3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分别为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1,该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对应跨链业务类型1;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2,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2对应跨链业务类型2;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3,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3对应跨链业务类型3;区块链平台确定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所属目标跨链业务类型为跨链业务类型3;然后从3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中获取与跨链业务类型3相匹配的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即为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3(可以理解为3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中第三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与跨链业务类型3相匹配)。接着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3中查找与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对业务的安全要求可能不太一样,而中继链用于对跨链业务进行可信验证,因此,区块链平台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的具体实现方式为:跨链业务请求还可携带有中继链需求条件,区块链平台可以先从多个候选中继链网关中选择满足中继链需求条件的一个或多个中继链网关,一个中继链网关对应一个中继链;并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获取满足中继链需求条件的每个中继链网关和每个中继链网关对应的应用链之间的路由关系,然后从满足中继链需求条件的每个中继链网关和对应的应用链之间的路由关系中查找第一应用链对应的第一中继网关,其中,中继链需求条件可以根据跨链业务来确定。
例如,若跨链业务为转账业务,则中继链需求条件为银行参与跨链业务请求验证,即可以理解为中继链上的机构需要有银行。然后区块链平台可以从多个候选中继链网关中确定满足中继链需求条件的两个中继链网关,分别为中继链网关1和中继链网关2,即中继链网关1所对应的中继链和中继链网关2对应的中继链上均有银行;然后区块链平台可以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获取中继链网关1和中继链网关1对应的应用链之间的路由关系;以及获取中继链网关2和中继链网关2对应的应用链之间的路由关系,然后从中继链网关1和中继链网关1对应的应用链1之间的路由关系,以及中继链网关2和中继链网关2对应的应用链2之间的路由关系中查找第一应用链对应的第一中继网关(如第一应用链为应用链1,查找到的应用链1对应的第一中继网关为中继链网关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中继链跨链业务请求携带有第二应用链的标识;区块链平台在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时,还可以根据第二应用链的标识判断查找到的第一中继链是否能够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二应用链,应理解的是,根据第二应用标识来判断查找到的第一中继链是否能够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二应用链其实是判断第一中继链能够与第二应用链建立连接。若根据第二应用链的标识确定查找到的第一中继链能够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二应用链,则执行步骤S303,从而较好地保证了跨链业务的协作执行。若根据第二应用链的标识确定查找到的第一中继链无法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二应用链,则重新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中继链。其中,查找到的第一中继链无法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二应用链的原因可能是第一中继链出现故障等等。
S303、通过第一中继链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以使第二应用链与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块链平台可以调用第一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若第一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的验证通过,说明该跨链业务请求处于可信状态,则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若第一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的验证失败,说明该跨链业务请求为不可信状态,则可以向第一应用链和第二应用链发送提示消息,该提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验证失败。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跨链业务请求携带有跨链业务的验证信息,跨链业务的验证信息可以包括跨链业务的签名、跨链业务来源地址等等。区块链平台可以通过第一中继链对跨链业务的签名和来源地址进行合法性验证。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区块链平台可以通过第一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所在的区块结构进行合法性验证。其中,第一中继链在对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之后,会在第一中继链留下痕迹,以便于后续追溯和审计,以及防止跨链业务请求被篡改。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一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的验证通过,则区块链平台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的具体实现方式为:若第一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的验证通过,则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网关;然后基于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确定与第二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并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例如,在图4中,中继链A对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并在对跨链业务请求验证通过之后,从表2所示的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中继链A网关(即图4中跨链网关3)对应的第二应用链网关(即图4中的跨链网关2);然后基于表1所示的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可以查找到跨链网关2对应的第二应用链(即图4中的应用链#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区块链平台在接收到跨链业务请求后,可以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较为快速查找与跨链业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并通过第一中继链向第二应用链发送跨链业务请求,以使所第二应用链与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实现了协作执行跨链业务。且第一应用链、第二应用链与第一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可以是通过一张路由关系信息表来统一维护的,无需各个应用链参与路由关系信息表的管理,可以降低路由关系信息表的创建和运维成本,应用链只需与区块链平台进行通信,实现对应用层和区块链层进行了解耦。
基于上述第二种业务处理方案和业务处理系统,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可由上述区块链平台203执行,该区块链平台可以是Baas平台。该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501-S506:
S501、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目标业务是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
S502、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其中,该路由关系信息表包括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以及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路由关系信息表存储有路由关系信息表包括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以及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步骤S5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区块链平台可以先从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确定第一应用链对应的第一应用链网关,并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到第一应用链网关;然后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并将跨链业务请求由第一应用链网关转发到第一中继链网关;然后基于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将与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确定为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并将跨链业务请求由第一中继链网关转发至第一中继链。
其中,步骤S501-S5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图3中步骤S301-S302的部分或全部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可以直接通过第一中继链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二应用链。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需要判断获取的第一中继链是否满足:转发跨链业务请求的中继链需要满足的条件,因此还可以执行步骤S503。
S503、在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获取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中继转发条件中规定用于转发跨链业务请求的中继链需要满足的条件。其中,该中继转发条件可以是对中继链上的机构有要求;或者该中继转发条件可以是对中继链上的验证方式有要求。
其中,针对不同跨链业务类型对应的跨链业务,中继转发条件不同。例如,跨链业务请求为保险购买请求,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所属的跨链业务类型为保险业务,该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可以规定用于转发保险购买请求的中继链上需要包括保险监管机构。又例如,跨链业务请求为资产转账请求,资产转账请求所指示的转账业务所属跨链业务类型为资产转账,该资产转账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可以规定用于转发资产转账请求的中继链上需要包括银行和税务局。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跨链业务请求携带有中继转发条件,在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区块链平台可以从跨链业务请求中直接获取中继转发条件。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在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区块链平台可以再次接收目标用户基于跨链业务安全需求或者跨链业务需求发送针对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其中,上述目标用户可以是第一应用链上的权限用户或者第二应用链上的权限用户;或者该目标用户还可以是管理区块链平台的管理用户。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区块链平台中存储有不同跨链业务类型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在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区块链平台可以先确定跨链业务请求指示的目标业务所属的目标跨链业务类型;然后可以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不同跨链业务类型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获取与目标跨链业务类型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作为该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由于一些跨链业务会考虑安全问题,采用安全级别更高的中继链进行验证,因此在区块链平台中可以存储不同安全级别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在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区块链平台可以先确定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目标业务对应的目标安全级别;并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不同安全级别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获取与目标安全级别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作为该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块链平台在获取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之后,可以判断第一中继链是否满足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若确定第一中继链满足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执行步骤S404。若确定第一中继链不满足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执行步骤S405。
S504、若第一中继链满足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通过第一中继链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以使第二应用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
在具体实现中,若第一中继链满足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调用第一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若第一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的验证通过,则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网关;然后基于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确定与第二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并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然后第二应用链与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
其中,步骤S5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505、若第一中继链不满足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查找满足中继转发条件的第二中继链。
在具体实现中,区块链平台存储有多个中继链;每个中继链可以对应一个参考中继转发条件,若区块链平台确定第一中继链不满足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多个中继链中查找满足中继转发条件第二中继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一中继链不满足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区块链平台可以接收多个中继链发送的中继链信息,每个中继链的中继链信息用于指示该中继链转发跨链业务请求的条件,然后基于多个中继链的中继链信息从多个中继链中查找满足中继转发条件的第二中继链。
在查找满足中继转发条件的第二中继链后,要实现步骤S506,需要对区块链平台所存储的路由关系信息表进行更新,以使根据更新后的路由关系信息表可以查找到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二中继链,从而实现中继链的动态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块链平台可以基于第一中继链和第二中继链的关系,更新路由关系信息表中的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或者更新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在具体实现中,区块链平台可以判断第一中继链和第二中继链是否属于同构区块链,所谓同构区块链是指区块链网路架构相同;或者区块链网络功能相同。
由于同构区块链可以使用同一功能的网关,因此若第一中继链与第二中继链属于同构区块链,则第一中继链与第二中继链可以使用相同的中继链网关,并更新路由关系信息表中的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即若第一中继链与第二中继链属于同构区块链,则将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该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由第一中继链,切换为第二中继链。可以理解为更新后的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包括的是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第二中继网关。
例如,图6为同构区块链的两个中继链进行切换的过程。在图6中,第一应用链为应用链#1,应用链#1对应的第一应用链网关为跨链网关1,中继链A对应的中继链网关为跨链网关3。在查找到满足中继转发条件的中继链B后,可以判断中继链A和中继链B是否为同构区块链;区块链平台在确定中继链A和中继链B为同构区块链之后,中继链A和中继链B可以使用相同的中继链网关(即跨链网关3);区块链平台可以将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跨链网关3对应的中继链由中继链A,切换为中继链B,实现对路由关系信息表的更新。
由于异构区块链需要使用不同功能的网关,因此若第一中继链与第二中继链属于异构区块链,其中,所谓异构区块链可以是指区块链网路架构不同;或者区块链网络功能不同;例如,第一中继链属于长安链,第二中继链属于超级账本链;又例如,第一中继链属于BCOS链,第二中继链属于长安链;则第一中继链与第二中继链可使用不同的中继链网关,并更新路由关系信息表中的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即若第一中继链与第二中继链属于异构区块链,则将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切换为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第二中继链网关,该第二中继链网关是指第二中继链对应的中继链网关。可以理解为:更新后的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包括的是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第二中继链网关。
例如,图7为异构区块链的两个中继链进行切换的过程。在图7中,第一应用链为应用链#1,应用链#1对应的第一应用链网关为跨链网关1,中继链A对应的中继链网关为跨链网关3;中继链B对应的中继链网关为跨链网关4。在查找到满足中继转发条件的中继链B后,可以判断中继链A和中继链B是否属于异构类型区块链;区块链平台可以确定中继链A和中继链B属于异构区块链;中继链A和中继链B需要使用不同的中继链网关协作执行目标业务;区块链平台将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跨链网关1对应的跨链网关3切换为跨链网关1对应的跨链网关4。
S506、由通过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切换为通过第二中继链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更新路由关系信息表后,步骤S50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若第一中继链和第二中继链属于同构区块链,区块链平台可以从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第一应用链对应的第一应用链网关,然后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并从更新后的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查找与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第二中继链,然后通过第二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若第二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的验证通过,则从更新后的路由关系表中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查找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网关,然后通过第二应用链网关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二应用链。
例如,在图6中,区块链平台经过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可以查找到第一中继链网关(即第一中继链网关为跨链网关3);然后从更新后的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查找跨链网关3对应的中继链,即该跨链网关3对应的中继链为中继链B,然后将中继链A直接切换为中继链B,然后通过中继链B对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并在中继链B对跨链业务请求验证通过后,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跨链网关3对应的应用链网关(即跨链网关2);然后通过跨链网关2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应用链2;其中,中继链A和中继链B之间的切换过程可参见图6;其中,在图6中虚线部分为通过中继链A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应用链#2,当中继链A切换为中继链B后,在图6中实线部分为通过中继链B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应用链#2。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更新路由关系信息表后,步骤S50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若第一中继链和第二中继链属于异构区块链,区块链平台根据第一应用链网关从更新后的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应用链对应的第二中继链网关,然后通过更新后的中继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二中继链网关对应第二中继链,并通过第二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若第二中继链对跨链业务请求的验证通过,则从更新后的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第二中继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网关,然后通过第二应用网关从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确定出第二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并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第二应用链。
例如,在图7中,由前述可知,区块链平台查找到应用链#1对应的应用链网关为跨链网关1,然后从更新后的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查找跨链网关1对应的中继链网关为跨链网关4,然后跨链网关4从中继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确定出跨链网关4对应的中继链B,并将中继链A切换为中继链B,然后通过中继链B对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在中继链B对跨链业务请求验证通过后,从更新后的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跨链网关4对应的应用链网关(即跨链网关2);然后基于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查找跨链网关2对应第二应用链;并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应用链2;中继链A和中继B之间的切换过程可参见图7;在图7中虚线部分为通过中继链A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应用链#2,当中继链A切换为中继链B之后,在图7中实线部分为通过中继链B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给应用链#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获取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中继转发条件中规定用于转发跨链业务请求的中继链需要满足的条件,若第一中继链满足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通过第一中继链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若第一中继链不满足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查找满足中继转发条件的第二中继链,由通过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切换为通过第二中继链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第二应用链,以使第二应用链与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通过中继链动态切换,可以较好地满足协作执行跨链业务的中继链需求。且可以支持异构中继链的使用,无需对应用层的应用链进行任何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跨链互操作(即协作执行跨链互操作)场景,即通过向Baas平台发送跨链互操作请求(即跨链业务请求)来实现两个应用链之间协作执行跨链业务。结合图4,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由应用链#1发起跨链互操作请求到BaaS平台;
2. 在BaaS平台中通过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找到应用链#1的应用链网关(即跨链网关1);
3. 根据跨链网关1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负责跨链验证的中继链网关(即跨链网关3);
4. 通过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将跨链互操作请求转发到跨链网关3;
5. 根据跨链网关3从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本次跨链互操作请求的中继链;
6. 通过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找到中继链A进行跨链互操作请求的验证;
7. 若中继链A对跨链互操作请求验证通过后,在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应用链#2的应用链网关(即跨链网关2);
8. 通过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将跨链互操作请求路由到目标链#2的跨链网关2;
9. 跨链网关2在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应用链#2的地址;
10.然后通过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找到的地址将跨链互操作请求发送到应用链#2,使得应用链#1和应用链#2之间根据跨链互操作请求协作执行跨链互操作。
通过BaaS平台对跨链网关进行管理并且维护路由表来实现协作执行跨链互操作请求所指示的跨链互操作(即目标业务),可以降低跨链网关的创建和运维成本,而且应用层的应用链只需与BaaS平台进行通信,对应用层和区块链层进行了解耦,使区块链应用的开发更方便。
基于上述提供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其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图3或图5对应实施例中的区块链平台;具体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区块链平台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
通信单元801,用于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目标业务是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
处理单元802,用于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
所述通信单元801,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以使所述第二应用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所述目标业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存储在区块链平台中,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包括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以及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所述处理单元802在从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时,可具体用于:
从所述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确定所述第一应用链对应的第一应用链网关;
从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
基于所述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将与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确定为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包括N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一个路由关系子表对应一种跨链业务类型,所述处理单元802在从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时,可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所属的目标跨链业务类型;
从所述N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跨链业务类型对应的第i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
从所述第i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所述处理单元802,用于调用所述第一中继链对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若所述第一中继链对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的验证通过,则从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网关;基于所述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确定与所述第二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
所述通信单元801,用于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时,所述处理单元802,用于在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获取所述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所述中继转发条件中规定用于转发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的中继链需要满足的条件;
所述通信单元801,用于若所述第一中继链满足所述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802,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不满足所述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查找满足所述中继转发条件的第二中继链;
由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切换为通过所述第二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查找满足所述中继转发条件的第二中继链之后,所述处理单元802,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之间的关系,更新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或者更新所述中继链网关与所述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802在基于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之间的关系,更新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或者更新所述中继链网关与所述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时,可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属于同构区块链,则将所述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由所述第一中继链,切换为所述第二中继链;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属于异构区块链,则将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切换为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第二中继链网关,所述第二中继链网关是指所述第二中继链对应的中继链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802,还用于: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的操作请求时,对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执行所述操作请求所指示的操作;
其中,所述操作请求所指示的操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创建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创建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创建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图3和图5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所涉及各个步骤可以是由图8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中的各个单元来执行的。例如,图3所述的步骤S301可由图8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中的通信单元801来执行,步骤S302可由图8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单元802来执行;步骤S303可由图8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中的通信单元801来执行;再如,图5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中步骤S501可由图8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中的通信单元801来执行,步骤S502至步骤S503可由图8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单元802来执行,步骤S504可由图8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中的通信单元801来执行,步骤S505-S506可由图8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单元802来执行。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图8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中的各个单元可以分别或全部合并为一个或若干个另外的单元来构成,或者其中的某个(些)单元还可以再拆分为功能上更小的多个单元来构成,这可以实现同样的操作,而不影响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上述单元是基于逻辑功能划分的,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单元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或者多个单元的功能由一个单元实现。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基于业务处理装置也可以包括其它单元,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功能也可以由其它单元协助实现,并且可以由多个单元协作实现。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介质(RAM)、只读存储介质(ROM)等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的例如计算机的通用计算设备上运行能够执行如图3和图5所示的相应方法所涉及的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来构造如图8中所示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以及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记载于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装载于上述计算机设备中,并在其中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该目标业务是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通过第一中继链将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以使所述第二应用链与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可以实现协作执行跨链业务。且第一应用链、第二应用链与第一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可以是通过一张路由关系信息表来统一维护的,无需各个应用链单独维护各自的路由信息,可以降低路由关系信息表的创建和运维成本,应用链只需与区块链平台进行通信,实现对应用层和区块链层进行了解耦。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为上述图3或图5对应实施例中的区块链平台。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901、输入设备902,输出设备903和计算机存储介质904。上述处理器901、输入设备902、输出设备903和计算机存储介质904通过总线905连接。
上述计算机存储介质904可以存储在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904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901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904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901(或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核心以及控制核心,其适于实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具体适于加载并执行:
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目标业务是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
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
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以使所述第二应用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所述目标业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Memory),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是计算机设备中的记忆设备,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既可以包括计算机设备的内置存储介质,当然也可以包括计算机设备所支持的扩展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提供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存储了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并且,在该存储空间中还存放了适于被处理器901加载并执行的一条或多条的计算机程序。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计算机存储介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由处理器901加载并执行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放的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图3和图5所示的业务处理方法的相应步骤。具体实现中,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901加载并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目标业务是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
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
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以使所述第二应用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所述目标业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存储在区块链平台中,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包括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以及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在从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时,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901加载并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从所述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确定所述第一应用链对应的第一应用链网关;
从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
基于所述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将与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确定为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包括N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一个路由关系子表对应一种跨链业务类型,在从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时,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901加载并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所属的目标跨链业务类型;
从所述N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跨链业务类型对应的第i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
从所述第i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时,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901加载并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调用所述第一中继链对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对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的验证通过,则从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网关;
基于所述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确定与所述第二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并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时,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901加载并可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在从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获取所述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所述中继转发条件中规定用于转发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的中继链需要满足的条件;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满足所述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901加载并执行如下步骤: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不满足所述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查找满足所述中继转发条件的第二中继链;
由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切换为通过所述第二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查找满足所述中继转发条件的第二中继链之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901加载并执行如下步骤:
基于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之间的关系,更新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或者更新所述中继链网关与所述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于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之间的关系,更新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或者更新所述中继链网关与所述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时,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901加载并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属于同构区块链,则将所述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由所述第一中继链,切换为所述第二中继链;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属于异构区块链,则将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切换为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第二中继链网关,所述第二中继链网关是指所述第二中继链对应的中继链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901加载并执行如下步骤: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的操作请求时,对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执行所述操作请求所指示的操作;
其中,所述操作请求所指示的操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创建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创建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创建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目标业务是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以使所述第二应用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实现协作执行跨链业务。且第一应用链、第二应用链与第一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可以是通过一张路由关系信息表来统一维护的,无需各个应用链单独维护各自的路由信息,可以降低路由关系信息表的创建和运维成本,实现了对路由关系信息表的有效管理,且应用链只需与区块链平台进行通信,实现对应用层和区块链层进行了解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目标业务是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从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以使所述第二应用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所述目标业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所述目标业务是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
从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确定所述第一应用链对应的第一应用链网关;
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
基于所述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将与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确定为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所述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以及所述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均包括在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存储在区块链平台中;
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以使所述第二应用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所述目标业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包括N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一个路由关系子表对应一种跨链业务类型,所述从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包括:
确定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目标业务所属的目标跨链业务类型;
从所述N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中,获取与所述目标跨链业务类型对应的第i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
从所述第i个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子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包括:
调用所述第一中继链对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进行验证;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对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的验证通过,则从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网关;
基于所述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确定与所述第二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二应用链,并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包括:
在从所述区块链平台存储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后,获取所述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所述中继转发条件中规定用于转发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的中继链需要满足的条件;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满足所述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不满足所述跨链业务请求对应的中继转发条件,则查找满足所述中继转发条件的第二中继链;
由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切换为通过所述第二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找满足所述中继转发条件的第二中继链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之间的关系,更新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或者更新所述中继链网关与所述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之间的关系,更新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或者更新所述中继链网关与所述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包括: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属于同构区块链,则将所述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由所述第一中继链,切换为所述第二中继链;
若所述第一中继链与所述第二中继链属于异构区块链,则将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切换为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第二中继链网关,所述第二中继链网关是指所述第二中继链对应的中继链网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的操作请求时,对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执行所述操作请求所指示的操作;
其中,所述操作请求所指示的操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创建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创建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创建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删除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
9.一种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应用链发送的跨链业务请求,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链与第二应用链协作执行目标业务,所述目标业务是所述跨链业务请求所指示的;
处理单元,用于从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确定所述第一应用链对应的第一应用链网关;从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网关对应的第一中继链网关;基于所述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将与所述第一中继链网关对应的中继链确定为与所述跨链业务请求相匹配的第一中继链;所述应用链与应用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所述应用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以及所述中继链网关与中继链网关之间的路由关系表均包括在路由关系信息表中,所述路由关系信息表存储在区块链平台中;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中继链将所述跨链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应用链,以使所述第二应用链与所述第一应用链协作执行所述目标业务。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适用于实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以及
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
CN202110980300.0A 2021-08-25 2021-08-25 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22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0300.0A CN113422733B (zh) 2021-08-25 2021-08-25 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0300.0A CN113422733B (zh) 2021-08-25 2021-08-25 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2733A CN113422733A (zh) 2021-09-21
CN113422733B true CN113422733B (zh) 2021-11-05

Family

ID=77719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0300.0A Active CN113422733B (zh) 2021-08-25 2021-08-25 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2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9543B (zh) * 2021-09-30 2022-07-12 北京荷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账信息查询系统、数据更新方法及对账查询方法
CN114095253B (zh) * 2021-11-22 2024-02-23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多渠道接入的跨链数据访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5022864B (zh) * 2022-05-27 2023-07-21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 订购业务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5022305B (zh) * 2022-05-30 2024-05-03 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1299A (zh) * 2017-06-07 2017-10-03 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由及实现区块链跨链通信的系统
CN110751475A (zh) * 2019-10-24 2020-02-04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交易的跨链方法及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30326A (zh) * 2020-11-27 2021-02-05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银行交易区块链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669038A (zh) * 2020-12-28 2021-04-16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账户查询系统、跨链网关
CN113079081A (zh) * 2020-09-25 2021-07-06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6668B (zh) * 2020-12-29 2024-04-26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盟链跨链系统及方法
CN112839056B (zh) * 2021-02-08 2022-09-30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交互身份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1299A (zh) * 2017-06-07 2017-10-03 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由及实现区块链跨链通信的系统
CN110751475A (zh) * 2019-10-24 2020-02-04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交易的跨链方法及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79081A (zh) * 2020-09-25 2021-07-06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30326A (zh) * 2020-11-27 2021-02-05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银行交易区块链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669038A (zh) * 2020-12-28 2021-04-16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账户查询系统、跨链网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2733A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2733B (zh) 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47994B (zh) 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区块链的即时执行方法
Baird et al. Hedera: A public hashgraph network & governing council
JP2021534512A (ja) 分散型元帳におけるdagベースの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処理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KR101932277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사용자 정보 공유를 위한 분산 원장 장치 및 분산 원장 방법
CN112005264A (zh) 实施跨链事务的区块链
US11853291B2 (en) Privacy preserving architecture for permissioned blockchains
CN111541724B (zh) 区块链一体机及其节点自动加入方法、装置
KR20190089506A (ko) 블록체인상에서 공유 분산장부와 외부 저장장치에 정보를 분리저장하여 구현한 안전한 전자계약시스템
CN110149323B (zh) 一种具有千万级tps合约处理能力的处理装置
JP2024505692A (ja)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ネットワークに基づくデータ処理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機器
Alizadeh et al. Efficient decentralized data storage based on public blockchain and IPFS
US20180196948A1 (en) Distributed and decentralized clound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13271311A (zh) 一种跨链网络中的数字身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992035A (zh) 区块链节点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705571A (zh) 保护可审计的帐户的隐私
Vairagade et al. Enabling machine learning‐based side‐chaining for improving QoS in blockchain‐powered IoT networks
Tedeschi et al. Blockchain as a service: Securing bartering functionalities in the H2020 symbIoTe framework
WO202307306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tributed blockchain functionalities
US11943360B2 (en) Generative cryptogram for blockchain data management
WO2023221719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25712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ockchain-based authentication
CN112988852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Nguyen et al. The intersection of blockchain and 6G technologies
CN116997895A (zh) 减少执行排序验证区块链模型中的事务中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23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