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0936A - 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0936A
CN113300936A CN202110139204.3A CN202110139204A CN113300936A CN 113300936 A CN113300936 A CN 113300936A CN 202110139204 A CN202110139204 A CN 202110139204A CN 113300936 A CN113300936 A CN 113300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request
format
response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92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0936B (zh
Inventor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92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09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0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0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在CDN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中,CDN节点接收的信令请求的信令格式与CDN节点采用的信令格式不同时,可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接收到的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遵循CDN节点的格式要求的信令请求。格式转换后的信令请求可在CDN节点内部顺利传输,便于CDN节点内部其他组件对信令请求进行识别并处理,进而可满足采用不同信令格式的客户端对CDN节点的接入请求,提升了CDN节点的服务性能。

Description

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网页实时通信)接口,是一种支持网页浏览器进行实时语音对话或视频对话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基于WebRTC,可不再需要借助音视频相关的客户端,直接通过浏览器的Web页面就可以实现音视频实时对话功能。
客户端基于WebRTC接入直播服务平台时,客户端与直播服务平台需要进行信令交互。在一些情况下,客户端采用的信令格式与直播服务平台内部的传输网采用的信令格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无法顺利实现信令交互。因此,有待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自适应地将对客户端的信令请求进行格式适配,以在信令格式存在差异时实现信令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CDN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包括:接收客户端通过目标通信接口发送的第一信令请求,所述第一信令请求遵循所述客户端采用的第一信令格式;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所述第二信令请求遵循所述CDN节点采用的第二信令格式;对所述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适用于边缘计算网络中的边缘节点,包括:接收客户端通过目标通信接口发送的第一信令请求,所述第一信令请求遵循所述客户端采用的第一信令格式;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所述第二信令请求遵循所述边缘节点采用的第二信令格式;对所述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令适配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令适配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致使处理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令适配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令适配方法中,CDN节点接收的信令请求的信令格式与CDN节点采用的信令格式不同时,可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接收到的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遵循CDN节点的格式要求的信令请求。格式转换后的信令请求可在CDN节点内部顺利传输,便于CDN节点内部其他组件对信令请求进行识别并处理,进而可满足采用不同信令格式的客户端对CDN节点的接入请求,提升了CDN节点的服务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CDN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链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CDN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客户端基于WebRTC接入直播服务平台时,客户端与直播服务平台需要进行信令交互。在一些情况下,客户端采用的信令格式与直播服务平台内部的传输网采用的信令格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无法顺利实现信令交互。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CND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CDN节点接收客户端通过目标通信接口发送的第一信令请求,所述第一信令请求遵循所述客户端采用的第一信令格式。
步骤102、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所述第二信令请求遵循所述CDN节点采用的第二信令格式。
步骤103、对所述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
本实施例可由直播服务平台的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节点执行。CDN节点包括信令服务组件以及媒体服务组件。其中,信令服务组件用于接收信令请求(request),并将与CDN节点采用的信令格式不同的信令请求进行格式适配;媒体服务组件用于对格式适配后的信令请求进行处理,并生成信令响应(response)。其中,信令服务组件包含一信令适配器(Signalling Adapter),或称信令通用适配器(GeneralSignalling Adapter)。该信令适配器,可实现为信令服务组件上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模块,可执行预先编写的代码逻辑,实现对多种信令请求进行信令格式转换。
其中,该目标通信接口,可包括基于多种不同通信协议或标准实现音视频通信所采用的接口。例如,可包括:基于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可扩展通讯和表示协议)和Jingle扩展协议实现音视频传输的通信接口、基于SIP(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实现音视频传输的通信接口、基于RTMP(RealTime Messaging Protocol,实时消息传输协议)实现流媒体传输的接口或者WebRtc(WebReal-Time Communication,网页时通通信)接口等等,本实施例包含但不限于此。以下实施例中,将以WebRtc接口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其中,客户端,可实现为运行在终端设备上的浏览器,该终端设备可包括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该浏览器,可基于网页实时通信接口(WebRTC)请求接入CDN节点,以与CDN节点建立实时的音视频通信。
信令,是一种用于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发送消息,以建立通信协议、通信通道的机制。其中,第一信令请求,由客户端基于WebRTC接口发送。当客户端采用自定义的信令格式时,该自定义的信令格式与直播服务平台内部的信令格式可能不同。第一信令请求,遵循客户端采用的信令格式。以下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和区分,将客户端采用的信令格式,描述为第一信令格式,将直播服务平台采用的信令格式描述为第二信令格式。
其中,第一信令请求携带有SDP(Session Description Portocol,会话描述协议)提议(offer)。携带有SDP offer的第一信令请求,可以是以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形式发送的,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当第一信令请求遵循第一信令格式时,CDN节点可基于信令适配器,根据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接收到的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其中,为便于描述和区分,将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转换得到的信令请求描述第二信令请求。其中,第二信令请求遵循CDN节点的格式要求。即,第二信令请求,可被CDN节点上的媒体服务组件识别,以便于后续进行信令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媒体服务组件对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可包括:从第二信令请求中,获取建立通信协议、通道所需的信息,例如:拉流地址、版本号、SDP类型、SDP描述信息,并以基于上述信息,确定信令响应信息,此处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CDN节点接收的信令请求的信令格式与CDN节点采用的信令格式不同时,可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接收到的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遵循CDN节点的格式要求的信令请求。格式转换后的信令请求可在CDN节点内部顺利传输,便于CDN节点内部其他组件对信令请求进行识别并处理,进而可满足采用不同信令格式的客户端对CDN节点的接入请求,提升了CDN节点的服务性能。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当CDN节点对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后,可得到针对第二信令请求的信令响应。其中,该信令响应的信令格式,遵循CDN节点的格式要求。因此,为便于客户端识别该信令响应,可进一步地对CDN节点生成的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得到遵循客户端的信令格式的信令响应。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和区分,将CDN节点针对第二信令请求得到的信令响应描述为第一信令响应。第一信令响应由媒体服务组件生成后,信令服务组件可基于信令适配器,根据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得到遵循客户端的信令格式的第二信令响应。得到第二信令响应之后,信令服务组件可将第二信令响应返回至客户端,以与客户端建立通信通道。
在本申请的上述以及下述各实施例中,信令适配器对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的操作,可基于CDN控制台即时下发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实现;信令适配器对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的操作,可基于CDN控制台即时下发的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实现。以下将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地,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可由CDN开发工程师针对不同信令格式之间的转换关系在CDN控制台上进行编写,并下发至各个CDN节点上,以供CDN节点调用。
可选地,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可写在CDN节点的配置文件中。其中,CDN节点的配置文件,用于对CDN厂商提供的标准化的CDN服务进行动态配置管理。当CDN节点的服务需求发生变化时,CDN开发工程师可通过编写并下发CDN配置文件,对CDN的功能进行个性化定制。进而,可在避免更新CDN服务版本的情况下,实现CDN节点的功能更新。
可选地,CDN配置文件可基于脚本语言实现,如图2所示,CDN配置文件可实现为边缘脚本(EdgeScript)。边缘脚本是为CDN可编程领域打造的专门的脚本语言,用于支持CDN的可编程化配置。CDN开发人员可在CDN控制台上编辑边缘脚本。
在接收到客户端的第一信令请求时,CDN节点可从CDN控制台获取与该客户端对应的边缘脚本,并将边缘脚本中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注入(insert)信令适配器,以实现对CDN节点上的信令适配器进行动态配置。
其中,与客户端对应的边缘脚本中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用于将遵循客户端采用的信令格式的信令请求,转换为遵循CDN节点采用的信令格式的信令请求。与客户端对应的边缘脚本中的信令输出适配函数,用于将遵循CN节点采用的信令协议的信令响应,转换为遵循客户端采用的信令格式的信令响应。
基于上述,信令适配器在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时,可基于设定的第一接口,调用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并基于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
可选地,可信令适配器基于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请求的请求方法(Methods)、请求实体内容(Body)以及请求头部(Headers)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格式转换,以得到能够被媒体服务器识别的第二信令请求。
同理,基于上述,信令适配器在对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时,可基于设定的第二接口,调用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并基于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
可选地,可基于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响应的响应方法(Methods)、响应实体内容(Body)以及响应头部(Headers)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格式转换,以得到能够被客户端识别的第二信令响应。
在图2的示意中,对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的过程,可描述为标准化(normalized)信令请求的过程。即,将客户端发送的信令请求,标准化为CDN节点能够识别的信令请求。将CDN节点生成的信令响应,标准化为客户端能够识别的信令响应。
其中,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是两个不同的函数调用接口,分别用于在不同的信令适配阶段,调用不同的信令适配函数来实现信令处理。其中,第一接口用于在输入阶段,调用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对输入的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第二接口,用于在输出阶段,调用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对待输出的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
其中,采用“第一”和“第二”对上述接口进行限定,仅用于方便描述和区分,并不对上述接口的数量、顺序等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CDN节点中原有的信令处理链路的输入和输出阶段中插入两个函数调用接口,即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而,可将动态下发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和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分别注入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的接口中,得到输入阶段的信令适配器和输出阶段的信令适配器。在这种方式中,一方面,基于边缘脚本实现了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的即时可控可下发,另一方面,信令适配器与原有的信令处理链路尽可能地解耦,对原有信令处理链路的侵入性极小。
通常,不同的客户端可采用不同的信令格式,因此,可针对不同客户端,编写不同的适配函数,以满足不同客户端的通信需求。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CND控制台存放有多个不同域名各自对应的边缘脚本,每个域名对应的边缘脚本中,存放有该域名对应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
例如,针对域名A而言,域名A对应的边缘脚本中,存放有信令输出适配函数a1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a2。其中,信令输出适配函数a1,可将来自域名A的信令请求,转换为遵循CDN节点的格式要求的信令请求;信令输出适配函数a2,可将CDN节点输出的信令响应,转换为遵循域名A的格式要求的信令响应,不再赘述。
基于此,可选地,在接收到客户端的第一信令请求时,信令适配器可获取客户端的域名,并根据客户端的域名,向CDN控制台发送边缘脚本获取请求,并接收CDN控制台根据边缘脚本获取请求返回的与该客户端的域名适配的边缘脚本。
例如,继续以域名A为例,当CDN节点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信令请求时,若该信令请求对应的域名为域名A,则可向CDN控制台请求获取域名A对应的边缘脚本,以获取信令输入适配函数a1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a2。
基于上述实施例,实现了域名粒度的信令适配,满足了不同域名的用户的需求。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信令服务组件,可采用C语言或者C++语言进行编写。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LUA(一种脚本语言)编写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
在LUA的编程机制中,函数可作为变量进行存储。基于此,如图3所示,CDN节点接收到客户端的信令请求后,可在初始化边缘脚本语言时,运行边缘脚本,并在宏定义阶段将边缘脚本中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作为变量,存储到信令请求对应的全局变量表中。其中,该全局变量表,可以是LUA全局变量表。在一些实施例中,全局变量表可以为ngx.ctx.table。
基于此,信令服务组件可在信令处理过程中的任一节点实时查询该全局变量表,从而访问全局变量表中以变量形式进行存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以在不同信令处理阶段基于信令适配函数实现信令适配器功能。例如,如图3所示,在输入阶段,信令适配器实现WebRtc信令接收模块,在输出阶段,信令适配器实现WebRtc信令响应模块。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充分利用LUA语言中函数可作为变量进行存储的优势,将适配函数插入全局变量表中,使得信令服务组件可以随时调用。进而,当客户端的信令格式不同时,无需更改信令服务组件的代码,只需向CDN节点下发与客户端匹配的边缘脚本,即可动态地配置出与客户端匹配的信令适配器,进而极大地降低了信令适配操作所需的开发成本、资源成本,并提升了信令适配的灵活性和易扩展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边缘脚本中除包含上述信令适配函数之外,还可包含信令适配操作的开关指令。进而,可基于边缘脚本,实现对CDN节点的信令适配操作进行开关控制。
可选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从边缘脚本中,获取信令适配操作的开关参数,并根据信令适配操作的开关参数,确定全局变量表中的信令适配开关变量的值,以使信令适配器在查询到信令适配开关变量的值满足设定要求时,启动信令适配操作。
其中,信令适配开关变量,可包含请求适配开关变量,以及响应适配开关变量。
当接收到第一信令请求时,信令服务组件可从全局变量表中查询请求适配开关变量的值。若请求适配开关变量的值指示开启信令适配操作,则信令适配器可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
相应地,当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处理得到第一信令响应时,信令适配器可从全局变量表中查询响应适配开关变量的值。若响应适配开关变量的值指示开启信令适配操作,则信令适配器可对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对边缘脚本进行配置来控制CDN节点是否开启信令适配,在控制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信令适配操作的灵活控制。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全局变量表ngx.ctx,table中设置如下变量:
请求适配开关变量:ngx.ctx.normalize_signal_{req}_flag;
响应适配开关变量:ngx.ctx.normalize_signal_{resp}_flag。
信令服务组件读取接收到的信令请求后,可在全局变量表中检查请求适配开关变量的值,若normalize_signal_req_flag=on,则调用ngx.ctx,table中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传入信令请求的所有元素,并将信令请求包含的元素转换为指定的格式。
生成信令请求对应的信令响应后,信令服务组件可在全局变量表中检查响应适配开关变量的值,若normalize_signal_resp_flag=on,则调用ngx.ctx,table的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将指定格式的信令响应还原成用户自定义格式的信令响应,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信令适配器可进一步对信令请求进行预审核操作,以在信令适配阶段,快速判断信令请求是否可以被处理。继续以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第一信令请求为例。接收到第一信令请求时,可判断第一信令请求是否遵循预设的信令格式。
其中,该预设的信令格式可以由开发人员预先进行约定。若第一信令请求为约定格式,则执行前述实施例,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以与客户端建立通信通道。反之,若第一信令请求为非约定格式,则可向客户端发送拒绝消息,以在适配阶段进行过滤。
可选地,若第一信令请求为跨域非简单请求类型,则信令适配器可对该非简单请求进行预检(preflighted)。若预检不通过,则信令适配器可对第一信令请求发出拒绝指令。进而,可在适配阶段对非简单请求进行相应,避免将非简单请求透传到服务器进行进一步处理。
其中,非简单请求指的是,在使用设定的请求方式请求数据之前,预先发送一个OPTIONS请求,以查看服务端是否允许客户端发送非简单请求,即预检过程。若服务端允许客户端发送非简单请求,即预检通过,则客户端可再次发送一次请求用于输出传输。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非简单请求的预检操作,无需由服务器后台进行处理,可由信令适配器直接实现,可降低服务器后端的处理压力,提升非简单请求的响应效率。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CND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在电子设备侧执行时,可包括如图4所示的步骤:
步骤401、接收客户端通过WebRtc接口发送的第一信令请求,第一信令请求遵循客户端采用的第一信令格式。
步骤402、根据客户端的域名,向CDN控制台发送边缘脚本获取请求,并接收CDN控制台返回的与客户端的域名适配的边缘脚本。
步骤403、将边缘脚本中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写入第一信令请求对应的全局变量表中。
步骤404、基于信令适配器,通过第一接口调用全局变量表中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遵循第二信令格式的第二信令请求。
步骤405、对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得到第一信令响应。
步骤406、基于信令适配器,通过第二接口调用全局变量表中的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得到遵循第一信令格式的第二信令响应。
步骤407、将第二信令响应返回至客户端,以与客户端建立通信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CDN节点中原有的信令处理链路的输入和输出阶段中插入两个函数调用接口,即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而,可将动态下发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和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分别注入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的接口中,得到输入阶段的信令适配器和输出阶段的信令适配器。在这种方式中,一方面,基于边缘脚本实现了信令输入适配函数以及信令输出适配函数的即时可控可下发,另一方面,信令适配器与原有的信令处理链路尽可能地解耦,对原有信令处理链路的侵入性极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比如,步骤401至步骤404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又比如,步骤401和4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步骤40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B;等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401、4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令适配方法,除可应用在前述实施例记载的CDN应用场景之外,还可应用在边缘计算领域中。以下将结合边缘计算网络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由边缘计算网络中的边缘节点执行,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边缘节点接收客户端通过目标通信接口发送的第一信令请求,所述第一信令请求遵循所述客户端采用的第一信令格式。
步骤502、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所述第二信令请求遵循所述边缘节点采用的第二信令格式。
步骤503、对所述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
其中,边缘计算网络中的边缘节点,可向客户端用户提供多种资源,例如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等等。当客户端采用自定义的信令格式向边缘节点请求建立通信连接时,边缘节点可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适配方法,将客户端的信令请求转化为边缘节点内部能够识别的信令格式,以顺利地与客户端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该目标通信接口,可包括用于建立音视频传输通道的通信接口,例如前述实施例记载的基于XMPP和Jingle扩展协议实现音视频传输的通信接口、基于SIP实现音视频传输的通信接口、基于RTMP实现流媒体传输的接口或者WebRtc接口等等,本实施例包含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包括用于建立计算资源传输通道的通信接口、用于建立网络资源传输通道的通信接口等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可选地,当边缘节点对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得到第一信令响应后,可基于该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响应,第二信令响应遵循客户端采用的第一信令格式。获取到第二信令响应后,可将第二信令响应返回至客户端,以与客户端建立通信通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可由边缘计算网络中的数据中心动态下发至边缘节点。可选地,边缘节点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之前,可获取客户端的域名;根据客户端的域名,向数据中心发送边缘节点配置文件获取请求。
其中,不同域名的客户端可采用不同的信令格式,数据中心可针对不同域名的客户端,配置不同的边缘节点配置文件,该边缘节点配置文件用于配置边缘节点的信令格式转换功能。接收到边缘节点发送的缘节点配置文件获取请求后,数据中心可从缘节点配置文件获取请求中解析得到客户端的域名,并向该边缘节点下发与解析得到的域名适配的缘节点配置文件。
边缘节点接收数据中心返回的与客户端的域名适配的边缘节点配置文件,并可基于该边缘节点配置文件,实现信令格式转换操作。其中,该边缘节点配置文件包括:用于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和/或,用于对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信令输出适配函数。边缘节点可调用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以便于边缘节点上的其他组件能够识别该第一信令请求。当获取到第一信令响应后,可调用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以便于客户端可以识别该信令响应。
可选地,边缘节点调用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时,可基于信令适配器,通过第一接口调用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请求的请求方法、请求头部以及请求实体内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
可选地,边缘节点调用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时,可基于信令适配器,通过第二接口调用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对第一信令响应的响应方法、响应头部以及响应实体内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格式转换,得到所述第二信令响应,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边缘节点接收的信令请求的信令格式与边缘节点采用的信令格式不同时,可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接收到的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遵循边缘节点的格式要求的信令请求。格式转换后的信令请求可在边缘节点内部顺利传输,便于边缘节点内部其他组件对信令请求进行识别并处理,进而可满足采用不同信令格式的客户端对边缘节点的接入请求,提升了边缘节点的服务性能。
图6示意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服务器包括:存储器601、处理器602以及通信组件603。在CDN应用场景中,该服务器可实现为CDN网络中位于边缘层级的CDN服务器。
存储器6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服务器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服务器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
其中,存储器60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处理器602,与存储器601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601中的计算机程序,以用于:接收客户端通过目标通信接口发送的第一信令请求,所述第一信令请求遵循所述客户端采用的第一信令格式;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所述第二信令请求遵循所述CDN节点采用的第二信令格式;对所述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602还用于:获取所述信令处理得到的第一信令响应;基于所述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响应,所述第二信令响应遵循所述第一信令格式;将所述第二信令响应返回至所述客户端,以与所述客户端建立通信通道。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602在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之前,还用于:获取所述客户端的域名;根据所述客户端的域名,向CDN控制台发送CDN配置文件获取请求;接收所述CDN控制台返回的与所述客户端的域名适配的CDN配置文件;其中,所述CDN配置文件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和/或,用于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的信令输出适配函数。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CDN配置文件包括:边缘脚本文件。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602在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时,具体用于:基于信令适配器,通过第一接口调用所述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的请求方法、请求头部以及请求实体内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格式转换,得到所述第二信令请求。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602在基于所述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响应时,具体用于:基于信令适配器,通过第二接口调用所述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的响应方法、响应头部以及响应实体内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格式转换,得到所述第二信令响应。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602还用于:将所述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和/或所述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写入所述第一信令请求对应的全局变量表中,以供所述信令适配器调用。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602还用于:从所述CDN配置文件中,获取信令适配操作的开关参数;根据所述信令适配操作的开关参数,确定所述全局变量表中的信令适配开关变量的值,以使所述信令适配器在查询到所述信令适配开关变量的值满足设定要求时,启动信令适配操作。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602在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之前,还用于:基于所述信令适配器,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预审核操作,所述预审核操作包括:判断所述第一信令请求是否遵循预设的信令格式,或者,若所述第一信令请求为跨域非简单请求类型,则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预检;若所述第一信令请求通过所述预审核操作,则基于信令适配器,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目标通信接口,包括:网页实时通信接口。
进一步,如图6所示,该服务器还包括:电源组件604等其它组件。图6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服务器只包括图6所示组件。
其中,通信组件603被配置为便于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3G、4G或6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可基于近场通信(NFC)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其中,电源组件604,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本实施例中,CDN节点接收的信令请求的信令格式与CDN节点采用的信令格式不同时,可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接收到的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遵循CDN节点的格式要求的信令请求。格式转换后的信令请求可在CDN节点内部顺利传输,便于CDN节点内部其他组件对信令请求进行识别并处理,进而可满足采用不同信令格式的客户端对CDN节点的接入请求,提升了CDN节点的服务性能。
除前述实施例记载的CDN应用场景之外,图6所示的服务器还可应用于边缘计算场景,在边缘计算场景中,图6所示的服务器可实现为边缘节点服务器。该边缘计算服务器可执行如下的信令适配逻辑:处理器602通过通信组件603接收客户端通过目标通信接口发送的第一信令请求,所述第一信令请求遵循所述客户端采用的第一信令格式;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所述第二信令请求遵循所述边缘节点采用的第二信令格式;对所述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602还用于:获取所述信令处理得到的第一信令响应;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响应,所述第二信令响应遵循所述第一信令格式;通过通信组件603将所述第二信令响应返回至所述客户端,以与所述客户端建立通信通道。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602在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之前,还用于:获取所述客户端的域名;根据所述客户端的域名,通过通信组件603向数据中心发送边缘节点配置文件获取请求;通过通信组件603接收所述数据中心返回的与所述客户端的域名适配的边缘节点配置文件;其中,所述边缘节点配置文件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和/或,用于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信令输出适配函数。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由服务器执行的各步骤。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致使处理器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由服务器执行的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CND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适用于CDN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客户端通过目标通信接口发送的第一信令请求,所述第一信令请求遵循所述客户端采用的第一信令格式;
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所述第二信令请求遵循所述CDN节点采用的第二信令格式;
对所述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信令处理得到的第一信令响应;
基于所述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响应,所述第二信令响应遵循所述第一信令格式;
将所述第二信令响应返回至所述客户端,以与所述客户端建立通信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客户端的域名;
根据所述客户端的域名,向CDN控制台发送CDN配置文件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CDN控制台返回的与所述客户端的域名适配的CDN配置文件;其中,所述CDN配置文件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和/或,用于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的信令输出适配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DN配置文件包括:边缘脚本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包括:
基于信令适配器,通过第一接口调用所述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的请求方法、请求头部以及请求实体内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格式转换,得到所述第二信令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响应,包括:
基于信令适配器,通过第二接口调用所述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的响应方法、响应头部以及响应实体内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格式转换,得到所述第二信令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和/或所述信令输出适配函数写入所述第一信令请求对应的全局变量表中,以供所述信令适配器调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CDN配置文件中,获取信令适配操作的开关参数;
根据所述信令适配操作的开关参数,确定所述全局变量表中的信令适配开关变量的值,以使所述信令适配器在查询到所述信令适配开关变量的值满足设定要求时,启动信令适配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预审核操作,所述预审核操作包括:判断所述第一信令请求是否遵循预设的信令格式,或者,若所述第一信令请求为跨域非简单请求类型,则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预检;
若所述第一信令请求通过所述预审核操作,则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通信接口,包括:网页实时通信接口。
11.一种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适用于边缘计算网络中的边缘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客户端通过目标通信接口发送的第一信令请求,所述第一信令请求遵循所述客户端采用的第一信令格式;
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所述第二信令请求遵循所述边缘节点采用的第二信令格式;
对所述第二信令请求进行信令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信令处理得到的第一信令响应;
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响应,所述第二信令响应遵循所述第一信令格式;
将所述第二信令响应返回至所述客户端,以与所述客户端建立通信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信令格式转换关系,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信令请求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客户端的域名;
根据所述客户端的域名,向数据中心发送边缘节点配置文件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数据中心返回的与所述客户端的域名适配的边缘节点配置文件;其中,所述边缘节点配置文件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信令请求进行格式转换的信令输入适配函数,和/或,用于对所述第一信令响应进行格式转换信令输出适配函数。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或者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15.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或者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致使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或者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CN202110139204.3A 2021-02-01 2021-02-01 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3009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9204.3A CN113300936B (zh) 2021-02-01 2021-02-01 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9204.3A CN113300936B (zh) 2021-02-01 2021-02-01 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936A true CN113300936A (zh) 2021-08-24
CN113300936B CN113300936B (zh) 2023-04-14

Family

ID=7731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9204.3A Active CN113300936B (zh) 2021-02-01 2021-02-01 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09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2387A (zh) * 2022-06-27 2022-09-06 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跨域预检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318A (zh) * 2007-02-25 2007-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媒体系统、信令转发设备以及流媒体发送方法
US20110055312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Apple Inc. Chunked downloads over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N102761532A (zh) * 2011-04-29 2012-10-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视频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方法
US20160323387A1 (en) * 2011-12-30 2016-11-03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client devices
CN106713227A (zh) * 2015-11-13 2017-05-24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可扩展的WebRTC控制协议转换网关及其转换方法
US10069928B1 (en) * 2015-01-21 2018-09-0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ranslating requests/responses betwee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having different protocols
US20190208021A1 (en) * 2016-12-19 2019-07-0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113299A (zh) * 2019-03-19 2019-08-09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信令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9212318A1 (ko) * 2018-05-04 2019-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CN111212043A (zh) * 2019-12-24 2020-05-29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文件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1432000A (zh) * 2020-03-24 2020-07-1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59608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Cdn功能模块运行方法、运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91498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音视频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318A (zh) * 2007-02-25 2007-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媒体系统、信令转发设备以及流媒体发送方法
US20110055312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Apple Inc. Chunked downloads over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N102484652A (zh) * 2009-08-28 2012-05-30 苹果公司 内容分发网络上的分块下载
CN102761532A (zh) * 2011-04-29 2012-10-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视频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方法
US20160323387A1 (en) * 2011-12-30 2016-11-03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client devices
US10069928B1 (en) * 2015-01-21 2018-09-0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ranslating requests/responses betwee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having different protocols
CN106713227A (zh) * 2015-11-13 2017-05-24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可扩展的WebRTC控制协议转换网关及其转换方法
US20190208021A1 (en) * 2016-12-19 2019-07-0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212318A1 (ko) * 2018-05-04 2019-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CN110113299A (zh) * 2019-03-19 2019-08-09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信令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0259608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Cdn功能模块运行方法、运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12043A (zh) * 2019-12-24 2020-05-29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文件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1432000A (zh) * 2020-03-24 2020-07-1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91498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音视频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2387A (zh) * 2022-06-27 2022-09-06 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跨域预检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936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6417B2 (en) Interface for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ing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
CN101656928B (zh) 短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组装程序单元
CN113612686A (zh) 流量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379446B1 (en) Session-based data storage for chat-based communication sessions
CN111865881A (zh) 一种接口转换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3300936B (zh) Cdn节点、边缘节点的信令适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1329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信令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6357654B (zh) 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4221836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136712A (zh) 实现智能语音ai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US821940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creation of a voice browser functionality
CN112217845B (zh) 一种基于Netconf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581826B (zh) 一种核心网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532664A (zh) 数据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13726968B (zh) 终端通信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6899652B (zh) 一种推送业务处理结果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26750B (zh) 语音实时翻译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989189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ion of carrier-based SMS and voice functionality within API platform
CN114244758A (zh) 安卓平台的网络诊断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09600403B (zh) 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09264A (zh) 一种地址获取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1867926A (zh) 通过用户代理的会话初始协议注册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37224B1 (ko) 통신 단말기에 콘텐츠 제공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676591B1 (en) Smart computing device implemen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lectronic assistant
CN114979006B (zh) 一种会话初始协议sip消息处理方法及其消息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