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6347A - 无线网络建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建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6347A
CN113286347A CN202011305606.8A CN202011305606A CN113286347A CN 113286347 A CN113286347 A CN 113286347A CN 202011305606 A CN202011305606 A CN 202011305606A CN 113286347 A CN113286347 A CN 113286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sub
routing table
proxy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56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誉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wei Photoelectric Co ltd
Motian Wulian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wei Photoelectric Co ltd
Motian Wulian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91052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710274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91163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725853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Dewei Photoelectric Co ltd, Motian Wulian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wei Photo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86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3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5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2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un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借由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来实施,所述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包含伺服端、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至所述伺服端的管理端,及多个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的新增请求,分别新增多个包含对应所述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及定位信息的无线装置信息,并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的多个设定请求,分别将所述无线装置设定为主无线装置、副无线装置,或子无线装置的其中一者,且根据所述无线装置信息建立所述无线装置间的联机架构,及产生对应所述联机架构的路由表以使所述无线装置根据所述路由表进行联机。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建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特别是涉及一种的自动建立不同装置间联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物联网技术而言,无线拓朴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其为利用无线通信达成点对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数据传输的路径是依据一路由表建构而成,所述路由表则是各无线装置依照讯号强度自行建立而成。
在实际应用中,大量的无线装置分布在各处,若由所述无线装置自行建立所述路由表,则对于管理所述无线装置的管理者而言,存在无法依照管理者要求建立路由表,导致管理者无法理解所述无线装置联机架构,进而容易使所述无线装置间产生无法预测的意外,变相增加维护成本与管理者的工作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照管理者设计自动化建立路由表及封包传输路径的建构方法。
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借由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来实施,所述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包含多个具有元件识别码的被监控装置、伺服端、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至所述伺服端的管理端,及多个无线装置,其中所述无线装置中存在被设定与所述伺服端存在链接关系的至少一主无线装置,与其他被设定不与所述伺服端存在链接关系的子无线装置,所述被监控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子无线装置。
本发明所述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包含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步骤(E)、步骤(F)、步骤(V)及步骤(W)。
在所述步骤(A)中,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的新增请求与来自所述主无线装置且包含所述主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的联机讯息,建立与所述主无线装置的联机。
在所述步骤(B)中,对于每一子无线装置,所述管理端自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中选择目标主无线装置与所述子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
在所述步骤(C)中,对于每一子无线装置,所述目标主无线装置根据来自子无线装置且包含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指示出对应先前传送过的每一封包的传送次数,及定位信息的联机设定,建立与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联机。
在所述步骤(D)中,所述伺服端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的副设定请求,选取所述子无线装置中至少一者作为至少一副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E)中,所述伺服端根据每一主无线装置所传送的联机响应消息,建立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间的联机架构,其中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包含所述主无线装置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定位信息,及所述主无线装置下每一无线装置与直接连接的其他无线装置间的联机信息,所述联机信息包含已联机的两无线装置间的连接次数及无线通信品质。
在所述步骤(F)中,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E)所建立的联机架构及无线装置信息,产生对应所述联机架构的路由表并传送至每一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V)中,每一被监控装置于运作时产生对应元件识别码的工作信息,并将该工作信息传送给与其相连接的所述子无线装置或所述副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W)中,每一子无线装置及每一副无线装置根据所述联机架构将与其相连接的所述被监控装置所相关的元件识别码及所述工作信息传送给所述伺服端。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步骤(F)后还包含以下步骤:(G)所述伺服端自所述管理端接收多个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间的不同联机架构的路由表,及分别对应每一路由表的多个路由表编号;(H)所述伺服端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管理端且包含一目标路由表编号的更换路由表请求;(I)当所述伺服端判断并未接收到来自所述管理端且包含目标路由表编号的所述更换路由表请求时,所述伺服端选择自所述步骤(F)所产生的路由表,并根据所述路由表与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进行联机;及(J)当所述伺服端判断接收到来自所述管理端且包含一目标路由表编号的所述更换路由表请求时,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步骤(F)中所接收的所述路由表,挑选对应所述目标路由表编号的目标路由表,并根据所述目标路由表与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进行联机。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步骤(F)后还包含以下步骤:(K)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主无线装置的联机响应消息,其中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包含与对应所述主无线装置联机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联机情况;(L)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当所述伺服端判断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并未接收到所述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联机响应消息时,所述伺服端将所述主无线装置作为断线主无线装置,且根据所述路由表中未直接或间接连接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选取一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桥接无线装置;(M)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根据所述路由表中直接或间接连接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选取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代理无线装置,并将非作为代理无线装置的其他副无线装置及子无线装置作为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及(N)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F)所建立的路由表,重新建立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被指定跟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且不属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被指定跟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N)后还包含以下步骤:(O)所述伺服端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非属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以及未直接或间接联机至任一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所述子无线装置,及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P)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当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桥接无线装置传送包含对应相关于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代理联机讯息至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Q)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包含对应其自身的所述装置标识符的代理联机讯息时,所述代理无线装置传送包含代理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的代理响应消息至所述桥接无线装置;(R)对于每一桥接无线装置,当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代理响应消息时,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根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建立与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代理无线装置;(S)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所述另一路由表时,对于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每一失联无线装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包含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失联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重新联机讯息至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失联无线装置;(T)对于每一直接或间接联机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失联无线装置,当所述失联无线装置接收到包含对应其自身的装置标识符的重新联机讯息时,所述失联无线装置传送包含对应其自身的失联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的失联响应消息至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及(U)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至少一所述失联响应消息时,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根据至少一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建立与至少一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至少一所述失联无线装置。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步骤(K)后还包含以下步骤:(i)所述伺服端根据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判断所述子无线装置中是否存在一未联机至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或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的失联子无线装置;(ii)当所述伺服端判断存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时,所述伺服端标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处于断线状态,并传送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及定位信息的维修讯息至所述管理端;(iii)所述管理端传送相关于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设定讯息至所述伺服端,其中,所述设定讯息包含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及(iv)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F)所建立的所述路由表及所述设定讯息,产生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相关于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被替代为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步骤(iv)后还包含以下步骤:(v)所述伺服端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不属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其他子无线装置;(vi)对于在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及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中,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存在有链接关系的上级无线装置,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替代联机讯息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vii)当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替代联机讯息时,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传送一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的响应消息至所述上级无线装置;及(viii)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建立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步骤(K)后还包含以下步骤:(ix)所述伺服端根据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判断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中是否存在一未联机至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的失联副无线装置;(x)当所述伺服端判断存在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时,对于所述子无线装置中与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的每一下级子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传送一包含对应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确认联机讯息至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xi)对于每一下级子无线装置,当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确认联机讯息时,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传送包含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的响应确认讯息至所述伺服端;(xii)所述伺服端根据所接收到的所有响应确认讯息,判断对应所有响应确认讯息的响应确认讯息数量是否大于默认阈值;(xiii)当所述伺服端判断所述响应确认讯息数量大于所述默认阈值时,所述伺服端将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作为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且根据所述路由表中未直接或间接连接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选取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桥接无线装置;(xiv)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根据所述路由表中连接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子无线装置,选取一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代理无线装置,并将非作为代理无线装置的其他子无线装置作为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及(xv)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F)所建立的路由表,重新建立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被指定跟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且不属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被指定跟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xv)后还包含以下步骤:(xvi)所述伺服端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非属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以及未直接或间接联机至任一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所述子无线装置,及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xvii)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当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桥接无线装置传送一包含对应相关于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代理联机讯息至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xviii)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包含对应其自身的装置标识符的代理联机讯息时,所述代理无线装置传送包含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的代理响应消息至所述桥接无线装置;(xix)对于每一桥接无线装置,当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代理响应消息时,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根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建立与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代理无线装置;(xx)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所述另一路由表时,对于每一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失联无线装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包含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重新联机讯息至所述失联无线装置;(xxi)对于每一联机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失联无线装置,当所述失联无线装置接收到包含对应其自身的装置标识符的重新联机讯息时,所述失联无线装置传送包含对应其自身的失联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的失联响应消息至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及(xxii)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至少一所述失联响应消息时,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根据至少一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建立与至少一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步骤(xii)后还包含以下步骤:(xxiii)当所述伺服端判断所述响应确认讯息数量不大于所述默认阈值时,所述伺服端将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作为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xxiv)所述伺服端标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处于断线状态,并传送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及定位信息的维修讯息至所述管理端;(xxv)所述管理端传送相关于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设定讯息至所述伺服端,其中,所述设定讯息包含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及(xxvi)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F)所建立的所述路由表及所述设定讯息,产生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相关于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被替代为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xxvi)后还包含以下步骤:(xxvii)所述伺服端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不属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其他子无线装置;(xxviii)对于在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及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中,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存在有链接关系的一上级无线装置,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替代联机讯息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xxix)当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替代联机讯息时,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传送一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的响应消息至所述上级无线装置;及(xxx)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建立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伺服端根据所接收到的所有响应确认讯息,判断是否存在未传送所述响应确认讯息的至少一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当所述伺服端判断存在未传送所述响应确认讯息的至少一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时,所述伺服端将未传送所述响应确认讯息的每一下级子无线装置作为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并进行以下步骤:(xxxi)所述伺服端标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处于断线状态,并传送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及定位信息的维修讯息至所述管理端;(xxxii)所述管理端传送相关于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设定讯息至所述伺服端,其中,所述设定讯息包含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xxxiii)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F)所建立的所述路由表及所述设定讯息,产生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相关于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被替代为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xxxiv)所述伺服端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不属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其他子无线装置;(xxxv)对于在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及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中,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存在有链接关系的上级无线装置,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替代联机讯息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xxxvi)当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替代联机讯息时,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传送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的响应消息至所述上级无线装置;及(xxxvii)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建立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伺服端通过来自所述管理端的所述新增请求及所述副设定请求,分别将所述无线装置设定为所述主无线装置、所述副无线装置,或所述子无线装置的其中一者,并依照管理者设计自动化建立所述无线装置间的联机架构与路由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方块图,说明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的一实施例借由一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来实施;
图2是一方块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被监控装置与子无线装置(或副无线装置)连接关系;
图3是一流程图,说明所述实施例所执行的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的一建立程序;
图4是一流程图,说明所述实施例所执行的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的一联机程序;
图5是一流程图,说明所述实施例所执行的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的一修护程序的步骤301~307;
图6是一流程图,说明所述实施例所执行的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的一修护程序的步骤308~315;
图7是一流程图,说明所述实施例所执行的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的一搜寻程序;及
图8是一流程图,说明所述实施例所执行的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的一判断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的一第一实施例,借由一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来实施,所述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包含多个无线装置、一伺服端1,及一通过所述通信网络100连接至所述伺服端1的管理端14,其中所述无线装置中存在至少一被设定与所述伺服端1存在链接关系的主无线装置11,与其他被设定不与所述伺服端1存在链接关系的子无线装置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伺服端1的实施态样可为一个人电脑、一云端主机或一伺服器,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理端14的实施态样可为一个人电脑、一笔记型电脑或一智能手机,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装置的实施态样例如为具无线传输功能的处理装置,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被监控装置20指的是被无线装置监控的电子装置,例如为:摄像机、智能电池装置、智能路灯、智能贩卖机、智能门锁等,每一个被监控装置20都有独一无二的元件识别码,用于识别每一个被监控装置20。更明确地说,每一被监控装置20包含处理单元21、装置本体22及汇流排23。所述处理单元21通过所述汇流排23电连接所对应的所述子无线装置13,并电连接所述装置本体22,借此,所述处理单元21能于所述装置本体22运作时产生相关于所述装置本体22且对应其元件识别码的工作信息,并将所述工作信息传送给所述子无线装置13。
更进一步地说,若所述装置本体22为电池装置,其元件识别码是所述电池装置唯一的产品序号,则所述处理单元21所产生的所述工作信息例如包含电池电压信息、电池电流信息及充放电信息。上述工作信息中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
特别说明的是,当所述装置本体22为路灯或门锁时,由于相关于所述装置本体22(路灯或门锁)的所述工作信息(例如为指示出所述装置本体22目前状态为开启或关闭)较不需经过运算处理,因此,所述子无线装置13能直接通过所述汇流排23电连接所述装置本体22以获取相关于所述装置本体22的所述工作信息,如此一来就不需再额外装设所述处理单元21。上述路灯及门锁仅为举例说明,并不以上述装置为限。
以下将配合所附图式来说明利用所述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所实施的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的所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依序包含一建立程序、一联机程序、一修护程序、一搜寻程序,及一判断程序。
参阅图3,所述建立程序说明所述伺服端1如何建立所述无线装置间的联机架构,及对应所述联机架构的路由表,并包含一步骤201、一步骤202、一步骤203、一步骤204、一步骤205、一步骤206、一步骤207、一步骤208、一步骤209、一步骤210,及一步骤211。
在所述步骤201中,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主无线装置11传送一包含对应其自身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的联机讯息至所述伺服端1。
在所述步骤202中,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伺服端1根据一来自所述管理端14的新增请求与来自所述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联机讯息,建立与所述主无线装置11的联机。
在所述步骤203中,对于每一子无线装置13,所述管理端14自至少一所述主无线装置11中选择一目标主无线装置11与所述子无线装置13存在链接关系。
在所述步骤204中,对于每一子无线装置13,当对应所述子无线装置13的所述目标主无线装置11接收到来自所述子无线装置13的联机设定时,所述目标主无线装置11根据所述联机设定,建立与所述子无线装置13间的联机,其中所述联机设定包含对应所述子无线装置13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一指示出对应先前传送过的每一封包的传送次数,及定位信息。
在所述步骤205中,所述伺服端1根据一来自所述管理端14的副设定请求,选取至少一所述子无线装置13中至少一者作为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特别说明的是,所述被监控装置20其中一者所对应的所述子无线装置13若被选取作为所述副无线装置12,则所述其中一被监控装置20仍会传送所述工作信息给所述副无线装置12。
应注意的是,于此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并没有对应的所述被监控装置20,也就是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并未与任何被监控装置20电连接,然而,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也可以电连接其中一被监控装置20,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在所述步骤206中,所述伺服端1根据每一主无线装置所传送的一联机响应消息,建立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间的联机架构,其中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包含所述主无线装置11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的装置标识符、定位信息,及所述主无线装置11下每一无线装置与直接连接的其他无线装置间的一联机信息,所述联机信息包含已联机的两无线装置间的连接次数及无线通信品质。举例来说,一第一子无线装置13与一第一副无线装置12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子无线装置13与一第二主无线装置11的距离,但所述第一子无线装置13与所述第一副无线装置12分别位于街道转角的相异两侧,导致所述第一子无线装置13与所述第一副无线装置12间的无线通信受到位在转角处的建筑物遮蔽,并使所述第一子无线装置13与所述第一副无线装置12间的无线通信品质小于所述第一子无线装置13与所述第二主无线装置11间的无线通信品质,因此所述伺服端1指定所述第一子无线装置13连接至所述第二主无线装置11。
在所述步骤207中,所述伺服端1根据自所述步骤206所建立的联机架构及无线装置信息,产生一对应所述联机架构的路由表,其中,所述路由表包含所述联机架构,以及所述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与定位信息。
在所述步骤208中,所述伺服端1通过所述通信网络100接收多个来自所述管理端14且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间的不同联机架构的路由表,及分别对应每一路由表的多个路由表编号。
在所述步骤209中,所述伺服端1判断是否借由所述通信网络100接收到一来自所述管理端14且包含一目标路由表编号的更换路由表请求,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并未接收到来自所述管理端14且包含所述目标路由表编号的所述更换路由表请求时,进行所述步骤210,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接收到来自所述管理端14且包含所述目标路由表编号的所述更换路由表请求时,进行所述步骤211。
在所述步骤210中,所述伺服端1选择自所述步骤207所产生的所述路由表,并根据所述路由表与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进行联机。
在所述步骤211中,所述伺服端1根据自所述步骤208中所接收的所述路由表,挑选一对应所述更换路由表请求中的所述目标路由表编号的目标路由表,并根据所述目标路由表与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进行联机。
参阅图4,所述联机程序说明在所述步骤210中,所述伺服端1如何根据所述路由表与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进行联机,并包含一步骤220、一步骤221,及一步骤222。
在所述步骤220中,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伺服端1传送所述路由表至所述主无线装置11。
在所述步骤221中,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主无线装置11传送所述路由表至自身所连接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或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并根据所述路由表,与其自身存在链接关系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或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建立联机。
在所述步骤222中,对于每一副无线装置12,所述副无线装置12传送所述路由表至自身所连接的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并根据所述路由表,与其自身存在链接关系的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建立联机。
需要注意的是,在所述步骤211中,所述伺服端1与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进行联机的程序与所述联机程序类似,其差异之处在于所述伺服端1所根据的路由表,为自所述步骤208所接收的所述路由表中,对应来自所述管理端14的更换路由表请求的目标路由表编号的所述目标路由表,其余相同的处在此不再赘述。
在完成所述建立程序后,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即可通过建立出的所述联机架构将与其相连接的被监控装置20相关的所述工作信息传送给所述伺服端1。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在传送所述工作信息给所述伺服端1时,还会将与其相连接的所述被监控装置20所相关的元件识别码传送给所述伺服端1。所述元件识别码例如包含指示出所述装置本体22的所在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经纬度数据)、所述处理单元21的装置编号等。
更详细地说,所述处理单元21可以是周期性地(例如为每30分钟一次)将所述工作信息传送给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或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而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或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在接收到所述工作信息后便将所述工作信息通过所述联机架构传送给所述伺服端1,再借由所述伺服端1传送所述工作信息给所述管理端14。
所述处理单元21也可以是接收到来自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或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的一工作信息请求后,才将所述工作信息传送给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或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其中,所述工作信息请求由所述管理端14传送给所述伺服端1,而所述伺服端1通过所述联机架构将所述工作信息请求传送给每一副无线装置12及每一子无线装置13。如此一来,所述管理端14便能通过所述联机架构接收到来自各所述处理单元21的所述工作信息,以达成监控所述被监控装置20的目的。
参阅图5及图6,所述修护程序说明所述伺服端1发现一主无线装置11断线时,所述伺服端1如何重新建立另一联机架构及对应所述另一联机架构的路由表,并包含一步骤301、一步骤302、一步骤303、一步骤304、一步骤305、一步骤306、一步骤307、一步骤308、一步骤309、一步骤310、一步骤311、一步骤312、一步骤313、一步骤314,及一步骤315。
在所述步骤301中,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伺服端1判断在一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主无线装置11的一联机响应消息,其中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包含与对应所述主无线装置11联机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的联机情况,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联机响应消息时,进行所述步骤302,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并未接收到所述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联机响应消息时,进行所述步骤304。
在所述步骤302中,对于每一联机响应消息,所述伺服端1根据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判断是否存在一未联机至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的失联副无线装置12,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存在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12时,进行所述判断程序,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并未存在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12时,进行所述步骤303。
在所述步骤303中,对于每一联机响应消息,所述伺服端1根据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判断是否存在一未联机至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的失联子无线装置13,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存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时,进行所述搜寻程序,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并未存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时,结束所述修护程序。
在所述步骤304中,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11,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并未接收到所述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响应消息时,所述伺服端1将所述主无线装置11作为一断线主无线装置11,且根据所述路由表中未直接或间接连接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中,选取一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桥接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305中,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11,所述伺服端1根据所述路由表中直接或间接连接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选取一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代理无线装置,并将非作为代理无线装置的其他副无线装置12及子无线装置13作为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举例来说,一第二子无线装置13及一第二副无线装置12联机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其中一第三子无线装置13、一第四子无线装置13,及一第五子无线装置13均联机至所述第二副无线装置12,此时所述伺服端1根据所述路由表,选取所述第二子无线装置作为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其中所述伺服端1是依据所述无线装置的定位信息,及所述无线装置间的无线通信品质选取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另一方面,所述伺服端1选取所述第二副无线装置12、所述第三子无线装置13、所述第四子无线装置13,及所述第五子无线装置13作为所述失联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306中,所述伺服端1根据自所述步骤207或所述步骤211所产生的路由表,重新建立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11,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被指定跟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且不属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被指定跟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
在所述步骤307中,所述伺服端1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非属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以及未直接或间接联机至任一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及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308中,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11,当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桥接无线装置传送一包含对应相关于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代理联机讯息至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309中,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包含对应其自身的装置标识符的代理联机讯息时,所述代理无线装置传送一包含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的代理响应消息至所述桥接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310中,对于每一桥接无线装置,当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代理响应消息时,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根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建立与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联机。
在所述步骤311中,对于每一桥接无线装置,所述桥接无线装置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与其自身所联机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312中,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对于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每一失联无线装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一包含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重新联机讯息至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失联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313中,对于每一直接或间接联机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失联无线装置,当所述失联无线装置接收到包含对应其自身的装置标识符的重新联机讯息时,所述失联无线装置传送一包含对应其自身的失联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的失联响应消息至所述代理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314中,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至少一所述失联响应消息时,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根据所述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建立与所述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的联机。
在所述步骤315中,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与其自身所联机的所述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
参阅图7,所述搜寻程序说明所述伺服端1如何建立与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的联机,并包含一步骤401、一步骤402、一步骤403、一步骤404、一步骤405、一步骤406、一步骤407,及一步骤408。
在所述步骤401中,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存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时,所述伺服端1标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处于一断线状态,并传送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的装置标识符及定位信息的一维修讯息至所述管理端14。
在所述步骤402中,所述管理端14传送一相关于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的一替代子无线装置13的设定讯息至所述伺服端1,其中,所述设定讯息包含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的装置标识符、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
在所述步骤403中,当所述伺服端1接收到来自所述管理端14的所述设定讯息时,所述伺服端1根据所述设定讯息,建立另一路由表,其中,所述另一路由表与自所述步骤207所建立的所述路由表相似,其相异之处在于,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相关于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被替代为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
在所述步骤404中,所述伺服端1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不属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的其他子无线装置13。
在所述步骤405中,对于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存在有链接关系的一上级无线装置,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一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的装置标识符的替代联机讯息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
在所述步骤406中,当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接收到所述替代联机讯息时,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传送一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的响应消息至所述上级无线装置。
在所述步骤407中,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建立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的联机。
在所述步骤408中,所述上级无线装置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为不同的无线装置,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也可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13为同一无线装置。
参阅图8,所述判断程序说明所述伺服端1判断如何建立与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间的联机,并包含一步骤501、一步骤502、一步骤503、一步骤504、一步骤505、一步骤506,及一步骤507。
在所述步骤501中,对于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中与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12存在链接关系的每一下级子无线装置13,所述伺服端1传送一包含对应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13的装置标识符的确认联机讯息至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13。
在所述步骤502中,对于每一下级子无线装置13,当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13接收到所述确认联机讯息时,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13传送一包含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13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的响应确认讯息至所述伺服端1。
在所述步骤503中,所述伺服端1根据所接收的所有响应确认讯息,判断对应所有响应确认讯息的一响应确认讯息数量是否大于一默认阈值,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所述响应确认讯息数量大于所述默认阈值,进行所述步骤504,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所述响应确认讯息数量并未大于所述默认阈值,进行所述步骤505。
在所述步骤504中,所述伺服端1将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12作为所述失联主无线装置11,并进行所述步骤304至所述步骤315的动作。
在所述步骤505中,所述伺服端1根据所接收的所有响应确认讯息,将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12作为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并进行所述步骤401至所述步骤408。
在所述步骤506中,所述伺服端1根据所接收的所有响应确认讯息,判断是否存在未传送所述响应确认讯息的所述至少一下级子无线装置13,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存在未传送所述响应确认讯息的所述至少一下级子无线装置13时,进行所述步骤507,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不存在未传送所述响应确认讯息的所述至少一下级子无线装置13时,结束所述判断程序。
在所述步骤507中,对于每一未传送所述响应确认讯息的下级子无线装置13,所述伺服端1将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13作为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13,并进行所述步骤401至所述步骤408。
综上所述,本发明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借由所述伺服端1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14的所述主设定请求及所述副设定请求,分别将所述无线装置设定为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并自动化建立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11、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12,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13间的联机架构与路由表,借此,所述伺服端1能够自动建立符合管理者设计的主从式联机架构以减少管理者工作负荷,进而避免管理者因无法理解所述无线装置联机架构而造成的风险,例如装置运作不稳定、装置毁损等风险,另一方面,当所述伺服端1判断存在断线主无线装置11时,亦能重新建立另一路由表,以避免与联机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11的所述无线装置失去联系,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申请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借由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来实施,所述无线网络建构演算系统包含多个无线装置、多个具有元件识别码的被监控装置、伺服端,及通过所述通信网络连接至所述伺服端的管理端,其中所述无线装置中存在被设定与所述伺服端存在链接关系的至少一主无线装置,与其他被设定不与所述伺服端存在链接关系的子无线装置,所述被监控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子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的新增请求与来自所述主无线装置且包含所述主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的联机讯息,建立与所述主无线装置的联机;
(B)对于每一子无线装置,所述管理端自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中选择一目标主无线装置与所述子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
(C)对于每一子无线装置,所述目标主无线装置根据来自所述子无线装置且包含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指示出对应先前传送过的每一封包的传送次数,及定位信息的联机设定,建立与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联机;
(D)所述伺服端根据来自所述管理端的副设定请求,选取所述子无线装置中至少一者作为至少一副无线装置;
(E)所述伺服端根据每一主无线装置所传送的联机响应消息,建立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间的联机架构,其中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包含所述主无线装置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定位信息,及所述主无线装置下每一无线装置与直接连接的其他无线装置间的联机信息,所述联机信息包含已联机的两无线装置间的连接次数及无线通信品质;
(F)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E)所建立的联机架构及无线装置信息,产生对应所述联机架构的路由表并传送至每一无线装置;
(V)每一被监控装置于运作时产生对应元件识别码的工作信息,并将该工作信息传送给与其相连接的所述子无线装置或所述副无线装置;及
(W)每一子无线装置及每一副无线装置根据所述联机架构将与其相连接的所述被监控装置所相关的元件识别码及所述工作信息传送给所述伺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F)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G)所述伺服端自所述管理端接收多个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间的不同联机架构的路由表,及分别对应每一路由表的多个路由表编号;
(H)所述伺服端判断是否接收到一来自所述管理端且包含目标路由表编号的更换路由表请求;
(I)当所述伺服端判断并未接收到来自所述管理端且包含目标路由表编号的所述更换路由表请求时,所述伺服端选择自所述步骤(F)所产生的路由表,并根据所述路由表与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进行联机;及
(J)当所述伺服端判断接收到来自所述管理端且包含目标路由表编号的所述更换路由表请求时,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步骤(F)中所接收的所述路由表,挑选对应所述目标路由表编号的目标路由表,并根据所述目标路由表与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进行联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F)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K)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主无线装置的联机响应消息,其中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包含与对应所述主无线装置联机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的联机情况;
(L)对于每一主无线装置,当所述伺服端判断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并未接收到所述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联机响应消息时,所述伺服端将所述主无线装置作为一断线主无线装置,且根据所述路由表中未直接或间接连接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至少一子无线装置,选取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桥接无线装置;
(M)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根据所述路由表中直接或间接连接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选取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代理无线装置,并将非作为代理无线装置的其他副无线装置及子无线装置作为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及
(N)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F)所建立的路由表,重新建立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被指定跟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且不属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被指定跟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N)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O)所述伺服端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非属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以及未直接或间接联机至任一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所述子无线装置,及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
(P)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当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桥接无线装置传送包含对应相关于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代理联机讯息至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
(Q)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包含对应其自身的所述装置标识符的代理联机讯息时,所述代理无线装置传送包含代理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的代理响应消息至所述桥接无线装置;
(R)对于每一桥接无线装置,当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代理响应消息时,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根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建立与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代理无线装置;
(S)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所述另一路由表时,对于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每一失联无线装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包含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失联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重新联机讯息至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失联无线装置;
(T)对于每一直接或间接联机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失联无线装置,当所述失联无线装置接收到包含对应其自身的装置标识符的重新联机讯息时,所述失联无线装置传送包含对应其自身的失联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的失联响应消息至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及
(U)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至少一所述失联响应消息时,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根据至少一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建立与至少一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至少一所述失联无线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K)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i)所述伺服端根据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判断所述子无线装置中是否存在未联机至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或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的失联子无线装置;
(ii)当所述伺服端判断存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时,所述伺服端标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处于断线状态,并传送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及定位信息的维修讯息至所述管理端;
(iii)所述管理端传送相关于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设定讯息至所述伺服端,其中,所述设定讯息包含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及
(iv)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F)所建立的所述路由表及所述设定讯息,产生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相关于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被替代为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iv)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v)所述伺服端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不属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其他子无线装置;
(vi)对于在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及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中,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存在有链接关系的一上级无线装置,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替代联机讯息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
(vii)当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替代联机讯息时,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传送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的响应消息至所述上级无线装置;及
(viii)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建立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K)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ix)所述伺服端根据所述联机响应消息,判断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中是否存在未联机至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的失联副无线装置;
(x)当所述伺服端判断存在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时,对于所述子无线装置中与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的每一下级子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传送包含对应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确认联机讯息至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
(xi)对于每一下级子无线装置,当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确认联机讯息时,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传送包含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的响应确认讯息至所述伺服端;
(xii)所述伺服端根据所接收到的所有响应确认讯息,判断对应所有响应确认讯息的响应确认讯息数量是否大于默认阈值;
(xiii)当所述伺服端判断所述响应确认讯息数量大于所述默认阈值时,所述伺服端将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作为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且根据所述路由表中未直接或间接连接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所述子无线装置,选取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桥接无线装置;
(xiv)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所述伺服端根据所述路由表中连接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子无线装置,选取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代理无线装置,并将非作为代理无线装置的其他子无线装置作为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及
(xv)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F)所建立的路由表,重新建立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被指定跟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且不属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被指定跟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存在链接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xv)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xvi)所述伺服端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非属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以及未直接或间接联机至任一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所述子无线装置,及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
(xvii)对于每一断线主无线装置,当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桥接无线装置传送包含对应相关于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代理联机讯息至对应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所述代理无线装置;
(xviii)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包含对应其自身的所述装置标识符的代理联机讯息时,所述代理无线装置传送包含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的代理响应消息至所述桥接无线装置;
(xix)对于每一桥接无线装置,当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代理响应消息时,所述桥接无线装置根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建立与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代理无线装置;
(xx)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所述另一路由表时,对于每一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失联无线装置,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一包含对应所述代理无线装置的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重新联机讯息至所述失联无线装置;
(xxi)对于每一联机至所述断线主无线装置的失联无线装置,当所述失联无线装置接收到包含对应其自身的装置标识符的重新联机讯息时,所述失联无线装置传送包含对应其自身的失联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的失联响应消息至所述代理无线装置;及
(xxii)对于每一代理无线装置,当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接收到至少一所述失联响应消息时,所述代理无线装置根据至少一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网络协议地址,建立与至少一所述失联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失联无线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xii)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xxiii)当所述伺服端判断所述响应确认讯息数量不大于所述默认阈值时,所述伺服端将所述失联副无线装置作为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
(xxiv)所述伺服端标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处于断线状态,并传送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及定位信息的一维修讯息至所述管理端;
(xxv)所述管理端传送一相关于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一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设定讯息至所述伺服端,其中,所述设定讯息包含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及
(xxvi)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F)所建立的所述路由表及所述设定讯息,产生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相关于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被替代为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xxvi)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xxvii)所述伺服端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不属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其他子无线装置;
(xxviii)对于在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及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中,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存在有链接关系的上级无线装置,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替代联机讯息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
(xxix)当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替代联机讯息时,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传送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的响应消息至所述上级无线装置;及
(xxx)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建立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无线网络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端根据所接收到的所有响应确认讯息,判断是否存在未传送所述响应确认讯息的至少一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当所述伺服端判断存在未传送所述响应确认讯息的至少一所述下级子无线装置时,所述伺服端将未传送所述响应确认讯息的每一下级子无线装置作为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并进行以下步骤:
(xxxi)所述伺服端标注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处于断线状态,并传送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及定位信息的维修讯息至所述管理端;
(xxxii)所述管理端传送相关于对应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设定讯息至所述伺服端,其中,所述设定讯息包含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
(xxxiii)所述伺服端根据自所述步骤(F)所建立的所述路由表及所述设定讯息,产生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相关于所述失联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被替代为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联机地址,及定位信息;
(xxxiv)所述伺服端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及不属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其他子无线装置;
(xxxv)对于在所述至少一主无线装置及所述至少一副无线装置中,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存在有链接关系的上级无线装置,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另一路由表传送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装置标识符的替代联机讯息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
(xxxvi)当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替代联机讯息时,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传送一包含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的响应消息至所述上级无线装置;及
(xxxvii)当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时,所述上级无线装置根据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联机地址,建立与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的联机,并传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替代子无线装置。
CN202011305606.8A 2020-02-19 2020-11-20 无线网络建构方法 Pending CN1132863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5284A TWI710274B (zh) 2020-02-19 2020-02-19 無線網路建構方法
TW109105284 2020-02-19
TW109116393A TWI725853B (zh) 2020-05-18 2020-05-18 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
TW109116393 2020-05-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347A true CN113286347A (zh) 2021-08-20

Family

ID=74586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5606.8A Pending CN113286347A (zh) 2020-02-19 2020-11-20 无线网络建构方法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2682B2 (zh)
EP (1) EP3869739B1 (zh)
JP (1) JP7236750B2 (zh)
KR (1) KR102539597B1 (zh)
CN (1) CN113286347A (zh)
AU (2) AU2021200805B2 (zh)
CA (1) CA3108087C (zh)
ES (1) ES2961298T3 (zh)
HR (1) HRP20231334T1 (zh)
HU (1) HUE063397T2 (zh)
IL (1) IL280897B2 (zh)
PL (1) PL3869739T3 (zh)
RS (1) RS64737B1 (zh)
RU (1) RU2754344C1 (zh)
SA (1) SA121420480B1 (zh)
SG (1) SG10202101296Y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96542A1 (en) * 2022-06-06 2023-12-07 Aclara Technologies Llc Explicit data packet content identification for utility devic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04918A (ko) * 2002-07-06 2004-0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기종 망 연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노드간 라우팅 정보교환 및 관리 방법
CN1819534A (zh) * 2005-02-07 2006-08-16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周边装置与计算机平台联机方法及系统
CN101141372A (zh) * 2006-09-07 2008-03-1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设备中用于管理路由信息和数据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12416A (zh) * 2007-05-22 2008-11-26 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无线网络装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57648A (zh) * 2008-04-11 2009-10-14 索尼株式会社 网络管理装置、网络管理方法及监视系统
KR20120022160A (ko) * 2010-09-01 2012-03-12 (주)에스엠텔 보안등 무선망 구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4320829A (zh) * 2014-11-12 2015-01-28 中国矿业大学 多跳自组织可休眠路由算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58148A1 (en) 2003-03-10 2004-09-15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Quality of Service (QoS) -aware handover procedure for Ad-Hoc networks
US7606187B2 (en) 2004-10-28 2009-10-20 Mes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support multicast routing in large scale wireless mesh networks
JP4517885B2 (ja) 2005-02-23 2010-08-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再構成方法、プログラム、情報記録媒体、ノード、基地局、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4747009B2 (ja) 2006-03-10 2011-08-10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無線センサーネットワークの経路構築方法、データ収集方法、経路再構築方法、無線センサー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459586B (zh) 2007-12-11 2011-06-29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长链状ZigBee网络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法和路由方法
US20160164923A1 (en) 2008-08-25 2016-06-09 Paul J. Dawes Method for data routing in networks
EP2394409A4 (en) 2009-02-06 2012-08-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NETWORK-AWARE PEER-TO-PEER
US8699402B2 (en) 2009-02-06 2014-04-15 Hitachi, Ltd. Multi-hop relay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ccess gateway, and route selection method
US8732283B2 (en) 2010-10-15 2014-05-2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anagement of network membership
KR101723453B1 (ko) 2011-02-21 2017-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와이파이 다이렉트 연결 기반 유니버설 플러그 앤 플레이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873398B2 (en) 2011-05-23 2014-10-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mplementing EPC in a cloud computer with openflow data plane
CN103731901A (zh) 2012-10-11 2014-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转发的方法、系统及控制器
JP6008761B2 (ja) 2013-03-07 2016-10-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立分散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9241044B2 (en) 2013-08-28 2016-01-19 Hola Network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by using intermediate nodes
TWI531197B (zh) 2014-02-14 2016-04-21 天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子母式點對點連線系統、子母式點對點連線方法及其電腦應用程式
AU2015361317B2 (en) 2014-12-11 2019-06-06 Bitdefender Ipr Management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device detection, device management, and remote assistance
US10771345B1 (en) * 2016-12-28 2020-09-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monitoring service
CN107483715B (zh) * 2017-07-04 2021-03-02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与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终端、存储介质
US10491411B2 (en) 2017-11-28 2019-11-26 Itron, Inc. Limiting forwarding of multicast communications
US10798053B2 (en) * 2017-12-30 2020-10-06 Intel Corporation Alias-based time-limited lease addressing fo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US10587400B2 (en) * 2018-02-12 2020-03-10 Afer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ly configuring a new device with network credentials
US11223535B2 (en) * 2019-12-31 2022-01-11 Commvault Systems, Inc. Smart network topology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04918A (ko) * 2002-07-06 2004-0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기종 망 연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노드간 라우팅 정보교환 및 관리 방법
CN1819534A (zh) * 2005-02-07 2006-08-16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周边装置与计算机平台联机方法及系统
CN101141372A (zh) * 2006-09-07 2008-03-1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设备中用于管理路由信息和数据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12416A (zh) * 2007-05-22 2008-11-26 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无线网络装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57648A (zh) * 2008-04-11 2009-10-14 索尼株式会社 网络管理装置、网络管理方法及监视系统
KR20120022160A (ko) * 2010-09-01 2012-03-12 (주)에스엠텔 보안등 무선망 구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4320829A (zh) * 2014-11-12 2015-01-28 中国矿业大学 多跳自组织可休眠路由算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INAM KIM, 《IEEE COMPUTER ARCHITECTURE LETTERS》 *
陈凤超: "基于路由代价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蚁群路由算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69739A1 (en) 2021-08-25
AU2022204679B2 (en) 2023-04-27
AU2022204679A1 (en) 2022-07-21
KR102539597B1 (ko) 2023-06-02
HRP20231334T1 (hr) 2024-02-16
IL280897B1 (en) 2023-08-01
US11632682B2 (en) 2023-04-18
IL280897A (en) 2021-08-31
SA121420480B1 (ar) 2022-11-06
JP2021132374A (ja) 2021-09-09
CA3108087C (en) 2023-05-23
HUE063397T2 (hu) 2024-01-28
IL280897B2 (en) 2023-12-01
EP3869739B1 (en) 2023-07-26
PL3869739T3 (pl) 2024-02-05
ES2961298T3 (es) 2024-03-11
CA3108087A1 (en) 2021-08-19
JP7236750B2 (ja) 2023-03-10
RS64737B1 (sr) 2023-11-30
KR20210106366A (ko) 2021-08-30
AU2021200805B2 (en) 2022-07-28
EP3869739C0 (en) 2023-07-26
RU2754344C1 (ru) 2021-09-01
US20210258807A1 (en) 2021-08-19
AU2021200805A1 (en) 2021-09-02
SG10202101296YA (en) 202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49288B2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CN111654402B (zh) 网络拓扑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47875B (zh) 一种fc交换网络任意端口接入设计方法
CN101175000A (zh) 一种自动检测ip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16236A (zh) Vrrp备份组负载分担方法及路由器
US665435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king a transaction across a multi-hop network
WO2011150707A1 (zh) 一种m2m业务中终端状态或事件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11510325B (zh) 报警信息推送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US200402643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keepalive transmissions
CN112039710A (zh) 服务故障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150095843A (ko) 네트워크 능력을 개방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관련 네트워크 요소
JP2022172168A (ja) トランスポートプロトコル上でのポイント・ツー・ポイント・データベース同期
CN113286347A (zh) 无线网络建构方法
JP2008017279A (ja)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の通信制御方式
JP2002064562A (ja) 通信コネクション確立方法
CN103428269B (zh)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的资源快速部署方法
EP2747496B1 (en) Access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3395740B (zh) 无线网络建构方法
TWI725853B (zh) 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
CN115174528A (zh) 一种设备地址管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308346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terminal device
KR100428764B1 (ko) 비동기 전송 모드에서의 장비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TWI710274B (zh) 無線網路建構方法
CN108307401A (zh) 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JP4035823B2 (ja) モバイルipエージェン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TaiWan, China

Address after: 1, 2, Floor 5, No. 120, Qiaohe Road, Zhonghe District, Xinbei City, Taiwan, China, China

Applicant after: Motian Wulian Creative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Dewei photo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aoyuan Ci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Motian Wulian Creativ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Dewei photo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