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1134B -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1134B
CN113271134B CN202010098023.6A CN202010098023A CN113271134B CN 113271134 B CN113271134 B CN 113271134B CN 202010098023 A CN202010098023 A CN 202010098023A CN 113271134 B CN113271134 B CN 113271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distance
zone
data packe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80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1134A (zh
Inventor
范慧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80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34B/zh
Priority to EP21756237.0A priority patent/EP4109780A4/en
Priority to US17/799,999 priority patent/US2023007960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76540 priority patent/WO20211646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1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1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0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geographic position 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该方法包括:UE1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所述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UE。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中继效率。

Description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引入了ProSe(Proximity-basedServices,邻近业务)直接通信。UE A和UE B(可以是多个UE)之间可以通过PC5接口进行直接通信。PC5接口即为UE之间的直接接口。其中,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SA(Service and System Aspects,系统和业务方面)WG2(Work Group,工作组)在研究Prose直接通信的系统架构时,引入了UE-to-UE Relay(中继)通信架构,该架构使得不能直接通过PC5链路通信的UE A和UE B可以通过其他UE(RelayUE)来中继业务数据以实现直接通信的目的。当UE A和UE B间的距离过大,或者中间有过多遮挡时,可能需要多个Relay UE为其中继数据,这种通信方式称为Multi-Hop UE-to-UERelay通信。
然而,现有的Multi-Hop UE-to-UE Relay中继通信中,可能存在中继次数多,中继设备多的问题,影响了UE中继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能够提高UE中继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UE的中继通信方法,包括:
UE1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
所述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UE。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UE的中继通信方法,包括:
UE2接收UE1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所述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所述UE2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中继信息,依据所述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UE1,所述UE1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
所述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UE。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UE2,所述UE2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UE1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所述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中继信息,依据所述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在发送的数据包中添加了中继信息,这使得其他UE在接收到该数据包以后,能够通过该中继信息确定自身是否满足中继条件,这样避免了中继次数多,中继设备多的问题,提高了中继的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中继通信的方法;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中继通信的方法;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中继通信的方法;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中继通信的方法;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在Multi-Hop UE-to-UE Relay架构中,如何选择具体的中继跳数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最常见的方案是由基站为UE预先配置中继所需的最大中继跳数。此时UE会在其MAC头和/或SCI中设置一个Relay Counter计数器,该Counter计数器初始值设置为基站配置/预配置的最大中继跳数,每经过中继一次,该Counter减一,直到0,其他UE不再对其数据包进行relay。但由于基站无法获知UE所需的准确的中继跳数,可能导致基站配置的最大中继跳数过大,造成资源浪费,或者配置的最大中继跳数过小,无法满足UE的通信距离要求。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UE20和UE21,其中基站与UE通过无线通信连接,该无线通信包括但不限于:LTE连接、新空口(英文:new radio,简称:NR)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连接的具体方式。上述基站可以为LTE基站,也可以为NR基站或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简称:AP)。上述UE20和UE21之间可以为中继通信,其中,UE20可以为中继UE,UE21也可以为中继UE。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UE的数量也可以增加,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中继场景来添加,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制上述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UE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指各种形式的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MS(英文:mobile station,中文: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英文:terminal equipment)、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SIP(英文: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中文:会话启动协议)电话、WLL(英文:wireless local loop,中文:无线本地环路)站、PDA(英文: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中文:个人数字处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英文: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中文: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参阅图2,图2提供了一种UE中继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在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内执行,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0:UE1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
具体地,UE1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可以通过广播或组播的方式发送,该广播或组播发送的途径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例如LTE网络或NR网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广播或组播发送的途径还可以通过短距离网络发送,例如蓝牙、wifi、射频等方式。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广播或组播的承载网络的具体表现形式。
具体地,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可以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该UE1的中继UE。
具体的,在中继场景中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区域标识(zone ID)、UE1前一跳的zone ID、距离参数X、Range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其中,Range为业务需求的最大通信距离或最小通信距离。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还可以包括:中继跳数信息,该中继跳数信息可以为Relay Counter,该数据包每被执行一次中继转发,该Relay Counter减1。上述RelayCounter的初始值可以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或AP来配置),可以通过控制信令,例如RRC信令来配置该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当然上述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还可以通过其他控制信令来配置,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控制信令的具体配置方式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可以携带在该数据包的媒体访问控制(英文: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头或辅链路控制信息(英文:sidelink controlinformation,简称:SCI)中。当然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可以携带在MAC头和SCI中。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该中继信息携带在数据包的其他位置,例如自定义一个区域来协调该中继信息。
步骤S201:其他UE依据该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成为UE1的中继UE。
具体地,其他UE依据自身的信息以及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满足该UE1的中继条件,如果其他UE中的任意一个UE满足该UE1的中继条件,则确定成为该UE1的中继UE。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UE1在发送的数据包中添加了中继信息,这使得其他UE在接收到该数据包以后,能够通过该中继信息确定自身是否满足UE1的中继条件,这样避免了中继次数多,中继设备多的问题,提高了UE1中继的效率。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中继通信方法,该方法在如图1所示的系统内执行,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300、UE2接收UE1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该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该UE1的中继。
具体地,在中继场景中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zoneID、UE1前一跳的zone ID、距离参数X、Range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其中,Range为业务需求的最大通信距离或最小通信距离。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还可以包括:中继跳数信息,该中继跳数信息可以为Relay Counter,该数据包每被执行一次中继转发,该Relay Counter减1。上述RelayCounter的初始值可以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或AP来配置),可以通过控制信令,例如RRC信令来配置该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当然上述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还可以通过其他控制信令来配置,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控制信令的具体配置方式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步骤S301、UE2解析该数据包获取该中继信息,依据该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成为UE1的中继。
具体地,在一种可选方案中,UE2依据所述源zone ID获取所述UE2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所述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UE2之间的距离Y;如果Z<Range且Y>X,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此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限制了Y>X避免了UE2离UE0(上一跳UE)较近的问题,避免了增加中继的跳数。
具体地,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依据所述源zone ID获取所述UE2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所述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UE2之间的距离Y;如果Z<Range且Y>X,并且Relay Counter≥0,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此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限制了Y>X避免了UE2的离UE0(上一跳UE)较近的问题,避免了增加中继的跳数,并且保证了中继总数小于中继的跳数。
可选的,上述方法在步骤S301之后还可以包括: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后,UE2转发该数据包。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UE2在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中继信息,使得UE2能够通过该中继信息确定自身是否满足UE1的中继条件,在满足UE1的中继条件之后,UE2成为UE1的中继UE,转发UE1的数据包,由于UE2进行UE1的数据包的转发时,进行了条件判断,减少了中继设备数量以及中继的次数,提高了中继的效率。
参阅图4A,图4A提供了一种UE中继通信方法,该方法在如图1所示的系统内执行,如图4A所示的中继通信方法可以为无leader的组播场景,上述组网场景示意图如图4B所示,该方法如图4A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0:发送UE向周围UE广播或组播数据包;发送UE在数据包的MAC头或SCI中携带源zone ID(发送UE所在的zone ID),上一跳UE的zone ID(上一跳UE所在的zone ID),距离参数X,Range等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
步骤S401:周围UE,例如发送UE周边的UE监听广播或组播的接收资源池,若收到数据包对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源zone ID(发送UE所在的zone ID),上一跳UE的zone ID(上一跳UE所在的zone ID),距离参数X,Range等参数。周围UE中的一个UE,例如UE2根据源zoneID,上一跳UE的zone ID(此时和源zone ID相同),判断UE1和源发送UE间的距离Z,以及和上一跳UE间的距离Y,如果满足Y>X且Z<Range,则UE1成为Relay UE,将收到的数据包转发。
步骤S402:周围UE重复步骤S401,如果周围UE检测到和上一跳UE间的距离Y<X,则不转发数据,如果周围UE检测到和源UE间的距离Z>Range,则同样不转发数据包。
在图4A所描述的方法中,UE2在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中继信息,使得UE2能够通过该中继信息确定自身是否满足UE1的中继条件,在满足UE1的中继条件之后,UE2成为UE1的中继UE,转发UE1的数据包,由于UE2进行UE1的数据包的转发时,进行了条件判断,减少了中继设备数量以及中继的次数,提高了中继的效率。
参阅图5,图5提供了一种UE中继通信方法,该方法在如图1所示的系统内执行,如图5所示的中继通信方法可以为leader的组播场景,上述组网场景示意图如图4B所示,该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0:基站向UE配置最大中继跳数。
步骤S501:发送UE向周围UE广播/组播数据;发送UE在其MAC头或SCI中携带RelayCounter,源zone ID(发送UE所在的zone ID),上一跳UE的zone ID(上一跳UE所在的zoneID),距离参数X,Range等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
步骤S502:周围UE(例如UE1)监听广播或组播的接收资源池,若收到数据包对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Relay Counter,源zone ID(发送UE所在的zone ID),上一跳UE的zone ID(上一跳UE所在的zone ID),距离参数X,Range等参数。UE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可能的配置判断是否成为Relay UE。
具体的,步骤S502的实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若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AC头和/或SCI中携带了RelayCounter,源zone ID,上一跳UE的zone ID,距离参数X,Range等参数,根据源zone ID,上一跳UE的zone ID(此时和源zone ID相同),判断出UE1和源发送UE间的距离Z,以及和上一跳UE间的距离Y,如果满足Y>X且Z<Range,则UE1成为Relay UE,将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出去。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若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AC头和/或SCI中携带了RelayCounter,上一跳UE的zone ID,距离参数X等参数,根据上一跳UE的zone ID(此时和源zoneID相同),判断出UE1和上一跳UE间的距离Y,如果满足Y>X且Relay Counter为等于0,则UE1成为Relay UE,将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出去。
步骤S503:周围UE重复步骤S502的步骤,以此类推,如果周围UE检测到和上一跳UE间的距离Y<X,或者,检测到和源UE间的距离Z>Range,或者,收到的Relay Counter等于0,则都不转发数据。
在图5所描述的方法中,周围UE在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中继信息,使得周围UE能够通过该中继信息确定自身是否满足UE1的中继条件,在满足UE1的中继条件之后,周围UE的一个UE(例如UE2)成为UE1的中继UE,转发UE1的数据包,由于UE2进行UE1的数据包的转发时,进行了条件判断,满足了转发的条件,并且满足基站配置的最大中继跳数,因此其减少了中继设备数量以及中继的次数,并且满足了基站对最大中继跳数的配置,提高了中继的效率。
参阅图6,图6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600,该UE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UE,例如数据包的发送UE(即UE1),该UE1具体可以包括:
通信单元601、用于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
具体地,通信单元601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可以通过广播或组播的方式发送,该广播或组播发送的途径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例如LTE网络或NR网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广播或组播发送的途径还可以通过短距离网络发送,例如蓝牙、wifi、射频等方式。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广播或组播的承载网络的具体表现形式。
具体地,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可以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该UE1的中继UE。
具体的,在中继场景中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zoneID、UE1前一跳的zone ID、距离参数X、Range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其中,Range为业务需求的最大通信距离或最小通信距离。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还可以包括:中继跳数信息,该中继跳数信息可以为Relay Counter,该数据包每被执行一次中继转发,该Relay Counter减1。上述RelayCounter的初始值可以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或AP来配置),可以通过控制信令,例如RRC信令来配置该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当然上述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还可以通过其他控制信令来配置,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控制信令的具体配置方式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可以携带在该数据包的MAC头或SCI中。当然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可以携带在MAC头和SCI中。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该中继信息携带在数据包的其他位置,例如自定义一个区域来协调该中继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2、图4A、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在图6所描述的UE中,UE1的通信单元在发送的数据包中添加了中继信息,这使得其他UE在接收到该数据包以后,能够通过该中继信息确定自身是否满足UE1的中继条件,这样避免了中继次数多,中继设备多的问题,提高了UE1中继的效率。
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UE700,该UE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UE,例如数据包的发送UE的周边UE(即UE2),该UE2具体可以包括::
通信单元701,用于接收UE1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该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该UE1的中继。
具体地,在中继场景中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zoneID、UE1前一跳的zone ID、距离参数X、Range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其中,Range为业务需求的最大通信距离或最小通信距离。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还可以包括:中继跳数信息,该中继跳数信息可以为Relay Counter,该数据包每被执行一次中继转发,该Relay Counter减1。上述RelayCounter的初始值可以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或AP来配置),可以通过控制信令,例如RRC信令来配置该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当然上述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还可以通过其他控制信令来配置,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控制信令的具体配置方式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解析单元702,用于解析该数据包获取该中继信息,依据该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成为UE1的中继。
具体地,在一种可选方案中,解析单元702依据所述源zone ID获取所述UE2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所述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UE2之间的距离Y;如果Z<Range且Y>X,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此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限制了Y>X避免了UE2的离UE0(上一跳UE)较近的问题,避免了增加中继的跳数。
具体地,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解析单元702依据所述源zone ID获取所述UE2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所述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UE2之间的距离Y;如果Z<Range且Y>X,并且Relay Counter≥0,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此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限制了Y>X避免了UE2的离UE0(上一跳UE)较近的问题,避免了增加中继的跳数,并且保证了中继总数小于中继的跳数。
可选的,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后,通信单元转发该数据包。
在图7所描述的UE中,UE2在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中继信息,使得UE2能够通过该中继信息确定自身是否满足UE1的中继条件,在满足UE1的中继条件之后,UE2成为UE1的中继UE,转发UE1的数据包,由于UE2进行UE1的数据包的转发时,进行了条件判断,减少了中继设备数量以及中继的次数,提高了中继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3、图4A、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80,该设备8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通信接口803,所述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通信接口803通过总线804相互连接。
存储器8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802用于相关计算机程序及数据。通信接口8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8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8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设备80中的处理器8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8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
具体地,通信单元601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可以通过广播或组播的方式发送,该广播或组播发送的途径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例如LTE网络或NR网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广播或组播发送的途径还可以通过短距离网络发送,例如蓝牙、wifi、射频等方式。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广播或组播的承载网络的具体表现形式。
具体地,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可以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该UE1的中继UE。
具体的,在中继场景中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zoneID、UE1前一跳的zone ID、距离参数X、Range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其中,Range为业务需求的最大通信距离或最小通信距离。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还可以包括:中继跳数信息,该中继跳数信息可以为Relay Counter,该数据包每被执行一次中继转发,该Relay Counter减1。上述RelayCounter的初始值可以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或AP来配置),可以通过控制信令,例如RRC信令来配置该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当然上述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还可以通过其他控制信令来配置,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控制信令的具体配置方式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可以携带在该数据包的MAC头或SCI中。当然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可以携带在MAC头和SCI中。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该中继信息携带在数据包的其他位置,例如自定义一个区域来协调该中继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2、图4A、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90,该设备9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通信接口903,所述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通信接口903通过总线904相互连接。
存储器9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902用于相关计算机程序及数据。通信接口9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9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设备90中的处理器9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UE1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该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该UE1的中继。
具体地,在中继场景中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zoneID、UE1前一跳的zone ID、距离参数X、Range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其中,Range为业务需求的最大通信距离或最小通信距离。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中继信息还可以包括:中继跳数信息,该中继跳数信息可以为Relay Counter,该数据包每被执行一次中继转发,该Relay Counter减1。上述RelayCounter的初始值可以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或AP来配置),可以通过控制信令,例如RRC信令来配置该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当然上述Relay Counter的初始值还可以通过其他控制信令来配置,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控制信令的具体配置方式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解析该数据包获取该中继信息,依据该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成为UE1的中继。
具体地,在一种可选方案中,依据所述源zone ID获取所述UE2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所述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UE2之间的距离Y;如果Z<Range且Y>X,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此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限制了Y>X避免了UE2的离UE0(上一跳UE)较近的问题,避免了增加中继的跳数。
具体地,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依据所述源zone ID获取所述UE2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所述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UE2之间的距离Y;如果Z<Range且Y>X,并且Relay Counter≥0,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此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限制了Y>X避免了UE2的离UE0(上一跳UE)较近的问题,避免了增加中继的跳数,并且保证了中继总数小于中继的跳数。
可选的,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后,通信单元转发该数据包。
在图9所描述的设备中,在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中继信息,使得UE2能够通过该中继信息确定自身是否满足UE1的中继条件,在满足UE1的中继条件之后,UE2成为UE1的中继UE,转发UE1的数据包,由于UE2进行UE1的数据包的转发时,进行了条件判断,减少了中继设备数量以及中继的次数,提高了中继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3、图4A、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图2、图3、图4A、图5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图2、图3、图4A、图5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图2、图3、图4A、图5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图2、图3、图4A或图5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用户设备UE的中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UE1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
所述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UE,具体包括:依据源区域标识zone ID获取其他UE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其他UE之间的距离Y;
如果Z<Range且Y>X,其他UE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所述中继信息包括:源区域标识zone ID和UE1前一跳的zone ID,所述UE1前一跳的zone ID用于指示中继UE确定前一跳UE的距离Y;所述源区域标识zone ID用于指示中继UE确定中继UE与源UE之间的距离Z;所述中继信息包括:
距离参数X和Range;
所述Range为业务要求的最大通信距离或最小通信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信息还包括:中继跳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1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具体包括:
所述UE1通过组播或广播发送所述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信息携带在所述数据包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头和/或辅链路控制信息SCI中。
5.一种用户设备UE的中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UE2接收UE1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所述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所述UE2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中继信息,依据所述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所述中继信息包括:源区域标识zone ID和UE1前一跳的zone ID,所述UE1前一跳的zone ID用于指示中继UE确定前一跳UE的距离Y;所述源区域标识zone ID用于指示中继UE确定中继UE与源UE之间的距离Z;所述中继信息包括:
距离参数X和Range;
所述Range为业务要求的最大通信距离或最小通信距离;
所述依据所述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具体包括:
依据所述源区域标识zone ID获取所述UE2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所述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UE2之间的距离Y;
如果Z<Range且Y>X,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信息还包括:中继跳数信息RelayCounter。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具体包括:
依据所述源区域标识zone ID获取所述UE2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所述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UE2之间的距离Y;
如果Z<Range且Y>X,并且Relay Counter≥0,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8.根据权利要求5-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后,所述UE1转发所述数据包。
9.一种用户设备UE1,其特征在于,所述UE1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向其他UE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
所述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UE,具体包括:依据源区域标识zone ID获取其他UE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其他UE之间的距离Y;
所述中继信息包括:源区域标识zone ID和UE1前一跳的zone ID,所述UE1前一跳的zone ID用于指示中继UE确定前一跳UE的距离Y;所述源区域标识zone ID用于指示中继UE确定中继UE与源UE之间的距离Z;所述中继信息包括:
距离参数X和Range
所述Range为业务要求的最大通信距离或最小通信距离。
10.一种用户设备UE2,其特征在于,所述UE2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UE1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中继信息;所述中继信息用于支持其他UE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所述中继信息包括:源区域标识zone ID和UE1前一跳的zone ID,所述UE1前一跳的zone ID用于指示中继UE确定前一跳UE的距离Y;所述源区域标识zone ID用于指示中继UE确定中继UE与源UE之间的距离Z;所述中继信息包括:
距离参数X和Range
所述Range为业务要求的最大通信距离或最小通信距离;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中继信息,依据所述中继信息确定是否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依据所述源区域标识zone ID获取所述UE2与源UE之间的距离Z,依据所述前一跳的zone ID获取前一跳UE与UE2之间的距离Y;
如果Z<Range且Y>X,UE2确定成为所述UE1的中继。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98023.6A 2020-02-17 2020-02-17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13271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8023.6A CN113271134B (zh) 2020-02-17 2020-02-17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EP21756237.0A EP4109780A4 (en) 2020-02-17 2021-02-10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UE AND RELATED PRODUCT
US17/799,999 US20230079604A1 (en) 2020-02-17 2021-02-10 Method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PCT/CN2021/076540 WO2021164687A1 (zh) 2020-02-17 2021-02-10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8023.6A CN113271134B (zh) 2020-02-17 2020-02-17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134A CN113271134A (zh) 2021-08-17
CN113271134B true CN113271134B (zh) 2023-07-25

Family

ID=7722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8023.6A Active CN113271134B (zh) 2020-02-17 2020-02-17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9604A1 (zh)
EP (1) EP4109780A4 (zh)
CN (1) CN113271134B (zh)
WO (1) WO20211646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5562A1 (en) * 2022-06-23 2023-12-28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e triggered on/off status control for network no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040149A0 (fi) * 2004-01-30 2004-01-30 Nokia Corp Reijitystiedon hankkiminen
CN101188816B (zh) * 2006-11-15 201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和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设备
JP5473528B2 (ja) * 2009-03-27 2014-04-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リレー局及び端末
KR102165451B1 (ko) * 2013-01-17 2020-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접 기반 서비스의 그룹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37098A1 (ko) * 2013-03-07 2014-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접 서비스 범위 조정 방법 및 필터링 방법
US10536213B2 (en) * 2013-07-08 2020-01-1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stablishment of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via relay user equipment
CN103781017A (zh) * 2014-01-28 2014-05-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5992298A (zh) * 2015-02-02 2016-10-0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的中继节点选择的方法
CN106162929B (zh) * 2015-04-07 2021-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用户终端与中继节点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162930B (zh) * 2015-04-07 2021-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6454993B (zh) * 2015-08-13 202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网络中中继节点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DE112017003646T5 (de) * 2016-07-21 2019-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ERKENNEN VON BENUTZERGERÄTEN (UEs) ÜBER SIDE-LINK IN VORRICHTUNG-ZU-VORRICHTUNG (D2D) -KOMMUNIKATION
WO2018119667A1 (zh) * 2016-12-27 2018-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10966259B2 (en) * 2017-01-26 2021-03-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IDS in a rela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10986525B2 (en) * 2018-07-12 2021-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ing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using network coding
BR112022023647A2 (pt) * 2020-05-20 2023-01-17 Idac Holdings Inc Método para obter qualidade de serviço de ponta a ponta, e, unidade de transmissão/recepção sem fio retransmissor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79604A1 (en) 2023-03-16
CN113271134A (zh) 2021-08-17
EP4109780A4 (en) 2023-09-06
EP4109780A1 (en) 2022-12-28
WO2021164687A1 (zh) 2021-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7282B2 (en) D2D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broadcast type message
CN114845391B (zh) 一种传输寻呼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EP3592103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US9521570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er equipment, network server, and system
EP3379864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link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5090057A1 (zh) 路由信息发送、接收的方法、装置及路由信息处理系统
CN108521851A (zh) 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106452A1 (en) Wireless station 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EP3236679B1 (en) Pre-configuration of devices support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s
CN111277390B (zh)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以及终端设备
EP3393099B1 (en)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08133450A1 (en) Method of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in broadband radio access system
CN104869527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37364A1 (zh)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EP341496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mode configuration in a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network
US8634327B2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channel in mesh network
US20230337299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10446274B (zh) 一种隧道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12554B (zh) 分配时域资源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3271134B (zh)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6250281A (zh) 用于路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4132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CN114286397B (zh) 传输链路的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US9628985B2 (en) Protocol version indication
CN113873547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