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2578A - 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2578A
CN113112578A CN202110532961.7A CN202110532961A CN113112578A CN 113112578 A CN113112578 A CN 113112578A CN 202110532961 A CN202110532961 A CN 202110532961A CN 113112578 A CN113112578 A CN 113112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cue
scene
virtual object
virtual
dimens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29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鱼敏
张传本
方立群
赵建
刘巧维
陈活良
刘伟
蒋宝贵
闫铁成
胡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AMMS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Priority to CN2021105329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2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2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2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3/00Animation
    • G06T13/203D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 G06T13/403D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of characters, e.g. humans, animals or virtual be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1Design or setup of recognition systems or techniques; Extraction of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F18/214Generating training patterns; Bootstrap methods, e.g. bagging or boos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其中一种模拟救援训练方法,包括:加载第一虚拟对象;加载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进行显示;其中,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有多个第二虚拟对象;在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加载第一虚拟对象,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显示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接收第一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对所述第二虚拟对象进行模拟救援操作,可实现模拟整个救援场景,并通过第一虚拟对象实现对第二虚拟对象的救援,参训人员可获得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方式获得对救援现场、施救过程的真实体验,获得救援经验,达到训练目的。

Description

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救援专业训练为各级救援部门和专业部队、分队人员为组织救援保障和掌握救援装备器材而进行的训练。传统训练方式必须在具备较完善的实验条件、训练场地和模拟武器器材,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才能完成。不仅增大了组织实施训练难度,客观上还造成了训练频率相对较低的现实。此外,在现代化、信息化条件下,高新救援装备造价高,运维费用昂贵,经常操作使用装备会造成设备磨损,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可见,传统的救援专业训练存在实战培训环境搭建成本高、危险性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拟救援训练方法,包括:
加载第一虚拟对象;
加载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进行显示;其中,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有多个第二虚拟对象;
在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加载第一虚拟对象,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显示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
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对所述第二虚拟对象进行模拟救援操作。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模拟救援操作的流程动作;
将所述模拟救援操作的流程动作与所述模拟救援操作对应的标准流程动作进行比对判定;
若所述模拟救援操作的流程动作与所述模拟救援操作对应的标准流程动作一致,则判定所述模拟救援操作合格;
否则,判定所述模拟救援操作不合格。
可选地,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包括多个,且被设定为多个类型,其中每个类型的第一虚拟对象对应不同的模拟救援任务,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在在外部设备控制下执行动作以完成相应的模拟救援任务。
可选地,在加载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展示各种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
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对所述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进行操作以进行防护模拟。
可选地,在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显示各种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之前,还包括:
获取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虚拟对象在执行模拟救援任务前需操作的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的名称信息;
将所述指示信息 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进行显示,并调出各种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进行展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被进行操作的所述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是否与所述指示信息中的所述名称信息相对应;
如相对应,则进一步判断进行防护模拟时的所述操作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若符合预设要求,则判定所述防护模拟合格;
否则,判定所述防护模拟不合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构建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模型、第一虚拟对象模型和第二虚拟对象模型;
将所述第一虚拟对象模型和所述第二虚拟对象模型加载至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模型中进行显示;
其中,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模型用于模拟救援场景结构及设施的三维虚拟场景;所述第一虚拟对象模型用于模拟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下执行救援任务的不同类型的多个第一虚拟对象;所述第二虚拟对象模型用于模拟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下不同状态的多个第二虚拟对象。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由外部虚拟现实设备产生,参训人员穿戴所述外部虚拟现实设备,并控制所述外部虚拟现实设备模拟动作进行产生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第一虚拟对象在执行救援任务中的所有不合格项,并生成训练报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通过加载第一虚拟对象,并加载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进行显示;其中,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有多个第二虚拟对象;并在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加载第一虚拟对象,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显示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对所述第二虚拟对象进行模拟救援操作,进而实现模拟整个救援场景,并通过第一虚拟对象实现对第二虚拟对象的救援,即参训人员可获得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方式获得对救援现场、施救过程的真实体验,获得救援经验,达到训练目的。最终,使全体参训人员可以全面评估训练效果,为进一步改进训练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模拟救援训练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以下参考附图的描述为便于综合理解有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内容所定义的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包括各种特定细节以便于理解,但这些仅被视为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在此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简要并清楚地描述本申请,本申请将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短语不限于字面含义,而是仅为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申请。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提供对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说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定义的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处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绑定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表达“第一”、“第二”、“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是用于修饰相应元件而不考虑顺序或者重要性,仅仅被用于区分一种元件与另一元件,而不限制相应元件。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拟救援训练方法,包括:
加载第一虚拟对象;加载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进行显示;其中,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有多个第二虚拟对象;在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加载第一虚拟对象,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显示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接收第一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对所述第二虚拟对象进行模拟救援操作。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模拟整个救援场景,并通过第一虚拟对象实现对第二虚拟对象的救援,即参训人员可获得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方式获得对救援现场、施救过程的真实体验,获得救援经验,达到训练目的。最终,使全体参训人员可以全面评估训练效果,为进一步改进训练提供依据。
如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记录所述模拟救援操作的流程动作;将所述模拟救援操作的流程动作与所述模拟救援操作对应的标准流程动作进行比对判定;若所述模拟救援操作的流程动作与所述模拟救援操作对应的标准流程动作一致,则判定所述模拟救援操作合格;否则,判定所述模拟救援操作不合格。
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包括多个,且被设定为多个类型,其中每个类型的第一虚拟对象对应不同的模拟救援任务,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在在外部设备控制下执行动作以完成相应的模拟救援任务。
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虚拟对象可以包括:技术训练分为指挥员、现场指挥员和技术实施人员三类角色(席位)。指挥员席位处于指挥中心,以电脑屏幕或大屏幕方式进行指挥。指挥指令通过网络传送到其它训练席位,作为其它席位的控制指令;现场指挥员是技术实施分队的指挥员,负责现场指挥。现场指挥员也穿戴VR设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指挥和交互。现场指挥员的指令,作为技术实施人员的控制指令;技术实施人员是操纵各种专业设备进行洗消、救治等操作的执行者。技术实施人员穿戴VR设备,通过VR头盔观察虚拟场景,利用遥控器手柄执行交互操作实现模拟救援操作,包括对第二虚拟对象(如现场待救援人员)的操作。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第一虚拟对象可以技术实施人员,包括侦检人员、分类人员、洗消人员、救治人员、后送人员等;参训者扮演救援人员(第一虚拟对象),在虚拟场景中漫游,根据救援流程实施救援;参训者利用遥控器手柄选择菜单、使用设备和工具,系统可提供动态可视化帮助信息;参训者扮演不同的救援角色,对应不同的菜单功能;多个救援角色之间根据训练流程和过程演进触发角色功能;系统将进程消息推送到特定的救援角色,引导参训者实施救援。以侦检人员为例,其训练内容包括:根据现场伤员的体征,确定人员伤情和受污染情况,系统以三维动画的方式,展示人员的体征状态,参训者利用遥控器手柄操作第一虚拟对象使用各侦检器材对人员进行检查,通过选择菜单确定人员的伤情和受污染情况,完成侦检训练。以洗消人员为例,其训练内容为根据不同的污染情况,控制第一虚拟对象选择对应的处理程序,对三维人体模型进行洗消;选择合适的药品,让虚拟人(第二虚拟对象)服用,展示服用动画;洗消过程系统有图形化的提示和反馈,引导实施者完成训练。再比如以救治人员为例,其训练内容为根据不同的伤情,选择对应的处理程序,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医疗器具,对三维人体模型(第二虚拟对象)进行止血、包扎等操作;救治过程系统有图形化的提示和反馈,引导实施者完成训练。采用VR方式实施现场救援,可采用菜单选择+遥控器手柄实施操作的方式来实施:菜单选择决定要实施的操作,遥控器手柄来实施操作的动作;系统根据实施人员的动作给予反馈,以文字或图形化的方式表现操作后的反馈状态。采用遥控器手柄可实现的主要操作动作包括:拾取物体、移动物体、操纵物体、翻动、转动物体、双手叠加下压做心肺复苏、做涂抹、清洁等动作做缠绕、捆绑等动作;对虚拟物体的操作,不便于交互的,可以采用位置匹配的方式,只要将虚拟物体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就会自动完成操作,以动画方式表现系统以三维图形方式的反馈主要包括:各种仪器的声光信号、物体颜色、状态的变化、各种操作的提示,如箭头、高亮等、各种烟雾、火光、水流等特效。
具体地,以“抗神经毒自动注射针”为例说明需求:需要有注射针的尺寸、结构数据,药液颜色等、需要有使用步骤,作用部位等、需要有作用效果(患者的体征变化,有效的状态以及危急状态)等、需要有应急处置措施(如心肺复苏、给氧)等。
可选地,在加载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展示各种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
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对所述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进行操作以进行防护模拟。
可选地,在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显示各种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之前,还包括:
获取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虚拟对象在执行模拟救援任务前需操作的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的名称信息;
将所述指示信息 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进行显示,并调出各种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进行展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被进行操作的所述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是否与所述指示信息中的所述名称信息相对应;
如相对应,则进一步判断进行防护模拟时的所述操作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若符合预设要求,则判定所述防护模拟合格;
否则,判定所述防护模拟不合格。
下面将举例进行说明:人员穿脱防护服顺序
穿防护服的顺序:
(a)穿防水鞋套;
(b)穿裤子,把裤子与鞋套扎在一起;
(c)穿外科手术服,系好并扎紧手术服开口;
(d)戴外科帽和防护面具;
(e)戴内层手套,用胶带把手套与手术服袖口粘在一起,手套应在袖口内;
(f)穿戴防溅装备,用液体去污时穿防水围裙;
(g)佩戴个人剂量计;
(h)戴外层手套。
脱防护服顺序是:
(a)检查身体是否有放射性污染;
(b)人员脱去防护服:除去罩衣和鞋套上的粘带——脱去外层手套——取下剂量计——除去内层手套的粘带——脱掉罩衣(避免抖动),罩衣面向里折叠好——先把裤子脱到膝盖下方,坐在位于控制线清洁侧的凳子上,再完全脱掉裤子——脱防溅装备——脱外科帽和面罩——脱鞋套——脱内层手套;
(c)再次检查身体放射性污染状况,如有污染,反复沐浴直到恢复正常;穿好干净衣服,离开应急区;
(d)把个人剂量计交相关人员。
(2)连体防毒衣穿脱方法
穿法:
(a)卸,准备防护服:将包卸于地下,弯腰取出防护服,右手拿帽部;
(b)展,右臂用力将防护服向前甩出,撑开防化服的颈口、胸襟,同时用脚踩下胶鞋跟;
(c)穿,下半身:右腿伸进裤内,(腿与地面成45度方向蹬出),同时双手上提,接着穿左腿穿好下半身;上半身:双腿分开站立,腰向前略弯,双手伸进袖子,弯腰、缩肩、肘向里合、双手向上伸出,拇指穿入环中,穿好上衣;系好腰带,弯腰系好脚带,将鞋至于防护服袋中,起身时将面具包右肩左斜与身上(注意包袋不要压住防护帽);
(d)戴:取出面具,迅速往头上一套,然后吹一口气(目的是把带进面具里的污染气体排出),戴上防毒衣头罩,扎好胸襟、系好颈扣带;戴上手套放下外袖。举手喊:报告,穿戴完毕!
脱法:
(a)卸:卸下装备;
(b)解:自下而上解开各系带;
(c)脱:拉开胸襟至肩下,脱手套时,两手缩进袖口内并抓住内袖,两手背于身后脱下手套和上衣;再将两手插进裤腰往外翻,脱下裤子;
(d)向防护服上风向走5米,摘防毒面具。
(3)分体式防毒衣(FFF02型)穿脱方法
穿防毒衣动作要领:
(a)卸,将防毒服袋卸在脚前;
(b)展,身体重心要充分降低,建议两腿呈“剪刀脚”;左手要捏住防毒衣袋的底部,将袋子固定住;右手取出防毒服后平行于地面方向用力,向前送,不可用力过大、不可向上用力、不可有向后带回的力,前送的力量以裤子能刚好完全展开为准。
(c)穿,两手只抓腰部位置,不可随意倒手,不要乱抓裤腿等其它位置;按个人习惯先蹬哪条腿均可,先蹬进的脚要沿先进的裤腿的内侧裤线进入,后蹬的脚要沿着后进的裤腿的外裤线进入,脚尖要向前向内绷直;穿上衣时胸襟布要整理好,不可随意窝在胸前,确保对拉锁处起到保险防护作用;下颌垫布要整理好,左手将垫布推至右侧脸颊处,右手在外侧将被推至脸颊处的垫布按住,左手待右手将垫布按住后方可抽出,再将粘带粘好;
(d)戴,穿上靴子、戴好手套。穿靴子时注意靴子不要离开地面。
脱防毒衣动作要领:
(a)卸,卸下身上所有装备;
(b)解,自上而下依次解开颈带、胸襟、腰带、脚带;
(c)脱,双手协力向后向下翻脱上衣(不得污染),退出双肩,两手缩回袖内,逐渐交替抓住外袖与手套,脱下防毒上衣和手套,双手从里向下推防毒裤,露出小腿后,先左后右后退一步脱鞋,脱下防毒衣。
(4)防护装具的整体穿脱顺序
整体穿的顺序:
(a)准备状态,面具为右肩左斜、防毒服为左肩右斜。
(b)当听到”防护”的口令后,闭眼闭口闭呼吸,戴面具,然后吹一口气,目的是把带进面具里的污染气体排出;卸下面具袋及防毒服袋置于地上。两个袋脱离身体的瞬间,两手在持续抓住、抓紧的基础上,用力向地面方向,主动、稍用力的将两袋拍向地面。
(c)穿防毒服,从防毒服袋中取出防毒服并展开,先穿裤子,再穿上衣,扣上帽子,拉上拉锁并整理好颈部。
(d)穿靴子。
(e)戴好防毒面具袋及防毒服袋,方向同准备状态。
(f)戴上手套。
整体脱的顺序:
(a)确定风向,迎风脱;
(b)将颈部粘扣拉开;
(c)将胸前拉锁全部拉开;
(d)解开腰部的腰带;
(e)拉开靴子的粘扣;
(f)将帽子拉下;
(g)身体稍向后倾,两手协同在两肋外或两后腰处向外、向后将上衣拉下,脱离身体,在两袖脱离身体前将防毒手套脱下;
(h)徒手触碰裤腰内侧,从内部向下用力,脱下裤子尽量至小腿处;
(i)徒手触碰裤腿内侧,两脚配合,先后分别互相踩另一支靴子的后跟部,两手配合动作,将裤子完全脱离身体;
(j)用右手拇指,从里向外,于头带垫处拉下面具。
(5)过滤式防毒面具(以FMJ05型防毒面具为例)的戴脱方法:
面具袋通常是右肩左斜,上沿与腰带取齐,行军时,可移至身体左后方。听到准备面具的口令后,迅速将面具移至左前方,打开面具袋盖,成准备状态。
戴面具动作要领:
(a)停,当听到”警报暠信号或”戴面具”口令时,立即停止呼吸,闭嘴闭眼。
(b)取,左手抓紧面具袋底部,固定住袋子;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面具罩体的上额偏右的部位,不可偏左,不可拉扯面具的头带;右手拉出面具的动作不要过大,胸部在拉出面具的同时应含胸,同时下巴应向下主动迎接面具,注意下巴适当向前,不可收下巴。
(c)托,在右手将面具完全拉出面具袋的瞬间,左手放开面具袋,两手顺势用两手的拇指卡(夹)住最下边的两个头带,同时两手拇指根部及手掌的大部分接触罩体的通话器两侧,两手的其余四指置于其余头带的根部位置。
(d)推,两手在完成托的全部动作的瞬间,及完成下巴与罩体下颌位置完全贴住的动作后,两手顺势向上、向后用力推头带至头顶;下巴在确定能贴住罩体的下颌处,且两手协同向上向后推头带的瞬间,下巴要有向回带的动作,即由向前探变为正常位置甚至可以比正常位置再向回收一些。
(e)拉,是指拉紧头带。
(f)吐,是指用手堵住通器,向外吐口气,并报告”好”。
(g)检,是指检查气密性。脱面具动作要领:两手拇指和食指将两侧最下面具带松至最大程度;左手脱下军帽;右手拇指插到头带组件中心部位下沿,向上向前脱下面具;戴上军帽;整理面具,将头带外翻至面罩前,放入面具袋内。
上述举例说明的动作流程为标准动作流程,参训人员在通过外部虚拟现实设备控制第一虚拟对象进行防护操作时,需要对标上述过程,如不符合,则记为不合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构建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模型、第一虚拟对象模型和第二虚拟对象模型;
将所述第一虚拟对象模型和所述第二虚拟对象模型加载至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模型中进行显示;
其中,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模型用于模拟救援场景结构及设施的三维虚拟场景;所述第一虚拟对象模型用于模拟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下执行救援任务的不同类型的多个第一虚拟对象;所述第二虚拟对象模型用于模拟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下不同状态的多个第二虚拟对象。
具体地,以某地铁站为背景建立三维场景模型和数学模型。包括:地铁结构三维模型、地铁主要设施三维模型、人员三维模型、核生化检测、救援、实施设备三维模型;以及大气扩散模型,污染物扩散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可视化引擎将三维模型展示在虚拟场景中,用户可通过VR头盔或大屏幕显示器进行观察和交互。
三维建模采用3DMax软件进行开发。3DMax是通用性很强的软件,通过3DMax构建的模型很多可视化开发平台都支持,可以方便导入到后面的可视化开发平台中去。3DMax具有操作方便、开发效率高、对硬件配置要求低的优势;具有强大的角色(Character)动画制作能力;具有可堆叠的建模步骤,使制作模型有非常大的弹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安装插件(plugins)提供3DMax所没有的功能以及增强原本的功能。因此,采用3DMax作为本项目三维建模的开发平台是非常适合的。
利用3DMax和骨骼动画构建了虚拟人物模型,包括第一虚拟对象和第二虚拟对象。骨骼动画是模型动画中的一种,当前有两种模型动画的方式:顶点动画和骨骼动画。在骨骼动画中,模型具有互相连接的“骨骼”组成的骨架结构,通过改变骨骼的朝向和位置来为模型生成动画。
顶点动画中,每帧动画其实就是模型特定姿态的一个“快照”。通过在帧之间插值的方法,引擎可以得到平滑的动画效果。
在骨骼动画中,模型具有互相连接的“骨骼”组成的骨架结构,通过改变骨骼的朝向和位置来为模型生成动画。
骨骼动画比顶点动画要求更高的处理器性能,但同时它也具有更多的优点,骨骼动画可以更容易、更快捷地创建。不同的骨骼动画可以被结合到一起——比如,模型可以转动头部、射击并且同时也在走路。一些引擎可以实时操纵单个骨骼,这样就可以和环境更加准确地进行交互——模型可以俯身并向某个方向观察或射击,或者从地上的某个地方捡起一个东西。
采用骨骼动画的主要优点在于:
骨骼动画是影响到顶点级别的动画,而且可以多根骨骼根据权重影响同一个顶点,不论是2D或者3D使用,都可以让动画做得更丰富。
做到了对象和动画分离,我们只需要记录了物体对于骨骼的蒙皮权重,就可以单独的去制作骨骼的动画,在保证蒙皮信息和骨骼信息一致的情况下,还可以多个物体之间共享动画。
相对于2D的逐帧动画大大的节省资源容量。
3D角色动画离不开骨骼动画。
骨骼动画的整个工作流程:
导出原始数据,包括顶点原始位置、骨骼原始位置、蒙皮权重和骨骼关键帧。
解析数据,为每一个顶点记录下相对于影响它的骨骼的相对坐标,和该骨骼对它的影响。然后把骨骼关键帧解析成每一帧的4*4矩阵,并按照时间储存起来。
骨骼动画开始播放,先获得该时间点的所有的骨骼的矩阵,用缓存器存起来已备接下来所有的点都能访问。然后每个顶点根据第2步解析的影响它的骨骼的编号获取相应骨骼的坐标,配合权重计算出该顶点真实的世界坐标。
把所有顶点按照第3步都计算完毕,然后渲染出来,整个角色的动画就出现了。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由外部虚拟现实设备产生,参训人员穿戴所述外部虚拟现实设备,并控制所述外部虚拟现实设备模拟动作进行产生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第一虚拟对象在执行救援任务中的所有不合格项,并生成训练报告。本申请通过加载第一虚拟对象,并加载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进行显示;其中,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有多个第二虚拟对象;并在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加载第一虚拟对象,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显示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对所述第二虚拟对象进行模拟救援操作,进而实现模拟整个救援场景,并通过第一虚拟对象实现对第二虚拟对象的救援,即参训人员可获得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方式获得对救援现场、施救过程的真实体验,获得救援经验,达到训练目的。最终,使全体参训人员可以全面评估训练效果,为进一步改进训练提供依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速度模型确定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模拟救援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载第一虚拟对象;
加载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进行显示;其中,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有多个第二虚拟对象;
在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中加载第一虚拟对象,并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显示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
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对所述第二虚拟对象进行模拟救援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模拟救援操作的流程动作;
将所述模拟救援操作的流程动作与所述模拟救援操作对应的标准流程动作进行比对判定;
若所述模拟救援操作的流程动作与所述模拟救援操作对应的标准流程动作一致,则判定所述模拟救援操作合格;
否则,判定所述模拟救援操作不合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包括多个,且被设定为多个类型,其中每个类型的第一虚拟对象对应不同的模拟救援任务,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在在外部设备控制下执行动作以完成相应的模拟救援任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载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展示各种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
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虚拟对象对所述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进行操作以进行防护模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显示各种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之前,还包括:
获取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虚拟对象在执行模拟救援任务前需操作的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的名称信息;
将所述指示信息 以第一虚拟对象的视角进行显示,并调出各种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进行展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被进行操作的所述三维模拟救援防护物品是否与所述指示信息中的所述名称信息相对应;
如相对应,则进一步判断进行防护模拟时的所述操作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若符合预设要求,则判定所述防护模拟合格;
否则,判定所述防护模拟不合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构建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模型、第一虚拟对象模型和第二虚拟对象模型;
将所述第一虚拟对象模型和所述第二虚拟对象模型加载至所述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模型中进行显示;
其中,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模型用于模拟救援场景结构及设施的三维虚拟场景;所述第一虚拟对象模型用于模拟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下执行救援任务的不同类型的多个第一虚拟对象;所述第二虚拟对象模型用于模拟救援现场三维虚拟场景下不同状态的多个第二虚拟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由外部虚拟现实设备产生,参训人员穿戴所述外部虚拟现实设备,并控制所述外部虚拟现实设备模拟动作进行产生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32961.7A 2021-05-17 2021-05-17 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3112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2961.7A CN113112578A (zh) 2021-05-17 2021-05-17 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2961.7A CN113112578A (zh) 2021-05-17 2021-05-17 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2578A true CN113112578A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23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2961.7A Pending CN113112578A (zh) 2021-05-17 2021-05-17 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25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435A (zh) * 2021-12-13 2022-03-15 新疆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设备的急救培训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435A (zh) * 2021-12-13 2022-03-15 新疆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设备的急救培训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48464A1 (en)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 for Providing Feedback to an Acute Care Provider
CN106999757B (zh) 用于训练用户的正确跑步的方法和系统
RU2176822C2 (ru) Тренажер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приемам помощи человеку при неотложных состояниях
US20120077163A1 (en) 3d monocular visual tracking therapy system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human upper limbs
US2010028041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valuating a movement of a patient
Liu et al. Augmented reality-based training system for hand rehabilitation
CN108837430A (zh) 一种多功能人体平衡评测训练系统
CN108434664A (zh) 一种跑步机智能安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US10610143B2 (en) Concussion rehabili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18027218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reathing and core muscle training
Furley et al. Hold your Head High.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versus neutral nonverbal expressions of dominance and submissiveness in baseball.
CN113112578A (zh) 模拟救援训练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Echeverria et al. KUMITR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to monitor karate fights that synchronize aerial images with physiological and inertial signals
CN115040114A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的远程康复系统及训练方法
Pantazopoulos et al. Video laryngoscopy improves intubation times with level C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novice physician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manikin study
CN106991847B (zh) 基于虚拟现实的防暴乱培训系统及方法
CN108969864A (zh) 基于vr技术的抑郁症康复治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Yuqing et al. V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martial arts
US11436806B1 (en) Dual perspective rendering in virtual reality
Lu et al. Serious game: confined space rescue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N113223363A (zh) 基于vr技术以真人自我注射视角的糖尿病专用注射笔游戏练习系统
CN116963807A (zh) 运动数据展示方法和系统
CN113628490B (zh) 一种二级防护用品穿脱虚拟仿真方法
KR20200091316A (ko) 가상 현실을 이용한 노인 낙상 예방 훈련 시스템 및 방법
Elrefaei et al. JCAVE: a 3D interactive game to assist home physiotherapy rehabili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