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7711A - 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7711A
CN113067711A CN202110275727.0A CN202110275727A CN113067711A CN 113067711 A CN113067711 A CN 113067711A CN 202110275727 A CN202110275727 A CN 202110275727A CN 113067711 A CN113067711 A CN 113067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erence
terminal
target
account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57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57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77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7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77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2Conducting the conference, e.g. admission, detection, selection or grouping of participants, correlating users to one or more conference sessions, prioritising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3Calendar-based scheduling for persons or groups
    • G06Q10/1095Meeting or appoint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37Time limited access, e.g. to a computer o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入会请求用于第一帐号请求加入目标会议,第一帐号为在第一终端上使用的帐号,目标会议是第二帐号创建的远程会议,第二帐号为在第二终端上使用的帐号;通过比较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在第一帐号通过身份验证且当前时间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加入目标会议,目标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不晚于目标会议的起始时间且目标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不早于目标会议的结束时间。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远程会议的与会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存在远程会议的需求,例如,很多企业需要在各地建立业务基点,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远程会议进行讨论和沟通,再如,受天气、环境、健康等因素的影响,从业者不能按时返回职场办公,为了便于在家办公的同事及时与本机构内的领导、同事多人通话、协作,执行特紧急研发、发布服务等任务,可以通过远程会议接入。
远程会议是指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即各个会场布置的会议专用终端),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可以为语音会议,也可以为视频会议。
现有技术中,远程会议系统存在如下缺陷:需要购买会议专用终端参与远程会议,否则无法参与会议,在参与会议的过程中,需要对会议专用终端进行配置(如配置网络、所在会议等),参与布置繁琐且成本较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远程会议的与会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入会请求用于第一帐号请求加入目标会议,第一帐号为在第一终端上使用的帐号,目标会议是第二帐号创建的远程会议,第二帐号为在第二终端上使用的帐号;通过比较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在第一帐号通过身份验证且当前时间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加入目标会议,其中,目标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不晚于目标会议的起始时间且目标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不早于目标会议的结束时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远程会议的参会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入会请求用于第一帐号请求加入目标会议,第一帐号为在第一终端上使用的帐号,目标会议是第二帐号创建的远程会议,第二帐号为在第二终端上使用的帐号;验证单元,用于通过比较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帐号通过身份验证且当前时间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加入目标会议,其中,目标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不晚于目标会议的起始时间且目标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不早于目标会议的结束时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已有的智能终端(如手机、电脑等)请求入会,在通过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加入目标会议,用户仅需通过已有终端应用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入会即可,而不用购买专门的参会终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远程会议的与会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降低入会成本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的硬件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方案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界面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界面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界面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界面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界面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界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界面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界面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的参会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的方法实施例。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主站服务器(简称主站)、运营后台服务器(简称运营后台)以及远程会议服务系统(即公有云)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之间可以自动进行衔接,所涉及的服务和关联关系如图1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可以由主站来执行,也可以由主站和运营后台一起来执行,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主站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第一帐号通过发送入会请求来请求加入目标会议,第一帐号为在第一终端上使用的帐号(表示需要入会的用户),目标会议是第二帐号创建的远程会议,第二帐号为在第二终端上使用的帐号(表示创建会议的用户)。
步骤S204,主站服务器通过比较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
步骤S206,在第一帐号通过身份验证且当前时间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情况下,主站服务器将第一终端加入目标会议,目标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不晚于目标会议的起始时间且目标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不早于目标会议的结束时间,即用户可以提前进入会议,考虑到部分会议存在超时的情况,用户在超过预计结束时间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入会。
通过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6,用户可以通过已有的智能终端(如手机、电脑等)请求入会,在通过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加入目标会议,用户仅需通过已有终端应用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入会即可,而不用购买专门的参会终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远程会议的与会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降低入会成本的技术效果。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语音、视频远程会议系统支持远程办公的核心是多人在线协作和远程语音会议,并且开启远程会议不需要高级摄像头和大电视设备,只需在电脑浏览器或手机直接拨号即可接入,方便快捷。该服务可以配合视频直播功能,与客户可以进一步进行互动、产品路演和远程会议,同时重点应用于“长尾客户”机构内部不具备远程办公条件的场景,通过我们的服务可以协助客户快速建立远程办公协同。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即时地创建会议,也可以提前创建会议,二者流程基本相同,下文结合具体步骤以后者为例进一步详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步骤1,用户创建远程会议。
步骤11,用户在第二终端通过远程会议的专用应用、网页端、小程序等打开会议申请页面,此时,第二终端向主站发送会议的创建请求。
步骤12,主站在接收到第二终端的创建请求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返回交互界面。
步骤13,用户通过第二终端在交互界面中配置会议名称、开始时间、预计时长、会议密码、会议参与者以及会议通知方式,会议通知方式包括邮件、短信以及即时通讯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步骤14,主站根据用户配置在会议系统中创建目标会议,并向第二终端返回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会议密码以及入会链接。
步骤2,创建者向其他用户发起会议邀请。
在用户发起会议邀请时,主站将第二终端的会议邀请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会议邀请信息包括入会链接、会议时间、会议标识以及会议密码,第一终端将会议邀请信息按照会议时间写入第一终端的日历;当日历中的入会链接被点击时,调用第一终端的小程序、会议应用以及网页中的之一并自动填充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以进入目标会议。
步骤3,与会者参与远程会议。
当与会者参与会议时,主站会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
在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时,包括以下几种与会形式:
1)通过小程序与会,主站接收第一终端的小程序发送的入会请求,第一终端的小程序用于将从第一终端的日历中读取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携带于入会请求中;
2)通过会议的专用应用与会,主站接收第一终端的会议应用发送的入会请求,第一终端的会议应用用于将从第一终端的日历中读取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携带于入会请求中;
3)通过网页应用与会,主站接收第一终端的网页发送的入会请求,第一终端的网页用于将从第一终端的日历中读取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携带于入会请求中;
4)电话入会,用户通过第一终端拨打相应电话(相当于发起入会请求),此时主站按照入会请求接通与第一终端之间的通话;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第一终端用于通过拨号界面输入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步骤3,通过比较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
步骤31,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
1)在第一终端采用的入会方式为小程序入会的情况下,从第一终端的小程序的入会请求中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2)在第一终端采用的入会方式为会议应用入会的情况下,从第一终端的会议应用的入会请求中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3)在第一终端采用的入会方式为网页入会的情况下,从第一终端的网页的入会请求中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4)在第一终端采用的入会方式为电话入会的情况下,接收通过第一终端的通过拨号界面输入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步骤4,在第一帐号通过身份验证且当前时间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加入目标会议。
步骤5,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文档分享和协作处理。
步骤51,主站向目标会议的参会终端共享会议文档,其中,会议文档为所有参会终端可编辑的文档,参会终端包括第一终端。
步骤52,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对会议文档中第一内容的编辑请求的情况下,将编辑后的第一内容同步至第三终端,第一内容为会议文档中当前仅被第一终端编辑的内容,第三终端为参会终端中除第一终端以外的终端。
步骤53,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对会议文档中第二内容的编辑请求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发送合并请求,并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反馈的同意合并消息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对第二内容的编辑结果进行合并,并将合并后的第二内容同步至所有参会终端,第二内容为会议文档中同时被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编辑的内容。
本方案的整个系统主要功能如图4所示,包括平台展示(具有即时会议、预约会议、加入会议、会议列表和客服帮助等功能)、公众号推广、运营后台(如运营后台的预约会议列表)。用户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用户在平台上填写预约会议信息,即可在平台上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语音、视频通话。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下文结合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详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步骤1,用户进入首页,如图4所示,首页功能如下:
1)首页顶部菜单增加"远程会议”栏,点击后下方显示“会议列表”、“预约会议”和“加入会议”。点击“会议列表”,跳转至会议列表标签页;点击“预约会议”,弹窗快速填写“预约会议”需求表单,保存后跳转至会议列表标签页;点击“加入会议”,弹窗加入会议页面,输入会议号,即可跳转至“会议”标签页。
2)右下角增加“会议助手功能”,点击直接进入到会议列表;鼠标漂浮上方是显示“正在进行”和“未来预约的会议清单”。
3)右下角增加“返回会议”的快捷按钮,当用户当前标签页不在“会议中”标签页时,可以点击切换回去。
步骤2,进入会议列表标签页后,如图5所示,会议列表主要有7个功能:
1)“会议列表查询”,显示当前用户创建的所有会议和加入过的会议,列表可显示50条,排序方式最新创建的在上面,可翻页,列表信息包括:会议流水号、会议开始时间、会议主题、会议密码、会议号(可复制)、详细参会信息(可复制)、会议状态、操作;“会议主题”、“会议开始时间”、“会议密码”是用户预约会议时填写的表单信息。
会议流水号:是系统自动生成的8位流水号,使用场景是用户与运营人员沟通时使用;“会议号ID”是运营人员或者运营系统帮助用户创建会议室后,在运营后台录入的信息,在没有填写前,这里显示为“待系统分配”,会议状态显示:正在预约中,请耐心等待。
“状态”是根据会议的开始时间和会议持续时长系统自动判断的,主要分为五个状态:用户填写预约会议信息保存后,状态显示:正在预约中,请耐心等待;完成会议创建后,填写返回信息,状态显示:预约成功,请按时参会;已预约成功的会议,当前时间大于会议开始时间,且小于会议持续时间,状态显示:会议正在进行中;当前时间大于会议开始时间+会议持续时间,状态显示:会议已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状态已结束的会议只要会议主持人没有在系统中结束会议,那么用户仍然可以进入、加入该会议,系统不做强控制。用户点击加入会议时,系统会校验该会议室是否可用;当用户点击“取消会议”按钮后,状态显示:会议已取消。
2)会议列表中的“进入会议”按钮,会议创建者可以通过点击“进入会议”,直接进入该会议室。
3)会议列表中的“取消会议”按钮。会议创建者可以在会议开始前取消会议。会议开始后,该按钮隐藏。
4)“预约会议”按钮,点击后在当前页面弹窗预约会议信息表单,填写会议主题、会议开始时间、预计时长、会议室密码和与会人邮箱(可多项)。单击“确认提交”后,保存用户会议预约信息,并发消息至后台运营。由运营进行会议室创建。
如图6所示,会议主题默认内容为:用户账号+“预约的会议”,会议开始时间(默认时间:满足大于15分钟,最近的整点时间。格式:年月日,时分(最小间隔5分钟),反显星期几,时间不能选择;预估时长(默认内容:1小时;下拉选项为: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8小时等;会议密码:可以不设置,如果设置有且仅有4位数字;明文显示和保存;与会人邮箱:支持输入多个邮箱,使用分号“;”隔开,若长度超出一行,可以自动换行,并自动扩大文本框。
5)“加入会议”按钮,点击后在当前页面弹窗加入会议表单,填写其他会议创建者的会议ID和密码后,即可跳转至该会议室,同时在用户的“会议列表”中增加一条该会议室的其他信息,会议状态为“会议进行中”。
输入会议ID和会议密码,以参加会,如图7所示。
6)“支持与帮助"按钮,点击后弹窗显示远程会议系统使用帮助和客服电话等。
7)“分享”按钮,点击后弹窗分享内容,点击复制后,复制到粘贴板,供用户转发,如图8所示。
会议室功能如图9所示,会议创建人(即会议主持人)进入或其他参会者加入到会议室后,在主站页面嵌套远程会议系统页面,浏览器下方的操作为会议系统的操作。当用户点击页签页上面的关闭标识“X”时,弹窗提示,以提示用户是否要离开会议室。同时,可以在用户不关闭该页签页时,打开其他页签浏览主站资讯信息和进行交易。
步骤3,运营后台的视频语音会议管理。
1)如图10所示,可在运营后台增加“视频语音会议管理”菜单,打开显示会议预约列表,列表可显示50条,排序方式最新创建的在上面,可翻页。列表操作有三个,分别是标记状态、分享和维护。
2)“标记状态”,当运营人员或者运营系统完成会议信息维护后,将状态标记为“已经预约”,系统默认“尚未维护”。
3)“分享”,当运营人员接到用户的求助电话时,可以点击分享按钮获得该会议的登录信息,便于直接发送给用户。
4)“维护”,当运营接收到一条新的会议预约信息后,在会议系统中创建新的会议室,搜集会议ID、接入电话和浏览器链接,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维护会议页面进行补录。
如图11所示,填写的三个信息均为必输项,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保存更新,补充用户预约会议“会议ID”列,并将状态自动置为:“已经预约”。会议ID输入后,要与系统中已存在会议ID判断是否重复,但不做强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的远程会议的参会装置。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远程会议的参会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12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其中,所述入会请求用于第一帐号请求加入目标会议,所述第一帐号为在所述第一终端上使用的帐号,所述目标会议是第二帐号创建的远程会议,所述第二帐号为在第二终端上使用的帐号;
验证单元1203,用于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所述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
处理单元1205,用于在所述第一帐号通过身份验证且当前时间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终端加入所述目标会议,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不晚于所述目标会议的起始时间且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不早于所述目标会议的结束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接收单元1201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该实施例中的验证单元1203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该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1205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6。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
通过上述模块,用户可以通过已有的智能终端(如手机、电脑等)请求入会,在通过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加入目标会议,用户仅需通过已有终端应用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入会即可,而不用购买专门的参会终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远程会议的与会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降低入会成本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验证单元在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所述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之前,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采用的入会方式为小程序入会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终端的小程序的所述入会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在所述第一终端采用的入会方式为会议应用入会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终端的会议应用的所述入会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在所述第一终端采用的入会方式为网页入会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终端的网页的所述入会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可选地,接收单元在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小程序发送的所述入会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小程序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终端的日历中读取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携带于所述入会请求中;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会议应用发送的所述入会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会议应用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终端的日历中读取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携带于所述入会请求中;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网页发送的所述入会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网页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终端的日历中读取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携带于所述入会请求中。
可选地,本申请的装置还可包括:邀请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之前,将所述第二终端的会议邀请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所述会议邀请信息包括入会链接、会议时间、会议标识以及会议密码,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将所述会议邀请信息按照会议时间写入所述第一终端的日历;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当日历中的所述入会链接被点击时,调用所述第一终端的小程序、会议应用以及网页中的之一并自动填充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以进入所述目标会议。
可选地,验证单元在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所述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之前,还用于:按照所述入会请求接通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通话;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用于通过拨号界面输入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可选地,本申请的装置还可包括:创建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之前,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的创建请求,其中,所述创建请求用于请求创建所述目标会议;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交互界面,其中,所述交互界面用于所述第二终端配置会议名称、开始时间、预计时长、会议密码、会议参与者以及会议通知方式,其中,所述会议通知方式包括邮件、短信以及即时通讯信息中的至少之一;在会议系统中创建所述目标会议,并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会议密码以及入会链接。
可选地,本申请的装置还可包括:共享单元,用于在将所述第一终端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之后,向所述目标会议的参会终端共享会议文档,其中,所述会议文档为所有所述参会终端可编辑的文档,所述参会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会议文档中第一内容的编辑请求的情况下,将编辑后的第一内容同步至第三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内容为所述会议文档中当前仅被所述第一终端编辑的内容,所述第三终端为所述参会终端中除所述第一终端以外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会议文档中第二内容的编辑请求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发送合并请求,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四终端反馈的同意合并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四终端对所述第二内容的编辑结果进行合并,并将合并后的第二内容同步至所有所述参会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内容为所述会议文档中同时被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四终端编辑的内容。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其中,硬件环境包括网络环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的服务器或终端。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3、以及传输装置1305,如图13所示,该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1307。
其中,存储器130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3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303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存储器1303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303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3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上述的传输装置1305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还可以用于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305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网线与其他网络设备与路由器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305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其中,具体地,存储器13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
处理器1301可以通过传输装置1305调用存储器1303存储的应用程序,以执行下述步骤:
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其中,入会请求用于第一帐号请求加入目标会议,第一帐号为在第一终端上使用的帐号,目标会议是第二帐号创建的远程会议,第二帐号为在第二终端上使用的帐号;
通过比较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
在第一帐号通过身份验证且当前时间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加入目标会议,其中,目标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不晚于目标会议的起始时间且目标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不早于目标会议的结束时间。
处理器1301还用于执行下述步骤:
向目标会议的参会终端共享会议文档,其中,会议文档为所有参会终端可编辑的文档,参会终端包括第一终端;
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对会议文档中第一内容的编辑请求的情况下,将编辑后的第一内容同步至第三终端,其中,第一内容为会议文档中当前仅被第一终端编辑的内容,第三终端为参会终端中除第一终端以外的终端;
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对会议文档中第二内容的编辑请求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发送合并请求,并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反馈的同意合并消息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对第二内容的编辑结果进行合并,并将合并后的第二内容同步至所有参会终端,其中,第二内容为会议文档中同时被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编辑的内容。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图13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终端还可包括比图13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显示装置等),或者具有与图13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用于执行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网络中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上。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其中,入会请求用于第一帐号请求加入目标会议,第一帐号为在第一终端上使用的帐号,目标会议是第二帐号创建的远程会议,第二帐号为在第二终端上使用的帐号;
通过比较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
在第一帐号通过身份验证且当前时间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加入目标会议,其中,目标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不晚于目标会议的起始时间且目标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不早于目标会议的结束时间。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向目标会议的参会终端共享会议文档,其中,会议文档为所有参会终端可编辑的文档,参会终端包括第一终端;
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对会议文档中第一内容的编辑请求的情况下,将编辑后的第一内容同步至第三终端,其中,第一内容为会议文档中当前仅被第一终端编辑的内容,第三终端为参会终端中除第一终端以外的终端;
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对会议文档中第二内容的编辑请求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发送合并请求,并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反馈的同意合并消息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对第二内容的编辑结果进行合并,并将合并后的第二内容同步至所有参会终端,其中,第二内容为会议文档中同时被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编辑的内容。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其中,所述入会请求用于第一帐号请求加入目标会议,所述第一帐号为在所述第一终端上使用的帐号,所述目标会议是第二帐号创建的远程会议,所述第二帐号为在第二终端上使用的帐号;
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所述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
在所述第一帐号通过身份验证且当前时间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终端加入所述目标会议,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不晚于所述目标会议的起始时间且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不早于所述目标会议的结束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所述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采用的入会方式为小程序入会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终端的小程序的所述入会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在所述第一终端采用的入会方式为会议应用入会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终端的会议应用的所述入会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在所述第一终端采用的入会方式为网页入会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终端的网页的所述入会请求中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小程序发送的所述入会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小程序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终端的日历中读取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携带于所述入会请求中;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会议应用发送的所述入会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会议应用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终端的日历中读取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携带于所述入会请求中;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网页发送的所述入会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网页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终端的日历中读取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携带于所述入会请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终端的会议邀请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所述会议邀请信息包括入会链接、会议时间、会议标识以及会议密码,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将所述会议邀请信息按照会议时间写入所述第一终端的日历;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当日历中的所述入会链接被点击时,调用所述第一终端的小程序、会议应用以及网页中的之一并自动填充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以进入所述目标会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所述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入会请求接通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通话;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用于通过拨号界面输入会议标识和会议密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的创建请求,其中,所述创建请求用于请求创建所述目标会议;
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交互界面,其中,所述交互界面用于所述第二终端配置会议名称、开始时间、预计时长、会议密码、会议参与者以及会议通知方式,其中,所述会议通知方式包括邮件、短信以及即时通讯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在会议系统中创建所述目标会议,并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会议密码以及入会链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终端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会议的参会终端共享会议文档,其中,所述会议文档为所有所述参会终端可编辑的文档,所述参会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会议文档中第一内容的编辑请求的情况下,将编辑后的第一内容同步至第三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内容为所述会议文档中当前仅被所述第一终端编辑的内容,所述第三终端为所述参会终端中除所述第一终端以外的终端;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会议文档中第二内容的编辑请求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和第四终端发送合并请求,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四终端反馈的同意合并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四终端对所述第二内容的编辑结果进行合并,并将合并后的第二内容同步至所有所述参会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内容为所述会议文档中同时被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四终端编辑的内容。
8.一种远程会议的参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的入会请求,其中,所述入会请求用于第一帐号请求加入目标会议,所述第一帐号为在所述第一终端上使用的帐号,所述目标会议是第二帐号创建的远程会议,所述第二帐号为在第二终端上使用的帐号;
验证单元,用于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标识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议密码和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密码,对所述第一帐号进行身份验证;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帐号通过身份验证且当前时间位于目标时间段内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终端加入所述目标会议,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不晚于所述目标会议的起始时间且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结束时间不早于所述目标会议的结束时间。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2110275727.0A 2021-03-15 2021-03-15 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30677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5727.0A CN113067711A (zh) 2021-03-15 2021-03-15 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5727.0A CN113067711A (zh) 2021-03-15 2021-03-15 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7711A true CN113067711A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60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5727.0A Pending CN113067711A (zh) 2021-03-15 2021-03-15 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771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3954A (zh) * 2021-11-11 2022-02-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崇左供电局 一种通信运检作业远程协作的交互系统
CN114598562A (zh) * 2022-03-17 2022-06-07 北京华伟恒远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资产证券化保密会议管理方法、装置、会议平台及介质
CN114615098A (zh) * 2022-03-17 2022-06-10 北京华伟恒远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会议过程回溯功能的方法、装置、会议平台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4883A (zh) * 2013-05-20 2016-01-20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响应于声音加入电子会议
CN105357223A (zh) * 2015-12-07 2016-02-24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信协议的三维协同会议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933673A (zh) * 2017-05-25 2018-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实现方法、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4883A (zh) * 2013-05-20 2016-01-20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响应于声音加入电子会议
CN105357223A (zh) * 2015-12-07 2016-02-24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信协议的三维协同会议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933673A (zh) * 2017-05-25 2018-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实现方法、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3954A (zh) * 2021-11-11 2022-02-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崇左供电局 一种通信运检作业远程协作的交互系统
CN114598562A (zh) * 2022-03-17 2022-06-07 北京华伟恒远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资产证券化保密会议管理方法、装置、会议平台及介质
CN114615098A (zh) * 2022-03-17 2022-06-10 北京华伟恒远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会议过程回溯功能的方法、装置、会议平台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3303B2 (en) Production scripting in an online event
US20050080845A1 (en) On-demand provisioning of a set of services to interconnect a group of participants
CN101536511B (zh) 单一动作启动视频会议的系统和方法
CN113067711A (zh) 远程会议的参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8933673B (zh) 一种视频会议实现方法、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772009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arrange call back
US919747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manage a queue of people requesting real time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US933840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equivalence classes to identify and manage participants and resources in a conference room
US20170288942A1 (en) Portal for Provisioning Autonomous Software Agents
US2007015997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to Provide Multimedia Connections
WO2013043207A1 (en) Event management/production for an online event
US20170288943A1 (en) Supplying Context Data to a Servicing Entity
US20130036162A1 (en) Automate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KR101518992B1 (ko) 모바일 커뮤니티 서비스를 위한 시스템, 방법 및 장치
US7860995B1 (en) Conditional audio content delivery method and system
US20170289069A1 (en) Selecting an Autonomous Software Agent
US9026929B2 (en) Event management/production of an online event using event analytics
WO2017172654A1 (en) Making a dialogue available to an autonomous software agent
US20130227434A1 (en) Audio/Text Question Submission and Control in a Produced Online Event
CN102422655B (zh) 多模会话保持和恢复的方法和系统
CN109729300A (zh) 统一通信系统及方法和程序指令
US20140047025A1 (en) Event Management/Production for an Online Event
CN112787908A (zh) 一种会话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82188A1 (en) Smart trigger initiated or extended collaboration platform
TW200302990A (en) Method, device and program of providing education services for free talk ser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221, 2 / F,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1, 2 / F,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