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7192B - 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7192B
CN112887192B CN202110036345.2A CN202110036345A CN112887192B CN 112887192 B CN112887192 B CN 112887192B CN 202110036345 A CN202110036345 A CN 202110036345A CN 112887192 B CN112887192 B CN 112887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ro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ssag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63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7192A (zh
Inventor
向万里
黄发
占龙云
李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363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71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7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7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跨网通信方法包括: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接收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将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其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不同网络的终端。由此,本申请实现两个不同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并且由于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提高跨网通信消息的连贯性,进而提高通信消息的可阅读性。

Description

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国防、政务、司法等重要领域中,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往往不在公网上进行信息通信,而采用内网进行内部信息通信,实现内部的沟通交流。各单位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内网,且各单位之间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会建设一些网闸/光闸等网络安全设备,但是在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各单位进行即时沟通以提高沟通效率。因此,如何实现跨网场景下的通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跨网通信场景中,提高通信消息的可阅读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跨网通信方法,包括: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接收所述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其中,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所述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为不同所述网络的终端。
其中,所述两个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的会话建立请求,创建所述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并注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基于所述会话标识,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与所述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其中,所述主通信会话和所述镜像通信会话组成所述跨网通信会话。
其中,所述跨网通信平台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网络的两个服务器,所述创建所述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并注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创建所述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注册并发送所述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至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所述基于所述会话标识,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与所述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基于所述会话标识,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与所述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
其中,所述发送所述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至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将所述主通信会话的会话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其中,所述会话信息包括所述会话标识;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在建立所述镜像通信会话之后,将所述镜像通信会话的会话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所述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检测到第一网络的终端加入所述主通信会话,将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加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检测到第二网络的终端加入所述镜像通信会话,将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加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网络下的服务器为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网络下的服务器为第二服务器;所述接收所述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所述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所述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二终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所述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所述第二服务器,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器按照所述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或者接收到所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在所述跨网通信消息中添加消息序号;将添加所述消息序号后的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包括:所述第二服务器检测目前接收到的所有所述跨网通信消息是否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若是,则将所述接收到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若否,则确定存在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并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预设消息请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服务器响应所述预设消息请求而优先发送的所述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后,将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的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两个服务器之间的信息发送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两个服务器之间的待发送信息封装成文件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将所述加密文件发送至所在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以使所述所在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通过网络安全设备将所述加密文件摆渡至另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并由所述另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将所述加密文件解析并发送至所述另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其中,所述跨网通信平台包括所述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网络的两台所述文件摆渡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跨网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用于跨网通信平台建立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为两个网络的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跨网通信平台发送的第一终端的跨网通信消息,其中,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所述跨网通信消息。
其中,所述跨网通信会话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会话和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会话,所述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第一窗口中显示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窗口用于显示所述第一通信会话中的通信消息;所述方法还包括:按照网内通信消息的消息发送时间或消息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第二窗口中显示所述网内通信消息,其中,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所述第二通信会话中的通信消息,所述网内通信消息是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消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检测到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整合显示图标的触发指令,隐藏另一窗口并扩大所述其中一个窗口,并将所述另一窗口中的通信消息整合至所述其中一个窗口中;检测到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空白部分的触发指令,隐藏所述其中一个窗口的所述空白部分以及另一窗口中与所述空白部分对应位置上的所述通信消息,并在所述另一窗口的所述对应位置上显示预设图形;检测到对所述预设图形的触发指令,显示隐藏的部分或全部所述通信消息;检测到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本网图标的触发指令,隐藏所述其中一个窗口的空白部分,并隐藏另一窗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跨网通信方法,或者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跨网通信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跨网通信平台,该跨网通信平台包括至少一个电子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跨网通信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跨网通信方法,或者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跨网通信方法。
通过上述方式,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后,接收所述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并将该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所述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其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不同网络的终端。由此,本申请实现两个不同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并且由于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所述跨网通信消息,提高跨网通信消息的连贯性,进而提高通信消息的可阅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跨网通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跨网通信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跨网通信方法另一实施例步骤S21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跨网通信系统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跨网通信方法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第二终端显示界面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7是第二终端显示界面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8是第二终端显示界面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9是第二终端显示界面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跨网通信平台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跨网通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
若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各组织不在同一网络上进行信息通信,而是各自采用内部网络进行内部的信息通信,但是在实际信息通信过程中,各组织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跨网即时沟通以提高办事效率,因此,在保证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情况下,需要进行跨网即时通信。例如,两个网络之间通过光闸物理隔离,并且仅开通文件摆渡协议,禁止其他协议方式的通信,因此,若要实现两个网络之间的终端的信息通信,则需要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
两个网络可以是被网络安全设备物理隔离等原因导致无法直接进行通信的不同网络,具体可以是内网或外网。同一网络下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终端。同一网络下的终端之间可以进行无障碍通信,而不同的两个网络之间由于网闸、光闸等网络安全设备的阻隔,因此无法直接进行通信。跨网通信平台是能够建立、管理跨网通信会话,传输不同网络下的通信消息,便于不同网络下的终端之间能够进行跨网即时通信的服务平台,而跨网通信会话能够供不同网络下的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因此,为了实现跨网即时通信,跨网通信平台需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
其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或平板电脑)等通信终端,以及佩戴于肢体或者嵌入于衣物、首饰、配件中的具有通信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步骤S12:接收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其中,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
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之后,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即可进行跨网通信,例如,接收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可以理解的,第一终端可以是两个网络的任意一个网络下的终端,例如,两个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第一终端可以是第一网络下的终端,也可以是第二网络下的终端。若两个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响应于第一网络的终端的会话建立请求,跨网通信平台建立跨网通信会话,从而第一终端可以是发起会话建立请求的终端,也可以其他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下的终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不同网络的终端,因此第一终端的跨网通信消息在第一终端所在网络的发送时间与第二终端所在网络下的接收时间存在较大延迟,若第二终端按照跨网通信消息的接收时间进行消息显示,常常出现跨网通信消息与上下文不对应的情况,例如,跨网通信消息是对第二终端的第一句话的反馈,理应显示于第一句话的下文,却因为消息延迟出现在第二终端的第三句话的下文,因此,跨网通信消息可以包括消息发送时间,以便第二终端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
步骤S13:将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
本实施例中,跨网通信方法应用于的跨网通信系统包括跨网通信平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不同网络的终端,因此,为了将一个网络下第一终端与另一个网络下的第二终端能够实现信息交互,跨网通信平台接收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后,将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二终端,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跨网通信消息的实时性,使得跨网通信消息能够与第二终端的会话消息上下文融合,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从而第二终端可以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在跨网通信场景中,基于消息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由于时延的存在导致消息的上下文已经变化较大,对整体会话逻辑的可理解性带来困难,而本实施例中基于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避免先发送的跨网通信消息后达到,也避免针对前文的跨网通信消息显示于后文,而无法与上下文对应的问题,使得跨网通信消息及其他消息的上下文更加对应,提高跨网通信消息的时效性,方便理解整体会话逻辑,提高可阅读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所在网络下的服务器为第一服务器,第二终端所在网络下的服务器为第二服务器,从而在接收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时,为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进而在将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二终端时,第一服务器将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第二服务器,由第二服务器将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因此,不同网络下分别拥有各自的服务器,且服务器实现跨网通信消息的接收和转发。
通过上述方式,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后,接收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并将该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其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不同网络的终端。由此,本申请实现两个不同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并且由于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提高跨网通信消息的连贯性,进而提高通信消息的可阅读性。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跨网通信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
本实施例中,两个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且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由于网闸、光闸等网络安全设备的阻隔,仅开通文件摆渡协议,禁止其他协议方式的通信,因此,若要实现两个网络之间的终端的信息通信,则需要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性,两个网络下的终端各自创建会话,分别受控于终端所在网络,同时,为了实现跨网通信,不同网络下各自所创建的会话可以基于同一会话标识。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跨网通信方法另一实施例步骤S21的细化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步骤S21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实施:
步骤S211:响应于第一网络的终端的会话建立请求,创建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并注册用于识别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
本实施例中,两个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也即是第一网络是两个网络中的其中一个网络,第二网络是两个网络中的另一个网络。响应于第一网络的终端的会话建立请求,跨网通信平台创建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因此,主通信会话用于第一网络下的各终端之间的通信。跨网通信平台不仅创建主通信会话,而且注册与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对应的会话标识。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能够唯一确定第一网络,用于识别第一网络。
跨网通信平台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网络的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其中,第一服务器为第一终端所在网络下的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为第二终端所在网络下的服务器。跨网通信平台响应于第一网络的终端的会话建立请求,创建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并注册用于识别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可以是跨网通信平台的第一服务器创建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注册并发送用于识别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至第二服务器。
步骤S212:基于会话标识,在第二网络建立与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
由于会话标识能够用于识别第一网络,因此跨网通信平台基于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在第二网络建立与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使得主通信会话和镜像通信会话组成跨网通信会话。主通信会话用于第一网络下的终端进行通信,镜像通信会话用于第二网络下的终端进行通信。由于镜像通信会话是基于主通信会话的会话标识建立的,因此两者一一对应,便于实现跨网通信。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在建立镜像通信会话之后,可以将镜像通信会话的会话信息发送至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
主通信会话和镜像通信会话基于会话标识建立关联,共同组成跨网通信会话。在一实施例中,在跨网通信平台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网络的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的情况下,跨网通信平台基于会话标识,在第二网络建立与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也即是跨网通信平台的第二服务器基于会话标识,在第二网络建立与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
跨网通信平台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网络的两个服务器,从而在创建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并注册用于识别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时,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创建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注册并发送用于识别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至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并且在基于会话标识,在第二网络建立与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时,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基于会话标识,在第二网络建立与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因此,通过各自网络下的服务器分别建立本网络下的通信会话。
上述会话标识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的名称、第一服务器的名称、时间戳、随机数的至少一种,使得会标标识能够指向于第一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在发送用于识别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至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时,可以是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将主通信会话的会话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会话信息包括会话标识,从而能够使得跨网通信平台能够建立与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并且会话信息还可以包括能够反映主通信会话的其他内容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网络下的终端、第一网络的通信通道、主通信会话的网络地址等,以便更加方便地建立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以理解的,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后,两个网络下的终端可以加入已建立的跨网通信会话。例如,若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检测到第一网络的终端加入主通信会话,则将第一网络的终端加入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以便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及第二网络下的终端获知第一网络下的终端,进而进行通信;若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检测到第二网络的终端加入镜像通信会话,将第二网络的终端加入信息发送至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以便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及第一网络下的终端获知第二网络下的终端,进而进行通信。终端加入信息用于表示加入跨网通信会话的终端的信息,使得主通信会话和镜像通信会话之间同步终端信息,使得终端之间实现跨网即时通信。
步骤S22:跨网通信平台的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
第一服务器创建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第二服务器在第二网络建立与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后,第一服务器可以接收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以便将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传输至第二终端。可以理解的,第二服务器也可以接收第二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以便将第二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传输至第一终端。
步骤S23:第一服务器按照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或者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在跨网通信消息中添加消息序号,将添加消息序号后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由于同一网络下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和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而跨网络进行消息传输时,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和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往往具有一定时间差,并且可能存在第二服务器未接收到部分跨网通信消息的情况,导致跨网通信消息的缺失,因此为了提高跨网通信消息的连续性,避免跨网通信消息的缺失,可以在跨网通信消息中添加消息序号,以便第二服务器通过消息序号检测跨网通信消息的连续性,重新获取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具体地,第一服务器按照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或者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从而在跨网通信消息中添加消息序号,将添加消息序号后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为了更加快速的将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第二服务器,可以在接收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后,直接将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第二服务器。
步骤S24:第二服务器检测目前接收到的所有跨网通信消息是否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
由于同一网络下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和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因此第一服务器按照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或者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在跨网通信消息中添加的消息序号,不仅能够反映跨通信消息的先后,而且消息序号是连续累积产生的,则第二服务器所接收的添加消息序号后的跨网通信消息应该是连续的。第二服务器检测目前接收到的所有跨网通信消息是否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25,表明跨网络的跨网通信消息传输正常;若否,则执行步骤S26,表明存在跨网通信消息的缺失。
单纯依靠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无法确定跨网通信消息是否存在遗漏,会误认为遗漏的跨网通信消息根本不存在,因此,通过在跨网通信消息添加消息序号并检测消息序号的连续性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跨网通信消息的缺失,尤其在终端在短时间内发送较多跨网通信消息、服务器批量转发跨网通信消息的情况下应用效果更佳。
步骤S25:第二服务器将接收到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第二服务器检测目前接收到的所有跨网通信消息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表明跨网络的跨网通信消息传输正常,则将接收到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步骤S26:第二服务器确定存在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预设消息请求;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响应预设消息请求而优先发送的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后,将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第一服务器按照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或者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在跨网通信消息中添加消息序号,将添加消息序号后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而第二服务器检测目前接收到的所有跨网通信消息不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表明存在跨网通信消息的缺失,则确定存在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预设消息请求,并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响应预设消息请求而优先发送的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后,将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预设消息请求用于指示第一服务器重新并且优先发送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从而第一服务器接收到预设消息请求后,先不进行新的跨网通信消息的发送,而是优先发送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至第二服务器,使得第二服务器将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检测目前接收到的所有跨网通信消息不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后,则可以确定存在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及其消息序号,将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的消息序号之前并且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预设消息请求,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响应预设消息请求而优先发送的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后,将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及其之后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例如,第二服务器接收到消息序号为1-10和12-15的跨网通信消息,确定存在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且其消息序号为11,则可以先将消息序号为1-10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预设消息请求以指示第一服务器优先重新发送消息序号为11的跨网通信消息,从而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响应预设消息请求而优先发送的消息序号为11的跨网通信消息后,将消息序号为11-15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上述步骤S23-步骤S26中,第一服务器将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第二服务器时,第一服务器按照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或者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在跨网通信消息中添加消息序号,将添加消息序号后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从而第二服务器将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时,第二服务器可以检测目前接收到的所有跨网通信消息是否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若是,则将接收到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若否,则确定存在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预设消息请求;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响应预设消息请求而优先发送的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后,将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不仅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而且可以无遗漏地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
通过上述方式,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后,不仅由于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提高跨网通信消息的连贯性;而且通过在跨网通信消息添加消息序号并检测消息序号的连续性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跨网通信消息的缺失,提高跨网通信消息的完整性。
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说明两个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输过程,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跨网通信系统40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跨网通信系统400应用于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两个网络的跨网场景中,且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通过网络安全设备进行物理隔离。跨网通信系统400包括跨网通信平台410、若干个第一终端420和若干个第二终端430。跨网通信平台410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网络的两个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网络的两台文件摆渡设备。设置于两个网络的两个服务器包括设置于第一网络下的第一服务器411和设置于第二网络下的第二服务器412。网络安全设备包括从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单向光闸A413和从第二网络到第一网络的单向光闸B414。设置于两个网络的两台文件摆渡设备包括设置于第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5和设置于第二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6。
两个服务器之间的信息发送时,将两个服务器之间的待发送信息封装成文件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将加密文件发送至所在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以使所在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通过网络安全设备将加密文件摆渡至另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并由另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将加密文件解析并发送至另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其中,待发送消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跨网通信消息、添加消息序号后的跨网通信消息、预设消息请求、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等两个服务器之间所传输的消息。当然,可以将文件打包成压缩包,以减小空间占用,提高传输速率。加密文件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利用AES(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RSA加密算法,SM1、SM2、SM3、SM4等国家密码局认定的密码算法进行加密。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一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420发起与一对一或者一对多会话对应的会话建立请求至第一服务器411。跨网通信平台410的第一服务器411响应于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420的会话建立请求,创建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注册并发送用于识别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至第二服务器412,其中,会话标识可以包括第一网络的名称、第一服务器411的名称、时间戳、随机数的至少一种,使得会标标识能够指向于第一网络,从而第二服务器412基于会话标识,在第二网络建立与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进而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411在发送用于识别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至第二服务器412时,可以是第一服务器411将主通信会话的会话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412。具体地,第一服务器411将主通信会话的会话信息封装成文件并打包成压缩包,通过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然后将加密文件发送至第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5,以使第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5通过从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单向光闸A413将加密文件摆渡至第二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6,第二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6检测到有新的加密文件时,可以按照会话信息的消息封装协议对会话信息进行解析并发送至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从而调用第二网络的第二服务器412的接口,在第二服务器412建立与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第二服务器412在建立镜像通信会话之后,可以将镜像通信会话的会话信息发送至第一服务器411。
可以理解的,第一服务器411检测到第一网络的终端加入主通信会话,将第一网络的终端加入信息发送至第二服务器412。第二服务器412检测到第二网络的终端加入镜像通信会话,将第二网络的终端加入信息发送至第一服务器411,第一网络的终端与第二服务器412通信,加入镜像通信会话,从而共享会话,达到主通信会话和镜像通信会话在同一个会话中一样的效果。
在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后,第一服务器411可以将第一终端420生成的待发送信息封装成文件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然后将加密文件发送至第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5,以使第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5通过从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单向光闸A413将加密文件摆渡至第二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6,并由第二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6将加密文件解析并发送至第二网络下的第二服务器412,从而第二服务器412将待发送信息转发至第二终端430。可以理解的,第二服务器412也可以将第二终端430生成的待发送信息封装成文件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然后将加密文件发送至第二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6,以使第二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6通过从第二网络到第一网络的单向光闸B414将加密文件摆渡至第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5,并由第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415将加密文件解析并发送至第一网络下的第一服务器411,从而第一服务器411将待发送信息转发至第一终端420。待发送消息也即是跨网通信消息。由于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使得终端可以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提高跨网通信消息的连贯性。若同一网络下包括多个终端,由于同一网络下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和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而跨网络进行消息传输时,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和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往往具有一定时间差,因此,可以终端所在网络的网内通信消息按照消息发送时间或消息到达时间进行显示,其中网内通信消息是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消息,而跨网通信消息按照跨网通信消息的发送时间进行显示。
为保证跨网通信消息的顺序显示,解决后发的跨网通信消息先到达或者跨网通信消息缺失的问题,以第一服务器411接收第一终端420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后,欲发送跨网通信消息至第二终端430为例,第一服务器411按照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或者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在跨网通信消息中添加消息序号,将添加消息序号后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412,从而第二服务器412检测目前接收到的所有跨网通信消息是否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若是,则将接收到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430;若否,则确定存在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并向第一服务器411发送预设消息请求;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411响应预设消息请求而优先发送的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后,将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第二终端430,不仅使得第二终端430可以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而且可以无遗漏地接收到跨网通信消息。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跨网通信方法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第二终端接收跨网通信平台发送的第一终端的跨网通信消息,其中,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
本实施例方法用于跨网通信平台建立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为两个网络的终端,且执行本实施方法的主体为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可以是两个网络的任意一个网络下的终端,例如,两个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第一终端可以是第一网络下的终端,也可以是第二网络下的终端。
步骤S32: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
由于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提高跨网通信消息的连贯性。
在一实施例中,跨网通信会话包括第一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会话和第二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会话,第二终端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跨网通信消息时,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第一窗口中显示跨网通信消息。其中,第一窗口用于显示第一通信会话中的通信消息。
为了清楚的显示不同网络下各自通信会话中的通信消息,第一窗口可以用于显示第一通信会话中的通信消息,而第二窗口用于显示第二通信会话中的通信消息,也即是第二窗口用于显示第二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消息,因此,一方面,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第一窗口中显示跨网通信消息;另一方面,按照网内通信消息的消息发送时间或消息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第二窗口中显示网内通信消息。其中,网内通信消息是第二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消息。若检测到仅存在网内通信消息,则可以仅显示第二终端所在网络终端之间的通信消息;若存在网内通信消息和跨网通信消息,则可以第一窗口显示跨网通信消息,而第二窗口中显示网内通信消息。例如一应用场景中,主通信会话中,按照网内通信消息的消息发送时间或消息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第二窗口中显示网内通信消息;而镜像通信会话中,按照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第一窗口中显示跨网通信消息。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共用一条时间,展示所有的通信消息,再加上第二窗口和第一窗口分别对应主通信会话和镜像通信会话,所以整个通信会话上下文是连续且关联的。如图6所示,图6是第二终端显示界面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检测到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整合显示图标的触发指令,则可以隐藏另一窗口并扩大上述其中一个窗口,并将另一窗口中的通信消息整合至其中一个窗口中。整合显示图标可以是箭头等任意图标,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如图7所示,图7是第二终端显示界面的第二状态示意图。第二终端在图6的第一状态下,若检测到对第一网络对应窗口中的整合显示图标的触发指令,则第二终端显示界面变为第二状态。
由于跨网通信消息的时延性,若一定时间内,其中一个通信会话存在大量网内通信消息,另一通信会话即使未进行网内通信消息,对应时间内也会出现空白部分,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检测到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空白部分的触发指令,隐藏其中一个窗口的空白部分以及另一窗口中与空白部分对应位置上的通信消息,并在另一窗口的对应位置上显示预设图形,使得其中一个窗口中的网内通信消息连续显示。若第二终端检测到对预设图形的触发指令,显示隐藏的部分或全部通信消息。例如,检测到对预设图形的触发指令,显示预设条数隐藏的通信消息,其中,预设条数可以是一条或多条等自定义数量。又例如,检测到对预设图形的触发指令,显示所有隐藏的通信消息。对预设图形的触发指令可以点击预设图形、双击预设图形、长按预设图形等形成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预设图形包括但不限于为省略号、横线等图形,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如图8所示,图8是第二终端显示界面的第三状态示意图。第二终端在图6的第一状态下,若检测到对第二网络对应窗口中丁的通信消息之间的空白部分的触发指令,则第二终端显示界面变为第三状态,其中,预设图形为省略号。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到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本网图标的触发指令,隐藏其中一个窗口的空白部分,并隐藏另一窗口,从而可仅显示本网内的通信消息。相较于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空白部分的触发指令仅隐藏空白部分对应位置上的通信消息,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本网图标的触发指令直接隐藏整个另一窗口。如图9所示,图9是第二终端显示界面的第四状态示意图。第二终端在图6的第一状态下,若检测到对第二网络对应窗口中的本网图标的触发指令,则第二终端显示界面变为第四状态。
可以理解的,上述触发指令可以是用户触摸终端的显示界面形成的,也可以是语音指令、按键等其他实现方式形成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电子设备10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101和处理器102,处理器102用于执行存储器101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跨网通信平台执行的任一跨网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或实现上述第二终端执行的任一跨网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型计算机、服务器,此外,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而言,处理器102用于控制其自身以及存储器101以实现上述跨网通信平台执行的任一跨网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或实现上述第二终端执行的任一跨网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处理器102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10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102可以由集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跨网通信平台20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跨网通信平台200包括至少一个电子设备201,用于上述跨网通信平台200执行的任一跨网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步骤。电子设备201包括但不限于为服务器、光闸或网闸等网络安全设备、文件摆渡设备。服务器可以用于接收并转发终端的跨网通信消息至另一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可以用于物理阻隔两个网络;文件摆渡设备可以用于解析并发送文件,其他有关上述电子设备201的描述可参阅上述任意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301,程序指令301用于实现上述跨网通信平台执行的任一跨网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或实现上述第二终端执行的任一跨网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2)

1.一种跨网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跨网通信平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
接收所述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其中,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
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所述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为不同所述网络的终端;
其中,所述两个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建立两个网络的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的会话建立请求,创建所述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并注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
基于所述会话标识,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与所述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其中,所述主通信会话和所述镜像通信会话组成所述跨网通信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网通信平台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网络的两个服务器,所述创建所述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并注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创建所述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注册并发送所述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至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
所述基于所述会话标识,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与所述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基于所述会话标识,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与所述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至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将所述主通信会话的会话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其中,所述会话信息包括所述会话标识;
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在建立所述镜像通信会话之后,将所述镜像通信会话的会话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
所述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检测到第一网络的终端加入所述主通信会话,将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加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
所述第二网络下的服务器检测到第二网络的终端加入所述镜像通信会话,将所述第二网络的终端加入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下的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网络下的服务器为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网络下的服务器为第二服务器;所述接收所述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跨网通信消息;
所述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所述跨网通信会话中的第二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所述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二服务器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转发至所述第二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按照所述跨网通信消息中的消息发送时间或者接收到所述跨网通信消息的时间,在所述跨网通信消息中添加消息序号;
将添加所述消息序号后的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二服务器将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所述第二服务器检测目前接收到的所有所述跨网通信消息是否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
若是,则将所述接收到的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若否,则确定存在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并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预设消息请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服务器响应所述预设消息请求而优先发送的所述缺失的跨网通信消息后,将具有连续的消息序号的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服务器之间的信息发送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两个服务器之间的待发送信息封装成文件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
将所述加密文件发送至所在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以使所述所在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通过网络安全设备将所述加密文件摆渡至另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并由所述另一网络下的文件摆渡设备将所述加密文件解析并发送至所述另一网络下的服务器,其中,所述跨网通信平台包括所述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网络的两台所述文件摆渡设备。
7.一种跨网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跨网通信平台建立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跨网通信会话;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为两个网络的终端;所述两个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跨网通信会话包括主通信会话和镜像通信会话,且所述跨网通信会话是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终端的会话建立请求,创建所述第一网络下的主通信会话,注册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网络的会话标识,并基于所述会话标识,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与所述主通信会话对应的镜像通信会话而建立的;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跨网通信平台发送的第一终端的跨网通信消息,其中,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包括消息发送时间;
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所述跨网通信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网通信会话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会话和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会话,所述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显示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包括:
按照所述消息发送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第一窗口中显示所述跨网通信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窗口用于显示所述第一通信会话中的通信消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网内通信消息的消息发送时间或消息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第二窗口中显示所述网内通信消息,其中,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所述第二通信会话中的通信消息,所述网内通信消息是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网络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检测到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整合显示图标的触发指令,隐藏另一窗口并扩大所述其中一个窗口,并将所述另一窗口中的通信消息整合至所述其中一个窗口中;
检测到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空白部分的触发指令,隐藏所述其中一个窗口的所述空白部分以及另一窗口中与所述空白部分对应位置上的所述通信消息,并在所述另一窗口的所述对应位置上显示预设图形;检测到对所述预设图形的触发指令,显示隐藏的部分或全部所述通信消息;
检测到对其中一个窗口中的本网图标的触发指令,隐藏所述其中一个窗口的空白部分,并隐藏另一窗口。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跨网通信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7-9所述的跨网通信方法。
11.一种跨网通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子设备,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跨网通信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跨网通信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7-9所述的跨网通信方法。
CN202110036345.2A 2021-01-12 2021-01-12 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871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6345.2A CN112887192B (zh) 2021-01-12 2021-01-12 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6345.2A CN112887192B (zh) 2021-01-12 2021-01-12 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7192A CN112887192A (zh) 2021-06-01
CN112887192B true CN112887192B (zh) 2023-05-30

Family

ID=7604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6345.2A Active CN112887192B (zh) 2021-01-12 2021-01-12 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71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8898B (zh) * 2022-10-26 2023-01-06 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客服系统的信息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5807A (zh) * 2005-02-26 2006-08-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消息显示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和显示界面
US7860060B2 (en) * 2005-12-12 2010-12-2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persistence of a handed-off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57782B2 (en) * 2006-06-08 2010-0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reating and managing multiple virtualized remote mirroring session consistency groups
US20080209048A1 (en) * 2007-02-28 2008-08-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Loading A Mirror Driver In Remote Terminal Server Session
CN101447956B (zh) * 2009-01-13 2012-01-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闸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3067405A (zh) * 2013-01-11 2013-04-24 深圳市盛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安全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4468319B (zh) * 2013-09-18 2018-11-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内容合并方法和系统
US9998878B2 (en) * 2015-11-03 2018-06-12 At&T Mobility Ii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sharing between devices
US10708208B2 (en) * 2016-06-16 2020-07-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mart chunking logic for chat persistence
CN106503584B (zh) * 2016-10-26 2019-02-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内容展示方法及系统
CN107835118A (zh) * 2017-10-26 2018-03-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9265B (zh) * 2019-01-09 2022-05-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0138645B (zh) * 2019-03-29 2021-06-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会话消息的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66346A (zh) * 2019-04-25 2019-08-23 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聊天消息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11885209B (zh) * 2020-08-07 2023-08-29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向光闸的消息队列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35017B (zh) * 2020-10-14 2021-01-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网络的应用调用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7192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0135B2 (en) Resynchronization of passive monitoring of a flow based on hole detection
EP3358805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sioning a camera with a dynamic qr code and a ble connection
CN107995247B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13840266B (zh) 蓝牙配对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090030917A1 (en)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based database synchronization
JP2018533864A (ja) 遠隔制御方法、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EP3293933A1 (en) Communication content protection
CN112887192B (zh) 跨网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53241B (zh) 数据分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79263A (zh) 通信连接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38506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7294968A (zh) 一种音视频数据的监控方法和系统
JP6456451B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666671B (zh) 基于twamp的错误连接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13950802B (zh) 用于执行站点到站点通信的网关设备和方法
CN113472626A (zh)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94744B (zh) 一种IPsec VPN客户端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170113843A (ko) 보안 칩 기반의 채팅 암호화 구동시스템
CN114125017B (zh) 媒体信息的显示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765595B (zh) 聊天消息的显示方法、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1084837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data packets transmitte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ub-networks
IL260087A (en) Secure transmission of local personal information for encoding
CN103973674A (zh) 主备同步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15038A1 (zh) 物联网中继器基于类型的上行数据加密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3155739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