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2650A - 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2650A
CN112862650A CN202110209911.5A CN202110209911A CN112862650A CN 112862650 A CN112862650 A CN 112862650A CN 202110209911 A CN202110209911 A CN 202110209911A CN 112862650 A CN112862650 A CN 112862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variable quantity
positioning data
data
ve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99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梨萍
蔡侃
王佳暖
叶淼
岳书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99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26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2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26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40Transport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1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environment, e.g. temperature; relating to lo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2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thing itsel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20Analytics; Diagnosi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50Safety; Security of things, users, data or syste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60Positioning; Nav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Bioet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首先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如果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该方式中,如果获取的多个定位数据均在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和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变化量相匹配,就可以确认对象交接过程有效,再将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由于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从而可以保证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废物、医疗废物和工业废物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其中,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最大,因此,需要对工业废弃物的全流转过程进行监管,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危险废物转移纸质联单对工业废弃物的流转和交接过程进行监管,但由于纸质联单的内容为手动填写,联单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也可以采用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对工业废弃物进行监管,但该电子联单只能记录工业废弃物流转的最终结果,无法监管交接过程,且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系统中的数据可以通过后台接口篡改,同样难以保证联单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监管交接过程,保证联单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象交接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控制台;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其中,所述多个定位数据包括: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一目标设备的第二定位数据、第二目标人员的第三定位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二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二目标设备的第四定位数据;所述第二目标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存储的所述目标对象;如果所述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所述第二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所述多个定位数据,所述第一变化量以及所述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台中预先存储有初始联单;所述将所述多个定位数据,所述第一变化量以及所述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的步骤包括:确认所述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初始联单中所述第一目标人员所属主体的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将所述多个定位数据,所述第一变化量以及所述第二变化量更新至所述初始联单中,生成最终联单;将所述最终联单上传并存储至所述区块链。
进一步的,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验证节点;所述多个验证节点通过下述方式达成共识:通过当前验证节点提交针对目标区块的提案请求,将所述提案请求广播至所述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所述当前验证节点外的其他验证节点;针对所述其他验证节点中的每个验证节点,如果指定验证节点接受所述提案请求,将接受所述提案请求的第一消息发送至所述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所述指定验证节点外的剩余验证节点;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确认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块的合法性,如果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预设数量的第一消息,向所述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所述指定验证节点外的所述剩余验证节点发送确认消息;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确认接收到的所述确认消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块的合法性,如果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所述预设数量的确认消息,确认所述多个验证节点达成共识,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将所述目标区块保存至数据库中。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验证节点还通过下述方式达成共识:如果所述区块链中存在异常的验证节点,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向所述剩余验证节点发送视图切换消息,如果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所述预设数量的视图切换消息,确认视图切换成功,以重复执行通过当前验证节点提交针对目标区块的提案请求的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的步骤还包括:通过物联网组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
进一步的,所述物联网组件包括:采集单元、传输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所述通过物联网组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初始变化量;通过所述传输单元将所述初始变化量传输至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所述初始变化量按预设方式进行处理,确定所述第一变化量。
进一步的,所述物联网组件还包括:存储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存储单元保存所述第一变化量;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变化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象交接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控制台;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其中,所述多个定位数据包括: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一目标设备的第二定位数据、第二目标人员的第三定位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二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二目标设备的第四定位数据;所述第二目标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存储的所述目标对象;存储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所述第二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所述多个定位数据,所述第一变化量以及所述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对象交接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对象交接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首先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如果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该方式中,如果获取的多个定位数据均在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和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变化量相匹配,就可以确认对象交接过程有效,再将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由于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从而可以保证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危废物和联单信息流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交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产废-运输无接触交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交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象交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QTT的物联网协议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识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象交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废物、医疗废物和工业废物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其中,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最大。据相关从业者推测,中国年工业危废实际产量已经超过1亿吨,但与庞大的产量形成对比的是,2017年,我国各类企业通过正规途径处置的工业危废量仅为1629吨,这意味着每年数千万吨的工业危废不知所踪。工业废弃物规范化收集与处置迫在眉睫。
这主要是我国上千万家小微制造企业分布广、产废散、单厂产废量少的特点决定的。与上千万家小微制造企业对应的,是不到4000家正规持证处置企业,供需严重失衡;与产废规模巨大的大企业相比,处置企业不愿意对接散而乱的小微企业的危废处置业务,所以其业务模式、收费规则等都向吸引大企业的方向倾斜;对小微企业来说,由于产废量小,其运输、调度等成本远远高于大企业;对监管单位来说,小微企业数量大、分布广,信息难以全面掌握,信息的获取往往也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除此之外,作为目前重要的监管手段,现行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存在信息流转效率低、数据准确性不可控、申请与使用过程对小微企业不友好、联单的保存与管理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也制约了监管的高效性与准确性。
自1999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以下简称“传统联单”)制度已经实行超过20年,传统联单包括传统纸质联单和传统电子联单。随着经济结构变化、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联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危废转移场景,下面对传统联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
1.传统纸质联单
(1)信息流转效率低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危废物和联单信息流向示意图,图1中,黑色实线箭头表示的是危废物的流向,产废单位产生的危废物通过运输单位流向接收单位。黑色虚线箭头表示的是联单信息的流向,由产废单位发起联单,联单随运输流转至运输单位,在到达运输单位后,联单随运输流转至接收单位,在运输结束后,接收单位将联单反馈给产废单位、运输单位,以及接收单位所在地的环保局,产废单位也会将联单反馈给产废单位所在地环保局。该方式中,危废转移的相关信息,如运输时间、签收量等,依靠实物联单为载体随转移过程流转,运输完成后再通过快递等方式反馈给危废产生企业和其所在地的环保部门,流转周期普遍在1个星期以上;涉及危废跨省转移时,流转周期甚至长达1个月以上,信息的流转效率极低。
(2)小微企业处理难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位置分散、危废产量少,出于成本及风险考虑,运输及处理企业不愿意对接小微企业的危废运输及处理业务,导致小微企业处理危废的成本高;联单的申请过程复杂、人力及时间成本高,对小微企业极不友好。由于以上种种阻力,部分小微企业将危废非法倾倒抛弃,对环境造成破坏。
(3)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纸质联单的内容为手动填写,真实性与准确性存在风险;由于产废企业普遍没有标准称重设备,部分处理企业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恶意篡改签收量等信息,给产废企业带来损失,给环保数据统计结果带来偏差。
(4)纸质联单的保存与管理较困难
相关法规规定,危废转移纸质联单保存期限一般为危废利用或处置完毕后三年;以填埋方式处置危废的,应保存至危废物填埋场封场后30年。对于企业来说,30年往往长于其生存周期,一旦企业关闭、不再经营,就没有人负责纸质联单的保存与管理,为环保问题的反查工作带来困难;对于环保部门而言,由于辖区企业众多,环保部门有巨量的纸质联单需要保存和管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
2.传统电子联单
近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全国各地省市陆续推出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以下简称“电子联单”)系统。电子联单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行政负担,也提高了信息流转效率,提升了监管工作成效,但是电子联单系统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无法覆盖线下交接场景
在污染物的产生、转移、存储、运输、处置的过程中,存在大量污染物交接场景,包含人员资质、操作规范、污染物计量等交接因素。而传统电子联单只记录污染物流转的最终结果,无法监管交接过程。对交接过程的管控仍然需要通过行政执法监管以及人员纸质签名授权等传统方式,传统电子联单仍然存在虚报、伪造交接过程的隐患。
(2)难以保证信息安全
中心化系统中的数据可以通过后台接口篡改,降低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存在廉政风险。信息存储在中心化存储机构,一旦存储硬件发生损坏,数据便永远丢失无法找回,这对于需要完整保存数年或数十年的联单信息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3)电子联单与纸质联单并行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即使在已经实行电子联单的省市,仍然采用电子联单和纸质联单并行的模式,仍然存在上面提到的纸质联单的流转、保存与管理问题。
因此,目前急需一套可行方案,帮助小微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合规合法的处理工业危废,也帮助监管单位高效、科学的监管危废的产生-运输-收集全流转过程。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对污染物进行交接处理及监管的应用中。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对象交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该方法应用于控制台,该控制台可以理解为具有监管权限的运营方的运营管理系统控制台;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其中,多个定位数据包括: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第一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一目标设备的第二定位数据、第二目标人员的第三定位数据,以及与第二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二目标设备的第四定位数据;第二目标设备用于接收第一目标设备中存储的目标对象。
上述定位数据可以包括定位信息和/或轨迹信息等;上述目标对象通常是需要交接的实际对象,如污染物或工业废弃物等;上述第一目标设备通常是目标对象发送方用于存储该目标对象的设备,如智能垃圾桶或云仓等,以目标对象发送方是企业为例,该企业产生的污染物或工业废弃物可以存储至第一目标设备中;上述第二定位数据通常是指对象交接过程中第一目标设备所在位置的定位位置信息;上述第一目标人员可以理解为对象交接过程中的对象发送方的负责人,上述第一定位数据可以理解为对象交接过程中该第一目标人员的定位位置信息;上述第二目标设备通常是目标对象接收方用于存储该目标对象的设备,如运输车等;上述第四定位数据通常是指对象交接过程中第二目标设备所在位置的定位位置信息;上述第二目标人员可以理解为对象交接过程中的对象接收方的负责人,如运输员等,上述第三定位数据可以理解为对象交接过程中该第二目标人员的定位位置信息。
上述第一变化量可以是对象交接过程中,存储在第一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的减少量;上述第二变化量可以是对象交接过程中,存储在第二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的增加量;如,以目标对象为污染物,第一目标设备为云仓,第二目标设备为运输车为例,在交接过程中,需要将存储在云仓中的污染物转移至运输车中,则云仓中的污染物会减少,运输车中的污染物会相应增加。
在实际实现时,在对第一目标人员、第二目标人员、第一目标设备、第二目标设备及各自所属单位进行授权身份识别后,可以通过第一目标设备、第二目标设备和/或移动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内置的北斗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卫星模块获取人员和设备的定位和轨迹信息,同时还需要获取到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
在通过移动APP对交接过程进行监管和查询应用时,该移动APP在区块链无接触交接场景中,可以实现身份授权、定位获取、交接查询三个功能。
(1)身份授权:授权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账号密码、短信、人脸识别。所授权人员或单位均在系统后台经过资格审查和身份查验,确保交接过程符合国家政策。
(2)定位获取:移动APP内置北斗或GPS卫星模块,交接前后,以及交接过程中,系统会实时获取定位信息,确保轨迹和定位准确。
(3)交接查询:交接过程正常的情况下,系统自动生成联单,无需管理。移动APP可对现有进度和交接情况进行查验,获取相关信息,增加现场人员对交接过程的掌控度。
另外,作为另一种定位方式,也可以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通信技术和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近场通信技术,进行现场P2P(Peer to Peer,点对点)交互及授权认证。安装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云仓、移动APP、执法记录仪、电子标签、监控设备、可穿戴装备等。其中,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
RFID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应答器和阅读器,其中,应答器一般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用电子标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一般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读取或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包括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或固定式读写器。
NFC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RFID及P2P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它是一套通信协议、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
NFC和RFID技术,都可满足无接触交接通信要求。由于技术特点的差别,在应用方面,NFC可应用在近距离无接触场景,一般不超过20厘米。RFID通信距离从几十厘米到几十米均可,可应用在中距离无接触场景。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识别距离可从几米到几百米距离甚至更远,可应用在远距离无接触场景,特别是从轨迹计算方面判断交接过程的合理和规范性。
步骤S204,如果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
上述预设定位范围通常是一个较小的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通过该预设定位范围可以确认第一目标人员、第一目标设备、第二目标人员和第二目标设备是否同时在交接地点,在实际实现时,当对目标对象进行交接时,需要第一目标设备和第二目标设备同时在交接地点,并且通常需要同时有第一目标设备对应的第一目标人员,以及第二目标设备对应的第二目标人员,如对象发送方负责交接的负责人、云仓、运输车和运输员等,可以通过GIS系统服务对定位和轨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动态还原交接过程,在人员和设备都在交接地点的情况下,如果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比如云仓中污染物的减少量为0.5t,运输车中污染物的增加量也为0.5t,可以理解为该交接过程是真实存在的,是合法的,这时,可以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上传至区块链,以存储在区块链中。
例如,A人员把油桶内的污染物,交给B人员的运输车,那么交接过程有5方参与,分别为A人员,油桶,污染物,B人员,运输车。所需获取的数据包括:A人员手机定位;油桶定位;B人员手机定位;运输车定位。污染物数量变化(例如使用流量计,通过物联网传输,获取到交接数量)。手机定位的使用中,由A人员发起申请,B人员接单,A人员和B人员轨迹定位重合,开始交接。定位数据还可通过RFID和NFC技术,作为数据补充,确保A、B在一起,油桶和运输车在一起。
再例如,如图3所示的一种产废-运输无接触交接示意图,包括云仓、产废端人员、运输员、运输车,产废端人员需要将云仓中的污染物交接至运输员的运输车,则定位数据包括:云仓定位、产废端人员APP定位、运输员APP定位、运输车定位;污染物数据包括:云仓污染物数量下降量、运输车污染物数量上升量;限定数据包括:定位范围限定为500m,轨迹时间限定为污染物数量变化前后时间,NFC近场通信为10cm,RFID无线射频识别通信为10m。
上述对象交接方法,首先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如果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该方式中,如果获取的多个定位数据均在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和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变化量相匹配,就可以确认对象交接过程有效,再将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由于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的特征,从而可以保证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对象交接方法,该方法在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基础上实现;该方法重点描述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的具体过程,该方法中,控制台中预先存储有初始联单;该初始联单通常包括目标对象发送方的相关信息,目标对象接收方的相关信息等,比如,以目标对象发送方是企业,目标对象接收方是运输单位为例,则初始联单中可以包括作为目标对象发送方的企业的企业名称、地址等信息,以及作为目标对象接收方的运输单位的单位名称、地址等信息;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其中,多个定位数据包括: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第一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一目标设备的第二定位数据、第二目标人员的第三定位数据,以及与第二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二目标设备的第四定位数据;第二目标设备用于接收第一目标设备中存储的目标对象。
步骤S404,如果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确认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初始联单中第一目标人员所属主体的位置是否一致。
在实际实现时,当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并且第一目标设备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对象的变化量相匹配,则可以将这些定位数据等与联单过程进行关联,比如,以第一目标人员所属主体是企业为例,可以确认该企业的对象交接负责人是谁,负责人的账号是否登录,登录后的定位数据是否与企业的地址一致,即,对第一目标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确认。
步骤S406,如果一致,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更新至初始联单中,生成最终联单。
如果确认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初始联单中第一目标人员所属主体的位置一致,则可以将获取到的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更新至初始联单中,以生成最终联单,该最终联单也可以称为智能合约。通过将定位数据与联单过程进行关联,将整个污染物治理交接过程场景化、监管化、可视化,降低监管难度,提高监管质量。
步骤S408,将最终联单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
上述对象交接方法,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如果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确认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初始联单中第一目标人员所属主体的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更新至初始联单中,生成最终联单。将最终联单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该方式中,如果获取的多个定位数据均在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和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变化量相匹配,就可以确认对象交接过程有效,再将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由于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的特征,从而可以保证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对象交接方法,该方法在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基础上实现;该方法重点描述获取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的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2,获取多个定位数据,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
步骤S504,通过物联网组件获取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其中,多个定位数据包括: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第一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一目标设备的第二定位数据、第二目标人员的第三定位数据,以及与第二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二目标设备的第四定位数据;第二目标设备用于接收第一目标设备中存储的目标对象。
为方便说明,以目标对象为污染物为例,在传统污染物交接过程中,为了核验和记录,存在各种填报环节,由参与单位和人员自行填报,如收运时间数量以及收运种类等信息,甚至还需要沿用传统的基于单纯的纸质五联单的填报方式,属于长期的重复性工作,技术含量低,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率低,同时人工上报难免出现误差。本实施例使用物联网智能设备技术,通过物联网组件自动计量,人员无需手工录入数据。可以解决填报误差问题。
本实施例中,物联网智能设备指的是云仓,云仓作为污染物处理流程中的智能设备,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功能也有不同,基础功能包括污染物存储、称重计量、物联网传输等。部分云仓还拥有无人工厂预处理、大数据屏显、APP应用、监控预警等功能。
产废单位将产生的污染物放入云仓中,云仓会计量并上报污染物种类数量,达到一定量以后,运营方的调度系统会通知运输车辆转移污染物,转移交接过程中的污染物数量变化,可作为联单产生的数量依据。
云仓中包括物联网组件,该物联网组件通常包括:采集单元、传输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还包括:存储单元和显示单元。
具体的该步骤S504可以通过下述步骤一至步骤五实现:
步骤一,通过采集单元采集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初始变化量。比如,该采集单元可以是传感器等各种可以用于数据采集的设备。
步骤二,通过传输单元将初始变化量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
步骤三,通过数据处理单元对初始变化量按预设方式进行处理,确定第一变化量。
该预设方式可以是对初始变化量进行转化或筛选等,比如,可能接收到的是全量数据,但是可能只需要重量,这时需要从所有数据中筛选出所需要的重量这一第一变化量,或者可能从接收到的重量转换为体积,这时就需要对接收到的重量进行转化计算,得到所需要的体积这一第一变化量。
步骤四,通过存储单元保存第一变化量。比如,该存储单元可以是MySQL数据库或Redis数据库等。
步骤五,通过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变化量。比如,该显示单元可以是WEB页面等。
在实际实现时,物联网组件的采集模块可以依托于MQTT(Message QueuingTelemetry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技术的物联网协议,利用智能硬件和传感器设备,作为MQTT架构中的信息提供端,采集污染物重量产生及运输环节中的重量信息及其他硬件信息,并自行上报至MQTT消息服务器集群。MQTT消息服务器集群面向海量的智能硬件终端接入,实现在海量物理网设备间快速低延时的消息路由,通过发布/订阅模式来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订阅者会向消息服务器订阅信息源主题,成功订阅后,消息服务器会将该主题下的消息转发给所有的订阅者;订阅者为系统的终端信息采集层后台服务,通过订阅指定智能硬件集合的消息发送队列,实现对海量硬件设备信息的选择性采集。
参见图6所示的一种基于MQTT的物联网协议系统架构示意图,图6中包括可以发布消息的设备/传感器、既可以发布消息也可以订阅消息的手机、应用终端或其他设备,以及EMQ(Erlang/Enterprise/Elastic MQTT Broker,一款开源、高度可伸缩、高可用的分布式MQTT消息服务器);具体解决方案如下:利用内嵌智能硬件的污染物分类收集装置的云仓,代替传统垃圾桶和地磅类称重装置,智能硬件负责采集污染物转移过程中的重量变化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硬件信息,并基于物联网协议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EMQ实时传递至终端信息采集层后台服务,后台服务根据硬件上传信息自动统计产废单位污染物填报重量信息,以及其他设备相关信息,例如温湿度信息,配置变更信息,报警信息等。经由终端信息采集层处理之后的数据,将用于支持后续复杂的逻辑处理及流程管理,并最终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传感器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上报至EMQ,EMQ可以通过发布/订阅模式来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手机或应用终端等会向EMQ订阅信息源主题,成功订阅后,EMQ会将该主题下的消息转发给手机或应用终端等订阅者。
参见图7所示的一种物联网系统架构示意图,该物联网架构使用MQTT消息中间件作为消息传输通道,实现平台与设备的消息解耦合,方便后续对系统的维护升级。该物联网系统架构示意图中包括iot-web(其中iot全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iot-business、iot-user、iot-statistic、iot-flow、iot-admin、iot-data、iot-common、iot-gateway、iot-device、MySQL(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Redis(RemoteDictionary Server,远程字典服务器,是一种开源数据库)。
其中,MySQL与Redis为数据支撑组件,用来存储或缓存设备、企业、用户相关数据;iot-data为数据访问模块,定义了对MySQL数据库、对Redis缓存的访问操作,以及一些简单的业务读写操作;iot-device为设备接入模块,定义了对MQTT消息的订阅发布、对设备协议的解析处理、对设备状态的维护以及设备功能的管理等;iot-common为公共模块,公共类库或公共工具等;iot-gateway为网关模块,用于处理外部接口调用;iot-user为用户管理模块,用于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iot-statistic为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iot-flow流处理模块;iot-admin为管理员模块,用于对管理员信息进行管理;iot-business为通用业务支撑模块,用于支持通用业务的正常运行;iot-web为web接口层。
为进一步理解物联网组件的处理过程,下面提供如图8所示的一种物联网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图8中包括设备、Netty TCP服务器(Netty为一种java开源框架;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监控中心、MySQL、Redis、配置中心、Tomcat(一种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Web应用服务器,属于轻量级应用服务器)、Nginx(一种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WEB服务器,其中HTTP英文全称为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超文本传输协议;WEB英文全称为WorldWide Web,即全球广域网)和用户端。
在实际实现时,上述设备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比如,该设备可以是油桶、运输车、流量计或地磅等,设备从配置中心获取TCP服务器地址,设置连接TCP服务器,通过配置中心返回不同的TCP服务器地址,以实现动态负载均衡和高可用策略;设备依托于MQTT技术的物联网协议实时上报数据,通过Netty TCP服务器将数据保存至Redis;监控中心可以对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Tomcat和Netty TCP服务器可以从监控中心采集监控数据,并将采集到的监控数据,保存至MySQL和Redis中;通过Nginx可以对多个Tomcat进行负载均衡处理,Nginx与用户端通信连接,以使用户端可以通过WEB页面查看或获取设备数据。
步骤S506,如果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
本实施例中,区块链系统继承以太坊1.0版本公有链的存储方式,利用默克尔树及LevelDB(一种数据库)存储底层数据;通过P2P(Peer to Peer,点对点)网络模块连接每个链上网络节点;应用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以太坊图灵完备的虚拟机)和WASM(Web Assembly,一种可移植、体积小、加载快并且兼容Web的格式)虚拟机支持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除了以上的底层技术实现以外,系统为适配无接触交接场景,共识协议采用RBFT(Rainbow BFT)算法。RBFT算法即彩渱链(rainbow chain)BFT算法,是在BFT算法思想的基础上彩渱链上工程实践。目前在分布式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BFT算法是PBFT(实用性拜占庭容错),这种算法能够将消息复杂度控制在O(n^2)级别。RBFT采用了PBFT的算法思路,并结合区块链的特点,编码实现适合自有系统的共识算法。
在描述算法流程之前,首先引入一些名词概念:proposal表示提案,在彩渱链中,表示产生一个新的区块;validator表示验证节点;proposer表示发起proposal的validator节点,也可称为miner节点;view表示记账视图,每个视图内会通过三阶段提交的方式对一个proposal区块进行记账;viewchange表示视图切换,当节点超时或者有非法操作时,会触发viewchange;F表示发生错误的节点。
下面是RBFT共识算法的三个阶段提交流程:
第一阶段,区块链包括多个验证节点;多个验证节点通过下述方式达成共识:通过当前验证节点提交针对目标区块的提案请求,将提案请求广播至多个验证节点中,除当前验证节点外的其他验证节点;针对其他验证节点中的每个验证节点,如果指定验证节点接受提案请求,将接受提案请求的第一消息发送至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指定验证节点外的剩余验证节点。
该第一阶段也可以称为preprepare阶段,上述目标区块可以理解为新的区块;当前验证节点(proposer)提议一个新的区块作为proposal,然后广播一条preprepare消息给其他验证节点,如果其他验证节点中的一个指定验证节点accept了这条preprepare,这个指定验证节点就会进入第二阶段,该第二阶段也可以称为prepare阶段,该指定验证节点在进入自己的prepare阶段后,开始将一条prepare信息广播给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指定验证节点外的剩余验证节点,其中包括当前验证节点。
第二阶段,通过指定验证节点确认接收到的第一消息以及目标区块的合法性,如果通过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预设数量的第一消息,向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指定验证节点外的剩余验证节点发送确认消息。
该第二阶段也可以称为prepare阶段,指定验证节点在向剩余验证节点发送prepare消息的同时,该指定验证节点也会接收到剩余验证节点中,除当前验证节点外的验证节点所发送的prepare消息,在接收到prepare消息后,会对消息合法性、proposal合法性等进行检查;当接收到2F+1个合法的prepare消息后,向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指定验证节点外的剩余验证节点发送commit消息。
第三阶段,通过指定验证节点确认接收到的确认消息以及目标区块的合法性,如果通过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预设数量的确认消息,确认多个验证节点达成共识,通过指定验证节点将目标区块保存至数据库中。
该第三阶段也可以称为commit阶段,指定验证节点在向剩余验证节点发送commit消息的同时,该指定验证节点也会接收到剩余验证节点中,除当前验证节点外的验证节点所发送的commit消息,在接收到commit消息后,会对消息合法性、proposal合法性等进行检查;当接收到2F+1个合法的commit消息后,表明一个共识流程成功。指定验证节点可以将proposal结果,即一个区块数据写入到本地数据库中,完成共识,之后进入下一个共识。
上述三个阶段是正常状态下的流程,当系统中出现节点故障或恶意节点时,可以按照下述方式执行:如果区块链中存在异常的验证节点,通过指定验证节点向剩余验证节点发送视图切换消息,如果通过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预设数量的视图切换消息,确认视图切换成功,以重复执行通过当前验证节点提交针对目标区块的提案请求的步骤。
当系统中出现节点故障或者恶意节点时,会从当前阶段,触发viewchange事件进入viewchange阶段,即通过指定验证节点向剩余验证节点发送视图切换消息,该视图切换消息也可以称为viewchange消息,同时,该指定验证节点也会接收到剩余验证节点发送的viewchange消息;当指定验证节点收到2F+1个viewchange消息后,表明切换视图成功,重新进入到新的view,开始新的一轮共识。
参见图9所示的一种共识流程示意图,其中包括propose,以及preprepare、prepare和commit这三个阶段;其中,黑实线表示正常状态下的共识流程,黑虚线表示节点异常状态下的共识处理流程,在正常状态下,在preprepare阶段,当前验证节点提议一个valid proposal,即有效提案,然后广播一条preprepare消息给其他验证节点,如果其他验证节点中的一个指定验证节点accept了这条preprepare,它就会进入prepare阶段,指定验证节点在向剩余验证节点发送prepare消息的同时,该指定验证节点也会接收到剩余验证节点中,除当前验证节点外的验证节点发送的prepare消息,当接收到2F+1个合法的prepare消息后,向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指定验证节点外的剩余验证节点发送commit消息。同时,该指定验证节点也会接收到剩余验证节点中,除当前验证节点外的验证节点发送的commit消息,当接收到2F+1个合法的commit消息后,表明一个共识流程成功。这时就可以进入到new view,以进入下一个共识。在异常状态下,比如在preprepare阶段,当前验证节点提议一个invalid proposal,即无效提案,这时会触发view change,同时,preprepare、prepare和commit这三个阶段都会发送timeout,即暂停指令,并触发view change,当节点接收到2F+1个viewchange消息后,表明切换视图成功,重新进入到new view,开始新的一轮共识。由于RBFT算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PBFT算法,所以其算法正确性是经过验证的。
上述对象交接方法,获取多个定位数据,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通过物联网组件获取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如果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该方式中,如果获取的多个定位数据均在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和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变化量相匹配,就可以确认对象交接过程有效,再将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由于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的特征,从而可以保证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上述实施例通过GIS服务、移动APP、物联网组件等技术手段获取相关数据,通过匹配的算法,对交接过程进行监管,确保过程合法规范,自动生成联单。由区块链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由物联网技术、GIS服务、移动APP、RFID、NFC等技术提供交接现场监管保障,共同组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理解区块链技术,下面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介绍:
区块链技术来源于比特币,是保障比特币系统交易记录真实有效、不可篡改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数字货币的交易与流通过程,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信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靠性。
区块链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信息安全
区块链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在点对点的网络上,每一个节点都保留一份完整信息的备份,除非所有节点的信息都被破坏,否则信息就不会丢失,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信息经加密后在区块链网络中传播,信息拥有者可以与特定的组织或个人分享信息,而网络中的其他组织或个人只能够得到加密后的信息,无法获得信息的实际内容,可以防止对信息的非法盗取与非法使用。
(2)不可篡改
区块链通过时间戳等技术构建起对历史数据全程真实记录,并且这些数据是不可篡改的,也是加密的。区块的完整历史记载与链的共识验证相统一,可以对每一项数据进行检索、查找和验证;通过密码学算法,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安全性。这使得区块链上所有的行为、数据、信息都是可以溯源的,从技术上消除了黑客入侵篡改数据或权力机构后台篡改数据的风险,杜绝了由数据真实性引发的各类问题。
(3)数据共享
区块链上的各个节点均可参与链上信息的写入与读取,以各方认可的方式共同维护区块链这个“分布式账本”,实现各个参与方对数据的链上共享。一方面,在有通证存在的区块链信息平台中,在链上分享数据的行为会获得通证奖励;另一方面,由于区块链的公开透明与可溯源的特性,发布虚假信息或垃圾信息会被其他节点探知,可能因此丧失链内权限甚至承担法律责任。这两个方面共同维护了区块链上良性的数据共享环境。
(4)数字身份
区块链可以进行高效有序的信息交互,各组织或个体在区块链上创建全链通用、链内统一的数字身份。数字身份作为链外实体在链内的标识,将伴随该个体或组织在链上的所有行为,也是实现权限管理的前提。
链上的数字身份是将链外实体的唯一标识映射到链上生成的。对于智能设备来说,这个唯一标识可以是序列号;对企业来说可以是组织机构代码;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是身份证号或手机号码。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多方数据共享,从技术上杜绝了数据丢失和信息被篡改的可能性,可以用来改善传统联单和电子联单存在的数据流转效率低、数据真实风险等问题;未来经过调整与试用,完全有能力代替纸质联单,进而解决纸质联单的储存与保管的问题,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象交接装置,该装置设置于控制台,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其中,多个定位数据包括: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第一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一目标设备的第二定位数据、第二目标人员的第三定位数据,以及与第二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二目标设备的第四定位数据;第二目标设备用于接收第一目标设备中存储的目标对象;存储模块101,用于如果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
上述对象交接装置,首先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如果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该装置中,如果获取的多个定位数据均在预设定位范围内,且第一目标设备和第二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变化量相匹配,就可以确认对象交接过程有效,再将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存储至区块链,由于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的特征,从而可以保证多个定位数据和变化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进一步的,控制台中预先存储有初始联单;存储模块101还用于:确认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初始联单中第一目标人员所属主体的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将多个定位数据,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变化量更新至初始联单中,生成最终联单;将最终联单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
进一步的,区块链包括多个验证节点;装置还包括共识模块,共识模块还用于:通过当前验证节点提交针对目标区块的提案请求,将提案请求广播至多个验证节点中,除当前验证节点外的其他验证节点;针对其他验证节点中的每个验证节点,如果指定验证节点接受提案请求,将接受提案请求的第一消息发送至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指定验证节点外的剩余验证节点;通过指定验证节点确认接收到的第一消息以及目标区块的合法性,如果通过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预设数量的第一消息,向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指定验证节点外的剩余验证节点发送确认消息;通过指定验证节点确认接收到的确认消息以及目标区块的合法性,如果通过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预设数量的确认消息,确认多个验证节点达成共识,通过指定验证节点将目标区块保存至数据库中。
进一步的,共识模块还用于:如果区块链中存在异常的验证节点,通过指定验证节点向剩余验证节点发送视图切换消息,如果通过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预设数量的视图切换消息,确认视图切换成功,以重复执行通过当前验证节点提交针对目标区块的提案请求的步骤。
进一步的,获取模块100还用于:通过物联网组件获取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
进一步的,物联网组件包括:采集单元、传输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获取模块100还用于:通过采集单元采集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初始变化量;通过传输单元将初始变化量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通过数据处理单元对初始变化量按预设方式进行处理,确定第一变化量。
进一步的,物联网组件还包括:存储单元和显示单元;获取模块100还用于:通过存储单元保存第一变化量;通过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变化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对象交接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对象交接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对象交接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对象交接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30和存储器131,该存储器131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130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该处理器130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对象交接方法。
进一步地,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总线132和通信接口133,处理器130、通信接口133和存储器131通过总线132连接。
其中,存储器13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3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总线13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13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3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3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31,处理器130读取存储器13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该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上述对象交接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象交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控制台;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其中,所述多个定位数据包括: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一目标设备的第二定位数据、第二目标人员的第三定位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二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二目标设备的第四定位数据;所述第二目标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存储的所述目标对象;
如果所述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所述第二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所述多个定位数据,所述第一变化量以及所述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中预先存储有初始联单;所述将所述多个定位数据,所述第一变化量以及所述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的步骤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初始联单中所述第一目标人员所属主体的位置是否一致;
如果一致,将所述多个定位数据,所述第一变化量以及所述第二变化量更新至所述初始联单中,生成最终联单;
将所述最终联单上传并存储至所述区块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验证节点;所述多个验证节点通过下述方式达成共识:
通过当前验证节点提交针对目标区块的提案请求,将所述提案请求广播至所述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所述当前验证节点外的其他验证节点;针对所述其他验证节点中的每个验证节点,如果指定验证节点接受所述提案请求,将接受所述提案请求的第一消息发送至所述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所述指定验证节点外的剩余验证节点;
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确认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块的合法性,如果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预设数量的第一消息,向所述多个验证节点中,除所述指定验证节点外的所述剩余验证节点发送确认消息;
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确认接收到的所述确认消息以及所述目标区块的合法性,如果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所述预设数量的确认消息,确认所述多个验证节点达成共识,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将所述目标区块保存至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验证节点还通过下述方式达成共识:
如果所述区块链中存在异常的验证节点,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向所述剩余验证节点发送视图切换消息,如果通过所述指定验证节点接收到所述预设数量的视图切换消息,确认视图切换成功,以重复执行通过当前验证节点提交针对目标区块的提案请求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的步骤还包括:
通过物联网组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组件包括:采集单元、传输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所述通过物联网组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初始变化量;
通过所述传输单元将所述初始变化量传输至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通过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所述初始变化量按预设方式进行处理,确定所述第一变化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组件还包括:存储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存储单元保存所述第一变化量;
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变化量。
8.一种对象交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于控制台;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定位数据、第一目标设备中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以及第二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其中,所述多个定位数据包括:第一目标人员的第一定位数据、与所述第一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一目标设备的第二定位数据、第二目标人员的第三定位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二目标人员对应的第二目标设备的第四定位数据;所述第二目标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存储的所述目标对象;
存储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多个定位数据均属于预设定位范围内,且所述第一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变化量,与所述第二目标设备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变化量相匹配,将所述多个定位数据,所述第一变化量以及所述第二变化量上传并存储至区块链。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对象交接方法。
10.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对象交接方法。
CN202110209911.5A 2021-02-24 2021-02-24 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8626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9911.5A CN112862650A (zh) 2021-02-24 2021-02-24 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9911.5A CN112862650A (zh) 2021-02-24 2021-02-24 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2650A true CN112862650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91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9911.5A Pending CN112862650A (zh) 2021-02-24 2021-02-24 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26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844A (zh) * 2021-11-23 2022-03-25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22343A (zh) * 2022-06-17 2022-09-06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对象迁移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0837A (zh) * 2017-05-31 2017-09-29 北京汇通金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对象溯源方法及装置
CN109978556A (zh) * 2017-12-27 2019-07-05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产品追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90344A (zh) * 2019-10-16 2019-11-22 江西铭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废弃物监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05239A (zh) * 2019-09-09 2019-11-26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99095A (zh) * 2019-09-12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危废处理方法及区块链网络的节点
CN110597908A (zh) * 2019-09-10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征信记录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37658A (zh) * 2019-11-18 2020-02-25 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 联单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260290A (zh) * 2020-01-16 2020-06-09 江苏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追溯系统及方法
CN111556133A (zh) * 2020-04-26 2020-08-18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区块链共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667371A (zh) * 2020-06-30 2020-09-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聚合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4128A (zh) * 2020-06-16 2020-10-16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产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813441A (zh) * 2020-09-10 2020-10-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合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085449A (zh) * 2020-09-15 2020-12-15 杭州三晟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废物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0837A (zh) * 2017-05-31 2017-09-29 北京汇通金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对象溯源方法及装置
CN109978556A (zh) * 2017-12-27 2019-07-05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产品追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05239A (zh) * 2019-09-09 2019-11-26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97908A (zh) * 2019-09-10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征信记录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99095A (zh) * 2019-09-12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危废处理方法及区块链网络的节点
CN110490344A (zh) * 2019-10-16 2019-11-22 江西铭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废弃物监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37658A (zh) * 2019-11-18 2020-02-25 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 联单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260290A (zh) * 2020-01-16 2020-06-09 江苏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追溯系统及方法
CN111556133A (zh) * 2020-04-26 2020-08-18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区块链共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784128A (zh) * 2020-06-16 2020-10-16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产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667371A (zh) * 2020-06-30 2020-09-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聚合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13441A (zh) * 2020-09-10 2020-10-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合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085449A (zh) * 2020-09-15 2020-12-15 杭州三晟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废物管理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844A (zh) * 2021-11-23 2022-03-25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44844B (zh) * 2021-11-23 2023-10-24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22343A (zh) * 2022-06-17 2022-09-06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对象迁移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022343B (zh) * 2022-06-17 2024-05-24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对象迁移方法、装置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5172B2 (en) Factom protocol in blockchain environments
US1172736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interrogating, publishi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waste hauling vehicle
CN103235998A (zh) 智能物流物联网传感系统
CN109919676B (zh) 一种智能环保袋计费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9523650A (zh) 一种设备工作状况的巡检方法和装置
CN112862650A (zh) 对象交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493460A (zh) 借助于终端来认证实体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67703A (zh) 基于云计算的物流管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927611A (zh) 一种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663651A (zh) 基于二维码的电动车信息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Haroon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for transparency and traceability of food supply chain
CN111340354A (zh) 工单管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ahoo et al. Blockchain-based forward and reverse supply chains for E-waste management
CN111861314A (zh) 基于超高频rfid的危险废弃物的监管方法、装置及系统
Song et al. An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of blockchain-based hazardous waste transfer management system
CN112508587A (zh) 基于区块链的溯源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3592411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及pit技术的文物运输云追踪系统
Hou et al. IoT and blockchain-based smart agri-food supply chains
CN111047263A (zh) 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的仓储控货系统及其控货方法
CN111385751A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03551B (zh) 一种物资合同业务单据的电子签章处理方法
CN111680968B (zh) 基于区块链的建筑权益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256799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861202A (zh) 一种工业废物综合管理系统
CN109754140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资产管理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