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0596B - 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0596B
CN112380596B CN202011164679.XA CN202011164679A CN112380596B CN 112380596 B CN112380596 B CN 112380596B CN 202011164679 A CN202011164679 A CN 202011164679A CN 112380596 B CN112380596 B CN 112380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face
position point
mileage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646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0596A (zh
Inventor
张森
黄学涛
向继昱
张春平
李承益
曾勇华
南康康
秦旺
唐文武
谢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jian Tong Sanya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jian Tong Sanya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jian Tong Sanya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jian Tong Sanya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646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0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0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0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0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0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12Colour editing, changing, or manipulating; Use of colour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隧道的空间位置点集合;获取隧道施工日志,并根据隧道施工日志,得到隧道的掌子面的里程桩号;根据空间位置点集合以及隧道里程桩号,将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根据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和空间位置点集合,对三维模型进行划分,得到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施工日志以及里程桩号,可实现隧道施工进度的三维展示,使得展示效果更为直观;另一方面,本发明无需人工绘制进程图和制作进度表,不仅效率高,成本低,还不易出错,大大的提高了施工进度展示的精度。

Description

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日益扩大及快速发展,我国的基建工程正处于高速发展中,而基建工程中的公路和铁路等工程建设,由于地形原因,不可避免的会进行隧道施工,以使公路或铁路按照规划的线路进行建设。
目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隧道的施工展示方法通常采用如下方法:根据隧道内的施工情况,先通过人工绘制施工进程图,再在施工进程图上进行进度的标识说明,最后再制作出施工进度统计表,而施工隧道调度人员则可通过查看施工进度统计表进行施工进度的查看,并作出相应的施工调度。
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以下不足:采用人工绘制进程图及统计施工进度,不仅效率慢,还出错率高,且不能直观的进行施工进度的查看,给隧道施工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隧道施工进度采用人工统计,导致的效率慢、出错率高且不能直观的查看施工进度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基于隧道的施工日志,得到隧道掌子面在三维模型中的空间位置,进而基于掌子面在三维模型中进行已施工和未施工路段的划分,从而实现施工进度直观展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包括:
获取隧道的空间位置点集合,其中,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所有空间位置点是在所述隧道的三维模型中,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依次均匀间隔获取空间坐标得到的,且每个空间位置点分别匹配所述隧道的一个里程桩号;
获取隧道施工日志,并根据所述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以及所述隧道里程桩号,将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根据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和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划分,得到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其中,所述已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首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所述未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末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
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
在发明中,首先在隧道的三维模型中,沿隧道通行方法获取空间位置点,并将每个空间位置点与隧道内的里程桩号一一匹配,此步骤则是将隧道内的里程桩号一一映射至三维模型中,实现里程桩号与空间位置点的转换;然后,再通过隧道的施工日志,获取隧道掌子面(即隧道的施工面)的里程桩号,并将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其对应的空间位置点,此步骤则是确定掌子面在三维模型中的空间位置;
最后,即可以掌子面的空间位置点作为分割点,对三维模型进行划分,实质为:在三维模型中,处于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首位空间位置点(其代表隧道的起点)与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作为已施工隧道段,而处于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末位空间位置点(其代表隧道的终点)之间的区域,则作为未施工路段,从而以三维形式进行施工进度的展示;
通过上述设计,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施工日志以及里程桩号,可实现隧道施工进度的三维展示,使得展示效果更为直观;另一方面,本发明无需人工绘制进程图和制作进度表,不仅效率高,成本低,还不易出错,大大的提高了施工进度展示的精度。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对所述首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起点,所述末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终点,且所述首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起点里程桩号,所述末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终点里程桩号。
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发明通过将首位空间位置点对应隧道的起点里程桩号,末位空间位置点对应隧道的终点里程桩号,从而使每个空间位置点,依次与隧道通行方向上里程桩号匹配,进而将里程桩号映射至三维模型中,为后续掌子面的空间位置点的确定提供数据基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隧道施工日志包括隧道施工长度,其中,获取隧道施工日志,并根据所述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包括:
将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与所述隧道施工长度相加,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
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发明了公开了掌子面的里程桩号的具体获取步骤,即利用隧道施工日志中的施工长度,并结合起点里程桩号,得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其实质为:得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即将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与施工长度相加。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以及所述隧道里程桩号,将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包括:
根据所述起点里程桩号和所述终点里程桩号,得到所述隧道的总里程长度;
使用所述总里程长度除以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空间位置点的总个数,得到单位长度,其中,所述单位长度为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里程长度;
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得到掌子面相对长度,其中,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为所述掌子面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之间的里程长度;
根据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和所述单位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定位空间位置点,其中,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为在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且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上距离所述掌子面最近的空间位置点;
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发明公开了掌子面空间位置的具体转换步骤,即首先得到单位长度,即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里程长度;接着根据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得到掌子面相对长度;然后,根据掌子面相对长度和单位长度,即可得到定位空间位置点(即距离掌子面最近的空间位置点);最后,即可根据空间位置点和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实质为:得到掌子面相对长度与定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距离,然后以定位空间位置点为基点,向下一空间位置点偏移此距离,即可得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包括:
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对应的里程桩号,得到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
使用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减去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剩余长度;
从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向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的下一空间位置点,偏移所述剩余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发明公开了根据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的具体步骤,即首先得到掌子面相对长度与定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则为定位空间位置点与掌子面之间的距离;然后,以定位空间位置点为基点,向下一空间位置点偏移此距离,即可得到掌子面空间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进行不同颜色的渲染,以便在所述三位模型中完成对所述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的颜色划分。
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发明将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进行不同颜色的渲染,能够通过三维模型再结合颜色,进行更加直观的进度展示,且便于工作人员查看,大大的提高了进度施工的辨识度。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隧道施工日志的下一隧道施工日志;
根据所述下一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利用所述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以及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重新划分,得到更新后的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
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发明通过获取隧道施工日志的下一隧道施工日志,能够不断获取掌子面的最新里程桩号,得到掌子面最新的空间位置点,进而不断对三维模型进行重新划分,更新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进而实现隧道施工进度的实时展示。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里程桩号计算单元、空间位置点生成单元和模型划分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隧道的空间位置点集合,其中,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所有空间位置点是在所述隧道的三维模型中,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依次均匀间隔获取空间坐标得到的,且每个空间位置点分别匹配所述隧道的一个里程桩号;
所述里程桩号计算单元,用于获取隧道施工日志,并根据所述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所述空间位置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以及所述隧道里程桩号,将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所述模型划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和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划分,得到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其中,所述已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首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所述未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末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
所述里程桩号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与所述隧道施工长度相加,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
所述里程桩号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空间位置点生成单元包括:里程长度计算子单元、单位长度计算子单元、掌子面相对长度计算子单元、定位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和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
所述里程长度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起点里程桩号和所述终点里程桩号,得到所述隧道的总里程长度;
所述单位长度计算子单元,用于使用所述总里程长度除以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空间位置点的总个数,得到单位长度,其中,所述单位长度为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里程长度;
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得到掌子面相对长度,其中,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为所述掌子面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之间的里程长度;
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和所述单位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定位空间位置点,其中,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为在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且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上距离所述掌子面最近的空间位置点;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对应的里程桩号,得到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使用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减去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剩余长度;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从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向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的下一空间位置点,偏移所述剩余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颜色渲染单元;
所述颜色渲染单元,用于对所述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进行不同颜色的渲染,以便在所述三位模型中完成对所述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的颜色划分。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和空间位置点更新单元;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隧道施工日志的下一隧道施工日志;
所述空间位置点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一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所述模型划分单元,还用用于利用所述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以及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重新划分,得到更新后的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二种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装置,包括依次通信相连的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消息,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设计的所述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设计的所述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设计的所述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下述实施例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发明,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理解,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或”,其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其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应当理解,在本文中若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连接”、“相连”或“耦合”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单元直相连接或耦合,或中间单元可以存在。相対地,在本文中若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直接相连”或“直接耦合”时,表示不存在中间单元。另外,应当以类似方式来解释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单词(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等等)。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若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若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在本文中被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应当理解,还应当注意到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所出现的功能/动作可能与附图出现的顺序不同。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实际上可以并发地执行,或者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连续示出的两个图。
应当理解,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例中,可以不以不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其适用于各个工程建设中隧道的进度展示,能够以三维形态展示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展示效果更加直观;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进度展示无需使用人工绘制进度图、标识进度说明以及制作进图统计表等,避免了传统进度展示方法所使用人工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和易出错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进度展示的效率和精度。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步骤S101~S104。
S101.获取隧道的空间位置点集合,其中,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所有空间位置点是在所述隧道的三维模型中,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依次均匀间隔获取空间坐标得到的,且每个空间位置点分别匹配所述隧道的一个里程桩号。
步骤S101是将隧道的里程桩号一一映射至隧道模型中的过程。其实质为:首先在隧道的三维模型中,沿隧道的通行方向依次均匀间隔的获取空间坐标,每获取一个空间坐标,即代表一个空间位置点(例如,每间隔20米获取一个空间坐标,即相当于间隔20米获取一个空间位置点);而沿通行方向,则可保证获取的空间位置点与隧道中的里程桩号的布置方向一致;最后,将空间位置点与里程桩号一一匹配,即可将里程桩号映射至三维模型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空间位置点沿通行方法与里程桩号一一匹配,可以但不限于设置:首位空间位置点对应隧道的起点,末位空间位置点对应隧道的终点,且首位空间位置点对应隧道的起点里程桩号,末位空间位置点对应隧道的终点里程桩号。
通过上述设计,即可将获取的每个空间位置点,与通行方向上的每一个里程桩号进行匹配,进而将里程桩号一一对应映射至三维模型中。
例如,第一个获取的空间位置点则对应隧道的起点里程桩号,第二个获取的了空间位置点则对应隧道的第二个里程桩号,以此类推,最后一个获取的空间位置点则对应隧道的终点里程桩号。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隧道的三维模型可以但不限于:基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建立。
而隧道内的里程桩号则是在施工设计时确定的,可根据施工图纸获得。
在本实施例中,里程桩号是沿道路前进方向(起点处的桩号是K0.000),每个一定距离(如100米)做1桩号标记;即根据里程桩号可得到此处的相对于起点的里程长度(即距离),从而可进行位置的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隧道施工日志可以但不限于为:施工人员在每次进行施工时进行上传,存储至数据库。
在将隧道内的里程桩号一一映射至三维模型中后,即可进行隧道掌子面空间位置的确定,如以下步骤S102进而步骤S103。
S102.获取隧道施工日志,并根据所述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步骤S102则是根据隧道施工日志,获取隧道掌子面的里程桩号的过程。在本实施例中,掌子面又称礃子面,是坑道施工中的一个术语,即开挖坑道(采煤、采矿或隧道工程中)不断向前的工作面,可以理解为隧道施工的最前方工作面。
而在本实施例中,举例隧道施工日志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隧道施工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可以但不限于使用如下步骤S102a~S102b得到。
S102a.将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与所述隧道施工长度相加,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
S102b.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步骤S102a和步骤S102b的原理为:根据掌子面的里程长度,得到其对应的里程桩号,以便根据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从而确定其在三维模型中的空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掌子面的里程长度,则等于隧道施工长度与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之和,而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即可用于掌子面的里程长度来表示。
例如,隧道的起点里程桩号为K0.000,而隧道施工长长度为550m,那么掌子面的里程长度则为:0+550=550m,而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则表示为K550.000。
又如,隧道的起点里程桩号为K200.000,那么掌子面的里程长度为:200+550=750,所以,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则可表示为K750.000。当隧道的起点里程桩号代表其余里程长度时,其计算原理与前述一致,于此不多加赘述。
在得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后,即可将其转换为对应的空间位置点,得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如以下步骤S103所示。
S103.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以及所述隧道里程桩号,将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步骤S103则是进行空间位置转换为过程,即将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进而在三维模型中进行定位,以便进行已施工和未施工隧道段的划分。
在本实施例中,得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可以但不限于如下步骤S103a~
S103e。
S103a.根据所述起点里程桩号和所述终点里程桩号,得到所述隧道的总里程长度。
步骤S103a则是得到隧道总里程长度的过程,即得知到起点里程桩号和终点里程桩号后,即可计算两桩号里程长度之间的差值,即可得到隧道的总里程长度。
例如,假设起点里程桩号为K0.000,终点里程桩号为K1000.000,那么,隧道的总里程长度则为:1000-0=1000。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由施工图纸得出,由于在施工时,就已得出需要建设的隧道的总长度,所以,可预先设置在数据库中,需要使用时,可直接从数据库中读取。
在得到隧道的总里程长度后,即可进行步骤S103b。
S103b.使用所述总里程长度除以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空间位置点的总个数,得到单位长度,其中,所述单位长度为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里程长度。
步骤S103b则是获取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距离的过程,也相当于获取相邻两里程桩号之间的距离。
例如,上述得到的总里程长度为1000m,假设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空间位置点的总个数为10个,那么单位长度则为:1000/10=100,即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距离为100m。
在得到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里程长度后,即可进行步骤S103c。
S103c.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得到掌子面相对长度,其中,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为所述掌子面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之间的里程长度。
步骤S103c则是得到掌子面与起点里程桩号之间里程长度的过程,即得到掌子面相对与隧道起点的距离。由于在前述就已得知掌子面的里程桩号,所以,即可根据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得出其相对于隧道起点的距离,即掌子面相对长度。
例如,起点里程桩号为K0.000,掌子面的里程桩号K550.000,那么掌子面相对长度则为550-0=550m。
又如,起点里程桩号为K200.000,掌子面的里程桩号K750.000,那么掌子面相对长度则为750-200=550m。
在得出掌子面相对长度后,则可进行步骤S103d,进行定位空间位置点的确定,以便为后续掌子面空间位置点的确定提供基础。
S103d.根据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和所述单位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定位空间位置点,其中,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为在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且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上距离所述掌子面最近的空间位置点。
步骤S103d则是确定定位空间位置点的过程,即将距离掌子面最近的一个空间位置点,作为定位空间位置点。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确定定位空间位置点可以但不限于如下步骤S103d1。
S103d1.使用掌子面相对长度除以单位长度,定位空间位置点。
步骤S103d1的原理为:由于知道了掌子面距离隧道起点的距离(即掌子面相对长度),那么用其除以单位长度,就可得出其内部包含有几个空间位置点,即相当于此段距离内,共有几个里程桩号,最后,即可根据得出的里程桩号的个数,来确定距离掌子面最近的空间位置点。
在本实施例中,在掌子面相对长度除以单位长度得到结果后,取结果数值的整数,将其作为里程桩号的个数。
例如,还是以上述举例为基础,掌子面相对长度为550m,而单位长度为100m,所以,二者相除,为5.5,即表示掌子面相对长度内部含有5个里程桩号,即从隧道的起点里程桩号开始,沿通行方向上的第五个里程桩号对应的空间位置点,为掌子面的定位空间位置点。
在本实施例中,沿通行方向上,取距离掌子面最近的空间位置点的原因为:由于通行方向也就表示隧道的施工方向,所以,只能沿通行方向选取距离掌子面最近的空间位置点。
在得到定位空间位置点后,即可进行步骤S103e,利用定位空间位置点,得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S103e.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步骤S103e则是利用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的过程,可实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与空间位置的转换,以便在三维模型中定位掌子面。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步骤S103e1~S103e3。
S103e1.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对应的里程桩号,得到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
步骤S103e1为得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启示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相当于得到定位空间位置点与首位空间位置点的距离,也相当于定位空间位置点对应里程桩号与起点里程桩号之间的距离。
例如,还是在上述举例的基础上,定位空间位置点为第五个里程桩号对应的空间位置点,从前述举例可知,空间位置点的个数为10,且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距离为100,所以,第五个里程桩号与起点里程桩号之间的距离为500m,即定位空间位置点与首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距离。
S103e2.使用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减去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剩余长度。
在得出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后,则还需要计算掌子面相对于该定位空间位置点的距离,即步骤S103e2中所说的剩余长度,以便为后续掌子面空间位置点的确定提供数据。
例如,在前述举例基础上,掌子面相对长度为550m,而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为500m,那么剩余距离则为:550-500=50。
最后,则可利用定位空间位置点和剩余长度,得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如以下步骤S103e3所示。
S103e3.从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向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的下一空间位置点,偏移所述剩余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步骤S103e3则是确定掌子面空间位置点的过程,原理为:以定位空间位置点的起点,向定位空间位置点的下一空间位置点偏移剩余长度,偏移后所达到的位置则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例如,在上述举例的基础上,定位空间位置点为第五个里程桩号对应的空间位置点,即第五个空间位置点,而剩余长度为50m,那么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则为:从第五个空间位置点向第六个空间位置点,偏移50m,偏移50m后所到达的位置,则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在得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后,即可进行步骤S104,在三维模型中进行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的划分。
S104.根据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和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划分,得到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其中,所述已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首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所述未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末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
步骤S104则是进行模型划分的过程,即以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为分割点,将三维模型划分为两部分,用于表示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原理为:由于前述就已说明,掌子面为隧道施工的最前方工作面,所以,在沿通行方向上,处于掌子面前方的隧道,则可认为为未施工区域,而处于掌子面后方的区域,则可认为为已施工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间位置点为一个具体的空间坐标,为了便于进行三维模型的划分,可去该空间位置点所在面为分割面,进行三维模型的划分,而空间位置点所在面为垂直与水平面的平面。
通过上述设计,即三维模型中处于首位空间位置点与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作为已施工隧道段,而三维模型中处于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末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则作为施工隧道段。
综上,通过前述步骤S101~S104所详细描述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施工日志以及里程桩号,可实现隧道施工进度的三维展示,使得展示效果更为直观;另一方面,本发明无需人工绘制进程图和制作进度表,不仅效率高,成本低,还不易出错,大大的提高了施工进度展示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划分后的三维模型进行更为显著的区分,还设置有如下步骤S105。
S105.对所述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进行不同颜色的渲染,以便在所述三位模型中完成对所述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的颜色划分。
步骤S105则是对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进行不同颜色的渲染,以便使用颜色进行区分,使区分更加明显,便于让用户更加直观的查看施工进度。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进行颜色渲染可以但不限于使用:线段渲染器组件LineRenderer,线段渲染器组件是Unity3d(由Unity Technologies开发的一个让玩家轻松创建诸如三维视频游戏、建筑可视化、实时三维动画等类型互动内容的多平台的综合型游戏开发工具)中的渲染组件,其用于3D中渲染线段,例如设置颜色、宽度等。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对划分后的模型进行实时更新,即对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进行实时更新,保证施工进度的实时性,进更新的步骤可以但不限于如下步骤S106~S108。
S106.获取所述隧道施工日志的下一隧道施工日志。
S107.根据所述下一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点。
S108.利用所述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以及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重新划分,得到更新后的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
上述步骤进行更新的原理为:重新获取隧道施工日志,即获取步骤S102中隧道施工日志的下一隧道施工日志(实质为:在步骤S102中隧道施工日志下进行再施工所得到的施工日志),然后,利用下一隧道施工日志得到隧道掌子面下一里程桩号,进而得出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进而利用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重新划分三维模型,实现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的实时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7和步骤S108的原理及步骤与前述步骤S103和步骤S104相同,于此不多加赘述。
通过上述设计,能够进行施工进度的实时展示,并可进行实时更新,保证了隧道施工进度的实时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的硬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里程桩号计算单元、空间位置点生成单元和模型划分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隧道的空间位置点集合,其中,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所有空间位置点是在所述隧道的三维模型中,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依次均匀间隔获取空间坐标得到的,且每个空间位置点分别匹配所述隧道的一个里程桩号。
所述里程桩号计算单元,用于获取隧道施工日志,并根据所述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所述空间位置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以及所述隧道里程桩号,将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所述模型划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和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划分,得到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其中,所述已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首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所述未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末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
所述里程桩号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与所述隧道施工长度相加,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
所述里程桩号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空间位置点生成单元包括:里程长度计算子单元、单位长度计算子单元、掌子面相对长度计算子单元、定位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和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
所述里程长度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起点里程桩号和所述终点里程桩号,得到所述隧道的总里程长度。
所述单位长度计算子单元,用于使用所述总里程长度除以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空间位置点的总个数,得到单位长度,其中,所述单位长度为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里程长度。
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得到掌子面相对长度,其中,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为所述掌子面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之间的里程长度。
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和所述单位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定位空间位置点,其中,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为在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且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上距离所述掌子面最近的空间位置点。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对应的里程桩号,得到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使用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减去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剩余长度。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从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向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的下一空间位置点,偏移所述剩余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颜色渲染单元。
所述颜色渲染单元,用于对所述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进行不同颜色的渲染,以便在所述三位模型中完成对所述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的颜色划分。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和空间位置点更新单元。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隧道施工日志的下一隧道施工日志。
所述空间位置点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一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所述模型划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以及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重新划分,得到更新后的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
本实施例提供的硬件装置的工作过程、工作细节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实施例第一方面,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第二种实现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的硬件装置,包括依次通信相连的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消息,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
具体举例的,所述存储器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image,ROM)、闪存(Flash Memory)、先进先出存储器(First Input First Output,FIFO)和/或先进后出存储器(First In Last Out,FILO)等等;所述处理器可以不限于采用型号为STM32F105系列的微处理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SIC)微处理器、X86等架构处理器或集成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s,NPU)的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可以但不限于为无线保真(WIFI)无线收发器、蓝牙无线收发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无线收发器、紫蜂协议(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ZigBee)无线收发器、3G收发器、4G收发器和/或5G收发器等。此外,所述装置还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有电源模块、显示屏和其它必要的部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硬件装置的工作过程、工作细节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实施例第一方面,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包含有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的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即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数据的载体,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软盘、光盘、硬盘、闪存、优盘和/或记忆棒(Memory Stick)等,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工作过程、工作细节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实施例第一方面,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
以上所描述的多个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隧道的空间位置点集合,其中,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所有空间位置点是在所述隧道的三维模型中,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依次均匀间隔获取空间坐标得到的,且每个空间位置点分别匹配所述隧道的一个里程桩号;
获取隧道施工日志,并根据所述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以及所述隧道里程桩号,将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根据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和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划分,得到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其中,所述已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首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所述未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末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
所述首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起点,所述末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终点,且所述首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起点里程桩号,所述末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终点里程桩号;
所述隧道施工日志包括隧道施工长度,其中,获取隧道施工日志,并根据所述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包括:
将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与所述隧道施工长度相加,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
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以及所述隧道里程桩号,将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包括:
根据所述起点里程桩号和所述终点里程桩号,得到所述隧道的总里程长度;
使用所述总里程长度除以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空间位置点的总个数,得到单位长度,其中,所述单位长度为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里程长度;
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得到掌子面相对长度,其中,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为所述掌子面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之间的里程长度;
根据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和所述单位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定位空间位置点,其中,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为在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且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上距离所述掌子面最近的空间位置点;
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包括:
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对应的里程桩号,得到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
使用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减去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剩余长度;
从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向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的下一空间位置点,偏移所述剩余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进行不同颜色的渲染,以便在所述三维模型中完成对所述已施工隧道段和所述未施工隧道段的颜色划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隧道施工日志的下一隧道施工日志;
根据所述下一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利用所述下一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以及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重新划分,得到更新后的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
4.一种隧道施工的进度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单元、里程桩号计算单元、空间位置点生成单元和模型划分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隧道的空间位置点集合,其中,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所有空间位置点是在所述隧道的三维模型中,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依次均匀间隔获取空间坐标得到的,且每个空间位置点分别匹配所述隧道的一个里程桩号;
所述里程桩号计算单元,用于获取隧道施工日志,并根据所述隧道施工日志,得到所述隧道的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所述空间位置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以及所述隧道里程桩号,将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转换为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所述模型划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和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划分,得到已施工隧道段和未施工隧道段,其中,所述已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首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所述未施工隧道段为所述三维模型中处于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与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末位空间位置点之间的区域;
所述首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起点,所述末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终点,且所述首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起点里程桩号,所述末位空间位置点对应所述隧道的终点里程桩号;
所述里程桩号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与所述隧道施工长度相加,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
所述里程桩号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
所述空间位置点生成单元包括:里程长度计算子单元、单位长度计算子单元、掌子面相对长度计算子单元、定位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和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
所述里程长度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起点里程桩号和所述终点里程桩号,得到所述隧道的总里程长度;
所述单位长度计算子单元,用于使用所述总里程长度除以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的空间位置点的总个数,得到单位长度,其中,所述单位长度为相邻两空间位置点之间的里程长度;
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的里程桩号,得到掌子面相对长度,其中,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为所述掌子面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之间的里程长度;
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和所述单位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定位空间位置点,其中,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为在所述空间位置点集合中,且沿所述隧道的通行方向上距离所述掌子面最近的空间位置点;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和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对应的里程桩号,得到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使用所述掌子面相对长度减去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相对于所述起点里程桩号的里程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的剩余长度;
所述空间位置点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从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向所述定位空间位置点的下一空间位置点,偏移所述剩余长度,得到所述掌子面空间位置点。
5.一种隧道施工的进度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信相连的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消息,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
CN202011164679.XA 2020-10-27 2020-10-27 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80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4679.XA CN112380596B (zh) 2020-10-27 2020-10-27 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4679.XA CN112380596B (zh) 2020-10-27 2020-10-27 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0596A CN112380596A (zh) 2021-02-19
CN112380596B true CN112380596B (zh) 2023-04-21

Family

ID=74577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64679.XA Active CN112380596B (zh) 2020-10-27 2020-10-27 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0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86314B (zh) * 2023-06-26 2023-08-22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施工隧道通行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4164A (zh) * 2018-02-12 2018-08-03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191521A (zh) * 2018-12-05 2019-01-11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点云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65306B2 (en) * 2000-09-28 2011-01-04 Michael Mays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route-related information
US8626553B2 (en) * 2010-07-30 2014-01-07 General Motors Llc Method for updating an electronic calendar in a vehicle
CN106384191A (zh) * 2016-08-31 2017-02-08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3dgis和工程三维模型的铁路隧道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
CN106503340B (zh) * 2016-10-23 2020-04-14 杭州同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养护封道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方法与装置
CN106774022B (zh) * 2017-02-20 2023-12-05 四川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式多维隧道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协同工作方法
CN108108566B (zh) * 2018-01-02 2021-06-08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公路隧道设计方法
CN109685479A (zh) * 2018-12-29 2019-04-26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隧道进度的展示方法、计算机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05469A (zh) * 2019-03-25 2019-07-12 四川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施工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47963B (zh) * 2019-10-08 2021-11-30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铁路隧道施工的数据交互系统
CN110765544B (zh) * 2019-11-27 2023-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铁路施工里程与设计里程表达转化方法及系统
CN111309839A (zh) * 2019-12-09 2020-06-19 云南省地图院 一种路网数据处理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41620A (zh) * 2020-01-09 2020-06-05 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隧道工程进度斜率图的工期预测方法及编制方法
CN111737237B (zh) * 2020-04-08 2022-03-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缺失里程桩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4164A (zh) * 2018-02-12 2018-08-03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191521A (zh) * 2018-12-05 2019-01-11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点云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0596A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5070B (zh) 高精细地图数据结构、采集和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2380596B (zh) 隧道施工进度的展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4969814B2 (ja) 道路交通状況把握システム
CN104634222A (zh) 一种测距系统及测距方法
JP5882831B2 (ja) 列車及び移動体の表示方法、運行把握装置、及び運行管理システム
CN112697162B (zh) 一种巡检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209754B (zh) 一种可自动生成勘察图的道路规划导航系统
CN110375711A (zh) 一种地铁隧道内环网无轨测量施工方法
CN102521868A (zh) 铁路信息可视化方法
CN112818776B (zh) 一种基于机载LiDAR点云的铁路既有线横断面测量方法
CN110765544B (zh) 一种铁路施工里程与设计里程表达转化方法及系统
CN109741010A (zh) 一种基于bim和ar技术的道路交互式外业调查系统
CN107071721A (zh)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停留点提取方法
CN108897827A (zh) 一种公路空间数据自动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06991089B (zh) 一种缺失里程桩的自动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4116927A (zh) 环岛道路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49752B (zh) 拥堵路段的地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5493603B (zh) 地图对齐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040055308A (ko) 시시디 라인카메라를 이용한 3차원 지형,지물 모델의텍스쳐 매핑 방법
CN111613052B (zh) 一种交通状况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675763B (zh) 一种基于硬件加速的矢量化vts系统雷达视频绘制方法
CN111624636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Oziomek et al. Improvement of regularity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lines by means of intervals synchronization
CN103632545B (zh) 一种获取交通路况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21998B (zh) 一种基于点云轨迹图片联动的多视角作业查看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